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2877B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32877B
CN108732877B CN201810349694.8A CN201810349694A CN108732877B CN 108732877 B CN108732877 B CN 108732877B CN 201810349694 A CN201810349694 A CN 201810349694A CN 108732877 B CN108732877 B CN 1087328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member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undercoat layer
titanium oxi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496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32877A (zh
Inventor
黑岩育世
滝泽久美子
嶋田刚志
竹内艾琳
北村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732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2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32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2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6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2Inert intermediate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2Inert intermediate layers
    • G03G5/144Inert intermediate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4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52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953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0957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提供其中减小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变化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是其底涂层包括聚氨酯树脂和限定一次粒径和二次粒径的氧化钛颗粒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背景技术
近来,作为电子照相设备,已经使用包括在支承体上形成的含有金属氧化物颗粒和有机化合物的底涂层以及具有在底涂层上形成的电荷产生材料和电荷输送材料的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有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位特性(带电性和感光度)取决于用于底涂层和感光层的材料的种类。特别地,用于底涂层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和有机化合物是显著地影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位特性的材料。因此,发现可以根据材料的结构和组合来改进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位特性。
不言而喻,随着电子照相设备的速度的改进(处理速度的改进),需要带电性和电位特性(例如感光度的提高)的改进。还有一个目的是减少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变化(带电性的变化,感光度的变化)。
为了抑制上述缺陷,已经提出了使底涂层含有如氧化钛等的金属氧化物的方法。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2011-107615提出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通过使用无机二氧化硅处理的氧化钛颗粒进行超声波处理来调整含有氧化钛颗粒的底涂层用调制液的电导率,由此减少电位的变化。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2016-110127提出包括含有用氨基硅烷表面处理的氧化钛颗粒的底涂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该专利文献中,含有平均一次粒径为100nm以上且600nm以下的氧化钛颗粒和氧化锌颗粒。此外,通过调整底涂层中氧化钛颗粒与氧化锌颗粒的体积比来改变底涂层的特性。
现有技术中的各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重复使用期间减小电位变化(带电性的变化和感光度的变化)的同时,减少如黑点等的图像缺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本发明人研究,并且结果发现,取决于底涂层中包含的金属氧化物的种类、金属氧化物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底涂层中二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以及金属氧化物和粘结剂树脂的组合,在重复使用期间电位变化的减少方面存在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其中减小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变化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上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本发明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包括支承体、在支承体上的底涂层和在底涂层上的感光层,其中底涂层含有作为粘结剂树脂的聚氨酯树脂和氧化钛二次颗粒(即聚集的氧化钛一次颗粒),氧化钛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1nm以上且10nm以下,并且氧化钛二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200nm以上且500nm以下。
参照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具有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实例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层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用于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周面上形成凹部的压接图案转印设备的实例的图。
图4A是示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实施例1中使用的模具的顶视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模具中的凸部的B-B截面图。
图4C是图4A所示的模具中的凸部的C-C截面图。
图5示出了使用研磨片研磨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底涂层包含作为粘结剂树脂的聚氨酯树脂和作为金属氧化物颗粒的数均粒径为1nm以上且10nm以下的氧化钛一次颗粒。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包括数均粒径为200nm以上且500nm以下并且分散在粘结剂树脂中的二次颗粒(即,聚集的一次颗粒)。
此外,处理盒一体化地支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选自由充电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和清洁单元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单元,并且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
此外,电子照相设备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和转印单元。
电子照相设备的特征可在于,充电单元是通过向配置为抵接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的充电辊仅施加直流电压而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的充电单元。
关于为何在底涂层中包含金属氧化物颗粒,特别是二次颗粒(即,具有小数均粒径的聚集的氧化钛一次颗粒)和聚氨酯树脂,从而减少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变化的原因,本发明人推测如下。
