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3934B - 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3934B
CN109643934B CN201780049096.2A CN201780049096A CN109643934B CN 109643934 B CN109643934 B CN 109643934B CN 201780049096 A CN201780049096 A CN 201780049096A CN 109643934 B CN109643934 B CN 109643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rotor
housing
main body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90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3934A (zh
Inventor
山口康夫
石川勇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7/02860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030347A1/ja
Publication of CN109643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3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3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3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6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04C2/10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the two members rotating simultaneously around their respective a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驱动装置,其安装在车辆上,其中,该驱动装置具有:马达主体,其具有以沿水平且与车辆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位于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定子;外壳,其设置有收纳马达主体的收纳部;油,其积存在收纳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中;以及泵部,其从收纳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吸起油并提供给马达主体,通过车辆相对于行进方向前后而倾斜,使得积存在收纳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中的油的液面靠近中心轴线,从而油与转子接触。

Description

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许第4441340号公报中,公开了将冷却马达的冷却油积存在收纳马达的壳体内从而用于马达的冷却的构造。
一般来说,公知有根据马达的转速而增加冷却油的供给量从而进行有效的冷却的冷却***。然而,在车辆在上坡行驶的情况下,马达的转速较小,因此,尽管马达的负载大,但马达的冷却也有可能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对于在坡路上行驶时的车辆,能够有效地冷却马达主体的驱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一个方式安装在车辆上,其中,该驱动装置具有:马达主体,其具有以沿水平且与车辆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定子;外壳,其设置有收纳所述马达主体的收纳部;油,其积存在所述收纳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中;以及泵部,其从所述收纳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吸起所述油并提供给所述马达主体,通过所述车辆相对于行进方向前后而倾斜,使得积存在所述收纳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中的所述油的液面靠近所述中心轴线,从而所述油与所述转子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对于在坡路上行驶时的车辆,能够有效地冷却马达主体的驱动装置。
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从轴向另一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泵部的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变形例1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搭载有变形例1的驱动装置的车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各图中所示的Z轴方向是以正侧作为上侧、以负侧作为下侧的铅垂方向Z。在本实施方式中,铅垂方向Z是各图的上下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具有:外壳10;转子20,其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1配置的马达轴20a;旋转检测部80;定子30;泵部40;以及轴承70、71。
中心轴线J1沿图1的左右方向延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的左右方向相当于一个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线J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将轴向中的图1的左侧称为“轴向一侧”,将轴向中的图1的右侧称为“轴向另一侧”。
外壳10具有主体部11、内盖部12以及外盖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1、内盖部12以及外盖部13是彼此分开的部件。主体部11为在轴向一侧开口的有底的筒状。主体部11具有底部11a、主体筒部11b以及轴承保持部11c。底部11a为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主体筒部11b为从底部11a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一侧延伸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1c为从底部11a的内缘部向轴向一侧突出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1c在内周面保持轴承71。
内盖部12安装于主体部11的轴向一侧。内盖部12具有圆环板部12a、外筒部12b、内筒部12c、内筒底部12d以及轴承保持部12e。圆环板部12a为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圆环板部12a覆盖定子30的轴向一侧。即,内盖部12覆盖定子30的轴向一侧。在圆环板部12a的下侧的端部设置有沿轴向贯穿圆环板部12a的开口部12f。开口部12f露出到后述的收纳部14。
外筒部12b为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圆筒状。外筒部12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主体筒部11b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接触而被固定。内筒部12c为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内缘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圆筒状。内筒底部12d为从内筒部12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扩展的圆环状。通过内筒部12c和内筒底部12d而在内盖部12设置有从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第二凹部12g。即,内盖部12具有第二凹部12g。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圆环板部12a的轴向一侧的面。第二凹部12g的内侧面包含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面和内筒底部12d的轴向一侧的面。
