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2179B - 一种蒸汽锅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2179B
CN108332179B CN201710651949.1A CN201710651949A CN108332179B CN 108332179 B CN108332179 B CN 108332179B CN 201710651949 A CN201710651949 A CN 201710651949A CN 108332179 B CN108332179 B CN 1083321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tedge
constant
core
current stabil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519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32179A (zh
Inventor
郭春生
曲芳仪
刘海
孙蛟
年显勃
陈子昂
江程
李言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ding Jiadeli Food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Jinyu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Jinyu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Jinyu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519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321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32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2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32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21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2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using combustion under pressure substantially exceeding atmospheric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锅炉,包括上锅筒和下锅筒和连接在上锅筒和下锅筒之间的上升管和下降管,所述上升管内设置稳流装置,所述稳流装置包括芯体和外壳,所述芯体设置在外壳中,所述外壳与上升管内壁连接固定,所述芯体包括从芯体中心向径向延伸的多根径向杆,所述径向杆上设置多根从径向杆向下延伸的翅片,所述翅片具有尖部,所述尖部朝下。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式结构的稳流装置的蒸汽锅炉,在上升管内存在汽液两相流动时,强化传热,同时减弱上升管的振动,降低噪声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蒸汽锅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蒸汽发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锅炉,属于IPC分类号F22领域。
背景技术
从炉中接受热量、并使流体从低位流到高位的回路称之为“上升回路”,而接受热量、并使流体从高位流到低位的回路称之为“下降回路”。一个回路由一根管子或一组管子组成,这组管子从一个公共点,如联箱或蒸汽锅筒引出,终止于同样为联箱或锅筒这样的公共点。
在大多数自然循环锅炉设计中,构成蒸发部分的受热管一般供流体向上流动,但在多锅筒锅炉中,蒸发管束的下降受热管则不然。在这种类型的锅炉中,下降受热管提供炉内和蒸发管束部分的上升管的全部循环流量。
一方面,上升管的流体在向上过程中,一般是汽液两相流,从而使得上升管内的流体是汽液混合物,汽液两相流的存在使得影响了上升管吸热的效率。
另一方面,从上升管出口到上锅筒这一段,因为这一段的空间突然变大,空间的变化会导致气体的快速向上流出和聚集,因此空间变化会导致聚集的汽相(汽团)从上升管位置进入上锅筒,由于气(汽)液密度差,气团离开接管位置将迅速向上运动,而气团原空间位置被气团推离壁面的液体同时也将迅速回弹并撞击壁面,形成撞击现象。气(汽)液相越不连续,气团聚集越大,撞击能量越大。撞击现象会造成较大的噪声震动和机械冲击,对设备造成破坏。
