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57669A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57669A
CN107957669A CN201711185370.7A CN201711185370A CN107957669A CN 107957669 A CN107957669 A CN 107957669A CN 201711185370 A CN201711185370 A CN 201711185370A CN 107957669 A CN107957669 A CN 107957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ed
unit
engineering design
imag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853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桂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ustria Ke Tuwe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ustria Ke Tuwe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ustria Ke Tuwe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ustria Ke Tuwe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8537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576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57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766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22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an optical image from holograms
    • G03H1/2202Reconstruction geometries or arrangements
    • G03H1/2205Reconstruction geometries or arrangements using downstream optical compon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包括BIM模型信息存储器、显示设备、服务器和至少两个信息采集机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机构,显示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两个支板和四个透光板,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转盘和四个紧固单元,驱动单元包括升降单元和两个抵靠单元,该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通过显示机构进行3D投影显示,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到立体的BIM工程设计的模型,不仅如此,利用紧固单元可对不同体型的智能通讯显示设备进行紧固,升降单元和抵靠单元配合运行,既能实现转盘的升降还能带动转盘转动,从而便于调节3D模型的大小和角度,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从而提高了该成像设备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BIM应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型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BIM是一种全新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方法,以三维数字信息技术为举出,将规划、设计、建造、运行等各阶段的数据资料全部包含在模型之中,让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中任何阶段的工作人员在使用该模型时,都能根据精确完成的数据做出有效、正确的决策。为了便于展示模型,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使用,人们通常配合使用各种投影仪作成像设备。
但是现有的成像设备显示功能单一,仅能通过幕布显示2D模型,无法全面地展示工程设计中所需建立的3D模型,且显示角度单一固定不变,导致工作人员单次观察到的模型信息有限,从而降低了现有的成像设备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包括BIM模型信息存储器、显示设备、服务器和至少两个信息采集机构,所述BIM模型信息存储器和显示设备均与服务器电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机构包括集中器和至少两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集中器电连接,所述集中器与服务器电连接,显示设备包括底座、主体、天线和显示机构,所述主体固定在底座的上方的一侧,所述显示机构设置在底座的上方的另一侧,所述天线设置在主体的远离显示机构的一侧,所述主体上设有镜片和至少两个控制按键;
所述显示机构包括底板、顶板、驱动组件、两个支板和四个透光板,所述底板固定在底座的上方,两个支板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侧,所述支板的底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顶板架设在两个支板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顶板的下方,所述透光板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透光板倾斜设置,所述透光板的底边固定在底板上,四个透光板相互连接,所述透光板的两个腰分别与相邻的透光板的腰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转盘和四个紧固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转盘和紧固单元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驱动单元与转盘传动连接,所述紧固单元周向均匀分布在转盘上;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升降单元和两个抵靠单元,两个抵靠单元分别设置在升降单元的两侧,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和套管,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顶板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套管套设在第一驱动轴上,所述套管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管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管内的内螺纹与第一驱动轴上的外螺纹相匹配。