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55981B - 光源模块以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块以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55981B
CN109555981B CN201811041522.0A CN201811041522A CN109555981B CN 109555981 B CN109555981 B CN 109555981B CN 201811041522 A CN201811041522 A CN 201811041522A CN 109555981 B CN109555981 B CN 1095559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light source
virtual line
source module
conductiv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415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55981A (zh
Inventor
渡边一人
奥村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ris Ohyama Inc
Original Assignee
Iris Ohyam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ris Ohyama Inc filed Critical Iris Ohyam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555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5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55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59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75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of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ring-shaped fluorescent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20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ttachment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21S2/005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4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intended only for mounting on a ceiling or the like overhead 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1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the light sources being semiconductors devices, e.g. L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6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coupling devices, e.g. conn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502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for cool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F21V29/503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for cool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of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导电片彼此的结合力的光源模块等。光源模块具备:将分离的两个导电片(12)作为一组布线路径(13)而设置有一组以上的布线体(11);以跨越构成一组以上的布线路径(13)的两个导电片(12)的方式进行安装的一个或多个LED(15);和对构成布线体(11)的多个导电片(12)进行加强的绝缘性的加强体(17),加强体(17)在安装LED(15)的面具有加强部(22),加强部(22)具有第一延伸部分(231)、第二延伸部分(232)和第三延伸部分(233),LED(15)安装在由第一延伸部分(231)、第二延伸部分(232)和第三延伸部分(233)包围的封闭区域的外部。

Description

光源模块以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分离的多个导电片作为布线路径的光源模块以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具备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的光源模块,提出了一种以邻接的两个导电片作为一组,以跨越多组导电片的方式安装多个发光元件的光源模块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15862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源模块中,存在因发光元件的安装导致的导电片彼此的结合弱,无法维持光源模块的形态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导电片彼此的结合力的光源模块以及具备该光源模块的照明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模块,具备:将分离的两个导电片作为一组布线路径而设置一组以上的的布线体;以跨越构成所述一组以上的布线路径的所述两个导电片的方式、即跨越构成所述布线体的各组配线路径的所述两个导电片的方式进行安装的一个或多个光源元件;和对构成所述布线体的多个导电片进行加强的绝缘性的加强体(加固体),所述加强体在安装有所述光源元件的面具有加强部,该加强部具有:在由位于所述布线体的第一虚拟线上的一个以上的所述导电片构成的第一导电片组的主面形成且沿着所述第一虚拟线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在由位于所述布线体的第二虚拟线上的一个以上的所述导电片构成的第二导电片组的主面形成且沿着所述第二虚拟线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和在配置于所述布线体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所述导电片的主面形成且沿着与所述第一虚拟线和所述第二虚拟线交叉的第三虚拟线延伸的第三延伸部分,所述光源元件安装在由所述第一延伸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包围的封闭区域的外部。
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具备:具备光源元件的光源模块、和将所述光源模块搭载在表面的器具主体,所述光源模块是上述记载的光源模块。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多个导电片彼此被加强体加强,因此维持了光源模块的形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a)是从表面侧观察的图,(b)是从背面侧观察的图。
图2是从表面侧观察照明装置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照明装置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4(a)是从表面侧观察的取下透光性罩的状态的图,(b)是从表面侧观察的再取下保护罩的状态的图。
图5(a)是从背面侧观察照明装置的图,(b)是从背面侧观察的取下透光性罩的状态的图。
图6是从表面侧观察光源模块的图。
图7(a)是从表面侧观察布线体的立体图,(b)是从背面侧观察布线体的立体图。
图8是从表面侧观察的从布线体拆除了加强体的状态的图。
图9是器具主体的立体图,(a)是从表面侧观察的图,(b)是从背面侧观察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布线体向器具主体的安装状态的图,切除了布线体的一部分。
图11是从表面侧观察电源单元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从背面侧观察电源单元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从背面侧观察保护罩的立体图,切除了保护罩的一部分。
图14是用于说明布线体与保护罩的抵接状态的图,切除了布线体和保护罩的一部分。
图15是表示布线体向器具主体的安装状态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保护罩、布线体、器具主体、电源单元的结合状态的截面图。
图17是表示保护罩、布线体、器具主体、电源单元、透光性罩的结合状态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透光性罩的分解状态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透光性罩向保护罩的安装状态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A 照明装置
1 光源模块
11 布线体
12 导电片
13 布线路径
15 LED元件(发光元件)
17 加强体
21 中间加强部
22 表面侧加强部
23 背面侧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概要>
实施方式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光源模块,具备:将分离的两个导电片作为一组布线路径而设置一组以上的的布线体;以跨越构成所述一组以上的布线路径的所述两个导电片的方式进行安装的一个或多个光源元件;和对构成所述布线体的多个导电片进行加强的绝缘性的加强体,所述加强体在安装所述光源元件的面具有加强部,该加强部具有:在由位于所述布线体的第一虚拟线上的一个以上的所述导电片构成的第一导电片组的主面形成且沿着所述第一虚拟线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在由位于所述布线体的第二虚拟线上的一个以上的所述导电片构成的第二导电片组的主面形成且沿着所述第二虚拟线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和在配置于所述布线体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所述导电片的主面形成且沿着与所述第一虚拟线和所述第二虚拟线交叉的第三虚拟线延伸的第三延伸部分,所述光源元件安装在由所述第一延伸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包围的封闭区域的外部。
