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29346B - 一种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29346B
CN109229346B CN201810989396.5A CN201810989396A CN109229346B CN 109229346 B CN109229346 B CN 109229346B CN 201810989396 A CN201810989396 A CN 201810989396A CN 109229346 B CN109229346 B CN 1092293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ylinder
end cover
needle
damp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893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29346A (zh
Inventor
卫晨豪
宋磊
黄�俊
付竟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9893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293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29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29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29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29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32Alight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which contact the ground or similar surface 
    • B64C25/58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shock-absorbers or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属于飞行器设计技术领域。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外筒组件和内筒组件,内筒组件中的内筒端盖中间具有一个端盖大通孔,内筒端盖四周分布有一个以上端盖小通孔;阻尼针的针体通过内筒端盖中间的端盖大通孔后伸出,针座位于内筒端盖的下方,在针体上拧有阻尼针螺母,阻尼针螺母下表面与针座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内筒端盖的厚度,阻尼针的中间轴向具有阻尼针通孔。本发明所提供的缓冲装置,在内筒端盖、阻尼针和阻尼针螺母处进行改进,在保持良好功能性的同时简化了缓冲装置的整体结构,使得该缓冲装置灵活适应不同起飞重量的微型无人飞行器,增加其适应性。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人飞行器因其低成本、小型化、多功能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飞机设计师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进入到无人飞行器设计研制的领域。各种型号的无人飞行器层出不穷,用途也越发广泛。现今无人飞行器所装载的仪器设备价值越来越高,出于降低成本与飞行安全的考虑,无人机对于飞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起飞降落作为飞行器飞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阶段,对于飞行器飞行可靠性的影响十分巨大。飞行器能否安全起降直接关系着机载仪器设备能否正常工作,也是安全飞行的重要前提之一。
起落架是飞行器下部用于起飞降落或滑行(地面或水面)时支撑飞行器并用于移动(地面或水面)的附件装置。起落架是唯一一种支撑整架飞行器的部件,是飞行器实现滑跑与起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落架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飞行器起降性能的好坏。典型飞机起落架通常包括缓冲器、机轮、收放装置、上下位锁刹车等构件。