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调整套管的运动状态,所述抵靠单元包括吊杆、气泵、气缸、活塞和抵靠板,所述吊杆的顶端固定在顶板的下方,所述气缸固定在吊杆的底端,所述气泵固定在气缸上,所述气泵与气缸连通,所述活塞的一端设置在气缸内,所述活塞的另一端与抵靠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吊杆受力变形,所述抵靠单元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支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与气缸和吊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对转盘下方的无线通讯设备进行紧固,所述紧固单元包括第二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挤压块,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转盘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一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挤压块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固定第三连杆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三连杆的两侧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限位环和凸块,所述凸块通过限位杆固定在挤压块的靠近第二电机的一侧,所述限位环套设在限位杆上,所述限位环固定在转盘的下方。
作为优选,为了使透光板与底板的夹角为45°,从而加强3D全息投影效果,所述透光板的顶角为70.5°。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透光板材质的坚固同时便于通光,所述透光板为钢化膜。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底板反光,影响3D投影成像效果,所述底板的颜色为黑色。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无线数据传输,所述主体内设有蓝牙。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实现有线数据传输和存储,所述主体上还设有若干USB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通过显示机构进行3D投影显示,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到立体的BIM工程设计的模型,不仅如此,利用紧固单元可对不同体型的智能通讯显示设备进行紧固,提高了实用性,升降单元和抵靠单元配合运行,既能实现转盘的升降还能带动转盘转动,从而便于调节3D模型的大小和角度,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与传统的显示机构相比,该显示机构功能多样化,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从而提高了该成像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的显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的紧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BIM模型信息存储器,2.显示设备,3.服务器,4.集中器,5.传感器,6.底座,7.主体,8.天线,9.镜片,10.控制按键,11.底板,12.顶板,13.支板,14.透光板,15.转盘,16.第一电机,17.第一驱动轴,18.套管,19.吊杆,20.气泵,21.气缸,22.活塞,23.抵靠板,24.固定板,25.第二电机,26.第一连杆,27.第二连杆,28.第三连杆,29.挤压块,30.限位杆,31.限位环,32.凸块,33.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包括BIM模型信息存储器1、显示设备2、服务器3和至少两个信息采集机构,所述BIM模型信息存储器1和显示设备2均与服务器3电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机构包括集中器4和至少两个传感器5,所述传感器5与集中器4电连接,所述集中器4与服务器3电连接,显示设备2包括底座6、主体7、天线8和显示机构,所述主体7固定在底座6的上方的一侧,所述显示机构设置在底座6的上方的另一侧,所述天线8设置在主体7的远离显示机构的一侧,所述主体7上设有镜片9和至少两个控制按键10;
该多功能成像设备中,由多个信息采集机构中的传感器5采集数据后,通过集中器4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处理,而后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服务器3进行数据上传,BIM模型信息存储器1根据服务器3中的数据建立相应的工程设计的模型,由显示设备2中的天线8与服务器3进行无线通讯连接,并获取BIM模型信息存储器1所搭建的工程设计所需要的模型后,通过镜片9投影到墙壁或者幕布上进行2D成像显示,为了加强成像效果,在主体7的另一侧,由显示机构显示BIM工程模型的3D结构,并通过显示机构调整3D结构的显示大小和显示角度,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观察。
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机构包括底板11、顶板12、驱动组件、两个支板13和四个透光板14,所述底板11固定在底座6的上方,两个支板13分别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所述支板13的底端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顶板12架设在两个支板13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顶板12的下方,所述透光板14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透光板14倾斜设置,所述透光板14的底边固定在底板11上,四个透光板14相互连接,所述透光板14的两个腰分别与相邻的透光板14的腰固定连接;
通过驱动组件夹持一些智能通讯显示设备2,如手机、IPAD等,在夹持前,利用主体7内的蓝牙与这些智能通讯显示设备2进行匹配后,由驱动组件带动这些智能通讯设备进行上下移动和旋转。智能通讯显示设备2与主体7无线连接,显示出图像和视频文件,这些源文件同时对模型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一起投影,利用透光板14产生了全息的效果,由于反射光线是透明的,因此也能同时看到模型后面的东西,于是就产生了全息投影的效果,进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BIM模型进行全面的观察。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转盘15和四个紧固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转盘15和紧固单元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驱动单元与转盘15传动连接,所述紧固单元周向均匀分布在转盘15上;
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升降单元和两个抵靠单元,两个抵靠单元分别设置在升降单元的两侧,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第一电机16、第一驱动轴17和套管18,所述第一电机16固定在顶板12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机16与第一驱动轴17传动连接,所述套管18套设在第一驱动轴17上,所述套管18与转盘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17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管18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管18内的内螺纹与第一驱动轴17上的外螺纹相匹配。
