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9561B - 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及运动平台 - Google Patents

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及运动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9561B
CN108279561B CN201711377000.3A CN201711377000A CN108279561B CN 108279561 B CN108279561 B CN 108279561B CN 201711377000 A CN201711377000 A CN 201711377000A CN 108279561 B CN108279561 B CN 1082795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rigid
disturbance
alpha
motion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770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79561A (zh
Inventor
杨志军
何耀滨
陈新
白有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uadao Chao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13770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795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79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9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79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9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1/00Automatic controllers
    • G05B11/01Automatic controllers electric
    • G05B11/36Automatic controllers electric with provision for obtaining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e.g. 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 G05B11/42Automatic controllers electric with provision for obtaining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e.g. 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for obtaining a characteristic which is both proportional and time-dependent, e.g. P. I., P. I. 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自抗扰控制方法。为降低自抗扰控制器在运动平台速度过零点的扰动带宽,提出了一种降低***刚度的设计,将弹性回复力ks减小,从而将摩擦力死区运动灵敏度低而难于消除的扰动,转化有限刚度弹性变形的扰动;本发明还给了刚柔耦合平台惯性分配指导,尽量降低附加惯性,使得核心平台惯性占主导,摩擦死区的控制规律近似为刚体运动规律;在运动过程,则将原来摩擦力为主要扰动,变成摩擦力与弹性变形的复合扰动,从而降低总扰动的带宽,有利于自抗扰控制器的总扰动消除。

Description

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及运动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精密运动控制领域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基于降低自抗扰控制器扰动带宽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速精密运动控制领域,基于机械导轨的运动平台存在摩擦死区,精度只能达到微米级。在更高精度要求的场合,工业上需要采用气浮、磁悬浮和静压导轨等方式来降低甚至消除摩擦的影响,成本高,使用环境要求高,不适应用与量大面广的电子制造场合。然而,电子制造业得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对封装装备精度和速度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传统的摩擦力补偿方案和控制方法难于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速精密运动控制的要求。科技人员都在努力寻求能够克服摩擦的控制方案,自抗扰控制算法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把模型误差和外界扰动统一考虑,实现了对摩擦力等扰动信息很好的抑制。在精度为微米级时,不用考虑摩擦死区补偿也能够快速准确地消除误差。然而在纳米(<0.1um)级时,在速度过零点存在动态误差。主要原因为在摩擦死区,虽然运动平台没有克服静摩擦产生刚体运动,但是驱动力的施加,运动平台产生微小的弹性变形,控制规律为a=(f-ks-cv)/m,与整体运动的估计a=f/M相比,弹性变形恢复力、阻尼力和附件惯性都成为扰动项,然而由于运动平台普遍刚性设计,刚度太大,造成自抗扰控制器的扩展观测器的预测模型精度变差而无法对扰动进行有效地消除。
