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1019B - 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71019B
CN109271019B CN201810961363.XA CN201810961363A CN109271019B CN 109271019 B CN109271019 B CN 109271019B CN 201810961363 A CN201810961363 A CN 201810961363A CN 109271019 B CN109271019 B CN 1092710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switching
screen
detecting
termin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613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71019A (zh
Inventor
郑灿杰
张强
莫斐
戴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613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710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71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1019A/zh
Priority to EP19851070.3A priority patent/EP3828684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94200 priority patent/WO202003812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71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1019B/zh
Priority to US17/175,587 priority patent/US20210165479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5Task life-cycle, e.g. stopping, restarting, resuming exec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2Monitoring battery levels, e.g. power saving mode being initiated when battery voltage goes below a certain lev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12.5D-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and also measures the distance of the input means within a short range in the Z direction, possibly with a separate measurement set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8Touchless 2D- 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without distance measurement in the Z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调用预先建立的切换线程,将与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其中,第一元件用于检测第一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第二元件用于检测第二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当接收到切换线程反馈的切换成功通知后,将终端设备的屏幕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由此,在屏幕处于不同的状态时,使用不同的元件检测接近数据,提高了接近数据采集的准确度,避免了在屏幕状态切换时,检测屏幕接近事件的对应元件切换迟滞导致的屏幕状态切换被阻塞,提高了屏幕状态切换的流畅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制造技术的进步,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基于接近传感器的接近事件识别功能,由此,可以支持终端设备的上层应用提供基于接近数据的各种功能服务,比如,支持游戏应用提供基于接近数据的手势操作动作识别功能。
相关技术中,始终通过预设的某一固定硬件传感器采集接近数据,而实际上,当终端设备的屏幕状态不同时,对应的接近数据的采集条件不同,因而,仅仅通过一个固定的接近传感器来采集接近数据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采集条件,导致采集的接近数据的误差较大。
申请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调用预先建立的切换线程,将与所述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所述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所述第二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当接收到所述切换线程反馈的切换成功通知后,将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模块,用于调用预先建立的切换线程,将与所述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所述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所述第二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切换线程反馈的切换成功通知后,将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调用预先建立的切换线程,将与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其中,第一元件用于检测第一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第二元件用于检测第二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当接收到切换线程反馈的切换成功通知后,将终端设备的屏幕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由此,在屏幕处于不同的状态时,使用不同的元件检测接近数据,提高了接近数据采集的准确度,避免了在屏幕状态切换时,检测屏幕接近事件的对应元件切换迟滞导致的屏幕状态切换被阻塞,提高了屏幕状态切换的流畅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A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状态切换过程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状态切换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的另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终端设备中由于始终采用某一个固定的接近传感器来实现接近数据的检测,导致难以适应多变的采集条件,比如,当固定设置的接近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时,在屏幕亮屏的状态下,接近传感器在发射红外光的过程中使屏幕里的电子受到激发从而引起透光显示屏闪烁,从而与透光显示屏的正常显示形成干涉,影响终端设备提供能的功能服务质量,并且显示屏的电子和红外光互相影响,降低了接近数据的采集的精确度。
为了解决上述固定的接近传感器与多变的采集条件之间的矛盾,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根据屏幕状态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获取接近数据的元件,从而,每一种采集条件下都有适配的元件,提高了接近数据的采集的精确度。
