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5942A - 载置*** - Google Patents

载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5942A
CN109565942A CN201780046329.3A CN201780046329A CN109565942A CN 109565942 A CN109565942 A CN 109565942A CN 201780046329 A CN201780046329 A CN 201780046329A CN 109565942 A CN109565942 A CN 109565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nter
terminal
mount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63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5942B (zh
Inventor
齐原光和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to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to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to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Sato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565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5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6Accumulator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harg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1Side-by-side or stacked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6Hin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ash Registers Or Receiving Machin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载置***具备:电池容纳装置,其具有充电端子,能够容纳二次电池;电子设备,其具有电源端子,能够装卸电池容纳装置;载置装置,其具有供给外部电源的外部电源端子,载置电池容纳装置或电子设备;以及连结机构,其在电池容纳装置未安装于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连结电子设备与载置装置。在电池容纳装置安装于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连结机构不连结电子设备与载置装置。

Description

载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置例如打印机等电子装置的载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载置***,该载置***包括:能够容纳二次电池的电池单元;能够装卸该电池单元的电子设备;以及载置电池单元以及/或者电子设备的载置装置。作为电子设备的例子,举出打印机、摄像机、个人计算机等。载置装置也称为托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技术,即:将移动打印机载置于托架而能够对内置于移动打印机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为了与被载置装置侧的端子接触,载置电子设备等的载置装置的端子露出的情况较多。因此,公知有防止水浸入到载置装置中而带来的端子间的短路的构造。例如,在引用文献2中记载了由侧壁部覆盖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的周围并通过隔壁部分隔该侧壁部由此限制水接触两端子的充电器。
以往,公知有能够将电池安装于打印机主体的打印机。例如专利文献3记载的打印机,其具备打印机主体以及卡止连接于该打印机主体与电池外壳的卡止装置。在打印机主体的底面形成有能够容纳电池外壳的容纳部等。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形成有电池容纳部的小型打印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485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630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91618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64549号公报
在以往的载置***中,在使电子设备载置于托架时,根据用户的用途可方便调节电子设备相对于托架的连结状态。
例如,在用户主要通过电池电源使用电子设备时,一般情况下,在电池单元安装于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载置于托架对电池进行充电,在使用时以上述状态将它们从托架拆下。因此,在将安装有电池单元的状态的电子设备载置于托架时,优选使电子设备不与托架连结(即,不锁定)。
另一方面,在用户主要通过商业电源使用电子设备时,由于电池单元沉重,所以存在用户将电池单元取下的状态下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在将电池单元取下的状态的电子设备载置于托架时,为了保护内置于托架的AC适配器,优选能够在电子设备载置于托架的状态下携带使用电子设备。因此,优选使电子设备与托架连结(即,锁定)。
然而,引用文献2记载的隔壁部在防止水浸入上有效,但一旦水侵入侧壁部内,此时难以可靠地防止短路。即,在以往的载置装置中,无法充分防止由水等液体引起的端子间的短路。
专利文献3记载的打印机构成为电池外壳占据打印机主体的底面的一半左右(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因此,在不使用电池时,不仅打印机主体的容纳部的空间被浪费,而且打印机主体的姿势也不稳定。
对于专利文献4记载的打印机,占据整体的电池容纳部的空间较宽,在不使用电池时,该空间无用。换言之,打印机的电池容纳空间成为阻碍打印机小型化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在载置***中调节电子设备相对于载置装置的连结状态。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在载置装置中充分防止由水等液体引起的端子间的短路。
本发明的又一其它目的在于,在能够将电池安装于打印机主体的打印机中实现打印机主体的小型化以及在不使用电池时打印机主体的姿势稳定化。
本发明的某一方式是如下载置***,即:其具备:
电池容纳装置,其具有充电端子,能够容纳二次电池;
电子设备,其具有电源端子,能够装卸于上述电池容纳装置;
载置装置,其具有供给外部电源的外部电源端子,载置上述电池容纳装置或上述电子设备;以及
连结机构,其在上述电池容纳装置未安装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连结上述电子设备与上述载置装置,
在上述电池容纳装置安装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下,上述连结机构不连结上述电子设备与上述载置装置。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是载置被载置装置的载置装置,其中,具备:
第一端子组,其包含与上述被载置装置电连接并外加有相同的第一电压的端子;
第二端子组,其是与上述第一端子组不同的端子组,包含与上述被载置装置电连接并外加有相同的第二电压的端子;以及
多个***部,它们从载置有上述被载置装置时的、与上述被载置装置对置的基准面***,
上述第一端子组与上述第二端子组分别配置于不同的***部。
本发明的又一其它方式是如下打印机,即:
具备打印机主体以及能够装卸于上述打印机主体的电池容纳装置,
上述打印机配置为:在上述电池容纳装置安装于上述打印机主体的状态下,上述电池容纳装置的上表面在俯视观察时覆盖上述打印机主体的底面整体。
根据本发明的某个方式,能够在载置***中调节电子设备相对于载置装置的连结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式,能够在载置装置中充分防止由水等液体引起的端子间的短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其它方式,在能够将电池安装于打印机主体的打印机中实现打印机主体的小型化以及在不使用电池时打印机主体的姿势稳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实施方式的载置***中打印机载置于托架时的立体图。
图2是在实施方式的载置***中电池单元载置于托架时的立体图。
图3是针对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示出开闭部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4是针对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示出开闭部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动作的打印机的简要剖视图。
图6是从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底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仰视图,且是连接器盖为关闭状态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仰视图,且是连接器盖为打开状态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的俯视图。
