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7944B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7944B
CN108777944B CN201780006193.3A CN201780006193A CN108777944B CN 108777944 B CN108777944 B CN 108777944B CN 201780006193 A CN201780006193 A CN 201780006193A CN 108777944 B CN108777944 B CN 1087779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net
grain
combine harvester
cover
grain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61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7944A (zh
Inventor
乙仓进
中畠章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77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7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7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7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30Straw separators, i.e. straw walkers, for separating residual grain from the straw
    • A01F12/32Straw separators, i.e. straw walkers, for separating residual grain from the straw with shaker screens or sie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58Control devices; Brakes; Bear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对谷粒传感器进行维护的联合收割机。一种联合收割机(1),其一边将割取到的穗秆向后方输送、一边利用脱粒筒(41)进行脱粒,利用沿脱粒筒(41)的下侧外周面配置的承接网(42)对从穗秆分离出的谷粒进行过滤,该联合收割机还包括对过滤出的谷粒进行检测的谷粒传感器(40),其中,谷粒传感器(40)配置于承接网(42)中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配置于承接网(42)的侧方,将脱粒筒(41)的侧方覆盖的上侧后罩(49)构成为开闭自如,承接网(42)以与上侧后罩(49)形成为一体的方式支撑于上侧后罩(49)。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中包括对谷粒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在对谷粒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中,作为对混入至从联合收割机的机体内排出的处理物的谷粒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以往公知有包括损失传感器的联合收割机(参照专利文献1)。该联合收割机具备将附着于损失传感器的异物去除的清扫部(刮板)。通过刮板的自动性工作,联合机能够使损失传感器的功能恢复并维持其功能。
但是,在由于清扫部的故障等而使得清扫部陷入无法工作的状态的情况下,异物有可能堆积于损失传感器。因此,期望一种联合收割机,能够通过人工方式容易地对上述传感器进行维护,从而能够使损失传感器变得清洁。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72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对谷粒传感器进行维护的联合收割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下面说明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一边将割取到的穗秆向后方输送一边利用脱粒筒进行脱粒,利用沿所述脱粒筒的下侧外周面而配置的承接网对从穗秆分离出的谷粒进行过滤,所述联合收割机包括对过滤出的谷粒进行检测的谷粒传感器,其中,
所述谷粒传感器配置于所述承接网中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配置于所述承接网的侧方,
将所述脱粒筒的侧方覆盖的外罩构成为开闭自如,
所述承接网以与所述外罩形成为一体的方式支撑于所述外罩。
在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所述谷粒传感器的检测面以与所述承接网对置的方式倾斜。
在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在所述外罩的内侧设置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对从所述承接网向下降落的谷粒和处理物向下方进行引导,
