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51960B - 复合底内锅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加热锅具 - Google Patents

复合底内锅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加热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51960B
CN108851960B CN201710339744.XA CN201710339744A CN108851960B CN 108851960 B CN108851960 B CN 108851960B CN 201710339744 A CN201710339744 A CN 201710339744A CN 108851960 B CN108851960 B CN 1088519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ing sheet
inner pan
inner pot
side wall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397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51960A (zh
Inventor
雷大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397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519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51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51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51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51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2Cooking-vessels with enlarged heating surf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热锅具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底内锅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加热锅具,该制造方法包括:S1,准备内锅本体(1)及包底片(2),所述包底片(2)由电磁感应加热材料制成;S2,在包底片(2)和所述内锅本体(1)之间设置金属块(4),将所述包底片(2)包覆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部;S3,将所述包底片(2)连接于所述内锅本体(1),形成所述复合底内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底壁部和侧壁部的包底片可以扩大复合底内锅的电磁感应加热区域,增加加热面积,改善了复合底内锅的导热性能,提高了整体的加热效率和保温效率。

Description

复合底内锅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加热锅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锅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底内锅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加热锅具。
背景技术
加热锅具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电能作为加热能源,相比于传统的明火加热,通过电能加热的方式更为清洁,并且使用地点也不限于厨房的灶台等,可以在更多的空间内使用。
电能作为能源的加热锅具包括加热丝加热、电磁感应加热等,其中,在电磁感应加热过程中,通过对电磁线圈通电而产生磁场,锅具吸收磁场能而自身发热,以实现加热食物。为了提高锅具的加热效率,锅具的底部可以贴合包底片,一方面增加了锅底的厚度而提高导热性,另一方面包底片可以更好吸收磁场能,提高热转换效率,然而,目前的锅具加热效率仍然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磁感应加热效率的内锅及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底内锅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S1,准备内锅本体及包底片,所述包底片由电磁感应加热材料制成,并且所述包底片包括底壁部和侧壁部;
S2,在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和所述包底片的底壁部之间设置金属块,并且将所述包底片包覆于所述内锅本体的底部;
S3,沿轴向挤压所述内锅本体和所述包底片,所述金属块受挤压形成位于所述内锅本体和所述包底片之间的连接层,所述连接层延伸到所述内锅本体的侧壁和所述侧壁部之间,以将所述包底片连接于所述内锅本体而形成所述复合底内锅。
优选地,在S2中,所述金属块放置于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中心部和所述底壁部的中心部之间,所述连接层延伸到所述内锅本体的侧壁和所述侧壁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包底片的内表面设有金属层。
优选地,在S3中,将所述内锅本体、所述包底片及所述金属块加热到第一温度使得所述金属块和所述金属层处于半熔融状态后,沿轴向挤压所述内锅本体和所述包底片。
优选地,所述金属层和所述金属块由相同的材料制成,所述金属层和所述金属块的熔点低于所述内锅本体的熔点和所述包底片的熔点。
优选地,所述金属层和所述金属块由Al1050和/或Al1100制成,和/或所述第一温度为450-520度。
优选地,所述金属块为圆柱状,所述金属块的直径为90-120mm,所述金属块的高度为3-8mm,并且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1-3mm。
优选地,在S3中,通过压力焊机挤压所述内锅本体和所述包底片,其中,所述压力焊机包括凸模部和凹模部,所述凸模部***到所述内锅本体中,所述包底片容纳于所述凹模部中,所述凸模部和所述凹模部相对地移动以挤压所述内锅本体和所述包底片。
优选地,所述凸模部接触于所述内锅本体的底部的表面形成为凹面,所述凹模部对应于所述包底片的底壁部的表面形成为凸面。
优选地,在S2中,将所述侧壁部的上周缘点焊连接于所述内锅本体的外周面。
