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478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4788A
CN109154788A CN201680086096.5A CN201680086096A CN109154788A CN 109154788 A CN109154788 A CN 109154788A CN 201680086096 A CN201680086096 A CN 201680086096A CN 109154788 A CN109154788 A CN 109154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60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4788B (zh
Inventor
藏本伸也
橘高英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154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4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4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4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间转印介质不易损伤以及劣化且能够实现中间转印介质的长寿命化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在结构上包括将承载于图像载体(7Y、7M、7C、7Bk)的调色剂图像向转印对象物(33)转印的转印部件。转印部件构成为具有:中间转印带(12),其能够在与图像载体(7Y、7M、7C、7Bk)的表面相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被自图像载体(7Y、7M、7C、7Bk)一次转印调色剂图像;以及中间转印辊(20),其能够在与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相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被自中间转印带(12)二次转印调色剂图像且将调色剂图像三次转印于转印对象物(33)。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调色剂向各种转印对象物转印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向陶瓷器、玻璃等陶瓷转印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技术,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
如专利文献1的图2所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具有:OPC光导电鼓5(图像载体),其具有光导电层;LED头等曝光组件6(曝光部件),其对光导电层进行曝光并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8a(显影部件),其用于使调色剂附着于在OPC光导电鼓5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来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辊7(转印部件),其以与OPC光导电鼓5的表面相接触的方式旋转,被转印(一次转印)形成于OPC光导电鼓5的调色剂图像并向陶瓷的产品2转印(二次转印)。
作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以外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提出有向陶瓷以外的纸等转印对象物转印调色剂图像的如图7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
如图7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是4级串联·中间转印带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并构成为包括成像部件101、一次转印部件102、输送部件103、二次转印部件104以及定影部105。
成像部件101构成为包括:多个图像载体106;未图示的除电部件,其将残留于各图像载体106的表面的电荷除去,对各图像载体106的表面进行中和;带电部件107,其使被除电部件中和后的各图像载体106的表面同样地带电;曝光部件108,其在各图像载体106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件109,其使调色剂附着于在各图像载体106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来形成调色剂图像;清洁部件110,其用于将在利用后述的一次转印部件102进行一次转印之后残留于各图像载体106的表面的调色剂去除。
一次转印部件102构成为包括:中间转印带113,其被转印在各图像载体106显影的调色剂图像;带驱动辊115,其对中间转印带113进行驱动,以将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13的调色剂图像输送至转印对象物114;带张紧辊116,其在对中间转印带113进行偏靠行进校正的同时,使中间转印带113张设;一次转印辊117,其位于中间转印带113的内侧且配置于与各图像载体106相对应的位置,将在各图像载体106显影的调色剂图像向中间转印带113转印;二次转印相对辊118;以及空转辊119。
中间转印带113配置为,位于各图像载体106的下部的适当位置并与各图像载体106的表面相接触。中间转印带113由环状的合成树脂薄膜形成,借助驱动辊115、张紧辊116、一次转印辊117、二次转印相对辊118以及空转辊119进行张设。另外,在中间转印带113的外侧配置有清洁部件120,该清洁部件120用于将在进行后述的二次转印之后残留于中间转印带113的表面的调色剂去除。
输送部件103将转印对象物114朝向后述的定影部105输送,并构成为具有输送辊121和纸路径引导板122。
二次转印部件104是用于将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13的调色剂图像最终向转印对象物114转印的部件,二次转印辊相当于该二次转印部件。二次转印辊配置为,位于中间转印带113的外侧且隔着中间转印带113与二次转印相对辊118相对。
定影部105是用于对承载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对象物114进行定影的装置。
采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由输送部件103输送来的转印对象物114被一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113和被施加有规定的电压的二次转印部件104(二次转印辊)夹住,从而能够将中间转印带113上的调色剂图像向转印对象物114进行二次转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4600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将转印对象物114替换为陶瓷并欲向该陶瓷转印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存在以下所述的问题。
陶瓷是角部较硬且锐利的材料。存在如下问题:当要与中间转印带113相接触地将调色剂图像向这样的陶瓷的表面转印时,昂贵的中间转印带113有可能被陶瓷的较硬且锐利的角部损伤。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使中间转印介质不易损伤以及劣化,能够实现中间转印介质的长寿命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结构上包括:图像载体,其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以及转印部件,其能够将承载于该图像载体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于转印对象物,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印部件构成为具有:第一中间转印介质,其能够在与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相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被自该图像载体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以及第二中间转印介质,其能够在与所述第一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相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被自该第一中间转印介质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且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于所述转印对象物。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印对象物为陶瓷。
