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5656B - 导管 - Google Patents

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95656B
CN109195656B CN201780026116.4A CN201780026116A CN109195656B CN 109195656 B CN109195656 B CN 109195656B CN 201780026116 A CN201780026116 A CN 201780026116A CN 109195656 B CN109195656 B CN 1091956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en
shaft
catheter
wall surfac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61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95656A (zh
Inventor
黑濑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nek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ka Corp filed Critical Kanek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195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5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95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5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导管(1)具备用于使第一丝(7)和在前端(9a)具有弯曲部的第二丝(9)分别通过的轴(5),轴(5)具有第一管腔(20),其由第一壁面(24a)形成,用于使第一丝(7)通过;和第二管腔(22),其由第二壁面(26a)形成并且隔着隔壁与第一管腔(20)并排设置,用于使第二丝(9)通过,第一管腔(20)及第二管腔(22)沿着轴(5)的长度方向配置,在与轴(5)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轴(5)的外表面(28a)与第二壁面(26a)的间隔变得最薄的第二壁面(26a)上的第一点(P6)位于不与将第二壁面(26a)上的规定的两个点(P1、P2或P3、P4)连结且为最长的第一直线(D1、D2)重叠的位置。

Description

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使丝通过的两个管腔的导管。
背景技术
作为血管的狭窄部的治疗,列举使用了导管的血管内治疗作为选项之一。作为这种血管内治疗,具有使丝通过血管的狭窄部而使血流再通的手术方法。在这种治疗中,使用狭窄部贯通用导管。这种治疗所使用的普通的导管具有两个管腔,并将一根丝穿过各管腔而使用。丝为了贯通狭窄部、将导管引导至狭窄部而使用。这种丝被称为导丝。为了贯通而使用的丝的前端大多为了探索狭窄部的入口而弯曲。施术者通过从导管的手边侧使丝旋转等,对丝进行操作来探索狭窄部的入口。丝的弯曲部大多在使用前以与病变部对应的方式适当地由施术者形成。
作为现有的导管,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导管。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导管而言,由共用壁划分并且具有前端开口的两个管腔并列设置,将丝***于各管腔而使用。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导管中,前端呈弯曲形状的丝***于一个管腔。
作为同类的其他导管,有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导管。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导管具有两个管腔(Lumen),两个管腔具有前端开口,将丝***于各管腔而使用。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导管中,各丝在前端开口不绕轴转动,且以丝的前端部沿着突出方向相互远离的方式形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58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2012/172885号
在与贯通导管一起使用了使前端弯曲的丝的情况下,在前端具有弯曲部的丝在导管的管腔内移动时,弯曲部易钩挂于管腔的壁面。因此,在现有的导管中,丝的前端有时戳破管腔的壁部。存在将壁部戳破后的丝与血管接触,而使血管损伤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管腔的破损的导管。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导管具备轴,该轴使第一丝和在前端具有弯曲部的第二丝分别通过,轴具有:第一管腔,其由第一壁面形成,用于使第一丝通过;第二管腔,其由第二壁面形成,并且隔着隔壁与第一管腔并排设置,用于使第二丝通过,第一管腔及第二管腔沿着轴的长度方向配置,在与轴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轴的外表面与第二壁面之间的间隔变得最薄的第二壁面上的第一点位于不与第一直线重叠的位置,所述第一直线将第二壁面上的规定的两个点连结且为最长。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导管中,第二管腔的最薄部配置于不与第一直线的延长线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避免第二丝的弯曲部在第二管腔内接触第二壁面与轴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的最薄部,从而能够防止第二丝的前端扎入第二管腔的壁面、或者贯通壁部并破损而与血管接触。