CN109713396B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3396B
CN109713396B CN201811458786.6A CN201811458786A CN109713396B CN 109713396 B CN109713396 B CN 109713396B CN 201811458786 A CN201811458786 A CN 201811458786A CN 109713396 B CN109713396 B CN 1097133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liquid channel
lower shell
channel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87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3396A (zh
Inventor
禹强
陈尚云
蒋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587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133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3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3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3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3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多个从所述第一支架向所述第二支架方向延伸的冷却液通道,至少一所述冷却液通道与所述进水口连通,至少一所述冷却液通道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支架内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的第一支架连通液道,所述第二支架内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的第二支架连通液道;在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和/或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内设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上设有导流孔。本发明改善各流道内部的冷却的均匀性,提高电池模组的温度均匀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市场现有带电池包温控***的电动车,其一般单独设计水冷管路或水冷板来给电池冷却。
现有的水冷板设有多个并列的流道,然而,无论进出水口布置在什么位置,各流道的流速和流量会因为与进出水口的距离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各流道内部的冷却也会因为流速和流量分布的不均匀,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流道与电池模组的热交换效果,造成电池模组的温度均匀性变差,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多个从所述第一支架向所述第二支架方向延伸的冷却液通道,至少一所述冷却液通道与所述进水口连通,至少一所述冷却液通道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支架内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的第一支架连通液道,所述第二支架内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的第二支架连通液道;
在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和/或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内设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上设有导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平行,以垂直所述第一支架且经过所述进水口的轴线为基准线,远离所述基准线的导流片的导流孔的面积小于靠近所述基准线的导流片的导流孔的面积。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开缝,所述导流片***所述开缝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内;和/或
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开缝,所述导流片***所述开缝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片与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和/或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孔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片设置在相邻两所述冷却液通道之间。
再进一步的,包括电池下壳,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下壳前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下壳后支架,所述进水口包括下壳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包括下壳出水口,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从所述下壳前支架向所述下壳后支架方向延伸的下壳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前支架内与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连通的下壳前支架连通液道,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后支架内与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连通的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
所述导流片设置在所述下壳前支架连通液道和/或所述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内。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前支架连通液道或所述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内的封闭隔板,所述下壳进水口和所述下壳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封闭隔板两侧。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池上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上壳前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上壳后支架,所述进水口包括上壳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包括上壳出水口,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从所述上壳前支架向所述上壳后支架方向延伸的上壳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前支架内与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连通的上壳前支架连通液道,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后支架内与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连通的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与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连通;