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转印介质是形成为环状的中间转印带,所述中间转印带由聚酰亚胺形成。
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技术方案4所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转印介质的被施加有10V电压时的体积电阻率为1×108Ωcm以上且1×1012Ωcm以下。
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介质是中间转印辊,该中间转印辊具有由发泡弹性体形成的发泡弹性体层以及配置于该发泡弹性体层的外侧的表面覆盖层。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技术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覆盖层具有表面电阻率为1×109Ω/□以上的绝缘性。
在技术方案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技术方案7所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转印辊在所述发泡弹性体层和所述表面覆盖层之间具有中间实心层,所述中间实心层具有表面电阻率为所述发泡弹性体层的表面电阻率以上且所述表面覆盖层的表面电阻率以下的导电性。
在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技术方案8所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转印构件,该多个转印构件与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相对地配置,能够通过被施加规定的电压而将转印至该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于所述转印对象物,施加所述规定的电压的电源和所述转印构件的表面之间的电阻为1×107Ω以上且1×109Ω以下。
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技术方案9所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供由施加于所述转印构件的电压引起的沿所述转印对象物的面方向流动的电流流经的器件。
在技术方案8或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技术方案10所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施加于所述转印构件的电压是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叠加电压。
在技术方案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技术方案11所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自所述第一中间转印介质转印有调色剂的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具有带电部件,该带电部件能够对该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进行除电或者使该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带电。
在技术方案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技术方案12所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器件,该器件能够对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进行除电或者使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带电。
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技术方案13所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器件兼作将残留于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的调色剂去除的清洁部件。
发明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自图像载体向第一中间转印介质转印调色剂图像,自第一中间转印介质向第二中间转印介质转印调色剂图像,再将转印至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于转印对象物,因此,由转印对象物导致的损伤以及劣化仅由第二中间转印介质承担。因此,第一中间转印介质不会受到由转印对象物导致的损伤以及劣化。因此,中间转印介质不易损伤以及劣化,具有能够实现中间转印介质的长寿命化这样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由于转印对象物为陶瓷,因此,由具有较硬且锐利的角部的陶瓷导致的损伤以及劣化仅由第二中间转印介质承担。因此,第一中间转印介质不会受到由陶瓷导致的损伤以及劣化。因此,中间转印介质不易损伤以及劣化,具有能够实现中间转印介质的长寿命化这样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在具有技术方案1或2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那样的效果。
即,第一中间转印介质是由聚酰亚胺形成的中间转印带,因此,与由橡胶形成的中间转印带相比,能够提高印字位置精度。因此,具有能够使转印精度良好这样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4所述的本发明,在具有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那样的效果。
即,采用本发明,通过将第一中间转印介质的被施加有10V电压时的体积电阻率设为1×108Ωcm以上且1×1012Ωcm以下,从而能够防止如下情况的发生,即,由于在体积电阻率小于1×108Ωcm时产生的向其他器件泄漏的电流的增加而导致自图像载体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效率下降。另外,能够抑制在体积电阻率超过1×1012Ωcm时产生的转印空隙处的局部的间隙放电,能够防止转印电场的变化。并且,通过抑制间隙放电的发生,能够防止调色剂图像中产生条纹,圆点图案等的絮乱。因此,具有能够使转印效率良好这样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在具有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那样的效果。
即,采用本发明,能够使第二中间转印介质具有弹性。由此,即使第二中间转印介质与陶瓷这样具有较硬且锐利的角部的转印对象物相接触,也能够缓和第二中间转印介质所受到的损伤。因此,具有使中间转印介质进一步长寿命化这样的效果。
另外,采用本发明,如上所述,能够使第二中间转印介质具有弹性,因此,即使对于由热收缩引起的表面翘曲(凹凸)严重的陶瓷、或者在端部具有流挂的陶瓷、或者截面形状为梯形的陶瓷这样的转印对象物,也能够保持良好的追随性(密合性)。因此,具有能够使转印效率更加良好这样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在具有技术方案5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下述那样的效果。
