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3966B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03966B
CN109003966B CN201810812475.9A CN201810812475A CN109003966B CN 109003966 B CN109003966 B CN 109003966B CN 201810812475 A CN201810812475 A CN 201810812475A CN 109003966 B CN109003966 B CN 109003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riving substrate
led device
layer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124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03966A (zh
Inventor
何泽尚
禹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124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03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03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3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03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3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40Material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483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66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包括:驱动基板、多个LED器件以及设置于驱动基板上的隔堤层和电极层;隔堤层包括隔堤和呈阵列排布的多个隔堤开口,隔堤开口之间通过隔堤隔开,一个隔堤开口内设置一个LED器件;LED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LED器件的同侧,且第二电极围绕第一电极设置;电极层包括位于隔堤开口内的铁磁性电极和引接线。相对于现有技术,对引接线通电即可实现LED器件在驱动基板上的组装,转运过程简单易控、效率高,且无需另外制作转运头,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是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二极管。由于其具有体积小(可达到微米级)、亮度高、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显示、照明等领域。
发光二极管制作完成后需要转移到驱动电路板上,由于其体积较小,转移数量又相当大,采用人工转移这一方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目前通常采用的转移方法是制作专门的转移头,转移头主要利用静电力、范德华力等一次性拾取多个发光二极管,然后转移到驱动基板上,但转移头结构比较复杂,制作难度大,转移过程不易控制,也不利于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并且在制作大尺寸显示产品时,工作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多个LED器件以及设置于驱动基板上的隔堤层和电极层;隔堤层包括隔堤和呈阵列排布的多个隔堤开口,隔堤开口之间通过隔堤隔开,一个隔堤开口内设置一个LED器件;LED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LED器件的同侧,且第二电极围绕第一电极设置;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包括第一磁性电极,第一磁性电极靠近LED器件的一侧为第一磁极,第一磁性电极远离LED器件的一侧为第二磁极,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反;
电极层包括位于隔堤开口内的铁磁性电极和引接线,在平行于驱动基板的方向上,引接线位于铁磁性电极的***;其中,引接线通电后,引接线靠近驱动基板的一侧和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同,引接线远离驱动基板的一侧和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靠近驱动基板的一侧和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远离驱动基板的一侧和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同;第一电极和铁磁性电极连接,第二电极和引接线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驱动基板;提供多个LED器件;其中,LED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LED器件的同侧,且第二电极围绕第一电极设置;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包括第一磁性电极,第一磁性电极靠近LED器件的一侧为第一磁极,第一磁性电极远离LED器件的一侧为第二磁极,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反;
在驱动基板上形成电极层和隔堤层;其中,隔堤层包括隔堤和呈阵列排布的多个隔堤开口,隔堤开口之间通过隔堤隔开;电极层包括位于隔堤开口内的铁磁性电极和引接线,在平行于驱动基板的方向上,引接线位于铁磁性电极的***;将形成有电极层和隔堤层的驱动基板放置于粘性液体,并将多个LED器件放置于粘性液体;
对引接线通电,引接线靠近驱动基板的一侧和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同,引接线远离驱动基板的一侧和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靠近驱动基板的一侧和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远离驱动基板的一侧和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同,使至少一个隔堤开口内有一个LED器件的第一电极和铁磁性电极吸合,或者使至少一个隔堤开口内有一个LED器件的第二电极和引接线吸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LED器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同侧设置,各LED器件的磁性相同,使得LED器件之间不会相互吸附,提高了转运和组装的效率;铁磁性电极和引接线位于隔堤开口内,隔堤开口之间通过隔堤隔开,能够有效防止引接线通电磁化后多个LED器件吸附到同一隔堤开口,提高了转运和组装的精度;引接线通电后铁磁性电极被磁化,从而引接线断电后仍能将LED器件吸附在电极层上,无需对引接线一直供电,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供电方式控制LED器件的不同转运要求,操控更加灵活方便;LED器件放置于粘性液体后,对引接线通电即可实现LED器件在驱动基板上的自组装,转运过程简单易控、效率高,且无需另外制作转运头,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