优选地,所述侧壁部的高度为20-60mm。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底内锅,所述复合底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和包底片所述包底片由电磁感应加热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包底片包括底壁部和侧壁部,所述包底片包覆固定于所述内锅本体的底端,所述复合底内锅还包括位于所述内锅本体的底端和所述包底片之间的连接层,所述连接层延伸到所述内锅本体的侧壁和所述侧壁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接层由Al1050和/或Al1100制成。
优选地,所述连接层在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和所述底壁部之间的厚度为3-8mm。
优选地,在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内锅本体之间的所述连接层的厚度沿由下向上的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侧壁部的上周缘接合于所述内锅本体的外周面。
优选地,所述包底片由不锈钢430或不锈钢439制成,并且/或者,所述包底片的厚度为0.3-0.8mm。
优选地,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和所述底壁部向内凹陷。
优选地,所述内锅本体由不锈钢304制成,并且所述内锅本体的厚度为0.5-1.2mm。
优选地,所述内锅本体由Al制成,并且所述内锅本体的厚度为1.0-4.0mm。
优选地,所述侧壁部的高度为20-60mm。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锅具,其中,所述加热锅具安装有以上方案所述的复合底内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底壁部和侧壁部的包底片可以扩大复合底内锅的电磁感应加热区域,增加加热面积,改善了复合底内锅的导热性能,提高了整体的加热效率和保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制造复合底内锅的各个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制造复合底内锅的各个部分初步组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包底片和内锅本体通过压力焊接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复合底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内锅本体 2 包底片
3 连接层 4 金属块
5 金属层 6 凸模部
7 凹模部
21 底壁部 22 侧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底内锅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S1,准备内锅本体1及包底片2,所述包底片2由电磁感应加热材料制成,并且所述包底片2包括底壁部21和侧壁部22;
S2,在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壁和所述包底片2的底壁部21之间设置金属块4,并且将所述包底片2包覆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部;
S3,通过所述内锅本体1和所述包底片2沿轴向挤压所述金属块4,所述金属块4受挤压形成位于所述内锅本体1和所述包底片2之间的连接层3,所述连接层3延伸到所述内锅本体1的侧壁和所述侧壁部22之间,以将所述包底片2连接于所述内锅本体1而形成所述复合底内锅。
其中,轴向为内锅本体1的中心轴线方向,而包底片2的内表面是指包底片2朝向内锅本体1的表面。
其中,在S2中,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可以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放置,即将底壁部21及内锅本体1的底壁保持为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便于将内锅本体1的底端放置到包底片2的腔中,而金属块4夹持在内锅本体1的底壁和包底片2的底壁部21之间(如图2所示)。
制成的复合底内锅可以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实现加热功能,其中包底片2为主要的电磁感应部件,具有较高的导磁性能,可以充分地吸收电磁能并转化为热能,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对内锅本体1及其中的食物等进行加热,相应地,包底片2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材料制成,以更充分地吸收电磁能,提高能量利用率。如图1所示,包底片2的形状与内锅本体1的底端(包括内锅本体1的底面和侧面的底部)的形状基本匹配,以容纳包覆内锅本体1,尽可能地减少包底片2连接于内锅本体1前后的形变量。
通过以上方法制成的复合底内锅,包底片不仅包括底壁部,还包括侧壁部,将电磁感应加热的部位由底部扩展到侧壁,增加了电磁感应加热的面积,提高了导热效率,从而提升了加热、保温的效果。
进一步的,在S2中,所述金属块4放置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壁中心部和所述底壁部21的中心部之间。金属块放置于底壁部21的中心部,可以使得挤压形成的连接层3更均匀地分别于内锅本体1和包底片2之间,并且连接层3可以更为均匀地延伸到侧壁部22和内锅本体1的侧壁之间,提高侧壁部22与内锅本体1的侧壁之间的导热性能。
另外,所述包底片2的内表面设有金属层5。其中,由于金属块4仅设置在底壁部21和内锅本体1的底壁之间,在轴向地挤压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时,可能存在挤压变形的金属块4不能到达侧壁部22与内锅本体1的侧壁之间间隙的问题,因此还在包底片2上设置了金属层5。金属块4和金属层5可以共同变形成为连接层3,连接层3充分地填充于内锅本体1和包底片2之间,特别是包底片2的侧壁部22与内锅本体1的侧壁之间也填充有连接层3,保证包底片2与内锅本体1充分地接触以实现更好地热传导,提高锅具的加热效率。
具体地,在S3中,将所述内锅本体1、所述包底片2及所述金属块4加热到第一温度使得所述金属块4处于半熔融状态后,通过所述内锅本体1和所述包底片2沿轴向挤压所述金属块4。金属层5覆盖于底壁部21及侧壁部22,从而当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加热到第一温度时,金属块4和金属层5也处于半熔融状态,在外部压力作用下,特别是金属块4不断地形变也会对金属层5施加挤压作用,由于金属层5的补偿作用,最终可以使得侧壁部22与内锅本体1之间也充满金属块4和金属层5形成的连接层3,使得包底片2可以更充分全面地连接于内锅本体1,避免二者之间形成间隙而影响连接强度及导热能力。
