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4050A - 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4050A
CN108604050A CN201780007196.9A CN201780007196A CN108604050A CN 108604050 A CN108604050 A CN 108604050A CN 201780007196 A CN201780007196 A CN 201780007196A CN 108604050 A CN108604050 A CN 108604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lens
source por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71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4050B (zh
Inventor
泷泽孝浩
高木智广
小川恭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604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4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13Plural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5/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damage
    • F21V15/01Housings, e.g. material or assembling of hous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5/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damage
    • F21V15/04Resilient mountings, e.g. shock absor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7/0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04Optical design
    • F21V7/09Optical design with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curv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14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for producing polarised l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30Elements containing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distinct from or spac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 F21V9/38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photoluminescent element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4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with provision for controlling spectral properties, e.g. colour, or intensity
    • F21V9/45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with provision for controlling spectral properties, e.g. colour, or intensity by adjustment of photoluminescent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9/00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 G02B19/0004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tical means employed
    • G02B19/0009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tical means employed having refractive surface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30Collima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43Inhomogeneous or irregular arrays, e.g. varying shape, size, he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8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G03B21/204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using secondary light emission, e.g. luminescence or fluoresce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8Homogenising, shaping of the illumination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Securing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提高构成要素的配置精度的光源装置和投影仪。光源装置具有: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它们沿着不同的两个方向射出光,第1光源部(61)固定于固定部(651),第2光源部(62)固定于固定部(652);光合成部件(63),其对从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射出的光进行合成;光源壳体(65),其在外部安装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以及保持部件(68),其对光合成部件(63)进行保持,收纳在光源壳体(65)内,保持部件(68)固定在光源壳体(65)内。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投影仪:该投影仪具有光源、光调制装置以及投射光学装置,其中,该光调制装置对从该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该投射光学装置投射所形成的图像。
作为这样的投影仪,公知具有光源部的投影仪,该光源部具有:LD阵列,在该LD阵列中排列有射出蓝色激光的多个LD(Laser Diode);色轮,在该色轮中分割配置有使该激光扩散透过的透过用扩散板和通过该激光的照射而发出绿色光的荧光体层;以及LED(LightEmitting Diode),其射出红色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该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投影仪所具有的光源部除了具有上述结构之外,还具有反射镜阵列、两个透镜以及分色镜。
并且,在从LD阵列射出的激光被反射镜阵列反射之后,被上述两个透镜会聚和平行化,经由分色镜入射到色轮。当该激光入射到透过用扩散板时,该激光从色轮扩散射出,经由反射镜和透镜等作为蓝色光入射到作为光调制装置的微镜元件。另一方面,当激光入射到荧光体层时会产生绿色光,该绿色光逆着光路入射到分色镜,经由该分色镜和其他反射镜等入射到上述微镜元件。此外,从LED射出的红色光经由分色镜和其他反射镜等入射到上述微镜元件。然后,微镜元件形成与所入射的色光对应的图像,作为投射光学装置的投射透镜部将该图像投射显示在屏幕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57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越来越需要投射图像高亮度化,与此对应地,提出了具有多个LD阵列和对从该多个LD阵列射出的光进行合成的光合成部件的结构。在这样的光源部中,当各LD阵列和光合成部件的配置精度不高时,存在无法适当地通过光合成部件对从各LD阵列射出的光进行合成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从LD阵列射出的光束的直径较大,所以,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源部那样,利用两个透镜进行会聚和平行化。这些透镜中的、位于光入射侧的透镜大多采用球面透镜。但是,在采用这样的球面透镜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当LD阵列变大等而使入射到该球面透镜的光束的直径变大时,透镜的厚度尺寸(特别是中心部的厚度尺寸)变大,该透镜的重量变大,进而光源部的重量变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构成要素的配置精度的光源装置和投影仪,并且,其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轻量化的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光源部和第2光源部,它们沿着不同的两个方向射出光;光合成部件,其对从所述第1光源部和所述第2光源部射出的光进行合成;光源壳体,在该光源壳体的外部安装所述第1光源部和所述第2光源部;以及保持部件,其收纳在所述光源壳体内,保持所述光合成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固定在所述光源壳体内。
根据上述第1方式,在从外部安装第1光源部和第2光源部的光源壳体内固定对光合成部件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由此,通过适当地进行保持部件与光源壳体的配置,能够容易地将光合成部件配置在从该第1光源部和第2光源部沿不同的两个方向射出的光的光路上的合适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光合成部件的配置精度,能够适当地对从各光源部射出的光进行合成。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该光源装置具有聚光透镜,该聚光透镜对由所述光合成部件合成的光进行会聚,所述保持部件保持所述聚光透镜。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将保持聚光透镜的保持部件固定在光源壳体内,能够高精度地配置聚光透镜。因此,能够提高该聚光透镜的配置精度。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该光源装置具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朝向所述保持部件对所述聚光透镜施力。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通过施力部件限制了聚光透镜的移动的状态下对该聚光透镜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被固定在光源壳体内。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该聚光透镜的配置精度。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该光源装置具有:光学部件,其入射从所述光源壳体射出的光;以及收纳壳体,其与所述光源壳体连接,对所述光学部件进行收纳,所述收纳壳体具有:第1壳体,其具有供所述光学部件***的开口部,在该第1壳体的内部配置所***的所述光学部件;以及第2壳体,其与所述第1壳体组合,将所述开口部封闭。
根据这样的结构,将上述光合成部件收纳于内部的光源壳体与将光学部件收纳于内部的收纳壳体连接。由此,能够适当地使从第1光源部和第2光源部射出并合成的光入射到该光学部件。因此,能够可靠地确保入射到该光学部件的光量。
并且,由于第1壳体具有上述开口部,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光学部件配置在第1壳体中,除此之外,由于该开口部被第2壳体封闭,所以,还能够抑制尘埃侵入到第1壳体内。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该光源装置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之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之间形成尘埃侵入到收纳壳体内的间隙。因此,能够提高收纳壳体内的密闭性。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一个壳体具有槽部,该槽部沿着所述一个壳体的外缘形成,在该槽部的内侧配置所述弹性部件,另一个壳体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对***到所述槽部中的所述弹性部件进行按压,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槽部的槽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内,是可弹性变形的管。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按压部使配置在槽部内的作为弹性部件的管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在该槽部的内表面与按压部之间形成上述间隙。因此,能够可靠地提高收纳壳体内的密闭性。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光源部,其射出光;聚光透镜,其对从所述光源部射出的光进行会聚,所述光源部具有多个发光区域,该多个发光区域隔开第1间隔而沿着第1方向配置,所述聚光透镜具有多个非球面透镜,该多个非球面透镜分别入射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射出的光,所述多个非球面透镜隔开第2间隔而沿着所述第1方向配置。
