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4499B - 驻极体片 - Google Patents

驻极体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4499B
CN108604499B CN201780009536.1A CN201780009536A CN108604499B CN 108604499 B CN108604499 B CN 108604499B CN 201780009536 A CN201780009536 A CN 201780009536A CN 108604499 B CN108604499 B CN 1086044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electret sheet
electret
relative humidity
volume resisti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95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4499A (zh
Inventor
加藤哲裕
神谷信人
土谷雅弘
葛山裕太
白坂康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04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4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4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7/00Capacitors in which the capacitance is varied by non-mechanical mean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7/02Electrets, i.e. having a permanently-polarised dielectric
    • H01G7/021Electrets, i.e. having a permanently-polarised dielectric having an organic dielectric
    • H01G7/023Electrets, i.e. having a permanently-polarised dielectric having an organic dielectric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7/00Capacitors in which the capacitance is varied by non-mechanical mean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7/02Electrets, i.e. having a permanently-polarised dielectr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1/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 C08J2201/02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pre- or post-treatments
    • C08J2201/026Crosslinking before of after foam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1/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 C08J2201/02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pre- or post-treatments
    • C08J2201/03Extrusion of the foamable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3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 C08J9/06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chemical blowing agent
    • C08J9/1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chemical blowing agent developing nitrogen, the blowing agent being a compound containing a nitrogen-to-nitrogen bond
    • C08J9/102Azo-compounds
    • C08J9/103Azodicarbonam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Treatments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可以保持较高压电性的驻极体片。本发明的驻极体片包含带电的多孔片,其中,所述驻极体片在25℃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并且在25℃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7kV以上,优选37℃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4Ω·cm以上,并且37℃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7kV以上,因此即使在高温气氛下长时间放置后,也可以保持优异的压电性。

Description

驻极体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驻极体片。
背景技术
驻极体片为通过将电荷注入到绝缘性高分子材料中,赋予其内部永久带电的材料。
众所周知,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发泡片通过形成有气泡的气泡膜以及使其附近部带电,从而表现出与陶瓷匹敌的较高的压电性。已经提出了使用这种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发泡片的驻极体,利用其优异的灵敏度,应用于声音拾取器和各种压力传感器等。
作为驻极体片,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驻极体片,其是附着有氯化聚烯烃的片材,并且该片材具有1×10-10库仑/cm2以上的表面电荷密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840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驻极体片存在在高温环境下压电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驻极体片,其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可以保持高的压电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其特征在于,包含已带电的多孔片,其中,所述驻极体片在25℃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并且在25℃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7kV以上。
第2发明的驻极体片,其包含已带电的多孔片,其中,所述驻极体片在25℃和1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并且在25℃和1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5.5kV以上。
第3发明的驻极体片,其包含已带电的多孔片,其中,所述驻极体片在25℃和60%的相对湿度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并且在25℃和60%的相对湿度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6kV以上。
发明的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驻极体片具有如上所述的技术特征,因此即使在高温环境下,电荷的释放也会减少,并且保持优异的压电性。
具体实施方式
对第1发明所涉及的驻极体片进行说明。
第1发明所涉及的驻极体片,其特征在于,包含已带电的多孔片,其中,所述驻极体片在25℃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并且在25℃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7kV以上。
驻极体片包含已带电的多孔片。作为多孔片,只要在内部具有空隙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优选合成树脂发泡片。作为构成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合成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树脂、聚丙烯类树脂等的聚烯烃类树脂;聚偏二氟乙烯、聚乳酸、液晶树脂等,优选含有聚烯烃类树脂,更优选含有聚丙烯类树脂。
优选合成树脂的绝缘性优异,作为合成树脂,优选以JIS K 6911为基准,在施加电压500V下,施加电压一分钟后的体积固有电阻值(以下称为“体积固有电阻值”)为1.0×1010Ω·m以上。
由于驻极体片具有更优异的压电性,因此合成树脂的所述体积固有电阻值优选为1.0×1012Ω·m以上,更优选为1.0×1014Ω·m以上。
