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20399A - 支撑组件、表盘及智能手环 - Google Patents

支撑组件、表盘及智能手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20399A
CN107820399A CN201680034043.9A CN201680034043A CN107820399A CN 107820399 A CN107820399 A CN 107820399A CN 201680034043 A CN201680034043 A CN 201680034043A CN 107820399 A CN107820399 A CN 107820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teeth portion
rack
suppor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40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20399B (zh
Inventor
廖乐
夏新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20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20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20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20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A44C5/0015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providing information, e.g. bracelets with calendar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04G17/04Mount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 G04G17/045Mounting of the display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9/00Visual time or date indication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58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internal components, e.g. disc drive or any other functional modu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支撑组件(14),包括左支撑架(144)、右支撑架(146)及支架(142),左支撑架(144)及右支撑架(146)均滑动连接至支架(142),支架(142)表面设有多个收容槽,左支撑架(144)包括第一齿部(1444),右支撑架(146)包括第二齿部(1464),第一齿部(1444)和第二齿部(1464)均包括多个齿条(1445,1465)。支撑组件(14)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齿部(1444)的齿条(1445)和第二齿部(1464)的齿条(1465)收容于收容槽中,支撑收缩的屏组件(16)。支撑组件(14)处于伸展状态时,第一齿部(1444)的齿条(1445)和第二齿部(1464)的齿条(1465)从收容槽中伸出,支撑伸展的屏组件(16)。还提供一种表盘(10)及智能手环。该支撑组件(14)能够伸缩且支撑屏组件(16),既可以满足表盘(10)尺寸小型化的需求,又使得屏幕的尺寸得到扩展。

Description

支撑组件、表盘及智能手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式智能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环的表盘中用于支撑柔性屏的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可穿戴式智能产品的发展和应用的愈发广泛,使用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例如:尺寸小型化便于携带的需求、大屏幕便于观看的需求等。在现有的智能手环中,表盘形状固定,常见尺寸通常小于2英寸,无法适应大屏的观看需求。
如何设计一款即能满足尺寸小型化,又能满足扩大观看屏幕,为业界持续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组件,应用在智能手环的表盘中,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屏组件,支撑组件结合可伸缩的框架组件共同支撑屏组件。即能够满足智能手环表盘尺寸小型化的需求,又使得屏幕的尺寸能够得到扩展。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屏组件,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及支架,所述左支撑架及所述右支撑架均滑动连接至所述支架,所述支架表面设有多个收容槽,所述左支撑架包括第一齿部,所述右支撑架包括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均包括多个齿条,所述支撑组件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一齿部的齿条和所述第二齿部的齿条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支撑收缩的屏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一齿部的齿条和所述第二齿部的齿条从所述收容槽中伸出,支撑伸展的所述屏组件。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表盘,包括屏组件、卷筒组件及所述的支撑组件,所述卷筒组件用于缠绕所述屏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承载所述屏组件。
再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手环,包括表盘、腕带及电池模块,所述腕带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表盘。
本申请的支撑组件应用在智能手环的表盘中,通过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均滑动连接至支架,使得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能够相对支架伸缩,从而实现可以支撑不同尺寸的屏组件。即可以满足表盘尺寸小型化的需求,又使得屏幕的尺寸得到扩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智能手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智能手环的表盘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智能手环的表盘中的框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在图3的基础上将框架组件中的左框、右框及伸缩组件分解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框架组件中的左框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框架组件中的右框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框架组件中的伸缩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杆组件中的一个连杆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伸缩组件安装至左框和右框的组装示意图,其中伸缩组件处于收缩状态。
图10为图9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伸缩组件安装至左框和右框的组装示意图,其中伸缩组件处于展开状态。
图12为图11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框架组件中的连接片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连接片安装至伸缩组件,并从框架组件内伸出框架组件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框架组件中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支架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5所示的支架与左框和右框组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支架与左框和右框组装结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框架组件中的操纵杆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的操纵杆与图14所示的连接片配合状态的示意图,框架组件处于收缩状态。
图21为图20所示的框架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连接片与操纵杆之间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框架组件中的左框、右框及左底板、右底板和托板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图23为图22所示的框架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框架组件处于收缩状态。
图24为图23所示的框架组件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卷筒组件与屏组件及框架组件之右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卷筒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卷筒组件之限位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卷筒组件中与限位件配合的螺丝的立体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卷筒组件之连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卷筒组件之固定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卷筒组件组装至右框后的剖面图。
图3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之左支撑架的示意图。
图3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之右支撑架的示意图。
图3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处于收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35为图34所示的支撑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之左支撑架与托盘及电路板之间分解示意图。
图3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表盘的剖视图。
图38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处于收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39为图38所示的支撑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其中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从架体上分解出来。
