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8221B - 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8221B
CN109068221B CN201811034434.8A CN201811034434A CN109068221B CN 109068221 B CN109068221 B CN 109068221B CN 201811034434 A CN201811034434 A CN 201811034434A CN 109068221 B CN109068221 B CN 1090682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rotation
bluetooth headset
noise reduction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344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8221A (zh
Inventor
赵国鑫
高荣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344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682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8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8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8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82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5Manufacture of mono- or stereophonic headphon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蓝牙耳机的第一麦克风设置于转动杆的第一端,第二麦克风设置于转动杆的第二端,第一麦克风的导声孔朝向与第二麦克风的导声孔朝向不同;蓝牙耳机的转动杆的第二端通过转轴与耳机主体转动连接,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根据转动杆的转动位置和接收到的蓝牙耳机状态信号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不同的降噪算法。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杆上的双麦克风可以随着转动杆的转动改变空间位置,进而可以与对应的降噪算法相配合,不需要分别设计独立的麦克风***,减少了设计的困难性。

Description

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是如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蓝牙耳机作为智能穿戴的突出代表,其种类和功能纷繁复杂,其中蓝牙耳机最为人关注的是听音乐和通话的音频质量,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双麦克风(麦克风microphone,麦克风)结合降噪算法的方式进行蓝牙耳机降噪,来提高音频质量。
为了让降噪算法起到最好的效果,针对于蓝牙耳机听音乐和打电话的两种音频输出输入模式,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降噪算法。
但上述两种降噪算法对蓝牙耳机上的麦克风位置要求不同,如果在同一个蓝牙耳机中将两种降噪算法进行兼容,则需要分别设计独立的麦克风***,在微型蓝牙耳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增加了设计的困难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通过将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设置在转动杆的两端,使得转动杆上的双麦克风可以随着转动杆的转动改变空间位置,进而可以与对应的降噪算法相配合,不需要分别设计独立的麦克风***,减少了设计的困难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所述蓝牙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转动组件;该转动组件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转轴和转动杆;该第一麦克风设置于该转动杆的第一端,该第二麦克风设置于该转动杆的第二端,其中第一麦克风的导声孔朝向与第二麦克风的导声孔朝向不同;该转动杆的第二端通过该转轴与该耳机主体转动连接;当所述转动杆处于第一转动位置且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接收第一蓝牙耳机状态信号时,所述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一降噪算法;当所述转动杆处于第二转动位置且所述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接收第二蓝牙耳机状态信号时,所述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二降噪算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蓝牙耳机状态信号为音频输出状态信号,所述第二蓝牙耳机状态信号为通话状态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转轴与该耳机主体所在的平面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麦克风导声孔和该第二麦克风导声孔的朝向与该转动杆的转动切线方向相同或相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转轴与该耳机主体所在的平面垂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麦克风导声孔和该第二麦克风导声孔的朝向与该转动杆转动平面垂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蓝牙耳机还包括第一马达;该第一马达设置于该耳机主体,该第一马达与该转轴配合以驱动该转动杆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该终止转动位置,该转动杆的转动角度大于18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蓝牙耳机还包括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
该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该第二转动限位机构设置于该耳机主体,该第一转动限位机构与该转轴配合以限定该转动杆的初始转动位置,该第二转动限位机构与该转轴配合以限定该转动杆的终止转动位置,该转动杆的转动角度大于18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蓝牙耳机还包括第二马达;该第二马达设置于该耳机主体,该第二马达与该转轴配合以驱动该转动杆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该终止转动位置,该转动杆的转动角度为90°-27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蓝牙耳机还包括第三转动限位机构和第四转动限位机构;
该第三转动限位机构和该第四转动限位机构设置于该耳机主体,该第三转动限位机构与该转轴配合以限定该转动杆的初始转动位置,该初始转动位置与该耳机主体所在的平面平行,该第四转动限位机构与该转轴配合以限定该转动杆的终止转动位置,该转动杆的转动角度为90°-270°。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所述蓝牙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转动组件;该转动组件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转轴和转动杆;该第一麦克风设置于该转动杆的第一端,该第二麦克风设置于该转动杆的第二端,其中第一麦克风的导声孔朝向与第二麦克风的导声孔朝向不同;该转动杆的第二端通过该转轴与该耳机主体转动连接;当所述转动杆处于第一转动位置且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接收第一蓝牙耳机状态信号时,所述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一降噪算法;当所述转动杆处于第二转动位置且所述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接收第二蓝牙耳机状态信号时,所述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二降噪算法。通过将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设置在转动杆的两端,使得转动杆上的双麦克风可以随着转动杆的转动改变空间位置,进而可以与对应的降噪算法相配合,不需要分别设计独立的麦克风***,减少了设计的困难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旋转方式的一个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旋转方式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应用场景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应用场景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应用场景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应用场景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通过将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设置在转动杆的两端,使得转动杆上的双麦克风可以随着转动杆的转动改变空间位置,进而可以与对应的降噪算法相配合,不需要分别设计独立的麦克风***,减少了设计的困难性。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理解,参照图1,图一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蓝牙耳机10可以包括:耳机主体100、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扬声器(speaker,SPK)、麦克风模式传感器和转动驱动机构110。
SPK107固定于耳机主体100内,佩戴时处于人耳处,SPK107可以连接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的音频接口,主要作用是将蓝牙耳机10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供人耳收听,应当理解的是,图1中的SPK107仅为一种示意,实际应用中,SPK107可以固定设置在蓝牙耳机10的壳体内部,壳体可以包括耳机上壳101和耳机下壳102,其中耳机上壳101为蓝牙耳机10使用中面向人耳侧的壳,耳机下壳102为蓝牙耳机10使用中背向人耳侧的壳,SPK107还可以固定设置在胶垫103上并被上述耳机上壳101和耳机下壳102包围。
