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53926A - 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及仪表台*** - Google Patents

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及仪表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53926A
CN107953926A CN201711200616.3A CN201711200616A CN107953926A CN 107953926 A CN107953926 A CN 107953926A CN 201711200616 A CN201711200616 A CN 201711200616A CN 107953926 A CN107953926 A CN 107953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column
shield assembly
barrier element
column shield
retain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006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金辉
李春
邱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006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539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53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39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及仪表台***,涉及汽车内饰的技术领域。一种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包括护罩本体和隔挡元件;其中,所述护罩本体设置在仪表板和左下护板之间,且所述护罩本体与所述仪表板、所述左下护板之间均存有间隙;所述隔挡元件设置于所述间隙处,并能够对所述间隙进行封堵。一种仪表台***包括所述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及仪表台***,以缓解转向管柱护罩的下部与车体内饰之间不能够完全相贴合,而导致转向管柱护罩下部内侧的机械结构外露,影响车内饰美观性的问题;并且,有效缓解了豪华车型采用全包围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及仪表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及仪表台***。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汽车转向管柱护罩的下部与车体内饰之间不能够完全相贴合,从而导致转向管柱护罩下部内侧的机械结构外露,影响车内饰的美观性。
当前国内主流车型绝大部分都是直接外露的,没有丝毫的遮蔽,而相比BMW、BENZ等豪华车型均采用全包围结构,从而使得结构非常复杂、成本极高,未得到广泛的运用。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遮盖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及仪表台***,以缓解转向管柱护罩的下部与车体内饰之间不能够完全相贴合,而导致转向管柱护罩下部内侧的机械结构外露,影响车内饰美观性的问题;并且,有效缓解了豪华车型采用全包围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包括护罩本体和隔挡元件;
其中,所述护罩本体设置在仪表板和左下护板之间,且所述护罩本体与所述仪表板、所述左下护板之间均存有间隙;
所述隔挡元件设置于所述间隙处,并能够对所述间隙进行封堵。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挡元件采用与所述护罩本体中的下罩相匹配的凹形结构;
所述隔挡元件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中间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端能够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下罩下部开口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连接端能够固定连接在所述仪表板的骨架上;所述中间连接部能够设置于所述间隙中;
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通过所述中间连接部连接在一起,使得所述隔挡元件能够对所述间隙进行封堵。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罩下部开口的侧壁上均匀布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结构;
各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对应穿入各个所述第一通孔结构中,并进行焊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下罩固接在一起。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该转向管柱护罩总成还包括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隔挡元件相匹配;
所述固定元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仪表板的骨架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元件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与各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结构;
各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对应穿入的所述第二通孔结构中,并进行焊接,使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隔挡元件固接在一起。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元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孔,使得所述固定元件能够通过螺钉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而固定安装在所述仪表板的骨架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挡元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各个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并便于安装所述螺钉的第三通孔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元件采用PC+ABS材料。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护罩本体还包括与所述下罩相互扣接的上罩;
所述上罩与所述下罩能够将转向管柱扣装在两者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仪表台***包括所述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及仪表台***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包括护罩本体和隔挡元件;其中,护罩本体设置在仪表板与左下护板之间,即仪表板和左下护板能够将护罩本体包围在中间,而护罩本体的两侧与仪表板之间存有间隙,且护罩本体的下部与左下护板之间也存有间隙,这些间隙会使得转向管柱护罩下部空间与车内相通,容易使灰尘从转向管柱的下部空间中进入到车内,影响车内卫生,使人们开车过程中感到不舒服;并且,这些间隙还会使转向管柱护罩下部内侧的机械结构外露,对车内饰的美观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发明中,隔挡元件设置于护罩本体与仪表板、左下护板之间的位置处,且隔挡元件与护罩本体的形状、结构相匹配,从而能够对护罩本体两侧与仪表板,且对护罩本体下部与左下护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全面封堵,进而能够有效缓解转向管柱下部的灰尘进入到车内而影响车内卫生及人们舒适感的问题,并且,能够对内侧的机械结构进行遮挡,起到了遮丑作用,提高了车内饰整体的美观性。