作为聚乙烯类树脂,可以列举,乙烯均聚物,或者含有超过50质量%的乙烯成分的乙烯和至少一种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物。作为乙烯均聚物,可以列举,在高压下使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在中低压以及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而得到的中低压法高密度的聚乙烯(HDPE)等。通过使乙烯和α-烯烃共聚,可以获得直链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作为α-烯烃,可列举,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1-二十碳烯等,优选碳原子数为4至10的α-烯烃。需要说明的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中的α-烯烃的含量通常为1~15质量%。
作为聚丙烯类树脂,只要含有超过50质量%的丙烯成分,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丙烯均聚物(均聚丙烯),丙烯和至少一种除丙烯以外的碳原子为20个以下的烯烃的共聚物等。并且,聚丙烯类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而且,丙烯和至少一种除丙烯以外的碳原子为20个以下的烯烃的共聚物可以是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中的任意一个。
作为与丙烯进行共聚的α-烯烃,可以列举例如,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四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及1-二十碳烯等。
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发泡倍率优选为3~15倍,更优选为4~10倍。如果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发泡倍率为3倍以上,则驻极体片的柔软性提高,对于压力的变形程度变大,驻极体片的压电性提高,故优选。如果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发泡倍率为15倍以下,则驻极体片的机械性强度提高,压缩永久变形减少,驻极体片长时间维持优异的压电性,故优选。需要说明的是,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发泡倍率是将构成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合成树脂整体的密度除以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密度而得到的值。
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厚度优选为10~300μm,更优选为30~200μm。如果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厚度为10μm以上,则能够确保厚度方向的气泡数,提高驻极体片的压电性,故优选。如果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厚度为300μm以下,则能够使驻极体片的气泡壁以极化状态有效地带电,能够提高驻极体片的压电稳定性,故优选。
作为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以下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制造方法:将合成树脂和热分解型发泡剂,以及根据需要的多官能单体供给到挤出机中,在低于热分解型发泡剂的分解温度的温度下进行熔融混炼,并从安装于挤出机的T型模头对发泡性合成树脂片进挤出,根据需要使该发泡性合成树脂片进行交联,并且将发泡性合成树脂片加热至热分解型发泡剂的分解温度以上,使其发泡,从而制造出合成树脂发泡片。
作为热分解型发泡剂,例如可列举,偶氮二甲酰胺、苯磺酰肼、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对甲苯磺酰肼及4,4-氧代双(苯磺酰肼)等。
合成树脂发泡片优选使用多官能单体进行交联。通过使用多官能单体,可以提高合成树脂的交联效率,并且驻极体片即使在微弱的应力下也具有优异的压电性。
作为多官能单体,可以列举为,二乙烯基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偏苯三酸三烯丙酯、三甘醇二丙烯酸酯、四甘醇二丙烯酸酯、氰基乙基丙烯酸酯及双(4-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等。其中,优选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另外,(甲基)丙烯酸酯是指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
多官能单体的量相对于合成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1~10质量份,优选为0.5~8质量份。当多官能单体的量为0.1质量份以上时,可以充分提高合成树脂的交联效率。当多官能单体的量为10质量份以下时,驻极体片即使在微弱的应力下也具有优异的压电性。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优选对发泡性合成树脂片进行熟化。通过对发泡性合成树脂片进行熟化,合成树脂中的残留应变被释放,得到的合成树脂发泡片的气泡变得均匀且微细,得到的驻极体片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高的压电性。
对发泡性合成树脂片进行熟化时的气氛温度优选为20~70℃,更优选为20~50℃。如果发泡性合成树脂片的熟化温度为20℃以上,则可以缩短养护时间,提高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制造效率。如果发泡性合成树脂片的养护温度为70℃以下,则合成树脂发泡片的气泡变得均匀,获得的驻极体片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维持高的压电性。
发泡性合成树脂片的熟化时间优选为1~120小时,更优选为2~72小时,特别优选为20~72小时。如果发泡性合成树脂片的养护时间为1小时以上,则得到的合成树脂发泡片的气泡变得均匀,得到的驻极体片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够维持高的压电性。如果发泡性合成树脂片的养护时间为120小时以下,则可以得到表面平滑性优异的合成树脂发泡片,驻极体片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够保持高的压电性。
合成树脂发泡片由于能够提高合成树脂发泡片的电荷保持能力,因此优选进行了拉伸,更优选进行了单轴拉伸,特别优选仅在与挤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行了单轴拉伸。作为合成树脂发泡片的拉伸方法,例如可列举,(1)沿合成树脂发泡片的长度方向(挤出方向)或宽度方向(与挤出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拉伸的单轴拉伸方法,(2)沿合成树脂发泡片的长度方向(挤出方向)和宽度方向(与挤出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个方向进行拉伸的双轴拉伸方法,(3)在将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宽度方向(与挤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固定的状态下,沿长度方向(挤出方向)进行了拉伸的拉伸方法,以及(4)合成树脂发泡片在沿长度方向(挤出方向)进行了固定的状态下,沿宽度方向(与挤出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拉伸的拉伸方法等。
驻极体片通过使多孔片带电而形成。作为使多孔片带电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向多孔片添加直流电场的方法等。
作为向多孔片添加直流电场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1)将多孔片夹在一对平板电极之间,使与带电的表面接触的平板电极连接到高压直流电源,使另一个平板电极接地,将直流或脉冲状的高电压施加到多孔片上,从而将电荷注入合成树脂中使多孔片带电的方法;(2)将接地的平面电极与多孔片的第1表面紧密重合,并且在多孔片的第2表面侧上,以指定存在间隔地设置与直流高压电源连接的针状电极或线电极,通过针状电极前端或线电极的表面附近的电场集中产生电晕放电,使空气分子离子化,并且使由针状电极或线电极的极性产生的空气离子排斥从而使多孔片带电的方法等。
对多孔片施加直流电场时的直流处理电压的绝对值优选为5~40kV,更优选为10~30kV。通过将直流处理电压调整到所述范围内,可以提高所得到的驻极体片在高温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
驻极体片在25℃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优选为1.0×1015~1.0×1018Ω·cm,更优选为1.0×1016~1.0×1018Ω·cm。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则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25℃时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8Ω·cm以下,则不易在驻极体片的表面产生静电,内部电荷的放电被抑制,驻极体片的压电性的保持性提高,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37℃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4Ω·cm以上,优选为1.0×1015~1.0×1018Ω·cm,更优选为1.0×1016~1.0×1017Ω·cm。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4Ω·cm以上,则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8Ω·cm以下,则不易在驻极体片的表面产生静电,内部电荷的放电被抑制,驻极体片的压电性的保持性提高,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5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4Ω·cm以上,优选为1.0×1014~1.0×1018Ω·cm,更优选为1.0×1015~1.0×1017Ω·cm。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4Ω·cm以上,则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8Ω·cm以下,则不易在驻极体片的表面产生静电,内部电荷的放电被抑制,驻极体片的压电性的保持性提高,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测定温度下的体积电阻率,通过以下要领来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得到一个10平方厘米的平面正方形测试片,将该试验片在指定温度,相对湿度65%的气氛下放置在背侧电极上,静置10分钟后,在试验片上载置表面电极,在电极间施加500V的电压,测定1分钟后的电阻值(R[Ω]),并基于下列等式算出体积电阻率(ρ[Ω·cm])。在测定时,调整由正面和背面电极施加到试验片的负载至5kPa以下。
