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77381B - 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及隔震的地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及隔震的地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77381B
CN109577381B CN201811542719.2A CN201811542719A CN109577381B CN 109577381 B CN109577381 B CN 109577381B CN 201811542719 A CN201811542719 A CN 201811542719A CN 109577381 B CN109577381 B CN 1095773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ground structure
geomembranes
layers
soil
foundation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427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77381A (zh
Inventor
马正
李军
葛丰源
彭小刚
张光利
郑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427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77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77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77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77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77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8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transmission of vibrations or movements in the foundation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05Soil-conditioning by mixing with fibrous materials, filaments, open mesh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及隔震的地下结构,包括以下步骤:进行基坑开挖和地基处理,在地基上铺设两层土工膜;在两层土工膜上部浇筑垫层,所述的垫层形成底板,对底板做防水处理,在底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结构;对地下结构的侧墙及顶板做防水处理;基坑回填,在地下结构侧墙外回填刚度较大的土,该部分的土体形状为下宽上窄,并不完全填满基坑,在该部分回填土的外侧与基坑之间同时回填素土,一并按设计要求压实;在地下结构顶板上铺设两层土工膜。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及隔震的地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结构隔震方法,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及该方法得到的地下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结构周围土体的约束可以限制其变形的发生,当发生地震时,其自振特性表现的不很明显,因此在过去其震害往往容易被忽视。随着地下结构的广泛建设和人们对抗震认知的提升,地下抗震越来越被重视。
目前地上结构抗震领域常见的隔震措施是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由隔震器或阻尼器组成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减小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地下结构一般被岩土体包裹,所处力学环境明显与地上结构不同,因此上述隔震思路并不适用。对此,一些地下结构隔震减震技术被发明,如中国专利201510261556.0公开了一种层间剪切型地下结构隔震减震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使用了大量的支承桩为隔震垫提供刚性支承,造价高,实施困难;如中国专利201510353874.X公开了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及方法,在周围土体与地下结构之间设置大量锚杆使得成本增加,在地震时隔震墙不能完全消除结构竖向的剪应力,隔震效果需要进一步论证。
因此,目前亟待发明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以减弱地震时产生的水平剪应力,隔断竖向剪应力的传递,消除结构面上下的位移差,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多种隔震发明中成本高,措施复杂,实际工程中难以应用的缺陷。该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土体对结构产生的剪应力从而减少结构发生变形导致破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进行基坑开挖和地基处理,在地基上铺设两层土工膜;
步骤2:在两层土工膜上部浇筑垫层,所述的垫层形成底板,对底板做防水处理,然后在所述底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结构主体;对地下结构主体的侧墙及顶板做防水处理;
步骤3:基坑回填,在地下结构侧墙外回填刚度较大的回填材料,该部分回填材料整体形状为下宽上窄,且并不完全填满基坑;然后在该部分回填材料外侧与基坑之间回填柔性回填材料,并按设计要求压实;
步骤4:在地下结构主体的顶板上铺设两层土工膜。
进一步的,当覆土较深时且地下水水位较高时还可在两层土工膜之间铺设一层粒径为0.1mm左右厚度不大于5cm的细砂,并将两层土工膜焊接封闭。
