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2230B - 无线通信装置和发送流数决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和发送流数决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2230B
CN108702230B CN201680081771.5A CN201680081771A CN108702230B CN 108702230 B CN108702230 B CN 108702230B CN 201680081771 A CN201680081771 A CN 201680081771A CN 108702230 B CN108702230 B CN 1087022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unit
transmission
streams
opp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17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2230A (zh
Inventor
内田繁
平明德
西本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02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2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2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2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73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constraints in layer or codeword to antenna mapping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25Transmitt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31Receiv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 H04W52/225Calculation of statistics, e.g. average, vari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构成为根据与作为对象的多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各自之间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决定能分配的最大发送流数的第1处理,使用通过第1处理而得到的最大发送流数,计算各个流的分集阶数值,对计算出的各个流的分集阶数值与预先设定的分集阶数下限值进行比较,由此,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决定发送流数的第2处理,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将通过第2处理而得到的发送流数决定为正式决定发送流数,并通知所决定的正式决定发送流数。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和发送流数决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装置以及由该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发送流数决定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向作为对象的多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分别传输一个或者多个流。
背景技术
为了用有限的频率传输大容量的数据,正在推进使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研发。面向进一步的频率利用效率改善,可以预想到未来空间复用数的增大。
作为增大空间复用数的方法,可考虑在被称作MU-MIMO(Multi-User MIMO,多用户MIMO)的用户终端之间进行空间复用的方法,在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中也在推进MU-MIMO技术的标准化。
在MU-MIMO技术中,作为重大问题,提出在发送给各用户的发送信号之间产生的干扰(IUI:Inter-User Interference)的抑制。在下一代移动通信中,可以预想到最大用户空间复用数扩张,因而该问题将特别明显。
作为实现MU-MIMO下行链路的代表性的预编码,块对角化(BD:BlockDiagonalization)法得到广泛研究(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2)。
BD法是通过使零指向期望用户以外的用户,以仅向期望用户传递信号的方式形成波束空间的预编码方法。通过对全部用户进行该操作,能够实现完全不产生IUI的MU-MIMO环境,其结果是,能够简化终端的接收机结构。
但是,在BD法中,由于零控消耗基站发送阵列的自由度,因而根据计算出的发送权重,未必形成改善各用户的接收信号噪声功率比(SNR:Signal-to-Noise power Ratio)的发送波束。其结果是,特别是在多用户环境中,由于对多个用户的零控而大大地丧失阵列自由度,因而存在不能得到剩余的发送分集增益这样的问题。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例如提出了非专利文献3记载的方法。
另外,还公开了如下技术:与多个用户终端之间进行多用户MIMO方式的通信的基站装置使用块三角化法和DPC(Dirty Paper Coding:脏纸编码)传输方式,去除各用户终端中的用户间干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公开了进行如下预编码的技术:在对一个用户确保最大波束的情况下将***整体的信道矩阵三角化,预先去除在接收装置产生的用户间干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71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99831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Rim,“Multi-user downlink beamforming with multiple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s,”Electron.Lett.,vol.38,no.25,pp.1725-1726,Dec.2002.
非专利文献2:L.U.Choi and R.D.Murch,“A transmit preprocessingtechnique for multiuser MIMO systems using a decomposition approach,”IEEETrans.Wireless Commun.,vol.3,no.1,pp.20-24,Jan.2004.
