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7530B - 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相关设备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相关设备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7530B
CN108307530B CN201610879162.6A CN201610879162A CN108307530B CN 108307530 B CN108307530 B CN 108307530B CN 201610879162 A CN201610879162 A CN 201610879162A CN 108307530 B CN108307530 B CN 1083075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evice
session
radio access
access network
cor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91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7530A (zh
Inventor
晋英豪
李宏
韩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7916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753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3770 priority patent/WO2018059457A1/zh
Priority to EP17854907.7A priority patent/EP3503669B1/en
Publication of CN108307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7530A/zh
Priority to US16/370,216 priority patent/US1102627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7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7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04W80/10Upper layer protocols adapted for application session management, e.g.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相关设备及***,其中的方法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初始附着请求;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所述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所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采用本发明可以同时满足通信***中不同数据业务的QoS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相关设备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相关设备及***。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未来无线通信业务将***,形态各异。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无线通信网络将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大规模物联网、车联网等等,不同的场景对网络的移动性、安全性、时延、可靠性,甚至是计费方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具有高速移动特征的业务对业务的连续性、切换时延等网络性能指标有着较高要求,而机器类通信业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对业务连接数有较高的要求,而对切换时延以及移动性没有要求。在未来的5G通信***中,为适应不同的业务对网络性能不同的要求,未来网络需要具备按需制定的能力,也就是要能实现灵活的配置网络切片,将物理网络切割成多个虚拟网络切片,每个虚拟网络切片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
由上可知,未来业务形态各异,千差万别,5G网络的发展趋势是通过虚拟化技术,为不同类型的业务建立不同的网络切片,而如何结合不同的网络切片满足终端设备业务种类繁多的通信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相关设备及***,采用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通信技术中,终端设备在初始附着时不能根据不同业务的需求建立不同会话连接而导致的通信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可包括:
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即通过在终端设备的初始附着过程中就为终端设备建立多个用户面的会话连接,从而可以让终端设备在进行不同的数据业务时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选择不同第二核心网设备(网络切片)对应的用户面会话连接,以提升数据业务的传输质量和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即通过在初始附着请求反馈中携带在各个会话连接中与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了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从而让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入网设备与不同的核心网设备建立多样的用户面会话连接,进一步基于不同无线接入网设备可提供不同层次或类型的服务,满足不同数据业务的QoS需求。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初始附着请求包括第一初始附着请求或第二初始附着请求;其中,第一初始附着请求包括终端设备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终端设备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项;第二初始附着请求包括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预设业务分别对应的网络切片标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以及至少两个预设业务分别对应的预设业务标识,其中,网络切片标识用于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网络切片标识从对应的网络切片中选择出第二核心网设备。即分别从第一核心网设备侧和从终端设备侧为终端设备进行会话连接的确定,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中的终端设备的不同业务的需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初始附着请求信息还包括终端设备的网络切片能力信息;网络切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网络切片个数和/或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网络切片。即在终端设备侧主导会话连接的确定时,将终端设备所支持的网络切片以及个数等信息携带在初始附着请求中,让最终获得该信息的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此信息为终端设备合理分配网络切片以及最终确定该网络切片中的第二核心网设备,提升了会话建立的质量从而提升最终的通信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或者,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且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和第二核心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用于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控制范围内唯一标识所述终端设备;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第一请求的第一请求反馈,第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建立状态信息、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中在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已经成功建立的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二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二标识用于在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设备。即当终端设备的用户面会话连接有需要通过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时,则通过让已经获知了相关会话标识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告知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需要为终端设备建立哪些用户面会话连接以及终端设备的上下文等信息。从而让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提前为终端设备建立好相关的会话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会话状态信息,会话状态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连接的会话状态,会话状态包括无线资源连接RRC连接态、RRC空闲态以及RRC第三态。即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将多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状态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便于终端设备根据会话配置信息中的会话状态信息获知为其建立的会话连接的会话状态,从而进行相对应会话连接的参数配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可包括:
终端设备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后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即通过在终端设备的初始附着过程中就为终端设备建立多个用户面的会话连接,从而可以让终端设备在进行不同的数据业务时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选择不同第二核心网设备(网络切片)对应的用户面会话连接,以提升数据业务的传输质量和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会话标识以及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在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上进行数据的会话传输。终端设备通过对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入并使用已经建立的多个用户面会话连接进行不同业务的数据的传输,满足了不同业务的多样需求,提升了通信效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可包括:
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第一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可包括:
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的情况下,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第二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第二请求的第二请求反馈,第二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即不仅在终端设备初始附着时为用户建立多个用户面会话连接,并且将相关的会话管理功能转移至用于执行用户面功能的第四核心网设备上实现,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会话管理统一由公共控制面的第一核心网设备执行,各个网络切片上的第四核心网设备可以更加方便管理自身对应的会话,提升会话管理效率。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没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的情况下,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之后,包括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即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没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的情况下,第四核心网设备仍然需要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为终端设备所建立的会话连接的标识,以便于该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最终通知终端设备,因此在该种情况下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中只包含了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的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第四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即通过在初始附着请求反馈中携带在各个会话连接中与第四核心网设备建立了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从而让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入网设备与不同的核心网设备建立多样的用户面会话连接,进一步基于不同无线接入网设备可提供不同层次或类型的服务,满足不同数据业务的QoS需求。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请求还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和用户面会话连接当前的服务质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标识用于在第一核心网设备控制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设备。第二请求中还可以携带有更多的与会话建立的相关信息,以便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更合理的与第四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提升会话建立质量。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可包括:
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三请求,第三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需要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第三请求的第三请求反馈,第三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可包括:
第三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三核心网设备向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会话建立请求,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第三核心网设备接收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会话建立请求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会话建立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第三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可包括:
第四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第四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和/或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其中,第二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第三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需要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第四核心网设备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会话建立请求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会话建立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核心网设备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会话建立请求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之前,还包括:在第四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第四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第二请求的第二请求反馈,第二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在第四核心网设备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的情况下,第四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第三请求的第三请求反馈,第三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可包括:
终端设备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后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收发器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收发器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通过收发器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九方面,或者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初始附着请求包括第一初始附着请求或第二初始附着请求;其中第一初始附着请求包括终端设备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终端设备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项;第二初始附着请求包括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预设业务分别对应的网络切片标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以及至少两个预设业务分别对应的预设业务标识,其中,网络切片标识用于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网络切片标识从对应的网络切片中选择出第二核心网设备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初始附着请求信息还包括终端设备的网络切片能力信息;网络切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网络切片个数和/或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网络切片。