在表面覆盖层的表面电阻率小于1×109Ω/□时,自第一中间转印介质向第二中间转印介质转印调色剂图像时施加的偏压(二次转印偏压)和自第二中间转印介质向转印对象物转印调色剂图像时施加的偏压(三次转印偏压)会发生干涉,无法准确地施加偏压,其结果无法准确地转印。与此相对地,如本发明所述,通过使表面覆盖层的表面电阻率设为1×109Ω/□以上,从而二次转印偏压和三次转印偏压不发生干涉,能够施加准确的偏压,能够准确地转印。因此,具有能够使中间转印介质的转印效率更加良好这样的效果。
另外,采用本发明,通过将表面覆盖层的表面电阻率设为1×109Ω/□以上,具有无论转印对象物的电阻如何均能够实现在大概相同的偏压条件下的转印这样的效果。
并且,采用本发明,在具有上述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那样的效果。
由发泡弹性体形成的转印辊存在离子传导型和电子传导型,但由于电荷移动原理的不同,而使离子传导型的转印辊具有优越性。但是,采用本发明,通过具有表面电阻率为1×109Ω/□以上的表面覆盖层,即使施加高电压,也能够抑制过剩的电流,具有也能够使用上述电子传导型的转印辊这样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7所述的本发明,在具有技术方案5或6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那样的效果。
在中间转印辊的发泡弹性体层和表面覆盖层之间不具有表面电阻率为发泡弹性体层的表面电阻率以上且表面覆盖层的表面电阻率以下的中间实心层的情况下,会发生因发泡弹性体层中的发泡而产生的空隙(发泡单元)中的异常放电。由此,会发生局部的点状漏转印等。与此相对地,如本发明所述,通过在中间转印辊的发泡弹性体层和表面覆盖层之间具有表面电阻率为发泡弹性体层的表面电阻率以上且表面覆盖层的表面电阻率以下的中间实心层,能够抑制发泡弹性体层的发泡单元中的异常放电的发生。由此,能够防止局部的点状漏转印等的发生。因此,具有能够使转印效率更加良好这样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8所述的本发明,在具有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所述的效果。
在转印电压电源和转印构件的表面之间的电阻小于1×107Ω的情况下,当电阻极低的转印对象物接近转印构件时,不仅在转印对象物和转印构件之间的微小空间中发生火花放电,而且向其他装置泄漏的电流变得过多,会导致电源电压下降。另外,在上述电阻超过1×109Ω的情况下,向转印对象物转印的效率恶化。与此相对地,如本发明所述,通过将转印电压电源和转印构件的表面之间的电阻设为1×107Ω以上且1×109Ω以下,能够抑制转印对象物和转印构件之间的火花放电的发生。另外,能够防止向其他装置泄漏的电流变得过多而导致电源电压下降的情况发生。因此,具有能够使转印效率更加良好这样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9所述的本发明,在具有技术方案8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那样的效果。
在不具有供因施加于转印构件的电压而产生的沿转印对象物的面方向流动的电流流经的器件的情况下,当要向电阻不稳定且极低的转印对象物转印调色剂图像时,针对转印对象物的转印效率变差。与此相对地,如本发明所述,由于具有供因施加于转印构件的电压而产生的沿转印对象物的面方向流动的电流流经的器件,因此转印对象物的面方向的电流经由该器件流动。因此,即使针对电阻不稳定且极低的转印对象物进行转印,也具有能够使转印效率良好这样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10所述的本发明,在具有技术方案8或9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那样的效果。
在转印对象物为未烧结陶瓷的情况下,在微观观察下,陶瓷的表面成为带有硅酸锆等的粉末状的釉药的部位与被釉药和釉药夹着地形成有微小空间的部位混在的状态。在欲自第二中间转印介质向上述那样的转印对象物转印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在转印对象物的表面会混有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直接接触的部分和不直接接触的部分。在该情况下,若为了转印而施加直流电压,则在第二中间转印介质与被釉药和釉药夹着地形成有微小空间的部位处转印效率会变差。与此相对地,如本发明所述,通过叠加地施加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使库仑力以外的物理粘合力(作为代表性的力为范德华力)抵消。由此,即使是在第二中间转印介质与转印对象物的形成有微小空间的部位处,也能够顺畅地进行基于库仑力实现的调色剂的移动。因此,采用本发明,与施加直流电压时相比,具有能够使转印效率良好这样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11所述的本发明,在具有技术方案1~10中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所述的效果。
即,采用本发明,通过对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进行除电或者使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带电,因此,能够抑制剥离放电、局部地在转印空隙处发生间隙放电,能够防止调色剂图像中产生条纹、渗色等的图像絮乱。因此,具有能够使转印效率良好这样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12所述的本发明,在具有技术方案1~11中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那样的效果。
即,采用本发明,通过利用器件来对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进行除电或者使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带电,能够防止转印重影、不均匀的发生。因此,具有能够使转印效率良好这样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13所述的本发明,在具有技术方案12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那样的效果。
即,采用本发明,能够利用器件来对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进行除电或者使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带电,并且将残留于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的调色剂去除。因此,具有能够高效地进行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的除电或者带电、以及将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去除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二次转印部件以及三次转印部件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3是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剖面图。
图4是比较例1的图。
图5是比较例2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参照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变形例。
另外,图中的箭头表示前后、上下的各方向(箭头的各方向为一个例子)。
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图5来说明实施例。
在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是向陶瓷器、玻璃等陶瓷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装置(其为一个例子。除此之外,也可以设为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向例如纸转印调色剂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1是4级串联·中间转印带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包括成像部件2,一次转印部件3,二次转印部件4,输送部件5以及三次转印部件6。
