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5133A - 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5133A
CN108075133A CN201711468090.7A CN201711468090A CN108075133A CN 108075133 A CN108075133 A CN 108075133A CN 201711468090 A CN201711468090 A CN 201711468090A CN 108075133 A CN108075133 A CN 108075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pole
preparation
lithium ion
pole material
sin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680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云虎
张新龙
秦锦
闫治开
于禧
韩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RESHINE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RESHIN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RESHINE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RESHIN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680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751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75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513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以多元正极材料为基体,在基体的表面包覆硼酸镁,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多元正极材料与镁的化合物或者氧化物与硼的氧化物或者化合物进行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经过固相包覆,煅烧,粉碎即得到硼酸镁包覆的改性多元正极材料。本发明使用固态混合包覆的方式在基本表面形成硼酸镁用于对锂离子电池多元正极材料进行改性,且使得材料电化学性能明显改善。

Description

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放电平台高、容量大、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从而被广泛应用到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同时也被应用于人造卫星、电动汽车、航天航空等领域。
多元正极材料由于具备优越的容量性能和功率性能,因此其将成为未来锂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作为理想的动力电池材料。然而动力电池材料要求更高的容量 ,耐过充性能优、优良的倍率性能和长寿命循环等。
本发明通过对LipNixCoyMn1-x-yO2进行掺杂改性,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备方法,不仅可以稳定其层状结构,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的相变,而且可以提供其电化学性能和高温性能。
本发明通过对LipNixCoyMn1-x-yO2进行掺杂包覆对其进行改性,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备方法,不仅可以稳定其层状结构,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的相变,而且可以提供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正极材料的化学通式为:LipNixCoyMn1-x-yMmO2,其中0.95≤p≤1.15,0≤x≤1,0≤y<1,x+y≤1,0.01≤m<0.10,M为掺杂剂,包覆材料为N,N所占基材总质量的0.05~5wt%;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为一次粒子聚集而成的二次粒子或一次粒子,或一次粒子与二次粒子的混合粒子构成。
优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
a、溶液的配制:按摩尔比Ni:Co :Mn=x:y:1-x-y配制成混合盐溶液L1,使该盐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为0.5~3mol/L;配制浓度为1.5~12mol/L的碱溶液,配制浓度为0.5~5mol/L的络合剂溶液,其中0≤x≤1,0≤y≤1;
b、初液的配制:在反应容器中注入纯水,并用碱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并保持反应容器内的温度为40~80℃,同时通入惰性气体,并贯穿整个反应过程;
c、前驱体的反应:向反应容器内加入L1溶液,控制流速为5~30L/min,同时缓慢加入适量络合剂和碱溶液,保持反应容器内的温度为40~80℃,调节搅拌速度为120~950r/min;
d、固液分离:将步骤c中物料进行表面处理,合成的多元正极材料前驱体转至熟成槽进行固液分离,用去离子水洗涤固液分离所得的多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干燥即得所需的多元前驱体S1,S1的化学式为NixCoyMn1-x-y(OH)2
B、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
e、烧结:将锂源物质、S1和掺杂剂M物质按照分子式LipNixCoyMn1-x-yMmO2中的比例进行混合,其中0.95≤p≤1.15,0≤x≤1,0≤y≤1,x+y≤1,0.01≤m≤0.10,M为掺杂剂, 控制烧结温度为550~950℃,烧结时间为4~40h,烧结过程通入空气或者氧气,将烧结后的物料经破碎、分级、除铁等工艺处理,得到材料A;
f、表面处理:将材料A进行水洗处理以降低碱含量,物质A与水的比例范围为1:0.3~1:3,水洗后将物料干燥过筛;
g、包覆:以f处理后的物料或物质A为基体,在基体上使用镁的化合物或者氧化物与硼的氧化物或者化合物进行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包覆,包覆方法为干式包覆;
h、二次或多次烧结:将经过g包覆好的物料进行烧结,烧结主温度控制在300~800℃,主温区烧结时间为3~25 h,烧结过程中需通入空气或者氧气,烧结后得到包覆N,即硼酸镁的多元正极材料,N所占基材总质量的0.05~5wt%; 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可以进行三次以上烧结,烧结条件同二次烧结;烧结后的物料按照需要进行破碎、分级、过筛、除铁等工艺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溶液;络合剂为氨水、碳酸氢氨、硫酸铵、碳酸铵、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二酸二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溶液。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镍盐、钴盐溶液为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溶液。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PH值调节至8.5~13.5。
优选的,所述前驱体S1的D50范围为2~20μm。