在底涂层中包含的氧化钛颗粒在底涂层的导电性中起作用。然而,底涂层中的氧化钛颗粒之间的电荷的授受容易中断。在本发明中,已经研究在底涂层中包含通过降低分散在底涂层中的氧化钛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以下也称为“一次粒径”)并且使所得产物聚集而获得的聚集体。结果发现,可以减小电位的变化,特别是感光度的变化(Vl变化)。认为这是由于以下事实:当粒径大于10nm的聚集的常规氧化钛颗粒与粒径小于其的聚集的氧化钛颗粒比较时,在后一种聚集的氧化钛颗粒的情况下,一次颗粒之间的电荷的授受顺利地进行。因此,完全推测底涂层中的电荷的授受顺利地进行,由此可以减少底涂层中的残余电荷并且抑制对在重复图像形成期间的V1变化的影响。尽管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抑制V1变化,但是取决于粘结剂树脂的组合,不能抑制带电性的变化。在构成为包括含有具有小粒径的氧化钛颗粒的尼龙树脂的底涂层重复使用之后,带电性降低。推测这是由于以下事实:由于粘结剂树脂的电阻低,氧化钛颗粒之间的电荷的授受得到改进,并且进一步至此降低了整个底涂层的电阻,从而导致带电性的降低。在与具有低电阻的粘结剂树脂组合的情况下,观察到如黑点等的图像缺陷。
于是,在本发明中,当使用具有小粒径的氧化钛颗粒时,将高电阻聚氨酯树脂用作粘结剂树脂。所用的聚氨酯树脂是其电阻比导致电位变化的尼龙树脂高一位数(1-digit)的聚氨酯树脂。将高电阻聚氨酯树脂与具有小粒径的氧化钛颗粒组合,由此可以在将整个底涂层的电阻保持在适当范围内的状态下,维持用于从分散在底涂层中的聚集的氧化钛颗粒在底涂层中授受电荷的导电路径。因此,维持了带电性的降低(Vd变化)和感光度的降低(Vl变化)之间的平衡,使得可以减少由于从底涂层局部泄漏引起的图像缺陷,如黑点。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是具有支承体、在支承体上形成的底涂层和在底涂层上的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支承体和底涂层之间可以形成导电层。感光层优选为具有包含电荷产生材料的电荷产生层和包含电荷输送材料的电荷输送层的层叠型感光层。
图2是示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层结构的实例的图。
在图2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具有支承体21、底涂层22、电荷产生层23、电荷输送层24和保护层25。在这种情况下,电荷产生层23和电荷输送层24构成感光层,并且保护层25为表面层。当不形成保护层时,电荷输送层24为表面层。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电荷输送层上的保护层为表面层。
在下文中,将描述支承体和各层。
<支承体>
在本发明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具有支承体。在本发明中,支承体优选为具有导电性的导电性支承体。支承体的形状的实例包括圆筒状、带状和片状。其中,对于支承体,圆筒状是优选的。此外,为了减少由激光散射引起的干涉条纹,可以使支承体的表面进行如阳极氧化等的电化学处理、切削处理或珩磨处理。其中,切削处理和珩磨处理是优选的。
支承体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树脂或玻璃等。
金属的实例包括铝、铁、镍、铜、金、不锈钢、及其合金。其中,通过使用铝获得的铝支承体是优选的。
此外,树脂或玻璃可以与导电性材料混合或涂布有导电性材料以赋予导电性。
<导电层>
在本发明中,可以在支承体上形成导电层。形成导电层使得可以覆盖划痕和凹/凸部分并且控制支承体表面上的光的反射。
优选的是导电层包含导电性颗粒和树脂。
导电性颗粒的材料的实例包括金属氧化物、金属和炭黑。
金属氧化物的实例包括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铟、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锑和氧化铋。金属的实例包括铝、镍、铁、镍铬合金、铜、锌和银。
其中,优选使用金属氧化物作为导电性颗粒。特别地,更优选使用氧化钛、氧化锡和氧化锌。
当金属氧化物用作导电性颗粒时,金属氧化物的表面可以用硅烷偶联剂等处理,或者金属氧化物可以用如磷或铝等的元素或其氧化物掺杂。
此外,导电性颗粒可以具有包括芯材颗粒和用于覆盖颗粒的覆盖层的层叠结构。芯材颗粒的实例包括氧化钛、硫酸钡和氧化锌。覆盖层的实例包括如氧化锡等的金属氧化物。
此外,当金属氧化物的颗粒用作导电性颗粒时,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1nm以上且500nm以下,并且更优选为3nm以上且400nm以下。
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硅酮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和醇酸树脂。
此外,导电层可以进一步包含如硅油、树脂颗粒或氧化钛等的掩蔽剂。
导电层的平均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并且特别优选为3μm以上且40μm以下。
导电层可以通过制备包含上述材料和溶剂的导电层用涂布液,形成涂布液的膜并且将其干燥来形成。用于涂布液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醇系溶剂、亚砜系溶剂、酮系溶剂、醚系溶剂、酯系溶剂和芳香族烃系溶剂。通过使用例如油漆搅拌器、砂磨机、球磨机或液体碰撞型高速分散机的方法将导电性颗粒分散在导电层用涂布液中。
<底涂层>
在支承体或导电层与感光层(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之间形成底涂层。
在本发明中,在底涂层中包含的金属氧化物颗粒是氧化钛颗粒。
本发明中的氧化钛颗粒的一次粒径优选为1nm以上且10nm以下,并且特别优选为3nm以上且6nm以下。使用一次粒径小于1nm的颗粒,变得难以控制分散状态。优选地,在形成的底涂层中形成的聚集的氧化钛颗粒(二次颗粒)具有2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数均粒径(在下文中,也称为“二次粒径”)。当粒径小于200nm时,难以控制分散状态,并且存在对减少干涉条纹的效果的降低的担忧。当粒径大于500nm时,底涂层中的导电性变得不稳定,并且存在对电位变化的劣化和黑点的担忧。
关于底涂层中氧化钛颗粒的含量,氧化钛一次颗粒的质量(P)与作为粘结剂树脂的聚氨酯树脂的质量(B)之间的质量比(P/B)优选在0.5/1.0至4.0/1.0的范围内。该质量比更优选在0.5/1.0至3.0/1.0的范围内。该质量比还更优选在1.0/1.0至3.0/1.0的范围内。该范围从分散性、良好的涂膜的界限、以及与圆筒的密着性的观点导出。
此外,使用用表面处理剂处理的金属氧化物颗粒,由此进一步降低重复使用后的电位变化。特别地,金属氧化物颗粒优选为其表面用如硅烷偶联剂等的表面处理剂处理的颗粒。
硅烷偶联剂的具体实例包括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氨基甲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异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乙基氨基异丁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N-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氨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N-乙基氨基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N-甲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硅烷。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例。此外,上述硅烷偶联剂可以以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
此外,作为添加剂的选自由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下式(2)表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可以与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粘结剂树脂混合。在式(1)中,Ra1至Ra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卤素原子、烷基、烷氧基、苯基或氨基。在式(2)中,Rb1至Rb1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卤素原子、烷基、烷氧基、苯基或氨基。
[式(1)和(2)]
Figure BDA0001632829690000081
由式(1)或(2)表示的化合物的实例包括醌化合物、芴酮化合物、噁二唑化合物、联苯醌系化合物、茜素化合物和二苯甲酮化合物。特别地,由式(1)或(2)表示的化合物优选为具有两个以上的羟基的蒽醌化合物,或具有三个以上的羟基的二苯甲酮化合物。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底涂层中包含的有机树脂为聚氨酯。
在本发明中,用于形成底涂层的底涂层用涂布液可以是通过使金属氧化物颗粒、有机树脂、或其原料、和溶剂进行分散处理而获得的底涂层用涂布液。可选地,它可以是通过添加通过将有机树脂或其原料溶解在通过使金属氧化物颗粒进行分散处理而获得的分散液中而获得的液体,并且将所得混合物进行分散处理而获得的底涂层用涂布液。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底涂层可以通过施涂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涂布液以形成涂布液的膜并且通过加热使所得涂膜干燥而形成。分散方法的实例包括使用油漆搅拌器、砂磨机、球磨机、和液体碰撞型高速分散机的方法。
