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10487B - 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 - Google Patents

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10487B
CN109510487B CN201811380205.1A CN201811380205A CN109510487B CN 109510487 B CN109510487 B CN 109510487B CN 201811380205 A CN201811380205 A CN 201811380205A CN 109510487 B CN109510487 B CN 1095104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phase
switching tube
tube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802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10487A (zh
Inventor
顾玲
彭凯
蒋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3802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104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10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0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10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0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7/219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02M7/53871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 H02M7/5387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with analogue control of three-phase outp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包括交流侧LC滤波器、交流侧三相桥臂、隔离变压器、直流侧桥臂、直流侧储能电感、直流侧滤波电容。交流侧LC滤波器包含三个电感和三个电容,交流侧三相桥臂由十八个开关管构成,隔离变压器包含三个变压器,直流侧桥臂由六个开关管构成。

Description

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AC/DC变换器技术,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大功率场合的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低碳环保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电网自身并不具备存储能量的功能,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会使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出现较大的波动性,因此需要储能装置来维持***的稳定性。蓄电池作为一种储能装置具有电压稳定、供电可靠、安装灵活等诸多优点,在微网***中有着广泛应用。蓄电池组可以在电网发电量不足时放出储存电量;在发电网电量多余时吸收补充电量。为了实现蓄电池组与电网之间能量的双向流动需要在二者之间设置一个变换器。在大功率场合,往往需要采用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
隔离型三相AC/DC变换器可以实现高频电气隔离,但这些变换器大多采用单个变压器。在处理大功率时,变压器以及原副边开关管电压以及电流应力均比较大,不利于功率器件的选型以及变压器磁芯的选择,从而影响变换器的设计。为了降低器件应力,通常采用多模块并联,但却增加了体积成本,并且需要考虑并联均流的问题,使得控制也更加复杂。
为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将双向变换器中带有大电感呈电流源特性的一侧与蓄电池相连以降低直流侧电流纹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该变换器和调制策略可以降低开关管电流应力,降低变压器处理功率以及降低直流侧电流的纹波。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为:一种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侧电路、隔离变压器和直流侧电路,交流侧电路包括交流侧滤波电感、交流侧滤波电容、交流侧三相桥臂,直流侧包括直流侧桥臂、直流侧储能电感和直流侧滤波电容,隔离变压器由三个变压器构成;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包括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的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相连的一端分别与对应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且与相应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的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其它两相对应的双向开关的另一端相连构成了三个公共连接点,再分别与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的三个相应对外连接的端口相连,交流侧的三个滤波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交流侧电源(整流或并网逆变)或者三相负载连接(独立逆变),交流侧的三个滤波电容另一端之间相连;直流侧的每个桥臂由两个开关管串联组成且每一个桥臂的中点分别与隔离变压器副边绕组的相应对外连接的端口相连,三个桥臂并联,桥臂一端与直流侧储能电感串联后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正端,桥臂另一端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负端。
一种针对上述变换器的空间矢量调制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021
的格式定义开关状态;
步骤2,将所有不同组合的开关状态所合成的空间电流矢量组成六边形,将整个平面划分成6个扇区;
步骤3,根据划分的扇区进行矢量合成按照开关状态切换次数最少以及保证三个变压器伏秒平衡的原则确定开关状态切换次序以及获得各个开关状态的时间;
所述交流侧三相桥臂由十八个开关管组成,三相桥臂中的每相桥臂分别由六个开关管组成,其中
A相桥臂包括第一至第六开关管,B相桥臂包括第七至第十二开关管,C相桥臂包括第十三开关管至第十八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上双向开关,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中双向开关,第五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六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下双向开关,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第五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第七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八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上双向开关,第九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十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中双向开关,第十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十二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下双向开关,第八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九开关管的集电极、第十一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第十三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十四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上双向开关,第十五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十六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中双向开关,第十七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十八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下双向开关,第十四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五开关管的集电极、第十七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七开关管的集电极、第十三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十开关管的集电极、第十六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第六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二开关管的集电极、第十八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所述直流侧桥臂由六个开关管组成,其中第十九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第二十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第二十三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四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第十九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十一开关管的集电极、第二十三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连接直流侧储能电感后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正端,第二十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的发射极、第二十四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负端;
不区分控制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的两个开关管:
步骤1中Sa、Sb、Sc分别代表交流侧三相桥臂中十八个开关管Qa1~6、Qb1~6、Qc1~6的开关状态,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包括两个相连的开关管,当Qi1或Qi2导通时Si为-1,当Qi3或Qi4导通时Si为0,当Qi5或Qi6导通时Si为1,当Qi1~6全部不导通时,Si为x,其中i=a、b、c分表代表A相、B相、C相;Sd、Se、Sf分别代表直流侧桥臂的六个开关管Qs1,2、Qs3,4、Qs5,6的开关状态,当开关管Qs1导通时Sd=1,当开关管Qs2导通时Sd=0,当开关管Qs1、Qs2都不导通时Sd=x,当开关管Qs3导通时Se=1,当开关管Qs4导通时Se=0,当开关管Qs3、Qs4都不导通时Se=x,当开关管Qs5导通时Sf=1,当开关管Qs6导通时Sf=0,当开关管Qs5、Qs6都不导通时Sf=x,当工作在整流模式时也可以选择不控制直流侧开关管;A、B、C分别代表A、B、C三相变压器两端电压方向,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A为+,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A为-,当A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A为0,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B为+,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B为-,当B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B为0,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C为+,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C为-,当C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C为0;
区分控制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的两个开关管:
步骤1中Sa、Sb、Sc分别代表交流侧三相桥臂中十八个开关管Qa1~6、Qb1~6、Qc1~6的开关状态,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包括两个相连的开关管,当Qi1导通时Si为-1+,当Qi2导通时Si为-1-,当Qi3导通时Si为0+,当Qi4导通时Si为0-,当Qi5导通时Si为1+,当Qi6导通时Si为1-,当Qi1~6全部不导通时Si为x,其中i=a、b、c分表代表A相、B相、C相;Sd、Se、Sf分别代表直流侧桥臂的六个开关管Qs1,2、Qs3,4、Qs5,6的开关状态,当开关管Qs1导通时Sd=1,当开关管Qs2导通时Sd=0,当开关管Qs1、Qs2都不导通时Sd=x,当开关管Qs3导通时Se=1,当开关管Qs4导通时Se=0,当开关管Qs3、Qs4都不导通时Se=x,当开关管Qs5导通时Sf=1,当开关管Qs6导通时Sf=0,当开关管Qs5、Qs6都不导通时Sf=x,当工作在整流模式时也可以选择不控制直流侧开关管;A、B、C分别代表A、B、C三相变压器两端电压方向,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A为+,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A为-,当A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A为0,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B为+,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B为-,当B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B为0,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C为+,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C为-,当C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C为0;