ρ=(π×d2/4t)×R
ρ:驻极体片的体积电阻率[Ω·cm]
π:圆周率(3.14)
d:表面电极的直径(5[cm])
t:试验片的厚度(0.01[cm])
R:电阻([Ω])
驻极体片的体积电阻率的测定,例如,可以使用检测器(由ADC公司制造的DigitalUltra High Resistance/Micro Ammeter 8340A)以及温度可控的测定用电极(由ADC公司制造的电阻率腔12708)来测定。
作为将驻极体片在指定温度下的体积电阻率控制在所述范围内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进行调整的方法,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调整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的方法等,该多孔片构成驻极体片。
驻极体片在25℃下以及100kPa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0×1015Ω·cm以上,更优选为1.0×1015~1.0×1018Ω·cm,特别优选为1.0×1016~1.0×1018Ω·cm。如果驻极体在100kPa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则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100kPa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8Ω·cm以下,则不易在驻极体片的表面产生静电,内部电荷的放电被抑制,驻极体片的压电性的保持性提高,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25℃以及200kPa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0×1014Ω·cm以上,更优选为1.0×1015~1.0×1017Ω·cm,特别优选为1.0×1016~1.0×1017Ω·cm。如果驻极体在200kPa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4Ω·cm以上,则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200kPa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7Ω·cm以下,则不易在驻极体片的表面产生静电,内部电荷的放电被抑制,驻极体片的压电性的保持性提高,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25℃以及指定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通过以下要领来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得到一个1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试片,将该试验片在25℃,相对湿度65%的气氛下载置在背侧电极上,放置10分钟,然后将表面电极载置在试验片上,并将试验片夹在正反电极之间。然后进行调整,使得通过正反电极对试验片施加指定的恒定压力负载。接下来,在电极间施加500V的电压,测定1分钟后的电阻值(R[Ω]),并基于下列等式算出体积电阻率(ρ[Ω·cm])。
ρ=(π×d2/4t)×R
ρ:驻极体片的体积电阻率[Ω·cm]
π:圆周率(3.14)
d:表面电极的直径(5[cm])
t:试验片的厚度(0.01[cm])
R:电阻([Ω])
驻极体片的体积电阻率的测定,可以通过使用所述检测器和温度可控的测定用电极来进行测定。
作为将驻极体片在25℃以及测定的恒压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控制在所述的范围内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进行调整的方法,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进行调整的方法等,该多孔片构成驻极体片。
驻极体片在25℃且相对湿度60%下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0×1015Ω·cm以上,更优选为1.0×1015~1.0×1018Ω·cm,特别优选为1.0×1016~1.0×1018Ω·cm。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且相对湿度6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则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且相对湿度6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8Ω·cm以上,则不易在驻极体片的表面产生静电,内部电荷的放电被抑制,驻极体片的压电性的保持性提高,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25℃且相对湿度90%下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0×1013Ω·cm以上,更优选为1.0×1014~1.0×1018Ω·cm,特别优选为1.0×1015~1.0×1018Ω·cm。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且相对湿度9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3Ω·cm以上,则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且相对湿度9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8Ω·cm以上,则不易在驻极体片的表面产生静电,内部电荷的放电被抑制,驻极体片的压电性的保持性提高,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25℃以及测定的相对湿度下的体积电阻率,通过以下要领来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得到一个10平方厘米的平面正方形测试片,将该试验片在25℃,指定的相对湿度的气氛下载置在背侧电极上,静置10分钟后,将表面电极载置在试验片上,在电极间施加500V的电压,测定1分钟后的电阻值(R[Ω]),并基于下列等式算出体积电阻率(ρ[Ω·cm])。在测定时,进行调整,使由正反电极对试验片施加的负载为5kPa以下。
ρ=(π×d2/4t)×R
ρ:驻极体片的体积电阻率[Ω·cm]
π:圆周率(3.14)
d:表面电极的直径(5[cm])
t:试验片的厚度(0.01[cm])
R:电阻([Ω])
驻极体片的体积电阻率的测定,可以通过使用所述检测器和温度可控的测定用电极来进行测定。
作为将驻极体片在25℃以及测定的相对湿度下的体积电阻率控制在所述的范围内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进行调整的方法,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进行调整的方法等,该多孔片构成驻极体片。
驻极体片在25℃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7kV以上,优选为8~12kV,优选为9~11kV。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7kV以上,则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12kV以下,则容易使直到驻极体片的内部均带电,驻极体片具有优异的带电性,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37℃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优选为7kV以上,更优选为7~11kV,特别优选为8~11kV。如果驻极体片在37℃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7kV以上,则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37℃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11kV以下,则容易使直到驻极体片的内部均带电,驻极体片具有优异的带电性,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50℃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优选为6kV以上,更优选为6~10kV,特别优选为7~9kV。如果驻极体片在50℃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6kV以上,则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50℃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10kV以下,则容易使直到驻极体片的内部均带电,驻极体片具有优异的带电性,故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驻极体片在测定温度下的绝缘击穿电压是指按照以下要领所测定的电压。具体而言,从驻极体片切出一边为50mm的平面正方形的试验片。准备一个一边为50mm的平面正方形的金属板以及丙烯板。在测定温度和相对湿度50%的气氛下,将试验片夹在金属板和丙烯板之间。并且,将试验片夹在金属板和丙烯板之间,并施加恒压负载直至试验片的厚度不再减少(恒压负载5kPa)的程度。接下来,将电极***在丙烯板的中心部形成的通孔内,使电极与试验片接触,并且将直流电压施加到试验片上。如果施加的直流电压在30秒内没有电流通过,则将施加到试验片的直流电压以每0.5kV增加,将少于30秒发生通电并绝缘击穿时所施加在试验片上的直流电压作为绝缘击穿电压。驻极体片的测定温度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例如,可以使用由菊水电子株式会社的以商品名“TOS 5101”市售的测定装置。