图40为图38所示的支撑组件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1为图38所示的支撑组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主要显示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齿条的截面形状。
图4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触发装置在表盘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盘处于收缩状态。
图43为图42所示的收缩状态下,触发装置之弹片及杆组件与电路板电连接架构示意图。
图4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触发装置在表盘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盘处于展开状态。
图45为图44所示的展开状态下,触发装置之弹片及杆组件与电路板电连接架构示意图。
图4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触发装置的电路架构示意图。
图4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表盘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FPC伸出表盘外部的相关特征。
图48为图47所示的FPC及其上的结构,及FPC与表盘内电路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49为图48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主要表现FPC另一面的结构。
图50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智能手环之腕带与表盘分开的示意图。
图5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腕带的一个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腕带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腕带之支撑片与电池模块之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腕带之FPC与支撑片和底框结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请参阅图1,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手环,包括表盘10和腕带20。腕带20内设电池模块30。一种实施方式中,表盘10与电池模块30相对设置(二者分别位于手背的一侧和手心的一侧,这里所述的相对设置不仅仅限定为正对,也可以彼此之间错开,或部分相对),电池模块30固定在腕带20上,腕带20的一端连接至表盘10,使得智能手环大致呈C形或U形。如图1所示,腕带20上还设有开关按钮234、扩展按钮232、home按钮231及出音孔235,本申请将更多的电子器件(例如上述各种按钮)设置在腕带20上,更有利腕带20的多功能性,同时为表盘10释放更多的空间。
请参阅图2,表盘10包括框架组件12、支撑组件14、屏组件16及卷筒组件18。框架组件12内设收纳空间121,框架组件12包括顶端122和底端123。支撑组件14安装在框架组件12的顶端122,支撑组件14用于支撑屏组件16。卷筒组件18设置在框架组件12的收纳空间121中,卷筒组件18转动连接至框架组件12,用于缠绕部分屏组件16。本申请通过框架组件12的伸缩,带动支撑组件14及屏组件16的尺寸的变化,使得智能手环的表盘10尺寸得到扩展,显示界面可以伸缩。本申请框架组件12还可以应用在其它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手机)中,用于支撑屏组件。
屏组件16包括柔性显示屏162和柔性触摸屏164,二者层叠设置,且均为可以卷曲的柔性材质。
请参阅图3和图4,框架组件12包括左框124、右框126和伸缩组件125。左框124和右框126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收纳空间121,伸缩组件125位于收纳空间121内,且可伸缩地连接在左框124和右框126之间,通过伸缩组件125实现左框124和右框126之间距离的变化。
请参阅图4和图5,左框124包括第一底壁1241、形成在第一底壁1241的相对的两侧一对第一侧壁1242及连接在第一底壁1241和一对第一侧壁1242之间的第一连接壁1243。第一底壁1241设有第一螺孔1244和纵长的第一限位槽1245。第一底壁1241之靠近第一连接壁1243和一对第一侧壁1242处形成两个角落,分别为第一角落和第二角落。第一螺孔1244位于第一角落处。第一限位槽1245从第二角落处,且沿着第一连接壁1243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螺孔1244和第一限位槽1245用于安装伸缩组件125。其中一个第一侧壁1242设有两个第一开槽1246,所述两个第一开槽1246在所述第一侧壁1242远离第一连接壁1243的端面形成开口。进一步而言,两个第一开槽1246彼此平行。
请参阅图4和图6,右框126与左框124结构基本相同,右框126包括第二底壁1261、形成在第二底壁1261的相对的两侧一对第二侧壁1262及连接在第二底壁1261和一对第二侧壁1262之间的第二连接壁1263。第二底壁1261设有位于两个角落处的第二螺孔1264和纵长的第二限位槽1265。第二限位槽1265沿着第二连接壁1263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螺孔1264和第二限位槽1265用于安装伸缩组件125。其中一个第二侧壁1262设有两个第二开槽1266,所述两个第二开槽1266在所述第二侧壁1262远离第二连接壁1263的端面形成开口。进一步而言,两个第二开槽1266彼此平行。右框126与左框124不同点在于,右框126的一对第二侧壁1262分别设有一个缺口1267,所述缺口1267设于第二侧壁1262之远离第二底壁1261的端面上。进一步而言,分别位于一对第二侧壁1262上的两个缺口1267彼此相对设置,且靠近第二连接壁1263。这两个缺口1267用于定位支撑组件14。
左框124与右框126相对设置,第一底壁1241和第二底壁1261共面。一对第一侧壁1242分别与一对第二侧壁1262对接,当左框124与右框126彼此靠近时,一对第一侧壁1242分别位于一对第二侧壁1262的内侧,如图3所示,此时,两个第一开槽1246和两个第二开槽1266分别重合。第一开槽1246和第二开槽1266用于供连接元件从框架组件12内部伸出至框架组件12之外,以与腕带20的特征配合,例如:如图38及图47所示,在两个第一开槽1246和两个第二开槽1266处,FPC11及连接片127分别从框架组件12内部伸出至框架组件12之外部。特别地,FPC11从位于上方的第一开槽1246及第二开槽1266伸出,连接片127从位于下方的第一开槽1246及第二开槽1266伸出。由此,FPC11与连接片127的延伸路径相互隔开,避免二者彼此干扰。当然,第一开槽1246的数量和第二开槽1266的数量也可以均为一个,FPC11及连接片127从同一个开槽中穿出框架组件12。第一限位槽1245和第二限位槽1265彼此平行,第一限位槽1245和第二限位槽1265延伸的方向与左框124和右框126之间相对移动的方向相互垂直。
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伸缩组件125为多个连杆相互铰接形成的连杆结构;其它实施方式中,伸缩组件125也可以为套筒式结构,例如:类似拉杆箱的伸缩结构。
请参阅图7和图8,本申请所使用的伸缩组件125包括杆组件1252和弹性元件1254,杆组件1252包括至少两个连杆,至少两个连杆之间铰接。弹性元件1254可以为卷簧或弹簧,弹性元件1254弹性连接杆组件1252之至少两个连杆,弹性元件1254处于伸展状态时,杆组件1252处于伸长状态,当杆组件1252处于收缩状态时,弹性元件1254处于弹性压缩状态。
杆组件1252包括分别固定至左框124和右框126的第一固定端P1和第二固定端P2、以及分别滑动连接至左框124和右框126的第一移动端P3和第二移动端P4。请参阅图9、图10、图11和图12,第一固定端P1固定至所述第一螺孔1244处,第二固定端P2固定至第二螺孔1264处,第一移动端P3安装至所述第一限位槽1245,第二移动端P4安装至所述第二限位槽1265。杆组件1252拉伸或收缩的过程中,第一移动端P3在第一限位槽1245内移动,第二移动端P4在第二限位槽1265内移动,以带动左框124和右框126之间的相对移动。
也就是说,上述实施方式中,杆组件1252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端部,第一固定端P1和第二固定端P2随着左框124和右框126,在伸缩方向上,共同移动,且它们相对左框124和右框126是不动的;第一移动端P3及第二移动端P4在随着左框124和右框126移动的同时,还相对左框124和右框126移动,因为,在垂直于伸缩方向上,杆组件在伸缩的过程,第一移动端P3和第一固定端P1之间的距离及第二移动端P4和第二固定端P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其它实施方式中,杆组件1252的两端也可以只设有一个端部,例如杆组件1252由两个连杆铰接呈V形,这样,在杆组件1252伸缩的过程中,杆组件1252的两端的端部与左框124和右框126之间相对移动的轨迹呈弧形,以保证杆组件1252的伸缩带动左框124和右框126之间距离的变化。
一种实施方式中,杆组件1252由两组X形连杆组件依次串联形成。当然,其它实施方式中,杆组件1252也可以只包括一组X形连杆组件,或者包括三组或三组以上的连杆组件,具体连杆组件数量的选择,可以根据表盘10需要扩展的尺寸范围来确定。
以下针对两组X形连杆组件形成的伸缩组件125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7至图12,杆组件1252包括第一连杆R1、第二连杆R2、第三连杆R3和第四连杆R4。四根连杆为长度相同的杆状结构。第一连杆R1的中部和第三连杆R3的中部铰接形成X形结构。第二连杆R2的中部和第四连杆R4的中部铰接形成X形结构。第一连杆R1的一端与第二连杆R2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R1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移动端P4,第二连杆R2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一移动端P3。即,第一连杆R1和第二连杆R2的自由端(第一连杆R1和第二连杆R2之远离二者之铰接端的一端)分别为第二移动端P4和第一移动端P3,第二移动端P4穿过右框126的第二限位槽1265与右框126滑动连接,第一移动端P3穿过左框124的第一限位槽1245与左框124滑动连接。第三连杆R3的一端与第四连杆R4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R3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固定端P2。第四连杆R4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端P1。即,第三连杆R3和第四连杆R4的自由端(第三连杆R3和第四连杆R4之远离二者铰接端的一端)分别为第二固定端P2和第一固定端P1,第一固定端P1通过螺丝固定至左框124的第一螺孔1244,第二固定端P2通过螺丝固定至右框126的第二螺孔1264。
弹性元件1254为卷簧,弹性元件1254套设在第一连杆R1和第二连杆R2的铰接处,弹性元件125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杆R1和第二连杆R2,随着杆组件1252的伸缩,第一连杆R1和第二连杆R2在开合两种状态之间转换,这个过程中,弹性元件1254产生弹性变形。具体而言,请参阅图7、图9和图11,第一连杆R1设有卡槽1255,卡槽1255位于第一连杆R1和第二连杆R2铰接处与第一连杆R1的中部之间,卡槽1255靠近第一连杆R1的中部,弹性元件1254的一端固定在卡槽1255中。第二连杆R2包括突出设置在第二连杆R2表面的凸块1256,凸块1256与第二连杆R2的表面之间设有内槽1257,弹性元件1254的另一端固定在内槽1257中。