优选的,所述的锂源物质选自氢氧化锂、碳酸锂、草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的掺杂剂M为Cr、La、Ce、Zr、Mg、Ti、Al、Ca、V、Be、Y、Mo、Tb、Ho、Tm的氧化物、卤化物、氢氧化物、金属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磷酸盐、草酸盐或与其他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或金属氟化物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的包覆材料N为硼酸镁物质,硼酸镁物质由硼的化合物或氧化物和镁的化合物或者氧化物在干法包覆后段烧生成,其中硼的化合物或氧化物包含硼酸、偏硼酸、硼酸铵、氧化硼,其中镁镁的化合物或者氧化物包含碳酸镁,氢氧化镁,硝酸镁,氯化镁,碳酸氢镁;其中,选用的包覆材料硼和镁比例为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多元前驱体为连续式共沉淀反应,元素混合均匀,反应充分,有利于形貌的控制,且实行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粒度更趋于一致。多元正极材料通过掺杂和包覆减少阳离子混排现象,稳定了结构,提高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同时,提高了电池材料的安全性能和高温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改性锂离子电池多元正极材料的SEM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改性锂离子电池多元正极材料的镁元素分布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改性锂离子电池多元正极材料的硼元素分布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改性锂离子电池多元正极材料的0.1C下首次充放电曲线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改性锂离子电池多元正极材料的电池的倍率性能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改性锂离子电池多元正极材料的电池的25℃,45℃循环容量保持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正极材料的化学通式为:LipNixCoyMn1-x-yMmO2,其中0.95≤p≤1.15,0≤x≤1,0≤y≤1,x+y≤1,0.01≤m≤0.10,M为掺杂剂,包覆材料为N,N所占基材总质量的0.05~5wt%;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为一次粒子聚集而成的二次粒子或一次粒子,或一次粒子与二次粒子的混合粒子构成。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
Ni:Co:Mn=0.65:0.20:0.15配制成0.5mol/L的混合溶液L1,配制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5mol/L硫酸铵溶液;在反应容器中注入纯水,并用1.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初液的pH值为8.5,调节反应容器内的温度为40℃,转速为200 r/min,通入氮气;调节L1溶液的流速为5L/min,同时缓慢滴加氢氧化钠和硫酸铵,当粒度达到要求时,进行固液分离,干燥,得到所需的前驱体S1。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
将氢氧化锂、前驱体S1、以及氢氧化铝按照分子式LipNixCoyMn1-x-yMmO2中的比例进行混合,其中p=1.05, x=0.65,y=0.20, m=0.01,控制烧结温度为950℃,烧结时间为4h,烧结过程通入空气,将烧结后的物料经破碎、分级、除铁等工艺处理,得到材料A;之后按照A:水=1:0.3的比例进行水洗,干燥、过筛;以上述处理好的样品为基体,在基体上包覆氧化硼和氧化镁,包覆方法为干式包覆,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硼和镁复合包覆层;最后将上述处理好的物料进行二次烧结,烧结主温度控制在600℃,主温区的烧结时间为15h,烧结过程中通入空气,通气量为200 m3/h,烧结后包覆层所占基材总质量的0.05%。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
Ni:Co:Mn=0.80:0.10:0.10配制成3mol/L的混合溶液L1,配制1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5mol/L硫酸铵溶液;在反应容器中注入纯水,并用8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初液的pH值为13.5,调节反应容器内的温度为80℃,转速为200 r/min,通入氮气;调节L1溶液的流速为30L/min,同时缓慢滴加氢氧化钠和硫酸铵,当粒度达到要求时,进行固液分离,干燥,得到所需的前驱体S1。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
将氢氧化锂、前驱体S1、以及氢氧化铝按照分子式LipNixCoyMn1-x-yMmO2中的比例进行混合,其中p=0.95,x=0.80,y=0.10,m=0.01,控制烧结温度为450℃,烧结时间为40h,烧结过程通入氧气,将烧结后的物料经破碎、分级、除铁等工艺处理,得到材料A;之后按照A:水=1:3的比例进行水洗,干燥、过筛;以以上述处理好的样品为基体,在基体上包覆硼酸和碳酸镁,包覆方法为干式包覆,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硼和镁复合包覆层;最后将上述处理好的物料进行二次烧结,烧结主温度控制在800℃,主温区的烧结时间为3h,烧结过程中通入空气,烧结后包覆层所占基材总质量的0.25%。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
Ni:Co:Mn=0.88:0.08:0.04配制成2mol/L的混合溶液L1,配制2.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8mol/L硫酸铵溶液;在反应容器中注入纯水,并用2.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初液的pH值为12,调节反应容器内的温度为60℃,转速为500 r/min,通入氮气;调节L1溶液的流速为10L/min,同时缓慢滴加氢氧化钠和硫酸铵,当粒度达到要求时,进行固液分离,干燥,得到所需的前驱体S1。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
将氢氧化锂、前驱体S1、以及氢氧化铝按照分子式LipNixCoyMn1-x-yMmO2中的比例进行混合,其中p=1.15,x=0.88,y=0.08 ,m=0.05,控制烧结温度为800℃,烧结时间为8h,烧结过程通入氧气,将烧结后的物料经破碎、分级、除铁等工艺处理,得到材料A;之后以上述处理好的样品为基体,在基体上包覆氧化硼和硝酸镁,包覆方法为干式包覆,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硼和镁复合包覆层;最后将上述处理好的物料进行二次烧结,烧结主温度控制在300℃,主温区的烧结时间为25h,烧结过程中通入空气,烧结后包覆层所占基材总质量的5.0%。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多元前驱体为连续式共沉淀反应,元素混合均匀,反应充分,有利于形貌的控制,且实行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粒度更趋于一致。多元正极材料通过掺杂和包覆减少阳离子混排现象,稳定了结构,提高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同时,提高了电池材料的安全性能和高温性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正极材料的化学通式为:LipNixCoyMn1-x-yMmO2,其中0.95≤p≤1.15,0≤x≤1,0≤y≤1,x+y≤1,0.01≤m≤0.10,M为掺杂剂,包覆材料为N,N所占基材总质量的0.05~5wt%;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为一次粒子聚集而成的二次粒子或一次粒子,或一次粒子与二次粒子的混合粒子构成。
