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1504A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设备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设备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1504A
CN108401504A CN201780004459.0A CN201780004459A CN108401504A CN 108401504 A CN108401504 A CN 108401504A CN 201780004459 A CN201780004459 A CN 201780004459A CN 108401504 A CN108401504 A CN 108401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wireless
network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44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德恩
尹小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01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1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using different networks or channels, e.g. using out of ban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5Multiple levels of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3Location-dependent; Proximity-depend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1Hardware ide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无线通信方法中,包括:认证信息交换步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在第一无线网络中建立安全通信,彼此交换认证信息;网络融合步骤,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二无线网络;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在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沿用所述认证信息建立安全通信。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设备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设备及记录介质,具体涉及无线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设备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设备利用例如结合公有无线网络与私有无线网络、结合近距离无线网络与远程无线网络等的无线网络融合技术来实现多套无线通信网络互融,以保证无线通信质量、扩展无线通信范围、提高无线通信可靠性等的技术也应运而生。
然而,在这种具有多套无线通信网络的情况下,由于每套无线通信网络一般均需要为了保证安全通信以避免非法访问而进行例如设备ID、用户ID、密码等安全认证,因此,在从一种无线通信网络切换到另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的情况下,安全认证一般还要重新进行。这样,就会给利用无线网络融合技术来使用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带来繁琐的感觉,用户体验变差。例如,在已经通过蓝牙通信彼此认证成功的通信设备间,一旦通信网络从蓝牙通信转换为例如Wifi通信,所述已彼此认证成功的通信设备还需要再次进行重新认证。
尤其,例如,在近年蓬勃发展的无人机领域中,无人机通信已逐渐开始引入4G通信、甚至将来5G等公共无线网络,而在无人机与无人机或用于控制无人机的遥控器之间,往往在例如Wifi、SDR、Lightbridge等私有无线网络中已经完成彼此认证(例如,对频等),这样,用户可以认为在无人机与无人机或遥控器间对过一次频之后,就可以实现安全通信,而不会去考虑到无人机与无人机或遥控器存在与几套无线通信环境(即,存在几套无线通信***)。
由此,如何解决无线网络融合技术中的这种繁琐认证,以提高利用无线网络融合技术的通信效率,提高用户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就成为本领域急切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就是为了解决所述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做出的。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包括:认证信息交换步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在第一无线网络中建立安全通信,彼此交换认证信息;网络融合步骤,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二无线网络;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在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沿用所述认证信息建立安全通信。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包括: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设备;用于无线通信的第一无线网络;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二无线网络,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中建立安全通信,彼此交换认证信息,在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沿用所述认证信息建立安全通信。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通信元件,能够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所述通信元件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网络融合安全通信,具体用于:认证信息交换,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在第一无线网络中建立安全通信,且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彼此交换认证信息;网络融合,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二无线网络;网络融合安全通信,在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中,沿用所述认证信息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建立安全通信。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任一项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能提高利用无线网络融合技术的通信效率,提高用户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势,现在将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结构简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简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简要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的简要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中的建立连接步骤的简要流程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中的建立通信步骤的简要流程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结构简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W至少包括:第一电子设备D1、第二电子设备D2、第一无线网络N1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二无线网络N2。
此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均至少能够通过两套以上不同的无线网络进行彼此之间的无线通信,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之间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或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进行彼此之间的无线通信。此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可以根据具体的通信状况等来切换彼此之间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还是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进行通信。
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可以是能进行蓝牙通信、Wifi通信、2G\3G\4G\5G通信等的音响,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可以是能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进行蓝牙通信、Wifi通信、2G\3G\4G\5G通信等的手机。此外,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可以是能进行Wifi通信、SDR通信、2G\3G\4G\5G通信等的无人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可以是能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进行Wifi通信、SDR通信、2G\3G\4G\5G通信等的无人机遥控器。此外,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也可以都是能进行Wifi通信、SDR通信、2G\3G\4G\5G通信等的无人机等。