进一步而言,请参阅图7和图8,第一连杆R1与第三连杆R3贴合的表面设有台阶1258,用于实现杆组件1252在伸缩过程中的限位。台阶1258可以突出设置在第一连杆R1的表面,也可以突出设置在第三连杆R3的表面,台阶1258用于实现第一连杆R1与第三连杆R3之间在伸缩过程中的限位。当弹性元件1254处于弹性压缩状态时,杆组件1252处于收缩状态,此时,第三连杆R3抵靠至第一连杆R1的台阶1258处,限制第一连杆R1继续相对第三连杆R3活动。同样,第四连杆R4与第二连杆R2贴合的表面设有台阶1258,当弹性元件1254处于弹性压缩状态时,杆组件1252处于收缩状态,此时,第二连杆R2抵靠至第四连杆R4的台阶1258处。
杆组件1252处于收缩状态时,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移动端P3位于第一限位槽1245之靠近第一侧壁1242的一端,第二移动端P4位于第二限位槽1265之靠近第二侧壁1262的一端,弹性元件1254处于弹性压缩状态。杆组件1252处于拉伸状态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移动端P3位于第一限位槽1245之远离第一侧壁1242的一端,第二移动端P4位于第二限位槽1265之远离第二侧壁1262的一端,弹性元件1254处于自由状态。杆组件1252拉伸收缩的方向与第一移动端P3在第一限位槽1245内的移动方向垂直。从收缩到拉伸的过程中,第一连杆R1和第二连杆R2铰接处位置不变,第三连杆R3和第四连杆R4铰接的位置朝向靠近第一连杆R1和第二连杆R2铰接处的位置移动,第一固定端P1和第二固定端P2分别向左和向右移动,第一移动端P3向左并向第一固定端P1移动,第二移动端P4向右并向第二固定端P2移动。从收缩到拉伸的过程中,第一固定端P1和第一移动端P3始终保持相对的位置关系,二者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位移相同;第二固定端P2和第二移动端P4亦始终保持相对的位置关系,二者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的位置亦相同。
请参阅图13和图14,框架组件12还包括连接片127,连接片127的一端设置在收纳空间121中,用于连接杆组件1252。连接片127穿过其中一个第一开槽1246和第二开槽1266,伸出框架组件12的收纳空间121。连接片127用于连接杆组件1252和操纵杆15(如图18和图19所示),且通过连接片127与操纵杆的配合,能够将杆组件1252锁定在收缩状态。所述杆组件1252处于收缩状态时,操纵杆15与连接片127扣接,所述杆组件1252处于伸展状态时,操纵杆15与连接片127分离。
连接片127的一端设有固定孔1271。具体而言,连接片127的一端包括固定部1272、连接部1273和主体1274,固定部1272与主体1274相对平行设置且彼此间隔,连接部1273垂直连接在固定部1272和主体1274之间,固定孔1271设置在固定部1272上。固定部1272的长度小于主体1274的长度。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片127为金属片结构,固定部1272和连接部1273为主体1274一端弯折成型的结构。主体1274从第一开槽1246和第二开槽1266的位置处伸出框架组件12。主体1274的一个边缘处设有卡槽1275。主体1274之远离连接部1273的一端(即远离杆组件1252的一端)包括第一斜面1276。当杆组件1252处于收缩状态时,卡槽1275位于框架组件12外部,且卡槽1275与操纵杆15配合,将杆组件1252锁定在收缩状态。
请参阅图2、图15至图19,表盘10还包括支架142。支架142为支撑组件14的组成部分,也可以看作是框架组件12的组成部分。支架142包括架体1421和基座1422,杆组件1252连接至架体1421,左框124和右框126与架体1421滑动连接,基座1422连接至架体1421且位于框架组件12的收纳空间121的外部。基座1422伸入腕带20。
操纵杆15与基座1422之间弹性滑动连接,连接片127伸入所述基座1422且与操纵杆15配合形成锁扣结构,以将杆组件1252锁定在收缩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18所示,基座1422用于收容操纵杆15和弹性元件17。如图16所示,基座1422设有第一导向槽G1和第二导向槽G2,第一导向槽G1和第二导向槽G2相交且连通。第一导向槽G1用于收容连接片127的主体。第二导向槽G2用于收容操纵杆15,第二导向槽G2包括相对的开口端G21和底端G22,开口端G21位于基座1422的边缘处,使得基座1422外部与第二导向槽G2内部相通。如图15和图17所示,基座1422还没有与第二导向槽G2相通的开孔G3。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槽G1和第二导向槽G2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导向槽G2延伸方向与杆组件1252伸缩过程中左框124和右框126相对移动方向相同。第一导向槽G1通向框架组件12内部收纳空间121中。
请参阅图19,操纵杆15包括相对设置的头端151和尾端152、及连接在头端151和尾端152之间的底面153和配合面154,底面153和配合面154相对设置。配合面154上设凸起155、凹槽156及卡扣部157。具体而言,凹槽156设在凸起155和卡扣部157之间。操纵杆15安装在第二导向槽G2中,且凸起155收容在开孔G3内,凸起155的尺寸小于开孔G3的尺寸,使得凸起155可以在开孔G3内活动,以限定所述操纵杆15在所述第二导向槽G2中移动的行程。卡扣部157用于与连接片127的卡槽1275配合。卡扣部157包括朝向第一导向槽G1内的第二斜面1572,第二斜面1572朝向框架组件12。第二斜面1572与第一斜面1276配合用于实现通过连接片127的移动带动操纵杆15在第二导向槽G2内移动。操纵杆15的卡扣部157与连接片127的卡槽1275形状相同,卡扣部157容纳在卡槽1275中,可以锁定连接片127的位置。
弹性元件17弹性连接在操纵杆15和基座1422之间。进一步而言,弹性元件17收容在第二导向槽G2内,且弹性连接在操纵杆15的尾端152和第二导向槽G2的底端G22之间。操纵杆15的头端151能够从第二导向槽G2的开口端G21伸出基座1422外,以供使用者操作。
杆组件1252处于收缩状态时,操纵杆15的头端151伸出第二导向槽G2的开口端G21,位于基座1422外部;操纵杆15的凸起155抵靠开孔G3的一端;卡扣部157与卡槽1275配合,使得连接片127被限位,连接片127对杆组件1252产生的拉力抵消杆组件1252中弹性元件1254的回弹力。
当需要拉伸框架组件12时,按下操纵杆15的头端151,操纵杆15在第二导向槽G2内移动,使得卡扣部157离开卡槽1275,此时,连接片127对杆组件1252产生的拉力被消除,在杆组件1252中的弹性元件1254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带动左框124和右框126向左右两侧移动,同时带动连接片127移动至框架组件12收纳空间121中。松开操纵杆15的头端151,在基座1422内的弹性元件17的弹力作用下,操纵杆15回位至初始位置。
当需要收缩框架组件12时,将左框124和右框126向中间按压推动,使得左框124和右框126相向移动,同时带动连接片127移动至基座1422的第一导向槽G1中,连接片127的第一斜面1276与操纵杆15的第二斜面1572抵接,迫使操纵杆15朝向第二导向槽G2的底端G22移动。当连接片127移动至卡扣部157与卡槽1275相遇的位置时,第二导向槽G2内的弹性元件17恢复形变而带动操纵杆15朝向第二导向槽G2的开口端G21移动,使得卡扣部157移动至卡槽1275中,从而将连接片127固定。
拉伸和收缩的过程中,支架142位置保持不动。
请参阅图15和图16,支架142的架体1421包括前挡板1423、后挡板1424、板件1425及支撑梁1426。前挡板1423和后挡板1424相对间隔设置,前挡板1423和后挡板1424之彼此面对的表面均设有两个限位条1427,两个限位条1427之间形成限位通道,限位通道用于收容左框124之第一侧壁1242及右框126之第二侧壁1262。换言之,所述限位通道用于与左框124和右框126配合,以实现左框124和右框126滑动连接至支架142。板件1425和支撑梁1426相对设置在前挡板1423和后挡板1424的两侧。板件1425的相对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连接至前挡板1423的一个限位条1427和后挡板1424的一个限位条1427,前挡板1423和后挡板1424位于板件1425的同侧。板件1425安装至左框124和右框126的顶端,即与左框124的第一底壁1241相对的一侧,及与右框126的第二底壁1261相对的一侧。支撑梁1426的一端边缘连接至前挡板1423的另一个限位条1427,支撑梁1426的另一端边缘连接至后挡板1424的另一个限位条1427,支撑梁1426与板件1425相对设置,支撑梁1426连接在前挡板1423和后挡板1424之间形成“工”形架构。
支撑梁1426用于连接杆组件1252。所述伸缩组件以所述支撑梁1426为中心进行伸缩。支撑梁1426设有第三螺孔1429和第三限位槽1428,第三螺孔1429靠近后挡板1424,第三限位槽1428靠近前挡板1423。前挡板1423之远离后挡板1424的一侧连接基座1422。第三螺孔1429位于左框124之第一底壁1241上的第一螺孔1244与右框126第二底壁1261上的第二螺孔1264之间。第一螺孔1244、第三螺孔1429及第二螺孔1264共线(指三者之中心点共线)。第三限位槽1428位于第一限位槽1245和第二限位槽1265之间。第一限位槽1245、第三限位槽1428及第二限位槽1265彼此平行,且三者之中心点共线。第三螺孔1429用于固定第一连杆R1和第二连杆R2铰接处的转轴。第三限位槽1428用于安装第三连杆R3和第四连杆R4铰接处的转轴。连接片127的一端的固定孔1271固定连接至第三连杆R3和第四连杆R4铰接处的转轴。
杆组件1252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底壁1241和第二底壁1261分别连接在支撑梁1426的相对的两侧。
板件1425表面设有多条凸肋14252,用于支撑屏组件16,各凸肋14252彼此间隔排列呈一列。设多条凸肋14252的支架142也可以看作支撑组件14的一部分。
请参阅图22至图24,第一底壁1241的底面和第二底壁1261的底面均设有凸点128。框架组件12还包括左底板1291、右底板1292及托板1293。左底板1291和右底板1292均设有固定孔,通过固定孔和凸点128的配合将左底板1291安装在第一底壁1241的底面,及将右底板1292安装在第二底壁1261的底面。托板1293固定连接在支架142之前挡板1423和后挡板1424,且遮挡支撑梁1426。托板1293不随左右框126的移动而移动。当框架组件12处于收缩状态时,托板1293覆盖左底板1291和右底板1292,仅托板1293可见,如图23所示。当框架组件12拉伸时,左底板1291和右底板1292从托板1293内抻出,以支撑左框124和右框126,如图24所示,左底板1291、右底板1292和托板1293相互连接,形成框架组件的连续的底面。
请参阅图25,卷筒组件18用于供屏组件16缠绕,卷筒组件18设于框架组件内。具体安装在右框126内侧。右框126的第二侧壁1262设螺孔,通过螺丝将卷筒组件18的两端安装在螺孔处。屏组件16为柔性屏,框架组件12收缩时,部分屏组件16缠绕在卷筒组件18上,框架组件12拉伸时,屏组件16从卷筒组件18上被释放并展开。
卷筒组件18包括卷筒181、连接头182、限位件183及弹簧184,所述连接头182固定连接于框架组件,所述限位件183旋转连接于框架组件12,卷筒181的一端旋转连接于连接头182,卷筒181的相对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件183,所述弹簧184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头182和所述限位件183。卷筒181旋转时,限位件183跟随卷筒181旋转,连接头182不跟随卷筒181旋转。卷筒181旋转时,弹簧184的一端跟随限位件183旋转,另一端相对连接头182保持静止,进而产生回弹力。所述限位件183通过卡扣(即后续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台阶1832)固定连接于卷筒181的相对另一端。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5和图26,卷筒组件18包括卷筒181、连接头182、限位件183、弹簧184及固定件185。卷筒181包括相对的两个端面连接在两个端面之间的侧面,侧面呈圆柱面。卷筒181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卷筒181侧面设有接缝1812,接缝1812用于固定屏组件16。连接头182安装至卷筒181的一端开口处,连接头182与卷筒181之间为圆周方向自由的转动连接(即在卷筒的圆周方向上,无任何限位结构),连接头182与卷筒181的转动中心均为卷筒181的轴心。固定件185用于将连接头182连接至右框126的第二侧壁1262,固定件185与右框126及连接头182的配合实现连接头182与右框126之间圆周方向上的限位,即不可转动连接。限位件183连接至卷筒181的另一端的开口处。限位件183与卷筒181固定连接,二者之间为圆周方向的限位连接,即二者之间不可相对转动。限位件183通过螺丝转动连接至右框126的螺孔处。弹簧184设于卷筒181内,弹簧184的一端连接至连接头182,弹簧184的另一端连接至限位件183,弹簧184在卷筒181内处于轴向压缩状态,弹簧184的弹力对连接头182产生推力,使得连接头182抵靠至右框126。
