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4376A - 涡旋压缩机及热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涡旋压缩机及热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4376A
CN108474376A CN201680079123.6A CN201680079123A CN108474376A CN 108474376 A CN108474376 A CN 108474376A CN 201680079123 A CN201680079123 A CN 201680079123A CN 108474376 A CN108474376 A CN 108474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compressor
refrigerant
flow path
cover
ch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91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4376B (zh
Inventor
长冈文
长冈文一
茗原将史
鸣海圭亮
谷真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74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4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4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4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具备:固定涡盘,所述固定涡盘在底板具有涡卷状的固定涡卷齿,与摆动涡盘具有的摆动涡卷齿组合而形成压缩室,在底板的内部具有与压缩室连通而供从外部流入的制冷剂通过的喷射流路;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于喷射流路内,避免制冷剂从压缩室向喷射流路内流动;及罩,所述罩闭塞将喷射流路与底板的外表面连通的加工孔,成为止回阀的阀座。

Description

涡旋压缩机及热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旋压缩机等。尤其涉及涡旋压缩机中的喷射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的涡旋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收纳有涡旋压缩元件和驱动机构。涡旋压缩元件例如包括在端板的表面竖立设置有涡卷状的卷板的固定涡盘和与该固定涡盘啮合且在端板的表面竖立设置有涡卷状的卷板的摆动涡盘。并且,涡旋压缩机通过驱动机构使摆动涡盘相对于固定涡盘进行公转,使由摆动涡盘和固定涡盘形成的成为压缩室的多个空间从外侧朝向内侧逐渐缩小,由此进行压缩。在这样的以往的涡旋压缩机中,形成用于施加压力的背压通路和与喷射孔连通的液体喷射通路,并在与液体喷射通路连接的连接管的内部插设有容积缩小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例如,在其他的涡旋压缩机中,有时通过喷射口进行气体喷射。在喷射的制冷剂的流路设置有止回阀。在这样的涡旋压缩机中,在固定涡盘的端板设有从背面贯通至压缩室的喷射口,在固定涡盘的端板的喷射口与连接于喷射口的喷射管的连接部形成有止回阀室。在该止回阀室内设有止回阀。而且,涡旋压缩机具有嵌入到固定涡盘的端板内的插头部。插头部周围的凸缘部经由密封件而固定于固定涡盘的背面。在此,止回阀是紧贴插头部的端面以便通过前端部将来自在该端面开口的喷射管的导入口密闭、并将基部与背部的止回阀限动件一起安装的簧片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515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079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涡旋压缩机中,为了形成喷射孔而需要将固定涡盘端板背面的大部分覆盖。因此,难以抑制成本。而且,难以确保用于设置作为盖的罩的空间。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涡旋压缩机中,难以确保止回阀用插头和止回阀室设置用的空间。此外,在将簧片阀用于止回阀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螺栓将止回阀限动件和簧片阀的基部固定,因此需要进一步确保空间。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实现小型化及成本抑制的涡旋压缩机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具备:固定涡盘,所述固定涡盘在底板具有涡卷状的固定涡卷齿,与摆动涡盘具有的摆动涡卷齿组合而形成压缩室,在底板的内部具有与压缩室连通而供从外部流入的制冷剂通过的喷射流路;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于喷射流路内,避免制冷剂从压缩室向喷射流路内流动;及罩,所述罩闭塞将喷射流路与底板的外表面连通的加工孔,成为止回阀的阀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在进行喷射的情况下,通过制冷剂的流动,止回阀打开,能够使制冷剂经由喷射流路流入到压缩中途的压缩室内,因此能够确保制冷剂流量。另一方面,在未进行喷射时,止回阀被闭塞,由此压缩中途的制冷剂不向喷射流路流动,能够减轻由于滞留在喷射流路内的制冷剂再次返回压缩室内而产生的再压缩损失。而且,固定涡盘的底板在内部具有喷射流路,因此能够减小喷射流路所需的空间。而且,由于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等,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及成本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内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结构部50的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中设置第一罩50j和第二罩50k之前的喷射结构部50的图。
图4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热泵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在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热泵装置中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莫里尔图。