图11是从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的底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的仰视图。
图13A是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的后视图。图13B是图10的A-A剖视图。
图14A~14C是依次说明打印机与电池单元的卡合的图。
图15是实施方式的托架的立体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托架的俯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的托架的仰视图。
图18是从实施方式的托架的底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且是盖拆下的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托架容纳有AC适配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实施方式的托架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托架的PCB外壳的内部的图。
图22A是图16的B-B剖视图,且是表示打印机与托架开始卡合的状态的图。图22B是图16的B-B剖视图,且是表示打印机与托架完全卡合的状态的图。
图23A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托架的解除杆的动作的图,且是解除杆处于未***作的状态的图。图23B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托架的解除杆的动作的图,且是解除杆处于***作的状态的图。
图24A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托架的解除杆的动作的图,且是解除杆处于未***作的状态的图。图24B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托架的解除杆的动作的图,且是解除杆处于***作的状态的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托架中的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载置***50
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说明本发明的载置***50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载置***中打印机载置于托架时的立体图。图2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载置***中电池单元载置于托架时的立体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载置***50包含打印机1、电池单元20以及作为载置装置的托架30。打印机1是载置于托架30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电池单元20是能够装卸于打印机1并能够容纳锂电池等二次电池的装置。如后所述,在托架30内置有AC适配器。该AC适配器通过缆线C1能够与外部的商用电源连接。
此外,未安装有电池单元20的状态的打印机1也可以称为打印机主体。
在本实施方式的载置***50中存在两种使用方式,即:用户将打印机1以不安装电池单元20的状态载置于托架30的方式;以及用户将打印机1以安装有电池单元20的状态载置于托架30的方式。
前者如图1所示,是不将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而使打印机1的底面载置于托架30上的使用方式(以下适当称为“使用方式U1”)。后者如图2所示,是将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而使电池单元20的底面载置于托架30上的使用方式(以下适当称为“使用方式U2”)。
使用方式U1是利用通过内置于托架30的AC适配器获得的直流电压使打印机1动作时的使用方式,并且打印机1与托架30连结(锁定)。在为使用方式U1的情况下,由于不将沉重的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并且打印机1与托架30连结,所以方便一体携带打印机1与托架30来使打印机1动作。另外,如后所述,由于在托架30内置有AC适配器,所以能够在使用打印机1时保护AC适配器。
使用方式U2主要是对容纳于电池单元20的电池充电时的使用方式,在将电池单元20的底面载置于托架30上时,电池单元20不与托架30连结(锁定)。因此,无需进行解除电池单元20与托架30的连结的操作,使打印机1与电池单元20一体地载置于托架30或者从托架30取下打印机1与电池单元20时的操作不繁琐。因此,主要通过电池电源使打印机1动作时的操作性良好。
此外,即便不将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而仅使电池单元20载置于托架30上并将内置于托架30的AC适配器与商用电源连接,也能够对电池单元20内的电池进行充电。
(2)打印机1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
首先,参照图3~5说明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及其动作。
图3是针对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示出开闭部3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立体图。图4是针对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示出开闭部3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动作的打印机1的简要剖视图。在图5中,用虚线记载打印机1内部的电连接关系。
如图3~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备壳体2、开闭部3、显示面板4、压印辊5、热敏头6、容纳部8、缓冲器9、引导机构10、马达11、辅助辊13、17、控制部18以及把持部19。壳体2配合打印机1的外形形状形成。
如图3记载,打印机1的底面大致呈长方形,将沿该长方形的长边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即,将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设置有压印辊5的一侧定义为前方(FR),将其相反侧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定义为后方(RR)。以该前后方向为基准定义右侧(RH)、左侧(LH)、上侧(UP)以及下侧(LO)。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当地将右侧(RH)的方向或者左侧(LH)的方向称为横向,将上侧(UP)的方向或者下侧(LO)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
容纳部8是设置于壳体2的内部容纳卷纸R的空间,下方由壳体的内部底面、上方由开闭部3的内表面、左右方向由壳体的内部侧面围起而形成。开闭部3是打开或关闭容纳部8的盖。开闭部3构成为在开闭部3以及壳体2的后方端部通过轴31(参照图5)被轴支承为能够摆动。
如图4所示,卷纸R构成为带状的连续纸P卷绕成辊状的卷纸。在图示的例子中,连续纸P具备带状的衬纸PM以及以预先确定的间隔为单位临时附着于衬纸上的多张标签PL。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通过压印辊5的旋转从卷纸R抽出连续纸P,容纳部8也包含形成连续纸P在抽出后到达压印辊5为止的输送路径的空间。
在容纳部8,且在卷纸R的内部底面8a上,设置有后述的引导机构10。引导机构10在容纳部8内将卷纸R保持为能够旋转并限制卷纸R的宽度方向的移动。也可以在本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10组装能够调整卷纸R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的移动机构,使得能够对宽度不同的各种卷纸R的侧面进行支承。
缓冲器9配置于与从卷纸R抽出的连续纸P的表面(具体而言,打印面)对置的位置,吸收连续纸P的张力的变动。
如图3所示,在开闭部3的表面侧设置有显示面板4。显示面板4在开闭部3关闭的状态下提供针对用户的输入输出接口,例如是具备触摸面板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
如图4所示,在壳体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压印辊5以能够向正反方向转动的状态被轴支承。压印辊5是对从卷纸R抽出的连续纸P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以沿连续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形成。压印辊5由马达11(参照图5)驱动。
在壳体2侧设置有辅助辊13,在开闭部3侧设置有辅助辊17。如图5所示,在开闭部3为关闭状态时,辅助辊13、17隔着连续纸P对置,辅助连续纸P向压印辊5的输送。
热敏头6以在开闭部3为关闭状态时与压印辊5对置的方式配置于开闭部3。
热敏头6例如是将文字、符号、图形或者条形码等那样的信息打印于从卷纸R抽出的连续纸P的标签PL上的打印单元。如图5所示,在开闭部3为关闭状态时,热敏头6的打印面朝向连续纸P的输送路,并且热敏头6与压印辊5对置。在热敏头6的打印面,沿连续纸P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多个发热电阻体(发热元件)。热敏头6与控制部18电连接。
虽未图示,但在热敏头6的里侧设置有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作为对热敏头6给予作用力的施力部件。
在关闭开闭部3进行打印时,通过压印辊5输送从卷纸R抽出的连续纸P,并且该连续纸P被夹持在压印辊5与热敏头6之间。此时,热敏头6通过上述作用力被按压于压印辊5,由此生成适于打印的头压。