非专利文献3:西本,平,岡崎,岡村,“マルチユーザMIMO下りリンクにおけるプロック多重対角化法,”信学技報,RCS2015-101,2015年7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在非专利文献3记载的现有技术中,作为发送装置的预编码的方式,提出了块复用对角化法。但是,需要在接收终端进行用户信号间干扰去除处理,在简化接收机结构这样的条件下,存在不能得到良好的传输性能的可能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1、2记载的现有技术中,作为发送装置的预编码的方式,除了块三角化法以外,还应用作为非线性预编码方式的DPC。但是,在其它流信号的抵消信号相加的过程中,存在发送功率随着传输路径的状态而大幅增大的问题。针对此问题,通常研究根据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THP)等方式来抑制发送功率增大的方式。但是,在接收侧需要与modulo运算(取模运算)应对的处理,存在伴随modulo运算而产生错误等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无线通信装置和发送流数决定方法,能够提高阵列自由度而改善各无线终端中的SNR,并且抑制基站中的发送功率增加。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向作为对象的多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分别传输一个或者多个流,该无线通信装置具有:接收侧基带处理部,其取得与各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并通知所取得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MAC处理部,其根据由接收侧基带处理部通知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决定能分配的最大发送流数的第1处理,使用通过第1处理而得到的最大发送流数,计算各个流的分集阶数值,对计算出的各个流的分集阶数值与预先设定的分集阶数下限值进行比较,由此,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决定发送流数的第2处理,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将通过第2处理而得到的发送流数决定为正式决定发送流数,并通知所决定的正式决定发送流数;以及发送侧基带处理部,其按照由MAC处理部通知的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的正式决定发送流数,同时用同一频率向各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传输各个流。
并且,本发明的发送流数决定方法是由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该无线通信装置向作为对象的多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分别传输一个或者多个流,该发送流数决定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根据与各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决定能分配的最大发送流数的第1处理;使用通过第1处理而得到的最大发送流数,计算各个流的分集阶数值,对计算出的各个流的分集阶数值与预先设定的分集阶数下限值进行比较,由此,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决定发送流数的第2处理;以及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将通过第2处理而得到的发送流数决定为正式决定发送流数,并通知所决定的正式决定发送流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无线通信装置和发送流数决定方法,能够提高阵列自由度而改善各无线终端中的SNR,并且抑制基站中的发送功率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无线基站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MAC处理部的一系列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作为发送预编码法采用块双对角化法时的MAC处理部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作为发送预编码法采用块三角化法时的MAC处理部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侧基带处理部、接收侧基带处理部和MAC处理部的硬件结构例的结构图。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作为发送预编码法采用块三角化法时的MAC处理部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作为发送预编码法采用块三角化法时的MAC处理部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优选的实施方式,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和发送流数决定方法。另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部分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并且,在各个实施方式中,在表示带有ˉ的文字的情况下,在该文字的后面记述“(ˉ)”,在表示带有^的文字的情况下,在该文字的后面记述“(^)”,在表示带有~的文字的情况下,在该文字的后面记述“(~)”。
并且,在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用作无线基站,与该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是无线终端的情况。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的一例的结构图。图1中的无线通信***具有无线基站1、多个无线终端2和上位装置3。另外,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具体的应用例,在图1中例示出将无线通信装置用作无线基站1的情况。
无线基站1构成为能够使用多个天线形成指向多个无线终端2的发送波束5,使用一个以上的发送波束5与作为对向装置的无线终端2进行通信。
无线终端2构成为具有多个天线。另外,在图1中例示出无线终端2是2台的情况,但这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构成为2台以上的无线终端2能够同时与无线基站1进行通信。
上位装置3是核心网络侧的装置。网关和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等属于上位装置3。
无线基站1经由通信线路而与上位装置3连接,上位装置3与网络4连接。网络4是与包含无线基站1、无线终端2和上位装置3在内构成的无线通信网络不同的其它网络。
下面,参照图2对无线基站1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无线基站1的一例的结构图。
另外,在图2中仅记述无线基站1的主要构成要素,对关于与实现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处理的构成要素例如关于与上位装置3之间的通信处理的构成要素省略记述。并且,在图2中例示出将本发明应用于进行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处理的无线通信装置来构成无线基站1的情况。
但是,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不限于进行多载波传输的无线通信装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1中,按照以上所述,例示出将无线通信装置用作无线基站1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无线通信装置用作无线终端2。