轴承保持部12e为从内筒底部12d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2e在内周面保持轴承70。即,内盖部12对轴承70进行保持。
通过主体部11和内盖部12相互固定,构成了被主体部11和内盖部12包围的收纳部14。即,外壳10具有收纳部14。收纳部14收纳转子20和定子30并且能够贮存油O。油O贮存在收纳部14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中。在本说明书中,“收纳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包含位于比收纳部的铅垂方向Z的中心靠下侧的位置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贮存在收纳部14中的油O的液面OS位于比开口部12f靠上侧的位置。由此,开口部12f供贮存在收纳部14中的油O露出。油O的液面OS因泵部40吸起油O而发生变动,但至少在转子20旋转时配置在比转子20靠下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在转子20旋转时油O成为转子20的旋转阻力。
外盖部13安装于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外盖部13具有外盖主体部13a和栓体部13b。外盖主体部13a沿径向扩展。外盖主体部13a具有盖板部13c和突出部13d。盖板部13c为沿径向扩展的圆板状。盖板部13c的径向外缘部固定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外缘部。盖板部13c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与圆环板部12a的轴向一侧的面接触。突出部13d从盖板部13c的中央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突出部13d从轴向一侧***到内筒部12c。突出部13d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在内筒底部12d的轴向一侧。
外盖主体部13a具有第一凹部13e和第二贯通孔13f。第一凹部13e从外盖主体部13a的轴向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第一凹部13e设置在外盖主体部13a的中央部,横跨地设置在盖板部13c和突出部13d。第二贯通孔13f从第一凹部13e的底面贯穿至突出部13d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即,第二贯通孔13f从第一凹部13e的底面贯穿至外壳10的内部。第二贯通孔13f在第二凹部12g的内部开口。由此,第二贯通孔13f连接第一凹部13e的内部和第二凹部12g的内部。中心轴线J1穿过第二贯通孔13f。
栓体部13b嵌入于第一凹部13e中而固定在外盖主体部13a。栓体部13b将第一凹部13e的轴向一侧的开口封闭。栓体部13b覆盖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即,外盖部13覆盖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栓体部13b在轴向一侧的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3g。凸缘部13g与盖板部13c的轴向一侧的面接触。由此,能够将栓体部13b在轴向上定位。
在外盖部13设置有泵室46。泵室46设置在栓体部13b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与第一凹部13e的底面的轴向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是第一凹部13e的底面。泵室46的轴向一侧的面是栓体部13b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泵室46是第一凹部13e的内部中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泵室46配置在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即第二凹部12g的内部。中心轴线J1穿过泵室46。如图2所示,在沿轴向观察时,泵室46的外形为圆形。泵室46收纳后述的内齿齿轮43和外齿齿轮42。
如图1所示,外壳10具有第一油路61和第三油路63。第一油路61设置于外盖部13。更详细地说,第一油路61设置于栓体部13b。因此,通过更换栓体部13b,能够容易改变第一油路61的结构。第一油路61配置于泵室46的轴向一侧。第一油路61在泵室46的轴向一侧将泵室46的上端部和泵室46的中央部连接。第一油路61中的与泵室46相连的部分在栓体部13b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开口。
泵室46中的与第一油路61连接的上端部是泵出口45。即,第一油路61与泵出口45相连。泵室46中的与第一油路61相连的中央部是连接口61a。如图2所示,泵出口45和连接口61a例如为圆形。泵出口45配置在比连接口61a靠上侧的位置。中心轴线J1穿过连接口61a。
如图1所示,第三油路63从开口部12f向上侧延伸。第三油路63经由开口部12f与收纳部14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相连。第三油路63的上端部在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与泵室46相连。泵室46中的与第三油路63相连的部分是吸入口44。即,第三油路63连接收纳部14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和吸入口44。如图2所示,吸入口44例如为圆形。吸入口44配置在比泵出口45和连接口61a靠下侧的位置。吸入口44配置在比中心轴线J1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1所示,第三油路63具有第一部分63a、第二部分63b以及第三部分63c。第一部分63a从开口部12f向上侧延伸。第一部分63a的上端部位于比内筒部12c的下端部的内周面靠上侧的位置。第一部分63a例如是通过利用圆环板部12a的轴向一侧的面将从盖板部13c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向轴向一侧凹陷且沿铅垂方向Z延伸的槽封闭而构成的。由此,第一部分63a配置在内盖部12与外盖部13的轴向之间。
第二部分63b从第一部分63a的上端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第二部分63b是通过利用内筒部12c的内周面将从突出部13d的下侧的面向上侧凹陷且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槽封闭而构成的。由此,第二部分63b配置在内盖部12与外盖部13的径向之间。
第三部分63c从第二部分63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三部分63c设置于突出部13d。第三部分63c配置于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第三部分63c与吸入口44相连。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三油路63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内盖部12与外盖部13的轴向之间。因此,能够通过相互固定的内盖部12和外盖部13而构成第三油路63的至少一部分,从而能够容易制作出第三油路63。
转子20具有马达轴20a、转子铁芯22、磁铁23、第一端板24以及第二端板25。马达轴20a具有马达轴主体21和安装部件50。马达轴主体21为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马达轴主体21具有大径部21a、第一中径部21b、第二中径部21c、小径部21d以及输出部21e。