如图5所示,若在开闭部3处于关闭状态时正向驱动压印辊5,则从被保持于引导机构10的卷纸R抽出的连续纸P被辅助辊13、17夹持并朝向压印辊5输送。通过配置于辅助辊13、17与容纳部8之间的缓冲器9的动作,吸收从卷纸R抽出的连续纸P的张力的变动。由与压印辊5对置的热敏头6打印的连续纸P从开闭部3为关闭状态时的壳体2与开闭部3的缝隙亦即排出口7向打印机1的外部排出。
控制部18构成为将微控制器作为主体,并基于打印数据来控制马达11,并且向热敏头6发送打印信号。
经由连接器115向控制部18供给电池电源或者AC适配器的输出亦即规定的外部电压。外部电压的供给在打印机1直接载置于托架30并且内置于托架30的AC适配器与商用电源连接时进行。电池电源的电压供给在打印机1安装于电池单元20时进行。
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的状态下载置于托架30并且内置于托架30的AC适配器与商用电源连接时,对容纳于电池单元20的电池进行充电。此时,控制部18在电池充电时进行对电池单元20的充电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6~8说明打印机1的底面的构造。
图6是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底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仰视图,且是连接器盖109为关闭状态的图。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仰视图,且是连接器盖109为打开状态的图。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打印机1的底面设置有从基准面10Bs突出的4处脚部101。脚部101例如是橡胶或者塑料制。脚部101的底面是平坦面,用于使打印机1放置于设置场所时的姿势稳定化。
凹部107成为与电池单元20的PCB外壳207(参照图9)以及托架30的PCB外壳307的各自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即,凹部107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的情况下接受PCB外壳207,并在打印机1载置于托架30的情况下接受PCB外壳307(参照图15)。凹部107成为从基准面10Bs凹陷的形状,以此接受PCB外壳207、307。
凹部113成为从基准面10Bs凹陷的形状,由此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的情况下与电池单元20的电池壳体213卡合。
4处卡合槽103是相对于基准面10Bs设置的槽,并形成为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时与电池单元20的4处卡合突起203(参照图9)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卡合突起203***卡合槽103的方式将打印机1配置于电池单元20,并使打印机1向前方滑动,由此使卡合突起203与卡合槽103卡合。在卡合突起203与卡合槽103卡合的状态下,打印机1与电池单元20的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之后详细说明卡合槽103与卡合突起203的卡合。
卡合凹部111与电池单元20的卡合突起211(参照图9)卡合,使得在卡合槽103与卡合突起203卡合的状态下,打印机1与电池单元20的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通过卡合凹部111与卡合突起211卡合,打印机1与电池单元20锁定,除非操作后述解除操作部235(参照图13A),否则无法将电池单元20从打印机1取下。
连结部105设置于打印机1的前方端部附近,是在打印机1直接载置于托架30上时与托架30的连结部305(参照图15)连结的部分。在连结部105设置有突起105a,使得在连结部105与连结部305连结时,突起105a钩挂于连结部305的连结爪。
如图8所示,若取下连接器盖109,则连接器115露出。连接器115包含形成于平坦的基板上的多个圆形的电触点。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时,连接器115与电池单元20的连接器215(参照图10)连接。在打印机1直接载置于托架30时,连接器115与托架30的连接器309(参照图16)连接。
在连接器115的端子之中,包含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
第一电源端子是在打印机1直接载置于托架30时与托架30的外部电源端子(作为AC适配器的输出而外加有规定的直流电压的端子)接触的端子。第一电源端子是在电池单元20未安装于打印机1的状态下用于接收外部电源的供给的端子。即,打印机主体具备在电池容纳装置(例如电池单元20)未安装于打印机主体的状态下用于接收外部电源的供给的电源端子。
第二电源端子是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时与电池单元20的电源供给端子(后述)接触的端子。
(3)电池单元20
接下来,参照图9~14说明电池单元20。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20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20的俯视图。图11是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20的底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20的仰视图。此外,在图12中,以打开连接器盖229使连接器226露出的状态示出。
图13A是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20的后视图。图13B是图10的A-A剖视图。图14A~14C是依次说明打印机1与电池单元20的卡合的图。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电池单元20的上表面形成有从基准面20Fs凹陷的4处脚接受部201。设置有脚接受部201是为了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时接受打印机1的脚部101。如后所述,为了装卸打印机1而要在电池单元20上使打印机1沿前后方向移动,所以脚接受部201形成为前后方向为长径的椭圆形。
PCB外壳207在内部容纳有打印电路基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并形成为与打印机1的底面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即,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时,PCB外壳207***打印机1的凹部107(参照图6)。
在PCB外壳207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器215。连接器215与容纳于PCB外壳207的打印电路基板连接。连接器215包括向上方突出的多个销状端子。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时,连接器215与打印机1的连接器115(参照图8)连接。
连接器215的端子中包括与电池壳体213内的电池连接的电源供给端子。电源供给端子是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时供打印机1的连接器115的第二电源端子接触的端子。通过连接器215的电源供给端子与连接器115的第二电源端子的接触,向打印机1供给电池电源。
4处卡合突起203是相对于基准面20Fs设置的突起,并形成为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时与打印机1的4处卡合槽103(参照图6)卡合。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卡合突起203***卡合槽103的方式将打印机1配置于电池单元20,并使打印机1向前方滑动,由此卡合突起203与卡合槽103卡合。通过卡合突起203与卡合槽103卡合,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
以下,参照图14说明卡合突起203与卡合槽103的卡合。
图14A~14C依次示出相对于电池单元20移动打印机1由此在打印机1安装电池单元20时的卡合突起203与卡合槽103的状态。此外,在图14A~14C中,从与图6的立体图相同的视角(即,从打印机1的底面侧观察的斜视),图示出卡合突起203与卡合槽103。
图14A示出即将把打印机1的底面放置于电池单元20的上表面之前的状态。如图6以及图14A所示,打印机1的卡合槽103由位于前方的宽度比较宽的宽幅槽103a以及位于后方的宽度比较窄的窄幅槽103b形成。另一方面,如图9以及图14A所示,卡合突起203具有从基准面20Fs突出的脚部203a以及从脚部的前端向后方延伸的卡合部203b。卡合部203b的宽度设定为处于窄幅槽103b的宽度与宽幅槽103a的宽度之间的宽度。
如图14B所示,使打印机1的底面朝向电池单元20的上表面而向下移动,将卡合突起203的卡合部203b***卡合槽103的宽幅槽103a。
接下来,使打印机1相对于电池单元20相对地向后方滑动。于是,如图14C所示,卡合突起203的卡合部203b在打印机1的内部向后方移动,与卡合槽103的窄幅槽103b嵌合。这里,由于卡合部203b的宽度设定为比窄幅槽103b的宽度宽,所以打印机1与电池单元20的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图14C表示的状态是卡合突起203与卡合槽103卡合后的状态。
该状态是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的状态,打印机1的底面与电池单元20的上表面对置。
再次参照图9以及图10,卡合突起211与打印机1的卡合凹部111(参照图6)卡合,使得在卡合突起203与卡合槽103卡合的状态下,打印机1与电池单元20的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卡合突起211能够在不从基准面20Fs突出的非突出位置与从基准面20Fs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在向突出位置对卡合突起211施力并且在卡合突起211上未设置有打印机1时,如图9所示,卡合突起211位于突出位置。