耳机主体100可以包括上述描述的主体壳(例如包括耳机上壳101和耳机下壳102),其中耳机上壳101还可以设置有胶套106,用于保证人耳佩戴蓝牙耳机10时人耳的舒适性。
麦克风1和麦克风2连接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的音频接口,主要作用是拾取周围声音提供给蓝牙耳机控制电路,麦克风型号可包括:数字麦克风、模拟麦克风等,麦克风1、麦克风2和蓝牙耳机控制电路之间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进行连接,可选的,麦克风1和麦克风2上可以设置有麦克风密封垫202。
麦克风模式传感器连接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的传感器接口,用于检测转动杆201、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所处的位置状态,蓝牙耳机控制电路通过侦测不同状态,切换不同降噪算法,麦克风模式传感器可包括:电磁传感器以及光电传感器等。
转动驱动机构110连接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的转轴驱动接口,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可通过转轴驱动接口驱动转轴205转动,转轴205带动转动杆201转动,从而调整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的位置状态,转动驱动机构110可以包括:马达、手动旋转折叠机构、或电磁吸合与排斥机构等。
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可以焊接排布在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assembly,PCBA)105主板上,PCBA105主板固定设置在耳机主体100内,具体的,PCBA105主板可以固定设置上述耳机上壳101和耳机下壳102内。
蓝牙耳机10可以通过内部设置的电池104进行供电,具体的,电池104可以固定设置在耳机主体100内,具体的,电池104可以固定设置上述耳机上壳101和耳机下壳102内。
下面将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10进行详细介绍,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蓝牙耳机1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该蓝牙耳机10包括:蓝牙耳机10转动组件和耳机主体100,蓝牙耳机10转动组件包括:第一麦克风108、第二麦克风109、转轴205和转动杆201,第一麦克风108设置于转动杆201的第一端,第二麦克风109设置于转动杆201的第二端,其中第一麦克风108的导声孔朝向与第二麦克风109的导声孔朝向不同,转动杆201的第二端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动杆201的第二端通过转轴205与耳机主体100转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杆201可以为圆柱形杆、长方体杆或与耳机主体100相贴合的杆状机构等,其中,第一麦克风108设置于转动杆201的第一端,第二麦克风109设置于转动杆201的第二端,可以理解的是,杆状机构包含两端,以转动杆201为圆柱形杆为例,圆柱形杆的两端可以为两个底面或靠近底面的圆柱侧面部分,具体的,圆柱形杆的两端可以理解为至少三种情况:1、两个底面、2、一个底面以及3、一个靠近另一底面的圆柱侧面部分、或一个靠近一底面的圆柱侧面部分和一个靠近另一底面的圆柱侧面部分。由于转动杆201的第二端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转动杆201的第一端为上述杆状机构的远离旋转中心的一端,转动杆201的第二端为靠近旋转中心的一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示出的,转动杆201的第二端与耳机主体100中的耳机下壳102的一端转动连接,因为蓝牙耳机10主题中耳机下壳102为蓝牙耳机10使用过程中背对人脸的壳部,将转动杆201的第二端与耳机主体100中的耳机下壳102的一端转动连接,而不是将转动杆201的第二端与耳机主体100中的耳机上壳101的一端转动连接,可以使得转动杆201的转动方向更加灵活,不受人脸侧的位置限制,实际应用过程中,转动杆201的第二端具体连接在耳机主体100的哪个部件以及该部件的哪个位置上,可按照实际需求选择,这里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蓝牙耳机10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两种使用状态,1、蓝牙耳机10处于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例如音乐播放等);2、蓝牙耳机10处于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例如音频通话等),针对于两种使用状态,在双麦克风的降噪方案中,为了达到最好的降噪效果,蓝牙耳机控制电路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降噪算法进行音频降噪,相应的,不同的降噪算法需要对应不同的麦克风排布方式,只有在特定的麦克风排布方式的基础上接收的音频信号才可以配合对应的降噪算法达到最好的降噪效果,以下分别对两种状态下的降噪算法和对应的麦克风排布进行说明:
1、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例如音乐播放等)。
该场景下的降噪主要是为了降低外界噪声对音乐的干扰,首先,第一麦克风108需要采集扬声器(speaker,SPK)的声音,并与原始音频文件比较做反馈控制,降低噪声,第二麦克风109接收外界噪声,通过内部算法做前馈控制降低噪声;其次,由于麦克风具有指向性,所以麦克风导声孔的朝向与接收外界声音的相位有直接关系,两个麦克风的开孔方向以及相对角度,可以通过软件算法补偿,麦克风之间的相对距离不能过小,朝向不同,接收同一个声音的时间差越大,达到的降噪效果越好,其中,相对距离可以选择在20mm到40mm的范围内。因此,为了配合音频输出状态场景下的降噪算法,双麦克风的排布需要满足:首先第一麦克风108靠近SPK107,其次第二麦克风109需要远离第一麦克风108(与第一麦克风108之间留有一定的物理距离、第一麦克风108的导声孔朝向与第二麦克风109的导声孔朝向不同)。
2、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例如音频通话等)。
该场景下的降噪主要是为了为了让通话对象听清楚本地的声音、降低本地风噪以及外界噪音,过滤出通话语音,首先第一麦克风108作为主麦克风,用于通话,需要第一麦克风108靠近嘴,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需要同时能接收到外界噪声,降噪算法会根据声音相位、延时等特点过滤外界噪声,达到通话清晰的目的,其次,由于麦克风具有指向性,所以麦克风导声孔的朝向与接收外界声音的相位有直接关系,两个麦克风的开孔方向以及相对角度,可以通过软件算法补偿,麦克风之间的相对距离不能过小,朝向不同,接收同一个声音的时间差越大,达到的降噪效果越好,其中,相对距离可以选择在20mm到40mm的范围内。因此,为了配合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场景下的降噪算法,双麦克风的排布需要满足:首先第一麦克风108靠近人嘴,第二麦克风109远离人嘴且能接收到外界噪音,其次第二麦克风109需要远离第一麦克风108(与第一麦克风108之间留有一定的物理距离、第一麦克风108的导声孔朝向与第二麦克风109的导声孔朝向不同)。
本申请中实施例中,将第一麦克风108设置于转动杆201的第一端,第二麦克风109设置于转动杆201的第二端,其中第一麦克风108的导声孔朝向与第二麦克风109的导声孔朝向不同,使得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的排布满足了:第二麦克风109远离第一麦克风108(与第一麦克风108之间留有一定的物理距离、第一麦克风108的导声孔朝向与第二麦克风109的导声孔朝向不同)的排布要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朝向不同”,可以理解为相反、垂直等位置关系,只要可以配合对应的降噪算法并可以达到最好的降噪效果即可,此处并不限定。此外,转动杆201的第二端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转动连接,使得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可以跟随转动杆201的转动进行空间排布的改变,进一步的,在实际应用中,在蓝牙耳机10处于不同状态下,可以通过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的空间排布改变来配合相应的降噪算法,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在转动杆201上为固定设置,因此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之间的排布关系不随转动杆201的转动而改变。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10,该蓝牙耳机10包括蓝牙耳机10转动组件和耳机主体100;蓝牙耳机10转动组件包括:第一麦克风108、第二麦克风109和转动杆201;第一麦克风108设置于转动杆201的第一端,第二麦克风109设置于转动杆201的第二端,其中第一麦克风108的导声孔朝向与第二麦克风109的导声孔朝向不同;转动杆201的第二端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转动连接,通过将第一麦克风108、第二麦克风109设置在转动杆201的两端,使得转动杆201上的双麦克风可以随着转动杆201的转动改变空间位置,进而可以与对应的降噪算法相配合,不需要分别设计独立的麦克风***,减少了设计的困难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第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耳机主体100上设置有转轴205,转轴205设置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转动杆201的第二端通过转轴205与耳机主体100转动连接,转轴205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
本申请中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转动杆201的第二端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的通过转轴205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轴205可以为固定转轴205,例如合页或固定铰链,也可以为活球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转轴205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这里并不限定。