在实施方式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光源模块中,所述加强体具有用绝缘性的填充体填埋所述分离的两个导电片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的中间加强部。由此,能够不加厚光源模块而进行加强。
在实施方式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光源模块中,所述布线体在所述封闭区域内且在邻接的导电片之间具有贯通部。由此,能够实现轻量化。
在实施方式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光源模块中,所述第一虚拟线与所述第二虚拟线平行,所述第三虚拟线与所述第一虚拟线和所述第二虚拟线正交。由此,能够均匀地进行加强。
<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安装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天花板等被安装面上的照明装置的一例,对具备作为安装部件的钩挂刀片(钩形刀片,挂钩)的吊灯进行说明。
1.整体
概要
主要利用图1~图3进行说明。
照明装置A至少具备光源模块1(在图1中未出现)以及器具主体3。另外,光源模块1搭载于器具主体3。
作为吊灯的照明装置A具备向光源模块1供给电力的电源单元5和覆盖光源模块1的透光性罩7。此处的照明装置A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光源模块1与透光性罩7之间具备保护光源模块1的保护罩9。
在此,在安装于被安装面的照明装置A中,将被安装面侧作为背面侧,将与被安装面相反的一侧作为表面侧。
以下,对各部分进行说明。
2.各部分结构
(1)光源模块
如图2和图3所示,光源模块1呈在中央具有开口1a的环状。在此,呈圆环状。
如图6和图7所示,光源模块1具备:一个或多个布线体11、配置于布线体11的作为多个光源的LED元件(以下简称为“LED”)15、对布线体11进行加强的加强体17。
此处的布线体11有三个,用符号“11A”、“11B”、“11C”表示。另外,在不需要区别布线体的情况下设为符号“11”。
此处的LED15可调色,因此具有发光色不同的两种。一个为日光色,该LED的符号设为“15d”,另一个为灯泡色,其LED符号设为“15l”。另外,在不需要区别的情况下,使用标号“15”,
(1-1)布线体
(1-1-1)整体
如图6所示,布线体11A、11B、11C以三个构成圆环状。在此,三个布线体11A、11B、11C全部为相同的形状,为具有将圆环沿周向三等分的宽度的圆弧状。换言之,当从表面侧观察一个布线体11时,为扇形形状中的直线的交点部分以与该扇形形状相似形状的扇形形状被切下的形状。将该布线体11的形状设为1/3圆环形状。另外,在(圆)环形状由n个布线体构成的情况下,该布线体的形状为1/n(圆)环形状。另外,在1/3圆环形状的布线体11中,将其周向的中央且在径向上延伸的虚拟线设为“X1”。
在此,将与电源单元5连接的布线体的符号设为“11A”,当从表面侧观察光源模块1时,相对于布线体11A,将位于顺时针方向侧的布线体的符号设为“11B”,将位于半顺时针方向侧的布线体的符号设为“11C”。
如图8所示,各布线体11在面向外周缘的导电片12,且位于虚拟线X1的两侧的导电片12A、12B上具有通孔12Aa、12Ba。布线体11A的通孔12Aa、12Ba为电源单元5的接收部555和常夜灯部556用(参照图11)。
(1-1-2)布线路径
由于布线体11A、11B、11C内的布线路径基本上相同,因此以布线体11为例进行说明。
布线体11以所需的连接方式将LED15电连接。即,如图6所示,布线体11以分离的状态具有多个导电片12,将分离的两个导电片12作为一组布线路径而设置多组。布线路径13通过LED15跨越分离的导电片12的方式进行安装而构成。布线路径13具有灯泡色LED15l用的灯泡色布线路径13l和日光色LED15d用的日光色布线路径13d。1/3圆环形状的布线体11以虚拟线X1为基准,以布线路径13大致线对称的方式设置。
在此,如图6和图7所示,在布线体11中,相对于从表面侧观察时的虚拟线X1,将位于顺时针方向侧的区域设为第一区域111,将位于逆时针方向侧的区域设为第二区域112。另外,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从表面侧观察时为1/6圆环状。
三个布线体11A、11B、11C中的电流例如在图6中流向布线体11A的第一区域111的布线路径13、布线体11B的第二区域112的布线路径13、布线体11B的第一区域111的布线路径13、布线体11C的第二区域112的布线路径13、布线体11C的第一区域111的布线路径13、布线体11A的第二区域112的布线路径13。即,以从表面侧观察时位于顺时针方向的布线体11的顺序流动。
如图7和图8所示,各布线体11具有连接部14。连接部14设置于面向在各布线体11的径向上延伸的端缘的导电片12且位于内周缘侧的导电片12。另外,连接部14具有灯泡色用的连接部14l和日光色用的连接部14d这两种,灯泡色用的连接部14l连接在周向上邻接的布线体11的灯泡色布线路径13l彼此,日光色用的连接部14d连接在周向上邻接的布线体11的日光色布线路径13d彼此。
如图7(b)所示,第一区域111内的布线路径13以如下方式设置:使在第一区域111内沿径向以多段状存在的圆弧状部114~118从位于径向的一侧(例如外侧)的圆弧状部118向位于径向的另一侧(例如内侧)的圆弧状部114逐渐移动。
换言之,第一区域111内的布线路径13以一面改变直径一面沿周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即,布线路径13以周向为行进方向,以一面在周向的两端改变其行进方向的朝向一面以锯齿状向内周缘或外周缘延伸的方式设置。
如图7(b)所示,第二区域112内的布线路径13以如下方式设置:使在第二区域112内沿径向以多段状存在的圆弧状部114~118从位于径向的另一侧(例如内侧)的圆弧状部114向位于径向的一侧(例如外侧)的圆弧状部118逐渐移动。
换言之,第二区域112内的布线路径13以一面改变直径一面沿周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即,布线路径13以周向为行进方向,以一面在周向的两端改变其行进方向的朝向一面以锯齿状向内周缘或外周缘延伸的方式设置。
构成布线路径13的日光色布线路径13d和灯泡色布线路径13l成为一对,朝向规定方向延伸。
(1-1-3)导电片
主要利用图8进行说明。
布线体11由多个金属制(镀锡钢板等)的导电片12构成。由此,布线体11的散热特性提高,能够抑制LED15的温度上升,结果能够提高LED15的效率。另外,由于布线体11的散热性提高,因此例如不需要使器具主体为金属制。
布线体11中的多个导电片12像多个七巧板片那样具有将1/3圆环形状分解为多个的形状。多个导电片12具备:构成灯泡色布线路径13l的灯泡色导电片12l和构成日光色布线路径13d的日光色导电片12d。
在此处的导电片12的安装LED15的一侧的面上,除了安装部分之外,在导电片12上形成有反射膜。此处的反射膜由白色的树脂构成。由此,能够使从LED15发出的光反射而有效地利用。
灯泡色导电片12l和日光色导电片12d相互并行地构成带体,该带体以埋入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的方式配置。换言之,灯泡色导电片12l和日光色导电片12d成对地构成带体,该带体将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在周向的两端折弯。另外,在此折弯四次。
1/6圆环形状的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具有五个圆弧状部(相当于上述带体)。各圆弧状部114~118的径向的尺寸(宽度)大致相同。
另外,在最外周的圆弧状部118,灯泡色导电片12l配置在外周侧,在圆弧状部118的内周侧的圆弧状部117,日光色导电片12d配置在外周侧,在各圆弧状部114~118中,位于外周侧的导电片12以灯泡色导电片12l和日光色导电片12d相互交替。
各圆弧状部114~118内的日光色导电片12d和灯泡色导电片12l除了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的周向的两端部以外,具有在周向上延伸的周部121、从周部121的靠近虚拟线X1的中央侧的端部向各圆弧状部114~118的径向的内侧或外侧伸出的中央侧伸出部122、从周部121的远离虚拟线X1的一侧的端部向各圆弧状部114~118的径向的内侧或外侧伸出的端侧伸出部123。由此,与圆弧状(相当于此处的周部)的导电片相比,能够延长周缘,并且能够通过后述的中间加强部21增强加强。
在周向邻接的日光色导电片12d以如下方式配置:远离虚拟线X1的一侧的日光色导电片12d的中央侧伸出部122与靠近虚拟线X1的一侧的日光色导电片12d的端侧伸出部123邻接(对向)。以跨越邻接的中央侧伸出部122和端侧伸出部123的方式安装日光色LED15d。中央侧伸出部122和端侧伸出部123的安装日光色LED15d的部分的端缘与LED15排列的第一方向平行。此处的第一方向与虚拟线X1大致平行。由此,能够使配置于一个布线体11的日光色LED15d的安装方向一定。另外,通过使安装方向一定,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进行日光色LED15d的安装的自动化。
在周向邻接的灯泡色导电片12l以如下方式配置:使远离虚拟线X1的一侧的灯泡色导电片12l的中央侧伸出部122与靠近虚拟线X1的一侧的灯泡色导电片12l的端侧伸出部123邻接(对向)。以跨越邻接的中央侧伸出部165和端侧伸出部123的方式安装灯泡色LED15l。中央侧伸出部122和端侧伸出部123的安装灯泡色LED15l的部分的端缘与第一方向大致平行。
由此,能够使配置于一个布线体11的灯泡色LED15l的安装方向一定。另外,通过使安装方向一定,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进行灯泡色LED15l的安装的自动化。
如上所述,配置于一个布线体11的灯泡色LED15l和日光色LED15d的安装方向为相同的第一方向(与虚拟线X1平行的方向),虽然安装两种LED15,但是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而自动化。
在各圆弧状部114~118内且除了周向的两端部以外的日光色导电片12d和灯泡色导电片12l中,位于各圆弧状部114~118的径向的一侧(例如内周侧)且在周向邻接的灯泡色导电片12l的中央侧伸出部122和端侧伸出部123嵌入位于径向的另一侧(例如外周侧)的日光色导电片12d的中央侧伸出部122与端侧伸出部123之间的凹部。
由此,虽然各导电片12的径向的尺寸大,但是也能够减小组合了灯泡色导电片12l和日光色导电片12d的各圆弧状部114~118的径向的尺寸。
通过将具有周部121、中央侧伸出部122以及端侧伸出部123的为“U”字的一侧的导电片12的伸出部分配置在另一侧的导电片12的凹陷部分,从而在周向的相反方向的负荷作用于各导电片12d、12l时,也能够不易偏移。
关于位于在径向邻接的两个圆弧状部的端部的导电片12,利用图8所示的导电片12I、12J、12K进行说明。另外,导电片12I、12J、12K包含在圆弧状部118和圆弧状部117中(参照图7(b)),而对于位于在径向邻接的其他圆弧状部的端部的导电片也可以说是相同的。
位于端部的导电片12I与在径向邻接的外周侧的圆弧状部118的导电片12J和在径向邻接的内周侧的圆弧状部117的导电片12K邻接。