本发明中,通过隔挡元件能够对转向管柱护罩下部内侧的机械结构进行遮蔽,有效缓解了灰尘从转向管柱护罩下部进入到车内而影响车内卫生及人们的舒适感,并缓解了机械结构外露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车内饰整体的美观性;并且,该隔挡元件与现有技术中全包围结构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缓解了一些豪华车型采用全包围结构导致的复杂程度高、安装不便、成本高、未能得到广泛运用的问题。另外,固定元件能够隐藏在仪表板以及左下护板的内侧,使得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绝对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仪表台***包括上述转向管柱护罩总成,由此,该仪表台***同样具有上述转向管柱护罩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仪表板及左下护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沿B-B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管柱护罩总成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下罩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隔挡元件的第一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隔挡元件的第二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隔挡元件的第三示意图;
图10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隔挡元件的第四示意图;
图11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固定元件的第一示意图;
图12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固定元件的第二示意图;
图13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固定元件的第三示意图;
图14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固定元件的第四示意图。
图标:100-护罩本体;110-下罩;111-第一凸起结构;200-隔挡元件;210-第一连接端;211-第一通孔结构;220-第二连接端;221-第二通孔结构;222-第三通孔结构;230-中间连接部;300-固定元件;310-第二凸起结构;320-安装孔;400-仪表板;410-骨架;500-左下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目前国内常见的一些主流车型中,转向管柱护罩的下部与车体内饰之间不能够完全贴合,从而导致转向管柱护罩下部内侧的机械结构外露,影响车内饰的美观性;并且一些豪华车为避免这一问题采用全包围的结构,而其中为了保证帘布的平顺,需要裁片缝纫,并与框架、压条进行焊接,这样使得帘布及包围结构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安装不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未设置遮挡结构使机械结构外露而影响车内饰美观性,以及一些豪华车型采用全包围结构而使得结构复杂、安装不便、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14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仪表板及左下护板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面图;图4为图1中沿B-B的剖面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管柱护罩总成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下罩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隔挡元件的第一示意图;图8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隔挡元件的第二示意图;图9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隔挡元件的第三示意图;图10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隔挡元件的第四示意图;图11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固定元件的第一示意图;图12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固定元件的第二示意图;图13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固定元件的第三示意图;图14为图5所示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中固定元件的第四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包括护罩本体100和隔挡元件200;其中,护罩本体100设置在仪表板400和左下护板500之间,且护罩本体100与仪表板400、左下护板500之间均存有件间隙;具体为,护罩本体100包括上罩和下罩110两部分,且上罩和下罩110能够相互扣接在一起,并将转向管柱扣装在两者之间,而下罩110的两侧与仪表板400之间存有间隙,下罩110的下部与左下护板500之间存有间隙,并且,在各个间隙中设置了隔挡元件200,即设计一种与下罩110形状及结构相匹配的隔挡元件200,然后将该隔挡元件200设置在下罩110与仪表板400、左下护板500之间的间隙处并进行固定,从而,通过隔挡元件200能够将各处间隙进行封堵,进而能够对转向管柱下部内侧的机械结构进行遮盖,有效缓解转向管柱下部的灰尘进入到车内而影响车内卫生及人们的舒适感,并且,有效防止机械结构外露而影响车内饰的美观性,起到了很好的遮丑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简单的设计,即通过设置隔挡元件200可以完美的实现对转向管柱护罩下部内侧进行遮蔽,从而有效缓解灰尘经过间隙进入到车内而影响车内卫生及人们的舒适感,并且防止下部机械结构的外露,达到了很好的遮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车内饰整体的美观性,提高了产品的感官质量,从细节上突出产品的设计品质感;并且,相比于豪华车型BMW、BENZ等采用的全包围形式的设计结构,本实施例中采取的技术方案相对简单,结构大大简化,使得安装方便,复杂程度相对较低,成本相对较低,进而,便于广泛使用。
如图1-14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隔挡元件200与下罩110的结构相匹配,即整体采用凹形结构,而隔挡元件200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第二连接端220、中间连接部230和第一连接端210,且三者的横截面均为凹形结构,第一连接端210与第二连接端220分别设置在中间连接部230相对的两侧;相应的,下罩110的下部开口同样设置为凹形,从而,第一连接端210能够固定连接在下罩110的下部开口处。需要指出的是,隔挡元件200能够对各处的间隙进行封堵遮盖,具体为,中间连接部230设置在间隙的内部,而第一连接端210和第二连接端220分别连接在中间连接部230的两端部,且第一连接端210和第二连接端220分别位于中间连接部230两端相对的两侧,从而,通过第一连接端210与中间连接部230之间的连接位置,以及第二连接端220与中间连接部230的连接位置,能够将各处的间隙实现封堵。