一种隔震的地下结构,包括地下结构主体,在所述的地下结构主体的顶板上铺设两层土工膜,底板与地基之间铺设有两层土工膜,地下结构主体的侧墙外回填有刚度较大的材料;在刚度较大的材料与基坑之间回填有柔性回填材料。
进一步的,地下结构主体的侧墙、顶板和底板设有防水层。
进一步的,当覆土较深时且地下水水位较高时,在所述的两层土工膜之间还铺设一层细砂,且两层土工膜焊接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细砂的粒径为0.1mm左右,厚度小于等于5cm。
本发明中,两层土工膜之间的剪应力F可近似认为F=μN,其中μ为两层土工布之间的摩擦系数,N为作用在土工膜上的竖向荷载;而当不设土工膜时,是土体直接与地下结构顶板接触,而一般来说土工膜之间的摩擦系数μ小于土体与结构之间的摩擦系数,因此可以降低其土对结构产生的最大剪应力。
本发明中,下部回填刚性较大的土体,上部回填素土,土体横截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底部采用弹性模量较大的刚性回填材料土,以限制底部位移,在顶部则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的柔性回填材料,以削弱其抵抗结构变形的能力。这样通过不同的回填材料形成的变刚度体系,控制可能造成结构的变形的周围土体变形,从而减小结构自身变形、层间位移角的形成,达到隔震的目的。
本发明中在地下结构顶面铺设两层土工膜,当地下水位较高时,若覆土较深(大于3m),可在两层土工膜之间铺设一层粒径为0.1mm左右厚度不大于5cm的细砂,此时砂土处于饱和状态,由于砂土的内聚力,地震时产生的超静空隙水压力可以降低其有效应力,从而可以有效降低上层土体对地下结构产生的剪力。若发生液化现象,则几乎可以完全隔断剪力。
本发明提出的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及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可以消除地震时产生的水平剪应力,隔断竖向剪应力的传递,消除结构面上下的位移差,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同时,本发明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简单,成本低。与目前的地下结构隔震方法相比,能够产生明显的隔震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面;2-基岩;3–双层土工膜;4–垫层;5-主体结构;6-上部隔震层;7-三七灰土;8-素土。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目前地上结构抗震领域常见的隔震措施是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由隔震器或阻尼器组成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减小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地下结构一般被岩土体包裹,所处力学环境明显与地上结构不同,因此上述隔震思路并不适用。对此,一些地下结构隔震减震技术被发明,如中国专利201510261556.0公开了一种层间剪切型地下结构隔震减震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使用了大量的支承桩为隔震垫提供刚性支承,造价高,实施困难;如中国专利201510353874.X公开了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及方法,在周围土体与地下结构之间设置大量锚杆使得成本增加,在地震时隔震墙不能完全消除结构竖向的剪应力,隔震效果需要进一步论证,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及隔震的地下结构。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地面1下方进行基坑开挖和地基处理,在地基上铺设两层土工膜(对应图中的双层土工膜3);
步骤2:在两层土工膜上部浇筑垫层4,所述的垫层4形成底板,对底板做防水处理,在底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结构主体5;对地下结构主体5的侧墙及顶板做防水处理;
步骤3:基坑回填,在地下结构侧墙外回填刚度较大的材料,该部分材料下宽上窄,并不完全填满基坑,在该部分回填材料外侧与基坑之间回填柔性回填材料,并按设计要求压实;
步骤4:在地下结构顶板上铺设两层土工膜;进一步的,当覆土较深时且地下水水位较高时还可在两层土工膜之间铺设一层粒径为0.1mm左右厚度不大于5cm的细砂,并将两层土工膜焊接封闭。图中的上部隔震层6表示土工膜或夹砂土工膜。
本实施例中,刚度较大的土可选择三七灰土、水泥石屑等,例如图中的所述的三七灰土7;
本实施例中,柔性回填材料选用素土8。
本实施例中两层土工膜之间的剪应力F可近似认为F=μN,其中μ为两层土工布之间的摩擦系数,N为作用在土工膜上的竖向荷载;而当不设土工膜时,是土体直接与地下结构顶板接触,而一般来说土工膜之间的摩擦系数μ小于土体与结构之间的摩擦系数,因此可以降低其土对结构产生的最大剪应力。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3中,回填刚度较大的土,回填土的横截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反应位移法认为地下结构在地震时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周围土体的变形,将土体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通过地基弹簧以静载的形式作用在结构上,同时考虑结构周围剪力及结构自身惯性力。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土层位移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461412620000041
其中,u是土层水平位移;z是需要计算水平位移的结构和地面之间的距离;H是基岩和地面之间的距离;u(max)是发生在地表的土层最大水平位移。
对z取一阶导数,随深度变化的剪应变为:
Figure GDA0002461412620000042
若G为剪切模量,剪应力计算公式应为:
Figure GDA0002461412620000043