ED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B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第一电极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LED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LED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M区域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沿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M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沿E-E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N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2-图24是图21所示的制作方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6-图27是图25所示的制作方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9是图28所示的制作方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10、多个LED器件20以及设置于驱动基板10上的隔堤层30和电极层40;隔堤层30包括隔堤31和呈阵列排布的多个隔堤开口32,隔堤开口32之间通过隔堤31隔开,一个隔堤开口32内设置一个LED器件20;LED器件20包括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位于LED器件20的同侧,且第二电极22围绕第一电极21设置;其中,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中的一者包括第一磁性电极210,第一磁性电极210靠近LED器件20的一侧为第一磁极211,第一磁性电极210远离LED器件20的一侧为第二磁极212,第一磁极211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反;
电极层40包括位于隔堤开口内32的铁磁性电极41和引接线42,在平行于驱动基板10的方向上,引接线42位于铁磁性电极41的***;其中,引接线42通电后,引接线42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引接线42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211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同;第一电极21和铁磁性电极41连接,第二电极22和引接线42连接。
本实施例中,LED器件20包括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对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施加一正向偏压可以使LED器件20发光,LED器件20还可以包括一p-n二极管。驱动基板10对LED器件20的驱动方式可以是有源选址驱动,也即利用驱动基板10中的薄膜晶体管构成的驱动电路提供驱动电流;当然,该驱动方式也可以是无源选址驱动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需要以磁场为媒介进行,一个磁体无论大小都有两个磁极,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总是一个磁极指向南方,也即S极,另一个磁极指向北方,也即N极,并且磁极之间呈现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的现象。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中的一者包括第一磁性电极210,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仅以第一电极21包括第一磁性电极210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磁性电极210靠近LED器件20的一侧为第一磁极211,第一磁性电极210远离LED器件20的一侧为第二磁极212,第一磁极211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反,各LED器件的磁性相同,相互之间不会吸附,提高了转运和组装的效率。
为了使LED器件20落入隔堤开口32内后能够吸附在电极层40上,需要对电极层40进行磁化。本实施例中,电极层40包括位于隔堤开口内32的铁磁性电极41和引接线42,在平行于驱动基板10的方向上,引接线42位于铁磁性电极41的***,从而使铁磁性电极41能够和LED器件20的第一电极21吸合,或者,使引接线42能够和第二电极22吸合。具体的,铁磁性电极41可以由铁磁性材料制成,铁磁性材料具有自发性的磁化现象,比如铁,有利于增强引接线42通电后的磁性。位于铁磁性电极41***的引接线42通电后,一方面,引接线42内部的电子在电压作用下做定向运动,此时电子的排布是有固定方向的,各自产生的磁场相互叠加,使得引接线42对外呈现磁场;另一方面,铁磁性电极41在该外部磁场的作用下得到磁化后,即使引接线42断电,也即该外部磁场消失,依然能够保持其磁化的状态而具有磁性。
通过控制引接线42的电流流向,可以使引接线42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引接线42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211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同,从而使铁磁性电极41能够和LED器件20的第一电极21吸合,或者,使引接线42能够和第二电极22吸合,操控灵活方便。
此外,图2中仅以隔堤开口32的截面形状是梯形为例进行说明,在垂直于驱动基板10的平面内,隔堤开口32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是矩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同时,本实施例对隔堤开口32的尺寸也不作具体限制,只要能满足一个隔堤开口32内仅能容纳一个LED器件20即可,从而达到组装时通过隔堤开口32对LED器件20进行限位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LED器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同侧设置,各LED器件的磁性相同,使得LED器件之间不会相互吸附,提高了转运和组装的效率;铁磁性电极和引接线位于隔堤开口内,隔堤开口之间通过隔堤隔开,能够有效防止引接线通电磁化后多个LED器件吸附到同一隔堤开口,提高了转运和组装的精度;引接线通电后铁磁性电极被磁化,从而引接线断电后仍能将LED器件吸附在电极层上,无需对引接线一直供电,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供电方式控制LED器件的不同转运要求,操控更加灵活方便;将LED器件放置于具有一定粘滞性的液体后,对引接线通电即可实现LED器件在驱动基板上的组装,转运过程简单易控、效率高,且无需另外制作转运头,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所示,第一电极21包括第一磁性电极210和抗磁层23,抗磁层23至少设置于第一磁性电极210靠近LED器件2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抗磁层23至少设置于第一磁性电极210靠近LED器件20的一侧,也即第一磁性电极210产生的磁场通过抗磁层23实现与LED器件20其他部件之间的隔离,从而可以防止LED器件20之间因第一磁性电极210的磁性而相互吸附,使LED器件20的转运和组装能够正常进行。