图6是表示在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热泵装置中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莫里尔图。
图7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摆动涡盘2相对于固定涡盘1的相对位置以吸入完成状态的时点为0度,每90度地表示直至450度的图。
图8是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中进行喷射时的喷射结构部50附近的制冷剂的流动等的图。
图9是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中未进行喷射时的喷射结构部50附近的制冷剂的流动等的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结构部50的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结构部50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一罩50j及第二罩50k向移除方向移动了的情况的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结构部50的另一例的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结构部50的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结构部50的另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在此,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的结构是相同或相当于此的结构,在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全文中通用。并且,说明书全文表示的构成元件的方式只不过是例示,没有限定为说明书记载的方式。尤其是构成元件的组合并非仅限定为各实施方式的组合,可以将其他的实施方式记载的构成元件应用于另外的实施方式。此外,关于以下标进行区分等的多个同种的设备等,在不需要特别区分或确定的情况下,有时省略下标进行记载。而且,在附图中,各结构构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情况不同。并且,关于温度、压力等的高低,并不是以与绝对的值的关系来特别确定高低等,而是在***、装置等的状态、动作等中相对地确定的。而且,以图中的上方为“上”,以下方为“下”进行说明。并且,在附图中,各结构构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的情况不同。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内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如后文所述,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是具有喷射机构的涡旋压缩机。
首先,说明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将固定涡盘1、摆动涡盘2、柔性框架3、引导框架4、电动机5、副框架6、主轴7、欧氏机构8收纳在密闭容器10内。
固定涡盘1的外周部通过螺栓而紧固、固定于引导框架4。在固定涡盘1的底板部1a的一面侧(图1的下侧)形成有板状的涡卷齿1b(固定涡卷齿)。固定涡盘1的涡卷齿1b与后述的摆动涡盘2的涡卷齿2b(摆动涡卷齿)啮合,由此形成作为压缩室20的空间。
在底板部1a的一面侧(图1的下侧)的外周部,欧氏引导槽1c在大致一直线上形成2个。欧氏机构8的爪8a往复滑动自如地卡合于欧氏引导槽1c。
在摆动涡盘2的底板部2a的一面侧(图1的上侧)形成有与固定涡盘1的涡卷齿1b实质上为相同形状的板状的涡卷齿2b。如上所述,固定涡盘1的涡卷齿1b与摆动涡盘2的涡卷齿2b啮合,由此形成作为压缩室20的空间。在底板部2a的与涡卷齿2b相反的面侧(图1的下侧)的外周部,与固定涡盘1的欧氏引导槽1c之间具有大致90度的相位差的欧氏引导槽2e在大致一直线上形成2个。欧氏机构8的爪8b往复滑动自如地卡合于欧氏引导槽2e。
在底板部2a的与涡卷齿2b相反的面侧(图1的下侧)的中心部形成有中空圆筒状的凸台部2f。并且,凸台部2f的内侧成为摆动轴承2c。主轴7的上端的摆动轴部7b卡合于摆动轴承2c。
在凸台部2f的外径侧形成有柔性框架3的推力轴承3a和能够压接滑动的推力面2d。在此,在凸台部2f的外径侧,在摆动涡盘2的推力面2d与柔性框架3之间形成有空间,以下,将该空间称为凸台部外径空间2g。
在推力轴承3a的外径侧,在摆动涡盘2的底板部2a与柔性框架3之间形成有空间,将该空间称为底板外径部空间2h。底板外径部空间2h成为吸入气体气氛压(吸入压)的低压空间。
在底板部2a设有从固定涡盘1侧的面(图1的上侧的面)贯通至柔性框架3侧的面(图1的下侧的面)的抽气孔2j。抽气孔2j将压缩室20与推力面2d侧的空间连通。
利用在引导框架4的内周部设置的上嵌合圆筒面4a及下嵌合圆筒面4b,沿半径方向支承柔性框架3的在外周部设置的上下2个的上嵌合圆筒面3d及下嵌合圆筒面3e。而且,在柔性框架3的中心部形成有主轴承3c,该主轴承3c将由电动机5驱动而旋转的主轴7沿半径方向支承。在此,在引导框架4与柔性框架3之间形成有通过环状的上密封件16a及下密封件16b分割为上下的空间,以下,将该空间称为框架空间4c。而且,在实施方式1中,在引导框架4的内周面,在2处形成有分别收纳上密封件16a及下密封件16b的环状的密封槽。然而,关于密封槽的形成位置,例如,也可以形成于柔性框架3的外周面。
在柔性框架3的与抽气孔2j的下开口部相对的位置形成有连通孔3f。连通孔3f从推力轴承3a侧贯通至框架空间4c侧,始终或间歇地将抽气孔2j与框架空间4c连通。而且,柔性框架3具有调整阀空间3n,该调整阀空间3n收纳有调整凸台部外径空间2g的压力的中间压调整阀3g、阀按压件3h及中间压调整弹簧3k。中间压调整弹簧3k以从自然长度收缩的状态收纳于调整阀空间3n。在此,将中间压调整阀3g的外径侧的、柔性框架3与引导框架4之间的空间称为阀外径空间3p。
在引导框架4的内侧面的固定涡盘1侧(图1的上侧)形成有上嵌合圆筒面4a。上嵌合圆筒面4a与在柔性框架3的外周面形成的上嵌合圆筒面3d卡合。而且,在引导框架4的内侧面的电动机5侧(图1的下侧)形成有下嵌合圆筒面4b。下嵌合圆筒面4b与在柔性框架3的外周面形成的下嵌合圆筒面3e卡合。
在主轴7的摆动涡盘2侧(图1的上侧)形成有与摆动涡盘2的摆动轴承2c旋转自如地卡合的摆动轴部7b。在摆动轴部7b的下侧形成有与柔性框架3的主轴承3c旋转自如地卡合的主轴部7c。