请参阅图27,限位件183包括底座1831、形成在底座1831上的台阶1832(相当于前述卡扣)和凸柱1833。卷筒181之连接限位件183的一端设有缺口1813。台阶1832卡入卷筒181的缺口1813内,以实现限位件183与卷筒181之间圆周方向的固定连接。凸柱1833上设有穿孔1834,穿孔1834用于固定弹簧184。进一步而言,底座1831遮挡卷筒181的端面,底座1831的表面突设圆台,凸柱1833形成在圆台的远离底座1831一侧的表面,优选实施方式为,凸柱1833位于圆台的中心区域。台阶1832位于圆台的侧面且形成在底座1831的表面,优选实施方式中,台阶1832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圆台的***,相应地所述缺口1813的数量也为两个。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1831呈圆盘状,卷筒181呈圆筒状。圆台伸入卷筒181中,且与卷筒181的内表面接触。当限位件183与卷筒181共同旋转时,凸柱1833带动弹簧184的一端旋转,而弹簧184的另一端因与连接头182连接固定不转动,因此弹簧184将被扭转产生弹性变形。弹簧184扭转所产生的弹性变形能够带动卷筒181自动回转。限位件183之底座1831设有螺纹孔,通过螺丝186与螺纹孔配合将限位件183与右框126转动连接,如图31所示。
请参阅图28,螺丝186包括形成在螺丝头部一侧的平整段1862和螺纹段1864。平整段1862穿过右框126的螺孔,螺纹段1864锁入底座1831的螺纹孔内,如图31所示。以将所述螺丝186固定至所述底座1831,螺丝186的平整段1862相当于右框126与卷筒组件18连接的转轴,平整段1862的表面是光滑的,平整段1862与右框126的螺孔之间间隙配合,二者之间能够自由转动。
请参阅图29,连接头182包括基板1821和凸块1822,基板1821上设有开槽1823,开槽1823为非旋转对称结构,例如开槽1823可以为半圆形、多边形等。基板1821遮挡卷筒181的端面,凸块1822伸入卷筒181内。凸块1822设有穿孔1824,穿孔1824用于固定弹簧184的一端。凸块1822还包括配合面18221,如图31所示,所述配合面18221与卷筒181的内表面接触,配合面18221呈圆柱面,通过配合面18221与卷筒181内表面的接触实现连接头182与卷筒181之间在径向方向上的限位,使得二者之间具有平稳转动连接关系,不至于在径向方向上晃动。径向方向指的是垂直于卷筒181轴向的方向。
连接头182位于右框126内侧。请参阅图30,固定件185包括固定头1851和插杆1852,插杆1852的形状与连接头182基板1821上的开槽1823形状一致。插杆1852与开槽1823均为非旋转对称结构,插杆1852与开槽1823配合,以实现连接头182与固定件185的固定连接。一种实施方式中,插杆1852为圆柱面被切去一部分,即由圆弧面和一个平面组成。其它实施方式中,插杆1852的界面也可以为三角形或方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只要保证插杆1852***开槽1823中,二者之间无法相对转动即可。固定头1851亦为非旋转对称结构,例如固定头为方形。
请参阅图31,右框126侧壁设有与固定件185的固定头1851相匹配的槽,例如:方形槽,固定头1851收容于方形槽内,二者之间不可转运连接。固定头1851端面设有开孔1853。连接头182与卷筒181之间无固定关系,卷筒181转动时,不会带动连接头182转动。
当需要调节卷筒181内的弹簧184在圆周方向上的扭力时,可以将固定件185从右框126的方形槽中拔出一部分,然后通过工具***固定件185的固定头1851的开孔1853,旋转固定头1851。由于固定件185的插杆1852的平面与连接头182的开槽1823的平面抵接,因而将会带动连接头182一同旋转,连接头182通过其凸块1822带动弹簧184的一端旋转,从而使得弹簧184被扭转,使得扭力变化。因此,由于右框126的方形槽为设在第二侧壁1262上的通槽,可以在框架组件12的外部对卷筒181内的弹簧184的扭力进行调整,不需要拆开表盘10。调整完,再将固定件185推入方形槽内即可。
当表盘10被拉伸展开时,受到屏组件16的拉动,卷筒181发生旋转而带动卷筒181内的弹簧184产生扭转变形,从而产生回弹力。当用户推动左、右框124、126,使得表盘10收缩,在扭转弹力作用下,卷筒181将旋转,带动屏组件16收卷在卷筒181上,因此,本申请能够实现自动收卷屏组件16的效果。卷筒181内弹簧184的扭转变形的弹力小于框架组件12中弹性连接杆组件1252的弹性元件1254的弹力,以防止表盘10拉伸后被卷筒181内弹簧184带动自动收缩。
请参阅图32至图36,支撑组件14包括左支撑架144、右支撑架146及支架142。框架组件12亦属支撑组件14的一部分。左框124和右框126滑动连接至支架142的前挡板1423和后挡板1424之限位条1427内。左支撑架144固定至左框124,右支撑架146固定至右框126。
请参阅图32,左支撑架144包括第一基体1441、一对第一侧板1442、第一底板1443及第一齿部1444。
第一基体1441呈弧形面状。具体而言,第一基体1441的截面为半圆形,第一基体1441表面呈半圆柱面。第一齿部1444和第一底板1443分别连接在第一基体1441的顶部和底部。从第一齿部1444的表面至第一底板1443的表面,通过弧形面状的第一基体1441形成平滑过渡延伸。进一步而言,第一齿部1444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底板1443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一对第一侧板1442分别位于第一基体1441的前端和后端,第一侧板1442连接在第一基体1441和第一底板1443之间。
第一侧板1442用于与左框124的第一侧壁1242固定连接。具体而言,第一侧板1442设有螺孔,通过穿过其螺孔的螺丝锁固在左框124的第一侧壁1242的内表面上。第一侧壁1242和第一底板1443收容在框架组件12的收纳空间121中。左支撑架144可跟随左框124移动。屏组件16的一端穿过左支撑架144的第一基体1441与左框124的第一连接壁1243之间的空隙固定连接,且与内部的电子器件电连接。
第一齿部1444包括多条齿条1445,每条齿条1445包括根部和稍部,根部向稍部延伸的尺寸为齿条1445的长度,垂直于齿条1445长度方向的尺寸为齿条1445的宽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齿部1444中,相邻两个齿条1445之间的垂直距离L(即相邻齿条的间隙宽度)为单个齿条1445宽度W的两倍。
请参阅图33,右支撑架146包括第二基体1461、第二齿部1464及一对凸片1462。
第二基体1461呈弧形面状。具体而言,第二基体1461的截面为弧形,第二基体1461表面呈四分之一圆柱面状。第二基体1461包括前端面、后端面及连接在前后端面之间的侧面。第二齿部1464连接至侧面。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均设有螺孔1463,第二基体1461通过穿过其螺孔1463的螺丝锁固在右框126之第二侧壁1262的内表面。一对凸片1462分别突设于前端面和后端面,凸片1462卡设于右框126第二侧壁1262的缺口1267内,如图35所示,从而方便将右支撑架146定位至右框126。右支撑架146可跟随右框126移动。屏组件16的另一端穿过右支撑架146的第二基体1461与右框126的第二连接壁1263之间的空隙,然后缠绕在卷筒组件18上。
第二齿部1464与第一齿部1444结构相同,第二齿部1464中的齿条1465的尺寸与第一齿部1444的齿条1445的尺寸相同。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齿部1464中,相邻两个齿条1465之间的垂直距离L(即相邻齿条的间隙宽度)为单个齿条1465的宽度W的两倍。
如图34和图35所示,左支撑架144的第一齿部1444与右支撑架146的第二齿部1464共面。左支撑架144和右支撑架146分别位于支架142的架体1421的两侧。架体1421之板件1425表面上的多条凸肋14252相互间隔排列,凸肋14252所在的平面与左支撑架144的第一齿部1444及右支撑架146的第二齿部1464共面。相邻的两条凸肋14252之间的间隙形成收容槽,第一齿部1444的齿条1445和第二齿部1464的齿条1465能够收容于收容槽中。每个收容槽中收容一个第一齿部1444的齿条和一个第二齿部1464的齿条。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条凸肋14252之间的间隙宽度等于第一齿部1444的一个齿条1445的宽度加上第二齿部1464的一个齿条1465的宽度。其中一条凸肋14252的宽度与第一齿部1444的一个齿条1445的宽度或第二齿部1464的一个齿条1465的宽度相等。具体而言,收容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齿部1444的一个齿条1445的宽度或第二齿部1464的一个齿条1465的宽度,并小于第一齿部1444的一个齿条1445与第二齿部1464的一个齿条1465的宽度之和。
在左、右支撑架144、146中,相邻齿条的间隙宽度为齿条宽度的两倍,而架体1421板件1425上的凸肋14252的宽度与齿条1445、1465宽度相同。请参阅图34,因此,当、左右支撑架144、146跟随左、右框124、126移动至合拢时,右支撑架146的齿条1465及左支撑架144的齿条1445完全收容于架体1421的凸肋14252之间的间隙内,从而左、右支撑架144、146的齿条1445、1465及架体1421的凸肋14252共同形成较为平整的平面,使得在平整的平面上的屏组件16的触摸手感得到保证。
请参阅图35,当左、右支撑架144、146跟随左、右框124、126移动至张开时,右支撑架146的齿条1465及左支撑架144的齿条1445仅有部分收容于架体1421的凸肋14252之间的间隙(即收容槽)内,从而左、右支撑架144、146的齿条1445、1465及架体1421的凸肋14252共同形成不连续的平面,即,相邻的支撑面(指的是齿条1445、1465及凸肋14252用于支撑屏组件16的面)通过所述收容槽隔开。然而,在横向上(即从左至右的方向),每一个凸肋14252与相邻的左支撑架144的齿条1445及右支撑架146的齿条1465是呈连续分布;在纵向上,每二相邻的齿条1445、1465及每二相邻的凸肋14252之间的间距也仍旧可以对屏组件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实际上,由于人的手指的宽度远大于凸肋14252之间的间距及齿条1445、1465之间的间距,因而在屏组件16上触摸时的手感不致于受到太大的影响。
请参阅图36,左支撑架144内还固定有托盘147。托盘147位于第一齿部1444和第一底板1443之间,用于支撑定位电路板148,托盘147的底部与左支撑架144的第一底板1443贴合。电路板148的正反两面设有诸如控制器、存储器等电子器件,用于控制屏组件16。其它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48也可以直接固定在第一底板1443上。具体而言,托盘147通过螺丝与左支撑架144的第一侧板1442一同锁固在左框124的第一侧壁1242内表面。托盘147上形成卡勾1472,卡勾1472用于将电路板148悬置定位在托盘147上,以使得电路板148正反面均有空间容纳电子器件。
请参阅图37,左支撑架144的第一底板1443与左框124的第一底壁1241之间相互间隔,形成用于容纳伸缩组件125(本实施例中为杆组件1252)的空间。右支撑架146位于卷筒组件18上方。卷筒组件18夹设于右支撑架146与杆组件1252之间。右支撑架146的第二基体1461与右框126之间形成间隙,以供屏组件16通过间隙伸入右框126内,并缠绕在卷筒181上。
