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9248A -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9248A
CN108349248A CN201680063634.9A CN201680063634A CN108349248A CN 108349248 A CN108349248 A CN 108349248A CN 201680063634 A CN201680063634 A CN 201680063634A CN 108349248 A CN108349248 A CN 108349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common
opening
common flow
compress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36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9248B (zh
Inventor
小林直树
川村宽之
池内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49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9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9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9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32Structure of the pressure chamber
    • B41J2/14056Plural heating elements per ink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32Structure of the pressure chamber
    • B41J2/14048Movable member in the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72Electrical connections, e.g. details on electrodes, connecting the chip to the out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74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stacked structure type, deformed by compression/extension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59Matrix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ure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91Electrical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2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with ink circulating through the whole print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1Line printing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在液体喷出头中,第1流路构件的喷出单元:具备喷出孔;与喷出孔连接的加压室;分别将加压室和第1共同流路连接的第1单独流路及第2单独流路;以及将加压室与第2共同流路连接的第3单独流路。第1共同流路在流路方向上具备:多个第1部位;和分别位于多个第1部位之间且截面积小于各个前后的第1部位的多个第2部位。在喷出单元的每一个中,第1单独流路以及第2单独流路分别被连接到第1共同流路的夹着至少一个第2部位的两个位置处。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印刷用头,例如已知通过向记录介质上喷出液体来进行各种印刷的液体喷出头。液体喷出头具有形成液体流过的流路的流路构件。流路构件具有共同流路以及与共同流路连接的多个喷出单元。各喷出单元具有:与共同流路连接的单独流路、与单独流路连接的加压室以及与加压室连接的喷出孔。通过对加压室加压,从喷出孔喷出液体。朝向加压室的液体的供给是由共同流路完成的。此外,也已知将加压室的液体回收到共同流路而使液体循环的技术。作为共同流路以及单独流路的结构,提出了各种结构。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设置兼作液体供给用和回收用的一条兼用共同流路以及与其连接的多个喷出单元的形态。在该形态中,各喷出单元具有:一条供给用单独流路,连接兼用共同流路和加压室,且被利用于向加压室的液体的供给中;和一条回收用单独流路,连接兼用共同流路和加压室,且被利用于来自加压室的液体的回收中。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3-712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液体喷出头的一实施方式具备:流路构件,具备彼此并列地延伸的第1共同流路及第2共同流路和沿所述第1共同流路及所述第2共同流路排列的多个喷出单元,多个所述喷出单元中的每一个具备:喷出孔;与所述喷出孔连接的加压室;分别连接所述加压室和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第1流路及第2流路;以及连接所述加压室与所述第2共同流路的第3流路;和
多个加压部,分别对多个所述加压室进行加压,
第1开口和第2开口在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流路方向上被配置成相隔了所述第1共同流路在所述第1开口的位置处的宽的长度以上,所述第1开口是所述第1流路在所述第1共同流路侧的开口,所述第2开口是所述第2流路在所述第1共同流路侧的开口。
本公开的液体喷出头的一实施方式具备:流路构件,具备彼此并列地延伸的第1共同流路及第2共同流路和沿所述第1共同流路及所述第2共同流路排列的多个喷出单元,多个所述喷出单元中的每一个具备:喷出孔;与所述喷出孔连接的加压室;分别连接所述加压室和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第1流路及第2流路;以及连接所述加压室与所述第2共同流路的第3流路;和
多个加压部,分别对多个所述加压室进行加压,
第1开口和第2开口构成的角度在135度以下,所述第1开口是所述第1流路在所述第1共同流路侧的开口,所述第2开口是所述第2流路在所述第1共同流路侧的开口。
本公开的液体喷出头的一实施方式具备:流路构件,具备彼此并列地延伸的第1共同流路及第2共同流路和沿所述第1共同流路及所述第2共同流路排列的多个喷出单元,多个所述喷出单元中的每一个具备:喷出孔;与所述喷出孔连接的加压室;分别连接所述加压室和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第1流路及第2流路;以及连接所述加压室与所述第2共同流路的第3流路;和
多个加压部,分别对多个所述加压室进行加压,
所述第1共同流路在流路方向上具备多个第1部位和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1部位之间且截面积比各个前后的所述第1部位小的多个第2部位,在多个所述喷出单元的每一个中,所述第1流路以及所述第2流路分别被连接到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夹着至少一个所述第2部位的两个位置处。
本公开的记录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具备:上述的液体喷出头;向所述液体喷出头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和控制所述液体喷出头的控制部。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性表示包括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的侧视图,(b)是示意性表示包括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图2的液体喷出头的立体图,(b)是图2的液体喷出头的剖视图。
图4(a)是头部主体的分解立体图,(b)是从第2流路构件的下表面观察的立体图。
图5(a)是透过第2流路构件的一部分观察的头部主体的俯视图,(b)是透过第2流路构件观察的头部主体的俯视图。
图6是将图5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7(a)是喷出单元的立体图,(b)是喷出单元的俯视图,(c)是表示喷出单元上的电极的俯视图。
图8(a)是图7(b)的VIIIa-VIIIa线剖视图,(b)是图7(b)的VIIIb-VIIIb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液体喷出单元的内部的流体的流动的概念图。
图10是将形成第1流路构件的板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1流路构件的流路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2是仅针对一个喷出单元表示第1~第3单独流路和第1及第2共同流路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多个第1单独流路和第1共同流路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多个第2单独流路和第1共同流路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多个第3单独流路和第2共同流路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6(a)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出单元的立体图,(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出单元的内部的流体的流动的概念图。