本发明人在前面申请中也设计了多种稳流装置,例如杆翅式参见图8所示。但是此种装置在运行中发现,因为管子之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三根管子之间形成的空间A相对较小,因为空间A是三根管子的凸弧形成,因此空间A的大部分区域狭窄,会造成流体难于进入通过,造成流体短路,从而影响了流体的换热,无法起到很好的稳流作用。同时因为上述结构的多根管子组合在一起,制造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在前面发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蒸汽锅炉,从而解决上升管吸热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蒸汽锅炉,从而解决前面出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蒸汽锅炉,包括上锅筒和下锅筒和连接在上锅筒和下锅筒之间的上升管和下降管,所述上升管内设置稳流装置,所述稳流装置包括芯体和外壳,所述芯体设置在外壳中,所述外壳与上升管内壁连接固定,所述芯体包括从芯体中心向径向延伸的多根径向杆,所述径向杆上设置多根从径向杆向下延伸的翅片,所述翅片具有尖部,所述尖部朝下。
作为优选,所述芯体包括设置在芯体中心的芯柱,所述径向杆一端固定在芯柱内。
作为优选,所述上升管内壁设置凹槽,所述稳流装置的外壳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外壳的内壁与上升管的内壁对齐。
作为优选,上升管为多段结构焊接而成,多段结构的连接处设置稳流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锅炉包括第一锅筒、第二锅筒和第三锅筒,其中第一锅筒位于上部,第二锅筒位于中部,第三锅筒位于下部,第一锅筒和第二锅筒之间通过第一上升管和下降管连接,第二锅筒和第三锅筒之间通过下降管连接,第三锅筒和第一锅筒之间通过第二上升管连接。
作为优选,连接第一锅筒和第二锅筒的上升管穿过烟道,通过烟道余热加热。
作为优选,连接第三锅筒和第一锅筒的上升管通过炉膛加热。
作为优选,所述的三角形翅片是等腰三角形翅片,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位于径向杆上。
作为优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大小为A,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为Y,相邻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距离为J,则满足如下要求:
Y/J= d-a*sin(A)3-b*sin(A)2-c* sin(A);其中sin 是三角函数,a,b,c,d是参数;
0.360<a<0.365,
0.495<b<0.496,
0.084<c<0.085,
0.411<d<0.412, 4<A<33°,
0.18<Y/J <0.42。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在上升管内设置杆翅式稳流装置,通过杆翅式稳流装置将两相流体分离成液相和汽相,将液相分割成小液团,将汽相分割成小气泡,促使汽相顺畅流动,起到稳定流量的作用,具有减振降噪的效果,提高换热效果。
2)本发明通过设置杆翅式稳流装置,相当于在上升管内增加了内翅片,强化了换热,提高了换热效果。
3)本发明因为将汽液两相在上升管的整个横截面位置上进行了分割,避免了仅仅上升管内壁面进行分割,从而在整个上升管截面上实现扩大汽液界面以及汽相边界层与冷却壁面的接触面积并增强扰动,降低了噪音和震动,强化了传热。
4)本发明通过在上升管高度方向上设置相邻稳流装置之间的距离、稳流装置的长度、翅片尺寸等参数大小的规律变化,从而进一步达到稳流效果,降低噪音,提高换热效果。
5)本发明通过在径向方向上设置相翅片尺寸、间距等参数大小的规律变化,从而进一步达到稳流效果,降低噪音,提高换热效果。
6)本发明通过对杆翅式稳流装置各个参数的变化导致的换热规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满足流动阻力情况下,实现减振降噪的效果的最佳关系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蒸汽锅炉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蒸汽锅炉结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上升管内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是本发明稳流装置优选的等腰三角形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稳流装置尺寸参数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上升管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背景技术中的两相流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锅筒,2、下锅筒, 3、上升管,4、稳流装置,41芯柱,42径向杆,43翅片,44外壳,5、下降管,6下降管,7下锅筒,8上升管,9上升管,10炉膛燃烧室,11出口联箱,12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文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涉及公式的,“/”表示除法,“×”、“*”表示乘法。
如图1所述的一种蒸汽锅炉,包括上锅筒1和下锅筒2,所述上升管3和下降管5连接上锅筒1和下锅筒2。水从上锅筒1进入下降管5内。水在下降管中向下流动,并被收集在下锅筒2中。锅炉的上升管3由炉膛燃烧室10中燃料的燃烧来加热。由上升管3吸收的热量使管内的液体沸腾,由此生成水和汽的两相混合物。上升管3中的两相混合物到达上锅筒1。从上锅筒1中的供水管(未示出)放出的过冷水和从分离装置中放出的饱和液体混合在一起形成过冷液体,过冷液体流出上锅筒1进入下降管5,按照这样的流程就完成了一个流动循环。