用于底涂层的涂布液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醇、亚砜、酮、醚、酯、卤代脂肪族烃和芳香族化合物。
为了减少干涉条纹或改进制膜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底涂层可以包含无机细颗粒、有机树脂细颗粒和流平剂。流平剂用于减少在干燥涂膜的步骤中出现的缺陷现象,并且可以用于控制在金属颗粒周围由涂布液的对流引起的贝纳单体(Benard cells)的产生。作为流平剂,通常使用硅氧烷化合物等,并且优选使用硅油作为流平剂。
底涂层的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且30μm以下。该厚度更优选为2μm以上且30μm以下。该厚度还更优选为2μm以上且10μm以下。这是可以形成良好的涂膜并且可以减小电位的变化的范围。
<感光层>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感光层主要分为层叠型感光层(1)和单层型感光层(2)。层叠型感光层(1)具有包含电荷产生材料的电荷产生层和包含电荷输送材料的电荷输送层。单层型感光层(2)具有包含电荷产生材料和电荷输送材料两者的感光层。
(1)层叠型感光层
层叠型感光层具有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
(1-1)电荷产生层
电荷产生层优选包含电荷产生材料和树脂。
电荷产生材料的实例包括偶氮颜料、苝颜料、多环醌颜料、靛蓝颜料和酞菁颜料。其中,偶氮颜料和酞菁颜料是优选的。在酞菁颜料中,氧钛酞菁颜料、氯镓酞菁颜料和羟基镓酞菁颜料是优选的。
电荷产生层中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相对于电荷产生层的总质量优选为4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并且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
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硅酮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纤维素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其中,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是更优选的。
此外,电荷产生层可以进一步含有如抗氧化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等的添加剂。其具体实例包括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硫磺化合物、磷化合物和二苯甲酮化合物。
电荷产生层的平均厚度优选为0.1μm以上且1μm以下,并且更优选为0.15μm以上且0.4μm以下。
电荷产生层可以通过制备包含上述材料和溶剂的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形成涂布液的膜并且将其干燥而形成。用于涂布液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醇系溶剂、亚砜系溶剂、酮系溶剂、醚系溶剂、酯系溶剂和芳香族烃系溶剂。
(1-2)电荷输送层
电荷输送层优选包含电荷输送材料和树脂。
电荷输送材料的实例包括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腙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烯胺化合物、联苯胺化合物和三芳基胺化合物、以及具有由这些物质衍生的基团的树脂。其中,三芳基胺化合物和联苯胺化合物是优选的。
电荷输送层中电荷输送材料的含量相对于电荷输送层的总质量优选为2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并且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且55质量%以下。
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和聚苯乙烯树脂。其中,聚碳酸酯树脂和聚酯树脂是优选的。作为聚酯树脂,聚芳酯树脂是特别优选的。
电荷输送材料与树脂之间的含量比(质量比)优选为0.4/1.0至2.0/1.0,并且更优选为5.0/1.0至1.2/1.0。
此外,电荷输送层可以含有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增塑剂、流平剂、光滑性赋予剂或耐磨耗性改进剂等的添加剂。其具体实例包括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硫磺化合物、磷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硅氧烷改性树脂、硅油、氟树脂颗粒、聚苯乙烯树脂颗粒、聚乙烯树脂颗粒、二氧化硅颗粒、氧化铝颗粒和氮化硼颗粒。
电荷输送层的平均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且50μm以下,更优选为8μm以上且40μm以下,并且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
电荷输送层可以通过制备包含上述材料和溶剂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形成涂布液的膜并且将其干燥而形成。用于涂布液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醇系溶剂、酮系溶剂、醚系溶剂、酯系溶剂和芳香族烃系溶剂。在这些溶剂中,醚系溶剂或芳香族烃系溶剂是优选的。
(2)单层型感光层
单层型感光层可以通过制备包含电荷产生材料、电荷输送材料、树脂和溶剂的感光层用涂布液,形成涂布液的膜并且将其干燥而形成。电荷产生材料、电荷输送材料和树脂的实例与在“(1)层叠型感光层”中描述的材料中列举的那些相同。
<保护层>
在本发明中,可以在感光层上形成保护层。形成保护层,由此改进耐久性。
保护层优选包含导电性颗粒和/或电荷输送材料、以及树脂。
导电性颗粒的实例包括如氧化钛颗粒、氧化锌颗粒、氧化锡颗粒和氧化铟颗粒等的金属氧化物颗粒。
电荷输送材料的实例包括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腙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烯胺化合物、联苯胺化合物和三芳基胺化合物、以及具有由这些物质衍生的基团的树脂。其中,三芳基胺化合物和联苯胺化合物是优选的。
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酯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苯氧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和环氧树脂。其中,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和丙烯酸系树脂是优选的。
此外,保护层可以通过使含有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的组合物聚合而形成为固化膜。聚合时反应的实例包括热聚合反应、光聚合反应和放射线聚合反应。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的聚合性官能团的实例包括丙烯酸系基团和甲基丙烯酸系基团。作为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可以使用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材料。
保护层可以含有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增塑剂、流平剂、光滑性赋予剂或耐磨耗性改进剂等的添加剂。其具体实例包括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硫磺化合物、磷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硅氧烷改性树脂、硅油、氟树脂颗粒、聚苯乙烯树脂颗粒、聚乙烯树脂颗粒、二氧化硅颗粒、氧化铝颗粒和氮化硼颗粒。
保护层的平均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并且更优选为1μm以上且7μm以下。
保护层可以通过制备含有上述材料和溶剂的保护层用涂布液,形成涂布液的膜并且将其干燥和/或固化而形成。用于涂布液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醇系溶剂、酮系溶剂、醚系溶剂、亚砜系溶剂、酯系溶剂和芳香族烃系溶剂。
<电子照相设备>
在图1中,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以预定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沿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围绕轴2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通过充电单元3(一次充电单元:充电辊等)以预定的正或负电位均匀地带电。然后,用作为从提供狭缝曝光或激光束扫描曝光的曝光单元(未示出)输出并且根据预期图像信息的时间序列电数字像素信号进行强度调制的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的曝光光4照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因此,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顺序地形成与预期的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然后,用贮存在显影单元5中的显影剂中包含的带电颗粒(调色剂)将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或反转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此后,使用来自转印单元6(转印辊等)的转印偏压将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形成和保持的调色剂图像顺序地转印至转印材料7。此处,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旋转同步地将转印材料7从转印材料供给单元(未示出)取出,并且供给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和转印单元6之间(接触部分)。此外,将具有保持在调色剂上的电荷极性相反的偏压从偏压电源(未示出)施加至转印单元6。
