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5512A - 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和试车台 - Google Patents

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和试车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5512A
CN109115512A CN201811163639.6A CN201811163639A CN109115512A CN 109115512 A CN109115512 A CN 109115512A CN 201811163639 A CN201811163639 A CN 201811163639A CN 109115512 A CN109115512 A CN 109115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vertical
dynamometry
calibrated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36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15512B (zh
Inventor
周培好
陆晓平
徐元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erospace Sanfa Hig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erospace Sanfa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erospace Sanfa Hig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erospace Sanfa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636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5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5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5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15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5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5/00Testing of engines
    • G01M15/14Testing gas-turbine engines or jet-propulsion engi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12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axial thrust in a rotary shaft, e.g. of propulsion pla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S10)构建测力面:分别构建第一测力面和第二测力面。S20)构建O‑XYZ直角坐标系;以试验件的轴线与第一测力面的交点为坐标系原点O,X轴与被试对象的轴线重合,Y轴过原点O与X轴垂直相交并与水平面平行,Z轴过原点O与X轴垂直相交并与竖直面平行;S30)布置测力点;在第一测力面内分别设置主推力测力点,第一水平力测力点和第一垂直力测力点;在第二测力面内分别设置第二水平力测力点,第二垂直力测力点和第三垂直力测力点。本发明的六分力模型构建方法,针对试验件合理构建了第一测力面和第二测力面及测力点,布局合理,为矢量力的测量提供了基础。

Description

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和试车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推力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和试车台。
背景技术
发动机试验与测试技术是固体推进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力矢量偏心则是发动机试验与测试中需要测量的一个重要参数。要研究发动机推力矢量偏心,需要做大量反复的试验,这些试验若都放到飞行试验中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是飞行试验成本高、周期长、信息收获量小、具有冒险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这就需要进行发动机地面试车试验,发动机地面试验是指在地面上根据特定的条件及环境要求,对***进行静态试验,获取描述***的各项性能指标信息,以便解决发动机推力偏心测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发动机矢量力的实验设备,尤其是发动机六分力矢量力的实验设备尚无成熟性技术,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六分力矢量推力测量技术,尤其是卧式六分力矢量推力测量技术,其并未考虑发动机的重力或者尚无很好的方法考虑发动机的重力影响,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和试车台。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构建测力面
分别构建第一测力面和第二测力面;第一测力面与试验件的前端面重合,第二测力面与试验件的后端面重合;
S20)、构建O-XYZ直角坐标系;
以试验件的轴线与第一测力面的交点为坐标系原点O,X轴与被试对象的轴线方向重合,Y轴过原点O与X轴垂直相交并与水平面平行,Z轴过原点O与X轴垂直相交并与竖直面平行;
S30)、布置测力点;
第一测力面内,在坐标系原点O沿X轴方向设置主推力测力点;在水平面与试验件的前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一个端点设置第一水平力测力点;在竖直面与试验件的前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下部端点设置第一垂直力测力点;第二测力面内,在水平面与试验件的后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一个端点设置第二水平力测力点;在试验件的后端面上,水平面以下设置第二垂直力测力点和第三垂直力测力点,第二垂直力测力点和第三垂直力测力点相对于竖直面对称。