由(2)可知,随着z的增大,剪应变越小,由(3)可知剪力也越小。所采用的回填方法正是在底部采用弹性模量较大的刚性回填材料,以限制底部位移,在顶部则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的柔性回填材料,以削弱其抵抗结构变形的能力。这样通过不同的回填材料形成的变刚度体系,控制可能造成结构的变形的周围土体变形,从而减小结构自身变形、层间位移角的形成,达到隔震的目的。
步骤4在结构顶面铺设两层土工膜,其作用原理与步骤1相同,当地下水位较高时,若覆土较深(大于3m),可在两层土工膜之间铺设一层粒径为0.1mm左右厚度不大于5cm的细砂,此时砂土处于饱和状态,由于砂土的内聚力,地震时产生的超静空隙水压力可以降低其有效应力,从而可以有效降低上层土体对地下结构产生的剪力。若发生液化现象,则几乎可以完全隔断剪力。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的主要危害是震陷,有趋势采用震陷量来评价液化的危害程度。而对于4层民用建筑,当震陷量不大于5cm时,可不采取抗液化措施。因此采用薄层的双层夹砂土工膜可以起到有效的隔震效果,同时较厚的覆土层也隔离了一般工况下荷载造成的振动,从而保证了上层结构的稳定。
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隔震的地下结构,包括地下结构主体,在所述的地下结构主体的顶板上铺设两层土工膜,底板与地基之间铺设有两层土工膜,地下结构主体的侧墙外回填有刚度较大的材料;在刚度较大的材料与基坑之间回填有柔性材料。地下结构主体的侧墙、顶板和底板均做防水处理。
两层土工膜之间的剪应力F可近似认为F=μN,其中μ为两层土工布之间的摩擦系数,N为作用在土工膜上的竖向荷载;而当不设土工膜时,是土体直接与地下结构顶板接触,而一般来说土工膜之间的摩擦系数μ小于土体与结构之间的摩擦系数,因此可以降低其土对结构产生的最大剪应力。
进一步的,当覆土较深时且地下水水位较高时还可在两层土工膜之间铺设一层粒径为0.1mm左右厚度不大于5cm的细砂,并将两层土工膜焊接封闭,此时砂土处于饱和状态,由于砂土的内聚力,地震时产生的超静空隙水压力可以降低其有效应力,从而可以有效降低上层土体对地下结构产生的剪力。若发生液化现象,则几乎可以完全隔断剪力。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的主要危害是震陷,有趋势采用震陷量来评价液化的危害程度。而对于4层民用建筑,当震陷量不大于5cm时,可不采取抗液化措施。因此采用薄层的双层夹砂土工膜可以起到有效的隔震效果,同时较厚的覆土层也隔离了一般工况下荷载造成的振动,从而保证了上层结构的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进行基坑开挖和地基处理,在地基上铺设两层土工膜;
步骤2:在两层土工膜上部浇筑垫层,所述的垫层形成底板,对底板做防水处理,然后在所述底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结构主体;对地下结构主体的侧墙及顶板做防水处理;
步骤3:基坑回填,在地下结构侧墙外回填刚度较大的回填材料,该部分回填材料整体形状为下宽上窄,且并不完全填满基坑;然后在该部分回填材料外侧与基坑之间回填柔性回填材料,并按设计要求压实;
步骤4:在地下结构主体的顶板上铺设两层土工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覆土较深时且地下水水位较高时还可在两层土工膜之间铺设一层细砂,并将两层土工膜焊接封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砂的粒径为0.1mm,厚度小于等于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度较大的回填材料为三七灰土或者水泥石屑。
5.一种隔震的地下结构,所述结构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中的隔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结构主体,在所述的地下结构主体的顶板上铺设两层土工膜,底板与地基之间铺设有两层土工膜,地下结构主体的侧墙外回填有刚度较大的材料;在刚度较大的材料与基坑之间回填有柔性回填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震的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地下结构主体的侧墙、顶板和底板设有防水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震的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覆土较深时且地下水水位较高时,在所述的两层土工膜之间还铺设一层细砂,且两层土工膜焊接封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震的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砂的粒径为0.1mm,厚度小于等于5cm。
CN201811542719.2A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及隔震的地下结构 Active CN109577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2719.2A CN109577381B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及隔震的地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2719.2A CN109577381B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及隔震的地下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77381A CN109577381A (zh) 2019-04-05
CN109577381B true CN109577381B (zh) 2020-07-28

Family

ID=65929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42719.2A Active CN109577381B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及隔震的地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7738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89885B2 (ja) * 1997-09-09 2001-07-16 株式会社ダイナミックデザイン 耐震杭構造および耐震杭工法