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第一管腔在截面中配置于不与第一直线的延长线重叠的位置,将第一点与隔壁变得最薄的第二壁面上的第二点连结的第二直线在截面中比第一直线短。在该结构中,第一直线不会与第二管腔的轴外表面及隔壁的最薄部重叠。由此,能够防止第二丝的弯曲部在第二管腔内与隔壁的最薄部接触,从而能够防止第二丝的前端扎入第二管腔的壁面、或者贯通壁部并破损而与血管接触、或者进入到第一管腔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隔壁的最薄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一壁面与外表面之间的最薄的厚度、及第二壁面与外表面之间的最薄的厚度中的至少一者。在该结构中,由于确保了轴的外廓的厚度,即使在丝与管腔的壁面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好地抑制轴的外廓破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一壁面及第二壁面的材料可以比形成轴的外廓的材料滑动性高。在该结构中,能够使第一丝及第二丝在第一管腔内及第二管腔内顺畅地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形成轴的外廓的材料比形成第一壁面及第二壁面的材料弹性模量低。在该结构中,能够确保轴的柔软性。轴柔软的导管易***到血管内,操作性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二壁面与外表面之间且在包含最薄的部分的局部设置有加固层,该加固层的材料强度比形成轴的外廓的材料的强度高。在该结构中,即使在第二丝与第二管腔的最薄的部分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加固层抑制第二丝贯通最薄的部分而向轴的外侧突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加固层可以设置于第二管腔的周围。在该结构中,能够利用加固层进一步抑制第二丝贯通第二管腔的壁面而向轴的外侧突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一管腔的远位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在第一管腔的近位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在第二管腔的远位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开口,在第二管腔的近位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开口,第一开口配置于比第三开口靠远位侧的位置,第二开口配置于比第四开口靠远位侧的位置。在该结构中,第一管腔的前端位于比第二管腔的前端靠远位侧的位置。由此,易于沿着第一丝将导管向病变部输送。进一步在进行使用配置于第一管腔的第一丝来固定导管,通过配置于第二管腔的第二丝贯通狭窄部这样的使用时,能够使导管的固定牢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可以具有第一标记及第二标记,该第一标记及第二标记配置于包围第一管腔的位置,并由不透射放射线的材料形成,第一标记配置于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第二标记配置于比第三开口靠近位侧且比第二开口靠远位侧的位置。通过该结构,在基于放射线透射图像对导管进行操作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标记准确地掌握第一开口的位置,通过第二标记准确地掌握第二开口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提供可抑制由丝引起的管腔的破损的导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2的(a)是表示沿着图1中的a-a线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2的(b)是表示沿着图1中的b-b线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轴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丝位于第二管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导管的截面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是在治疗血管的狭窄部时,用于使丝通过血管的狭窄部而使血流恢复的治疗的贯通导管。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将两个管腔并行配置的一侧(图示左侧的端部)定义为远位,将其相反侧(图示右侧的端部)定义为近位。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具备轴,该轴用于使第一丝和在前端具有弯曲部的第二丝通过。轴具备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第一丝通过第一管腔。第一管腔由第一壁面形成。第二丝通过第二管腔。第二管腔由第二壁面形成。第一管腔仅配置于导管的远位侧,第二管腔以从导管的远位侧遍及近位侧的方式配置。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沿长度方向并列配置。将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隔开的部分是隔壁。优选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的长轴、即长度方向的轴是平行的。壁面是轴的内表面。管腔是管状的轴的内腔。轴的外表面是轴的外侧的面。轴的外廓是除轴的管腔以外的部分。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所使用的轴可以是在中途连接不同的轴而成的轴,也可以由从远位端至近位端没有接缝的一根轴构成。如图1所示的导管那样,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可以将形成有第一管腔20及第二管腔22的远位侧的轴(第二轴)5、与形成有第二管腔22的近位侧的轴(第一轴)3以将第二管腔22相连的方式连结。或者,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可以是将赋予第一管腔的轴、与赋予第二管腔的轴沿着长度方向并行排列,并进行接合的结构。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在局部可以是双层管构造。特别是,优选第一管腔的近位侧是双层管构造。