所述导流片设置在所述上壳前支架连通液道和/或所述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内。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前支架连通液道或所述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内的封闭隔板,所述上壳进水口和所述上壳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封闭隔板两侧。
本发明通过导流片中的导流孔来调节流经导流片的冷却液的流速及流量,从而调节导流片两侧冷却液通道的冷却液的流速及流量,从而改善各流道内部的冷却的均匀性,提高电池模组的温度均匀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池模组水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下壳的横向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下壳内支架和下壳冷却液通道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下壳内支架和下壳冷却液通道的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下壳的纵向截面图;
图7为图6虚线框图的***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开盖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电池下壳与下层电池模组结合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电池上支架与上层电池模组结合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电池上支架与电池下壳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合盖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开盖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开盖侧面剖视截面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开盖侧面剖视立体图;
图17为本发明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下壳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7的A-A截面图;
图20为本发明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上支架的下壳后支架剖面立体图;
图22为本发明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上支架的下壳后支架剖面正视图;
图2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上支架设置封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至图23所示,本发明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101、201、第二支架102、202、进水口106、208、以及出水口107、209,在所述第一支架101、201与所述第二支架102、202之间设置有多个从所述第一支架101、201向所述第二支架102、202方向延伸的冷却液通道105、203,至少一所述冷却液通道105、203与所述进水口106、208连通,至少一所述冷却液通道105、203与所述出水口107、209连通,所述第一支架101、201内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液通道105、203连通的第一支架连通液道112、207,所述第二支架内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的第二支架连通液道109、206;
在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112、207和/或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109、206内设有导流片600,所述导流片上设有导流孔601。
具体来说,冷却液通道105、203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冷却液通道,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位置不限。图18中,进水口106、出水口107设置在第一支架101,图20中,进水口208设置在第一支架201、出水口209设置在第二支架202,图23中,进水口208、出水口209设置在第一支架201,均仅作示例说明。实际上,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支架、同时设置在第二支架、一个设置在第一支架另一个设置在第二支架、或者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冷却液通道上。
然后在第一支架连通液道112、207和/或第二支架连通液道109、206内设有导流片600。可以在第一支架连通液道112、207或第二支架连通液道109、206内设置导流片600,也可以在第一支架连通液道112、207和第二支架连通液道109、206内均设置导流片600。冷却液流动时,从进水口106、208进入,经过导流片600时,通过导流孔601控制冷却液的流量,从而提高了流速,使得远离进水口106、208的冷却液通道105、203内的冷却液的流速得到改善。
具体的导流片600及导流孔601的大小形状根据流场仿真分析设计。
制作时,先根据流场仿真分析,确定温控***流场分布、各个冷却液通道105、203之间的流速/流量差异。然后据此计算导流片的形状、以及在流场中的位置、嵌入分流体内的高度。
本发明通过导流片中的导流孔来调节流经导流片的冷却液的流速及流量,从而调节导流片两侧冷却液通道的冷却液的流速及流量,从而改善各流道内部的冷却的均匀性,提高电池模组的温度均匀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01、201与所述第二支架102、202平行,以垂直所述第一支架101、201且经过所述进水口106、208的轴线为基准线,远离所述基准线的导流片600的导流孔601的面积小于靠近所述基准线的导流片600的导流孔601的面积。
具体来说,由于进水口106、208的设置方式可以多种,因此进水口106、208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101、201、第二支架102、202、或者其中一个冷却液通道105、203上。然而,无论进水口106、208设置在哪里,进水最终需要经过第一支架连通液道112、207或者第二支架连通液道109、206进入各冷却液通道105、203。因此,以垂直所述第一前支架101、201且经过所述进水口106、208的轴线为基准线,基准线所在或最靠近基准线的冷却液通道105、203中冷却液的流速最快,而远离基准线的冷却液通道105、203内的冷却液的流速较慢,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缩小远离所述基准线的导流片600的导流孔601的面积,从而提高远离所述基准线的冷却液通道105、203内的冷却液的流速,使得所有冷却液通道105、203内的冷却液的流速较为均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支架101、201上设有开缝602,所述导流片600***所述开缝602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112、207内;和/或
所述第二支架102、201上设有开缝602,所述导流片600***所述开缝602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109、206内。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支架101、201或者第二支架102、202上设置开缝602,从而方便加入导流片6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片600与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112、207和/或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109、206焊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孔601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
本实施例设置导流孔601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便于冷却液流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片600设置在相邻两所述冷却液通道105、203之间。