下面,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对成像部件2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成像部件2构成为包括多个图像载体7Y、7M、7C、7Bk、带电部件8、曝光部件9、显影部件10、清洁部件11以及未图示的除电部件。
各图像载体7Y、7M、7C、7Bk是能够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沿逆时针方向(图1所示的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旋转的所谓感光鼓,其形成为在铝等的鼓状的基体的表面具有光导电层。另外,作为感光体,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负带电型OPC(Organic Photoconductor)的感光体。该负带电型OPC设为暗区电位VD为-500V且亮区电位VL为-20V。
在各图像载体7Y、7M、7C、7Bk的周边的适当位置分别配置除电部件、带电部件8、曝光部件9、显影部件10以及清洁部件11。
下面,简单地对除电部件、带电部件8、曝光部件9、显影部件10以及清洁部件11进行说明。
除电部件将残留于各图像载体7Y、7M、7C、7Bk的表面的电荷除去,对各图像载体7Y、7M、7C、7Bk的表面进行中和,具体而言,擦除灯相当于该除电部件。
带电部件8使被除电部件中和后的各图像载体7Y、7M、7C、7Bk的表面同样地带电,具体而言,电晕带电器相当于该带电部件。
曝光部件9在各图像载体7Y、7M、7C、7Bk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具体而言,LED打印头相当于该曝光部件。
显影部件10使调色剂附着于在各图像载体7Y、7M、7C、7Bk形成的静电潜像,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具体而言,显影装置相当于该显影部件10。
显影部件10至少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Bk)这4种颜色相对应地设于各图像载体7Y、7M、7C、7Bk。
如图1所示,显影部件10构成为包括调色剂供给容器10a、壳体10b、搅拌构件10c、供给辊10d、显影辊10e以及层厚控制构件10f。
显影部件10自调色剂供给容器10a向壳体10b供给调色剂,在壳体10b内利用搅拌构件10c对该调色剂进行搅拌,并利用供给辊10d向显影辊10e供给调色剂。供给至显影辊10e的调色剂被层厚控制构件10f控制层厚,经由显影辊10c向图像载体7Y、7M、7C、7Bk上的静电潜像附着各个颜色的调色剂而作为调色剂图像进行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通过非磁性单组分接触显影方式进行。通过未图示的显影偏压电源,向显影辊10c施加显影偏压。本实施例中的显影偏压为Vdev-180V。
清洁部件11是用于将在形成于各图像载体7Y、7M、7C、7Bk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后述的第一中间转印介质12之后残留于各图像载体7Y、7M、7C、7Bk的表面的调色剂去除的部件,具体而言,所谓鼓清洁器相当于该清洁部件。
下面,对一次转印部件3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次转印部件3配置于成像部件2的下侧的适当位置,构成为包括第一中间转印介质(中间转印带)12、带驱动辊13、带张紧辊14、一次转印辊15、空转辊17以及清洁部件18。
下面,对一次转印部件3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中间转印介质12与各图像载体7Y、7M、7C、7Bk的表面相接触的同时沿顺时针方向(图1所示的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旋转,被转印(一次转印)形成于各图像载体7Y、7M、7C、7Bk的调色剂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中间转印介质12是形成为环状的中间转印带。下面,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中间转印介质12”适当地称为“中间转印带12”。
中间转印带12由作为合成树脂材料的聚酰亚胺形成且形成为厚度为90μm的薄膜状。
中间转印带12被施加有10V电压时的体积电阻率为1E+8(1×108)Ωcm以上且1E+12(1×1012)Ωcm以下。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12被施加有10V电压时的体积电阻率为1E+10(1×1010)Ωcm。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中间转印介质12设为中间转印带,但不限定于此。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中间转印辊来代替中间转印带,对此省略对具体的结构以及构造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中间转印带12借助带驱动辊13、带张紧辊14、一次转印辊15以及空转辊17进行张设。
另外,如图1所示,在中间转印带12的外侧配置有清洁部件18,该清洁部件18用于将在进行了后述的二次转印之后残留于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的调色剂去除。
如图1所示,带驱动辊13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2的内侧,被未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是能够使中间转印带12沿顺时针方向(图1所示的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旋转的构件。被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2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该旋转而被输送至后述的第二中间转印介质(中间转印辊)20。
带驱动辊13借助未图示的1000V的变阻器接地。
如图1所示,带张紧辊14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2的内侧,是在对中间转印带12进行偏靠行进校正的同时使中间转印带12张设的构件。
带张紧辊14借助未图示的1000V的变阻器接地。
如图1所示,一次转印辊15位于中间转印带12的内侧且配置于与各图像载体7Y、7M、7C、7Bk相对应的位置,该一次转印辊15是将形成于各图像载体7Y、7M、7C、7Bk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12的构件。
如图1所示,各一次转印辊15隔着中间转印带12与各图像载体7Y、7M、7C、7Bk相对地配置。
为了将形成于各图像载体7Y、7M、7C、7Bk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12,而自未图示的一次转印电压电源向各一次转印辊15施加规定的电压。本实施例中的一次转印电压自上游侧(图1中的左侧)起依次为350V、400V、450V以及500V。
如图1所示,空转辊17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2的外侧,是使中间转印带12张设的构件。
如图1所示,空转辊17能够追随二次转印部件4的利用后述的第一升降部件21进行的沿上下方向的移动,通过第二升降部件22沿上下方向移动。图1中由虚线图示的后述的二次转印部件4、中间转印带12以及空转辊17表示的是由实线图示的二次转印部件4、中间转印带12以及空转辊17向上方移动后的状态。如上所述,通过空转辊17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即使二次转印部件4沿上下方向移动,也能够维持中间转印带12的行进距离。
如图1所示,清洁部件18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2的外侧,用于将在自中间转印带12将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至第二中间转印介质(中间转印辊)20之后残留于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的调色剂去除,具体而言,所谓带清洁器相当于该清洁部件。