图2中的无线基站1具有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多个DAC(Digital to AnalogConverter:数字模拟变换器)11、局部振荡器12、多个混频器13、多个PA(Power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14、多个天线15、接收侧基带处理部16、多个ADC(Analog to DigitalConverter:模拟数字变换器)17、多个混频器18、多个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通滤波器)19和MAC处理部20。
另外,这里所述的天线15是指还包含阵列天线的天线。并且,无线基站1对多个无线终端2提供空间复用发往各无线终端2的信号并同时传输的功能,该功能包含多用户MIMO和单用户MIMO。
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具有MIMO处理部102和多个OFDM处理部103,生成向无线终端2发送的发送信号。
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的MIMO处理部102在从MAC处理部20输入以空间复用方式向无线终端2发送的信号流群即流101时,对流101实施包含预编码等的MIMO处理。
多个流101是包含发送目的地无线终端2不同的、在空间中复用发送的数据串。预编码是指对流101乘以发送权重而进行加权,由此对各天线15分配发送信号的处理。
MIMO处理部102从后述的传输路径信息提取部161取得无线基站1与无线终端2之间的传输路径估计信息,然后计算发送权重。此时,作为对象的无线终端2的组合被后述的MAC处理部20通知给MIMO处理部102。另外,关于无线基站1与无线终端2之间的传输路径估计信息的取得,容后再述。
OFDM处理部103对从MIMO处理部102输入的信号实施调制处理、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和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赋予处理等,生成向无线终端2发送的发送信号。在调制处理中,按照QPSK(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和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等调制方式,对输入信号进行调制。
DAC11将由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生成的发送信号从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
混频器13根据从局部振荡器12输出的本振信号,将从DAC11输出的模拟信号升频成载波频率。并且,通过PA14将发送功率放大,然后通过天线15发送期望的电波。
天线15接收从无线终端2发送的信号。天线15接收到的信号通过LNA19输入到混频器18。
混频器18根据从局部振荡器12输出的本振信号,将从天线15输入的载波频率的模拟接收信号降频成基带频率的信号。
ADC17将从混频器18输出的基带频率的模拟接收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将由ADC17变换成数字信号的接收信号输入到接收侧基带处理部16。
接收侧基带处理部16具有传输路径信息提取部161、MIMO处理部162和多个OFDM处理部163。接收侧基带处理部16对经由天线15、LNA19、混频器18和ADC17从无线终端2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对从无线终端2发送的数据进行复原。
接收侧基带处理部16的OFDM处理部163对从ADC17输入的信号实施CP去除处理、FFT处理和解调处理等进行解调。
MIMO处理部162对从各个OFDM处理部163输入的解调后的接收信号进行加权合成。在MIMO处理部162进行的加权合成中,例如根据来自无线终端2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已知序列进行传输路径估计,根据由其结果得到的传输路径估计值计算从OFDM处理部163输入的各个接收信号的权重,对各接收信号乘以计算出的权重而进行加权,然后进行合成。
传输路径信息提取部161从由MIMO处理部162加权合成后的解调信号即解调数据中,提取无线终端2反馈的传输路径估计信息,并输出到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的MIMO处理部102。并且,传输路径信息提取部161从该解调数据中与传输路径估计信息同样地提取传输路径质量信息,并输出到MAC处理部20。
另外,传输路径信息提取部161也可以构成为替代上述的处理,而利用从无线终端2发送的已知序列信号例如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得到传输路径估计值,然后输出到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的MIMO处理部102。并且,传输路径信息提取部161还可以构成为将根据得到的传输路径估计值计算出的SINR(Signal-to-Interferenceand Noise Ratio:信噪比)和RI(Rank Indicator:排序指标)等传输路径质量信息输出到MAC处理部20。
这样,接收侧基带处理部16取得与各无线终端2之间的传输路径的传输路径信息,将取得的传输路径信息通知给MAC处理部20。
下面,关于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内的MIMO处理部102的处理,使用进行利用数学式来模型化的预编码的MU-MIMO下行链路***进行说明。另外,发送侧的说明属于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内的MIMO处理部102的处理。并且,在需要对各无线终端2标注编号的情况下,使用#i(i=1、2、…、Nusr)作为无线终端编号,并表述为无线终端2#i。
针对由MAC处理部20通知的无线终端2#i,设发送信号向量为si(t),设发送功率分配矩阵为Pi,设发送预编码(波束形成)矩阵为Bi,设真的Nr×Nt传输路径为H(^)i,设Nw×Nr接收权重矩阵为Wi,设接收权重相乘前的真的接收信号向量为yi(t),设接收权重相乘后的接收信号向量为ri(t),设真的接收热噪声向量为n(^)i(t),能够如下面的式(1)所示定义***模型。
[数式1]
Figure BDA0001764053100000081
另外,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内的MIMO处理部102使用从接收侧基带处理部16内的传输路径信息提取部161取得的传输路径矩阵H(^)i,决定发送功率分配矩阵Pi和发送预编码矩阵Bi,无线终端2#i决定接收权重矩阵Wi。并且,通过预先由MAC处理部20通知向各无线终端2发送的流数,能够将不发送的流的发送功率设为0,将相应的发送功率分配给其它的流。
另外,在设将接收权重矩阵和真的传输路径矩阵相乘而成的Nw×Nt矩阵为新的传输路径矩阵Hi,设对真的接收热噪声向量乘以接收权重矩阵而成的Nw维向量为新的接收热噪声向量ni时,***模型成为下面的式(2)。
[数式2]
Figure BDA0001764053100000082
并且,式(2)还能够表述成下面的式(3)。
[数式3]
Figure BDA0001764053100000083
在此,将H(ˉ)定义为包含接收权重的Nw,total×Nt***传输路径矩阵,将B(ˉ)定义为Nt×Nst***预编码矩阵(其中,Nst表示针对全部无线终端2的总流数)。并且,将P(ˉ)定义为决定向无线终端2分配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矩阵,将s(ˉ)定义为Nst维***发送向量,将n(ˉ)(t)定义为接收权重相乘后的Nw,total维***噪声向量。另外,H(ˉ)与B(ˉ)之积可以理解成基于发送波束形成的实效的***传输路径矩阵H(ˉ)e
在用下面的式(4)示出的实效的***传输路径矩阵中,仅保留块对角项即HiBi(i=1、2、…、Nusr)成分,设除此以外的非块对角项为零矩阵0的发送预编码法,是非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BD法。
[数式4]
Figure BDA0001764053100000091
