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5349A - 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35349A
CN108735349A CN201810392409.0A CN201810392409A CN108735349A CN 108735349 A CN108735349 A CN 108735349A CN 201810392409 A CN201810392409 A CN 201810392409A CN 108735349 A CN108735349 A CN 108735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silver
silver wire
ionic liqui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nductiv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924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35349B (zh
Inventor
杨洪
李宁波
林保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3924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353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35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5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35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5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26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ing or semi-conducting layers, e.g. deposition of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制备方法是通过物理方法将离子液体掺入聚酰胺酸形成混合均相溶液,并将其旋涂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然后经热亚胺化反应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该方法得到的透明导电薄膜具有高的透光率、高的导电性和超强的柔韧性,可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器、柔性触摸屏、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可展开式太阳能电池阵列层。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易于进行大规模生产,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满足商业化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离子液体/无色透明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为基材和以银纳米线为导电材料的透明导电薄膜。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飞速发展,未来电子产品将向小型化、轻便化、可折叠、可弯曲的非平面形状等方向发展。透明导电薄膜作为电子产品如柔性显示器、柔性触摸屏、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可展开式太阳能电池阵列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目前,广泛使用的商业化透明导电薄膜主要为铟锡氧化物。然而这种透明导电薄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铟锡氧化物昂贵的成本、大的脆性,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电子产品的需求。而银纳米线由于在电学、光学和机械性方面都有良好的特性,成为最有希望的代替传统铟锡氧化物的透明导电材料之一。
制备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是需要在透明基材上制备的,由于这些透明基材具有高的光学性能、高的机械性能和高的热稳定性。因此透明基材显得非常重要。大量研究人员已经对透明基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经制备了可弯曲的透明基板,并且成功制备了可弯曲的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然而这些可弯曲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并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柔性的电子产品。急切需要我们去制备具有高柔韧性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来满足柔性的电子产品的需求。
中国专利CN107331432A,已经成功制备了一种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通过对银纳米线进行处理,制备出具有高透光率、低面电阻的透明导电薄膜。但是该透明导电薄膜并没有使用离子液体和讨论其力学性能。
中国专利CN107346672A,提供了一种含银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薄膜。通过硅烷偶联剂对银纳米线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低成本、高透光率和低面电阻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然后这种透明导电薄膜并没有使用离子液体和讨论其是否具有高的柔韧性。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透明导电薄膜不仅具有高的透光率和低的面电阻,而且具有超强的柔韧性,在经过10000次弯曲后该透明导电薄膜的面电阻产生微弱的变化,同时在经过多次折叠后面电阻产生很小的变化。此外,该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操作方法简单、成本低,易于进行大规模的生成,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制备了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所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化学组成为:
其中,10≤X≤200,Ⅰ为无色透明聚酰亚胺-离子液体,Ⅱ为银纳米线。
本发明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银纳米线分散于溶剂中,制得银纳米线分散液,将该分散液旋涂在玻璃基板上,在80℃下烘干,制得银纳米线薄膜;
2)将2,2’-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溶于极性非质子溶剂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形成均匀透明的溶液,然后将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分批次加入上述透明的溶液中,待其充分反应后,得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
3)将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加入上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继续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得到透明聚酰胺酸-离子液体的均相混合液;
4)将上述均相混合液倒在所述的银纳米线薄膜上,用涂膜机将均相混合液均匀地涂覆在银纳米线薄膜上;
5)将步骤4)涂覆了均相混合液的银纳米线薄膜放入烘箱中,进行热亚胺化反应,最终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
其中,
步骤1)中,所述银纳米线分散液,其浓度为0.5-2.0mg/mL。
步骤2)中,所述极性非质子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
步骤2)中,所述2,2’-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与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的物质的量比为1:1~1:1.05。
步骤3)中,所述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在均相混合液中的固含量为1-10wt%。
所述的热亚胺化反应,其反应过程为:在60~80℃下反应2~3h,100~110℃下反应2~3h,130~150℃下反应2~3h,160~170℃下反应2~3h,180~190℃下反应2~3h,195~200℃下反应1~2h。