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支撑组件14的结构。如图38至图42所示。此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4与前述实施例的支撑组件14的区别在于:左、右支撑架144、146的齿部结构不同,及支架142之架体1421上与左、右支撑架146的齿部结构配合的结构不同。前述实施例的支撑组件14中,支架142上的凸肋14252之间形成收容槽,每一个收容槽内都收容左支撑架144及右支撑架146的齿条,一个收容槽收容有两个齿条。本实施例的支撑组件14中,支架142之架体1421的板件1425表面不设置凸肋14252,而是将板件1425表面与左、右支撑架144、146的齿部的表面共面,同时,在板件1425表面设置多个收容槽14253,收容槽14253的分布较前述实施例之架体1421上的收容槽14253的分布更为密集,相邻的两个收容槽14253之间形成用于支撑屏组件16的支撑条,且每一个收容槽14253只收容一个左支撑架144的齿条1445或一个右支撑架146的齿条1465,即一个收容槽14253收容一个齿条。左支撑架144的齿条1445和右支撑架146的齿条1465相互交替间隔分布并与收容槽14253配合,也就是说,收容槽14253排列呈一列,所述收容槽14253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齿部1444的所述齿条1445数量和所述第二齿部1464的所述齿条1465的数量的和,相邻的两个收容槽14253中分别收容左支撑架144的齿条1445和右支撑架146的齿条1465。
请参阅图40,当左、右支撑架144、146跟随左、右框124、126移动至张开时,相邻的所述支撑面(指的是齿条1445、1465用于支撑屏组件16的表面,以及相邻的两个收容槽14253之间形成用于支撑屏组件16的支撑条的表面)在靠近所述支架142的边缘位置连续。
请参阅图41,本实施例的支撑组件14中的齿条1445、1465的截面大致呈圆形,其顶面被截去而形成平整的支撑面,用以跟屏组件16更好的贴合。支架142的收容槽14253的截面也呈截去顶部的圆形,以收容齿条1445、1465。
由于左、右支撑架144、146的齿条1445、1465是呈上窄下宽的结构,收容槽14253的截面亦上窄下宽,即收容槽14253在垂直于所述支架142的板件1425的表面方向上(即垂直于屏组件16的方向)的开口较其中内部空间尺寸小,这样,齿条1445、1465在收容槽14253中,通过收容槽14253内壁的阻挡,在竖直方向被收容槽14253所限位,齿条1445、1465的任何位置均不会脱离收容槽14253,因此,不会在齿条1445、1465的末端出现翘起的现象,进一步能够保障屏组件16的平整。
进一步而言,左支撑架144的齿条1445与第一基体1441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为两件式结构,即分离制造再组装成为一体。右支撑架146的齿条1465与第二基体1461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可以为一体成型或两件式结构。
本申请还公开触发装置,用于根据屏组件16的显示尺寸选择性地触发屏组件16工作的区域,实现屏组件16的工作区域的自动切换效果。由于表盘10是可收缩和扩展的,当表盘10收缩时,触发装置触发屏组件16仅露在外面的部分区域工作,收卷起来的部分不需要工作;而当表盘10展开时,屏组件16外露的面积增大,触发装置触发屏组件16所有外露区域工作。
触发装置包括控制器1482、屏组件16、用于支撑屏组件16的可伸缩的支撑组件14及用于驱动支撑组件14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有第一触点,支撑组件14设有可相对第一触点移动的第二触点,支撑组件14伸展或收缩的过程中,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相对移动而处于接触或分离的状态,控制器1482根据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的接触状态或分离状态,判断支撑组件14处于收缩状态或伸展状态,进而控制屏组件16的显示。
请参阅图42、图43、图44、图45及图46,上述驱动组件相当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杆组件1252,第一触点设置在杆组件1252上。第二触点设在弹片19上。弹片19与支撑组件14固定连接,可视为支撑组件14的组成部分。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14沿着第一方向伸缩,第一触点沿着第二方向相对第二触点移动,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支撑组件14沿第一方向伸缩时,第一触点及第二触点也跟随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驱动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R1及第二连杆R2,支撑组件14伸展或收缩时,第一连杆R1与第二连杆R2相对移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触点设于第二连杆R2上,第二连杆R2为导电材料制造,第二连杆R2与控制器1482电连接。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接触时,第二连杆R2与控制器1482形成电流通路;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分离时,第二连杆R2与控制器1482形成的电流通路断开。
请参阅图46,具体而言,第一触点接地,第二触点与控制器1482的端子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482还与电阻(即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上拉电阻1483,如图46所示)电连接,当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时,所述控制器1482的端子处表现为低电平;当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分离时,所述电阻(即上拉电阻1483)产生高电平信号并输入至所述控制器1482的端子处。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杆组件1252中的一个连杆(例如第二连杆R2)与弹片19配合,实现触发动作。所述杆组件1252能够伸缩以带动用于承载屏组件16的框架组件12的伸缩,所述弹片19与所述框架组件12中的左框124固定连接,所述杆组件1252包括凸柱194,所述杆组件1252伸缩的过程中,所述凸柱194相对所述弹片19产生位移。本实施方式中,杆组件1252中第一移动端P3处设有朝向左支撑架144底部方向延伸的凸柱194。具体而言,凸柱194设置在第二连杆R2的一端。也就是说,第一触点包括形成于第二连杆R2上的凸柱194,第二触点包括弹片19。
具体而言,支撑组件14包括托盘147,控制器1482安装于托盘147上方,第二触点固定于托盘147的下方。左支撑架144的底部(即第一底板1443)设有暴露出托盘147底部的通槽。弹片19包括固定片192及抵压片193。固定片192通过螺丝固定于通槽内。托盘147及电路板148位于第一底板1443之远离左框124之第一底壁1241的一侧。固定片192与设于托盘147内的电路板148上的电子器件电连接。抵压片193从固定片192朝向杆组件1252的方向突出延伸。一种实施方式中,抵压片193为弯折的结构,与固定片192一体成型,抵压片193可以垂直于固定片192。抵压片193用于抵接杆组件1252。
详见图43和图45,凸柱194通过与杆组件1252连接的导线195与电路板148(指支撑组件14中设于左支撑架144中的电路板148)上的接地端连接。因此,凸柱194接地。一种实施方式中,凸柱194和杆组件1252均为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杆件,杆组件1252通过导线195电连接至电路板148的地。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杆组件1252为绝缘材料,凸柱194为导电材料,凸柱194通过导线电连接至电路板的地。
如图43和图45所示,弹片19通过导线196与电路板148上的控制器1482电连接。
凸柱194、弹片19及电路板148上的电子元件形成感测电路,感测电路用于感测凸柱194与弹片19之间位置关系,并产生信号。电路板148上的控制器1482用于接收感测电路所传送的信号,并控制屏组件16的显示。
当表盘10收缩时,第一移动端P3位于第一限位槽1245之靠近左框124第一侧壁1242的一端,凸柱194与抵压片193接触或抵靠,通过弹片19与杆组件1252之间的电连接,使得感测电路形成闭合的电流回路,从而产生信号。电路板148上的控制器1482接收到信号之后判断表盘10为收缩状态,进一步,控制器1482控制屏组件16仅在外露的区域工作。
当表盘10展开时,第一移动端P3移动至第一限位槽1245之远离第一侧壁1242的一端,凸柱194与抵压片193分离,使得感测电路电流回路断开。控制器1482无法接受到信号,此时,控制器1482判断表盘10处于展开状态,进一步控制屏组件16的所有外露区域工作。
详见图46,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触发装置的电路架构包括控制器1482及上拉电阻1483,控制器1482电连接弹片19,弹片19与凸柱194之间形成开关结构,当弹片19抵接凸柱194时,弹片19与凸柱194的接地端导通,此时控制器1482的端子处的电压为0,表现为低电平。控制器1482接收到低电平的信号后,判断屏组件16处于收缩状态。当弹片19与凸柱194分开时,弹片19与接地端断开,此时上拉电阻1483产生的高电平输入到控制器1482的端子。控制器1482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后,判断屏组件16处于展开状态。
本申请之触发结构,由于采用了伸缩结构(即杆组件1252)来实现屏组件16的自动切换功能,因而不必在表盘10内增加复杂的切换装置(仅增加了一个结构简单的弹片19),不会额外占据表盘10内的过多的空间,使得表盘10结构更为紧凑,有利于节约表盘10内部空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表盘10的左框124、右框126、左支撑架144、右支撑架146等均是采用金属材料,因此如果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表盘10内,将会由于金属屏蔽效应而无法很好地工作。因此,本申请进一步设计独特的天线结构。
请参阅图47,天线结构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未图示)和天线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表盘10内部的电路板148上。控制器1482与FPC11电连接,FPC11穿出支撑组件14而部分位于表盘10外部,FPC11位于表盘10外部的部分贴设天线模块。天线模块是设于伸出表盘10的FPC11上,并且通过导线与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
请参阅图48和图49,具体而言,FPC11从左框124第一侧壁1242上的第一开槽1246和右框126第二侧壁1262上的第二开槽1266处伸出框架组件12。FPC11上设置按键112及连接器113结构,用于与腕带20上的结构实现电连接。连接器113和按键112设置在FPC11的正面,且通过导线115与电路板148上的电子器件电连接。
FPC11位于表盘10外部的部分还贴设有与天线模块隔开的补强结构114,补强结构114与天线模块位于FPC的同一侧。FPC11位于表盘10外部的部分还设有按键112,按键112与天线模块分别位于FPC11的相反的两侧。具体而言,FPC11的底面设置补强结构114,如图47所示,补强结构114包括彼此独立的两部分,补强结构114为硬性材质,能够增强FPC11的硬度,使得FPC11伸出表盘10能够平整地与按键、连接器等电子器件连接。补强结构114的设置有利于增强FCP上的按键112及连接器113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设置在FPC11底面的补强结构114可以为金属片,进一步地,补强结构114可以作为天线模块,即天线的辐射体,通过导线将天线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实现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天线模块可以设置为倒F天线或其它类型的天线。特别地,位于左侧的补强结构114与位于右侧的补强结构114通过沟槽隔开而彼此绝缘。左侧的补强结构114的面积小于右侧的补强结构114的面积。仅有左侧的补强结构114作为天线模块,右侧的补强结构114仅用作支撑补强。
