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91225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91225A
CN109491225A CN201810435455.4A CN201810435455A CN109491225A CN 109491225 A CN109491225 A CN 109491225A CN 201810435455 A CN201810435455 A CN 201810435455A CN 109491225 A CN109491225 A CN 109491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power supply
image
paper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354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91225B (zh
Inventor
渡边宽司
田中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91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1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91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1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9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preconditioning the paper base before the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9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g. weight, thick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47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 G03G2215/1661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of 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转印装置,包括夹持并传送图像载体以及记录介质的成对的转印构件,并在转印区中转印图像;引导构件,以接地状态设置在转印装置的转印区的上游,将记录介质引导至转印区;以及转印电源,通过在成对的转印构件之间施加转印电压而在转印区中作用转印电场。转印电源包括:第一转印电源,施加通常用于成对的转印构件中的任一者的第一转印电压;以及第二转印电源,当记录介质为预定阻抗值以下或者是具有沿介质基体表面的导电层的低阻抗时,第二转印电源与第一转印电源一起启用,第二转印电源对成对的转印构件中的另一者施加与第一转印电压的极性相反并且具有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转印电压的绝对值的第二转印电压。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例如如下图像形成装置。
日本专利特开4532629号公报(具体实施方式,其图1)公开了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与图像载体一起形成转印咬合单元的转印构件;对转印构件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装置;以及检测流经电压施加装置的电流的值的电流检测电路。基于初始转印电压的值以及施加当在转印材料的前边缘到达转印咬合单元之前施加至转印构件的初始转印电压时由电流检测电路检测的检测结果来决定校正电压的值。转印电压是通过将校正电压施加至初始转印电压而获得的电压。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平7-333926号公报(实施方式,其图1)公开了一种设置有简单的转印材料水分含量检测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设计成通过根据来自检测结果的吸附、转印、释放以及静电消除/定影参数来控制各个装置而持续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2000-131961号公报(具体实施方式,其图1)公开了一种设置有电阻检测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电阻检测装置检测供应至转印带的记录片材的电阻。当检测的电阻小于预定值时,图像形成装置施加具有通过在合适的基准电流值与零电流值或者低于基准电流值的低电流值之间以固定间隔重复地交替而获得的电流波形的转印偏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试图解决的技术挑战是即使安装在转印区的入口侧的引导构件的接触状态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尾端部分附近变化,也能在不会超过所需增大电源容量的情况下,抑制低阻抗记录片材穿过图像载体的转印区时转印区中的转印电流的波动引起的转印图像中的浓度阶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薄壁的图像载体,该图像载体以可移动的方式承载由带电的成像颗粒形成的图像;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包括成对的转印构件,这些转印构件夹持并传送所述图像载体以及记录介质,并且所述转印装置在被所述成对的转印构件夹持的转印区中转印所述图像载体上承载的图像;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以接地状态沿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转印装置的所述转印区的上游,并且将所述记录介质引导至所述转印区;以及转印电源,该转印电源通过在所述成对的转印构件之间施加转印电压而在所述转印区中作用转印电场。所述转印电源包括:第一转印电源,该第一转印电源施加第一转印电压,该第一转印电压通常用于所述成对的转印构件中的任一者;以及第二转印电源,当所述记录介质具有预定阻抗值或者更小的阻抗值或者是具有沿介质基体表面的导电层的低阻抗时,该第二转印电源与所述第一转印电源一起启用,所述第二转印电源对所述成对的转印构件中的另一者施加与所述第一转印电压的极性相反并且具有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转印电压的绝对值的第二转印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包括:判别器,该判别器判别朝所述转印区行进的所述记录介质的类型,其中,基于所述判别器的判别信号决定是否启用所述第二转印电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判别器是检测行进的所述记录介质的片材电阻的检测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引导构件包括:接地地设置在远离所述转印区的部位的第一引导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与所述转印区之间的第二引导构件,并且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经由比所述第一引导构件高的高阻抗接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布置在用于引导所述记录介质至所述转印区的***姿势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以不同于所述第二引导构的倾斜度以及姿势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二转印电源的转印电压选择成处于电流不会经由所述记录介质沿通向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高阻抗接地的路径流动的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转印电源包括拨动开关,该拨动开关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印电源选择性地拨动所述第二转印电源。