可以理解的是,磁场线和电场线的区别在于,电场线可以通过接零电位的导电金属层来截断,而磁场线始终是闭合形成回路的,故本实施例中抗磁层23的作用是将第一磁性电极210产生的磁场限制在与LED器件20其他部件不直接接触的区域,并非是对磁场中磁场线的截断。
可选的,请参考图7所示,抗磁层23还包括挡圈230,挡圈230围绕第一磁性电极210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围绕第一磁性电极210的挡圈230,可以更好地防止第一磁性电极210产生的磁场影响LED器件20其他部件,进而更好地防止LED器件20之间相互吸附。
挡圈23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比如圆形环状、方形环状、多边形环状等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7和图8所示,挡圈230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磁性电极210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隔堤开口32之间通过隔堤31隔开,铁磁性电极41位于隔堤开口32内的驱动基板10上,在垂直于第一磁性电极210的方向上,挡圈230的高度不超过第一磁性电极210的高度可以使LED器件20组装时直接与铁磁性电极41接触并吸附其上,从而确保了驱动基板10对LED器件20驱动的有效性,并且也不会影响第一磁性电极210的磁性强度。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7所示,抗磁层23由抗磁性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抗磁性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加磁场,比如第一磁性电极210产生的磁场作用时,能够获得反抗外加磁场的磁化强度,从而避免第一磁性电极210对LED器件20除第一电极21以外的部件磁化,防止LED器件20之间相互吸附。其中,抗磁性金属材料可以是金、银、铜、合金等具有抗磁性的金属材料,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键合层50和第二键合层51,第一键合层50设置于第一电极21和铁磁性电极41之间,第二键合层51设置于第二电极22和引接线42之间;其中,第一电极21通过第一键合层50和铁磁性电极41连接,第二电极22通过第二键合层51和引接线42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键合层使得第一电极21的第一磁性电极210和驱动基板10上的铁磁性电极41之间以及第二电极22和驱动基板10上的引接线42之间可以通过范德华力紧密连接,连接处化学性能稳定,不易失效、开裂,进而确保了LED器件20在隔堤开口23内组装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并且,键合过程可以在LED器件20全部转运完成之后进行,即使转运过程是在粘性液体中进行的,键合层和粘性液体之间也不会相互影响,确保了LED器件20的组装精度。同时,键合过程不涉及高温和急速冷却的过程,避免了连接处应力过大造成的开裂问题,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合格率。第一键合层50和第二键合层51的材料可以有多种,比如基于铟、铋或锡的低温焊料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10和图11所示,多个LED器件20显示的颜色相同,引接线42之间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0和图11中省略了LED器件20。
本实施例中,引接线42之间电连接,使得位于各隔堤开口32内的引接线32可以实现同时通电或断电,从而在引接线42的作用下,位于各隔堤开口32内的铁磁性电极41可以实现同时被磁化,此时LED器件20可以分别落入各隔堤开口32内,并吸附在铁磁性电极41和引接线42上,实现组装,组装时,LED器件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比如在LED器件20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分批次组装,以提高LED器件20的组装效率。
此外,虽然吸附LED器件20后引接线42被短路,但由于铁磁性电极41具有自发性的磁化现象,该铁磁性电极41仍然能够吸附住LED器件20。LED器件20组装后,由于引接线42之间电连接,后续施加正向偏压使LED器件20发光时,引接线42可以为各LED器件20的第二电极22提供相同电压,此时引接线42可以复用为公共电极,无需另外形成公共电极膜层,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并且,由于引接线42所在的电极层40可以在转运LED器件20之前形成,制作难度更小,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下面,基于LED器件20显示的颜色相同的情况,本发明在此对于引接线42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6、图10至图12所示,驱动基板10包括导电层11;引接线42呈平面螺旋线形,引接线42之间通过导电层1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引接线42呈平面螺旋线形,如果引接线42之间在同一膜层首尾相接,则必然会导致短路,使得铁磁性电极41无法被引接线42磁化,从而通过设置导电层11实现引接线42之间的连接过渡。
引接线42通电后,平面螺旋线形的引接线42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根据安培定律,可以实现引接线42中电流方向与磁极之间的控制,从而使引接线42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引接线42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211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211的磁性相同。
在多个LED器件20显示的颜色相同的情况下,导电层11的形状可以有多种,比如平面状、块状、网格状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6、图13和图14所示,引接线42包括第一引接部421和第二引接部422,在平行于驱动基板10的方向上,第一引接部421和第二引接部422位于铁磁性电极41相对的两侧;其中,第一引接部421之间电连接,第二引接部422之间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3中省略了LED器件20。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引接线42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引接线42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211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同,需要使第一引接部421和第二引接部422通电后电流方向相反,至于第一引接部421和第二引接部422具体的电流流向,在确定了第一磁极211和第二磁极212磁性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安培定律得出。