将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7(在最终转印材料(纸、膜等)的情况下)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分离,并且输送至定影单元8用于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因此,从电子照相设备打印出图像形成物(打印件或复印件)。当转印材料7是中间转印体时,在多个转印步骤之后将其进行定影并且打印出。
在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之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通过用清洁单元9(清洁刮板等)除去如转印后残留的显影剂(转印后残留的调色剂)等的附着材料而清洁。近来,已经研究了无清洁器***,并且转印后残留的调色剂可以用显影器等直接除去。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通过来自预曝光单元10的预曝光光而除电,并且回收的调色剂重复地用于形成图像。注意,如图1所示,当充电单元3是使用充电辊等的接触充电单元时,不必需需要进行预曝光。
在本发明中,如上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充电单元3、显影单元5和清洁单元9等的构成元件中的多个单元可以构成为一体化地组合在一起并且放置在容器中以形成处理盒。然后,该处理盒可以构成为可拆卸地安装至如复印机或激光束打印机等的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例如,将充电单元3、显影单元5和清洁单元9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一体化地支承以形成处理盒。然后,使用设备主体的如导轨等的导向单元12,从而形成可以可拆卸地安装至设备的主体的处理盒11。
当电子照相设备是复印机或打印机时,曝光光4是来自原稿的反射光或透射光。可选地,曝光光4是响应于从由传感器读取的原稿的数据转换的信号,通过激光束的扫描、LED阵列的驱动或液晶快门阵列的驱动而产生的发射光。
根据本发明,提供在长期重复使用后电位的变化减小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具有上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照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注意,实施例中使用的单位“份”表示“质量份”。
实施例1
作为支承体(导电性支承体),使用外径30mm和长度357.5mm的铝圆筒。从抑制干涉条纹的观点,所用的铝圆筒的表面预先用车床切削。通过使用R0.1工具改变切削条件(主轴旋转速度(10000rpm)和供给工具的速度(0.03至0.06mm/rpm))对所用的圆筒切削。
此外,作为金属氧化物颗粒,使用涂布有以下无机二氧化硅10%的氧化钛颗粒(以下称为“二氧化硅涂布的氧化钛颗粒”)。
将100份氧化钛颗粒(产品名:TKP-101,由Tayca Corporation制造,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6nm)和500份甲苯搅拌并且混合。向该溶液,添加1.2份作为表面处理剂的硅烷偶联剂(化合物名: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产品名:KBM602,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并且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小时。
此后,将甲苯在减压下蒸馏,随后通过在130℃下加热6小时干燥以形成表面处理的和二氧化硅涂布的氧化钛颗粒。
然后,将0.5份作为多元醇树脂的缩丁醛树脂(产品名:BM-1,由Sekisui ChemicalCo.,Ltd.制造)和0.5份封端异氰酸酯(产品名:SUMIDULE 3175,由Sumitomo BayerUrethane Co.,Ltd.制造)溶解于10.5份甲醇和3.5份甲氧基丙醇的混合溶液中。
向该溶液,添加2份表面处理的氧化钛颗粒和0.2份作为添加剂的二苯甲酮化合物(产品名:2,3,4-三羟基二苯甲酮,由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造),并且用使用直径为0.8mm的玻璃珠的油漆搅拌器在23±3℃下将所得混合物分散4小时。
分散后,除去玻璃珠,将0.01份硅油(产品名:SH28PA,由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添加至分散液,并且将所得混合物搅拌以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
上述支承体用该底涂层用涂布液浸渍涂布,并且将所得涂膜在160℃下干燥50分钟以形成包含氧化钛颗粒和聚氨酯树脂且厚度为2μm的底涂层。
随后,将4份在使用CuKα特性X射线测量的X射线衍射光谱中在布拉格角(Braggangles)2θ±0.2°为7.4°和28.1°处具有强峰的羟基镓酞菁晶体(电荷产生材料)和0.04份由下式(3)表示的化合物添加至通过将2份聚乙烯醇缩丁醛(产品名:S-LEC BX-1,由Sekisui Chemical Co.,Ltd.制造)溶解在100份环己酮中而获得的溶液中。
[式(3)]
Figure BDA0001632829690000161
然后用使用直径为1.0mm的玻璃珠的砂磨机在23±3℃下将所得混合物分散1小时。分散后,向其添加100份乙酸乙酯,由此制备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将底涂层用该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浸渍涂布,并且将所得涂膜在90℃下干燥10分钟以形成厚度为0.21μm的电荷产生层。
然后,将30份由下式(4)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材料)、60份由下式(5)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材料)、10份由下式(6)表示的化合物、100份聚碳酸酯(产品名:IupilonZ400,由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制造,双酚Z型)、和0.02份具有由式(7-1)和(7-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粘度平均分子量Mv:20000)溶解在272份邻二甲苯、256份苯甲酸甲酯和272份二甲氧基甲烷(甲缩醛)的混合溶剂中,以制备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将电荷产生层用该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浸渍涂布以形成涂膜。将所得涂膜在115℃下干燥50分钟以形成厚度为18μm的电荷输送层。
[式(4)、(5)和(6)]
Figure BDA0001632829690000171
[式(7-1)和(7-2)]
Figure BDA0001632829690000172
然后,将95份由下式(8)表示的化合物、5份乙烯基酯化合物(由Tokyo ChemicalIndustry Co.,Ltd.制造),即由下式(9)表示的化合物、3.5份硅氧烷改性的丙烯酸系化合物(BYK-3550,由BYK Japan KK.制造)、和5份由下式(10)表示的脲化合物溶解于200份1-丙醇和100份1,1,2,2,3,3,4-七氟环戊烷(产品名:ZEORORA H,由ZEON CORPORATION制造)的混合溶剂中,并且将所得混合物搅拌。
此后,将该溶液通过Polyflon过滤器(产品名:PF-020,由Advantec Toyo Kaisha,Ltd.制造)过滤以制备表面层用涂布液(保护层用涂布液)。
[式(8)]
Figure BDA0001632829690000181
[式(9)]
Figure BDA0001632829690000182
[式(10)]
Figure BDA0001632829690000183
将电荷输送层用该表面层用涂布液浸渍涂布以形成涂膜,并且将所得涂膜在50℃下干燥10分钟。此后,在氮气氛中在条件(加速电压70kV、束电流5.0mA)下使支承体(被照射体)以200rpm的速度旋转的同时将涂膜用电子束照射1.6秒。此时,测量电子束的吸收剂量,并且其为15kGy。之后,将涂膜在氮气氛中加热30秒直至温度从25℃升高至117℃。从用电子束照射至随后热处理的完成的氧浓度为15ppm以下。然后,将涂膜在大气中自然冷却直至温度达到25℃。在涂膜温度达到105℃的条件下使涂膜进行热处理30分钟,从而形成5μm厚的保护层(表面层)。
可以想到的是为了减小可抵接在感光体表面上的构件的摩擦力,使生产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进行表面加工。表面加工的实例包括研磨加工和图案加工。
在实施例1中,进行图案加工。在图案加工中,通过转印模具压接图案来形成凹部。
[通过模具压接图案转印的凹部的形成]