缓冲器是现代起落架必备的构件,缓冲器基本作用是在飞行器着陆或者滑行时吸收与地面冲击产生的能量,起到减震的效果。现代起落架缓冲器按照减震形式分类,可分为固体弹簧式缓冲器和流体弹簧式缓冲器。固体弹簧式缓冲器可分为钢制弹簧缓冲器和橡胶弹簧缓冲器等。流体弹簧式缓冲器可以分为气体弹簧缓冲器、液体弹簧缓冲器和油气弹簧缓冲器。油气弹簧缓冲器基本原理为缓冲器受压时,缓冲器内部阻尼油与高压气体相互挤压,阻尼油流经阻尼装置时将起落架受到的冲击能量耗散掉。油气弹簧缓冲器减震效果良好、工作可靠、缓冲效率高,以其为核心构件的油气减震式起落架在现代大型飞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其结构复杂,加工难度高。油气减震式起落架在小型化的道路上遇到不少困难。
现有技术中对于微型无人飞行器,并没有一套较为健全的起落架组件以提供可靠的减震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微型无人飞行器的安全起降与滑跑需求,提供一种具备良好减震效果以及较高可维护性的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所述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包括外筒组件和内筒组件,所述外筒组件包括外筒、外筒转臂、舵机架、转向环、固定环、外筒端盖、转向舵机、转向连杆、转轴孔和金属臂;所述内筒组件包括内筒、内筒活塞、内筒端盖、阻尼针、阻尼针螺母、内筒上支环、内筒下支环、扭力臂C、充气接头和扭力臂D。
所述外筒为中空的阶梯圆筒结构,外筒上半部分外径小于外筒下半部分外径,所述外筒上表面封闭,外筒下表面开口,所述外筒上半部分侧面设置灌油孔,外筒上表面设置出油孔;外筒上半部分固定有金属臂,所述金属臂上具有两个转轴孔,两个转轴孔关于外筒中心对称,两个转轴孔同轴;其中一个转轴孔的外端面加工有榫眼,所述外筒转臂通过榫眼与该转轴孔契合,在所述外筒下半部分从上到下依次套接有舵机架、转向环、固定环和外筒端盖;所述舵机架为扁片状,通过中间具有的圆孔套在外筒下半部分,所述舵机架中间的圆孔内径等于外筒下半部分外径,转向舵机与舵机架上的螺丝孔之间通过螺丝连接后固定在舵机架上,转向环套在外筒下半部分,位于舵机架下方,所述转向环内径等于外筒下半部分外径,所述转向环两侧分别各具有一个耳片,分别为耳片A和耳片B,耳片A与耳片B大小不同,耳片A具有水平方向耳片通孔F,耳片B具有竖直方向耳片通孔G,耳片通孔F与耳片通孔G的通孔方向不同,一侧的耳片A通过相应的耳片通孔F与内筒组件中的扭力臂D的上端相连,另一侧的耳片B通过相应的耳片通孔G与转向连杆的一端相连,转向连杆的另一端与转向舵机相连,转向环下方依次为套在外筒下半部分外侧的固定环与外筒端盖,固定环内径等于外筒下半部分外径,通过顶丝穿过顶丝孔固定在外筒上;外筒端盖具有内螺纹,外筒端盖通过所述内螺纹与外筒下半部分的外螺纹相配合螺纹连接。
内筒为中空的阶梯圆筒结构,内筒上半部分外径小于内筒下半部分外径,内筒上半部分外径和内筒下半部分外径均小于外筒内径,内筒活塞位于内筒内部且实现在内筒内部滑动,内筒上半部分位于外筒内,内筒上支环与内筒下支环均为圆环状,分别套在内筒上半部分外侧,内筒上支环位于内筒下支环上方,内筒上支环与内筒下支环沿内筒轴向长度之和等于内筒上半部分沿内筒轴向的长度,内筒上支环外径等于外筒内径,内筒上支环内径等于内筒上半部分外径,内筒下支环内径等于内筒上半部分外径,内筒下支环外径等于外筒内径;内筒上支环外侧壁沿轴向开有一个以上导流槽,内筒端盖通过螺纹拧在内筒上端;位于内筒内部的内筒端盖下半部分直径等于内筒内径,位于内筒顶部的内筒端盖上半部分直径小于外筒内径且大于内筒上支环内径,内筒端盖中间具有一个端盖大通孔,所述内筒端盖四周均匀分布有一个以上端盖小通孔;阻尼针包括针座和针体两部分,针座的直径小于内筒内径且大于端盖小通孔所在位置的直径的最大值,针体直径等于所述内筒端盖中间的端盖大通孔直径,针座位于内筒端盖的下方,针体从内筒端盖下方穿过端盖大通孔后伸出,在针体上拧有阻尼针螺母,阻尼针螺母下表面与针座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内筒端盖的厚度,以便于针体在端盖大通孔内移动,阻尼针中间具有轴向阻尼针通孔,扭力臂C通过下端与内筒下半部分一侧的耳片E所具有的耳片通孔H连接,扭力臂C的上端与扭力臂D的下端相连接,扭力臂D的上端与套在外筒上的转向环一侧的耳片A所具有的耳片通孔F相连;内筒底部与内筒活塞之间的内筒外侧壁上具有充气孔,充气接头一端接在充气孔内。
所述阻尼针的针座四周轴向具有针座通孔,当针座上表面与内筒端盖下表面贴合时,针座通孔与内筒端盖上的端盖小通孔均不贯通。
阻尼针的针体沿内筒端盖内的端盖大通孔轴向移动,当阻尼针运动到下限位时,阻尼针螺母与内筒端盖上表面贴合,内筒端盖四周分布的端盖小通孔与阻尼针中间的阻尼针通孔处于贯通状态,所述下限位为阻尼针沿内筒端盖向下轴向移动的最大限度;当阻尼针运动到上限位时,阻尼针的针座上表面与内筒端盖下表面贴合,将内筒端盖四周的端盖小通孔遮挡住,即只有阻尼针中间的阻尼针通孔处在贯通状态,所述上限位为阻尼针沿内筒端盖内的端盖大通孔向上轴向移动的最大限度,在阻尼针处于上限位时,阻尼针螺母下表面与内筒端盖上表面之间存在的距离即为阻尼针的针体能够在内筒端盖里面伸缩的距离。