所述引导部件以使得所述引导部件的下部与所述引导部件的上部相比而配置于更远离所述外罩的位置的方式倾斜,
所述谷粒传感器的检测面位于比所述引导部件的表面更接近所述承接网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所述谷粒传感器拆装自如。
发明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能实现如下所示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操作者能够在打开外罩的基础上容易地对谷粒传感器进行清扫。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能够容易地对谷粒传感器进行维护。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异物堆积于谷粒传感器的检测面,并且,操作者能够容易地从检测面扫落异物等,从而能够容易地对谷粒传感器进行清扫。
根据本发明,由于检测面相对于引导部件的表面而突出,因此能够抑制异物堆积于检测面,并且,操作者能够容易地对相对于引导部件露出而未隐藏的检测面进行清扫。
根据本发明,操作者能够在打开外罩的基础上将谷粒传感器取出到外罩的外侧,因此,能够将谷粒传感器清扫干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立体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脱粒部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外罩的内侧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图2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外罩的内侧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8是表示承接网和谷粒传感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从外罩的内侧将谷粒传感器拆下后的状态的外罩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使外罩敞开后的状态的脱粒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图1、图2及图3对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1进行说明。
此外,图1中示出了联合收割机1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图2中示出了联合收割机1的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联合收割机1具备:行驶部10、割取部2、输送部3、脱粒部4、筛选部5、贮存部6以及动力部7。另外,联合收割机1具有操纵空间8。在操纵空间8设置有用于供操作者就座的驾驶座席81。在驾驶座席81的周围配置有用于供操作者操作的各种杆等操作件。
行驶部10设置于底盘11的下方。行驶部10包括变速器12、以及左右的履带式行驶装置13、13。变速器12将构成动力部7的发动机71的旋转动力向履带式行驶装置13、13传递。履带式行驶装置13、13使联合收割机1沿前后方向行驶。另外,履带式行驶装置13、13使联合收割机1朝左右方向转弯。
割取部2设置于行驶部10的前方。割取部2包括拔禾轮21以及刀具22。拔禾轮21将田地的穗秆扶起。刀具22将由拔禾轮21扶起的穗秆切断。
输送部3设置于割取部2的后方。输送部3包括绞龙31以及输送机32。绞龙31使由刀具22切断的穗秆(割取物)汇聚并将这些穗秆向输送机32送入。输送机32将由绞龙31送入的割取物向脱粒部4送入。
另外,联合收割机1具备左侧面罩47。左侧面罩47构成联合收割机1的左侧面的外壳。左侧面罩47包括上侧前罩48、上侧后罩49、下侧前罩58、以及下侧后罩59。上述上侧前罩48、上侧后罩49、下侧前罩58、以及下侧后罩59开闭自如地构成。
上侧前罩48用于从左侧将用于对脱粒筒41以及前转子93(均参照图3)进行驱动的带轮以及带等驱动机构(均未示出)覆盖。在上侧前罩48的下部外侧面设置有两个拉手48c。如果操作者抓握拉手48c并使得上侧前罩48向上方升起,则上侧前罩48以位于下边附近的旋转中心C1为中心而向上方旋转。
下侧前罩58和下侧后罩59作为带轮罩而用于将驱动机构(未图示)覆盖,该驱动机构包括用于对送风装置52的风扇52a、一等品螺旋输送机56a、二等品螺旋输送机56b(均参照图3)等进行驱动的带轮以及带。
在下侧前罩58的上部侧面设置有两个拉手58c。如果操作者抓握拉手58c并将下侧前罩向左外侧拉动,则下侧前罩58以位于下边附近的旋转中心C2为中心而向下方旋转。
在下侧后罩59的上部侧面设置有两个拉手59c。如果操作者抓握拉手59c并将下侧后罩59向左外侧拉动,则下侧后罩59以旋转中心C2为中心而向下方旋转。
作为将脱粒筒41的侧方覆盖的外罩,上侧后罩49配置于上侧前罩48的后方。如后所述,上侧后罩49构成为:以朝向上下方向的旋转中心C3为中心而旋转自如。此外,上侧后罩49构成为:以朝向水平方向等其他方向的旋转中心为中心而旋转自如即开闭自如。
如图3所示,脱粒部4设置于输送部3的后方。脱粒部4包括脱粒筒41以及承接网42。脱粒筒41以及承接网42收容于被框架43包围的空间内的上半部。框架43是构成底盘11、且具有近似四棱柱形状的框部件,其对脱粒部4和筛选部5进行收容。脱粒筒41对由输送机32送入的割取物进行脱粒,即,使得谷粒从割取物的穗秆分离。另外,脱粒筒41对割取物进行输送。承接网42以将脱粒筒41的下方以及侧方覆盖的方式沿脱粒筒41的下侧外周面而配置。承接网42对由脱粒筒41输送的割取物进行支撑,并且使割取物过筛。即,承接网42对谷粒进行过滤并使其向下降落。