并且,将实效的***传输路径矩阵处理成在下面的式(5)作为一例所示的方式的发送预编码法,是非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块复用对角化法。另外,式(5)是块双对角化的例子。将实效的***传输路径矩阵处理成在下面的式(6)所示的方式的发送预编码法,是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块三角化法。
[数式5]
Figure BDA0001764053100000092
Figure BDA0001764053100000093
另外,还能够应用在发送侧进行逐次干扰去除的非线性MU-MIMO处理,在发送侧预先去除在接收侧成为IUI的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构成为执行进行用户流间的逐次干扰去除的非线性MU-MIMO处理。下面,关于非线性MU-MIMO处理,使用式(5)所示的块双对角化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预编码时,在无线终端2#i(i≥2)中观测到的接收信号能够表示成下面的式(7)。
[数式6]
Figure BDA0001764053100000094
其中,在决定针对无线终端2#(i-1)的发送信号si-1(t)时,通过设si(t)为用下面的式(8)给出的信号,能够去除接收点处的干扰。
[数式7]
Figure BDA0001764053100000095
下面,参照图3的流程图说明MAC处理部20的动作。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MAC处理部20的一系列动作的流程图。
另外,在说明MAC处理部20的动作时,在此局限于与本实施方式1相关的动作进行说明。并且,作为说明的前提,当在无线基站1与无线终端2之间进行连接处理时,设无线基站1具体地是接收侧基带处理部16已取得无线终端2的最大接收流数等的终端能力。另外,设与无线基站1通信中的无线终端2是作为以后说明的处理对象的无线终端2。
首先,MAC处理部20等待到处理时机(步骤S101),根据已取得的无线终端2的终端能力以及从传输路径信息提取部161取得的SINR和RI等传输路径质量信息,决定包含基于MU-MIMO的空间复用的作为用户的无线终端2的组合(步骤S102)。另外,MAC处理部20决定能够对各无线终端2分配的最大发送流数,并且临时决定实际发送的发送流数(步骤S103)。另外,将在步骤S103中临时决定的发送流数表述成临时发送流数。
这样,MAC处理部20根据由接收侧基带处理部16通知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执行决定能分配的最大发送流数的处理。并且,MAC处理部20根据由接收侧基带处理部16通知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执行决定临时发送流数的处理。
然后,MAC处理部20根据在步骤S102中决定的空间复用用户的组合和在步骤S103中决定的最大发送流数,对各无线终端2和各个流101计算后述的分集阶数值(步骤S104)。
MAC处理部20针对步骤S104的计算结果,与预先设定的分集阶数值的下限值进行比较,对小于该下限值的流,决定不向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发送,即决定发送流数(步骤S105)。
这样,MAC处理部20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执行如下处理:使用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计算出的最大发送流数,计算各个流101的分集阶数值,将计算出的各个流101的分集阶数值与预先设定的分集阶数下限值进行比较,由此决定发送流数。
然后,MAC处理部20对在步骤S103中决定的实际发送的临时发送流数与在步骤S105中决定的发送流数进行比较,采用值较小的发送流数。即,MAC处理部20对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计算出的发送流数与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计算出的临时发送流数进行比较,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将较小的发送流数决定为正式决定发送流数。
作为这些处理的结果,MAC处理部20将用户的组合、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决定的正式决定发送流数即分配给各无线终端2的发送流数通知给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返回到步骤S101的处理(步骤S106)。
并且,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按照由MAC处理部20通知的每个无线终端2的正式决定发送流数,用同一频率同时向各无线终端2传输各个流101。
另外,MAC处理部20也可以构成为,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将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计算出的发送流数直接决定为正式决定发送流数。在这种情况下,MAC处理部20不需要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计算临时决定发送流数。
下面,参照图4和图5说明步骤S104中的分集阶数计算和步骤S105中的发送流数决定。
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作为发送预编码法采用块双对角化法时的MAC处理部20的处理例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作为发送预编码法采用块三角化法时的MAC处理部20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另外,在图4和图5中,作为具体例,设总发送流数为32,设无线终端数为8,设每个无线终端的最大发送流数为4。并且,在图中,设存在无线终端编号#1~#8的无线终端,存在流编号Stream#1~Stream#4的流。
在此,将各个流101的分集阶数定义成下面的式(9)。
分集阶数=(A-(C-1))×(B-(C-1)) (9)
其中,在式(9)中,A、B、C满足下面的关系。
A=相对于作为对象的流不是零的H(ˉ)e矩阵的行数
B=针对无线终端2的最大发送流数
C=流编号:第X固有值的流编号=X
在作为发送预编码法采用块双对角化法的情况下,按照图4所示计算分集阶数值。
具体地,对于编号为#1~#7的无线终端2,计算出Stream#1=32、Stream#2=21、Stream#3=12、Stream#4=4。并且,对于编号为#8的无线终端2,计算出Stream#1=16、Stream#2=9、Stream#3=4、Stream#4=1。
并且,对按照每个#1~#8计算出的编号Stream#1~Stream#4的各个分集阶数值与分集阶数下限值进行比较,不发送分集阶数值小于该分集阶数下限值的流。
在图4中,按照每个#1~#8示出将分集阶数下限值分别设定成4、10、20时的分配流数即发送流数。如图4所示,具体地,对于编号为#1~#7的无线终端2,在下限值=4时,发送流数=4,在下限值=10时,发送流数=3,在下限值=20时,发送流数=2。并且,对于编号为#8的无线终端2,在下限值=4时,发送流数=3,在下限值=10时,发送流数=1,在下限值=20时,发送流数=0。
另外,在作为发送预编码法采用块三角化法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计算分集阶数下限值和发送流数。图5的读图方法与图4相同,因而省略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图6说明无线基站1的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接收侧基带处理部16和MAC处理部20的硬件结构例。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接收侧基带处理部16和MAC处理部20的硬件结构例的结构图。
无线基站1具有的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的MIMO处理部102,是通过对输入的流101进行预编码的电子电路或者电子电路与图6所示的处理器301执行存储器302中存储的程序的组合而实现的。
OFDM处理部103是对从MIMO处理部102输入的信号进行调制处理、IFFT处理和CP赋值处理等的电子电路。