本发明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在柔性显示器、柔性触摸屏、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可展开式太阳能电池阵列层的应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了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该透明导电薄膜具有高的透光率、高的导电性和超强的柔韧性,极大地改善了传统透明导电薄膜的柔韧性问题,使透明导电薄膜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2)本发明制备了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该透明导电薄膜操作简单,成本低,适于大规模生产,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3)本发明制备了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由于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能很好地应用于柔性显示器、柔性触摸屏、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可展开式太阳能电池阵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1)将0.5mg/mL银纳米线分散液旋涂在经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处理过的干净玻璃基板上,在80℃烘1h,形成薄的银纳米线薄膜。
(2)将0.87g 2,2’-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加入20mL 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大力机械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形成透明的溶液。然后分批次加入1.21g 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机械搅拌16h,得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
(3)将1.00g 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加入上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机械搅拌6h,使其均匀分散在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最终形成无色透明的均相混合液。
(4)将上述混合液倒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用涂膜机将混合液均匀地涂覆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然后将其放入烘箱中,进行热亚胺化反应,在80℃下反应2h,110℃下反应2h,150℃下反应2h,170℃下反应2h,190℃下反应2h,200℃下反应1h,在玻璃基板上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材料。
(5)将上述玻璃基板冷却至室温,将其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将无色透明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从玻璃基板上剥离下来,在烘箱中干燥,最终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
(6)对上述步骤得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在550nm处的透光率为88.7%,方块电阻为83.0Ω/sq,经过10000次弯曲后电阻变化了8.1%,经过10000次折叠后电阻变化为初始电阻的2.17倍。
实施例2
(1)将0.8mg/mL银纳米线分散液旋涂在经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处理过的干净玻璃基板上,在80℃烘1h,形成薄的银纳米线薄膜。
(2)将0.87g 2,2’-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加入20mL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大力机械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形成透明的溶液。然后分批次加入1.21g 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机械搅拌16h,得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
(3)将0.99g 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加入上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机械搅拌6h,使其均匀分散在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最终形成无色透明的均相混合液。
(4)将上述混合液倒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用涂膜机将混合液均匀地涂覆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然后将其放入烘箱中,进行热亚胺化反应,在80℃下反应2h,110℃下反应2h,150℃下反应2h,170℃下反应2h,190℃下反应2h,200℃下反应1h,在玻璃基板上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材料。
(5)将上述玻璃基板冷却至室温,将其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将无色透明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从玻璃基板上剥离下来,在烘箱中干燥,最终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
(6)对上述步骤得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在550nm处的透光率为86.3%,方块电阻为58.1Ω/sq,经过10000次弯曲后电阻变化了7.8%,经过10000次折叠后电阻变化为初始电阻的2.13倍。
实施例3
(1)将1.0mg/mL银纳米线分散液旋涂在经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处理过的干净玻璃基板上,在80℃烘1h,形成薄的银纳米线薄膜。
(2)将0.87g 2,2’-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加入20mL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大力机械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形成透明的溶液。然后分批次加入1.21g 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机械搅拌16h,得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
(3)将1.00g 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加入上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机械搅拌6h,使其均匀分散在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最终形成无色透明的均相混合液。
(4)将上述混合液倒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用涂膜机将混合液均匀地涂覆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然后将其放入烘箱中,进行热亚胺化反应,在80℃下反应2h,110℃下反应2h,150℃下反应2h,170℃下反应2h,190℃下反应2h,200℃下反应1h,在玻璃基板上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材料。
(5)将上述玻璃基板冷却至室温,将其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将无色透明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从玻璃基板上剥离下来,在烘箱中干燥,最终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
(6)对上述步骤得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在550nm处的透光率为85.0%,方块电阻为35.0Ω/sq,经过10000次弯曲后电阻变化了7.6%,经过10000次折叠后电阻变化为初始电阻的2.12倍。
实施例4
(1)将1.2mg/mL银纳米线分散液旋涂在经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处理过的干净玻璃基板上,在80℃烘1h,形成薄的银纳米线薄膜。