步骤2中,将所有不同组合的开关状态所合成的空间电流矢量组成六边形,该六边形包含6个非零电流矢量、零电流矢量,由6个非零电流矢量方向将整个六边形分成6个扇区;非零电流矢量和零电流矢量均定义为基本电流矢量;
步骤3的具体过程在于:
步骤3.1,在每个扇区边界的两个基本电流矢量方向上各选择非零电流矢量对应的3个开关状态和零电流矢量对应的3个开关状态共9个开关状态,将9个开关状态分成三组,每组包括两个基本电流矢量方向上的各1个开关状态以及零电流矢量对应的1个开关状态,每组三个开关状态的总作用时间为三分之一个开关周期;
步骤3.2,分别获取每组三个开关状态对应的基本电流矢量的作用时间;
步骤3.3,根据矢量合成的原理和变压器伏秒平衡的原则获得各个开关状态的时间与基本电流矢量的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方程组;
步骤3.4,解上述方程组获得各个开关状态对应的时间。
采用上述变换器,所述隔离变压器包括三个变压器,每个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三个变压器之间采用的连接方式为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其中星形连接为三个变压器的绕组异名端相连且同名端作为对外连接的三个端口,三角形连接为相邻变压器绕组的同名端与异名端相连作为对外连接的三个端口。
采用上述变换器,交流侧每个双向开关包括两个相连的开关管和两个二极管,其中两个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两个开关管的一个集电极连接交流侧该相电路的交流侧电感且另一个集电极连接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端口,或者,两个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两个开关管的一个发射极连接交流侧该相电路的交流侧电感且另一个发射极连接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端口,每个二极管的阳极与对应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且阴极与集电极连接。
采用上述变换器,直流侧包括三个桥臂,每个桥臂包含两个串联的开关管,其中一个开关管的发射极与隔离变压器副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的端口连接且集电极与直流侧储能电感连接后作为直流侧的正极端,另一个开关管的集电极与隔离变压器副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的端口连接且发射极作为直流侧的负极端。
采用上述变换器,直流侧两端并联一个直流侧滤波电容。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二为:一种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侧电路、隔离变压器和直流侧电路,交流侧电路包括交流侧滤波电感、交流侧滤波电容、交流侧三相桥臂,直流侧包括直流侧桥臂、直流侧储能电感和直流侧滤波电容,隔离变压器由三个变压器构成;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包括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的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相连的一端分别与对应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且与相应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的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其它两相对应的双向开关的另一端相连构成了三个公共连接点,再分别与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的三个相应对外连接的端口相连,交流侧的三个滤波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交流侧电源(整流或并网逆变)或者三相负载连接(独立逆变),交流侧的三个滤波电容另一端之间相连;直流侧的每个桥臂由一个开关管与一个储能电感串联组成且每一个桥臂的中点分别与隔离变压器副边绕组的相应对外连接的端口相连,三个桥臂并联,桥臂一端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正端,桥臂另一端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负端。
一种针对上述变换器的空间矢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061
的格式定义开关状态;
步骤2,将所有不同组合的开关状态所合成的空间电流矢量组成六边形,将整个平面划分成6个扇区;
步骤3,根据划分的扇区进行矢量合成按照开关状态切换次数最少以及保证三个变压器伏秒平衡的原则确定开关状态切换次序以及获得各个开关状态的时间;
所述交流侧三相桥臂由十八个开关管组成,三相桥臂中的每相桥臂分别由六个开关管组成,其中
A相桥臂包括第一至第六开关管,B相桥臂包括第七至第十二开关管,C相桥臂包括第十三至第十八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上双向开关,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中双向开关,第五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六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下双向开关,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第五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第七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八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上双向开关,第九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十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中双向开关,第十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十二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下双向开关,第八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九开关管的集电极、第十一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第十三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十四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上双向开关,第十五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十六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中双向开关,第十七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十八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下双向开关,第十四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五开关管的集电极、第十七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七开关管的集电极、第十三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十开关管的集电极、第十六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第六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二开关管的集电极、第十八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所述直流侧桥臂由三个开关管与三个储能电感组成,其中储能电感Lf1与第十九开关管的集电极一端相连,储能电感Lf2与第二十开关管的集电极一端相连,储能电感Lf3与第二十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一端相连,储能电感Lf1的另一端与储能电感Lf2的另一端、储能电感Lf3的另一端相连,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正端,第十九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开关管的发射极、第二十一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负端;
不区分控制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的两个开关管:
步骤1中Sa、Sb、Sc分别代表交流侧三相桥臂中十八个开关管Qa1~6、Qb1~6、Qc1~6的开关状态,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包括两个相连的开关管,当Qi1或Qi2导通时Si为-1,当Qi3或Qi4导通时Si为0,当Qi5或Qi6导通时Si为1,当Qi1~6全部不导通时,Si为x,其中i=a、b、c分表代表A相、B相、C相;Sd、Se、Sf分别代表直流侧桥臂的三个开关管Qs1、Qs2、Qs3的开关状态,当开关管Qs1导通时Sd=1,当开关管Qs1不导通时Sd=0,当开关管Qs2导通时Se=1,当开关管Qs2不导通时Se=0,当开关管Qs3导通时Sf=1,当开关管Qs3不导通时Sf=0,当工作在整流模式时也可以选择不控制直流侧开关管;A、B、C分别代表A、B、C三相变压器两端电压方向,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A为+,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A为-,当A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A为0,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B为+,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B为-,当B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B为0,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C为+,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C为-,当C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C为0;
步骤2中,将所有不同组合的开关状态所合成的空间电流矢量组成六边形,该六边形包含6个非零电流矢量、零电流矢量,由6个非零电流矢量方向将整个六边形分成6个扇区;非零电流矢量和零电流矢量均定义为基本电流矢量;
步骤3的具体过程在于:
步骤3.1,在每个扇区边界的两个基本电流矢量方向上各选择非零电流矢量对应的3个开关状态和零电流矢量对应的3个开关状态共9个开关状态,将9个开关状态分成三组,每组包括两个基本电流矢量方向上的各1个开关状态以及零电流矢量对应的1个开关状态,每组三个开关状态的总作用时间为三分之一个开关周期;
步骤3.2,分别获取每组三个开关状态对应的基本电流矢量的作用时间;
步骤3.3,根据矢量合成的原理和变压器伏秒平衡的原则获得各个开关状态的时间与基本电流矢量的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方程组;
步骤3.4,解上述方程组获得各个开关状态对应的时间。
采用上述变换器,所述隔离变压器包括三个变压器,每个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三个变压器之间采用的连接方式为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其中星形连接为三个变压器的绕组异名端相连且同名端作为对外连接的三个端口,三角形连接为相邻变压器绕组的同名端与异名端相连作为对外连接的三个端口。
采用上述变换器,交流侧每个双向开关包括两个相连的开关管和两个二极管,其中两个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两个开关管的一个集电极连接交流侧该相电路的交流侧电感且另一个集电极连接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端口,或者,两个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两个开关管的一个发射极连接交流侧该相电路的交流侧电感且另一个发射极连接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端口,每个二极管的阳极与对应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且阴极与集电极连接。
采用上述变换器,直流侧包括三个桥臂,三个桥臂并联,每个桥臂包含一个储能电感与一个开关管串联,其中储能电感一端与隔离变压器副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的端口连接且另一端作为直流侧的正极端,开关管的集电极与隔离变压器副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的端口连接且发射极作为直流侧的负极端。
采用上述变换器,直流侧两端并联一个直流侧滤波电容。
本发明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中的隔离变压器具有升降压和电气隔离双重功能,三相交流侧电压通过交流侧LC滤波器、交流侧三相桥臂变换为每个变压器两端的单相交流电压,再通过隔离变压器的隔离以及直流侧桥臂变换为直流侧电压,可以降低变压器的电压以及电流应力,同时可以降低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减小直流侧电流纹波。同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隔离型三相AC/DC变换器在处理大功率时存在的开关管电流应力过大、单个变压器处理功率过大以及直流侧电流纹波过大的问题。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电路结构示意图(原边星形-副边三角形连接)。
图2是本发明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电路结构示意图(原边星形-副边星形连接)。
图3是本发明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电路结构示意图(原边三角形-副边星形连接)。
图4是本发明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电路结构示意图(原边三角形-副边三角形连接)。