本申请中实施例中,转动杆201的第二端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的通过转轴205转动连接,具体的,转动杆201上靠近第二麦克风109的一端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的通过转轴205转动连接。进一步的,转轴205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需要说明的是,当蓝牙耳机10为扁平机构时,例如蓝牙耳机10是蓝牙耳机10时,此时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可以为1、当蓝牙耳机10使用时与人脸平面平行的平面;2、与人脸平面在一定角度偏差范围之内的平面;3、与SPK107导声孔方向垂直的平面;4、与SPK107导声孔方向垂直的平面在一定角度偏差范围之内的平面。此时,转轴205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又由于转轴205设置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使得转动杆201的旋转平面与人脸和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垂直,转动杆201的旋转方向在竖直方向上为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随着转动杆201按照上述的旋转方式(以下称为纵转)进行空间位置的改变,可选的,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和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的朝向与转动杆201的转动切线方向相同或相反,由于第一麦克风108的导声孔朝向与第二麦克风109的导声孔朝向不同,因此当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的朝向与转动杆201的转动切线方向相同时,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的朝向与转动杆201的转动切线方向相反,当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的朝向与转动杆201的转动切线方向相反时,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的朝向与转动杆201的转动切线方向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麦克风108随转动杆201旋转到离人嘴距离最近的位置时,若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的朝向与转动杆201的转动切线方向相同,此时,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和人嘴直接相对,对应的,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在转动杆201的另一端,且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的方向是背对人嘴的。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麦克风108随转动杆201旋转到离人嘴距离最近的位置时,若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的朝向与转动杆201的转动切线方向相反,此时,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和人嘴是相背的,对应的,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在转动杆201的另一端,且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的方向在人嘴的一侧。当转动杆201按照纵转的转动方式转到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靠近人嘴时,相当于给蓝牙耳机10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的降噪算法处理提供了相配的麦克风排布方式,且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和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的朝向与转动杆201的转动切线方向相同或相反,提高了双麦克风直接接收音频信号的相位差,降低了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的之间的音频信号干扰,进一步提高了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当耳机主体100的耳机下壳102开设有用于配合放置转动杆201的槽,此时耳机下壳102为拱形环状机构,开设的槽的形状与转动杆201的形状相配合,参照图2所示,此时转动杆201的初始转动位置在耳机下壳102内,可选的,当耳机主体100的耳机下壳102没有开设有用于配合放置转动杆201的槽,此时转动杆201的初始转动位置也可以不在耳机下壳102内,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按照实际需求选择,这里不再限定。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蓝牙耳机10设置转轴205,转轴205设置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转动杆201的第二端通过转轴205与耳机主体100转动连接,转轴205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和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的朝向与转动杆201的转动切线方向相同或相反,一方面提升了转动杆201转动方式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通过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的排布方式限定,进一步提高了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的第二个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3,蓝牙耳机10还包括:转轴205;转轴205设置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转动杆201的第二端通过转轴205与耳机主体100转动连接;转轴205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垂直。
本申请中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转动杆201的第二端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的通过转轴205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轴205可以为固定转轴205,例如合页或固定铰链,也可以为活球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转轴205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这里并不限定。
本申请中实施例中,转动杆201的第二端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的通过转轴205转动连接,具体的,转动杆201上靠近第二麦克风109的一端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的通过转轴205转动连接。进一步的,转轴205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需要说明的是,当蓝牙耳机10为扁平机构时,例如蓝牙耳机10是蓝牙耳机10时,此时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可以为1、当蓝牙耳机10使用时与人脸平面平行的平面;2、与人脸平面在一定角度偏差范围之内的平面;3、与SPK107导声孔方向垂直的平面;4、与SPK107导声孔方向垂直的平面在一定角度偏差范围之内的平面。此时,转轴205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垂直,又由于转轴205设置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使得转动杆201的旋转平面与人脸和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转动杆201的旋转方向在竖直方向上为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随着转动杆201按照上述的旋转方式(以下称为横转)进行空间位置的改变,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和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的朝向与转动杆201转动平面垂直,即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和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的朝向可以为面对且垂直于人脸平面的方向或背对且垂直于人脸平面的方向,由于第一麦克风108的导声孔朝向与第二麦克风109的导声孔朝向不同,因此当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的朝向为面对且垂直于人脸平面的方向时,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的朝向为背对且垂直于人脸平面的方向,当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的朝向为背对且垂直于人脸平面的方向时,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的朝向为面对且垂直于人脸平面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麦克风108随转动杆201旋转到离人嘴距离最近的位置时,若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的朝向为面对且垂直于人脸平面的方向,此时,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和人嘴直接相对,对应的,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在转动杆201的另一端,且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的方向是背对人嘴的。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麦克风108随转动杆201旋转到离人嘴距离最近的位置时,若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的朝向为背对且垂直于人脸平面的方向,此时,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和人嘴是相背的,对应的,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在转动杆201的另一端,且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的方向和人嘴直接相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转动杆201按照横转的转动方式转到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靠近人嘴时,相当于给蓝牙耳机10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的降噪算法处理提供了相配的麦克风排布方式,且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和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的朝向与转动杆201转动平面垂直,提高了双麦克风直接接收音频信号的相位差,降低了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的之间的音频信号干扰,进一步提高了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转动杆201的转动平面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因此转动杆201会有转动方向的限制,对应的,转动杆201的初始转动位置不在耳机下壳102内,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按照实际需求选择,这里不再限定。