将模具(die)构件(模具(mold))放置在压接图案转印设备上,随后在形成凹部之前对其上形成有保护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进行表面加工。
如图3所示,在具有模具32、加压构件33和支承构件34的压接图案转印设备上,设置具有图4A至4C所示的任意形状的模具(在本实例中,最大宽度(即当从顶侧看模具上的凸部时的轴方向的最大宽度;以下同样适用)X:30μm,最大长度(即当从顶侧看模具上的凸部时的周向的最大长度;以下同样适用)Y:75μm,面积率60%,高度H:1.0μm的凸部),随后在表面处理之前对电子照相感光构件31的周面加工。在加工时,控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温度和模具的温度,使得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周面的温度为120℃。在以7.0MPa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压向加压构件的同时,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沿圆周方向旋转,从而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整个周面上形成凹部。
以上述方式生产实施例1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实施例2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用于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的添加剂的种类如表1所示从二苯甲酮化合物变为茜素化合物(产品名:1,2-二羟基蒽醌,由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造)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表1中,二苯甲酮化合物由BP表示。
实施例3至5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用于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的各溶剂的种类和量如表1所示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实施例6至8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用于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的氧化钛颗粒的各表面处理剂的种类和量如表1所示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实施例9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用于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的氧化钛颗粒改变为氧化钛颗粒(产品名:AMT-100,由TAYCA CORPORATION.制造,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6nm)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实施例10、11和12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用于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的氧化钛一次颗粒的各数均粒径如表1所示调整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实施例13和14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用于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的金属氧化物(P)与粘结剂树脂(B)之间的各质量比如表1所示调整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实施例15、16、25、26和27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涂布的底涂层干燥后的各厚度如表1所示调整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实施例17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表面层的加工方法改变为如下所述的研磨方法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表面加工前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研磨]
将表面加工前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研磨。在以下条件下使用图5的研磨机进行研磨:
研磨片51的供给速度;400mm/min,
加工前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54的旋转速度;450rpm,
加工前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54向支承辊53中的推入;3.5mm,
研磨片51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方向:图5中的箭头方向,和
支承辊53;外径100mm,Asker C硬度25。
使用用于GC3000和GC2000(由Riken Corundum Co.,Ltd.制造)的研磨磨料的混合物来生产安装至研磨机的研磨片51。
GC3000(研磨片的表面粗糙度Ra:0.83μm)
GC2000(研磨片的表面粗糙度Ra:1.45μm)
研磨片51(研磨片的表面粗糙度Ra:1.12μm)
将使用研磨片51的研磨时间设定为20秒。
实施例18
除了在实施例1中,没有形成表面层(保护层)并且将电荷输送层如下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将72份由上述式(5)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材料)、8份由上述式(6)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材料)、100份由下式(11)表示的树脂、和1.8份具有由下式(12)表示的结构的树脂溶解于360份邻二甲苯、160份苯甲酸甲酯和270份二甲氧基甲烷(甲缩醛)的混合溶剂中以形成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然后,用所得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将电荷产生层浸渍涂布。将所得涂膜在125℃下干燥50分钟以形成厚度为20μm的电荷输送层。
[式(11)]
Figure BDA0001632829690000221
[式(12)]
Figure BDA0001632829690000222
实施例19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以下的珩磨圆筒用作在其上形成感光层的支承体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将圆筒状铝圆筒(JIS-A3003,直径30mm、长度357.5mm和厚度0.7mm的铝合金)放置于车床中,并且将圆筒用烧结金刚石工具切削以达到以下条件:外径:30.0±0.02mm;偏转精度:15μm;和表面粗糙度Rz=0.2μm。此时,主轴旋转速度为3000rpm,供给工具的速度为0.3mm/rev,以及除了工件的拆卸以外的加工时间为24秒。
使用根据JIS B 0601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Surf-Coder SE3500,由KosakaLaboratory Ltd.制造)在0.8mm的截止和8mm的测量长度下测量表面粗糙度。
在以下液体珩磨条件下使用液体(湿式)珩磨装置对所得切削铝管进行液体珩磨处理:
<液体珩磨条件>
研磨材料的磨粒:平均粒径为30μm的球形氧化铝珠
(产品名:CB-A 30S,由Showa Denko K.K.制造)
悬浮介质:水;
研磨材料/悬浮介质:1/9(体积比);
切削铝管的旋转速度:1.67S-1
吹气压力:0.15MPa;
枪移动速度:13.3mm/sec;
枪喷嘴与铝管之间的距离:200mm,
珩磨磨粒排出角度:45°;以及
研磨液体投射次数:一次(单程)。
珩磨后圆筒的表面粗糙度如下:Rmax=2.53μm,Rz=1.51μm,Ra=0.23μm,和Sm=34μm。将以上述方式进行湿珩磨后即刻的铝圆筒一次浸渍于含有纯水的浸渍槽中,并且将其拉起。在将圆筒干燥之前,通过用纯水淋洒来清洁圆筒。之后,将85℃的温水从排出喷嘴排出至基体的内表面并且与基体的内表面接触,由此干燥外表面。之后,通过自然干燥将基体的内表面干燥。
将由此表面处理的铝圆筒用作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支承体。
实施例20
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用具有在其上形成感光层的支承体上形成的以下导电层的铝圆筒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表1中,形成有以下导电层的铝圆筒表示为“CP-完整鼓(complete-drum)”。