图5是本发明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电路结构示意图(原边星形-副边三角形连接,副边为三倍流整流型)。
图6是本发明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控制框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在ia>0、ib<0、ic<0电流区间内的基本电流空间矢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在ia>0、ib>0、ic<0电流区间内的基本电流空间矢量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的基本矢量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不区分控制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的两个开关管在ia>0、ib<0、ic<0和ia>0、ib>0、ic<0电流区间内的开关管驱动波形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区分控制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的两个开关管在ia>0、ib<0、ic<0和ia>0、ib>0、ic<0电流区间内的开关管驱动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4,一种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包括交流侧LC滤波器1、交流侧三相桥臂2、隔离变压器3、直流侧桥臂4、直流侧储能电感5、直流侧滤波电容6。交流侧LC滤波器1包括A相电感La,B相电感Lb,C相电感Lc,A相电容Ca,B相电容Cb,C相电容Cc,交流侧三相桥臂2包括第一开关管Qa2、第二开关管Qa1、第三开关管Qa3、第四开关管Qa4、第五开关管Qa5、第六开关管Qa6、第七开关管Qb2、第八开关管Qb1、第九开关管Qb3、第十开关管Qb4、第十一开关管Qb5、第十二开关管Qb6、第十三开关管Qc2、第十四开关管Qc1、第十五开关管Qc3、第十六开关管Qc4、第十七开关管Qc5、第十八开关管Qc6。Qa1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a1并联而成,Qa2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a2并联而成,Qa3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a3并联而成,Qa4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a4并联而成,Qa5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a5并联而成,Qa6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a6并联而成。Qb1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b1并联而成,Qb2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b2并联而成,Qb3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b3并联而成,Qb4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b4并联而成,Qb5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b5并联而成,Qb6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b6并联而成。Qc1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c1并联而成,Qc2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c2并联而成,Qc3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c3并联而成,Qc4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c4并联而成,Qc5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c5并联而成,Qc6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c6并联而成。Da1、Da2、Da3、Da4、Da5、Da6、Db1、Db2、Db3、Db4、Db5、Db6、Dc1、Dc2、Dc3、Dc4、Dc5、Dc6可以是IGBT的反并二极管,也可以是MOSFET的寄生二极管,当开关频率较低时采用普通的整流二极管,当开关频率较高时,采用快速恢复二极管或者肖特基二极管。
具体地,三相桥臂中的每相桥臂分别由六个开关管组成。第一开关管Qa2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Qa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上双向开关,第三开关管Qa3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Qa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中双向开关,第五开关管Qa5的发射极与第六开关管Qa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下双向开关,第二开关管Qa1的集电极与第三开关管Qa3的集电极、第五开关管Qa5的集电极相连;第七开关管Qb2的发射极与第八开关管Qb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上双向开关,第九开关管Qb3的发射极与第十开关管Qb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中双向开关,第十一开关管Qb5的发射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下双向开关,第八开关管Qb1的集电极与第九开关管Qb3的集电极、第十一开关管Qb5的集电极相连;第十三开关管Qc2的发射极与第十四开关管Qc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上双向开关,第十五开关管Qc3的发射极与第十六开关管Qc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中双向开关,第十七开关管Qc5的发射极与第十八开关管Qc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下双向开关,第十四开关管Qc1的集电极与第十五开关管Qc3的集电极、第十七开关管Qc5的集电极相连。第一开关管Qa2的集电极与第七开关管Qb2的集电极、第十三开关管Qc2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第四开关管Qa4的集电极与第十开关管Qb4的集电极、第十六开关管Qc4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第六开关管Qa6的集电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的集电极、第十八开关管Qc6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
所述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由三个变压器Tra、Trb、Trc构成,变压器的原副边绕组均有两种连接方式: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其中星形连接方式是指变压器Tra、Trb、Trc的绕组异名端相连,而同名端作为隔离变压器对外连接的三个端口。三角形连接是指变压器Tra绕组同名端与变压器Trb的异名端相连作为对外连接的第一个端口,变压器Trb的同名端与变压器Trc的异名端相连作为对外连接的第二个端口,变压器Trc的同名端与变压器Tra的异名端相连作为对外连接的第三个端口。隔离变压器有四种组合方式:原边星形-副边三角形连接、原边星形-副边星形连接、原边三角形-副边星形连接以及原边三角形-副边三角形连接。
所述直流侧桥臂由六个开关管组成,包括第十九开关管Qs1、第二十开关管Qs2、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第二十四开关管Qs6。其中第十九开关管Qs1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集电极相连,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的集电极相连,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四开关管Qs6的集电极相连。第十九开关管Qs1的集电极与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集电极、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的集电极相连,第二十开关管Qs2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的发射极、第二十四开关管Qs6的发射极相连。Qs1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s1并联而成,Qs2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s2并联而成,Qs3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s3并联而成,Qs4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s4并联而成,Qs5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s5并联而成,Qs6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s6并联而成,并联时单向开关管的发射极与二极管的阳极相连,集电极与二极管的阴极相连。Ds1、Ds2、Ds3、Ds4、Ds5、Ds6可以是IGBT的反并二极管,也可以是MOSFET的寄生二极管,当开关频率较低时,采用普通的整流二极管;当开关频率较高时,采用快速恢复二极管或者肖特基二极管。
图5为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的电路基本结构示意图,由交流侧LC滤波器1、交流侧三相桥臂2、隔离变压器3、直流侧桥臂4、直流侧滤波电容5组成。交流侧LC滤波器1包括A相电感La,B相电感Lb,C相电感Lc,A相电容Ca,B相电容Cb,C相电容Cc,交流侧三相桥臂2包括第一开关管Qa2、第二开关管Qa1、第三开关管Qa3、第四开关管Qa4、第五开关管Qa5、第六开关管Qa6、第七开关管Qb2、第八开关管Qb1、第九开关管Qb3、第十开关管Qb4、第十一开关管Qb5、第十二开关管Qb6、第十三开关管Qc2、第十四开关管Qc1、第十五开关管Qc3、第十六开关管Qc4、第十七开关管Qc5、第十八开关管Qc6。Qa1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a1并联而成,Qa2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a2并联而成,Qa3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a3并联而成,Qa4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a4并联而成,Qa5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a5并联而成,Qa6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a6并联而成。Qb1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b1并联而成,Qb2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b2并联而成,Qb3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b3并联而成,Qb4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b4并联而成,Qb5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b5并联而成,Qb6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b6并联而成。Qc1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c1并联而成,Qc2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c2并联而成,Qc3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c3并联而成,Qc4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c4并联而成,Qc5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c5并联而成,Qc6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c6并联而成。Da1、Da2、Da3、Da4、Da5、Da6、Db1、Db2、Db3、Db4、Db5、Db6、Dc1、Dc2、Dc3、Dc4、Dc5、Dc6可以是IGBT的反并二极管,也可以是MOSFET的寄生二极管,当开关频率较低时采用普通的整流二极管,当开关频率较高时,采用快速恢复二极管或者肖特基二极管。
具体地,三相桥臂中的每相桥臂分别由六个开关管组成。第一开关管Qa2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Qa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上双向开关,第三开关管Qa3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Qa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中双向开关,第五开关管Qa5的发射极与第六开关管Qa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下双向开关,第二开关管Qa1的集电极与第三开关管Qa3的集电极、第五开关管Qa5的集电极相连;第七开关管Qb2的发射极与第八开关管Qb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上双向开关,第九开关管Qb3的发射极与第十开关管Qb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中双向开关,第十一开关管Qb5的发射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下双向开关,第八开关管Qb1的集电极与第九开关管Qb3的集电极、第十一开关管Qb5的集电极相连;第十三开关管Qc2的发射极与第十四开关管Qc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上双向开关,第十五开关管Qc3的发射极与第十六开关管Qc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中双向开关,第十七开关管Qc5的发射极与第十八开关管Qc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下双向开关,第十四开关管Qc1的集电极与第十五开关管Qc3的集电极、第十七开关管Qc5的集电极相连。第一开关管Qa2的集电极与第七开关管Qb2的集电极、第十三开关管Qc2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第四开关管Qa4的集电极与第十开关管Qb4的集电极、第十六开关管Qc4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第六开关管Qa6的集电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的集电极、第十八开关管Qc6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