进一步如图2所述的另一种实施例的蒸汽锅炉,包括上锅筒1和下锅筒2,所述上升管3和下降管5连接上锅筒1和下锅筒2。水从上锅筒1进入炉内排烟道12中受热蒸发管束的下降管5内。水在下降管中向下流动,并被收集在下锅筒2中。由于下降管5吸收了热量,所以进到下锅筒2中的水的温度升高。根据所吸收热量的多少,下锅筒2中的水可以是过冷的或者饱和的。离开下锅筒2的流体(一般汽水混合物)一部分向上流入蒸发管束的上升管3中。向上流入上升管3的液体吸热并进入上锅筒1。
离开下锅筒2的流体一部分通过下降管6到达炉膛下锅筒7。进到一个下锅筒7的液体分布到与该下锅筒7相连的各炉管8中。炉管由炉膛燃烧室10中燃料的燃烧来加热。由炉管8吸收的热量使炉管8中的液体沸腾,由此生成水和汽的两相混合物。炉管8中的两相混合物或者通过与上锅筒1直接连接的炉管8到达上锅筒1,此时的炉管8也就是上升管,或者在下锅筒7与上锅筒1至今设置出口联箱11,通过中间上升管9将两相混合物从炉膛回路的出口联箱11传送到上锅筒1。上锅筒1内的内部分离装置将两相混合物分开而成汽和水。从上锅筒1中的供水管(未示出)放出的过冷水和从分离装置中放出的饱和液体混合在一起形成过冷液体,过冷液体流出上锅筒1进入下降管5,按照这样的流程就完成了一个流动循环。
对于蒸汽锅炉的蒸发管束、选定的受到燃烧气流冲刷的炉膛炉壁和对流炉壁来说,要求保证一个临界输入热量,以使流体在管束和对流炉壁回路中所有的管子内充分向上环流而又不致产生流动的不稳定性。
所述上升管3和/或上升管8和/或上升管9内设置稳流装置4,所述稳流装置4如图3-5所示,所述稳流装置包括芯体和外壳44,所述芯体设置在外壳44中,所述外壳44与上升管内壁连接固定,所述芯体包括从芯体中心向径向延伸的多根径向杆42,所述径向杆42上设置多根从径向杆42向下延伸的翅片43,所述翅片43具有尖部,所述尖部朝下。
本发明在上升管设置杆翅式稳流装置,与前面的申请相比,主要是通过杆翅式稳流装置的尖部,将两相流体中的上升的液相和汽相进行分离,将上升中的液相分割成小液团,从而促进液相快速吸热进一步变为汽相,同时将上升的汽相分割成小气泡,避免液相和汽相的完全分开,促使上升中液相汽相顺畅流动,起到稳定流量的作用,具有减振降噪的效果,同时还具有强化传热效果。通过实验发现,与前面的申请相比,此结构能够提高15%以上的减振降噪的效果,同时能够提高10%以上的传热效果。
后面所提及的上升管,都是上升管3、上升管8和上升管9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通过设置杆翅式稳流装置,相当于在上升管3内增加了内翅片,强化了换热,提高了换热效果。
本发明因为将汽液两相在上升管3的所有横截面位置进行了分割,从而在整个上升管截面上实现汽液界面以及汽相边界层的分割与冷却壁面的接触面积并增强扰动,大大的降低了噪音和震动,强化了传热。
作为优选,所述芯体包括设置在芯体中心的芯柱41,所述径向杆42一端固定在芯柱41内。
通过设置芯柱,能够进一步固定径向杆42。
进一步优选,如图7所示,上升管为多段结构焊接而成,多段结构的连接处设置稳流装置4。这种方式使得设置稳流装置的上升管的制造简单,成本降低。
进一步优选,如图7所示,所述上升管3内部设置凹槽,所述稳流装置4的外壳42设置在凹槽内。
作为优选,外壳44的内壁与上升管3的内壁对齐。通过对齐,使得上升管内壁面表面上达到在同一个平面上,保证表面的光滑。
作为优选,外壳44的厚度小于凹槽的深度,这样可以使得上升管内壁面形成凹槽,从而进行强化传热。
作为优选,如图4-6所示,所述翅片43为三角形翅片。因为三角形翅片本身具有三个尖部,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尖部向下进行稳流作用。
本发明通过设置径向杆以及沿着径向杆向外延伸的三角形翅片,可以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而且因为设置三角形翅片,通过三角形翅片的类似针状结构的三角形尖部,可以进一步增加扰流,使得流体充分混合,可以进一步的破坏气泡的增大和聚集,提高了换热效果。
进一步优选,径向杆横截面为矩形,优选为正方形。
进一步优选,径向杆横截面为圆形。
作为优选,径向杆的工程直径为芯柱的工程直径的0.21-0.42倍,优选为0.32倍。
作为优选,所述的径向杆为杆状物,从圆心沿着径向一直延伸到冷凝管的内壁。
作为优选,每个径向杆上设置多个三角形翅片,所述的多个三角形翅片是相似形。即不同三角形翅片的三个互相对应的内角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径向杆为圆杆,其直径为0.7-1.1mm,优选为0.8mm。
作为优选,翅片从圆杆的中心线向下延伸。所述翅片为平板结构。所述平板结构延伸面经过芯柱的中心线,而且平板结构延伸面经过径向杆的中心线。
作为优选,如5,6所示,同一径向杆上设置多个翅片43,所述翅片43为相似形(即翅片具有相同的形状),从上升管3的芯柱41向径向延伸方向上,同一径向杆上的翅片的尺寸越来越大。即距离芯柱41(即距离上升管中心轴线)的距离为S1,翅片的尺寸为C1,C1是距离S1的函数,即C1=F4(S1),满足如下要求:
C1’>0,,其中C1’是C1的一次导数。
因为换热主要发生在上升管管壁,因此通过增加上升管管壁的翅片43尺寸,使得管壁附近的切割汽相和液相的能力增强,通过重点加强管壁附近的切割能力,能够有针对性的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降噪减震,从而进一步实现降噪减震效果,同时也能进一步强化传热。
进一步优选,从上升管的芯柱向径向延伸方向上,同一径向杆上的翅片的尺寸越来越大的幅度不断的增加。即C1”>0,其中C1”分别是C1的二次倒数。
通过数值模拟以及实验研究表明,上述的增加幅度的变化,能够进一步实现降噪减震,效果能够调高接近9%。