结合第九方面,或者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或者,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且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处理器通过收发器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之前,还用于:通过收发器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和第二核心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用于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控制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设备;通过收发器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第一请求的第一请求反馈,第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建立状态信息、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至少一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中在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已经成功建立的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二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二标识用于在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设备。
结合第九方面,或者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九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会话状态信息,会话状态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连接的会话状态,会话状态包括无线资源连接RRC连接态、RRC空闲态以及RRC第三态。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收发器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后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结合第十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十方面,或者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会话标识以及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在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上进行数据的会话传输。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为第一核心网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收发器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无线接入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收发器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
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的情况下,通过收发器403接收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第二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通过收发器向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第二请求的第二请求反馈,第二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
可选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收发器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通过收发器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可选地,处理器还用于,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没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的情况下,通过收发器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之后,通过收发器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通过收发器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可选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第四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第二请求还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和用户面会话连接当前的服务质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标识用于在第一核心网设备控制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设备。
第十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接收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三请求,第三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需要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通过收发器向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第三请求的第三请求反馈,第三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
第十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设备为第三核心网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
通过收发器向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会话建立请求,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通过收发器接收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会话建立请求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会话建立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通过收发器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第十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设备为第四核心网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通过收发器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和/或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其中,第二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第三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需要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
通过收发器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会话建立请求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会话建立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可选地,处理器通过收发器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会话建立请求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之前,还通过收发器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第四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第二请求的第二请求反馈,第二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在通过收发器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的情况下,通过收发器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第三请求的第三请求反馈,第三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
第十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收发器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后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第十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十八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十九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设备为第一核心网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二十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二十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二十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设备为第三核心网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二十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设备为第四核心网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二十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二十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包括终端设备、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一核心网设备和第二核心网设备,其中,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九方面所描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为第十方面所描述的终端设备,第一核心网设备为第十一方面所描述的核心网设备。
第二十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包括终端设备、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三核心网设备和第四核心网设备,其中,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十二方面所描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十三方面所描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三核心网设备为第十四方面所描述的核心网设备,第四核心网设备为第十五方面所描述的核心网设备,终端设备为第十六方面所描述的终端设备。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终端设备的初始附着过程中就为终端设备建立多个用户面的会话连接,从而可以让终端设备在进行不同的数据业务时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QoS需求选择不同第二核心网设备(基于不同的网络切片)对应的用户面会话连接,以同时满足不同数据业务的不同通信要求,最终提升数据业务的传输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话连接建立***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会话连接建立***的架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可以是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如接入终端、终端设备、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蜂窝电话、无绳电话、智能手机、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智能手环、智能穿戴设备、MP3播放器(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播放器、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2)、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可以是2G(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收发信机(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3G(如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还可以是未来5G网络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
3)“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基于的会话连接建立***的架构进行描述。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话连接建立***的架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该***中包括终端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一核心网(CoreNetwork,CN)设备、第二核心网设备,以及其它核心网设备,其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接入到由第一核心网设备、第二核心网设备以及其它核心网设备组成的网络切片中,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图1中包括1个、2个或3个)无线接入网设备接入到一个或多个网络切片中(图1中包括1个或2个)。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网络切片可以视为包含数据功能集合和控制功能集合的逻辑核心网,而不同的网络切片则可以专门为某一类数据业务提供专有服务,如数据量大、低时延的业务可以选择存储空间大、时延低的网络切片,而数据量小的业务则可以选择存储空间小的网络切片等,即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由不同的网络切片来为其提供对应的核心网服务。图1中实线“____”表示用户面的连接,虚线“---·”表示控制面的连接。由于无线接入网设备具有接入网控制面功能和接入网用户面功能,因此,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既有用户面的连接也有控制面的连接;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一核心网设备之间则为控制面连接,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则为用户面连接;而第一核心网设备和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则可以通过控制面连接也可以通过接口连接。具体地,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公共控制面功能,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用户面功能,而图1中的其它核心网设备也是可以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一样只是用户面功能,只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没有被选择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而已。例如,第一核心网设备为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第二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有的网络切片共享都可以共享第一核心网设备,其可以提供的功能包括:会话管理、移动性管理、用户认证、业务授权,服务质量控制等。每个不同的网络切片中都可以包含多个核心网设备以及第二核心网设备,第二核心网设备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核心网设备,而是指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核心网设备从各个网络切片中选择出并需要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是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进行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一类核心网设备,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第二核心网设备将来自终端设备的用户数据发送给其他设备,还可以将来自其他设备的数据发给终端设备,其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进行数据包的路由、过滤和转发等功能,其中,其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分组数据网络(PacketData Network,PDN)。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则包括但不限于:对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链路管理、安全加密、头压缩、调度、编码、调制、解调、重传、分段、汇聚、射频等功能。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将结合附图2从终端设备、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以及第一核心网设备的交互侧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会话连接建立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1-步骤S204。