此外,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可以是例如蓝牙、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ZigBee等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络,相对于此,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可以是通信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的例如LoRa等远距离无线通信网络。此外,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可以是例如Wifi、SDR、Lightbridge等私有无线通信网络,相对于此,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可以是2G\3G\4G\5G等公有无线通信网络。这里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与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只要是通信协议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即可,具体而言,只要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的通信链路L1的通信协议与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的通信链路L2的通信协议不同即可,在通信距离、范围、种类等方面并无需特别限定。
此外,作为远距离无线通信网络或作为公共无线通信网络的第二无线网络N2,如图1所示,一般可以包括:用于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网络服务器S、作为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的基站B等。
下面,针对作为能够彼此进行无线通信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的结构,参照图2进行说明。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简图。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一般可以分别包括: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元件T1、T2。而且,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均至少能够通过两套以上不同的无线网络进行彼此之间的无线通信。例如,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或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进行彼此之间的无线通信。
此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可以根据具体的通信状况等来切换彼此之间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还是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进行通信。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还可以各自包括:切换元件K1、K2,该切换元件K1、K2可以根据具体的通信状况等来切换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彼此之间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还是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进行通信。其中,在图2中,所述切换元件K1、K2用虚线表示它们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不是必须的。
此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还可以各自包括:用于存储信息的存储器M1、M2。其中,在图2中,所述切换元件M1、M2用虚线表示它们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不是必须的。
下面,参照图3至图6并结合所述图1、图2来具体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在这里要指出的是,该无线通信方法正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所述无线通信***W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彼此进行网络融合通信的通信方法。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的简要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认证信息交换步骤S1;网络融合步骤S2;和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S3。
首先,在所述认证信息交换步骤S1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在第一无线网络N1中建立安全通信,并且彼此交换认证信息。
具体而言,作为能够彼此进行无线通信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一般在出厂时都会设置有例如设备ID、初始密码、识别ID等能够唯一表征该设备本身的认证信息。这样,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经由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例如通过通信设备中常见的对频功能首次彼此认证并通信成功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各自将彼此的所述认证信息(例如,设备ID、初始密码、识别ID等)通知给对方,进行认证信息的交换。
接着,在所述网络融合步骤S2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的通信环境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切换到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二无线网络N2。
其中,作为进行该切换的条件(或契机),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的通信数据出现例如丢包、错码等出错的情形或者第一电子设备D1和第二电子设备D2无法联通的情形作为切换条件。这样,就能够通过其他无线网络来实现通信的容错,提高通信的容错能力。
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二无线网络N2的链路L2的通信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的链路L1的通信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的通信距离超过了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的链路L1的通信距离的这一情形作为切换条件。
例如,一般而言,私有无线网络(例如,SDR、LightingBridge、wifi等)适用于干扰少(例如,宽阔的野外等)且通信距离通常在5KM以内的通信,而公共无线网络(例如,2G/3G/4G/5G等)适用于干扰多(例如,城市环境等)且摆脱距离限制的远距离通信。这样,在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是私有无线网络,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是公有无线网络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的通信距离超过了5KM时,就从作为私有无线网络的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切换到作为公有无线网络的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
另外,例如,蓝牙通信等这样的短距离通信一般通信距离在3米以内,而wifi等的通信距离一般可以达到100米以上。这样,在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是蓝牙通信,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是wifi通信网络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的通信距离超过了3米时,就从作为蓝牙通信的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切换到作为wifi通信网络的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
由此,可以拓展通信距离,尤其在无人机领域等,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遥控或无人机间的远程通信。
此外,所述内容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示例,至于网络切换条件和从何种网络切换到何种网络并不需要特别限定。例如,网络切换条件也可以与所述相反,是在网络通信距离从远距离变成近距离(例如,变成3米以内等)时进行切换。甚至,可以设置切换用定时,在规定时刻通过例如图2所示的所述切换元件K1、K2来进行网络切换。而且,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与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只要是通信协议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即可,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接着,在所述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S3中,在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直接沿用在所述认证信息交换步骤S1中它们彼此交换的所述认证信息(例如,设备ID、初始密码、识别ID等)建立安全通信,而无需再进行彼此的认证处理。