作为将驻极体片在指定温度下的绝缘击穿电压控制在所述范围内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体积电阻率进行调整的方法,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进行调整的方法等,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
驻极体片在25℃以及1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优选为5.5kV以上,更优选为6~9kV,特别优选为7~8kV。如果驻极体片在1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5.5kV以上,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1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9kV以下,容易使直到驻极体片的内部均带电,则驻极体片具有优异的带电性,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25℃以及2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优选为4kV以上,更优选为4.5~8kV,特别优选为6~7.5kV。如果驻极体片在2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4kV以上,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2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8kV以下,容易使直到驻极体片的内部均带电,则驻极体片具有优异的带电性,故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驻极体片在25℃以及测定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是指按照以下要领测定得到的电压。具体而言,从驻极体片切出一边为50mm的平面正方形的试验片。准备一个一边为50mm的平面正方形的金属板以及丙烯板。在25℃和相对湿度50%的气氛下,将试验片夹在金属板和丙烯板之间。进行调整,使得对试验片施加测定的恒定压力负载。接下来,将电极***形成在丙烯板的中心部的通孔内,使电极与试验片接触,并且将直流电压施加到试验片上。如果施加的直流电压在30秒内没有电流通过,则将施加到试验片的直流电压以每0.5kV增加,将在少于30秒发生了通电并绝缘击穿时所施加在试验片上的直流电压作为绝缘击穿电压。驻极体片在25℃以及恒压负载下测定的绝缘击穿电压,例如可以使用由菊水电子株式会社的以商品名“TOS 5101”市售的测定装置。
作为将驻极体片在25℃以及恒定压力负载下测定的绝缘击穿电压控制在所述范围内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体积电阻率进行调整的方法,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进行调整的方法等,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
在25℃和指定的恒定压力负载下,当驻极体片的体积电阻率和绝缘击穿电压在所述指定范围内,驻极体片在高温下的保持性得到提高的机理虽然尚不明确,但是当在25℃以及指定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和绝缘击穿电压在所述范围内时,即使在高温下构成驻极体片的多孔片的构成材料的分子运动变大,也可以使分子之间的间隙保持在指定的大小,因此可以认为,即使在高温下也能够很好地保持多孔片中带电的电荷。
驻极体片在25℃并且相对湿度60%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优选为6kV以上,更优选为6~12kV,特别优选为6~10kV。当驻极体片在25℃并且60%的相对湿度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6kV以上时,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当驻极体片在25℃并且相对湿度60%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12kV以下时,则容易使驻极体片内部带电,驻极体片具有优异的带电性,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25℃并且相对湿度90%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优选为4kV以上,更优选为4~10kV,特别优选为4~8kV。当驻极体片在25℃并且90%的相对湿度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4kV以上时,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当驻极体片在37℃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10kV以下时,则容易使直到驻极体片内部均带电,驻极体片具有优异的带电性,故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驻极体片在25℃以及测定的相对湿度下的绝缘击穿电压是指按照以下要领所测定的电压。具体而言,从驻极体片切出一边为50mm的平面正方形的试验片。准备一个一边为50mm的平面正方形的金属板以及丙烯板。在25℃和测定的相对湿度的气氛下,将试验片夹在金属板和丙烯板之间。将试验片夹在金属板和丙烯板之间,并施加恒压负载直至试验片的厚度不再减少的程度(恒压负载5kPa)。接下来,将电极***形成在丙烯板的中心部的通孔内,使电极与试验片接触,并且将直流电压施加到试验片上。如果施加的直流电压在30秒内没有电流通过,则将施加到试验片的直流电压以每0.5kV增加,将在少于30秒通电并绝缘击穿时所施加在试验片上的直流电压作为绝缘击穿电压。驻极体片在测定温度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例如可以使用由菊水电子株式会社的以商品名“TOS 5101”市售的测定装置。
作为将驻极体片在25℃以及预定的相对湿度下的绝缘击穿电压控制在所述范围内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体积电阻率进行调整的方法,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进行调整的方法等,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
在25℃以及指定的相对湿度下,当驻极体片的体积电阻率和绝缘击穿电压在所述预定范围内时,驻极体片在高温下的保持性得到提高的机理虽然尚不明确,但是当在25℃以及预定的相对湿度下的体积电阻率和绝缘击穿电压在所述范围内时,即使在高温下构成驻极体片的多孔片的构成材料的分子运动变大,分子之间的间隙也可以维持在指定的大小,因此可以认为,即使在高温下也能够很好地保持多孔片中带电的电荷。
接下来,对第2发明所涉及的驻极体片进行说明。第2发明所涉及的驻极体片,具有以下特征。其包含带电的多孔片,在25℃以及100kPa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并且在25℃以及100kPa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5.5kV以上。
由于第2发明的驻极体片中使用的多孔片以及合成树脂发泡片与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中使用的多孔片和合成树脂发泡片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由于构成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合成树脂与构成用于第1发明驻极体片的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合成树脂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发泡倍率和厚度的优选范围与作为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中使用的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发泡倍率以及厚度的优选范围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由于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制造方法与作为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所使用的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制造方法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用于制造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多官能单体及其含量的优先的范围以及热分解型发泡剂与用于制造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的多官能单体及其含量的优先的范围以及热分解型发泡剂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说明。由于发泡性合成树脂片的熟化条件(气氛温度和熟化时间)与在制造作为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时根据需要进行的发泡性合成树脂片的熟化条件(气氛温度和熟化时间)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由于合成树脂发泡片的拉伸方法与制造作为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时根据需要进行的合成树脂发泡片的拉伸方法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就第2发明的驻极体片而言,通过使多孔片带电而构成驻极体片。由于使多孔片带电的方法与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由于将直流电场施加到多孔片上时的直流处理电压的绝对值的优选的范围与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的情况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说明。