(2)将0.87g 2,2’-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加入20mL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大力机械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形成透明的溶液。然后分批次加入1.22g 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机械搅拌16h,得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
(3)将1.00g 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加入上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机械搅拌6h,使其均匀分散在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最终形成无色透明的均相混合液。
(4)将上述混合液倒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用涂膜机将混合液均匀地涂覆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然后将其放入烘箱中,进行热亚胺化反应,在80℃下反应2h,110℃下反应2h,150℃下反应2h,170℃下反应2h,190℃下反应2h,200℃下反应1h,在玻璃基板上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材料。
(5)将上述玻璃基板冷却至室温,将其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将无色透明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从玻璃基板上剥离下来,在烘箱中干燥,最终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
(6)对上述步骤得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在550nm处的透光率为83.1%,方块电阻为32.7Ω/sq,经过10000次弯曲后电阻变化了7.5%,经过10000次折叠后电阻变化为初始电阻的2.09倍。
实施例5
(1)将1.5mg/mL银纳米线分散液旋涂在经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处理过的干净玻璃基板上,在80℃烘1h,形成薄的银纳米线薄膜。
(2)将0.87g 2,2’-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加入20mL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大力机械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形成透明的溶液。然后分批次加入1.21g 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机械搅拌16h,得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
(3)将1.00g 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加入上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机械搅拌6h,使其均匀分散在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最终形成无色透明的均相混合液。
(4)将上述混合液倒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用涂膜机将混合液均匀地涂覆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然后将其放入烘箱中,进行热亚胺化反应,在80℃下反应2h,110℃下反应2h,150℃下反应2h,170℃下反应2h,190℃下反应2h,200℃下反应1h,在玻璃基板上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材料。
(5)将上述玻璃基板冷却至室温,将其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将无色透明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从玻璃基板上剥离下来,在烘箱中干燥,最终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
(6)对上述步骤得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在550nm处的透光率为81.3%,方块电阻为31.9Ω/sq,经过10000次弯曲后电阻变化了7.3%,经过10000次折叠后电阻变化为初始电阻的2.08倍。
实施例6
(1)将2.0mg/mL银纳米线分散液旋涂在经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处理过的干净玻璃基板上,在80℃烘1h,形成薄的银纳米线薄膜。
(2)将0.87g 2,2’-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加入20mL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大力机械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形成透明的溶液。然后分批次加入1.24g 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机械搅拌16h,得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
(3)将1.01g 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加入上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机械搅拌6h,使其均匀分散在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最终形成无色透明的均相混合液。
(4)将上述混合液倒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用涂膜机将混合液均匀地涂覆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然后将其放入烘箱中,进行热亚胺化反应,在80℃下反应2h,110℃下反应2h,150℃下反应2h,170℃下反应2h,190℃下反应2h,200℃下反应1h,在玻璃基板上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材料。
(5)将上述玻璃基板冷却至室温,将其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将无色透明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从玻璃基板上剥离下来,在烘箱中干燥,最终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
(6)对上述步骤得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在550nm处的透光率为79.8%,方块电阻为29.1Ω/sq,经过10000次弯曲后电阻变化了6.9%,经过10000次折叠后电阻变化为初始电阻的2.08倍。
实施例7
(1)将1.0mg/mL银纳米线分散液旋涂在经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处理过的干净玻璃基板上,在80℃烘1h,形成薄的银纳米线薄膜。
(2)将0.87g 2,2’-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加入20mL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大力机械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形成透明的溶液。然后分批次加入1.23g 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机械搅拌16h,得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
(3)将0.12g 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加入上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机械搅拌6h,使其均匀分散在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最终形成无色透明的均相混合液。
(4)将上述混合液倒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用涂膜机将混合液均匀地涂覆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然后将其放入烘箱中,进行热亚胺化反应,在60℃下反应3h,100℃下反应3h,130℃下反应3h,160℃下反应3h,180℃下反应3h,190℃下反应2h,195℃下反应2h,在玻璃基板上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材料。
(5)将上述玻璃基板冷却至室温,将其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将无色透明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从玻璃基板上剥离下来,在烘箱中干燥,最终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