进一步的,在主推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主推力的主推力测力组件,在第一水平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水平力的第一水平测力组件,在第二水平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水平力的第二水平测力组件,在第一垂直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垂直力的第一垂直测力组件,在第二垂直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垂直力的第二垂直测力组件,在第三垂直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垂直力的第三垂直测力组件。
进一步的,主推力测力组件,第一水平测力组件,第二水平测力组件,第一垂直测力组件,第二垂直测力组件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一万向柔性件、测力传感器、第二万向柔性件和第二连接板。
进一步的,包括步骤S40布置原位校准点:第一测力面内,在坐标系原点O沿X轴方向设置主推力原位校准点;在水平面与试验件的前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另一个端点设置第一水平原位校准点;在竖直面与试验件的前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上部端点设置第一垂直原位校准点;第二测力面内,在水平面与试验件的后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另一个端点设置第二水平原位校准点;在竖直面与试验件的后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下部端点设置第二垂直原位校准点。
进一步的,在主推力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主推力测力组件位置的主推力原位校准装置,在第一水平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第一水平测力组件位置的第一水平原位校准装置,在第二水平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第二水平测力组件位置的第二水平原位校准装置,在第一垂直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第一垂直测力组件位置的第一垂直原位校准装置,在第二垂直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第二垂直测力组件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位置的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
进一步的,主推力原位校准装置,第一水平原位校准装置,第二水平原位校准装置,第一垂直原位校准装置和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连接的液压加载装置、力传感器和校准液压缸。
使用上述的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根据六分力模型,通过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组解算出试验件的矢量推力的大小、偏心角和偏心距;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组为:
式中:规定测力组件受拉力为“正”,受压为“负”;F1和F2分别为第二垂直力测力点和第三垂直力测力点的测力值,单位为N;F3为第二水平力测力点的测力值,单位为N;F4为第一垂直力测力点的测力值,单位为N;F5为第一水平力测力点的测力值,单位为N;F6为主推力测力点的测力值,单位为N;
P为矢量推力的大小,单位为N;
Px、Py和Pz分别为矢量推力在X、Y、Z三个坐标方向的分量,其数量值的单位为N;
Mx、My、Mz分别为合力矩在X、Y、Z三个坐标方向的分量,其数量值的单位为N·m,按右手螺旋法则确定“正”方向;
W为试验件的重力,单位为N,为已知值;
Lm为试验件重心与所有与后板连接的原位校准装置和测力组件所在的竖直面的水平距离,单位为m,为已知值;
L为所有与后板连接的原位校准装置和测力组件所在的竖直面与所有与中心架连接的原位校准装置和测力组件所在的竖直面的距离,单位为m,为已知值;
R为所有与中心架连接的原位校准装置和测力组件所在的竖直面上,连接中心架底部与水平基板的2个测力组件的水平距离的一半,单位为m,为已知值;
yp和zp分别为矢量推力通过试验件重心所在竖直面的交点在Y轴和Z轴的坐标,其数值单位为m;
ρ为矢量推力的偏心距;
γ为矢量推力的偏心角。
实现上述的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的试车台,包括动架,定架和测力组件,动架包括转接架,中心架,加强板和桁架;沿试验件的轴向方向,转接架,桁架和中心架依次固定连接,加强板安装在试验件上;转接架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前板,承力管和后板,后板与桁架连接,前板上固定有中心套;转接架上的中心套通过主推力测力组件与定架连接,后板一侧面通过第一水平测力组件与定架连接,后板的底部通过第一垂直测力组件与定架连接,第一水平测力组件和第一垂直测力组件均在第一测力面内;中心架的一侧面通过第二水平测力组件与定架连接,中心架的底部通过第二垂直测力组件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与定架连接;第二水平测力组件,第二垂直测力组件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均在第二测力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试车台包括主推力原位校准装置,第一水平原位校准装置,第二水平原位校准装置,第一垂直原位校准装置和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主推力测力组件通过主推力原位校准装置与定架连接,后板另一侧面通过第一水平原位校准装置与定架连接,后板的顶部通过第一垂直原位校准装置与定架连接,第一水平原位校准装置和第一垂直原位校准装置均在第一测力面内;中心架的另一侧面通过第二水平原位校准装置与定架连接,中心架的底部通过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