作为优选,同一径向杆42上设置多个翅片43,从上升管3的芯柱41向径向延伸方向上,所述的翅片43之间的间距不断的减小。所述的翅片之间的间距不断的减小的幅度不断的增加。
即距离芯柱的距离为S1,翅片的间距为J1,J1=F5(S1),满足如下要求:
J1’<0,J1”>0,其中J1’,J1”分别是J1的一次导数和二次倒数。
具体原理同上。因为换热主要发生在上升管管壁,因此通过增加上升管管壁的翅片43的分布,使得管壁附近的切割汽相和液相的能力增强,通过加强管壁附近的降噪减震,从而进一步实现降噪减震效果,同时也能进一步强化传热。
作为优选,三角形的一条底边位于径向杆42上,与该边对应的角的顶点与该边的中点的连线与径向杆形成的夹角为75-135°。主要是通过上述角度的设置,能够使得翅片的尖部最大程度上进行汽液两相的切割,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效果。
作为优选,该边对应的角的顶点与该边的中点的连线与径向杆形成的夹角为90°。
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所述的三角形翅片是等腰三角形翅片,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位于径向杆上。
通过分析以及实验得知,翅片43之间的间距不能过大,过大的话导致减震降噪的效果不好,同时也不能过小,过小的话导致阻力过大,同理,翅片的高度也不能过大或者过小,也会导致减震降噪的效果不好或者阻力过大,因此本发明通过大量的实验,在优先满足正常的流动阻力(总承压为2.5Mpa以下,或者单根上升管的沿程阻力小于等于5Pa/M)的情况下,使得减震降噪达到最优化,整理了各个参数最佳的关系。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大小为A,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为Y,相邻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距离为J,则满足如下要求:
Y/J= d-a*sin(A)3-b*sin(A)2-c* sin(A);其中sin 是三角函数,a,b,c,d是参数;
0.360<a<0.365,
0.495<b<0.496,
0.084<c<0.085,
0.411<d<0.412, 4<A<33°,
0.18<Y/J <0.42。
其中相邻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距离J是相邻的三角形底边的中点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a=0.363,b=0.4956,c=0.0846,d=0.4114。
作为优选,5<A<30°。
作为优选,径向杆为5-10根,所述径向杆之间的夹角都相等。
作为优选,径向杆为8根。
作为优选,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为上升管内径的0.02-0.03倍。
作为优选,在上升管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B情况下,可以增加修正系数e对数据进行修正,即
e*(Y/J)= d-a*sin(A)3-b*sin(A)2-c* sin(A);e=1/sin(B)f,其中0.09<d<0.11,优选d=0.10。
40°<A<90°,优选为70-90°。
作为优选,冷凝集管2内通入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中的流体和冷凝集管2内的蒸汽进行换热。
作为优选,上升管3和蒸发集管1都是吸热部。
作为优选,沿着上升管3内流体的流动方向(即图4、7的高度方向),上升管3内设置多个稳流装置4,从上升管的入口到上升管的出口,相邻稳流装置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设距离上升管入口的距离为H,相邻稳流装置之间的距离为S,S=F1(H),即S是以高度H为变量的函数,S’是S的一次导数,满足如下要求:
S’<0;
主要原因是因为上升管内的汽体在上升过程中会携带者液体,在上升过程中,上升管不断的受热,导致气液两相流中的汽体越来越多,因为汽液两相流中的汽相越来越多,上升管内的换热能力会随着汽相增多而相对减弱,震动及其噪音也会随着汽相增加而不断的增加。因此需要设置的相邻稳流装置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
此外,从上升管出口到冷凝集管这一段,因为这一段的空间突然变大,空间的变化会导致气体的快速向上流出和聚集,因此空间变化会导致聚集的汽相(汽团)从上升管位置进入冷凝集管,由于气(汽)液密度差,气团离开接管位置将迅速向上运动,而气团原空间位置被气团推离壁面的液体同时也将迅速回弹并撞击壁面,形成撞击现象。气(汽)液相越不连续,气团聚集越大,水锤能量越大。撞击现象会造成较大的噪声震动和机械冲击,对设备造成破坏。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此时设置的相邻稳流装置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从而不断的在流体输送过程中分隔气相和液相,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震动和噪音。
通过实验发现,通过上述的设置,既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震动和噪音,同时可以提高换热效果。