所述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由三个变压器Tra、Trb、Trc构成,变压器的原副边绕组均有两种连接方式: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其中星形连接方式是指变压器Tra、Trb、Trc的绕组异名端相连,而同名端作为隔离变压器对外连接的三个端口。三角形连接是指变压器Tra绕组同名端与变压器Trb的异名端相连作为对外连接的第一个端口,变压器Trb的同名端与变压器Trc的异名端相连作为对外连接的第二个端口,变压器Trc的同名端与变压器Tra的异名端相连作为对外连接的第三个端口。隔离变压器有四种组合方式:原边星形-副边三角形连接、原边星形-副边星形连接、原边三角形-副边星形连接以及原边三角形-副边三角形连接。
所述直流侧桥臂由三个储能电感与三个开关管组成,包括储能电感Lf1、储能电感Lf2、储能电感Lf3、第十九开关管Qs1、第二十开关管Qs2、第二十一开关管Qs3。其中储能电感Lf1一端与第十九开关管Qs1的集电极相连,储能电感Lf2一端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集电极相连,储能电感Lf3一端与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集电极相连。储能电感Lf1的另一端与储能电感Lf2的另一端、储能电感Lf3的另一端相连,第十九开关管Qs1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发射极、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发射极相连。Qs1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s1并联而成,Qs2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s2并联而成,Qs3由一个单向开关管和二极管Ds3并联而成,并联时单向开关管的发射极与二极管的阳极相连,集电极与二极管的阴极相连。Ds1、Ds2、Ds3可以是IGBT的反并二极管,也可以是MOSFET的寄生二极管,当开关频率较低时,采用普通的整流二极管;当开关频率较高时,采用快速恢复二极管或者肖特基二极管。
图1中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隔离变压器的连接方式为原边星形-副边三角形连接。交流侧LC滤波器1包含三个电感La、Lb、Lc,三个电容Ca、Cb、Cc,电感La、Lb、Lc的一端与电容Ca、Cb、Cc的一端分别接第二开关管Qa1集电极与第三开关管Qa3集电极以及第五开关管Qa5集电极的连接点、第八开关管Qb1集电极与第九开关管Qb3集电极以及第十一开关管Qb5集电极的连接点、第十四开关管Qc1集电极与第十五开关管Qc3集电极以及第十七开关管Qc5集电极的连接点。电感La、Lb、Lc的另一端分别与交流侧电源(整流或并网逆变)或者三相负载连接(独立逆变)。电容Ca、Cb、Cc的另一端相连在一起。隔离变压器3中A相变压器原边绕组Ap的同名端接第一开关管Qa2集电极与第七开关管Qb2集电极以及第十三开关管Qc2集电极的连接点;B相变压器原边绕组Bp的同名端接第四开关管Qa4集电极与第十开关管Qb4集电极以及第十六开关管Qc4集电极的连接点;C相变压器原边绕组Cp的同名端接第六开关管Qa6集电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集电极以及第十八开关管Qc6集电极的连接点。A相变压器原边绕组Ap的异名端与B相变压器原边绕组Bp的异名端以及C相变压器原边绕组Cp的异名端连接。A相变压器副边绕组As的同名端与B相变压器副边绕组Bs的异名端相连,再与第十九开关管Qs1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B相变压器副边绕组Bs的同名端与C相变压器副边绕组Cs的异名端相连,再与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C相变压器副边绕组Cs的同名端与A相变压器副边绕组As的异名端相连,再与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四开关管Qs6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直流侧储能电感5的一端与第十九开关管Qs1的集电极,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集电极以及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另一端与直流侧滤波电容6的正端相连。直流侧滤波电容6负端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的发射极以及第二十四开关管Qs6的发射极的连接点相连。
图2中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隔离变压器的连接方式为原边星形-副边星形连接。交流侧LC滤波器1包含三个电感La、Lb、Lc,三个电容Ca、Cb、Cc,电感La、Lb、Lc的一端与电容Ca、Cb、Cc的一端分别接第二开关管Qa1集电极与第三开关管Qa3集电极以及第五开关管Qa5集电极的连接点、第八开关管Qb1集电极与第九开关管Qb3集电极以及第十一开关管Qb5集电极的连接点、第十四开关管Qc1集电极与第十五开关管Qc3集电极以及第十七开关管Qc5集电极的连接点。电感La、Lb、Lc的另一端分别与交流侧电源(整流或并网逆变)或者三相负载连接(独立逆变)。电容Ca、Cb、Cc的另一端相连在一起。隔离变压器3中A相变压器原边绕组Ap的同名端接第一开关管Qa2集电极与第七开关管Qb2集电极以及第十三开关管Qc2集电极的连接点;B相变压器原边绕组Bp的同名端接第四开关管Qa4集电极与第十开关管Qb4集电极以及第十六开关管Qc4集电极的连接点;C相变压器原边绕组Cp的同名端接第六开关管Qa6集电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集电极以及第十八开关管Qc6集电极的连接点。A相变压器原边绕组Ap的异名端与B相变压器原边绕组Bp的异名端以及C相变压器原边绕组Cp的异名端连接。A相变压器副边绕组As的同名端与第十九开关管Qs1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B相变压器副边绕组Bs的同名端与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C相变压器副边绕组Cs的同名端与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四开关管Qs6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A相变压器副边绕组As的异名端与B相变压器副边绕组Bs的异名端以及C相变压器副边绕组Cs的异名端连接。直流侧储能电感5的一端与第十九开关管Qs1的集电极,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集电极以及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另一端与直流侧滤波电容6的正端相连。直流侧滤波电容6负端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的发射极以及第二十四开关管Qs6的发射极的连接点相连。
图3中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隔离变压器的连接方式为原边三角形-副边星形连接。交流侧LC滤波器1包含三个电感La、Lb、Lc,三个电容Ca、Cb、Cc,电感La、Lb、Lc的一端与电容Ca、Cb、Cc的一端分别接第二开关管Qa1集电极与第三开关管Qa3集电极以及第五开关管Qa5集电极的连接点、第八开关管Qb1集电极与第九开关管Qb3集电极以及第十一开关管Qb5集电极的连接点、第十四开关管Qc1集电极与第十五开关管Qc3集电极以及第十七开关管Qc5集电极的连接点。电感La、Lb、Lc的另一端分别与交流侧电源(整流或并网逆变)或者三相负载连接(独立逆变)。电容Ca、Cb、Cc的另一端相连在一起。隔离变压器3中A相变压器原边绕组Ap的同名端与C相变压器原边绕组Cp的异名端相连,再与第一开关管Qa2集电极与第七开关管Qb2集电极以及第十三开关管Qc2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B相变压器原边绕组Bp的同名端与A相变压器原边绕组Ap的异名端相连,再与第四开关管Qa4集电极与第十开关管Qb4集电极以及第十六开关管Qc4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C相变压器原边绕组Cp的同名端与B相变压器原边绕组Bp的异名端相连,再与第六开关管Qa6集电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集电极以及第十八开关管Qc6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A相变压器副边绕组As的同名端与第十九开关管Qs1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B相变压器副边绕组Bs的同名端与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C相变压器副边绕组Cs的同名端与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四开关管Qs6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A相变压器副边绕组As的异名端与B相变压器副边绕组Bs的异名端以及C相变压器副边绕组Cs的异名端连接。直流侧储能电感5的一端与第十九开关管Qs1的集电极,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集电极以及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另一端与直流侧滤波电容6的正端相连。直流侧滤波电容6负端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的发射极以及第二十四开关管Qs6的发射极的连接点相连。
图4中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隔离变压器的连接方式为原边三角形-副边三角形连接。交流侧LC滤波器1包含三个电感La、Lb、Lc,三个电容Ca、Cb、Cc,电感La、Lb、Lc的一端与电容Ca、Cb、Cc的一端分别接第二开关管Qa1集电极与第三开关管Qa3集电极以及第五开关管Qa5集电极的连接点、第八开关管Qb1集电极与第九开关管Qb3集电极以及第十一开关管Qb5集电极的连接点、第十四开关管Qc1集电极与第十五开关管Qc3集电极以及第十七开关管Qc5集电极的连接点。电感La、Lb、Lc的另一端分别与交流侧电源(整流或并网逆变)或者三相负载连接(独立逆变)。电容Ca、Cb、Cc的另一端相连在一起。隔离变压器3中A相变压器原边绕组Ap的同名端与C相变压器原边绕组Cp的异名端相连,再与第一开关管Qa2集电极与第七开关管Qb2集电极以及第十三开关管Qc2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B相变压器原边绕组Bp的同名端与A相变压器原边绕组Ap的异名端相连,再与第四开关管Qa4集电极与第十开关管Qb4集电极以及第十六开关管Qc4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C相变压器原边绕组Cp的同名端与B相变压器原边绕组Bp的异名端相连,再与第六开关管Qa6集电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集电极以及第十八开关管Qc6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A相变压器副边绕组As的同名端与B相变压器副边绕组Bs的异名端相连,再与第十九开关管Qs1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B相变压器副边绕组Bs的同名端与C相变压器副边绕组Cs的异名端相连,再与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C相变压器副边绕组Cs的同名端与A相变压器副边绕组As的异名端相连,再与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四开关管Qs6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直流侧储能电感5的一端与第十九开关管Qs1的集电极,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集电极以及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另一端与直流侧滤波电容6的正端相连。直流侧滤波电容6负端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的发射极以及第二十四开关管Qs6的发射极的连接点相连。
图5中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隔离变压器的连接方式为原边星形-副边三角形连接。交流侧LC滤波器1包含三个电感La、Lb、Lc,三个电容Ca、Cb、Cc,电感La、Lb、Lc的一端与电容Ca、Cb、Cc的一端分别接第二开关管Qa1集电极与第三开关管Qa3集电极以及第五开关管Qa5集电极的连接点、第八开关管Qb1集电极与第九开关管Qb3集电极以及第十一开关管Qb5集电极的连接点、第十四开关管Qc1集电极与第十五开关管Qc3集电极以及第十七开关管Qc5集电极的连接点。电感La、Lb、Lc的另一端分别与交流侧电源(整流或并网逆变)或者三相负载连接(独立逆变)。电容Ca、Cb、Cc的另一端相连在一起。隔离变压器中A相变压器原边绕组Ap的同名端接第一开关管Qa2集电极与第七开关管Qb2集电极以及第十三开关管Qc2集电极的连接点;B相变压器原边绕组Bp的同名端接第四开关管Qa4集电极与第十开关管Qb4集电极以及第十六开关管Qc4集电极的连接点;C相变压器原边绕组Cp的同名端接第六开关管Qa6集电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集电极以及第十八开关管Qc6集电极的连接点。A相变压器原边绕组Ap的异名端与B相变压器原边绕组Bp的异名端以及C相变压器原边绕组Cp的异名端连接。A相变压器副边绕组As的同名端与B相变压器副边绕组Bs的异名端相连,再与储能电感Lf1与第十九开关管Qs1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B相变压器副边绕组Bs的同名端与C相变压器副边绕组Cs的异名端相连,再与储能电感Lf2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C相变压器副边绕组Cs的同名端与A相变压器副边绕组As的异名端相连,再与储能电感Lf3与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集电极的连接点相连。直流侧滤波电容5的正端与储能电感Lf1、Lf2、Lf3另一端的连接点相连;直流侧滤波电容5的负端与第十九开关管Qs1的发射极,第二十开关管Qs2的发射极以及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发射极的连接点相连。