驻极体片在25℃以及100kPa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0×1015Ω·cm以上,更优选为1.0×1015~1.0×1018Ω·cm,特别优选为1.0×1016~1.0×1018Ω·cm。如果驻极体片在100kPa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则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100kPa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8Ω·cm以下,则不易在驻极体片的表面产生静电,内部电荷的放电被抑制,驻极体片的压电性的保持性提高,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25℃以及200kPa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0×1014Ω·cm以上,更优选为1.0×1015~1.0×1017Ω·cm,特别优选为1.0×1016~1.0×1017Ω·cm。如果驻极体在200kPa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4Ω·cm以上,则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200kPa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7Ω·cm以下,则不易在驻极体片的表面产生静电,内部电荷的放电被抑制,驻极体片的压电性的保持性提高,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25℃以及指定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通过以下要领来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得到一个1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试片,将该试验片在25℃,相对湿度65%的气氛下载置在背侧电极上,放置10分钟,然后将表面电极载置在试验片上,并将试验片夹在正反电极之间。然后进行调整,使得通过正反电极对试验片施加指定的恒定压力负载。接下来,在电极间施加500V的电压,测定1分钟后的电阻值(R[Ω]),并基于下列等式算出体积电阻率(ρ[Ω·cm])。
ρ=(π×d2/4t)×R
ρ:驻极体片的体积电阻率[Ω·cm]
π:圆周率(3.14)
d:表面电极的直径(5[cm])
t:试验片的厚度(0.01[cm])
R:电阻([Ω])
例如,驻极体片的体积电阻率的测定,可以使用检测器(由ADC公司制造的DigitalUltra High Resistance/Micro Ammeter 8340A)以及温度可控的测定用电极(由ADC公司制造的Resistivity Chamber 12708)来测定。
作为将驻极体片在25℃以及测定的恒压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控制在所述的范围内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进行调整的方法,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进行调整的方法等,该多孔片构成驻极体片。
驻极体片在25℃以及1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优选为5.5kV以上,更优选为6~9kV,特别优选为7~8kV。如果驻极体片在1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5.5kV以上,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1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9kV以下,容易使直到驻极体片的内部均带电,则驻极体片具有优异的带电性,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25℃以及2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优选为4kV以上,更优选为4.5~8kV,特别优选为6~7.5kV。如果驻极体片在2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4kV以上,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2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8kV以下,容易使直到驻极体片的内部均带电,则驻极体片具有优异的带电性,故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驻极体片在25℃以及测定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是指按照以下要领所测定的电压。具体而言,从驻极体片切出一边为50mm的平面正方形的试验片。准备一个一边为50mm的平面正方形的金属板以及丙烯板。在25℃和相对湿度50%的气氛下,将试验片夹在金属板和丙烯板之间。进行调整对试验片施加测定的恒定压力负载。接下来,将电极***形成在丙烯板的中心部的通孔内,使电极与试验片接触,并且将直流电压施加于试验片。如果施加的直流电压在30秒内没有电流通过,则将施加到试验片的直流电压以每0.5kV增加,将在少于30秒通电并绝缘击穿时所施加在试验片上的直流电压作为绝缘击穿电压。驻极体片在测定温度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例如,可以使用由菊水电子株式会社的以商品名“TOS 5101”市售的测定装置。
作为将驻极体片在25℃以及恒压负载下测定的绝缘击穿电压控制在所述范围内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体积电阻率进行调整的方法,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进行调整的方法等,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
在25℃和指定的恒定压力负载下,当驻极体片的体积电阻率和绝缘击穿电压在所述指定范围,驻极体片在高温下的保持性得到提高的机理虽然尚不明确,但是当在25℃以及指定的恒定压力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和绝缘击穿电压在所述范围内时,即使在高温下构成驻极体片的多孔片的构成材料的分子运动变大,分子之间的间隙也可以保持在指定的大小,因此可以认为,即使在高温下也能够很好地保持多孔片中带电的电荷。
接下来,对第3发明所涉及的驻极体片进行说明。第3发明所涉及的驻极体片包含带电的多孔片,在25℃以及相对湿度6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并且在25℃以及相对湿度60%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6kV以上。
由于第3发明的驻极体片中使用的多孔片以及合成树脂发泡片与作为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中使用的多孔片和合成树脂发泡片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由于构成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合成树脂与构成用于作为第1发明驻极体片的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合成树脂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发泡倍率和厚度的优选范围与作为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中使用的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发泡倍率以及厚度的优选范围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由于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制造方法与作为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所使用的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制造方法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用于制造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多官能单体及其含量的优先的范围以及热分解型发泡剂与用于制造作为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的多官能单体及其含量的优选的范围以及热分解型发泡剂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由于发泡性合成树脂片的熟化条件(气氛温度和熟化时间)与在制造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时根据需要进行的发泡性合成树脂片的熟化条件(气氛温度和熟化时间)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由于合成树脂发泡片的拉伸方法与制造作为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时根据需要进行的合成树脂发泡片的拉伸方法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就第3发明的驻极体片而言,通过使多孔片带电构成驻极体片。