升降单元运行时,由第一电机16带动第一驱动轴17旋转,当两个抵靠单元抵靠在套管18的表面时,第一驱动轴17上的外螺纹与套管18内的内螺纹作用,从而带动套管18上下移动,进而改变了四个透光板14所形成的全息投影的大小,当两个抵靠单元与套管18分离后,第一驱动轴17带动套管18旋转,从而带动转盘15转动,使四个透光板14形成的模型转动,便于工作人员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如图4所示,所述抵靠单元包括吊杆19、气泵20、气缸21、活塞22和抵靠板23,所述吊杆19的顶端固定在顶板12的下方,所述气缸21固定在吊杆19的底端,所述气泵20固定在气缸21上,所述气泵20与气缸21连通,所述活塞22的一端设置在气缸21内,所述活塞22的另一端与抵靠板23固定连接。
气泵20改变气缸21中气压的大小,根据气压的强弱,使活塞22发生移动,从而使抵靠板23抵靠在套管18表面或远离套管18,当抵靠板23抵靠在套管18表面时,第一驱动轴17的转动能够带动套管18上下移动,当抵靠板23远离套管18时,第一驱动轴17的转动杆能够通过套管18带动转盘15转动。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吊杆19受力变形,所述抵靠单元还包括固定板24,所述固定板24的一侧与支板1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4的另一侧与气缸21和吊杆19固定连接。利用固定的固定板24,使吊杆19通过固定板24与支板13相连,防止抵靠板23抵靠在套管18表面后会受力变形。
如图5所示,所述紧固单元包括第二电机25、第一连杆26、第二连杆27、第三连杆28和挤压块29,所述第二电机25固定在转盘15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25与第一连杆26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6通过第二连杆27与第三连杆28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28的另一端与挤压块29固定连接。
第二电机25运行,带动第一连杆26转动杆,通过第二连杆27使第三连杆28来回移动,进而带动挤压块29靠近或远离转盘15的圆心,从而方便人们在转盘15的下方放置各种智能通讯显示设备2,并对这些智能通讯显示设备2进行固定。
作为优选,为了固定第三连杆28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三连杆28的两侧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30、限位环31和凸块32,所述凸块32通过限位杆30固定在挤压块29的靠近第二电机25的一侧,所述限位环31套设在限位杆30上,所述限位环31固定在转盘15的下方。利用限位环31固定了限位杆30的移动方向,从而使第三连杆28的移动方向得到固定,使挤压块29移动更为稳定。
作为优选,为了使透光板14与底板11的夹角为45°,从而加强3D全息投影效果,所述透光板14的顶角为70.5°。当透光板14与底板11的夹角为45°时,由于45°夹角的正弦值为0.707,其反正切值所对应的角度为35.26°,将该角度乘以2即可获得透光板14的顶角约为70.5°。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透光板14材质的坚固同时便于通光,所述透光板14为钢化膜。由于钢化膜材质坚固,在四个透光板14相互支撑倾斜设置的同时不会产生变形影响投影成像效果,且钢化膜便于通光,因此保证了3D全息投影的效果。
作为优选,利用黑色吸收光线能力强的特点,为了防止底板11反光,影响3D投影成像效果,所述底板11的颜色为黑色。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无线数据传输,从而方便和各类智能通讯显示设备2进行匹配,所述主体7内设有蓝牙。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实现有线数据传输和存储,所述主体7上还设有若干USB接口33。
该多功能成像设备中,利用显示机构能够达3D全息投影显示的效果,在BIM模型成像时,由智能通讯显示设备2与主体7匹配连接,通过显示图像对模型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一起投影,利用透光板14产生了全息的效果,由于反射光线是透明的,因此也能同时看到模型后面的东西,于是就产生了全息投影的效果,进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BIM模型进行全面的观察,不仅如此,通过紧固单元可对不同体型的智能通讯显示设备2进行紧固,提高了实用性,并利用升降单元可改变透光板14与智能通讯显示设备2的距离,便于控制3D模型的大小,同时还能带动转盘15转动,使模型转动,方便工作人员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通过显示机构进行3D投影显示,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到立体的BIM工程设计的模型,不仅如此,利用紧固单元可对不同体型的智能通讯显示设备2进行紧固,提高了实用性,升降单元和抵靠单元配合运行,既能实现转盘15的升降还能带动转盘15转动,从而便于调节3D模型的大小和角度,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与传统的显示机构相比,该显示机构功能多样化,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从而提高了该成像设备的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包括BIM模型信息存储器(1)、显示设备(2)、服务器(3)和至少两个信息采集机构,所述BIM模型信息存储器(1)和显示设备(2)均与服务器(3)电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机构包括集中器(4)和至少两个传感器(5),所述传感器(5)与集中器(4)电连接,所述集中器(4)与服务器(3)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显示设备(2)包括底座(6)、主体(7)、天线(8)和显示机构,所述主体(7)固定在底座(6)的上方的一侧,所述显示机构设置在底座(6)的上方的另一侧,所述天线(8)设置在主体(7)的远离显示机构的一侧,所述主体(7)上设有镜片(9)和至少两个控制按键(10);
所述显示机构包括底板(11)、顶板(12)、驱动组件、两个支板(13)和四个透光板(14),所述底板(11)固定在底座(6)的上方,两个支板(13)分别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所述支板(13)的底端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顶板(12)架设在两个支板(13)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顶板(12)的下方,所述透光板(14)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透光板(14)倾斜设置,所述透光板(14)的底边固定在底板(11)上,四个透光板(14)相互连接,所述透光板(14)的两个腰分别与相邻的透光板(14)的腰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转盘(15)和四个紧固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转盘(15)和紧固单元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驱动单元与转盘(15)传动连接,所述紧固单元周向均匀分布在转盘(15)上;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升降单元和两个抵靠单元,两个抵靠单元分别设置在升降单元的两侧,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第一电机(16)、第一驱动轴(17)和套管(18),所述第一电机(16)固定在顶板(12)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机(16)与第一驱动轴(17)传动连接,所述套管(18)套设在第一驱动轴(17)上,所述