在主轴7的与摆动涡盘2侧相反的一侧(图1的下侧)形成有与副框架6的副轴承6a旋转自如地卡合的副轴部7d。在副轴部7d与上述的主轴部7c之间热配有电动机5的转子5a,在其周围设有定子5b。而且,在主轴7的内部设有沿轴向贯通设置的高压油供油孔7e。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结构部50的图。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是使制冷剂从外部向压缩室20内的压缩中途的制冷剂流入并能够进行喷射的压缩机。在喷射结构部50形成有涉及喷射的流路等。
在固定涡盘1所具有的底板部1a的大致中心部,贯通底板部1a地设有排出口1d。而且,成为制冷剂流入口的喷射管41贯通密闭容器10,在底板部1a的侧部,与形成于底板部1a内的喷射第一流路50a连通。喷射第一流路50a为从外部喷射的制冷剂流入的最初的流路。喷射第一流路50a通过从底板部1a的侧部进行开设成为流路的孔的加工而形成。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中设置第一罩50j和第二罩50k之前的喷射结构部50的图。而且,底板部1a具有与喷射第一流路50a连通的喷射第二流路50b及在制冷剂的流路内收纳止回阀50h的止回阀收纳路50f。喷射第二流路50b及止回阀收纳路50f通过从底板部1a的一面的相反侧的面(图3的上侧)进行开设成为流路的孔的加工而形成。在加工时,形成开口面积比止回阀收纳路50f更大的第一加工用孔50d。
此外,底板部1a具有与止回阀收纳路50f连通的喷射第三流路50c。喷射第三流路50c通过从底板部1a的侧部进行开设成为流路的孔的加工而形成。并且,底板部1a具有将喷射第三流路50c与压缩室20连通的喷射连通路50g。喷射连通路50g以从底板部1a的一面侧(图1的下侧)开设孔并使喷射第三流路50c与压缩室20贯通的方式形成。在此,将基于在固定涡盘1的底板部1a内形成的喷射第一流路50a、喷射第二流路50b、止回阀收纳路50f、喷射第三流路50c及喷射连通路50g的流路称为喷射流路。
如前所述,止回阀50h设置于止回阀收纳路50f。止回阀50h能够沿止回阀收纳路50f开闭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移动。止回阀50h使从喷射第二流路50b侧向止回阀收纳路50f流入的、从外部喷射的制冷剂向喷射第三流路50c侧通过。将从喷射第三流路50c侧向止回阀收纳路50f流入的制冷剂隔断,以避免其向喷射第二流路50b侧通过。
第一罩50j例如具有弹性,成为将第一加工用孔50d覆盖的盖,以避免止回阀收纳路50f与作为高压气氛的密闭容器10连通的方式将空间分隔。尤其是在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中,第一罩50j成为止回阀50h中的阀座的落座座面。第二罩50k例如具有弹性,成为将在形成喷射第三流路50c时产生的第二加工用孔50e覆盖的盖,以避免喷射第三流路50c与密闭容器10连通的方式将空间分隔。
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动作。通过来自外部的电力供给,电动机5进行驱动,主轴7旋转。通过主轴7的旋转,固定于主轴7的摆动涡盘2进行驱动。摆动涡盘2通过欧氏机构8进行公转运动(偏心回旋运动)而不进行自转运动,从而进行使压缩室20的容积逐渐减少的压缩动作。通过该压缩动作而吸入的压缩室20内的制冷剂成为高压,从固定涡盘1的排出口1d向密闭容器10内排出。排出的制冷剂从排出管12向密闭容器10外放出。因此,密闭容器10内的制冷剂气氛成为高压。
在通常运转时,密闭容器10内成为高压,由此,积存于密闭容器10的底部的冷冻机油11在高压油供油孔7e中朝向摆动涡盘2侧(图1的上侧)流动。然后,高压的冷冻机油11被引导至摆动轴承2c,减压至比吸入压高且排出压以下的中间压Pm1,向凸台部外径空间2g流动。
在凸台部外径空间2g内成为中间压Pm1的冷冻机油11通过调整阀空间3n向阀外径空间3p流动。流向阀外径空间3p的冷冻机油11通过连通孔3f向欧氏机构环状部8c的内侧排出。在此,冷冻机油11在通过调整阀空间3n时,克服由中间压调整弹簧3k施加的力,将中间压调整阀3g压起而向阀外径空间3p流动。而且,在凸台部外径空间2g内成为中间压Pm1的冷冻机油11向摆动涡盘2的推力面2d与柔性框架3的推力轴承3a的滑动部供给,向欧氏机构环状部8c的内侧排出。并且,排出到欧氏机构环状部8c的内侧的冷冻机油11向欧氏机构环状部8c的滑动面和欧氏机构8的爪8a及爪8b的滑动面供给。
在此,凸台部外径空间2g的中间压Pm1通过由中间压调整弹簧3k的弹簧力和中间压调整阀3g的露出面积而大致决定的规定的压力α,可以表示为“Pm1=Ps+α”。在此,Ps是成为吸入气氛压的低压。
另外,抽气孔2j的下开口部与设置于柔性框架3的连通孔3f的推力轴承3a侧的开口部始终或间歇地连通。因此,来自压缩室20的压缩中途的制冷剂气体经由摆动涡盘2的抽气孔2j及柔性框架3的连通孔3f被导向框架空间4c。该制冷剂气体为压缩中途,因此成为比吸入压高且排出压力以下的中间压Pm2。需要说明的是,虽说是引导制冷剂气体,框架空间4c也是由上密封件16a和下密封件16b密闭的闭空间。因此,在通常运转时,与压缩室20的压力变动相呼应地,压缩室20和框架空间4c沿双方向具有微小的流动。
在此,框架空间4c的中间压Pm2通过由连通的压缩室20的位置大致决定的规定的倍率β,可以表示为“Pm2=Ps×β”。Ps如前所述为低压。
以中间压Pm1为起因的力与(B)经由推力轴承3a的来自摆动涡盘2的压紧力的合计(A+B)作为向下的力发挥作用。另一方面,(C)以框架空间4c的中间压Pm2为起因的力与(D)以作用在下端面的向高压气氛露出的部分上的高压为起因的力的合计(C+D)作为向上的力而作用于柔性框架3。并且,在通常运转时,向上的力(C+D)设定为大于向下的力(A+B)。
在通常运转时,向上的力(C+D)设定为大于向下的力(A+B)。因此,柔性框架3成为向固定涡盘1侧(图1上侧)上浮的状态。因此,在柔性框架3中,上嵌合圆筒面3d由引导框架4的上嵌合圆筒面4a引导,并且下嵌合圆筒面3e由引导框架4的下嵌合圆筒面4b引导,从而成为向固定涡盘1侧(图1的上侧)上浮的状态。而且,柔性框架3成为经由推力轴承3a被压紧于摆动涡盘2的状态。
由于柔性框架3被压紧于摆动涡盘2,因此摆动涡盘2也与柔性框架3同样地成为向固定涡盘1侧(图1的上侧)上浮的状态。其结果是,摆动涡盘2的涡卷齿2b的齿顶与固定涡盘1的齿底(底板部1a)接触,并且固定涡盘1的涡卷齿1b的齿顶与摆动涡盘2的齿底(底板部2a)接触。
另一方面,在涡旋压缩机100的起动时等过渡期,在压缩室20的内压异常上升等时,上述的(B)的经由推力轴承3a的来自摆动涡盘2的压紧力增大。因此,向下的力(A+B)大于向上的力(C+D)。其结果是,柔性框架3被向引导框架4侧(图1的下侧)压紧。并且,摆动涡盘2的涡卷齿2b的齿顶与固定涡盘1的齿底(底板部1a)分离,并且固定涡盘1的涡卷齿1b的齿顶与摆动涡盘2的齿底(底板部2a)分离。由此,压缩室20内的压力下降,能够防止压缩室20内的压力过度上升。
图4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热泵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实施方式1的热泵装置(冷冻循环装置)能够适用于例如空气调节装置、供热水装置、冷冻装置、冷藏装置等。在图4的热泵装置中,将涡旋压缩机100、四通阀58、负载侧热交换器52、第一膨胀阀53、内部热交换器54、第三膨胀阀55、热源侧热交换器57进行配管连接,构成主要的制冷剂回路(主回路)。