图1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流路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使用图1,说明包括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出头2的彩色喷墨打印机1(以下,称为打印机1)。
打印机1通过将记录介质P从输送辊74a输送到输送辊74b,从而使记录介质P针对液体喷出头2相对地移动。控制部76基于图像、字符的数据,控制液体喷出头2,向记录介质P喷出液体,使液滴击中记录介质P,在记录介质P上进行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出头2相对于打印机1被固定,打印机1是所谓的行式打印机。作为记录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可列举所谓的串行打印机。
在打印机1,与记录介质P大致平行地固定平板状的头部搭载框架70。在头部搭载框架70设置有20个孔(未图示),20个液体喷出头2被搭载在各个孔中。五个液体喷出头2构成一个头部群72,打印机1具有四个头部群72。
如图1(b)所示,液体喷出头2形成为细长的长条形状。在一个头部群72内,沿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三个液体喷出头2,而对于其他两个液体喷出头2而言,沿输送方向在错开的位置处,在三个液体喷出头2之间分别各排列一个。相邻的液体喷出头2被配置成,可通过各液体喷出头2印刷的范围在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相连或者一端重复,由此能够在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进行无间隙的印刷。
沿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配置四个头部群72。从未图示的液体箱向各液体喷出头2供给墨水。对属于一个头部群72的液体喷出头2供给相同颜色的墨水,利用四个头部群印刷四种颜色的墨水。从各头部群72喷出的墨水的颜色例如是品红色(M)、黄色(Y)、青色(C)以及黑色(K)。
另外,对于搭载于打印机1的液体喷出头2的个数而言,若是以单色对一个液体喷出头2所能印刷的范围进行印刷,则也可以是一个。包括在头部群72中的液体喷出头2的个数、或者头部群72的个数可根据要印刷的对象、印刷条件而适当变更。例如,为了进一步进行多色印刷,也可以增加头部群72的个数。此外,通过配置多个以同色印刷的头部群72,并在输送方向上交替地印刷,从而能够加快印刷速度、即输送速度。此外,也可以准备多个以同色印刷的头部群72,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错开配置,从而提高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的分辨率。
此外,除了印刷带颜色的墨水以外,为了进行记录介质P的表面处理,也可以印刷涂布剂(coating agent)等液体。
打印机1在记录介质P上进行印刷。记录介质P处于卷绕在输送辊74a的状态,在通过两个输送辊74c之间后,通过搭载于头部搭载框架70的液体喷出头2的下侧。之后,通过两个输送辊74d之间,最终被输送辊74b回收。
作为记录介质P,除印刷用纸以外,也可以是布等。此外,也可以取代记录介质P而将打印机1设为输送输送带的方式,记录介质除了是滚筒状以外,也可以是放置于输送带上的单张纸、裁剪的布、木材或者瓷砖等。进一步地,也可以从液体喷出头2喷出包括导电性粒子的液体,由此印刷电子设备的布线图案等。此外,也可以从液体喷出头2向反应容器等喷出给定量液体的化学药剂、包含化学药剂的液体,使其发生反应等,从而制作化学药品。
此外,也可以是在打印机1安装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控制部76根据从来自各传感器的信息获知的打印机1各部的状态,控制打印机1的各部。特别是,若从液体喷出头2喷出的液体的喷出特性(喷出量、喷出速度等)受到了外部的影响,则可以根据液体喷出头2的温度、液体箱的液体的温度、液体箱的液体施加到液体喷出头2的压力,改变在液体喷出头2中使液体喷出的驱动信号。
(液体喷出头的整体结构)
接着,使用图2~10说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出头2。另外,在图5、6中为了容易理解附图,用实线描绘了处于其他部件下方的应以虚线描绘的流路等。此外,在图5(a)中,透过第2流路构件6的一部分来进行表示,在图5(b)中,透过第2流路构件6的全部来进行表示。此外,在图9中,以虚线表示以往的液体的流动,以实线表示喷出单元15的液体的流动,以长虚线表示从第2单独流路14供给的液体的流动。
另外,在附图中,图示了第1方向D1、第2方向D2、第3方向D3、第4方向D4、第5方向D5以及第6方向D6。第1方向D1是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延伸的方向的一侧,第4方向D4是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延伸的方向的另一侧。第2方向D2是第1统一流路22以及第2统一流路26延伸的方向的一侧,第5方向D5是第1统一流路22以及第2统一流路26延伸的方向的另一侧。第3方向D3是与第1统一流路22以及第2统一流路26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侧,第6方向D6是与第1统一流路22以及第2统一流路26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另一侧。
在液体喷出头2中,使用第1单独流路12作为第1流路的一例,使用第2单独流路14作为第2流路的一例,使用第3单独流路16作为第3流路的一例,以此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液体喷出头2具备:头部主体2a、外壳50、散热板52、布线基板54、按压构件56、弹性构件58、信号传递部60、驱动器IC(Integrated Circuit)62。另外,液体喷出头2只要具备头部主体2a即可,可以不必一定具备外壳50、散热板52、布线基板54、按压构件56、弹性构件58、信号传递部60以及驱动器IC62。
液体喷出头2从头部主体2a引出信号传递部60,信号传递部60将头部主体2a和布线基板54电连接。信号传递部60例如是柔性布线基板。在信号传递部60设置有对液体喷出头2的驱动进行控制的驱动器IC62。驱动器IC62经由弹性构件58,通过按压构件56按压散热板52。另外,省略了支承布线基板54的支承构件的图示。
散热板52可由金属或者合金形成,为了将驱动器IC62的热散热到外部而设置该散热板52。散热板52通过螺钉或者粘接剂与外壳50接合。
外壳50搭载在头部主体2a上,由外壳50和散热板52覆盖构成液体喷出头2的各构件。外壳50具备开口50a、50b、50c和隔热部50d。开口50a分别被设置成与第3方向D3以及第6方向D6对置,并配置散热板52。开口50b向下方开口,经由开口50b将布线基板54以及按压构件56配置到外壳50的内部。开口50c向上方开口,容纳设置在布线基板54的连接器(未图示)。
隔热部50d被设置成从第2方向D2向第5方向D5延伸,且配置在散热板52和头部主体2a之间。由此,能够降低散热板52散出的热传热到头部主体2a的可能性。外壳50可由金属、合金或者树脂形成。
(头部主体的整体结构)
如图4(a)所示,头部主体2a从第2方向D2向第5方向D5构成较长的平板形状,具有第1流路构件4、第2流路构件6、压电致动基板40。头部主体2a在第1流路构件4上设置有压电致动基板40和第2流路构件6。压电致动基板40搭载在图4(a)所示的虚线的区域。压电致动基板40为了对设置在第1流路构件4的多个加压室10(参照图8)进行加压而设置,且具有多个位移元件48(参照图8)。
(流路构件的整体结构)
第1流路构件4在内部形成有流路,将从第2流路构件6供给的液体引导到喷出孔8(参照图8)。第1流路构件4的一个主面形成加压室面4-1,且在加压室面4-1形成有开口20a、24a、28c、28d。开口20a从第2方向D2沿第5方向D5排列,且被配置在加压室面4-1的第3方向D3上的端部处。开口24a从第2方向D2沿第5方向D5排列,且被配置在加压室面4-1的第6方向D6上的端部处。开口28c设置在比开口20a更靠第2方向D2以及第5方向D5的外侧。开口28d设置在比开口24a更靠第2方向D2以及第5方向D5的外侧。
第2流路构件6在内部形成有流路,将从液体箱供给的液体引导到第1流路构件4。第2流路构件6设置在第1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a-1的外周部上,且在压电致动基板40的搭载区域的外侧经由粘接剂(未图示)与第1流路构件4接合。
(第2流路构件(统一流路))
如图4、5所示,第2流路构件6形成有贯通孔6a、开口6b、6c、6d、22a、26a。贯通孔6a形成为从第2方向D2向第5方向D5延伸,且被配置在比压电致动基板40的搭载区域更靠外侧的位置处。在贯通孔6a中***信号传递部60。
开口6b设置在第2流路构件6的上表面,被配置在第2流路构件的第2方向D2上的端部处。开口6b从液体箱向第2流路构件6供给液体。开口6c设置在第2流路构件6的上表面,被配置在第2流路构件的第5方向D5上的端部处。开口6c从第2流路构件6将液体回收到液体箱中。开口6d设置在第2流路构件6的下表面,在由开口6d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压电致动基板40。
开口22a设置在第2流路构件6的下表面,被设置成从第2方向D2向第5方向D5延伸。开口22a形成在第2流路构件6的第3方向D3上的端部处,被设置成比贯通孔6a更靠第3方向D3一侧。
开口22a与开口6b连通,利用第1流路构件4将开口22a密封,从而形成第1统一流路22。第1统一流路22形成为从第2方向D2向第5方向D5延伸,向第1流路构件4的开口20a以及开口28c供给液体。
开口26a设置在第2流路构件6的下表面,被设置成从第2方向D2向第5方向D5延伸。开口26a形成在第2流路构件6的第6方向D6上的端部处,被设置成比贯通孔6a更靠第6方向D6一侧。
开口26a与开口6c连通,利用第1流路构件4将开口26a密封,从而形成第2统一流路26。第2统一流路26形成为从第2方向D2向第5方向D5延伸,且从第1流路构件4的开口24a以及开口28d回收液体。
通过以上的结构,在第2流路构件6中,从液体箱供给到开口6b的液体被供给到第1统一流路22,并经由开口22a流入第1共同流路20,由此向第1流路构件4供给液体。并且,由第2共同流路24回收的液体经由开口26a流入第2统一流路26,经由开口6c而将液体回收到外部。另外,可以不设置第2流路构件6。
(第1流路构件(共同流路以及喷出单元))