大径部21a是供转子铁芯22安装的部分。在大径部21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中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部。在大径部21a的外螺纹部拧紧有螺母90。第一中径部21b在大径部21a的轴向一侧与大径部21a相连。第一中径部21b的外径比大径部21a的外径小。第一中径部21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被轴承70支承为能够旋转。
第二中径部21c在大径部21a的轴向另一侧与大径部21a相连。第二中径部21c的外径比大径部21a的外径小。第二中径部21c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被轴承7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70、71将马达轴20a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70、71例如是球轴承。
小径部21d在第一中径部21b的轴向一侧与第一中径部21b相连。小径部21d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是马达轴主体2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小径部21d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配置于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小径部21d的外径比第一中径部21b的外径小。即,小径部21d是外径朝向轴向一侧变小的部分。
输出部21e在第二中径部21c的轴向另一侧与第二中径部21c相连。输出部21e是马达轴主体2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输出部21e的外径比小径部21d的外径小。输出部21e沿轴向贯穿底部11a而突出到外壳10的外部。
马达轴主体21具有凸缘部21f。凸缘部21f从大径部21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凸缘部21f为在大径部21a的外周面的整周范围内设置的圆环板状。凸缘部21f设置在大径部21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马达轴主体21具有从马达轴主体2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孔部21g。孔部21g是在轴向一侧开口的有底的孔。即,孔部21g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被封闭。
安装部件50固定于马达轴主体21的轴向一侧。安装部件50与孔部21g嵌合而被固定。安装部件50为在轴向两侧开口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件50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筒状。安装部件50比马达轴主体21向轴向一侧延伸而穿过第二贯通孔13f。
安装部件50具有嵌合部51和固定部52。嵌合部51是与孔部21g嵌合的部分。嵌合部51固定于孔部21g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从孔部21g内延伸至比马达轴主体21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嵌合部5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于第二贯通孔13f中。即,嵌合部51的至少一部分***于第二贯通孔13f中。因此,能够增大安装部件50的外周面与第二贯通孔13f的内周面的径向间隙。由此,即使在安装部件50的位置因振动等而沿径向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安装部件50与第二贯通孔13f的内周面接触。
固定部52位于嵌合部51的轴向一侧。固定部52与嵌合部5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连接。固定部52的外径比嵌合部51的外径大且比第二贯通孔13f的内径小。固定部52***到泵室46内。嵌合部51的内径与固定部52的内径例如是相同的。
在安装部件50固定有后述的外齿齿轮42。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齿齿轮42固定于固定部52的径向外侧面。更详细地说,在沿轴向贯穿外齿齿轮42的固定孔部42b中嵌合并固定有固定部52。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使外径比固定部52小的嵌合部51与孔部21g嵌合,将外齿齿轮42固定在外径比嵌合部51大的固定部52。因此,能够使孔部21g的内径比外齿齿轮42的固定孔部42b的内径小。由此,容易使孔部21g的内径比较小,从而能够抑制马达轴主体21的刚性降低。
马达轴20a具有第二油路62,该第二油路62设置在马达轴20a的内部。第二油路62是从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凹陷并延伸的有底的孔部。第二油路62在轴向一侧开口。第二油路62从安装部件50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二中径部21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横跨地设置在安装部件50和马达轴主体21。第二油路62构成为沿轴向连接安装部件50的内部和孔部21g。即,安装部件50的径向内侧面构成第二油路62的径向内侧面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轴向垂直的剖面中,第二油路62的内缘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形。第二油路62中的设置在安装部件50的部分的内径比第二油路62中的设置在马达轴主体21的部分的内径小。即,安装部件50的内径比孔部21g的内径小。安装部件50的轴向一侧的开口与连接口61a相连,由此第二油路62经由安装部件50的内部与第一油路61连接。即,第二油路62在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处向第一油路61开口。
马达轴20a具有连接第二油路62和马达轴20a的外周面的第一贯通孔26a~26d。第一贯通孔26a~26d沿径向延伸。第一贯通孔26a、26b设置在大径部21a。在沿轴向观察时,第一贯通孔26a、26b配置在螺母90与凸缘部21f之间。如图3所示,第一贯通孔26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第一端板24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的间隙27a处开口。第一贯通孔26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第二端板25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的间隙27b处开口。
第一贯通孔26c设置在第一中径部21b。第一贯通孔26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轴承70的轴向一侧向轴承保持部12e的径向内侧开口。第一贯通孔26d设置在第二中径部21c。第一贯通孔26d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轴承71的轴向另一侧向轴承保持部11c的径向内侧开口。第一贯通孔26a~26d例如分别沿着周向而设置多个。
如图1所示,转子铁芯22为固定在马达轴主体21的圆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22与大径部21a嵌合。转子铁芯22具有供转子铁芯22沿轴向贯穿的磁铁***孔22b。磁铁***孔22b沿着周向设置多个。磁铁23***于磁铁***孔22b中。
第一端板24和第二端板25为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大径部21a穿过第一端板24和第二端板25。第一端板24和第二端板25以与转子铁芯22接触的状态沿轴向夹着转子铁芯22。
如图3所示,第一端板24配置于转子铁芯22的轴向一侧。第一端板24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一侧的面中的径向外缘部接触。第一端板24的径向外缘部与磁铁***孔22b的轴向一侧的开口部在轴向上重叠,从轴向一侧按压***于磁铁***孔22b中的磁铁23。第一端板24的比径向外缘部靠径向内侧的部分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一侧的面在轴向上隔着间隙27a对置。