由此,本公开解决了现有无线网络融合技术中的繁琐认证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了利用无线网络融合技术的通信效率,提高用户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均具备如图2所示的所述存储器M1、M2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所述认证信息交换步骤S1中,将彼此交换的所述认证信息分别存储于各自的存储器M1、M2中。这样,就可以将所述认证信息保存于各自的存储器中,而会不介意因关机或断电而导致所述认证信息的丢失。
接着,在所述网络融合步骤S2中,可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关机后再开机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此外,还可以在所述二无线网络N2的链路L2的通信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的链路L1的通信距离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关机后再开机、且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1的通信距离超过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的链路L1的通信距离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N1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
接着,在所述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S3中,在所述第二无线网络N2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直接沿用各自的所述存储器M1、M2中所存储的彼此交换的所述认证信息建立安全通信。
由此,本公开除解决了现有无线网络融合技术中的繁琐认证的技术问题之外,还克服了因关机或断电导致的所述认证信息丢失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利用无线网络融合技术的通信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便利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下面,参照图4至图6来具体说明所述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的简要流程图。
如图4所示,所述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S3可以具体包括:建立连接步骤S3-1和建立通信步骤S3-2。
在所述建立连接步骤S3-1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分别与所述第二网络N2中的如图1所示的网络服务器S建立连接,并将在所述认证信息交换步骤S1中彼此交换的所述认证信息(例如,设备ID、初始密码、识别ID等)通知给所述网络服务器S。
在所述建立通信步骤S3-2中,经由所述网络服务器S并利用在所述认证信息交换步骤S1中彼此交换的所述认证信息(例如,设备ID、初始密码、识别ID等)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与所述第二电子备D2的安全通信。
下面,参照图5、图6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中的建立连接步骤的简要流程图。
如图5所示,在所述建立连接步骤S3-1中,首先,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分别与所述第二网络N2中的网络服务器S建立连接。具体而言,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例如,无人机)与所述网络服务器S建立连接,在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优选以该第一电子设备D1出厂时的唯一密钥与所述网络服务器S建立加密连接的加密通信环境,同样,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例如,无人机遥控器)与所述网络服务器S建立连接,在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优选以该第二电子设备D2出厂时的唯一密钥与所述网络服务器S建立加密连接的加密通信环境(步骤S3-1-1)。
接着,将在所述认证信息交换步骤S1中彼此交换的所述认证信息(例如,其中的设备ID等)通知给所述网络服务器S。具体而言,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例如,无人机)通过所述步骤S3-1-1中建立的连接,将在所述认证信息交换步骤S1中彼此交换的所述认证信息(例如,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ID等)通知给所述网络服务器S,即告知所述网络服务器S可以访问(即,相通信)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自己的对象设备的设备ID,同样,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1(例如,无人机遥控器)通过所述步骤S3-1-1中建立的连接,将在所述认证信息交换步骤S1中彼此交换的所述认证信息(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ID等)通知给所述网络服务器S,即告知所述网络服务器S可以访问(即,相通信)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自己的对象设备的设备ID(步骤S3-1-2)。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中的建立通信步骤的简要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所述建立通信步骤S3-2中,首先,通过在所述建立连接步骤S3-1中建立的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例如,无人机)向所述网络服务器S发送用于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例如,无人机遥控器)进行握手的握手消息(步骤S3-2-1)。其中,该握手消息中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例如,无人机)的设备ID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例如,作为目标的无人机遥控器)的设备ID。
接着,所述网络服务器S根据所述认证信息(例如,其中的设备ID)将所述握手消息转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例如,作为握手目标的无人机遥控器)(步骤S3-2-2)。具体而言,所述网络服务器S根据所述认证信息(例如,其中的设备ID)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例如,作为握手目标的无人机遥控器)的设备ID的照合来确认出正确的作为握手目标的第二电子设备D2(例如,作为握手目标的无人机遥控器),从而将所述握手消息转送给正确的该第二电子设备D2。
接着,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例如,无人机遥控器)向所述网络服务器S发送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例如,作为反馈目标的无人机)进行反馈的反馈消息(步骤S3-2-3)。其中,该反馈消息中可以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例如,无人机遥控器)的设备ID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例如,作为反馈目标的无人机)的设备ID。
然后,所述网络服务器S根据所述认证信息将所述反馈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例如,作为反馈目标的无人机)(步骤S3-2-4)。具体而言,所述网络服务器S根据所述认证信息(例如,其中的设备ID)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D1(例如,作为反馈目标的无人机)的设备ID的照合来确认出正确的作为反馈目标的第一电子设备D1(例如,作为反馈目标的无人机),从而将所述反馈消息转送给正确的该第一电子设备D1。最终,完成第一电子设备D1(例如,无人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D2(例如,无人机遥控器)间的通信的建立。
由此,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所述无线通信***等,解决了现有无线网络融合技术中的繁琐认证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了利用无线网络融合技术的通信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便利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下面,以图7为例,说明另一种以硬件方式来实现了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与所述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相对应的具有硬件和软件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如图7所示,无线通信装置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例如,CPU等)、和存储器320(例如,硬盘HDD、只读存储器ROM等)。此外,还可以包括用虚线表示的可读存储介质321(例如,磁盘、光盘CD-ROM、USB等)。
此外,该图7仅是一个示例,并不限定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其中,无线通信装置300中的各个部分均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处理器310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器。