如图5~8所示,第1流路构件4通过将多个板4a~4m层叠而形成,具有加压室面4-1和喷出孔面4-2。在加压室面4-1上搭载压电致动基板40,从在喷出孔面4-2处开口的喷出孔8喷出液体。多个板4a~4m可由金属、合金或者树脂形成。另外,第1流路构件4也可以不层叠多个板4a~4m,而是由树脂一体形成。
第1流路构件4形成了多个第1共同流路20、多个第2共同流路24、多个端部流路28、多个喷出单元15和多个虚拟喷出单元17,且在加压室面4-1形成了开口20a、24a。
第1共同流路20被设置成从第1方向D1向第4方向D4延伸,且形成为与开口20a连通。此外,从第2方向D2向第5方向D5排列有多个第1共同流路20。
第2共同流路24被设置成从第4方向D4向第1方向D1延伸,且形成为与开口24a连通。此外,从第2方向D2向第5方向D5排列有多个第2共同流路24,且在相邻的第1共同流路20彼此之间配置第2共同流路24。因此,从第2方向D2向第5方向D5互相交替地配置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
在第1流路构件4中面向第2共同流路24设置有减振室32(图8(b))。即,隔着减振器30面向第2共同流路24来配置减振室32。减振器30具有第1减振器30a和第2减振器30b。减振室32具有第1减振室32a和第2减振室32b。隔着第1减振器30a在第2共同流路24之上设置第1减振室32a。隔着第2减振器30b在第2共同流路24之下设置第2减振室32b。这样,由于具有减振器30,从而能够使侵入到第2共同流路24的压力波衰减。
端部流路28形成在第1流路构件4在第2方向D2上的端部处以及第5方向D5上的端部处。端部流路28具有宽幅部28a、狭窄部28b、开口28c、28d。从开口28c供给的液体按照宽幅部28a、狭窄部28b、宽幅部28a以及开口28d的顺序流动,从而流过端部流路28。由此,在端部流路28中存在液体,并且液体流过端部流路28,端部流路28的温度被液体均一化。因此,对于第1流路构件4而言,从第2方向D2的端部以及第5方向D5的端部散热的可能性降低。此外,通过在第2方向D2的端部配置端部流路28,从而能够加快第2统一流路26上的位于第2方向D2的一端的开口24a附近的流速,能够抑制液体包含的顔料等的沉降。同样,通过在第5方向D5的端部配置端部流路28,能够加快第1统一流路22上的位于第2方向D2的一端的开口20a附近的流速,能够抑制液体包含的顔料等的沉降。
(喷出单元的形状)
如图7(a)所示,喷出单元15具有喷出孔8、加压室10、第1单独流路12、第2单独流路14和第3单独流路16。喷出单元15设置在相邻的第1共同流路20与第2共同流路24之间,在第1流路构件4的平面方向上形成为矩阵状。喷出单元15具有喷出单元列15a和喷出单元行15b。从第1方向D1向第4方向D4排列喷出单元列15a。从第2方向D2向第5方向D5排列喷出单元行15b。
此外,加压室10具有加压室列10c和加压室行10d。喷出孔列8a以及加压室列10c也同样地从第1方向D1向第4方向D4排列。此外,喷出孔行8b以及加压室行10d也同样地从第2方向D2向第5方向D5排列。另外,一行的喷出孔行8b由与属于两行加压室行10d的加压室10相连的喷出孔8构成。
第1方向D1及第4方向D4与第2方向D2及第5方向D5构成的角度偏离了直角。因此,属于沿第1方向D1配置的喷出孔列8a的喷出孔8分别被配置成向第2方向D2偏离了距该直角的偏离量。并且,由于在第2方向D2上排列配置喷出孔列8a,所以属于不同的喷出孔列8a的喷出孔8被配置成向第2方向D2偏离了相应量。综上,在第2方向D2上以一定间隔排列配置第1流路构件4的喷出孔8。由此,能够利用由喷出的液体形成的像素填埋给定的范围来进行印刷。
在图6中,若将喷出孔8投影到第3方向D3以及第6方向D6,则在虚拟直线R的范围内可投影32个喷出孔8,在虚拟直线R内以360dpi的间隔排列各喷出孔8。由此,若在与虚拟直线R正交的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P来进行印刷,则能以360dpi的分辨率进行印刷。
虚拟喷出单元17(虚拟加压室11)设置在位于最靠第2方向D2侧的第1共同流路20与位于最靠第2方向D2侧的第2共同流路24之间。此外,虚拟喷出单元17也设置在位于最靠第5方向D5侧的第1共同流路20与位于最靠第5方向D5侧的第2共同流路24之间。虚拟喷出单元17为了使位于最靠第2方向D2或第5方向D5侧的喷出单元列15a的喷出稳定而设置。
如图7(a)所示,喷出单元15具有喷出孔8、加压室10、第1单独流路12、第2单独流路14和第3单独流路16。在液体喷出头2中,从第1单独流路12以及第2单独流路14向加压室10供给液体,第3单独流路16从加压室10回收液体。
加压室10具有加压室主体10a和部分流路10b。加压室主体10a在俯视下呈圆形状,部分流路10b从加压室主体10a的中心朝向下方延伸。加压室主体10a构成为通过从设置在加压室主体10a上的位移元件48接受压力,从而对部分流路10b中的液体施加压力。
加压室主体10a是直立圆柱形状,平面形状呈圆形状。由于平面形状是圆形状,从而能够使位移量以及因位移产生的加压室10的体积变化变大。部分流路10b是直径比加压室主体10a小的直立圆柱形状,平面形状是圆形状。此外,从加压室面4-1观察时,部分流路10b配置在收敛于加压室主体10a内的位置处。
另外,部分流路10b也可以是朝向喷出孔8侧截面积变小的圆锥形状或者圆台形状。由此,能够增大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的宽度,使液体的供给以及排出稳定化。
沿第1共同流路20的两侧配置加压室10,构成单侧各有一列共计两列的加压室列10c。第1共同流路20和在其两侧排列的加压室10经由第1单独流路12以及第2单独流路14被连接。
此外,沿第2共同流路24的两侧配置加压室10,构成单侧各有一列共计两列的加压室列10c。第2共同流路24和在其两侧排列的加压室10经由第3单独流路16被连接。
第1单独流路12将第1共同流路20和加压室主体10a连接。第1单独流路12在从第1共同流路20的上表面朝向上方延伸后,朝向第5方向D5延伸,并朝向第4方向D4延伸后,再次朝向上方延伸,与加压室主体10a的下表面连接。
第2单独流路14将第1共同流路20和部分流路10b连接。第2单独流路14从第1共同流路20的下表面朝向第5方向D5延伸,并朝向第1方向D1延伸后,与部分流路10b的侧面连接。
第3单独流路16将第2共同流路24和部分流路10b连接。第3单独流路16从第2共同流路24的侧面朝向第2方向D2延伸,并朝向第4方向D4延伸后,与部分流路10b的侧面连接。第3单独流路16的流路阻力比第2单独流路14的流路阻力小。
通过以上这样的结构,在第1流路构件4中,经由开口20a供给到第1共同流路20的液体经由第1单独流路12以及第2单独流路14流入加压室10,一部分液体从喷出孔8喷出。并且,剩余的液体从加压室10经由第3单独流路16流入第2共同流路24,并经由开口24a从第1流路构件4被排出到第2流路构件6。
(压电致动器)
在第1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接合包括位移元件48的压电致动基板40,使各位移元件48位于加压室10上。压电致动基板40占有与加压室10形成的加压室群大致相同形状的区域。此外,各加压室10的开口通过将压电致动基板40接合到第1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1而被堵塞。
压电致动基板40具有由作为压电体的两片压电陶瓷层40a、40b构成的层叠构造。这些压电陶瓷层40a、40b分别具有20μm程度的厚度。压电陶瓷层40a、40b都横跨多个加压室10而延续。
这些压电陶瓷层40a、40b例如由具有强非传导性的钛酸锆酸铅(PZT)系、NaNbO3系、BaTiO3系、(BiNa)NbO3系、BiNaNb5O15系等陶瓷材料构成。另外,压电陶瓷层40b工作为振动板,但不必一定是压电体,可以代替使用不是压电体的其他陶瓷层、金属板。
在压电致动基板40形成有共同电极42、单独电极44和连接电极46。在压电陶瓷层40a和压电陶瓷层40b之间的区域遍及面方向的大致整个面而形成共同电极42。并且,单独电极44配置在压电致动基板40的上表面中与加压室10对置的位置处。
压电陶瓷层40a中被单独电极44和共同电极42夹持的部分在厚度方向上被极化,成为对单独电极44施加电压时发生位移的单晶构造的位移元件48。因此,压电致动基板40具有多个位移元件48。
共同电极42可由Ag-Pd系等金属材料形成,共同电极42的厚度可以设为2μm程度。共同电极42在压电陶瓷层40a上具有共同电极用表面电极(未图示),共同电极用表面电极经由贯通压电陶瓷层40a而形成的过孔与共同电极42相连,并被接地,保持地电位。
单独电极44由Au系等金属材料形成,且具有单独电极主体44a和引出电极44b。如图7(c)所示,单独电极主体44a在俯视下大致形成为圆形状,且形成得比加压室主体10a小。从单独电极主体44a引出引出电极44b,在引出的引出电极44b上形成有连接电极46。
连接电极46例如由包含玻璃粉的银-钯构成,以15μm程度的厚度形成为凸状。连接电极46与设置在信号传递部60的电极电接合。
(喷出动作)
接着,说明液体的喷出动作。在来自控制部76的控制下,经由驱动器IC62等,通过供给到单独电极44的驱动信号,位移元件48发生位移。作为驱动方法,可使用所谓的引击驱动。
使用图9、10,详细说明液体喷出头2的喷出单元15。另外,在图9中,以实线表示实际的液体的流动,以虚线表示以往的液体的流动,以长虚线表示从第2单独流路14供给的液体的流动。
喷出单元15具备喷出孔8、加压室10、第1单独流路12、第2单独流路14和第3单独流路16。第1单独流路12及第2单独流路14与第1共同流路20(参照图8)连接,第3单独流路16与第2共同流路24连接。因此,喷出单元15从第1单独流路12以及第2单独流路14供给液体,通过第3单独流路16回收未喷出的液体。
第1单独流路12被连接在加压室主体10a的第1方向D1侧。第2单独流路14被连接在部分流路10b的第4方向D4侧。第3单独流路16被连接在部分流路10b的第1方向D1侧。
从第1单独流路12供给的液体经过加压室主体10a后朝向下方流过部分流路10b,一部分从喷出孔8被喷出。未从喷出孔8喷出的液体经由第3单独流路16被回收到喷出单元15的外部。
从第2单独流路14供给的液体其一部分从喷出孔8被喷出。未从喷出孔8喷出的液体在部分流路10b内流向上方,经由第3单独流路16被回收到喷出单元15的外部。
在此,如图9所示,从第1单独流路12供给的液体流过加压室主体10a以及部分流路10b,从喷出孔8被喷出。以往的喷出单元中的液体的流动如虚线所示那样,从加压室主体10a的中央部一致地以大致直线状流向喷出孔8。
若发生这样的流动,则部分流路10b当中位于第2单独流路14的出口的相反侧的区域80附近就会变成液体难以流动的结构,例如有可能会在区域80附近产生液体滞留的区域。
相对于此,在第1流路构件4中,液体供给用的第1单独流路12以及第2单独流路14与加压室10的互不相同的位置相连。具体来说,例如,第1单独流路12与加压室主体10a连接,第2单独流路14与部分流路10b连接。
