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70739B -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70739B
CN108570739B CN201810346081.9A CN201810346081A CN108570739B CN 108570739 B CN108570739 B CN 108570739B CN 201810346081 A CN201810346081 A CN 201810346081A CN 108570739 B CN108570739 B CN 1085707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spiral
yarns
weft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460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70739A (zh
Inventor
佟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Xiaoji Technology Co ltd
Niupai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filed Critical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8103460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707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70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0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70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0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3/00Shedd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及其织造方法,本发明的织物织造不同于传统方式,经纱不必先穿过用以升降经纱的综框上的综丝,而是采用螺旋分经开口装置,先将经纱***的所有经纱分成两层,然后使螺旋分绞装置通过升降,需要两个螺旋分经装置分别控制一层经纱的交替升降,形成梭口,再经过引纬装置进行引纬,与经纱交织。本发明省去了繁琐、费工费时的穿经工序,提高了织造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造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条件下,机织物的织造是先将经纱穿开口机构综框的综丝,使其分开成上下两层,形成梭口后,再将纬纱引过梭口与经纱交织,再将纬纱经钢筘打进织口完成织造,因而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是织造的前提条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及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包括螺旋分经装置A1、螺旋分经装置A2、螺旋分经装置B1和螺旋分经装置B2,所述的螺旋分经装置A1、螺旋分经装置A2、螺旋分经装置B1和螺旋分经装置B2的结构均包括夹持器和引纬器,所述夹持器和引纬器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器位于引纬器的头端或尾端,用于夹持纬纱;所述引纬器为螺旋式,用于牵引纬纱呈螺旋式运动,对于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采用可变螺距的引纬装置,即螺距不相等,螺距大的部位可容纳2根及以上经纱,形成2/1或者3/1等复杂的组织结构;螺距小的部位只可以容纳1根经纱,纬纱通过后,形成以1/1平纹组织交织的结构;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的织造方法,对于简单组织结构的织物,可以采用一个螺旋引纬装置引纬,使得纬纱与经纱交织;对于复杂的组织结构的织物,在完成一个组织循环的织造过程中,可以根据织物组织结构中经纬纱交织点的不同分布,采用一组不同螺距的若干引纬器。
所述的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全幅经纱片分为奇数和偶数两个***,偶数经纱为A***,奇数经纱为B***,利用螺旋分经装置,沿着与经纱片垂直的方向,从布边的一侧,以螺旋线轨迹的前进,螺旋装置依次绕过相邻的经纱,如先绕到奇数根经纱之下,接着在绕到相邻的偶数经纱之上,如此循环反复,完成对经纱的分经作用,相邻经纱分别位于螺旋分经装置上、下层;具体操作如下:
一、螺旋分经装置A1:负责偶数经纱A的提升
螺旋分经装置A1自右向左,绕经纱螺旋前进,经纱A***的经纱在螺旋分经器分经接触点之上,因此螺旋分经装置A1负责偶数经纱A的提升;
二、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2:负责偶数经纱A的下降
自左向右,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2绕经纱螺旋前进,经纱A在螺旋分经开口装置分经装置A2接触点之下,因此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2负责偶数经纱A的下降;
控制偶数经纱A的升降需要两个螺旋分经装置,两个相邻装置旋转错开180度相位角,一个负责偶数经纱A的上升,一个负责偶数经纱A的下降;