由于使多孔片带电的方法与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由于将直流电场施加到多孔片上时的直流处理电压的绝对值的优选的范围与第1发明的驻极体片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驻极体片在25℃且相对湿度60%下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0×1015Ω·cm以上,更优选为1.0×1015~1.0×1018Ω·cm,特别优选为1.0×1016~1.0×1018Ω·cm。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且相对湿度6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则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且相对湿度6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8Ω·cm以下,则不易在驻极体片的表面产生静电,内部电荷的放电被抑制,驻极体片的压电性的保持性提高,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25℃且相对湿度90%下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0×1013Ω·cm以上,更优选为1.0×1014~1.0×1018Ω·cm,特别优选为1.0×1015~1.0×1018Ω·cm。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且相对湿度9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3Ω·cm以上,则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如果驻极体片在25℃且相对湿度9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8Ω·cm以上,则不易在驻极体片的表面产生静电,内部电荷的放电被抑制,驻极体片的压电性的保持性提高,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25℃以及测定的相对湿度下的体积电阻率,通过以下要领来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得到一个10平方厘米的平面正方形测试片,将该试验片在25℃,指定的相对湿度的气氛下放置在背侧电极上,静置10分钟后,在试验片上载置表面电极,在电极间施加500V的电压,测定1分钟后的电阻值(R[Ω]),并基于下列等式算出体积电阻率(ρ[Ω·cm])。在测定时,基于正反电极施加到试验片的负载调整至5kPa以下。
ρ=(π×d2/4t)×R
ρ:驻极体片的体积电阻率[Ω·cm]
π:圆周率(3.14)
d:表面电极的直径(5[cm])
t:试验片的厚度(0.01[cm])
R:电阻([Ω])
驻极体片的体积电阻率的测定,例如,可以使用检测器(由ADC公司制造的DigitalUltra High Resistance/Micro Ammeter 8340A)以及温度可控测定用电极(由ADC公司制造的Resistivity Chamber 12708)来测定。
作为将驻极体片在25℃以及测定的相对湿度下的体积电阻率控制在所述的范围内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进行调整的方法,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进行调整的方法等,该多孔片构成驻极体片。
驻极体片在25℃并且相对湿度60%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优选为6kV以上,更优选为6~12kV,特别优选为6~10kV。当驻极体片在25℃并且60%的相对湿度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6kV以上时,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当驻极体片在25℃并且相对湿度60%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12kV以下时,则容易使直到驻极体片内部均带电,驻极体片具有优异的带电性,故优选。
驻极体片在25℃并且相对湿度90%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优选为4kV以上,更优选为4~10kV,特别优选为4~8kV。当驻极体片在25℃并且90%的相对湿度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4kV以上时,驻极体片在高温气氛下的压电性的保持性优异。当驻极体片在37℃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10kV以下时,则容易使直到驻极体片内部均带电,驻极体片具有优异的带电性,故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驻极体片在25℃以及相对湿度下测定的绝缘击穿电压是指按照以下要领所测定的电压。具体而言,从驻极体片切出一边为50mm的平面正方形的试验片。准备一个一边为50mm的平面正方形的金属板以及丙烯板。在25℃和测定的相对湿度的气氛下,将试验片夹在金属板和丙烯板之间。将试验片夹在金属板和丙烯板之间,并施加恒压负载直至试验片的厚度不再减少的程度(恒压负载5kPa)。接下来,将电极***形成在丙烯板的中心部的通孔内,使电极与试验片接触,并且将直流电压施加到试验片上。如果施加的直流电压在30秒内没有电流通过,则将施加到试验片的直流电压以每0.5kV增加,将在少于30秒通电并绝缘击穿时所施加在试验片上的直流电压作为绝缘击穿电压。驻极体片在测定温度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例如可以使用由菊水电子株式会社的以商品名“TOS 5101”市售的测定装置。
作为将驻极体片在25℃以及指定的相对湿度下的绝缘击穿电压控制在所述范围内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体积电阻率进行调整的方法,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对构成多孔片的合成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进行调整的方法等,该多孔片构成了驻极体片。
在25℃以及指定的相对湿度下,当驻极体片的体积电阻率和绝缘击穿电压在所述指定范围内时,驻极体片在高温下的保持性得到提高的机理虽然尚不明确,但是当在25℃以及指定的相对湿度下的体积电阻率和绝缘击穿电压在所述范围内时,即使在高温下构成驻极体片的多孔片的构成材料的分子运动变大,分子之间的间隙也可以维持在指定的大小,因此可以认为,即使在高温下也能够很好地保持多孔片中带电的电荷。
对构成使用第1~3发明的驻极体片的压力传感器的要领进行说明。通过使信号电极叠层一体化于驻极体片的第1面上,并且使接地电极叠层一体化于第2面上,由此构成压电传感器。而且,通过将接地电极作为基准电极来对信号电极的电势进行测定,可以对压电传感器的驻极体片中产生的电势进行测定。
根据需要,通过固定剂使信号电极叠层并集成在驻极体片的第一表面上。同样地,根据需要,接地电极经由固定剂叠层并集成在驻极体片的第二表面上。而且作为信号电极和接地电极,只要具有导电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为,铜箔,铝箔等金属片,导电性膜等。
在信号电极和接地电极由导电性膜构成的情况下,导电性膜可以形成在电绝缘片上并叠层集成在驻极体片上,或者,也可以直接形成在驻极体片的表面上。作为在电绝缘片或驻极体片上形成导电性膜的方法,例如可列举,(1)将粘合剂中含有导电性粒子而得到的导电糊剂涂布在电绝缘片或驻极体片上,并进行干燥的方法,(2)在电绝缘片或驻极体片上通过蒸镀形成电极的方法等。
作为电绝缘片,只要具有电绝缘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为,聚酰亚胺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及聚氯乙烯片等。
构成固定剂层的固定剂,由反应体系、溶剂体系、水体系、热熔体系的粘接剂或粘合剂构成,并且从维持驻极体片的灵敏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低介电常数的固定剂。
实施例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制备以下聚丙烯树脂A~E以及聚乙烯类树脂A和B。
[聚丙烯树脂]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聚丙烯类树脂A,日本Polypropylene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Novatec EG 8B”,乙烯单位含量:5质量%)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聚丙烯类树脂B,日本Polypropylene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WinTech WFW4”,乙烯单元含量:2质量%)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聚丙烯类树脂C,日本Polypropylene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WinTech WF X4T”,乙烯单元含量:4质量%)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聚丙烯类树脂D,日本Polypropylene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WinTech WEG 7T”,乙烯单元含量:1质量%)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E(聚丙烯类树脂E,日本Polypropylene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Prime Polypro B241”,乙烯单元含量:2.5质量%)