2.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
a、溶液的配制:按摩尔比Ni:Co :Mn=x:y:1-x-y配制成混合盐溶液L1,使该盐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为0.5~3mol/L;配制浓度为1.5~12mol/L的碱溶液,配制浓度为0.5~5mol/L的络合剂溶液,其中0≤x≤1,0≤y≤1;
b、初液的配制:在反应容器中注入纯水,并用碱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并保持反应容器内的温度为40~80℃,同时通入惰性气体,并贯穿整个反应过程;
c、前驱体的反应:向反应容器内加入L1溶液,控制流速为5~30L/min,同时缓慢加入适量络合剂和碱溶液,保持反应容器内的温度为40~80℃,调节搅拌速度为120~950r/min;
d、固液分离:将步骤c中物料进行表面处理,合成的多元正极材料前驱体转至熟成槽进行固液分离,用去离子水洗涤固液分离所得的多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干燥即得所需的多元前驱体S1,S1的化学式为NixCoyMn1-x-y(OH)2
B、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
e、烧结:将锂源物质、S1和掺杂剂M物质按照分子式LipNixCoyMn1-x-yMmO2中的比例进行混合,其中0.95≤p≤1.15,0≤x≤1,0≤y≤1,x+y≤1,0.01≤m≤0.10,M为掺杂剂, 控制烧结温度为550~950℃,烧结时间为4~40h,烧结过程通入空气或者氧气,将烧结后的物料经破碎、分级、除铁等工艺处理,得到材料A;
f、表面处理:将材料A进行水洗处理以降低碱含量,物质A与水的比例范围为1:0.3~1:3,水洗后将物料干燥过筛;
g、包覆:以f处理后的物料或物质A为基体,在基体上使用镁的化合物或者氧化物与硼的氧化物或者化合物进行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包覆,包覆方法为干式包覆;
h、二次或多次烧结:将经过g包覆好的物料进行烧结,烧结主温度控制在300~800℃,主温区烧结时间为3~25 h,烧结过程中需通入空气或者氧气,烧结后得到包覆N,即硼酸镁的多元正极材料,N所占基材总质量的0.05~5wt%; 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可以进行三次以上烧结,烧结条件同二次烧结;烧结后的物料按照需要进行破碎、分级、过筛、除铁等工艺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溶液;络合剂为氨水、碳酸氢氨、硫酸铵、碳酸铵、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二酸二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镍盐、钴盐溶液为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PH值调节至8.5~13.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S1的D50范围为2~20μ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源物质选自氢氧化锂、碳酸锂、草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掺杂剂M为Cr、La、Ce、Zr、Mg、Ti、Al、Ca、V、Be、Y、Mo、Tb、Ho、Tm的氧化物、卤化物、氢氧化物、金属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磷酸盐、草酸盐或与其他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或金属氟化物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覆材料N为硼酸镁物质,硼酸镁物质由硼的化合物或氧化物和镁的化合物或者氧化物在干法包覆后段烧生成,其中硼的化合物或氧化物包含硼酸、偏硼酸、硼酸铵、氧化硼,其中镁镁的化合物或者氧化物包含碳酸镁,氢氧化镁,硝酸镁,氯化镁,碳酸氢镁;其中,选用的包覆材料硼和镁比例为2:3。
CN201711468090.7A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080751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68090.7A CN108075133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68090.7A CN108075133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5133A true CN108075133A (zh) 2018-05-25

Family

ID=62155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68090.7A Withdrawn CN108075133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75133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2929A (zh) * 2018-09-26 2019-01-11 浙江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34297A (zh) * 2019-03-28 2019-07-19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高镍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89528A (zh) * 2020-07-10 2020-09-22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103496A (zh) * 2020-11-10 2020-12-18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67127A (zh) * 2020-09-24 2021-03-09 陕西红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30846A (zh) * 2021-11-24 2021-12-24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改性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24471A (zh) * 2022-04-22 2022-05-24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残碱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583103A (zh) * 2022-02-23 2022-06-03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氧化物表面涂层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4853089A (zh) * 2022-06-16 2022-08-05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硼酸镁包覆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1534A (zh) * 2015-03-31 2015-06-10 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能量密度的镍钴基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32248A (zh) * 2016-05-27 2016-09-07 中南大学 一种改性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1534A (zh) * 2015-03-31 2015-06-10 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能量密度的镍钴基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32248A (zh) * 2016-05-27 2016-09-07 中南大学 一种改性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2929A (zh) * 2018-09-26 2019-01-11 浙江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34297A (zh) * 2019-03-28 2019-07-19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高镍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89528A (zh) * 2020-07-10 2020-09-22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467127A (zh) * 2020-09-24 2021-03-09 陕西红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03496A (zh) * 2020-11-10 2020-12-18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30846A (zh) * 2021-11-24 2021-12-24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改性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30846B (zh) * 2021-11-24 2022-03-04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改性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83103A (zh) * 2022-02-23 2022-06-03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氧化物表面涂层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4583103B (zh) * 2022-02-23 2023-11-03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氧化物表面涂层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4524471A (zh) * 2022-04-22 2022-05-24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残碱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524471B (zh) * 2022-04-22 2022-07-08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残碱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853089A (zh) * 2022-06-16 2022-08-05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硼酸镁包覆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5133A (zh) 一种包覆改性的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58042B (zh) 一种原位合成Li2MnO3包覆改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CN106340638B (zh) 一种双层中空结构的高倍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33724A (zh) 高镍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2714A (zh) 一种高容量镍钴基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6615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铝的制备方法
CN110010889A (zh) 一种高压实高稳定性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8023078A (zh) 一种单晶形貌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92721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4701534A (zh) 高能量密度的镍钴基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4686A (zh) 一种掺杂型锂离子电池类单晶多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4655B (zh) 一种改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性能的包覆改性方法
CN106058215B (zh) 十二面体多孔Co3ZnC/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9616664B (zh) 镍钴锰前驱体、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7910529A (zh) 一种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2336A (zh) 一种表层包覆钨酸锂及掺杂w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3762353B (zh) 一种异质核壳结构的高容量锂电正极材料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2499B (zh) 一种改性的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1891B (zh) 一种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2026A (zh) 全浓度梯度分布的核壳型多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423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711439B (zh) 一种Mg、Ti复合掺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453776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磷、钨共掺杂改性制备方法
CN104916837A (zh) 一种铝元素掺杂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10183A (zh) 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