在此,导电片12J是从圆弧状部118的周向的对象的端部沿周向的第一个导电片,位于圆弧状部118的外周侧。导电片12K是从圆弧状部117的周向的对象的端部沿周向的第一个导电片,位于圆弧状部117的内周侧。
换言之,位于在径向邻接的两个圆弧状部117、118的端部的导电片12I,在邻接的两个圆弧状部117、118中,与位于外周侧的导电片且位于周向的对象的端部跟前的导电片12J和位于内周侧的导电片且位于周向的对象的端部跟前的导电片12K邻接。
导电片12I具有:在径向上延伸的径部124;从径部124的外周缘侧的端部向圆弧状部118的周向的内侧伸出的外伸出部125;和从径部124的内周缘侧的端部向圆弧状部117的周向的内侧伸出的内伸出部126。
将此以灯泡色导电片12l和日光色导电片12d进行说明。
在径向邻接的两个圆弧状部114~118的周向的端部跨越的灯泡色导电片12l和日光色导电片12d具有:在径向延伸的径部124;从径部124的外周缘侧的端部向各圆弧状部114~118的周向的内侧伸出的外伸出部125;和从径部124的内周缘侧的端部向各圆弧状部114~118的周向的内侧伸出的内伸出部126。由此,与矩形形状(相当于此处的径部)的导电片相比,能够延长周缘,并且能够通过后述的中间加强部21增强加强。
另外,根据情况,位于端部的导电片有时会在上述结构中的径部124的径向的中间被切断,构成两个导电片。
径部124在周缘具有1/3圆环形状的布线体11的径向的周缘的一部分。
外伸出部125具有与在周向的外周侧邻接的其他导电片12的端侧伸出部123对向的部分。以跨越该对向的部分和在周向邻接的导电片的端侧伸出部123的方式安装有LED15。外伸出部125和端侧伸出部123的安装LED15的部分的端缘与LED15排列的第一方向平行。
内伸出部126具有与在周向的内周侧邻接的其他导电片12的端侧伸出部123对向的部分。以跨越该对向的部分和在周向邻接的导电片的端侧伸出部123的方式安装有LED15。外伸出部125和端侧伸出部123的安装LED15的部分的端缘与LED15排列的第一方向平行。
由此,能够使配置于一个布线体11的LED15的安装方向一定。
关于位于在径向邻接的两个圆弧状部的端部的一个内侧的导电片12,利用图8所示的导电片12L、12M、12N进行说明。另外,导电片12L、12M、12N包含在圆弧状部118和圆弧状部117中,而关于位于在径向邻接的其他圆弧状部的端部的导电片,也可以说是相同的。
位于端部的内侧的导电片12L与在径向邻接的外周侧的圆弧状部118的导电片12M和在径向邻接的内周侧的圆弧状部117的导电片12N邻接。
在此,导电片12M是从圆弧状部118的周向的对象的端部内侧沿周向的第一个导电片,位于圆弧状部118的内周侧。导电片12N是从圆弧状部117的周向的对象的端部内侧沿周向的第一个导电片,位于圆弧状部117的外周侧。
换言之,位于在径向邻接的两个圆弧状部117、118的端部内侧的导电片12L,在邻接的两个圆弧状部117、118中,与位于彼此对向的一侧的外周侧的导电片且位于周向的对象的端部内侧的跟前的导电片12M和位于彼此对向的一侧的内周侧的导电片且位于周向的对象的端部内侧跟前的导电片12N邻接。
导电片12L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远离虚拟线X1的位置的端侧延伸部127;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靠近虚拟线X1的位置的中央侧延伸部128;和连结端侧延伸部127与中央侧延伸部128的连结部129。
针对该导电片,使用灯泡色导电片12l和日光色导电片12d进行说明。
在径向邻接的两个圆弧状部114~118的周向的端部内侧跨越的灯泡色导电片12l和日光色导电片12d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远离虚拟线X1的位置的端侧延伸部127;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靠近虚拟线X1的位置的中央侧延伸部128;和连结端侧延伸部127与中央侧延伸部128的连结部129。由此,与矩形形状的导电片相比,能够延长周缘,并且能够通过后述的中间加强部21增强加强。
端侧延伸部127具有与在周向的外周侧邻接的其他导电片12的端侧伸出部123对向的部分。以跨越该对向的部分和在周向上邻接的导电片的端侧伸出部123的方式安装LED15。端侧延伸部127和端侧伸出部123的安装LED15的部分的端缘与LED15排列的第一方向平行。
中央侧延伸部128具有与在周向的内周侧邻接的其他导电片12的端侧伸出部123对向的部分。以跨越该对向的部分和在周向邻接的导电片的端侧伸出部123的方式安装LED15。中央侧延伸部128和端侧伸出部123的安装LED15的部分的端缘与LED15排列的第一方向平行。
由此,能够使配置于一个布线体11的LED的安装方向一定。
位于周向的端部内侧的导电片12O和经由LED15与该导电片12O连接导电片12P、12Q配置在位于周向的端部的导电片12I的外伸出部125与内伸出部126之间。
由此,在导电片12移动的方向的负荷作用于各导电片12时,也能够不易偏移。
(1-1-4)连接
如上所述,各布线体11为相同结构。换言之,各布线体的导电片在各布线体11的相同部位为相同形状。这样通过使用相同结构的布线体11,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以下对连接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各布线体11通过在导电片12A~12E中用图外的跳线将规定的导电片彼此连接,从而作为布线体11A发挥功能,或者作为布线体11B、11C发挥功能。
如图6所示,布线体11A中,分别在导电片12C具备与电源单元5连接的输入端子部16i,在导电片12B具备与电源单元5连接的灯泡色用的输出端子部16o,在导电片12D具备与电源单元5连接的日光色用的输出端子部16o。另外,输入端子部16i是向布线体11A的输入(+)用,两个输出端子部16o是从布线体11A向电源单元5的输出(-)用。
在布线体11A中,导电片12C与导电片12E通过图外的跳线连接而构成日光色布线路径13d的一部分。
在布线体11B和布线体11C中,导电片B与导电片E通过图外的跳线连接而构成日光色布线路径13d的一部分,导电片12D与导电片12C通过图外的跳线连接而构成灯泡色布线路径13l的一部分。
如图7所示,在各布线体11中,存在于位于最内周的圆弧状部114的各布线路径13d、13l的两端的导电片12d、12l具有连接部14d、14l,通过图外的跳线与在周向连接的其他布线体11的连接部14d、14l连接,构成日光色布线路径13d和灯泡色布线路径13l的一部分。
通过利用上述跳线的连接,完成日光色布线路径13d和灯泡色布线路径13l。
日光色布线路径13d从布线体11A的导电片12C开始,经由导电片12E,通过布线体11B、布线体11C,在布线体11A的导电片12B结束。灯泡色布线路径13l从布线体11A的导电片12C开始,通过布线体11B、布线体11C,在布线体11A的导电片12D结束。
另外,在此,利用了跳线,但也可以利用其他的连接件。
(1-1-5)电源单元
布线体11包括:能够搭载与电源单元5连接的输入端子部16i和输出端子部16o的导电片12B、12D、12C;经由LED15l与导电片12B连接的包含在灯泡色布线路径13l中的导电片12I;经由LED15d与导电片12D连接的包含在日光色布线路径13d中的导电片12J;经由LED15d与导电片12C连接的包含在日光色布线路径13d中的导电片12F;包含在灯泡色布线路径13l中的导电片12A;和经由LED15l与导电片12A连接的导电片12E,导电片12E配置在能够与导电片12C和导电片12B连接的位置。
当导电片12E与导电片12B连接时,包含该导电片12E的布线体作为布线体11B、11C发挥功能。当导电片12E与导电片12C连接时,包含该导电片12E的布线体作为布线体11A发挥功能。
导电片12E以与导电片12A、12C、12B邻接的方式配置,导电片12D以与导电片12C邻接的方式配置。
(1-2)LED
如上所述,LED15具有发出灯泡色的灯泡色LED15l和发出日光色的日光色LED15d这两种(参照图6~图8)。由此,照明装置A可调色。
如图6所示,多个LED15在各布线体11A、11B、11C中,以日光色LED15d和灯泡色LED15l在第一方向上隔着间隔位置交替的方式配置。另外,第一方向是与虚拟线X1平行的方向。
如图7所示,多个LED15在各圆弧状部114~118中,日光色LED15d和灯泡色LED15l以在各圆弧状部114~118的周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上(或其附近)且在周向隔着间隔位置交替的方式配置。
(1-3)加强体
主要利用图7进行说明。
加强体17具有设置在分离配置的多个导电片12之间的中间加强部21。加强体17具有设置在布线体11的表面的表面侧加强部22。加强体17具有设置在布线体11的背面的背面侧加强部23。
中间加强部21、表面侧加强部22以及背面侧加强部23构成为绝缘性材料。由此,确保了邻接的导电片12彼此的绝缘性。
在此,由绝缘性的树脂和玻璃颗粒构成。另外,作为绝缘性的树脂,使用阻燃性V-0的含玻璃的尼龙。通过使用玻璃颗粒,能够提高阻燃性。
(1-3-1)中间加强部
中间加强部21配置在构成布线体11的分离的多个导电片12之间。由此,邻接的导电片12的端面彼此结合,能够防止多个导电片12分离(分解)。另外,中间加强部21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确保了邻接的导电片12之间的绝缘性。
(1-3-2)表面侧加强部
主要利用图7(a)进行说明。
表面侧加强部22以与中间加强部21连结的方式设置。
表面侧加强部22具有第一表面延伸部分221,该第一表面延伸部分221在由位于布线体11的第一表面虚拟线上的一个以上的导电片12构成的第一导电片组的表面形成且沿着第一表面虚拟线延伸。此处的第一表面虚拟线与日光色LED15d和灯泡色LED15l交替配置的方向平行。即,第一表面虚拟线是与虚拟线X1平行的方向的线。另外,第一表面虚拟线是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线。
表面侧加强部22具有第二表面延伸部分222,该第二表面延伸部分222在由位于布线体11的第二表面虚拟线上的一个以上的导电片12构成的第二导电片组的表面形成且沿着第二表面虚拟线延伸。此处的第二表面虚拟线与日光色LED15d和灯泡色LED15l交替配置的方向平行。即,第二表面虚拟线是与第一表面虚拟线或虚拟线X1平行的线。
因此,第一表面延伸部分221与第二表面延伸部分222平行,在与虚拟线X1正交的方向隔着间隔设置。
表面侧加强部22具有第三表面延伸部分223,该第三表面延伸部分223在配置于第一表面延伸部分221与第二表面延伸部分222之间的导电片12的表面形成且沿着与第一表面虚拟线和第二表面虚拟线交叉的第三表面虚拟线延伸。
此处的第三表面延伸部分223在与第一表面延伸部分221和第二表面延伸部分222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第三表面虚拟线与第一表面虚拟线以及第二表面虚拟线正交。即,第三表面虚拟线是与虚拟线X1正交的线。第三表面延伸部分223在第一表面延伸部分221以及第二表面延伸部分222的延伸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表面侧加强部22整体为梯子状,以其长度方向与虚拟线X1平行的状态设置。另外,表面侧加强部22中的布线体11的周缘附近的第三表面延伸部分223a沿着周缘形状设置。
表面侧加强部22以如下方式设置:由第一表面延伸部分221、第二表面延伸部分222和与虚拟线X1的延伸方向邻接的一对第三表面延伸部分223形成的“ロ”字状部分跨越两个以上的导电片12的表面。由此,能够减少作用于表面侧加强部22的负荷。
(1-3-3)背面侧加强部
主要利用图7(b)进行说明。
背面侧加强部23以与中间加强部21连结的方式设置。