筛选部5设置于脱粒部4的下方。筛选部5包括摆动装置51以及送风装置52。摆动装置51以及送风装置52收容于由框架43包围的空间内的下半部。摆动装置51使从承接网42向下降落的割取物(脱粒物)过筛而对谷粒进行筛选。送风装置52将随着谷粒一起向下降落的穗秆屑、残留于摆动装置51上的穗秆屑吹飞。
贮存部6设置于脱粒部4以及筛选部5的右侧。贮存部6包括谷粒箱61以及绞龙62。谷粒箱61对从筛选部5输送来的谷粒进行贮存。绞龙62是用于将谷粒箱61内的谷粒排出的筒状装置。
动力部7设置于操纵空间8的下方。动力部7由发动机71构成。发动机71将燃料燃烧而得到的热能转换为动能。具体而言,发动机71将燃料燃烧而得到的热能转换为旋转动力。
下面,利用图3更详细地对脱粒部4和筛选部5进行说明。
在脱粒部4形成有脱粒室92。由框架43包围的空间的上侧部分形成脱粒室92。顶罩91从上方将框架43的上侧开口封闭。作为朝向脱粒室92的入口,在脱粒部4的前端部形成有流入口92a。流入口92a将脱粒室92和对输送机32进行收容的供料室33内部连通。在输送机32的末端部附近与流入口92a之间,前转子93设置为位于流入口92a的前下方。
脱粒筒4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脱粒室92内。朝向前后方向的中心轴41a将脱粒筒41支撑为能够一体旋转。脱粒筒41的前端部具有近似圆锥台形状。在脱粒筒41的前端部外周面,螺旋叶片41b与脱粒筒41安装为一体。螺旋叶片41b从脱粒筒41的前端部外周面朝径向的外侧以螺旋状突出。通过将发动机71的驱动力传递至中心轴41a而使得脱粒筒41与中心轴41a以及螺旋叶片41b一体地进行旋转。
利用前转子93而从流入口92a投入的穗秆借助脱粒筒41的旋转而被向后方输送,并且通过在脱粒筒41与承接网42之间等处实施混炼而进行脱粒。比承接网42的网眼小的谷粒等脱粒物从承接网42向下漏出。未从承接网42向下漏出的秸秆屑等由于脱粒筒41的作用而在被进一步向后方输送之后从排尘口92b排出至脱粒室92的外部。
在承接网42的下方设置有对从割取后的穗秆分离出的谷粒和处理物进行筛选的摆动装置51。摆动装置51包括摆动筛选盘53、粗筛54a以及逐稿器54b。摆动筛选盘53使得杆和谷粒均匀化并且进行比重筛选。粗筛54a位于摆动筛选盘53的后方、且对谷粒和杆进行粗筛选。逐稿器54b位于粗筛54a的后方、且使混入至作为处理物的杆等的谷粒向下降落。
摆动装置51还包括谷粒筛54c。谷粒筛54c位于粗筛54a的下方,对谷粒和杆进行精筛选。在谷粒筛54c的更下方处,横置有以前侧位于比后侧更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而倾斜的一等谷粒板55a。在一等谷粒板55a的前端附近设置有一等品螺旋输送机56a。
一等品螺旋输送机56a将在一等谷粒板55a滑落的谷粒纳入并输送至谷粒箱61。在谷粒箱61的上部侧面形成有投入口61a,由一等品螺旋输送机56a输送的谷粒被从投入口61a投入至谷粒箱61内。
另外,下降倾斜的倾斜板55b与一等谷粒板55a的后端部连结。并且,以前侧位于比后侧更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而倾斜的二等谷粒板55c与倾斜板55b的后端部(换言之,下端部)连结。在二等谷粒板55c与倾斜板55b的连结部分设置有对杆以及谷粒进行输送的二等品螺旋输送机56b。
从逐稿器54b朝向倾斜板55b或二等谷粒板55c降落的向下降落物,朝向二等谷粒板55c与倾斜板55b的连结部分、即二等品螺旋输送机56b滑落。上述向下降落物借助二等品螺旋输送机56b而返回至脱粒室92中的摆动筛选盘53的上方,以便能够经由摆动筛选盘53、粗筛54a以及谷粒筛54c而筛选出谷粒和排出秸秆。
送风装置52位于比一等品螺旋输送机56a更靠前方、且比摆动筛选盘53更靠下方的位置。通过送风装置52的风扇52a的工作而产生的风向后方行进。在风扇52a后方的风路设置有使风向变更为朝向上方的整流板52b。
通路板55d与二等谷粒板55c的后端部连结。在通路板55d的上方设置有通路罩55e。通路罩55e与通路板55d之间的空间成为将杆等的尘埃经由逐稿器54b而从脱粒部4排出的排出通路55f。
下面,利用图4及图5说明对承接网42进行支撑的结构。此外,在图4中,利用虚拟线(双点划线)表示在承接网42的上方配置的脱粒筒41。
如图4所示,承接网42由作为四个部分的左前部分42a、左后部分42b、右前部分42c、以及右后部分42d构成。即,承接网42包括作为在前后方向上分割为两部分、且上述前半部分以及后半部分分别在周向上分割为两部分的四个承接网部分的、左前部分42a、左后部分42b、右前部分42c、以及右后部分42d。
在左侧面罩47的上侧后罩49关闭的状态下,左前部分42a的网框下部42e的侧面和右前部分42c的网框下部42e的侧面对置,左后部分42b的网框下部42e的侧面和右后部分42d的网框下部42e的侧面对置。左前部分42a、左后部分42b、右前部分42c、以及右后部分42d组合而成的承接网42整体呈半圆弧形状。承接网42沿脱粒筒41的下侧外周面而配置。
在脱粒室92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对承接网42进行支撑的六个四分之一圆弧框44。六个四分之一圆弧框44包括左侧的三个和右侧的三个。左侧的三个四分之一圆弧框44、以及右侧的三个四分之一圆弧框44沿前后方向隔开相等间隔地排列。