当织造常见平纹组织织物,偶数经纱必须依次上下运动,经纱也是如此,只是运动规律相反,偶数经纱上升,奇数经纱下降,反之亦然;具体为:
1、引入第1纬前:控制偶数经纱上升的螺旋分经器A1带动偶数经纱上升时,控制偶数经纱下降的螺旋分经器A2此时必须先停留升在上方不动,此时A1、A2均在上方;
2、当引入第2纬前,控制偶数经纱下降的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2带动偶数经纱A下降时,控制下一纬织造前的偶数经纱上升的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1此时也必须随之下降,此时A1、A2均在下方;
由于A1的螺旋线分经开口装置与经纱的接触点只负责托起经纱上升,下降时,经纱从螺旋线圈自然中脱出,螺旋线圈并不妨碍经纱下降;
三、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1:负责奇数经纱B的下降
在偶数经纱A上升的同时,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1控制奇数经纱B下降;反之,当在偶数经纱下降的同时,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2控制奇数经纱B上升;总之,偶数经纱A和奇数经纱B的运动方向相反;
当偶数经纱A通过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1的提升装置上升,形成梭口上层经纱的同时,奇数经纱B必须通过其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1下降,形成梭口下层经纱,引入一纬后,再经打纬,将引入的纬纱织入织口;
当控制奇数经纱下降的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1压迫经纱下降时,控制下一纬奇数经纱上升的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2应先随其下降,由于后者的螺旋线的接触点只负责托起经纱上升,下降时经纱自然从螺旋线圈中脱出,螺旋线圈B2并不妨碍其下降;同理,控制奇数经纱上升的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2上升时,控制下一纬奇数经纱下降的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1必须先与之同时上升,由于后者的螺旋线的接触点只负责压迫经纱下降,经纱上升时螺旋线圈并不妨碍其上升;
偶数经纱A通过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1上升,形成梭口上层经纱,奇数经纱B必须通过其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1下降,形成梭口下层经纱,引入第二纬;
四、当引入第二纬之前的螺旋提升开口运动,与第一纬原理相同,但方向相反
偶数经纱A通过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2下降,形成梭口下层经纱,奇数经纱B必须通过其螺旋分经装置B2上升,形成梭口上层经纱,引入第二纬,如此反复,完成织造;
织造平纹织物,需要4个螺旋分经装置,两个螺旋分经器控制偶数经纱A升降,另两个螺旋分经器控制奇数经纱B升降;
对于相同组织结构的织物,螺旋式分经开口器的螺距彼此相等,螺距大小取决于经纱密度(即经纱间距),当经密大,经纱间距小时,则螺旋间距小,反之,经密小,经纱间距大,则螺距亦大;
对于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可采用可变螺距的开口装置,即螺距不相等,螺距大的部位可容纳2根及以上经纱,形成2/1、或者3/1等复杂的组织结构;螺距小的部位只可以容纳1根经纱;纬纱通过后,形成以1/1平纹组织交织的结构。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织物织造不同于传统方式,经纱不必先穿过用以升降经纱的综框上的综丝,而是采用螺旋分经开口装置,先将经纱***的所有经纱分成两层,然后使螺旋分绞装置通过升降,需要两个螺旋分经装置分别控制一层经纱的交替升降,形成梭口,再经过引纬装置进行引纬,与经纱交织。本发明省去了繁琐、费工费时的穿经工序,提高了织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螺旋分经装置A1控制偶数经纱A的上升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螺旋分经装置提升偶数经纱A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螺旋分经装置A2控制偶数经纱A的下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螺旋分经装置控制偶数经纱A下降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螺旋分经器控制偶数经纱上升,奇数经纱下降,形成梭口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螺旋分经器控制奇数经纱上升,偶数经纱下降,形成梭口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2/1斜纹组织构成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组织A一个基本循环单元示意图;
图9-1是本发明的组织A两个单元的展开图;
图9-2是本发明的螺旋引纬时纬纱与经纱交织成的组织A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组织B一个基本循环单元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组织B两个单元的展开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螺旋引纬时纬纱与经纱交织成的组织B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组织C一个基本循环单元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组织C两个单元的展开图;