背面侧加强部23具有在由位于布线体11的第一背面虚拟线上的一个以上的导电片12构成的第一导电片组的背面形成且沿着第一背面虚拟线延伸的第一背面延伸部分231。此处的第一背面虚拟线与日光色LED15d和灯泡色LED15l交替配置的方向平行。即,第一背面虚拟线是与虚拟线X1平行的方向的线。另外,第一背面虚拟线是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线。
背面侧加强部23具有在由位于布线体11的第二背面虚拟线上的一个以上的导电片12构成的第二导电片组的背面形成且沿着第二背面虚拟线延伸的第二背面延伸部分232。此处的第二背面虚拟线与日光色LED15d和灯泡色LED15l交替配置的方向平行。即,第二背面虚拟线是与第一背面虚拟线或虚拟线X1平行的线。
背面侧加强部23具有在配置于第一背面延伸部分231与第二背面延伸部分232之间的导电片12的背面形成且沿着与第一背面虚拟线和第二背面虚拟线交叉的第三背面虚拟线延伸的第三背面延伸部分233。
第三背面延伸部分233在与第一背面延伸部分231和第二背面延伸部分232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第三背面虚拟线与第一背面虚拟线以及第二背面虚拟线正交。即,第三背面虚拟线是与同虚拟线X1正交的虚拟线X2平行的线。第三背面延伸部分233在第一背面延伸部分231和第二背面延伸部分232的延伸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背面侧加强部23整体为梯子状,以其长度方向与虚拟线X1平行的状态设置。另外,背面侧加强部23中的布线体11的周缘附近的第三背面延伸部分233a沿着周缘形状设置。
背面侧加强部23以如下方式设置:由第一背面延伸部分231、第二背面延伸部分232和与虚拟线X1的延伸方向邻接的一对第三背面延伸部分233形成的“ロ”字状部分跨越两个以上的导电片12的背面。由此,能够减少作用于背面侧加强部23的负荷。
背面侧加强部23具有第四背面延伸部分234,其在第一背面延伸部分231与第二背面延伸部分232之间且未形成有第三背面延伸部分233的导电片12的背面形成且沿着与第一背面虚拟线和第二背面虚拟线交叉的第四背面虚拟线延伸。
第四背面延伸部分234在与第一背面延伸部分231和第二背面延伸部分232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即,第四背面虚拟线是与虚拟线X1正交的线。第四背面延伸部分234在第一背面延伸部分231以及第二背面延伸部分232的延伸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由此,能够更牢固地加强邻接的导电片12。
第四背面延伸部分234设置在日光色LED15d或灯泡色LED15l的安装位置的附近的导电片的背面。由此,日光色LED15d或灯泡色LED15l的安装位置周边被加强,能够防止LED15脱离导电片12。
表面侧加强部22的第一表面延伸部分221、第二表面延伸部分222和第三表面延伸部分223位于背面侧加强部23的第一背面延伸部分231、第二背面延伸部分232和第三背面延伸部分233的表面侧。
即,当透视布线体11时,第一表面延伸部分221与第一背面延伸部分231、第二表面延伸部分222与第二背面延伸部分232、第三表面延伸部分223与第三背面延伸部分233分别位于相同的位置。
由此,通过将表面侧加强部22、背面侧加强部23和中间加强部21连结,能够提高加强力。
如图7(a)所示,布线体11在由第一表面延伸部分221、第二表面延伸部分222和第三表面延伸部分223包围的封闭区域的“ロ”字状部分内具有通孔119。由此,实现了光源模块1的轻量化,并且在制作布线体11时,能够以导电片12不分离的方式进行临时固定。另外,上述“ロ”字状部分对于由背面侧加强部23的第一背面延伸部分231、第二背面延伸部分232和第三背面延伸部分233包围的“ロ”字状部分也相同。
另外,通孔119位于邻接的导电片12之间,换言之,是未填充中间加强部21的部分。
(2)器具主体
首先,利用图2和图3进行说明。
器具主体3主要具有在表面搭载光源模块1的功能。器具主体3具有在背面搭载电源单元5的功能。器具主体3具有搭载(固定)保护罩9的功能。器具主体3具有通过保护罩9支撑透光性罩7的功能。
以下,主要利用图9和图10进行说明。
当从表背面侧观察时,器具主体3的外观形状为与光源模块1的外周形状相同的形状。即,此处的器具主体3的外观形状为与光源模块1相同的圆形形状。另外,器具主体的外观形状也可以设置为与光源模块的外观形状不同的其他形状。
器具主体3在中央具有开口31。另外,根据情况,也可以是不具有开口的结构。
器具主体3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绝缘性材料的一例为树脂,作为树脂的一例,使用聚丙烯(PP)。由此,即使将使用了导电片12的光源模块1搭载于器具主体3,也不需要绝缘片材等绝缘对策,能够实现轻量化、成本降低。
(2-1)平板部
器具主体3具有与被设置面大致平行的平板部32。在平板部32的中央部设置有圆形形状的开口31。器具主体3在其开口31与光源模块1的开口1a(参照图2和图3)一致的状态下,搭载光源模块1。此时,平板部32的表面与光源模块1的背面侧加强部23(参照图7(b))抵接。另外,在光源模块1的固定中,兼用作用于将保护罩9固定于器具主体3的固定件。在此,作为固定件的保护罩9通过图2和图3所示的螺钉83而与器具主体3固定。另外,在器具主体3和光源模块1的固定中,也可以在器具主体3设置树脂的突部,通过熔接该树脂而进行固定。
器具主体3具有从平板部32向背面侧凹入的凹部33。凹部33具有对器具主体3进行加强的功能。由此,能够由绝缘性的树脂构成器具主体3。如图9所示,凹部33设置于以开口31的中央为中心的虚拟圆,并且包含沿着虚拟圆在周向上延伸的凹部331、332。在此具有两个虚拟圆。他们为同心圆,将位于内侧的同心圆上的凹部设为内侧凹部331,将位于外侧的同心圆上的凹部设为外侧凹部332。
在凹部33也可以包括在径向连结内侧凹部331与外侧凹部332的连结凹部333。
如图10所示,器具主体3具有从平板部32向表面侧突出的凸部34。凸部34具有:在将光源模块1配置于平板部32时,以从背面侧支撑三个布线体11A、11B、11C的周缘部的方式突出的第一凸部341;和以与各布线体11A、11B、11C的周缘的端面抵接或对向的方式突出的第二凸部342。
第二凸部342从第一凸部341进一步向表面侧突出。由此,三个布线体11A、11B、11C由第一凸部341支撑,光源模块1的外周由第二凸部342定位。
如图9(a)和图10所示,器具主体3具有多个从布线体搭载区域32A、32B、32C向表面侧延伸的销335。如图7所示,销335插通布线体11的贯通孔119。由此,进行光源模块1(布线体11)的定位。
第一凸部341具有:沿着布线体11的外周缘部设置的第一外周方向凸部343;沿着布线体11的内周缘部设置的第一内周方向凸部344;和以在径向连结第一外周方向凸部343与第一内周方向凸部344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径向凸部345。
第二凸部342具有:沿着布线体11的外周缘设置的第二外周方向凸部346;沿着布线体11的内周缘设置的第二内周方向凸部347;和在第二外周方向凸部346与第二内周方向凸部347之间在径向上延伸的第二径向凸部348。
第一凸部341的自平板部32的突出量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光源模块1的布线体11的周缘部与第一凸部341抵接时,布线体11的背面侧加强部23与平板部32抵接或接近。另外,背面侧加强部23的端部的第三背面延伸部分233a(参照图7(b))以与存在于平板部32与第一凸部341之间的台阶部分接近或抵接的方式设置。由此,布线体11相对于器具主体3被定位。
第一径向凸部345和第二径向凸部348与布线体11的个数对应地在周向上隔着等角度地具有多个。在此,如图9(a)所示,第一径向凸部345和第二径向凸部348是与三个布线体11A、11B、11C对应地隔着120°的角度具有三个。
另外,使用搭载的布线体11A、11B、11C的字母,将由第二外周方向凸部346、第二内周方向凸部347以及第二径向凸部348包围的1/3圆环形状的区域作为布线体搭载区域32A、32B、32C(参照图9(a))。
如图9所示,器具主体3在平板部32的未形成有凹部33的区域具有搭载电源单元5的单元搭载部32a。器具主体3的单元搭载部32a具有贯通孔32b。贯通孔32b将电源单元5与光源模块1电连接,或者使设置于电源单元5的常夜灯部556的光向表面侧射出,或者遥控信号用的接收部555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另外,贯通孔32b也可以设置多个,以便分别进行连接功能、射出功能、发送接收功能。
在此,对单元搭载部32a、凸部34和凹部33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外侧凹部332不跨越邻接的布线体搭载区域32A、32B、32C,而是存在于各布线体搭载区域32A、32B、32C内。外侧凹部332在单元搭载部32a存在的布线体搭载区域32A中,在单元搭载部32a的周向的两侧分离地存在。即,当从表面侧观察器具主体3时,如图9(b)所示,外侧凹部332在布线体搭载区域32B、32C中为一条圆弧状,在布线体搭载区域32A中夹着单元搭载部32a而具有两条,分别为圆弧状。
内侧凹部331跨越邻接的布线体搭载区域32A、32B、32C而存在,在布线体搭载区域32A中,在单元搭载部32a不连续。即,当从表面侧观察器具主体3时,如图9(b)所示,内侧凹部331为除去布线体搭载区域32A的单元搭载部32a的“C”字状。另外,圆弧状包含在“C”字状中。
内侧凹部331和外侧凹部332通过1/3圆环形状的各布线体搭载区域32A、32B、32C的周向的中央且以径向上延伸的虚拟线X1线对称。另外,该虚拟线与1/3圆环形状的布线体11中的虚拟线X1对应。
如图9(b)所示,器具主体3具有用于安装弹性体4(参照图1和图3)的弹性体安装部36,弹性体4在将照明装置A安装于被设置面时用于消除装置的松动。弹性体安装部36利用凹部33而设置。弹性体安装部36由从内侧凹部331进一步向背面侧凹入的凹部的背面构成。弹性体安装部36存在于布线体搭载区域32B、32C的与连结凹部333的连结部分。另外,弹性体安装部36的径向的宽度比内侧凹部331的宽度大。
弹性体4分别在器具主体3有两个,在后述的电源单元5有一个,从背面侧观察时,在以器具主体3的开口31的中央为中心的圆周上且在周向上隔着等间隔地配置。在此,配置弹性体4的圆周位于靠近开口31的位置。由此,即使将照明装置A设置于设置面,也能够使使用者难以看到弹性体4,在外观设计上有价值。
(2-2)筒部
器具主体3在平板部32的内周缘具有向背面侧以筒状延伸的筒部37。筒部37与电源单元5的有底筒状部53的筒部分531嵌合(内嵌)(参照图16)。筒部37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其延伸前端侧开口的缺口部分37a。
如图16所示,在缺口部分37a配置有电源单元5的卡合部535和保护罩9的凸部分934,电源单元5的卡合部535与缺口部分37a卡合,利用电源单元5的开口535a将保护罩9的凸部分934卡合于卡合部535的凸部分535b。由此,器具主体3、光源模块1、电源单元5以及保护罩9一体化(一体地组装)。
如图9所示,器具主体3具有多个用于固定电源单元5的固定部32d。在电源单元5的固定中利用螺钉81(参照图2和图3),固定部32d由螺纹孔构成。另外,此处的器具主体3为树脂制,螺纹孔由嵌入螺纹构成。由此,即使器具主体3由树脂制作,也能够与电源单元5切实地固定,能够提高安全性。固定部32d在贯通孔32b的两侧、筒部37的周围合计有六处。
如图9所示,器具主体3具有多个用于固定保护罩9的固定部32e。在保护罩9的固定中利用螺钉83(参照图2和图3),固定部32e由螺纹孔构成。此处的器具主体3为树脂制,螺纹孔由嵌入螺纹构成。另外,保护罩9以从表面侧覆盖光源模块1的方式被固定。由此,即使器具主体3由树脂制作,也能够与光源模块1和保护罩9切实地固定,能够提高安全性。另外,固定部32e设置于在径向上延伸的第一径向凸部345与平板部32的外周缘的交叉部分,合计有三处。