根据上述第2方式,分别与光源部具有的多个发光区域对应地配置构成聚光透镜的非球面透镜。即,从1个光源部具有的1个发光区域射出的光被1个非球面透镜会聚。由此,相比于采用与光源部整体对应的聚光透镜、即入射从多个发光区域射出的全部光的1个聚光透镜的情况,能够使构成为具有多个非球面透镜的聚光透镜的厚度尺寸变小。因此,能够实现该聚光透镜乃至光源装置的轻量化。
另外,当聚光透镜的厚度尺寸变大时,存在如下问题:该聚光透镜对光的内部吸收量增加,从光源装置射出的光量降低。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使聚光透镜的厚度尺寸变小,所以,能够减少该光的内部吸收量,能够抑制从光源装置射出的光量降低。
在上述第2方式中,优选所述光源部包含分别具有所述多个发光区域并沿着不同的两个方向射出光的第1光源部和第2光源部,该光源装置具有光合成部件,该光合成部件对从所述第1光源部和所述第2光源部射出的光进行合成而引导至所述聚光透镜。
根据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将第1光源部设置为光源,还能够将第2光源部设置为光源,能够对从这些光源部射出的光进行合成而引导至聚光透镜。因此,能够容易地使从光源装置射出的光量增加。
在上述第2方式中,优选所述多个发光区域分别由多个发光元件构成。
通常,固体光源等发光元件不仅作为单体使用,还作为呈矩阵状排列于支承体的单元使用。在这样的单元中,由于发光元件排列在支承体的中央部分,所以,在具有这样的单元的光源部中,在1个单元的发光区域与其他单元的发光区域之间产生相当于上述第1间隔的间隙。
与此相对,通过如上述那样与发光区域对应地配置上述非球面透镜,即使在采用具有多个上述单元的光源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使聚光透镜的厚度尺寸变小。因此,能够可靠地起到上述效果。
在上述第2方式中,优选所述多个非球面透镜包含第1透镜,该第1透镜由具有多个小透镜的菲涅耳透镜构成,从构成如下发光区域的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的、对应的1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到所述第1透镜具有的所述多个小透镜各自中,其中,该发光区域是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将入射到所述第1透镜的光射出的发光区域。
根据这样的结构,从与1个小透镜对应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到由菲涅耳透镜构成的第1透镜的1个小透镜。由此,与发光区域的发光元件的位置对应地调整每个小透镜的曲率,从而能够使从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可靠地聚焦于规定位置。因此,能够提高从光源部射出的光的会聚效率。
在上述第2方式中,优选该光源装置具有:平行化透镜,其对从所述聚光透镜入射的光进行平行化;波长转换元件,其对经由所述平行化透镜后的光的一部分的波长进行转换;扩散元件,其使经由所述平行化透镜后的光的另一部分扩散;以及光合成装置,其对被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转换后的光和被所述扩散元件扩散后的光进行合成而射出。
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作为从光源部射出的光,可以例示蓝色光,作为被波长转换元件转换的光,可以例示包含绿色光和红色光的荧光。
根据上述结构,光源部射出蓝色光,波长转换元件射出上述荧光,从而能够构成射出白色光的光源装置。因此,能够提高光源装置的通用性。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光源装置;光调制装置,其对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及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从所述光调制装置射出的光。
根据上述第3方式,能够起到与上述第1方式的光源装置以及上述第2方式的光源装置中的任意装置同样的效果。因此,能够起到如下的任意效果:能够抑制入射到光调制装置的光的损耗并实现投射图像的高亮度化的效果、以及能够实现投影仪的轻量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装置主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的五面图。
图7是从光射出侧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光源部的立体图。
图8是从光射出侧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外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从光射出侧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内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光射出侧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内侧壳体和施力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内侧壳体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施力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施力部件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固定有上述实施方式的内侧壳体的外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合成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16是示出构成上述实施方式的聚光透镜的透镜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光源部、第2光源部、光合成部件以及聚光透镜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拆下后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用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投影仪的外观结构]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外观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是如下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对从后述的光源装置5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将所形成的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等被投射面上。该投影仪1的特征之一在于该光源装置5具有的光源单元6的构造,除此以外,特征之一还在于对从构成光源装置5的各光源部射出的光进行会聚的聚光透镜614的结构。
如图1所示,这样的投影仪1具有构成其外观的外装壳体2,该外装壳体2对后述的装置主体3(参照图2)进行收纳。该外装壳体2是通过对分别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上壳体2A、下壳体2B、前壳体2C以及后壳体2D进行组合而构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这样的外装壳体2具有顶面部21、底面部22、正面部23、背面部24、左侧面部25以及右侧面部26。
在底面部22的多个部位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设置有脚部221,该脚部221在投影仪1载置于载置面的情况下与该载置面接触。
在正面部23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231,该开口部231使后述的投射光学装置46的端部461露出,供该投射光学装置46投射的图像通过。
并且,在正面部23上,在靠左侧面部25侧的位置形成有将外装壳体2内的带有热量的冷却气体排出的排气口232,在该排气口232中设置有多个百叶片233。
另一方面,在正面部23上,在靠右侧面部26侧的位置设置有表示投影仪1的动作状态的多个指示器234。
在右侧面部26形成有导入口261,该导入口261将外部的空气作为冷却气体导入到内部,在该导入口261安装有罩部件262,在该罩部件262中设置有过滤器(省略图示)。
[装置主体的结构]
图2是示出装置主体3的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装置主体3具有图像投射装置4。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装置主体3具有:控制装置,其对投影仪1的动作进行控制;电源装置,其对构成投影仪1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以及冷却装置,其对发热体进行冷却。
其中,控制装置例如除了将与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信号输出到图像投射装置4之外,还控制上述多个指示器234的点亮。
[图像投射装置的结构]
图像投射装置4形成与从上述控制装置输入的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并投射到上述被投射面PS上。该图像投射装置4具有照明装置41、色分离装置42、平行化透镜43、光调制装置44、色合成装置45以及投射光学装置46。
其中,照明装置41射出均匀地对光调制装置44进行照明的照明光WL。在后面对该照明装置41的结构进行详述。
色分离装置42在从照明装置41入射的照明光WL中分离出蓝色光LB、绿色光LG和红色光LR。该色分离装置42具有:分色镜421、422;反射镜423、424、425;中继透镜426、427;以及将它们收纳于内部的光学部件用壳体428。
分色镜421使上述照明光WL所包含的蓝色光LB透过,使绿色光LG和红色光LR反射。透过了该分色镜421的蓝色光LB被反射镜423反射而被引导至平行化透镜43(43B)。
分色镜422使被上述分色镜421反射的绿色光LG和红色光LR中的绿色光LG反射而引导至平行化透镜43(43G),使红色光LR透过。该红色光LR经由中继透镜426、反射镜424、中继透镜427和反射镜425被引导至平行化透镜43(43R)。
平行化透镜43(将红、绿和蓝的各色光用的平行化透镜分别设为43R、43G、43B)将入射的光平行化。
光调制装置44(将红、绿和蓝的各色光用的光调制装置分别设为44R、44G、44B)对分别入射的上述色光44R、44G、44B进行调制,形成与从控制装置输入的图像信号对应的各色光44R、44G、44B的图像。这些光调制装置44例如分别构成为具有:液晶面板,其对入射的光进行调制;以及一对偏光板,它们配置在该液晶面板的入射侧和射出侧。
色合成装置45对从各光调制装置44R、44G、44B入射的各色光44R、44G、44B的图像进行合成。该色合成装置45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十字分色棱镜构成,但也可以由多个分色镜构成。
投射光学装置46将由色合成装置45合成的图像放大投射到上述被投射面PS上。作为这样的投射光学装置46,例如,可以采用由镜筒和配置在该镜筒内的多个透镜构成的组透镜。
[照明装置的结构]
图3是示出照明装置41的结构的示意图。
照明装置41如上述那样将照明光WL朝向色分离装置42射出。如图3所示,该照明装置41具有光源装置5和均匀化装置9。
[光源装置的结构]
光源装置5向均匀化装置9射出光束。该光源装置5除了具有光源单元6、平行化透镜51、第1相位差元件52、均束器光学装置53、光合成装置54、第1拾取光学装置55、波长转换装置56、第2相位差元件57、第2拾取光学装置58以及扩散元件59之外,还具有后述的收纳壳体7。
其中,光源单元6、平行化透镜51、第1相位差元件52、均束器光学装置53、光合成装置54、第2相位差元件57、第2拾取光学装置58以及扩散元件59被配置在设定于收纳壳体7的第1照明光轴Ax1上。另一方面,第1拾取光学装置55和波长转换装置56被设置在第2照明光轴Ax2上,该第2照明光轴Ax2同样被设定于收纳壳体7,并且与第1照明光轴Ax1垂直。并且,光合成装置54配置在第1照明光轴Ax1与第2照明光轴Ax2的交叉部分,第2相位差元件57、第2拾取光学装置58以及扩散元件59与光源单元6、平行化透镜51、第1相位差元件52、均束器光学装置53隔着光合成装置54位于相反的一侧。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光源单元6沿着上述第1照明光轴Ax1射出的激励光的行进方向设为+Z方向。并且,将与+Z方向垂直并且互相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中的、沿着上述第2照明光轴Ax2从光源装置5射出的照明光的行进方向设为+X方向。此外,将从底面部22朝向顶面部21的方向设为+Y方向。并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为了方便说明,将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也同样如此。
[光源单元的结构]
光源单元6朝向平行化透镜51射出作为蓝色光的激励光。该光源单元6具有: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它们分别朝不同的方向射出激励光;光合成部件63,其对这些激励光进行合成;以及聚光透镜64。
第1光源部61除了具有作为发光元件的固体光源SS之外,还具有多个与该固体光源SS对应设置的平行化透镜(省略图示)。并且,第2光源部62也同样具有多个固体光源SS和多个平行化透镜(省略图示)。这些固体光源SS例如由射出峰值波长为440nm的激励光的LD构成,但也可以采用射出峰值波长为446nm的激励光的LD。并且,也可以将分别射出峰值波长为440nm和446nm的激励光的LD作为固体光源SS而混合存在于各光源部61、62中。从这些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被平行化透镜平行化而入射到光合成部件63。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各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为S偏振光。