伸出表盘10部分的FPC11固定至支架142之基座1422上,FPC11的底面与基座1422贴合,FPC11的正面之连接器113及按键112外露,以与腕带20上的相关特征结合。
本申请之表盘10与腕带20结合,腕带20不仅用于使用者佩戴至手腕,腕带20还能够给表盘10供电。本申请将电池模块30设置在腕带20上,避免占据表盘10内的空间,有利于表盘10小尺寸的设计。
请参阅图50至图53,腕带20包括连接件21、支撑片22及包裹体23。连接件21连接至支撑片22的一端,用于将支撑片22连接至表盘10,包裹体23包覆在支撑片22和连接件21的外部,用于与人体手腕接触。
连接件21包括端面211、底面212、顶面213,以及相对设置且连接在端面211、底面212及顶面213之间的第一侧面214和第二侧面215。顶面213呈弧形。底面212包括与顶面213对应的弧形面及与端面211对应的平面。连接件21内部设有收容空间。端面211设第一开口2112,端面211与表盘10结合,表盘10的部分特征通过第一开口2112伸入连接件21内。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2112用于供表盘10之支架142上的基座1422伸入连接件21内部。顶面213设有第二开口2132和第三开口2133,第二开口2132靠近端面211且与第一开口2112相通,基座1422伸入连接件21内部后,基座1422上的FPC11上的按键收容于第二开口2132中。第三开口2133正对所述底面212。
支撑片22由弹性的金属片制造,其***包裹体23内。支撑片22包括顶端221、底端222、连接在顶端221和底端222之间的弯曲段223。顶端221用于与连接件21固定连接。底端222用于固定电池模块30。优先实施方式中,顶端221所在的平面与底端222所在的平面保持基本平行(即顶端221和底端222平行,或接***行)。支撑片22上贴设FPC25,FPC25从支撑片22的底端222延伸至顶端221。支撑片22上的FPC25与表盘10的FPC11固定连接,从而传导信号及电流。
支撑片22的顶端221穿过底面212的端面,如图51和52所示,顶端221通过四个螺丝锁固在连接件21内。支撑片22的顶端的一侧固定有扬声器24,扬声器24收容于第三开口2133中,当然所述扬声器24也可以为其它电子器件,例如电池管理芯片、手电筒等。连接件21的第一侧面214设有穿孔2142,穿孔2142靠近端面211设置且与第一开口2112相通,基座1422中的操纵杆15的头端151伸入穿孔2142中。
请参阅图53,支撑片22的底端222设有与FPC25连接的电池模块30。电池模块30包括底框32和顶盖34。
底框32为通过注入成型等方式结合于支撑片22的底端222。底框32为中空的方形框架结构,其由四侧壁连接形成。四侧壁共同围设形成开口。支撑片22暴露于开口内。
支撑片22的底端222的表面突出形成挡板2221,如图53所示,挡板2221数量为两个,挡板2221通过对底端222的切割及弯折形成。挡板2221与底框32固定连接。一种实施方式中,底端222呈片状结构,挡板2221垂直于底端222的表面。支撑片22的挡板2221在底框32的成型过程中***底框32的一侧壁内,从而使得底框32与支撑片22的结合更加稳固。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将底框32形成在底端222上。
底框32设有扣孔。顶盖34设有扣勾,用于卡设于底框32的扣孔内,从而将顶盖34与底框32固定。进一步地,通过螺丝穿过顶盖34的螺孔并锁入底框32的螺孔,以将二者固定。
底框32设收容电池的内腔,顶盖34覆盖底框32,以将电池遮挡在底框32内。
请参阅图53,本申请还设有电源开关40,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源开关40设置在电池模块30的一侧。具体而言,电源开关40设置在腕带20内的FPC25上。贴设于支撑片22上的FPC25在支撑片22底端222位置处形成侧翼252,电源开关40设置在侧翼252上,侧翼252伸入底框32侧壁,并通固定结构固定至底框32侧壁的穿孔322处。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FPC25底部形成十字形结构并在两侧向上竖起形成侧翼252。底框32侧壁开设二穿孔322,供FPC25的侧翼252穿过。FPC25贴设在支撑片22的底面,底框32固定至支撑片22的顶面。底框32的侧壁设有穿孔322。支撑片22的底端222设有贯通底面和顶面的通孔2222。
请参阅图54,FPC25从支撑片22的通孔2222穿入底框32,侧翼252伸入底框32的穿孔322内。其中一个侧翼252上固定有电源开关40。电池模块30进一步包括支撑弹片36。支撑弹片36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抵接部362及连接在一对抵接部362之间的弹性的连接片364。一对抵接部362分别抵接于FPC25的两个侧翼252,连接片364连接在一对抵接部362之间,为电源开关40提供支撑,使得电源开关40在按下之后能够被支撑弹片36支撑而回复至原来的位置。支撑弹片36与FPC25共同包围电池,两个侧翼252分别位于电池的两侧。
如图51、52、53所示,腕带20内还包括搭接片26,支撑片22的底端222通过铆钉与搭接片26连接。搭接片26采用可形变的不锈铁片材料制造。搭接片26与支撑片22采用不同材料制造,搭接片26的强度比支撑片22的强度高,其主要用来对包裹体23塑形,使其符合人体的手腕形状。搭接片26的柔性较好,可弯折至任意位置,并且可以在任意的位置维持住形状。所以,通过支撑片22来包围住手腕,通过搭接片26来防止腕带20掉落。
螺丝穿过支撑片22的顶端221、连接件21的底面212并锁入支架142的基座1422的螺孔内,从而将表盘10、连接件21及支撑片22组装固定。
包裹体23用于包裹连接件21和支撑片22。一种实施试中,包裹体23由软性的材料制造。具体面言,支撑片22优选为弹性的锰钢片,包裹体23为成型于支撑片22上的硅胶。
请参阅图50至图52,包裹体23包括顶部236和底部237,顶部236靠近表盘10,底部237远离表盘10。包裹体23的顶部236的一端设收容连接件21的收容空间2351。包裹体23的顶部236的顶面设有home按钮231,home按钮231与连接件21上的第二开口2132相对设置,home按钮231与FPC11上的按键112对应,通过按下home按钮231可触发FPC11上的按键112,使屏组件16的显示内容回到home界面。
包裹体23顶部236的侧面设有扩展按钮232,扩展按钮232与连接件21上的穿孔2142相对设置,扩展按钮232与操纵杆15的头端151对应。通过按下扩展按钮232,表盘10将自动展开。
包裹体23底部237的侧面设有开关按钮234,其与支撑片22的电源开关40对应。通过按下开关按钮234,表盘10将启动或关闭。
包裹体23上还设有出音孔235,与扬声器24对应。扬声器24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孔235发出。
包裹体23底部237的自由端设有尾部2371,尾部2371用于包裹搭接片2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及支架,所述左支撑架及所述右支撑架均滑动连接至所述支架,所述支架表面设有多个收容槽,所述左支撑架包括第一齿部,所述右支撑架包括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均包括多个齿条,所述支撑组件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一齿部的齿条和所述第二齿部的齿条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支撑收缩的屏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一齿部的齿条和所述第二齿部的齿条从所述收容槽中伸出,支撑伸展的所述屏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表面设有多条凸肋,相邻的两条所述凸肋之间形成所述收容槽,所述凸肋与所述第一齿部及所述第二齿部的齿条共同支撑所述屏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组件处于伸展状态时,每一所述凸肋与相邻的所述第一齿部的齿条及相邻的所述第二齿部的齿条共同形成连续的支撑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支撑面通过所述收容槽隔开。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支撑面在靠近所述支架的边缘位置连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收容槽中均收容一个所述第一齿部的所述齿条和一个所述第二齿部的所述齿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齿部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为单个所述齿条宽度的两倍;在所述第二齿部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为单个所述齿条宽度的两倍;所述凸肋的宽度、所述第一齿部中的齿条的宽度及所述第二齿部中的所述齿条的宽度相等。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齿部的一个齿条或所述第二齿部的一个齿条的宽度,并小于所述第一齿部的一个齿条与所述第二齿部的一个齿条的宽度之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齿部的所述齿条数量和所述第二齿部的所述齿条的数量的和,相邻的两个所述收容槽中分别***述第一齿部的所述齿条和所述第二齿部的所述齿条。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在垂直于所述支架表面方向上的开口的宽度较所述收容槽内部空间的宽度小,通过所述收容槽内壁的阻挡,使得所述第一齿部的所述齿条和所述第二齿部的所述齿条在垂直于所述支架表面的方向上被限位在所述收容槽中。
11.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架还包括第一基体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一底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基体的顶部和底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齿部的表面至所述第一底板的表面,通过所述第一基体形成平滑过渡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架还包括托盘,所述托盘位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一底板之间,所述托盘用于支撑电路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形成卡勾,所述卡勾用于将所述电路板悬置定位在所述托盘上。
15.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左支撑架的左框、固定于所述右支撑架的右框及连接所述左框及所述右框的伸缩组件,通过伸缩组件的伸缩控制所述支撑组件在伸展状态及收缩状态之间切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架与所述左框之间形成供所述屏组件的一端穿过的间隙,所述右支撑架与所述右框之间形成供所述屏组件相对另一端穿过的间隙。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前挡板、后挡板、板件及支撑梁,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挡板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挡板之彼此面对的表面均设有限位通道,所述限位通道用于与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配合,所述板件和所述支撑梁相对设置在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挡板的两侧,所述支撑梁用于连接所述伸缩组件,所述板件设有所述收容槽,所述板件用于支撑所述屏组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杆组件和弹性元件,所述杆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杆,所述连杆之间铰接,所述弹性元件弹性连接在所述至少两个连杆之间,当所述弹性元件处伸展状态时,所述杆组件处于伸长状态,当所述杆组件收缩时,所述弹性元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所述杆组件连接至所述支撑梁,所述伸缩组件以所述支撑梁为中心伸缩。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接铰接形成X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铰接形成X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至所述右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至所述左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右框,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左框,所述弹性元件弹性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铰接处的转轴固定连接至所述支撑梁,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之间铰接处的转轴滑动连接至所述支撑梁。