左侧的三个四分之一圆弧框44中的前侧的一个四分之一圆弧框对承接网42的左前部分42a的前端部进行支撑,中央侧的一个四分之一圆弧框对左前部分42a的后端部和左后部分42b的前端部进行支撑,后侧的一个四分之一圆弧框对左后部分42b的后端部进行支撑。右侧的三个四分之一圆弧框44中的前侧的一个四分之一圆弧框对承接网42的右前部分42c的前端部进行支撑,中央侧的一个四分之一圆弧框对右前部分42c的后端部和右后部分42d的前端部进行支撑,后侧的一个四分之一圆弧框对右后部分42d的后端部进行支撑。
另外,如图5所示,左侧的三个四分之一圆弧框44分别固定于纵框架49c。三个纵框架49c沿前后方向隔开相等间隔地排列,并且配置于上侧支撑框49a与下侧支撑框49b之间。上侧支撑框49a和下侧支撑框49b指向前后方向。纵框架49c指向铅直方向。三个纵框架49c、上侧支撑框49a和下侧支撑框49b通过相互固定而构成支撑框490,该支撑框490用于对承接网42的左前部分42a以及左后部分42b进行支撑。
由左侧的水平框49d从下方对左前部分42a与左后部分42b的各网框下部42e进行支撑。该左侧的水平框49d在左前侧的四分之一圆弧框44与左后侧的四分之一圆弧框44之间以朝向前后方向的方式固定于左侧的三个四分之一圆弧框44。对于左前部分42a和左后部分42b而言,它们的网框下部42e被螺栓固定于水平框49d、且它们的网框上部42f被螺栓固定于上侧支撑框49a,由此,左前部分42a和左后部分42b以拆装自如的方式支撑于包含上侧支撑框49a、三个四分之一圆弧框44及水平框49d的上侧后罩49。
另外,包含三个纵框架49c、上侧支撑框49a以及下侧支撑框49b的支撑框490固定于中间上部横管495和中间下部横管496。此外,在上侧支撑框49a固定有用于从上方将左前部分42a和左后部分42b的各网框上部42f覆盖的罩49i。
右侧的三个四分之一圆弧框44分别固定于框架43的右侧部分43d(参照图4、图6)。与左侧相同,右前部分42c与右后部分42d的各网框下部42e被右侧的水平框49d从下方进行支撑。上侧支撑框43e与右侧的三个四分之一圆弧框44的各自的上端部连结。对于右前部分42c和右后部分42d而言,它们的网框下部42e被螺栓固定于水平框49d、且它们的网框上部42f被螺栓固定于上侧支撑框43e,由此,上侧支撑框43e、三个四分之一圆弧框44以及水平框49d将右前部分42c和右后部分42d支撑为拆装自如。上侧支撑框43e和三个四分之一圆弧框44固定于框架43的右侧部分43d。这样,承接网42的左前部分42a以及左后部分42b和右前部分42c以及右后部分42d在联合收割机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单独地受到支撑。
如上所述,在上侧后罩49的内侧设置的纵管497、中间上部横管495以及中间下部横管496、和用于对承接网42的左前部分42a以及左后部分42b进行支撑的支撑框490与上侧后罩49形成为一体(参照图5)。三个纵框架49c、上侧支撑框49a和下侧支撑框49b相互固定而构成支撑框490。而且,分别固定于三个纵框架49c的四分之一圆弧框44对承接网42的左前部分42a以及左后部分42b进行支撑。因此,在上侧后罩49以旋转中心C3(参照图4)为中心而旋转的情况下,承接网42的左前部分42a以及左后部分42b与上侧后罩49一起一体地旋转。这样,承接网42的左前部分42a以及左后部分42b与将脱粒筒41的左侧覆盖的上侧后罩49形成为一体、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支撑于上侧后罩49。
下面,对联合收割机1的左侧面的结构中的作为外罩的上侧后罩49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上侧后罩49的前端附近设置有支撑轴49p。上侧后罩49能够以对上侧后罩49进行支撑的支撑轴49p为中心而旋转。
支撑轴49p指向铅直方向,并且将上侧后罩49的上侧支撑框49a和托架481贯穿。托架481以位于上侧支撑框49a的下方的方式固定于构成框架43(参照图3)的框部件的左侧面。支撑轴49p安装为相对于上侧支撑框49a和托架481能够旋转,由此构成上侧后罩49的旋转中心C3。另外,支撑轴49p经由上侧支撑框49a以及托架481而支撑于框架43,由此对上侧后罩49进行支撑。即,支撑轴49p将上侧后罩49支撑为相对于框架43能够旋转。上侧后罩49以相对于支撑轴49p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支撑轴49p。但是,支撑轴49p可以以与上侧后罩49形成为一体地相对于上侧支撑框49a和托架481能够旋转的方式借助上侧支撑框49a以及托架481而支撑于框架43。
另一方面,在上侧后罩49的后端部形成有开口49e。开口49e将上侧后罩49的内侧面和外侧面贯通,锁止手柄491从开口49e通过而从上侧后罩49的内侧向外侧(即左侧)露出。上侧后罩49的内侧面将锁止手柄491支撑为能够旋转。锁止手柄491以朝向斜上左侧的方式从开口49e通过而从上侧后罩49的内侧向外侧突出。
通过焊接等而将指向前后方向的手柄销492固定于锁止手柄491的根部。与手柄销492一体的锁止手柄491能够相对于上侧后罩49在规定角度范围内上下旋转。通过操作者的操作,使得锁止手柄491在顶端朝向上方的图示的锁止位置、与从锁止位置朝下方按压后的锁止解除位置之间进行旋转。
在上侧后罩49的内侧面固定有中间上部横管495、中间下部横管496以及纵管497。用于对手柄销492进行支撑的纵管497与中间上部横管495以及中间下部横管496正交地配置于它们之间并固定于这些部件。上述的纵管497、中间上部横管495以及中间下部横管496与用于对承接网42的左前部分42a以及左后部分42b进行支撑的支撑框490一起与上侧后罩49形成为一体。如后所述,支撑框490包括上侧支撑框49a、下侧支撑框49b、以及在它们之间与它们分别连结的三个纵框架49c。