再次,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蓝牙耳机10设置转轴205,转轴205设置于耳机主体100的一端,转动杆201的第二端通过转轴205与耳机主体100转动连接,转轴205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垂直,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和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的朝向与转动杆201转动平面垂直,在提升了转动杆201转动方式的灵活性的基础上,通过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的排布方式限定,进一步提高了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第三个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蓝牙耳机10还包括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设置于耳机主体100,并与蓝牙耳机控制电路通信连接,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与转轴205配合以驱动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其中,初始转动位置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大于180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转动杆201为“纵转”的转动方式下,进一步限定了转动杆201的转动动力来源和转动位置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与转轴205配合以驱动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可选的,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可以通过转动带204带动转轴205旋转,进而驱动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转动驱动机构可以为马达。
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杆201的初始转动位置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即位于初始转动位置的转动杆201与耳机主体100相邻。在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例如音乐播放等)的场景下,第一麦克风108需要采集扬声器(speaker,SPK)的声音,并与原始音频文件比较做反馈控制,降低噪声。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转动杆201位于初始转动位置时,由于第一麦克风108设置在远离转动杆201旋转中心的一侧,即第一麦克风108此时位于竖直方向的高点,由于第二麦克风109设置在靠近转动杆201旋转中心的一侧,即第一麦克风108此时位于竖直方向的低点,且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和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的方向不同,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蓝牙耳机10的SPK107在空间位置上位于耳机主体100竖直方向的高点,此时,MCI1接收SPK107的声音,在噪声算法中MCI1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与原始音频文件比较做反馈控制,降低噪声。麦克风2接收外界噪声,通过内部算法做前馈控制降低噪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转动杆201的初始转动位置限定为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当转动杆201位于初始转动位置时,相当于给蓝牙耳机10进行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的降噪算法处理提供了相配的麦克风排布方式,提高了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大于180度,在转动杆201初始转动位置确定的情况下,相当于限定了转动杆201的终止转动位置。可以理解的是,随着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旋转到终止转动位置,第一麦克风108在终止转动位置距离人嘴的距离是最小的,在降噪算法中,当第一麦克风108(主麦克风)距离人嘴的距离越近时,接收到的音频信号会更准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越大相当于第一麦克风108(主麦克风)距离人嘴的距离越近,相应的,蓝牙耳机10处于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对应的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会更好。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设置于耳机主体100,并与蓝牙耳机控制电路通信连接,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与转轴205配合以驱动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通过第一转动驱动的控制,可以使得双麦克风的排布可以随着蓝牙耳机10状态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变化,提高了蓝牙耳机10的实用性。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设置于耳机主体100,并与蓝牙耳机控制电路通信连接,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与转轴205配合以驱动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其中,初始转动位置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大于180度,当转动杆201位于初始转动位置时,相当于给蓝牙耳机10进行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的降噪算法处理提供了相配的麦克风排布方式,提高了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当转动杆201位于终止转动位置时,第一麦克风108距离人嘴的距离更小,进一步提高了蓝牙耳机10处于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对应的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第四个可选实施例中,蓝牙耳机10还包括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设置于耳机主体100,第一转动限位机构与转轴205配合以限定转动杆201的初始转动位置,初始转动位置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与转轴205配合以限定转动杆201的终止转动位置,其中,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大于180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转动杆201为“纵转”的转动方式下,进一步限定了转动位置范围。其中,关于初始转动位置和终止转动位置已在上文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没有采用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作为转动杆201的动力来源,而只是采用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来限定转动杆201的转动初始位置和转动终止位置,通过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来限定转动杆201旋转之前和旋转后形成的旋转夹角,可以确保每次旋转,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处在同一个位置,可以更好的兼容算法,且可以手动进行转动杆201的转动调节,在可以达到限位的目的下减少了蓝牙耳机10的安装成本。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设置于耳机主体100,第一转动限位机构与转轴205配合以限定转动杆201的初始转动位置,初始转动位置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与转轴205配合以限定转动杆201的终止转动位置,其中,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大于180度,通过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来限定转动杆201旋转之前和旋转后形成的旋转夹角,可以确保每次旋转,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处在同一个位置,实现了旋转角度的一致性,可以更好的兼容算法,且可以手动进行转动杆201的转动调节,在可以达到限位的目的下减少了蓝牙耳机10的安装成本。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第五个可选实施例中,蓝牙耳机10还包括第二转动驱动机构110;第二转动驱动机构110设置于耳机主体100,并与蓝牙耳机控制电路通信连接,第二转动驱动机构110与转轴205配合以驱动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其中,初始转动位置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为第二预设夹角,第二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为90度到270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转动杆201为“横转”的转动方式下,进一步限定了转动杆201的转动动力来源和转动位置范围,需要说明的是,转动驱动机构可以为马达。