本实施例将导流片600设置在相邻两所述冷却液通道105、203之间,避免同一冷却液通道105、203内的冷却液流速不均衡。
如图17至图1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电池下壳100,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下壳前支架101,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下壳后支架102,所述进水口包括下壳进水口106,所述出水口包括下壳出水口107,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从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向所述下壳后支架102方向延伸的下壳冷却液通道105,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内与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连通的下壳前支架连通液道112,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后支架102内与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连通的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
所述导流片600设置在所述下壳前支架连通液道112和/或所述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前支架连通液道112或所述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内的封闭隔板603,所述下壳进水口106和所述下壳出水口107分别设置在所述封闭隔板603两侧。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封闭隔板603,对多个下壳冷却液通道105分成进水组和出水组,从而可以根据进水组和出水组设计不同的导流片。
其中,下壳冷却液通道105可以如图19所示,集成在下壳内支架104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池上支架200,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上壳前支架201,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上壳后支架202,所述进水口包括上壳进水口208,所述出水口包括上壳出水口209,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从所述上壳前支架201向所述上壳后支架202方向延伸的上壳冷却液通道203,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前支架201内与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连通的上壳前支架连通液道207,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后支架202内与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连通的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206,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与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连通;
所述导流片600设置在所述上壳前支架连通液道207和/或所述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206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前支架连通液道207或所述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206内的封闭隔板603,所述上壳进水口208和所述上壳出水口209分别设置在所述封闭隔板603两侧。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封闭隔板603,对多个上壳冷却液通道203分成进水组和出水组,从而可以根据进水组和出水组设计不同的导流片。
作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如图17至图23所示,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包括:电池下壳100以及电池上支架200,其中:
电池下壳100包括:下壳前支架101、下壳后支架102、下壳进水口106、以及下壳出水口107,在下壳前支架101与下壳后支架102之间设置有多个从下壳前支架101向下壳后支架102方向延伸的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至少一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下壳进水口106连通,至少一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下壳出水口107连通,下壳前支架101内设置有与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连通的下壳前支架连通液道112,下壳后支架内设置有与下壳冷却液通道连通的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
在下壳前支架101和下壳后支架102上设有开缝602,导流片600***开缝602,并焊接固定在下壳前支架连通液道112和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内,导流片上设有导流孔601;
在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内设置封闭隔板603,下壳进水口106和下壳出水口107设置在下壳前支架101,并分别设置在封闭隔板603两侧;
电池上支架200包括:上壳前支架201、上壳后支架202、上壳进水口208、以及上壳出水口209,在上壳前支架201与上壳后支架202之间设置有多个从上壳前支架201向上壳后支架202方向延伸的上壳冷却液通道203,至少一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与上壳进水口208连通,至少一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与上壳出水口209连通,上壳前支架201内设置有与上壳冷却液通道203连通的上壳前支架连通液道207,上壳后支架内设置有与冷却液通道连通的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206,上壳冷却液通道203通过上壳进水口208和上壳出水口209与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连通;
在上壳前支架201和上壳后支架202上设有开缝602,导流片600***开缝602,并焊接固定在上壳前支架连通液道207和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206内,导流片上设有导流孔601;
在上壳前支架连通液道207内设置封闭隔板603,上壳进水口208和上壳出水口209设置在上壳前支架201,并分别设置在封闭隔板603两侧;
导流孔601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电池下壳100、设置在所述电池下壳100上方的电池上支架200,其中:
所述电池下壳100包括:下壳前支架101、下壳后支架102、设置在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和所述下壳后支架102两侧的两下壳侧支架103、下壳进水口106、以及下壳出水口107,在所述下壳前支架101、所述下壳后支架102、以及两所述下壳侧支架103所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一从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向所述下壳后支架102方向延伸且中空的下壳内支架104,至少一所述下壳内支架104内设有与所述下壳内支架104的顶板下表面连接的下壳冷却液通道105,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从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向所述下壳后支架102方向延伸,且至少一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进水口106连通,至少一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出水口107连通;