韩京清先生1989年的《控制理论:模型论还是控制论》一文提出了线性化和带宽概念,线性化和带宽概念的引入给理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同时降低了研究的难度。但是在工业上,带宽就是成本。高带宽虽然能使跟踪速度提高,但也带来很多问题:1)对执行机构的品质要求提高;2)激励了对象的高频动态使控制问题复杂化;3)闭环***的稳定裕度下降,对相位滞后和时间延迟更敏感;4)对传感器噪声更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降低自抗扰控制器在运动平台速度过零点的扰动带宽,提出了一种降低***刚度的设计,将弹性回复力ks减小,从而将摩擦力死区变形困难而难于消除的扰动,转化有限刚度弹性变形的扰动;在运动过程,则将原来摩擦力为主要扰动,变成摩擦力与弹性变形的复合扰动,从而降低总扰动的带宽,有利于自抗扰控制器的总扰动消除。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如下。
一种基于降低自抗扰控制器扰动带宽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运动平台的刚性平台设置为刚柔耦合平台;所述运动平台包括:机座、直线导轨、刚柔耦合运动平台,所述刚柔耦合平台包括:刚性框架、柔性铰链和核心运动平台;其中,所述核心运动平台通过所述柔性铰链与所述刚性框架连接;S2.构建执行器和位移检测闭环***,输入刚柔耦合运动平台的总惯性M,导轨支撑下的所述刚柔耦合运动平台弹性振动响应的等效刚度k、质量m和阻尼c,所述刚柔耦合运动平台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用s,v,a表示,惯性影响系数用α表示,驱动力用f表示;建立自抗扰控制算法,设置扩展观测器的预测模型为a=f/[m+α(M-m)];注重过程响应时,α取值为1;注重末端响应时,α取值为0;要兼顾两者时,α取值介于0-1之间;其中,在刚体运动时,α=1,控制模型为a=f/[m+α(M-m)],扰动为摩擦力;在摩擦死区时,平台产生弹性振动,此时控制模型应该为平台的刚度的弹性振动响应:ma+cv+ks=f,令α=0,控制模型为a=f/m,扰动为弹性变形回复力ks阻尼力cv。
进一步,将所述平台的弹性刚度降低,从而降低弹性回恢复力ks,柔性铰链制作为低阻尼的金属材料,因此cv也可以视为扰动控制模型近似a=f/m。
进一步,所述框架采用轻质材料制作,核心平台的质量m占主要成分,m约等于M,因此摩擦死区的近似模型a=f/M,近似于刚体运动时的运动规律。
进一步,所述刚柔耦合平台的所述核心运动平台位于所述刚性框架的上部,所述核心运动平台和所述刚性框架通过所述柔性铰链连接。
进一步,所述刚柔耦合平台的所述核心运动平台与所述刚性框架之间的所述柔性铰链为对称布置。
一种运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平台包括:机座、直线导轨、刚柔耦合运动平台,所述刚柔耦合平台包括:刚性框架、柔性铰链和核心运动平台;其中,所述核心运动平台通过所述柔性铰链与所述刚性框架连接;所述刚柔耦合平台采用以下控制方法:构建执行器和位移检测闭环***,输入刚柔耦合运动平台的总惯性M,导轨支撑下的所述刚柔耦合运动平台弹性振动响应的等效刚度k、质量m和阻尼c,所述刚柔耦合运动平台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用s,v,a表示,惯性影响系数用α表示,驱动力用f表示;建立自抗扰控制算法,设置扩展观测器的预测模型为a=f/[m+α(M-m)];注重过程响应时,α取值为1;注重末端响应时,α取值为0;要兼顾两者时,α取值介于0-1之间;其中,在刚体运动时,α=1,控制模型为a=f/M,扰动为摩擦力;在摩擦死区时,平台产生弹性振动,此时控制模型应该为平台的刚度的弹性振动响应:ma+cv+ks=f,令α=0,控制模型为a=f/m,扰动为弹性变形回复力ks阻尼力cv。
进一步,将所述平台的弹性刚度降低,从而降低弹性回恢复力ks,柔性铰链制作为低阻尼的金属材料,因此cv也可以视为扰动控制模型近似a=f/m。
进一步,所述框架采用轻质材料制作,平台的质量m占主要成分,m约等于M,因此摩擦死区的近似模型a=f/M,近似于刚体运动时的运动规律
进一步,所述刚柔耦合平台的所述核心运动平台位于所述刚性框架的上部,所述核心运动平台和所述刚性框架通过所述柔性铰链连接。
进一步,所述刚柔耦合平台的所述核心运动平台与所述刚性框架之间的所述柔性铰链为对称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黑箱控制(无模型)时,观测器带宽要固有频率(扰动带宽)的10倍以上有预测模型时,观测器带宽只需固有频率3倍以上带宽越高,控制成本越高本发明降低平台固有频率,再配合预测模型,可将观测器带宽降低,而降低控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运动平台的刚体运动模型。
图2为考虑平台弹性变形的运动模型。
图3为本发明所提降低扰动带宽的单边柔性铰链方案。
图4为本发明所提降低扰动带宽的对称柔性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传统PID控制直接取参考给定与输出反馈之差作为控制信号,导致出现响应快速性与超调性的矛盾出现。自抗扰控制器自PID控制器演变过来,采取了PID误差反馈控制的核心理念。
自抗扰控制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跟踪微分器(tracking differentiator),扩展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和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nonlinear stateerror feedback law)。
跟踪微分器的作用是安排过渡过程,给出合理的控制信号,解决了响应速度与超调性之间的矛盾。扩展状态观测器用来解决模型未知部分和外部未知扰动综合对控制对象的影响。虽然叫做扩展状态观测器,但与普通的状态观测器不同。扩展状态观测器设计了一个扩展的状态量来跟踪模型未知部分和外部未知扰动的影响。然后给出控制量补偿这些扰动。将控制对象变为普通的积分串联型控制对象。设计扩展状态观测器的目的就是观测扩展出来的状态变量,用来估计未知扰动和控制对象未建模部分,实现动态***的反馈线性化,将控制对象变为积分串联型。非线性误差反馈控制律给出被控对象的控制策略。
设计扩展状态光测器成为ADRC应用最重要的环节。当不完全不知道对象模型时,状态光测器的带宽需要设置在扰动带宽的10倍以上。有了比较准确的模型,可将观测器带宽仅需3倍扰动带宽即可。越高的观测器带宽,意味着采集频率的提高和伺服周期的缩短,成本高昂。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自抗扰控制方法步骤包括:
1)将运动平台原有刚性平台改为如图2所示的刚柔耦合平台。
所述运动平台包括:机座、直线导轨、刚柔耦合运动平台。
所述刚柔耦合平台包括:刚性框架、柔性铰链和核心运动平台;核心运动平台通过柔性铰链与所述刚性框架连接。
优选地,如图3所示,该柔性耦合平台可以采用单边柔性铰链方案,核心运动平台位于刚性框架的上部,二者之间通过柔性铰链连接。采用单边柔性铰链方案的优点是成本较低。
由于单边柔性铰链在工作过程中会引起高度变化,对有高度要求时,此时还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对称布置的柔性铰链方案,刚柔耦合平台的核心运动平台与刚性框架之间的柔性铰链为对称布置。采用对称布置的柔性铰链方案可以很好地避免了高度的变化。
2)构建执行器和位移检测闭环***,输入刚柔耦合运动平台的总惯性M,导轨支撑下的所述刚柔耦合运动平台弹性振动响应的等效刚度k、质量m和阻尼c,所述刚柔耦合运动平台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用s、v、a表示,惯性影响系数用α表示,驱动力用f表示;建立自抗扰控制算法,设置扩展观测器的预测模型为a=f/[m+α(M-m)]。
注重过程响应时,α取值为1;注重末端响应时,α取值为0;要兼顾两者时,α取值介于0-1之间。
其中,在刚体运动时,α=1,控制模型为a=f/[m+α(M-m)],扰动为摩擦力。
在摩擦死区时,平台产生弹性振动,此时控制模型应该为平台的刚度的弹性振动响应:ma+cv+ks=f,令α=0,控制模型为a=f/m,扰动为弹性变形回复力ks阻尼力cv。
所述框架采用轻质材料制作,平台的质量m占主要成分,m约等于M,因此摩擦死区的近似模型a=f/M,近似于刚体运动时的运动规律。
现有的刚性平台,刚度很大,扰动量需要非常高的控制带宽才能消除,实施成本非常高。本发明提出了降低扰动带宽的设计方案,降低刚度,从而降低了扰动的带宽,使得弹性恢复力ks项显著降低,即使在较小控制力下,也有位移输出,避免了传统刚度太大时,在小驱动力下位移输出为零,而导致扩展状态观测器不能工作的问题。本发明还给了刚柔耦合平台惯性分配指导,尽量降低附加惯性,使得核心平台惯性占主导,摩擦死区控制规律近似为刚体运动规律a=f/M,提高自抗扰的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自抗扰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传统的刚体运动模型(图1)改成考虑平台弹性振动的模型(图2),在速度过零点(启动和停止),当驱动力不足于克服静摩擦时,平台产生弹性变形,此时的控制规律为a=(f-ks-cv)/m。由于现有平台设计刚性太大,变形在微米级以下。当平台的定位精度要求在微米级时,可以不考虑弹性变形。但如果定位精度时亚微米甚至纳米级,就必须考虑弹性变形的控制。自抗扰控制难于消除灵敏度很小的误差,因此将平台的刚度降低,用柔性铰链链接运动平台和滑块,降低平台刚度(图3)。由于单边柔性铰链在工作过程中会引起高度变化,对有高度要求时,还可以采用对称布置的柔性铰链(图4)。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运动平台的刚性平台设置为刚柔耦合平台;
所述运动平台包括:机座、直线导轨、刚柔耦合平台,
所述刚柔耦合平台包括:刚性框架、柔性铰链和核心运动平台;其中,所述核心运动平台通过所述柔性铰链与所述刚性框架连接;
S2.构建执行器和位移检测闭环***,输入刚柔耦合平台的总惯性M,导轨支撑下的所述刚柔耦合平台弹性振动响应的等效刚度k、质量m和阻尼c,所述刚柔耦合平台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用s、v、a表示,惯性影响系数用α表示,驱动力用f表示;
建立自抗扰控制算法,设置扩展观测器的预测的控制模型为a=f/[m+α(M-m)];
注重过程响应时,α取值为1;注重末端响应时,α取值为0;要兼顾两者时,α取值介于0-1之间;
其中,在刚体运动时,α=1,控制模型为a=f/[m+α(M-m)],扰动为摩擦力;
在摩擦死区时,平台产生弹性振动,此时控制模型应该为平台的刚度的弹性振动响应:ma+cv+ks=f,令α=0,控制模型为a=f/m,扰动为弹性变形回复力ks和阻尼力c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刚柔耦合平台的弹性刚度降低,从而降低弹性变形回复力ks,柔性铰链制作为低阻尼的金属材料,近似取控制模型为a=f/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框架采用轻质材料制作,核心运动平台的质量m占主要成分,m约等于M,因此摩擦死区的近似取控制模型为a=f/M,近似于刚体运动时的运动规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柔耦合平台的所述核心运动平台位于所述刚性框架的上部,所述核心运动平台和所述刚性框架通过所述柔性铰链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柔耦合平台的所述核心运动平台与所述刚性框架之间的所述柔性铰链为对称布置。
6.一种运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平台包括:机座、直线导轨、刚柔耦合平台,所述刚柔耦合平台包括:刚性框架、柔性铰链和核心运动平台;其中,所述核心运动平台通过所述柔性铰链与所述刚性框架连接;
所述刚柔耦合平台采用以下控制方法:
构建执行器和位移检测闭环***,输入刚柔耦合平台的总惯性M,导轨支撑下的所述刚柔耦合平台弹性振动响应的等效刚度k、质量m和阻尼c,所述刚柔耦合平台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用s、v、a表示,惯性影响系数用α表示,驱动力用f表示;
建立自抗扰控制算法,设置扩展观测器的预测模型为a=f/[m+α(M-m)];
注重过程响应时,α取值为1;注重末端响应时,α取值为0;要兼顾两者时,α取值介于0-1之间;
其中,在刚体运动时,α=1,控制模型为a=f/M,扰动为摩擦力;