步骤S201:终端设备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具体地,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在初始附着请求后只会接收到相关核心网设备会其建立一个用户面会话连接,因此,若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多种类型的数据业务时,需要在初始附着完成后,才会陆续建立其它业务的用户面会话连接,后述简称会话连接,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的初始附着请求后,就为其建立多个用户面的会话连接,避免其在需要进行多种数据业务时,还需要花较长时间去建立对应的会话连接,也避免终端设备因为不同QoS需求的业务可能需要通过同一种类型的会话连接造成的通信效率低的问题。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会话连接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入网设备建立到不同的第二核心网设备上,不同的第二核心网设备可以基于不同的网络切片,如此一来,便可以建立能满足多样QoS需求的会话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初始附着请求可以分为从第一核心网设备侧和从终端设备侧为终端设备进行会话连接的确定的两种情形,分别分为第一初始附着请求和第二初始附着请求。
所述第一初始附着请求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项。其中,若包括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其目的在于,终端设备具体能接入到哪些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一核心网设备是不清楚的,因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直接在初始附着请求中携带其自身可以接入的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以告知第一核心网设备后续用户面会话连接具体可以建立在哪些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其中,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指一类设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而终端设备是如何知道自己可以接入哪些无线接入网设备则可以是通过测量报告的中的相关信号强度参数等自行判定。若包括终端设备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则其目的在于,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该信道状态信息调整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用户面会话连接数量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同理,若包括终端设备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则目的在于,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该信道状态信息决定是否为其在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以及具体可以建立的数量。显然,当包括终端设备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终端设备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两项时,则可以指示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该两项信息调整第一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用户面会话连接的数量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三项的其它各种组合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一一赘述。
所述第二初始附着请求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预设业务分别对应的网络切片标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以及所述至少两个预设业务分别对应的预设业务标识,其中,所述网络切片标识用于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网络切片标识从对应的网络切片中选择出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其中,必要包括预设业务标识,其目的在于,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预设业务标识获知终端设备所需要建立的业务类型,例如演进的大带宽(evolved Massive Broadband,eMBB)业务或者机器类通信业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等业务类型,以及根据当前网络状况并结合预设业务标识判终端设备是否有权限接入该类型业务。最终,第一核心网设备会根据对应的预设业务标识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挑选合适的一个网络切片上或多个网络切片上的核心网设备作为最终选择需要建立会话连接的第二核心网设备。若初始附着请求包含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则其目的可以在于,终端设备自身确定需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因此通过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来告知第一核心网设备。若初始附着请求包含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则可以用于告知第一核心网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接入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是需要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进行会话连接的建立。若初始附着请求包含至少两个预设业务所对应的至少两个网络切片,则其目的在于,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网络切片标识直接从该网络切片标识对应的网络切片中选出最终需要与终端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第二核心网设备。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多项的其它各种组合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一一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初始附着请求信息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切片能力信息;所述网络切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网络切片个数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网络切片。因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核心网设备是指最终被第一核心网设备选择出并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核心网设备,其可以是同一个核心网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的核心网设备而不同的第二核心网设备是可以属于不同的网络切片,其中,无线接入网设备包括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和/或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是指用户面功能的核心网设备。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初始附着请求中携带网络切片的能力信息,例如网络切片个数和其所支持的网络切片等,以便于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该信息进行为终端设备分配合适的网络切片,进而在合适的网络切片中选择合适的第二核心网设备。
例如,若终端设备的网络切片能力信息中包含有指示该终端设备可以支持极低时延/小数据包的MTC业务的网络切片的信息,并且核心网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可接入无线接入网设备都支持极低时延/小数据包的MTC业务的网络切片业务,则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为其建立极低时延会话。需要说明的是,若极低时延和小数据包的MTC业务同属于一个网络切片,第一核心网设备也可以指示在该单个网络切片上的不同第二核心网设备上为终端设备同时建立极低时延会话和小数据包MTC业务会话。
步骤S202: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初始附着请求,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具体地,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所基于的***架构中,会话管理功能是由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的第一核心网设备来执行的,因此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并且由第一核心网设备来为其分配并建立相应的会话连接。且由于第一核心网设备为所有网络切片所共用的公共控制面核心网设备,因此各个终端设备无论通过哪个无线接入网设备接入,都会将初始附着请求最终转达至第一核心网设备,以期获得最终的会话连接分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到该初始附着请求后,还可以与终端设备进行安全验证和鉴权,从而保证后续终端设备与第一核心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安全。
步骤S203:第一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响应所述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响应所述初始附着请求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
具体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所述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因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会话标识主要是指会话类型,即承载类型的相关参数,因此附着请求反馈中还必须包含相对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这样终端设备便可以在需要发送相关数据业务的时候,知道自己应该向哪个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发起会话。
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包含了以下两种情形,对应步骤S201中的描述。
其一:由第一核心网设备确定用户面会话建立的相关参数。具体地,是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初始附着请求主动为该终端设备建立的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即建立几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以及各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由具体哪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和哪个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都是有核心网设备来决定的,其可以根据自身存储的终端设备的一些相关信息以及终端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来进行决定。
其二:由终端设备自身确定用户面会话建立的相关参数。终端设备初始就根据自身获得的小区测量报告等参数,以及当前或者后续需要进行的业务数据,预先选定通过哪个无线接入网设备与哪个对应的核心网设备来进行其所需要的用户面的会话的建立。
而不管是由哪一种方式来确定用户面会话的建立,最终都需要经过相关核心网设备来敲定,因为若是终端设备自身确定相关参数的情况,核心网设备可能还需要根据该参数信息中的业务类型,如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或者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当前网络状况,以及用户是否有权限接入这个业务等,最终为终端设备确定建立一个怎样的会话连接、当建立过个不同的会话建立时可以根据是不同接入网设备与不同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是相同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连接,多个时则可以按照网络质量以及业务优先级等原则进行选择匹配。即最终由第一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反馈确定好的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标识。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当前所驻留的无线接入网设备,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则为终端设备当前可接入后续可能会接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即可以称之为辅助无线接入网设备。
例如,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为4G中的基站,可为用户的终端设备提供稳定的接入和驻留功能,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则为5G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为用户提供高速的数据业务服务,而由于在未来的长时间内会产生4G和5G共存的局面,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过多个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同时进行多个用户面的会话连接,即可以同时处理不同类型的业务(时延要求不同、或QoS需求不同等等),最终满足不同业务的多样需求。
步骤S204: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所述会话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
具体地,最终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而该会话配置信息中包含了第一核心网设备为其建立的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会话标识在需要进行相对应的数据业务时,向对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相关业务数据。并利用已经建立好的用户面会话连接,进行高效的通信传输。终端设备接收到会话配置信息后,根据会话配置信息中的会话标识以及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连接中需要接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在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上进行数据的会话传输,第一无线接入网和/或第二无线接入网为用户分配的其覆盖范围内的唯一标识(即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即对于终端设备来说,最终是需要根据第一核心网设备为其分配、并建立了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和对应的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进行会话传输的,从而达到最终的满足终端数据业务多样性QoS需求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一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的情况下;或者,在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且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的情况下,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还需要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转达关于终端设备需要建立对应的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会话状态信息,会话状态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连接的会话状态,会话状态包括无线资源连接RRC连接态、RRC空闲态以及RRC第三态。其中,RRC第三态为除上述RRC连接态和RRC空闲态以外的其它状态。由于在现有技术中,即使为终端设备建立了多个会话连接(非初始附着时就可以建立的,需要陆续建立),由于这些会话连接是建立在同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之间的,因此所有不同的会话连接其RRC状态其实都是一样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很多对时延要求不一致的业务被迫处于同一种RRC状态,最终导致多个数据业务之间不能同时达到最高效率。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不仅可以在终端初始附着时,就为其建立多个用户面会话连接,还可以让每个不同的会话连接处于不同的RRC状态,即不同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或不同的核心网设备,都可以让终端设备处于多个不同的RRC状态,从而满足不同业务的RRC状态需求,提升通信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中的前述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执行动作,但是并不代表在前述实施例中没有涉及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执行动作。如图2a所示,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附图2a中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步骤S201-步骤S204,还包括了图2a中的a:验证和鉴权,即第一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终端的初始附着请求后,与终端设备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验证和鉴权过程,以验证并保证终端设备的通信安全。此外,若在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中包含有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的会话连接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包括图2a中的b:会话连接建立请求c:会话连接建立反馈,即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需要进行终端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建立请求以及初始化上下文建立请求反馈等交互过程。以便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将终端设备需要建立的会话连接,以及会话建立的相关信息告知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其中的初始化上下文建立请求和初始化上下文建立请求反馈可以相当于后述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请求和第一请求反馈。当然,在终端设备完成初始附着之后,也可以通知当前所驻留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并最终告知第一核心网设备和第二核心网设备。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其它必要的交互流程,在此不再一列举。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终端设备的初始附着过程中就为终端设备建立多个用户面的会话连接,从而可以让终端设备在进行不同的数据业务时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QoS需求选择不同的基于不同的网络切片第二核心网设备对应的用户面会话连接,以同时满足不同数据业务的不同通信要求,最终提升数据业务的传输质量和效率。