下面,对二次转印部件4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二次转印部件4配置于一次转印部件3的下侧的适当位置,且构成为包括第二中间转印介质(中间转印辊)20、二次转印辊16、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带电部件23、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器件24。
下面,对二次转印部件4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第二中间转印介质20在与第一中间转印介质(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相接触的同时沿逆时针方向(图1所示的箭头C所指示的方向)旋转,被转印(二次转印)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2的调色剂图像。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中间转印介质20是由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中间转印辊。下面,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中间转印介质20”适当地称为“中间转印辊20”。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中间转印辊20构成为具有芯轴25、发泡弹性体层26、中间实心层27以及表面覆盖层28。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转印辊20的直径为60mm。另外,上述直径的数值是一个例子,但不限定于此。
芯轴25是成为中间转印辊20的中心的部分,如图2所示那样接地。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发泡弹性体层26配置于芯轴25的外侧,是由发泡弹性体形成的层。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发泡弹性体层26的发泡弹性体为发泡橡胶。
在本实施例中,发泡弹性体层26的厚度为10mm,形成为使芯轴25与发泡弹性体层26表面之间的电阻成为1E+6(1×106)Ω。另外,上述各数值为一个例子。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中间实心层27配置于发泡弹性体层26的外侧,是由导电性的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层。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中间实心层27的导电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是具有导电性的全氟烷氧基树脂(PFA)。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实心层27的厚度为30μm,形成为表面电阻率为发泡弹性体层26的表面电阻率以上且为后述的表面覆盖层28的表面电阻率以下。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中间实心层27的表面电阻率为1E+7(1×107)Ω/□。另外,上述各数值为一个例子。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表面覆盖层28配置于中间实心层27的外侧,是由绝缘性的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层。在本实施例中,形成表面覆盖层28的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是具有绝缘性的PFA。
表面覆盖层28形成为其厚度为2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表面覆盖层28的厚度为50μm。
表面覆盖层28形成为表面电阻率为1E+9(1×109)Ω/□以上。
该表面覆盖层28的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E+11(1×1011)Ω/□以上。并且,进一步优选为,表面覆盖层28的表面电阻率尽量接近无限大即为绝缘体。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二次转印辊16位于中间转印带12的内侧且配置于与中间转印辊20相对应的位置,是将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2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于中间转印辊20的构件。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二次转印辊16隔着中间转印带12与第二中间转印介质20相对地配置。
为了将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2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于第二中间转印介质(中间转印辊)20,如图2所示,自二次转印电压电源19向二次转印辊16施加规定的电压。本实施例中的二次转印电压设为直流电压-2.5kV。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带电部件23配置于自中间转印带12转印有调色剂的中间转印辊20的旋转方向(图1所示的箭头C所指示的方向)的下游侧,具体而言,对中间转印辊20的表面进行除电或者使中间转印辊20的表面带电的带电器相当于该带电部件。
如图2所示,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带电部件23被由交流电源29、接地电阻30、齐纳二极管31构成的电压电源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叠加电压。在本实施例中,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叠加电压设为频率为500Hz,正的峰值为+1.0kV,负的峰值为-5.0kV,平均值为-2.0kV。
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器件24是对中间转印辊20的表面进行除电或者使中间转印辊20的表面带电的器件,具体而言,如图1以及图2所示,设为将残留于中间转印辊20的表面的调色剂去除的清洁部件。更具体而言,清洁用刷辊相当于该清洁部件。即,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说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器件24兼作将残留于中间转印辊20的表面的调色剂去除的清洁部件。
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器件24如图2所示那样接地。
另外,作为除了上述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器件24以外的清洁部件,如图2所示,配置将残留于中间转印辊20的表面的调色剂刮落的清洁刮板32。
如图1所示,包括上述的中间转印辊20、二次转印辊16、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带电部件23、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器件24而构成的二次转印部件4能够通过第一升降部件21沿上下方向移动。图1中由虚线图示的二次转印部件4表示的是由实线图示的二次转印部件4向上方移动后的状态。
如上所述,二次转印部件4通过沿上下方向移动而与向二次转印部件4侧输送来的转印对象物33的厚度相应地向适当的规定高度位置移动,从而能够利用中间转印辊20对转印对象物33加压或者在中间转印辊20和转印对象物33之间形成微小空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部件21与由配置于输送部件5的入口侧的未图示的厚度检测部件检测出的转印对象物33的厚度相应地,使二次转印部件4向适当的规定高度位置移动。厚度检测部件是对检测对象物的厚度进行检测的距离传感器。
下面,对输送部件5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输送部件5配置于二次转印部件4的下侧的适当位置。输送部件5用于将转印对象物33向二次转印部件4侧输送,具体而言,多个输送辊相当于该输送部件。下面,在本实施例中,将“输送部件5”适当地称为“输送辊5”。
输送辊5是所谓的橡胶辊,如图2所示那样接地。输送辊5以处理速度80mm/sec输送转印对象物33。