光合成部件63使从第1光源部61沿着第1照明光轴Ax1射出的激励光透过,使从第2光源部62沿着与第1照明光轴Ax1交叉的方向射出的激励光沿着第1照明光轴Ax1反射,对这些激励光进行合成。虽然在后面进行详述,但该光合成部件63构成为板状体,其交替排列有多个透过部631(参照图15)和多个反射部632,该多个透过部631使来自第1光源部61的激励光透过,该多个反射部632使来自第2光源部62的激励光反射。经由这样的光合成部件63的激励光入射到聚光透镜64。
聚光透镜64对经由光合成部件63入射的激励光进行会聚而使光束直径缩小,使该激励光入射到平行化透镜51。虽然在后面进行了详述,但该聚光透镜64由分别作为菲涅耳透镜的两个透镜FL(参照图17)构成。
在后面对这样的光源单元6的结构进行详述。
另外,在图3中,为了对光合成部件63的功能进行说明,相对于光合成部件63在+X方向侧示出第2光源部62,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光源部62相对于光合成部件63位于+Y方向侧。但是,第2光源部62可以如图3所示的那样位于+X方向侧,也可以位于-Y方向侧或-X方向侧。
[平行化透镜的结构]
平行化透镜51与聚光透镜64一起构成无焦光学元件,将从该聚光透镜64入射的激励光平行化而射出。利用这些聚光透镜64和平行化透镜51调整从各光源部61、62射出的激励光的光束直径。经由该平行化透镜51后的激励光入射到第1相位差元件52。
[第1相位差元件的结构]
第1相位差元件52是1/2波长板。通过透过该第1相位差元件52,从平行化透镜51入射的S偏振的激励光的一部分被转换成P偏振的激励光,透过了第1相位差元件52的激励光成为S偏振光与P偏振光混合后的激励光。该激励光入射到均束器光学装置5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相位差元件52构成为能够以该第1相位差元件52的光轴(与第1照明光轴Ax1一致)为中心进行转动。通过使该第1相位差元件52旋转,能够调整透过了第1相位差元件52的激励光的S偏振光与P偏振光的比例,进而能够调整从光源装置5射出的照明光的白平衡。
[均束器光学装置的结构]
均束器光学装置53与后述的第1拾取光学装置55一起使入射到作为波长转换装置56中的被照明区域的荧光体层563的激励光的照度均匀化。透过了该均束器光学装置53的激励光入射到光合成装置54。这样的均束器光学装置53具有第1多透镜531和第2多透镜532。
第1多透镜531具有在与第1照明光轴Ax1垂直的面内呈矩阵状排列多个第1透镜5311的结构,利用该多个第1透镜5311将入射的激励光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
第2多透镜532具有在与第1照明光轴Ax1垂直的面内呈矩阵状排列与上述多个第1透镜5311对应的多个第2透镜5321的结构。并且,第2多透镜532与各第2透镜5321以及第1拾取光学装置55协作,使由各第1透镜5311分割后的多个部分光束在作为上述被照明区域的荧光体层563重叠。由此,与入射到该荧光体层563的激励光的中心轴垂直的面内(与第2照明光轴Ax2垂直的面内)的照度被均匀化。
另外,第2多透镜532构成为能够沿着与第1照明光轴Ax1垂直的面(与+Z方向垂直的面)移动,在光源装置5的制造(组装)时实施相对于第1多透镜531的位置调整。
[光合成装置的结构]
光合成装置54是具有形成为大致直角等腰三棱柱状的棱镜541的PBS(PolarizingBeam Splitter),与斜边对应的面542分别相对于第1照明光轴Ax1和第2照明光轴Ax2大致倾斜45°,与各邻边对应的面543、544中的面543和第2照明光轴Ax2大致垂直,面544和第1照明光轴Ax1大致垂直。并且,具有波长选择性的偏振分离层542A位于面542。
偏振分离层542A除了具有对激励光所包含的S偏振光和P偏振光进行分离的特性之外,还具有使由后述的波长转换装置56产生的荧光不依赖于该荧光的偏振状态而透过的特性。即,偏振分离层542A具有如下的波长选择性的偏光分离特性:对于蓝色光区域的波长的光,分离S偏振光和P偏振光,对于绿色光区域和红色光区域的波长的光,使S偏振光和P偏振光分别透过。
利用这样的光合成装置54,使从均束器光学装置53入射的激励光中的P偏振光沿着第1照明光轴Ax1向第2相位差元件57侧透过,使S偏振光沿着第2照明光轴Ax2向第1拾取光学装置55侧反射。即,光合成装置54将从均束器光学装置53入射的激励光中的P偏振的激励光朝向第2相位差元件57射出,将S偏振的激励光朝向第1拾取光学装置55射出。
并且,在后面进行详述,光合成装置54对经由第1拾取光学装置55入射的荧光和经由第2相位差元件57入射的激励光(蓝色光)进行合成。
[第1拾取光学装置的结构]
穿过均束器光学装置53并被上述偏振分离层542A反射的S偏振的激励光入射到第1拾取光学装置55。该第1拾取光学装置55除了使该激励光会聚(聚焦)于波长转换装置56的波长转换元件561之外,还将从该波长转换元件561射出的荧光平行化而向上述偏振分离层542A射出。该第1拾取光学装置55由3个拾取透镜551~553构成,但该第1拾取光学装置55具有的透镜的数量不限于3个。
[波长转换装置的结构]
波长转换装置56对所入射的激励光进行波长转换而转换成荧光。该波长转换装置56具有波长转换元件561和旋转装置565。
其中,旋转装置565由电机等构成,该电机使形成为平板状的波长转换元件561旋转。
波长转换元件561具有基板562、以及在该基板562中位于激励光的入射侧的面的荧光体层563和反射层564。
基板562形成为从激励光的入射侧观察时的大致圆形。该基板562可以由金属或陶瓷等构成。
荧光体层563包含荧光体,该荧光体被所入射的激励光激励而射出作为非偏振光的荧光(例如在500~700nm的波段具有峰值波长的荧光)。该荧光体层563产生的荧光的一部分向第1拾取光学装置55侧射出,另一部分向反射层564侧射出。
反射层564配置在荧光体层563与基板562之间,使从该荧光体层563入射的荧光向第1拾取光学装置55侧反射。
当向这样的波长转换元件561照射激励光时,荧光体层563和反射层564将上述荧光向第1拾取光学装置55侧扩散射出。然后,该荧光经由第1拾取光学装置55入射到上述偏振分离层542A,沿着第2照明光轴Ax2透过该偏振分离层542A而入射到均匀化装置9。即,光合成装置54使波长转换元件561产生的荧光朝第2照明光轴Ax2方向(+X方向)射出。
另外,波长转换装置56构成为至少荧光体层563的位置能够相对于第1拾取光学装置55沿着第2照明光轴Ax2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波长转换装置56具有移动机构(省略图示),该移动机构将上述旋转装置565支承为能够沿着第2照明光轴Ax2移动。通过这样使波长转换装置56(荧光体层563)移动,能够调整激励光相对于荧光体层563的照射范围。因此,能够调整从波长转换装置56扩散射出的荧光的光束直径,进而能够调整经由光合成装置54向均匀化装置9侧行进的该荧光的光束直径。
[第2相位差元件、第2拾取光学装置以及扩散元件的结构]
第2相位差元件57是1/4波长板,将透过光合成装置54而入射的P偏振的激励光(线偏振光)的偏振状态转换成圆偏振。
第2拾取光学装置58是使透过了第2相位差元件57的激励光会聚(聚焦)于扩散元件59的光学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3个拾取透镜581~583。但是,构成第2拾取光学装置58的透镜的数量与上述第1拾取光学装置55同样,不限于3个。
扩散元件59以与从波长转换装置56扩散射出的荧光同样的扩散角使入射的激励光(蓝色光)扩散反射。该扩散元件59具有:反射板591,其使入射光进行兰伯特反射;以及旋转装置592,其使该反射板591旋转而进行冷却。
被这样的扩散元件59扩散反射的激励光经由第2拾取光学装置58再次入射到第2相位差元件57。在被该扩散元件59反射时,入射到该扩散元件59的圆偏振光成为相反旋向的圆偏振光,在再次透过第2相位差元件57的过程中,该相反旋向的圆偏的激励光被转换为偏振方向相对于P偏振旋转90°的S偏振的激励光。然后,该S偏振的激励光被上述偏振分离层542A反射,作为蓝色光沿着第2照明光轴Ax2入射到均匀化装置9。即,被扩散元件59扩散反射的激励光通过光合成装置54朝与穿过该光合成装置54的上述荧光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射出。
另外,构成第2拾取光学装置58的上述拾取透镜581~583构成为能够沿着与第1照明光轴Ax1垂直的面(与+Z方向垂直的面)移动。通过这样使各透镜581~583发生移动,能够调整被扩散元件59扩散的激励光(蓝色光)相对于上述偏振分离层542A的入射角,进而能够调整被该偏振分离层542A反射而朝向均匀化装置9行进的该激励光相对于第2照明光轴Ax2的倾斜角。另外,当上述均束器光学装置53的第2多透镜532移动时,由于穿过了该第2多透镜532的激励光的光路发生变更,所以,穿过透镜581~583的激励光的光路也发生变更。因此,该透镜581~583的移动对蓝色光而言还具有补充因第2多透镜532的移动而引起的光路的变更的功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扩散元件59构成为能够沿着第1照明光轴Ax1移动。即,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扩散元件59具有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将上述反射板591支承为能够沿着第1照明光轴Ax1移动。通过这样使反射板591移动,能够调整入射到该反射板591的激励光的光束直径,因此,能够调整被该扩散元件59扩散的激励光的光束直径,进而能够调整被偏振分离层542A反射而朝向均匀化装置9行进的该激励光的光束直径。
这样,波长转换装置56对经由均束器光学装置53入射到光合成装置54的激励光中的S偏振的激励光进行波长转换而转换为上述荧光,然后,使其透过光合成装置54而入射到均匀化装置9。另一方面,P偏振的激励光通过入射到上述扩散元件59而进行扩散反射,并且两次透过第2相位差元件57,被光合成装置54反射而作为蓝色光入射到均匀化装置9。即,这些蓝色光、绿色光以及红色光被光合成装置54合成后朝第2照明光轴Ax2方向(+X方向)射出,作为白色的照明光WL入射到均匀化装置9。
[均匀化装置的结构]
均匀化装置9对与从光源装置5入射的照明光的中心轴垂直的面(光轴垂直面)的照度进行均匀化,进而使作为上述光调制装置44(44R、44G、44B)中的被照明区域的图像形成区域(调制区域)的照度分布均匀化。该均匀化装置9具有第1透镜阵列91、第2透镜阵列92、偏振转换元件93以及重叠透镜94。这些结构91~94被配置成各自的光轴与第2照明光轴Ax2一致。
第1透镜阵列91具有在光轴垂直面内呈矩阵状排列多个小透镜911的结构,该多个小透镜911将所入射的照明光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
第2透镜阵列92与第1透镜阵列91同样,具有在光轴垂直面内呈矩阵状排列多个小透镜921的结构,各小透镜921与对应的小透镜911是1对1的关系。即,从对应的小透镜911射出的部分光束入射到这些小透镜921。这些小透镜921与重叠透镜94一起使被各小透镜911分割后的多个部分光束重叠于各光调制装置44的上述图像形成区域。
偏振转换元件93配置在第2透镜阵列92与重叠透镜94之间,具有使入射的多个部分光束的偏振方向一致的功能。
[光源单元的结构]
图4是从-Y方向侧和+Z方向侧观察光源单元6时的立体图,图5是从+Y方向侧和-Z方向侧观察该光源单元6时的立体图。并且,图6是示出光源单元6的五面图。
如上述那样,光源单元6除了具有第1光源部61、第2光源部62、光合成部件63以及聚光透镜64之外,如图4~图6所示,还具有外侧壳体65、罩部件66、67、内侧壳体68以及施力部件69。
[第1光源部的结构]
图7是从光射出侧观察第1光源部61时的立体图。另外,在图7中,考虑到观察容易度,仅对固体光源SS、凹部6113、基板6114以及翅片6131中的一部分赋予标号。并且,在图7中,用带括号的方式表示与第1光源部61同样的第2光源部62的结构的标号。
如图7所示,第1光源部61构成为具有发光装置611、受热板612、散热部件613、罩部件614、支承部件615以及弹性部件616。
[发光装置的结构]
发光装置611具有两个固体光源单元6111,该两个固体光源单元6111分别具有俯视时的矩形。这些固体光源单元6111分别具有基板6114和排列上述多个固体光源SS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支承体6112。
支承体6112具有呈矩阵状贯穿设置的多个凹部6113,并且具有在各凹部6113的内侧配置上述固体光源SS的结构。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凹部6113内还配置与固体光源SS对应设置的上述平行化透镜。
多个基板6114相对于支承体6112位于与固体光源SS的光射出侧相反的一侧,与上述固体光源SS的端子连接。具体来说,各基板6114沿着固体光源单元6111的短边方向配置,与位于该短边方向上的多个固体光源SS的端子连接。这些基板6114经由线缆(省略图示)与使光源装置5点亮的点亮装置(省略图示)连接。
这些固体光源单元6111被配置成各个支承体6112的长边方向互相平行,并且短边方向一致。换言之,两个固体光源单元6111沿着该短边方向串联连接。由此,在从各固体光源SS的光射出侧观察时,发光装置611具有大致正方形状的外观。
另外,在支承体6112中,在另一个支承体6112侧的区域未形成分别配置固体光源SS的多个凹部6113。详细来说,在支承体6112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分未形成凹部6113。因此,固体光源SS排列在支承体6112的短边方向的靠中央的位置。换言之,由1个固体光源单元6111具有的固体光源SS形成的大致矩形的发光区域LA位于该固体光源单元611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
因此,在从固体光源SS的光射出侧观察发光装置611的情况下,沿着固体光源单元6111的长边方向的间隙GP1位于两个固体光源单元6111具有的各发光区域LA之间。该间隙GP1的+X方向上的尺寸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间隔。
另外,在第1光源部61安装于外侧壳体65的情况下,各固体光源单元6111沿着+X方向相邻配置。因此,两个发光区域LA隔着上述间隙GP1沿着+X方向串联配置。
[受热板、散热部件以及罩部件的结构]
受热板612由金属等能够导热的材料形成为板状,在从上述光射出侧观察时,形成得比发光装置611的外形大。固体光源SS所产生的热量经由支承体6112和基板6114传导至该受热板612。该热量被传导至散热部件613,该散热部件613以能够导热的方式与受热板612连接。