20.一种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盘包括屏组件、卷筒组件及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所述卷筒组件用于缠绕所述屏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承载所述屏组件。
21.一种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环包括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表盘、腕带及电池模块,所述腕带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表盘。
CN201680034043.9A 2016-11-02 2016-11-02 支撑组件、表盘及智能手环 Active CN1078203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4342 WO2018081949A1 (zh) 2016-11-02 2016-11-02 支撑组件、表盘及智能手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20399A true CN107820399A (zh) 2018-03-20
CN107820399B CN107820399B (zh) 2020-03-24

Family

ID=61601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4043.9A Active CN107820399B (zh) 2016-11-02 2016-11-02 支撑组件、表盘及智能手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49518B2 (zh)
EP (1) EP3537235A4 (zh)
JP (1) JP6752366B2 (zh)
KR (1) KR20190071797A (zh)
CN (1) CN107820399B (zh)
WO (1) WO2018081949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5621A (zh) * 2018-12-17 2019-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09499195A (zh) * 2018-12-06 2019-03-22 蚌埠泰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操作机柜安装基板的内置抽拉式防尘滤网
CN110233918A (zh) * 2019-06-18 2019-09-13 陈健 一种折叠屏、折叠屏展开装置以及终端
CN110393342A (zh) * 2019-07-29 2019-11-01 芜湖乐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方便扩展的远程监测手环
CN111147626A (zh) * 2018-11-05 202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屏扩展机构、可扩展的柔性屏组件及终端
CN111176382A (zh) * 2019-12-31 2020-05-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及电子设备
CN111831060A (zh) * 2019-04-19 2020-10-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040033A (zh) * 2019-06-03 2020-12-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13179341A (zh) * 2021-04-29 2021-07-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按键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345332A (zh) * 2021-06-21 2021-09-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3496656A (zh) * 2021-07-28 2021-10-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卷曲柔性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539089A (zh) * 2021-07-07 2021-10-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4001440A1 (zh) * 2022-07-01 2024-01-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手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K1250308A2 (zh) * 2018-08-13 2018-12-07 Advance Tech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終端顯示裝置及穿戴式設備
CN111831059A (zh) * 2019-04-19 2020-10-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11118419U (zh) * 2019-12-04 2020-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支撑结构
US11592870B2 (en) 2020-06-11 2023-02-28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architecture and components
KR20220012039A (ko) * 2020-07-22 2022-0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및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4495703B (zh) * 2020-10-27 2024-07-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495702B (zh) * 2020-10-27 2024-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弹性伸缩机构和电子设备
EP4216024A4 (en) * 2020-11-30 2024-04-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LEXIBLE DISPLAY
CN114596773A (zh) * 2020-12-07 2022-06-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支撑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2911038B (zh) * 2021-02-02 2023-07-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223412B (zh) * 2021-05-06 2023-12-05 苏州巴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折叠显示屏结构
CN114012430A (zh) * 2021-11-22 2022-02-08 苏州朗坤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环生产线fpc组装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8057B1 (en) * 2005-06-06 2009-07-07 Alex Naksen Personal digital device with adjustable interface
CN104298337A (zh) * 2014-09-22 2015-01-21 叶尔肯·拜山 一种电子终端
CN204178148U (zh) * 2014-11-20 2015-02-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屏幕可伸缩的智能手表
CN104851367A (zh) * 2015-05-26 2015-08-19 蔡锐峤 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屏幕显示区域尺寸的调节方法、基于上述屏幕的终端设备
CN105807850A (zh) * 2015-07-17 2016-07-27 广州奥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40640A (ja) * 2001-02-14 2002-08-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ペーパー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6544047B2 (en) * 2001-03-30 2003-04-08 Intel Corporation Dual-swiping interconnection clip, and hook and slot arrangement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attachment
JP2003101909A (ja) * 2001-09-25 2003-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型電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GB2420905B (en) * 2003-06-23 2006-12-27 Simon Richard Danie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extendible screen
US20070001927A1 (en) * 2005-07-01 2007-01-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Tiled display for electronic signage
US7440265B2 (en) * 2005-12-27 2008-10-21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Variable-sized screen
US7830333B2 (en) * 2006-12-13 2010-11-09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Slide-out information display