下面,对三次转印部件6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三次转印部件6位于二次转印部件4的下侧的适当位置且配置于输送部件5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间处。三次转印部件6将二次转印至第二中间转印介质20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三次转印)于转印对象物33。
三次转印部件6构成为具有三次转印第一辊34、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三次转印第一辊34、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与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相对地配置,能够通过被施加规定的电压而将转印至该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向所述转印对象物转印的多个转印构件”。三次转印第一辊34、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均是金属制的转印辊,自图1中的前后方向的前侧起依次排列有三次转印第一辊34、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
下面,对三次转印部件6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三次转印第一辊34是在转印对象物33被输送至三次转印部件6侧时,构成三次转印部件6的转印辊中最先与转印对象物33相接触的构件。
如图2所示,三次转印第一辊34借助接地电阻37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电阻37的电阻值为10MΩ。
接地电阻37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供由施加于所述转印构件的电压引起的沿所述转印对象物的面方向流动的电流流经的器件”。通过具有这样的接地电阻37,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因施加于后述的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的电压而产生的转印对象物33的面方向的电流经由接地电阻37流动。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与图4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00(比较例1)相比,对三次转印第一辊34借助接地电阻37接地的情况的转印效率进行说明。
在比较例1中,如图4所示,自由交流电源38、10MΩ的接地电阻39、齐纳二极管40构成的三次转印电压电源,经由100MΩ的串联电阻41,向三次转印第一辊34、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叠加电压。
如比较例1那样,在不具有供因施加于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的电压而产生的沿转印对象物33的面方向流动的电流流经的器件(接地电阻37)的情况下,当要向电阻不稳定且极低的转印对象物33(例如,未烧结陶瓷)转印时,针对该转印对象物33的转印效率会变差。
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具有接地电阻37,因此,因施加于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的电压而产生的转印对象物33的面方向的电流经由接地电阻37流动。由此,采用本实施例,即使转印对象物33的电阻不稳定且极低,也能够使转印效率良好。
返回至图1以及图2,继续说明三次转印部件6。
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是在转印对象物33被输送至三次转印部件6侧时,将第二中间转印介质20上的调色剂图像三次转印于转印对象物的构件。
如图2所示,自由交流电源38、10MΩ的接地电阻39、齐纳二极管40构成的三次转印电压电源,经由100MΩ的串联电阻41,向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以及交流电压。在本实施例中,直流电流和交流电压的叠加电流设为频率为500Hz,正的峰值为+5.0kV,负的峰值为-1.5kV,平均值为+1.75kV。
另外,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的表面与上述三次转印电压电源之间的电阻为1E+7(1×107)Ω以上且1E+9(1×109)Ω以下。
在本实施例中,是在三次转印电压电源与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之间配置100MΩ的串联电阻41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将金属制的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设为在芯轴的外表面覆盖具有相当于100MΩ电阻的橡胶而成的橡胶辊。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与图5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0(比较例2)相比,对将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的表面与上述三次转印电压电源之间的电阻设为1E+7(1×107)Ω以上且1E+9(1×109)Ω以下的情况的转印效率进行说明。
在比较例2中,如图5所示,自由交流电源38、10MΩ的接地电阻39、齐纳二极管40构成的三次转印电压电源,向三次转印第一辊34、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叠加电压。
这样,在比较例2中,在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与三次转印电压电源38~40之间没有配置串联电阻41,因此无法将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的表面与三次转印电压电源38~40之间的电阻设为1E+7(1×107)Ω以上且1E+9(1×109)Ω以下。
在上述的比较例2中,在三次转印第一辊34、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与三次转印电压电源38~40之间的电阻小于1E+7(1×107)Ω的情况下,当电阻极低的转印对象物33接近三次转印第一辊34时,不仅在转印对象物33和三次转印第一辊34之间的微小空间中发生火花放电,而且向其他装置泄漏的电流也变得过多,会导致电源电压下降。另外,在上述电阻超过1E+9(1×109)Ω的情况下,向转印对象物转印的效率恶化。
与此相对地,采用本实施例,将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的表面与三次转印电压电源38~40之间的电阻设为1E+7(1×107)Ω以上且1E+9(1×109)Ω以下,因此,能够抑制转印对象物33与三次转印第一辊34之间的火花放电的发生,防止向其他装置泄漏的电流变得过多而导致电源电压下降的情况发生。因此,采用本实施例,能够使转印效率更加良好。
下面,参照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变形例。
图6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50(变形例)除了三次转印部件51以外,具有与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以及构造。因此,在变形例中,对于与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以及构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仅针对三次转印部件5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三次转印部件51构成为具有三次转印第一辊34、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
在变形例中,如图6所示,自由直流电源52和10MΩ的接地电阻39构成的三次转印电压电源,经由100MΩ的串联电阻41,向三次转印第二辊35以及三次转印第三辊36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在变形例中,直流电压为+3.5kV。