所述内筒活塞位于内筒内,在缓冲装置工作前,内筒活塞上表面与阻尼针的针座下表面贴合;充气孔内侧壁与充气接头接触处具有O型密封圈;所述出油孔的内侧壁和灌油孔的内侧壁均具有O型密封圈;所述内螺纹中间沿径向具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以及内螺纹的退刀槽内均具有O型圈。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所提供的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缓冲装置结构简单,在保持良好功能性的同时,在内筒端盖、阻尼针和阻尼针螺母处进行改进,简化了缓冲装置的整体结构,解决现有结构复杂、加工困难等难点,使其能够适用于微型(100kg级别)的无人飞行器,填补了该级别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方面的空白;
2、在保证减震效果的同时,分别在灌油孔与出油孔、外筒端盖、内筒活塞、充气接头处选用了适宜尺寸的O型圈进行密封,实现了油气分离界面密封以及油密封与气密封,达到了较好的密封效果;
3、通过控制充入高压气体压强的大小与灌油量的多少进而控制起落架缓冲装置的行程与额定载荷,使得该缓冲装置灵活适应不同起飞重量的微型无人飞行器,增加其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缓冲装置中外筒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缓冲装置中内筒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缓冲装置装配完成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缓冲装置装配完成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油压高于气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气压高于油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
1、外筒; 2、外筒转臂; 3、舵机架; 4、转向环; 5、固定环;
6、外筒端盖; 7、转向舵机; 8、转向连杆; 9、转轴孔; 10、金属臂;
11、内筒; 12、内筒活塞; 13、内筒端盖; 14、阻尼针; 15、阻尼针螺母;
16、内筒上支环; 17、内筒下支环; 18、扭力臂C; 19、充气接头; 20、出油孔;
21、灌油孔; 22、耳片A; 23、耳片B; 24、扭力臂D; 25、耳片E;
26、固定件; 27、端盖大通孔; 28、端盖小通孔; 29、针座; 30针体;
31、阻尼针通孔; 32、充气孔; 33、耳片通孔F; 34、耳片通孔G; 35、耳片通孔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设计的适用于微型(100kg级别)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良好减震效果以及较高可维护性的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所述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包括外筒组件和内筒组件,如图1所示,所述外筒组件包括外筒1、外筒转臂2、舵机架3、转向环4、固定环5、外筒端盖6、转向舵机7、转向连杆8、转轴孔9和金属臂10;如图2所示,所述内筒组件包括内筒11、内筒活塞12、内筒端盖13、阻尼针14、阻尼针螺母15、内筒上支环16、内筒下支环17、扭力臂C18、充气接头19和扭力臂D24。
如图1所示,所述外筒1为中空的阶梯圆筒结构,外筒1上半部分外径小于外筒下半部分外径,所述外筒1上表面封闭,外筒1下表面开口,所述外筒1上半部分侧面设置灌油孔21,外筒1上表面设置出油孔20。所述出油孔20的内侧壁和灌油孔21的内侧壁均具有O型密封圈。外筒1上半部分固定有金属臂10,所述金属臂10上具有两个转轴孔9,两个转轴孔9关于外筒1中心对称,两个转轴孔9同轴。其中一个转轴孔9的外端面加工有榫眼,所述外筒转臂2通过榫眼与该转轴孔9契合,所述外筒转臂2用于实现起落架的收放。每个所述转轴孔9侧面分别开有顶丝孔,与机体结构相连的转轴穿过两个同轴的转轴孔9,且保证转轴位置高于外筒1上表面。在所述外筒1下半部分从上到下依次套接有舵机架3、转向环4、固定环5和外筒端盖6。