进一步优选,从上升管3的入口到上升管3的出口,相邻稳流装置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的幅度不断增加。即S”是S的二次导数,满足如下要求:
S”>0;
通过实验发现,通过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降低9%左右的震动和噪音,同时提高7%左右的换热效果。
作为优选,每个稳流装置4的长度保持不变。
作为优选,除了相邻的稳流装置4之间的距离外,稳流装置其它的参数(例如长度、管径等)保持不变。
作为优选,沿着上升管3的高度方向,上升管3内设置多个稳流装置4,从上升管3的入口到上升管3的出口,稳流装置4的翅片的高度(即翅片尖部顶点距离翅片所在的径向杆的距离)越来越长。即稳流装置的翅片高度为C,C=F2(H),C’是C的一次导数,满足如下要求:
C’>0;
进一步优选,从上升管的入口到上升管的出口,稳流装置的翅片高度越来越长的幅度不断增加。即C”是C的二次导数,满足如下要求:
C”>0;
具体理由如相邻稳流装置之间的距离的变化相同。
作为优选,相邻稳流装置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作为优选,除了稳流装置的长度外,稳流装置其它的参数(例如相邻的间距、管径等)保持不变。
作为优选,沿着上升管3的高度方向,上升管3内设置多个稳流装置,从上升管3的入口到上升管3的出口,不同稳流装置4内的翅片分布密度的越来越大。即稳流装置的翅片分布密度为M,M=F3(H),M’是M的一次导数,满足如下要求:
M’>0;
作为优选,从上升管的入口到上升管的出口,稳流装置的管子直径越来越小的幅度不断增加。即
M”是D的二次导数,满足如下要求:
M ”>0。
具体理由如相邻稳流装置之间的距离的变化相同。
作为优选,稳流装置的长度和相邻稳流装置的距离保持不变。
作为优选,除了稳流装置的管子直径外,稳流装置其它的参数(例如长度、相邻稳流装置之间的距离等)保持不变。
相邻稳流装置之间的距离为S,上升管的内径为W,其中稳流装置的间距S是相邻稳流装置相邻的径向杆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34mm<W<58mm;
50mm<S<80mm。
作为优选,上升管长度L为3000-5500mm之间。进一步优选,3500-4500mm之间。
进一步优选,40mm<W<50mm;
55mm<S<60mm。
作为优选,S大于翅片的高度的1.4倍。
优选,所述翅片的高度为相邻的径向杆上两个最大的翅片高度的平均值。即第一径向杆上翅片的最高高度和第二径向杆上翅片的最高高度的加权平均。
对于其他的参数,例如管壁、壳体壁厚等参数按照正常的标准设置即可。
作为优选,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为上升管内径的0.02-0.03倍。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进一步强化传热,能够提高7%以上的换热效率。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蒸汽锅炉,包括上锅筒和下锅筒和连接在上锅筒和下锅筒之间的上升管和下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管内设置稳流装置,所述稳流装置包括芯体和外壳,所述芯体设置在外壳中,所述外壳与上升管内壁连接固定,所述芯体包括从芯体中心向径向延伸的多根径向杆,所述径向杆上设置多根从径向杆向下延伸的翅片,所述翅片具有尖部,所述尖部朝下;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大小为A,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为Y,相邻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距离为J,则满足如下要求:
Y/J= d-a*sin(A)3-b*sin(A)2-c* sin(A);其中sin 是三角函数,a,b,c,d是参数;
0.360<a<0.365,
0.495<b<0.496,
0.084<c<0.085,
0.411<d<0.412, 4<A<33°,
0.18<Y/J <0.4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包括设置在芯体中心的芯柱,所述径向杆一端固定在芯柱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管内壁设置凹槽,所述稳流装置的外壳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外壳的内壁与上升管的内壁对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上升管为多段结构焊接而成,多段结构的连接处设置稳流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包括第一锅筒、第二锅筒和第三锅筒,其中第一锅筒位于上部,第二锅筒位于中部,第三锅筒位于下部,第一锅筒和第二锅筒之间通过第一上升管和下降管连接,第二锅筒和第三锅筒之间通过下降管连接,第三锅筒和第一锅筒之间通过第二上升管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连接第一锅筒和第二锅筒的上升管穿过烟道,通过烟道余热加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连接第三锅筒和第一锅筒的上升管通过炉膛加热。
