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7782A - 移动体支承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体支承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7782A
CN108237782A CN201711422294.7A CN201711422294A CN108237782A CN 108237782 A CN108237782 A CN 108237782A CN 201711422294 A CN201711422294 A CN 201711422294A CN 108237782 A CN108237782 A CN 108237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shaft
moving body
main shaft
axis
supporting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22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7782B (zh
Inventor
加藤和久
弥藤圭
弥藤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37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7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7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7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41J25/308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ans on the printer frame, e.g. for rotation of an eccentric carriage guide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41J25/3082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ans on the print head carriage, e.g. for rotation around a guide bar or using a rotatable eccentric be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31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picture transmission, e.g. adaptation of clutches, gearing, gear transmi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k Jet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久性优良的移动体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移动支承装置的印刷装置。移动支承装置具备:主轴(40);副轴(50),其与主轴隔开间隔地配置;以及滑架(30),其在使接触面(35S)与副轴接触的同时顺着主轴而进行移动,主轴与副轴之间的间隔(D)沿着滑架的移动方向而发生变化。印刷装置具备该移动体支承装置。

Description

移动体支承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体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移动体支承装置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如下的印刷装置,即,所述印刷装置从被设置于进行往复移动的移动体上的印刷部向纸张等介质喷射液体,从而在介质上印刷文字、图形等图像的印刷装置。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具备对作为设置有印刷部的移动体的一个示例的滑架进行支承的同时使其向预定方向稳定地往复移动的移动体支承装置。
作为这样的移动体支承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如下的装置,即,通过利用主轴和副轴这两条轴来对具备作为印刷部的一个示例的液体喷射头的滑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从而使滑架在扫描方向(移动方向)上进行移动(滑动)(例如专利文献1)。
并且,在现有的移动体支承装置中,滑架成为在于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时被穿插了主轴的滑动部和与副轴接触(抵接)的滑动部支承的结构。因此,滑架在印刷时以因滑架的重量(自重)等而对各滑动部施加了压力的按压状态而进行移动。因此,在现有的移动体支承装置中,为了对在各轴与滑动部抵接的区域内所产生的磨损进行抑制,而设置为向轴的外周面供给润滑剂的结构。
然而,例如在于印刷装置中对非常多张的纸张进行印刷等大量地实施印刷的情况下,滑架的往复移动次数会变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以按压状态而与副轴接触(抵接)的滑架的滑动部中,由于当滑架在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时与副轴的接触区域成为滑动部中的一部分区域,因此在该滑动部中的接触区域内产生磨损的概率会变高。其结果为,存在因在滑架的滑动部中产生的磨损而使滑架的耐久性恶化的问题。
另外,这样的问题为在通过主轴和副轴来对移动体进行支承的移动支承装置中大致共同发生的问题。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42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久性优良的移动体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移动体支承装置的印刷装置。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移动体支承装置具备:主轴;副轴,其与所述主轴隔开间隔地配置;以及移动体,其在使接触面与所述副轴接触的同时顺着主轴进行移动,所述主轴与所述副轴之间的间隔沿着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而发生变化。
根据该结构,移动体被主轴和副轴支承并进行平行移动,并且移动体与副轴接触的接触面内的接触区域在沿着移动方向进行移动的移动体移动时发生变化,因此抑制了接触面的磨损。因此,能够得到耐久性优良的移动体支承装置。
在上述移动体支承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主轴与所述副轴之间的间隔以沿着所述移动方向连续增加以及连续减少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而发生变化。
根据该结构,副轴与移动体接触的接触面内的接触区域在沿着移动方向进行移动的移动体移动时连续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均匀地抑制接触面的磨损。
在上述移动体支承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主轴与所述副轴之间的间隔沿着所述移动方向以固定量而发生变化。
根据该结构,副轴与移动体接触的接触区域内的接触面在移动体移动时与移动体的移动量成正比地发生变化,因此在移动体上能够更均匀地抑制接触面的磨损。
在上述移动体支承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移动体在所述移动方向上具有最长移动范围和最短移动范围,在所述移动体的所述最短移动范围内,所述主轴与所述副轴之间的间隔成为最大或者最小。