(6)对上述步骤得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在550nm处的透光率为84.1%,方块电阻为35.9Ω/sq,经过10000次弯曲后电阻变化了15.1%,且该透明导电薄膜不能进行折叠测试。
实施例8
(1)将1.0mg/mL银纳米线分散液旋涂在经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处理过的干净玻璃基板上,在80℃烘1h,形成薄的银纳米线薄膜。
(2)将0.87g 2,2’-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加入20mL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大力机械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形成透明的溶液。然后分批次加入1.23g 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机械搅拌16h,得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
(3)将0.35g 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加入上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机械搅拌6h,使其均匀分散在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最终形成无色透明的均相混合液。
(4)将上述混合液倒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用涂膜机将混合液均匀地涂覆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然后将其放入烘箱中,进行热亚胺化反应,在80℃下反应3h,110℃下反应3h,150℃下反应3h,170℃下反应3h,190℃下反应3h,195℃下反应2h,在玻璃基板上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材料。
(5)将上述玻璃基板冷却至室温,将其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将无色透明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从玻璃基板上剥离下来,在烘箱中干燥,最终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
(6)对上述步骤得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在550nm处的透光率为84.3%,方块电阻为35.7Ω/sq,经过10000次弯曲后电阻变化了11.3%,经过10000次折叠后电阻变化比较大。
实施例9
(1)将1.0mg/mL银纳米线分散液旋涂在经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处理过的干净玻璃基板上,在80℃烘1h,形成薄的银纳米线薄膜。
(2)将0.87g 2,2’-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加入20mL 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大力机械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形成透明的溶液。然后分批次加入1.26g 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机械搅拌16h,得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
(3)将1.28g 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加入上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机械搅拌6h,使其均匀分散在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最终形成无色透明的均相混合液。
(4)将上述混合液倒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用涂膜机将混合液均匀地涂覆在银纳米线薄膜上。然后将其放入烘箱中,进行热亚胺化反应,在80℃下反应2h,110℃下反应2h,150℃下反应2h,170℃下反应2h,190℃下反应2h,200℃下反应1h,在玻璃基板上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材料。
(5)将上述玻璃基板冷却至室温,将其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将无色透明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从玻璃基板上剥离下来,在烘箱中干燥,最终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
(6)对上述步骤得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在550nm处的透光率为84.7%,方块电阻为34.8Ω/sq,经过10000次弯曲后电阻变化了7.1%,经过10000次折叠后电阻变化为初始电阻的2.09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基础和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换和改进,这些对本发明权利要求进行等同替换和改进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化学组成为:
其中,10≤X≤200,Ⅰ为无色透明聚酰亚胺-离子液体,Ⅱ为银纳米线。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银纳米线分散于溶剂中,制得银纳米线分散液,将该分散液旋涂在玻璃基板上,在80℃下烘干,制得银纳米线薄膜;
2)将2,2’-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溶于极性非质子溶剂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形成均匀透明的溶液,然后将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分批次加入上述透明的溶液中,待其充分反应后,得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
3)将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加入上述透明聚酰胺酸溶液中继续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得到透明聚酰胺酸-离子液体的均相混合液;
4)将上述均相混合液倒在所述的银纳米线薄膜上,用涂膜机将均相混合液均匀地涂覆在银纳米线薄膜上;
5)将步骤4)涂覆了均相混合液的银纳米线薄膜放入烘箱中,进行热亚胺化反应,最终得到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银纳米线分散液,其浓度为0.5-2.0mg/mL。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极性非质子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2,2’-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与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的物质的量比为1:1~1:1.05。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在均相混合液中的固含量为1-10wt%。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亚胺化反应,其反应过程为:在60~80℃下反应2~3h,100~110℃下反应2~3h,130~150℃下反应2~3h,160~170℃下反应2~3h,180~190℃下反应2~3h,195~200℃下反应1~2h。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在柔性显示器、柔性触摸屏、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可展开式太阳能电池阵列层的应用。
CN201810392409.0A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87353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2409.0A CN108735349B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2409.0A CN108735349B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5349A true CN108735349A (zh) 2018-11-02
CN108735349B CN108735349B (zh) 2020-03-31

Family