CN201710651949.1A 2017-08-02 2017-08-02 一种蒸汽锅炉 Active CN1083321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1949.1A CN108332179B (zh) 2017-08-02 2017-08-02 一种蒸汽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1949.1A CN108332179B (zh) 2017-08-02 2017-08-02 一种蒸汽锅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2179A CN108332179A (zh) 2018-07-27
CN108332179B true CN108332179B (zh) 2019-04-19

Family

ID=62922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51949.1A Active CN108332179B (zh) 2017-08-02 2017-08-02 一种蒸汽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321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1137B (zh) * 2020-11-03 2022-07-26 中北大学 一种均温板分布优化的蒸汽锅炉
CN113623628B (zh) * 2020-11-03 2022-07-26 中北大学 一种圆弧板设置的蒸汽锅炉
CN114608001B (zh) * 2021-05-27 2023-03-03 中北大学 一种智能控制孔距变化的蒸汽锅炉
CN114608000B (zh) * 2021-05-27 2023-03-03 中北大学 一种智能弹性控制变化的弯曲管蒸汽锅炉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03013A (en) * 1962-05-28 1965-09-02 Patterson Kelley Co Heat exchange device
CN2854484Y (zh) * 2005-12-15 2007-01-03 苏州新太铜高效管有限公司 蒸发器用换热管
CN106767007A (zh) * 2016-11-25 2017-05-3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管外设置尖状结构的换热器
CN106949450A (zh) * 2017-04-18 2017-07-14 青岛金玉大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三锅筒蒸汽锅炉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03013A (en) * 1962-05-28 1965-09-02 Patterson Kelley Co Heat exchange device
CN2854484Y (zh) * 2005-12-15 2007-01-03 苏州新太铜高效管有限公司 蒸发器用换热管
CN106767007A (zh) * 2016-11-25 2017-05-3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管外设置尖状结构的换热器
CN106949450A (zh) * 2017-04-18 2017-07-14 青岛金玉大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三锅筒蒸汽锅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2179A (zh) 2018-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3838B (zh) 一种稳流装置蒸汽锅炉
CN108534120B (zh) 一种多锅筒高效蒸汽锅炉
CN108332179B (zh) 一种蒸汽锅炉
CN106949450B (zh) 一种三锅筒蒸汽锅炉
CN107143837B (zh) 一种减震蒸汽锅炉
CN108870359B (zh) 一种蒸汽锅炉
CN108870360B (zh) 一种降噪蒸汽锅炉的设计方法
CN107084380B (zh) 一种蒸汽锅炉
CN108332181B (zh) 一种蒸汽锅炉
CN107084381B (zh) 一种减震蒸汽锅炉
CN109882821A (zh) 上升管管间距优化设计方法
CN110285399A (zh) 稳流装置和管径优化的蒸汽锅炉的设计方法
CN110067993A (zh) 一种下降管管径变化的蒸汽锅炉
CN109945148A (zh) 一种蒸汽锅炉
CN109882822A (zh) 上升管下降管管径不同的蒸汽锅炉的设计方法
CN110186023A (zh) 一种蒸汽锅炉的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66071 102 unit 2, 1 building, 16 Gutian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JINYUDA COMMERCE AND TRADE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102 unit 2, 1 building, 16 Gutian Road,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JINYUDA COMMERCE AND TRAD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8