其中隔离变压器的四种组合方式提供本身匝数比以外的不同等效的电压比。原边星形-副边三角形连接提供2:1额外降压比,适用于降压场合;原边三角形-副边星形连接提供1:2额外升压比,适用于升压场合;原边星形-副边星形连接和原边三角形-副边三角形连接不提供额外升降压比。
下面以图1中的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为例,结合图6-11分别叙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的具体工作原理。
在分析之前,作如下假设:1)所有开关管和二极管均为理想器件;2)所有电感、电容和变压器均为理想元件;3)直流侧滤波电感足够大,可近似认为是一个电流源IL,IL为直流侧电流。
在图1中,ia、ib、ic分别为三相电感电流,va、vb、vc分别为三相交流侧电压。假设隔离变压器3中三个变压器的原、副边绕组匝数均相同,分别为np、ns。iap、ibp、icp分别为A、B、C相变压器原边绕组电流,vTa、vTb、vTc分别为A、B、C相变压器原边绕组两端电压,ias、ibs、ics分别为A、B、C相变压器副边绕组电流。
当变换器工作在整流模式时,变换器交流侧为输入侧,接三相交流电压源,直流侧为输出侧,接负载;当变换器工作在逆变模式时,变换器直流侧为输入侧,接直流电压源,交流侧为输出侧,接三相负载或者三相交流电压源。如图6所示,采用电流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以及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调制策略对变换器进行控制。采用基于两相旋转坐标系的前馈解耦控制方法,对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直轴分量id和交轴分量iq分别进行控制。由于本发明的变换器中引入三个高频变压器,因此需要同时考虑三个变压器的磁复位问题,而已有的SVPWM调制技术的实施过程并不适用于本发明的变换器,需提出适用于本发明变换器的SVPWM调制策略,下面具体介绍本发明提出的SVPWM调制策略。
不区分控制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的两个开关管的调制策略:
1、开关状态定义
采用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191
的格式定义开关状态,其中Sa、Sb、Sc分别代表Qa1~6、Qb1~6、Qc1~6的开关状态。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包括两个相连的开关管,当Qi1或Qi2导通时Si为-1,当Qi3或Qi4导通时Si为0,当Qi5或Qi6导通时Si为1,当Qi1~6全部不导通时,Si为x,其中i=a、b、c分表代表A相、B相、C相;Sd、Se、Sf分别代表直流侧桥臂的六个开关管Qs1,2、Qs3,4、Qs5,6的开关状态,当开关管Qs1导通时Sd=1,当开关管Qs2导通时Sd=0,当开关管Qs1、Qs2都不导通时Sd=x,当开关管Qs3导通时Se=1,当开关管Qs4导通时Se=0,当开关管Qs3、Qs4都不导通时Se=x,当开关管Qs5导通时Sf=1,当开关管Qs6导通时Sf=0,当开关管Qs5、Qs6都不导通时Sf=x,当工作在整流模式时也可以选择不控制直流侧开关管;A、B、C分别代表A、B、C三相变压器两端电压方向,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A为+,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A为-,当A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A为0,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B为+,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B为-,当B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B为0,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C为+,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C为-,当C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C为0。
2、开关状态与基本电流矢量的对应关系
由于三相电流的对称性,以ia>0、ib<0、ic<0和ia>0、ib>0、ic<0这两个电流区间为例分析各个开关状态对应的基本电流矢量,表1和表2分别给出了两个电流区间内开关状态与电流矢量的对应关系。通过模态分析,在电流正半周内,开关管Qi1、Qi3、Qi5导通;在电流负半周内,开关管Qi2、Qi4、Qi6导通。在整流模式时,副边开关管Qs1~6可以不给驱动信号,电流流经开关管的反并二极管Ds1~6,此时Sd=x,Se=x,Sf=x。
表1 ia>0、ib<0、ic<0时开关状态与电流矢量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01
表2 ia>0、ib>0、ic<0时开关状态与电流矢量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02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11
图7和图8分别为ia>0、ib<0、ic<0和ia>0、ib>0、ic<0这两个电流区间内的基本电流矢量图,这里只考虑电流矢量所在区间内的相邻两条基本电流矢量。可以看出由于B相电流方向的改变,基本电流矢量对应的开关状态也相应发生改变。以此类推,图9给出了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的基本电流矢量图,可以看出,基本电流矢量的方向将整个平面划分成6个扇区。
3、开关状态切换次序与电流矢量合成
根据开关切换次数最少以及保证三个变压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伏秒平衡的原则,选择变压器两端电压方向变化顺序为A正B负—B正C负—C正A负,此时在ia>0、ib<0、ic<0这一电流区间内,开关切换次序为: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12
在ia>0、ib>0、ic<0这一电流区间内,开关切换次序为: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13
图10给出了不区分控制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的两个开关管时ia>0、ib<0、ic<0和ia>0、ib>0、ic<0这两个电流区间内的开关管驱动波形以及三个变压器两端的电压波形。
4、扇区划分方法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ia>0、ib<0、ic<0和ia>0、ib>0、ic<0这两个电流区间内由于B相电流方向的改变,B相开关状态发生变化。因此根据三相电流方向可将整个平面划分为6个扇区,如图9所示。
5、矢量时间计算方法
以ia>0、ib<0、ic<0这一电流区间为例说明各开关状态作用时间的计算方法。首先对各个开关状态的时间进行如下定义: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21
根据图7,假设目标电流矢量i在αβ坐标下的分量为iα、iβ,可以计算得到-30度方向电流矢量、30度方向电流矢量以及零电流的作用时间分别为T1、T2、T0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22
根据矢量合成的原理以及变压器伏秒平衡的原则,可以得到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23
选取以上方程组的一组特殊解: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24
其中开关周期Ts=T0+T1+T2,由此可以计算出每个开关状态对应的时间,从而对变换器进行准确控制。
区分控制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的两个开关管的调制策略:
1、开关状态定义
采用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31
的格式定义开关状态,其中Sa、Sb、Sc分别代表Qa1~6、Qb1~6、Qc1~6的开关状态。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包括两个相连的开关管,当Qi1导通时Si为-1+,当Qi2导通时Si为-1-,当Qi3导通时Si为0+,当Qi4导通时Si为0-,当Qi5导通时Si为1+,当Qi6导通时Si为1-,当Qi1~6全部不导通时Si为x,其中i=a、b、c分表代表A相、B相、C相;Sd、Se、Sf分别代表直流侧桥臂的六个开关管Qs1,2、Qs3,4、Qs5,6的开关状态,当开关管Qs1导通时Sd=1,当开关管Qs2导通时Sd=0,当开关管Qs1、Qs2都不导通时Sd=x,当开关管Qs3导通时Se=1,当开关管Qs4导通时Se=0,当开关管Qs3、Qs4都不导通时Se=x,当开关管Qs5导通时Sf=1,当开关管Qs6导通时Sf=0,当开关管Qs5、Qs6都不导通时Sf=x,当工作在整流模式时也可以选择不控制直流侧开关管;A、B、C分别代表A、B、C三相变压器两端电压方向,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A为+,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A为-,当A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A为0,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B为+,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B为-,当B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B为0,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C为+,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C为-,当C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C为0。
2、开关状态与基本电流矢量的对应关系
由于三相电流的对称性,以ia>0、ib<0、ic<0和ia>0、ib>0、ic<0这两个电流区间为例分析各个开关状态对应的基本电流矢量,表3和表4分别给出了两个电流区间内开关状态与电流矢量的对应关系。通过模态分析,在电流正半周内,开关管Qi1、Qi3、Qi5导通;在电流负半周内,开关管Qi2、Qi4、Qi6导通。在整流模式时,副边开关管Qs1~6可以不给驱动信号,电流流经开关管的反并二极管Ds1~6,此时Sd=x,Se=x,Sf=x。
表3 ia>0、ib<0、ic<0时开关状态与电流矢量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32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41
表4 ia>0、ib>0、ic<0时开关状态与电流矢量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42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51
由ia>0、ib<0、ic<0和ia>0、ib>0、ic<0这两个电流区间内的基本电流矢量,这里只考虑电流矢量所在区间内的相邻两条基本电流矢量。可以看出由于B相电流方向的改变,基本电流矢量对应的开关状态也相应发生改变。以此类推,图9给出了所述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的基本电流矢量图,可以看出,基本电流矢量的方向将整个平面划分成6个扇区。
3、开关状态切换次序与电流矢量合成
根据开关切换次数最少以及保证三个变压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伏秒平衡的原则,选择变压器两端电压方向变化顺序为A正B负—B正C负—C正A负,此时在ia>0、ib<0、ic<0这一电流区间内,开关切换次序为: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52
在ia>0、ib>0、ic<0这一电流区间内,开关切换次序为: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53
图11给出了区分控制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的两个开关管时ia>0、ib<0、ic<0和ia>0、ib>0、ic<0这两个电流区间内的开关管驱动波形以及三个变压器两端的电压波形。
4、扇区划分方法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ia>0、ib<0、ic<0和ia>0、ib>0、ic<0这两个电流区间内由于B相电流方向的改变,B相开关状态发生变化。因此根据三相电流方向可将整个平面划分为6个扇区,如图9所示。
5、矢量时间计算方法
以ia>0、ib<0、ic<0这一电流区间为例说明各开关状态作用时间的计算方法。首先对各个开关状态的时间进行如下定义: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61
根据图7,假设目标电流矢量i在αβ坐标下的分量为iα、iβ,可以计算得到-30度方向电流矢量、30度方向电流矢量以及零电流的作用时间分别为T1、T2、T0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62
根据矢量合成的原理以及变压器伏秒平衡的原则,可以得到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63
选取以上方程组的一组特殊解: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64
其中开关周期Ts=T0+T1+T2,由此可以计算出每个开关状态对应的时间,从而对变换器进行准确控制。
当直流侧为图5所示三倍流整流型结构且不区分控制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的两个开关管的调制策略:
1、开关状态定义
采用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71
的格式定义开关状态,其中Sa、Sb、Sc分别代表交流侧三相桥臂中十八个开关管Qa1~6、Qb1~6、Qc1~6的开关状态,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包括两个相连的开关管,当Qi1或Qi2导通时Si为-1,当Qi3或Qi4导通时Si为0,当Qi5或Qi6导通时Si为1,当Qi1~6全部不导通时,Si为x,其中i=a、b、c分表代表A相、B相、C相;Sd、Se、Sf分别代表直流侧桥臂的三个开关管Qs1、Qs2、Qs3的开关状态,当开关管Qs1导通时Sd=1,当开关管Qs1不导通时Sd=0,当开关管Qs2导通时Se=1,当开关管Qs2不导通时Se=0,当开关管Qs3导通时Sf=1,当开关管Qs3不导通时Sf=0,当工作在整流模式时也可以选择不控制直流侧开关管;A、B、C分别代表A、B、C三相变压器两端电压方向,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A为+,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A为-,当A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A为0,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B为+,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B为-,当B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B为0,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C为+,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C为-,当C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C为0。