CN2466268Y (zh) * 2001-02-01 2001-12-19 税浩旭 直滑式摩擦滑移支座
CN101413294A (zh) * 2008-10-10 2009-04-22 扬州大学 分灾剪切滑移基础减震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6869171B (zh) * 2017-03-31 2019-07-19 西安交通大学 综合管廊砂垫层隔震减震装置及其建造方法
CN108755783A (zh) * 2018-07-27 2018-11-06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密度梯度抗震建筑结构
CN108951703A (zh) * 2018-08-17 2018-12-07 金陵科技学院 装配式地下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77381A (zh) 2019-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khtari et al. Soft Soil Stabilization using Stone Column--A Review
CN108360547B (zh) 一种适用于深水、强震条件下的桥梁复合基础
CA2874772C (en) Soil reinforcement system including angled soil reinforcement elements to resist seismic shear for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CN106522270A (zh) 一种含eps缓冲层的桩基挡墙抗震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Fu et al. Practices in constructing high rockfill dams on thick overburden layers
Clemente et al. Seismic isolation in existing complex structures
Li et al. Structural response and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adjacent to oversized deep excavation
Weng et 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deep excavation of a substation constructed by top-down method in Shanghai soft soils
CN103967056A (zh) 废旧轮胎减、隔振建筑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Ismail et al. Numerical modeling of granular pile-anchor foundations (GPAF) in reactive soils
Chen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the movement of existing tunnel due to deep excavation in Shanghai
JP5747458B2 (ja) 地盤変位吸収免震構造
Maithili A discussion of liquefaction mitigation methods
Chen et al.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unnel lining of side-by-side and vertically stacked twin-tunnels
CN109577381B (zh) 一种地下结构的隔震方法及隔震的地下结构
US20190218742A1 (en) Soil Reinforcement System Including Angled Soil Reinforcement Elements To Resist Seismic Shear For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Bakr The Impact of the unsupported excavation on the boundary of the active zone in medium, stiff and very stiff clay
KR19980035289A (ko) 지진시에 무른 모래지반 또는 모래질지반에 발생하는 액상화현상에 의해 일어나는 재해의 방지공법과 피 재해지반의 복구공법
Sayehvand et al. Use of Grouting Method to Improve Soil Stability Against Liquefaction--A Review
Xia et al. The slope instability emergency rescue analysis when the neighboring deep the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construction
Yamashita et al. Recent case histories on monitoring settlement and load sharing of piled rafts in Japan
Gu et al. Liquefaction-induced damage evaluation of earth embankment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Martin et al. Dry mix soil-cement walls: An application for mitigation of earthquake ground deformations in soft or liquefiable soils
Li et al. Analysi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deep excavation in Shenzhen, China
KR100487933B1 (ko) 토목섬유와 이피에스블록을 이용한 매설 암거의연직하중저감 시공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