在实际应用中,申请人发现在根据屏幕的状态不同设置不同的接近数据采集元件时,可能在屏幕状态切换时,检测屏幕接近事件的对应元件切换迟滞导致的屏幕状态切换被阻塞,因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的切换方法,以保证屏幕状态切换的流畅度。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其中,该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方法的应用主体可以是包含多种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元件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穿戴式设备等具有显示的屏幕的硬件设备,该穿戴式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
其中,屏幕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分别对应于终端设备的屏幕的不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和在第二状态下的接近数据采集条件不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可以分别为亮屏状态和灭屏状态,灭屏状态和亮屏状态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的方式不同,示例说明如下: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步骤101包括:
步骤201,检测终端设备的当前操作状态特征。
其中,终端设备的当前状态特征用以提前辅助判断用户是否具有切换屏幕状态的意图,在不同的屏幕状态下,判定的操作状态特征不同,示例如下:
在当前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则对应的操作状态特征用于辅助判断是否进行灭屏操作,则对应的当前操作状态特征包括终端设备前台无运行应用程序的持续时长,终端设备的屏幕无操作时长,是否检测到用户触发对应的熄屏按键等。
在当前屏幕状态为灭屏状态时,则对应的操作状态用于辅助判断是否进行亮屏操作,则对应的当前操作状态特征包括终端设备的开启按键是否被触发,是否检测到用户实施对应的黑屏手势等。
步骤202,若当前操作状态特征与预设的屏幕状态切换特征匹配,则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
不难理解的是,终端设备的屏幕状态不同,则对应的辅助判断是否进行屏幕切换的当前操作状态不同,从而,对应的预设的屏幕状态切换特征不同,举例而言,继续以上述实施例为例,在当前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则对应的预设的屏幕状态切换特征为终端设备的屏幕无操作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比如达到2分钟。
具体地,如果当前操作状态特征与预设的屏幕状态切换特征匹配,则认为当前用户具有切换屏幕状态的需求,从而将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步骤101包括:
步骤301,检测终端设备的电量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写一个IntentFilter,BroadcastReceiver,然后注册registerReceiver(batteryReceiver,intentFilter),等待onReceive回调再去解析intent来获取电量信息。
步骤302,若电量信息与预设的屏幕状态切换电量信息匹配,则获取到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
容易理解的是,预设的屏幕状态切换电量信息与当前屏幕状态相对应,在当前屏幕状态即第一状态为亮屏状态时,则对应的预设的屏幕状态切换电量信息包括较低的电量阈值,即在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如果终端电量小于该电量阈值,则对为了提高终端设备的续航能力可以将屏幕状态由亮屏状态切换为灭屏状态,其中,为了不影响用户的使用,在将屏幕状态由亮屏状态切换为灭屏状态(第二状态)之前,还可以向用户发送弹窗提示信息,以获取用户根据弹窗提示信息确认的屏幕状态切换操作,如果用户根据弹窗提示信息拒绝的屏幕状态切换操作,则不进行屏幕状态的切换。
在当前屏幕状态即第一状态为灭屏状态时,则对应的预设的屏幕状态切换电量信息包括相对较高的电量阈值,比如为百分之五的电量,即在屏幕状态为灭屏状态时,如果终端电量大于该电量阈值,则对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将屏幕状态由灭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第二状态),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用户的使用,在根据电量信息进行屏幕状态的切换时,还可以提前获取用户的授权信息。
由此,基于上述示例,还可以主动提前检测到屏幕状态的切换需求,从而,可以提前开始进行与屏幕状态对应的检测数据的检测元件的切换,进一步确保了屏幕状态的切换流畅度。
步骤102,调用预先建立的切换线程,将与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其中,第一元件用于检测第一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第二元件用于检测第二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状态对应的屏幕接近事件的第一元件到第二状态对应的屏幕接近事件的第二元件的耗时可能会阻塞屏幕状态的切换,比如,当屏幕状态由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时,由于第一元件没有切换到第二元件,则会暂停将屏幕状态到第二状态的切换,这将影响屏幕状态的切换效率,影响用户的体验。
在本申请中一些可能的示例中,还可以协调网络资源等至当前切换线程,以提高切换线程的处理效率,比如释放广告线程等。
为了保证屏幕状态切换的流畅,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先建立一个切换线程,该切换线程用于控制第一元件到第二元件的切换,也就是说,如图4-A图所示,如果仅仅实现根据屏幕状态的切换进行第一元件到第二元件的切换,则首先屏幕状态切换主线程需要在第一状态进行中的进行第一元件到第二元件的切换,此时,屏幕需要等待第二元件完成切换后,才能进行到第二状态的切换,导致屏幕状态切换被阻塞,而如图4-B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先建立切换线程,在屏幕状态切换主线程获取到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后,调用预先建立的切换线程,将与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从而,通过切换线程进行第一元件到第二元件的切换,提高了元件切换速度,保证了屏幕状态切换不被阻塞。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的稳定性,将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线程标记为不响应异步信号状态,即控制该切换线程处于不可被中断的状态。
步骤103,当接收到切换线程反馈的切换成功通知后,将终端设备的屏幕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具体地,在接收到切换线程反馈的切换成功通知后,将终端设备的屏幕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因此,终端设备的屏幕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时已经完成第一元件到第二元件的切换,保证了屏幕状态切换的流畅度。
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举例,举例说明如下:
应用场景一:
在本示例中,第一状态为亮屏状态,第二状态为灭屏状态时,则对应的第一元件为触摸屏接近传感器,第二元件为红外接近传感器。