第一引接部421之间电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一引接部421之间首尾相接;第二引接部422之间电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二引接部422之间首尾相接,本实施例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6和图15所示,多个LED器件20显示至少两种不同的颜色;与显示同种颜色的LED器件20连接的引接线42之间电连接;与显示不同种颜色的LED器件20连接的引接线42之间绝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5中省略了LED器件20和隔堤31。
引接线42通电后,位于一个隔堤开口32内的铁磁性电极41和引接线42和一个LED器件20吸附。本实施例中,与显示同种颜色的LED器件20连接的引接线42之间电连接,同时,与显示不同种颜色的LED器件20连接的引接线42之间绝缘。比如在转运和组装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时,用于吸附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的引接线42通电并磁化相应的铁磁性电极41,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落入隔堤开口32内,且只和通电的引接线42吸合,从而通过控制引接线42的通断实现显示不同种颜色的LED器件20分开组装的目的,提高了转运和组装的效率。
LED器件20组装后,由于与显示同种颜色的LED器件20连接的引接线42之间电连接,后续施加正向偏压使LED器件20发光时,引接线42可以为显示同种颜色的LED器件20的第二电极22提供相同电压,此时引接线42也可以复用为公共电极,无需另外形成公共电极膜层,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并且,由于引接线42所在的电极层40可以在转运LED器件20之前形成,制作难度更小,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下面,基于LED器件20显示至少两种不同的颜色的情况,本发明在此对于引接线42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6、图10至图12以及图15所示,驱动基板10包括导电层11;引接线42呈平面螺旋线形,且与显示同种颜色的LED器件20连接的引接线42之间通过导电层1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引接线42呈平面螺旋线形,仍然需要通过设置导电层11实现引接线42之间的连接过渡。引接线42通电后,平面螺旋线形的引接线42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根据安培定律,可以实现引接线42中电流方向与磁极之间的控制,从而使引接线42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引接线42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211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211的磁性相同。
在多个LED器件20显示至少两种不同的颜色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引接线42的通断实现显示不同种颜色的LED器件20分开组装的目的。比如,请结合参考图16所示,多个LED器件20包括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1和显示第二种颜色的LED器件,第一组引接线4201之间通过导电层11电连接,第二组引接线4202之间通过导电层11电连接,并确保第一组引接线4201和第二组引接线4202之间绝缘,若还有显示第n(n为>2的整数)种颜色的LED器件,重复上述操作,以实现引接线42在组与组之间的单独通断电控制,从而使得LED器件20可以根据显示颜色的不同分组实现自组装。
在转运和组装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1时,用于吸附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1的第一组引接线4201通电并磁化相应的铁磁性电极41,用于吸附显示第二种颜色的LED器件的第二组引接线4202则不通电,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1落入隔堤开口32内,且只和通电的引接线42吸合;待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1组装完成后,用于吸附显示第二种颜色的LED器件的引接线4202通电,而用于吸附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1的引接线42此时既可以保持通电状态,也可以处于断电状态,显示第二种颜色的LED器件落入隔堤开口32内后,和未吸附LED器件且处于通电状态的引接线4202吸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6中省略了隔堤31和显示第二种颜色的LED器件。
当然,导电层11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条状、块状、网格状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6、图13、图14和图17所示,引接线42包括第一引接部421和第二引接部422,在平行于驱动基板10的方向上,第一引接部421和第二引接部422位于铁磁性电极41相对的两侧;其中,与显示同种颜色的LED器件20连接的第一引接部421之间电连接,与显示同种颜色的LED器件20连接的第二引接部422之间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7中省略了LED器件20和隔堤31。
本实施例中,根据安培定律,使第一引接部421和第二引接部422通电后电流方向相反,并且使引接线42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引接线42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211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同。
第一引接部421之间电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一引接部421之间首尾相接;第二引接部422之间电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二引接部422之间首尾相接,本实施例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制。
在多个LED器件20显示至少两种不同的颜色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引接线42的通断实现显示不同种颜色的LED器件20分开组装的目的。比如,请结合参考图18所示,多个LED器件20包括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1和显示第二种颜色的LED器件,第一组引接线4201的第一引接部421之间电连接、第二引接部422之间电连接,第二组引接线4202的第一引接部421之间电连接、第二引接部422之间电连接,若还有显示第n(n为>2的整数)种颜色的LED器件,重复上述操作,以实现引接线42在组与组之间的单独通断电控制,使得LED器件20可以根据显示颜色的不同分组实现自组装。