对于制冷剂回路中的配管连接关系,四通阀58能够调换涡旋压缩机100的吸入侧与排出侧,例如切换制热运转和制冷运转中的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在此,制热运转不仅包括对室内等进行空气调节的制热,而且也包括对水进行加热而形成为热水的供热水的运转。关于制冷运转也同样。负载侧热交换器52进行例如成为空气调节对象的空气等热负载与制冷剂的热交换。例如,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制冷剂冷凝而液化。而且,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制冷剂蒸发、气化。节流装置等第一膨胀阀53控制在负载侧热交换器52中通过的制冷剂的流量及压力。储液器59积存例如制冷剂回路中的剩余制冷剂。
内部热交换器54进行在主要的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与流向旁通流路的制冷剂的热交换。而且,第三膨胀阀55例如在制热运转时,通过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等而控制在热源侧热交换器57中通过的制冷剂的流量及压力。热源侧热交换器57例如进行制冷剂与空气(室外的空气)的热交换。例如,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制冷剂蒸发、气化。而且,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制冷剂冷凝而液化。
另外,图4的热泵装置具有旁通流路。旁通流路是使在主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使制冷剂经由喷射管41向压缩中途的压缩室20流入或向涡旋压缩机100的吸入管13侧流动的流路。在旁通流路设置有第二膨胀阀56。第二膨胀阀56控制在旁通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量。实施方式1的第二膨胀阀56例如由控制装置(未图示)控制开度。而且,旁通流路分支成与喷射管41连接的配管和与向储液器59流入的制冷剂流动的配管连接的配管。在与喷射管41连接的配管设置有开闭阀60。而且,在与向储液器59流入的制冷剂流动的配管连接的配管设置有第四膨胀阀61。
图5是表示在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热泵装置中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莫里尔图。在图5中,横轴表示比焓,纵轴表示制冷剂压力。接下来,说明图4所示的热泵装置的动作。
首先,说明在制热运转时向涡旋压缩机100进行喷射的情况。例如,对热泵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未图示)将四通阀58的流路设定成为实线方向。而且,控制装置将开闭阀60打开,避免制冷剂向第四膨胀阀61流动。
涡旋压缩机100从排出管12排出成为高温高压的气相制冷剂(图5(A))。排出的制冷剂在负载侧热交换器52中与热负载进行热交换而液化(图5(B))。此时,成为负载的空气、水等由于制冷剂的散热而被加热,进行制热、供热水等。
在负载侧热交换器52中被液化的液相的制冷剂由第一膨胀阀53减压至中间压,成为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图5(C))。在第一膨胀阀53中通过而成为了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在储液器59中与向涡旋压缩机100吸入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被冷却而液化(图5(D))。在储液器59中被液化的液相的制冷剂向内部热交换器54侧(主回路侧)和第二膨胀阀56侧(旁通流路侧)分支流动。
在主回路中流动的液相的制冷剂如后所述在内部热交换器54中与由第二膨胀阀56减压并成为气液二相状态的在旁通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被进一步冷却(图5(E))。在内部热交换器54中被冷却后的液相的制冷剂由第三膨胀阀55减压而成为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图5(F))。在第三膨胀阀55中成为了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在成为蒸发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57中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图5(G))。由热源侧热交换器57加热后的制冷剂通过与储液器59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进一步加热(图5(H))。然后,从吸入管13向涡旋压缩机100吸入。
另一方面,在旁通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如上所述由第二膨胀阀56(减压机构)减压,成为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图5(I)),向内部热交换器54流入。流入到内部热交换器54的制冷剂通过热交换而被加热。在此,在内部热交换器54中通过的制冷剂虽然被加热但是仍为气液二相状态(图5(J))。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在旁通流路中通过,从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管41经由固定涡盘1内的喷射连通路50g等向压缩室20流入。
在涡旋压缩机100内,在主回路中流动而从吸入管13吸入的制冷剂(图5(H))被压缩及加热至中间压(图5(K)),关于涡旋压缩机100内的压缩动作的详情将在后文叙述。在压缩室20中,被压缩及加热至中间压的制冷剂(图5(K))与经由旁通流路流入的制冷剂(图5(H))合流,温度下降(图5(L))。并且,温度下降后的制冷剂(图5(L))进一步被压缩及加热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该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由涡旋压缩机100排出(图5(A))。
例如,在外气的温度为规定的温度(例如,2℃)以下时、涡旋压缩机100以规定的频率(例如,60Hz)以上旋转等时,通过向涡旋压缩机100进行喷射而能够提高制热能力。在此,关于是否进行喷射的基准,没有限定为上述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不需要向涡旋压缩机100进行喷射的情况下,控制装置使第二膨胀阀56小于规定的开度,以避免制冷剂向旁通流路流动。而且,将开闭阀60关闭。因此,制冷剂不会经由喷射管41等向压缩室20流入。并且,在负载侧热交换器52、第一膨胀阀53、储液器59中通过的制冷剂全部经由吸入管13向涡旋压缩机100吸入。