在使打印机1朝向电池单元20从上向下移动而将打印机1放置于电池单元20上时,即,在为图14B表示的状态时,打印机1的底面的基准面10Bs与卡合突起211抵接。由此,卡合突起211移动至非突出位置。
接下来,如图14C所示,若使打印机1相对于电池单元20相对地向后方滑动而将打印机1向后方移动至打印机1的卡合凹部111与卡合突起211对置的位置,则通过作用力,卡合突起211移动至突出位置。其结果是,卡合凹部111与卡合突起211卡合,打印机1相对于电池单元2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也被限制。即,打印机1与电池单元20成为锁定的状态。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相对于打印机1安装有电池单元20的状态的特征(i)~(iii)。
(i)在本实施方式中,图7所示的打印机1的底面的外缘与图12所示的电池单元20的底面的外缘相同。即,如图2所示,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的状态下,打印机1与电池单元20的外缘一致。因此,由于配置为俯视时电池单元20的上表面覆盖打印机1的底面整体,所以能够使安装有电池单元20的打印机1的姿势稳定化。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不必具备用于在内部容纳电池的电池壳体,所以能够使取下电池单元20时的打印机1小型化。另外,由于打印机1的底面的外缘与电池单元20的底面的外缘相同,所以即便是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的状态,整体也小型化,容易一体携带。
(ii)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的情况下,打印机1的底面的基准10Bs与电池单元20的上表面的基准20Fs面接触。另外,电池单元20的上表面的基准20Fs与电池单元20的脚部221的底面的高度之差恒定。因此,在打印机1载置于载置面(例如水平面、托架30的上表面)的情况与打印机1以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的状态载置于载置面的情况下,显示面板4相对于载置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其结果是,具有如下优点,即:无论有无安装电池单元20,用户对于显示面板4的操作性、可视性不发生变化。
(iii)如图10所示,用于容纳比较重的电池的电池壳体213在俯视时设置于中央附近。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即:在相对于打印机1安装有电池单元20的状态下,将电池单元20作为底面设置时的稳定性较高。
接下来,参照图13A,在电池单元20的后端部设置有解除操作部235。解除操作部235是解除打印机1与电池单元20锁定的状态的操作杆。若向下方滑动操作解除操作部235,则卡合突起211连动地移动至非突出位置,能够进行卡合凹部111相对于卡合突起211的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因此,通过操作解除操作部235并使打印机1相对于电池单元20向前方相对移动,能够将电池单元20从打印机1取下。
此外,针对用于通过对解除操作部235的操作来产生克服对卡合突起211的作用力的力的结构,这里不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适当设计。
如图13A所示,在电池单元20的后端部设置有打开或关闭电池壳体213的电池盖231。设置杆233是为了锁定电池盖231或解除锁定。
如图13B所示,在电池壳体21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的中空部213H。
参照图11以及图12,在电池单元20的底面设置有从基准面20Bs突出的4处脚部221。脚部221的底面是平坦面,用于使安装于打印机1的电池单元20放置于设置场所时的姿势稳定化。即,打印机主体的底面以及电池容纳装置(例如电池单元20)的底面分别包含平坦面。
脚部221例如是橡胶或塑料制。
凹部227成为与托架3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即,凹部227成为从基准面20Bs凹陷的形状,使得在电池单元20载置于托架30时,供托架30的PCB外壳307(参照图15)***。
在凹部227设置有打开或关闭连接器226(参照图12)的连接器盖229。连接器226是形成于平坦的基板上的多个圆形的电触点,在电池单元20载置于托架30时,与托架30的连接器309(参照图15)连接。
连接器226的端子中包括用于对电池壳体213内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端子。在安装于打印机1的电池单元20载置于托架30时,充电端子与托架30的连接器309的外部电源端子(作为AC适配器的输出而外加有规定的直流电压的端子)接触。
两处槽223是相对于基准面20Bs设置的槽,并形成为在电池单元20载置于托架30时供托架30的两处突起303(参照图15)***。在突起303***槽223的状态下,电池单元20无法相对于托架30前后相对移动,但能够相对于托架30在上下方向插拔。
设置凹部225是为了在电池单元20载置于托架30时接受托架30的连结部305。通过设置有凹部225,在电池单元20载置于托架30时,不连结电池单元20与托架30。
(4)托架30
接下来,参照图15~21说明托架30。
(4-1)整体构造
首先,参照图15~18说明托架30的整体构造。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托架30的立体图。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托架30的俯视图。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托架30的仰视图。图18是从本实施方式的托架30的底面侧观察的立体图,且是盖拆下的状态的图。图19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托架30容纳有AC适配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为了稳定地载置打印机1或电池单元20,在托架30的上部,以包围基准面30Fs的周围的方式形成有前端壁面30a、左端侧壁面30b、右端侧壁面30c以及后端壁面30d。
在托架30的上表面形成有从基准面30Fs凹陷的4处圆形的脚接受部301。设置脚接受部301是为了在打印机1或电池单元20载置于打印机1时接受打印机1的脚部101或电池单元20的脚部221。
PCB外壳307在内部容纳有打印电路基板,形成为与打印机1或电池单元2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即,PCB外壳307成为从基准面30Fs突出的形状,使得在打印机1载置于托架30时,PCB外壳307***打印机1的凹部107,并且在电池单元20载置于托架30时,PCB外壳307***电池单元20的凹部227。此外,在电池单元20载置于托架30时,电池单元20的底面与托架30的上表面对置。
在PCB外壳307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器309。连接器309与容纳于PCB外壳307的打印电路基板连接。连接器309的详细构造之后叙述,连接器309的任意端子包含上述外部电源端子。在打印机1载置于托架30时,连接器309与打印机1的连接器115连接。在电池单元20载置于托架30时,连接器309与电池单元20的连接器226连接。
两处突起303是相对于基准面30Fs设置的突起。突起303在打印机1载置于托架30时***打印机1的4处卡合槽103中的后方两处的卡合槽103。突起303在电池单元20载置于托架30时***电池单元20的底面的槽223。突起303形成为能够与卡合槽103以及槽223之间进行插拔。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卡合突起311形成为从托架30的后端壁面30d向前方突出。卡合突起311在打印机1载置于托架30时与打印机1的后端部的卡合槽121卡合。卡合突起311与卡合槽121的卡合之后叙述。
连结部305设置于托架30的前方端部附近,是在打印机1直接载置于托架30上时与打印机1的连结部105(参照图6)连结的部分。
解除杆315是用于解除连结部305与打印机1的连结部105之间的连结的解除操作部。考虑操作性,解除杆315设置于托架30的前端壁面30a。
连结部305与连结部105的连结以及连结的解除之后叙述。
两处弹性体319设置为在右端侧壁面30c以及后端壁面30d的附近从基准面30Fs向上方突出。弹性体319在打印机1载置于托架30时向上方对打印机1的底面施力,由此强化连结部305与打印机1的连结部105的连结。该点也之后叙述。
如图17所示,在托架30的底面设置有从基准面30Bs突出的4处脚部321。脚部321例如是橡胶或塑料制,用于使托架30放置于设置场所时的姿势稳定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4处脚部321中的两处脚部321设置于盖323,但不限定于此。脚部321可以配置于基准面30Bs上的任意位置。
盖323设置于托架30的底面的后方。如图18所示,盖323打开或关闭用于分别容纳AC适配器与缆线的适配器壳体327与缆线壳体329。为了使盖323为关闭状态,两处啮合爪325与托架主体卡合。通过解除基于啮合爪325的卡合,能够打开盖323。
图18以及图19表示将盖323取下而使适配器壳体327以及缆线壳体329为打开状态的情况。此外,在图18中,未图示出AC适配器与缆线。
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在适配器壳体327设置有开口327h,该开口327h用于使与容纳于适配器壳体327的AC适配器400连接的缆线C1通过。缆线C1连接于未图示的商用电源与AC适配器400之间,将商用电源的交流电压供给至AC适配器400。
在缆线壳体329内设置有连接器331,在AC适配器400与连接器331连接有缆线C2。缆线C2将通过AC适配器400获得的规定的直流电压供给至托架30的连接器331的外部电源端子。
(4-2)连接器的构造
接下来,参照图20以及图21说明托架30的连接器309的构造。