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转印电源包括清洁电源,当不进行转印时,该清洁电源施加穿过所述成对的转印构件的预定清洁电压,从而使清洁电场作用以将余留在与所述图像载体的图像承载面对置的所述转印构件上的图像转移至所述图像载体那一侧,并且当不进行转印时,所述清洁电源借助拨动开关而被选择性地拨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载体是中间转印体,图像形成载体上的图像在转印至记录介质之前中间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并且所述转印装置将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根据第一方面,即使安装在转印区的入口侧的引导构件的接触状态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尾端部分附近变化,也能够在不超过所需增大电源容量的情况下抑制低阻抗介质穿过图像载体的转印区时转印区中的转印电流的波动引起的转印图像中的浓度阶梯。
根据第二方面,即使使用任意类型的记录介质,在使用低阻抗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可以抑制由转印区中的转印电流的波动引起的转印图像中的浓度阶梯。
根据第三方面,即使使用任意类型的记录介质,当记录介质朝转印区行进时也能判别低阻抗记录介质。
根据第四方面,即使使用低阻抗记录介质,并且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尾端离开第一引导构件并到达第二引导构件,也能抑制由转印区中的转印电流的波动引起的转印图像中的浓度阶梯。
根据第五方面,可以增大记录介质的到达转印区的传送路径的自由度。
根据第六方面,通过适当设定第二转印电压,即使使用低阻抗记录介质,也能抑制电流泄漏至引导构件。
根据第七方面,当转印电压由转印电源提供时,能够选择性地在仅第一转印电压与第一转印电压和第二转印电压的组合值之间拨动。
根据第八方面,通过对转印电源革新,转印构件可以被清洁。
根据第九方面,在中间转印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即使低阻抗记录介质穿过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区,也能抑制由转印区中的转印电流的波动引起的转印图像中的浓度阶梯。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图中:
图1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转印单元周围的构造的细节的说明图;
图4A是示出借助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图像形成到低阻抗纸上的成像实施例1的说明图;图4B是示出相似的成像实施例2的说明图,并且图4C是示出图3中所示的判别器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示例性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二次转印单元的转印电源的示例性构造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低阻抗纸成像顺序的流程图;
图7A是示出借助示例性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二次转印单元的转印电源转印过程中的操作实施例的说明图,并且图7B是示出清洁同一转印电源过程中的操作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8A至图8C示意性示出了借助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二次转印单元中对低阻抗纸进行的转印操作顺序,其中,图8A至图8C分别是示出纸张的尾端穿过在前的导槽之前的状态、纸张的尾端穿过在前的导槽之后的状态以及纸张的尾端正穿过二次转印区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A至图9C示意性示出了借助根据对比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在二次转印单元中针对低阻抗纸的转印操作顺序,其中,图9A至图9C分别是示出纸张的尾端穿过在前的导槽之前的状态、纸张的尾端穿过在前的导槽之后的状态以及纸张的尾端正穿过二次转印区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A是示意性示出了借助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针对低阻抗纸的转印操作顺序的转印电流的流动说明图,并且图10B是示意性示出了借助根据对比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针对低阻抗纸的转印操作顺序的转印电流的流动说明图;以及
图11A是示出在对比例1中当低阻抗纸穿过二次转印单元的转印区时用于二次转印单元中的转印电流的测量电路的实施例的说明图,并且图11B是示出示例性测量电路和转印电流的示例性变化以及低阻抗纸上的图像形成效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概要]
图1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概要的说明图。
在图中,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薄壁图像载体1,该图像载体可移动地承载由带电成像颗粒形成的图像G;转印装置2,该转印装置包括成对的转印构件3(具体地说,3a和3b),这些转印构件夹持并运送图像载体1以及记录介质S,并且在被成对的转印构件3(3a和3b)夹在中间的转印区TR中转印图像载体1上承载的图像G;引导构件4,该引导构件以接地的状态沿记录介质S的传送方向设置在转印装置2的转印区TR的上游,该引导构件将记录介质S引导至转印区TR;以及转印电源5,该转印电源通过在成对的转印构件3(3a和3b)之间施加转印电压而在转印区TR中作用转印电场。转印电源5包括:第一转印电源5a,该第一转印电源施加第一转印电压VT1,该第一转印电压通常用于成对转印构件3(3a和3b)中的一个转印构件3a;以及第二转印电源5b,当记录介质S具有预定电阻值或者更小的电阻值或者具有沿介质基体表面的导电层的低阻抗,时该第二转印电源与第一转印电源5a一起启用,第二转印电源5b对成对的转印构件3(3a和3b)中另一转印构件3b施加与第一转印电压VT1极性相反并且具有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转印电压VT1的绝对值的第二转印电压VT2
在这样的技术构造中,在图像载体1承载图像G的情况下,图像载体1显然包括中间转印方法的中间转印体,但是还广泛地包括直接转印方法的感光体以及电介质。而且,图像载体1的形式不限于带形,并且还可以包括薄壁鼓形。
而且,成对的转印构件3(3a和3b)广泛地包括提供将图像载体1以及记录介质S夹在中间并且传送图像载体1以及记录介质S的功能的构件,显然包括转印辊与对置辊的组合以及转印带与对置辊的组合。然而,位于图像载体1的前侧的转印构件3a还可以是可移动构件,而位于图像载体1的后侧的转印构件3b还可以是静止构件。
而且,虽然图1示出了引导构件4被分成第一引导构件4a与第二引导构件4b的模式,但是引导构件4不限于此,并且还可以不分成两个构件,或者还可以分成三个或者更多构件。