图6是表示在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热泵装置中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莫里尔图。在图6中,横轴表示比焓,纵轴表示制冷剂压力。接下来,说明制冷运转时的热泵装置的动作。基本上不进行向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因此,例如,控制装置将四通阀58的流路设定成为虚线方向。而且,在制冷运转时,基本上不进行向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因此,开闭阀60关闭。并且,为了进行主回路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却而调整第四膨胀阀的开度。
涡旋压缩机100从排出管12排出成为高温高压的气相制冷剂(图6(A))。排出的制冷剂在成为冷凝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57中与空气等进行热交换而液化(图6(B))。在此,第三膨胀阀55的开度设为全开。
在内部热交换器54中,在热源侧热交换器57中通过的液相的制冷剂与在第二膨胀阀56中被减压而成为了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图6(I))进行热交换。此时,在热源侧热交换器57中被液化的液相的制冷剂被过冷却(图6(D))。在内部热交换器54中通过的液相的制冷剂(图6(D))向储液器59侧(主回路侧)和内部热交换器54侧(旁通流路侧)分支地流动。
在主回路中流动的液相的制冷剂在储液器59中与向涡旋压缩机100吸入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被进一步过冷却(图6(E))。在储液器59中被冷却的液相的制冷剂在第一膨胀阀53中被减压而成为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图6(F))。在第一膨胀阀53中成为了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在成为蒸发器的负载侧热交换器52中与热负载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图6(G))。此时,由于制冷剂吸热,成为负载的空气、水等被冷却,进行制冷、生成冷水、制冰、冷冻等。在负载侧热交换器52中被加热的制冷剂通过与储液器59内的制冷剂的热交换而进一步被加热(图6(H))。然后,从吸入管13向涡旋压缩机100吸入。
另一方面,在旁通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如上所述由第二膨胀阀56(减压机构)减压,成为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图6(I)),向内部热交换器54流入。流入到内部热交换器54的制冷剂通过热交换而被加热(图6(J))。而且,由第四膨胀阀61减压而成为气相的制冷剂(图6(G))。并且,与在主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合流而在储液器59中被进一步加热(图6(H)),从吸入管13向涡旋压缩机100吸入。
图7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摆动涡盘2相对于固定涡盘1的相对位置以吸入完成状态的时点为0度,每90度地表示直至450度的图。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压缩动作的一例。
如前所述,通过固定涡盘1的涡卷齿1b与摆动涡盘2的涡卷齿2b啮合而形成作为成对的压缩室20a及压缩室20b的空间。在此,将压缩室20a和压缩室20b不区分而作为压缩室20。压缩室20通过摆动涡盘2伴随着主轴7的旋转而旋转,容积逐渐减小并向中央部移动。因此,通过摆动涡盘2伴随着主轴7的旋转而进行公转运动,被吸入到压缩室20的制冷剂逐渐被压缩,提高压力并向中央部移动。并且,当压缩室20与设置于中央部的排出口1d连通时,压缩室20内的被压缩的制冷剂从排出口1d向密闭容器10内排出。
在摆动涡盘2相对于固定涡盘1的相对位置为0度时,如上所述,从吸入管13向压缩室20吸入制冷剂,制冷剂的吸入完成,压缩室20为被密闭的状态。当主轴7从0度(制冷剂吸入完成时点)旋转90度时,压缩室20的容积稍减小,并且压缩室20稍靠近中央部地移动。并且,此时,压缩室20与喷射连通路50g连通。因此,在向涡旋压缩机100进行喷射时,通过了喷射流路的制冷剂从喷射连通路50g流入。因此,通过了喷射流路的制冷剂流入到中间压的气氛内,该中间压为比从吸入管13向压缩室20吸入的吸入制冷剂被吸入的时点的吸入压(低压)高且比从排出口1d排出的时点的排出压(高压)低的中间压。
进而从制冷剂吸入完成时点起,主轴7旋转180度、270度、360度。在此期间,压缩室20与喷射连通路50g连通。因此,通过了喷射流路的制冷剂经由喷射连通路50g流入,并且压缩室20内的制冷剂被压缩而逐渐靠近中央部地移动。
当主轴7的旋转从制冷剂吸入完成时点起超过360度时,压缩室20与喷射连通路50g之间不再连通。并且,在这以后,在压缩室20与排出口1d连通之前,一直保持制冷剂不从外部向压缩室20流入的状态,压缩室20内的制冷剂被压缩。并且,当主轴7的旋转进展而使压缩室20与排出口1d连通时,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口1d向密闭容器10内排出。
图8是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中进行喷射时的喷射结构部50附近的制冷剂的流动等的图。接下来,说明喷射结构部50的止回阀50h的动作。当向涡旋压缩机100进行喷射时,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从喷射管41向涡旋压缩机100内流入。然后,流入的制冷剂从形成于固定涡盘1的底板部1a的内部的喷射第一流路50a向喷射第二流路50b前进。制冷剂的流动作用于止回阀50h的端面,止回阀50h向打开的方向(图8的上方向)移动。第一罩50j以相对于止回阀50h保持适当的平面度、平行度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加工用孔50d内。止回阀50h触抵于第一罩50j的端面而停止移动。通过了止回阀50h的制冷剂在止回阀收纳路50f、喷射第三流路50c及喷射连通路50g中通过而流入压缩室20。
图9是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中未进行喷射时的喷射结构部50附近的制冷剂的流动等的图。在未向涡旋压缩机100进行喷射时,在热泵装置中,第二膨胀阀56成为比规定的开度小的开度。因此,制冷剂不从喷射管41流入。