因此,能够使从第2单独流路14向部分流路10b供给的液体的流动与从加压室主体10a向喷出孔8供给的液体的流动产生冲撞。由此,能够抑制从加压室主体10a向喷出孔8供给的液体的流动一致地以大致直线状流动的现象,能够降低在部分流路10b内产生液体滞留的区域的可能性。
即,因从加压室主体10a供给到喷出孔8的液体的流动产生的液体的滞留点的位置通过与从加压室主体10a供给到喷出孔8的液体的流动之间的冲撞而发生移动,能够降低在部分流路10b内产生液体滞留的区域的可能性。
此外,在加压室10连接液体回收用的第3单独流路16。具体来说,例如,第3单独流路16与部分流路10b连接。因此,从第2单独流路14流向第3单独流路16的液体的流动会变成横断部分流路10b的内部的结构。其结果,能够使从第2单独流路14流向第3单独流路16的液体以横切从加压室主体10a向喷出孔8供给的液体的流动的方式流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部分流路10b内产生液体滞留的区域的可能性。
另外,第3单独流路16可以与加压室主体10a连接。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使从第2单独流路14供给的液体的流动与从加压室主体10a向喷出孔8供给的液体的流动产生冲撞。
(单独流路等的详细情况)
此外,第3单独流路16与部分流路10b连接,且被连接成比第2单独流路14更靠近加压室主体10a侧。因此,即使在气泡从喷出孔8侵入到部分流路10b的内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气泡的浮力将气泡排出到第3单独流路16。由此,能够降低因气泡滞留在部分流路10b内而影响向液体传播压力的可能性。
此外,第2单独流路14与部分流路10b的喷出孔8侧连接。由此,能够加快喷出孔8近旁的液体的流速,能够降低包含在液体中的顔料等发生沉降而在喷出孔8产生堵塞的可能性。
此外,当俯视时,第1单独流路12与加压室主体10a的第1方向D1侧连接,第2单独流路14与部分流路10b的第4方向D4侧连接。
因此,当俯视时,从第1方向D1以及第4方向D4的两侧向喷出单元15供给液体。因此,所供给的液体具有第1方向D1的速度分量以及第4方向D4的速度分量。因此,向加压室10供给的液体就会搅拌部分流路10b内部的液体。其结果,能够进一步降低在部分流路10b内产生液体滞留的区域的可能性。
此外,第3单独流路16被连接到部分流路10b的第1方向D1侧,喷出孔8配置在部分流路10b的第4方向D4侧。由此,液体还能够流到部分流路10b的第1方向D1侧,能够降低在部分流路10b的内部产生液体滞留的区域的可能性。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第3单独流路16被连接到部分流路10b的第4方向D4侧,喷出孔8配置在部分流路10b的第1方向D1侧。在该情况下,电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如图8所示,第3单独流路16被连接到第2共同流路24的加压室主体10a侧。由此,能够使从部分流路10b排出的气泡沿第2共同流路24的上表面流动。由此,能够从第2共同流路24经由开口24a(参照图6)将气泡容易排出到外部。
此外,优选第3单独流路16的上表面和第2共同流路24的上表面齐平。由此,从部分流路10b排出的气泡就会沿第3单独流路16的上表面以及第2共同流路24的上表面流动,能够更容易将其排出到外部。
此外,当俯视时,第1单独流路12被连接到加压室主体10a的第1方向D1侧,部分流路10b的面积重心位于比加压室主体10a的面积重心更靠第4方向D4侧的位置处。即,部分流路10b被连接到加压室主体10a的远离了第1单独流路12的一侧。
由此,加压室主体10a朝向第1方向D1侧供给的液体在加压室主体10a的整个区域扩展后,被供给到部分流路10b。其结果,能够降低在加压室主体10a的内部产生液体滞留的区域的可能性。
此外,当俯视时,在第2单独流路14和第3单独流路16之间配置喷出孔8。由此,从喷出孔8喷出液体时,能够使从加压室主体10a向喷出孔8供给的液体的流动和从第2单独流路14供给的液体的流动产生冲撞的位置发生移动。
即,来自喷出孔8的液体的喷出量会因要印刷的图像而不同,伴随液体的喷出量的增减,部分流路10b内部的液体的挙动会发生变化。因此,因液体的喷出量的增减,从加压室主体10a向喷出孔8供给的液体的流动和从第2单独流路14供给的液体的流动产生冲撞的位置就会移动,能够降低在部分流路10b的内部形成液体滞留的区域的可能性。
此外,喷出孔8的面积重心位于比部分流路10b的面积重心更靠第4方向D4侧的位置处。由此,供给到部分流路10b的液体在部分流路10b的整个区域扩展后,被供给到喷出孔8,由此能够降低在部分流路10b的内部产生液体滞留的区域的可能性。
在此,对于液体喷出头2而言,若对加压室10进行加压,压力波就会从加压室主体10a传递到喷出孔8,由此从喷出孔8喷出液体。因此,通过在加压室主体10a中产生的压力波的一部分被传递到第2单独流路14,从而有可能向第1共同流路20传播压力。同样,通过在加压室主体10a中产生的压力波的一部分被传递到第3单独流路16,从而有可能向第2共同流路24传播压力。
并且,若产生向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的压力传播,则有可能会经由与其他喷出单元15连接的第2单独流路14以及第3单独流路16向其他喷出单元15的加压室10传播压力。由此,有可能会产生流体串扰。
相对于此,液体喷出头2具有第3单独流路16的流路阻力比第2单独流路14的流路阻力低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如下结构,即,对加压室10施加压力时,在加压室主体10a中产生的压力波的一部分就容易经过流路阻力比第2单独流路14低的第3单独流路16而向第2共同流路24进行压力传播,很难向第1共同流路20进行压力传播。
并且,由于在第2共同流路24的上方配置有第1减振室32a,在第2共同流路24的下方配置有第2减振室32b,因此就在第2共同流路24的上方形成第1减振器30a,在第2共同流路24的下方形成第2减振器30b。
由此,能够在第2共同流路24的内部使压力衰减。其结果,能够抑制压力从第2共同流路24向第3单独流路16逆流,能够降低产生流体串扰的可能性。
此外,第3单独流路16与第2共同流路24在第1方向D1上的侧面连接。换言之,第3单独流路16从第2共同流路24的第1方向D1上的侧面沿第1方向D1被引出后,沿第5方向D5被引出,与部分流路10b在第2方向D2上的侧面连接。
因此,能够将第3单独流路16沿平面方向引出,能够在第2共同流路24的上方以及下方确保设置减振室32的空间。其结果,能够高效地在第2共同流路24中使压力衰减。
如图10所示,第3单独流路16由板4f形成。板4f具有加压室面4-1侧的第1面4f-1和喷出孔面4-2侧的第2面4f-2。此外,板4f具有:形成第3单独流路16的第1槽4f1;形成第2共同流路24的第2槽4f2;和形成第1共同流路20的第3槽4f3。此外,在第1槽4f1和第2槽4f2之间设置有隔壁5a。隔壁5a为了划分第1槽4f1和第2槽4f2而设置在每个喷出单元15中。板4f具有将夹着第2共同流路24而对置的隔壁5a彼此相连接的连接部5b。
第1槽4f1贯通板4f,形成部分流路10b和第3单独流路16。因此,第1槽4f1在板4f中形成为矩阵状。第2槽4f2贯通板4f,形成第2共同流路24。
板4f具有将夹着第2共同流路24而对置的隔壁5a彼此相连接的连接部5b。因此,能够提高隔壁5a的刚性,能够降低在隔壁5a产生变形的可能性。其结果,能够使第1槽4f1的形状稳定,能够降低各喷出单元15的第3单独流路16的形状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减少各喷出单元15的喷出偏差。
此外,优选连接部5b的厚度小于板4f的厚度。由此,能够抑制第2共同流路24的体积变小的情况。其结果,能够抑制第2共同流路24的流路阻力变小的情况。另外,连接部5b能够通过从第2面4f-2(也可以是第1面4f-1)进行半蚀刻来形成。
此外,第3单独流路16与第2共同流路24的上端部侧连接,第1减振室32a的容积大于第2减振室32b的容积。因此,从第3单独流路16传播的压力波能够被第1减振器30a衰减。
(用于减少压力波的结构)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喷出单元15的第1单独流路12以及第2单独流路14、即与同一加压室10连接的液体供给用的两个单独流路被连接到同一第1共同流路20。因此,在加压室10中产生的压力波可能会按照第1单独流路12、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单独流路14的顺序或者按照与此相反顺序,经由这些流路返回到加压室1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的结构。
(各喷出单元中的单独流路的分离距离)
将第1单独流路12在第1共同流路20侧的开口12a和第2单独流路14在第1共同流路20侧的开口14a的、第1共同流路20的流路方向上的距离设为L0(参照图7(a)以及图12)。另外,距离L0例如可以以开口12a的中心以及开口14a的中心为基准。
此外,将第1共同流路20在开口12a的位置处的宽度(径)设为L1(参照图7(a)以及图8(a))。将第1共同流路20在开口14a的位置处的宽度(径)设为L2(参照图7(a)以及图8(a))。第1共同流路20在开口的位置处的宽度详细来说是开口与该开口所面向的第1共同流路20的内面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此所说的宽(宽度)并不限于左右方向上的长度。
此时,如图7(a)所示,例如,L0在L1以上,和/或,L0在L2以上。
在加压室10中产生的压力波从开口12a向第1共同流路20内三维地扩展,之后沿第1共同流路20在2方向上前进。即,压力波的衰减最初因三维扩展而发生。压力波在第1共同流路20的宽度方向上整体地扩展后,仅大致一维地扩展,所以衰减的方式变弱。即,在从衰减发生得比较急剧的开口12a远离了第1共同流路20的宽度以上的位置处,配置开口14a,从而进入开口14a的压力波就得到衰减,返回到加压室10的压力波就会变弱。虽然叙述了从开口14a向第1共同流路20扩展的压力波,但是对于从开口16a向第1共同流路20扩展的压力波也是同样的。
(共同流路的形状)
图11是表示第1流路构件4的流路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另外,在图11中,也示意性示出了对在第1共同流路20、喷出单元15以及第2共同流路24中循环的液体进行贮存的箱81、以及产生循环所需的压力的泵83。
如已经叙述的那样,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彼此并列地延伸,多个喷出单元15(在图11中仅示出了加压室10)大致在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共同流路24之间沿这些共同流路被排列。