这样,不言而喻,本公开实施例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上文参考流程图(图3至图6)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在此,该计算机软件程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于是,例如,所述计算机软件程序存储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300的作为存储装置的存储器320中,通过执行该计算机软件程序,从而使所述无线通信装置300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10执行本公开的图3至图6等流程图所示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及其变形。
由此,同样可以解决现有无线网络融合技术中的繁琐认证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利用无线网络融合技术的通信效率,进一步提高用户便利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不言而喻,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同样可以作为计算机程序而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图7所示的可读存储介质521)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代码/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计算机执行例如本公开的图3至图6等流程图所示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及其变形。
此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能够包含、存储、传送、传播或传输指令的任意介质。例如,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或半导体***、装置、器件或传播介质。可读存储介质的具体示例包括:磁存储装置,如磁带或硬盘(HDD);光存储装置,如光盘(CD-ROM);存储器,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闪存;和/或有线/无线通信链路。
另外,计算机程序可被配置为具有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模块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应当注意,模块的划分方式和个数并不是固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程序模块或程序模块组合,当这些程序模块组合被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例如上面结合图3至图6所描述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及其变形。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所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Claims (43)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认证信息交换步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在第一无线网络中建立安全通信,彼此交换认证信息;
网络融合步骤,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二无线网络;
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在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沿用所述认证信息建立安全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认证信息交换步骤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对频,在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中建立安全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网络融合步骤中,在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出错、或无法联通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无线网络的链路通信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链路通信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网络融合步骤中,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距离超过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链路通信距离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认证信息交换步骤中,还将所述彼此交换的所述认证信息分别存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各自的存储器中,
在所述网络融合步骤中,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或所述第二设备关机后再开机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
在所述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中,在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沿用各自的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所述认证信息建立安全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网络融合步骤中,在所述第一设备或所述第二设备关机后再开机、且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距离超过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所述链路通信距离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网络融合安全通信步骤包括:
建立连接步骤,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网络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将所述彼此交换的所述认证信息通知给所述网络服务器;
建立通信步骤,经由所述网络服务器并利用所述认证信息来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安全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建立连接步骤中,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分别以各自的唯一密钥与所述第二网络中的所述网络服务器建立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建立通信步骤中,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网络服务器发送用于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握手的握手消息;
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所述认证信息将所述握手消息转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网络服务器发送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进行反馈的反馈消息;
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所述认证信息将所述反馈消息转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认证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及所述第二设备各自的设备ID。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网络是私有无线网络,
所述第二无线网络是公有无线网络。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设备是无人机和用于控制所述无人机的遥控器之中的一方,
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无人机和所述遥控器之中的另一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设备是一个无人机,
所述第二设备是另一个无人机。
15.一种无线通信***,包括:
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设备;
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设备;
用于无线通信的第一无线网络;和
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二无线网络,
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中建立安全通信,彼此交换认证信息,
在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的情况下,