在转运和组装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1时,用于吸附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1的第一组引接线4201通电并磁化相应的铁磁性电极41,用于吸附显示第二种颜色的LED器件的第二组引接线4202则不通电,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1落入隔堤开口32内,且只和通电的第一组引接线4201吸合;待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1组装完成后,用于吸附显示第二种颜色的LED器件的第二组引接线4202通电,而用于吸附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1的第一组引接线4201此时既可以保持通电状态,也可以处于断电状态,显示第二种颜色的LED器件落入隔堤开口32内后,和未吸附LED器件且处于通电状态的第二组引接线4202吸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8中省略了隔堤31和显示第二种颜色的LED器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9和图20所示,在垂直于驱动基板10的方向上,铁磁性电极41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驱动基板10之间的距离为h1,引接线42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驱动基板10之间的距离为h2;其中,h1>h2。
本实施例中,实现h1大于h2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增加铁磁性电极41的厚度,或者也可以在铁磁性电极41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驱动基板之间增设垫层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通过设置h1大于h2,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LED器件20的第一电极21落入隔堤开口32内后与引接线42吸合;另一方面,可以更便于LED器件20与铁磁性电极41和引接线42对位,提高LED器件20转运和组装的精度。此时,为了使第二电极22与引接线42吸合,应增加第二电极22的高度h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请结合参考图1-图5、图21、图22-图24所示,包括:
提供一驱动基板10;
提供多个LED器件20;其中,LED器件20包括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位于LED器件20的同侧,且第二电极22围绕第一电极21设置;其中,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中的一者包括第一磁性电极210,第一磁性电极210靠近LED器件20的一侧为第一磁极211,第一磁性电极210远离LED器件20的一侧为第二磁极212,第一磁极211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反;
在驱动基板10上形成电极层40和隔堤层30;其中,隔堤层30包括隔堤31和呈阵列排布的多个隔堤开口32,隔堤开口32之间通过隔堤31隔开;电极层40包括位于隔堤开口32内的铁磁性电极41和引接线42,在平行于驱动基板10的方向上,引接线42位于铁磁性电极41的***;
将形成有电极层40和隔堤层30的驱动基板10放置于粘性液体60,并将多个LED器件20放置于粘性液体60;
对引接线42通电,引接线42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引接线42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211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211的磁性相同,使至少一个隔堤开口32内有一个LED器件20的第一电极21和铁磁性电极41吸合,或者使至少一个隔堤开口32内有一个LED器件20的第二电极22和引接线42吸合。
本实施例中,多个LED器件20放置于粘性液体60时,由于粘性液体60的粘滞特性,可以使多个LED器件20缓慢下沉,这个缓慢下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运的过程。通过控制引接线42的电流流向,可以使引接线42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引接线42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211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靠近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二磁极212的磁性相同,铁磁性电极41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和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同,从而在转运过程中,LED器件20因磁力作用而吸附到电极层40上,实现自动组装。
在转运和组装过程中,可以对盛有粘性液体60的容器施加一定震动,使LED器件20在粘性液体60中分布更均匀,同时能使卡在隔堤开口32的LED器件20重新悬浮,从而提高组装的效率。
由于LED器件20放置于粘性液体60中实现组装的,故一方面,粘性液体60能够有效避免LED器件20过快下沉造成的组装效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防止LED器件20在转运和组装过程中相互吸附以及对引接线42的电绝缘,粘性液体60需为不具有导磁性和导电性的粘性液体60,比如丙酮、油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放入粘性液体60中的LED器件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也不作具体限制。比如,分批次放入LED器件20,由于每次放入的器件数量较少,可以不用对容器施加震动即可实现器件的转运和组装;再比如,隔堤开口32较少的情况下,一次性投入数量多于隔堤开口32的LED器件20,防止个别隔堤开口32内无器件,从而提高组装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9、图25、图26-图27所示,图21所示的流程图在驱动基板10放置于粘性液体60前,还包括:
在第一电极21远离LED器件20的一侧形成第一键合层50,在第二电极22远离LED器件20的一侧形成第二键合层51;或者,在铁磁性电极41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形成第一键合层50,在引接线42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形成第二键合层51;
LED器件20的第一电极21和铁磁性电极41吸合,或者第二电极22和引接线42吸合后,将吸附有LED器件20的驱动基板10从粘性液体60中取出,然后将LED器件20通过第一键合层50和第二键合层51与电极层40键合。
具体的,第一键合层50和第二键合层51的键合过程实际上是升温融化再冷却的过程,该过程通常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即可进行,不涉及高温和急速冷却的过程,从而使第一电极21和铁磁性电极41之间、第二电极22和引接线42之间可以通过范德华力紧密连接,键合处化学性能稳定,不易失效、开裂,进而确保了LED器件20在隔堤开口23内组装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另外,驱动基板10从粘性液体中取出后应充分干燥,防止表面粘附的粘性液体影响键合过程。