(2-3)槽部
器具主体3具有从平板部32的外周缘的全周向背面侧凹入的环状的槽部38。如图17和图19所示,在槽部38中***有保护罩9的外筒部分942、透光性罩7的阶梯槽部723的内周壁723a等。
如图9、图17以及图19所示,器具主体3具有从槽部38的外周壁38b的表面侧端向径向的外侧延伸后向背面侧弯曲的L字部39。如图17和图19所示,L字部39嵌入透光性罩7的阶梯槽部723。另外,在L字部39的背面,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具有多个与槽部38的外周壁38b相连的肋部分39a。
(3)电源单元
如图5所示,电源单元5配置于器具主体3的凹部33不存在的单元搭载部32a(参照图9)。另外,电源单元5以覆盖器具主体3的开口31的方式搭载。
以下,主要利用图11和图12进行说明。
电源单元5一体地具有用于向光源模块1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功能和用于将照明装置A安装在被设置面的吊顶等上的安装功能。
电源单元5具备基体50、被基体50支撑的电源电路55、覆盖电源电路55的盖体56。另外,由基体50和盖体56构成容纳电源电路55的容纳部58(参照图5(a))。
(3-1)基体
基体50包括板状部分,搭载于器具主体3。基体50一体地具有板部51、有底筒状部53和连结部54。此处的基体50利用透明性的树脂,例如具有自灭火性的聚碳酸酯(PC)等,也能够确保安全性。
(3-1-1)板部
板部51具有立设于背面侧的立设部分513。如图12所示,从背面侧观察时,立设部分513具有沿着矩形形状的板状部分5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长立设置区域513a、513b和沿着板状部分511的短边方向延伸的短立设区域513c、513d、513e。
在此,短立设区域513c设置在板状部分511的短边方向的全长上,短立设区域513d、513e以在板状部分51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不连接的方式设置。即,短立设区域513c将长立设区域513a、513b的位于与有底筒状部53相反的一侧的端彼此连结,短立设区域513d从长立设区域513a的位于有底筒状部53侧的端向短边方向延伸至中央跟前,短立设区域513e从长立设区域513b的位于有底筒状部53侧的端延伸至短边方向的中央跟前。
立设部分513与盖体56的开口侧端部嵌合。在此,长立设区域513a、513b以及短立设区域513d、513e位于盖体56的外侧,短立设区域513c位于盖体56的内侧。
一对长立设区域513a、513b具有贯通孔513f、513g(在图12中未出现)。盖体56的开口侧端部的凸部分563b卡合于贯通孔513f、513g。
板部51具有用于使安装于电源基板551的模块侧连接部554穿过的贯通孔514。另外,模块侧连接部554连接电源电路55的电路与光源模块1。模块侧连接部554有三个,与此相应地,贯通孔514也有三个。
板部51在与安装于电源基板551的常夜灯部556(参照图11)对向的部位具有凹部分515。当电源单元5搭载于器具主体3时,凹部分515以从光源模块1的贯通孔32b(参照图9(a))向器具主体3的表面侧露出的方式构成。由此,常夜灯部556的光从照明装置A射出。
板部51在与安装于电源基板551的接收部555(参照图11)对向的部位具有凹部分516。另外,接收部555从图外的遥控器至少接收与点亮、熄灭、调光、调色等照明相关的信号。当电源单元5搭载于器具主体3时,凹部分516以在光源模块1的表面露出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从广阔的范围接收信号。
如图12所示,板部51具有在从背面侧观察时类似矩形框状的形状的立设部分513的内侧向背面侧延伸的棒状部分518。棒状部分518设置在靠近立设部分513的四个角的部位。棒状部分518***到电源基板551的贯通孔551a。
如图12所示,板部51具有从立设部分513的内侧向背面侧以板状延伸的板状部分519。板状部分519位于组装上的电源基板551的外周缘的外侧。另外,板状部分519的延伸前端部位于比组装上的电源基板551靠背面侧的位置。由此,电源基板551被定位。板状部分519沿着长立设区域513a、513b在其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如图12所示,板部51在立设部分513的内侧且板状部分519不存在的部位,具有向背面侧延伸并与电源基板551的背面卡定(卡止)的卡定片(卡止片)521。卡定片521存在于各长立设区域513a、513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在此,合计有四个。由此,电源基板551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基体50。另外,卡定片521能够在其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
如图12所示,板部51具有将立设部分513的短立设区域513d、513e的内侧向板部51的短边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分522。板状部分522以与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板状部分519中最靠近有底筒状部53的板状部分519连续的状态设置。另外,板状部分522延伸的方向的中间部分成为用于连接电缆595的高度变低的凹入区域522a。
如图12所示,板部51具有多个向背面侧突出的凸部分523。凸部分523在将电源基板551与板状部分511分离的状态下从表面支撑。凸部分523设置在短立设区域513c、板状部分519、522、卡定片521的内侧。
板部51具有从一对长立设区域513a、513b的短立设区域513c侧的端部伸出成半圆状的伸出部分525。伸出部分525具有向表背面延伸的贯通孔525a。在贯通孔525a***盖体56的第二安装部565的凸台部分565b。
(3-1-2)有底筒状部
有底筒状部53具有筒部分531、底部分532和外凸缘部533。
筒部分531为背面侧细的阶梯圆筒状。有底筒状部53在筒部分531的外周具有向背面侧延伸的肋部分534。肋部分534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四个。
筒部分531在开口侧端部具有卡合部535。卡合部535具有开口535a和从开口535a的周边向筒轴突出的凸部分535b。另外,从筒部分531的筒轴侧观察时,凸部分535b为背面侧开口的“コ”字状。该形状与器具主体3的缺口部分37a(参照图9)的形状一致,凸部分535b与该缺口部分37a嵌合。由此,电源单元5的有底筒状部53相对于器具主体3的旋转受到限制。
如图12所示,有底筒状部53利用底部分532的凹入部分537而具备钩挂刀片(钩形刀片,挂钩)591或锁定机构。钩挂刀片591是安装部件的一例。
锁定机构如图11所示,当从筒部分531的内侧操作设置于凹入部分537的操作按钮593时,如图12所示,向背面侧突出的突出片594没入。
另外,凹入部分537作为将照明装置A安装于被设置面的吊顶时的抓握部而发挥功能。另外,装置安装状态的突出片594嵌合于吊顶的锁定孔。另外,由于基体50由透气性的树脂构成,因此在将照明装置A的钩挂刀片591安装到吊顶时,能够通过器具主体3的开口31而目视钩挂刀片591和被设置面的吊顶,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其的安装。
有底筒状部53具有连接钩挂刀片591与电源电路55的连接电缆595用的槽部分538。有底筒状部53在外凸缘部533具有向背面侧突出的凸台部分539。凸台部分539具有向背面侧延伸的内螺纹部539a。内螺纹部539a由嵌入螺纹构成。在内螺纹部539a上螺合有螺钉81(参照图2和图3),该螺钉81是用于将电源单元5固定于器具主体3的固定件的一例。由此,能够切实地固定器具主体3和电源单元5,能够提高安全性。
(3-1-3)连结部
连结部54具有连结板部分541。连结板部分541的一端与板部51的板状部分511连结,连结板部分541的另一端与有底筒状部53的外凸缘部533连结。
如图12所示,连结部54具有从连接板部分541的中央部位向背面侧立设的一对立设部分542、543。一对立设部分542、543连结板部51的板状部分522的中央的凹入区域522a与有底筒状部53的槽部分538。在一对立设部分542、543之间配置有连接电缆595。另外,从背面侧观察时,一对立设部分542、543沿着矩形形状的板部51的长度方向设置。
如图12所示,连结部54在一对立设部分542、543对向的方向(板部51的短边方向)且在一对立设部分542、543的外侧,具有卡定部分544、545。卡定部分544、545具有在对向的状态下向背面侧延伸,在对向的部位向对方侧突出的凸区域544a、545a。另外,凸区域544a在卡定部分544的阴影中未出现在图12中。卡定部分544、545的凸区域544a、545a与盖体56的伸出部567的凸区域567d卡合。
(3-2)电源电路
电源电路55具有向LED15供给电力的功能。此处的电源电路55具有基于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而控制LED15的点亮的功能。此处的电源电路55具有向接收来自遥控器的信号的接收部555供给电力的功能。此处的电源电路55具有向常夜灯部556供给电力的功能。
电源电路55具有:电源基板551、安装于电源基板551的多个电子部件552、设置于电源基板551的电缆侧连接部553以及设置于电源基板551的模块侧连接部554。另外,多个电子部件552在图12中作为一个块体表示,以发挥上述功能的方式构成电路。
电源基板551为矩形形状。电源基板551在四个角具有贯通孔551a。基体50的棒状部分518***(嵌合)于贯通孔551a。
多个电子部件552例如构成整流电路、平滑电路、升降压电路等。在此,调光电路、调色电路也由多个电子部件552构成。
由于电源单元5搭载于器具主体3的背面侧,因此在空间上产生富余。因此,能够利用单面基板作为电源基板551,能够实现散热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
作为电缆侧连接部553的一例的连接器与连接器596装卸自如地结合,该连接器596设置在一端与与钩挂刀片591连接的连接电缆595的另一端。另外,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有连接电缆595与电源基板551连接的状态。
作为模块侧连接部554的一例的连接销,从与电源基板551的端子连接的基座端子554a插通电源基板551,引脚部554b向表面侧延伸出。
如图11所示,电源单元5在电源基板551的表面且在模块侧连接部554的附近具备常夜灯部556。此处的常夜灯部556由SMD型的LED构成。
如图11所示,电源单元5具备接收部555。接收部555例如是红外线用,由受光元件构成。
如图11所示,常夜灯部556和接收部555配置于在电源基板551的短边方向上分离配置的三个模块侧连接部554之间。
(3-3)盖体
盖体56例如由阻燃性的树脂构成。树脂例如使用V-0的含玻璃的尼龙或阻燃性聚碳酸酯(PC)等。由此,能够与电源电路55的点火对应,能够提高安全性。
如图11所示,盖体56具有表面侧开放的长方体状的盖主体561。如图12所示,盖主体561从背面侧观察时为矩形,具有一对长侧板部561a、561b、一对短侧板部561c、561d和顶板部561e。
一对长侧板部561a、561b沿着长度方向具有多个在表背方向延伸的贯通孔561f。盖体56的与有底筒状部5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弯曲成圆弧状。如图12所示,顶板部561e的有底筒状部53侧的端部成为用于安装弹性体4的弹性体安装部分561g。