通过管腔内的丝为了向血管的狭窄部进入、或者将导管引导至目的部位而使用。第一丝是用于向血管的狭窄部进入、或者将导管引导至目的部位的导丝。第一丝配置于第一管腔。第二丝是向血管的狭窄部进入的丝。第二丝配置于第二管腔。丝的直径及长度能够根据***的导管而适当地进行选择。构成丝的材料优选金属,例如列举有钨、镍钛合金、及不锈钢等。特别是,优选由白金或金、或者包含它们的合金等的、不透射X线(放射线)的材料形成。
如图1所示,第二丝9的前端9a是弯曲形状。弯曲形状通过设置弯曲点而形成。丝的弯曲部是指丝的从前端至弯曲点的部分。弯曲角度优选为5度以上且90度以下。第二丝的从最前端至弯曲点的长度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弯曲点的数量优选为一处、或者两处,能够根据病变部的尺寸适当地进行选择。在从远位侧朝向近位侧观察丝的情况下,弯曲部配置成不与丝的长度方向的轴并行。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与使丝通过的管腔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能够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不定形等、或者为将上述形状组合后的形状。对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而言,在与轴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轴的外表面与第二壁面之间的间隔变得最薄的第二壁面上的第一点位于不与以下叙述的第一直线重叠的位置。第一直线是指将第二壁面上的规定的两个点连结且为最长的部分。第一直线也有时在截面上具有多个。
一般地,若前端弯曲的丝的弯曲部与轴的壁面接触,则存在弯曲部的最前部的前端易戳破轴的壁面的问题。由于丝的前端变细,因此易戳破轴的壁面。特别是,若弯曲部与轴的壁面接触,则从弯曲部对轴的前端施加力,丝的前端变得易戳破轴的壁面。血管治疗所使用的导管尽可能形成得较细,以便能够到达至较细的血管。因此,优选轴及管腔也较细。丝的弯曲部通过弯曲直线状的丝而形成,因此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丝在截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在弯曲部大于直线状的情况。因此,若弯曲部变长,则丝的前端易与壁面接触。而且若弯曲部变长,则丝通过管腔内时,丝的前端和/或弯曲部摩擦壁面、或者在将壁面扩张的同时前进。另外,根据发明人的观察,丝的弯曲部大多以在管腔的截面中选择距离最长的部分的方式通过。另外,轴的外廓部分较薄的部分是管腔与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短、在丝的前端和/或弯曲部分接触的情况下,轴易破损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中,具有弯曲部的导管通过的第二管腔的壁面(第二壁面)与外表面之间的距离最薄的部分不与第二管腔的截面的距离最长的部分亦即第一直线一致。即,所述最薄的部分不位于第一直线或者其延长线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中,第二丝的前端及弯曲部在管腔的截面中配置于距离最长的第一直线部分。因此,丝的前端和/或弯曲部不易与壁面接触。进一步,在截面中,由于第一直线不和第二管腔与外表面之间的间隔最薄的部分重叠,因此即使第二丝的前端和/或弯曲部与第二壁面接触,也能够防止将壁面戳破而使丝从导管突出。作为这种截面形状,列举了图6的(a)至图6的(e)所示的各种截面。所有的截面形状都是管腔截面的最长部分、和轴的外表面与管腔的壁面的距离最短的部分不重叠的形状。在图6的(a)中,由第一壁面形成的第一管腔20以隔着隔壁与由第二壁面形成的第二管腔22并列的方式设置。轴的外表面与第二壁面之间的间隔变得最薄的第二壁面上的第一点P6位于不与第一直线D1重叠的位置,该第一直线D1将第二壁面上的规定的两个点P1、P2连结且为最长。
图7是比较例所涉及的导管的管腔的截面的例子。在图7的(a)所示的轴50中,将第二壁面上的规定的两个点连结且为最长的第一直线D11、D12是第二管腔54的对角线。在将第一管腔52设为上侧的情况下,轴的外表面与第二壁面之间的间隔变得最薄的第二壁面上的第一点P11、P12是下侧的两个顶点。由于第一点位于第一直线上,因此在配置于第一直线上的第二丝的前端、弯曲部与壁面接触的情况下,存在从与外表面之间的间隔短的第一点将管腔损坏的担忧。在图7的(b)所示的轴50中,第一直线是第二管腔54的直径。在将第一管腔52设为上侧的情况下,第一点是圆周上的最下部点。与图7的(a)同样地,由于第一点位于第一直线上,因此在配置于第一直线上的第二丝的前端和/或弯曲部与壁面接触的情况下,存在从与外表面之间的间隔较短的第一点将管腔损坏的担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与导管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第一管腔配置于不与上述第一直线重叠的位置,且第二管腔的截面的形状优选连结上述第一点与以下所示的第二点的直线亦即第二直线的距离比第一直线的距离短。第二点是第二管腔上的点,且是位于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之间的部分亦即隔壁的距离变得最短的部位的点。第一管腔配置于不与上述第一直线重叠的位置,由此即使在第二管腔内的第二丝将第二管腔的内壁戳破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二丝与第一管腔接触。第二直线也有时在截面上具有多个。