并且,第1共同流路20在流路方向上的、配置了加压室10的部分流路10b的位置处,在俯视下的侧面形成了流路外侧变凹的第1凹部20r,进而,截面积(与流路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横截面)的面积)减少。即,第1共同流路20在流路方向上具有:多个第1部位20e;和分别位于多个第1部位20e之间且截面积比各个前后的第1部位20e小的多个第2部位20f。
同样地,第2共同流路24在流路方向上的、配置了加压室10的部分流路10b的位置处,在俯视下的侧面形成了流路外侧变凹的第2凹部24r,进而,截面积减少。即,第2共同流路24在流路方向上具有:多个第3部位24e;和分别位于多个第3部位24e之间且截面积比各个前后的第3部位24e小的多个第4部位24f。
另外,第1部位20e以及第2部位20f在流路方向上的范围(在另一观点下是它们的边界)可以适当定义。例如,如在图11中以阴影示出的那样,可以将截面积减少的区间当中截面积最小的区间设为第2部位20f,将其他区间或者其他区间当中截面积未减少的区间设为第1部位20e。无论在哪种定义中,各第2部位20f的面积小于其前后的第1部位20e的面积这一点不变。对于第3部位24e以及第4部位24f也是同样的。
部分流路10b例如一部分分别位于第1凹部20r以及第2凹部24r中。第1部位20e和第3部位24e之间的距离(最短距离)例如小于部分流路10b以及加压室主体10a的直径。但是,该距离也可以不同于本实施方式,可以在部分流路10b的直径以上。第1凹部20r以及第2凹部24r的形状可以适当设定,例如是与部分流路10b同心的圆弧、或者近似于这样的圆的椭圆弧。
(各喷出单元中的单独流路的连接位置)
图12是仅针对图中左侧中央的喷出单元15表示第1单独流路12、第2单独流路14及第3单独流路16与第1共同流路20及第2共同流路24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另外,根据后面说明的图13~图15可理解,其他喷出单元15的各单独流路的形状、大小以及相对于共同流路的各部位的位置也与图示的情况相同。其中,在相邻的喷出单元列15a间,各单独流路的朝向的关系是彼此旋转了180°。
在各喷出单元15中,第1单独流路12以及第2单独流路14分别被连接到第1共同流路20的夹着至少一个第2部位20f的两个位置处。
因此,例如,若在加压室10中产生的压力波经由第1单独流路12传播到第1共同流路20,则压力波就会被截面积相对减少了的第2部位20f反射。即,与未设置第1凹部20r的情况相比较,压力波很难传播到连接有第2单独流路14的位置。其结果,抑制了压力波返回加压室10的情况。虽然说明了从第1单独流路12往第2单独流路14去的路径,但是其相反路径也是同样的。并且,通过抑制压力波返回加压室10的情况,例如可提高液滴的喷出精度,进而可提高画质。
在各喷出单元15中,第1单独流路12与第1部位20e连接。在另一观点下,分别与属于一列喷出单元列15a的喷出单元15连接的多个第1单独流路12分别被连接到多个第1部位20e。
因此,即使例如压力波从第1单独流路12传播到第1共同流路20(第1部位20e),也容易通过夹持该第1部位20e的两个第2部位20f,将压力波限制在第1部位20e中。即,来自各第1单独流路12的压力波在第1共同流路20中的传播容易相对于第1共同流路20的整体长度受到限定。其结果,例如,在第1共同流路20中,不仅能抑制从各喷出单元15的(与同一加压室10连接的)第1单独流路12向第2单独流路14的压力波的传播,还能抑制从第1单独流路12向其他喷出单元15的第1单独流路12或者第2单独流路14的压力波的传播。此外,例如,还能降低在第1共同流路20中,来自多个喷出单元15的第1单独流路12的压力波被重叠而在第1共同流路20的一部分产生特别大的压力变动的可能性。
在各喷出单元15中,第2单独流路14与第1部位20e连接。在另一观点下,分别与属于一列喷出单元列15a的喷出单元15连接的多个第2单独流路14分别被连接到多个第1部位20e。
因此,例如,与上述的第1单独流路12与第1部位20e连接的情况同样地,从第2单独流路14传播到第1共同流路20(第1部位20e)的压力波也容易被限制,可起到各种效果。此外,针对第1单独流路12以及第2单独流路14的任一个,通过将多个单独流路分别与第1部位20e连接,从而可成倍地提高意料外的压力变动的降低效果。例如,当流路长度在多个第1单独流路12和多个第2单独流路14中不同时,虽然存在来自两者的压力波在第1共同流路20重叠而产生鸣音的可能性,但是这样的可能性会被降低。
在各喷出单元15中,第3单独流路16与第3部位24e连接。在另一观点下,分别与属于一列喷出单元列15a的喷出单元15连接的多个第3单独流路16分别被连接到多个第3部位24e。
因此,例如,与上述的第1单独流路12与第1部位20e连接的情况同样地,从第3单独流路16传播到第2共同流路24(第3部位24e)的压力波容易被限制。其结果,例如,压力波在多个第3单独流路16间经由第2共同流路24传播的可能性降低。此外,在三个单独流路全部与第1部位20e或者第3部位24e连接的情况下,压力波从其他喷出单元15向加压室10的传播被最大程度降低,从而是优选的。
在各喷出单元15中,第1单独流路12以及第2单独流路14分别被连接到第1共同流路20的夹持一个第2部位20f而相邻的两个第1部位20e。此外,在各喷出单元15,第1单独流路12被连接到比连接了该第1单独流路12的第1部位20e的中央位置更靠连接了第2单独流路14的第1部位20e的相反侧的位置处。
因此,例如,能够在一个第2部位20f的前后分配一个喷出单元15的第1单独流路12以及第2单独流路14,使第2部位20f和喷出单元15的位置关系变得简单。在实现这样的简化的同时,通过使第1单独流路12相对于第1共同流路20的连接位置尽可能地远离第2部位20f(在另一观点下是第2单独流路14),从而加压室10、第1单独流路12、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单独流路14的环路变长。其结果,例如,在加压室10中产生的压力波直到返回加压室10为止都容易被衰减。即,能够兼顾第1单独流路12以及第2单独流路14的简单结构和加压室10中意料外的压力变动的抑制。
在各喷出单元15中,第2单独流路14被连接到比连接了该第2单独流路14的第1部位20e的中央位置更靠连接了第1单独流路12的第1部位20e的相反侧的位置处。
这样,不仅是第1单独流路12,使第2单独流路14也尽可能地远离第2部位20f,从而可最大限度发挥上述的简单结构和意料外的压力变动的抑制的兼顾效果。
(喷出单元间的单独流路的位置关系)
图13是表示多个第1单独流路12与第1共同流路2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在各喷出单元列15a中,相邻的喷出单元15的第1单独流路12分别被连接到第1共同流路20的夹着至少一个第2部位20f(本实施方式中是一个)的两个位置处。
因此,在各喷出单元列15a,从相邻的喷出单元15当中的一个喷出单元15的第1单独流路12传播到第1共同流路20的压力波进入相邻的喷出单元15当中的另一个喷出单元15的第1单独流路12的可能性降低。即,流体串扰得到抑制。
在一个第1部位20e连接了彼此相邻的喷出单元列15a的两个第1单独流路12。这两个第1单独流路12相对于第1部位20e在流路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被连接在两侧,并且相对于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被连接在两侧。由此,两者的连接位置尽可能地被分开,流体串扰得以降低。
图14是表示多个第2单独流路14与第1共同流路2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在各喷出单元列15a中,相邻的喷出单元15的第2单独流路14分别被连接到第1共同流路20的夹着至少一个第2部位20f(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个)的两个位置处。
因此,与第1单独流路12同样地,在各喷出单元列15a中,从相邻的喷出单元15当中的一个喷出单元15的第2单独流路14传播到第1共同流路20的压力波进入相邻的喷出单元15当中的另一个喷出单元15的第2单独流路14的可能性降低。即,流体串扰得到抑制。
在一个第1部位20e连接了彼此相邻的喷出单元列15a的两个第2单独流路14。这两个第2单独流路14相对于第1部位20e的流路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被连接在两侧,并且相对于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被连接在两侧。由此,两者的连接位置尽可能地被分开,流体串扰得以降低。
图15是表示多个第3单独流路16与第2共同流路24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在各喷出单元列15a中,相邻的喷出单元15的第3单独流路16分别被连接到第2共同流路24的夹着至少一个第4部位24f(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个)的两个位置处。
因此,与第1单独流路12同样地,在各喷出单元列15a中,从相邻的喷出单元15当中的一个喷出单元15的第3单独流路16传播到第2共同流路24的压力波进入相邻的喷出单元15当中的另一个喷出单元15的第3单独流路16的可能性降低。即,流体串扰得到抑制。
<第2实施方式>
图16(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出单元215的立体图,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的图7(a)。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以后的说明中,有时针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或者类似的结构使用在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中附加过的符号,此外,有时省略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不同仅在于第2单独流路以及第3单独流路,其他结构、即从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到喷出单元的其他部分都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除了第2单独流路214相对于加压室10的连接位置相对于部分流路10b处于第1方向D1侧(第1单独流路12侧)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单独流路14相同。即,第2单独流路214与部分流路10b的侧面下端相连接。