根据该结构,例如,能够使在对最小尺寸的介质(纸张)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副轴与移动体接触的接触面内的接触区域的变化与在对最大尺寸的介质(纸张)进行印刷的情况同样,因此能够得到耐久性优良的移动体支承装置。
在上述移动体支承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主轴与所述副轴之间的间隔在所述移动体的去程移动和返程移动中沿着所述移动方向而同样地发生变化。
根据该结构,副轴与移动体接触的接触面内的接触区域的随着移动体的移动而产生的变化,在沿着移动方向进行移动的移动体的去程移动和返程移动中相同,因此抑制了移动体中与副轴接触的接触面的磨损。
在上述移动体支承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副轴被设置为,能够在维持该副轴的轴线沿着所述移动体的接触面而平行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移动。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副轴的轴线沿着移动体的接触面平行移动,从而能够使移动体的接触面内的与副轴的接触区域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得到耐久性优良的移动体支承装置。
解决上述问题的印刷装置具备:上述移动体支承装置;以及印刷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并通过向介质喷射液体而在所述介质上实施印刷。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具备印刷部的移动体上与副轴接触的接触面的磨损,因此能够得到耐久性优良的印刷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印刷装置所具备的、对移动体进行支承的移动体支承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使用局部剖面来表示移动体支承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对移动体进行支承的主轴与副轴的配置的移动体支承装置的主视图。
图5示意性地表示被支承在主轴与副轴上并进行移动的移动体的侧视图。
图6为表示与副轴接触的移动体的接触面的移动体的局部主视图。
图7为具备与实施方式不同的形状的副轴的移动体支承装置的主视图。
图8为具备与实施方式不同的形状的副轴的移动体支承装置的主视图。
图9为具备与实施方式不同的形状的副轴的移动体支承装置的主视图。
图10为示意性地表示在副轴的轴线沿着接触面而维持平行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移动的移动体支承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1为表示与进行平行移动的副轴接触的移动体的接触面的移动体的局部主视图。
图12为示意性地表示副轴与倾斜的接触面接触的移动体的移动体支承装置的侧视图。
图13为具备轴线是曲线的主轴的移动体支承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而对具备移动体支承装置的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1具备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2,在该壳体12内,具备作为移动体的滑架30和对该滑架30以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此外,在滑架30上设置有在以对置的方式被输送的介质M上实施印刷的作为印刷部的液体喷射头31。另外,在图1中,以透视状态图示了滑架30和移动体支承装置20的部分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括图1进行参照的各图中,将印刷装置11的宽度方向即滑架30的移动方向设为“左右方向X”,将印刷装置11的进深方向即以与液体喷射头31对置的方式而输送介质M的输送方向设为“前方Y”,将印刷装置11的高度方向即铅直方向设为“上下方向Z”。另外,左右方向X、前方Y以及上下方向Z为相互交叉(正交)的方向。此外,在所参照的附图中,根据需要,将左右方向X之中的、从前方Y侧观察时的左方标记为“+X”、从前方Y侧观察时的右方标记为“-X”。此外,将上下方向Z中的、成为反重力方向的上方标记为“+Z”、成为重力方向的下方标记为“-Z”。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中,从被设置在壳体12的上方+Z侧的介质供给口13向壳体12内供给例如A4尺寸等预定尺寸的介质M。并且,被供给的介质M通过未图示的介质输送装置而在滑架30的下方-Z侧通过,在该通过时,从被支承在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上且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上设置的液体喷射头31而对介质M喷射油墨等液体,从而在介质M上印刷文字、图形等图像。如图1中空心箭头所示,被印刷后的介质M从被设置在壳体12的成为前侧的前方Y侧的介质排出口14而向壳体12外排出。
移动体支承装置20具备:主轴40,是截面为圆形的圆棒(或者是圆管),且其轴线沿着左右方向X延伸;以及副轴50,与该主轴40相比位于上方+Z侧,同样是截面为圆形的圆棒(或者是圆管),且其轴线沿着左右方向X延伸。并且,主轴40被穿插于在滑架30的一部分上设置的轴承部34,滑架30以能够沿着被穿插的主轴40而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通过使被安装在滑架30的一部分上的衬垫35与副轴50接触,而使滑架30在沿着主轴进行往复移动时被副轴50支承。
接下来,对移动体支承装置2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在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主轴40与副轴50被安装在从上方+Z观察时呈L字形的框架板21上。框架板21通过利用螺钉等对主框架21a和副框架21b进行紧固而形成,其中,主框架21a的主要的板面沿着上下方向Z以及左右方向X这两个方向延伸,副框架21b的主要的板面沿着上下方向Z以及前方Y这两个方向延伸。
主轴40的左方+X侧的左轴端部被固定于在主框架21a中被安装在下方-Z侧的端部处的轴固定板41上,主轴40的右方-X侧的右轴端部被固定于副框架21b中下方-Z侧的端部处。另一方面,该主轴40被穿插于滑架30,与***通的主轴40的全部外周面中的半周以上的外周面相接而对主轴40进行支承的轴承部34以在左右方向X上具有预定的长度的方式而设置。因此,滑架30在轴承部34以较宽的接触面而与主轴40接触的同时被支承在主轴40上,并且其接触面成为沿着主轴40进行滑动的滑动面而在主轴40的左右的轴端部间进行往复移动。即,滑架30顺着主轴40进行移动。
副轴50在其右方-X侧的右轴端部、左方+X侧的左轴端部、左右方向X上的成为右轴端部与左轴端部的中间位置的轴中央部这三个部位处,分别利用保持板25a、保持板25b、保持板25c而被固定在主框架21a上。
具体而言,各个保持板25a、25b、25c为端部弯曲从而被加强的大致矩形的平板,并且通过螺钉27而被安装到折弯部21c上,该折弯部21c通过在主框架21a的上方+Z侧的端部处相对于主框架21a的主要的板面呈直角地被折弯而形成。并且,副轴50设置有与固定螺钉26相对应的未图示的螺孔,在各个保持板25a、25b、25c的前方Y侧的端部附近,副轴50通过固定螺钉26而以夹持保持部件51的方式被固定在各个保持板25a、25b、25c上。
另一方面,在滑架30上,在其与前方Y为相反侧的后端部处,以在与前方Y相反的一侧与副轴50对置的方式而形成有向上方+Z呈凸缘状突出的突出部32。在该突出部32上安装有作为与副轴50接触的接触部的一个示例的衬垫35。因此,衬垫35的与副轴50对置的面成为与副轴50接触的接触面35S,滑架30在通过与该接触面35S接触的副轴50而被支承的同时沿着主轴40进行移动。即,滑架30在使接触面35S与副轴50接触的同时顺着主轴40进行移动。