盖体56具有从盖主体561向表面侧延伸的延伸部562。延伸部562从盖主体561的开口侧端的大致全周延伸。如图11所示,延伸部562具有设置于一对长侧板部561a、561b的长延伸部分562a、562b和设置于一对短侧板部561c、561d的短延伸部分562c、562d。长延伸部分562a、562b在盖主体561的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两个)。
盖体56具有从盖主体561的各长侧板部561a、561b且从两个长延伸部分562a、562b之间的部位向表面侧延伸的延伸部分563a和从延伸部分563a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分563b。凸部分563b与基体50的一对长立设区域513a、513b的贯通孔513f卡合。即,延伸部分563a和凸部分563b是用于将盖体56安装于基体50的第一安装部563。
盖体56具有:从盖主体561的一对长侧板部561a、561b向盖主体561的短边方向的外侧以板状伸出的伸出部分565a;从伸出部分565a向表面侧延伸的凸台部分565b;以及形成于凸台部分565b的螺纹孔565c。凸台部分565b嵌合于基体50的贯通孔525a,用于将电源单元5固定于器具主体3的螺钉81(参照图2和图3)螺合于螺纹孔565c。即,伸出部分565a、凸台部分565b以及螺纹孔565c是用于将盖体56安装到基体50的第二安装部565。
盖体56以从短延伸部分562d向顶板部561e的长度方向伸出的方式具有伸出部567。伸出部567的横截面形状为表面侧开口的“コ”字状,如图12所示,伸出部567具有侧板部分567a、567b和顶板部分567c。在侧板部分567a、567b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区域567d。凸区域567d与基体50的连结部54的卡定部分544的凸区域544a卡合。即,盖体56的侧板部分567a、567b的凸区域567d和连结部54的卡定部分544、545的凸区域544a、545a是用于将盖体56安装到基体50的第三安装部。
顶板部分567c比一对侧板部分567a、567b更长地伸出,伸出前端部成为向表面侧弯曲的弯曲部分567e。如图12所示,弯曲部分567e覆盖配置在基体50的一对立设部分542、543之间的连接电缆595。另外,伸出部567也作为保护连接电缆595的保护罩发挥功能。
(4)保护罩
利用图2和图3进行说明。
保护罩9为在中央具有开口91的圆顶状。换言之,保护罩9为旋转体状。保护罩9具有:旋转体状部92,其使远离旋转中心轴的圆弧绕旋转中心轴旋转;内筒部93,其从旋转体状部92的内周缘向背面侧延伸;以及外筒部94其从旋转体状部92的外周缘向背面侧延伸。另外,内筒部93的开口成为上述开口91。
保护罩9在外筒部94具有装卸自如地安装透光性罩7的安装部96。
(4-1)旋转体状部
如图2和图3所示,旋转体状部92具有在周向上隔着等角度向背面侧凹入的凹入部分921。此处的凹入部分921有三个,与布线体11的个数相同。
以下,利用图13至图15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凹入部分921的背面侧端921a位于邻接的布线体11B、11C之间。如图13所示,凹入部分921的背面侧端921a具有在径向上延伸、且在其延伸方向上隔着间隔向背面侧突出的突出板部分922。此处的突出板部分922有三个。如图14所示,突出板部分922具有相对于背面侧端921a的延伸的虚拟线线对称的形状。突出板部分922在其突出端的端面的中央具有凹部922a。另外,在凹部922a中嵌合有器具主体3的第二径向凸部348,光源模块1和保护罩9相对于器具主体3被定位。
如图15所示,突出板部分922的突出端与存在于光源模块1的布线体11的周向的(在径向上延伸)端缘附近的表面侧加强部22的第三表面延伸部分223a抵接。由此,光源模块1在通过保护罩9向器具主体3侧按压的状态下被固定。
如图13和图14所示,旋转体状部92在内周端具有向背面侧延伸的内筒部分923。内筒部分923为圆筒状,其筒轴穿过开口91的中心。内筒部分923存在于凹入部分921之间的膨出部分924,在凹入部分921中不存在。即,内筒部分923位于在周向上邻接的凹入部分921之间的膨出部分924,如图13所示,在膨出部分924中随着周向上接近凹入部分921的背面侧端921a,高度变低。另外,内筒部分923的背面侧端面923a和凹入部分921的背面侧端面(921a)包含在同一面内。
如图13和图14所示,旋转体状部92在外周端具有向背面侧延伸的外筒部分925。外筒部分925为圆筒状,其筒轴穿过开口91的中心。外筒部分925存在于凹入部分921之间的膨出部分924,在凹入部分921中不存在。即,外筒部分925位于在周向上邻接的凹入部分92a之间的膨出部分924,如图13所示,在膨出部分924中随着将周向接近凹入部分921的背面侧端921a,高度变低。另外,外筒部分925的背面侧端面925a和凹入部分921的背面侧端面921a包含在同一面内。即,内筒部分923的背面侧端面923a、凹入部分921的背面侧端面921a以及外筒部分925的背面侧端面925a包含在同一面内。
0092(4-2)内筒部
主要利用图13和图14进行说明。
内筒部93具有:从旋转体状部92的内筒部分923的背面侧端向开口91的内侧延伸的平坦部分931;和从平坦部分931的内周端向背面侧延伸的内筒部分932。
内筒部93在平坦部分931具有向背面侧突出的突出部分933。突出部分933具有:从旋转体状部92的内筒部分923的外周缘突出的外突出部分933a;和从外突出部分933a的内侧突出的内突出部分933b。外突出部分933a和内突出部分933b以凸条突出。内突出部分933b相对于外突出部分933a在径向上分离。外突出部分933a和内突出部分933b在从背面侧观察时为以开口91的中央为中心的圆弧状。突出部分933具有跨越外突出部分933a和内突出部分933b的平坦突出部分933c。平坦突出部分933c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存在多个。
外突出部分933a、内突出部分933b以及平坦突出部分933c的背面侧端面包含在同一面内。外突出部分933a、内突出部分933b以及平坦突出部分933c的背面侧端面与光源模块1的表面侧加强部22抵接。另外,具体而言,表面侧加强部22的配置在布线体11的内周缘附近的部分进行抵接。该抵接在接近点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能够分散接触时的应力,或者使其保持弹性。另外,也能够对应跳线的位置偏移。
如图13所示,内筒部93在内筒部分932的外周面具有凸部分934。内筒部93在内筒部分932的凸部分934的两侧具有槽部分935。由此,形成有凸部分934的部位能够在内筒部分932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凸部分934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具有多个。在此,凸部分934有三个。
如图16所示,凸部分934与嵌合于器具主体3的筒部37的缺口部分37a的电源单元5的有底筒状部53的卡合部535卡合。由此,保护罩9、光源模块1、器具主体3以及电源单元5一体化。
另外,在凸部分934的表面侧,如图13所示,存在平坦突出部分933c。(4-3)外筒部
主要利用图13和图14进行说明。
外筒部94具有:从旋转体状部92的外筒部分925的背面侧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平坦部分941;和从平坦部分941的外周端向背面侧延伸的外筒部分942。
外筒部94在平坦部分941具有向背面侧突出的突出部分943。突出部分943具有:从旋转体状部92的外筒部分925的内周缘突出的内突出部分943a;和从内突出部分943a的外侧突出的外突出部分943b。内突出部分943a和外突出部分943b以凸条突出。外突出部分943b相对于内突出部分943a在径向上分离。内突出部分943a和外突出部分943b在从背面侧观察时为以开口91的中央为中心的圆弧状。突出部分943具有跨越内突出部分943a和外突出部分943b的平坦突出部分943c。平坦突出部分943c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存在多个。
内突出部分943a、外突出部分943b以及平坦突出部分943c的背面侧端面包含在同一面内。内突出部分943a、外突出部分943b以及平坦突出部分943c的背面侧端面与光源模块1的表面侧加强部22抵接。另外,具体而言,表面侧加强部22的配置在布线体11的外周缘附近的部分进行抵接。该抵接在接近点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能够分散接触时的应力,或使其保持弹性。另外,也能够对应跳线的位置偏移。
另外,旋转体状部92的凹入部分921的突出板部分922、内筒部93的突出部分933以及外筒部94的突出部分943的背面侧端面包含在同一面内。由此,保护罩9能够以均匀的负荷与光源模块1抵接。
如图14所示,外筒部94在设置于平坦部分941的凸台部分945具有贯通孔945a。如图3所示,螺钉83插通于贯通孔945a中。螺钉83插通贯通孔945a,与器具主体3的平板部32的固定部32e螺合。
由此,保护罩9、光源模块1以及器具主体3一体化。如图14所示,凸台部分945位于旋转体状部92的凹入部分921的背面侧端921a的延长上。如图7所示,各布线体11的外周缘且周向的端部具有凸台部分945用的缺口部11a。另外,由于缺口部11a与凸台部分945嵌合,因此凸台部分945具有定位功能。
如图13所示,外筒部94在外筒部分942的内周面具有凸部分946。外筒部94在外筒部分942的凸部分946的两侧具有槽部分947。由此,形成有凸部分946的部位能够在外筒部分942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凸部分946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具有多个。在此,凸部分946有三个。
如图17所示,凸部分946与器具主体3的槽部38的内周部分38a的38d卡合。由此,保护罩9安装于器具主体3。另外,在凸部分946的表面侧,如图13所示,存在平坦突出部分943c。
(4-4)安装部
利用图13进行说明。
安装部96以正交的状态具有水平部分961和立设部分962。
水平部分961具有能够在其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片部分963,如图19所示,在弹性片部分963上具有与透光性罩7的卡合凹入部分732a卡合的卡合凸部964。
(5)透光性罩
主要利用图18进行说明。
透光性罩7具有安装在器具主体3侧的背面罩71和安装于背面罩71的表面罩75。背面罩71和表面罩75是由含有扩散颗粒等的透光性的树脂(例如聚丙烯)构成的、所谓的乳白色罩。
(5-1)背面罩
背面罩71具有:表面侧扩展的背面罩主体72;设置在背面罩主体72的背面侧端部的器具安装部73;和设置在背面罩主体72的表面侧端部的表面罩安装部74。
背面罩主体72具有表面扩展的筒状部721和形成于筒状部721的背面侧端的阶梯槽部723。阶梯槽部723以向筒状部721的内周侧伸出的方式形成,在伸出方向的中间向表面侧凹入。
器具安装部73由设置于背面罩主体72的阶梯槽部723的内周壁723a的卡定片部分732构成。
卡定片部分732具有在周向上隔着间隔且向筒轴伸出、向背面侧凹入的卡合凹入部分732a。如图19所示,在卡合凹入部分732a中,在器具主体3的槽部38内卡合有安装于器具主体3的保护罩9的弹性片部分963的卡合凸部964。由此,背面罩71安装于保护罩9。另外,卡合凹入部分732a与卡合凸部964的卡合通过背面罩71(透光性罩7)的旋转而进行。