第一点如上述那样,是第二管腔上的点,且是位于轴的外表面与第二管腔之间的距离变得最短的部位的点。在将第一点设为铅垂方向下侧的情况下,隔壁侧的第二点变成位于上侧。第二直线是将第一点与第二点连结的直线。因此,第二直线是将隔壁及外表面与第二管腔之间的间隔变得最短的部位彼此连结的直线。第一直线是在第二管腔的截面上为最长的直线。第二直线优选比第一直线短。由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是壁面较薄的部分不会成为最长部分的构造。
第二丝的弯曲部配置于截面上的管腔最长的位置。这种配置是弯曲部稳定的配置状态。因此,能够在构造上避免第二丝的前端和/或弯曲部分与壁面较薄的部分接触。作为这种截面形状,列举了图6的(a)至图6的(e)所示的各种截面。根据上述的第一点与第二点的位置关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管腔的截面大多变得横向长度长。例如,如图3所示,与第二管腔22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能够是大致D字形状,并以平坦部分为第一管腔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管腔的截面的形状优选是椭圆形、长方形、菱形、桶形等偏平的形状。在图6的(a)中,第一管腔20配置于不与第一直线D1延长线重叠的位置。而且,将第一点P6、与隔壁变得最薄的第二壁面上的第二点P5连结的第二直线D3的长度比第一直线D1的长度短。
图7是比较例所涉及的导管的管腔的截面的例子。在图7的(b)中,在第一直线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一管腔。在将第一管腔设为上侧的情况下,第二点是圆周上的最下部点。因此,第二直线是连结圆形的第二管腔的最上部与最下部的直径,与第一直线一致。由于是这种构造,因此在第二丝的前端和/或弯曲部与壁面接触的情况下,有将隔壁损坏、或者从与外表面之间的间隔短的第一点将管腔损坏的担忧。
也可以将第一管腔的截面的形状设为与第二管腔的形状相同。该情况下,可以使用在前端具有弯曲部的丝作为第一丝。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隔壁的最薄的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一壁面与轴的外表面之间的最薄的部分的厚度、或者第二壁面与轴的外表面之间的最薄的部分的厚度中的任意一者。也可以比两者都小。由于丝的弯曲部分戳破厚度更薄的部分的可能性高,因此通过该结构,能够防止丝的弯曲部分戳破轴的外表面。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能够以使丝不向轴外突出的方式减小隔壁。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轴的截面的大小优选为0.5mm以上且1.5mm以下。轴的截面的大小是指轴的外周上的第一点与面对该第一点的外周上的第二点间的距离。同样地,第一管腔的截面的大小优选是0.25mm以上且0.6mm以下。第一直线的长度优选是0.3mm以上且0.8mm以下。第二直线的长度优选是0.25mm以上且0.7mm以下。隔壁的长度优选是0.01mm以上且0.12mm以下。能够与所需的轴、管腔的大小相应地适当地优选隔壁、外表面与管腔之间的间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中,即使不将用于使具有弯曲部的丝通过的轴形成得壁较厚,也能够抑制由丝引起的管腔的破损。其结果为,能够确保导管的轴的柔软性,并与将轴形成得壁较厚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操作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导管的轴优选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由此,导管易追随血管的弯曲而变形,并且,即使导管与血管接触也不易损伤血管。构成轴的材料优选为热塑性树脂材料,例如列举有聚烯烃系树脂材料。例如可以是聚酰胺、高密度聚乙烯等。在连接多个管状部件而构成轴的情况下或者轴具有层构造的情况下,各个部件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特别是,在轴具有层构造的情况下,能够使形成轴的外表面的材料、与构成内表面(壁面)的材料不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使形成内表面的材料的滑动性高于形成外表面的材料的滑动性。例如,能够使内表面的材料为比外表面的材料摩擦系数小的材料。优选的材料的组合是聚酰胺弹性体与高密度聚乙烯。或者,也可以使用相同材料,并对轴的内表面实施光滑加工(日文:滑り加工),由此提高内表面的滑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使形成轴的外表面的材料的弹性模量低于形成内表面的材料的弹性模量。优选的材料的组合是聚酰胺弹性体与高密度聚乙烯。通过提高轴的内表面、即管腔的滑动性,能够使丝不钩挂于壁面而顺滑地移动。另外,通过使用弹性模量低的材料作为轴的外表面的材料,能够提高轴的柔软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5的(a)和图5的(b)所示,导管的轴可以在第二壁面与外表面之间的包含最薄的部分的部分设置有加固层27、29,加固层27、29由比形成轴的外表面的材料强度高的材料形成。加强材料以被埋入轴的内部的方式配置。优选加强材料不在管腔及外表面露出。加固层的材料列举有树脂或金属,优选为金属。在轴的材料为树脂的情况下,加固层的材料例如能够是金属,例如为不锈钢。加固层的形状有线形、辫形、螺旋形等,各线材的截面能够适当地选择扁线、平角线(日文:平角線)、及圆线等。优选加固层设置于第二管腔的周围。在设置有加固层的第二管腔的周围也包含隔壁。通过设置加固层,能够更好地抑制具有弯曲部的第二丝戳破第二管腔而贯通至外表面、第一管腔。为了防止第一丝戳破第一管腔,可以在第一管腔的周围设置加固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导管的第一管腔的远位侧开口配置于比第二管腔的远位侧开口靠远位侧的位置。