第一端板24具有从第一端板24的轴向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喷射槽24a。喷射槽24a沿径向延伸。喷射槽24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沿轴向贯穿第一端板24而与间隙27a连接。喷射槽24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第一端板24的径向外侧开口,与后述的线圈32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喷射槽24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中的轴向一侧的开口被夹在螺母90与第一端板24的轴向之间而被固定的垫圈91封闭。垫圈91为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
第二端板25配置于转子铁芯22的轴向另一侧。第二端板25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一侧突出,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中的径向外缘部接触。第二端板25的径向外缘部与磁铁***孔22b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部在轴向上重叠,从轴向另一侧按压***于磁铁***孔22b中的磁铁23。由此,***于磁铁***孔22b中的磁铁23的轴向两侧被第一端板24和第二端板25按压。因此,能够抑制磁铁23从磁铁***孔22b拔出。
第二端板25的比径向外缘部靠径向内侧的部分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在轴向上隔着间隙27b对置。第二端板25具有从第二端板25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向轴向一侧凹陷的喷射槽25a。喷射槽25a沿径向延伸。喷射槽25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沿轴向贯穿第二端板25而与间隙27b连接。喷射槽25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第二端板25的径向外侧开口,与后述的线圈32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喷射槽25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中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被凸缘部21f封闭。
第一端板24、转子铁芯22以及第二端板25被螺母90以及垫圈91和凸缘部21f沿轴向夹着。螺母90被拧紧到大径部21a的外螺纹部,由此螺母90经由垫圈91将第一端板24、转子铁芯22以及第二端板25按压在凸缘部21f。由此,第一端板24、转子铁芯22以及第二端板25固定在马达轴20a。
图1所示的旋转检测部80检测转子20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检测部80例如是VR(Variable Reluctance:可变磁阻)型旋转变压器。旋转检测部80配置于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旋转检测部80具有被检测部81和传感器部82。
被检测部81为沿周向延伸的环状。被检测部81与马达轴20a嵌合而被固定。更详细地说,被检测部81与小径部21d嵌合而被固定。被检测部81的径向内缘部中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与第一中径部21b和小径部21d之间的台阶接触。被检测部81与安装部件50在径向上重叠。因此,相比于被检测部81与安装部件50在径向上不重叠而在轴向上分离配置的情况,容易使马达轴20a在轴向上小型化。被检测部81是由磁性体制成的。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某个对象彼此在某个方向上重叠”包含如下情况:在沿着某个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某个对象彼此重叠。即,被检测部81与安装部件50在径向上重叠包含如下情况:在沿着径向观察的情况下,被检测部81与安装部件50重叠。
传感器部82配置在内盖部12与外盖部13的轴向之间。更详细地说,传感器部82在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固定于内筒底部12d的轴向一侧的面。即,传感器部82安装在内盖部12。因此,容易安装传感器部82。传感器部82配置在第二凹部12g内。因此,在将内盖部12安装在主体部11之后,能够从第二凹部12g的轴向一侧的开口将传感器部82***到第二凹部12g内来进行配置。因此,容易配置传感器部82。
传感器部82为包围被检测部81的径向外侧的环状。传感器部82沿着周向具有多个线圈。通过被检测部81与马达轴20a一起旋转,在传感器部82的线圈上产生与被检测部81的周向位置对应的感应电压。传感器部82通过检测感应电压来检测被检测部81的旋转。由此,旋转检测部80通过检测马达轴20a的旋转来检测转子20的旋转。
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和安装在定子铁芯31的多个线圈32。定子铁芯31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定子铁芯31的外周面固定在主体筒部11b的内周面。定子铁芯31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隔着间隙对置。
泵部40设置在外盖部13的中央部。泵部40配置在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泵部40具有外齿齿轮42、内齿齿轮43、上述的泵室46、吸入口44、泵出口45以及贮存部48。外齿齿轮42是能够绕中心轴线J1旋转的齿轮。外齿齿轮42固定在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更详细地说,外齿齿轮42固定在固定部52的外周面。因此,能够经由安装部件50将外齿齿轮42固定在马达轴主体21。由此,通过调整安装部件50的尺寸,从而无需改变马达轴主体21的尺寸和外齿齿轮42的尺寸,就能够将外齿齿轮42固定在马达轴主体21。
外齿齿轮42收纳在泵室46内。如图2所示,外齿齿轮42在外周面具有多个齿部42a。外齿齿轮42的齿部42a的齿形是余摆线齿形。
内齿齿轮43是能够绕相对于中心轴线J1偏心的旋转轴线J2旋转的圆环状的齿轮。内齿齿轮43收纳在泵室46内。内齿齿轮43包围外齿齿轮42的径向外侧,与外齿齿轮42啮合。内齿齿轮43在内周面具有多个齿部43a。内齿齿轮43的齿部43a的齿形是余摆线齿形。这样,由于外齿齿轮42的齿部42a的齿形和内齿齿轮43的齿部43a的齿形是余摆线齿形,因此能够构成余摆线泵。因此,能够降低从泵部40产生的噪音,容易使从泵部40排出的油O的压力和量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一凹部13e的轴向一侧的开口***内齿齿轮43和外齿齿轮42之后,通过栓体部13b来封闭第一凹部13e的轴向一侧的开口,从而能够构成泵室46,并且能够将内齿齿轮43和外齿齿轮42收纳在泵室46。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泵部40。
如上所述,吸入口44与第三油路63相连。如图1所示,吸入口44在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开口。吸入口44与外齿齿轮42和内齿齿轮43的间隙相连。吸入口44能够经由开口部12f和第三油路63将贮存在收纳部14中的油O吸入到泵室46内、更详细地说是外齿齿轮42与内齿齿轮43之间的间隙内。如图2所示,吸入口44配置在比贮存部48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且比外齿齿轮42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
如上所述,泵出口45与第一油路61相连。如图1所示,泵出口45在泵室46的轴向一侧开口。泵出口45与外齿齿轮42和内齿齿轮43之间的间隙相连。泵出口45能够从泵室46内、更详细地说是外齿齿轮42与内齿齿轮43之间的间隙内排出油O。
贮存部48在泵室46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的轴向一侧与泵室46连接。如图2所示,在沿轴向观察时,贮存部48的形状为向下侧凸起的弓形形状。从吸入口44吸入到泵室46内的油O的一部分流入到贮存部48。