2、开关状态与基本电流矢量的对应关系
由于三相电流的对称性,以ia>0、ib<0、ic<0和ia>0、ib>0、ic<0这两个电流区间为例分析各个开关状态对应的基本电流矢量,表5和表6分别给出了两个电流区间内开关状态与电流矢量的对应关系。通过模态分析,在电流正半周内,开关管Qi1、Qi3、Qi5导通;在电流负半周内,开关管Qi2、Qi4、Qi6导通。在整流模式时,副边开关管Qs1~3可以不给驱动信号,电流流经开关管的反并二极管Ds1~3,此时Sd=0,Se=0,Sf=0。
表5 ia>0、ib<0、ic<0时开关状态与电流矢量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72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81
表6 ia>0、ib>0、ic<0时开关状态与电流矢量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82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91
由ia>0、ib<0、ic<0和ia>0、ib>0、ic<0这两个电流区间内的基本电流矢量,这里只考虑电流矢量所在区间内的相邻两条基本电流矢量。可以看出由于B相电流方向的改变,基本电流矢量对应的开关状态也相应发生改变。以此类推,基本电流矢量的方向将整个平面划分成6个扇区。
3、开关状态切换次序与电流矢量合成
根据开关切换次数最少以及保证三个变压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伏秒平衡的原则,选择变压器两端电压方向变化顺序为A正B负—B正C负—C正A负,此时在ia>0、ib<0、ic<0这一电流区间内,开关切换次序为: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92
在ia>0、ib>0、ic<0这一电流区间内,开关切换次序为: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293
图10给出了不区分控制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的两个开关管时ia>0、ib<0、ic<0和ia>0、ib>0、ic<0这两个电流区间内的开关管驱动波形以及三个变压器两端的电压波形。
4、扇区划分方法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ia>0、ib<0、ic<0和ia>0、ib>0、ic<0这两个电流区间内由于B相电流方向的改变,B相开关状态发生变化。因此根据三相电流方向可将整个平面划分为6个扇区,如图9所示。
5、矢量时间计算方法
以ia>0、ib<0、ic<0这一电流区间为例说明各开关状态作用时间的计算方法。首先对各个开关状态的时间进行如下定义: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301
根据图7,假设目标电流矢量i在αβ坐标下的分量为iα、iβ,可以计算得到-30度方向电流矢量、30度方向电流矢量以及零电流的作用时间分别为T1、T2、T0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302
根据矢量合成的原理以及变压器伏秒平衡的原则,可以得到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303
选取以上方程组的一组特殊解:
Figure BDA0001871689490000304
其中开关周期Ts=T0+T1+T2,由此可以计算出每个开关状态对应的时间,从而对变换器进行准确控制。

Claims (3)

1.一种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调制策略,用于以下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变换器包括交流侧电路、隔离变压器、直流侧电路;交流侧电路包括交流侧滤波电感、交流侧滤波电容、交流侧三相桥臂,直流侧包括直流侧桥臂、直流侧储能电感和直流侧滤波电容,隔离变压器由三个变压器构成;
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包括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
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的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相连的一端分别与对应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且与相应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
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的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其它两相对应的双向开关的另一端相连构成了三个公共连接点,再分别与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的三个相应对外连接的端口相连,
交流侧的三个滤波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交流侧电源或者三相负载连接,
交流侧的三个滤波电容另一端之间相连;
直流侧的每个桥臂由两个开关管串联组成且每一个桥臂的中点分别与隔离变压器副边绕组的相应对外连接的端口相连,
三个桥臂并联,桥臂一端与直流侧储能电感串联后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正端,桥臂另一端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负端;
所述隔离变压器包括三个变压器,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副边绕组采用的连接方式为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其中
星形连接为三个变压器的绕组异名端相连且同名端作为对外连接的三个端口;
三角形连接为相邻变压器绕组的同名端与异名端相连作为对外连接的三个端口;
若采用原边星形-副边三角形连接则提供2:1额外降压比;若采用原边三角形-副边星形连接则提供1:2额外升压比;若采用原边星形-副边星形连接和原边三角形-副边三角形连接则不提供额外升降压比;
交流侧每个双向开关包括两个相连的开关管和两个二极管;其中
两个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两个开关管的一个集电极连接交流侧该相电路的交流侧电感且另一个集电极连接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端口,
或者,两个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两个开关管的一个发射极连接交流侧该相电路的交流侧电感且另一个发射极连接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端口,
每个二极管的阳极与对应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且阴极与集电极连接;
每个开关管的二极管为寄生二极管或每个开关管的二极管为反并二极管;
其特征在于,不区分控制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的两个开关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
Figure FDA0002787231590000021
的格式定义开关状态,Sa、Sb、Sc分别代表交流侧三相桥臂中十八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A、B、C分别代表A、B、C三相变压器两端电压方向,Sd、Se、Sf分别代表直流侧桥臂的六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
步骤2,将所有不同组合的开关状态所合成的空间电流矢量组成六边形,将整个平面划分成6个扇区;
步骤3,根据划分的扇区进行矢量合成,按照开关状态切换次数最少以及保证三个变压器伏秒平衡的原则确定开关状态切换次序以及获得各个开关状态的时间;
所述交流侧三相桥臂由十八个开关管组成,三相桥臂中的每相桥臂分别由六个开关管组成,其中
A相桥臂包括第一至第六开关管(Qa2、Qa1、Qa3、Qa4、Qa5、Qa6),B相桥臂包括第七至第十二开关管(Qb2、Qb1、Qb3、Qb4、Qb5、Qb6),C相桥臂包括第十三开关管至第十八开关管(Qc2、Qc1、Qc3、Qc4、Qc5、Qc6);
第一开关管(Qa2)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Qa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上双向开关,
第三开关管(Qa3)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Qa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中双向开关,
第五开关管(Qa5)的发射极与第六开关管(Qa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下双向开关,
第二开关管(Qa1)的集电极与第三开关管(Qa3)的集电极、第五开关管(Qa5)的集电极相连,
第七开关管(Qb2)的发射极与第八开关管(Qb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上双向开关,
第九开关管(Qb3)的发射极与第十开关管(Qb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中双向开关,
第十一开关管(Qb5)的发射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下双向开关,
第八开关管(Qb1)的集电极与第九开关管(Qb3)的集电极、第十一开关管(Qb5)的集电极相连,
第十三开关管(Qc2)的发射极与第十四开关管(Qc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上双向开关,
第十五开关管(Qc3)的发射极与第十六开关管(Qc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中双向开关,
第十七开关管(Qc5)的发射极与第十八开关管(Qc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下双向开关,
第十四开关管(Qc1)的集电极与第十五开关管(Qc3)的集电极、第十七开关管(Qc5)的集电极相连,
第一开关管(Qa2)的集电极与第七开关管(Qb2)的集电极、第十三开关管(Qc2)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
第四开关管(Qa4)的集电极与第十开关管(Qb4)的集电极、第十六开关管(Qc4)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
第六开关管(Qa6)的集电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的集电极、第十八开关管(Qc6)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
所述直流侧桥臂由六个开关管组成,其中
第十九开关管(Qs1)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集电极相连,
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的集电极相连,
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四开关管(Qs6)的集电极相连,
第十九开关管(Qs1)的集电极与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集电极、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的集电极相连,连接直流侧储能电感后与直流侧滤波电容的正端相连,
第二十开关管(Qs2)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的发射极、第二十四开关管(Qs6)的发射极相连,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负端;
步骤1中,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包括两个相连的开关管,
当第二开关管(Qa1)、第八开关管(Qb1)、第十四开关管(Qc1)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1,
当第一开关管(Qa2)、第七开关管(Qb2)、第十三开关管(Qc2)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1,
当第三开关管(Qa3)、第九开关管(Qb3)、第十五开关管(Qc3)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0,
当第四开关管(Qa4)、第十开关管(Qb4)、第十六开关管(Qc4)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0,
当第五开关管(Qa5)、第十一开关管(Qb5)、第十七开关管(Qc5)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1,
当第六开关管(Qa6)、第十二开关管(Qb6)、第十八开关管(Qc6)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1,
当交流侧的双向开关全部不导通时,Si为x,其中i=a、b、c分表代表A相、B相、C相;
当十九开关管(Qs1)导通时Sd=1,
当第二十开关管(Qs2)导通时Sd=0,
当十九开关管(Qs1)、第二十开关管(Qs2)都不导通时Sd=x,
当第二十一开关管(Qs3)导通时Se=1,
当第二十二开关管(Qs4)导通时Se=0,
当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第二十二开关管(Qs4)都不导通时Se=x,
当第二十三开关管(Qs5)导通时Sf=1,
当第二十四开关管(Qs6)导通时Sf=0,
当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第二十四开关管(Qs6)都不导通时Sf=x,当工作在整流模式时可以选择不控制直流侧开关管;
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A为+,
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A为-,
当A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A为0,
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B为+,
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B为-,
当B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B为0,
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C为+,