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驱动机构110与转轴205配合以驱动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其中,初始转动位置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即位于初始转动位置的转动杆201与耳机主体100相邻。在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例如音乐播放等)的场景下,第一麦克风108需要采集扬声器(speaker,SPK)的声音,并与原始音频文件比较做反馈控制,降低噪声。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转动杆201位于初始转动位置时,由于第一麦克风108设置在远离转动杆201旋转中心的一侧,即第一麦克风108此时位于竖直方向的高点,由于第二麦克风109设置在靠近转动杆201旋转中心的一侧,即第一麦克风108此时位于竖直方向的低点,且第一麦克风108导声孔和第二麦克风109导声孔的方向不同,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蓝牙耳机10的SPK107在空间位置上位于耳机主体100竖直方向的高点,此时,MCI1接收SPK107的声音,在噪声算法中MCI1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与原始音频文件比较做反馈控制,降低噪声。麦克风2接收外界噪声,通过内部算法做前馈控制降低噪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转动杆201的初始转动位置限定为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当转动杆201位于初始转动位置时,相当于给蓝牙耳机10进行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的降噪算法处理提供了相配的麦克风排布方式,提高了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为第二预设夹角,第二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为90度到270度,在转动杆201初始转动位置确定的情况下,相当于限定了转动杆201的终止转动位置。可以理解的是,随着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旋转到终止转动位置,第一麦克风108在终止转动位置距离人嘴的距离是最小的,在降噪算法中,当第一麦克风108(主麦克风)距离人嘴的距离越近时,接收到的音频信号会更准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转动杆201“横转”的情况下,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越接近180度相当于第一麦克风108(主麦克风)距离人嘴的距离越近,相应的,蓝牙耳机10处于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对应的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会更好,本申请实施例中,限定了转动角度距离180度这一最佳值上下幅度不超过90度的角度范围,即90度到270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驱动机构110设置于耳机主体100,并与蓝牙耳机控制电路通信连接,第二转动驱动机构110与转轴205配合以驱动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通过第二转动驱动的控制,可以使得双麦克风的排布可以随着蓝牙耳机10状态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变化,提高了蓝牙耳机10的实用性。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转动驱动机构110;第二转动驱动机构110设置于耳机主体100,并与蓝牙耳机控制电路通信连接,第二转动驱动机构110与转轴205配合以驱动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其中,初始转动位置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为第二预设夹角,第二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为90度到270度,当转动杆201位于初始转动位置时,相当于给蓝牙耳机10进行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的降噪算法处理提供了相配的麦克风排布方式,提高了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当转动杆201位于终止转动位置时,第一麦克风108距离人嘴的距离更小,进一步提高了蓝牙耳机10处于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对应的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第六个可选实施例中,蓝牙耳机10还包括第三转动限位机构和第四转动限位机构;第三转动限位机构和第四转动限位机构设置于耳机主体100,第三转动限位机构与转轴205配合以限定转动杆201的初始转动位置,初始转动位置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第四转动限位机构与转轴205配合以限定转动杆201的终止转动位置,其中,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为第二预设夹角,第二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为90度到270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转动杆201为“横转”的转动方式下,进一步限定了转动位置范围。其中,关于初始转动位置和终止转动位置已在上文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没有采用第二转动驱动机构110作为转动杆201的动力来源,而只是采用第三转动限位机构和第四转动限位机构来限定转动杆201的转动初始位置和转动终止位置,通过第三转动限位机构和第四转动限位机构来限定转动杆201旋转之前和旋转后形成的旋转夹角,可以确保每次旋转,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处在同一个位置,实现了旋转角度的一致性,可以更好的兼容算法,且可以手动进行转动杆201的转动调节,在可以达到限位的目的下减少了蓝牙耳机10的安装成本。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转动限位机构和第四转动限位机构;第三转动限位机构和第四转动限位机构设置于耳机主体100,第三转动限位机构与转轴205配合以限定转动杆201的初始转动位置,初始转动位置与耳机主体100所在的平面平行,第四转动限位机构与转轴205配合以限定转动杆201的终止转动位置,其中,转动杆201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的转动角度为第二预设夹角,第二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为90度到270度,通过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来限定转动杆201旋转之前和旋转后形成的旋转夹角,可以确保每次旋转,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处在同一个位置,可以更好的兼容算法,且可以手动进行转动杆201的转动调节,在可以达到限位的目的下减少了蓝牙耳机10的安装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蓝牙耳机10还可以包括:麦克风模式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检测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的转动位置,例如初始转动位置或终止转动位置。进而可以将位置信息发送到蓝牙耳机控制电路,使得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可以结合当前的蓝牙耳机10状态和双麦克风排布来确定当前的降噪算法。
图1至3所示的实施例已经对蓝牙耳机10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4所示的实施例对基于该蓝牙耳机10的降噪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蓝牙耳机10降噪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蓝牙耳机10降噪方法包括:
S101、当转动杆201处于第一转动位置且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接收第一蓝牙耳机10状态信号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一降噪算法;
S102、当转动杆201处于第二转动位置且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接收第二蓝牙耳机10状态信号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二降噪算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位置可以为初始转动位置,第二转动位置可以为终止转动位置。