[聚乙烯类树脂]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聚乙烯类树脂A,Exxon Chemical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为“EXACT 3027”)
低密度聚乙烯(聚乙烯类树脂B,日本Polypropylene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Novatec LE 520H”
(实施例1~5、比较例1、2)
将聚丙烯类树脂A~E、聚乙烯类树脂A、聚乙烯类树脂B、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偶氮二甲酰胺以及酚类抗氧化剂,以表1所示的各指定量供应至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以从T模挤出为片状,从而制造出厚度为180μm的发泡性树脂片。将发泡性树脂片切割成一边为30cm的平面正方形。
将得到的发泡性树脂片材在25℃的气氛温度下熟化48小时。在加速电压500kV以及强度25kGy的条件下,对得到的发泡性树脂片的两面照射电子束,使构成发泡性树脂片的聚烯烃类树脂进行交联。将进行了交联后的发泡性树脂片加热至250℃,使发泡性树脂片发泡,得到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片。在将所获得的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片的表面温度维持在130℃的状态下,使用自动单轴拉伸装置(商品名“IMC-18C6型”,由株式会社井元制作所制造),将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片沿与挤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并且以900mm/min的拉伸速度进行单轴拉伸直至厚度达到200μm,获得厚度为200μm的聚烯烃树脂发泡片。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示出了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片的发泡倍率以及厚度。
将接地的平板电极放置成与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片的第一表面以紧密地状态重合,将针状电极以具有指定间隔地设置在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片的第二表面侧,并且所述针状电极与直流高压电源电连接,通过靠近针状电极表面的电场集中,在电压为-10kV,放电距离为30mm以及电压施加时间为10秒的条件下,产生电晕放电,使空气分子离子化,使由针状电极的极性产生的空气离子被排斥,并且对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片施加直流电场从而注入电荷,使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片整体带电。使用热风枪,将聚烯烃类树脂发泡体片的表面温度维持在40℃,并且,一边将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片进行所述带电处理。然后,用接地铝箔对注入了电荷的聚烯烃类树脂发泡片进行了包覆的状态下保持3小时,得到驻极体片。
以所述要领进行测定,对于所获得的驻极体片在25℃、37℃以及50℃下的体积电阻率(相对湿度(RH):65%,恒压负载:5kPa以下),和在25℃、37℃以及50℃下的绝缘击穿电压(相对湿度(RH):50%,恒压负载:5kPa),测定结果示于表1。
以所述要领进行测定,所获得的驻极体片在25℃下的恒压负载100kPa以及200kPa下的体积电阻率(相对湿度(RH):65%),以及在25℃下的恒压负载100kPa以及恒压负载200kPa下的绝缘击穿电压(相对湿度(RH):50%),测定结果示于表1。
以所述要领进行测定,所获得的驻极体片在25℃以及相对湿度(RH):60%下的体积电阻率(恒压负载:5kPa以下),25℃以及相对湿度(RH):90%下的体积电阻率(恒压负载:5kPa以下),25℃以及相对湿度(RH):60%下的绝缘击穿电压(恒压负载:5kPa),和25℃以及相对湿度(RH):90%下的绝缘击穿电压(恒压负载:5kPa),测定结果示于表1。
关于获得的驻极体片,按照所述要领对初始压电常数d33和高温压电常数d33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示于表1。
(压电常数d33)
从驻极体片上切出一边为10mm的平面正方形的试验片,对试验片的两面进行了金蒸度制备试验体。
在负载F为2N,动态负载为±0.25N,频率为110Hz的条件下,使用振动器对试验片施加按压力,对此时产生的电荷量Q(库仑)进行测定。通过用电荷Q(库仑)除以负载F(N)来算出压电常数d33。另外,压电常数dij是指j方向的负载和i方向的电荷,d33是驻极体片的厚度方向的负载以及厚度方向的电荷。
对刚刚制造后的驻极体片的压电常数d33进行测定,将其作为初始压电常数d33。
用铝箔将驻极体片包裹的状态下,将其放置在指定条件[80℃×相对湿度(RH)65%,50℃×相对湿度(RH)50%,或者50℃×相对湿度(RH)60%]的恒温恒湿槽内1周后,再将驻极体片放置在23℃的恒温恒湿槽中24小时。对该驻极体片的压电常数d33进行测定,将其作为高温压电常数d33。
Figure GDA0003160878430000211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驻极体片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保持高压电性,因此能够适用于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高温的环境中(例如汽车等车辆用途、工厂用途、手机用途、智能手机用途等)。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6年2月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9530号、2016年2月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9531号以及2016年2月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9535号要求优先权,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参照这些日本专利并将其引入本说明书。

Claims (11)

1.一种驻极体片,其包含已带电的多孔片,其中,
所述驻极体片在25℃、相对湿度65%和5kPa以下的恒压荷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并且在25℃、相对湿度50%和5kPa的恒压荷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7kV以上,
所述多孔片是含有聚烯烃类树脂的合成树脂发泡片,
所述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发泡倍率为3~15倍,
所述合成树脂发泡片的厚度为10~3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极体片,其在37℃、相对湿度65%和5kPa以下的恒压荷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4Ω·cm以上,并且在37℃、相对湿度50%和5kPa的恒压荷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7kV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极体片,其在50℃、相对湿度65%和5kPa以下的恒压荷载时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4Ω·cm以上,并且在50℃、相对湿度50%和5kPa的恒压荷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6kV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驻极体片,其在25℃、相对湿度65%和1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并且在25℃、相对湿度50%和1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5.5kV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驻极体片,其在25℃、相对湿度65%和2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4Ω·cm以上,并且在25℃、相对湿度50%和2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4kV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驻极体片,其在25℃、60%的相对湿度和5kPa以下的恒压荷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并且在25℃、60%的相对湿度和5kPa的恒压荷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6kV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驻极体片,其在25℃、90%的相对湿度和5kPa以下的恒压荷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3Ω·cm以上,并且在25℃、90%的相对湿度和5kPa的恒压荷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4kV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驻极体片,其中,多孔片为聚丙烯类树脂发泡片。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驻极体片,其在25℃、相对湿度65%和1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并且在25℃、相对湿度50%和1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5.5kV以上,