以上,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实现中间转印介质的长寿命化且高精度、高品质的图像形成装置。
除此之外,本发明当然能够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更。
附图标记的说明
1、50:图像形成装置,2:成像部件,3:一次转印部件,4:二次转印部件,5:输送部件(输送辊),6、51:三次转印部件,7Y、7M、7C、7Bk:图像载体(感光鼓),8:带电部件(电晕带电器),9:曝光部件(LED打印头),10:显影部件(显影装置),10a:调色剂供给容器,10b:壳体,10c:搅拌构件,10d:供给辊,10e:显影辊,10f:层厚控制构件,11:清洁部件(鼓清洁器),12:第一中间转印介质(中间转印带),13:带驱动辊,14:带张紧辊,15:一次转印辊,16:二次转印辊,17:空转辊,18:清洁部件(带清洁器),19、52:直流电源,20:第二中间转印介质(中间转印辊),21:第一升降部件,22:第二升降部件,23: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带电部件(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带电器),24: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器件(清洁用刷辊),25:芯轴,26:发泡弹性体层,27:中间实心层,28:表面覆盖层,29、38:交流电源,30、37、39:接地电阻,31、40:齐纳二极管,32:清洁刮板,33:转印对象物,34:三次转印第一辊(转印构件),35:三次转印第二辊(转印构件),36:三次转印第三辊(转印构件),41:串联电阻。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结构上包括:图像载体,其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以及转印部件,其能够将承载于该图像载体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于转印对象物,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部件构成为具有:
第一中间转印介质,其能够在与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相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被自该图像载体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以及
第二中间转印介质,其能够在与所述第一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相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被自该第一中间转印介质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且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于所述转印对象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对象物为陶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间转印介质是形成为环状的中间转印带,
所述中间转印带由聚酰亚胺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间转印介质的被施加有10V电压时的体积电阻率为1×108Ωcm以上且1×1012Ωc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介质是中间转印辊,该中间转印辊具有由发泡弹性体形成的发泡弹性体层以及配置于该发泡弹性体层的外侧的表面覆盖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覆盖层具有表面电阻率为1×109Ω/□以上的绝缘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转印辊在所述发泡弹性体层和所述表面覆盖层之间具有中间实心层,
所述中间实心层具有表面电阻率为所述发泡弹性体层的表面电阻率以上且所述表面覆盖层的表面电阻率以下的导电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多个转印构件,该多个转印构件与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相对地配置,能够通过被施加规定的电压而将转印至该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于所述转印对象物,
施加所述规定的电压的电源和所述转印构件的表面之间的电阻为1×107Ω以上且1×109Ω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供由施加于所述转印构件的电压引起的沿所述转印对象物的面方向流动的电流流经的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施加于所述转印构件的电压是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叠加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形成装置在自所述第一中间转印介质转印有调色剂的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具有带电部件,该带电部件能够对该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进行除电或者使该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带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器件,该器件能够对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进行除电或者使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带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现除电或者带电的器件兼作将残留于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的调色剂去除的清洁部件。
CN201680086096.5A 2016-05-26 2016-07-15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91547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4989A JP6879676B2 (ja) 2016-05-26 2016-05-26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04989 2016-05-26
PCT/JP2016/071652 WO2017203723A1 (ja) 2016-05-26 2016-07-15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4788A true CN109154788A (zh) 2019-01-04
CN109154788B CN109154788B (zh) 2022-02-08

Family

ID=60412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6096.5A Active CN109154788B (zh) 2016-05-26 2016-07-1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79676B2 (zh)
CN (1) CN109154788B (zh)
WO (1) WO2017203723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4782A (ja) * 1997-12-17 1999-07-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62835A (ja) * 2000-11-22 2002-06-0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854937A (zh) * 2005-04-27 2006-11-01 夏普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转印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55457A (zh) * 2006-03-16 2007-10-17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87795A (zh) * 2006-11-21 2008-05-28 株式会社理光 转印设备和成像装置