无线基站1具有的接收侧基带处理部16的MIMO处理部162,是通过对从各个OFDM处理部16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加权合成的电子电路或者电子电路与图6所示的处理器301执行存储器302中存储的程序的组合而实现的。
OFDM处理部163是对从ADC17输入的信号进行CP去除处理、FFT处理和解调处理等的电子电路。
传输路径信息提取部161是通过电子电路或者图6所示的处理器301执行存储器302中存储的程序而实现的。
并且,MAC处理部20是通过电子电路与图6所示的处理器301执行存储器302中存储的程序的组合而实现的。
另外,处理器301具体地是CPU(也称作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和***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并且,存储器302具体地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和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或者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1,构成为根据与作为对象的多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各自之间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决定能分配的最大发送流数的第1处理。并且,构成为使用通过第1处理而得到的最大发送流数,计算各个流的分集阶数值,对计算出的各个流的分集阶数值与预先设定的分集阶数下限值进行比较,由此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决定发送流数的第2处理。
另外,还构成为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将通过第2处理而得到的发送流数决定为正式决定发送流数,并通知所决定的正式决定发送流数。
并且,针对上述的结构,还构成为根据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决定临时发送流数的第3处理,对通过第2处理而得到的发送流数与通过第3处理而得到的临时发送流数进行比较,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将值较小的发送流数决定为正式决定发送流数。
由此,能够提高阵列自由度而改善各个无线终端中的SNR,并且抑制基站中的发送功率增加。
即,通过如上所述构成,作为发送预编码法采用块复用对角化法或者块三角化法等发送预编码法,提高阵列自由度而改善各个无线终端中的SNR,另一方面,根据分集阶数值限制对各个无线终端发送的流。因此,特别是在追加进行非线性MU-MIMO处理的情况下,能够排除接收功率较低的流,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基站中的发送功率增加。
实施方式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说明相对于先前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还具有如下功能的MAC处理部20,该功能使为了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决定发送流数而使用的分集阶数下限值变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省略与先前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的说明,以与先前的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2的MAC处理部20根据RS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接收信号强度)等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计算各个流的接收功率作为判定参数。
并且,MAC处理部20根据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计算出的作为判定参数的各个流的接收功率,决定使分集阶数下限值变动的无线终端2。另外,MAC处理部20使与对应于这样决定的无线终端2的各个分集阶数值比较时的分集阶数下限值变动。
为了具体说明上述情况,在此假设作为发送预编码法采用块双对角化法,使用式(8)进行说明。
在式(8)中,在无线终端2#i和与面向无线终端2#i的流对应的实效的传输路径矩阵HiBi中的任意要素的功率小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s(~)i(t)的发送功率增大。因此,针对这样的无线终端2,使在图4例示的分集阶数下限值变动成与功率值小于设定阈值的要素的该功率值成反比例地增大的值。
另外,MAC处理部20在很难确认HiBi的要素的功率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计算各个流的接收功率的平均值即平均接收功率,使用每个无线终端的平均接收功率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处理。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2,构成为相对于先前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根据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计算出的各个流的接收功率或者平均接收功率,决定使分集阶数下限值变动的对向无线通信装置。
由此,能够得到与先前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并且还能够排除向接收功率较低的无线终端发送接收功率较低的流,因此,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基站中的发送功率增加。
实施方式3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说明相对于先前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还具有决定对各个无线终端2分配的各个流的功能的MAC处理部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省略与先前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的说明,以与先前的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作为发送预编码法采用块三角化法时的MAC处理部20的处理例的说明图。另外,图7所示的条件是与先前的图5相同的条件。
MAC处理部20在按照先前的图3所示的步骤求出分集阶数值时,按照图7所示,对位于小区边缘的无线终端2分配假定分集阶数值增大的流。另一方面,MAC处理部20对位于小区中心的无线终端2分配假定分集阶数值减小的流。
具体地,MAC处理部20根据由传输路径信息提取部161通知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计算各个流的接收功率的平均值即平均接收功率或者各个流的SINR的平均值即平均SINR,作为判定参数。MAC处理部20根据计算出的每个无线终端2的判定参数,决定对各个无线终端2分配的各个流。
例如,按照图7所示,对相当于小区边缘终端的无线终端2即上述的判定参数的值最小的无线终端2,分配分集阶数值最大的流。另一方面,对相当于小区中心终端的无线终端2即上述的判定参数的值最大的无线终端2,分配分集阶数值最小的流。
MAC处理部20按照上述的判定结果,考虑流的顺序,向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通知无线终端2的组合。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3,构成为相对于先前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根据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计算的平均接收功率或者平均SINR,决定对各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分配的各个流。
由此,能够得到与先前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实现小区边缘终端等平均接收功率或者平均SINR较低的无线终端的传输质量的改善。