请继续参考图26所示,第一键合层50形成于第一电极21远离LED器件20的一侧,第二键合层51形成于第二电极22远离LED器件20的一侧,从而需要在组装前确保各LED器件20上均已设置键合层。或者,请继续参考图19所示,第一键合层50形成于铁磁性电极41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第二键合层51形成于引接线42远离驱动基板的一侧,也即在电极层40上直接形成键合层,无需逐个对LED器件20形成键合层,既降低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当然,第一键合层50和第二键合层51还可以有其他形成方式,本实施例仅以上述两种形成方式作示例性说明。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可以包括第一磁性电极210和抗磁层23,以更好地防止LED器件20之间相互吸附。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9、图28和图29所示,图25所示的流程图在驱动基板10从粘性液体60中取出后、且在LED器件20与电极层40键合前,还包括:
提供一辅助基板11,将辅助基板11放置于LED器件20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并与LED器件20压合接触。从而一方面使得各LED器件20在辅助基板11的作用下不会因外界干扰而移位,另一方面使得第一键合层50和第二键合层51在键合过程中各LED器件20所受的压力基本相同,继而确保了LED器件20键合的一致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0、图11和图24所示,多个LED器件20显示的颜色相同,引接线42之间电连接,将多个LED器件20放置于粘性液体60,对引接线42通电,使LED器件20的第一电极21和铁磁性电极41吸合,或者第二电极22和引接线42吸合。
其中,引接线42之间的电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只要能使得位于各隔堤开口32内的引接线42可以实现同时通电或断电即可,从而在引接线42的作用下,位于各隔堤开口32内的铁磁性电极41可以实现同时被磁化,此时在粘性液体60中缓慢下沉的LED器件20可以吸附在隔堤开口32内的铁磁性电极41和引接线42上,实现自组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0、图11、图16和图24所示,多个LED器件20显示至少两种不同的颜色,将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1放置于粘性液体60,对第一组引接线4201通电,使显示第一种颜色的LED器件201的第一电极21和铁磁性电极41吸合,或者第二电极22和第一组引接线42吸合;
然后将显示第二种颜色的LED器件放置于粘性液体60,对第二组引接线4202通电,使显示第二种颜色的LED器件的第一电极21和铁磁性电极41吸合,或者第二电极22和第二组引接线4202吸合。
本实施例中,每组引接线42的第一引接部421之间电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只要能使得各组引接线42可以单独实现通电和断电即可,从而在引接线42的作用下,位于各隔堤开口32内的铁磁性电极41可以分组被磁化,LED器件20可以根据显示颜色的不同分组实现自组装,使得转运和组装操作更加灵活方便。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LED器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同侧设置,各LED器件的磁性相同,使得LED器件之间不会相互吸附,提高了转运和组装的效率;铁磁性电极和引接线位于隔堤开口内,隔堤开口之间通过隔堤隔开,能够有效防止引接线通电磁化后多个LED器件吸附到同一隔堤开口,提高了转运和组装的精度;引接线通电后铁磁性电极被磁化,从而引接线断电后仍能将LED器件吸附在电极层上,无需对引接线一直供电,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供电方式控制LED器件的不同转运要求,操控更加灵活方便;LED器件放置于粘性液体后,对引接线通电即可实现LED器件在驱动基板上的自组装,转运过程简单易控、效率高,且无需另外制作转运头,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基板、多个LED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板上的隔堤层和电极层;
所述隔堤层包括隔堤和呈阵列排布的多个隔堤开口,所述隔堤开口之间通过所述隔堤隔开,一个所述隔堤开口内设置一个所述LED器件;
所述LED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LED器件的同侧,且所述第二电极围绕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者包括第一磁性电极,所述第一磁性电极靠近所述LED器件的一侧为第一磁极,所述第一磁性电极远离所述LED器件的一侧为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磁性电极和抗磁层,所述抗磁层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电极靠近所述LED器件的一侧;
所述电极层包括位于所述隔堤开口内的铁磁性电极和引接线,在平行于所述驱动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引接线位于所述铁磁性电极的***;其中,所述引接线通电后,所述引接线靠近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同,所述引接线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同,所述铁磁性电极靠近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同,所述铁磁性电极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同;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铁磁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引接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磁层还包括挡圈,所述挡圈围绕所述第一磁性电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圈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磁性电极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磁层由抗磁性金属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键合层和第二键合层,所述第一键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铁磁性电极之间,所述第二键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引接线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键合层和所述铁磁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键合层和所述引接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LED器件显示的颜色相同,所述引接线之间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基板包括导电层;