散热部件613是所谓的散热器,具有并联配置多个翅片6131的结构。由上述冷却装置供给的冷却气体在这些翅片6131之间流通,由此,能够对散热部件613进行冷却,进而对固体光源SS进行冷却。
罩部件614除了具有覆盖散热部件613进行保护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作为使冷却气体在翅片6131之间流通的管道的功能。该罩部件614固定于支承部件615。
支承部件615是对发光装置611、受热板612、散热部件613以及罩部件614进行支承而固定于后述的外侧壳体65的部件。在从上述光射出侧观察时,该支承部件615形成得比上述结构611~614大。
弹性部件616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在支承部件615中形成并配置为围绕发光装置611的框状。在第1光源部61安装于后述的外侧壳体65时,该弹性部件616与在外侧壳体65中供上述发光装置611配置于内侧的开口部6511的端缘抵接,抑制尘埃侵入该外侧壳体65内。
第2光源部62也具有与第1光源部61同样的结构。即,如在图7中用带括号的方式赋予标号的那样,第2光源部62具有与发光装置611、受热板612、散热部件613、罩部件614、支承部件615以及弹性部件616同样的发光装置621、受热板622、散热部件623、罩部件624、支承部件625以及弹性部件626。
[外侧壳体的结构]
图8是从光射出侧观察外侧壳体65时的立体图。
外侧壳体65相当于本发明的光源壳体,是如下的金属制的筒状壳体:除了如上述那样固定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之外,还通过施力部件69固定内侧壳体68。如图8所示,该外侧壳体65具有固定部651、652、把手部653、侧面部654、655、连接部656以及固定部657。
固定部651在外侧壳体65中位于-Z方向侧,以使固体光源SS的激励光的射出方向沿着+Z方向的方式固定第1光源部61。该固定部651具有***发光装置611的大致矩形的开口部6511。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固定部651具有螺纹孔、定位突起,该螺纹孔与固定上述支承部件615的螺钉(省略图示)螺合,该定位突起***到该支承部件615中。另外,上述弹性部件616与开口部6511的周缘抵接。
固定部652在外侧壳体65中位于+Y方向侧,以使固体光源SS的激励光的射出方向沿着-Y方向的方式固定第2光源部62。该固定部652具有***发光装置621的大致矩形的开口部6521。另外,固定部652具有:套筒6523,在该套筒6523中形成有螺纹孔6522,该螺纹孔6522与固定上述支承部件625的螺钉(省略图示)螺合;以及定位突起6524,其***到该支承部件625中。另外,上述弹性部件626与开口部6521的周缘抵接,由此,抑制尘埃从固定部652与第2光源部62之间侵入外侧壳体65内。
把手部653从外侧壳体65的+Y方向侧且-Z方向侧的端部进一步向+Y方向侧和-Z方向侧突出。该把手部653是在把持光源单元6时使用的部位,该把手部653具有供用户的手指***的开口部6531。
侧面部654在外侧壳体65中位于-X方向侧,侧面部655位于+X方向侧。这些侧面部654、655是安装在固定于上述下壳体2B内的基座部件(省略图示)的部位,还是安装罩部件66、67的部位。
其中,侧面部654具有向-X方向突出的突出部6541,在该突出部6541形成有供螺钉贯穿***的孔部6542,该螺钉将外侧壳体65固定于该基座部件。并且,侧面部654具有:多个定位突起6543,它们向-X方向突出;以及多个套筒6544,它们分别具有孔部6545。
另外,侧面部655也具有与侧面部654同样的结构。
连接部656在外侧壳体65中位于+Z方向侧。该连接部656是与后述的收纳壳体7连接的部位,还是供内侧壳体68***的部位。该连接部656具有开口部6561和位于该开口部6561的端缘的连接面6562。
在从+Z方向侧观察时,开口部6561形成为大致矩形,在该+Z方向上开口。该开口部6561是供内侧壳体68***到外侧壳体65内的开口部,也是供从上述光源部61、62射出的激励光经由保持于该内侧壳体68的光合成部件63和聚光透镜64而射出到外部的开口部。
连接面6562是与收纳壳体7连接的面。该连接面6562的-Y方向侧的大致U字状的部位是与构成收纳壳体7的第1壳体71连接的平坦的连接面6562A,+Y方向侧的反向的大致U字状的部位是与同样构成收纳壳体7的第2壳体72连接的连接面6562B。
其中,在连接面6562A的+X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固定部6563,该固定部6563固定外侧壳体65和第1壳体71。该固定部6563具有:定位突起6564,其***到第1壳体71中;以及贯穿***孔6565,其供螺钉(省略图示)贯穿***,该螺钉从-Z方向侧沿着+Z方向***而与第1壳体71螺合。
在连接面6562B上形成有沿着该连接面6562B的槽部6566。在该槽部6566内配置有弹性部件EM5(参照图21)。该槽部6566的两端中的、+X方向侧的端部向+X方向侧开口,-X方向侧的端部向-X方向侧开口。因此,能够在各个端部使弹性部件EM5的剩余部分向外部突出。
固定部657是固定被***到开口部6561内的内侧壳体68的部位,分别配置在该开口部6561内的四角处。即,固定部657分别位于开口部6561内的+Y方向侧和+X方向的两端的角部、以及-Y方向侧和+X方向的两端的角部,共计设置4个。并且,这些固定部657设置在不与上述固定部6563重叠的位置。并且,该固定部657位于从开口部6561的端缘向-Z方向侧分开规定尺寸的台阶部分。
这些固定部657分别具有供螺钉(参照图示)螺合的螺纹孔6571,该螺钉沿着-Z方向贯穿***到内侧壳体68中。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位于开口部6561内的+Y方向侧且+X方向侧的角部的固定部657、以及位于-Y方向侧且-X方向侧的角部的固定部657分别具有***到内侧壳体68的定位突起。
这样,固定内侧壳体68的螺钉相对于外侧壳体65的***方向、与固定第1壳体71的螺钉相对于外侧壳体65的***方向是相反方向。
[罩部件的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罩部件66相对于外侧壳体65位于-X方向侧,罩部件66相对于该外侧壳***于+Y方向侧,分别安装于侧面部654、655。其中,罩部件66与各光源部61、62所具有的罩部件614、624连接,构成供冷却上述散热部件613、623的冷却气体流通的管道的一部分。
[内侧壳体的结构]
图9是从光射出侧(+Z方向侧且+X方向侧)观察内侧壳体68的立体图。并且,图10是从光射出侧(+Z方向侧且-X方向侧)观察安装有施力部件69的内侧壳体68的立体图。并且,图11是示出沿着内侧壳体68的YZ平面的截面的图。
内侧壳体68相当于本发明的保持部件,是如上述那样对光合成部件63和聚光透镜64进行保持、并***到上述开口部6561内而收纳在外侧壳体65内的金属制的框状壳体。如图9~图11所示,该内侧壳体68形成为沿着+X方向观察时的大致直角等腰三棱柱状。
这样的内侧壳体68具有:大致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侧面部681、682,它们沿着YZ平面并且互相对置;保持部683,其分别相对于XY平面和XZ平面以45°的角度交叉,连接侧面部681、682之间;保持部684,其与XY平面大致平行,连接侧面部681、682之间;以及固定部685。另外,内侧壳体68具有通过以上部件形成端缘而向+Y方向侧开口的开口部686。
位于-X方向侧的侧面部681在+Z方向侧的部位具有从该侧面部681立起的立起部6811,位于+X方向侧的侧面部682在+Z方向侧的部位具有从该侧面部682立起的立起部6821。这些立起部6811、6821***到后述的施力部件69具有的各卡定部694的开口部6941中,有助于将施力部件69固定于内侧壳体68。
保持部683对光合成部件63进行保持。该光合成部件63被固定工具FX固定于保持部683,该固定工具FX的一部分位于侧面部681、682。
保持部684是这样的部位:相对于保持部683位于+Z方向侧,保持聚光透镜64,还安装施力部件69。该保持部684具有:两个开口部6841(6841A、6841B),它们供构成该聚光透镜64的两个透镜FL(FLA、FLB)嵌入;突出部6842,其形成于该开口部6841的端缘;凹部6843,其配置施力部件BM;以及多个螺纹孔6844,它们与固定施力部件69的螺钉螺合。
其中,多个螺纹孔6844在保持部684中在+Y方向侧的两端且+X方向的两端附近以及中央共计形成有6个。
两个开口部6841根据透镜FL的形状而分别形成为矩形,在+X方向上,在两个开口部6841之间设置有间隙GP2。即,在这些开口部6841中的位于-X方向侧的开口部6841A中配置透镜FLA、在位于+X方向侧的开口部6841B中配置透镜FLB的情况下,在这些透镜FLA、FLB之间存在间隙GP2。该间隙GP2的+X方向上的尺寸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间隔。
在开口部6841A的端缘中的、+X方向侧的端缘和+Y方向侧的端缘各形成有两个突出部6842,该突出部6842朝向开口部6841A的内侧突出。同样,在开口部6841B的端缘中的、-X方向侧的端缘和-Y方向侧的端缘各形成有两个突出部6842,该突出部6842朝向开口部6841B的内侧突出。
如图9所示,凹部6843形成在+Z方向侧的端面,该+Z方向侧的端面与开口部6841A的端缘中的和上述突出部6842对置的端缘连接。换言之,配置于该凹部6843中的施力部件BM被配置在与透镜FLA嵌入的开口部6841A的端缘中的-X方向侧的端缘的大致中央以及-Y方向侧的端缘的大致中央分别对应形成的凹部6843中,并且,被配置在与透镜FLB嵌入的开口部6841B的端缘中的+X方向侧的端缘的大致中央以及+Y方向侧的端缘的大致中央分别对应形成的凹部6843中。
并且,设置在开口部6841A的端缘的两个施力部件BM协同地对透镜FLA向+X方向侧且+Y方向侧施力,与形成在该开口部6841A的端缘的突出部6842抵接。另一方面,设置在开口部6841B的端缘的两个施力部件BM协同地对透镜FLB向-X方向侧且-Y方向侧施力,与形成于该开口部6841B的端缘的突出部6842抵接。
另外,透镜FLA、FLB是相同的透镜,在各透镜FLA、FLB中,施力部件BM抵接的端面相反侧的端面为基准面。由于这些透镜FLA和透镜FLB左右对称地配置,所以,施力部件BM的位置和突出部6842的位置在开口部6841A和开口部6841B中是对称的。
图12和图13是示出施力部件BM的立体图和剖视图。
如图12所示,施力部件BM是对金属板进行弯折加工而成的板簧。该施力部件BM具有:固定部BM1,其形成为大致U字状;以及作用部BM2,其从固定部BM1延伸而位于开口部6841内,使作用力作用于透镜FL。
固定部BM1具有两个孔部BM11,通过使贯穿***到各孔部BM11中的螺钉SC与凹部6843内的螺纹孔(省略图示)螺合来固定施力部件BM。
如图13所示,作用部BM2***到在开口部6841中配置施力部件BM的端缘ED(沿着深度方向的端缘ED)与透镜FL之间。该作用部BM2随着朝向开口部6841的深度方向而在与端缘ED接近的方向上倾斜,该作用部BM2的一端侧的部位与端缘ED接触,另一端侧的部位与透镜FL抵接。并且,作用部BM2产生的弹力作用于透镜FL,由此,向透镜FL作用朝向远离端缘ED的方向的作用力。通过这样的施力部件BM,在开口部6841A内朝向+X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角部推压透镜FLA,在开口部6841B内朝向-X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角部推压透镜FLB。
如图9~图11所示,固定部685从保持部684的四个角向外侧延伸。这4个固定部685是在内侧壳体68配置于外侧壳体65内时固定于上述固定部657的部位。
如图9所示,这些固定部685分别具有孔部6851,该孔部6851供与固定部657的螺纹孔6571螺合的螺钉从+X方向侧贯穿***。另外,位于+X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固定部685、和位于-X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固定部685分别具有供突出设置于固定部657的定位突起***的孔部6852。
[施力部件的结构]
施力部件69是对各透镜FL向内侧壳体68侧按压施力的板簧。如图10所示,该施力部件69被设置成从+Z方向侧覆盖内侧壳体68的上述保持部684,通过与上述螺纹孔6844螺合的螺钉而固定于该保持部684。这样的施力部件69具有1个开口部691、4个抵接部692、两个按压片693、两个卡定部694以及4个孔部695。
开口部691是大致矩形的开口部,使透镜FLA、FLB分别露出,供通过了这些透镜FLA、FLB的激励光通过。
4个抵接部692分别位于开口部691的角部,与透镜FLA、FLB的角部抵接而对该透镜FLA、FLB向内侧壳体68侧施力。
两个按压片693以横跨透镜FLA、FLB的方式固定在开口部691的+Y方向侧和-Y方向侧的端缘。这些按压片693与供上述抵接部692抵接的透镜FLA、FLB的角部的相反侧的角部抵接,对该透镜FLA、FLB向内侧壳体68侧施力。
两个卡定部694分别位于施力部件69的+X方向侧的端部和-X方向侧的端部、且+Y方向的中央部位,分别从该中央部位向-Z方向侧延伸。这些卡定部694具有供上述立起部6811、6821***的开口部6941。这些卡定部694与上述侧面部681、682抵接而夹持内侧壳体68,由此,将施力部件69临时固定于该内侧壳体68。
4个孔部695与上述6个螺纹孔6844中的形成于保持部684的角部的螺纹孔6844对应地形成。在这些孔部695中贯通***将施力部件69固定于内侧壳体68的螺钉。
图14是从光射出侧观察在内部固定有安装了施力部件69的内侧壳体68的外侧壳体65的立体图。
这样,对光合成部件63和聚光透镜64(FLA、FLB)进行支承并且安装有施力部件69的内侧壳体68如图14所示那样***到外侧壳体65的开口部6561,如上述那样通过螺钉SC进行固定,该螺钉SC与位于该开口部6561内的固定部657进行螺合。并且,上述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分别固定于该外侧壳体65的固定部651、652。
由此,能够在从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射出的激励光的光路上将光合成部件63和聚光透镜64配置在合适位置,能够提高该光合成部件63和聚光透镜64的配置精度。
[光合成部件的结构]
图15是示出光合成部件63的结构的图,还是示出该光合成部件63中的透过部631以及反射部632与第1光源部61以及第2光源部62具有的固体光源SS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换言之,图15是从+Y方向侧观察光合成部件63和聚光透镜64的图。另外,在图15中,用虚线表示第2光源部62具有的固体光源SS。