US8379377B2 (en) * 2010-01-20 2013-02-19 Creator Technology B.V.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t least one extendable display section
CN102290013A (zh) 2010-06-18 2011-12-21 丁钢 营销车
KR101227644B1 (ko) * 2010-08-10 2013-01-30 유상규 두루마리형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20079493A (ko) * 2010-12-23 2012-07-13 주식회사 팬택 휴대 단말기
KR101273182B1 (ko) * 2011-02-18 2013-06-17 주식회사 팬택 연성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102123187B (zh) 2011-03-15 2014-08-27 叶尔肯·拜山 伸缩式手机
CN103763409A (zh) * 2012-05-29 2014-04-30 青岛雅昡电子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双卷轴三倍屏式手机视频显示器
TWI582640B (zh) 2013-01-10 2017-05-11 黃海濤 具可捲式螢幕的掌上型電子裝置及其顯示方法
US9355675B2 (en) * 2014-07-14 2016-05-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ariable scoping capability for physical tape layout diagnostic structure of tape storage device
US20160070296A1 (en) * 2014-09-04 2016-03-10 Applejack 199 L.P. Wearable devices
KR102339290B1 (ko) * 2014-12-16 2021-1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60129336A (ko) * 2015-04-30 2016-1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KR102547146B1 (ko) * 2016-07-07 2023-06-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80031886A (ko) * 2016-09-20 2018-03-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8057B1 (en) * 2005-06-06 2009-07-07 Alex Naksen Personal digital device with adjustable interface
CN104298337A (zh) * 2014-09-22 2015-01-21 叶尔肯·拜山 一种电子终端
CN204178148U (zh) * 2014-11-20 2015-02-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屏幕可伸缩的智能手表
CN104851367A (zh) * 2015-05-26 2015-08-19 蔡锐峤 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屏幕显示区域尺寸的调节方法、基于上述屏幕的终端设备
CN105807850A (zh) * 2015-07-17 2016-07-27 广州奥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7626B (zh) * 2018-11-05 2022-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屏扩展机构、可扩展的柔性屏组件及终端
CN111147626A (zh) * 2018-11-05 202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屏扩展机构、可扩展的柔性屏组件及终端
WO2020093975A1 (zh) * 2018-11-05 2020-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屏扩展机构、可扩展的柔性屏组件及终端
CN109499195A (zh) * 2018-12-06 2019-03-22 蚌埠泰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操作机柜安装基板的内置抽拉式防尘滤网
CN109495621A (zh) * 2018-12-17 2019-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1831060B (zh) * 2019-04-19 2024-04-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831060A (zh) * 2019-04-19 2020-10-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040033B (zh) * 2019-06-03 2022-06-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12040033A (zh) * 2019-06-03 2020-12-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10233918A (zh) * 2019-06-18 2019-09-13 陈健 一种折叠屏、折叠屏展开装置以及终端
CN110393342A (zh) * 2019-07-29 2019-11-01 芜湖乐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方便扩展的远程监测手环
CN111176382A (zh) * 2019-12-31 2020-05-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及电子设备
CN113179341A (zh) * 2021-04-29 2021-07-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按键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2016142B2 (en) 2021-06-21 2024-06-1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13345332B (zh) * 2021-06-21 2023-11-2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3345332A (zh) * 2021-06-21 2021-09-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3539089A (zh) * 2021-07-07 2021-10-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539089B (zh) * 2021-07-07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3279464A1 (zh) * 2021-07-07 2023-01-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496656B (zh) * 2021-07-28 2022-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卷曲柔性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3004886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卷曲柔性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496656A (zh) * 2021-07-28 2021-10-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卷曲柔性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4001440A1 (zh) * 2022-07-01 2024-01-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手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49518B2 (en) 2022-02-15
CN107820399B (zh) 2020-03-24
JP2019537256A (ja) 2019-12-19
EP3537235A4 (en) 2019-12-11
KR20190071797A (ko) 2019-06-24
WO2018081949A1 (zh) 2018-05-11
EP3537235A1 (en) 2019-09-11
US20190250669A1 (en) 2019-08-15
JP6752366B2 (ja) 2020-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20399A (zh) 支撑组件、表盘及智能手环
CN107820627A (zh) 框架组件、表盘及智能手环
CN107995848A (zh) 卷筒组件、表盘及智能手环
CN107820400A (zh) 触发装置、表盘及智能手环
CN107820401A (zh) 腕带及智能手环
EP3352044B1 (en) Mobile terminal folding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1889428B (zh) 蜂窝式电话的自动铰接模块
US5241593A (en) Telephone and telephone cord retra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DE60107415T9 (de) Hörsprechgarnitur
JP3176413U (ja) スマート型多機能転送及び充電器
CN111147626A (zh) 柔性屏扩展机构、可扩展的柔性屏组件及终端
US6700784B2 (en) Handheld type electronic device
EP352214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3637848U (zh) 电子设备
CN116088287A (zh) 一种设有柔性屏的折叠型智能穿戴设备及屏幕控制方法
EP1594293A2 (en) Sliding/swing-type portable apparatus having self-retaining function
CN113099012A (zh) 电子设备
CN205355473U (zh) 一种二合一旋转插头式连接器及数据线
CN106099317A (zh) 边框、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1945153A (zh) 一种折叠式手机
CN201078823Y (zh) 同轴连接器
CN109804483A (zh) 带组件
CN214067605U (zh) 一种柔性屏智能手表
CN206947531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天线
CN2484707Y (zh) 薄膜式双卡扩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2 Keyu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15 Science Park Sinovac A4-1501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uoy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2 Keyu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15 Science Park Sinovac A4-1501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