此外,在主框架21a中的靠右方-X端的位置处,设置有能够被电机29旋转驱动的驱动滑轮22,另一方面,同样在主框架21a中的靠左方+X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从动滑轮22b。在两个滑轮22a、22b上卷挂有环状的同步带23,同步带23的一部分与被设置在滑架30的与前方Y为相反侧的后部处的连结部33连结。因此,当通过电机29的驱动而对驱动滑轮22a进行旋转驱动时,其驱动力经由同步带23而传递到连结部33,从而使滑架30被主轴40及副轴50支承并在左右方向X上往复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用于对在左右方向X上进行移动的滑架30的移动速度和位置进行检测的编码器(线性编码器)。详细而言,在主框架21a上安装了具有等间隔的刻度的刻度板28,另一方面,在滑架30上设置有以夹持该刻度板28的方式而内置了发光部和受光部的检出部38。通过该刻度板28和检出部38而构成线性编码器,并基于检出部38的检出结果而对电机29进行驱动。
在滑架30的成为下方-Z侧的下表面侧,设置有从未图示的喷嘴对介质M喷射多种颜色(例如四种颜色)的液体从而实施印刷的液体喷射头31,并且液体喷射头31伴随着滑架30的移动而在左右方向X上进行往复移动。另一方面,在液体喷射头31的成为下方-Z侧的位置处,配置有在与前方Y正交的左右方向X上较长的长方体状的支承台17。支承台17为,在介质M于印刷时向前方Y被输送时对介质M的下表面进行支承的台。
在相对于该支承台17而靠作为输送方向的上游的与前方Y侧相反的方向侧设置有输送辊,该输送辊具有被旋转驱动从而对介质M施加输送力的驱动辊15和将介质M向驱动辊15进行按压的从动辊16。此外,在相对于该支承台17而靠作为输送方向的下游的前方Y侧设置有输送辊,该输送辊具有被旋转驱动从而对介质M施加输送力的驱动辊18和将介质M向驱动辊18按压的从动辊19。介质M随着各个输送辊的旋转,而如图3中由白色空心箭头所示的那样在与液体喷射头31对置的同时向前方Y被输送。
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以如下方式而将与滑架30接触的副轴50固定在保持板25a、25b、25c上,即,以在如此于支承台17上向前方Y被输送的介质M与液体喷射头31之间维持了预定的间隙G的状态,使滑架30沿着主轴40在左右方向X上移动。参照附图对该副轴50的固定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副轴50中,向保持板25a固定的固定位置(固定螺钉26的位置)与向保持板25b固定的固定位置(固定螺钉26的位置)之间被设为尺寸L,所述尺寸L与在对被供给的介质M中的左右方向X的尺寸为最大的介质M实施印刷时的滑架30的左右方向X上的最长移动范围相比更长。并且,在副轴50中,向保持板25c固定的固定位置(固定螺钉26的位置)被设为,向保持板25a固定的固定位置和向保持板25b固定的固定位置的中间位置,即与向保持板25a(保持板25b)固定的固定位置分开尺寸L/2的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些固定位置处,副轴50通过分别不同的固定结构而被固定在保持板25a、25b、25c上。即,副轴50分别以如下方式通过固定螺钉26而被固定到各个保持板上,即,以夹持保持部件51的方式而固定到保持板25a(参照图3),此外,以除了保持部件51之外还夹持四个具有预定的厚度的垫片55的方式而固定到保持板25b,并且以除了保持部件51之外还夹持两个具有预定的厚度的垫片55的方式而固定到保持板25c。
因此,通过固定螺钉26而被固定到各个保持板25a、25b、25c上的副轴50的轴线J2为一条直线,其在从上下方向Z进行观察时于左右方向X上延伸,并且,其左轴端部相对于其右轴端部而位于预定量的下方-Z处,从而在从前方Y进行观察时在相对于左右方向X而向左下方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垫片55的厚度被设为0.3厘米左右,根据该被夹持的垫片55的数量和厚度,副轴50的轴线J2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X而倾斜的方向。另外,在图4中,为了容易对说明进行理解,夸张地图示出副轴50的倾斜。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轴40的轴线J1为一条直线,且在与左右方向X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在将成为滑架30的移动方向的主轴40轴线J1的延伸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并将副轴50的轴线J2的延伸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第二方向为,使成为主轴40与副轴50的间隔的、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内以沿着第一方向而减少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方向。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副轴50的轴线J2为一条直线,因此,第二方向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内沿着第一方向而连续减少的方向。并且,为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沿着第一方向而以固定量发生变化(减少)的方向,即,为与滑架30的移动量成比例地发生变化的方向。另外,距离D为沿着相对于轴线J1而呈直角的方向的长度。
此外,如图4中影线区域所示,与副轴50接触的衬垫35的接触面35S在突出部32中被安装于如下的位置,即,在滑架30于左右方向X(移动方向)上的最长移动范围(寸法L)内进行移动的期间维持与副轴50的接触的位置。并且,衬垫35的接触面35S的面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为沿着左右方向X以及上下方向Z的平面。因此,衬垫35的接触面35S与如下的面平行,即,所述面为,该接触面35S所接触的副轴50的轴线所处的沿着左右方向X以及上下方向Z的面(平面)。换言之,副轴50的轴线J2处于与滑架30的接触面35S平行的面内。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支承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对介质M实施印刷的情况下,滑架30沿着主轴40的轴线J1而在左右方向X上进行移动(往复移动)。此时,通过因滑架30的自重等而产生的向下方-Z的力Fg而对滑架30施加以主轴40为中心的旋转力。由于该以主轴40为中心的旋转力,而使衬垫35的接触面35S以通过按压力Fs按压到副轴50的按压状态而与副轴50接触。另外,在图5中,滑架30被示意性地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接触面35S以按压力Fs而接触的副轴50的轴线J2存在于与接触面35S的面平行的面内,因此滑架30不会产生以主轴40为中心的旋转,而使被主轴40和副轴50支承并在左右方向X上进行平行移动。因此,移动体支承装置20在抑制了于支承台17上被输送的介质M与液体喷射头31之间的间隙G的变化的状态下使滑架30往复移动。此外,在滑架30进行往复移动时,在以按压力Fs而与副轴50接触的衬垫35的接触面35S中,与副轴50接触的接触区域在上下方向Z上连续且与滑架30的移动量成比例地发生变化。
即,如图6所示,在从前方Y进行观察时副轴50相对于左右方向X而倾斜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6中较淡的阴影区域所示,接触面35S在滑架30的往复移动中与副轴50接触的接触区域成为在上下方向Z上具有预定宽度的接触区域35b。其结果为,接触面35S中的与副轴50接触的接触区域成为具有宽广的表面区域的接触区域35b,因此难以产生磨损。