光合成部件63是如上述那样对从第1光源部61射出的激励光和从第2光源部62射出的激励光进行合成而引导至聚光透镜64的各透镜FLA、FLB的部件。如图15所示,该光合成部件63具有:透过部631,其使从第1光源部61射出的激励光透过;以及反射部632,其使从第2光源部62射出的激励光反射,该光合成部件63具有使该透过部631和反射部632沿着+X方向交替地形成于透光性基板PL的结构。
各透过部631与位于第1光源部61的两个发光区域LA的10行8列的固体光源SS的各列对应地配置。
各反射部632与位于第2光源部62的两个发光区域LA的10行8列的固体光源SS的各列对应地配置。
即,在透光性基板PL上形成有8个反射部632,在该反射部632以外的区域形成有上述透过部631。
另外,第1光源部61的行方向是沿着+X方向的方向,列方向是沿着+Y方向的方向。并且,第2光源部62的行方向是沿着+Z方向的方向,列方向是沿着+X方向的方向。
这样,在光合成部件63中,从配置于第1光源部61的各列的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的入射部位、与从配置于第2光源部62的上述各列的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的入射部位不一致。详细来说,前者相对于后者向-X方向侧偏移,从配置在第1光源部61的1列的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的入射部位位于从配置在第2光源部62的相邻两列的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的入射部位之间。
并且,对各光源部61、62、透过部631和反射部632进行配置,使得从第1光源部61射出的激励光全部入射到上述透过部631、从第2光源部62射出的激励光全部入射到上述反射部632。
这样的光合成部件63具有两个区域R1、R2(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区域R1、R2),在该两个区域R1、R2中,透过部631和反射部632在+X方向等间隔地配置。其中,从第1光源部61的-X方向侧的发光区域LA(用虚线表示的发光区域LA)射出的激励光入射到位于-X方向侧的区域R1,并且,从第2光源部62的-X方向侧的发光区域LA(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发光区域LA)射出的激励光也入射到位于-X方向侧的区域R1。同样,从位于第1光源部61的+X方向侧的发光区域LA(用虚线表示的发光区域LA)射出的激励光入射到位于+X方向侧的区域R2,并且,从位于第2光源部62的+X方向侧的发光区域LA(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发光区域LA)射出的激励光也入射位于+X方向侧的区域R2。
通过这样的光合成部件63,从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的-X方向侧的各发光区域LA射出的激励光经由区域R1入射到聚光透镜64的透镜FLA。同样,通过光合成部件63,从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的+X方向侧的各发光区域LA射出的激励光经由区域R2入射到聚光透镜64的透镜FLB。
[聚光透镜的结构]
图16是示出构成聚光透镜64的透镜FL的立体图。
聚光透镜64是如上述那样对经由光合成部件63从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入射的激励光进行会聚而入射到上述平行化透镜51的光学部件。该聚光透镜64构成为具有两个由图16所示的透镜FL。该透镜FL是形成为大致矩形的菲涅耳透镜,是非球面透镜。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透镜FL的长边方向中的一方设为+L方向,将透镜FL的短边方向中的一方设为+M方向,将与该+L方向以及+M方向垂直的一方设为+N方向。并且,虽然省略图示,但将+L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L方向。-M方向以及-N方向也同样。
透镜FL具有大致矩形的透光性基板FL1和朝+N方向突出设置在该透光性基板FL1上的多个小透镜FL2。这些小透镜FL2与第1光源部61以及第2光源部62中的构成1个发光区域LA且排列成矩阵状的固体光源SS对应地设置。具体来说,透镜FL具有排列成沿着+M方向的9行和沿着+L方向的4列的共计36个小透镜FL2。
在从+N方向侧观察这样的透镜FL的情况下,小透镜FL2中的、除了位于+L方向的中央的1行小透镜FL21(4个小透镜FL21)之外的其他小透镜FL22各自的形状以及面积大致相同。并且,该1行小透镜FL21各自的形状以及面积与在+L方向上将两个小透镜FL22连接起来后的形状以及面积大致相同。
各小透镜FL2的曲率随着与+M方向侧的端部的+L方向的中央分离而变大。即,在透镜FL中位于+M方向侧的端部的+L方向的中央侧的小透镜FL21的曲率最小,在-M方向侧分别位于+L方向侧和-L方向侧的小透镜FL22的曲率最大。
具有这样的小透镜FL2的透镜FL配置在上述内侧壳体68的各开口部6841内。此时,在从+Z方向侧观察时位于-X方向侧的开口部6841A中,被配置成+L方向与+Y方向一致,+M方向与+X方向一致,并且+N方向与-Z方向一致。另一方面,在从+Z方向侧观察时位于+X方向侧的开口部6841B中,被配置成+L方向与-Y方向一致,+M方向与-X方向一致,并且+N方向与-Z方向一致。
另外,在透镜FL中,上述基准面是透光性基板FL1中的-L方向侧的端面FL11和+M方向侧的端面FL12,供上述施力部件BM抵接的端面是透光性基板FL1中的+L方向侧的端面FL13和-M方向侧的端面FL14。
[入射到聚光透镜64的激励光的光路]
如图15所示,从位于第1光源部61的-X方向侧的发光区域LA和位于第2光源部62的-X方向侧的发光区域LA分别射出的光经由光合成部件63的区域R2入射到构成聚光透镜64的两个透镜FL中的、保持于内侧壳体68时的位于-X方向侧的透镜FLA。
并且,从位于第1光源部61的+X方向侧的发光区域LA和位于第2光源部62的+X方向侧的发光区域LA分别射出的光经由光合成部件63的区域R2入射到保持于内侧壳体68时的位于+X方向侧的透镜FLB。
这里,从第1光源部61的沿着+Y方向的1列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和从第2光源部62的沿着+Z方向的1列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入射到透镜FLA、FLB的沿着+Y方向(+L方向)的1列的透镜列。
图17是第1光源部61、第2光源部62、光合成部件63以及聚光透镜64的沿着YZ平面的剖视图。详细来说,图17是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的+X方向侧的发光区域LA的沿着YZ平面的剖视图。换言之,图17是示出从第1光源部61的沿着+Y方向的1列的各固体光源SS和第2光源部62的沿着+Z方向的1列的各固体光源SS射出而入射到透镜FL的沿着+Y方向的1列的小透镜FL2中的激励光的光路的图。
如图17所示,透镜FLA、FLB的沿着+Y方向(+L方向)的1列的除了位于中央的小透镜FL21之外的小透镜FL22各自入射如下的2个激励光,即:从第1光源部61的射出入射到该1列小透镜FL2的激励光的1列固体光源SS分别射出的激励光、以及从第2光源部62的射出入射到该1列小透镜FL2的激励光的1列固体光源SS分别射出的激励光。
例如,从第1光源部61的上述1列固体光源SS中的位于最靠+Y方向侧的1个固体光源SS11射出的激励光入射到上述1列小透镜FL2中的位于最靠+Y方向侧的小透镜FL221。同样,从第2光源部62的上述1列固体光源SS中的位于最靠-Z方向侧的1个固体光源SS21射出的激励光入射到上述1列小透镜FL2中的位于最靠+Y方向侧的小透镜FL221。
并且,从第1光源部61的上述1列固体光源SS中的位于最靠-Y方向侧的1个固体光源SS12射出的激励光入射到上述1列小透镜FL2中的位于最靠-Y方向侧的小透镜FL222。同样,从第2光源部62的上述1列固体光源SS中的位于最靠+Z方向侧的1个固体光源SS22射出的激励光入射到上述1列小透镜FL2中的位于最靠-Y方向侧的小透镜FL222。
另一方面,该1列小透镜FL21入射如下的2个激励光,即:从第1光源部61的射出入射到该1列小透镜FL2的激励光的1列固体光源SS中的位于中央的两个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以及从第2光源部62的射出入射到该1列小透镜FL2的激励光的1列固体光源SS中的位于中央的两个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
具体来说,从第1光源部61的上述1列固体光源SS中的位于+Y方向的中央的两个固体光源SS13、SS14射出的激励光入射到上述1列小透镜FL2中的位于+Y方向的中央的小透镜FL21。同样,从第2光源部62的上述1列固体光源SS中的位于+Z方向的中央的两个固体光源SS23、SS24射出的激励光入射到上述1列小透镜FL2中的位于+Y方向侧的中央的小透镜FL21。
这样,第1光源部61具有的多个固体光源SS中的射出入射到小透镜FL22的激励光的固体光源SS与该小透镜FL22以1对1的方式对应。并且,第2光源部62具有的多个固体光源SS中的射出入射到小透镜FL22的激励光的固体光源SS与该小透镜FL22以1对1的方式对应。即,射出入射到1个小透镜FL22的激励光的固体光源SS在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中分别为1个。
并且,各小透镜FL2的曲率和朝向是根据该小透镜FL2的位置而设定的。因此,能够通过各小透镜FL2使从各光源部61、62入射的激励光容易地会聚在第1照明光轴Ax1的规定位置。
另外,来自第1光源部61具有的多个固体光源SS中的位于+Y方向的中央的两个固体光源SS的激励光、以及来自第2光源部62具有的多个固体光源SS中的位于+Z方向的中央的两个固体光源SS的激励光入射到位于+Y方向的中央的小透镜FL21。由于这些激励光与第1照明光轴Ax1大致平行地入射到靠近该第1照明光轴Ax1的位置的小透镜FL21,所以,不需要大幅调整该激励光的从透镜FL射出的射出角。因此,由于能够通过1个小透镜FL2调整从这4个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的射出角,所以,简化了透镜FL的结构,因此,通过1个小透镜FL21调整该激励光的射出角。
[光源装置用壳体的结构]
图18是从+Z方向侧观察光源装置5的立体图,图19是从-Z方向侧观察光源装置5的立体图。并且,图20是示出将第2壳体72拆下后的光源装置5的俯视图。
光源装置5如上所述具有光源单元6和上述光学部件51~59,除此之外,还具有收纳壳体7,该收纳壳体7将这些光学部件51~59收纳在设定于内部的第1照明光轴Ax1和第2照明光轴Ax2上的规定位置。如图18~图20所示,该收纳壳体7与光源单元6一体化,由此,构成光源装置用壳体HS。
收纳壳体7具有:第1壳体71,其位于-Y方向侧,固定各光学部件51~59;以及第2壳体72,其位于+Y方向侧,与该第1面部71进行组合。
图21是示出光源装置用壳体HS的分解立体图。即,图21是从-Z方向侧且+Y方向侧观察第1壳体71和第2壳体72、以及与该壳体71、72连接的光源单元6的外侧壳体65的立体图。
如图19所示,第1壳体71具有:配置部711,其配置上述光学部件51~59;以及开口部712,其向+Y方向开口,用于将该光学部件51~59收纳在配置部711中。
另外,如图20和图21所示,第1壳体71具有:槽部713~716,它们在与第2壳体72抵接的+Y方向侧的端面71A中位于开口部712的周缘;弹性部件EM1~EM4,它们配置在该槽部713~716内;以及连接面717,其是-Z方向侧的端面,与上述连接面6562A连接。
槽部713~716在上述端面71A中形成在因与其他部件连接而分开的部位以外的全部区域。
上述弹性部件EM1~EM4配置在该槽部713~716的槽方向(槽部713~716延伸的方向)的整个区域。该弹性部件EM1~EM4由中空的管形成。
连接面717形成为与上述连接面6562A的形状对应的大致U字状。该连接面717是平坦面,在与该连接面6562A连接的脚部处,在连接面717与连接面6562A之间,未形成尘埃可侵入的间隙。
如图18、图19和图21所示,从+Y方向侧观察时,第2壳体72具有与第1壳体71对应的外形,与该第1壳体71进行组合而封闭上述开口部712。该第2壳体72具有向+Y方向侧开口的开口部721。
该开口部721是在第2壳体72与内部配置有上述光学部件51~59的第1壳体71进行组合时***工具的开口部,该工具用于把持这些光学部件51~59中的需要位置调整的结构。该开口部721被板状体73封闭。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第2壳体72中具有用于***将位置调整后的结构固定的工具的开口部,该开口部被密封部件密封。
此外,如图21所示,第2壳体72具有与第1壳体71的端面71A抵接的端面72A,在该端面72A上具有向-Y方向突出的突条部722~725。这些突条部722~725在第1壳体71与第2壳体72进行组合时***到上述槽部713~716而对上述弹性部件EM1~EM4进行按压,使上述弹性部件EM1~EM4变形。由此,抑制在第1壳体71与第2壳体72之间形成包含尘埃等的空气流入到内部的间隙。即,突条部722~725相当于本发明的按压部。
并且,第2壳体72具有连接面726,该连接面726是-Z方向侧的端面,与上述连接面6562B连接。该连接面726对形成于该连接面6562B的槽部6566(参照图8)内的弹性部件EM5进行按压。由此,抑制了在这些连接面726与连接面6562B之间形成包含尘埃等的空气流入到内部的间隙。
在对上述光源装置用壳体HS进行组装时,首先,通过螺钉将第1壳体71与外侧壳体65固定。此时,由于互相连接的连接面717、6562A的面积较小,所以,这些连接面717、6562A可以分别形成为平坦。因此,在将这些连接面717、6562A互相连接时,如上述那样,抑制了形成尘埃侵入到光源装置用壳体HS内的间隙。
另一方面,在将第2壳体72与组合了外侧壳体65的第1壳体71进行组合、并将该第2壳体72的连接面726与连接面6562B连接时,即使这些连接面726、6562B形成为平坦,在该连接面726、6562B之间也会产生间隙。
与此相对,通过在连接面726、6562B之间配置弹性部件EM5,使该弹性部件EM5被连接面726、6562B夹持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抑制形成该间隙。
即,第1光源部61以及第2光源部62与外侧壳体65之间被弹性部件616、626密封,并且,外侧壳体65、第1壳体71以及第2壳体72通过弹性部件EM1~EM5或上述密封部件无间隙地连接,此外,收纳上述均匀化装置9的壳体和收纳壳体7通过未图示的密封部件来连接,因此,光源装置用壳体HS是抑制了包含尘埃的气体侵入到内部的密闭壳体。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存在以下的效果。