图15是本发明的螺旋引纬时纬纱与经纱交织成的组织C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包括螺旋分经装置A1、螺旋分经装置A2、螺旋分经装置B1和螺旋分经装置B2,所述的螺旋分经装置A1、螺旋分经装置A2、螺旋分经装置B1和螺旋分经装置B2的结构均包括夹持器1和引纬器2,所述夹持器1和引纬器2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器1位于引纬器2的头端或尾端,用于夹持纬纱;所述引纬器2为螺旋式,用于牵引纬纱呈螺旋式运动,对于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采用可变螺距的引纬装置,即螺距不相等,螺距大的部位可容纳2根及以上经纱,形成2/1或者3/1等复杂的组织结构;螺距小的部位只可以容纳1根经纱,纬纱通过后,形成以1/1平纹组织交织的结构;
对于简单组织结构的织物,可以采用一个螺旋引纬装置引纬,使得纬纱与经纱交织;对于复杂的组织结构的织物,在完成一个组织循环的织造过程中,可以根据织物组织结构中经纬纱交织点的不同分布,采用一组不同螺距的若干引纬器。
如图1,将全幅经纱片分为奇数和偶数两个***,偶数经纱为A***,奇数经纱为B***,利用螺旋分经装置,沿着与经纱片垂直的方向,从布边的一侧,以螺旋线轨迹的前进,螺旋装置依次绕过相邻的经纱,如先绕到奇数根经纱之下,接着在绕到相邻的偶数经纱之上,如此循环反复,完成对经纱的分经作用,相邻经纱分别位于螺旋分经装置上、下层。
一、螺旋分经装置A1:负责偶数经纱A的提升
如图1所示,螺旋分经装置A1自右向左,绕经纱螺旋前进,经纱A***的经纱在螺旋分经器分经接触点之上,因此螺旋分经装置A1负责偶数经纱A的提升。
图2为想象螺旋拉伸后展开时,提升偶数经纱A示意图。
二、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2:负责偶数经纱A的下降
如图3所示,自左向右,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2绕经纱螺旋前进,经纱A在螺旋分经开口装置分经装置A2接触点之下,因此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2负责偶数经纱A的下降。图4为螺旋分经开口装置想象拉伸后展开示意图,控制偶数经纱A下降。
总之,控制偶数经纱A的升降需要一付(两个)螺旋分经装置,两个相邻装置旋转错开180度相位角,一个负责偶数经纱A的上升,一个负责偶数经纱A的下降。
当织造常见平纹组织织物,偶数经纱必须依次上下运动(经纱也是如此,只是运动规律相反,偶数经纱上升,奇数经纱下降,反之亦然)。
1、引入第1纬前:控制偶数经纱上升的螺旋分经器A1带动偶数经纱上升时,控制偶数经纱下降的螺旋分经器A2此时必须先停留升在上方不动,此时A1、A2均在上方;
2、当引入第2纬前,控制偶数经纱下降的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2带动偶数经纱A下降时,控制下一纬(第3纬)织造前的偶数经纱上升的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1此时也必须随之下降,此时A1、A2均在下方。
由于A1的螺旋线分经开口装置与经纱的接触点只负责托起经纱上升,下降时,经纱从螺旋线圈自然中脱出,螺旋线圈并不妨碍经纱下降。
三、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1:负责奇数经纱B的下降
在偶数经纱A上升的同时,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1控制奇数经纱B下降;反之,当在偶数经纱下降的同时,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2控制奇数经纱B上升。其装置和下降原理同图3和图4。
总之,偶数经纱A和奇数经纱B的运动方向相反。
当偶数经纱A通过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1的提升装置上升,形成梭口上层经纱的同时,奇数经纱B必须通过其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1下降,形成梭口下层经纱,引入一纬后,再经打纬,将引入的纬纱织入织口。如图5。
与控制偶数经纱升降的原理相同:当控制奇数经纱下降的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1压迫经纱下降时,控制下一纬奇数经纱上升的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2应先随其下降,由于后者的螺旋线的接触点只负责托起经纱上升,下降时经纱自然从螺旋线圈中脱出,螺旋线圈B2并不妨碍其下降。同理,控制奇数经纱上升的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2上升时,控制下一纬奇数经纱下降的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1必须先与之同时上升,由于后者的螺旋线的接触点只负责压迫经纱下降,经纱上升时螺旋线圈并不妨碍其上升。
即:偶数经纱A通过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1上升,形成梭口上层经纱,奇数经纱B必须通过其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1下降,形成梭口下层经纱,引入第二纬,如图6。
四、当引入第二纬之前的螺旋提升开口运动,与第一纬原理相同,但方向相反,如图6。