由于吸入口44配置在比贮存部48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因此即使泵部40停止,流入到贮存部48的油O的至少一部分也不会从吸入口44返回到收纳部14内而贮存在贮存部48内。由此,在泵部40停止时,能够处于泵室46内的外齿齿轮42的下侧的部分和内齿齿轮43的下侧的部分与贮存部48内的油O接触的状态。因此,在再次驱动泵部40时,能够使油O夹在外齿齿轮42的齿部42a与内齿齿轮43的齿部43a之间、以及泵室46的内周面与内齿齿轮43的外周面之间,从而能够抑制烧结的产生。
当转子20旋转而马达轴20a旋转时,固定在马达轴20a的外齿齿轮42旋转。由此,与外齿齿轮42啮合的内齿齿轮43旋转,从吸入口44吸入到泵室46内的油O经由外齿齿轮42与内齿齿轮43之间而被送到泵出口45。这样,泵部40经由马达轴20a而被驱动。从泵出口45排出的油O流入到第一油路61并从连接口61a向第二油路62流入。如图3中箭头所示,流入到第二油路62的油O借助旋转的马达轴20a的离心力而朝向径向外侧受力,从而穿过第一贯通孔26a~26d而向马达轴20a的外部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贯通孔26a在第一端板24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的间隙27a开口,因此从第一贯通孔26a流出的油O流入到间隙27a中。然后,流入到间隙27a中的油O从喷射槽24a朝向径向外侧喷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喷射槽24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中的轴向一侧的开口被垫圈91封闭,因此容易通过垫圈91将流入到喷射槽24a内的油O朝向径向外侧引导。
由于第一贯通孔26b在第二端板25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的间隙27b开口,因此从第一贯通孔26b流出的油O流入到间隙27b中。然后,流入到间隙27b中的油O从喷射槽25a朝向径向外侧喷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喷射槽25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中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被凸缘部21f封闭,因此容易通过凸缘部21f将流入到喷射槽25a内的油O朝向径向外侧引导。
从喷射槽24a、25a向径向外侧喷出的油O被吹到线圈32上。由此,能够利用油O对线圈32进行冷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油路62设置在马达轴20a的内部,因此也能够利用从喷射槽24a、25a喷出的油O对转子20进行冷却。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泵出口45排出的油O被引导到转子20和定子30。
由于第一贯通孔26c在轴承保持部12e的径向内侧开口,因此从第一贯通孔26c流出的油O被提供给轴承70。由于第一贯通孔26d在轴承保持部11c的径向内侧开口,因此从第一贯通孔26d流出的油O被提供给轴承71。由此,能够将油O用作轴承70、71的润滑剂。
另外,在图3中,示出了从喷射槽24a、25a将油O向上侧喷出的例子,但不限于此。由于转子20旋转,因此喷射槽24a、25a的周向位置随着转子20的旋转而变化。由此,从喷射槽24a、25a喷出的油O的朝向沿周向变化,因而能够利用油O对沿周向配置的多个线圈32进行冷却。
如上所述,能够通过马达轴20a的旋转来驱动泵部40,进而能够通过泵部40将贮存在外壳10中的油O吸起并提供给转子20、定子30以及轴承70、71。由此,能够利用贮存在外壳10中的油O对转子20和定子30进行冷却,并且能够提高轴承70、71与马达轴主体21之间的润滑性。提供给定子30和轴承70、71的油O在收纳部14内下落而再次贮存到收纳部14的下侧的区域中。由此,能够使收纳部14内的油O循环。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油路61和第二油路62,能够将从泵出口45排出的油O送到马达轴20a的内部。另外,由于设置了第一贯通孔26a~26d,因此能够将流入到第二油路62内的油O提供给定子30和轴承70、7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在马达轴20a内的第二油路62在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与泵出口45相连的第一油路61开口。由于在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固定有外齿齿轮42,因此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配置在与泵出口45比较近的位置。因此,能够缩短连接泵出口45和第二油路62的第一油路61的长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缩短从开口部12f至第二油路62的油路的全长。由此,容易将油O送到设置在马达轴20a的内部的第二油路62。另外,能够容易简化驱动装置1的构造,从而容易制造驱动装置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安装部件50的径向内侧面构成第二油路62的径向内侧面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将外齿齿轮42固定在安装部件50并且使油O从安装部件50流入到第二油路62内。由此,如上所述,无需改变马达轴主体21的尺寸和外齿齿轮42的尺寸,就能够经由安装部件50将马达轴主体21和外齿齿轮42固定并且容易使第二油路62在第一油路61开口。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外齿齿轮42也可以不经由安装部件50而直接固定在马达轴主体21。在该情况下,第二油路62例如可以仅设置在马达轴主体21的内部。另外,安装部件50也可以固定在马达轴主体21的外周面。
另外,安装部件50也可以是在轴向的整体范围内外径均匀的部件。即,嵌合部51的外径与固定部52的外径可以彼此相同。在该情况下,例如当缩小固定部52的外径以使其与图1所示的嵌合部51的外径相同时,能够缩小固定部52所固定的外齿齿轮42的外径。由此,能够缩小内齿齿轮43的外径,从而能够缩小泵室46的内径。因此,能够缩小设置有泵室46的突出部13d的外径,从而能够增大突出部13d的径向外侧面与第二凹部12g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在突出部13d的径向外侧面与第二凹部12g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例如配置传感器部82中的向轴向一侧突出的部分,从而能够使传感器部82更加靠近外盖部13。由此,容易使整个驱动装置1在轴向上小型化。另外,传感器部82中的向轴向一侧突出的部分例如是传感器部82所具有的线圈。
另外,安装部件50可以由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在该情况下,安装部件50可以具有嵌合到孔部21g内的第一筒状部件和与第一筒状部件嵌合并比马达轴主体21向轴向一侧延伸的第二筒状部件。在该情况下,在第二筒状部件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固定有外齿齿轮42。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件50中的贯穿第二贯通孔13f中的部分是外径比固定部52小的嵌合部51。因此,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使第二贯通孔13f的内径比固定部52的外径小,从而使安装部件50的外周面与第二贯通孔13f的内周面的径向的间隙比较小。由此,能够抑制泵室46内的油O经由第二贯通孔13f而泄漏。另外,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组装人员在将外盖部13安装在内盖部12之后,从第一凹部13e的左侧的开口将嵌合部51***到第二贯通孔13f中,并与马达轴主体21的孔部21g嵌合,由此将安装部件50固定在马达轴主体21。