图20是本实施方式的托架30的连接器309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托架30的PCB外壳307的内部的图。
如图20所示,在托架30的PCB外壳307形成有从PCB外壳307的基准面307s***的***部P1、P2。基准面307s是在载置有作为被载置装置的打印机1或电池单元20时与打印机1或电池单元20对置的面。
在***部P1设置有多个端子T1~T10,它们包括用于与打印机1或电池单元20电连接的端子。在***部P2设置有多个端子T11~T20,它们包括用于与打印机1或电池单元20电连接的端子。
***部P1、P2是为了防止可能侵入托架30的上表面的液体(例如水分等)诱发端子间的短路是情况而分别设置的。
在***部P1、P2的表面形成有从该表面突出的突出部W1~W3。各突出部设置于多个端子T1~T20中的相互外加不同电压的端子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309的端子排列的例子中,端子T1、T11~T15是外加电源电压的端子,端子T10、T16~T20是GND端子(接地端子),端子T2~T9的至少一部分是外加规定的信号的端子。因此,在外加电源电压的端子T1与可外加规定的信号的端子T2之间(即,外加不同电压的端子之间)设置有突出部W1。在可外加规定的信号的端子T9与GND端子T10之间(即,外加不同电压的端子之间)设置有突出部W2。在外加电源电压的端子T15与GND端子T16之间(即,外加不同电压的端子之间)设置有突出部W3。
设置有突出部W1~W3是为了即便在液体存在于***部P1、P2的表面的情况下也会切断该液体在***部P1、P2的表面传递,从而更可靠地防止诱发端子间的短路的情况。
在图20表示的例子中,突出部W1~W3是从***部P1、P2的表面立起的壁,并形成为壁面与端子对置。在突出部W1~W3为壁的情况下,能节省空间并能有效切断液体的传递,但突出部的形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在***部P1、P2的表面以切断液体在端子间的传递的方式突出即可,其形状不受限制。
只要是突出部W1~W3的高度不妨碍与被载置装置即打印机1以及电池单元20的端子间的接触,从切断液体传递的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突出部W1~W3的高度尽可能高。另外,从切断液体传递的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突出部W1~W3在***部P1、P2的宽度整体上形成。
在为包含多个端子的连接器时,优选以外加相同电压的端子相互邻接的方式(即,以外加相同电压的多个端子汇集的方式)进行端子排列。由于在外加相同电压而邻接的端子之间,短路很少引起大问题,所以通过进行上述端子排列,能够将突出部的数量最小化。通过使突出部的数量降低,考虑在端子间设置突出部的空间的情况变少,因此可使连接器整体紧凑的可能性变高。
从该观点出发,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309的连接器排列中,端子T1、T11~T15为外加电源电压的端子,端子T10、T16~T20为GND端子,端子T2~T9为可外加规定的信号的端子。
如图20所示,连接器309的多个端子T1~T20的各端子为销状,从基准面307s朝与基准面307s正交的方向突出。虽然不限定于使各端子的形状为销状,但形成为销状具有即便液体与端子接触液体也难以残留于端子的这一优点。
优选向从***部P1、P2的表面分离的方向,对销状的多个端子T1~T20的各端子施力。连接器309的连接对象是打印机1的连接器115或电池单元20的连接器226,它们均是形成于平坦的基板上的多个圆形的电触点。因此,通过向从***部P1、P2的表面分离的方向,对销状的多个端子T1~T20的各端子施力,连接器309的各端子以带有作用力的状态与连接器115或连接器226接触。其结果是,连接器309与连接器115或连接器226的电接触的可靠性提高。
对各端子的施力方法不特别限制,例如能够利用螺旋弹簧、板簧。
参照图21,在PCB外壳307的内部设置有打印电路基板B1,各端子与该打印电路基板B1连接。在打印电路基板B1的附近,各端子容纳于端子容纳部。即,端子T1~T10的各端子容纳于端子容纳部SP1,各端子的一部分从端子容纳部SP1突出。端子T11~T20的各端子容纳于端子容纳部SP2,各端子的一部分从端子容纳部SP2突出。优选端子容纳部SP1、SP2的内部填充有具有弹性体的内装部件。即,优选***部P1、P2的内部设置有具有弹性体的内装部件。通过设置该内装部件,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电路基板B1的附近的端子间短路。
(5)载置***50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22~24分开说明载置***50的动作的情况。图22是说明卡合机构310的动作的图,图23以及图24是说明托架30的连结机构300的动作的图。
更具体而言,各图如以下所述。
图22A是图16的B-B剖视图,且是表示打印机1与托架30开始卡合的状态的图。图22B是图16的B-B剖视图,且是表示打印机1与托架30完全卡合的状态的图。
图23A以及图24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托架30的解除杆315的动作的图,且是解除杆315处于未***作的状态的图。图23B以及图24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托架30的解除杆315的动作的图,且是解除杆315处于***作的状态的图。
图23A以及图23B分别是托架30的内部的解除杆315附近的立体图,图24A以及图24B分别是托架30的内部的解除杆315附近的侧视图。
(5-1)使未安装有电池单元20的打印机1载置于托架30的情况
首先,说明使打印机1直接载置于托架30时的动作。
如图22A所示,在使打印机1直接载置于托架30时,首先,以托架30的左端侧壁面30b与右端侧壁面30c(图22A中未图示)引导打印机1的左侧侧面与右侧侧面的方式,使打印机1向后方滑动。于是,实现打印机1的横向的定位,因此,如图22A所示,通过使打印机1的后端部与托架30的后端壁面30d抵接,能够将托架30的卡合突起311***打印机1的卡合槽121。在托架30的卡合突起311***打印机1的卡合槽121的状态下,打印机1相对于托架30的向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即,在打印机1与托架30接触并且两者未连结的状态下,打印机1相对于托架30的在左右方向(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上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如图23A以及图24A所示,连结部305具有基部305a、连结爪305b、卡合片305c以及卡合销305d,这些要素一体地构成。在连结部305的基部305a与固定于托架30的内部下表面的支承部316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318。连结部305的卡合销305d被***固定于托架30的下表面且沿前后方向成为长孔的引导孔317,由此连结部305能够前后移动。连结部305在外力不作用时通过螺旋弹簧318的作用力而位于最后方。
如图22A所示那样,使打印机1的后端与托架30卡合,之后通过打印机1从其底面朝向托架30的上表面的向下(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的动作,使打印机1的前侧部分载置于托架30上。于是,首先,打印机1的连结部105的突起105a与托架30的连结部305的连结爪305b抵接。
如图24A所示,由于连结爪305b具有倾斜面305ba,所以若连结部105的突起105a向下推压连结爪305b的倾斜面305ba,则连结部305克服螺旋弹簧318的作用力而向前方移动,由此连结部105的突起105a能够移动至比连结爪305b靠下方的位置。在连结部105的突起105a移动至比连结爪305b靠下方的位置之后,连结部305通过螺旋弹簧318的作用力而再次返回至原来的位置(图24A所示的位置)。其结果是,如图24A所示,连结部105与连结部305连结。即,成为打印机1与托架30连结的状态。在打印机1与托架30连结之后,如图22B所示,成为托架30的卡合突起311完全***打印机1的卡合槽121的状态。
在连结部105与连结部305连结的状态下,打印机1的连结部105的突起105a与托架30的连结部305的卡合面305bb在上下方向(即,与打印机1的底面的基准面10Bs正交的方向)上卡合。
如图16所示,以从托架30的上表面的基准面30Fs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弹性体319(两处)。该弹性体319向与托架30的底面分离的方向对打印机1的底面施加弹力,由此提高突起105a与卡合面305bb的卡合力。即,在图24A中,由于通过弹性体319施加向上方推举打印机1的连结部105的突起105a的力,所以通过突起105a对连结爪305b的卡合面305bb施加朝上的力。其结果是,突起105a与卡合面305bb之间的卡合力被强化。
(5-2)将未安装有电池单元20的打印机1从托架30取下的情况
接下来,说明将暂且载置于托架30的打印机1(即,与托架30连结的打印机1)从托架30取下时的动作。
为了将打印机1从托架30取下,进行将设置于托架30的前端的解除杆315向前方拉的操作。通过进行将解除杆315向前方拉的操作,解除托架30的连结部305与打印机1的连结部105的连结。以下,参照图23以及图24说明连结部305与连结部105的连结的解除。
如图23A所示,解除杆315具备一对轴部315a,通过轴部315a轴支承于托架30的底部。即,若操作解除杆315,则解除杆315整体以轴部315a为中心转动。
解除杆315成为朝向连结部305的基部305a开口的袋状,保持连结部305的卡合片305c。
若以图23A以及图24A所示的状态操作解除杆315而使其向前方倾倒,则解除杆315以轴部315a为中心旋转,由此将连结部305的卡合片305c向前方引导。随着卡合片305c向前方的移动,连结爪305b克服螺旋弹簧318的作用力而向前方移动。其结果是,如图24B所示,解除连结爪305b与连结部105的突起105a之间的卡合,能够使打印机1的前方部分向上方移动。即,用户通过使解除杆315向前方倾倒而抬起打印机1的前方部分,从而能够解除打印机1与托架30的连结。
若解除打印机1的前方部分的连结,则能够进行打印机1的后方部分从图22B所示的状态向图22A所示的状态变化的操作,由此解除卡合槽121与卡合突起311的卡合。
(5-3)使安装有电池单元20的打印机1载置于托架30的情况