与定架连接,第二垂直测力组件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相对于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对称,第二水平原位校准装置和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均在第二测力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试车台定架包括水平基础部,承力部和安装部;水平基础部包括水平底座,水平基板,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水平基板固定在水平底座上,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固定在水平底座上,第一支撑座为2个,相对于水平基板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第二支撑座为2个,相对于水平基板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承力部包括承力墙,承力架,承力座安装座和承力座;承力墙与水平底座一端固定连接,承力座安装座一端与水平基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力座固定连接,承力架一端与承力墙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力座固定连接;安装部包括第一龙门架和第二龙门架,第一龙门架与第一支撑座固定连接,第二龙门架与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沿水平底座的长度方向,承力墙,承力架,承力座,第一龙门架和第二龙门架依次排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针对试验件合理的构建了第一测力面和第二测力面以及测力点,布局合理,为矢量力的测量提供了基础,同时,设置原位校准装置,实现了测量装置的原位校准,提高了测量精度。
2、本发明的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通过构建的六分力模型,建立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组解算出被试对象的矢量推力的大小、偏心角和偏心距,将复杂结构进行简化,为设计六分力测试***打下基础。
3、本发明的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采用卧式六分力测量方法,区别于现有技术的立式六分力测量方法,既为六分力测试***开辟了新的设计方法,又有利于六分力测试***的设计,解决现有立式六分力测试***占用空间较高的问题。
4、本发明的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充分考虑发动机的重力,大幅提高测量精度。
5、本发明的试车台,实现了六分力矢量力的测量,结构简单。
6、本发明的试车台,其动架通过转接架后板与试验件刚性连接,中心架支承固定试验件尾部,调整轮调整试验件安装位置使其与动架同轴以精确定位,测量装置通过中心套与原位校准装置相连,实现了试验件、测力装置和原位校准装置三者的同轴性,结构简单,测量装置和试验件的安装简单易行。
7、本发明试车台,其动架总体刚度较大,为了保证试验架动态性能,在设计上合理分布受力元件,采用结构等强度原则,去掉材料的不受力部分等优化设计,减轻动架质量。
8、本发明的试车台,其动架的加强板上设置调节支架,实现连接板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高度,以保证连接板与试验件可靠接触,起到支撑作用。
9、本发明的试车台,其动架的桁架结构由五根水平支撑管及多组斜支撑管组成,用以连接转接架及中心架,同时承受因水平及侧向力引起的变形,保证动架的刚度。
10、本发明的试车台,其定架设置水平底座,提高整个定架的承力能力,将水平基板通过压板固定安装座水平底座上,提高了水平基板的承力能力,同时,通过调整垫铁调整水平基板的水平度,提高了整个定架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的六分力模型示意图。
图3为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的六分力模型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六分力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的数学模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试车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试车台的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试车台的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试车台的动架的转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试车台的动架的中心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试车台的动架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试车台的测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试车台的限位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抵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构建测力面
分别构建第一测力面21和第二测力面22;所述第一测力面21与试验件10的前端面重合,所述第二测力面22与试验件10的后端面重合;
S20)、构建O-XYZ直角坐标系;
以试验件10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测力面21的交点为坐标系原点O,X轴与被试对象的轴线方向重合,Y轴过原点O与X轴垂直相交并与水平面平行,Z轴过原点O与X轴垂直相交并与竖直面平行;
S30)、布置测力点;
第一测力面21内,在坐标系原点O沿X轴方向设置主推力测力点;在水平面与试验件10的前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一个端点设置第一水平力测力点;在竖直面与试验件10的前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下部端点设置第一垂直力测力点;第二测力面22内,在水平面与试验件10的后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一个端点设置第二水平力测力点;在试验件10的后端面上,水平面以下设置第二垂直力测力点和第三垂直力测力点,所述第二垂直力测力点和第三垂直力测力点相对于竖直面对称。