套管(18)与转盘(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17)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管(18)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管(18)内的内螺纹与第一驱动轴(17)上的外螺纹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单元包括吊杆(19)、气泵(20)、气缸(21)、活塞(22)和抵靠板(23),所述吊杆(19)的顶端固定在顶板(12)的下方,所述气缸(21)固定在吊杆(19)的底端,所述气泵(20)固定在气缸(21)上,所述气泵(20)与气缸(21)连通,所述活塞(22)的一端设置在气缸(21)内,所述活塞(22)的另一端与抵靠板(23)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单元还包括固定板(24),所述固定板(24)的一侧与支板(1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4)的另一侧与气缸(21)和吊杆(19)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单元包括第二电机(25)、第一连杆(26)、第二连杆(27)、第三连杆(28)和挤压块(29),所述第二电机(25)固定在转盘(15)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25)与第一连杆(26)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6)通过第二连杆(27)与第三连杆(28)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28)的另一端与挤压块(29)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28)的两侧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30)、限位环(31)和凸块(32),所述凸块(32)通过限位杆(30)固定在挤压块(29)的靠近第二电机(25)的一侧,所述限位环(31)套设在限位杆(30)上,所述限位环(31)固定在转盘(15)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14)的顶角为70.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14)为钢化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的颜色为黑色。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7)内设有蓝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7)上还设有若干USB接口(33)。
CN201711185370.7A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 Withdrawn CN1079576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5370.7A CN107957669A (zh)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5370.7A CN107957669A (zh)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7669A true CN107957669A (zh) 2018-04-24

Family

ID=61961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85370.7A Withdrawn CN107957669A (zh)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5766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6868A (zh) * 2019-02-21 2019-06-14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的便携式工程bim模型投影装置及方法
CN110012257A (zh) * 2019-02-21 2019-07-1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854709A (zh) * 2020-07-22 2020-10-30 江苏中润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bim+全息投影的工程测量放线试验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6868A (zh) * 2019-02-21 2019-06-14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的便携式工程bim模型投影装置及方法
CN110012257A (zh) * 2019-02-21 2019-07-1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854709A (zh) * 2020-07-22 2020-10-30 江苏中润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bim+全息投影的工程测量放线试验装置和方法
CN111854709B (zh) * 2020-07-22 2021-04-06 江苏中润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bim+全息投影的工程测量放线试验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60596U (zh) 一种用于航空器的对置双相机转盘式倾斜摄影装置
CN107957669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用于工程设计的多功能成像设备
CN107121089B (zh) 一种用于机器视觉拍摄的多功能旋转装置
CN201876665U (zh) 一种物品360度拍照合成数字动态影像自动化***
CN110248079A (zh) 一种全景图像生成***及全景图像生成方法
CN105765631A (zh) 对跟踪和映射误差稳健的大规模表面重构
CN105827986A (zh) 一种自动多维拍摄***和全景图片采集生成***
CN205037040U (zh) 360度全景采集机器人装置
CN206100245U (zh) 360度全景深度摄像机
CN102999891A (zh) 一种基于装订参数的全景图像拼接方法
CN205901882U (zh) 子弹时间***
CN205942242U (zh) 一种三维图像摄影***的影像采集装置
CN105866793A (zh) 基于2d激光雷达的便携式三维扫描装置
CN105843166A (zh) 一种特型多自由度自动对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7420711A (zh) 一种无框式多维拍摄***
CN203443557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ccd双轴自准直仪图像测量装置
CN204859345U (zh) 一种球型3d动态影像的图像采集装置
CN207677855U (zh) 一种高分辨率折反射全景视频图像处理***
CN206958551U (zh) 一种无框式多维拍摄***
CN110542004B (zh)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方法
CN204989746U (zh) 一种全自动360度全景扫描仪
CN203365903U (zh) 拍照式全景人体三维扫描***
CN204578644U (zh) 一种新型广角摄像头
CN102109742B (zh) 机器人眼睛
CN206741178U (zh) 一种滚筒式多维拍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