偶数经纱A通过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2下降,形成梭口下层经纱,奇数经纱B必须通过其螺旋分经装置B2上升,形成梭口上层经纱,引入第二纬,如图6,如此反复,完成织造。
织造基本1/1平纹织物,需要两付(4个)螺旋分经装置,两个螺旋分经器控制偶数经纱A升降,另两个螺旋分经器控制奇数经纱B升降。
对于相同组织结构的织物,螺旋式分经开口器的螺距彼此相等,螺距大小取决于经纱密度(即经纱间距),当经密大,经纱间距小时,则螺旋间距小,反之,经密小,经纱间距大,则螺距亦大。
对于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可采用可变螺距的开口装置,即螺距不相等,螺距大的部位可容纳2根及以上经纱,形成2/1、或者3/1等复杂的组织结构。螺距小的部位只可以容纳1根经纱。纬纱通过后,形成以1/1平纹组织交织的结构。
1.平纹组织:对于简单平纹组织结构的织物,可以采用一副(两个)螺旋分经开口装置开口,使得纬纱与经纱交织。
对于复杂的组织结构的织物,在完成一个组织循环的织造过程中,可以根据织物组织结构中经纬纱交织点的不同分布,采用一组不同螺距的若干螺旋分经器。以下为2/1斜纹织物组织的实施例:
2.2/1斜纹基本组织:组织图如图7所示,可以分解为图示A、B和C三个组织单元,织物由若干这样的基本单元组成。“×”代表经纱在纬纱之上的交织点;“□”代表纬纱在经纱之上的交织点。
1.A单元组织
如图8为一个A单元的一个基本组织循环,图9-1为A单元的两个循环的展开图。
其形成方式:如图8:组织A的开口运动,需要一付(两个)螺旋开口机构分别控制,分别控制一个基本组织单元内三根经纱的升降。
如图9-2:自右向左,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1以螺旋线轨迹绕过经纱,每一个经纬纱交织的单元内:螺旋分经器沿直线旋转绕过三根经纱,负责提升经纱Ⅱ和I。
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1依次先浮在经纱Ⅲ之上(即将来A2控制该经纱下降,形成纬组织点效应),然后向前螺旋前进,在经纱I和Ⅱ之下,即A1使得该两根经纱按图8的次序被提升,经引纬织造,形成连续两个经组织点效应。
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2负责使得经纱Ⅲ按按图8的A组织次序下降。
A1和A2带动经纱升降形成梭口,经引纬交织,形成2/1组织,如图8和9-1,交织的次序为:自右向左依次为:纬组织点Ⅲ→经组织点Ⅱ→经组织点Ⅰ。
织造该组织,需要一付(两个)螺旋分经开口装置:螺旋分经装置A1负责按图8顺序,提升Ⅰ和Ⅱ经纱;螺旋分经开口装置A2负责按图8顺序使得Ⅲ经纱下降,形成组织A单元。
2.B单元组织
如图10为一个B单元的一个基本组织循环,图11为B单元的两个循环的展开图。
如图12:自右向左,螺旋分经开口装置B1以螺旋线轨迹绕过经纱,每一个经纬纱交织的单元内:螺旋分经器沿直线旋转绕过三根经纱,按图10中次序,负责提升经纱Ⅲ和Ⅱ。
螺旋分经器B1依次先向下沉在两根经纱之下前进,经B1的提升作用,形成连续两个经Ⅲ和Ⅱ组织点效应,接着自下而上,浮在一根经纱之上(通过B2的下降作用,形成Ⅰ经纱在下的纬组织点效应),然后向前螺旋运动,完成一个组织单元B的交织规律,以此类推,形成2/1组织,如图10,交织的次序为:自右向左依次为:经组织点Ⅲ→经组织点Ⅱ→纬组织点Ⅰ。
织造该组织,需要一付(两个)螺旋分经装置:螺旋分经装置B1负责按图10顺序,提升Ⅲ和Ⅱ经纱;螺旋分经装置A2负责按图8顺序使经纱I下降,形成组织B单元。
3.C单元组织
如图13为一个C组织单元的一个基本组织循环,图14为C组织单元的两个循环的展开图。
如图15:自右向左,螺旋分经开口装置1以螺旋线轨迹绕过经纱,每一个经纬纱交织的单元内:螺旋分经器沿直线旋转绕过三根经纱,按图11中次序,负责提升经纱Ⅲ和Ⅰ。
螺旋分经器B1依次先向下沉在经纱Ⅲ之下,接着自下而上,浮在经纱Ⅱ之上(通过B2下降,形成经纱Ⅱ在下的纬组织点效应),然后向前由下而上螺旋运动,浮在经纱I之上。经B1的提升作用,形成间隔一个纬组织点的Ⅲ和I经组织点效应,通过B2下降,形成经纱Ⅱ在下的纬组织点效应。
螺旋分经开口装置C2负责使得经纱Ⅱ按图13的C组织次序下降。
C1和C2带动经纱升降形成梭口,经引纬交织,形成2/1组织,如图13,交织的次序为:自右向左依次为:经组织点Ⅲ→纬组织点Ⅱ→经组织点Ⅰ,如此往复,形成组织C。其合成的组织如图7。
总之,通过不同螺旋引纬器的在引纬过程中的排列、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织物组织。
本发明的织物织造不同于传统方式,经纱不必先穿过用以升降经纱的综框上的综丝,而是采用螺旋分经开口装置,先将经纱***的所有经纱分成两层,然后使螺旋分绞装置通过升降,需要两个螺旋分经装置分别控制一层经纱的交替升降,形成梭口,再经过引纬装置进行引纬,与经纱交织。本发明省去了繁琐、费工费时的穿经工序,提高了织造效率。

Claims (2)

1.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分经装置A1、螺旋分经装置A2、螺旋分经装置B1和螺旋分经装置B2,所述的螺旋分经装置A1、螺旋分经装置A2、螺旋分经装置B1和螺旋分经装置B2的结构均包括夹持器(1)和引纬器(2),所述夹持器(1)和引纬器(2)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器(1)位于引纬器(2)的头端或尾端,用于夹持纬纱;所述引纬器(2)为螺旋式,用于牵引纬纱呈螺旋式运动,对于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采用可变螺距的引纬装置,即螺距不相等,螺距大的部位可容纳2根及以上经纱,形成2/1或者3/1的组织结构;螺距小的部位只可以容纳1根经纱,纬纱通过后,形成以1/1平纹组织交织的结构;