在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沿用所述认证信息建立安全通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对频,在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中建立安全通信。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在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数据出错、或无法联通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所述第二无线网络的链路通信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链路通信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距离超过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链路通信距离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还分别包括存储器,将所述彼此交换的所述认证信息分别存储于各自的所述存储器中,
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或所述第二设备关机后再开机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
在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沿用各自的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所述认证信息建立安全通信。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在所述第一设备或所述第二设备关机后再开机、且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距离超过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所述链路通信距离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网络服务器,
在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网络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将所述彼此交换的所述认证信息通知给所述网络服务器,
经由所述网络服务器并利用所述认证信息来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安全通信。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分别以各自的唯一密钥与所述第二网络中的所述网络服务器建立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经由所述网络服务器并利用所述认证信息来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安全通信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网络服务器发送用于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握手的握手消息;
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所述认证信息将所述握手消息转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网络服务器发送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进行反馈的反馈消息;
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所述认证信息将所述反馈消息转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15-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所述认证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及所述第二设备各自的设备ID。
26.根据权利要求15-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网络是私有无线网络,
所述第二无线网络是公有无线网络。
27.根据权利要求15-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所述第一设备是无人机和用于控制所述无人机的遥控器之中的一方,
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无人机和所述遥控器之中的另一方。
28.根据权利要求15-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所述第一设备是一个无人机,
所述第二设备是另一个无人机。
29.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通信元件,能够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所述通信元件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网络融合安全通信,具体用于:
认证信息交换,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在第一无线网络中建立安全通信,且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彼此交换认证信息;
网络融合,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二无线网络;
网络融合安全通信,在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中,沿用所述认证信息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建立安全通信。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所述认证信息交换具体包括: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通过对频,在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中建立安全通信。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所述网络融合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通信数据出错、或无法联通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无线网络的链路通信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链路通信距离。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所述网络融合具体包括: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通信距离超过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链路通信距离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还包括:存储器,将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交换来的所述认证信息进行存储,
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关机后再开机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
在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中,沿用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所述认证信息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建立安全通信。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关机后再开机、且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通信距离超过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所述链路通信距离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网络。
3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所述网络融合安全通信具体包括:
建立连接,与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网络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将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交换来的所述认证信息通知给所述网络服务器;
建立通信,经由所述网络服务器并利用所述认证信息来建立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安全通信。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所述建立连接具体包括:以唯一密钥与所述第二网络中的所述网络服务器建立连接。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所述建立通信具体包括:
向所述网络服务器发送用于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握手的握手消息;
从所述网络服务器接收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所述认证信息转发来的由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给所述所述网络服务器的反馈消息,
所述反馈消息是所述网络服务器将所述握手消息发送给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向所述网络服务器发送的用于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进行反馈的消息。
39.根据权利要求29-3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彼此交互的所述认证信息至少包括: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ID和所述其他设备的设备ID。
40.根据权利要求29-3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网络是私有无线网络,
所述第二无线网络是公有无线网络。
41.根据权利要求29-3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该无线通信设备是无人机或用于控制所述无人机的遥控器。