此外,根据第2单独流路214向第1方向D1延伸后向第5方向D5(与第1单独流路12向第1共同流路20延伸的方向相反)延伸的情况可知,第2单独流路214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单独流路14,其与第2共同流路24连接。即,第2单独流路214起到从加压室10回收液体的流路的作用。
虽然未特别图示,但是俯视下,第2单独流路214相对于第2共同流路24的连接位置例如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3单独流路16相对于第2共同流路24的连接位置相同。即,第2单独流路214与第3部位24e连接。此外,在侧视(剖视)下,第2单独流路214相对于第2共同流路24的连接位置例如与第1实施方式中第2单独流路14相对于第1共同流路20的连接位置相同。
除了第3单独流路216相对于加压室10的连接位置相对于部分流路10b处于第4方向D4侧(与第1单独流路12相反的一侧)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3单独流路16相同。即,第3单独流路216被连接到部分流路10b的侧面当中比第2单独流路214更靠加压室主体10a的一侧。
此外,根据第3单独流路216向第4方向D4延伸后向第2方向D2(第1单独流路12向第1共同流路20延伸的方向)延伸的情况可知,第3单独流路216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3单独流路16,其与第1共同流路20连接。即,第3单独流路216起到向加压室10供给液体的流路的作用。
虽然未特别图示,但是在俯视下,第3单独流路216相对于第1共同流路20的连接位置例如与第1实施方式中第2单独流路14相对于第1共同流路20的连接位置相同。即,第3单独流路216被连接到第1部位20e,夹持着第1单独流路12相对于第1共同流路20的连接位置和第2部位20f。此外,在侧视(剖视)下,第3单独流路216相对于第1共同流路20的连接位置例如与第1实施方式中第3单独流路16相对于第2共同流路24的连接位置相同。即,第3单独流路216在第1共同流路20侧的开口216a开在第1共同流路20的侧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第3单独流路216是第2流路的一例,第2单独流路214是第3流路的一例。
图16(b)是表示喷出单元215内部的流体的流动的概念图,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的图9。在该图中,与图9同样地,以实线示出了实际的液体的流动,以长虚线示出了从第3单独流路216供给的液体的流动。
俯视时,从第1方向D1以及第4方向D4的两侧向喷出单元215供给液体。因此,所供给的液体具有第1方向D1的速度分量以及第4方向D4的速度分量。因此,供给到加压室10的液体就会对部分流路10b的内部的液体进行搅拌。其结果,能够降低在部分流路10b内产生液体滞留的区域的可能性。
此外,第2单独流路214被连接到部分流路10b的第1方向D1侧,第3单独流路216被连接到部分流路10b的第4方向D4侧。因此,从第3单独流路216供给的液体从第4方向D4向第1方向D1以横断部分流路10b的内部的方式流过。其结果,能够降低在部分流路10b的内部产生液体滞留的区域的可能性。
在这种结构的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各喷出单元215中,第1流路(第1单独流路12)以及第2流路(第3单独流路216)分别被连接到第1共同流路20的夹着至少一个第2部位20f的两个位置处,从而可抑制在加压室10中产生的压力波经由第1流路、第1共同流路20以及第2流路返回加压室10的情况。
(各喷出单元中的单独流路的角度)
将第1单独流路12在第1共同流路20侧的开口12a所面向的方向设为d1。此外,将第3单独流路216在第1共同流路20侧的开口216a所面向的方向设为d2。如图16(a)的右下方所示,将该两个方向构成的角度设为θ。详细来说,例如,使d1以及d2从开口12a以及216a的位置彼此平行移动而靠近则时会收敛于一个平面,因此可以将在该一个平面中构成的角度设为θ。
此时,角度θ例如在135度以下。该情况下,例如,与超过135度的情况相比,压力波在无反射的情况下从一个开口到达另一个开口的可能性降低。此外,例如,由于从一个开口观察到的另一个开口的面积(广度)变小,所以压力波很难进入另一开口。
此外,角度θ例如在45度以上。该情况下,例如与不足45度的情况相比,从一个开口传向第1共同流路20的压力波在与该一个开口对置的第1共同流路20的内面反射一次后进入另一个开口的可能性降低。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角度θ是90度。该情况下,从一个开口观察到的另一个开口的面积最小,压力波从一个开口向另一个开口直接或者经一次反射后传播的可能性降低。
如上所述,在俯视下,第3单独流路216相对于第1共同流路20的连接位置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中第2单独流路14相对于第1共同流路20的连接位置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12a和开口216a在第1共同流路20的流路方向上的长度等于图12所示的L0。另一方面,第1单独流路12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单独流路12相同。因此,L0在L1以上这样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成立。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第3单独流路216的开口216a开在第1共同流路20的侧面,所以第1共同流路20在开口216a处的宽度是图12所示的L4。根据图12可知,L0比L4长。因此,L0是第1共同流路20在开口216a的位置处的宽度以上这样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成立。
这样可以适当组合将θ设定成适当的大小的结构和将L0等设定成适当的长度的结构。
此外,将θ设定成适当的大小的结构、将L0等设定成适当的长度的结构、以及在共同流路设置截面积相对小的部分的结构如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那样,在位移元件面向包括两个单独流路的环路状的流路的情况下,更为有效。这是因为,若位移元件面向环路状的流路,则在压力波经环路状的流路返回来的情况下,喷出液滴时位移元件所给出的压力有可能受到影响。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按照加压室主体10a、部分流路10b、第2单独流路14、第1共同流路20、第1单独流路12的顺序经这些流路返回到加压室主体10a的环路状的流路中,面向加压室主体10a配置有位移元件48。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按照加压室主体10a、部分流路10b、第3单独流路216、第1共同流路20、第1单独流路12的顺序经这些流路返回到加压室主体10a的环路状的流路中,面向加压室主体10a配置有位移元件48。
<第3实施方式>
图1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流路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在该图中,关于单独流路,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14同样地,仅示出了第2单独流路14。
第3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点仅在于在相邻的喷出单元列15a间设置了将第2单独流路14彼此连接的连通流路85,关于这以外的结构,从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到喷出单元15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连通流路85例如在第1共同流路20的下方连接第2单独流路14的中途(例如弯曲部)彼此。若设置这样的连通流路85,则例如可构成使第2单独流路14的压力波分散的流路。连通流路85通过与在相互相反方向上延伸的第2单独流路14彼此连接等而形成得比较长,所以经由第2单独流路14的流体串扰比较小。
以上,说明了第1~3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涉及的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主旨就能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作为加压部,示出了通过压电致动器的压电变形来对加压室10进行加压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置成如下的加压部,即,在每个加压室10设置发热部,通过发热部的热来加热加压室10内部的液体,通过液体的热膨胀来进行加压。
第1~第3单独流路相对于共同流路的优选的连接位置不一定要对全部喷出单元都成立。但是,优选针对全部喷出单元、喷出单元的排列的两端以外的全部喷出单元、或者九成以上的喷出单元成立。
对于共同流路而言,当无视因设置第1部位以及第2部位而引起的周期性的截面积的变化时,截面积可以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逐渐变化。换言之,多个第1部位可以不是彼此相同的截面积,多个第2部位也可以不是彼此相同的截面积。例如,在液体供给用的共同流路中,可以是从上游侧越往下游侧去截面积越宽。
第2部位或者第4部位并不限于通过形成俯视下在共同流路的侧面流路外侧变凹的凹部来构成。例如,第2部位或者第4部位可以通过形成侧视下在共同流路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变凹的凹部来构成,也可以通过与流路交叉的板状的部位从共同流路的侧面、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向流路内突出来构成。此外,当形成在流路外侧变凹的凹部的情况下,部分流路的一部分不必位于该凹部。相反,不仅部分流路的一部分可位于该凹部内,也可以是整体都位于该凹部内。
符号说明
1...彩色喷墨打印机
2...液体喷出头
2a...头部主体
4...第1流路构件
4a~4m...板
4-1...加压室面
4-2...喷出孔面
6...第2流路构件
6a...贯通孔
6b,6c...开口
8...喷出孔
8a...喷出孔列
8b...喷出孔行