具体的,隔挡元件200需要对下罩110与仪表板400、左下护板500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从而,第一连接端210需要与下罩1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210与中间连接部230之间采用U形连接,这样使得第一连接端210能够固定连接在下罩110下部开口的内侧壁上。为了使第一连接端210与下罩110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并且便于实现连接,本实施例中在下罩110下部开口的内侧壁上设置了多个第一凸起结构111,相应的,在第一连接端210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结构211,且使各个第一凸起结构111能够分别***到各个第一通孔结构211中,然后对各组第一凸起结构111与第一通孔结构211配合安装的位置进行焊接(超声波焊接),从而能够防止第一凸起结构111从第一通孔结构211中脱离而使得第一连接端210与下罩110分离。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端220通过固定元件300固定安装在仪表板400的骨架410上,而固定元件300与隔挡元件200的形状及结构相匹配,从而,固定元件300连接在隔挡元件200与仪表板400的骨架410之间,以便于实现将隔挡元件200固定安装在骨架410上。具体为,固定元件300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结构310,而在隔挡元件200的第二连接端220处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结构221,而各个第二凸起结构310能够对应***到各个第二通孔结构221中,然后对各组第二凸起结构310与第二通孔结构221配合安装的位置进行焊接(超声波焊接),从而通过第二凸起结构310与第二通孔结构221的相互装配及焊接,实现了隔挡元件200与固定元件300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固定元件300的两侧位置处设置有多个安装孔320,这些安装孔320与仪表板400的骨架410上的孔相对应,当固定元件300装配在骨架410上时,通过螺钉旋拧到安装孔320中,实现了将固定元件300固定安装在骨架410上;而由于固定元件300的顶部与隔挡元件200固定连接,隔挡元件200的底部与下罩110的下部开口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了下罩110依次通过隔挡元件200、固定元件300、螺钉,最终固定安装在仪表板400的骨架410上,并且达到了通过隔挡元件200对下罩110与仪表板400之间的间隙进行遮盖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当隔挡元件200的两侧通过固定元件300安装在仪表板400的骨架410上时,隔挡元件200的中部位置设置在下罩110与左下护板500之间的位置处,从而,还能够对下罩110与左下护板500之间的间隙进行遮盖的作用。
进一步的,为了使隔挡元件200不会影响到固定元件300的正常安装,在隔挡元件200的第二连接端220上设置多个第三通孔结构222,而第三通孔结构222的位置、孔径大小需与各个安装孔320相对应,具体为,固定元件300与隔挡元件200相结合时,各个第三通孔结构222与各个安装孔320相对,而安装孔320需要与仪表板400的骨架410上的孔相对应,这样一来,在各个安装孔320中穿入螺钉便能够将固定元件300固定安装在骨架410上,而设置第三通孔结构222的主要目的在于,安装或者拆卸螺钉时,螺钉及螺丝刀能够从第三通孔结构222中经过,实现对螺钉的安装或者拆卸。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固定元件300采用PC+ABS材料。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仪表台***包括上述转向管柱护罩总成,由此,该仪表台***同样具有上述转向管柱护罩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罩本体(100)和隔挡元件(200);
其中,所述护罩本体(100)设置在仪表板(400)和左下护板(500)之间,且所述护罩本体(100)与所述仪表板(400)、所述左下护板(500)之间均存有间隙;
所述隔挡元件(200)设置于所述间隙处,并能够对所述间隙进行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元件(200)采用与所述护罩本体(100)中的下罩(110)相匹配的凹形结构;
所述隔挡元件(200)包括第一连接端(210)、第二连接端(220)和中间连接部(230);
所述第一连接端(210)能够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下罩(110)下部开口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连接端(220)能够固定连接在所述仪表板(400)的骨架(410)上;所述中间连接部(230)能够设置于所述间隙中;
所述第一连接端(210)与所述第二连接端(220)之间通过所述中间连接部(230)连接在一起,使得所述隔挡元件(200)能够对所述间隙进行封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罩(110)下部开口的侧壁上均匀布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结构(111),所述第一连接端(210)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11)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结构(211);
各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11)对应穿入各个所述第一通孔结构(211)中,并进行焊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210)与所述下罩(110)固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元件(300),所述固定元件(300)与所述隔挡元件(200)相匹配;
所述固定元件(300)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220)固定连接,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仪表板(400)的骨架(4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300)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结构(310),所述第二连接端(220)上设置有与各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310)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结构(221);
各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310)对应穿入的所述第二通孔结构(221)中,并进行焊接,使所述固定元件(300)与所述隔挡元件(200)固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3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孔(320),使得所述固定元件(300)能够通过螺钉与所述安装孔(320)相配合而固定安装在所述仪表板(400)的骨架(4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元件(2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各个所述安装孔(320)相对应的,并便于安装所述螺钉的第三通孔结构(22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300)采用PC+ABS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本体(100)还包括与所述下罩(110)相互扣接的上罩;
所述上罩与所述下罩(110)能够将转向管柱扣装在两者之间。
10.一种仪表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护罩总成。
CN201711200616.3A 2017-11-24 2017-11-24 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及仪表台*** Pending CN1079539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00616.3A CN107953926A (zh) 2017-11-24 2017-11-24 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及仪表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00616.3A CN107953926A (zh) 2017-11-24 2017-11-24 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及仪表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3926A true CN107953926A (zh) 2018-04-24