另外,只要能够缩小第二贯通孔13f,则能够将封闭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的封闭部的径向内端部配置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封闭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的封闭部是突出部13d中的第二贯通孔13f的径向外侧的部分。由于能够将封闭部的径向内端部配置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即使进一步缩小外齿齿轮42的外径和内齿齿轮43的外径,也能够通过封闭部将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适当地封闭。因此,能够缩小泵室46的内径。因此,与上述同样地能够在突出部13d的径向外侧面与第二凹部12g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配置传感器部82的一部分,其结果是,容易使驱动装置1在轴向上小型化。
转子铁芯22也可以通过压入等固定在马达轴主体21的外周面。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第一端板24和第二端板25。另外,在该情况下,从第一贯通孔26a、26b流出的油O可以直接提供给线圈32,也可以是,与第一贯通孔26a连接的孔设置在转子铁芯22,经由转子铁芯22的孔将油O提供给线圈32。另外,油O也可以提供给定子铁芯31。
另外,从泵出口45排出的油O所提供到的部位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仅提供给转子20、定子30以及轴承70、71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个,也可以均不提供给它们。从泵出口45排出的油O例如可以提供给收纳部14的铅垂方向上侧区域的内侧面。在该情况下,通过冷却外壳10,能够间接地冷却定子30。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贯通孔26a~26d中的任意一个以上。外齿齿轮42的齿部42a的齿形和内齿齿轮43的齿部43a的齿形可以是摆线齿形,也可以是渐开齿形。
<变形例1>
图4是变形例1的驱动装置201的剖视图。图5是搭载有驱动装置201的车辆3的侧视图。在图5中,车辆3在以倾斜角度α倾斜的路面上从下侧朝向上侧行驶。
作为变形例1,对车辆3相对于行进方向前后而倾斜的情况下的收纳部280内的油的液面的变化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本变形例的驱动装置201具有:外壳206;转子20,其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1配置的马达轴20a;定子230;以及油O。另外,本变形例的驱动装置201具有在图4中省略的旋转检测部80、泵部40以及轴承70、71。
另外,如图5所示,驱动装置201安装在车辆3上。驱动装置201经由减速装置和差动装置与车轴连接。驱动装置201经由减速装置和差动装置来驱动车轴。另外,中心轴线J1沿水平且与车辆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图4所示的转子20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在转子20的马达轴20a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油路62。定子230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定子2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空气间隙)对置。转子20和定子230构成马达主体202。即,驱动装置201具有马达主体202。
在外壳206设置有收纳部280。马达主体202收纳在收纳部280中。另外,油O积存在收纳部28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中。泵部40从收纳部28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吸起油O并提供给马达主体202。
定子230具有定子铁芯232和线圈231。定子铁芯232是层叠硅钢板而构成的。定子铁芯232的外形从轴向观察时为圆形。在定子铁芯232的外周面232a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四个突出部233。四个突出部233沿着中心轴线J1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在突出部233中贯穿***有固定螺钉235。固定螺钉235沿轴向延伸。另外,固定螺钉235将定子铁芯232固定在外壳206的内侧面上。
外壳206具有从周向外侧包围马达主体202的周壁部261a。周壁部261a具有与马达主体202的定子230的外周面从径向外侧对置的内周面261r。内周面261r在从轴向观察时为大致圆形。即,内周面261r为从径向外侧包围马达主体202的大致圆形。在内周面261r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四个周壁凹部265。四个周壁凹部265沿着中心轴线J1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另外,四个周壁凹部265以沿铅垂方向延伸并穿过中心轴线J1的基准线C1为中心,左右对称地各配置有两个。在周壁凹部265收纳有定子铁芯232的突出部233。另外,四个周壁凹部265中的下侧的两个周壁凹部265位于比转子20的下端靠下侧的位置。另外,周壁凹部265只要采用扩大了与马达主体202(定子铁芯232的外周面)的间隙的结构即可。
另外,外壳206的内周面261r只要为从径向外侧包围马达主体202并沿着定子的形状,则并不一定要为圆形。
在收纳部28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中积存有油O。这里,将车辆3位于水平的路面上的状态称为水平状态,将车辆3相对于行进方向前后而倾斜的情况称为倾斜状态。在图4中图示了水平状态下的积存在收纳部28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中的油O的水平时液面SL和倾斜状态下的积存在收纳部28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中的油O的倾斜时液面IL。即,水平时液面SL是车辆3在水平的路面上行驶的情况下的积存在收纳部28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中的油O的液面。另外,倾斜时液面IL是车辆3相对于行进方向前后而倾斜的情况下的油O的液面。
积存在收纳部28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中的油O的液面因油O被泵部40提供给马达主体202而发生变动。这里,以油O的液面变得最高的状态作为水平时液面SL和倾斜时液面IL。因此,水平时液面SL和倾斜时液面IL分别是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下的液面的上限高度。
水平时液面SL位于比转子20的下端靠下侧且比定子230的下端靠上侧的位置。通过使水平时液面SL比转子20的下端靠下侧,能够抑制油O使转子20的旋转效率降低。另外,通过使水平时液面SL比定子230的下端靠上侧,能够利用油O对定子230进行冷却。另外,水平时液面SL优选位于转子20与定子23的空气间隙处。由此,能够抑制转子20的旋转效率的降低并且使定子230最大限度地浸渍在油O中从而提高定子230的冷却效率。
在水平状态下,四个周壁凹部265中的位于比转子20的下端靠下侧的位置的两个周壁凹部265位于液面(水平时液面SL)的下侧。另外,四个周壁凹部265中的位于上侧的两个周壁凹部265位于液面的上侧。在比水平时液面SL靠下侧的两个周壁凹部265的内部充满了油O。
如图5所示,当车辆3在上坡(或下坡)行驶的情况下,驱动装置201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此时,如图4所示,积存在收纳部280的下侧的油O的液面为相对于水平时液面SL倾斜的倾斜时液面IL。
在倾斜状态下,四个周壁凹部265中的一个周壁凹部265位于液面(倾斜时液面IL)的下侧,其他三个周壁凹部265位于液面的上侧。当车辆3从水平的状态(水平状态)转移到向行进方向一侧或另一侧倾斜的状态(倾斜状态)时,周壁凹部265在从中心轴线J1观察时相对地向铅垂方向上侧移动。另外,与此相伴,油O的液面移动到比一个周壁凹部265的至少一部分靠下侧的位置。另外,在水平状态下充满到周壁凹部265内的油O随着向倾斜状态转移而向周壁凹部265的外侧移动。由此,油O的液面相对于中心轴线J1的高度上升。即,倾斜状态的油O的液面(倾斜时液面IL)比水平状态的油O的液面(水平时液面SL)靠近中心轴线J1。
倾斜时液面IL位于比转子20的下端靠上侧的位置。在倾斜状态下,转子20的一部分浸在积存在收纳部280的下侧的油O中。即,在倾斜状态下,转子20与油O接触。由此,能够利用油O对转子20进行冷却。此外,通过旋转的转子20提起油O,能够将油O提供给定子230的宽范围内,从而提高定子230的冷却效率。