这是为了易通过第一导丝而固定导管。另外,优选导管的第一管腔的近位侧开口配置于比第二管腔的近位侧开口靠远位侧的位置。这是为了在将导管用作快速交换式导管的情况下,优选第一管腔比第二管腔短。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第二管的远位侧的端面倾斜。这种倾斜是相对于第二管的长度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的倾斜。特别是,在将第一管设为上方向的情况下,优选第二管的远位侧的端面其上端成为远位侧且下端成为近位侧。端面可以连续地倾斜,也可以是台阶形、弯曲形。此外,端面也可以不倾斜,而是与管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端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导管具有标记,该标记由不透射放射线的材料形成。利用这种标记,能够在手术中掌握导管的位置。特别是,优选标记以隔着第二管腔的远位侧开口的方式设置于远位侧与近位侧这两处。由此,能够容易地掌握第二管腔的远位侧机构的位置。作为标记的材料,列举有白金(Pt)、铱(Ir)、及包含它们的合金。优选标记是包围管腔的周围的环状。优选标记配置成被埋入轴的内部。
如图1所示,也可以在第一轴3的近位端连接有套筒15。套筒用于将前端弯曲后的第二丝穿过内部的锥形构造而向第二管腔顺畅地导入。优选套筒通过粘合剂与轴连接。粘合剂列举有聚氨酯系粘合剂等。
导管的轴能够通过树脂材料的挤压成形等而形成。成形的条件应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
(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图1所示的导管1具备近位侧的第一轴3和远位侧的第二轴5。第一轴3包括外管11和内管13。第二轴5包括第一管24和第二管26。第二管26与内管13连续。第一管腔20是第一管24的内腔。第二管腔12、22是内管13与第二管26的内腔。在图1中,第一管腔20配置于远位侧,第二管腔22、12从远位侧向近位侧配置。第一丝7通过第一管腔20。第二丝9通过第二管腔12、22。
对于导管1而言,第一轴3的远位端的一部分与第二轴5的近位端的一部分被连接。导管1被从第二轴5的远位端***于血管。第一轴3的近位侧是供导管1的操作者进行操作的部分。如图2的(a)所示,第一轴3是在外管11的内侧配置有内管13的双层管构造。
外管11由聚酰胺形成。如图2的(b)所示,外管11的与一个方向正交的截面为圆环状。内管13由高密度聚乙烯形成。内管13的与一个方向正交的截面为圆环状。第二管腔12的不与第一管腔20并列的部分的截面为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5通过主体28将第一管24及第二管26一体地保持、或者一体化。主体28由弹性模量低于第一管24及第二管26的材料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主体28由聚酰胺弹性体(PAE)形成。主体28构成第二轴5的外廓。主体28的外周面、即外表面28a是第二轴5的外表面。
如图2的(a)及图3所示,主体28覆盖第一管24及第二管26。第一管24和第二管26在与主体28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并行配置。第二管26配置成截面的直线部分与第一管24对置。其结果为,第一管腔20与第二管腔22以隔着隔壁25的方式并行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隔壁25包括第一管24的厚度、第二管26的厚度、及主体28的厚度。即,隔壁25是形成第一管腔20的第一壁面即第一管24的内表面24a、与形成第二管腔22的第二壁面即第二管26的内表面26a之间的部分。
第一管24由高密度聚乙烯形成。与第一管腔2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为圆形。第一管24由滑动性高于后述的主体28的材料形成。第二管26由高密度聚乙烯形成。与第一管24同样地,第二管26由滑动性高于后述的主体28的材料形成。第二管26与第一轴3的内管13连结。内管13的第二管腔12与第二管腔22连续。与第二管腔12并排的部分的与第二管腔2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是大致D字形,换言之,是将圆形切掉一部分后的形状,包括直线部分与圆弧形部分。
第一丝7及第二丝9由不锈钢形成。如图1所示,第二丝9的前端9a为弯曲形状,在将长度方向设为0°的情况下,前端9a被弯折45°。第二丝2的从最前端至弯曲点的长度是1mm。
在第一轴3的近位端连接有套筒(hub)15。套筒15由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形成。套筒15通过粘合剂17a、17b固定于第一轴3。本实施例的导管的近位侧是双层管构造,因此外管11的近位端及内管13的近位端通过粘合剂17a、17b粘合于套筒15。粘合剂17a、17b是聚氨酯粘合剂。内管13的第二管腔12与套筒15的内腔15a连通。套筒15的内腔15a是用于将第二丝9向第一轴3导入的导入部。
在第一管腔20的远位端及近位端设置有远位开口(第一开口)21a及近位开口(第二开口)21b。在第二管腔22的远位端设置有远位开口(第三开口)23a。在第二管腔12的近位端设置有近位开口(第四开口)23b。如图1所示,从远位侧起依次排列第一开口21a、第三开口23a、第二开口21b及第四开口23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腔20的近位开口21b位于第一轴3与第二轴5之间的连接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26的远位侧的端面以接近第一管腔20的一侧为远位侧、远离的一侧为近位侧的方式相对于与长度方向正交的面倾斜。
在第一管24设置有第一标记30及第二标记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标记30及第二标记32由包含白金(Pt)及铟(Ir)的合金形成。第一标记30及第二标记32为环状,以包围第一管24的方式安装于第一管24。第一标记30与第二标记32在第一管24的长度方向上以隔着第二管腔的远位开口(第三开口)23a的方式配置。第一标记30配置于比远位开口(第三开口)23a靠远位侧的位置,第二标记32配置于比远位开口(第三开口)23a靠近位侧的位置。
