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79495A - 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79495A
CN109179495A CN201810984392.8A CN201810984392A CN109179495A CN 109179495 A CN109179495 A CN 109179495A CN 201810984392 A CN201810984392 A CN 201810984392A CN 109179495 A CN109179495 A CN 109179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tanium dioxide
reaction
nano titanium
preparation
ad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843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79495B (zh
Inventor
姚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haoxing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haox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haoxing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haoxing
Priority to CN2018109843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794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79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79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79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79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3/00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1G23/04Oxides; Hydroxides
    • C01G23/047Titanium dioxide
    • C01G23/053Producing by wet processes, e.g. hydrolysing titanium sa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1/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gnesium, boron, aluminium, carbon, silicon, titanium, zirconium, or hafnium
    • B01J21/06Silicon, titanium, zirconium or hafnium; Oxides or hydroxides thereof
    • B01J21/063Titanium; Oxides or hydroxide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9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atalyst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钛酸正丁酯加入至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乙基纤维素,超声反应30‑60min,得到钛醇液;步骤2,将氯化铝加入至钛酸液中恒温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放入蒸馏反应釜中减压蒸馏反应10‑30min,得到浓缩液;步骤3,将浓氨水加热蒸馏形成氨水蒸汽,然后将氨水蒸汽通入浓缩液中曝气反应10‑20min,直至沉淀不再产生,得到混合悬浊液;步骤4,将混合悬浊液梯度蒸馏反应4‑7h,得到混合粉末;步骤5,将氯化氢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粉末加入至混合液中超声反应20‑30min,过滤后烘干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粉末。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的二氧化钛粒度不均,光催化活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半导体光催化剂之一的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新型环境友好材料,光催化剂的性质是光催化氧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二氧化钛的晶型、晶粒大小和粒径、表面态等因素对其光催化性能都有较大影响。表面积大的纳米粒子由于其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决定了它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纳米二氧化钛由于其量子尺寸效应使其导带和价带能级变成分立能级,能隙变宽,导带电位变的更负,而价带电位变的更正,这意味着其具有更强的氧化和还原能力;又因为纳米粒子的粒径小,光生载流子比粗颗粒更加容易从粒子内部迁移到表面,明显减小了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几率,也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性能。因此,制备比表面积大、粒径小的二氧化钛已成为光催化领域研究的焦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材料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具有氧化活性高、催化性能强、活性稳定、抗湿性好和杀菌能力强等优异性能,在废水降解、消除有害气体、杀菌和净化空气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二氧化钛粉的制备方法,如传统的固相反应及烧结法和现代的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渗透法、溶胶—凝胶法等,这些方法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的缺点,所得到的往往是混合晶型且粒度不均,光催化降解活性很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的二氧化钛粒度不均,光催化活性差的问题,通过乙基纤维素作为分散剂与粘结剂,氯化铝作为沉降剂与团聚阻隔剂,制备高分散性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钛酸正丁酯加入至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乙基纤维素,超声反应30-60min,得到钛醇液;
步骤2,将氯化铝加入至钛酸液中恒温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放入蒸馏反应釜中减压蒸馏反应10-30min,得到浓缩液;
步骤3,将浓氨水加热蒸馏形成氨水蒸汽,然后将氨水蒸汽通入浓缩液中曝气反应10-20min,直至沉淀不再产生,得到混合悬浊液;
步骤4,将混合悬浊液梯度蒸馏反应4-7h,得到混合粉末;
步骤5,将氯化氢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粉末加入至混合液中超声反应20-30min,过滤后烘干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粉末。