所述引接线呈平面螺旋线形,所述引接线之间通过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接线包括第一引接部和第二引接部,在平行于所述驱动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引接部和所述第二引接部位于所述铁磁性电极相对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引接部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二引接部之间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LED器件显示至少两种不同的颜色;
与显示同种颜色的所述LED器件连接的所述引接线之间电连接;
与显示不同种颜色的所述LED器件连接的所述引接线之间绝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基板包括导电层;
所述引接线呈平面螺旋线形,且与显示同种颜色的所述LED器件连接的所述引接线之间通过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接线包括第一引接部和第二引接部,在平行于所述驱动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引接部和所述第二引接部位于所述铁磁性电极相对的两侧;其中,
与显示同种颜色的所述LED器件连接的所述第一引接部之间电连接,与显示同种颜色的所述LED器件连接的所述第二引接部之间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驱动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铁磁性电极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和所述驱动基板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引接线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和所述驱动基板之间的距离为h2;其中,h1>h2。
13.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驱动基板;
提供多个LED器件;其中,所述LED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LED器件的同侧,且所述第二电极围绕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者包括第一磁性电极,所述第一磁性电极靠近所述LED器件的一侧为第一磁极,所述第一磁性电极远离所述LED器件的一侧为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磁性电极和抗磁层,所述抗磁层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电极靠近所述LED器件的一侧;
在所述驱动基板上形成电极层和隔堤层;其中,所述隔堤层包括隔堤和呈阵列排布的多个隔堤开口,所述隔堤开口之间通过所述隔堤隔开;所述电极层包括位于所述隔堤开口内的铁磁性电极和引接线,在平行于所述驱动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引接线位于所述铁磁性电极的***;
将形成有所述电极层和所述隔堤层的所述驱动基板放置于粘性液体,并将所述多个LED器件放置于所述粘性液体;
对所述引接线通电,所述引接线靠近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同,所述引接线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同,所述铁磁性电极靠近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同,所述铁磁性电极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同,使至少一个所述隔堤开口内有一个所述LED器件的第一电极和所述铁磁性电极吸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基板放置于所述粘性液体前,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LED器件的一侧形成第一键合层,在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LED器件的一侧形成第二键合层;或者,在所述铁磁性电极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一键合层,在所述引接线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二键合层;
所述LED器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铁磁性电极吸合后,还包括:
将吸附有所述LED器件的所述驱动基板从所述粘性液体中取出,然后将所述LED器件通过所述第一键合层和所述第二键合层与所述电极层键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基板从所述粘性液体中取出后、且在所述LED器件与所述电极层键合前,还包括:
提供一辅助基板,将所述辅助基板放置于所述LED器件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LED器件压合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LED器件显示的颜色相同,所述引接线之间电连接,将所述多个LED器件放置于所述粘性液体,对所述引接线通电,使所述LED器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铁磁性电极吸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LED器件显示至少两种不同的颜色,将显示第一种颜色的所述LED器件放置于所述粘性液体,对第一组所述引接线通电,使显示第一种颜色的所述LED器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铁磁性电极吸合;
然后将显示第二种颜色的所述LED器件放置于所述粘性液体,对第二组所述引接线通电,使显示第二种颜色的所述LED器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铁磁性电极吸合。
CN201810812475.9A 2018-07-23 2018-07-23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9003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2475.9A CN109003966B (zh) 2018-07-23 2018-07-23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2475.9A CN109003966B (zh) 2018-07-23 2018-07-23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3966A CN109003966A (zh) 2018-12-14
CN109003966B true CN109003966B (zh) 2020-10-23

Family

ID=64597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12475.9A Active CN109003966B (zh) 2018-07-23 2018-07-23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039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6751B (zh) * 2019-04-12 2022-02-22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35874B (zh) 2019-06-28 2021-04-0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其制备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CN110323309B (zh) * 2019-07-05 2020-11-13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制作***