而且,转印电源5至少包括第一转印电源5a以及第二转印电源5b是足够的,并且转印电源5还可以包括用于其他用途的电源。
在本文中,极性与第一转印电压VT1的极性相反并且绝对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转印电压VT1的第二转印电压VT2是足够的,但是将第一转印电压VT1设定成满足在通常记录介质S不是低阻抗的情况下使用的转印电压条件就足够了,并且将第二转印电压VT2选择成在记录介质S为低阻抗的情况下补充第一转印电压VT1并且还抑制转印电流经由记录介质S朝引导构件4泄漏就足够了。
注意,在此实施例中,示出了第一转印电压VT1施加至一个转印构件3a并且第二转印电压VT2施加至另一转印构件3b的模式,但是显然也可以颠倒转印构件3相对于施加的第一转印电压VT1与第二转印电压VT2的关系。然而,在颠倒关系的模式中,可能期望颠倒第一转印电压VT1与第二转印电压VT2的极性。
而且,在此实施例中,低阻抗的记录介质S可以是具有预定电阻值或者更小电阻值的介质,包括沿介质基体表面具有导电层的介质。本文中单独描述后者,因为存在这样的介质,在这些介质中,即使根据符合日本工业(JIS)标准的片材阻抗测量方法测得的阻抗值本身可能到阈值水平以下,但是在施加如转印电压一样的高电压时该介质也可能基本上表现得像低阻抗介质一样。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代表性的模式或者示例性模式。
首先,作为判别记录介质S的类型的代表性模式,模式可以进一步包括判别朝转印区TR行进的记录介质S的类型的判别器6,其中,基于判别器6的判别信号判定是否启用第二转印电源5b。
在本文中,判别器6可以是检测行进的记录介质S的片材阻抗的检测器,并且还包括判别根据用户指定或者例如自动选择器来选择记录介质S的类型的信号的判别器。
而且,引导构件4的示例性模式可以包括接地地设置在远离转印区TR的部位的第一引导构件4a以及设置在第一引导构件4a与转印区TR之间的第二引导构件4b,该第二引导构件经由比第一引导构件4a高的阻抗4c接地设置。在此实施例中,即使在使用非低阻抗的记录介质S的情况下,例如,因为靠近转印区TR布置的第二引导构件4b经由高阻抗接地,所以与第二引导构件4b直接接地的模式相比,转印电流不太可能从第二引导构件4b泄漏,这是所期望的。
此外,在引导构件4的示例性模式中,第二引导构件4b可以布置在引导记录介质S至转印区TR的***姿势的位置,并且第一引导构件4a可以以不同于第二引导构件4b的倾斜度以及姿势布置。根据此实施例,在选择记录介质S的传送路径方面提高了自由度,这是期望的。
而且,在转印电源5的示例性模式中,可以以电流不经由记录介质S沿通向第二引导构件4b的高阻抗接地的路径流动的水平选择第二转印电源5b的转印电压VT2
此外,转印电源5的示例性模式包括拨动开关7,该拨动开关关于第一转印电源5a选择性地拨动第二转印电源5b,并且拨动开关7由控制装置8例如基于判别器6的判别信号而拨动。
此外,转印电源5的示例性模式包括清洁电源(未示出),当不进行转印时,该清洁电源施加穿过成对转印构件3(3a和3b)的预定清洁电压,从而使清洁电场作用以将余留在与图像载体1的图像承载面对置的转印构件3a上的图像转移至图像载体1侧,其中,当不进行转印时,清洁电源借助拨动开关(图1中未示出)被选择性地拨动。在本文中,清洁电源可以与第二转印电源5b分开设置,或者可以兼作第二转印电源5b。
[示例性实施方式1]
下文中,将基于附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
-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
在图中,图像形成装置20设置有:图像形成单元22(具体地说,22a至22f),这些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多种颜色成分(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白色#1、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以及白色#2)的图像;带形中间转印体30,该中间转印体顺序转印(一次转印)并保持由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2形成的各种颜色成分的图像;二次转印装置(集体转印)50,该二次转印装置将转印在中间转印体30上的各种颜色成分的图像二次转印(集体转印)到用作记录介质的纸张S上;定影装置70,该定影装置使二次转印到纸张S上的图像定影;以及纸传送***80,该纸传送***将纸张S传送至二次转印区。以上部件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壳体21内部。注意,在此实施例中,同一颜色的白色材料用作白色#1与白色#2,但是显然取决于有色材料是否定位在比纸张S上的另一颜色成分图像更高或者更低的层中也可以使用不同的白色材料。此外,也可以使用透明色材料代替白色中的一者(例如白色#1)。
-图像形成单元-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f)包括鼓形感光体23。围绕各个感光体23外周布置有:诸如电晕器或者转印辊之类的充电装置24,该充电装置使感光体23带电;诸如激光扫描装置之类的曝光装置25,该曝光装置将静电潜像写到带电的感光体23上;显影装置26,该显影装置利用各颜色成分的色调剂使写到感光体23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诸如转印辊之类的一次转印装置27,该一次转印装置将感光体23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30上;以及感光体清洁装置28,该感光体清洁装置移除感光体23上的余留色调剂。
而且,中间转印体30跨越多个(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三个)张紧辊31至33。例如,张紧辊31用作被驱动马达(未示出)驱动的驱动辊,并且中间转印体30被驱动辊以循环的方式移动。而且,用于在二次转印后移除中间转印体30上的余留色调剂的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35设置在张紧辊31和33之间。
-二次转印装置(集体转印装置)-
此外,如图2以及图3中所示,二次转印装置(集体转印装置)50布置成使带转印模块51接触中间转印体30的表面,在带转印模块51中,转印传送带53跨过多个(例如,两个)张紧辊52(具体地说,52a和52b)拉伸。
在本文中,转印传送带53是使用诸如氯丁二烯之类的材料的具有体积阻抗率106至1012Ωcm的半导电带。一个张紧辊52a构造成弹性转印辊55,并且此弹性转印辊55在二次转印区(集体转印区)中经由转印传送带53压靠中间转印体30布置。此外,中间转印体30的张紧辊33与对置辊56对置,该对置辊形成弹性转印辊55形成的相反电极,从而形成用于从一个张紧辊52a的位置朝另一张紧辊52b的位置前进的纸张S的传送路径。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弹性转印辊55构造成使得金属轴的圆周被弹性层覆盖,在该弹性层中,炭块等已经混合到聚氨酯泡沫橡胶或者EPDM中。
注意,在此实施例中,带转印模块51的张紧辊52(52a、52b)两者都接地,从而阻止转印传送带53中电荷的积聚。而且,如果考虑到纸张S在转印传送带53的下游端处的剥离性能,则使下游侧的张紧辊52b的直径小于上游侧的张紧辊52a的直径是有效的。
<转印电源>
而且,在此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转印电源60设置有:用作第一转印电源的正常转印电源61,该正常转印电源经由电源辊57施加通常用于对置辊56(在此实施例中,该辊也兼作张紧辊33)的第一转印电压VT1;用作第二转印电源的辅助转印电源62,该辅助转印电源将第二转印电压VT2施加至带转印模块51的弹性转印辊55(第一张紧辊52a),该第二转印电压的极性与第一转印电压VT1的极性相反并且其绝对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转印电压VT1;以及清洁电源63,当不进行转印时,在清洁循环中,该清洁电源将与第一转印电压VT1的极性相反的清洁电压VC经由电源辊57施加至对置辊56。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如图5中所示,正常转印电源61、辅助转印电源62以及清洁电源63构造成利用能够输出例如高电压的变压器66至68。注意,在图5中,省略了图3中所示的电源辊57。