在所述主推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主推力的主推力测力组件31,在所述第一水平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水平力的第一水平测力组件32,在所述第二水平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水平力的第二水平测力组件33,在所述第一垂直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垂直力的第一垂直测力组件34,在所述第二垂直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垂直力的第二垂直测力组件35,在所述第三垂直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垂直力的第三垂直测力组件36。
S40)、布置原位校准点
第一测力面21内,在坐标系原点O沿X轴方向设置主推力原位校准点;在水平面与试验件10的前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另一个端点设置第一水平原位校准点;在竖直面与试验件10的前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上部端点设置第一垂直原位校准点;第二测力面22内,在水平面与试验件10的后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另一个端点设置第二水平原位校准点;在竖直面与试验件10的后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下部端点设置第二垂直原位校准点。
在所述主推力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所述主推力测力组件31位置的主推力原位校准装置41,在所述第一水平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所述第一水平测力组件32位置的第一水平原位校准装置42,在所述第二水平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第二水平测力组件33位置的第二水平原位校准装置43,在所述第一垂直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第一垂直测力组件34位置的第一垂直原位校准装置44,在所述第二垂直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第二垂直测力组件35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36位置的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45。通过设置原位校准装置,实现对测力组件的原位校准,以提高测量精度。
使用上述的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为根据六分力模型,通过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组解算出试验件的矢量推力的大小、偏心角和偏心距;所述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组为:
式中:规定测力组件受拉力为“正”,受压为“负”;F1和F2分别为第二垂直测力组件35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36的测力值,单位为N;F3为第二水平测力组件33的测力值,单位为N;F4为第一垂直测力组件34的测力值,单位为N;F5为第一水平测力组件32的测力值,单位为N;F6为主推力测力组件31的测力值,单位为N;
P为矢量推力的大小,单位为N;
Px、Py和Pz分别为矢量推力在X、Y、Z三个坐标方向的分量,其数量值的单位为N;
Mx、My、Mz分别为合力矩在X、Y、Z三个坐标方向的分量,其数量值的单位为N·m,按右手螺旋法则确定“正”方向;
W为试验件的重力,单位为N,为已知值;
Lm为试验件重心与所有与后板连接的原位校准装置和测力组件所在的竖直面的水平距离,单位为m,为已知值;
L为所有与后板连接的原位校准装置和测力组件所在的竖直面与所有与中心架连接的原位校准装置和测力组件所在的竖直面的距离,单位为m,为已知值;
R为所有与中心架连接的原位校准装置和测力组件所在的竖直面上,连接中心架底部与水平基板的2个测力组件的水平距离的一半,单位为m,为已知值;
yp和zp分别为矢量推力通过试验件重心所在竖直面的交点在Y轴和Z轴的坐标,其数值单位为m;
ρ为矢量推力的偏心距;
γ为矢量推力的偏心角。
实现上述的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的试车台,其为六分力试车台,用于试验件10的矢量力的测量,其包括动架100,定架200,测力组件和原位校准装置。
所述动架100,其为支承试验件10并传递其产生的轴向推力、水平侧向推力与垂直侧向力的装置,长度约为3200mm,周向尺寸约为900mm×900mm,重量约500kg;具体包括转接架110,中心架120,加强板130和桁架140;沿试验件10的轴向方向,所述转接架110,桁架140和中心架120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130安装在试验件10上。所述转接架110是连接试验件10与测量装置的部件,其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前板112,承力管113和后板114,所述后板114与所述桁架140连接。所述前板112上固定有中心套111;所述前板112通过拉杆225与所述承力座224连接;所述后板114底部通过2个限位支撑架370与所述水平基板212连接,所述2个限位支撑架370位于连接所述后板114的底部和水平基板212的测力组件300的两侧。