CN110400861B (zh) * 2019-07-30 2020-11-2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29097B (zh) * 2019-07-31 2022-07-12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1430521B (zh) * 2020-04-03 2022-04-08 东莞市中晶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Led芯片及混晶方法
TWI818199B (zh) 2020-10-06 2023-10-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3380937B (zh) * 2021-05-28 2022-12-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95618B (zh) * 2022-05-30 2022-09-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6053387A (zh) * 2023-03-07 2023-05-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制作方法与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90052A (ja) * 2012-10-30 2014-05-15 Nichia Chem Ind Ltd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3792722B (zh) * 2014-01-22 2016-05-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JP6334945B2 (ja) * 2014-02-17 2018-05-3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半導体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6025205A (ja) * 2014-07-18 2016-02-08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70059068A (ko) * 2015-11-19 2017-05-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원 모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70102782A (ko) * 2016-03-02 2017-09-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모듈 및 표시장치
CN107425101B (zh) * 2017-07-11 2019-03-01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巨量转移的方法
CN107783331B (zh) * 2017-10-20 2020-12-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器件转移装置及其转移器件的方法、器件转移板
CN107863433A (zh) * 2017-11-07 2018-03-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器件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3966A (zh) 2018-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396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962042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65341B (zh) 发光元件的转移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基板
US11322644B2 (en)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and method for making display panel
US20220367774A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micro le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2023004812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using light emitting element
KR20190097946A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US20220320371A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micro-led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10676284B (zh) 一种非电学接触、无外部载流子注入的μLED发光与显示器件
KR102126962B1 (ko) 마이크로-컴포넌트 디바이스의 대량 배열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1292631B (zh) 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65692A (zh) 一种led的封装方法
TWI721491B (zh) 發光二極體的轉移方法及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
CN109671670A (zh) 微元件的巨量排列方法及***
US1082570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f-assembling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iodes
CN208690298U (zh) 一种miniLED芯片及封装装置
KR20190087221A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621251B2 (en) Device for transfer of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transfer device
CN212934584U (zh) 暂态基板和巨量转移***
CN113348541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巨量转移***以及巨量转移方法
CN108119783B (zh) Oled发光模块
CN113172600A (zh) 一种磁性液态金属制备方法、微夹持器及夹持方法
CN103606609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电极的制造方法
CN110690329A (zh) 一种单端电学接触、单端载流子注入的μLED发光与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00966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