42.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43.一种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该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CN201780004459.0A 2017-11-28 2017-11-28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设备及记录介质 Pending CN1084015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13301 WO2019104465A1 (zh) 2017-11-28 2017-11-28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设备及记录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1504A true CN108401504A (zh) 2018-08-14

Family

ID=63094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4459.0A Pending CN108401504A (zh) 2017-11-28 2017-11-28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设备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08824B2 (zh)
CN (1) CN108401504A (zh)
WO (1) WO20191044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7815A (zh) * 2020-12-03 2021-04-09 北京长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4g/5g双模在线的无人机数图传输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1877B (zh) * 2017-08-03 2022-12-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人机控制方法及装置、无人机和遥控设备
US11095391B2 (en) * 2018-12-19 2021-08-17 Nxp Usa, Inc. Secure WiFi communication
CN110571936B (zh) * 2019-09-29 2023-06-13 浙江巨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电表与表外断路器自动关联配对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3959A (zh) * 2006-10-17 2009-09-02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利用近场通信进行通信移动性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CN101754214A (zh) * 2008-12-05 2010-06-23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移动台、接入台、网关装置、基站及其握手方法
CN105635935A (zh) * 2014-11-28 2016-06-0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连线通信用于一电子***的连线方法
WO2017124988A1 (zh) * 2016-01-22 2017-07-27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地面站、无人机及地面站与无人机的通信***、方法
CN107079365A (zh) * 2017-01-17 2017-08-1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遥控器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3570A1 (en) * 2001-02-16 2002-08-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ink
SE0104325D0 (sv) * 2001-12-20 2001-12-2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ccess between mobile networks
US7669230B2 (en) * 2005-03-30 2010-02-23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Secure switching system for networks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switching
CN103139768B (zh) * 2011-11-28 2017-03-0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融合无线网络中的认证方法以及认证装置
CN109756447B (zh) * 2017-11-01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认证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3959A (zh) * 2006-10-17 2009-09-02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利用近场通信进行通信移动性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CN101754214A (zh) * 2008-12-05 2010-06-23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移动台、接入台、网关装置、基站及其握手方法
CN105635935A (zh) * 2014-11-28 2016-06-0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连线通信用于一电子***的连线方法
WO2017124988A1 (zh) * 2016-01-22 2017-07-27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地面站、无人机及地面站与无人机的通信***、方法
CN107079365A (zh) * 2017-01-17 2017-08-1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遥控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7815A (zh) * 2020-12-03 2021-04-09 北京长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4g/5g双模在线的无人机数图传输通信设备
CN112637815B (zh) * 2020-12-03 2023-05-23 北京长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4g/5g双模在线的无人机数图传输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04465A1 (zh) 2019-06-06
US11108824B2 (en) 2021-08-31
US20200280585A1 (en) 2020-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8693B2 (en) Method of setting wireless connection vi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EP3253080B1 (en) Data shar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8401504A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设备及记录介质
CN111201693A (zh) 实现无线能量接收的接收装置
CN107667554A (zh) 分散式配置器实体
CN107113609A (zh) 用于订户身份模块容器的ota配设的订户身份模块提供商装置和方法
CN108012267A (zh) 一种网络认证方法、相关设备及***
CN109246688A (zh) 设备接入方法、设备及***
CN103209007A (zh) 一种蓝牙设备快速配对的方法及蓝牙设备
CN105451299B (zh) 一种控制WiFi连接的方法及其电子设备
CN105730694B (zh) 无人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及无人飞行器***
CN103944740A (zh) 通信管理***、中继装置、通信控制***、通信***
CN103873342A (zh) 一种加入社交群组的方法、终端以及***
CN102832976A (zh) Nfc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781473A (zh) 一种在不同终端间共享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US20230353555A1 (en) Iot device and method for onboarding iot device to server
CN108307374A (zh) 无线音频设备设置
CN104753898A (zh) 一种验证方法、验证终端、验证服务器
WO2015139401A1 (zh) 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及无线路由装置
WO2014036902A1 (zh) 网关管理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15773B (zh) 便携式设备、用户设备和数据交互方法
US9253814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ng with a wireless hotspot
US2023037970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tting up a data path
CN106912049A (zh) 改善用户认证体验的方法
WO2015117394A1 (zh) 一种对终端进行管理的控制器、方法以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