并且,例如在采用副轴50相对于各个保持板25a、25b、25c均是通过固定螺钉26而以夹持保持部件51和两个垫片55的方式而被固定的结构的情况下,在从前方Y进行观察时轴线J2相对于左右方向X并不倾斜而是平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6中较浓的阴影区域所示,接触面35S在滑架30移动时与副轴50接触的接触区域将会成为在上下方向Z上与接触区域35b相比而较窄的区域的接触区域35a。其结果为,接触面35S与副轴50的接触区域35a与接触区域35b相比更容易产生磨损。
另外,虽然对主轴40施加了与按压力Fs的反力和力Fg相对应的力(合力),但是由于滑架30在进行往复移动时,轴承部34以宽广的接触面与主轴40接触并进行滑动,因此抑制了与该主轴40的接触面上的磨损的产生。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1)由于滑架30被主轴40和副轴50支承并进行平行移动,并且接触面35S中的滑架30与副轴50接触的接触区域在沿着第一方向进行移动的滑架30的移动时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抑制接触面35S的磨损。因此,能够获得耐久性优良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
(2)由于接触面35S中的副轴50与滑架30接触的接触区域在沿着第一方向进行移动的滑架30的移动时连续变化,因此能够均匀地抑制接触面35S的磨损。
(3)由于接触面35S中的副轴50与滑架30接触的接触区域在滑架30的移动时与滑架30的移动量成比例地发生变化,因此在移动体内能够更均匀地抑制接触面的磨损。
另外,也可以如以下的方式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第二方向可以为如下方向,即,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主轴40与副轴50的间隔)以沿着第一方向连续增加以及连续减少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而发生变化的方向。
即,也可以将第二方向设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内沿着第一方向连续增加的方向。例如在图4中,副轴50成为通过固定螺钉26而分别以如下方式固定到各个保持板上的结构,即,以夹持保持部件51的方式而被固定在保持板25b上,另一方面,以除了保持部件51之外还夹持四个具有预定的厚度的垫片55的方式被固定在保持板25a上。根据该结构,通过固定螺钉26而被固定在各个保持板25a、25b、25c上的副轴50的轴线J2为直线,并在从上下方向Z进行观察时于左右方向X上延伸,且其左轴端部相对于其右轴端部而位于预定量的上方+Z处,从而在相对于左右方向而向左上方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在将主轴40的轴线J1的延伸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并将副轴50的轴线J2的延伸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第二方向成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内以沿着第一方向而增加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方向。
或者,第二方向也可以设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内以连续增加以及连续减少这两种方式而发生变化的方向。参照附图对该改变例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本改变例中,副轴50被设为以如下方式而在中央部处被折弯的形状,即,副轴50的轴线J2在从上下方向Z进行观察时成为于左右方向X上延伸的一条直线,而在从前方Y进行观察时成为在中间处弯曲的呈V字形的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相对于左右方向X而在分别不同的倾斜方向上延伸。并且,副轴50通过固定螺钉26而分别以如下方式固定到各个保持板上,即,以夹持保持部件51的方式而固定到保持板25a、25b上,另一方面,以除了保持部件51之外还夹持有四个具有预定的厚度的垫片55的方式而固定到保持板25c上。
根据该结构,如图7中实线所示,通过固定螺钉26而被固定在各个保持板25a、25b、25c上的副轴50的轴中央部,相对于副轴50的右轴端部及左轴端部,对应于所夹持的垫片55而位于预定量的下方-Z处。因此,在将主轴40的轴线J1的延伸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并将副轴50的轴线J2的延伸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第二方向成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以沿着第一方向减少以及增加的方式而发生变化的方向。
另外,如图7中双点划线所示,副轴50也可以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分别通过固定螺钉26,而以夹持保持部件51的方式固定到保持板25c上,另一方面,以除了保持部件51之外还夹持有四个具有预定的厚度的垫片55的方式而固定到保持板25a以及保持板25b上。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二方向成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内以沿着第一方向增加及减少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方向。
或者,副轴50的轴线J2也能够以如下的方式延伸,即,在从上下方向Z进行观察时在左右方向X上延伸,并且在从前方Y进行观察时呈在中间处弯曲的V字形在左右方向X上连续多个而形成的例如W字形的方式,对于该情况在此省略图示。在该情况下,第二方向成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内以沿着第一方向重复减少以及增加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方向。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副轴5的轴线J2所延伸的第二方向也可以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去程移动和返程移动中沿着第一方向而同样地发生变化的方向。
本改变例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在具有图7所示的结构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未图示的滑架30在印刷时以副轴50的向保持板25c固定的固定位置为中心,沿着左右方向X而分别向右方-X侧和左方+X侧移动相同的距离。即,在滑架30从右方-X侧向左方+X侧移动(去程移动)的情况下以及从左方+X侧向右方-X侧移动(返程移动)的情况下,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沿着左右方向X(第一方向)同样地发生变化。
根据本改变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1)~(3)之外,还会得到以下的效果。
(4)由于副轴50与滑架30接触的接触面35S中的接触区域伴随着滑架30的移动而产生的变化,在沿着左右方向X(第一方向)进行移动的滑架30的去程移动和返程移动中相同,因此能够抑制在滑架30中与副轴50接触的接触面35S的磨损。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在成为滑架30的移动方向的左右方向X上具有最长移动范围和最短移动范围的情况下,第二方向也可以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最短移动范围内成为最大或最小的方向。