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将结合附图3从终端设备、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以及第一核心网设备的交互侧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会话连接建立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图3与图2所对应的方法流程的步骤基本相同,新增了虚线方框部分的步骤S304和步骤S305。即当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上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之前,需要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会话连接建立的相关信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01-步骤S306。
步骤S301至步骤S303可参考上述图2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3,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304: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还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
具体地,第一请求的主要功能是告知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需要为哪个终端设备具体建立哪些会话连接,而具体来说第一请求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建立请求。具体地,第一请求中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和第二核心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个。而第一标识用于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控制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设备;第一标识可以是指第一核心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标识,也可以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还可以为其它标识。若包含会话标识,其目的在于,可以让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获知其需要为终端设备建立的会话连接的类型。若包含第二核心网设备标识,其目的在于让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获知具体与哪个第二核心网设备进行会话的建立。
步骤S305: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第一请求的第一请求反馈。
具体地,第一请求反馈的主要功能是告知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当前为终端设备建立了哪些会话连接,具体是与哪个核心网设备建立的,以便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去通知终端设备。而具体来说第一请求反馈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建立请求反馈。具体地,第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一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建立状态信息、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用户面会话连接中在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已经成功建立的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二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二标识用于在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设备。第二标识可以是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用来在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内唯一识别终端设备的,目的是便于后续寻呼终端设备或者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时更加方便。若包含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其目的则是在于告知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是从哪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过来的。
步骤S306可参考上述图2实施例中的步骤S204,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中的前述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执行动作,但是并不代表在前述实施例中没有涉及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执行动作。如图3a所示,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附图3a中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步骤S301-步骤S306,还包括了图3a中的g、h、i和j的步骤,详细的描述请对应参照图2a中的a、b、c和f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其它必要的交互流程,在此不再一列举。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终端设备的初始附着过程中就为终端设备建立多个用户面的会话连接,从而可以让终端设备在进行不同的数据业务时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QoS需求选择不同第二核心网设备对应的用户面会话连接,以同时满足不同数据业务的不同通信要求,最终提升数据业务的传输质量和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第二核心网设备可以基于不同的网络切片。
本发明中的会话连接建立方法还可以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架构来实现,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会话连接建立***的架构示意图,该***中包括终端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三核心网设备、第四核心网设备,以及其它核心网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接入到由第三核心网设备、第四核心网设备以及其它核心网设备组成的网络切片中。其中,终端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与图1中相对应且功能和作用一致,而图4中的第三核心网设备对应图1中的第一核心网设备,图4中的第四核心网设备对应图1中的第二核心网设备,不同的在于,在该***的架构中,将原本由第三核心网设备执行的会话管理功能转移到第四核心网设备中执行,而在图1中是由第一核心网设备执行。因此图4中,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除了用户面连接的实线外,还有会话管理对应的虚线,其中,会话管理面属于控制面。在图4所对应的***架构中,可以让每个用户面的核心网设备对自己建立会话连接的流程进行规划和管理,比需要通过第三核心网设备进行规划管理再告知第四核心网设备进行执行的效率更高,并且,不同的数据业务由不同的会话管理进行管理最终由不同用户面会话连接进行传输会话,更加满足了业务多样性的QoS需求。
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将结合附图5从终端设备、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三核心网设备以及第四核心网设备的交互侧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会话连接建立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501-步骤S510。
步骤S501:终端设备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步骤S502: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初始附着请求,第三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所述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
具体地,步骤S501至步骤S502可以对应地参考图2提供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2,具体的实现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503:第三核心网设备向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会话建立请求,第四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所述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具体地,由于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可以将会话管理功能除外),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因此,在第三核心网设备通过终端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获知终端设备的业务需求时,则可以向第四核心网设备发起会话建立请求,该会话建立请求则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或建立会话的QoS需求信息等等,以便于第四核心网设备根据这些信息更合理地为终端设备进行用户面的会话建立。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因为每个网络切片除了包含共用的第三核心网设备,还包含了多个用于执行用户面功能及会话管理功能的核心网设备,而第三核心网设备根据一定的原则(例如当前通信质量、承载能力、所服务的数据业务的类型等)从该多个核心网设备中选择出发送会话建立请求的核心网设备则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四核心网设备,即第四核心网设备其本质是图4中的核心网设备,只不过最终需要与终端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核心网设备被称之为是第四核心网设备。步骤S504:第四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
具体地,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的情况下,在第四核心网设备接收到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之后,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和/或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具体来说。该第二请求可以为初始化上下文建立请求,其中,第二请求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其目的是为了让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之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因此第二请求中除了可以携带终端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建立请求之外,还可以携带当前第四核心网设备所属的网络切片标识或第四核心网设备标识等,以便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网络切片标识获知需要建立的会话类型(因为不同的网络切片标识可以指示其服务的不同数据业务的类型),此外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根据第四核心网设备标识获知具体需要建立会话的对象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法步骤建立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有会话需要建立的情况,若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在此过程中无需建立会话连接,则第四核心网设备不会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第二请求。同理,因为终端设备可以接入多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因此,有可能会话连接只需要建立在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此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则没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本方法步骤首先讨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没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的情况下,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之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其中,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即当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没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的情况,则必然是通过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来进行会话连接的建立,因此,此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三核心网设备初始附着请求反馈中包含的则是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的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此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并没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但是第三核心网设备仍要将终端设备的会话连接信息告知该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因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所驻留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由终端设备向其发送初始附着请求可以看出),因此将会话建立信息通知终端设备当前稳定驻留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再由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告知终端设备更为合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第四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因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会话标识主要是指会话类型,即承载类型的相关参数,因此附着请求反馈中还必须包含相对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这样终端设备便可以在需要发送相关数据业务的时候,知道自己应该向哪个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发起会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请求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和所述用户面会话连接当前的服务质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在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控制范围内唯一标识所述终端设备。具体的功能及有益效果请参见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505: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所述第二请求的第二请求反馈,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所述第二请求的第二请求反馈。
具体地,所述第二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所述第二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该第二请求反馈中包含了第三核心网设备所指示建立的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以告知第四核心网设备当前的会话建立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也包含了关于该用户面会话建立的相关参数信息等。步骤S506:第四核心网设备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其中,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三请求,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具体地,所述第三请求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需要与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当第四核心网设备需要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时,则向其发出第三请求,关于第三请求的具体作用和内容可以参见步骤S504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步骤S507: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所述第三请求的第三请求反馈,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所述第三请求的第三请求反馈。
具体地,所述第三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所述第三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步骤S506至步骤S507可以对应地参考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S504至步骤S505,具体的实现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步骤S506至步骤S507的执行与步骤S504至步骤S505的执行不分先后,可以同时也可以有先有后(具体哪个先哪个后不予限定),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508:第四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所述会话建立请求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所述第三核心网设备接收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所述会话建立请求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