所述电池上支架200包括上壳前支架201、上壳后支架202、以及从所述上壳前支架201向所述上壳后支架202方向延伸的上壳冷却液通道203,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与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连通。
具体来说,下壳内支架104与下壳冷却液通道105可以采用铝材质,使用挤出成型的加工方式一体化成型加工,一体成型后成本低于现有技术。在加强下壳机械强度的同时,实现了冷却功能。下壳内支架104与下壳冷却液通道105的组合方式不限。可以设置一个下壳内支架104,并在下壳内支架104内设置一个或多个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也可以设置多个下壳内支架104,在每个下壳内支架104内设置一个或多个下壳冷却液通道105。如果仅设置一个下壳冷却液通道105,则该下壳冷却液通道105前后两端分别与下壳进水口106和下壳出水口107连通。如果设置多个下壳冷却液通道105,则多个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之间连通,至少一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进水口106连通,至少一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出水口107连通。下壳进水口106、和下壳出水口107的设置位置不限。图2中,下壳进水口106、和下壳出水口107设置在下壳前支架101仅作示例说明。实际上,下壳进水口106、和下壳出水口107可以同时设置在下壳前支架101、同时设置在下壳后支架102、或者一个设置在下壳前支架101另一个设置在下壳后支架102。
电池上支架200的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与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连通。冷却液,例如水,从下壳进水口106进入,进入下壳冷却液通道105和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下层电池模组放置在下壳内支架104上方,上层电池模组放置在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上方,下层电池模组的热量,通过下壳内支架104的顶板传递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被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中的冷却液带走,上层电池模组的热量,传递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被上壳冷却液通道203终端冷却液带走,冷却液经由下壳出水口107流出,带走热量。
本发明将冷却液通道集成到下壳内,上层模组冷却结通过连接结构与下层水冷结构连接,减少了结构件、提升结构的可靠性,同时减少装配零件数量,利于加快工厂的生产节拍,降低零件成本和制造成本。同时,结构件重量减轻,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池包高度方向尺寸降低,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上支架200还包括与所述上壳前支架201以及所述上壳后支架202固定连接的底部支撑结构204,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结构204上。
本实施例设置底部支撑结构204,以增强电池上支架200的支撑力。
如图1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撑结构204包括底部刚性支撑结构204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部刚性支撑结构2041上承托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的弹性支撑结构2042。
本实施例在底部刚性支撑结构2041上设置承托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的弹性支撑结构2042,从而减少振动,提高上层电池模组的稳定性。
如图3和图1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上壳后支架202以及所述下壳后支架102连接的上下层连通管道205,所述上下层连通管道205分别与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以及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连通。
本实施例通过上下层连接管道205连接上下层冷却液通道,实现上下层散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后支架202内设置有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206,多个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与所述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206连通,所述上下层连通管道205的上端与所述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206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下壳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后支架102内的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多个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连通,所述上下层连通管道205的下端与所述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前支架201内设置有上壳前支架连通液道,多个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与所述上壳前支架连通液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为管状结构。
如图9所示本发明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开盖剖面图,包括:如前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支架、设置在所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支架的所述下壳内支架104上的下层电池模组300、以及设置在所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支架的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上的上层电池模组400。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层电池模组300与所述下壳内支架104之间的下层导热层301、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层电池模组400和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之间的上层导热层401。
作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如图2至图16所示,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支架、下层电池模组300、上层电池模组400、上盖500;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支架包括:电池下壳100、设置在所述电池下壳100上方的电池上支架200,其中:
所述电池下壳100包括:下壳前支架101、下壳后支架102、设置在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和所述下壳后支架102两侧的两下壳侧支架103、下壳进水口106、以及下壳出水口107,在所述下壳前支架101、所述下壳后支架102、以及两所述下壳侧支架103所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一从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向所述下壳后支架102方向延伸且中空的下壳内支架104,至少一所述下壳内支架104内设有与所述下壳内支架104的顶板下表面连接的下壳冷却液通道105,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从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向所述下壳后支架102方向延伸,且至少一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进水口106连通,至少一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出水口107连通;