所述舵机架3为扁片状,通过中间具有的圆孔套在外筒1下半部分,所述舵机架3中间的圆孔内径等于外筒1下半部分外径,舵机架3侧面具有使所述舵机架3与外筒1之间固定的顶丝孔,转向舵机7与舵机架3上的螺丝孔之间通过螺丝连接后固定在舵机架3上,外筒1上套有与起落架固定连接的固定件26,固定件26位于舵机架3上方。转向环4套在外筒1下半部分,位于舵机架3下方,所述转向环4内径等于外筒1下半部分外径,绕外筒1转动。所述转向环4两侧分别各具有一个耳片,分别为耳片A22和耳片B23,耳片A22与耳片B23大小不同,耳片A22具有水平方向耳片通孔F33,耳片B23具有竖直方向耳片通孔G34,耳片通孔F33与耳片通孔G34的通孔方向不同,一侧的耳片A22通过相应的耳片通孔F33与内筒组件中的扭力臂D24的上端相连,另一侧的耳片B23通过相应的耳片通孔G34与转向连杆8的一端相连,转向连杆8的另一端与转向舵机7相连,转向环4下方依次为套在外筒1下半部分外侧的固定环5与外筒端盖6,固定环5为侧面具有顶丝孔的圆环形状,固定环5内径等于外筒1下半部分外径,通过顶丝穿过顶丝孔固定在外筒1上。外筒端盖6具有内螺纹,外筒端盖6通过所述内螺纹与外筒1下半部分的外螺纹相配合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中间沿径向具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以及内螺纹的退刀槽内均具有O型密封圈。
如图2所示,内筒11为中空的阶梯圆筒结构,内筒11上半部分外径小于内筒11下半部分外径,内筒11上半部分外径和内筒11下半部分外径均小于外筒1内径,内筒活塞12位于内筒11内部且实现在内筒11内部滑动。内筒11上半部分位于外筒1内,内筒上支环16与内筒下支环17均为圆环状,分别套在内筒11上半部分外侧,内筒上支环16位于内筒下支环17上方,内筒上支环16与内筒下支环17沿内筒11轴向长度之和等于内筒11上半部分沿内筒11轴向的长度,内筒上支环16外径等于外筒1内径,内筒上支环16内径等于内筒11上半部分外径,内筒下支环17内径等于内筒11上半部分外径,内筒下支环17外径等于外筒1内径。内筒上支环16外侧壁沿轴向开有一个以上导流槽,内筒端盖13通过螺纹拧在内筒11上端;位于内筒11内部的内筒端盖13下半部分直径等于内筒11内径,位于内筒11顶部的内筒端盖13上半部分直径小于外筒1内径且大于内筒上支环16内径,内筒端盖13中间具有一个端盖大通孔27,所述内筒端盖13四周均匀分布有一个以上端盖小通孔28;阻尼针14包括针座29和针体30两部分,针座29的直径小于内筒11内径且大于端盖小通孔28所在位置的直径的最大值,针体30直径等于所述内筒端盖13中间的端盖大通孔27直径,针座29位于内筒端盖13的下方,针体30从内筒端盖13下方穿过端盖大通孔27后伸出,在针体30上拧有阻尼针螺母15,阻尼针螺母15下表面与针座29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内筒端盖13的厚度,以便于针体30在端盖大通孔27内移动,阻尼针14中间具有轴向阻尼针通孔31,阻尼针14的针座29四周轴向具有针座通孔,当针座29上表面与内筒端盖13下表面贴合时,针座通孔与内筒端盖13上的端盖小通孔28均不贯通。当缓冲装置理想情况下完全伸展时,外筒端盖6上表面与内筒下支环17下表面轴向接触,内筒上支环16上表面与内筒端盖13接触,用于限制缓冲装置的伸展行程。扭力臂C18通过下端与内筒11下半部分一侧的耳片E25所具有的耳片通孔H35连接,扭力臂C18的上端与扭力臂D24的下端相连接,扭力臂D24的上端与套在外筒1上的转向环4一侧的耳片A22所具有的耳片通孔F33相连。内筒11底部与内筒活塞12之间的内筒11外侧壁上具有充气孔32,所述充气孔32与耳片E25互不影响,充气接头19一端接在充气孔32内,充气孔32内侧壁与充气接头19接触处具有O型密封圈用于密封,充气接头19另一端与外置气泵相连,用于为内筒11充气。
如图3所示,将所述外筒组件和内筒组件装配形成缓冲装置,具体装配过程为:先将内筒活塞12套上O型密封圈以保证油气分离的效果,将内筒活塞12置于内筒11内部,确保其可以在保证气密性的同时顺畅的在内筒11内部往复运动。然后将阻尼针14的针体30从下到上穿过内筒端盖13中间的端盖大通孔27,并将阻尼针螺母15拧上。阻尼针14的针体30沿内筒端盖13内的端盖大通孔27轴向移动,当阻尼针14运动到下限位时,阻尼针螺母15与内筒端盖13上表面贴合,内筒端盖13四周分布的端盖小通孔28与阻尼针14中间的阻尼针通孔31处于贯通状态;所述下限位为阻尼针14沿内筒端盖13向下轴向移动的最大限度。当阻尼针14运动到上限位时,阻尼针14的针座29上表面与内筒端盖13下表面贴合,将内筒端盖13四周的端盖小通孔28遮挡住,即只有阻尼针14中间的阻尼针通孔31处在贯通状态。所述上限位为阻尼针14沿内筒端盖13内的端盖大通孔27向上轴向移动的最大限度,在阻尼针14处于上限位时,阻尼针螺母15下表面与内筒端盖13上表面之间存在的距离即为阻尼针14的针体30能够在内筒端盖13里面移动的距离,也就是上限位和下限位之间的行程。