在摩擦死区时,平台产生弹性振动,此时控制模型应该为平台的刚度的弹性振动响应:ma+cv+ks=f,令α=0,控制模型为a=f/m,扰动为弹性变形回复力ks和阻尼力cv。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刚柔耦合平台的弹性刚度降低,从而降低弹性变形回复力ks,柔性铰链制作为低阻尼的金属材料,近似取控制模型为a=f/m。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运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框架采用轻质材料制作,核心运动平台的质量m占主要成分,m约等于M,因此摩擦死区的近似取控制模型a=f/M,近似于刚体运动时的运动规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柔耦合平台的所述核心运动平台位于所述刚性框架的上部,所述核心运动平台和所述刚性框架通过所述柔性铰链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柔耦合平台的所述核心运动平台与所述刚性框架之间的所述柔性铰链为对称布置。
CN201711377000.3A 2017-12-19 2017-12-19 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及运动平台 Active CN1082795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7000.3A CN108279561B (zh) 2017-12-19 2017-12-19 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及运动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7000.3A CN108279561B (zh) 2017-12-19 2017-12-19 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及运动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9561A CN108279561A (zh) 2018-07-13
CN108279561B true CN108279561B (zh) 2021-02-12

Family

ID=62801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77000.3A Active CN108279561B (zh) 2017-12-19 2017-12-19 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及运动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795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3858B (zh) * 2018-08-23 2021-08-2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扰动力测量补偿的刚柔耦合运动平台控制方法
CN109129479B (zh) * 2018-08-23 2021-03-0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扰动力补偿的刚柔耦合运动平台控制方法
CN109581862B (zh) * 2018-11-22 2021-09-03 广东工业大学 内嵌扰动估计补偿算法的驱动器
CN109407511B (zh) * 2018-11-22 2021-07-09 广东工业大学 双通道反馈刚柔耦合平台控制方法
CN109617497B (zh) * 2018-11-22 2021-01-05 广东工业大学 双通道反馈扰动估计补偿驱动器
US11626815B2 (en) * 2019-10-23 2023-04-11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igh-precision rigid-flexible coupling rotating platfor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2750A (zh) * 2015-09-02 2015-12-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一种线性/非线性自抗扰控制***切换控制方法
CN106002312A (zh) * 2016-06-29 2016-10-1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单驱动刚柔耦合精密运动平台及其实现方法及应用
CN106985139A (zh) * 2017-04-12 2017-07-28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扩展状态观测与补偿的空间机器人自抗扰协调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2750A (zh) * 2015-09-02 2015-12-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一种线性/非线性自抗扰控制***切换控制方法
CN106002312A (zh) * 2016-06-29 2016-10-1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单驱动刚柔耦合精密运动平台及其实现方法及应用
CN106985139A (zh) * 2017-04-12 2017-07-28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扩展状态观测与补偿的空间机器人自抗扰协调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grated Servo-Mechanical Design of a Fine Stage for a Coarse/Fine Dual-Stage Positioning System;Haiyue Zhu等;《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20160228;第21卷(第1期);第329-338页 *