而且,在此实施例中,设置有选择性地在正常转印电源61与清洁电源63之间拨动的第一拨动开关64,此外,设置有选择性地在辅助转印电源62与接地之间拨动的第二拨动开关65。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转印电源60构造成:在纸张S并非低阻抗的条件下仅使用正常转印电源61;并且在纸张S是低阻抗的条件下使用正常转印电源61与辅助转印电源62两者,从而在弹性转印辊55与对置辊56之间的转印区TR中形成指定转印电场。
而且,清洁循环构造成在不进行转印时在适当时刻进行此清洁循环。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通电时或者成像循环终止之类的预定时刻进行清洁循环。
-定影装置-
如图2中所示,定影装置70包括:可驱动旋转的热定影辊71,该热定影辊布置成接触纸张S的图像保持侧的表面;以及压力定影辊72,该压力定影辊布置成压靠热定影辊71,并且压力定影辊72旋转成追随热定影辊71。定影装置70使保持在纸张S上的图像穿过定影辊71和72之间的转印区,并且通过施加热与压力定影图像。
-纸传送***-
而且,如图2以及图3中所示,纸传送***80包括多个(此实施例中,两层)供纸容器81和82。从供纸容器81和82中任一者供应的纸张S从沿近似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传送路径83传送穿过沿近似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传送路径84到达二次转印区TR。此后,保持转印的图像的纸张S经由传送带85传送至借助定影装置70定影的部位,并且被递送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壳体21的侧面的纸递送接收器86中。
此外,纸传送***80包括翻转分支传送路径87,该翻转分支传送路径沿纸传送方向从定影装置70的下游侧的部分(作为水平传送路径84的一部分)向下分支。借助分支传送路径87翻转的纸张S经由返回传送路径88从竖直传送路径83再次返回至水平传送路径84,并且在二次转印区TR处图像被转印到纸张S的背面上。然后,纸张S穿过定影装置70并且被递送到纸递送接受器86。
而且,纸传送***80设置有:配准辊90,这些配准辊使纸张S对准并且将纸张S供应至二次转印区TR;以及位于各个传送路径83、84、87和88中的适当数量的传送辊91。此外,在水平传送路径84的二次转印区TR的入口侧设置有将穿过配准辊90的纸张S引导至二次转印区TR的多个(此实施例中为两个)导槽92和93。在此实施例中,定位在前的导槽92将穿过配准辊90的纸张S引导至定位在后的导槽93,而在后的导槽93朝二次转印区TR引导纸张S。在前的导槽92与在后的导槽93以相互不同的倾斜度以及姿势布置。此外,在前的导槽92直接接地,而在后的导槽93经由高阻抗94接地。而且,图像形成装置壳体21的与纸递送接受器86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手动送纸供应器95,该手动送纸供应器能够使纸被手动馈送到水平传送路径84中。
-纸类型-
可用在此实施例中的纸张S的实施例显然包括具有从1010到1012Ω/□片材阻抗的普通纸,还例如包括片材阻抗低于普通纸的低阻抗纸。
在本文中,如图4A中所示,例如,低阻抗纸张S的典型模式是这样的,其被指定为所谓的金属纸,在该金属纸中诸如铝之类的金属层101被层压到由纸基体制成的基体层100上,并且此外,金属层101被由诸如PET之类的塑料制成的表面层102覆盖。注意,还可以在基体层100与金属层101之间设置由PET等制成的粘合剂层。
此类型的一些金属纸具有预定阻抗值或者更小的阻抗值,但是例如对于设置有高阻抗材料的表面层102的金属纸而言,即使根据符合日本工业标准的片材阻抗测量方法测得的阻抗值本身可能到阈值水平以下,但是在施加转印电压VTR时金属纸可以基本上表现得像低阻抗纸一样。
在用作此类型的低阻抗纸张S的金属纸上,可能直接形成由例如YMCK(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构成的彩色图像。然而,如图4A中所示,例如,图2中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22f例如可以用于在金属纸的顶部上形成由白色W构成的作为背景图像的白色图像GW,此外,图2中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22b至22e例如可以用于在白色图像GW的顶部上形成由YMCK构成的彩色图像GYMCK。另选地,如图4B中所示,图2中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22b至22e例如可以用于在金属纸的顶部上形成由YMCK构成的彩色图像GYMCK,此外图2中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22a可以用于在彩色图像GYMCK的顶部上形成由白色W构成的白色图像GW
-判别器的示例性构造-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用于判别纸类型的判别器110设置在纸传送***80的竖直传送路径83或者水平传送路径84的一部分中。如图4C中所示,例如,在判别器110中,沿纸张S的传送方向平行地布置有成对的判别辊111和112。就沿纸张S的传送方向设置在上游侧的一对判别辊111而言,判别电源113连接至一个辊,而另一辊经由阻抗器114接地。就沿纸张S的传送方向设置在下游侧的一对判别辊112而言,电流计115设置在一个辊与接地之间。注意,用于传送纸张S(配准辊90以及传送辊91)的构件也可以兼作判别辊111和112,或者可以与传送构件分开设置。
在此实施例中,例如,假定使用普通纸作为纸张S,因为普通纸的片材阻抗大到一定程度,所以即使普通纸在几对判别辊111和112之间被拉伸布置(如图4C中虚线箭头所标示的),来自判别电源113的判别电流也会横切一对判别辊111流动,并且几乎没有电流经过纸张S到达位于判别辊112侧的电流计115。
相比之下,假定使用诸如金属纸之类的低阻抗纸作为纸张S,因为低阻抗纸的片材阻抗相比普通纸小,所以在一张低阻抗纸在几对判别辊111和112之间被拉伸布置(如图4C中实线箭头所标示的)情况下,来自判别电源113的部分判别电流横切一对判别辊111流动,并且此外其余电流经过纸张S到达位于判别辊112侧的电流计115。借助由电流计115测量的测量电流以及判别电源113的施加电压,计算纸张S的片材阻抗,并且判别出纸类型。
注意,此实施例是通过在传送过程中使判别器110测量纸张S的片材阻抗而判别纸类型的模式,但是也可以例如当已经指定用户使用的纸类型时基于规范的信号判别纸类型。
-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控制***-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所示,附图标记120表示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过程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120由微电脑构成,该微电脑包括CPU、ROM、RAM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经由输入/输出接口获得各种输入信号,例如来自启动开关、用于选择成像模式的模式选择开关等等(未示出)的开关信号、各种传感器信号以及来自判别纸类型的判别器110的纸判别信号。CPU执行预先储存在ROM中的成像控制程序(参见图6),并且在产生用于驱动控制目标的控制信号后,控制信号被发送至各个驱动控制目标。
-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
现在,在图2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假设具有不同片材阻抗的纸张S混合在一起被使用(如图6中所示)的这样的情况,通过开启启动开关(未示出),启动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操作(成像过程)。