如图3所示,第一管腔20在与第二轴5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配置于不与第一直线D1的延长线重叠的位置,该第一直线D1连结第二管腔22的内表面26a上的规定的两个点P1、P2且为最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也由规定的两个点P3、P4规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D1、D2是连结第二管26的内表面26a的直线部分的端部亦即点P1、P3与圆弧形部分的点P2、P4的直线。
对于第二管腔22而言,连结隔壁25变得最薄的内表面26a上的第二点P5、和主体28的外周面28a与内表面26a之间变得最薄的内表面26a上的第一点P6的第二直线D3比第一直线D1、D2短。根据该结构,如图4所示,第二丝9的弯曲部在第二管腔22内配置于成为最大直径的第一直线D1、直线D2上并进行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隔壁25的最小厚度T1小于第二管26的内表面26a与外周面28a之间的最小的厚度T2。内表面26a与外周面28a之间的最薄的部分包括第二管26的厚度及主体28的厚度。
对导管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实施例的导管1的制造中,准备外管11、内管13、第一管24、第二管26、以及构成主体28的第一主体管及第二主体管。各管利用规定的材料通过挤压成形而形成。在第一管24及第二管26的远位侧实施等离子处理。等离子处理是为了连接外管11与内管13而进行的。根据材料的组合不同,可以不实施等离子处理,也可以实施等离子处理。
在第一管24的远位侧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安装第一标记30及第二标记32。第一标记30及第二标记32铆接固定于第一管24。关于其他实施方式,标记的固定方法没有特别地限定,有利用粘合剂进行粘合或者向管卷绕标记等方法。
向第一管24***不锈钢制的芯材。与该芯材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为圆形。另外,向第二管26***不锈钢制的芯材。与该芯材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为大致D字形状。进一步,将***于第二管26的不锈钢制的芯材***于内管13。在该芯材中,在第二管26的近位侧配置内管13的远位侧。将***于第二管26的芯材***至内管13的近位端。芯材的长度可以与所***的管的长度相同,也允许比管长或比管短。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芯材的长度。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芯材的截面形状。
将第一管24与第二管26平行排列。具体地,以第二管26的远位端位于安装于第一管24的第一标记30与第二标记32之间的方式,将第一管24与第二管26进行排列。对第一管24及第二管26覆盖第一主体管。第一主体管将远位端配置于第一标记30与第二标记32之间,并使近位端与第一管24的近位端一致。另外,对在第一管24的远位侧、且没有覆盖第一主体管的部分,覆盖第二主体管。第二主体管以使远位端与第一管24的远位端一致,并使近位端与第一主体管的远位端对接的方式配置。
对内管13覆盖外管11。外管11的远位端与第一主体管的近位端对接。对第一主体管、第二主体管、及第一主体管与外管11的对接部分,覆盖烯烃系收缩管,并对收缩管进行加热。收缩管优选覆盖被加热的区域。由此,将第一主体管和第二主体管、以及第一主体管和外管11熔敷而一体化。另外,第一管24、第二管26、内管13也进行熔敷而一体化。通过所有的管熔敷而一体化,由此形成第二轴的主体28。另外,在对收缩管进行加热时,第一管24及第二管26也被加热,第一管24的内表面24a及第二管26的内表面26a的形状形成为被***的芯材的形状。通过加热,与图2的(b)不同,有时也有主体28与第一管24及第二管26的分界线等、相邻的管的边界变得不清楚的情况。加热可以对整体一次加热,也可以多次加热,可以局部加热,也可以使加热具有时间差。
在外管11及内管13的近位端通过粘合剂17a、17b连接套筒15。由此,制造了导管1。这里所示的导管的制造的步骤可以按记载的顺序进行,也可以适当地更换顺序而进行。可以追加其他步骤,也可以进行省略。为了熔敷而进行一体化的加热可以对所有加热部位一次加热,也可以依次进行加热。另外,也可以不将管彼此对接地进行加热,而在熔敷后,切断端部来形成端面。
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导管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第一丝7***到血管内,基于X线透射图像,使第一丝7前进至病变部位的末梢。这里,病变部的末梢是指在血管中从接近病变部的导管观察,病变部的对面侧。接着,从第二轴5的第一管腔20的远位侧***第一丝7的手边侧,并沿着第一丝7使导管前进至病变部位附近。此时,在X线透射图像中,能够将第一标记30及第二标记32作为记号。
接着,将在前端侧形成有弯曲部的第二丝9从套筒15***于第一轴3的内管13(第二管腔12),并使第二丝9前进至第二轴5的第二管腔22。进一步,使第二丝9前进至狭窄部的末梢。由此,利用导管1,在狭窄部形成通过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一定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导管、3…第一轴、5…第二轴、7…第一丝、9…第二丝、20…第一管腔、21a…远位开口(第一开口)、21b…近位开口(第二开口)、24a…内表面(第一壁面)、25…隔壁、12…第二管腔、22…第二管腔、23a…远位开口(第三开口)、23b…近位开口(第四开口)、26a…内表面(第二壁面)、30…第一标记、32…第二标记。

Claims (9)