所述电池上支架200包括上壳前支架201、上壳后支架202、从所述上壳前支架201向所述上壳后支架202方向延伸的管状结构的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以及与所述上壳前支架201以及所述上壳后支架202固定连接的底部支撑结构204,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结构204上,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与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连通,所述底部支撑结构204包括底部刚性支撑结构204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部刚性支撑结构2041上承托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的弹性支撑结构2042;
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上壳后支架202以及所述下壳后支架102连接的上下层连通管道205,所述上下层连通管道205分别与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以及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连通,所述上壳后支架202内设置有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206,多个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与所述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206连通,所述上下层连通管道205的上端与所述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206连通,所述电池下壳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后支架102内的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多个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连通,所述上下层连通管道205的下端与所述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连通
下层电池模组300设置在所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支架的所述下壳内支架104上,上层电池模组400设置在所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支架的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上;
下层电池模组300上设置有服务维修开关301、以及高压控制盒302。
本发明下层模组冷却结构与电池包下壳集成一体化,上层模组冷却结通过连接结构与下层水冷结构连接。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下壳1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下壳前支架101、下壳后支架102、设置在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和所述下壳后支架102两侧的两下壳侧支架103、下壳进水口106、以及下壳出水口107,在所述下壳前支架101、所述下壳后支架102、以及两所述下壳侧支架103所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一从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向所述下壳后支架102方向延伸且中空的下壳内支架104,至少一所述下壳内支架104内设有与所述下壳内支架104的顶板下表面连接的下壳冷却液通道105,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从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向所述下壳后支架102方向延伸,且至少一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进水口106连通,至少一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出水口107连通。
具体来说,下壳内支架104与下壳冷却液通道105可以采用铝材质,使用挤出成型的加工方式一体化成型加工,一体成型后成本低于现有技术。下壳内支架104与下壳冷却液通道105的组合方式不限。可以设置一个下壳内支架104,并在下壳内支架104内设置一个或多个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也可以设置多个下壳内支架104,在每个下壳内支架104内设置一个或多个下壳冷却液通道105。如果仅设置一个下壳冷却液通道105,则该下壳冷却液通道105前后两端分别与下壳进水口106和下壳出水口107连通。如果设置多个下壳冷却液通道105,则多个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之间连通,至少一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进水口106连通,至少一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出水口107连通。下壳进水口106、和下壳出水口107的设置位置不限。图2中,下壳进水口106、和下壳出水口107设置在下壳前支架101仅作示例说明。实际上,下壳进水口106、和下壳出水口107可以同时设置在下壳前支架101、同时设置在下壳后支架102、或者一个设置在下壳前支架101另一个设置在下壳后支架102。冷却液,例如水,从下壳进水口106进入,进入下壳冷却液通道105,电池模组放置在下壳内支架104上方,电池模组的热量,通过下壳内支架104的顶板传递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被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中的冷却液带走,冷却液经由下壳出水口107流出,带走热量。电池模组与下壳内支架104的顶板之间可以设置导热层进行导热。
本发明将冷却液通道集成到下壳内,减少了结构件、提升结构的可靠性,同时减少装配零件数量,利于加快工厂的生产节拍,降低零件成本和制造成本。同时,结构件重量减轻,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池包高度方向尺寸降低,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通道105包括与所述下壳内支架104的顶板下表面连接的连接部1051、以及与所述连接部1051连接的主体部1052,所述连接部1051与所述主体部1052连通,且所述主体部1052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1051的宽度。
具体来说,宽度方向是指从一下壳侧支架103向另一下壳侧支架103的延伸方向。
如图5所示,所述主体部1052与所述下壳内支架104的顶板下表面之间具有预设空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壳内支架104内设有从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向所述下壳后支架102方向延伸的下壳加强筋108。
本实施例增加加强筋108以提高下壳内支架104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051与所述下壳加强筋108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距离阈值。
优选地,第一距离阈值为10毫米。
本实施例冷却液通道105与下壳加强筋108的水平距离≥第一距离阈值,减少冷却液通道105到下壳加强筋108和下壳内支架104下表面的热辐射和热传导,提高冷却***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052与下壳内支架104的底板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二距离阈值。
优选地,第二距离阈值为5毫米。