对于简单组织结构的织物,采用一个螺旋引纬装置引纬,使得纬纱与经纱交织;对于复杂的组织结构的织物,在完成一个组织循环的织造过程中,根据织物组织结构中经纬纱交织点的不同分布,采用一组不同螺距的若干引纬器。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全幅经纱片分为奇数和偶数两个***,偶数经纱为A***,奇数经纱为B***,利用螺旋分经装置,沿着与经纱片垂直的方向,从布边的一侧,以螺旋线轨迹的前进,螺旋分经装置依次绕过相邻的经纱,先绕到奇数根经纱之下,接着再绕到相邻的偶数经纱之上,如此循环反复,完成对经纱的分经作用,相邻经纱分别位于螺旋分经装置上、下层;具体操作如下:
一、螺旋分经装置A1:负责偶数经纱A的提升
螺旋分经装置A1自右向左,绕经纱螺旋前进,经纱A***的经纱在螺旋分经装置分经接触点之上,因此螺旋分经装置A1负责偶数经纱A的提升;
二、螺旋分经装置A2:负责偶数经纱A的下降
自左向右,螺旋分经装置A2绕经纱螺旋前进,经纱A在螺旋分经装置A2接触点之下,因此螺旋分经装置A2负责偶数经纱A的下降;
控制偶数经纱A的升降需要两个螺旋分经装置,两个相邻装置旋转错开180度相位角,一个负责偶数经纱A的上升,一个负责偶数经纱A的下降;
当织造常见平纹组织织物,偶数经纱必须依次上下运动,奇数经纱也是如此,只是运动规律相反,偶数经纱上升,奇数经纱下降,反之亦然;具体为:
1、引入第1纬前:控制偶数经纱上升的螺旋分经装置A1带动偶数经纱上升时,控制偶数经纱下降的螺旋分经装置A2此时必须先停留在上方不动,此时A1、A2均在上方;
2、当引入第2纬前,控制偶数经纱下降的螺旋分经装置A2带动偶数经纱A下降时,控制下一纬织造前的偶数经纱上升的螺旋分经装置A1此时也必须随之下降,此时A1、A2均在下方;
由于A1的螺旋分经装置与经纱的接触点只负责托起经纱上升,下降时,经纱从螺旋线圈中自然脱出,螺旋线圈并不妨碍经纱下降;
三、螺旋分经装置B1:负责奇数经纱B的下降
在偶数经纱A上升的同时,螺旋分经装置B1控制奇数经纱B下降;反之,当在偶数经纱下降的同时,螺旋分经装置B2控制奇数经纱B上升;总之,偶数经纱A和奇数经纱B的运动方向相反;
当偶数经纱A通过螺旋分经装置A1的提升装置上升,形成梭口上层经纱的同时,奇数经纱B必须通过其螺旋分经装置B1下降,形成梭口下层经纱,引入一纬后,再经打纬,将引入的纬纱织入织口;
当控制奇数经纱下降的螺旋分经装置B1压迫经纱下降时,控制下一纬奇数经纱上升的螺旋分经装置B2应先随其下降,由于后者的螺旋线的接触点只负责托起经纱上升,下降时经纱自然从螺旋线圈中脱出,螺旋线圈B2并不妨碍其下降;同理,控制奇数经纱上升的螺旋分经装置B2上升时,控制下一纬奇数经纱下降的螺旋分经装置B1必须先与之同时上升,由于后者的螺旋线的接触点只负责压迫经纱下降,经纱上升时螺旋线圈并不妨碍其上升;
偶数经纱A通过螺旋分经装置A1上升,形成梭口上层经纱,奇数经纱B必须通过其螺旋分经装置B1下降,形成梭口下层经纱,引入第二纬;
四、引入第二纬之前的螺旋提升开口运动,与第一纬原理相同,但方向相反
偶数经纱A通过螺旋分经装置A2下降,形成梭口下层经纱,奇数经纱B必须通过其螺旋分经装置B2上升,形成梭口上层经纱,引入第二纬,如此反复,完成织造;
织造平纹织物,需要4个螺旋分经装置,两个螺旋分经装置控制偶数经纱A升降,另两个螺旋分经装置控制奇数经纱B升降;
对于相同组织结构的织物,螺旋式分经开口器的螺距彼此相等,螺距大小取决于经纱密度,当经密大,经纱间距小时,则螺旋间距小,反之,经密小,经纱间距大,则螺距亦大;
对于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可采用可变螺距的开口装置,即螺距不相等,螺距大的部位可容纳2根及以上经纱,形成2/1或者3/1的组织结构;螺距小的部位只可以容纳1根经纱,纬纱通过后,形成以1/1平纹组织交织的结构。
CN201810346081.9A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Active CN1085707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46081.9A CN108570739B (zh)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46081.9A CN108570739B (zh)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0739A CN108570739A (zh) 2018-09-25
CN108570739B true CN108570739B (zh) 2020-03-31

Family

ID=63574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46081.9A Active CN108570739B (zh)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7073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10658A3 (nl) * 1996-09-30 1998-11-03 Picanol Nv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om minstens twee draden rond elkaar te bewegen.
ES2600953T3 (es) * 2013-12-09 2017-02-13 Stäubli Sargans Ag Dispositivo para la separación de hilos
CN103849974B (zh) * 2014-03-27 2015-05-13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层织物织造的开口引纬机构
CN204780071U (zh) * 2015-06-01 2015-11-18 苏州市晨彩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移位式储纬器