例如,在涡旋压缩机100未设置止回阀50h时,与喷射连通路50g连通状态下的压缩室20内的压力比喷射流路中的制冷剂的压力高。因此,在压缩室20与喷射连通路50g连通时,压缩室20内的制冷剂经由喷射连通路50g向喷射流路流出并逆流。这种情况下,从喷射连通路50g至第二膨胀阀56的喷射流路的容积成为压缩下的死区容积,压缩效率大幅下降。
当如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100那样设置有止回阀50h时,压缩室20内的压力从喷射连通路50g传递至止回阀收纳路50f并作用于止回阀50h的背面,由此止回阀50h向闭塞的方向(图9的下方向)移动,与止回阀限动面1e紧贴。因此,通过止回阀50h的动作,能够防止压缩室20内的压力向从喷射第二流路50b至第二膨胀阀56的空间的逆流。因此,能够缩小压缩下的死区容积,因此能够大幅地改善压缩效率。
另外,第一罩50j以将密闭容器10内的高压气体空间与喷射结构部50内空间分隔的方式设置。并且,第一罩50j在发挥将密闭容器10内的高压气体空间和喷射结构部50内空间闭塞的作用的同时,以相对于止回阀50h保持适当的平面度及平行度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加工用孔50d内。因此,第一罩50j成为止回阀50h打开时的阀座的落座座面。因此,能够成为削减了部件数量的简单的结构。
实施方式2.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结构部50的图。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2的涡旋压缩机100。在实施方式2中,对于标注与实施方式1相同附图标记的设备等,进行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动作同样的动作等。
实施方式2的涡旋压缩机100是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止回阀50h具备成为弹性体的止回阀弹簧50m的结构。实施方式2的止回阀弹簧50m对止回阀50h向止回阀50h要将流路闭塞的方向(图10的下方向)施加力。而且,实施方式2的第一罩50j具备弹簧收纳口50n。并且,第一罩50j为将止回阀弹簧50m的一端收纳、固定于弹簧收纳口50n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2的涡旋压缩机100的运转中的止回阀50h的动作等。在未进行喷射时,没有来自喷射第二流路50b侧的制冷剂流入,没有向止回阀50h施加来自喷射第二流路50b侧的力。通过止回阀弹簧50m向止回阀50h施加的力而将止回阀50h压紧于止回阀限动面1e。通过如实施方式2的涡旋压缩机100那样具有止回阀弹簧50m并向止回阀50h施加力,止回阀50h能够更可靠地将流路闭塞。而且,在从进行喷射的状态向不进行喷射的状态切换时,止回阀50h要向流路闭塞的方向(图10的下方向)移动。此时,通过施加止回阀弹簧50m的力,止回阀50h快速地移动,能够防止流路的关闭延迟。此外,喷射制冷剂从喷射第三流路50c向止回阀收纳路50f逆流而作用于止回阀弹簧50m侧面。此时,止回阀弹簧50m收纳于弹簧收纳口50n。因此,能够防止止回阀弹簧50m的脱落。
实施方式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涡旋压缩机100是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的第一罩50j和第二罩50k被压入而固定的结构。实施方式3的涡旋压缩机100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涡旋压缩机100相同。
第一罩50j的外径尺寸相对于第一加工用孔50d的内径稍大。而且,第二罩50k的外径尺寸相对于第二加工用孔50e的内径稍大。当将第一罩50j***于第一加工用孔50d时,成为通过压入而被固定的结构。而且,在将第二罩50k***于第二加工用孔50e的情况下,也成为通过压入而被固定的结构。
根据实施方式3的涡旋压缩机100,第一罩50j通过压入而被固定于第一加工用孔50d,而且,第二罩50k通过压入而被固定于第二加工用孔50e,因此能够削减为了将密闭容器10内与喷射结构部50内的成为流路的空间分隔而使用的部件数量。因此,能够抑制成本。
实施方式4.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结构部50的图。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4的涡旋压缩机100。在实施方式4中,对于标注与实施方式1等相同附图标记的设备等,进行与实施方式1等中说明的动作同样的动作等。
在图11中,实施方式4的第一罩50j及第二罩50k具有压力释放通路50p。压力释放通路50p是为了抑制喷射结构部50的空间内的压力的上升并释放压力而设置的小的连通孔。
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4的涡旋压缩机100的运转中的动作等。在通常的运转中,喷射结构部50的空间内的压力不会比密闭容器10内高。然而,例如,在液状的制冷剂流入到压缩室20内的情况下,由于基于液体压缩的压力上升,喷射结构部50的空间内压力有时会成为比密闭容器10内的压力高的高压。此时,向第一罩50j和第二罩50k施加移除方向的力。在此,移除方向对于第一罩50j而言为图11中的上方向。而且,对于第二罩50k而言为图11中的左方向。
例如,如果移除方向的力大于将第一罩50j固定的力,则第一罩50j从第一加工用孔50d移除。同样,如果移除方向的力大于将第二罩50k固定的力,则第二罩50k从第二加工用孔50e移除。此时,例如,如果第一罩50j或第二罩50k的移除的势头强,则有时会损伤密闭容器10。
因此,在实施方式4的涡旋压缩机100中,通过具有压力释放通路50p而将喷射结构部50的空间内的压力释放。在此,可以具有多个压力释放通路50p。
例如,如果第一罩50j及第二罩50k处于通常的位置,则如图11所示,第一罩50j与第一加工用孔端面1f处于紧贴的状态。同样,第二罩50k与第二加工用孔端面1g处于紧贴的状态。因此,第一罩50j及第二罩50k能够将密闭容器10内的空间与喷射结构部50内的空间之间分隔。
图12是表示第一罩50j及第二罩50k向移除方向进行了移动的情况的图。例如图12所示,在第一罩50j及第二罩50k向移除方向(对于第一罩50j而言为图12的上方向。而且,对于第二罩50k而言为图12的左方向)进行了移动时,密闭容器10内空间与喷射结构部50内的空间通过压力释放通路50p而连通。通过将喷射结构部50内的空间内压力向密闭容器10内空间释放,向第一罩50j及第二罩50k施加的移除方向的力减弱。因此,能够防止第一罩50j及第二罩50k完全移除的情况。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结构部50的另一例的图。在图13中,在第一加工用孔50d及第二加工用孔50e设置有压力释放通路50p。即使在第一加工用孔50d及第二加工用孔50e设置压力释放通路50p,也能够起到与在第一罩50j及第二罩50k设置压力释放通路50p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5.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结构部50的图。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5的涡旋压缩机100。在实施方式5中,对于标注与实施方式1等相同附图标记的设备等,进行与实施方式1等中说明的动作同样的动作等。