所述定架200,其是整个六分力试车台架的基准平台,工作时承受通过测力组件传来的主推力和侧向力,校准时承受校准油缸组件产生的标准力,其具体包括水平基础部,承力部和安装部;所述水平基础部包括水平底座211,水平基板212,第一支撑座213和第二支撑座214;所述水平基板212固定在所述水平底座211上,所述第一支撑座213和第二支撑座214固定在所述水平底座211上,所述第一支撑座213为2个,相对于所述水平基板212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座214为2个,相对于所述水平基板212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所述承力部包括承力墙221,承力架222,承力座安装座223和承力座224;所述承力墙221与所述水平底座21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承力座安装座223一端与水平基板2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力座224固定连接,所述承力架222一端与承力墙2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力座224固定连接;承力座224直接承受试验件产生的轴向推力,并通过承力架222将此推力传递给承力墙221。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龙门架231和第二龙门架232,其是承受和支承水平侧向力校准装置和垂直侧向力校准装置的部件,所述第一龙门架231与所述第一支撑座2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龙门架232与所述第二支撑座214固定连接。沿所述水平底座211长度方向,所述承力墙221,承力架222,承力座224,第一龙门架231和第二龙门架232依次排列。
所述测力组件包括主推力测力组件31,第一水平测力组件32,第二水平测力组件33,第一垂直测力组件34,第二垂直测力组件35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36,所述原位校准装置包括主推力原位校准装置41,第一水平原位校准装置42,第二水平原位校准装置43,第一垂直原位校准装置44和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45。
所述转接架110上的中心套111依次通过主推力测力组件31和主推力原位校准装置与所述承力座224连接;所述后板114顶部通过第一垂直原位校准装置44与所述第一龙门架231的横梁连接,所述后板114一侧面通过第一水平测力组件32与所述第一龙门架231的一个立柱连接,另一侧面通过第一水平原位校准装置42与所述第一龙门架231的另一个立柱连接;所述后板114的底部通过第一垂直测力组件34与所述水平基板212连接,所述第一垂直原位校准装置44,第一水平测力组件32,第一水平原位校准装置42和第一垂直测力组件34均在第一测力面21内。所述中心架120的一侧面通过第二水平测力组件33与所述第二龙门架232的一个立柱连接,另一侧面通过第二水平原位校准装置43与所述第二龙门架232的另一个立柱连接,所述中心架120的底部通过第二垂直测力组件35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36和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45与所述水平基板212连接,所述第二垂直测力组件35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36位于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45两侧并相对于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45对称;所述第二水平测力组件33,第二水平原位校准装置43,第二垂直测力组件35,第三垂直测力组件36和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45均在第二测力面22内。
优选的,所述主推力测力组件31,第一水平测力组件32,第二水平测力组件33,第一垂直测力组件34,第二垂直测力组件35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36结构相同,均包包括依次连接的360、第一连接板340、第一万向柔性件320、测力传感器310、第二万向柔性件330和第二连接板350。进一步优选的,主推力测力组件31的测力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第一水平测力组件32,第二水平测力组件33,第一垂直测力组件34,第二垂直测力组件35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36测力传感器为拉压双向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原位校准装置400包括依次连接的液压加载装置410、力传感器420和校准液压缸430,液压加载装置是对校准液压缸430进行控制的装置,由步进电机、减速机、柱塞总成等部件组成;校准油缸是原位校准***的力源,由其对标准传感器施力。通过设置原位校准装置400实现试验台试验件的原位校准,提高整个试验台的精度,避免多次试验后,相关实验器件发生位移而导致的精度误差。
优选的,所述第一龙门架231的每个立柱上设置有第一龙门安装架234,所述第二龙门架232的每个立柱上设置有第二龙门安装架235,以实现试验件模拟装置的安装,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试验件10为燃气涡轮发动机或燃气涡轮发动机模拟试验件,所述试验件10为燃气涡轮发动机模拟试验件时,所述燃气涡轮发动机模拟试验件包括试验件模拟输入筒11,所述试验件模拟输入筒11为4个,分别安装在2个第一龙门安装架234和第二龙门安装架235上,所述试验件模拟输入筒11为进气模拟筒,其模拟发动机的进气。本发明的试车台,其定架通过在第一龙门架,第二龙门架上设置第一龙门安装架和第二龙门安装架,巧妙的实现了试验件模拟装置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龙门架231,第二龙门架232和承力座安装座223上设置有过流孔233,以减小周围流场对测力组件的影响。
优选的,承力管113为4个,相对于试验件的轴向方向,在同一平面内对称设置,以采用结构等强度原则合理分布受力。
优选的,所述中心架120是用来支承固定试验件尾部的部件,其包括上盖121,下体123和调整轮122;所述上盖121和下体123固定连接,调整轮122有4个,4个调整轮122相对于试验件10的轴向方向,在同一平面内对称设置,2个调整轮122穿过上盖121,2个调整轮122穿过下体123,通过设置调整轮,实现试验件10的安装位置与动架同轴以精确定位。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130是用来承受试验件自身产生的数十吨内力的部件,其包括平板131和调节支架132,所述调节支架132固定在所述平板131上,所述加强板130为2个,上下对称与试验件10连接,所述调节支架132包括试验件连接板1321,升降调节装置1323和调节支架固定座1322;所述升降调节装置1323两端分别连接试验件连接板1321和调节支架固定座1322,所述升降调节装置1323可以为液压缸、气缸、蜗轮蜗杆等形式,所述试验件连接板1321与试验件10连接,所述调节支架固定座1322与平板13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升降调节装置1323,实现了试验件连接板1321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高度,以保证连接板1321与试验件10可靠接触,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桁架140由五根水平支撑管及多组斜支撑管组成,用以连接转接架110及中心架120,同时承受因水平及侧向力引起的变形,保证动架的刚度。