另一方面,因转子20的一部分浸在积存在收纳部280的下侧的油O中而导致转子20的旋转效率降低。然而,在车辆3上坡的情况下,由于马达主体202的转速很难变高,因此相对的旋转效率的降低很微小。另外,在车辆3下坡的情况下,由于车辆3因自重而在行进方向上加速,因此转子20的旋转效率的降低不容易成为问题。
根据本变形例,在外壳206的内周面261r设置有一对周壁凹部265,该一对周壁凹部265相对于中心轴线J1分别配置在行进方向一侧和另一侧,并且位于比水平时液面SL靠下侧的位置。一对周壁凹部265中的一个周壁凹部265由于车辆3从水平的状态转移到向行进方向一侧倾斜的状态而从油O的液面的下侧向上侧移动。另外,一对周壁凹部265中的另一个周壁凹部265由于车辆3从水平的状态转移到向行进方向另一侧倾斜的状态而从油O的液面的下侧向上侧移动。即,根据本变形例,无论在车辆3上坡以及下坡的任意情况下,通过车辆3倾斜,均能够使油O的液面靠近中心轴线J1,使转子20与油O接触。
如图5所示,将车辆3的行进方向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设为倾斜角度α。如图4所示,车辆3以倾斜角度α倾斜时的液面(倾斜时液面IL)相对于水平时液面SL以倾斜角度α倾斜。优选倾斜角度α为18°以上,使油O与转子20接触。由此,在急剧的上坡或急剧的下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冷却马达主体202。
在本变形例中,位于比水平时液面SL靠下侧的位置的一对周壁凹部265相对于基准线C1左右对称地配置。因此,油O与转子20接触的倾斜角度α在车辆3在上坡行驶的情况和在下坡行驶的情况下是相同的角度。然而,也可以将一对周壁凹部265中的位于行进方向一侧的一个周壁凹部265以相对于另一个周壁凹部265靠近基准线C1的方式进行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油O与转子20接触的倾斜角度α在车辆3在上坡行驶的情况和在下坡行驶的情况下为不同的角度。
在本变形例的驱动装置201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有经由转子20的马达轴20a而被驱动的泵部40(参照图1)。泵部40将积存在收纳部28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中的油O吸起并提供给马达主体202来对马达主体202进行冷却。
通过泵部40而提供给马达主体202的每单位时间的油O的供给量取决于转子20的转速。因此,当车辆3在上坡行驶的情况下,尽管马达主体202的负载大,但由于转子20的转速较小,因此从泵部40提供给马达主体202的油O有可能不足。根据本变形例,当车辆3在上坡(或下坡)行驶的情况下,利用积存在收纳部28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中的油O来有效地冷却转子20和定子230。由此,即使在车辆3在上坡(或下坡)行驶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冷却马达主体202。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泵部40是与马达轴20a直接连接的余摆线泵。余摆线泵是排出方向被固定从而无法在反转下使用的泵。因此,在转子20正转的情况下,泵部40能够将油O提供给马达主体202,但在转子20反转的情况下,无法将油O提供给马达主体202。根据本变形例,在车辆3朝向车辆后方侧在坡路上行驶的情况下,通过油O与转子20接触,能够有效地冷却马达主体202。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用途并未特别限定。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可以适当组合。

Claims (7)

1.一种驱动装置,其安装在车辆上,
该驱动装置具有:
马达主体,其具有以沿水平且与车辆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定子;
外壳,其设置有收纳所述马达主体的收纳部;
油,其积存在所述收纳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中;以及
泵部,其从所述收纳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吸起所述油并提供给所述马达主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具有马达轴,
所述泵部经由所述马达轴而被驱动,
通过所述车辆相对于行进方向前后而倾斜,使得积存在所述收纳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中的所述油的液面靠近所述中心轴线,从而所述油与所述转子接触,
所述外壳具有向所述收纳部开口的开口部,所述油的液面位于比所述开口部靠上侧的位置,
所述泵部能够经由所述开口部吸入所述油,
所述外壳的内周面呈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马达主体并沿着所述定子的形状,
在所述内周面上,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周壁凹部设置在比所述转子的下端靠下侧的位置,
通过所述车辆从水平的状态转移到向行进方向一侧或另一侧倾斜的状态,所述周壁凹部向铅垂方向上侧移动,所述油的液面移动到比所述周壁凹部的至少一部分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
所述定子具有从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固定于所述外壳的突出部,
在所述周壁凹部中收纳所述突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对所述周壁凹部,
一对所述周壁凹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分别配置在行进方向一侧和另一侧,
一对所述周壁凹部中的一个由于所述车辆从水平的状态转移到向行进方向一侧倾斜的状态而从所述油的液面的铅垂方向下侧向铅垂方向上侧移动,
一对所述周壁凹部中的另一个由于所述车辆从水平的状态转移到向行进方向另一侧倾斜的状态而从所述油的液面的铅垂方向下侧向铅垂方向上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周面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辆相对于行进方向倾斜18°以上的状态下,所述油与所述转子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部是余摆线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沿着中心轴线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为4个。
CN201780049096.2A 2016-08-09 2017-08-07 驱动装置 Active CN1096439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72411P 2016-08-09 2016-08-09
US62/372,411 2016-08-09
US201662402027P 2016-09-30 2016-09-30
US62/402,027 2016-09-30
US201662439201P 2016-12-27 2016-12-27
US62/439,201 2016-12-27
JP2017073171 2017-03-31
JP2017-073171 2017-03-31
PCT/JP2017/028602 WO2018030347A1 (ja) 2016-08-09 2017-08-07 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3934A CN109643934A (zh) 2019-04-16
CN109643934B true CN109643934B (zh) 2021-12-03

Family

ID=65910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9096.2A Active CN109643934B (zh) 2016-08-09 2017-08-07 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2112B2 (zh)
JP (1) JPWO2018030347A1 (zh)
CN (1) CN109643934B (zh)