CN101246347A (zh) * 2007-02-14 2008-08-20 株式会社理光 清洁装置,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250262A (ja) * 2007-03-30 2008-10-1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子写真印刷装置及び電子写真印刷方法
CN101846918A (zh) * 2009-03-23 2010-09-2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202106694U (zh) * 2011-03-03 2012-01-11 深圳市大隆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显影部件
US20120051765A1 (en) * 2010-08-31 2012-03-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2841523A (zh) * 2011-06-24 2012-12-26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设备、成像***和转印方法
CN105425564A (zh) * 2014-09-16 2016-03-23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86059A (ja) * 2009-02-12 2010-08-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53212A (ja) * 2010-08-31 2012-03-15 Sharp Corp 中間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4782A (ja) * 1997-12-17 1999-07-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62835A (ja) * 2000-11-22 2002-06-0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854937A (zh) * 2005-04-27 2006-11-01 夏普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转印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55457A (zh) * 2006-03-16 2007-10-17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87795A (zh) * 2006-11-21 2008-05-28 株式会社理光 转印设备和成像装置
CN101246347A (zh) * 2007-02-14 2008-08-20 株式会社理光 清洁装置,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250262A (ja) * 2007-03-30 2008-10-1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子写真印刷装置及び電子写真印刷方法
CN101846918A (zh) * 2009-03-23 2010-09-2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US20120051765A1 (en) * 2010-08-31 2012-03-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202106694U (zh) * 2011-03-03 2012-01-11 深圳市大隆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显影部件
CN102841523A (zh) * 2011-06-24 2012-12-26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设备、成像***和转印方法
CN105425564A (zh) * 2014-09-16 2016-03-23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4788B (zh) 2022-02-08
WO2017203723A1 (ja) 2017-11-30
JP6879676B2 (ja) 2021-06-02
JP2017211525A (ja) 2017-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55165B1 (en) Transfer-separ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53053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0619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7825B2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80060071A (ko) 투명토너 및 백색토너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US83064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varying distances between photosensitive drums and transfer rollers
JP20120834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7325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915478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22783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除電手段のバイアス制御方法
CN101373365A (zh) 清洁装置、成像装置以及像保持体单元
JP2012145819A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728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6818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83572B2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81515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除電部材の寿命検出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管理システム
JP2795048B2 (ja)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20041178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423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17683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H113055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62803A (ja) 中間転写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324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521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46618A (ja) 転写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