多孔片为聚丙烯类树脂发泡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驻极体片,其在25℃、60%的相对湿度和5kPa以下的恒压荷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并且在25℃、60%的相对湿度和5kPa的恒压荷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6kV以上,
多孔片为聚丙烯类树脂发泡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极体片,其在37℃、相对湿度65%和5kPa以下的恒压荷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4Ω·cm以上,并且在37℃、相对湿度50%和5kPa的恒压荷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7kV以上,
在25℃、相对湿度65%和1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并且在25℃、相对湿度50%和100kPa的恒压负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5.5kV以上,
在25℃、60%的相对湿度和5kPa以下的恒压荷载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15Ω·cm以上,并且在25℃、60%的相对湿度和5kPa的恒压荷载下的绝缘击穿电压为6kV以上,
多孔片为聚丙烯类树脂发泡片。
CN201780009536.1A 2016-02-04 2017-02-03 驻极体片 Active CN1086044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9530 2016-02-04
JP2016019535 2016-02-04
JP2016-019535 2016-02-04
JP2016019530 2016-02-04
JP2016019531 2016-02-04
JP2016-019531 2016-02-04
PCT/JP2017/004124 WO2017135458A1 (ja) 2016-02-04 2017-02-03 エレクトレット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4499A CN108604499A (zh) 2018-09-28
CN108604499B true CN108604499B (zh) 2021-11-26

Family

ID=59499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9536.1A Active CN108604499B (zh) 2016-02-04 2017-02-03 驻极体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8252B2 (zh)
EP (1) EP3413325A4 (zh)
KR (1) KR102637368B1 (zh)
CN (1) CN108604499B (zh)
CA (1) CA3013557C (zh)
TW (1) TWI712059B (zh)
WO (1) WO20171354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1374B (zh) 2018-08-24 2023-11-11 日商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駐極體片、壓電感測器及駐極體片之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8537A (en) * 1983-02-04 1986-05-13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et filter medium
US5556618A (en) * 1992-01-08 1996-09-17 Toray Industries, Inc. Antibacterial electret material
JP2011216661A (ja) * 2010-03-31 2011-10-27 Nitto Denko Corp 圧電・焦電素子用多孔質樹脂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11282A (ja) * 2012-06-29 2014-01-20 Sekisui Chem Co Ltd エレクトレット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2404A (zh) * 1955-02-18
JPH08284063A (ja) 1995-04-10 1996-10-29 Toray Ind Inc エレクトレット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ィルター基材
US7244291B2 (en) * 2005-05-02 2007-07-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et article having high fluorosaturation ratio
JP5563746B2 (ja) 2008-04-07 2014-07-30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レットおよび静電誘導型変換素子
US7765698B2 (en) * 2008-06-02 2010-08-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electret articles based on zeta potential
CN103548103B (zh) * 2011-04-21 2017-05-31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驻极体片
JP2014034592A (ja) * 2012-08-07 2014-02-24 Sekisui Chem Co Ltd エレクトレットシート
CN104756213A (zh) * 2012-10-31 2015-07-01 日本华尔卡工业株式会社 压电层叠体
JP6018888B2 (ja) * 2012-11-21 2016-11-02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レットシート
JP2014143369A (ja) * 2013-01-25 2014-08-07 Sekisui Chem Co Ltd エレクトレットシート
US9831040B2 (en) 2014-03-13 2017-11-28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Electret sheet and piezoelectric sens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8537A (en) * 1983-02-04 1986-05-13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et filter medium
US5556618A (en) * 1992-01-08 1996-09-17 Toray Industries, Inc. Antibacterial electret material
JP2011216661A (ja) * 2010-03-31 2011-10-27 Nitto Denko Corp 圧電・焦電素子用多孔質樹脂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11282A (ja) * 2012-06-29 2014-01-20 Sekisui Chem Co Ltd エレクトレット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111814A (ko) 2018-10-11
KR102637368B1 (ko) 2024-02-19
CA3013557A1 (en) 2017-08-10
CN108604499A (zh) 2018-09-28
US20190057816A1 (en) 2019-02-21
US10978252B2 (en) 2021-04-13
TW201735076A (zh) 2017-10-01
WO2017135458A1 (ja) 2017-08-10
EP3413325A1 (en) 2018-12-12
CA3013557C (en) 2024-02-13
TWI712059B (zh) 2020-12-01
EP3413325A4 (en) 2019-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11022B2 (ja) エレクトレットシート
CN112602160B (zh) 驻极体片和压电传感器
CN108604499B (zh) 驻极体片
JP2014093313A (ja) エレクトレットシート
JP6959013B2 (ja) エレクトレットシート
JP7036538B2 (ja) エレクトレットシート
JP7271641B2 (ja) エレクトレットシート
US11688563B2 (en) Electret sheet
JP6798898B2 (ja) エレクトレットシート
JP7208308B2 (ja) 圧電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圧電センサ
JP2017179126A (ja) エレクトレットシート及び圧電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