1.一种导管,其在使丝通过血管的狭窄部而使血流恢复时被使用,所述导管具备轴,所述轴用于使将所述导管向所述狭窄部引导的第一丝和在前端具有弯曲部向所述狭窄部进入的第二丝分别通过,其中,
所述轴具有:
第一管腔,其由第一壁面形成,用于使所述第一丝通过;
第二管腔,其由第二壁面形成,并且隔着隔壁与所述第一管腔并排设置,用于使所述第二丝通过;
主体,其一体地保持具有所述第一壁面的第一管和具有所述第二壁面的第二管,
所述第一管腔及所述第二管腔沿着所述轴的长度方向配置,
在所述轴的具备所述第一管腔和所述第二管腔的部分处,所述第一管腔和所述第二管腔经由所述主体而被相互固定,
在与所述轴的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轴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间隔变得最薄的所述第二壁面上的第一点位于不与第一直线重叠的位置,所述第一直线将所述第二壁面上的规定的两个点连结且为最长,
所述第一管腔的所述截面是圆形,
所述第二丝的所述弯曲部,在所述第二管腔内通过时,配置在所述第二管腔的所述截面上的最长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第一管腔在所述截面中配置于不与所述第一直线的延长线重叠的位置,
将所述第一点与所述隔壁变得最薄的所述第二壁面上的第二点连结的第二直线的距离在所述截面中比所述第一直线的距离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隔壁的最薄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的最薄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的最薄的厚度中的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中,
形成所述第一壁面及所述第二壁面的材料比形成所述轴的外廓的材料滑动性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中,
形成所述轴的外廓的材料比形成所述第一壁面及所述第二壁面的材料弹性模量低。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中,
在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且在包含最薄的部分的局部设置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的材料强度比形成所述轴的外廓的材料的强度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加固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腔的周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中,
在所述第一管腔的远位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管腔的近位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
在所述第二管腔的所述远位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开口,在所述第二管腔的所述近位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配置于比所述第三开口靠所述远位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开口配置于比所述第四开口靠所述远位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导管具有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配置于包围所述第一管腔的位置,并由不透射放射线的材料形成,
所述第一标记配置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
所述第二标记配置于比所述第三开口靠所述近位侧且比所述第二开口靠远位侧的位置。
CN201780026116.4A 2016-07-04 2017-05-23 导管 Active CN109195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2515 2016-07-04
JP2016132515 2016-07-04
PCT/JP2017/019228 WO2018008272A1 (ja) 2016-07-04 2017-05-23 カテーテ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5656A CN109195656A (zh) 2019-01-11
CN109195656B true CN109195656B (zh) 2022-06-07

Family

ID=60912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6116.4A Active CN109195656B (zh) 2016-07-04 2017-05-23 导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69982B2 (zh)
CN (1) CN109195656B (zh)
WO (1) WO20180082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98709B2 (ja) 2019-06-19 2024-06-12 株式会社カネカ カテーテル
CN112336966B (zh) * 2020-05-27 2021-04-23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双腔的微导管
WO2023286638A1 (ja) * 2021-07-16 2023-01-19 株式会社カネカ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カテーテルの作動方法