通过充气接头19与外置气泵相连,为内筒11内充满高压气体;同时检查内筒活塞12的气密性。然后将外筒端盖6套在内筒11下半部分,再依次在内筒11外侧套上内筒下支环17与内筒上支环16,内筒上支环16与内筒下支环17均位于外筒端盖6上方,内筒上支环16与内筒下支环17用于限制缓冲装置的伸展,理想情况下,当内筒上支环16上表面与内筒端盖13接触时,所述缓冲装置伸展受限;当内筒端盖13上表面与外筒1内壁上表面之间距离最小时,所述缓冲装置收缩受限。内筒11上表面固定装有阻尼针14和阻尼针螺母15的内筒端盖13。再依次将固定环5、转向环4和舵机架3安装在外筒端盖6上,再将外筒1整体套入固定环5、转向环4和舵机架3内并螺纹连接在外筒端盖6上;转向舵机7通过螺丝固定在舵机架3上,转向连杆8一端与转向舵机7相连,转向连杆8另一端与转动环4上的耳片B23相连;所述外筒转臂2、转向环4、转向舵机7、转向连杆8与缓冲装置其他结构一起共同作用实现起落架转向功能,最后通过外筒1上半部分外侧面的灌油孔21灌入阻尼油,阻尼油进入外筒1内部,待阻尼油从出油孔20溢出后,用螺丝将灌油孔21与出油孔20堵住(所述灌入采用漏斗灌油,油面高于出油孔,油就可以从出油孔20溢出)。将扭力臂C18下端与内筒11下半部分一侧的耳片E25连接,扭力臂C18上端与扭力臂D24的下端相连接,扭力臂D24的上端与耳片A22上的耳片通孔相连。外筒转臂2与外筒1上的其中一个外端面加工有榫眼的转轴孔9连在一起,与缓冲装置形成一个整体,当外力转动外筒转臂2的时候,外筒1和外筒转臂2可以一起绕转轴转动,实现起落架的收放操作。外筒转臂2与转轴之间依靠顶丝实现轴向定位;舵机架3通过顶丝以保证周向定位,起到支撑转向舵机7的作用。转向环4可以沿外筒1周向进行旋转。转向舵机7通过带动转向连杆8进而带动转向环4在固定环5的上端面转动。固定环5通过顶丝顶在外筒1下半部分外侧实现定位,用于支撑转向环4。外筒端盖6通过螺纹固定在外筒1下半部分,外筒端盖6具有内螺纹,内螺纹中间沿径向具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以及内螺纹的退刀槽内均具有O型密封圈以实现密封效果,防止阻尼油泄露。外置的油泵通过外筒1上半部分外侧面的灌油孔21将阻尼油灌入外筒1内部,阻尼油灌满并从外筒1上表面的出油孔20溢出后,用螺丝将灌油孔21与出油孔20堵上。所述缓冲装置装配完成后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
如图5所示,将外筒1内灌满阻尼油,将内筒11内充满高压气体。在缓冲装置工作前,内筒活塞12上表面与阻尼针14的针座29下表面贴合,将阻尼油与高压气体分隔开,内筒活塞12上面是阻尼油,下面是高压气体,内筒11内部的气压高于外筒1内部的油压。当起落架落地、受到冲击时,内筒11相对外筒1沿着轴向向上运动,进而压缩外筒1里的阻尼油。此时外筒1内部的油压高于内筒11内部的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阻尼针14开始沿轴向向下运动,此时针座29上表面与内筒端盖13下表面之间由贴合逐渐分离,端盖小通孔28贯通,第一部分阻尼油通过内筒端盖13四周上开的端盖小通孔28由外筒1进入针座29上表面与内筒端盖13下表面之间,继而进入内筒11,第二部分阻尼油通过阻尼针14中间的阻尼针通孔31由外筒1直接进入内筒11,由于内筒11向上运动,带动内筒上支环16和内筒下支环17向上运动,第三部分阻尼油通过内筒端盖13与外筒1内壁之间的间隙以及内筒上支环16上开的导流槽流入内筒下支环17外壁与外筒1内壁之间的间隙中。流入内筒11内部的第一部分阻尼油和第二部分阻尼油共同压缩内筒活塞12,内筒活塞12相对内筒11轴向向下运动,进而逐步压缩内筒11内部的高压气体。
如图6所示,当内筒11内部的高压气体被压缩,直到内筒11内部的气压高于外筒1内部的油压。在压强差作用下,内筒活塞12相对内筒11开始向上运动,将流入内筒11的第一部分阻尼油和第二部分阻尼油从内筒11内部沿内筒端盖13四周上开的端盖小通孔28以及阻尼针14中间的阻尼针通孔31压回外筒1之中,当外筒1中的阻尼油逐渐增加,阻尼油向下压缩内筒11,内筒11相对外筒1开始向下运动。第一部分阻尼油和第二部分阻尼油回流至外筒1的过程中挤压阻尼针14向上运动,直到阻尼针14运动到上限位,阻尼针14的针座29上表面与内筒端盖13下表面贴合,内筒端盖13四周端盖小通孔28都被阻尼针14的针座29遮挡住,此时,未回流至外筒1的第一部分阻尼油和第二部分阻尼油只能从位于阻尼针14中间的阻尼针通孔31继续回流至外筒1内;同时内筒11向下运动过程中,第三部分阻尼油从内筒下支环17外壁与外筒1内壁之间的间隙中通过内筒端盖13与外筒1内壁之间的间隙以及内筒上支环16上开的导流槽回流至外筒1内,由于此时内筒11内部的气压高,外筒1内部的油压小,内筒活塞12向上运动,直到内筒活塞12上表面与针座29下表面接触。阻尼油在回流至外筒1的速度与流入内筒11时的速度相比减小了很多,因此缓冲装置的回弹速度也受到了限制。