表面罩安装部74由如下结构构成:设置于背面罩主体72的筒状部721的表面侧端的内周面的凸部741、形成于筒状部721的表面侧端的内侧的内侧筒部分742和设置在内侧筒部分742的与凸部741对向的部位的缺口部分743。
(5-2)表面罩
表面罩75具有:从表面侧观察时为圆形形状且整体为圆顶状的圆顶部76;设置在圆顶部76的开口侧的筒部77;和设置于筒部77的表面罩安装部78。表面罩安装部78由凸部分78a构成。
如图19所示,在表面罩75的筒部77***到背面罩71的背面罩主体72(筒状部721)与内侧筒部分742之间的状态下,凸部分78a与背面罩71的凸部741卡合。
3.组装
照明装置A以如下顺序进行组装:组装电源单元5的电源单元组装工序;进行组装透光性罩7的透光性罩组装工序之后,将电源单元5安装于器具主体3的电源单元安装工序;将光源模块1和保护罩9一起安装于器具主体3的保护罩安装工序;以及将透光性罩安装于保护罩的透光性罩安装工序。
以下对特征性的工序进行说明。
(1)电源单元组装工序
在电源单元组装工序中,例如,电源基板551的电缆侧连接部553与连接电缆595的连接器596的连接、常夜灯部556或接收部555向电源基板551的安装、将电源基板551向基体50的立设部分513内的配置以及盖体56向基体50的安装能够自动化,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另外,钩挂刀片591向有底筒状部53的安装、锁定机构的安装等为手动的操作。
(2)电源单元安装工序
电源单元安装工序中,在将电源单元5定位配置在器具主体3的背面的单元搭载部之后,通过从器具主体3的表面侧使用螺钉81螺合,能够将电源单元5安装于器具主体3。这样,能够容易地进行电源单元5的安装。
(3)保护罩安装工序
保护罩安装工序中,在电源单元安装工序后,将布线体11A、11B、11C配置于器具主体3的表面的布线体搭载区域32A、32B、32C之后,使器具主体3的固定部32e与保护罩9的贯通孔945a、器具主体3的中心侧的筒部37与保护罩9的内筒部93对位后,通过使用螺钉83螺合,能够使器具主体3、光源模块1以及保护罩9一体化。电源单元5与布线体11的电连接通过将电源单元5的模块侧连接部554***布线体11的连接部16而进行。这样,能够容易地进行光源模块1和保护罩9的安装。
而且,通过将电源单元5单元化,能够在一个方向组装电源单元5、器具主体3、光源模块1、保护罩9、透光性罩7,从而能够自动化。另外,此处所说的“能够在一个方向组装”是指,能够将电源单元5、器具主体3、光源模块1、保护罩9、透光性罩7不改变姿势地通过依次重叠而组装。
(4)关于输送
器具主体3中,例如,平板部32的凹部33、筒部37以及槽部38以背面侧变细的方式凹入。由此,能够重叠多个器具主体3,能够提高组装时的输送效率。由于器具主体3由树脂构成,因此能够比金属制的器具主体轻量化,能够提高组装时的输送效率。
保护罩9中,例如,内筒部93以背面侧收缩的方式以筒状向背面侧延伸,外筒部94以背面侧扩展的方式以筒状延伸。由此,能够重叠多个保护罩9,能够提高组装时的输送效率。
透光性罩7的背面罩71例如具有表面侧扩展的背面罩主体72。由此,能够重叠背面罩71,能够提高组装时的输送效率。透光性罩7的表面罩75例如具有向表面侧膨胀的圆顶部76。由此,能够重叠表面罩75,能够提高组装时的输送效率。
4.关于点亮
(1)光的提取效率
保护罩9由透气性的树脂,例如聚丙烯(P.P)构成,表面和背面未被扩散处理。由此,能够减少从光源模块1射出的光被保护罩9吸收或反射,能够提高光的提取效率。另外,保护罩9也可以在光的提取效率并不降低的范围内含有扩散剂。
透光性罩7以其外周缘与LED15的1/2出射角内的区域从表面侧观察不重叠的方式构成。由此,从LED15发出的大多数光不会进行反射等,而是从透光性罩7向外部射出,能够提高光的提取效率。
(2)亮度斑
照明装置A以如下方式构成:在点亮被保护罩9覆盖的光源模块1时,透光性罩7(表面罩75)的整个面漂亮地发亮。此处所说的“漂亮”是指,从表面侧观察照明装置A时不知道发光中的LED15的存在,表面罩75整体均匀地发光。
照明装置A在点亮中,以被保护罩9覆盖的光源模块1的LED15的存在消失(无法目视)的方式,透光性罩7与LED15分离。
作为例子,将表面罩75与LED15的最小距离设定为邻接的LED15相互之间的距离的大约两倍以上。另外,该距离根据保护罩9的材质、表面以及背面的面状态(凹凸)、扩散颗粒等混合物的有无等、透光性罩的形状、材质、表面以及背面的面状态(凹凸)扩散颗粒等混合物的有无等而变化,因此优选适当进行设定。
另外,当使表面罩75与LED15的最小距离为邻接的LED15相互间的距离的大约两倍以上时,照明装置A厚重,能够使其保持高级感。
另外,透光性罩7以其外周缘与LED15的1/2出射角内的区域从表面侧观察不重叠的方式构成。由此,从LED15发出的大多数光不会进行反射等,而是从透光性罩7向外部射出,能够减小透光性罩7的亮度斑,使透光性罩7整体漂亮地发亮。
5.其他
(1)接收部555和常夜灯部556设置在配置于器具主体3的背面侧的电源单元5。但是,接收部555和常夜灯部556经由器具主体3的贯通孔32b、光源模块1的布线体11的贯通孔1b、1c在表面侧露出。而且,保护罩9和透光性罩7由聚丙烯构成,在遥控器的通信中通过使用红外线而能够进行发送接收。
(2)布线体11通过利用跳线等连接件连接规定的导电片12,从而构成一条布线路径。由此,能够实现布线体11的共用化。
(3)由于电源单元5一体地具有钩挂刀片591和电源电路55,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的组装工序。
(4)由于光源模块1以从表面侧被保护罩9支撑的方式与保护罩9一起同时安装于器具主体3,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的组装工序。
(5)由于电源单元5与光源模块1的电连接通过将电源单元5的引脚部554b***光源模块1的输入端子部16i和输出端子部16o而进行,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装置的组装和电连接。
(6)采用器具主体3的平板部32与构成光源模块1的布线体11的背面侧加强部23抵接的结构。因此,在器具主体3的平板部32与导电片12之间产生间隙,能够从导电片12释放发光中的LED15的热。
而且,由于器具主体3在平板部32具有凹部33,因此能够促进LED15的热的释放。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但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变形例。另外,也可以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变形例彼此进行组合。
另外,即使具有未记载于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例子、或不脱离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变形例>
1.器具主体
(1)材料
器具主体3使用了作为绝缘性材料的树脂,但也可以使用金属材料等导电性材料构成器具主体。另外,在使用导电性材料的情况下,在与光源模块之间,需要绝缘片、绝缘膜等的绝缘对策。
(2)形状等
器具主体3呈圆环状,具有凹部33。器具主体3也可以是四角环状等其他形状。另外,凹部33的形状、个数、深度等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
(3)布线体搭载区域
布线体搭载区域由第二凸部342构成,以与1/3圆环状的布线体11的外周缘对向的方式形成。在布线体搭载区域中,位于布线体11的周缘部的导电片12由第二凸部342支撑,布线体11的背面侧加强部23由平板部32支撑。
但是,例如也可以是用平板部支撑布线体的导电片,与背面侧加强部23对应地构成凹部,用该凹部的底部部分支撑背面侧加强部23的方式。
2.光源模块
(1)布线体
光源模块1具备三个布线体11A、11B、11C,但也可以具备一个布线体。
布线体11呈将圆环状在周向上1/3分割的形状,但也可以是将圆环状在径向上1/3分割的形状。另外,考虑到通用性,优选多个布线体为相同的形状、结构。
实施方式的布线体11具备五个圆弧状部114~118,但在由布线体构成环状的光源模块的情况下,圆弧状部只要是奇数个即可。由此,能够在周向的端缘、即在径向上延伸的端缘,与在周向上邻接的其他布线体以一笔画状态(电流的流动状态)进行连接。另外,在有奇数个圆弧状部的情况下,连接部也可以是径向的外周端侧。
实施方式的布线体11A在外周缘侧且在虚拟线X1的两侧具有与电源单元5的输入端子部16i和输出端子部16o,但也可以在内周缘侧且在虚拟线X1的两侧具有连接部,也可在周向的缘部具有连接部。
(2)导电片
在导电片12的安装LED15的一侧的面形成有反射膜,但反射膜只要形成在布线体的至少外周部和内周部即可。即,呈圆环状的光源模块1的内周部分和外周部分靠近圆环状的保护罩9的内周部和外周部,这是因为LED15的光的一部分被保护罩9反射。
(3)加强体
实施方式的加强体17具有中间加强部21、表面侧加强部22和背面侧加强部23,但是若能够确保布线体11的机械特性,则不需要具有中间加强部21和背面侧加强部23的全部。
实施方式的加强体17将第一延伸部分221、231、第二延伸部分222、232和第三延伸部分223、233作为表面侧加强部22和背面侧加强部23而具有,但只要至少在布线体11的配置LED的面(导电片12的表面)具有即可(具有表面侧加强部22即可)。
背面侧加强部23具有第一延伸部分231、第二延伸部分232和第三延伸部分233的全部,但也可以不具有全部,例如也可以具有第一延伸部分231。
实施方式的中间加强部21设置在邻接的导电片12之间且除了贯通孔119存在的部分以外的大部分的间隙中,但也可以是一部分。
实施方式的加强体17在布线体11的表背面的相同位置具有表面侧加强部22的第一延伸部分221、第二延伸部分222和第三延伸部分223和背面侧加强部23的第一延伸部分231、第二延伸部分232、第三延伸部分233,但也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具有。作为不同的位置,例如,存在表面侧加强部22的第一延伸部分221与背面侧加强部23的第二延伸部分232为布线体11的表背面的相同位置的情况。
(4)其他
LED15包括日光色LED15d和灯泡色LED15l这两种,但也可以是一种LED,也可以包含三种以上的LED。
导电片12由金属片构成,但例如也可以是在绝缘材料的表面具有导电膜那样的材料。
LED15d、15l在如下方向上以交替的状态配置:将与各布线体11的周向的中央在径向上延伸的虚拟线X1平行的方向上,且与虚拟线X1平行的方向和与虚拟线X1正交的方向。
然而,多个LED15也可以以与实施方式不同的规则来配置。作为不同的规则,例如也可以是在同心圆上,在周向和径向上以交替的状态配置LED15l、15d。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光源元件的一例,具备LED元件,但也可以具备其他光源元件。作为其他的光源元件,具有有机EL元件、激光等。
3.电源单元
(1)基体
基体50为在器具主体3的径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但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作为其他形状,可以是在中央具有有底筒状部的圆形形状,也可以是在顶部具有有底筒状部的三角形形状。
(2)电源电路
电源电路55在一个电源基板551上安装多个电子部件552,还具有接收部555或常夜灯部556。然而,电源电路也可以具备多个基板,在一个基板上安装用于向LED15供给电力的电路用的电子部件,在其他基板上安装接收部或常夜灯部。
另外,在一个基板上安装电子部件、接收部、常夜灯部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组装等。
(3)盖体