在图14中,第一罩50j及第二罩50k在外周侧面具有螺纹槽。而且,固定于固定涡盘1的底板部1a。而且,在第一加工用孔50d及第二加工用孔50e的内周侧面也具有螺纹槽。因此,能够将第一罩50j螺纹紧固在第一加工用孔50d内。同样,能够将第二罩50k螺纹紧固在第二加工用孔50e内。在此,在第一罩50j与第一加工用孔50d的基于螺纹紧固的紧固连结部分及第二罩50k与第二加工用孔50e的基于螺纹紧固的紧固连结部分具备密封件50q,防止制冷剂的泄漏。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喷射结构部50的另一例的图。如图15所示,可以使用螺钉14,将第一罩50j与第一加工用孔50d进行螺纹紧固。同样,可以将第二罩50k与第二加工用孔50e进行螺纹紧固。并且,密封件50q可以将第一罩50j及第二罩50k的端面与底板部1a之间密封。
在实施方式5的涡旋压缩机100中,第一罩50j及第二罩50k通过螺纹紧固而固定于底板部1a,因此能够削减将密闭容器10内的空间与喷射结构部50内的压力空间分隔用的部件数量,能够抑制成本。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涡盘,1a底板部,1b涡卷齿,1c欧氏引导槽,1d排出口,1e止回阀限动面,1f第一加工用孔端面,1g第二加工用孔端面,2摆动涡盘,2a底板部,2b涡卷齿,2c摆动轴承,2d推力面,2e欧氏引导槽,2f凸台部,2g凸台部外径空间,2h底板外径部空间,2j抽气孔,3柔性框架,3a推力轴承,3c主轴承,3d上嵌合圆筒面,3e下嵌合圆筒面,3f连通孔,3g中间压调整阀,3h阀按压件,3k中间压调整弹簧,3n调整阀空间,3p阀外径空间,4引导框架,4a上嵌合圆筒面,4b下嵌合圆筒面,4c框架空间,5电动机,5a转子,5b定子,6副框架,6a副轴承,7主轴,7b摆动轴部,7c主轴部,7d副轴部,7e高压油供油孔,8欧氏机构,8a、8b爪,8c欧氏机构环状部,10密闭容器,11冷冻机油,12排出管,13吸入管,14螺钉,16a上密封件,16b下密封件,20、20a、20b压缩室,41喷射管,50喷射结构部,50a喷射第一流路,50b喷射第二流路,50c喷射第三流路,50d第一加工用孔,50e第二加工用孔,50f止回阀收纳路,50g喷射连通路,50h止回阀,50j第一罩,50k第二罩,50m止回阀弹簧,50n弹簧收纳口,50p压力释放通路,50q密封件,52负载侧热交换器,53第一膨胀阀,54内部热交换器,55第三膨胀阀,56第二膨胀阀,57热源侧热交换器,58四通阀,59储液器,60、61开闭阀,100涡旋压缩机。

Claims (8)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中,
所述涡旋压缩机具备:
固定涡盘,所述固定涡盘在底板具有涡卷状的固定涡卷齿,与摆动涡盘具有的摆动涡卷齿组合而形成压缩室,在所述底板的内部具有与该压缩室连通而供从外部流入的制冷剂通过的喷射流路;
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于所述喷射流路内,避免制冷剂从所述压缩室向所述喷射流路内流动;及
罩,所述罩闭塞将所述喷射流路与所述底板的外表面连通的加工孔,成为所述止回阀的阀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所述涡旋压缩机具备对所述止回阀施加向关闭阀的方向作用的力的弹性体,
所述罩具有收纳所述弹性体的收纳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所述罩固定于所述加工孔内,将所述加工孔闭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具备压力释放通路,当所述罩向从所述加工孔移除的方向移动时,该压力释放通路使所述喷射流路内与所述底板外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在所述罩设有压力释放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在所述固定涡盘的所述底板具有的所述加工孔的一部分设有所述压力释放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通过螺钉将所述罩与所述底板紧固连结,从而所述罩将所述加工孔闭塞。
8.一种热泵装置,其中,将涡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负载侧热交换器、以及节流装置进行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
该涡旋压缩机是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
该热源侧热交换器进行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
该负载侧热交换器对热交换对象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该节流装置调整向该负载侧热交换器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及压力。
CN201680079123.6A 2016-01-29 2016-01-29 涡旋压缩机及热泵装置 Active CN1084743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2766 WO2017130401A1 (ja) 2016-01-29 2016-01-29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4376A true CN108474376A (zh) 2018-08-31
CN108474376B CN108474376B (zh) 2019-07-19

Family

ID=59399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9123.6A Active CN108474376B (zh) 2016-01-29 2016-01-29 涡旋压缩机及热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41804B2 (zh)
CN (1) CN108474376B (zh)