10...加压室
10a...加压室主体
10b...部分流路
10c...加压室列
10d...加压室行
11...虚拟加压室
12...第1单独流路(第1流路)
14...第2单独流路(第2流路)
15...喷出单元
16...第3单独流路(第3流路)
20...第1共同流路
20a...开口
20e...第1部位
20f...第2部位
20r...第1凹部
22...第1统一流路
22a...开口
24...第2共同流路(第4流路)
24a...开口
24e...第3部位
24f...第4部位
24r...第2凹部
26...第2统一流路
26a...开口
28...端部流路
28a...宽幅部
28b...狭窄部
28c,28d...开口
30...减振器
30a...第1减振器
30b...第2减振器
32...减振室
32a...第1减振室
32b...第2减振室
40...压电致动基板
40a,40b...压电陶瓷层
42...共同电极
44...单独电极
44a...单独电极主体
44b...引出电极
46...连接电极
48...位移元件
50...外壳
50a,50b,50c...开口
50d...隔热部
52...散热板
54...布线基板
56...按压构件
58...弹性构件
60...信号传递部
62...驱动器IC
70...头部搭载框架
72...头部群
74a,74b,74c,74d...输送辊
76...控制部
P...记录介质
D1...第1方向
D2...第2方向
D3...第3方向
D4...第4方向
D5...第5方向
D6...第6方向

Claims (17)

1.一种液体喷出头,具备:
流路构件,具备彼此并列地延伸的第1共同流路及第2共同流路和沿所述第1共同流路及所述第2共同流路排列的多个喷出单元,多个所述喷出单元中的每一个具备:喷出孔;与所述喷出孔连接的加压室;分别连接所述加压室与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第1流路及第2流路;以及连接所述加压室与所述第2共同流路的第3流路;和
多个加压部,分别对多个所述加压室进行加压,
第1开口和第2开口在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流路方向上被配置成相隔了所述第1共同流路在所述第1开口的位置处的宽的长度以上,所述第1开口是所述第1流路在所述第1共同流路侧的开口,所述第2开口是所述第2流路在所述第1共同流路侧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1开口和所述第2开口在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流路方向上被配置成相隔了所述第1共同流路在所述第2开口的位置处的宽的长度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1开口和所述第2开口构成的角度在135度以下。
4.一种液体喷出头,具备:
流路构件,具备彼此并列地延伸的第1共同流路及第2共同流路和沿所述第1共同流路及所述第2共同流路排列的多个喷出单元,多个所述喷出单元中的每一个具备:喷出孔;与所述喷出孔连接的加压室;分别连接所述加压室与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第1流路及第2流路;以及连接所述加压室与所述第2共同流路的第3流路;
多个加压部,分别对多个所述加压室进行加压,
第1开口和第2开口构成的角度在135度以下,所述第1开口是所述第1流路在所述第1共同流路侧的开口,所述第2开口是所述第2流路在所述第1共同流路侧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1开口和所述第2开口构成的角度在45度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1共同流路在流路方向具备:多个第1部位;和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1部位之间且截面积比各个前后的所述第1部位小的多个第2部位,
在多个所述喷出单元的每一个中,所述第1流路以及所述第2流路分别被连接到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夹着至少一个所述第2部位的两个位置处。
7.一种液体喷出头,具备:
流路构件,具备彼此并列地延伸的第1共同流路及第2共同流路和沿所述第1共同流路及所述第2共同流路排列的多个喷出单元,多个所述喷出单元中的每一个具备:喷出孔;与所述喷出孔连接的加压室;分别连接所述加压室与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第1流路及第2流路;以及连接所述加压室与所述第2共同流路的第3流路;和
多个加压部,分别对多个所述加压室进行加压,
所述第1共同流路在流路方向上具备:多个第1部位;和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1部位之间且截面积比各个前后的所述第1部位小的多个第2部位,
在多个所述喷出单元的每一个中,所述第1流路以及所述第2流路分别被连接到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夹着至少一个所述第2部位的两个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多个所述第1流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1部位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多个所述第2流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1部位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相邻的所述喷出单元的所述第1流路分别被连接到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夹着至少一个所述第2部位的两个位置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相邻的所述喷出单元的所述第2流路分别被连接到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夹着至少一个所述第2部位的两个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在多个所述喷出单元的每一个中,
所述第1流路以及所述第2流路分别被连接到所述第1共同流路的夹持一个所述第2部位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1部位,
所述第1流路被连接到比与该第1流路相连的所述第1部位的中央位置更靠与所述第2流路相连的所述第1部位的相反侧的位置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在多个所述喷出单元的每一个中,所述第2流路被连接到比与该第2流路相连的所述第1部位的中央位置更靠与所述第1流路相连的所述第1部位的相反侧的位置处。
14.根据权利要求6~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2共同流路在流路方向上具备:多个第3部位;和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3部位之间且截面积比各个前后的所述第3部位小的多个第4部位,
多个所述第3流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3部位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相邻的所述喷出单元的所述第3流路分别被连接到在其间夹着至少一个所述第4部位的两个位置处。
16.根据权利要求6~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多个所述加压室中的每一个具备:
加压室主体;和
从加压室主体向所述喷出孔延伸的部分流路,
所述第1共同流路通过形成凹部而构成所述第2部位,该凹部是沿所述部分流路延伸的方向观察时流路外侧在侧面变凹而形成的,
所述部分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2部位的凹部内。
17.一种记录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
向所述液体喷出头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和
控制所述液体喷出头的控制部。
CN201680063634.9A 2015-10-29 2016-10-27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Active CN1083492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3297 2015-10-29
JP2015-213297 2015-10-29
PCT/JP2016/081885 WO2017073668A1 (ja) 2015-10-29 2016-10-27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9248A true CN108349248A (zh) 2018-07-31
CN108349248B CN108349248B (zh) 2020-01-31

Family

ID=58630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3634.9A Active CN108349248B (zh) 2015-10-29 2016-10-27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4447B2 (zh)
EP (1) EP3357694B1 (zh)
JP (1) JP6210472B2 (zh)
CN (1) CN108349248B (zh)