本实施例冷却液通道105距离下壳内支架104下面表的垂直距离≥第二距离阈值,减少冷却液通道105到下壳内支架104下面表的热辐射和热传导,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冷却***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后支架102内的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多个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连通。
本实施例将下壳后支架102的内腔作为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从而将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集成到下壳后支架102。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壳内支架104在靠近所述下壳后支架102的端部底部设有延伸段1041,所述下壳后支架102在所述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的下方设有与所述延伸段1041配合的缺口1021,所述延伸段1041***所述缺口1021。
具体来说,下壳结构采用分块拼焊,“榫卯”结构连接。
本实施例的下壳结构采用榫卯结构连接,除焊接连接以外,榫卯连接本身可以承力,大大增加了连接部位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壳内支架104与所述下壳后支架102通过第一焊点1042和第二焊点1043焊接,所述第一焊点1042位于所述延伸段1041与所述缺口1021的接触面,所述第二焊点1043位于所述下壳内支架104的顶板与所述下壳后支架102的接触面。
本实施例的焊接点避开了水道,保证了水道的完整性,避免耐久后漏水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下壳后支架102连接的后挡板110、以及与所述下壳侧支架103连接的车体连接结构111。
作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如图2至图7所示,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下壳1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下壳前支架101、下壳后支架102、设置在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和所述下壳后支架102两侧的两下壳侧支架103、下壳进水口106、下壳出水口107、与所述下壳后支架102连接的后挡板110、以及与所述下壳侧支架103连接的车体连接结构111,在所述下壳前支架101、所述下壳后支架102、以及两所述下壳侧支架103所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一从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向所述下壳后支架102方向延伸且中空的下壳内支架104,至少一所述下壳内支架104内设有与所述下壳内支架104的顶板下表面连接的下壳冷却液通道105,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从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向所述下壳后支架102方向延伸,多个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相互连通,且至少一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进水口106连通,至少一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出水口107连通,所述下壳内支架104内还设有从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向所述下壳后支架102方向延伸的下壳加强筋108,下壳内支架104与下壳冷却液通道105采用铝材质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冷却液通道105包括与所述下壳内支架104的顶板下表面连接的连接部1051、以及与所述连接部1051连接的主体部1052,所述连接部1051与所述主体部1052连通,且所述主体部1052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1051的宽度;
所述下壳后支架102内设有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多个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与所述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连通,所述下壳内支架104在靠近所述下壳后支架102的端部底部设有延伸段1041,所述下壳后支架102在所述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的下方设有与所述延伸段1041配合的缺口1021,所述延伸段1041***所述缺口1021,所述下壳内支架104与所述下壳后支架102通过第一焊点1042和第二焊点1043焊接,所述第一焊点1042位于所述延伸段1041与所述缺口1021的接触面,所述第二焊点1043位于所述下壳内支架104的顶板与所述下壳后支架102的接触面。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101、201)、第二支架(102、202)、进水口(106、208)、以及出水口(107、209),在所述第一支架(101、201)与所述第二支架(102、202)之间设置有多个从所述第一支架(101、201)向所述第二支架(102、202)方向延伸的冷却液通道(105、203),至少一所述冷却液通道(105、203)与所述进水口(106、208)连通,至少一所述冷却液通道(105、203)与所述出水口(107、209)连通,所述第一支架(101、201)内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液通道(105、203)连通的第一支架连通液道(112、207),所述第二支架内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的第二支架连通液道(109、206);
在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112、207)和/或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109、206)内设有导流片(600),所述导流片上设有导流孔(601);
所述第一支架(101、201)与所述第二支架(102、202)平行,以垂直所述第一支架(101、201)且经过所述进水口(106、208)的轴线为基准线,远离所述基准线的导流片(600)的导流孔(601)的面积小于靠近所述基准线的导流片(600)的导流孔(601)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101、201)上设有开缝(602),所述导流片(600)***所述开缝(602)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112、207)内;和/或
所述第二支架(102、201)上设有开缝(602),所述导流片(600)***所述开缝(602)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109、20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600)与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112、207)和/或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109、206)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601)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600)设置在相邻两所述冷却液通道(105、20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下壳(100),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下壳前支架(101),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下壳后支架(102),所述进水口包括下壳进水口(106),所述出水口包括下壳出水口(107),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从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向所述下壳后支架(102)方向延伸的下壳冷却液通道(105),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前支架(101)内与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连通的下壳前支架连通液道(112),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后支架(102)内与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连通的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