在光源单元6中,在从外部安装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的外侧壳体65内固定对光合成部件63进行保持的内侧壳体68。由此,通过适当地进行内侧部件68与外侧壳体65的配置,能够容易地将光合成部件63配置在从第1光源部61以及第2光源部62朝不同的两个方向射出的光的光路上的合适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光合成部件63的配置精度,能够适当地对从各光源部61、62射出的光进行合成。
收纳在上述外侧壳体65内而被固定的内侧壳体68不仅保持光合成部件63,还保持聚光透镜64。由此,通过将该内侧壳体68固定在外侧壳体65内,能够高精度地配置聚光透镜64。因此,能够提高聚光透镜64的配置精度。
在内侧壳体68上安装有施力部件69,该施力部件69对由该内侧壳体68保持的聚光透镜64向该内侧壳体68侧施力。然后,该内侧壳体68在安装有施力部件69的状态下***并固定在外侧壳体65内。由此,能够在被施力部件69限制了聚光透镜64的动作的状态下将内侧壳体68固定于外侧壳体65,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聚光透镜64的配置精度。
上述光学部件51~59配置在具有第1壳体71和第2壳体72的收纳壳体7内。在该第1壳体71中,***光学部件51~59的开口部712被与该第1壳体71进行组合的第2壳体72封闭。然后,收纳壳体7与外侧壳体56连接。由此,能够适当地使从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射出并合成的光入射到该光学部件51~59。因此,能够可靠地确保入射到该光学部件51~59的光量。
并且,由于第1壳体71具有上述开口部712,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光学部件配置在该第1壳体71中,除此之外,由于该开口部712被第2壳体72封闭,所以,还能够抑制尘埃侵入到第1壳体71和收纳壳体7内。
在第1壳体71与第2壳体72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EM1~EM4。具体来说,在第1壳体71的与第2壳体72对置的端面71A上形成有槽部713~716,在该槽部713~716的内部配置有弹性部件EM1~EM4。然后,在第1壳体71与第2壳体72进行组合时,该弹性部件EM1~EM4被该第2壳体72按压。由此,能够通过弹性部件EM1~EM4来抑制在第1壳体71与第2壳体72之间形成尘埃侵入到收纳壳体7内的间隙。因此,能够提高收纳壳体7内的密闭性。
弹性部件EM1~EM4由可弹性变形的管构成。由此,该弹性部件EM1~EM4被第2壳体72的突条部722~725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在槽部713~716的内表面与突条部722~725之间形成上述间隙。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收纳壳体7内的密闭性。
在光源单元6中,分别与第1光源部61以及第2光源部62具有的多个发光区域LA对应地配置构成聚光透镜64的作为非球面透镜的透镜FL。即,从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中的一个光源部具有的1个发光区域LA射出的光入射到1个透镜FL而被会聚。由此,相比于采用与该一个光源部整体对应的聚光透镜、即入射从多个发光区域LA射出的全部光的1个聚光透镜的情况,能够使构成为具有多个透镜FL的聚光透镜64的厚度尺寸变小。因此,能够实现该聚光透镜64乃至光源装置5的轻量化,进而能够实现投影仪1的轻量化。
另外,当聚光透镜的厚度尺寸变大时,存在如下问题:该聚光透镜对光的内部吸收量增加,从光源装置射出的光量降低。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使聚光透镜64的厚度尺寸变小,所以,能够减少该光的内部吸收量。因此,能够抑制从光源装置5射出的光量降低,能够抑制投射图像的亮度降低。
光源单元6具有光合成部件63,该光合成部件63对分别从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沿着不同的两个方向射出的光进行合成而引导至聚光透镜64。由此,不仅能够对从第1光源部61射出的光进行合成并会聚而射出,还能够对从第2光源部62射出的光进行合成并会聚而射出。因此,能够容易地使从光源装置5射出的光量增加。
各光源部61、62分别具有两个固体光源单元6111,在该固体光源单元6111中,固体光源SS呈矩阵状排列在支承体6112上。在这样的固体光源单元611中,固体光源SS排列在支承体6112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分。因此,在各光源部61、62中,在一个固体光源单元611的发光区域LA与另一个固体光源单元6111的发光区域LA之间产生相当于上述第1间隔的间隙GP1。
与此相对,与第1光源部61以及第2光源部62各自的-X方向侧的发光区域LA对应地配置透镜FLA,与+X方向侧的发光区域LA对应地配置透镜FLB。由此,即使在上述固体光源单元6111采用沿着+X方向排列的多个光源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各个发光区域LA对应地配置透镜FL,从而可靠地使聚光透镜64的厚度尺寸变小。因此,能够可靠地起到上述效果。
由菲涅耳透镜构成的透镜FL的1个小透镜FL2入射从与该1个小透镜FL2对应的固体光源SS射出的光。即,从第1光源部61具有的多个固体光源SS中的1个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入射到1个小透镜FL2。同样,从第2光源部62具有的多个固体光源SS中的1个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入射到1个小透镜FL2。由此,与发光区域LA中的固体光源SS的位置对应地调整每个小透镜FL2的曲率,从而能够可靠地使从各固体光源SS射出的光聚焦于规定位置。因此,能够提高从各光源部61、62射出的激励光的会聚效率,能够使该激励光可靠地入射到平行化透镜51。
光源装置5具有:平行化透镜51,其与聚光透镜64一起构成无焦光学装置,将从该聚光透镜64入射的激励光平行化;波长转换装置56(波长转换元件561),其对经由平行化透镜51的激励光的一部分进行波长转换而射出荧光;扩散元件59,其使激励光的另一部分扩散;以及光合成装置54,其对从波长转换装置56射出的荧光和被扩散元件59扩散后的激励光进行合成而射出。由此,能够构成射出作为白色光的照明光WL的光源装置5。因此,能够提高光源装置5的通用性。
[实施方式的变形]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包含在本发明中。
作为保持部件的内侧壳体68被收纳固定在作为光源壳体的外侧壳体65内,该内侧壳体68被位于开口部6561内的固定部657固定。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将内侧壳体68相对于外侧壳体65高精度地固定,则该内侧壳体68的固定方法也可以是其他固定方法。并且,内侧壳体68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不具有侧面部681、682的至少一方等其他形状。
内侧壳体68除了对光合成部件63进行保持之外,还对构成聚光透镜64的两个透镜FL进行保持。但是,并不限于此,聚光透镜64可以通过其他部件固定于外侧壳体65,也可以固定在收纳壳体7内。
并且,聚光透镜64构成为具有两个透镜FL,该两个透镜FL由分别作为非球面透镜的菲涅耳透镜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可以由1个聚光透镜构成,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透镜构成。
在内侧壳体68上安装有施力部件69,该施力部件69对聚光透镜64(FLA、FLB)向该内侧壳体68侧(-Z方向侧)施力而进行固定。但是,并不限于此,施力部件69也可以不存在,也可以安装于外侧壳体65。并且,也可以针对每个透镜FL设置施力部件69,该施力部件69的形状也可以适当变更。
外侧壳体65与收纳光学部件51~59的收纳壳体7连接。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不使外侧壳体65与收纳壳体7连接而将它们分开配置。并且,收纳壳体7是将第1壳体71与第2壳体72组合而构成的,但它们也可以是一体的。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使收纳壳体形成为筒状,将光学部件***并配置于该收纳壳体的开口部。此外,收纳于收纳壳体内的光学部件不限于上述光学部件51~59,也可以是其他光学部件,也可以构成为仅收纳这些光学部件51~59中的一部分。
在第1壳体71与第2壳体72之间配置弹性部件EM1~EM4,在第2壳体72与外侧壳体65之间配置弹性部件EM5。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具有弹性部件EM1~EM5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第1壳体71与外侧壳体65之间配置弹性部件。此外,这些弹性部件可以不是中空的管,也可以是缓冲垫等。
并且,弹性部件EM1~EM4配置在形成于第1壳体71的开口部712周缘的槽部713~716中,被形成于第2壳体72的作为按压部的突条部722~725按压。但是,并不限于此,弹性部件EM1~EM4也可以配置于端面71A而不存在槽部713~716。此外,也可以是第2壳体72具有槽部和弹性部件,第1壳体71具有突条部。同样,弹性部件EM5以及配置该弹性部件EM5的槽部6566也同样。
光源单元6具有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具有第1光源部61而省略第2光源部62和光合成部件63。并且,光源单元6也可以构成为省略第1光源部61,代替光合成部件63而配置反射部件。此外,第1光源部61射出光的方向与第2光源部62射出光的方向也可以不垂直,只要交叉即可。并且,这些光源部61、62射出的光不限于激励光,也可以是其他波长的光。
第1光源部61和第2光源部62具有发光装置611,该发光装置611具有两个将固体光源SS配置成10行4列的固体光源单元6111,1个发光区域由该10行4列的固体光源SS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固体光源单元6111具有的固体光源SS的数量和配置可以适当变更。即,构成发光区域LA的固体光源SS的数量和配置可以适当变更。
聚光透镜64构成为具有两个分别作为菲涅耳透镜的透镜FL。并且,从第1光源部61具有的多个固体光源SS中的两个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以及从第2光源部61具有的多个固体光源SS中的两个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入射到各透镜FL具有的小透镜FL2中的小透镜FL21。并且,从第1光源部61具有的多个固体光源SS中的1个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以及从第2光源部61具有的多个固体光源SS中的1个固体光源SS射出的激励光入射到小透镜FL22。但是,并不限于此,关于射出入射到各小透镜FL2的激励光的固体光源SS的数量,只要能够通过该小透镜FL2将激励光聚焦在规定位置,则可以适当变更。
并且,各小透镜FL2的光入射面形成为具有规定曲率的曲面状。但是,并不限于此,该光入射面也可以是相对于激励光的入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即,在沿着与激励光的入射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构成聚光透镜的各透镜的情况下,该透镜也可以具有看起来呈锯齿状的多个小透镜。
光源装置5除了具有上述光源单元6之外,还具有平行化透镜51、波长转换装置56、扩散元件59以及光合成装置54。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至少具有光源单元6,则光源装置5的其他结构没有限制。
上述投影仪1具有分别具有液晶面板的3个光调制装置44(44R、44G、44B)。但是,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在具有两个以下或4个以上的光调制装置的投影仪中。
并且,光调制装置44构成为具有光入射面与光射出面不同的透过型液晶面板,但也可以具有光入射面与光射出面相同的反射型液晶面板。此外,只要是能够对入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的光调制装置,则也可以使用利用了微镜的器件例如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等的液晶以外的光调制装置。
上述投影仪1具有图像投射装置4,该图像投射装置4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但是,图像投射装置4的形状和结构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例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将本发明的光源装置应用于投影仪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光源装置5(光源单元6)应用于照明设备等光源装置。
标号说明
1:投影仪;44(44B、44G、44R):光调制装置;46:投射光学装置;5:光源装置;51:平行化透镜(光学部件);52:第1相位差元件(光学部件);53:均束器光学装置(光学部件);54:光合成装置(光学部件);55:第1拾取光学装置(光学部件);56:波长转换装置(光学部件);561:波长转换元件;57:第2相位差元件(光学部件);58:第2拾取光学装置(光学部件);59:扩散元件(光学部件);61:第1光源部(光源部);62:第2光源部(光源部);63:光合成部件;64:聚光透镜;65:外侧壳体(光源壳体);651、652:固定部;6521:开口部;653:把手部;6531:开口部;654、655:侧面部;656:连接部;6561:开口部;657:固定部;68:内侧壳体(保持部件);69:施力部件;7:收纳壳体;71:第1壳体;712:开口部;713~716:槽部;72:第2壳体;722~725:突条部(按压部);EM1~EM4:弹性部件;FL(FLA、FLB):透镜(非球面透镜、菲涅耳透镜);FL2(FL21、FL22):小透镜;LA:发光区域;SC:螺钉;SS:固体光源(发光元件)。