此时,纸张S从供纸容器81和82中的一者或者手动送纸供应器95被供应,并且沿指定的传送路径朝二次转印区TR传送。当纸张S被传送时,在到达二次转印区TR之前,借助判别器110测量纸张S的片材阻抗(纸类型判别过程)。
控制装置120基于判别器110的判别结果确定纸张S是否是低阻抗纸,并且在低阻抗纸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20将第一拨动开关64切换至正常转印电源61,并且此外将第二拨动开关65切换至辅助转印电源62。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装置120确定纸张S并非低阻抗纸,则控制装置120将第一拨动开关64切换至正常转印电源61,并且将第二拨动开关65切换至直接接地。
此后,当纸张S到达二次转印区TR时,借助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f)形成并且借助一次转印转印到中间转印体30的转印图像G然后借助二次转印转印到纸张S上,并且在经过借助定影装置70的定影过程后,纸张S被递送在纸递送接受器86中,并且一系列打印操作(成像过程)终止。
-二次转印操作顺序-
<普通纸>
现在,如图3、图5以及图7A中所示,在纸张S是普通纸的情况下,仅正常转印电源61作为转印电源60被启用,在二次转印区TR中施加由来自正常转印电源61的转印电压VT1构成的转印电压VTR,并且转印电流ITR如由图7A中的点划线B标示地流动。
在此状态下,纸张S经由导槽92和93到达二次转印区TR,并且在二次转印区TR中,中间转印体30上的图像G借助二次转印被转印至纸张S。此时,当纸张S穿过二次转印区TR时,即使纸张S已经接触导槽92和93,因为纸张S的片材阻抗高到一定程度,所以二次转印区TR中的转印电流ITR的一部分也不以纸张S为导电路径经由通向导槽92和93的接地的导电路径泄漏。相反,在二次转印区TR中关于纸张S稳定地进行转印操作,并且不发生诸如降低部分纸张S中的图像浓度的故障。
<低阻抗纸>
接着,将描述纸张S是低阻抗纸(例如,金属纸)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如图3、图5以及图7A中所示,正常转印电源61与辅助转印电源62被作为转印电源60启用,在二次转印区TR中施加由来自正常转印电源61的转印电压VT1以及来自辅助转印电源62的转印电压VT2的总和构成的转印电压VTR,并且转印电流ITR如由图7A中的实线A标示地流动。
在此状态下,因为正极性的转印电压VT2由辅助转印电源62施加至带转印模块51的弹性转印辊55,所以弹性转印辊55保持在高于例如导槽92和93的接地电位的电位。
现在,假设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尚未穿过在前的导槽92(如图8A中所示),低阻抗纸张S在二次转印区TR与在前的导槽92之间被拉伸地布置。此时,因为二次转印区TR的弹性转印辊55由于转印电压VT2而保持在高于导槽92和93的接地电位的电位,所以流经二次转印区TR的转印电流ITR持续流经由图7A中的实线A标示的导电路径,并且几乎没有以低阻抗纸张S作为导电路径沿从在前的导槽92通向接地的导电路径流动的泄漏电流。因此,在二次转印区TR中,指向低阻抗纸张S的转印电场作用在位于中间转印体30上的图像G上,并且进行稳定的二次转印操作。
随后,当低阻抗纸张S穿过在前的导槽92(如图8B中所示)时,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在接触在后的导槽93的同时穿过该导槽,从而使低阻抗纸张S在二次转印区TR与在后的导槽93之间被拉伸地布置。
此时,因为在后的导槽93不同于在前的导槽92而经由高阻抗94接地,所以被低阻抗纸张S接触的导槽92和93之间的阻抗条件改变。因为二次转印区TR的弹性转印辊55由于转印电压VT2而保持在高于在后的导槽93的接地电位的电位,所以几乎没有以纸张S作为导电路径沿从在后的导槽93通向接地的导电路径流动的泄漏电流,并且在二次转印区TR中,持续进行稳定的二次转印操作。
在本文中,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二次转印区TR周围的各个元件的阻抗被限定如下,并且图10A示意性地示出了等效电路。
ZBUR+ITB:对置辊56+中间转印体30的阻抗
ZBTB+DR:带转印模块51(转印传送带53+弹性转印辊55)的阻抗
ZITB:中间转印体30的阻抗
Z色调剂:色调剂的阻抗
Z基体层:低阻抗纸张S的基体层100的阻抗
Z金属层:低阻抗纸张S的金属层101的阻抗
Z表面层:低阻抗纸张S的表面层102的阻抗
注意,在图10A中,附图标记92(93)标示导槽,VTR标示转印电压,并且ITR标示转印电流。
在图中所示的等效电路中,当转印电压VTR(VT1+VT2)施加至二次转印区TR时,转印电流ITR在带转印模块51与对置辊56之间流动。此时,低阻抗纸张S的金属层101的阻抗低,但是因为带转印模块51的弹性转印辊55由于转印电压VT2而保持在高于导槽92(93)的接地电位的电位(如由图10A中的点划线标示的),所以将几乎没有部分转印电流ITR以低阻抗纸张S的金属层101作为导电路径流动至导槽92(93)侧的风险。相反,如由图10A中的实线标示的,转印电流ITR流经带转印模块51与对置辊56之间的二次转印区TR。在本文中,如图7A中所示,转印电流ITR由转印电压VTR(VT1+VT2)以及对置辊56、中间转印体30以及带转印模块51的阻抗(ZBUR+ITB、ZBTB+DR)确定。
因此,即使低阻抗纸张S在二次转印区TR与导槽92(93)之间被拉伸地布置,几乎没有部分转印电流ITR经由低阻抗纸张S以及导槽92(93)泄漏的风险,流经二次转印区TR的转印电流ITR保持稳定状态。因此,例如,即使在低阻抗纸张S的近似整个区域打印均匀浓度的半色调图像,也会抑制由二次转印区TR中的转印电流ITR的波动引起的转印图像的浓度阶梯。
此后,在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离开在后的导槽93并且穿过二次转印区TR的情况下(如图8C中所示),低阻抗纸张S在从在二次转印区TR与在后的导槽93之间被拉伸地布置的状态改变至与在后的导槽93分离的状态改变并且穿过二次转印区TR。然而,因为流经二次转印区TR的转印电流ITR不改变,所以在二次转印区TR中进行稳定的二次转印操作。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低阻抗纸张S的近似整个区域打印均匀浓度的半色调图像,也没有在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上的转印图像G中发生浓度阶梯的风险。
[对比实施方式1]
接着,在评估归因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二次转印区TR周围的构造的性能之后,将描述归因于根据对比实施方式1的二次转印区TR周围的构造的性能。
如图9A中所示,根据对比实施方式1的二次转印区TR周围的基本构造与示例性实施方式1近似,但与示例性实施方式1不同,即使在使用诸如金属纸之类的低阻抗纸张S的情况下,也仅正常转印电源61用作转印电源60,而不使用辅助转印电源62。注意,与示例性实施方式1相似的结构元件由与示例性实施方式1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9A中所示,假设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尚未穿过在前的导槽92(近似于示例性实施方式1),低阻抗纸张S在二次转印区TR与在前的导槽92之间被拉伸地布置。
此时,因为二次转印区TR中的带转印模块51的弹性转印辊55不直接接地,所以二次转印区TR的带转印模块51的表面电位不仅是在前的导槽92的接地电位的等电位,而且如稍后描述的,与通向在前的导槽92的接地的阻抗相比,带转印模块51的阻抗高。因此,如果来自用作转印电源60的正常转印电源61的转印电压VTR施加至对置辊56,则在二次转印区TR中,来自正常转印电源61的转印电流ITR变成以低阻抗纸张S作为导电路径从在前的导槽92通向接地的泄漏电流,但是因为转印电流ITR从对置辊56经由中间转印体30稳定地流动至低阻抗纸张S侧,所以在二次转印区TR中进行稳定的二次转印操作。