在上述内筒11相对外筒1的反复相对运动过程中,微型飞行器下落过程中由起落架产生的瞬时冲击能量在阻尼油流经阻尼针14中间的阻尼针通孔的过程中得到耗散,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缓冲装置结构简单,在保持良好功能性的同时,在内筒端盖13、阻尼针14和阻尼针螺母15处进行改进,简化了缓冲装置的整体结构,解决现有结构复杂、加工困难等难点,使其能够适用于微型(100kg级别)的无人飞行器,填补了该级别下无人飞行器油气式减震起落架方面的空白;在保证减震效果的同时,分别在灌油孔21与出油孔20、外筒端盖6、内筒活塞12、充气接头19处选用了适宜尺寸的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实现了油气分离界面密封以及油密封与气密封,达到了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通过控制充入高压气体压强的大小与灌油量的多少,进而控制起落架缓冲装置的行程与额定载荷,使得该缓冲装置灵活适应不同起飞重量的飞行器,增加其适应性。

Claims (7)

1.一种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包括外筒组件和内筒组件,所述外筒组件包括外筒、外筒转臂、舵机架、转向环、固定环、外筒端盖、转向舵机、转向连杆、转轴孔和金属臂;所述内筒组件包括内筒、内筒活塞、内筒端盖、阻尼针、阻尼针螺母、内筒上支环、内筒下支环、扭力臂C、充气接头和扭力臂D;
所述外筒为中空的阶梯圆筒结构,外筒上半部分外径小于外筒下半部分外径,所述外筒上表面封闭,外筒下表面开口,所述外筒上半部分侧面设置灌油孔,外筒上表面设置出油孔;外筒上半部分固定有金属臂,所述金属臂上具有两个转轴孔,两个转轴孔关于外筒中心对称,两个转轴孔同轴;其中一个转轴孔的外端面加工有榫眼,所述外筒转臂通过榫眼与该转轴孔契合,在所述外筒下半部分从上到下依次套接有舵机架、转向环、固定环和外筒端盖;所述舵机架为扁片状,通过中间具有的圆孔套在外筒下半部分,所述舵机架中间的圆孔内径等于外筒下半部分外径,转向舵机与舵机架上的螺丝孔之间通过螺丝连接后固定在舵机架上,转向环套在外筒下半部分,位于舵机架下方,所述转向环内径等于外筒下半部分外径,所述转向环两侧分别各具有一个耳片,分别为耳片A和耳片B,耳片A与耳片B大小不同,耳片A具有水平方向耳片通孔F,耳片B具有竖直方向耳片通孔G,耳片通孔F与耳片通孔G的通孔方向不同,一侧的耳片A通过相应的耳片通孔F与内筒组件中的扭力臂D的上端相连,另一侧的耳片B通过相应的耳片通孔G与转向连杆的一端相连,转向连杆的另一端与转向舵机相连,转向环下方依次为套在外筒下半部分外侧的固定环与外筒端盖,固定环内径等于外筒下半部分外径,通过顶丝穿过顶丝孔固定在外筒上;外筒端盖具有内螺纹,外筒端盖通过所述内螺纹与外筒下半部分的外螺纹相配合螺纹连接;
内筒为中空的阶梯圆筒结构,内筒上半部分外径小于内筒下半部分外径,内筒上半部分外径和内筒下半部分外径均小于外筒内径,内筒活塞位于内筒内部且实现在内筒内部滑动,内筒上半部分位于外筒内,内筒上支环与内筒下支环均为圆环状,分别套在内筒上半部分外侧,内筒上支环位于内筒下支环上方,内筒上支环与内筒下支环沿内筒轴向长度之和等于内筒上半部分沿内筒轴向的长度,内筒上支环外径等于外筒内径,内筒上支环内径等于内筒上半部分外径,内筒下支环内径等于内筒上半部分外径,内筒下支环外径等于外筒内径;内筒上支环外侧壁沿轴向开有一个以上导流槽,内筒端盖通过螺纹拧在内筒上端;位于内筒内部的内筒端盖下半部分直径等于内筒内径,位于内筒顶部的内筒端盖上半部分直径小于外筒内径且大于内筒上支环内径,内筒端盖中间具有一个端盖大通孔,所述内筒端盖四周均匀分布有一个以上端盖小通孔;阻尼针包括针座和针体两部分,针座的直径小于内筒内径且大于端盖小通孔所在位置的直径的最大值,针体直径等于所述内筒端盖中间的端盖大通孔直径,针座位于内筒端盖的下方,针体从内筒端盖下方穿过端盖大通孔后伸出,在针体上拧有阻尼针螺母,阻尼针螺母下表面与针座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内筒端盖的厚度,以便于针体在端盖大通孔内移动,阻尼针中间具有轴向阻尼针通孔,扭力臂C通过下端与内筒下半部分一侧的耳片E所具有的耳片通孔H连接,扭力臂C的上端与扭力臂D的下端相连接,扭力臂D的上端与套在外筒上的转向环一侧的耳片A所具有的耳片通孔F相连;内筒底部与内筒活塞之间的内筒外侧壁上具有充气孔,充气接头一端接在充气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针的针座四周轴向具有针座通孔,当针座上表面与内筒端盖下表面贴合时,针座通孔与内筒端盖上的端盖小通孔均不贯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阻尼针的针体沿内筒端盖内的端盖大通孔轴向移动,当阻尼针运动到下限位时,阻尼针螺母与内筒端盖上表面贴合,内筒端盖四周分布的端盖小通孔与阻尼针中间的阻尼针通孔