所述步骤1中的钛酸正丁酯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30-50g/L,所述乙基纤维素的加入量是钛酸正丁酯质量的80-90%。
所述步骤1中的超声反应的温度为60-70℃,超声频率为20-40kHz。
所述步骤2中的氯化铝的加入量是钛酸正丁酯质量的2-4倍。
所述步骤2中的减压蒸馏反应的压力为大气压的60-80%,温度为70-90℃,所述浓缩液的体积是钛酸液的10-15%。
所述步骤3中的浓氨水的加热温度为90-95℃。
所述步骤3中的曝气反应的曝气量为10-20mL/min,曝气温度为30-40℃。
所述步骤4中的梯度蒸馏反应的程序如下:
温度 时间
70-80℃ 0.5-1.0h
100-105℃ 1-2h
120-130℃ 剩余时间
所述步骤5中的氯化氢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20-25g/L。
所述步骤5中的混合粉末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30-40g/L,所述超声反应的温度为60-70℃,超声频率为50-70kHz,所述烘干的温度为70-90℃。
步骤1将钛酸正丁酯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形成醇溶液;乙基纤维素加入至醇溶液中,能够溶解在无水乙醇,对钛酸正丁酯起到良好的分散作用;超声反应能够将钛酸正丁酯中的丁酯基脱离,并且乙基纤维素能够形成半包裹特性,得到钛酸液。
步骤2将氯化铝加入至钛醇液中,利用氯化铝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性,能够形成良好的溶解体系,然后通过减压蒸馏的方式将无水乙醇去除,将钛酸液压缩形成浓缩液。
步骤3将浓氨水进行加热蒸馏,能够形成以氨气为主体的氨气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并且通过曝气的方式通入无水乙醇中,氨气与水蒸气形成氨水结构,并与氯化铝形成反应,得到氯化铵和氢氧化铝沉淀,同时水蒸气与钛酸正丁酯能够进行水解反应,形成丁酯与二氧化钛;由于乙基纤维素能够作为分散剂将二氧化钛颗粒和氢氧化铝颗粒分散化,同时乙基纤维素对二氧化钛具有一定的半包裹特性,解决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间的团聚问题。
步骤4采用梯度蒸馏的方式能够依次将无水乙醇、丁酯、氯化铵和水蒸汽,由于沸点温度的不同,无水乙醇与丁酯优先排出,此时,乙基纤维素作为分散剂的同时也作为粘附剂,将二氧化钛和氢氧化铝形成连接,随着水蒸气的排出,形成二氧化钛分散良好的混合粉末。
步骤5将氯化氢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形成混合液,然后将混合粉末将入至混合液中,利用氯化氢将氢氧化铝转化为氯化铝,且能够溶解在无水乙醇,乙基纤维素在无水乙醇中形成良好的溶解,而纳米二氧化钛在无水乙醇中不溶解,形成沉淀,经过过滤和烘干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粉。该步骤中的乙基纤维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和氯化铝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均不含其它杂质,能够在步骤1和步骤2中回收使用,降低成本。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1.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的二氧化钛粒度不均,光催化活性差的问题,通过乙基纤维素作为分散剂与粘结剂,氯化铝作为沉降剂与团聚阻隔剂,制备高分散性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2.本发明充分利用乙基纤维素在水中与无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差异,能够有效对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进行控制,达到粒径可控的效果。
3.本发明中的氯化铝与乙基纤维素作为主要助剂,可以重复利用,不仅确保了工业化连续生产的持续性,而且能够降低原料成本,大大降低环保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不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实施例1
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钛酸正丁酯加入至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乙基纤维素,超声反应30min,得到钛醇液;
步骤2,将氯化铝加入至钛酸液中恒温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放入蒸馏反应釜中减压蒸馏反应10min,得到浓缩液;
步骤3,将浓氨水加热蒸馏形成氨水蒸汽,然后将氨水蒸汽通入浓缩液中曝气反应10min,直至沉淀不再产生,得到混合悬浊液;
步骤4,将混合悬浊液梯度蒸馏反应4h,得到混合粉末;
步骤5,将氯化氢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粉末加入至混合液中超声反应20min,过滤后烘干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粉末。
所述步骤1中的钛酸正丁酯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30g/L,所述乙基纤维素的加入量是钛酸正丁酯质量的80%。
所述步骤1中的超声反应的温度为60℃,超声频率为20kHz。
所述步骤2中的氯化铝的加入量是钛酸正丁酯质量的2倍。
所述步骤2中的减压蒸馏反应的压力为大气压的60%,温度为70℃,所述浓缩液的体积是钛酸液的10%。
所述步骤3中的浓氨水的加热温度为90℃。
所述步骤3中的曝气反应的曝气量为10mL/min,曝气温度为30℃。
所述步骤4中的梯度蒸馏反应的程序如下:
温度 时间
70℃ 0.5h
100℃ 1h
120℃ 剩余时间
所述步骤5中的氯化氢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20g/L。
所述步骤5中的混合粉末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30g/L,所述超声反应的温度为60℃,超声频率为50kHz,所述烘干的温度为70℃。
实施例2
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钛酸正丁酯加入至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乙基纤维素,超声反应60min,得到钛醇液;
步骤2,将氯化铝加入至钛酸液中恒温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放入蒸馏反应釜中减压蒸馏反应30min,得到浓缩液;
步骤3,将浓氨水加热蒸馏形成氨水蒸汽,然后将氨水蒸汽通入浓缩液中曝气反应20min,直至沉淀不再产生,得到混合悬浊液;
步骤4,将混合悬浊液梯度蒸馏反应7h,得到混合粉末;
步骤5,将氯化氢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粉末加入至混合液中超声反应30min,过滤后烘干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粉末。
所述步骤1中的钛酸正丁酯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50g/L,所述乙基纤维素的加入量是钛酸正丁酯质量的90%。
所述步骤1中的超声反应的温度为70℃,超声频率为40kHz。
所述步骤2中的氯化铝的加入量是钛酸正丁酯质量的4倍。
所述步骤2中的减压蒸馏反应的压力为大气压的80%,温度为90℃,所述浓缩液的体积是钛酸液的15%。
所述步骤3中的浓氨水的加热温度为5℃。