优选的,沿所述水平底座211长度方向,所述水平底座211上设置有2个平行设置的T型槽215,2个T型槽215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基板212的宽度,所述T型槽215内设置有多个压板216和调整垫铁217,所述水平基板212通过多个压板216固定在所述水平底座211上并通过多个调整垫铁217调整水平度。
所述第一龙门架231高于第二龙门架232。
优选的,平板131上设置有支架连接孔,用于与试验件10进行连接并保证试验件10的同轴度。
优选的,所述调节支架132为2个,沿试验件10的轴向方向设置,以进一步提高试验件10的同轴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构建测力面
分别构建第一测力面和第二测力面;第一测力面与试验件的前端面重合,第二测力面与试验件的后端面重合;
S20)、构建O-XYZ直角坐标系;
以试验件的轴线与第一测力面的交点为坐标系原点O,X轴与被试对象的轴线方向重合,Y轴过原点O与X轴垂直相交并与水平面平行,Z轴过原点O与X轴垂直相交并与竖直面平行;
S30)、布置测力点;
第一测力面内,在坐标系原点O沿X轴方向设置主推力测力点;在水平面与试验件的前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一个端点设置第一水平力测力点;在竖直面与试验件的前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下部端点设置第一垂直力测力点;第二测力面内,在水平面与试验件的后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一个端点设置第二水平力测力点;在试验件的后端面上,水平面以下设置第二垂直力测力点和第三垂直力测力点,第二垂直力测力点和第三垂直力测力点相对于竖直面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推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主推力的主推力测力组件,在第一水平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水平力的第一水平测力组件,在第二水平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水平力的第二水平测力组件,在第一垂直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垂直力的第一垂直测力组件,在第二垂直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垂直力的第二垂直测力组件,在第三垂直力测力点设置用于测量垂直力的第三垂直测力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推力测力组件,第一水平测力组件,第二水平测力组件,第一垂直测力组件,第二垂直测力组件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一万向柔性件、测力传感器、第二万向柔性件和第二连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40布置原位校准点:第一测力面内,在坐标系原点O沿X轴方向设置主推力原位校准点;在水平面与试验件的前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另一个端点设置第一水平原位校准点;在竖直面与试验件的前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上部端点设置第一垂直原位校准点;第二测力面内,在水平面与试验件的后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另一个端点设置第二水平原位校准点;在竖直面与试验件的后端面相交的两个端点中的下部端点设置第二垂直原位校准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推力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主推力测力组件位置的主推力原位校准装置,在第一水平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第一水平测力组件位置的第一水平原位校准装置,在第二水平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第二水平测力组件位置的第二水平原位校准装置,在第一垂直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第一垂直测力组件位置的第一垂直原位校准装置,在第二垂直原位校准点设置用于校准第二垂直测力组件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位置的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推力原位校准装置,第一水平原位校准装置,第二水平原位校准装置,第一垂直原位校准装置和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连接的液压加载装置、力传感器和校准液压缸。
7.使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六分力模型,通过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组解算出试验件的矢量推力的大小、偏心角和偏心距;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组为:
式中:规定测力组件受拉力为“正”,受压为“负”;F1和F2分别为第二垂直力测力点和第三垂直力测力点的测力值,单位为N;F3为第二水平力测力点的测力值,单位为N;F4为第一垂直力测力点的测力值,单位为N;F5为第一水平力测力点的测力值,单位为N;F6为主推力测力点的测力值,单位为N;
P为矢量推力的大小,单位为N;