另外,所述金属层5和所述金属块4由相同的材料制成,所述金属层5和所述金属块4的熔点低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熔点和所述包底片2的熔点。在金属块4和金属层5达到半熔融状态时,内锅本体1和包底片2并没有达到半熔融状态,内锅本体1和包底片2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刚度,在挤压金属块4和金属层5的过程,内锅本体1和包底片2可以基本包括原有形状,其中,包底片2可以根据需要部分地弯曲变形以贴合于内锅本体1。
具体地,所述金属层5和所述金属块4由Al1050和/或Al1100制成。如上所述,金属层5和金属块4可以由熔点低于内锅本体1和包底片2的材料制成,例如Al1050、Al1100,其熔点相对较低,并且其硬度也相对较小,即使在非加热状态下也可以通过挤压作用变形形成连接层3。在金属层5和金属块4达到半熔融状态时,内锅本体1和包底片2的温度小于达到半熔融状态的温度而保持较高的强度,在内锅本体1和包底片2受到挤压作用时产生的形变量远小于金属层5和金属块4,避免内锅本体1和包底片2形变量过大而不能形成预期形状。内锅本体1可以由不锈钢304等制成,包底片2可以由不锈钢430或不锈钢439制成,其熔点均高于金属层5和金属块4的熔点。
相应地,所述第一温度为450-520度。当金属块4和金属层5达到该温度时即处于半熔融状态,而内锅本体1和包底片2仍然具有较高的强度,以避免过软而产生过量形变。
具体地,所述金属块4为圆柱状,所述金属块4的直径为90-120mm,所述金属块4的高度为3-8mm,并且所述金属层5的厚度为1-3mm。也可以说,金属块4大致形成为圆饼状,并且基本填充在底壁部21和内锅本体1的底壁之间,金属块4的厚度相比于最终形成的连接层3的厚度更大,这是因为金属块4需要变形为填充到侧壁部22与内锅本体1之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最终制成的复合底内锅中,包底片2在周缘处可以直接接合于内锅本体1的外表面,即在侧壁部22与内锅本体1的侧部之间的连接层3的厚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最终在周缘处减小为0,这也是单独使用金属块4容易出现在周缘附近难以充满金属块4的原因,由于增加了金属层5,包底片2周缘处的金属层5可以朝向内部移动,最终与金属块4接合而充满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之间。
另外,在S3中,通过压力焊机挤压所述内锅本体1和所述包底片2,其中,所述压力焊机包括凸模部6和凹模部7,所述凸模部6***到所述内锅本体1中,所述包底片2容纳在所述凹模部7中,所述凸模部6和所述凹模部7相对地移动以挤压所述内锅本体1和所述包底片2。如图3所示,凸模部6的形状基本对应于内锅本体1的内腔形状,而包底片2容纳于凹模部7的凹陷部中,在凸模部6和凹模部7的支撑作用下,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在挤压过程中不会产生不希望得到的形变,而是最终形成为与凹模部7和凸模部6相应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凸模部6接触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部的表面形成为凹面,所述凹模部7对应于所述包底片2的底壁部21的表面形成为凸面。如图3和图4所示,在凸模部6的凹面及凹模部7的凸面作用下,形成的复合底内锅的底壁向上凹陷,这样的形状可以增加锅底的强度,并且在制造过程中增加金属块4的变形量,使得金属块4更容易地填充在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之间。
另外,在S2中,将所述侧壁部22的上周缘点焊连接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外周面。这种点焊连接方式强度相对较小,仅仅是将侧壁部22与内锅本体1暂时地连接在一起,避免二者彼此产生位移影响后续的连接操作,而在S3中将包底片2焊接(例如通过金属块4)于内锅本体1时,二者之间的点焊可能会脱落失效,这是由于二者之间产生轴向相对移动而距离变小。
此外,具体地,所述侧壁部22的高度为20-60mm。侧壁部22与底壁部21之间可以形成平滑地弯曲过渡区,侧壁部22的高度指的是沿内锅本体1轴向方向的尺寸。
以下将说明通过复合底内锅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复合底内锅的结构。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底内锅,所述复合底内锅包括内锅本体1和包底片2,所述包底片2由电磁感应加热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包底片2包括底壁部21和侧壁部22,所述包底片2包覆地固定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端,所述复合底内锅还包括位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端和所述包底片2之间的连接层3,所述连接层3延伸到所述内锅本体1的侧壁和所述侧壁部22之间。
包底片2不仅具有贴合于内锅本体1底壁的底壁部21,还包括用于贴合于内锅本体1侧壁的侧壁部22,这增加了电磁感应加热材料的覆盖区域,另外,连接层3可以充分全面地填充于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之间,特别是在内锅本体1的内壁和侧壁部22之间也可以填充连接层3,提高了内锅本体1与包底片2之间的导热效率,从而提高了加热效率和保温效率。
如上所述,连接层3由金属块4和金属层5在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的挤压作用下形成,在连接层3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连接层3与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逐渐结合以将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连接在一起。
特别地,所述连接层3充满所述内锅本体1的侧壁和所述侧壁部22之间的间隙。连接层3充分地填充内锅本体1的侧壁和侧壁部22,提高内锅本体1的侧壁和侧壁部22之间的导热性能,提高加热保温效率。