所述步骤3中的曝气反应的曝气量为20mL/min,曝气温度为40℃。
所述步骤4中的梯度蒸馏反应的程序如下:
温度 时间
80℃ 1.0h
105℃ 2h
130℃ 剩余时间
所述步骤5中的氯化氢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25g/L。
所述步骤5中的混合粉末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40g/L,所述超声反应的温度为70℃,超声频率为70kHz,所述烘干的温度为90℃。
实施例3
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钛酸正丁酯加入至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乙基纤维素,超声反应50min,得到钛醇液;
步骤2,将氯化铝加入至钛酸液中恒温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放入蒸馏反应釜中减压蒸馏反应20min,得到浓缩液;
步骤3,将浓氨水加热蒸馏形成氨水蒸汽,然后将氨水蒸汽通入浓缩液中曝气反应15min,直至沉淀不再产生,得到混合悬浊液;
步骤4,将混合悬浊液梯度蒸馏反应6h,得到混合粉末;
步骤5,将氯化氢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粉末加入至混合液中超声反应25min,过滤后烘干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粉末。
所述步骤1中的钛酸正丁酯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40g/L,所述乙基纤维素的加入量是钛酸正丁酯质量的85%。
所述步骤1中的超声反应的温度为65℃,超声频率为30kHz。
所述步骤2中的氯化铝的加入量是钛酸正丁酯质量的3倍。
所述步骤2中的减压蒸馏反应的压力为大气压的70%,温度为80℃,所述浓缩液的体积是钛酸液的13%。
所述步骤3中的浓氨水的加热温度为93℃。
所述步骤3中的曝气反应的曝气量为15mL/min,曝气温度为35℃。
所述步骤4中的梯度蒸馏反应的程序如下:
温度 时间
75℃ 0.8h
103℃ 2h
125℃ 剩余时间
所述步骤5中的氯化氢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23g/L。
所述步骤5中的混合粉末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35g/L,所述超声反应的温度为65℃,超声频率为60kHz,所述烘干的温度为80℃。
性能测试
对比例采用市售P25光催化剂。
测试方法1按照国标《光催化空气净化材料性能检测方法》
测试方法2按照国标《光催化材料水溶液体系净化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3按照国标《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粒径分布测试
粒径 比例
实施例1 10-15nm 97%
实施例2 20-30nm 98%
实施例3 5-10nm 99%
对比例 40-60nm 87%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的二氧化钛粒度不均,光催化活性差的问题,通过乙基纤维素作为分散剂与粘结剂,氯化铝作为沉降剂与团聚阻隔剂,制备高分散性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2.本发明充分利用乙基纤维素在水中与无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差异,能够有效对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进行控制,达到粒径可控的效果。
3.本发明中的氯化铝与乙基纤维素作为主要助剂,可以重复利用,不仅确保了工业化连续生产的持续性,而且能够降低原料成本,大大降低环保压力。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钛酸正丁酯加入至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乙基纤维素,超声反应30-60min,得到钛醇液;
步骤2,将氯化铝加入至钛酸液中恒温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放入蒸馏反应釜中减压蒸馏反应10-30min,得到浓缩液;
步骤3,将浓氨水加热蒸馏形成氨水蒸汽,然后将氨水蒸汽通入浓缩液中曝气反应10-20min,直至沉淀不再产生,得到混合悬浊液;
步骤4,将混合悬浊液梯度蒸馏反应4-7h,得到混合粉末;
步骤5,将氯化氢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粉末加入至混合液中超声反应20-30min,过滤后烘干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粉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钛酸正丁酯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30-50g/L,所述乙基纤维素的加入量是钛酸正丁酯质量的8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超声反应的温度为60-70℃,超声频率为20-40kHz。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氯化铝的加入量是钛酸正丁酯质量的2-4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减压蒸馏反应的压力为大气压的60-80%,温度为70-90℃,所述浓缩液的体积是钛酸液的1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浓氨水的加热温度为90-9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曝气反应的曝气量为10-20mL/min,曝气温度为30-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梯度蒸馏反应的程序如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氯化氢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20-25g/L。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混合粉末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30-40g/L,所述超声反应的温度为60-70℃,超声频率为50-70kHz,所述烘干的温度为70-90℃。
CN201810984392.8A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1794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4392.8A CN109179495B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4392.8A CN109179495B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79495A true CN109179495A (zh) 2019-01-11
CN109179495B CN109179495B (zh) 2021-04-06

Family

ID=64916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84392.8A Active CN109179495B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7949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5491A (zh) * 2020-12-31 2021-04-09 山形印刷(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印刷油墨