将57份具有覆盖层的氧化钛颗粒(产品名:Pastoran LRS,由Mitsui Mining&Smelting Co.,Ltd.制造)、35份甲阶酚醛树脂(产品名:Ferrite J-325,由DICCorporation(之前的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制造,固成分为60%的甲醇溶液)、和33份2-甲氧基-1-丙醇混合,并且用使用直径为1.0mm的玻璃珠的砂磨机将所得混合物分散3小时以制备导电层用分散液。包含在分散液中的粉末具有0.30μm的平均粒径。向该分散液,添加通过将8份硅酮树脂(产品名:Tospearl 120,由Momentive PerformanceMaterials Inc.(之前的Toshiba Silicone,Co.,Ltd.)制造)分散在8份2-甲氧基-1-丙醇中而获得的溶液。此外,使用0.008份硅油(产品名:SH28PA,由Dow Corning Toray Co.,Ltd.(之前的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通过浸渍涂布法将由此制备的分散液施涂至铝圆筒,即支承体。将铝圆筒放置于调整为150℃的热风干燥机中30分钟,以使分散液的涂膜热固化,从而形成厚度为30μm的导电层。
实施例21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用于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的氧化钛颗粒的各表面处理剂的种类和量如表1所示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实施例22
除了在实施例1中,不添加二苯甲酮化合物作为添加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实施例23和24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用于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的金属氧化物(P)与粘结剂树脂(B)的各比例如表1所示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比较例1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用于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的氧化钛颗粒的表面处理方法、粘结剂树脂和溶剂的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比如下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使用用15%无机二氧化硅处理的氧化钛颗粒(产品名:TKP-101,由TAYCACORPORATION.制造,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6nm)。
将10份N-甲氧基甲基化的6-尼龙树脂(产品名:Toresin EF-30T,由NagaseChemteX Corporation制造,甲氧基甲基化率:28至33质量%)溶解于90份甲醇中以制备溶液。以2:1的比例(质量比)使用该制备的溶液和1-丁醇。
比较例2
除了在实施例中,将用于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的氧化钛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改变为35nm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比较例3和4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用于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的氧化钛二次颗粒的数均粒径分别调整为150nm和600nm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Figure BDA0001632829690000261
Figure BDA0001632829690000271
<评价>
实施例1至27和比较例1至4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评价方法如下:
<电位变化>
提供两种评价装置。
其中一种是复印机(产品名:IR-ADV C5560F,由Canon,Inc.制造)。(一次)充电单元是使用通过将交流电流叠加在直流电流上而获得的电流的橡胶辊接触充电器(充电辊)。曝光单元是具有激光器的图像曝光单元,并且显影单元是使用单组分磁性负调色剂的非接触显影***。转印单元是带型接触转印***。作为清洁单元,使用其中橡胶刮板沿着相对于感光体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配置的清洁器。作为预曝光单元,使用预曝光单元(使用LED)。将实施例1至24和比较例1至4的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设置于评价装置中。
将上述评价装置放置于23℃和50%RH的环境中。将充电辊的交流成分设定为1500Vpp和1500Hz,将直流成分设定为-550V,并且将长期耐久试验前的初期暗部电位(Vda)设定为-550V。此外,调整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使得通过用780纳米激光曝光的长期耐久试验前的初期亮部电位(Vla)在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具有-200V的值。
另一种是复印机(产品名:IR-ADV C 3330F,由Canon,Inc.制造)。(一次)充电单元是使用通过施加直流电流获得的电流的橡胶辊接触充电器(充电辊)。曝光单元是具有激光器的图像曝光单元,并且显影单元是使用单组分磁性负调色剂的非接触显影***。转印单元是带型接触转印***。作为清洁单元,使用其中橡胶刮板沿着相对于感光体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配置的清洁器。作为预曝光单元,使用预曝光单元(使用LED)。将实施例1至27和比较例1至4的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设置于评价装置中。
将上述评价装置放置于23℃和50%RH的环境中。将充电辊的直流成分设定为-1300V,并且将重复使用试验前的初期暗部电位(Vda)设定为-700V。此外,调整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使得通过用780纳米激光曝光的长期耐久试验前的初期亮部电位(Vla)在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具有-200V的值。
通过从各评价装置除去显影盒并且在其中***电位测量装置来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电位测量装置包括配置在显影盒的显影位置处的电位测量探针。电位测量探针设置在鼓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沿轴向的中央,同时距离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3mm。
随后,根据以下(1)和(2)进行评价。注意,在不改变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交流成分/直流成分的初期条件和初期曝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评价(1)和(2)。在将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23℃和50%RH的环境下放置48小时以使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适应环境之后进行评价。
(1)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电位测量装置安装在评价装置中,并且对以下电位进行测量:
初期暗部电位(Vda);和
初期亮部电位(Vla)。
(2)进行相当于999张打印的短期耐久试验,并且对以下电位进行测量:
在相当于第999张的打印时的暗部电位(Vdb);和
在相当于第999张的打印时的亮部电位(Vlb)。
然后,计算暗部和亮部电位的变化,并且将所得的变化分别称为“暗部电位变化量ΔVd(ab)”和“亮部电位变化量ΔVl(ab)”。
初期暗部电位(Vda)-在相当于第999张的打印时的暗部电位(Vdb)=暗部电位变化量ΔVd(ab)
初期亮部电位(Vla)-在相当于第999张的打印时的亮部电位(Vlb)=亮部电位变化量ΔVl(ab)
根据以下标准评价ΔVd(ab)和ΔVl(ab):
A:±10V以下;
B:±15V以下;和
C:大于15V。
<分散性>
用油漆搅拌器将底涂层用涂布液分散,并且使用粒径分析仪(产品名:ZETASIZERNano-S,由Malvern Instruments Ltd.制造)测量分散液的稀释液。测量的粒径用作涂布前分散粒径的指标。在测量中,稀释液是当生产底涂层用涂布液时(以生产时的溶剂比)使用的溶剂。通过将涂布液施涂至圆筒,将其干燥以形成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U8000,由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制造)观察底涂层的截面来测量底涂层中氧化钛颗粒的一次和二次粒径。
分散在底涂层中的氧化钛颗粒的一次粒径和聚集的氧化钛颗粒的二次粒径通过以下方法求得。首先,通过SEM拍摄底涂层的截面。使用安装至SEM的X射线显微分析仪(XMA)将拍摄的截面与氧化钛颗粒的元素映射,并且将拍摄的截面与底涂层的截面比较。测量每单位面积存在的氧化钛一次颗粒的投影面积。将相当于一个具有等于各金属氧化物颗粒的测量的投影面积的面积的圆的直径确定为各氧化钛颗粒的一次粒径。基于该结果,计算每单位面积存在的氧化钛颗粒的数均一次粒径。
类似地,关于二次粒径,从拍摄的与元素映射之后的截面测量各聚集的氧化钛颗粒(二次颗粒)的投影面积。将相当于一个具有等于各氧化钛二次颗粒的测量的投影面积的面积的圆的直径确定为各氧化钛颗粒的二次粒径。基于该结果,计算每单位面积存在的氧化钛二次颗粒的数均粒径。表1和2显示关于通过上述方法生产的实施例1至27和比较例1至4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和二次颗粒的数均粒径。根据以下标准评价分散性:
A:二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400nm以下;
B:二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大于400nm且500nm以下;和
C:二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大于500nm。
<密着性>
使用Fischerscope硬度测试仪(产品名:FISCHERSCOPE HM2000LT)评价底涂层的密着性。将硬度测试仪的压头的端子以2000mN加载到感光体鼓的表面上20秒,并且使用激光显微镜(产品名:VK-X1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观察卸载后感光体表面上的压头的痕迹。当密着性差并且在底涂层和感光层之间的剥离发生时,由于感光层的浮起,观察到压头的痕迹周围的干涉条纹。通过比较干涉条纹的面积来评价实施例1至24和比较例1至4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根据以下标准评价干涉条纹的面积:
A:直径为100μm以下;
B:直径为200μm以下;和
C:直径为大于200μm。
从分散性、电位变化和密着性的观点来评价和比较实施例1至27和比较例1至4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结果示于表2中。
作为评价结果,在实施例中,在重复使用期间充分地减小电位的变化,并且未引起如黑点等的其它图像问题。然而,在比较例中引起了由于电位变化导致的图像缺陷(例如浓度劣化和黑点)。
[表2]
Figure BDA0001632829690000321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此类改进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3)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包括:
支承体;
在所述支承体上的底涂层;和
在所述底涂层上的感光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涂层含有
作为粘结剂树脂的聚氨酯树脂,和
作为氧化钛一次颗粒的聚集体的氧化钛二次颗粒,
所述氧化钛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1nm以上且10nm以下,以及
所述氧化钛二次颗粒的数均粒径为200nm以上且500n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氧化钛一次颗粒用具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底涂层含有选自由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下式(2)表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式(1)和(2)]
Figure FDA0001632829680000011
在式(1)中,Ra1至Ra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卤素原子、烷基、烷氧基、苯基、或氨基,以及
在式(2)中,Rb1至Rb1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卤素原子、烷基、烷氧基、苯基、或氨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由式(1)或(2)表示的化合物为具有两个以上的羟基的蒽醌化合物或具有三个以上的羟基的二苯甲酮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在所述底涂层中的所述氧化钛一次颗粒P与所述聚氨酯树脂B之间的质量比P/B为0.5/1.0至4.0/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在所述底涂层中的所述氧化钛一次颗粒P与所述聚氨酯树脂B之间的质量比P/B为0.5/1.0至3.0/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在所述底涂层中的所述氧化钛一次颗粒P与所述聚氨酯树脂B之间的质量比P/B为1.0/1.0至3.0/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0.5μm以上且30μ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2μm以上且30μ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2μm以上且10μm以下。
11.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一体化地支承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选自由充电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和清洁单元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单元,并且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
12.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充电单元;
曝光单元;
显影单元;和
转印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照相设备,其中所述充电单元是通过向配置为抵接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的充电辊仅施加直流电压而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的充电单元。
CN201810349694.8A 2017-04-18 2018-04-18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Active CN1087328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2171 2017-04-18
JP2017082171A JP7060921B2 (ja) 2017-04-18 2017-04-18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2877A CN108732877A (zh) 2018-11-02
CN108732877B true CN108732877B (zh) 2022-05-03

Family

ID=63679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49694.8A Active CN108732877B (zh) 2017-04-18 2018-04-18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3340B2 (zh)
JP (1) JP7060921B2 (zh)
CN (1) CN108732877B (zh)
DE (1) DE102018108965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34655B2 (ja) 2017-10-03 202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75288B2 (ja) 2018-06-05 2022-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187266B2 (ja) 2018-10-25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20067635A (ja) 2018-10-26 2020-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195940B2 (ja) 2019-01-09 202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263027B2 (ja) * 2019-01-24 202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20201467A (ja) 2019-06-13 2020-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21135398A (ja) * 2020-02-27 2021-09-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425669B2 (ja) 2020-05-19 2024-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2006A (zh) * 2004-07-16 2006-01-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设备
CN101794091A (zh) * 2004-11-19 2010-08-0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以及具有涂布该涂布液所形成的底涂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JP2013114178A (ja) * 2011-11-30 2013-06-10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8685A (en) 1990-08-01 1993-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apparatus with shock-absorbing layer