具体地,所述连接层3由Al1050和/或Al1100制成。形成连接层3的金属块4和金属层5的材料的熔点应小于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Al1050和Al1100的熔点相对较低,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达到半熔融状态,以便于将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焊接在一起,同时焊接时对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的影响较小。当然,连接层3也可以为其他熔点较低的材料,例如,铝硅焊料430、铝硅焊料304等。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层3在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壁和所述底壁部21之间的厚度为3-8mm。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底内锅的制造方法,连接层3由金属块4和金属层5共同形成,其厚度与金属块4和金属层5的总体积相关,连接层3保持合适的厚度以提高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
另外,在所述侧壁部22和所述内锅本体1之间的所述连接层3的厚度沿由下向上的方向逐渐减小。如上所述,连接层3可以充满内锅本体1的侧壁和侧壁部22之间,侧壁部22的周缘处距离底壁部21较远,在制造复合底内锅时,放置在底壁部21处的金属块4需要移动较大的距离才能到达侧壁部22的周缘处,因此,将此处的连接层3在侧壁部22和内锅本体1之间的厚度设置为逐渐减小,从而减少金属块4的移动距离,使得金属块4更容易填充在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之间。
另外,所述侧壁部22的上周缘接合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外周面。也就是说,在侧壁部22的上周缘处,连接层3的厚度基本为0,连接层3没有暴露在外部,可以受到包底片2的保护,避免连接层3被腐蚀。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凹模部7和凸模部6的相互作用,使得侧壁部22的上周缘始终抵压在内锅本体1的外周面上,避免金属块4和金属层5从包底片2和内锅本体1之间溢出,并且,金属块4和金属层5的总体积以及凹模部7和凸模部6的最终位置需要通过精确计算,以保证金属块4和金属层5可以恰好充满在内锅本体1和包底片2之间而不溢出。
优选地,所述包底片2由不锈钢430或不锈钢439制成,并且/或者所述包底片2的厚度为0.3-0.8mm。如上所述包底片2由电磁感应加热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430或不锈钢439,以增加包底片2吸收电磁能的效率,提高能量利用率。并且,包底片2可以具有合适的厚度,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导热能力。
优选地,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壁和所述底壁部21向内凹陷。如上所述,凹模部7接触于底壁部21的表面形成凸面,凸模部6接触于内锅本体1的底壁的表面形成凹面,从而复合底内锅的底壁向内凹陷,这可以增加复合底内锅的底壁强度而不容易变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锅本体1由不锈钢304制成,并且所述内锅本体1的厚度为0.5-1.2mm;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锅本体1由Al制成,并且所述内锅本体1的厚度为1.0-4.0mm。通过以上两种实施方式可以看出,内锅本体1可以由不锈钢304或Al制成,并且在采用不锈钢304时内锅本体1的厚度相对较小,这是因为不锈钢304比Al的强度更大。
优选地,所述侧壁部22的高度为20-60mm。如图4所示,侧壁部22的高度H为20-60mm。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加热锅具,其中,所述加热锅具安装有以上方案所述的复合底内锅。所述加热锅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并且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参考图4,在复合底内锅的底壁及下端侧壁的外部可以设置电磁感应线圈,从而对复合底内锅特别是包底片2部分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提高了整体的加热效率和保温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复合底内锅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S1,准备内锅本体(1)及包底片(2),所述包底片(2)由电磁感应加热材料制成,所述包底片(2)包括底壁部(21)和侧壁部(22);
S2,在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壁和所述包底片(2)的底壁部(21)之间设置金属块(4),并且将所述包底片(2)包覆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部;
S3,沿轴向挤压所述内锅本体(1)和所述包底片(2),所述金属块(4)受挤压形成位于所述内锅本体(1)和所述包底片(2)之间的连接层(3),所述连接层(3)延伸到所述内锅本体(1)的侧壁和所述侧壁部(22)之间,以将所述包底片(2)连接于所述内锅本体(1)而形成所述复合底内锅;
其中,所述包底片(2)的内表面设有金属层(5),所述金属块(4)和所述金属层(5)可以共同变形为所述连接层(3),所述连接层(3)充分地填充于所述内锅本体(1)和所述包底片(2)之间,所述包底片(2)的侧壁部(22)与所述内锅本体(1)的侧壁之间也填充有所述连接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底内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金属块(4)放置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壁中心部和所述底壁部(21)的中心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底内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将所述内锅本体(1)、所述包底片(2)及所述金属块(4)加热到第一温度使得所述金属块(4)和所述金属层(5)处于半熔融状态后,沿轴向挤压所述内锅本体(1)和所述包底片(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底内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5)和所述金属块(4)由相同的材料制成,所述金属层(5)和所述金属块(4)的熔点低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熔点和所述包底片(2)的熔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底内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5)和所述金属块(4)由Al