Claims (17)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具有:
第1光源部和第2光源部,它们沿着不同的两个方向射出光;
光合成部件,其对从所述第1光源部和所述第2光源部射出的光进行合成;
光源壳体,在该光源壳体的外部安装所述第1光源部和所述第2光源部;以及
保持部件,其收纳在所述光源壳体内,保持所述光合成部件,
所述保持部件固定在所述光源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光源装置具有聚光透镜,该聚光透镜对由所述光合成部件合成的光进行会聚,
所述保持部件保持所述聚光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光源装置具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朝向所述保持部件对所述聚光透镜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光源装置具有:
光学部件,其入射从所述光源壳体射出的光;以及
收纳壳体,其与所述光源壳体连接,收纳所述光学部件,
所述收纳壳体具有:
第1壳体,其具有供所述光学部件***的开口部,在该第1壳体的内部配置所***的所述光学部件;以及
第2壳体,其与所述开口部重叠地与所述第1壳体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光源装置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一个壳体具有槽部,该槽部沿着所述一个壳体的外缘形成,在该槽部的内侧配置所述弹性部件,
另一个壳体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对***到所述槽部中的所述弹性部件进行按压,
所述弹性部件是可弹性变形的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光源部和所述第2光源部分别具有多个发光区域,该多个发光区域隔开第1间隔沿着第1方向配置,
所述聚光透镜具有多个非球面透镜,该多个非球面透镜隔开第2间隔沿着所述第1方向配置,分别入射来自所述多个发光区域的光,
所述第1光源部以及所述第2光源部和所述多个非球面透镜被配置成所述第1间隔与所述第2间隔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合成部件沿着所述第1方向具有多个第1入射部和多个第2入射部,其中,该多个第1入射部入射来自所述第1光源部的光,该多个第2入射部入射来自所述第2光源部的光,
所述第1光源部和所述第2光源部的彼此的所述多个发光区域在所述第1方向上错开地配置,
所述第1光源部以及所述第2光源部和所述多个非球面透镜被配置成所述第2间隔与在所述第1方向上彼此错开的各第1间隔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尺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非球面透镜由具有多个小透镜的菲涅耳透镜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具有:
平行化透镜,其对从所述聚光透镜入射的光进行平行化;
波长转换元件,其对经由所述平行化透镜后的光的一部分的波长进行转换;
扩散元件,其使经由所述平行化透镜后的光的另一部分扩散;以及
光合成装置,其对被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转换后的光和被所述扩散元件扩散后的光进行合成而射出。
1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具有:
光源部,其射出光;以及
聚光透镜,其对从所述光源部射出的光进行会聚,
所述光源部具有多个发光区域,该多个发光区域隔开第1间隔沿着第1方向配置,
所述聚光透镜具有多个非球面透镜,该多个非球面透镜隔开第2间隔沿着所述第1方向配置,分别入射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射出的光,
所述光源部和所述聚光透镜被配置成所述第1间隔与所述第2间隔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部包含分别具有所述多个发光区域并沿着不同的两个方向射出光的第1光源部和第2光源部,
该光源装置具有光合成部件,该光合成部件对从所述第1光源部和所述第2光源部射出的光进行合成而引导至所述聚光透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合成部件沿着所述第1方向具有多个第1入射部和多个第2入射部,其中,该多个第1入射部入射来自所述第1光源部的光,该多个第2入射部入射来自所述第2光源部的光,
所述第1光源部和所述第2光源部的彼此的所述多个发光区域在所述第1方向上错开地配置,
所述第1光源部以及所述第2光源部和所述多个非球面透镜被配置成所述第2间隔与在所述第1方向上彼此错开的各第1间隔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尺寸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区域分别由多个发光元件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非球面透镜包含第1透镜,该第1透镜由具有多个小透镜的菲涅耳透镜构成,
从构成如下发光区域的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的、对应的1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到所述第1透镜具有的所述多个小透镜各自中,其中,该发光区域是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将入射到所述第1透镜的光射出的发光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具有:
平行化透镜,其对从所述聚光透镜入射的光进行平行化;
波长转换元件,其对经由所述平行化透镜后的光的一部分的波长进行转换;
扩散元件,其使经由所述平行化透镜后的光的另一部分扩散;以及
光合成装置,其对被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转换后的光和被所述扩散元件扩散后的光进行合成而射出。
17.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该投影仪具有:
权利要求1~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
光调制装置,其对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及
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由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
CN201780007196.9A 2016-01-20 2017-01-13 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Active CN108604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9316 2016-01-20
JP2016009316A JP6701751B2 (ja) 2016-01-20 2016-01-20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PCT/JP2017/000980 WO2017126422A1 (ja) 2016-01-20 2017-01-13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4050A true CN108604050A (zh) 2018-09-28
CN108604050B CN108604050B (zh) 2021-07-09

Family

ID=59361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7196.9A Active CN108604050B (zh) 2016-01-20 2017-01-13 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18308A1 (zh)
EP (1) EP3407132B1 (zh)
JP (1) JP6701751B2 (zh)
CN (1) CN108604050B (zh)
WO (1) WO201712642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9763A (zh) * 2021-09-24 2022-02-08 之江实验室 一种基于万束独立可控激光点阵产生的并行直写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8274A (zh) 2016-08-05 2018-02-13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装置以及投影设备
CN109521633A (zh) * 2017-09-19 2019-03-26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与投影装置
CN109991798B (zh) * 2017-12-29 2022-01-25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以及光源装置
JP7306538B2 (ja) * 2018-09-26 2023-07-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7296580B2 (ja) * 2019-07-30 2023-06-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システム
CN112068387B (zh) * 2020-09-25 2021-03-12 广州互媒盈动文化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多媒体信息接收终端
CN113568263B (zh) * 2021-06-29 2022-08-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菲涅尔透镜提高准直效率的照明***
WO2024075209A1 (ja) * 2022-10-05 2024-04-11 シャープ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7185A (zh) * 2002-03-26 2003-10-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轴调整装置、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和投影机的制造方法
CN1727988A (zh) * 2004-07-28 2006-02-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以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US20070064174A1 (en) * 2005-09-22 2007-03-22 Minebea Co., Ltd.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unit incorporating same
US20100309437A1 (en) * 2009-06-04 2010-12-09 Delta Electronics, Inc. Led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2072463A (zh) * 2009-11-19 2011-05-25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灯光装置及其调节颜色的方法、光波长转换轮组件
CN102449532A (zh) * 2009-05-28 2012-05-09 伊斯曼柯达公司 使用阵列光源的光束对准***
US20120133903A1 (en) * 2010-11-30 2012-05-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20275149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Light source apparatus
CN102906625A (zh) * 2010-05-19 2013-01-30 3M创新有限公司 蝇眼积分器偏振转换器
US20130063705A1 (en) * 2010-05-28 2013-03-14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Projector
WO2014196126A1 (ja) * 2013-06-06 2014-12-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4949000A (zh) * 2014-03-24 2015-09-30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装置
CN105026999A (zh) * 2013-03-26 2015-11-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8940A (en) * 1992-03-13 1998-06-02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Projection display
US6356577B1 (en) * 1999-07-15 2002-03-12 Silicon Light Machin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light output from multiple laser diode bars
JP2001325813A (ja) * 2000-05-15 2001-11-22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灯具
EP2420872A3 (en) * 2001-12-14 2012-05-02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Uniform illumination system