实施方式4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说明相对于先前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还具有按照流单位或者无线终端单位分配发送功率的功能的MAC处理部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省略与先前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的说明,以与先前的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MAC处理部20根据从传输路径信息提取部161取得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计算各个流的SINR,对计算出的每个无线终端2的各个流的SINR和作为设定阈值的SINR阈值进行比较。
MAC处理部20在SINR大于设定阈值的流中,削减超过设定阈值的剩余量的发送功率。另外,MAC处理部20将该剩余量的发送功率分配给其它的流。MAC处理部20对发送侧基带处理部10进行这一系列的控制。
另一方面,在按照流单位取得SINR比较困难的情况下,MAC处理部20按照每个无线终端2计算各个流的SINR的平均值即平均SINR,对计算出的每个无线终端2的平均SINR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
MAC处理部20在平均SINR大于设定阈值的无线终端2中,削减超过设定阈值的剩余量的发送功率。另外,MAC处理部20将该剩余量的发送功率平均地分配给其它无线终端2的流。关于这种剩余量的发送功率的分配,参照图8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作为发送预编码法采用块三角化法时的MAC处理部20的处理例的说明图。另外,图8所示的条件与先前的图5的条件相同。
如图8所示,在设设定阈值为35dB的情况下,#1的无线终端2的剩余功率为+10dB,#2的无线终端2的剩余功率为+5dB。因此,MAC处理部20使用这些剩余功率,对图8所示的无线终端2进行+4dB的分配。即,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将剩余量的发送功率分配给平均SINR最小的无线终端2。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4,构成为相对于先前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使用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计算出的各个流的SINR,在SINR大于设定阈值的流中,削减超过设定阈值的剩余量的发送功率,并且将该剩余量的发送功率分配给其它的流。
并且,构成为相对于先前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使用按照每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计算出的平均SINR,在平均SINR大于设定阈值的对向无线通信装置中,削减超过设定阈值的剩余量的发送功率,并且将该剩余量的发送功率分配给其它的对向无线通信装置。
由此,能够得到与先前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实现平均SINR较低的无线终端的传输质量的改善。
另外,对本实施方式1~4进行了单独说明,但本实施方式1~4分别公开的结构例能够任意组合。

Claims (14)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向作为对象的多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分别传输一个或者多个流,该无线通信装置具有:
接收侧基带处理部,其取得与各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并通知所取得的所述传输路径质量信息;
MAC处理部,其根据由所述接收侧基带处理部通知的所述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决定能分配的最大发送流数的第1处理,使用通过所述第1处理而得到的所述最大发送流数,计算各个流的分集阶数值,对计算出的各个流的所述分集阶数值与预先设定的分集阶数下限值进行比较,由此,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决定发送流数的第2处理,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将通过所述第2处理而得到的所述发送流数决定为正式决定发送流数,并通知所决定的所述正式决定发送流数;以及
发送侧基带处理部,其按照由所述MAC处理部通知的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正式决定发送流数,用同一频率同时向各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传输各个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由所述接收侧基带处理部通知的所述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决定临时发送流数的第3处理,
所述MAC处理部对通过所述第2处理而得到的所述发送流数与通过所述第3处理而得到的所述临时发送流数进行比较,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将较小的发送流数决定为所述正式决定发送流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由所述接收侧基带处理部通知的所述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计算各个流的接收功率或者各个流的接收功率的平均值即平均接收功率,作为第1判定参数,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计算出的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第1判定参数,决定使所述第2处理中的所述分集阶数下限值变动的对向无线通信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由所述接收侧基带处理部通知的所述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计算各个流的接收功率或者各个流的接收功率的平均值即平均接收功率,作为第1判定参数,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计算出的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第1判定参数,决定使所述第2处理中的所述分集阶数下限值变动的对向无线通信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由所述接收侧基带处理部通知的所述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计算各个流的接收功率的平均值即平均接收功率或者各个流的SINR的平均值即平均SINR,作为第2判定参数,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计算出的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第2判定参数,决定对各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分配的各个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由所述接收侧基带处理部通知的所述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计算各个流的接收功率的平均值即平均接收功率或者各个流的SINR的平均值即平均SINR,作为第2判定参数,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计算出的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第2判定参数,决定对各