具体地,所述会话建立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第四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了第二请求反馈和/或第三请求反馈后,根据第二请求反馈和/或第三请求反馈的内容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步骤S503中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对应地,会话建立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步骤S509:第三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响应所述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所述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
具体地,所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所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第三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了第四核心网设备反馈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后,根据会话建立请求反馈中的已经建立了的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包含该会话标识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步骤S510: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
具体地,所述会话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所述会话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所述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后发送的,所述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所述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最终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而该会话配置信息中包含了第四核心网设备为其建立的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会话标识再需要进行相对应的数据业务时,向对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相关业务数据。并利用已经建立好的用户面会话连接,进行高效的通信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会话连接配置信息还包括建立失败的会话列表。由于可以在步骤S505中的会话建立请求中包括终端设备所希望或者需要建立的所有会话连接,因此,可以在会话配置信息中包括并返回建立失败的会话列表,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知道会话建立请求中的哪些会话已经成功建立,哪些会话当前建立失败。以便于后续再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可以有对应的列表可以参考,提升会话建立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除了保留了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创造点和有益效果,即同时满足不同数据业务的不同通信要求,最终提升数据业务的传输质量和效率。还把第三核心网设备(对应图2中第一核心网设备)上的会话管理功能转移到了第四核心网设备(对应上图2中第二核心网设备)上来处理,即用户面的会话连接管理由第四核心网设备发起,第一接入网设备响应。在会话连接建立好了之后,第三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反馈会话连接建立的相关消息。可以让每个用户面的核心网设备对自己建立会话连接的流程进行规划和管理,即让不同的数据业务由不同的核心网设备进行个性化管理,并最终由不同用户面会话连接进行传输会话,更加满足了业务多样性的QoS需求。
为了便于更好地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图2和图3(包括图2a和图3a)对应的会话连接建立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实现实施上述方法的相关设备。
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为本发明中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如图6所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10包括处理器101、存储器102和收发器103。其中处理器101、存储器102和收发器10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
可选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10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04和电源模块105。
其中,处理器101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
存储器102用于存储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102可以采用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取存贮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器102用于存储会话连接建立程序代码。
收发器103用于收发信号。
网络接口104用于无线接入网设备10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该网络接口104可以为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
电源模块105用于为无线接入网设备10的各个模块供电。
处理器101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103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收发器103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收发器103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通过收发器103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具体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进一步地,初始附着请求包括第一初始附着请求或第二初始附着请求;其中
第一初始附着请求包括终端设备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终端设备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初始附着请求包括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预设业务分别对应的网络切片标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以及至少两个预设业务分别对应的预设业务标识,其中,网络切片标识用于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网络切片标识从对应的网络切片中选择出第二核心网设备。
再进一步地,第一初始附着请求信息还包括终端设备的网络切片能力信息;网络切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网络切片个数和/或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网络切片。
再进一步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或者,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且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处理器101通过收发器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之前,还用于:
通过收发器103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和第二核心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用于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控制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设备;
通过收发器103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第一请求的第一请求反馈,第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建立状态信息、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至少一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中在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已经成功建立的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二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二标识用于在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设备。
再进一步地,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会话状态信息,会话状态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连接的会话状态,会话状态包括无线资源连接RRC连接态、RRC空闲态以及RRC第三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1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2至图3(包括图2a和图3a)中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20包括处理器201、存储器202和收发器203。其中处理器201、存储器202和收发器20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
可选的,终端设备20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204和电源模块205。
其中,处理器201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
存储器202用于存储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202可以采用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取存贮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器202用于存储会话连接建立程序代码。
收发器203用于收发信号。
网络接口204用于终端设备20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该网络接口204可以为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
电源模块205用于为终端设备20的各个模块供电。
处理器201用于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203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收发器203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后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具体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进一步地,处理器201还用于:
根据会话标识以及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在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上进行数据的会话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终端设备2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2至图3(包括图2a和图3a)中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的终端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核心网设备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核心网设备。如图8所示,第一核心网设备30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收发器303。其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收发器30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
可选的,第一核心网设备30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304和电源模块305。
其中,处理器301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
存储器302用于存储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302可以采用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取存贮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器302用于存储会话连接建立程序代码。
收发器303用于收发信号。
网络接口304用于第一核心网设备30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该网络接口304可以为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
电源模块305用于为第一核心网设备30的各个模块供电。
处理器301用于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303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收发器303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第一核心网设备3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2至图3(包括图2a和图3a)中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的第一核心网设备30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更好地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图5对应的会话连接建立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实现实施上述方法的相关设备。
参见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如图9所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40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收发器403。其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收发器40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
可选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40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404和电源模块405。
其中,处理器401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
存储器402用于存储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402可以采用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取存贮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器402用于存储会话连接建立程序代码。
收发器403用于收发信号。
网络接口404用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40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该网络接口404可以为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
电源模块405用于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40的各个模块供电。
处理器401用于调用存储器402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403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收发器403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
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的情况下,通过收发器403接收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第二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通过收发器403向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第二请求的第二请求反馈,第二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
具体地,处理器401还用于通过收发器403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通过收发器403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进一步地,处理器401还用于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没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的情况下,通过收发器403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之后,通过收发器403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通过收发器403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进一步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第四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再进一步地,第二请求还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和用户面会话连接当前的服务质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标识用于在第一核心网设备控制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4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2至图3(包括图2a和图3a)中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如图10所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50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收发器503。其中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收发器50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