DE69708732T2 (de) 1996-03-27 2002-08-08 Canon Kk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photoempfindliches Element, elektrophotographischer Apparat und Prozesskassette unter Verwendung desselben
US5876890A (en) 1996-05-27 1999-03-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6408152B1 (en) 1998-04-30 2002-06-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4604958B2 (ja) * 2004-10-27 2011-01-0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EP2019338B1 (en) * 2006-05-18 2013-07-03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body,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cartridge
KR101167370B1 (ko) 2007-03-27 2012-07-19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자 사진 감광체,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장치
EP2133748B1 (en) 2007-03-28 2014-03-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device
JP4416829B2 (ja) 2007-07-26 2010-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534786B2 (ja) 2009-11-20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792429B2 (ja) * 2009-12-28 2015-10-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感光層を有する電子写真感光体の中間層用塗工液、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JP4891427B2 (ja) 2010-07-26 2012-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3061485A (ja) * 2011-09-13 2013-04-04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871775B2 (ja) * 2011-11-30 2016-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049329B2 (ja) 2012-06-29 2016-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095457B2 (ja) * 2013-04-16 2017-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6038577A (ja) 2014-08-06 2016-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562804B2 (ja) 2014-09-30 2019-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9568846B2 (en) 2014-11-28 2017-0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9766561B2 (en) 2015-03-31 2017-09-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6588731B2 (ja) 2015-05-07 2019-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743698B2 (ja) * 2015-05-27 2020-08-19 東レ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
US9811012B2 (en) 2015-09-24 2017-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JP6704739B2 (ja) 2016-01-28 2020-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9983490B2 (en) 2016-03-31 2018-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2006A (zh) * 2004-07-16 2006-01-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设备
CN101794091A (zh) * 2004-11-19 2010-08-0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以及具有涂布该涂布液所形成的底涂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JP2013114178A (ja) * 2011-11-30 2013-06-10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53340B2 (en) 2019-07-16
DE102018108965A1 (de) 2018-10-18
DE102018108965B4 (de) 2021-10-28
US20180299822A1 (en) 2018-10-18
JP7060921B2 (ja) 2022-04-27
CN108732877A (zh) 2018-11-02
JP2018180393A (ja) 2018-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2877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EP3201691B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703482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KR101548788B1 (ko) 전자사진 감광 부재,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사진 장치
JP696340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91866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7528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403813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58214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1321059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5652614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及其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5319878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
JP623871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20201467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3114177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602826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13247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9357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703465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14645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42566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742578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20200133145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4174245B2 (ja) 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2113539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