Address after: 250101 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Building 1-101, No. 2749 Xinlu Street, Jinan High-tech Zone,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Address before: 266071 102 unit 2, 1 building, 16 Gutian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JINYUDA COMMERCE AND TRAD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06

Address after: 266071 102 unit 2, 1 building, 16 Gutian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JINYUDA COMMERCE AND TRADE Co.,Ltd.

Address before: 250101 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Building 1-101, No. 2749 Xinlu Street, Jinan High-tech Zone,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ANDO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06

Address after: Room 407, 19 Qutangxia Road, Souther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JIYUNDER AND COMMERCIAL TRADE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102 unit 2, 1 building, 16 Gutian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JINYUDA COMMERCE AND TRAD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5

Address after: 102200 423, 4 / F, block a, Xinhua future city building, 175 Lita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Li Qiannan

Address before: Room 407, No.19, qutangxia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JIYUNDER AND COMMERCIAL TRAD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8

Address after: 350800 No. 131, Houyang village, Julin Township, Minqing Coun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ZHOU YANXIATING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423, 4 / F, block a, Xinhua future city building, 175 Lita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i Qiann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4

Address after: 102200 423, 4 / F, block a, Xinhua future city building, 175 Lita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Li Gang

Address before: 350800 No. 131, Houyang village, Julin Township, Minqing Coun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ZHOU YANXIATING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2

Address after: 527200 Chuanbu Town Development Zone, Luoding City, Yunf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uoding Jiadeli Food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423, 4 / F, block a, Xinhua future city building, 175 Lita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i G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