1050和/或Al1100制成,所述第一温度为450-520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底内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块(4)为圆柱状,所述金属块(4)的直径为90-120mm,所述金属块(4)的高度为3-8mm,并且所述金属层(5)的厚度为1-3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底内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通过压力焊机挤压所述内锅本体(1)和所述包底片(2),其中,所述压力焊机包括凸模部(6)和凹模部(7),所述凸模部(6)***到所述内锅本体(1)中,所述包底片(2)容纳于所述凹模部(7)中,所述凸模部(6)和所述凹模部(7)相对地移动以挤压所述内锅本体(1)和所述包底片(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底内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部(6)接触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部的表面形成为凹面,所述凹模部(7)对应于所述包底片(2)的底壁部(21)的表面形成为凸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底内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将所述侧壁部(22)的上周缘点焊连接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外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底内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22)的高度为20-60mm。
11.一种复合底内锅,所述复合底内锅包括内锅本体(1)和包底片(2)所述包底片(2)由电磁感应加热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底片(2)包括底壁部(21)和侧壁部(22),所述包底片(2)包覆地固定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端,所述复合底内锅还包括位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端和所述包底片(2)之间的连接层(3),所述连接层(3)延伸到所述内锅本体(1)的侧壁和所述侧壁部(22)之间;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壁和所述包底片(2)的底壁部(21)之间设置有金属块(4),所述包底片(2)的内表面设有金属层(5),所述金属块(4)和所述金属层(5)可以共同变形为所述连接层(3),所述连接层(3)充分地填充于所述内锅本体(1)和所述包底片(2)之间,所述包底片(2)的侧壁部(22)与所述内锅本体(1)的侧壁之间也填充有所述连接层(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底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3)由Al1050和/或Al1100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底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3)在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壁和所述底壁部(21)之间的厚度为3-8m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底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壁部(22)和所述内锅本体(1)之间的所述连接层(3)的厚度沿由下向上的方向逐渐减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复合底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22)的上周缘接合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外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底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底片(2)由不锈钢430或不锈钢439制成,并且/或者,所述包底片(2)的厚度为0.3-0.8mm。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底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本体(1)的底壁和所述底壁部(21)向内凹陷。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底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本体(1)由不锈钢304制成,并且所述内锅本体(1)的厚度为0.5-1.2mm。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底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本体(1)由Al制成,并且所述内锅本体(1)的厚度为1.0-4.0mm。
20.根据权利要求11-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底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22)的高度为20-60mm。
21.一种加热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锅具安装有权利要求11-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底内锅。
CN201710339744.XA 2017-05-15 2017-05-15 复合底内锅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加热锅具 Active CN1088519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39744.XA CN108851960B (zh) 2017-05-15 2017-05-15 复合底内锅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加热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39744.XA CN108851960B (zh) 2017-05-15 2017-05-15 复合底内锅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加热锅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51960A CN108851960A (zh) 2018-11-23