Px、Py和Pz分别为矢量推力在X、Y、Z三个坐标方向的分量,其数量值的单位为N;
Mx、My、Mz分别为合力矩在X、Y、Z三个坐标方向的分量,其数量值的单位为N·m,按右手螺旋法则确定“正”方向;
W为试验件的重力,单位为N,为已知值;
Lm为试验件重心与所有与后板连接的原位校准装置和测力组件所在的竖直面的水平距离,单位为m,为已知值;
L为所有与后板连接的原位校准装置和测力组件所在的竖直面与所有与中心架连接的原位校准装置和测力组件所在的竖直面的距离,单位为m,为已知值;
R为所有与中心架连接的原位校准装置和测力组件所在的竖直面上,连接中心架底部与水平基板的2个测力组件的水平距离的一半,单位为m,为已知值;
yp和zp分别为矢量推力通过试验件重心所在竖直面的交点在Y轴和Z轴的坐标,其数值单位为m;
ρ为矢量推力的偏心距;
γ为矢量推力的偏心角。
8.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的试车台,其特征在于:
包括动架,定架和测力组件,动架包括转接架,中心架,加强板和桁架;沿试验件的轴向方向,转接架,桁架和中心架依次固定连接,加强板安装在试验件上;转接架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前板,承力管和后板,后板与桁架连接,前板上固定有中心套;转接架上的中心套通过主推力测力组件与定架连接,后板一侧面通过第一水平测力组件与定架连接,后板的底部通过第一垂直测力组件与定架连接,第一水平测力组件和第一垂直测力组件均在第一测力面内;中心架的一侧面通过第二水平测力组件与定架连接,中心架的底部通过第二垂直测力组件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与定架连接;第二水平测力组件,第二垂直测力组件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均在第二测力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车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推力原位校准装置,第一水平原位校准装置,第二水平原位校准装置,第一垂直原位校准装置和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主推力测力组件通过主推力原位校准装置与定架连接,后板另一侧面通过第一水平原位校准装置与定架连接,后板的顶部通过第一垂直原位校准装置与定架连接,第一水平原位校准装置和第一垂直原位校准装置均在第一测力面内;中心架的另一侧面通过第二水平原位校准装置与定架连接,中心架的底部通过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与定架连接,第二垂直测力组件和第三垂直测力组件相对于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对称,第二水平原位校准装置和第二垂直原位校准装置均在第二测力面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车台,其特征在于:定架包括水平基础部,承力部和安装部;水平基础部包括水平底座,水平基板,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水平基板固定在水平底座上,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固定在水平底座上,第一支撑座为2个,相对于水平基板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第二支撑座为2个,相对于水平基板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承力部包括承力墙,承力架,承力座安装座和承力座;承力墙与水平底座一端固定连接,承力座安装座一端与水平基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力座固定连接,承力架一端与承力墙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力座固定连接;安装部包括第一龙门架和第二龙门架,第一龙门架与第一支撑座固定连接,第二龙门架与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沿水平底座的长度方向,承力墙,承力架,承力座,第一龙门架和第二龙门架依次排列。
CN201811163639.6A 2018-10-01 2018-10-01 实现六分力模型构建方法的试车台及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 Active CN109115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3639.6A CN109115512B (zh) 2018-10-01 2018-10-01 实现六分力模型构建方法的试车台及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3639.6A CN109115512B (zh) 2018-10-01 2018-10-01 实现六分力模型构建方法的试车台及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5512A true CN109115512A (zh) 2019-01-01
CN109115512B CN109115512B (zh) 2020-06-19

Family

ID=64857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63639.6A Active CN109115512B (zh) 2018-10-01 2018-10-01 实现六分力模型构建方法的试车台及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551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9972A (zh) * 2019-07-01 2019-10-11 中航工程集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过程模拟矢量发动机推力标定装置
CN113029415A (zh) * 2021-01-26 2021-06-25 北京灵动飞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无干涉多分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测量***及安装测量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5689A (en) * 1970-01-07 1975-07-22 Judson S Swearingen Thrust bearing lubricant measurement and balance