可选的,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50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504和电源模块505。
其中,处理器501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
存储器502用于存储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502可以采用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取存贮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器502用于存储会话连接建立程序代码。
收发器503用于收发信号。
网络接口504用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50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该网络接口504可以为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
电源模块505用于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50的各个模块供电。
处理器501用于调用存储器502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503接收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三请求,第三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需要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通过收发器503向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第三请求的第三请求反馈,第三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5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2至图3(包括图2a和图3a)中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的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核心网设备为第三核心网设备。如图11所示,第三核心网设备60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收发器603。其中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收发器60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
可选的,第三核心网设备60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604和电源模块605。
其中,处理器601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
存储器602用于存储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602可以采用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取存贮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器602用于存储会话连接建立程序代码。
收发器603用于收发信号。
网络接口604用于第三核心网设备60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该网络接口604可以为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
电源模块605用于为第三核心网设备60的各个模块供电。
处理器601用于调用存储器602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603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
通过收发器603向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会话建立请求,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通过收发器603接收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会话建立请求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会话建立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通过收发器603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第三核心网设备6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2至图3(包括图2a和图3a)中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的第三核心网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核心网设备为第四核心网设备。如图9所示,第四核心网设备70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和收发器703。其中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和收发器70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
可选的,第四核心网设备70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704和电源模块705。
其中,处理器701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
存储器702用于存储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702可以采用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取存贮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器702用于存储会话连接建立程序代码。
收发器703用于收发信号。
网络接口704用于第四核心网设备70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该网络接口704可以为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
电源模块705用于为第四核心网设备70的各个模块供电。
处理器701用于调用存储器702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703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通过收发器703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和/或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其中,第二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第三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需要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
通过收发器703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会话建立请求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会话建立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具体地,处理器701通过收发器703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会话建立请求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之前,还通过收发器703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第四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第二请求的第二请求反馈,第二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
在通过收发器703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的情况下,通过收发器703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第三请求的第三请求反馈,第三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第四核心网设备7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2至图3(包括图2a和图3a)中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的第四核心网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3,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终端设备80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和收发器803。其中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和收发器80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
可选的,终端设备80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804和电源模块805。
其中,处理器801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
存储器802用于存储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802可以采用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取存贮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器802用于存储会话连接建立程序代码。
收发器803用于收发信号。
网络接口804用于终端设备80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该网络接口804可以为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
电源模块805用于为终端设备80的各个模块供电。
处理器801用于调用存储器802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803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收发器803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后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终端设备8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2至图3(包括图2a和图3a)中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的终端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4,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如图14所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90包括:第一接收模块901、第一发送模块902、第二接收模块903和第二发送模块904。
第一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第一发送模块902,用于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
第二接收模块903,用于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第二发送模块904,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具体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进一步地,初始附着请求包括第一初始附着请求或第二初始附着请求;其中
第一初始附着请求包括终端设备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终端设备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初始附着请求包括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预设业务分别对应的网络切片标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以及至少两个预设业务分别对应的预设业务标识,其中,网络切片标识用于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网络切片标识从对应的网络切片中选择出第二核心网设备。
再进一步地,第一初始附着请求信息还包括终端设备的网络切片能力信息;网络切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网络切片个数和/或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网络切片。
再进一步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或者,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且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请求模块,用于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和第二核心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识用于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控制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设备;
反馈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第一请求的第一请求反馈,第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建立状态信息、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至少一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中在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已经成功建立的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二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二标识用于在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设备。
再进一步地,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会话状态信息,会话状态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连接的会话状态,会话状态包括无线资源连接RRC连接态、RRC空闲态以及RRC第三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9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2至图3(包括图2a和图3a)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5,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终端设备100包括:发送模块1001和接收模块1002。
发送模块1001,用于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
接收模块1002,用于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后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具体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还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会话标识以及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在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上进行数据的会话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终端设备10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2至图3(包括图2a和图3a)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终端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6,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核心网设备为第一核心网设备。如图16所示,第一核心网设备110包括:接收模块1101和发送模块1102。
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发送模块1102,用于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核心网设备11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2至图3(包括图2a和图3a)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7,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如图17所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201、第一发送模块1202、第二接收模块1203和第二发送模块1204。
第一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第一发送模块1202,用于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
第二接收模块1203,用于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有会话连接需要建立的情况下,接收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第二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第二发送模块1204,用于向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第二请求的第二请求反馈,第二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
具体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具体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进一步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第四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再进一步地,第二请求还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和用户面会话连接当前的服务质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标识用于在第一核心网设备控制范围内唯一标识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12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120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8,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如图18所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130包括:接收模块1301和发送模块1302。