JP2005157059A (ja) * 2003-11-27 2005-06-16 Seiko Epson Corp 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WO2005101096A1 (ja) * 2004-04-13 2005-10-27 Hamamatsu Photonics K.K. 集光装置及び集光ミラー
US7168810B2 (en) * 2004-04-23 2007-01-30 Infocu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rang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s in projection systems
US20060023172A1 (en) * 2004-07-28 2006-02-02 Sanyo Electric Co.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projection type video display
KR100644632B1 (ko) * 2004-10-01 2006-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Led를 채용한 조명유닛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투사장치
TW200743223A (en) * 2006-05-01 2007-11-16 Coretronic Corp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 source system
JP2008058672A (ja) * 2006-08-31 2008-03-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4618585B2 (ja) * 2007-10-10 2011-01-26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327529B2 (ja) * 2009-04-22 2013-10-3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WO2011104813A1 (ja) * 2010-02-23 2011-09-01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Led光源ボックスおよびled光源ボックス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TWI422869B (zh) * 2010-09-24 2014-01-11 Young Optics Inc 透鏡陣列模組及投影裝置
JP5195991B2 (ja) * 2010-10-04 2013-05-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874058B2 (ja) * 2010-12-06 2016-03-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TWI410740B (zh) * 2010-12-14 2013-10-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光源系統及包含該光源系統之投影裝置
JP5611800B2 (ja) * 2010-12-16 2014-10-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606895B2 (ja) * 2010-12-16 2014-10-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2128254A (ja) * 2010-12-16 2012-07-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2128253A (ja) * 2010-12-16 2012-07-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673247B2 (ja) * 2011-03-15 2015-02-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TWI447435B (zh) * 2011-04-29 2014-08-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光源系統
JP5966363B2 (ja) * 2011-06-20 2016-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源装置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TWI447509B (zh) * 2011-11-11 2014-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投影機光機散熱裝置
CN103207509B (zh) * 2012-01-12 2015-06-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投影式显示装置
JP5922781B2 (ja) * 2012-09-10 2016-05-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
JP6383937B2 (ja) * 2013-03-27 2018-09-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6155939B2 (ja) * 2013-07-30 2017-07-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射表示装置
TWI509344B (zh) * 2013-09-18 2015-11-21 Coretronic Corp 照明系統以及投影裝置
TWI503617B (zh) * 2013-12-26 2015-10-11 Qisda Corp 雷射投影設備
KR20150123064A (ko) * 2014-04-24 2015-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투사형 영상표시장치
TWI526771B (zh) * 2014-07-04 2016-03-2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系統
JP6356526B2 (ja) * 2014-08-01 2018-07-11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光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4298058A (zh) * 2014-09-11 2015-01-21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光源及投影显示装置
JP2016118732A (ja) * 2014-12-24 2016-06-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7185A (zh) * 2002-03-26 2003-10-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轴调整装置、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和投影机的制造方法
CN1727988A (zh) * 2004-07-28 2006-02-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以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US20070064174A1 (en) * 2005-09-22 2007-03-22 Minebea Co., Ltd.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unit incorporating same
CN102449532A (zh) * 2009-05-28 2012-05-09 伊斯曼柯达公司 使用阵列光源的光束对准***
US20100309437A1 (en) * 2009-06-04 2010-12-09 Delta Electronics, Inc. Led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2072463A (zh) * 2009-11-19 2011-05-25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灯光装置及其调节颜色的方法、光波长转换轮组件
CN102906625A (zh) * 2010-05-19 2013-01-30 3M创新有限公司 蝇眼积分器偏振转换器
US20130063705A1 (en) * 2010-05-28 2013-03-14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Projector
US20120133903A1 (en) * 2010-11-30 2012-05-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20275149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Light source apparatus
CN105026999A (zh) * 2013-03-26 2015-11-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WO2014196126A1 (ja) * 2013-06-06 2014-12-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4949000A (zh) * 2014-03-24 2015-09-30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9763A (zh) * 2021-09-24 2022-02-08 之江实验室 一种基于万束独立可控激光点阵产生的并行直写装置
CN114019763B (zh) * 2021-09-24 2023-12-12 之江实验室 一种基于万束独立可控激光点阵产生的并行直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18308A1 (en) 2019-01-17
JP6701751B2 (ja) 2020-05-27
EP3407132A4 (en) 2019-09-04
JP2017129757A (ja) 2017-07-27
EP3407132B1 (en) 2022-05-04
CN108604050B (zh) 2021-07-09
WO2017126422A1 (ja) 2017-07-27
EP3407132A1 (en) 2018-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4050A (zh) 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US6042234A (en) Polarized light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US719684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lluminating optical systems
KR100446570B1 (ko) 광학소자,편광조명장치및투사형표시장치
CN106257329A (zh)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及投影仪
EP2912371B1 (en) Light source unit,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TW200536147A (en) Light-collecting illumination system
JP2007524976A (ja) 照明システム
CN108351585A (zh)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以及投影仪
US20090066920A1 (en)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1700986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4073152A1 (ja) 光源ユニット、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07530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08693685A (zh)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CN109298586A (zh)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和投影仪
JP6897401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7322691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7086737B2 (en) Optical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KR20180086225A (ko)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생산 방법
CN108388021A (zh) 偏振转换元件以及投影仪
JP7463925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7468267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515200B2 (ja) 照明光学系及び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CN107003594A (zh) 图像显示装置、光源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CN100587588C (zh) 照明装置及投影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