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分配的各个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由所述接收侧基带处理部通知的所述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计算各个流的接收功率的平均值即平均接收功率或者各个流的SINR的平均值即平均SINR,作为第2判定参数,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计算出的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第2判定参数,决定对各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分配的各个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由所述接收侧基带处理部通知的所述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计算各个流的接收功率的平均值即平均接收功率或者各个流的SINR的平均值即平均SINR,作为第2判定参数,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计算出的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第2判定参数,决定对各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分配的各个流。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由所述接收侧基带处理部通知的所述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计算各个流的SINR,
所述MAC处理部对计算出的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的各个流的所述SINR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在所述SINR大于所述设定阈值的流中,削减超过所述设定阈值的剩余量的发送功率,并且将所述剩余量的发送功率分配给其它的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MAC处理部根据由所述接收侧基带处理部通知的所述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计算各个流的SINR的平均值即平均SINR,
所述MAC处理部对计算出的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平均SINR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在所述平均SINR大于所述设定阈值的对向无线通信装置中,削减超过所述设定阈值的剩余量的发送功率,并且将所述剩余量的发送功率分配给其它的对向无线通信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侧基带处理部执行进行用户流之间的逐次干扰去除的非线性MU-MIMO。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侧基带处理部执行进行用户流之间的逐次干扰去除的非线性MU-MIMO。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侧基带处理部执行进行用户流之间的逐次干扰去除的非线性MU-MIMO。
14.一种由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发送流数决定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向作为对象的多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分别传输一个或者多个流,该发送流数决定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根据与各个对向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决定能分配的最大发送流数的第1处理;
使用通过所述第1处理而得到的所述最大发送流数,计算各个流的分集阶数值,对计算出的各个流的所述分集阶数值与预先设定的分集阶数下限值进行比较,由此,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决定发送流数的第2处理;以及
按照每个所述对向无线通信装置将通过所述第2处理而得到的所述发送流数决定为正式决定发送流数,并通知所决定的所述正式决定发送流数。
CN201680081771.5A 2016-02-26 2016-02-26 无线通信装置和发送流数决定方法 Active CN1087022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5821 WO2017145358A1 (ja) 2016-02-26 2016-02-26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送信ストリーム数決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2230A CN108702230A (zh) 2018-10-23
CN108702230B true CN108702230B (zh) 2020-01-10

Family

ID=59684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1771.5A Active CN108702230B (zh) 2016-02-26 2016-02-26 无线通信装置和发送流数决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20427A1 (zh)
EP (1) EP3393065B1 (zh)
JP (1) JP6336229B2 (zh)
CN (1) CN108702230B (zh)
WO (1) WO20171453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0734B (zh) * 2019-02-21 2021-11-0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故障处理模型的构建方法、故障处理方法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0368B2 (ja) * 2003-04-21 2010-06-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7005841A (ja) * 2003-07-10 2007-01-11 Nec Corp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ES2357849T3 (es) * 2004-11-16 2011-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de velocidad en bucle abierto para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tdd.
EP1829262B1 (en) * 2004-11-16 2018-03-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losed-loop rate control for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70108304A (ko) * 2005-10-31 2007-1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품질 정보 송수신방법 및 장치
US20070110135A1 (en) * 2005-11-15 2007-05-17 Tommy Guess Itera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MIMO-OFDM receivers
US7756004B2 (en) * 2005-12-20 2010-07-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leaver design with column swap and bit circulation for multiple convolutional encoder MIMO OFDM system