接收模块1301,用于接收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三请求,第三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需要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发送模块1302,用于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第三请求的第三请求反馈,第三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建立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13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130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9,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核心网设备为第三核心网设备。如图19所示,第三核心网设备140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401、第一发送模块1402、第二接收模块1403和第二发送模块1404。
第一接收模块1401,用于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
第一发送模块1402,用于向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会话建立请求,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第二接收模块1403,用于接收第四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会话建立请求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会话建立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第二发送模块1404,用于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三核心网设备14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第三核心网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20,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核心网设备为第四核心网设备。如图20所示,第四核心网设备150包括:接收模块1101和发送模块1102。
第一接收模块1501,用于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第一发送模块1502,用于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和/或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其中,第二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第三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需要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会话连接的相关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1503,用于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响应会话建立请求的会话建立请求反馈,会话建立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具体地,第四核心网设备150,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第四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的情况下,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第二请求的第二请求反馈,第二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在第四核心网设备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的情况下,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第三请求的第三请求反馈,第三请求反馈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用户面会话连接是否成功的会话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四核心网设备15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第四核心网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21,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终端设备160包括:发送模块1601和接收模块1602。
发送模块1601,用于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
接收模块1602,用于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会话配置信息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后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或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四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第三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第四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会话管理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终端设备160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参见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终端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意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能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具体可以是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其中,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包括: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缩写:ROM)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缩写:RAM)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初始附着请求;
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所述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所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或者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所述会话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所述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附着请求包括第一初始附着请求或第二初始附着请求;其中
所述第一初始附着请求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初始附着请求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预设业务分别对应的网络切片标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以及所述至少两个预设业务分别对应的预设业务标识,其中,所述网络切片标识用于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网络切片标识从对应的网络切片中选择出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附着请求信息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切片能力信息;所述网络切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网络切片个数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网络切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或者,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且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和第二核心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控制范围内唯一标识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一请求反馈,所述第一请求反馈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建立状态信息、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中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已经成功建立的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和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二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二标识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内唯一标识所述终端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会话状态信息,所述会话状态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连接的会话状态,所述会话状态包括无线资源连接RRC连接态、RRC空闲态以及RRC第三态。
7.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所述会话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所述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后发送的,所述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或者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所述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会话标识以及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在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上进行数据的会话传输。
10.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响应所述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所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或者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11.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所述收发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所述收发器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所述收发器接收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所述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所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或者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通过所述收发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所述会话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所述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附着请求包括第一初始附着请求或第二初始附着请求;其中
所述第一初始附着请求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初始附着请求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预设业务分别对应的网络切片标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以及所述至少两个预设业务分别对应的预设业务标识,其中,所述网络切片标识用于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网络切片标识从对应的网络切片中选择出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附着请求信息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切片能力信息;所述网络切片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网络切片个数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网络切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或者,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且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收发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会话配置信息之前,还用于:
通过所述收发器向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和第二核心网设备标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控制范围内唯一标识所述终端设备;
通过所述收发器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响应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一请求反馈,所述第一请求反馈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建立状态信息、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中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已经成功建立的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和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二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二标识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内唯一标识所述终端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会话状态信息,所述会话状态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连接的会话状态,所述会话状态包括无线资源连接RRC连接态、RRC空闲态以及RRC第三态。
1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所述收发器向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所述收发器接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会话配置信息,所述会话配置信息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响应所述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后发送的,所述会话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或者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还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各个会话连接对应的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建立会话连接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所述会话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会话标识以及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在所述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上进行数据的会话传输。
20.一种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为第一核心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所述收发器接收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初始附着请求;
通过所述收发器向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响应所述初始附着请求的初始附着请求反馈,所述初始附着请求反馈包括至少两个用户面会话连接的会话标识,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或者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和所述会话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公共控制面功能,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用于执行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
CN201610879162.6A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相关设备及*** Active CN1083075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9162.6A CN108307530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相关设备及***
PCT/CN2017/103770 WO2018059457A1 (zh) 2016-09-30 2017-09-27 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相关设备及***
EP17854907.7A EP3503669B1 (en) 2016-09-30 2017-09-27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session connection