WO (1) WO20170736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1426B2 (ja) * 2017-08-31 2021-11-05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7155778B2 (ja) * 2018-09-12 2022-10-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7326885B2 (ja) 2019-06-03 2023-08-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7268501B2 (ja) * 2019-06-27 2023-05-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WO2024090487A1 (ja) * 2022-10-27 2024-05-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7336A (ja) * 1996-02-05 1997-08-12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1245390A1 (en) * 1999-12-10 2002-10-02 Fujitsu Limited Ink-jet head and printer
US20070058010A1 (en) * 2005-09-14 2007-03-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80238980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Kanji Nagashima Liquid circulation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irculation method
CN102026813A (zh) * 2008-05-23 2011-04-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流体液滴喷射装置
CN103009807A (zh) * 2011-09-27 2013-04-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头及喷墨记录装置
WO2014003772A1 (en) * 2012-06-29 2014-01-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abricating a fluid ejection device
EP2783857A2 (en) * 2013-03-27 2014-10-01 FUJIFILM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2015147374A (ja) * 2014-02-07 2015-08-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5182448A (ja) * 2014-03-26 2015-10-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圧電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圧電素子、液体吐出ヘッド、ならびに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2448A (ja) * 2003-12-19 2005-07-07 Nec Engineering Ltd 迷惑メール防止システム
KR101906966B1 (ko) * 2012-11-05 2018-1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논리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WO2016143162A1 (ja) * 2015-03-06 2016-09-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16172381A (ja) * 2015-03-17 2016-09-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6130611B1 (ja) * 2015-06-29 2017-05-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流路部材、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7336A (ja) * 1996-02-05 1997-08-12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1245390A1 (en) * 1999-12-10 2002-10-02 Fujitsu Limited Ink-jet head and printer
US20070058010A1 (en) * 2005-09-14 2007-03-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80238980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Kanji Nagashima Liquid circulation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irculation method
CN102026813A (zh) * 2008-05-23 2011-04-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流体液滴喷射装置
CN103009807A (zh) * 2011-09-27 2013-04-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头及喷墨记录装置
WO2014003772A1 (en) * 2012-06-29 2014-01-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abricating a fluid ejection device
EP2783857A2 (en) * 2013-03-27 2014-10-01 FUJIFILM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2015147374A (ja) * 2014-02-07 2015-08-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5182448A (ja) * 2014-03-26 2015-10-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圧電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圧電素子、液体吐出ヘッド、ならびに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57694B1 (en) 2020-03-25
EP3357694A1 (en) 2018-08-08
JPWO2017073668A1 (ja) 2017-10-26
WO2017073668A1 (ja) 2017-05-04
JP6210472B2 (ja) 2017-10-11
US10384447B2 (en) 2019-08-20
CN108349248B (zh) 2020-01-31
US20180319162A1 (en) 2018-11-08
EP3357694A4 (en) 2018-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9248A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6794695B (zh) 液体喷吐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7107617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7073944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7709019A (zh) 流路部件、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8349250A (zh) 液体喷出头、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出头的制造方法
CN105980157B (zh) 液体喷头及利用其的记录装置
CN104540681A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CN107206792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CN107249891B (zh) 流路构件、使用该流路构件的液体喷出头及记录装置
CN106103101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WO2018056292A1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CN106457832B (zh) 流路构件、液体喷出头、记录装置以及流路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09641458B (zh) 液体喷出头及记录装置
CN106457833B (zh) 液体喷出头用的流路构件及液体喷出头、记录装置
JP2018103389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6659508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6267027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CN109641461A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JP2016221706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CN109641460A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9641459A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8883638A (zh) 印刷装置及头单元
JP2017087510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駆動方法、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6181531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