随后,当低阻抗纸张S穿过在前的导槽92时(如图9B中所示),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在接触在后的导槽93的同时穿过该导槽,从而使低阻抗纸张S在二次转印区TR与在后的导槽93之间被拉伸地布置。
此时,因为在后的导槽93不同于在前的导槽92而经由高阻抗94接地,所以被低阻抗纸张S接触的导槽92和93之间的阻抗条件改变,并且因为导槽92和93的阻抗条件方面的不一致,所以存在二次转印区TR中的转印电流ITR可能变化的风险。
在本文中,图10B示出了对比实施方式1中的二次转印区TR周围的各个元件的等效电路。注意,图10B中的各个元件的阻抗类似于图10A中限定的阻抗被标示。
在图中,当转印电压VTR施加至二次转印区TR时,因为带转印模块51的表面电位是导槽92(93)的等电位,所以例如在带转印模块51的阻抗因高阻抗94而高于在后的导槽93的阻抗的情况下,在二次转印区TR中,如由图10B中的实线标示的,来自正常转印电源61的转印电流ITR以低阻抗纸张S作为导电路径沿从在后的导槽93通向接地的导电路径流动成泄漏电流。而且,在带转印模块51的阻抗因高阻抗94而低于在后的导槽93的阻抗的情况下,在二次转印区TR中,如由图10B中的虚线标示的,来自正常转印电源61的转印电流ITR沿从带转印模块51的弹性转印辊55通向接地的导电路径流动。然而,在任一情况下,存在导槽92和93之间的阻抗条件方面的不一致可能导致转印电流ITR在二次转印区TR中变化的风险。因此。例如,在低阻抗纸张S的近似整个区域打印均匀浓度的半色调图像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由二次转印区TR中的转印电流ITR的波动引起的转印图像浓度阶梯。
此后,在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穿过二次转印区TR的情况下(如图9C中所示),因为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与在后的导槽93分开,所以在二次转印区TR中,来自正常转印电源61的转印电流ITR沿从带转印模块51的弹性转印辊55通向接地的导电路径流动。此时,因为带转印模块51的阻抗与由通向在后的导槽93的接地的高阻抗94引起的阻抗之间的差异导致转印电流ITR在二次转印区TR中发生变化,例如,在低阻抗纸张S的近似整个区域打印均匀浓度的半色调图像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由二次转印区TR中的转印电流ITR的波动引起的转印图像浓度阶梯。
注意,在对比实施方式1中,正常转印电源61施加电压恒定的转印电压VTR,但是在采用恒定电流控制方法的情况下,存在减缓以上描述的转印电流ITR的变化的可能。然而,因为当低阻抗纸张S与经由高阻抗接地的在后导槽93分开或者与其接触时产生流入电流,所以仍存在发生在转印图像中的浓度阶梯的风险,除非恒定电流控制方法的电流响应被设定得足够高。
-清洁循环-
而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不进行转印时,二次转印装置50在预定时刻进行清洁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在清洁循环过程中,如图3以及图5中所示,控制装置120将第一拨动开关64切换至清洁电源63,同时也将第二拨动开关65切换成直接接地。因此,如图7B中所示,来自清洁电源63的清洁电压VC(第一转印电压VT1的相反极性的正极性)经由电源辊57施加至对置辊56,从而在二次转印区TR中,清洁电流IC在带转印模块51的弹性转印辊55之间流动。在本文中,清洁电流IC由清洁电压VC以及对置辊56、中间转印体30以及带转印模块51的阻抗(ZBUR+ITB、ZBTB+DR)确定。
此时,因为正极性的清洁电压VC施加至对置辊56,所以即使负极性的色调剂(转印图像G的一部分)已经粘附至带转印模块51的转印传送带53,清洁电压VC也产生能够将负极性的色调剂从转印传送带53吸引至中间转印体30的清洁电场,从而负极性的色调剂被吸引并吸附至中间转印体30侧。因此,被吸引并且吸附至中间转印体30侧的负极性的色调剂被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35清洁。
[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体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示出使用诸如金属纸之类的低阻抗纸张S的情况。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C中所示,这样的判别纸类型的判别器10就足够了,即:当从判别电源113施加判别电压时,该判别器监测流经电流计115的电流,并且在超过一定阈值的电流流动的条件下确定纸是低阻抗纸张S。例如,在由判别电源113施加130μA作为判别电流的情况下,当诸如金属纸之类的低阻抗纸张S穿过时,接近于电流值的一半(具体地,60μA)的电流作为电流计115的监测电流被检测。假设在普通纸的情况下电流小于30μA,通过选择30μA作为电流计115的阈值,能够判别低阻抗纸张S。
而且,如果二次转印装置50的转印电源60被设定如下,则可实现二次转印操作以及清洁循环。
现在,倘若ZBUR+ITB(对置辊56+中间转印体30的阻抗)是30MΩ,并且ZBTB+DR(带转印模块51的阻抗)是5MΩ,
则正常转印电源61的第一转印电压VT1被选择成-8.7kV,
辅助转印电源62的第二转印电压VT2被选择成+1.3kV,并且
清洁电源63的清洁电压VC被选择成+1.2kV。
在此实施例中,在使用低阻抗纸张S的情况下,负极性的转印电压VTR(∣VT1+VT2∣=近似10kV的电位差)施加至二次转印区TR,并且图7A中标记A的转印电流ITR稳定流动。
在本文中,-8.7kV被选择成正常转印电源61的转印电压VT1,但这是接近高压电源的电压上限的值,并且产生较大的电压可能会涉及大变压器,从而进一步增大电源成本。因此,在此实施例中,采用这样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除正常转印电源61之外还增设辅助转印电源62而施加基本高压转印电压VTR
而且,在使用除低阻抗纸张S之外的纸的情况下,仅由正常转印电源61提供的负极性的转印电压VTR(∣VT1∣=近似8.7kV的电位差)施加至二次转印区TR,并且图7A中标记B的转印电流ITR稳定流动。
而且,在清洁循环期间,由清洁电源63提供的正极性的转印电压VC(近似1.2kV)施加至二次转印区TR,并且图7B中标记C的清洁电流IC流动。
<对比例1>
对比例1实施根据对比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参见图9A至图9C)。如图11A中所示,不顾纸类型施加仅由正常转印电源61提供的转印电压VTR,而不使用辅助转印电源62作为转印电源60。注意,在图11A中,类似于对比实施方式1的结构元件由相似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对比例1中,电流计130连接在带转印模块51的弹性转印辊55与接地之间,由正常转印电源61提供的转印电压VTR施加至二次转印区TR,在低阻抗纸张S上形成均匀浓度的半色调图像的成像条件下进行成像过程,并且监测低阻抗纸张S穿过二次转印区TR时流经电流计130的电流。
在对比例1中,如图11A中所示,在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离开在前的导槽92之前低阻抗纸张S穿过二次转印区TR的情况下,二次转印区TR的转印电流ITR沿从在前的导槽92经由低阻抗纸张S通向接地的导电路径流动成泄漏电流,并且维持这样的状态:在带转印模块51侧流经电流计130的监测电流近似是0。
此时,在二次转印区TR中,因为转印电流ITR从对置辊56经由中间转印体30流动至低阻抗纸张S,所以指向低阻抗纸张S的转印电场作用在位于中间转印体30上的图像G上,并且进行稳定的二次转印操作。
此后,当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离开在前的导槽92时,低阻抗纸张S接触在后的导槽93,此时假设在后的导槽93的高阻抗94相比带转印模块51的阻抗足够低,流经二次转印区TR的转印电流ITR以低阻抗纸张S作为导电路径沿从在后的导槽93通向接地的导电路径流动成泄漏电流,并且维持这样的状态:流经位于带转印模块51侧的电流计130的监测电流近似是0。在此状态下,如果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离开在前的导槽92并且到达在后的导槽93,则转印电流ITR可以改变至两个导槽之间的阻抗条件不一致的程度,但是在转印电流ITR相比对置辊56以及中间转印体30的阻抗足够低的情况下,转印电流ITR的改变量保持小较小。