所述导流片(600)设置在所述下壳前支架连通液道(112)和/或所述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前支架连通液道(112)或所述下壳后支架连通液道(109)内的封闭隔板(603),所述下壳进水口(106)和所述下壳出水口(107)分别设置在所述封闭隔板(603)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上支架(200),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上壳前支架(201),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上壳后支架(202),所述进水口包括上壳进水口(208),所述出水口包括上壳出水口(209),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从所述上壳前支架(201)向所述上壳后支架(202)方向延伸的上壳冷却液通道(203),所述第一支架连通液道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前支架(201)内与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连通的上壳前支架连通液道(207),所述第二支架连通液道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后支架(202)内与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连通的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206),所述上壳冷却液通道(203)与所述下壳冷却液通道(105)连通;
所述导流片(600)设置在所述上壳前支架连通液道(207)和/或所述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206)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前支架连通液道(207)或所述上壳后支架连通液道(206)内的封闭隔板(603),所述上壳进水口(208)和所述上壳出水口(209)分别设置在所述封闭隔板(603)两侧。
CN201811458786.6A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Active CN109713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8786.6A CN109713396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8786.6A CN109713396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3396A CN109713396A (zh) 2019-05-03
CN109713396B true CN109713396B (zh) 2021-04-30

Family

ID=66255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8786.6A Active CN109713396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133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9312A (zh) * 2021-06-25 2021-11-0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装置、动力电池及车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3784A (zh) * 2009-06-25 2009-12-16 李成杰 一种钛管换热器
CN107994296A (zh) * 2017-12-01 2018-05-04 江西爱驰亿维实业有限公司 电池液冷结构
CN207781673U (zh) * 2017-12-05 2018-08-28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水冷动力电池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61214U (zh) * 2015-01-05 2015-05-27 苏州方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冷却板的导流格栅
CN204558620U (zh) * 2015-04-29 2015-08-12 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模组液冷装置
CN106711371A (zh) * 2016-12-15 2017-05-24 吉林大学 方形电池成组方法及其液体换热装置
CN108091961B (zh) * 2017-12-12 2021-09-17 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用引流均温液冷板
CN108155437A (zh) * 2018-01-30 2018-06-12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液冷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3784A (zh) * 2009-06-25 2009-12-16 李成杰 一种钛管换热器
CN107994296A (zh) * 2017-12-01 2018-05-04 江西爱驰亿维实业有限公司 电池液冷结构
CN207781673U (zh) * 2017-12-05 2018-08-28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水冷动力电池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3396A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3396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CN116169397A (zh) 一种液冷板、液冷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09585727B (zh) 电池箱体
KR20130130959A (ko) 배터리 모듈 냉각장치
CN111591127B (zh) 一种汽车蓄水瓶
CN218385421U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组
JP2018129179A (ja) 電源装置及び作業機
CN110299746A (zh) 充电装置
CN213660537U (zh)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电池箱
CN215761912U (zh) 散热器总成和车辆
CN210760234U (zh) 溢水罐及车辆
CN109720185B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支架及***
CN220764144U (zh) 膨胀水壶及电动汽车热管理***
CN216818466U (zh) 用于电池盒的液冷均温板结构
CN213340522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20947437U (zh) 车辆的进气组件以及车辆
CN219301101U (zh) 膨胀水箱及汽车
CN205332477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19246786U (zh) 一种风冷电池***
CN215582404U (zh) 一种进气散热装置及航行设备
CN213213992U (zh) 车辆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9806317U (zh) 变频器
CN210105971U (zh) 一种散热器的水箱组件和具有其的散热器组件
CN216962341U (zh) 一种用于洗地机风机模块的安装结构
KR20200057857A (ko) 차량용 냉각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