当转动杆201处于初始转动位置时,可选的,麦克风模式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处于初始转动位置时,将双麦克风的位置信息发送到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此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的状态是否为“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或“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当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的状态为“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一降噪算法,其中第一降噪算法为适配于“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下的降噪算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当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的状态为“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可以发送位置调整指令给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或第二转动驱动机构110,使得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或第二转动驱动机构110控制转轴205旋转,并将转动杆201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使得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也处于终止转动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可以通过接收到音频输出状态信号来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的状态为“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转动杆201处于终止转动位置时,可选的,麦克风模式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处于终止转动位置时,将双麦克风的位置信息发送到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此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的状态是否为“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或“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当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的状态为“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二降噪算法,其中第二降噪算法为适配于“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下的降噪算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当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的状态为“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可以发送位置调整指令给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或第二转动驱动机构110,使得第一转动驱动机构110或第二转动驱动机构110控制转轴205旋转,并将转动杆201转动到初始转动位置,使得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也处于初始转动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可以通过接收到通话状态信号来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的状态为“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10降噪方法,通过结合转动位置和第一蓝牙耳机10状态来确定蓝牙耳机10当前使用的降噪算法,使得蓝牙耳机10可以将双麦克风排布和蓝牙耳机10状态与降噪算法进行配合,提高了降噪算法的降噪效果和兼容性。
接下来针对图4所示的蓝牙耳机10的降噪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举例说明,参照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的降噪方法的第一种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如下过程:
S201、蓝牙耳机10开始工作;
S202、麦克风模式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处于初始转动位置,将第一位置信息发送给蓝牙耳机控制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的,麦克风模式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到转动杆201处于初始转动位置来确定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处于初始转动位置。
S203、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是否为“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可以通过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是否进行音乐的播放,来确定当前蓝牙耳机10是否为“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可选的,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本身可以通过数据传输协议的不同来确定蓝牙耳机10是处在音乐播放状态还是通话状态。
S2041、若是,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一降噪算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确定当前蓝牙耳机10为“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且接收到麦克风模式传感器发送的第一位置信息后,即可认为当前蓝牙耳机10处于音乐播放状态,且双麦克风的排布符合对应降噪算法的要求,此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就可以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一降噪算法,其中第一降噪算法为适配于音乐播放状态下的第一降噪算法。
S2042、若否,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发送位置调整信号到转动驱动机构110,使得转动驱动控制转轴205旋转,将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调整为终止转动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确定当前蓝牙耳机10为“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且接收到麦克风模式传感器发送的第一位置信息后,即可认为当前蓝牙耳机10处于通话状态,但双麦克风的排布不符合对应降噪算法的要求,此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需要将当前的双麦克风排布位置改变为适配于通话状态下的降噪算法的排布位置(终止转动位置)。
S205、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接收到通话状态信号,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为“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发送位置调整信号到转动驱动,使得转动驱动旋转转轴205,将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调整为终止转动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一降噪算法后,接收到通话状态信号,即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确定当前蓝牙耳机10的状态由“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改变为“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此时发送位置调整信号到转动驱动,使得转动驱动旋转转轴205,将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调整为终止转动位置,使得将当前的双麦克风排布位置改变为适配于通话状态下的降噪算法的排布位置(终止转动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接收的通话状态信号可以是用户主动进行通话邀请,或被动接受到其他用户的通话邀请并建立通话连接后接收到的。
S206、麦克风模式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处于终止转动位置,将第二位置信息发送给蓝牙耳机控制电路;
在将当前的双麦克风排布位置改变为适配于音乐播放状态下的降噪算法的排布位置(终止转动位置)后,麦克风模式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处于终止转动位置,并将第二位置信息发送给蓝牙耳机控制电路。
S207、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二降噪算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确定当前蓝牙耳机10为“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且接收到麦克风模式传感器发送的第二位置信息后,即可认为当前蓝牙耳机10处于通话状态,且双麦克风的排布符合对应降噪算法的要求,此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就可以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二降噪算法,其中第二降噪算法为适配于通话状态下的第二降噪算法。
再次,本申请应用例中,说明了在双麦克风位置和蓝牙耳机10状态的改变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的对应控制策略,进一步提高了蓝牙耳机10降噪方法的灵活性。
接下来针对图4所示的蓝牙耳机10的降噪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举例说明,参照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的降噪方法的第二种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如下过程:
S301、蓝牙耳机10开始工作;
S302、麦克风模式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处于初始转动位置,将第一位置信息发送给蓝牙耳机控制电路;
S303、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是否为“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
S3041、若是,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一降噪算法;
S3042、若否,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发送位置调整信号到转动驱动机构110,使得转动驱动控制转轴205旋转,将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调整为终止转动位置。