手柄销492的前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纵管497。可动钩493固定于手柄销492的后端,且与手柄销492一体地旋转。在锁止手柄491处于锁止位置的情况下,可动钩493卡挂于锁止销498。锁止销498以指向前后方向的方式固定于销支撑用的托架49f。托架49f借助螺栓而固定于框架43的后侧壁43f(参照图3)。
另外,在可动钩493以及手柄销492的下方,在纵管497固定有弹簧支撑用的托架49h。拉伸螺旋弹簧494的两端分别卡挂于在托架49h形成的孔以及在可动钩493形成的孔。在锁止手柄491处于锁止位置的情况下,螺旋弹簧494将可动钩493向托架49h进行拉伸,以使得锁止手柄491停留于锁止位置。另一方面,在锁止手柄491处于锁止解除位置的情况下,螺旋弹簧494将可动钩493向托架49h拉伸,以使得锁止手柄491停留于锁止解除位置。
并且,在可动钩493以及手柄销492的上方,在纵管497固定有止动板499。止动板499具有近似V字状的截面。如图5所示,在锁止手柄491处于锁止位置的情况下,锁止手柄491与止动板499接触。另一方面,虽未图示,但在锁止手柄491处于锁止解除位置的情况下,可动钩493的上缘与止动板499接触。即,锁止手柄491能够与手柄销492以及可动钩493形成为一体,并能够在使得锁止手柄491与止动板499接触的状态和使得可动钩493的上缘与止动板499接触的状态之间相对于上侧后罩49旋转。
在上侧后罩49的前方设置有打开锁止用的杆489。杆489设置于框架43的外侧。在上侧后罩49关闭的状态下,杆489的一端支撑于与框架43一体的框部件,另一端支撑于上侧后罩49的下侧支撑框49b。如果通过操作者的操作而将上侧后罩49打开,则通过将杆489的一端换位***于在上侧后罩49的内表面开设的孔(未图示)而能够将上侧后罩49保持为敞开状态不变。
下面,对在承接网42的左后部分42b的侧方配置的谷粒传感器40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左侧面罩47中的上侧后罩49的内侧设置有引导板46。引导板46朝向对从割取后的穗秆分离出的谷粒和处理物进行筛选的筛选部5(参照图6)而将上述谷粒和处理物向下方引导。为了使引导板46的下端位于比上端靠右侧的位置,将引导板46以倾斜的姿势借助铆钉而安装于左前侧壁49j和左后侧壁49k。
如图6所示,引导板46以使得引导板46的下部与引导板46的上部相比而位于更远离上侧后罩49的位置的方式倾斜。引导板46将向下漏出的谷粒和处理物向右斜下方引导。这样,引导板46能够将谷粒向包含从外侧朝向内侧(即,从上侧后罩49朝向脱粒筒41)的方向在内的斜下方引导。因此,引导板46能够使谷粒向下降落至承接网42的下方的期望位置。
如图5所示,引导板46包括:安装于左前侧壁49j的前侧引导板461;安装于左后侧壁49k的后侧引导板462;以及在后侧引导板462的上方安装于左后侧壁49k的上侧引导板463。左前侧壁49j和左后侧壁49k是将承接网42的左前部分42a以及左后部分42b的左侧分别覆盖的侧壁。由三个纵框架49c中的前侧的纵框架49c、正中间的纵框架49c、上侧支撑框49a、以及下侧支撑框49b形成的框对左前侧壁49j进行支撑。由三个纵框架49c中的正中间的纵框架49c、后侧的纵框架49c、上侧支撑框49a以及下侧支撑框49b形成的框对左后侧壁49k进行支撑。
三个引导板461、462、463相对于左前侧壁49j以及左后侧壁49k的各倾斜角度大致一致。前侧引导板461具有与左前侧壁49j大致相同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后侧引导板462具有与左后侧壁49k大致相同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上侧引导板463具有与谷粒传感器40大致相同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谷粒传感器40支撑于左后侧壁49k。即,谷粒传感器40配置于承接网42中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配置于承接网42的左侧。具有压电元件的结构的谷粒传感器40将根据谷粒相对于检测面40i的接触量而变化的电压值输出。联合收割机1的控制装置(未图示)对该电压值的变化进行检测。这样,联合收割机1利用谷粒传感器40对由承接网42过滤后的谷粒的量进行检测。
在左后侧壁49k的内表面的下部,利用铆钉而将支撑台401固定于后侧引导板462的下方。支撑台401的一部分构成用于设置谷粒传感器40的载置台402。
图7是表示上侧后罩49的内侧的结构的仰视图。在图7中,省略了承接网42中的除了网框上部42f和网框下部42e之外的网部分的图示。
如图7所示,支撑台401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后侧引导板462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具有从左后侧壁49k的后端直至左前侧壁49j的中途部为止的尺寸。支撑台401包括:斜面部40a,其具有与引导板46的表面大致平行的面;底面部40b,其位于斜面部40a的下方;两个遮蔽部40c,它们形成于斜面部40a以及底面部40b的两端、且与斜面部40a大致正交;以及两个腿部40d,其具有与斜面部40a大致平行的面、且与各遮蔽部40c相连。支撑台401的斜面部40a、底面部40b、遮蔽部40c以及腿部40d通过对一块金属板材料进行弯折加工而一体形成。通过对腿部40d进行铆接固定而将支撑台401固定于左后侧壁49k(参照图5)和左前侧壁49j(参照图5)。
载置台402位于相对于支撑台401的中心略微靠近后方的位置。如后所述,谷粒传感器40拆装自如地安装于载置台402。载置台402包括斜面部40e、遮蔽部40f以及腿部40h。