接下来,说明使安装有电池单元20的打印机1载置于托架30时的动作。
该情况下,电池单元20的底面载置于托架30的上表面。此时,设置于托架30的上表面的突起303(参照图16)以能够插拔的方式被***电池单元20的底面的槽223(参照图12)。在电池单元20的底面的前端设置有凹部225,托架30的连结部305被***该凹部225。在凹部225内,连结部305为自由的状态,电池单元20与托架30不连结。
(5-4)将安装有电池单元20的打印机1从托架30取下的情况
接下来,说明将安装有电池单元20的打印机1从托架30取下时的动作。
如上所述,在电池单元20的底面载置于托架30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在凹部225内,连结部305是自由的状态,只不过突起303以能够插拔的方式被***电池单元20的槽223。因此,通过将安装有电池单元20的打印机1抬起,能够容易地从托架30取下打印机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载置***50具备:载置电池单元20或打印机1的托架30;以及连结机构300。连结机构300在电池单元20未安装于打印机1的状态下连结打印机1与托架30,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的状态下不连结打印机1与托架3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载置***50,能够调节打印机1相对于托架30的连结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在电池容纳装置(例如电池单元20)未安装于电子设备(例如打印机1)的状态下连结电子设备与载置装置(例如托架30)的连结机构,连结机构在电池容纳装置安装于电子设备的状态下不连结电子设备与载置装置。即,这是指如下情况,即:“具有连结电子设备与载置装置的连结机构,连结机构在电池容纳装置安装于电子设备的状态下不连结电子设备与上述载置装置,在电池容纳装置未安装于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连结电子设备与载置装置”。
更具体而言,由于在电池单元20安装于打印机1的状态下,打印机1与托架30未被连结,所以在通过电池电源使用打印机1时,能够容易地切换电池充电与打印机1的使用。即,在进行电池充电时,将电池单元20载置于托架30即可,而在使用打印机1时,通过把持部19拿起打印机1即可。
另一方面,由于在电池单元20未安装于打印机1的状态下打印机1与托架30被连结,所以用户能够能够在一体携带打印机1与托架30的同时进行作业。此时,由于AC适配器400内置于托架30,所以具有能够保护该AC适配器400的这一优点。并且,由于电池单元20未安装于打印机1,所以整体轻巧,具有容易携带打印机1与托架30的这一优点。
(6)变形例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载置***50的变形例。
(6-1)第一变形例
第一变形例是托架30的连接器309的变形例。参照图25说明本变形例的连接器309A。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托架30中的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图。
在PCB外壳307A的基准面307As设置有***部的这一点上,本变形例的连接器309A与连接器309相同,但在***部未设置有突出部这一点上,与连接器309不同。
本变形例的连接器309A在其端子排列上具有特征。即,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配置于多个***部P3~P5中的各自不同的***部,其中,上述第一端子组包含外加相同的第一电压的端子,上述第二端子组包含外加相同的第二电压的端子。第一电压的一个例子是电源电压,第二电压的一个例子是GND电压。例如,配置于***部P3的端子t1~t6全部为GND端子,配置于***部P4的端子t7~t12全部为外加电源电压的端子(电源端子)。配置于***部P5的端子t13~t48全部为外加规定的信号的端子。
在本变形例的连接器309A中,在各***部,虽然在邻接的端子之间未设置有突出部,但使外加相同电压或相同种类的电压的端子汇集在各***部而进行配置。因此,即便在液体暂时存在于***部P3~P5的表面的情况下,端子间的短路引起大问题的可能性也很低。例如,产生电源端子与GND端子的短路的可能性很低。因此,即便与连接器309不同,连接器309A在***部不设置突出部也能实现可靠性高的连接器。
(6-2)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将打印机1载置于托架30而使两者连结,暂且通过后方的卡合机构310使打印机1与托架30卡合,之后通过连结机构300连结打印机1与托架30。但不限定于此,卡合机构310并不是必须的。例如,在连结机构300设置于托架3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的情况下,即便不进行卡合机构310的卡合,处于与托架30连结中的打印机1的前端以及后端也不会从托架30分离得较大。因此,不会妨碍一体携带打印机1与托架30。此外,在托架3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设置连结机构的情况下,即便不改变解除杆315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根据连结部305的设计变更来对应。例如,也可以调整基部305a与卡合片305c的距离。
(6-3)第三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打印机1的底面的外缘与电池单元20的底面的外缘相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可以配置为俯视时电池单元20的上表面覆盖打印机1的底面整体。即,可以配置为:具备打印机主体与能够装卸于打印机主体的电池容纳装置(例如电池单元20),在电池容纳装置安装于打印机主体的状态下,电池容纳装置的上表面在俯视时覆盖打印机主体的底面整体。例如,安装于打印机1的底面的电池单元20的底面的外缘也可以比打印机1的底面的外缘大。该情况下,由于电池单元20的底面的外缘比打印机1的底面的外缘大,所以具备电池单元20的打印机1的姿势更加稳定化。另外,由于不必具备用于在打印机1的内部容纳电池的电池壳体,所以能够在电池单元20取下的状态下使打印机1小型化,该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载置***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情况下,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进、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容纳于打印机1的卷纸R,例示出连续纸P具备带状的衬纸PM与以预先确定的间隔为单位临时附着于衬纸上的多张标签PL的卷纸,但不限定于此。卷纸R的种类不限定,可以是卷绕有不具备粘着剂的打印用纸的卷纸,也可以是卷绕有在里面设置有粘着剂的长条状的打印用纸的卷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举例说明了打印机,但不限定于此。对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数字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其他电子设备也能够应用。
附图标记说明
50…载置***;1…打印机;2…壳体;3…开闭部;31…轴;4…显示面板;5…压印辊;6…热敏头;7…排出口;8…容纳部;9…缓冲器;10…引导机构;11…马达;13、17…辅助辊;18…控制部;19…把持部;10Bs…基准面;101…脚部;103、121…卡合槽;105…连结部;107、113…凹部;109…连接器盖;111…卡合凹部;115…连接器;20…电池单元;20Fs、20Bs…基准面;201…脚接受部;203、211…卡合突起;207…PCB外壳;213…电池壳体;213H…中空部;215…连接器;221…脚部;223…槽;225、227…凹部;226…连接器;229…连接器盖;231…电池盖;233…杆;235…解除操作部;30…托架;30a…前端壁面;30b…左端侧壁面;30c…右端侧壁面;30d…后端壁面;30Fs、30Bs…基准面;300…连结机构;301…脚接受部;303…突起;311…卡合突起;305…连结部;305a…基部;305b…连结爪;305c…卡合片;305d…卡合销;307、307A…PCB外壳;307s、307As…基准面;309、309A…连接器;310…卡合机构;315…解除杆;315a…轴部;316…支承部;317…引导孔;318…螺旋弹簧;319…弹性体;321…脚部;323…盖;325…啮合爪;327…适配器壳体;327h…开口;329…缆线壳体;331…连接器;400…AC适配器;C1、C2…缆线;T1~T20、t1~t18…端子;P1、P2…***部;W1~W2…突出部;SP1、SP2…端子容纳部;B1…打印电路基板;R…卷纸;P…连续纸;PM…衬纸;PL…标签。

Claims (15)

1.一种载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池容纳装置,其具有充电端子,能够容纳二次电池;
电子设备,其具有电源端子,能够装卸所述电池容纳装置;
载置装置,其具有供给外部电源的外部电源端子,载置所述电池容纳装置或所述电子设备;以及
连结机构,其在所述电池容纳装置未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下,连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载置装置,
在所述电池容纳装置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下,所述连结机构不连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载置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子设备载置于所述载置装置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源端子与所述载置装置的外部电源端子接触,