具体而言,参照图5-7,在本示例中,终端设备100包括触摸显示屏103,红外接近传感器16、光感应器5和处理器23,触摸显示屏103包括显示层13,显示层13包括显示区1311,红外接近传感器16设置在显示区1311下方,红外接近传感器16用于发射红外光并接收被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以检测物体至终端设备100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以终端设备100为手机作为例子进行说明。手机通过设置红外接近传感器16以确定手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能够防止用户的误操作和有利于节省手机的电量。当用户在接听或者拨打电话并将手机靠近头部时,红外接近传感器16经过计算发射器发出红外光和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的时间生成检测信息,处理器23根据该检测信息关闭显示层13。当手机远离头部时,处理器23再次根据红外接近传感器16反馈回来的检测信息重新打开显示层13。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层13包括OLED显示层。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摸显示屏103还包括透光盖板11和触控层12。透光盖板11设置在触控层12上,触控层12设置在显示层13上,显示层13的上表面131朝向触控层12,透光盖板11和触控层12对可见光透光率和红外光透光率均大于90%。
具体地,触控层12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接近信号并传送到电路板进行数据处理,也就是说触控层12可以支持触摸显示屏作为触摸屏接近传感器工作,从而获得用户触碰触控层12的具***置。需要指出的是,触控层12设置在显示层13上可以指的是触控层12与显示层13接触,例如,可以采用In-Cell或者On-Cell贴合技术,将触控层12与显示层13进行贴合,能够有效地减轻显示层13的重量和减少显示层13的整体厚度。触控层12设置在显示层13上也可以指的是触控层12设置在显示层13上方,并与显示层13间隔。
另外,将透光盖板11设置在触控层12上,能够有效地保护触控层12及其内部结构,避免了外界作用力对触控层12及显示层13的损坏。透光盖板11和触控层12对可见光和红外光的透光率均大于90%,不仅有利于显示层13较好地展现内容效果,而且还有利于设置在显示层13下的红外接近传感器16稳定地发射和接收红外光,保证了红外接近传感器16的正常工作。
在本示例中,红外接近传感器16在灭屏下进行接近数据的获取,触摸显示屏103在亮屏下进行接近数据的获取,因而,在接收到屏幕状态切换指令后,将与亮屏状态对应的触摸屏接近传感器切换为与灭屏状态对应的红外接近传感器。
应用场景一:
在本示例中,第一状态为灭屏状态,第二状态为亮屏状态时,则对应的第一元件为红外接近传感器,第二元件为触摸屏接近传感器。
具体而言,继续参照图5-7,终端设备中包括红外接近传感器,以及具有接近识别功能的触摸显示屏,该触摸显示屏作为触摸屏接近传感器识别接近事件。
在本示例中,红外接近传感器16在灭屏下进行接近数据的获取,触摸显示屏103在亮屏下进行接近数据的获取,因而,在接收到屏幕状态切换指令后,将与灭屏状态对应的红外接近传感器切换为与亮屏状态对应的触摸屏接近传感器。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调用预先建立的切换线程,将与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其中,第一元件用于检测第一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第二元件用于检测第二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当接收到切换线程反馈的切换成功通知后,将终端设备的屏幕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由此,在屏幕处于不同的状态时,使用不同的元件检测接近数据,提高了接近数据采集的准确度,避免了在屏幕状态切换时,检测屏幕接近事件的对应元件切换迟滞导致的屏幕状态切换被阻塞,提高了屏幕状态切换的流畅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装置,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第一切换模块20和第二切换模块30,其中,
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
第一切换模块20,用于调用预先建立的切换线程,将与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其中,第一元件用于检测第一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第二元件用于检测第二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
第二切换模块30,用于当接收到切换线程反馈的切换成功通知后,将终端设备的屏幕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如图8所示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包括标记模块40,其中,标记模块40,用于将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线程标记为不响应异步信号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如图8所示的基础上,获取模块10包括检测单元11和获取单元12,其中,
检测单元11,用于检测终端设备的当前操作状态特征。
获取单元12,用于在当前操作状态特征与预设的屏幕状态切换特征匹配时,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装置,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调用预先建立的切换线程,将与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其中,第一元件用于检测第一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第二元件用于检测第二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当接收到切换线程反馈的切换成功通知后,将终端设备的屏幕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由此,在屏幕处于不同的状态时,使用不同的元件检测接近数据,提高了接近数据采集的准确度,避免了在屏幕状态切换时,检测屏幕接近事件的对应元件切换迟滞导致的屏幕状态切换被阻塞,提高了屏幕状态切换的流畅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实施例描述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提出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包括处理器的***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其中,所述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操作状态特征,若所述当前操作状态特征与预设的屏幕状态切换特征匹配,则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其中,当所述第一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所述当前操作状态特征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前台无运行应用程序的持续时长,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无操作时长,以及用户是否触发对应的熄屏按键,当所述第一状态为灭屏状态时,所述当前操作状态特征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的开启按键是否被触发,是否检测到用户实施对应的黑屏手势;
调用预先建立的切换线程,将与所述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所述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所述第二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
当接收到所述切换线程反馈的切换成功通知后,将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状态为亮屏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灭屏状态时,所述将与所述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所述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包括:
将与所述亮屏状态对应的触摸屏接近传感器切换为与所述灭屏状态对应的红外接近传感器;
当所述第一状态为灭屏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所述将与所述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所述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包括:
将与所述灭屏状态对应的红外接近传感器切换为与所述亮屏状态对应的触摸屏接近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用预先建立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线程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线程标记为不响应异步信号状态。
4.一种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其中,所述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设备的电量信息,若所述电量信息与预设的屏幕状态切换电量信息匹配,则获取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其中,当所述第一状态是亮屏状态时,对应的屏幕状态切换电量信息为第一预设电量,当所述第一状态是灭屏状态时,对应的屏幕状态切换电量信息为第二预设电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
调用预先建立的切换线程,将与所述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所述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所述第二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
当接收到所述切换线程反馈的切换成功通知后,将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5.一种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其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操作状态特征,若所述当前操作状态特征与预设的屏幕状态切换特征匹配,则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其中,当所述第一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所述当前操作状态特征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前台无运行应用程序的持续时长,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无操作时长,以及用户是否触发对应的熄屏按键,当所述第一状态为灭屏状态时,所述当前操作状态特征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的开启按键是否被触发,是否检测到用户实施对应的黑屏手势;
第一切换模块,用于调用预先建立的切换线程,将与所述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所述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所述第二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切换线程反馈的切换成功通知后,将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标记模块,用于将所述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线程标记为不响应异步信号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操作状态特征;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操作状态特征与预设的屏幕状态切换特征匹配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
8.一种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其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终端设备的电量信息,若所述电量信息与预设的屏幕状态切换电量信息匹配,则获取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切换指令,其中,当所述第一状态是亮屏状态时,对应的屏幕状态切换电量信息为第一预设电量,当所述第一状态是灭屏状态时,对应的屏幕状态切换电量信息为第二预设电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
第一切换模块,用于调用预先建立的切换线程,将与所述第一状态对应的第一元件切换为与所述第二状态对应的第二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所述第二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屏幕接近事件;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切换线程反馈的切换成功通知后,将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或5所述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或5所述的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
CN201810961363.XA 2018-08-22 2018-08-22 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2710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61363.XA CN109271019B (zh) 2018-08-22 2018-08-22 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EP19851070.3A EP3828684B1 (en) 2018-08-22 2019-07-01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switching of proximity-event detection elements
PCT/CN2019/094200 WO2020038122A1 (zh) 2018-08-22 2019-07-01 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7/175,587 US20210165479A1 (en) 2018-08-22 2021-02-12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witching of proximity-event detection elements, terminal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61363.XA CN109271019B (zh) 2018-08-22 2018-08-22 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1019A CN109271019A (zh) 2019-01-25
CN109271019B true CN109271019B (zh) 2020-07-10

Family

ID=65154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61363.XA Active CN109271019B (zh) 2018-08-22 2018-08-22 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65479A1 (zh)
EP (1) EP3828684B1 (zh)
CN (1) CN109271019B (zh)
WO (1) WO20200381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63628B2 (en) 2012-05-14 2023-05-30 Iqzon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nobtrusively displaying media content on portable devices
CN109271019B (zh) * 2018-08-22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138974B (zh) * 2019-05-20 2021-06-01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736777B2 (en) 2019-10-25 2023-08-22 Iqzone, Inc. Using activity-backed overlays to display rich media content on portable devices during periods of user inactivity