盖体56在长侧板部561a、561b具有使电源电路55的容纳空间与容纳部的外部连通的贯通孔561f,但也可以在短侧板部561c、561d具有贯通孔561f,也可以在顶板部具有561e,也可以在这些所有板部具有。
贯通孔561f、长侧板部561a、561b仅为贯通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例如在长侧板部、端侧板部等板部中向厚度方向凹入或凸出,在其侧面的至少一侧具有贯通孔的结构。
4.照明装置
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是具有钩挂刀片的所谓的吊灯,但也可以是其他类型。
即,照明装置只要具备具有导电片的光源模块即可,也可以是具备光源模块、器具主体和透光性罩的照明装置,也可以是具备光源模块、器具主体、透光性罩和电源单元的照明装置。
另外,也可以是光源模块为长条状、器具主体为固定于设置面的底灯。也可以是器具主体为埋设于设置面的筒灯。

Claims (5)

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布线体,所述布线体将分离的两个导电片作为一组布线路径而设置有一组以上;
一个或多个光源元件,所述一个或多个光源元件以跨越构成所述布线体的各组的布线路径的所述两个导电片的方式进行安装;和
加强体,所述加强体对构成所述布线体的多个导电片进行加强,所述加强体为绝缘性,
所述加强体在安装所述光源元件的面具有加强部,
该加强部具有:
第一延伸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在由位于所述布线体的第一虚拟线上的一个以上的所述导电片构成的第一导电片组的主面形成,且沿着所述第一虚拟线延伸;
第二延伸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在由位于所述布线体的第二虚拟线上的一个以上的所述导电片构成的第二导电片组的主面形成,且沿着所述第二虚拟线延伸;和
第三延伸部分,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在配置在所述布线体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所述导电片的主面形成,且沿着与所述第一虚拟线和所述第二虚拟线交叉的第三虚拟线延伸,
所述光源元件安装在由所述第一延伸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包围的封闭区域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体具有用绝缘性的填充体填埋所述分离的两个导电片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的中间加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体在所述封闭区域内且在邻接的导电片之间具有贯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虚拟线与所述第二虚拟线平行,
所述第三虚拟线与所述第一虚拟线和所述第二虚拟线正交。
5.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具备光源元件;和
器具主体,所述器具主体将所述光源模块搭载于表面,其中,
所述光源模块为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模块。
CN201811041522.0A 2017-09-14 2018-09-07 光源模块以及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559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6787 2017-09-14
JP2017176787A JP6979681B2 (ja) 2017-09-14 2017-09-14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5981A CN109555981A (zh) 2019-04-02
CN109555981B true CN109555981B (zh) 2020-06-30

Family

ID=65864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4152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55981B (zh) 2017-09-14 2018-09-07 光源模块以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79681B2 (zh)
CN (1) CN1095559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08117B2 (ja) * 2019-07-02 2024-01-05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325803B2 (ja) * 2019-07-24 2023-08-15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33586A (ja) * 2010-07-29 2012-02-16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12174941A (ja) * 2011-02-22 2012-09-10 Panasonic Corp 発光装置
JP2013058503A (ja) * 2011-01-11 2013-03-28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照明器具
CN203052445U (zh) * 2012-11-23 2013-07-10 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led吸顶灯
CN104235706A (zh) * 2014-09-02 2014-12-24 广东锦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吸顶灯
CN104428911A (zh) * 2012-07-09 2015-03-18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以及绝缘性基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4276U (ja) * 2010-09-10 2010-11-18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
JP6335923B2 (ja) * 2013-01-25 2018-05-30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照明アセンブリ、及び照明アセンブリ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6030195B (zh) * 2013-11-19 2019-04-02 飞利浦灯具控股公司 照明布置
EP3399231A4 (en) * 2015-12-28 2019-07-10 Irisohyama Inc. LIGHT EMITTING DEVICE LIGH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33586A (ja) * 2010-07-29 2012-02-16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13058503A (ja) * 2011-01-11 2013-03-28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照明器具
JP2012174941A (ja) * 2011-02-22 2012-09-10 Panasonic Corp 発光装置
CN104428911A (zh) * 2012-07-09 2015-03-18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以及绝缘性基板
CN203052445U (zh) * 2012-11-23 2013-07-10 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led吸顶灯
CN104235706A (zh) * 2014-09-02 2014-12-24 广东锦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吸顶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5981A (zh) 2019-04-02
JP2019053879A (ja) 2019-04-04
JP6979681B2 (ja) 2021-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44800B2 (en) LED linear lamp with up and down illumination
RU2541124C2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9273833B2 (en) LED light fixtures with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US20090201679A1 (en) Led lamp
AU2015259411B2 (en) Light fixture having fixed angular position and lamp module for light fixtures
JP2013542568A (ja) 均一モジュール光源
CN109555981B (zh) 光源模块以及照明装置
JP2006310207A (ja) Led照明電球
US20080106430A1 (en) Modular LED warning lamp
CA2952783C (en) Light beacon lens
JP5957765B2 (ja) 照明器具および補助光源ユニット
CN107636388A (zh) 方向性强光照明器具
US11976802B2 (en) Modular LED light structure
JP5918835B2 (ja) 照明装置
WO2018077077A1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JP6979680B2 (ja) 照明装置
JP5559649B2 (ja) 照明装置
US10859217B2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7137180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照明装置
CN103542339A (zh) 照明器具
WO2018171307A1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JP2017041333A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照明装置
JP6840926B2 (ja) 照明装置
CN221301229U (zh) 一种led灯
KR101741152B1 (ko) 조명부 착탈형 엘이디 조명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