CN103983393A (zh) * 2014-05-21 2014-08-13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大型六分力测量及变角度支撑装置
CN106546380A (zh) * 2016-09-28 2017-03-29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级空间标准矢量力校准装置
KR20170105510A (ko) * 2014-12-12 2017-09-19 누보 피그노네 에스알엘 커플링 부하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7238457A (zh) * 2017-06-28 2017-10-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小推力测量装置
CN107907342A (zh) * 2017-12-18 2018-04-13 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 一种斜置喷管轴向加力的推力原位校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5689A (en) * 1970-01-07 1975-07-22 Judson S Swearingen Thrust bearing lubricant measurement and balance
CN103983393A (zh) * 2014-05-21 2014-08-13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大型六分力测量及变角度支撑装置
KR20170105510A (ko) * 2014-12-12 2017-09-19 누보 피그노네 에스알엘 커플링 부하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6546380A (zh) * 2016-09-28 2017-03-29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级空间标准矢量力校准装置
CN107238457A (zh) * 2017-06-28 2017-10-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小推力测量装置
CN107907342A (zh) * 2017-12-18 2018-04-13 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 一种斜置喷管轴向加力的推力原位校准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海涛: ""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测量理论、方法与自动测试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博士)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9972A (zh) * 2019-07-01 2019-10-11 中航工程集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过程模拟矢量发动机推力标定装置
CN113029415A (zh) * 2021-01-26 2021-06-25 北京灵动飞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无干涉多分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测量***及安装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5512B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1905A (zh) 一种六分力试车台及其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
CN109115510A (zh) 一种六分力试验台及其误差的确定方法
CN209027798U (zh) 一种六分力试车台
CN103389183B (zh) 基于球面气浮轴承的航天器质量特性综合测试台
CN106289710B (zh) 翼型模型测力***
CN107575437B (zh) 一种航空液压泵及液压管路性能测试实验台
CN109115513A (zh) 一种六分力试车台动架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
CN101451897B (zh) 电磁天平式小力值标准装置
CN107202660A (zh) 4‑25n姿控发动机真空热环境稳态推力校准测量装置
JP2008180559A (ja) 検重装置
CN109084982A (zh) 一种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三向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US3613443A (en) Large scale external balance for wind tunnels
CN109115512A (zh) 六分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测量矢量推力的方法和试车台
CN112595533A (zh) 一种盾构隧道地层作用模拟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08225778A (zh) 一种空间矢量力模拟加载装置
CN117091800B (zh) 一种用于低温天平校准的全自动六自由度天平校准***
CN109141904A (zh) 一种六分力试车台
CN208780465U (zh) 一种六分力试验台
CN209280321U (zh) 一种六分力试车台
CN106017663A (zh) 一种模拟卫星整星的柔性支撑微振动测试装置
CN208780461U (zh) 一种矢量力加载装置
CN206479299U (zh) 一种光电式桥梁挠度仪校准装置
CN110579334B (zh) 一种机械式多用船模恢复力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09623990U (zh) 一种三向测力平台校准***
CN105539722B (zh) 一种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技能的测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