S305、麦克风模式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处于终止转动位置,将第二位置信息发送给蓝牙耳机控制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想主动发送通话邀请到其他用户时,可以在通话前将转动杆201的位置从初始转动位置手动调整为终止转动位置,此时,麦克风模式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处于终止转动位置,并将第二位置信息发送给蓝牙耳机控制电路。
S306、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是否为“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
S3071、若是,则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二降噪算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确定当前蓝牙耳机10为“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且接收到麦克风模式传感器发送的第二位置信息后,即可认为当前蓝牙耳机10处于通话状态,且双麦克风的排布符合对应降噪算法的要求,此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就可以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二降噪算法,其中第二降噪算法为适配于通话状态下的第二降噪算法。
S3072、若否,则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发送位置调整信号到转动驱动机构110,使得转动驱动控制转轴205旋转,将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调整为初始转动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确定当前蓝牙耳机10为“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且接收到麦克风模式传感器发送的第二位置信息后,即可认为当前蓝牙耳机10处于音乐播放状态,但双麦克风的排布不符合对应降噪算法的要求,此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需要将当前的双麦克风排布位置改变为适配于音乐播放状态下的降噪算法的排布位置(初始转动位置)。
再次,本申请应用例中,说明了在双麦克风位置和蓝牙耳机10状态的改变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的对应控制策略,进一步提高了蓝牙耳机10降噪方法的灵活性。
接下来针对图4所示的蓝牙耳机10的降噪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举例说明,参照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的降噪方法的第三种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如下过程:
S401、蓝牙耳机10开始工作;
S402、麦克风模式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处于终止转动位置,将第二位置信息发送给蓝牙耳机控制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的,麦克风模式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到转动杆201处于终止转动位置来确定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处于终止转动位置。
S403、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是否为“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可以通过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是否进行音频通话,来确定当前蓝牙耳机10是否为“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可选的,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本身可以通过数据传输协议的不同来确定蓝牙耳机10是处在音乐播放状态还是通话状态。
S4041、若是,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二降噪算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确定当前蓝牙耳机10为“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且接收到麦克风模式传感器发送的第二位置信息后,即可认为当前蓝牙耳机10处于通话状态,且双麦克风的排布符合对应降噪算法的要求,此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就可以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二降噪算法,其中第二降噪算法为适配于音乐播放状态下的降噪算法。
S4042、若否,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发送位置调整信号到转动驱动机构110,使得转动驱动控制转轴205旋转,将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调整为初始转动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确定当前蓝牙耳机10为“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且接收到麦克风模式传感器发送的第二位置信息后,即可认为当前蓝牙耳机10处于音乐播放状态,但双麦克风的排布不符合对应降噪算法的要求,此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需要将当前的双麦克风排布位置改变为适配于音乐播放状态下的降噪算法的排布位置(初始转动位置)。
S405、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接收到通话停止状态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结束通话后,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接收到通话停止状态信号。
S406、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接收到音频输出状态信号,发送位置调整信号到转动驱动,使得转动驱动旋转转轴205,将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调整为初始转动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二降噪算法后,接收到音频输出状态信号,即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确定当前蓝牙耳机10的状态由“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改变为“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此时发送位置调整信号到转动驱动,使得转动驱动旋转转轴205,将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调整为初始转动位置,使得将当前的双麦克风排布位置改变为适配于音乐播放状态下的降噪算法的排布位置(初始转动位置)。
S407、麦克风模式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处于初始转动位置,将第一位置信息发送给蓝牙耳机控制电路;
S408、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一降噪算法。
再次,本申请应用例中,说明了在双麦克风位置和蓝牙耳机10状态的改变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的对应控制策略,进一步提高了蓝牙耳机10降噪方法的灵活性。
接下来针对图4所示的蓝牙耳机10的降噪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举例说明,参照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的降噪方法的第四种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如下过程:
S501、蓝牙耳机10开始工作;
S502、麦克风模式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处于终止转动位置,将第二位置信息发送给蓝牙耳机控制电路;
S503、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是否为“同时进行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的状态”;
S5041、若是,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二降噪算法;
S5042、若否,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发送位置调整信号到转动驱动机构110,使得转动驱动控制转轴205旋转,将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调整为初始转动位置。
S505、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接收到通话停止状态信号;
S506、麦克风模式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处于初始转动位置,将第一位置信息发送给蓝牙耳机控制电路;
S507、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判断当前蓝牙耳机10是否为“单一的音频输出状态”;
S5081、若是,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一降噪算法;
S5082、若否,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发送位置调整信号到转动驱动,使得转动驱动旋转转轴205,将第一麦克风108和第二麦克风109位置调整为终止转动位置。
再次,本申请应用例中,说明了在双麦克风位置和蓝牙耳机10状态的改变时,蓝牙耳机控制电路的对应控制策略,进一步提高了蓝牙耳机10降噪方法的灵活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转动组件;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转轴和转动杆;
所述第一麦克风设置于所述转动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麦克风设置于所述转动杆的第二端,其中第一麦克风的导声孔朝向与第二麦克风的导声孔朝向不同;
所述转动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耳机主体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可以随着所述转动杆的转动改变其空间位置,并使得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的排布可以随着所述蓝牙耳机状态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变化,进而可以与对应的降噪算法相配合;