例如存在如下的情况,即,在印刷装置11,从被设置在壳体12的上方+Z侧的介质供给口13供给左右方向X的尺寸为最大尺寸的介质M和最小尺寸的介质M,并在各自的介质M上实施印刷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滑架30针对被供给的最大尺寸和最小尺寸的介质M而分别以最长移动范围和最短移动范围进行往复移动。
如此,在滑架30以最长移动范围和最短移动范围进行往复移动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方式,即,在以图7中实线所示的结构那样将副轴50折弯,将副轴50的轴线J2的第二方向设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最短移动范围内成为最小的方向。或者,也可以设为如下方式,即,以图7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结构那样将副轴50折弯,将副轴50的轴线J2的第二方向设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最短移动范围内成为最大的方向。
另外,图7所示的结构能够在如下的情况中采用,即,最大尺寸的介质M为A4纸、最小尺寸的介质M为短边的长度是A4的一半的A6纸的情况,且以纸张的右侧边在介质供给口13中预先被对齐到位于右方-X侧的零位侧而被供给的情况。
根据该改变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1)~(3)以外,还会得到以下的效果。
(5)由于能够使在最小尺寸的介质M(纸张)上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副轴50与滑架30接触的接触面35S中的接触区域的变化与在最大尺寸的介质M(纸张)上进行印刷的情况相同,因此能够获得耐久性优良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副轴50的轴线J2所延伸的第二方向也可以不必是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的距离D(主轴40与副轴50的间隔)沿着第一方向(左右方向X)以固定量而发生变化的方向。参照附图对该改变例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本改变例中,副轴50为圆弧形状的弯曲的圆棒(圆管),其轴线J2不是直线而被设为曲率半径为R的曲线。并且,通过固定螺钉26而分别以如下方式固定到各个保持板,即,以夹持保持部件51的方式固定到保持板25a、25b,另一方面,以除了保持部件51之外还夹持有四个具有预定的厚度的垫片55的方式而固定到保持板25c。根据该结构,如图8中实线所示,副轴50的轴中央部相对于副轴50右轴端部及左轴端部,对应于所夹持的垫片55而位于预定量的下方-Z处。其结果为,副轴50的轴线J2成为,在从上下方向Z进行观察时在左右方向X延伸并且在从前方Y进行观察时向下凸起的曲线。因此,第二方向成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沿着第一方向而发生变化的方向。
另外,如图8中双点划线所示,轴线J2被设为曲率半径为R的曲线的副轴50,也可以被设为在从前方Y观察时向上凸起的曲线。例如,也可以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分别通过固定螺钉26,而以夹持保持部件51的方式固定到保持板25c,另一方面,以除了保持部件51之外还夹持有四个垫片55的方式固定到保持板25a以及保持板25b。
或者,副轴50的轴线J2也可以设为如下方式,即,在从上下方向Z进行观察时沿着左右方向X延伸,并且在从前方Y进行观察时,以凸起在上下方向上颠倒的圆弧状的曲线于左右方向X上连续的、例如呈S字形的曲线的方式而延伸,对于该情况在此省略了参照附图进行的说明。在该情况下,第二方向成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内以沿着第一方向而重复减少以及增加(或者增加及减少)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方向。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上述改变例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副轴50的轴线J2所延伸的第二方向只要是,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内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沿着第一方向(左右方向X)发生变化的方向即可。
例如,如图9所示,副轴50也可以被设置为以在其中央部处呈V字形的方式而在三个部位处弯折的形状。即,副轴50分别通过固定螺钉,而以夹持保持部件51的方式固定到保持板25a、25b上,另一方面,以除了保持部件51之外还夹持四个具有预定的厚度的垫片55的方式固定到保持板25c上。并且,副轴50的轴线J2在从上下方向Z进行观察时被设为沿着左右方向X的一条直线。另一方面,副轴50的轴线J2在从前方Y进行观察时被设为,从保持板25a到向左方+X偏离了尺寸La的位置为止的部分和从保持板25b到向右方-X偏离了尺寸La的位置为止的部分为沿着左右方向X的直线,除此以外的部分为,相对于左右方向X而在分别不同的倾斜方向上延伸的呈V字形的两条直线。
因此,副轴50的轴线J2所延伸的第二方向成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的一部分内沿着第一方向发生变化的方向。其结果为,接触面35S中的与副轴50接触的接触区域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的一部分内发生变化,因此抑制了接触面35S的磨损,从而能够获得耐久性优良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副轴50也可以被设置为,能够在维持该副轴50的轴线J2沿着滑架30的接触面35S而平行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移动。参照附图对该改变例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本改变例中,在图4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框架板21中,以如下方式设置将左右方向X作为长边方向的大致矩形的滑动框架21d,即,使该滑动框架21d能够沿着主框架21a的主要的板面而在上下方向Z上在维持平行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移动。并且,在滑动框架21d的左右方向X上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齿条,并且,与各个齿条啮合的小齿轮58以能够通过未图示的电机而进行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主框架21a上。
在本改变例中,对副轴50进行固定的保持板25a、25b、25c被固定在滑动框架21d上。因此,随着滑动框架21d通过小齿轮28的旋转(正向/反向旋转)而在上下方向Z上进行移动,副轴50在图10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与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之间沿着上下方向Z平行移动。因此,被固定在保持板25a、25b、25c上的副轴50的轴线J2通过电机的驱动而沿着滑架30(衬垫35)的接触面35S平行地进行移动。