KR101012553B1 (ko) * 2006-02-02 2011-02-07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전송 방법과 무선 송신기 및 무선 수신기
CN101336523A (zh) * 2006-03-20 2008-12-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及其mimo-ofdm通信方法
JP5006001B2 (ja) * 2006-08-22 2012-08-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下りリンクmimo伝送制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4539891B2 (ja) * 2008-08-11 2010-09-08 岩崎通信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アンテナを用いた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5219894B2 (ja) * 2009-03-16 2013-06-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情報送信方法
CN101572589B (zh) * 2009-06-10 2012-11-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分层空时码编码方法和***
JP2013012831A (ja) * 2011-06-28 2013-01-17 Sharp Corp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送信プログラム、受信装置、受信方法、受信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0075927B2 (en) * 2012-03-12 2018-09-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WO2014182143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transmit and receive beam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76552B2 (en) * 2016-02-01 2018-0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forming techniques for single-stream commun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2230A (zh) 2018-10-23
EP3393065A1 (en) 2018-10-24
EP3393065B1 (en) 2019-11-06
US20190020427A1 (en) 2019-01-17
JPWO2017145358A1 (ja) 2018-07-26
WO2017145358A1 (ja) 2017-08-31
EP3393065A4 (en) 2019-01-30
JP6336229B2 (ja) 2018-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6683B2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providing an estimate of interference and noise power of an uplink resource block
CN103647579B (zh) 一种基于被动消除和数字消除的同频全双工***实现方法
EP3314772B1 (en) A multiple access method in a massive mimo system
CN113261209B (zh)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
CN114598415A (zh) 电子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无线通信***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3080451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受信方法
US9148794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10067223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372567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基地局制御方法
US20170223636A1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KR2017011530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정렬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Atzeni et al. Optimal low-complexity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full-duplex MIMO small cells
CN108702230B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发送流数决定方法
Ali et al. Effect of residual of self-interference in performance of full-duplex D2D communication
CN110391825B (zh) 一种多天线***发射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9787666B (zh) 一种频域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Joann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IMO and massive MIMO with Rayleigh, Rician and nakagami channels
L. Tavares et al. Interference-robust air interface for 5G ultra-dense small cells
JP2018046442A (ja)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WO2019230390A1 (ja)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装置および方法
Murakami et al. Antenna decision method for downlink multiuser MIMO systems with receive antenna allocation
KR2023011156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기준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105229933B (zh) 空分复用方法及基站
Okamoto et 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OFDMA cellular system usi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in satellite/terrestrial integra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rhadi et al. Pilot-assisted opportunistic user scheduling for wireless multi-cell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