当所述转动杆处于第一转动位置且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接收第一蓝牙耳机状态信号时,所述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一降噪算法;
当所述转动杆处于第二转动位置且所述蓝牙耳机控制电路接收第二蓝牙耳机状态信号时,所述蓝牙耳机控制电路将当前降噪处理算法切换为第二降噪算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状态信号为音频输出状态信号,所述第二蓝牙耳机状态信号为通话状态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耳机主体所在的平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耳机主体所在的平面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马达;
所述第一马达设置于所述耳机主体,所述第一马达与所述转轴配合以驱动所述转动杆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所述转动杆的转动角度大于18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
所述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转动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耳机主体,所述第一转动限位机构与所述转轴配合以限定所述转动杆的初始转动位置,所述第二转动限位机构与所述转轴配合以限定所述转动杆的终止转动位置,所述转动杆的转动角度大于180°。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马达;
所述第二马达设置于所述耳机主体,所述第二马达与所述转轴配合以驱动所述转动杆由初始转动位置转动到终止转动位置,所述转动杆的转动角度为90°-270°。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转动限位机构和第四转动限位机构;
所述第三转动限位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耳机主体,所述第三转动限位机构与所述转轴配合以限定所述转动杆的初始转动位置,所述初始转动位置与所述耳机主体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第四转动限位机构与所述转轴配合以限定所述转动杆的终止转动位置,所述转动杆的转动角度为90°-270°。
CN201811034434.8A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 Active CN1090682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4434.8A CN109068221B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4434.8A CN109068221B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8221A CN109068221A (zh) 2018-12-21
CN109068221B true CN109068221B (zh) 2021-04-20

Family

ID=64759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34434.8A Active CN109068221B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682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1975B (zh) * 2018-12-25 2024-04-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耳机
CN109788388A (zh) * 2019-01-29 2019-05-21 深圳傲智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降噪方法、智能蓝牙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49822A (zh) * 2019-03-31 2019-06-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955953A (zh) * 2020-06-05 2021-06-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消除手持云台噪声的方法、手持云台及存储介质
CN117692842A (zh) * 2024-01-31 2024-03-12 大象声科(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鲁棒增强耳机通话降噪效果的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1657A (zh) * 2003-05-15 2004-12-01 ���ǵ�����ʽ���� 蓝牙头戴式耳机及使用该耳机将呼入信号通知用户的方法
CN1922853A (zh) * 2003-11-17 2007-02-28 贾布拉公司 带有旋转麦克风架的便携式扬声器电话
CN202841468U (zh) * 2012-09-28 2013-03-27 安百特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助听和抗噪功能的蓝牙耳机
CN106937194A (zh) * 2015-12-30 2017-07-07 Gn奥迪欧有限公司 具有听通模式的头戴式耳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07071619A (zh) * 2017-05-02 2017-08-18 杨小龙 一种头枕安装三轴定位旋转式车载蓝牙耳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4504A (zh) * 2005-12-07 2007-06-20 飞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的麦克风伸缩结构
CN2894178Y (zh) * 2005-12-08 2007-04-25 飞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的麦克风伸缩结构
US8818461B2 (en) * 2010-08-31 2014-08-26 Motorola Mobility Llc Headset with a pivoting microphone arm and speaker
EP2744221B1 (en) * 2012-12-12 2016-02-10 Sennheiser Communications A/S Microphone boo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1657A (zh) * 2003-05-15 2004-12-01 ���ǵ�����ʽ���� 蓝牙头戴式耳机及使用该耳机将呼入信号通知用户的方法
CN1922853A (zh) * 2003-11-17 2007-02-28 贾布拉公司 带有旋转麦克风架的便携式扬声器电话
CN202841468U (zh) * 2012-09-28 2013-03-27 安百特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助听和抗噪功能的蓝牙耳机
CN106937194A (zh) * 2015-12-30 2017-07-07 Gn奥迪欧有限公司 具有听通模式的头戴式耳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07071619A (zh) * 2017-05-02 2017-08-18 杨小龙 一种头枕安装三轴定位旋转式车载蓝牙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8221A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8221B (zh) 一种蓝牙耳机的降噪方法
US20170295421A1 (en) Wireless earphone set
AU2003278648B2 (en) Headset
US829054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celerometer usage in a wireless headset
US848902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ise cancellation and power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headset
EP1980131B1 (en) Device for cooperating with an earphone with leakage control
EP2953377B1 (en) Monaural wireless headset
US8818461B2 (en) Headset with a pivoting microphone arm and speaker
EP1715718A2 (en) Wireless stereo headset
US2010026036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xternal equipment with configurable audio path circuitry
US20100062713A1 (en) Headset distributed processing
US20090129621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microphones
WO2007139515A1 (en) Wireless hybrid headset
US8213647B2 (en) Electroacoustic device
US20130324047A1 (en) True stereo wireless headset and method
CN102037741A (zh) 具有用户接口的骨骼传导器件
CN103684301B (zh) 放大器单元及具备该放大器单元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6658265B (zh) 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105163212A (zh) 入耳送话器及包括入耳送话器和扬声器耳机的控制电路
CN206674162U (zh) 一种颈戴式耳机
US2009006024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to a hearing aid using an aim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CN209002158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CN214481204U (zh) 一种可左右耳佩戴耳挂式蓝牙耳机
KR20080107498A (ko) 회전 가능한 이어피스를 구비하는 무선 헤드셋 및 이의모드 변환 제어 방법
JP2006332923A (ja) マイクロホン装置及びマイクロホン装置を備え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