在所述电池容纳装置载置于所述载置装置的情况下,所述电池容纳装置的充电端子与所述载置装置的外部电源端子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容纳装置载置于所述载置装置的情况下,所述电池容纳装置的底面与所述载置装置的上表面对置,
在所述电池容纳装置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的底面与所述电池容纳装置的上表面对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载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机构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沿从所述电子设备的底面朝向所述载置装置的上表面的第一方向的动作,连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载置装置,
所述载置***还具备卡合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载置装置的卡合机构,由此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载置装置接触而未连结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载置装置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的相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载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机构在连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载置装置时,使所述电子设备的一部分与所述载置装置的一部分在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底面正交的方向进行卡合,
在所述载置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弹性体,该弹性体向与所述载置装置的底面分离的方向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底面施加弹力,由此提高所述电子设备的一部分与所述载置装置的一部分的卡合力。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载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容纳装置具有与所述二次电池连接的电源供给端子,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二电源端子,
在所述电池容纳装置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电池容纳装置的电源供给端子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载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是打印机。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载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置装置具备:
第一端子组,其包括与所述电子设备或所述电池容纳装置亦即被载置装置电连接并外加有相同的第一电压的端子;
第二端子组,其是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不同的端子组,包括与所述被载置装置电连接并外加有相同的第二电压的端子;以及
多个***部,它们从载置有所述被载置装置的情况下的、与所述被载置装置对置的基准面***,
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分别配置于不同的***部。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载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置装置具备:
多个端子,它们包括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或所述电池容纳装置亦即被载置装置电连接的端子;
***部,其从载置有所述被载置装置的情况下的、与所述被载置装置对置的基准面***,所述多个端子以露出的方式配置于所述***部;以及
突出部,其设置于所述多个端子中的相互外加有不同电压的端子之间,并从所述***部的表面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端子中的外加有相同电压的端子配置于相互邻接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载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是从所述***部的表面立起的壁,并形成为壁面与端子对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载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容纳装置的底面的外缘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底面的外缘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载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容纳装置在俯视时的中央附近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二次电池的壳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载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的底部具有卡合槽,
所述电池容纳装置的底部具有卡合突起,
通过所述卡合槽与所述卡合突起进行卡合,所述电池容纳装置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载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显示面板,
对于在所述电池容纳装置未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下将所述电子设备载置于载置面的情况、以及在所述电池容纳装置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下将所述电子设备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情况,所述显示面板相对于所述载置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CN201780046329.3A 2016-09-13 2017-08-28 载置*** Active CN109565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8361 2016-09-13
JP2016-178363 2016-09-13
JP2016-178362 2016-09-13
JP2016178362 2016-09-13
JP2016178363 2016-09-13
JP2016-178361 2016-09-13
PCT/JP2017/030685 WO2018051768A1 (ja) 2016-09-13 2017-08-28 載置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5942A true CN109565942A (zh) 2019-04-02
CN109565942B CN109565942B (zh) 2020-03-27

Family

ID=61619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6329.3A Active CN109565942B (zh) 2016-09-13 2017-08-28 载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7133B2 (zh)
EP (1) EP3515158B1 (zh)
JP (3) JP7203608B2 (zh)
CN (1) CN109565942B (zh)
WO (1) WO20180517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2672B2 (ja) * 2018-09-10 2022-08-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携帯型画像形成装置
JP7121926B2 (ja) * 2018-09-10 2022-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携帯型画像形成装置
WO2020250087A1 (en) * 2019-06-10 2020-12-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apter for battery compartment
JP7247836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7835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7837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7838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7834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1171A (en) * 1991-08-23 1994-08-23 Sony Corporation Video camera apparatus with a connecting device for easy connection with electric apparatus