EP3121317B1 (en) * 2015-07-23 2021-01-06 STÄUBLI BAYREUTH GmbH Method for weaving a fabric, near-net shape fabric woven via such a method and weaving loom for implementing this method
CN206345972U (zh) * 2016-12-26 2017-07-21 浙江越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剑杆毛巾织机的右引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0739A (zh) 2018-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00831A (en) Method and weaving looms for manufacture of face to face fabric
US5117542A (en) Seaming machine to manufacture an insertion-type seam for making a cloth belt endless
WO20131790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CN108442017B (zh) 一种织造拉丝充气布的方法及其设备
US5139052A (en) Tackle suspension for a jacquard machine
CN113403727B (zh) 利用普通织机织造变直径三维机织管状织物的方法
CN108570739B (zh)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US512744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eno weaving a 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CN202380169U (zh) 立体织机开口装置
CN103924360B (zh) 一种多层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08625030B (zh) 一种纺织织造用螺旋式开口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US3499471A (en) Method of weaving velvet tapes and the like
CN106381603A (zh) 一种在小样织机上织造经向间断式泡泡纱的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CN113279104B (zh) 一种可单向加大摩擦力的纺织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8603314B (zh) 使用多个经线柱和综丝柱织造多层产品
CN108588974B (zh)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引纬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CN111101253B (zh) 一种间断式齿形带式织机开口机构
EP3875649B1 (en) Weaving loom and method for weaving a multilayer fabric
CN2795240Y (zh) 一种有梭织布机综框
US2859778A (en) Carpet loom attachment
US20110253246A1 (en) Warp and weft type weaving machine
CN219195276U (zh) 一种应用于三经绞罗的织机
CN110629347A (zh) 一种织布机不对称开口的开口机构
CN116005321A (zh) 一种干法碳纤维多层斜纹角联锁结构织物的制备方法
CA1318830C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sertion-type seam for making a cloth belt endless, and seam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2

Address after: No. 9 Heye West Road, Hanjiang District,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100

Patentee after: Niupai Textile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C1510, Kechuang Headquarters Building, 320 Pubin Road, Nanjing District, Jiangsu Free Trade Zone, Nanjing, 210000,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Xiaoji Technology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2

Address after: Room C1510, Kechuang Headquarters Building, 320 Pubin Road, Nanjing District, Jiangsu Free Trade Zone, Nanjing, 210000, Jiangsu

Patentee after: Nanjing Xiaoj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000 No. 87 Youth Middle Road,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