WO (1) WO20171304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5826B (zh) * 2017-09-06 2022-03-18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密闭型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WO2019069441A1 (ja) * 2017-10-06 2019-04-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656003B2 (en) * 2019-03-11 2023-05-23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Climate-control system having valve assembly
US20220252313A1 (en) * 2019-08-07 2022-08-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hilling unit
US20230066647A1 (en) * 2020-02-03 2023-03-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mpressor with injection mechanis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5580B2 (ja) * 1989-05-02 1995-07-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気体圧縮機
CN102472528A (zh) * 2009-07-28 2012-05-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泵装置、喷射对应压缩机及喷射对应涡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
CN102878078A (zh) * 2011-07-12 2013-01-16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CN104279783A (zh) * 2013-07-03 2015-01-1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
WO2015097844A1 (ja) * 2013-12-27 2015-07-0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8615B2 (ja) * 1995-11-09 2004-12-08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インジェクションサイクル
JP6355453B2 (ja) * 2014-06-27 2018-07-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5580B2 (ja) * 1989-05-02 1995-07-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気体圧縮機
CN102472528A (zh) * 2009-07-28 2012-05-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泵装置、喷射对应压缩机及喷射对应涡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
CN102878078A (zh) * 2011-07-12 2013-01-16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CN104279783A (zh) * 2013-07-03 2015-01-1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
WO2015097844A1 (ja) * 2013-12-27 2015-07-0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30401A1 (ja) 2017-08-03
CN108474376B (zh) 2019-07-19
JPWO2017130401A1 (ja) 2018-08-23
JP6541804B2 (ja) 2019-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4376B (zh) 涡旋压缩机及热泵装置
KR100952037B1 (ko) 냉동장치
CN102472528B (zh) 热泵装置、喷射对应压缩机及喷射对应涡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
JP4192158B2 (ja) 密閉形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CN208831238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1248278B (zh) 密闭型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JP2008163894A (ja) 多段圧縮機
KR20080090528A (ko) 냉동장치
CN103486027B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108603502A (zh) 涡旋压缩机
CN208793221U (zh) 涡旋压缩机及包括该涡旋压缩机的空调***
JP2008144643A (ja) 多段圧縮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
JPWO2014038028A1 (ja) 冷凍装置
JP2019066133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414811B2 (ja) 容積型膨張機及びこの容積型膨張機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4251528A (ja) 冷凍空調装置
JP4273898B2 (ja) 冷凍空調装置
JP5754935B2 (ja) 圧縮式冷凍機
JP5677282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9036140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4100904B2 (ja) 2段圧縮式冷凍装置並びに冷凍機油及び冷媒の充填方法
CN206429428U (zh) 压缩机、泵体和泵体排气件
JP677131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7332974A (ja) 流体機械
JP2024017109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