如图11所示,根据本改变例,在与副轴50接触的衬垫35的接触面35S内,与副轴50接触的接触区域对应于副轴50在上下方向Z上的移动(平行移动)而发生变化。例如,在副轴50处于图10中由实线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在滑架30的移动时接触面35S与副轴50接触的接触区域成为图11中由较浓的阴影区域表示的接触区域35c。另一方面,在副轴50移动到图10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在滑架30移动时接触面35S与副轴50接触的接触区域成为图11中由较淡的阴影区域表示的接触区域35d。其结果为,接触面35S通过其与副轴50接触的接触区域发生改变而难以产生磨损。
根据本改变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1)~(3)之外,还会得到以下的效果。
(6)通过使副轴50的轴线J2沿着滑架30的接触面35S平行移动,从而能够使滑架30的接触面35S中的与副轴50的接触区域发生变化。因此,能够获得耐久性优良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衬垫35的接触面35S也可以不必被设为其表面方向沿着左右方向X以及上下方向Z的面。参照附图对该改变例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本改变例中,在滑架30中的与其前方Y为相反侧的后端部处,向上方+Z呈凸缘状突出的突出部32以其上方+Z的突出端相对于上下方向Z而位于前方Y处的倾斜的形状而被形成。因此,在该倾斜的突出部32的与副轴50对置的面侧所安装的衬垫35中,与该副轴50对置的与副轴50的接触面35S成为,在相对于上下方向Z而倾斜的倾斜方向和左右方向X这两个方向上延伸的倾斜面。
因此,在以这种方式而使接触面35S为相对于上下方向Z而倾斜的倾斜面的情况下,副轴50以如下的方式被固定在框架21(主框架21a)上,即,使接触面35S所接触的副轴50的轴线J2如图12所示存在于与滑架30的接触面35S平行的面内。通过以这种方式固定副轴50,从而使滑架30以在支承台17上向前方Y被输送的介质M与液体喷射头31之间维持了预定的间隙G的状态,而与副轴50接触并且沿着主轴40在左右方向X上平行移动。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主轴40的轴线J1为一条直线,且副轴50的轴线J2被设为多条直线或曲线,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副轴50的轴线J2为一条直线,主轴40的轴线J1为曲线。参照附图对该改变例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在本改变例中,副轴50的轴线J2为一条直线,且副轴50分别以夹持保持部件51的方式而固定到保持板25a、25b、25c上。另一方面,左轴端部被固定于在主框架21a上安装的轴固定板41上且右轴端部被固定于副框架21b上的主轴40,其轴线J1被设为呈曲率半径为R的圆弧形状的向上方+Z凸出的曲线。即,轴线J1和轴线J2在从上下方向Z进行观察时均沿着左右方向X延伸,另一方面,在从前方Y进行观察时,轴线J1以呈向上方+Z凸出的曲线的方式而延伸。
因此,在将主轴40的轴线J1的延伸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副轴50的轴线J2的延伸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第二方向成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沿着主轴40进行移动的滑架30的移动范围内沿着第一方向而相对性地发生变化的方向。当然,该情况下的距离D为,沿着相对于轴线J2而呈直角的方向的长度。
另外,图13所示改变例的结构例如优选为在针对印刷面弯曲的介质M而将液体喷射头31与印刷面之间的间隙G维持固定并使滑架30进行移动的情况下采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上述改变例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副轴50的轴线J2所延伸的第二方向,也可以不必是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内沿着第一方向连续增加或连续减少的方向。
例如,副轴50的轴线J2也可以为如下的形状,即,在从上下方向Z进行观察时被设为一条直线,在从前方Y进行观察时被设为沿着左右方向X的直线和沿着上下方向Z的直线交替重复的多条直线的呈所谓的曲折形状的形状,对于该情况在此省略了参照图示进行的说明。被设为这种形状的副轴50的轴线J2所延伸的第二方向成为,使副轴50的轴线J2与主轴40的轴线J1的距离D在滑架30的移动范围内以沿着第一方向而不连续地增加或不连续地减少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方向。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上述改变例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滑架30(衬垫35)的接触面35S也可以不必是平面(斜面),也可以是例如以左右方向为轴线的圆筒面(曲面)。当然,在该情况下,副轴50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在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即,使副轴50的轴线J2存在于,相对于接触面35S的圆筒面(曲面)而在其法线方向上偏离了副轴50的半径的面,即相对于接触面35S而平行的圆筒面(曲面)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上述改变例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也可以对副轴50被固定到保持板25a、25b、25c时所夹持的垫片55的个数进行任意变更。例如,在图4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分别通过固定螺钉26,而将副轴50以夹持两个垫片55的方式固定在保持板25b上,并以夹持一个垫片55的方式固定到保持板25c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上述改变例的移动体支承装置20中,副轴50也可以不必是截面为圆形的圆棒(或圆管)。即,也可以是截面为例如八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多边形棒(或多边形管)。当然,对于主轴40也同样可以不是圆棒(或圆管),而是截面为八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多边形棒(或多边形管)。
·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例如可以是介质M为长条的纸张并在该长条的纸张上实施印刷的大幅面的打印机。在该情况下,印刷装置11可以采用使纸张从被卷绕为卷筒状的状态放卷并在支承台17上被输送的方式。
·虽然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是对四种颜色的液体进行喷射的装置,但是也可以是对一种颜色的液体进行喷射的装置,还可以是对两种或三种颜色或者五种以上的颜色的液体进行喷射的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中,介质M可以采用植物性的纸张、树脂制的薄膜、金属箔、金属薄膜、树脂与金属的复合体薄膜(层压薄膜)、纺织物、无纺布、陶瓷片等各种材料。