处于贯通状态,所述下限位为阻尼针沿内筒端盖向下轴向移动的最大限度;当阻尼针运动到上限位时,阻尼针的针座上表面与内筒端盖下表面贴合,将内筒端盖四周的端盖小通孔遮挡住,即只有阻尼针中间的阻尼针通孔处在贯通状态,所述上限位为阻尼针沿内筒端盖内的端盖大通孔向上轴向移动的最大限度,在阻尼针处于上限位时,阻尼针螺母下表面与内筒端盖上表面之间存在的距离即为阻尼针的针体能够在内筒端盖里面移动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活塞位于内筒内,在缓冲装置工作前,内筒活塞上表面与阻尼针的针座下表面贴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充气孔内侧壁与充气接头接触处具有O型密封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孔的内侧壁和灌油孔的内侧壁均具有O型密封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中间沿径向具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以及内螺纹的退刀槽内均具有O型圈。
CN201810989396.5A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 Active CN1092293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9396.5A CN109229346B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9396.5A CN109229346B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29346A CN109229346A (zh) 2019-01-18
CN109229346B true CN109229346B (zh) 2020-05-26

Family

ID=65068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89396.5A Active CN109229346B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293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0681B (zh) * 2020-12-18 2022-06-14 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起落架锁臂连接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3567A (zh) * 2008-06-24 2008-10-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型客机起落架倒悬油针缓冲器
CN101687545A (zh) * 2007-06-15 2010-03-31 梅西耶-道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飞机起落架的减震器
CN102094926A (zh) * 2010-12-14 2011-06-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势能贮存式突伸起落架缓冲器
CN102506116A (zh) * 2011-11-03 2012-06-20 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油气减震装置
EP3012481A2 (en) * 2014-10-22 2016-04-27 Goodrich Corporation Z-head piston for dual chamber shock struts
CN106015428A (zh) * 2016-07-18 2016-10-12 天津优瑞纳斯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压缓冲挡车器的液压缓冲装置
CN106763424A (zh) * 2016-12-02 2017-05-31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回油腔变油孔的起落架缓冲器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81578B2 (en) * 2003-07-31 2006-01-03 Troy Leiphart Non-pressurized monotube shock absorb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7545A (zh) * 2007-06-15 2010-03-31 梅西耶-道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飞机起落架的减震器