ID=63939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92409.0A Active CN108735349B (zh) 2018-04-27 2018-04-27 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3534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9995A (zh) * 2019-09-24 2020-01-14 深圳市善柔科技有限公司 银纳米线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09403A (zh) * 2021-03-12 2021-07-13 东南大学 基于阵列纳米孔的多通道生物分子检测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3393975A (zh) * 2021-06-09 2021-09-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表面改性的银纳米线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WO2022174401A1 (zh) * 2021-02-19 2022-08-25 苏州大学 基于离子液体制备透明柔性电极的方法及柔性太阳能电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5682A (zh) * 2007-12-21 2008-06-1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9900A (zh) * 2011-04-12 2011-10-19 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 一种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CN103524767A (zh) * 2013-10-30 2014-01-22 宏威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线胀系数的新型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86497A (zh) * 2015-08-31 2017-03-08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带功能层的聚酰亚胺基板膜与其制造方法及长聚酰亚胺层叠体
CN107293353A (zh) * 2016-04-01 2017-10-24 律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挠性透明聚酰亚胺层压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33253A (zh) * 2015-05-13 2018-01-0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带有触控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5682A (zh) * 2007-12-21 2008-06-1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9900A (zh) * 2011-04-12 2011-10-19 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 一种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CN103524767A (zh) * 2013-10-30 2014-01-22 宏威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线胀系数的新型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33253A (zh) * 2015-05-13 2018-01-0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带有触控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86497A (zh) * 2015-08-31 2017-03-08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带功能层的聚酰亚胺基板膜与其制造方法及长聚酰亚胺层叠体
CN107293353A (zh) * 2016-04-01 2017-10-24 律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挠性透明聚酰亚胺层压板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9995A (zh) * 2019-09-24 2020-01-14 深圳市善柔科技有限公司 银纳米线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74401A1 (zh) * 2021-02-19 2022-08-25 苏州大学 基于离子液体制备透明柔性电极的方法及柔性太阳能电池
CN113109403A (zh) * 2021-03-12 2021-07-13 东南大学 基于阵列纳米孔的多通道生物分子检测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3109403B (zh) * 2021-03-12 2023-05-26 东南大学 基于阵列纳米孔的多通道生物分子检测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3393975A (zh) * 2021-06-09 2021-09-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表面改性的银纳米线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5349B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5349A (zh) 一种含离子液体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31984A (zh) 一种银纳米线氧化石墨烯复合导电薄膜加热器的制备方法
Hu et al. Patternable transparent carbon nanotube films for electrochromic devices
CN101834015B (zh) 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95196B (zh) 一种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5311B (zh) 透明电极
CN110183700A (zh) 银纳米线柔性透明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1074A (zh) 一种新型含氟共聚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012162A1 (zh) 富勒烯/pedot:pss混合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具有富勒烯/pedot:pss复合透明导电膜的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06992040A (zh) 一种pedot柔性透明电极的新型制备方法
CN108231245A (zh) 一种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1439B (zh) 一种联苯型聚酰亚胺湿敏电容及其制备方法
Jiang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lexible electrochromic membrane based on polyaniline/reduced graphene oxide
KR101190206B1 (ko) 투명도전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408025B (zh) 电致变色/电存储双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i et al. Facile fabrication of flexible UV-cured polyelectrolyte-based coatings for humidity sensing
CN105609216B (zh) 一种基于油墨打印工艺的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10194927A (zh) 一种全水性透明导电涂布液、该涂布液制成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218814A (zh) 含氟共聚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98986B (zh) 阴极及其制备方法、太阳能单元、组合物、薄膜
CN108089366A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03515A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220306871A1 (en) Conductive particle,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panel
KR20110071539A (ko) 투명도전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6165202A1 (zh) 可弯曲透明导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