US16/370,216 US11026274B2 (en) 2016-09-30 2019-03-29 Sessio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9162.6A CN108307530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相关设备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7530A CN108307530A (zh) 2018-07-20
CN108307530B true CN108307530B (zh) 2023-09-22

Family

ID=61763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9162.6A Active CN108307530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相关设备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6274B2 (zh)
EP (1) EP3503669B1 (zh)
CN (1) CN108307530B (zh)
WO (1) WO20180594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21833T3 (es) * 2016-10-14 2021-04-27 Ntt Docomo Inc Método para establecer una conexión de un terminal móvil a una red móvil de comunicación por radio y componente de red de acceso por radio
EP3739966A1 (en) * 2016-11-11 2020-11-1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network slice determination
WO2020024863A1 (zh) * 2018-07-31 2020-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2887106B (zh) * 2018-09-30 2022-1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1010744B (zh) * 2018-10-08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会话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发送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US11184953B2 (en) * 2019-10-30 2021-11-23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low latency services via an evolved packet core network
CN114258152A (zh) * 2020-09-24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2312435B (zh) * 2020-11-02 2023-06-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连接数据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5175271B (zh) * 2021-04-02 2023-08-01 ***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频点接入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810968B (zh) * 2021-09-29 2023-05-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面网元upf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2576A (zh) * 2007-03-19 2008-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信令跟踪方法及通讯***以及用户设备
CN101286915A (zh) * 2008-06-11 2008-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网络的接入控制方法和***、pcrf实体
CN102238698A (zh) * 2010-04-27 201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请求方法、***及装置
CN103188738A (zh) * 2011-12-27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
CN103813298A (zh) * 2012-11-09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回程网络承载管理方法及设备
WO2016059109A2 (en) * 2014-10-15 2016-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reuse of epc session between 3gpp and wla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37704B1 (ko) * 2006-09-29 2008-06-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진화된 umts 망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KR101022575B1 (ko) * 2008-01-07 2011-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부분 세션 이전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ATE542389T1 (de) * 2008-04-24 2012-02-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erfahren, vorrichtung und computerprogramm zur unterstützung einer sitzungskennung im fall eines transfers zwischen verschiedenen funkzugangsnetzen
US20100238990A1 (en) * 2009-03-19 2010-09-23 Rao Anil M Methods for indentifying errant channel reporting devices
CN103096294B (zh) * 2009-06-10 2015-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隧道标识分配的方法、装置和***
US9392626B2 (en) * 2009-11-09 2016-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to support single radio video call continuity during handover
WO2012040608A2 (en) * 2010-09-24 2012-03-29 Movik Networks Destination learning and mobility detection in transit network device in lte & umts radio access networks
JP5403562B2 (ja) * 2011-01-07 2014-01-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2685921B (zh) * 2011-03-11 2017-04-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通道通信方法和***
EP2721843B1 (en) * 2011-06-16 2019-02-0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s, apparatus, a system, and a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ctivation and deacitivation of bearers
US20130007286A1 (en) * 2011-06-29 2013-01-03 Juniper Networks, Inc. User session routing between mobile network gateways
CN102869116B (zh) * 2011-07-05 2015-07-0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本地网络和实现本地网关和家庭基站建立连接的方法
US9572096B2 (en) * 2011-09-07 2017-02-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access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002543B (zh) * 2011-09-14 2016-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接入方法及***
US8923260B2 (en) * 2011-12-06 2014-12-30 Cisco Technology, Inc. Mobility in multi-device multi-homed deployments
CN102438330A (zh) * 2011-12-06 2012-05-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附着到e-tran的方法及移动性管理实体
US9432851B2 (en) * 2011-12-20 2016-08-30 Tejas Networks Limited Bearer signalling management
TW201407974A (zh) * 2012-05-10 2014-02-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蜂巢式網路中致能資料共享系統層次手續及方法
EP2675203B1 (en) * 2012-06-11 2019-11-27 BlackBerry Limited Enabling multiple authentication applications
US9544927B2 (en) * 2012-07-02 2017-01-10 Alcatel Lucent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bearer activation in a core network for wireless devices
US8923880B2 (en) * 2012-09-28 2014-12-30 Intel Corporation Selective joind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wireless cell
US8879551B2 (en) * 2013-02-22 2014-11-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llection of subscriber information for data breakout in a mobile data network
US9363835B2 (en) * 2013-05-14 2016-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odes for improved network signaling
US9124525B2 (en) * 2013-06-24 2015-09-01 Cisco Technology, Inc. User-equipment-initiated framed routes on customer-premises equipment for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s
US9596628B2 (en) * 2013-10-31 2017-03-14 Intel Corporation Gateway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6483617B2 (ja) * 2013-11-05 2019-03-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リレー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10660002B2 (en) * 2013-11-19 2020-05-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fferentiated system continuity when changing networks
US9300453B2 (en) * 2013-11-21 2016-03-29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viding in-line services through radio access network resources under control of a mobile packet core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253810B2 (en) * 2013-11-21 2016-02-02 Cisco Technology, Inc. Localizing a mobile data path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under control of a mobile packet core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CN112911726B (zh) * 2014-06-19 2023-04-0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平面承载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US10607304B2 (en) * 2015-02-11 2020-03-31 Arpent,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 resource grouping and reallocation
US9961713B2 (en) * 2016-02-23 2018-05-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Procedures to support network slic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2576A (zh) * 2007-03-19 2008-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信令跟踪方法及通讯***以及用户设备
CN101286915A (zh) * 2008-06-11 2008-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网络的接入控制方法和***、pcrf实体
CN102238698A (zh) * 2010-04-27 201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请求方法、***及装置
CN103188738A (zh) * 2011-12-27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
CN103813298A (zh) * 2012-11-09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回程网络承载管理方法及设备
WO2016059109A2 (en) * 2014-10-15 2016-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reuse of epc session between 3gpp and wlan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Study on Architecture for Next Generation System (Release 14).《3GPP TR 23.799 V1.0.0》.2016,第56至73页. *
CATT.S2-093924 "23.401 CR0891R2: UE requested PDN connectivity for the Emergency Session".3GPP tsg_sa\WG2_Arch.2009,(TSGS2_73_Tallinn),全文. *
戴晶 ; 陈丹 ; 范斌.移动边缘计算促进5G发展的分析.《邮电设计技术》.2016,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7530A (zh) 2018-07-20
EP3503669A4 (en) 2019-10-02
EP3503669A1 (en) 2019-06-26
US11026274B2 (en) 2021-06-01
WO2018059457A1 (zh) 2018-04-05
US20190230726A1 (en) 2019-07-25
EP3503669B1 (en) 2021-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7530B (zh) 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相关设备及***
CN106572516B (zh)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KR20190133031A (ko)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021030A1 (en) Signalling about on-going and starting broadcast-service sessions on other frequency carriers
CN113573326B (zh) 一种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2351431B (zh) 一种安全保护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781403B (zh) 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空口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
CN114731605A (zh) 无线接入网络通信***中经由e2接口中继服务注册事件的设备和方法
CN11258454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510945B (zh) 一种上报终端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CN113676905B (zh) 一种应用标识符确定方法、应用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20031494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val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30093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3412636A (zh) 支持对dn授权的pdu会话进行重新认证并根据dn授权数据的改变管理pdu会话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4736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107817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2633032B1 (ko) Nwdaf의 분석 정보를 이용하는 smf의 동작 방법
WO2023137579A1 (zh) 紧急业务的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138535A (zh) 信息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2119701A1 (en) Virtual user equipment set
CN117223303A (zh)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66863A (zh) 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
KR20240007067A (ko) 산업용 트래픽을 위한 pdu 세션 수정 절차
CN117255135A (zh) 算力资源处理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算力网络设备
CN117858058A (zh) 紧急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