CN112871158A (zh) * 2021-02-20 2021-06-01 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钛-钯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5490455A (zh) * 2022-10-09 2022-12-20 临沂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掺量增强型水泥助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03223A (ja) * 1988-02-08 1989-08-16 Idemitsu Kosan Co Ltd 酸化チタン粉末の製造方法
CN1328962A (zh) * 2000-06-15 2002-01-02 泰兴纳米材料厂 一种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微粉的方法
CN1623653A (zh) * 2004-10-22 2005-06-08 马贞亮 光催化活性纳米TiO2溶胶的制备方法
CN106976907A (zh) * 2017-04-27 2017-07-25 吴亚良 一种粒径可控的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CN107732259A (zh) * 2017-10-31 2018-02-23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二氧化钛钛掺杂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03223A (ja) * 1988-02-08 1989-08-16 Idemitsu Kosan Co Ltd 酸化チタン粉末の製造方法
CN1328962A (zh) * 2000-06-15 2002-01-02 泰兴纳米材料厂 一种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微粉的方法
CN1623653A (zh) * 2004-10-22 2005-06-08 马贞亮 光催化活性纳米TiO2溶胶的制备方法
CN106976907A (zh) * 2017-04-27 2017-07-25 吴亚良 一种粒径可控的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CN107732259A (zh) * 2017-10-31 2018-02-23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二氧化钛钛掺杂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5491A (zh) * 2020-12-31 2021-04-09 山形印刷(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印刷油墨
CN112871158A (zh) * 2021-02-20 2021-06-01 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钛-钯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5490455A (zh) * 2022-10-09 2022-12-20 临沂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掺量增强型水泥助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90455B (zh) * 2022-10-09 2023-08-18 临沂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掺量增强型水泥助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79495B (zh)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6907B (zh) 一种粒径可控的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s of mesoporous TiO2 film photocatalyst supported on stainless steel
CN109179495A (zh) 一种高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CN104192899B (zh) 一种制备TiO2纳米晶体颗粒的方法
CN108483490A (zh)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CN103523891B (zh) 含有机物废水催化湿式氧化的方法
CN105833918B (zh) 一种复合可见光光催化剂Ag2CO3/TiO2/ UiO-66-(COOH)2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159313A (zh) 一种核壳结构TiO2纳米管@Ti‑MOF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3464197B (zh) 一种丙烯环氧化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502923B (zh) 一种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056611B (zh) 一种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
CN105536878A (zh) 一种纤维素基复合光催化材料
CN106492772A (zh) 一种二氧化钛纳米片与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1330560A (zh) 一种天然木质素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051422A (zh) 无定形氧化铋复合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CN106607015B (zh) 一种双粒径分布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92772A (zh) 一种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609650A (zh)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CN109126756A (zh) 一种高活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CN102266764A (zh) 一种膨胀石墨/氧化锌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01029A (zh) 一种高效多孔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698734B (zh) 一种降解苯系污染物的无定形钽酸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89291B (zh) 一种膨胀石墨负载纳米钒酸铋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Kusiak-Nejman et al.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benzene-modified TiO2 photocatalysts under UV-vis light irradiation
CN112495403A (zh) 一种BiOCl/Bi2O3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