CN108851960B true CN108851960B (zh) 2023-07-18

Family

ID=64320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39744.XA Active CN108851960B (zh) 2017-05-15 2017-05-15 复合底内锅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加热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5196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286A (zh) * 1999-11-08 2000-04-26 吴振滔 复合包底不锈钢锅及其制作方法
CN1806734A (zh) * 2006-01-23 2006-07-26 新兴县欧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不锈钢锅的复合包底片
CN101233996A (zh) * 2007-07-09 2008-08-06 王新田 电磁炉伴侣铁锅及其制造方法
CN201855082U (zh) * 2010-09-17 2011-06-08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感应锅体
CN103417100A (zh) * 2012-05-17 2013-12-04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无油烟铁锅
CN105595796A (zh) * 2016-03-10 2016-05-25 浙江钛美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钛锅具及其复底工艺
CN205697256U (zh) * 2016-03-09 2016-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ih加热的鼓型复合内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604771U (zh) * 2017-05-15 2018-07-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底内锅以及加热锅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286A (zh) * 1999-11-08 2000-04-26 吴振滔 复合包底不锈钢锅及其制作方法
CN1806734A (zh) * 2006-01-23 2006-07-26 新兴县欧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不锈钢锅的复合包底片
CN101233996A (zh) * 2007-07-09 2008-08-06 王新田 电磁炉伴侣铁锅及其制造方法
CN201855082U (zh) * 2010-09-17 2011-06-08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感应锅体
CN103417100A (zh) * 2012-05-17 2013-12-04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无油烟铁锅
CN205697256U (zh) * 2016-03-09 2016-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ih加热的鼓型复合内锅
CN105595796A (zh) * 2016-03-10 2016-05-25 浙江钛美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钛锅具及其复底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51960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0674B (zh) 真空绝热容器和形成所述容器的方法
JP5188797B2 (ja) 断熱調理容器
KR101951487B1 (ko) 제어된 변형을 가지는 조리 용기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이 방법으로 얻어진 용기
CN105595796A (zh) 一种钛锅具及其复底工艺
CA2074897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oking utensil
CN103263213A (zh) 一种炊具锅体的制作方法
CN108851960B (zh) 复合底内锅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加热锅具
CN207604771U (zh) 复合底内锅以及加热锅具
CN103231251B (zh) 炊具锅体的制作方法
US20150144680A1 (en) Method of Making Cooking Vessel with Heat Conduction
CN107752716B (zh) 锅具及其加工方法、烹饪器具
CN206575264U (zh) 一种电机定子
CN107550233A (zh) 一种铝锅及其新复底工艺
CN213216563U (zh) 一种热超导容器、烹饪锅具和电加热烹饪器具
CN208081071U (zh) 一种铝锅
CN107198432B (zh) 一种带有环形把手的鼓型内锅及制造方法和含有其的炊具
JP6067478B2 (ja) 調理釜および調理釜の製造方法
KR101049495B1 (ko) 유도가열용기의 바닥면 구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19438800U (zh) 复底锅
CN104095520B (zh) 具有不锈钢复合锅底的铝锅的制造工艺
CN111728491B (zh) 一种复合底锅体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其的烹饪器具
CN212599612U (zh) 一种电饭锅焊接模具
CN105078202A (zh) 具有复合底的锅及其制造方法和电烹饪器具
CN111772461B (zh) 复合底锅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11155128U (zh) 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