此后,当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离开在后的导槽93时,二次转印区TR的转印电流ITR沿从带转印模块51的弹性转印辊55经由对置辊56通向接地的电流路径流动,并且维持这样的状态:流经位于带转印模块51侧的电流计130的监测电流近似是0。在此状态下,如果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离开在前的导槽92并且到达在后的导槽93,则转印电流ITR可以改变至两个导槽之间的阻抗条件方面不一致的程度,但是在转印电流ITR相比对置辊56以及中间转印体30的阻抗足够低的情况下,保持小的转印电流ITR的改变量。
此后,当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离开在后的导槽93时,二次转印区TR的转印电流ITR沿从带转印模块51的弹性转印辊55经由对置辊56通向接地的电流路径流动至中间转印体30。此时,因为带转印模块51的阻抗作为二次转印区TR的***阻抗被添加,如图11B中所示,流经电流计130的监测电流(相当于转印电流ITR)从近似0的水平急剧改变(在此实施例中,改变至近似-20μA)。在此状态下,与低阻抗纸张S在二次转印区TR与导槽92(93)之间被拉伸的情况下的转印电流ITR相比,转印电流ITR往往不足,并因此容易在低阻抗纸张S的尾端附近产生不良转印,并且存在在均匀浓度的半色调图像G中产生浓度阶梯Gd的风险。
为说明和描述之目的提供了对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并不旨在穷举本发明或者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多个变型和变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所选择和描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及适合于所构想的具体应用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理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薄壁的图像载体,该图像载体以可移动的方式承载由带电的成像颗粒形成的图像;
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包括成对的转印构件,这些转印构件夹持并传送所述图像载体以及记录介质,并且所述转印装置在被所述成对的转印构件夹持的转印区中转印所述图像载体上承载的图像;
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以接地状态沿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转印装置的所述转印区的上游,并且将所述记录介质引导至所述转印区;以及
转印电源,该转印电源通过在所述成对的转印构件之间施加转印电压而在所述转印区中作用转印电场,其中,
所述转印电源包括:
第一转印电源,该第一转印电源施加第一转印电压,该第一转印电压通常用于所述成对的转印构件中的任一者;以及
第二转印电源,当所述记录介质具有预定阻抗值或者更小的阻抗值或者是具有沿介质基体表面的导电层的低阻抗时,该第二转印电源与所述第一转印电源一起启用,所述第二转印电源对所述成对的转印构件中的另一者施加与所述第一转印电压的极性相反并且具有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转印电压的绝对值的第二转印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判别器,该判别器判别朝所述转印区行进的所述记录介质的类型,其中,
基于所述判别器的判别信号决定是否启用所述第二转印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判别器是检测行进的所述记录介质的片材阻抗的检测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包括:接地地设置在远离所述转印区的部位的第一引导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与所述转印区之间的第二引导构件,并且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经由比所述第一引导构件高的高阻抗接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布置在用于引导所述记录介质至所述转印区的***姿势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以不同于所述第二引导构的倾斜度以及姿势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转印电源的转印电压选择成处于电流不会经由所述记录介质沿通向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高阻抗接地的路径流动的水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转印电源包括拨动开关,该拨动开关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印电源选择性地拨动所述第二转印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转印电源包括清洁电源,当不进行转印时,该清洁电源施加穿过所述成对的转印构件的预定清洁电压,从而使清洁电场作用以将余留在与所述图像载体的图像承载面对置的所述转印构件上的图像转移至所述图像载体那一侧,并且当不进行转印时,所述清洁电源借助拨动开关而被选择性地拨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载体是中间转印体,图像形成载体上的图像在转印至记录介质之前中间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并且所述转印装置将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CN201810435455.4A 2017-09-13 2018-05-09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94912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6110A JP6911661B2 (ja) 2017-09-13 2017-09-13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76110 2017-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1225A true CN109491225A (zh) 2019-03-19
CN109491225B CN109491225B (zh) 2022-06-17

Family

ID=65631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35455.4A Active CN109491225B (zh) 2017-09-13 2018-05-0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54684B2 (zh)
JP (1) JP6911661B2 (zh)