载置台402的斜面部40e具有与引导板46的表面大致平行的面。两个遮蔽部40f形成于斜面部40e的两端、且与斜面部40e大致正交。两个腿部40h具有与斜面部40a大致平行的面、且与各遮蔽部40f相连。载置台402的斜面部40e、遮蔽部40f以及腿部40h通过对小于支撑台401的一块金属板材料进行弯折加工而一体形成。载置台402的斜面部40e与支撑台401的斜面部40a平行,且位于比支撑台401的斜面部40a更接近承接网42(参照图5)的那侧。另外,载置台402的斜面部40e具有与支撑台401的斜面部40a相比而更小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在支撑台401的斜面部40a的大致中央部分,相互隔开载置台402的斜面部40e的尺寸的程度的距离地形成有两个切口。载置台402的各遮蔽部40f中的接近斜面部40e的那侧的边缘嵌入于支撑台401的各切口,由此使得载置台402与支撑台401形成为一体。另外,载置台402的腿部40h以铆接固定的方式而固定于左后侧壁49k。
如图5所示,后侧引导板462以从上方将与载置台402形成为一体的支撑台401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左后侧壁49k,在此基础上,使得谷粒传感器40固定于载置台402。即,谷粒传感器40配置于比后侧引导板462更接近承接网42的那侧。
如图8所示,谷粒传感器40经由后侧引导板462而载置于载置台402上,由此使得谷粒传感器40的检测面40i位于比后侧引导板462的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谷粒传感器40的检测面40i位于比作为引导部件的后侧引导板462的表面更接近承接网42的位置。根据上述配置,由后侧引导板462引起的干涉受到抑制而使得谷粒与谷粒传感器40接触,因此,谷粒传感器40能够适当地对谷粒进行检测。
另外,谷粒传感器40的检测面40i以与承接网42对置的方式倾斜。因此,从承接网42向下降落的谷粒可靠地与谷粒传感器40接触,因此,谷粒传感器40能够适当地对谷粒进行检测。另外,谷粒传感器40能够将谷粒向包含从上侧后罩49朝向脱粒筒41的方向在内的斜下方引导,因此,能够使谷粒向承接网42的下方的期望位置降落。
另外,谷粒传感器40的检测面40i与支撑台401的斜面部40a、后侧引导板462的表面、以及上侧引导板463的表面平行。
谷粒传感器40相对于载置台402而安装为拆装自如。如图9所示,在谷粒传感器40的背面(即,检测面40i的相反侧的面)形成有多个(4个)销40p。在载置台402的斜面部40e中的与各销40p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共计四个孔40q。图9中仅示出了四个孔40q中的远离上侧引导板463的那侧的两个孔40q。另外,在载置有载置台402的支撑台401中的与各孔40q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共计四个孔40r。图9中仅示出了远离上侧引导板463的那侧的两个孔40r。
并且,在后侧引导板462中的与在靠近上侧引导板463的那侧形成的载置台402的两个孔40q、以及支撑台401的两个孔40r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共计两个孔40s。谷粒传感器40的四个销40p中的、上部侧的两个销40p***于后侧引导板462的两个孔40s、载置台402的两个孔40q以及支撑台401的两个孔40r,并且,下部侧的两个销40p***于载置台402的两个孔40q以及支撑台401的两个孔40r,由此将谷粒传感器40安装于载置台402。
此外,虽未图示,但优选在谷粒传感器40的销40p的外周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罩。或者,可以将用于包围销40p的外周的筒状的罩安装于各孔40s、40r、40q的边缘。通过该罩的弹性变形,能够使得销40p无间隙地***于各孔40s、40r、40q,从而能够保持载置台402上的谷粒传感器40的位置和姿势。
在支撑台401和载置台402分别形成有孔40u、40v。另外,在下侧支撑框49b也形成有未图示的孔。谷粒传感器40的连接软线40j从包含支撑台401的孔40u和载置台402的孔40v在内的上述孔穿过而与控制电路(未图示)连接。
如图8所示,在连接软线40j安装有用于与控制电路连接的连接器40k。操作者通过将控制电路侧的不同的连接器(未图示)与谷粒传感器40的连接器40k的连接解除,能够将包含连接软线40j以及连接器40k在内的谷粒传感器40整体从包含载置台402在内的上侧后罩49拆下。
在灰尘等附着于以检测面40i为首的谷粒传感器40的各部分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使上侧后罩49敞开,在此基础上,操作者将谷粒传感器40从载置台402拆下而能够适当地对谷粒传感器40进行清扫。由此,能够使谷粒传感器40变得清洁。此时,操作者能够在承接网42的左前部分42a以及左后部分42b载置于三个四分之一圆弧框44的状态下将谷粒传感器40从包含载置台402的上侧后罩49拆下。此外,在图10中,省略了脱粒部4中的脱粒筒41的图示。
如上,在联合收割机1中,谷粒传感器40配置于承接网42中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配置于承接网42的侧方,将脱粒筒41的侧方覆盖的上侧后罩49构成为:能够以朝向上下方向的旋转中心C3为中心而旋转,承接网42与上侧后罩49形成为一体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上侧后罩49。根据上述结构,操作者能够在将上侧后罩49打开的基础上使得承接网42从脱粒筒41脱离,因此,能够在脱粒部4的侧方的空间扩大的状态下容易地对谷粒传感器40进行清扫。