JP2024037226A (ja) * 2022-09-07 2024-03-19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82566A (ja) * 2007-10-01 2009-04-23 Kaneka Corp カテーテル
CN103619400A (zh) * 2011-06-16 2014-03-05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体内***器械
JP2015159969A (ja) * 2014-02-27 2015-09-07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カテーテル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6390A (en) * 1995-03-07 1996-09-17 Quinton Instrument Company Catheter with oval or elliptical lumens
US8414524B2 (en) * 2003-10-01 2013-04-09 Micrus Endovascular Corporation Long nose manipulatable catheter
JP2005211308A (ja) * 2004-01-29 2005-08-11 Terumo Corp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23338A (ja) * 2005-02-15 2006-08-31 Humed Co Ltd カテーテル
JP2008295825A (ja) * 2007-05-31 2008-12-11 Asahi Intecc Co Ltd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US9314586B2 (en) * 2008-03-26 2016-04-19 Medical Components, Inc. Triple lumen catheter
JP2009295825A (ja) * 2008-06-06 2009-12-17 Panasonic Corp 固体撮像装置
US9358021B2 (en) * 2013-01-09 2016-06-07 Covidien Lp Connection of an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device to a manipulation member
JP2015213684A (ja) * 2014-05-13 2015-12-03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82566A (ja) * 2007-10-01 2009-04-23 Kaneka Corp カテーテル
CN103619400A (zh) * 2011-06-16 2014-03-05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体内***器械
JP2015159969A (ja) * 2014-02-27 2015-09-07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カテーテル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5656A (zh) 2019-01-11
WO2018008272A1 (ja) 2018-01-11
JP6869982B2 (ja) 2021-05-12
JPWO2018008272A1 (ja) 2019-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5656B (zh) 导管
WO2010067875A1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
JP5770105B2 (ja)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EP3088034B1 (en) Adjustable bent sheath tube
US7641757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tubular body for a catheter, sheath or lead
EP3852860B1 (en)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medical devices and portions of medical devices
US11547835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uiding and supporting cathete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WO2020162287A1 (ja) 延長カテー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250934A1 (ja) カテーテル
US20220175414A1 (en) Medical device
JP6713418B2 (ja) カテーテル
JP2012045043A (ja) 医療用器具
US11484687B2 (en) Catheter
CN113056243B (zh) 医疗用支架和支架输送装置
EP3546012B1 (en) Medical instrument
KR102051721B1 (ko) 카테터 및 카테터의 제조 방법
JP2019150317A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2008167826A (ja) 医療用カテーテルにおけるマーカーの嵌め込み方法
JP6844000B2 (ja) カテーテル
US11324920B2 (en) Catheter
WO2021019945A1 (ja) カテーテル
CN115175724B (zh) 医用球囊导管
JP2018083006A (ja) 医療機器
US20240075242A1 (en) Catheter
JP4930157B2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