DE (1) DE112017003996T5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36975B2 (en) * 2016-08-09 2021-10-05 Nidec Corporation Drive apparatus having oil passage defined in stopper body
DE102017201117A1 (de) * 2017-01-24 2018-07-2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Kühlen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sowie elektrische Maschine
JP6975209B2 (ja) 2019-07-02 2021-1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駆動ユニット
JP6990217B2 (ja) 2019-07-02 2022-0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JP7351167B2 (ja) * 2019-09-25 2023-09-27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2022136835A (ja) * 2021-03-08 2022-09-2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駆動装置
CN113746258B (zh) * 2021-07-31 2023-09-01 苏州百狮腾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由电磁线连线用于测试的磁浮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9487U (zh) 1985-08-08 1987-02-23
JP3864452B2 (ja) 1996-06-07 2006-12-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US20040200350A1 (en) 2003-01-15 2004-10-14 Hiroyuki Makino Rotating fluid machine
EP1721738A4 (en) 2004-03-02 2007-06-13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MULTILAYER RESIN FOIL AND LAMINATED GLASS
JP4441340B2 (ja) 2004-06-23 2010-03-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車
JP4238894B2 (ja) 2006-08-11 2009-03-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構造
JP5049892B2 (ja) 2008-06-18 2012-10-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モータユニット
JP4866934B2 (ja) * 2009-04-15 2012-0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モータユニット
JP5075878B2 (ja) 2009-06-17 2012-1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
EP2463556B1 (en) 2009-08-04 2018-04-25 JTEKT Corporation Electric pump unit
JP5498773B2 (ja) 2009-12-24 2014-05-21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回転電機
US8659192B2 (en) * 2010-09-16 2014-02-25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Rotary electrical apparatus
JP5927766B2 (ja) * 2011-03-11 2016-06-0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
US20120288380A1 (en) * 2011-05-10 2012-11-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mp-motor assembly
JP2013055728A (ja) 2011-09-01 2013-03-21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JP2013119918A (ja) 2011-12-08 2013-06-17 Aisin Seiki Co Ltd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4003807A (ja) * 2012-06-19 2014-01-0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回転電機
US8970075B2 (en) * 2012-08-08 2015-03-03 Ac Propulsion, Inc. Liquid cooled electric motor
WO2016033015A1 (en) 2014-08-25 2016-03-03 Carrier Corporation Gear pump with dual pressure relief
JP6442250B2 (ja) 2014-11-25 2018-12-19 株式会社ニッキ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一体型ポンプ
JP6138106B2 (ja) 2014-11-27 2017-05-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減速機の潤滑構造
US9762106B2 (en) 2014-12-04 2017-09-12 Atieva, Inc. Motor cooling system
JP2016181954A (ja) 2015-03-23 2016-10-13 Ntn株式会社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5114302A (zh) 2015-09-08 2015-12-02 温州市康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高效节能无刷柴油泵
JP2017063542A (ja) 2015-09-24 2017-03-30 Ntn株式会社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62181A1 (en) 2019-05-30
US11022112B2 (en) 2021-06-01
DE112017003996T5 (de) 2019-04-18
JPWO2018030347A1 (ja) 2019-06-13
CN109643934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3934B (zh) 驱动装置
CN109563829B (zh) 驱动装置
JP6056149B2 (ja)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565222B (zh) 驱动装置
CN111878385B (zh) 液压动力单元
WO2018030324A1 (ja) 駆動装置
CN110915108B (zh) 马达
CN109565223B (zh) 驱动装置
CN112049792B (zh) 驱动装置
JP2015116900A (ja) 車輪用駆動装置
JP6215613B2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2189015A (ja)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
CN111918785B (zh) 马达单元
CN111033972B (zh) 驱动装置
WO2018030347A1 (ja) 駆動装置
CN111033971B (zh) 驱动装置
JP2012225263A (ja)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
CN112534690A (zh) 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