另外,谷粒传感器40的检测面40i以与承接网42对置的方式倾斜,因此,能够抑制异物堆积于谷粒传感器40的检测面40i,并且,操作者能够通过从检测面40i扫落或擦掉异物等而容易地对谷粒传感器40进行清扫。
并且,检测面40i相对于后侧引导板462的表面而突出,因此能够抑制异物堆积于检测面40i,并且,操作者能够容易地对相对于后侧引导板462露出而并未隐藏的检测面40i进行清扫。
根据联合收割机1的结构,由于在使得上侧后罩49以朝向上下方向的旋转中心C3为中心而旋转的基础上使脱粒部4的侧方敞开,因此,对于联合收割机1无需设置为了使上侧后罩49向上方旋转所需的液压式阻尼器等其他结构。另外,在假设联合收割机1具备使得上侧后罩49向上方旋转的结构的情况下,会产生如下事态:操作者在敞开的上侧后罩49的下方未注意头上,与此同时,对谷粒传感器40进行维护。但是,如联合收割机1那样,根据通过使得上侧后罩49以旋转中心C3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使脱粒部4的侧方敞开的结构,能够高效地进行维护而不会在操作者的头上出现障碍物。
此外,谷粒传感器40可以不以与上侧后罩49形成为一体的方式而支撑于上侧后罩49,而是以位于承接网42的侧方的方式在框架43等的框部件安装为拆装自如。谷粒传感器40只要配置于承接网42的侧方的位置、且配置于在上侧后罩49敞开的情况下操作者的手能触及的位置即可。根据这样的结构,操作者也能够在使上侧后罩49以旋转的方式敞开的情况下,在脱粒部4的侧方的空间扩展的状态下对谷粒传感器40进行清扫,并且,还能够将谷粒传感器40取出到上侧后罩49的外侧而进行清扫。
这样,在以位于承接网42的侧方的方式将谷粒传感器40安装于框架43等框部件的情况下,当假设联合收割机1具备使得上侧后罩49向下方旋转的结构时,旋转的上侧后罩49成为障碍物而使得操作者的手难以触及谷粒传感器40。但是,由于联合收割机1包含使得上侧后罩49以朝向上下方向的旋转中心C3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使脱粒部4的侧方敞开的结构,因此,即使谷粒传感器40不是随着上侧后罩49旋转而向联合收割机1的外部露出的结构,但只要安装于框架43,旋转的上侧后罩49就不会形成障害物,操作者能够容易地使手触及谷粒传感器40。
谷粒传感器40对在承接网42中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过滤出的谷粒进行检测。这样,联合收割机1利用谷粒传感器40对在承接网42中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过滤出的谷粒进行检测,由此推断未由脱粒筒41进行脱粒就直接向更靠下游的位置输送的穗秆量、即脱粒损失量。由此,联合收割机1能够推断谷粒向联合收割机外的排出量。即,作为发现收割发生浪费的单元的结构,联合收割机1不具有对向联合收割机外的谷粒的排出量直接进行检测的结构,而是具有对向联合收割机外的谷粒的排出量进行推断的简单的结构。这样,联合收割机1包括由谷粒传感器40对在承接网42中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过滤出的谷粒进行检测这样的简易的结构。即,根据联合收割机1,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对谷粒向联合收割机外的排出量、即损失量进行推断。
此外,联合收割机1具备未图示的警报器。在表示由谷粒传感器40检测出的谷粒的量的值超过所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警报器发出警报。该警报可以借助语音而输出,也可以是由作为警报器的显示器显示的字符、记号、灯的点亮等的显示。
对警报进行确认以及识别的操作者可以采取通过降低联合收割机1的行驶速度、或降低割取速度而减少谷粒的损失的对策。通过上述操作者的操作,联合收割机1能够降低谷粒向联合收割机外的排出量、即损失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包括对谷粒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联合收割机。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联合收割机
40 谷粒传感器
40i 检测面
41 脱粒筒
42 承接网
462 后侧引导板(引导部件)
47 左侧面罩
49 上侧后罩(外罩)

Claims (2)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一边将割取到的穗秆向后方输送、一边利用脱粒筒进行脱粒,利用沿所述脱粒筒的下侧外周面而配置的承接网对从穗秆分离出的谷粒进行过滤,所述联合收割机包括对过滤出的谷粒进行检测的谷粒传感器,
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脱粒筒的侧方覆盖的外罩构成为开闭自如,
所述谷粒传感器在所述外罩关闭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承接网中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配置于所述承接网的侧方下侧,
所述承接网以与所述外罩形成为一体的方式支撑于所述外罩,