Family

ID=61962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00616.3A Pending CN107953926A (zh) 2017-11-24 2017-11-24 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及仪表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5392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3004A (zh) * 2018-12-10 2019-03-29 山东国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合理性能可靠的转向护罩结构
CN110466593A (zh) * 2019-09-23 2019-11-19 日照鸿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转向管柱护罩
CN114954620A (zh) * 2022-05-23 2022-08-30 江苏永成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覆盖式转向柱的结构设计
CN115320750A (zh) * 2022-09-15 2022-11-1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护罩安装结构及车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0308A (zh) * 2005-12-26 2007-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封闭件以及包括该封闭件的间隙封闭结构
JP2008068807A (ja) * 2006-09-15 2008-03-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カバー構造
US20090033083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Nihon Plast Co., Ltd. Interi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Near Instrument Panel And Column Cover
CN101570140A (zh) * 2008-04-28 2009-11-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仪表板和遮蔽部件
CN104210435A (zh) * 2013-06-04 2014-12-17 标致雪铁龙(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转向柱罩的间隙遮盖装置
CN204309706U (zh) * 2014-12-12 2015-05-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柱罩与仪表板之间间隙的封闭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0308A (zh) * 2005-12-26 2007-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封闭件以及包括该封闭件的间隙封闭结构
JP2008068807A (ja) * 2006-09-15 2008-03-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カバー構造
US20090033083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Nihon Plast Co., Ltd. Interi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Near Instrument Panel And Column Cover
CN101570140A (zh) * 2008-04-28 2009-11-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仪表板和遮蔽部件
CN104210435A (zh) * 2013-06-04 2014-12-17 标致雪铁龙(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转向柱罩的间隙遮盖装置
CN204309706U (zh) * 2014-12-12 2015-05-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柱罩与仪表板之间间隙的封闭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董继明: "《汽车拆装与调整(理实一体化教程)》", 30 September 2012,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3004A (zh) * 2018-12-10 2019-03-29 山东国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合理性能可靠的转向护罩结构
CN110466593A (zh) * 2019-09-23 2019-11-19 日照鸿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转向管柱护罩
CN110466593B (zh) * 2019-09-23 2024-01-26 日照鸿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转向管柱护罩
CN114954620A (zh) * 2022-05-23 2022-08-30 江苏永成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覆盖式转向柱的结构设计
CN115320750A (zh) * 2022-09-15 2022-11-1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护罩安装结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3926A (zh) 转向管柱护罩总成及仪表台***
CN101681573B (zh) 显示装置
CN106839590A (zh) 冰箱
JP2014094373A (ja) モジュール式の据置型遠心分離機
KR20120072864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5344751U (zh) 一种带有隐藏式安装支架的悬浮显示屏安装结构
CN207000352U (zh) 线束过孔保护套及汽车
CN107154602B (zh) 电气模块
CN101651296B (zh) 板块组合悬挂式低压配电箱箱体结构
CN206310179U (zh) 一种多自由度角度调整的安装结构
KR20100006788U (ko) 스티어링 휠 스위치 장치
CN206332798U (zh) 一种全金属折叠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头戴式耳机
CN209449081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钣金外壳显示器
CN212207896U (zh) 一种fpc线与前框一体注塑的电子蓝牙眼镜
CN105207399B (zh) 引出线盖及其安装方法
CN107768916A (zh) 电源线和设置有该电源线的家用电器
CN209730714U (zh) 一种防爆接线盒
CN205454374U (zh) 屏蔽室用框架型屏蔽门结构
CN209543778U (zh) 一种显示设备
CN208750959U (zh) 气体处理设备
CN207635577U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除湿机
CN205997685U (zh) 窗框b柱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08159050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箱结构
CN206537233U (zh) 顶棚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7317090A (zh) 天线防水安装箱、地表天线以及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