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C为-,
当C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C为0;
步骤2中,将所有不同组合的开关状态所合成的空间电流矢量组成六边形,该六边形包含6个非零电流矢量、零电流矢量,由6个非零电流矢量方向将整个六边形分成6个扇区;非零电流矢量和零电流矢量均定义为基本电流矢量;
步骤3的具体过程在于:
步骤3.1,在每个扇区边界的两个基本电流矢量方向上各选择非零电流矢量对应的3个开关状态和零电流矢量对应的3个开关状态共9个开关状态,将9个开关状态分成三组,每组包括两个基本电流矢量方向上的各1个开关状态以及零电流矢量对应的1个开关状态,每组三个开关状态的总作用时间为三分之一个开关周期;
步骤3.2,分别获取每组三个开关状态对应的基本电流矢量的作用时间;
步骤3.3,根据矢量合成的原理和变压器伏秒平衡的原则获得各个开关状态的时间与基本电流矢量的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方程组;
步骤3.4,解上述方程组获得各个开关状态对应的时间。
2.一种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调制策略,用于以下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变换器包括交流侧电路、隔离变压器、直流侧电路;交流侧电路包括交流侧滤波电感、交流侧滤波电容、交流侧三相桥臂,直流侧包括直流侧桥臂、直流侧储能电感和直流侧滤波电容,隔离变压器由三个变压器构成;
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包括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
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的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相连的一端分别与对应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且与相应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
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的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其它两相对应的双向开关的另一端相连构成了三个公共连接点,再分别与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的三个相应对外连接的端口相连,
交流侧的三个滤波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交流侧电源或者三相负载连接,
交流侧的三个滤波电容另一端之间相连;
直流侧的每个桥臂由两个开关管串联组成且每一个桥臂的中点分别与隔离变压器副边绕组的相应对外连接的端口相连,
三个桥臂并联,桥臂一端与直流侧储能电感串联后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正端,桥臂另一端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负端;
所述隔离变压器包括三个变压器,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副边绕组采用的连接方式为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其中
星形连接为三个变压器的绕组异名端相连且同名端作为对外连接的三个端口;
三角形连接为相邻变压器绕组的同名端与异名端相连作为对外连接的三个端口;
若采用原边星形-副边三角形连接则提供2:1额外降压比;若采用原边三角形-副边星形连接则提供1:2额外升压比;若采用原边星形-副边星形连接和原边三角形-副边三角形连接则不提供额外升降压比;
交流侧每个双向开关包括两个相连的开关管和两个二极管;其中
两个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两个开关管的一个集电极连接交流侧该相电路的交流侧电感且另一个集电极连接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端口,
或者,两个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两个开关管的一个发射极连接交流侧该相电路的交流侧电感且另一个发射极连接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端口,
每个二极管的阳极与对应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且阴极与集电极连接;
每个开关管的二极管为寄生二极管或每个开关管的二极管为反并二极管;
其特征在于,区分控制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的两个开关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
Figure FDA0002787231590000061
的格式定义开关状态,Sa、Sb、Sc分别代表交流侧三相桥臂中十八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A、B、C分别代表A、B、C三相变压器两端电压方向,Sd、Se、Sf分别代表直流侧桥臂的六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
步骤2,将所有不同组合的开关状态所合成的空间电流矢量组成六边形,将整个平面划分成6个扇区;
步骤3,根据划分的扇区进行矢量合成按照开关状态切换次数最少以及保证三个变压器伏秒平衡的原则确定开关状态切换次序以及获得各个开关状态的时间;
所述交流侧三相桥臂由十八个开关管组成,三相桥臂中的每相桥臂分别由六个开关管组成,其中
A相桥臂包括第一至第六开关管(Qa2、Qa1、Qa3、Qa4、Qa5、Qa6),
B相桥臂包括第七至第十二开关管(Qb2、Qb1、Qb3、Qb4、Qb5、Qb6),
C相桥臂包括第十三开关管至第十八开关管(Qc2、Qc1、Qc3、Qc4、Qc5、Qc6);
第一开关管(Qa2)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Qa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上双向开关,
第三开关管(Qa3)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Qa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中双向开关,
第五开关管(Qa5)的发射极与第六开关管(Qa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下双向开关,
第二开关管(Qa1)的集电极与第三开关管(Qa3)的集电极、第五开关管(Qa5)的集电极相连,
第七开关管(Qb2)的发射极与第八开关管(Qb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上双向开关,
第九开关管(Qb3)的发射极与第十开关管(Qb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中双向开关,
第十一开关管(Qb5)的发射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下双向开关,
第八开关管(Qb1)的集电极与第九开关管(Qb3)的集电极、第十一开关管(Qb5)的集电极相连,
第十三开关管(Qc2)的发射极与第十四开关管(Qc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上双向开关,
第十五开关管(Qc3)的发射极与第十六开关管(Qc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中双向开关,
第十七开关管(Qc5)的发射极与第十八开关管(Qc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下双向开关,
第十四开关管(Qc1)的集电极与第十五开关管(Qc3)的集电极、第十七开关管(Qc5)的集电极相连,
第一开关管(Qa2)的集电极与第七开关管(Qb2)的集电极、第十三开关管(Qc2)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
第四开关管(Qa4)的集电极与第十开关管(Qb4)的集电极、第十六开关管(Qc4)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
第六开关管(Qa6)的集电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的集电极、第十八开关管(Qc6)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
所述直流侧桥臂由六个开关管组成,其中
第十九开关管(Qs1)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集电极相连,
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的集电极相连,
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四开关管(Qs6)的集电极相连,
第十九开关管(Qs1)的集电极与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集电极、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的集电极相连,连接直流侧储能电感后与直流侧滤波电容的正端相连,
第二十开关管(Qs2)的发射极与第二十二开关管(Qs4)的发射极、第二十四开关管(Qs6)的发射极相连,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负端;
步骤1中,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包括两个相连的开关管,
当第二开关管(Qa1)、第八开关管(Qb1)、第十四开关管(Qc1)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1+,
当第一开关管(Qa2)、第七开关管(Qb2)、第十三开关管(Qc2)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1-,
当第三开关管(Qa3)、第九开关管(Qb3)、第十五开关管(Qc3)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0+,
当第四开关管(Qa4)、第十开关管(Qb4)、第十六开关管(Qc4)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0-,
当第五开关管(Qa5)、第十一开关管(Qb5)、第十七开关管(Qc5)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1+,
当第六开关管(Qa6)、第十二开关管(Qb6)、第十八开关管(Qc6)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1-,
当交流侧的双向开关全部不导通时,Si为x,其中i=a、b、c分表代表A相、B相、C相;
当十九开关管(Qs1)导通时Sd=1,
当第二十开关管(Qs2)导通时Sd=0,
当十九开关管(Qs1)、第二十开关管(Qs2)都不导通时Sd=x,
当第二十一开关管(Qs3)导通时Se=1,
当第二十二开关管(Qs4)导通时Se=0,
当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第二十二开关管(Qs4)都不导通时Se=x,
当第二十三开关管(Qs5)导通时Sf=1,
当第二十四开关管(Qs6)导通时Sf=0,
当第二十三开关管(Qs5)、第二十四开关管(Qs6)都不导通时Sf=x,
当工作在整流模式时也可以选择不控制直流侧开关管;
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A为+,
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A为-,
当A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A为0,
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B为+,
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B为-,
当B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B为0,
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C为+,
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C为-,
当C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C为0;
步骤2中,将所有不同组合的开关状态所合成的空间电流矢量组成六边形,该六边形包含6个非零电流矢量、零电流矢量,由6个非零电流矢量方向将整个六边形分成6个扇区;非零电流矢量和零电流矢量均定义为基本电流矢量;
步骤3的具体过程在于:
步骤3.1,在每个扇区边界的两个基本电流矢量方向上各选择非零电流矢量对应的3个开关状态和零电流矢量对应的3个开关状态共9个开关状态,将9个开关状态分成三组,每组包括两个基本电流矢量方向上的各1个开关状态以及零电流矢量对应的1个开关状态,每组三个开关状态的总作用时间为三分之一个开关周期;
步骤3.2,分别获取每组三个开关状态对应的基本电流矢量的作用时间;
步骤3.3,根据矢量合成的原理和变压器伏秒平衡的原则获得各个开关状态的时间与基本电流矢量的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方程组;
步骤3.4,解上述方程组获得各个开关状态对应的时间。
3.一种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调制策略,用于以下变换器的调制,变换器包括交流侧电路、隔离变压器、直流侧电路;交流侧电路包括交流侧滤波电感、交流侧滤波电容、交流侧三相桥臂,直流侧包括直流侧桥臂、直流侧储能电感和直流侧滤波电容,隔离变压器由三个变压器构成;
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包括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
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的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相连的一端分别与对应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且与相应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
交流侧每一相电路的桥臂的上双向开关、中双向开关、下双向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其它两相对应的双向开关的另一端相连构成了三个公共连接点,再分别与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的三个相应对外连接的端口相连,
交流侧的三个滤波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交流侧电源或者三相负载连接,
交流侧的三个滤波电容另一端之间相连;