基于应力刚化效应的动态特性可调微动平台设计新方法;杨志军等;《机械工程学报》;20151215;第51卷(第23期);第153-159页 *
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提高航空光电稳定平台的扰动隔离度;李贤涛等;《光学精密工程》;20140831;第22卷(第8期);第2223-223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9561A (zh) 2018-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9561B (zh) 基于降低扰动带宽的摩擦力补偿及实现的方法及运动平台
US20180104779A1 (en) Single-drive rigid-flexible coupling precision motion platform and realiz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8227487B (zh) 基于预测模型切换摩擦力补偿自抗扰控制方法及运动平台
KR100393157B1 (ko) 좌표화제어기를구비하는승강기의능동안내시스템
CN109129479B (zh) 一种基于扰动力补偿的刚柔耦合运动平台控制方法
Zheng et 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a rotary dual-stage actuator positioning system
Kuo et al.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a six-axis precision motion control stage
US11342825B2 (en) Rigid-flexible coupling high-accuracy galvo scanning moto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941181B (zh) 一种压电陶瓷连接的刚柔耦合运动平台控制方法
Wertjanz et al. Three-dof vibration compensation platform for robot-based precision inline measurements on free-form surfaces
Dong et al.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compliant joint method on feedback compensation of pre-sliding/pre-rolling friction
Dai et al. Adaptive force tracking control of electrohydraulic systems with low load using the modified LuGre friction model
Wertjanz et 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a maglev platform for positioning in arbitrary orientations
CN109407511B (zh) 双通道反馈刚柔耦合平台控制方法
Takahashi et al. Compact maglev stage system for nanometer-scale positioning
CN109143858B (zh) 一种基于扰动力测量补偿的刚柔耦合运动平台控制方法
Ling et al.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damping control for a nanopositioning stage with load uncertainties
Li et al. Accurate physical modeling and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of dual-linear-motor-driven gantry with dynamic load
Kim et al. A novel laser micro/nano-machining system for FPD process
Lyu et al. The influence of dynamic error outside servo-loop on the trajectory error
Horng et al. Rejection of limit cycles induced from disturbance observers in motion control
JP2012203589A (ja) 直進型及び回転型ロボットの制御装置
Wertjanz et al. An efficient control transition scheme between stabilization and tracking task of a maglev platform enabling active vibration compensation
Karim et al. Control-based compensation of friction and backlash within rack-and-pinion drives
Zhang et al. Novel dynamic microactuation method for tracking-error reduction of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6

Address after: 528000 room 103a, building 1, No.28, East 1st block, Jiansha Road, Danzao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Foshan Huadao Chao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00, Waihuan West Road, University Tow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62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