CN (1) CN1094912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7051B2 (ja) * 2019-03-19 2023-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96457A (ja) * 2020-06-12 2021-12-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1961A (ja) * 1998-10-22 2000-05-12 Fuji Xerox Co Ltd 転写装置及びその転写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73253A (zh) * 2009-11-19 2011-05-2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US20150086250A1 (en) * 2013-09-20 2015-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808464A (zh) * 2014-01-23 2015-07-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5425564A (zh) * 2014-09-16 2016-03-23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14931A (ja) * 2014-12-15 2016-06-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3926A (ja) 1994-06-03 1995-12-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53916A (ja) * 1997-11-19 1999-06-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532629B2 (ja) 1999-10-06 2010-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09312B2 (ja) * 2011-03-18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825875B2 (ja) * 2011-06-17 2015-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1005B2 (ja) * 2011-12-26 2015-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20181B2 (ja) * 2013-01-09 2016-11-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76739B2 (ja) * 2014-01-24 2019-03-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519158B2 (ja) * 2014-11-28 2019-05-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821300B2 (ja) * 2015-10-30 2021-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記録材判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1961A (ja) * 1998-10-22 2000-05-12 Fuji Xerox Co Ltd 転写装置及びその転写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73253A (zh) * 2009-11-19 2011-05-2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US20150086250A1 (en) * 2013-09-20 2015-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808464A (zh) * 2014-01-23 2015-07-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5425564A (zh) * 2014-09-16 2016-03-23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14931A (ja) * 2014-12-15 2016-06-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1225B (zh) 2022-06-17
JP2019053139A (ja) 2019-04-04
US20190079433A1 (en) 2019-03-14
JP6911661B2 (ja) 2021-07-28
US10254684B2 (en) 2019-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5799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96306B2 (en) Cleaning method for transfer devic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99894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1078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1231493B (zh) 能够控制施加到附着构件上的电压的成像设备
CN104350431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94912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14136B (zh)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20020034408A1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32424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54256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682221B2 (en) Discharg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91058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969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259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45866A (ja)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多色画像形成方法
JP4110190B2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40748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0482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87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908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419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10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9170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11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