JPH07273849A (ja) * 1994-03-30 1995-10-20 Kyocera Corp 充電端子構造
US6438229B1 (en) * 1994-09-08 2002-08-20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Radio telephone holder with battery charging and movable cradle having telephone lock
JP2006280186A (ja) * 2005-03-30 2006-10-12 Kyocera Corp アダプタ
JP2009262773A (ja) * 2008-04-25 2009-11-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携帯型電子機器および機器取付けスタンド
JP2015028758A (ja) * 2013-06-26 2015-0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分離型決済端末機、決済端末装置及び据置装置
CN204858626U (zh) * 2014-07-14 2015-12-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充电装置以及充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6317A (ja) * 1991-08-23 1993-03-05 Sony Corp カメラ一体型vtr
JP3268945B2 (ja) * 1994-05-17 2002-03-25 菱星電装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固定機構
JPH0946262A (ja) * 1995-07-31 1997-02-14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携帯電子機器用充電器のロック装置
JP3916182B2 (ja) 1997-07-25 2007-05-16 株式会社サトー 電源供給部材の係止装置
JP2004350022A (ja) * 2003-05-22 2004-12-09 Alps Electric Co Ltd モバイル機器の中継装置
JP2005318286A (ja) * 2004-04-28 2005-11-10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携帯電話機
JP2005342924A (ja) * 2004-05-31 2005-12-15 Sato Corp 印字装置および印字装置の使用方法
US20060125444A1 (en) * 2004-12-10 2006-06-15 Chiu Nang Wilson Lam Adapter battery unit for backup powering video camera devices
JP2006297704A (ja) * 2005-04-19 2006-11-02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機器、バッテリー、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174584A (ja) * 2005-12-26 2007-07-05 Sony Corp 電子機器
US7841776B2 (en) * 2008-09-30 2010-11-30 Apple Inc. Magnetic connector with optical signal path
JP2011155608A (ja) 2010-01-28 2011-08-11 Fujitsu Ltd 充電台及び携帯端末
JP5941716B2 (ja) * 2012-03-19 2016-06-2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6252253B2 (ja) 2014-02-28 2017-1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充電器
JP6522298B2 (ja) * 2014-08-01 2019-05-29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コネクタ
JP6528435B2 (ja) 2014-08-11 2019-06-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クレードル、クレードル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JP6496113B2 (ja) 2014-09-24 2019-04-03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1171A (en) * 1991-08-23 1994-08-23 Sony Corporation Video camera apparatus with a connecting device for easy connection with electric apparatus
JPH07273849A (ja) * 1994-03-30 1995-10-20 Kyocera Corp 充電端子構造
US6438229B1 (en) * 1994-09-08 2002-08-20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Radio telephone holder with battery charging and movable cradle having telephone lock
JP2006280186A (ja) * 2005-03-30 2006-10-12 Kyocera Corp アダプタ
JP2009262773A (ja) * 2008-04-25 2009-11-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携帯型電子機器および機器取付けスタンド
JP2015028758A (ja) * 2013-06-26 2015-0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分離型決済端末機、決済端末装置及び据置装置
CN204858626U (zh) * 2014-07-14 2015-12-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充电装置以及充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51768A1 (ja) 2018-03-22
JP7203608B2 (ja) 2023-01-13
JP2019171875A (ja) 2019-10-10
US10587133B2 (en) 2020-03-10
EP3515158B1 (en) 2021-07-21
US20190199111A1 (en) 2019-06-27
JP6971275B2 (ja) 2021-11-24
EP3515158A4 (en) 2019-09-18
CN109565942B (zh) 2020-03-27
JP7126985B2 (ja) 2022-08-29
JP2019147394A (ja) 2019-09-05
JPWO2018051768A1 (ja) 2019-07-11
EP3515158A1 (en)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5942A (zh) 载置***
US10069529B2 (en) Portable charging case module
US5648712A (en) Universally interchangeable and modular power supply with integrated battery charger
US10363829B2 (en) Portable and convertible rechargeable battery power supply
RU2106051C1 (ru) Модульная портативная компьютерная рабочая станция
CN101714617B (zh) 电池卡固结构
US5162719A (en) Battery pack charger
WO2018024163A1 (en) Battery pack
JP4099782B2 (ja) バッテリーの充電装置
US20190267758A1 (en) Electricity charging plug device, electricity charging connection device, electricity charging device and electric vehicle
NZ506782A (en) Mobile office briefcase allowing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printer, scanner, and phone
KR200474200Y1 (ko) 휴대 전자기기용 거치장치
US20060244418A1 (en) Battery module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0896679A (zh) 充电装置及充电***
TWM373512U (en) Electronic device casing structure with ejection mechanism
JP4192441B2 (ja) カメラのクレードル装置
KR200487112Y1 (ko) 여행용 캐리어의 보조배터리 착탈장치
CN102376915A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池锁定装置
CN102457650B (zh) 携带型图像读取装置用箱
US9967377B1 (en) Phone instant recharge battery replacement apparatus
JP4165006B2 (ja) 充電器
KR20040051379A (ko) 휴대용 프린터
JP2005018995A (ja) 電気機器および電気機器用パック電池
JP2004289902A (ja) 通信機器の充電器
JPH1115929A (ja) カードの装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