·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也可以是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作为以微小量的液滴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设为包括颗粒状、泪滴状、拖尾成线状的液滴。此外,在此所称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中被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设为包括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胶体溶液、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的材料。此外,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种形态的液体,还包括由颜料或金属颗粒等固形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在溶媒中溶解、分散或混合而成的材料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列举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油墨或液晶等。在此,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性油墨和油性油墨以及凝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的油墨。
符号说明
11…印刷装置,12…壳体,20…移动体支承装置,21a…主框架,21b…副框架,25a、25b、25c…保持板,26…固定螺钉,30…滑架(移动体的一个示例),31…液体喷射头(印刷部的一个示例),32…突出部,35…衬垫,35S…接触面,40…主轴,41…轴固定板,50…副轴,51…保持部件,55…垫片,D…距离,M…介质,J1、J2…轴线,X…左右方向(第一方向的一个示例)。

Claims (7)

1.一种移动体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轴;
副轴,与所述主轴隔开间隔地配置;以及
移动体,其在使接触面与所述副轴接触的同时顺着所述主轴而进行移动,
所述主轴与所述副轴之间的间隔沿着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而发生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体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与所述副轴之间的间隔以沿着所述移动方向连续增加以及连续减少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而发生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体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与所述副轴之间的间隔沿着所述移动方向以固定量而发生变化。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体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在所述移动方向上具有最长移动范围和最短移动范围,
在所述移动体的所述最短移动范围内,所述主轴与所述副轴之间的间隔成为最大或最小。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体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与所述副轴之间的间隔在所述移动体的去程移动和返程移动中沿着所述移动方向同样地发生变化。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体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轴被设置为,能够在维持该副轴的轴线沿着所述移动体的接触面而平行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移动。
7.一种印刷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体支撑装置;以及
印刷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并通过向介质喷射液体而在所述介质上实施印刷。
CN201711422294.7A 2016-12-27 2017-12-25 移动体支承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Active CN1082377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4247 2016-12-27
JP2016254247A JP6957874B2 (ja) 2016-12-27 2016-12-27 移動体支持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7782A true CN108237782A (zh) 2018-07-03
CN108237782B CN108237782B (zh) 2021-03-02

Family

ID=62625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2294.7A Active CN108237782B (zh) 2016-12-27 2017-12-25 移动体支承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8599B2 (zh)
JP (1) JP6957874B2 (zh)
CN (1) CN1082377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67574B2 (en) * 2019-10-01 2021-11-09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Step compensating carriage printer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0590A (en) * 1989-06-29 1991-03-19 Itt Corporation Print head adjustment mechanism
US5257867A (en) * 1991-10-04 1993-11-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with print gap control
JP2001030477A (ja) * 1999-07-16 2001-02-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25521A (ja) * 2000-02-17 2001-08-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走査部材支持機構および走査部材支持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36792A (ja) * 2005-11-16 2007-06-07 Seiko Epson Corp キャリッジ支持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と記録装置
JP2008137231A (ja) * 2006-11-30 2008-06-19 Ricoh Co Ltd 記録装置
JP2013099895A (ja) * 2011-11-09 2013-05-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82860A (zh) * 2011-12-28 2013-07-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JP5565107B2 (ja) * 2010-06-02 2014-08-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5172390A (zh) * 2014-06-11 2015-12-23 佳能株式会社 滑架装置
JP2016124232A (ja) * 2015-01-06 2016-07-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622U (zh) * 1985-07-11 1987-01-30