所述谷粒传感器的检测面以与所述承接网对置的方式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罩的内侧设置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对从所述承接网向下降落的谷粒和处理物向下方进行引导,
所述引导部件以使得所述引导部件的下部与所述引导部件的上部相比而配置于更远离所述外罩的位置的方式倾斜,
所述谷粒传感器的检测面位于比所述引导部件的表面更接近所述承接网的位置。
CN201780006193.3A 2016-03-23 2017-03-21 联合收割机 Active CN1087779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9208A JP6594812B2 (ja) 2016-03-23 2016-03-23 コンバイン
JP2016-059208 2016-03-23
PCT/JP2017/011266 WO2017164187A1 (ja) 2016-03-23 2017-03-21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7944A CN108777944A (zh) 2018-11-09
CN108777944B true CN108777944B (zh) 2022-02-01

Family

ID=59899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6193.3A Active CN108777944B (zh) 2016-03-23 2017-03-21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94812B2 (zh)
CN (1) CN108777944B (zh)
WO (1) WO20171641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66486B2 (ja) * 2019-07-31 2023-04-28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7442394B2 (ja) * 2020-06-24 2024-03-04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5160Y2 (zh) * 1986-07-14 1993-11-17
US6442916B1 (en) * 2000-11-17 2002-09-03 Case Corporation Sensing system for an agricultural combine
JP5828581B2 (ja) * 2011-02-15 2015-12-09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12244942A (ja) * 2011-05-27 2012-12-13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5945221B2 (ja) * 2012-12-18 2016-07-0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64187A1 (ja) 2017-09-28
JP6594812B2 (ja) 2019-10-23
CN108777944A (zh) 2018-11-09
JP2017169485A (ja) 2017-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7944B (zh) 联合收割机
JP5739709B2 (ja) 脱穀装置
JP6837393B2 (ja) 収穫機
JP577229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146854B2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9021568A1 (ja) コンバイン
WO2020195057A1 (ja) コンバイン
CN110637614B (zh) 联合收割机
JP3822835B2 (ja) 脱穀機の二番処理装置
JP2011072288A (ja) コンバイン
JP3763530B2 (ja) 脱穀装置
TWI422322B (zh) Deforestation
JP2008182903A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8179635A1 (ja) コンバイン
JP7296920B2 (ja) 脱穀装置及びコンバイン
JP7007991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792540B2 (ja) 脱穀装置用の選別部
JP7383076B2 (ja) コンバイン
JP3846886B2 (ja) 脱穀装置
JP750067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9004765A (ja) 脱穀装置
WO2019181215A1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7244214A (ja) コンバインの選別部
JP551231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6101785A (ja) コンバインの選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YANMAR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