直流侧包括三个桥臂,三个桥臂并联,每个桥臂包含一个储能电感与一个开关管串联,其中储能电感一端与隔离变压器副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的端口连接且另一端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正端,开关管的集电极与隔离变压器副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的端口连接且发射极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负端;
所述隔离变压器包括三个变压器,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副边绕组采用的连接方式为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其中
星形连接为三个变压器的绕组异名端相连且同名端作为对外连接的三个端口;
三角形连接为相邻变压器绕组的同名端与异名端相连作为对外连接的三个端口;
若采用原边星形-副边三角形连接则提供2:1额外降压比;若采用原边三角形-副边星形连接则提供1:2额外升压比;若采用原边星形-副边星形连接和原边三角形-副边三角形连接则不提供额外升降压比;
交流侧每个双向开关包括两个相连的开关管和两个二极管;其中
两个开关管的发射极相连,两个开关管的一个集电极连接交流侧该相电路的交流侧电感且另一个集电极连接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端口,
或者,两个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两个开关管的一个发射极连接交流侧该相电路的交流侧电感且另一个发射极连接隔离变压器原边绕组对应的对外连接端口,
每个二极管的阳极与对应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且阴极与集电极连接;
每个开关管的二极管为寄生二极管或每个开关管的二极管为反并二极管;
其特征在于,不区分控制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的两个开关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
Figure FDA0002787231590000111
的格式定义开关状态,Sa、Sb、Sc分别代表交流侧三相桥臂中十八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A、B、C分别代表A、B、C三相变压器两端电压方向,Sd、Se、Sf分别代表直流侧桥臂的三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
步骤2,将所有不同组合的开关状态所合成的空间电流矢量组成六边形,将整个平面划分成6个扇区;
步骤3,根据划分的扇区进行矢量合成按照开关状态切换次数最少以及保证三个变压器伏秒平衡的原则确定开关状态切换次序以及获得各个开关状态的时间;
所述交流侧三相桥臂由十八个开关管组成,三相桥臂中的每相桥臂分别由六个开关管组成,其中
A相桥臂包括第一至第六开关管(Qa2、Qa1、Qa3、Qa4、Qa5、Qa6),
B相桥臂包括第七至第十二开关管(Qb2、Qb1、Qb3、Qb4、Qb5、Qb6),
C相桥臂包括第十三开关管至第十八开关管(Qc2、Qc1、Qc3、Qc4、Qc5、Qc6);
第一开关管(Qa2)的发射极与第二开关管(Qa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上双向开关,
第三开关管(Qa3)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Qa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中双向开关,
第五开关管(Qa5)的发射极与第六开关管(Qa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A相的下双向开关,
第二开关管(Qa1)的集电极与第三开关管(Qa3)的集电极、第五开关管(Qa5)的集电极相连,
第七开关管(Qb2)的发射极与第八开关管(Qb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上双向开关,
第九开关管(Qb3)的发射极与第十开关管(Qb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中双向开关,
第十一开关管(Qb5)的发射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B相的下双向开关,
第八开关管(Qb1)的集电极与第九开关管(Qb3)的集电极、第十一开关管(Qb5)的集电极相连,
第十三开关管(Qc2)的发射极与第十四开关管(Qc1)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上双向开关,
第十五开关管(Qc3)的发射极与第十六开关管(Qc4)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中双向开关,
第十七开关管(Qc5)的发射极与第十八开关管(Qc6)的发射极相连作为C相的下双向开关,
第十四开关管(Qc1)的集电极与第十五开关管(Qc3)的集电极、第十七开关管(Qc5)的集电极相连,
第一开关管(Qa2)的集电极与第七开关管(Qb2)的集电极、第十三开关管(Qc2)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
第四开关管(Qa4)的集电极与第十开关管(Qb4)的集电极、第十六开关管(Qc4)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
第六开关管(Qa6)的集电极与第十二开关管(Qb6)的集电极、第十八开关管(Qc6)的集电极相连作为连接变压器的一个端口;
所述直流侧桥臂由三个储能电感与三个开关管组成,其中
储能电感(Lf1)一端与第十九开关管(Qs1)的集电极相连,
储能电感(Lf2)一端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集电极相连,
储能电感(Lf3)一端与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集电极相连,
储能电感(Lf1)的另一端与储能电感(Lf2)的另一端、储能电感(Lf3)的另一端相连,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正端,
第十九开关管(Qs1)的发射极与第二十开关管(Qs2)的发射极、第二十一开关管(Qs3)的发射极相连,连接直流侧滤波电容的负端;
步骤1中,交流侧的每个双向开关包括两个相连的开关管,
当第二开关管(Qa1)、第八开关管(Qb1)、第十四开关管(Qc1)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1,
当第一开关管(Qa2)、第七开关管(Qb2)、第十三开关管(Qc2)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1,
当第三开关管(Qa3)、第九开关管(Qb3)、第十五开关管(Qc3)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0,
当第四开关管(Qa4)、第十开关管(Qb4)、第十六开关管(Qc4)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0,
当第五开关管(Qa5)、第十一开关管(Qb5)、第十七开关管(Qc5)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1,
当第六开关管(Qa6)、第十二开关管(Qb6)、第十八开关管(Qc6)分别导通时对应相的Si为1,
当交流侧的双向开关全部不导通时,Si为x,其中i=a、b、c分表代表A相、B相、C相;
当十九开关管(Qs1)导通时Sd=1,
当十九开关管(Qs1)不导通时Sd=0,
当第二十开关管(Qs2)导通时Se=1,
当第二十开关管(Qs2)不导通时Se=0,
当第二十一开关管(Qs3)导通时Sf=1,
当第二十一开关管(Qs3)不导通时Sf=0,
当工作在整流模式时可以选择不控制直流侧开关管;
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A为+,
当A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A为-,
当A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A为0,
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B为+,
当B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B为-,
当B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B为0,
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正时C为+,
当C相变压器同名端电压为负时C为-,
当C相变压器两端电压为零时C为0;
步骤2中,将所有不同组合的开关状态所合成的空间电流矢量组成六边形,该六边形包含6个非零电流矢量、零电流矢量,由6个非零电流矢量方向将整个六边形分成6个扇区;非零电流矢量和零电流矢量均定义为基本电流矢量;
步骤3的具体过程在于:
步骤3.1,在每个扇区边界的两个基本电流矢量方向上各选择非零电流矢量对应的3个开关状态和零电流矢量对应的3个开关状态共9个开关状态,将9个开关状态分成三组,每组包括两个基本电流矢量方向上的各1个开关状态以及零电流矢量对应的1个开关状态,每组三个开关状态的总作用时间为三分之一个开关周期;
步骤3.2,分别获取每组三个开关状态对应的基本电流矢量的作用时间;
步骤3.3,根据矢量合成的原理和变压器伏秒平衡的原则获得各个开关状态的时间与基本电流矢量的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方程组;
步骤3.4,解上述方程组获得各个开关状态对应的时间。
CN201811380205.1A 2018-11-20 2018-11-20 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 Active CN1095104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80205.1A CN109510487B (zh) 2018-11-20 2018-11-20 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80205.1A CN109510487B (zh) 2018-11-20 2018-11-20 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0487A CN109510487A (zh) 2019-03-22
CN109510487B true CN109510487B (zh) 2021-01-26

Family

ID=65749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80205.1A Active CN109510487B (zh) 2018-11-20 2018-11-20 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104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5029B (zh) * 2019-08-28 2024-03-26 深圳市法拉第电驱动有限公司 大功率电能变换器的驱动装置
CN111082679B (zh) * 2019-12-01 2021-01-2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九开关管三相高频隔离型整流电路及其调制方法
CN112410801A (zh) * 2021-01-22 2021-02-26 四川大学 一种电流源型pwm整流器电解水制氢***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7961B (zh) * 2013-06-19 2015-10-2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高电压变比双向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05305855B (zh) * 2015-11-05 2018-10-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三相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49597A (zh) * 2016-10-21 2017-03-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有源箝位磁复位的双向ac‑dc变换器
CN107659198B (zh) * 2017-10-20 2020-04-14 南京理工大学 适用于大功率场合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0487A (zh) 2019-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1166B (zh) 一种变换电路、控制方法和供电设备
CN102624258B (zh) 一种非隔离对称型自耦式18脉波整流电源***
CN108702104B (zh) 五电平逆变器拓扑电路及三相五电平逆变器拓扑电路
CN108988676B (zh) 一种单级式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
CN109510487B (zh) 电流型单级隔离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
CN109639160B (zh) 基于软开关技术的新型单向三相三电平整流器
CN110855163A (zh) 一种单级式隔离型三相整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Liu et al. Transformerless photovoltaic inverter based on interleaving high-frequency legs having bidirectional capability
CN108599604B (zh) 一种单相七电平逆变电器及其pwm信号调制方法
CN104638940A (zh) 基于级联模块化多电平的电力电子变压器
CN103036397A (zh) 单级单相大升压比级联电压型准阻抗源变换器
Fang et al. Study on bidirectional-charger for electric vehicle applied to power dispatching in smart grid
CN108199603B (zh) 多绕组分时供电隔离反激直流斩波型单级多输入逆变器
WO2022028238A1 (zh) 功率转换***
CN104300817A (zh) 能量转换***中的t型三电平svpwm的控制方法
CN108111044B (zh) 外置并联分时选择开关隔离反激周波型单级多输入逆变器
CN103036398A (zh) 单级单相大升压比串联电压型准阻抗源变换器
CN105048833A (zh) 一种低纹波电解电源及控制方法
CN111130364A (zh) 一种三相整流器
Wang et al. Study of an active network DC/DC boost converter based switched-inductor
CN106208788A (zh) 一种基于aac的多模块电压源型逆变器
CN108023497B (zh) 串联同时供电正激周波变换型单级多输入高频环节逆变器
CN108199602B (zh) 多绕组分时供电正激直流斩波型单级多输入高频链逆变器
CN107659198B (zh) 适用于大功率场合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202513840U (zh) 一种非隔离对称型自耦式18脉波整流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