JP2817309B2 (ja) * 1990-01-31 1998-10-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US4995734A (en) * 1990-04-06 1991-02-26 Pacific Bearing Co. Pillow block housing for a shaft-supporting bearing
JP3177126B2 (ja) * 1995-06-16 2001-06-1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US6497466B1 (en) * 2001-05-10 2002-12-2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Automatic print gap adjustment assembly for an ink jet printer
JP4678468B2 (ja) * 2001-09-13 2011-04-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用の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
US6736557B2 (en) * 2002-09-05 2004-05-1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rinthead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JP2013212655A (ja) * 2012-04-03 2013-10-17 Seiko Epson Corp 検査装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用プログラム
JP2014195983A (ja) * 2013-03-29 2014-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194806B2 (ja) * 2014-01-24 2017-09-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578647B2 (ja) * 2014-10-31 2019-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496551B2 (ja) * 2015-01-06 2019-04-03 株式会社Nttファシリティーズ 免震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0590A (en) * 1989-06-29 1991-03-19 Itt Corporation Print head adjustment mechanism
US5257867A (en) * 1991-10-04 1993-11-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with print gap control
JP2001030477A (ja) * 1999-07-16 2001-02-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25521A (ja) * 2000-02-17 2001-08-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走査部材支持機構および走査部材支持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36792A (ja) * 2005-11-16 2007-06-07 Seiko Epson Corp キャリッジ支持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と記録装置
JP2008137231A (ja) * 2006-11-30 2008-06-19 Ricoh Co Ltd 記録装置
JP5565107B2 (ja) * 2010-06-02 2014-08-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3099895A (ja) * 2011-11-09 2013-05-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82860A (zh) * 2011-12-28 2013-07-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5172390A (zh) * 2014-06-11 2015-12-23 佳能株式会社 滑架装置
JP2016124232A (ja) * 2015-01-06 2016-07-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03538A (ja) 2018-07-05
US11338599B2 (en) 2022-05-24
CN108237782B (zh) 2021-03-02
US20180178565A1 (en) 2018-06-28
JP6957874B2 (ja)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59982B2 (en)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US10434761B2 (en)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DE102013221781A1 (de) Wartungswagen für ein bewegliches flachbett-markierungssystem
CN103847253B (zh) 液体喷出装置
EP1731318A3 (en) Printing machine
ATE543652T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buchblöcken
CN103182858B (zh) 上游和下游传送工具之间传送力的控制的改善的运动质量
WO2008129768A1 (ja) 印字装置及び印字方法
CN108237782A (zh) 移动体支承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EP2055487A3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employed in the system
EP1510877A3 (en) Conveying means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264697A3 (en)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CN102026879A (zh) 包含印刷单元的为容器贴标签的设备
US1146542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print objects with independently movable printheads
CN105275985A (zh) 滑架装置和包括滑架装置的装置
CN107601104A (zh) 一种打印机的进纸装置
CN204095305U (zh) 一种同步打印的热转印打码机
CN103449211B (zh) 用于页张的输送装置
CN203004531U (zh) 热转印打印机
CN205009755U (zh) 一种喷码机
CN106660375B (zh) 吸入增压室,输送平的介质的***,以及配备所述吸入增压室和***的印刷机
CN104647897B (zh) 记录装置
CN101808824B (zh) 移印***和操作方法
CN109367221A (zh) 一种多色印刷设备
CN214606516U (zh) 一种啤酒包装箱印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