CN114285935B (zh) * 2020-09-17 2023-09-15 南京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805929A (zh) * 2023-08-28 2023-09-26 深圳海普瑞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分析仪端口复用***、方法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37756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Lundquist David 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spending Operation of a Mobile Unit
US8723811B2 (en) * 2008-03-21 2014-05-13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screen displaying method thereof
US9030407B2 (en) * 2011-12-21 2015-05-12 Nokia Technologies Oy User gesture recognition
CN203311399U (zh) * 2013-05-20 2013-11-27 北京百纳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接近感应功能的手机触摸屏
CN104516474B (zh) * 2013-10-08 2017-12-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929538A (zh) * 2014-04-09 2014-07-1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接近传感器的移动终端接听方法及其***
US20150330772A1 (en) * 2014-05-15 2015-11-19 Nataporn Charusabha Proximity Sensor Having a Daughterboard-Mounted Light Detector
CN104007878B (zh) * 2014-05-16 2017-01-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止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50421A (zh) * 2015-04-20 2015-07-01 深圳市欧珀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触屏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6020423A (zh) * 2016-05-25 2016-10-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屏幕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6200989B (zh) * 2016-09-08 2019-11-1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亮屏的方法及装置
CN206292950U (zh) * 2016-09-13 2017-06-30 东莞市联臣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视力保护装置
CN106873879B (zh) * 2017-01-25 2019-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以及熄屏处理方法、装置
CN107908313B (zh) * 2017-11-22 2021-04-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7943345B (zh) * 2017-11-22 2020-10-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581904B (zh) * 2018-06-11 2021-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088961B (zh) * 2018-06-15 2021-03-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感器控制电路以及电子装置
CN109271019B (zh) * 2018-08-22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388285A (zh) * 2018-09-25 2019-02-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近检测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1019A (zh) 2019-01-25
EP3828684A4 (en) 2021-09-22
EP3828684B1 (en) 2024-04-24
WO2020038122A1 (zh) 2020-02-27
EP3828684A1 (en) 2021-06-02
US20210165479A1 (en)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1019B (zh) 接近事件检测元件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0372326B2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oper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885534B (zh) 一种锁屏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925079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method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 storage device
US20140270413A1 (en) Auxiliary device functionality augmented with fingerprint sensor
CN103513869A (zh) 终端锁屏界面、Widget小部件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8881645B (zh) 手机通话的屏幕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783803B (zh) 智能终端的***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0855828A (zh) 一种通知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JP2017510879A (ja) 端末デバイス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CN114172983A (zh) 一种接近光传感器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691168B (zh) 移动终端的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254689B (zh) 接近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1625174B (zh) 触摸屏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064842A (zh) 一种识别异形触摸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045540A (zh) 一种屏幕触控响应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254656B (zh) 接近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791359B (zh) 移动终端待机拍照方法及装置
KR20170062535A (ko) 터치 스크린 입력 방법 및 단말
CN105808069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406900A (zh) 应用窗口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