CN101293567A (zh) * 2008-06-24 2008-10-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型客机起落架倒悬油针缓冲器
CN102094926A (zh) * 2010-12-14 2011-06-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势能贮存式突伸起落架缓冲器
CN102506116A (zh) * 2011-11-03 2012-06-20 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油气减震装置
EP3012481A2 (en) * 2014-10-22 2016-04-27 Goodrich Corporation Z-head piston for dual chamber shock struts
CN106015428A (zh) * 2016-07-18 2016-10-12 天津优瑞纳斯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压缓冲挡车器的液压缓冲装置
CN106763424A (zh) * 2016-12-02 2017-05-31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回油腔变油孔的起落架缓冲器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29346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696894A (en) Acceleration sensitive shock absorber valve
CN107128481B (zh) 一种滚轮式液压阻尼无人机防摔起落架
EP3345828B1 (en) Two stage strut allowing low initial compression load
EP3578847A1 (en) Dual-stage, mixed gas/fluid shock strut servicing
CN109229346B (zh) 一种适用于微型无人飞行器油气减震式起落架的缓冲装置
CN104895995A (zh) 小型无人机起落架缓冲器
EP2873889B1 (en) Cam-operated Bi-directional shock absorber damper
US3078967A (en) Shock strut with linear damper
CN105020316A (zh) 一种起落架缓冲器
GB2482154A (en) Compact shimmy damper for aircraft landing gear
CN109319099B (zh) 一种伸长行程变油孔起落架缓冲器
US3292919A (en) Aircraft shock absorber
EP3248869A1 (en) Retraction / extension of a landing gear in an aircraft
US2222845A (en) Shock absorbing means
EP3505788B1 (en) Shock strut percolation
CN112722251B (zh) 一种可多级缓冲的抗侧风滑橇着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802994B (zh) 悬架支柱和车辆
US6168142B1 (en) Hydraulic damper with elastomeric spring assembly
EP0174876A1 (en) Shock absorbing strut for aircraft undercarriage
EP4198334A1 (en) Self-sustaining shimmy damper system for landing gear shock strut assemblies
CN105626740A (zh) 多级阻尼式避震设备
CN110282134A (zh) 一种空中投放缓冲平台
US20230182892A1 (en) Self-sustaining shimmy damper system for landing gear shock strut assemblies
CN219904722U (zh) 一种含非线性能量阱的起落架摆振衰减装置
US3263986A (en) Shock absorb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