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4916A - 一种水体中生态***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体中生态***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4916A
CN107804916A CN201711148283.4A CN201711148283A CN107804916A CN 107804916 A CN107804916 A CN 107804916A CN 201711148283 A CN201711148283 A CN 201711148283A CN 107804916 A CN107804916 A CN 107804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body
submerged plant
soil
zooplank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82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雯
仲惠川
邓新富
蒋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 Yuan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beijing) Co Ltd
Poten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 Yuan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beijing) Co Ltd
Poten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 Yuan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beijing) Co Ltd, Poten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 Yuan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4828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49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4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49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7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characterised by animals and pl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use of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6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p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2Liquid lev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体中生态***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水体的pH值为6‑9的情况下,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为8万‑14万株/亩;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培养液,投放量为53L‑100L/亩,其中,所述浮游动物培养液中浮游动物的密度为500‑2000只/L;向水体中投放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其中,所述底栖动物的投放密度为1300‑5500只/亩;肉食性鱼类10‑50尾/亩;草食性鱼类5‑40尾/亩。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态***构建方法,可以提高水体修复的持续性。

Description

一种水体中生态***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体中生态***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体主要的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由于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元素,会导致水体内产生大量的藻类,产生“水华”现象。因此,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通常采用化学法去除水体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采用化学法去除水体中的氮元素的原理为:在水体中,氨气分子与铵离子存在着一定的化学平衡,向污水中添加生石灰,使污水的pH值调节到10.5-11.5时,氮元素以氨气的形式逸出。采用化学法去除水体中的磷元素的原理为:磷元素通常以磷酸盐形式存在,可以向水体中添加铝盐、铁盐或者石灰与磷酸根产生絮凝沉淀。
但是,采用化学法除氮和磷常时,需要不断的向水体内添加药剂,药剂一旦中断,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就无法被清除,因此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水体修复的持续性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中生态***构建方法,以实现提高水体修复的持续性的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体中生态***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水体的pH值为6-9的情况下,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为8万-14 万株/亩;
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培养液,投放量为53L-100L/亩,其中,所述浮游动物培养液中浮游动物的密度为500-2000只/L;
向水体中投放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其中,所述底栖动物的投放密度为1300-5500只/亩;肉食性鱼类10-50尾/亩;草食性鱼类5-40尾/亩。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水体的进水区设置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为200-800米的消浪过滤带,所述消浪过滤带与进水区河岸平行的两侧设有拦截网;其中,所述拦截网距进水区河岸的距离为0.5-1m;所述消浪过滤带由间距0.5-1m的若干排纤维水草组成,且每一排纤维水草中相邻两根纤维水草间距0.1-0.2m。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水体的水位降低1-2米;
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进行地形改造,以使所述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靠岸一侧到靠水一侧的地势逐渐降低。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地势逐渐降低,包括:
所述地势呈阶梯状逐渐降低。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水体的水位降低1-2米;
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进行土壤肥力调整,调整后的土壤中总碳含量为0.6-0.8%,总氮含量0.07-0.09%,总磷含量0.2-0.35%,有机质含量1-10%。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水体的水位降低1-2米;
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和剩余的水体进行消毒;
将消毒后的裸露出的土壤连续曝晒5-10天。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包括:
调节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的pH值为6-9;
恢复水体中的水位;
将沉水植物的长度修剪为不大于栽培所述沉水植物区域的水深;
将修剪后的沉水植物栽培在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中。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包括:
在栽培沉水植物7-14天后,调节所述水体的pH介于6-8之间;
在水温介于15-35度时,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向水体中投放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包括:
在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7-14天后,向水体中投放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栖动物包括:体长5-10cm的蚌类;体长1-2cm的螺蛳;体长2-4cm的青虾;
所述肉食性鱼类包括:鳜鱼、乌鳢、黄颡鱼和翘嘴红鲌;
所述草食性鱼类包括:鲢鱼和鳙鱼,且所述草食性鱼类的体长大于所述肉食性鱼类体长的50%。
实验表明,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态***构建方法,在被污染的水体内构建了一个生态***,利用生态***内的沉水植物和水藻吸收水体内的氮磷元素,沉水植物和水藻又可以被水生动物采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持续的向水体内添加药剂,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水体修复的持续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浪过滤带中拦截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浪过滤带中纤维水草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体中生态***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水体的pH值为6-9的情况下,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为8万-14 万株/亩;
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培养液,投放量为53L-100L/亩,其中,所述浮游动物培养液中浮游动物的密度为500-2000只/L;
向水体中投放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其中,所述底栖动物的投放密度为1300-5500只/亩;肉食性鱼类10-50尾/亩;草食性鱼类5-40尾/亩。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沉水植物可以选自苦草、轮叶黑藻、狐尾藻、大茨藻、眼子菜、刺藻、金鱼藻或者轮藻中的至少一种;
在种植沉水植物时,需要检测水体的pH值是否在6-9的数值区间内。如果不在上述区间内,需要将水体的pH值调整至6-9的范围内。为了提高种植效率,对于根系比较发达的沉水植物如苦草,可以剪去其2/3的茎后再种植。为了节省材料,可以将轮叶黑藻折断后分段种植。对于沉水植物种植时机的选择,在保证沉水植物能够成活的条件下,应当选择蒸腾量小或者有利于根系及时恢复的时间进行。例如,可以选择夏季的气温较低的阴雨天;或者夏季晴天的下午五点以后。在种植沉水植物时,各个工序之间必须紧凑,尽量缩短沉水植物脱离水的时间,要做到随掘、随运、随栽、随浇水。例如,在沉水植物运输到栽培地后,需要立即放入水中。可以理解的是,不同品种的沉水植物对种植时机的需求有所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针对不同品种的沉水植物对种植时机进行调整。
在实际应用中,沉水植物的种植过程可以为:先根据设计要求以固定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等为基准点进行定点放线,例如,可以用竹竿或木桩作为种植区域的标准点。定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要准确,标记要明显。定点放线后应由设计或有关人员验点,合格后按设计图纸的种植密度种植。在水深较浅处进行沉水植物栽培的采用的方法类似农田插秧;较深处采用叉子种植法,即将一头带叉的竹竿或木杆做工具,施工人员乘船用叉叉住植物的茎部,叉入水中。在进行沉水植物种植时,可以桩线作为参照,以确保种植密度均匀。需要说明的是,种植沉水植物的方法为现有技术,这里无需进行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水体内种植挺水植物,如芦苇、蒲草、荸荠、莲、水芹、茭白荀、荷花、香蒲等。
水生植物的选择以沉水植物为主,为了利于水生动物采食,可以将沉水植物从水体岸边向水体中部呈递进环形布设,例如,水体靠岸的一侧栽培适口性较差的狐尾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水体靠近水体中部的一侧栽培适口性较好的大茨藻、眼子菜等沉水植物。
然后,再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的培养液,投放量为53L-100L/亩,且浮游动物培养液中浮游动物的密度为500-2000只/L。另外,术语“浮游动物”是指枝角类浮游动物,例如大型溞类。浮游动物可以采食水体中的藻类和悬浮有机物,进而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为沉水植物提供较好的光照条件,保证沉水植物的成活率。
最后,向水体内投放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底栖动物的投放密度为1300-5500只/亩;肉食性鱼类10-50尾/亩;草食性鱼类5-40尾/亩。
投放的底栖动物可以采食水体内的浮游藻类和水底残渣,还可以作为幼鱼的饵料。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投放三角帆蚌、螺蛳、蚌类以及青虾等底栖动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蚌类的滤食作用可以加快营养循环、促进悬浮物絮凝沉降、有效的减少浮游藻类等悬浮物质、提高水体透明度。螺类的牧食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植物表面的附生生物覆盖层,使沉水植物能够吸收到更多的光照及其避免附生藻类对沉水植物的营养盐竞争。青虾可以水体中的有机碎屑、水生粪便、水生动物尸体、浮游动物为食,进而净化水体。投放的草食性鱼类的品种有鲢鱼、鳙鱼等,其主要以浮游动植物为食,可减少水中的浮游动植物增加水体透明度。投放的肉食性鱼类的品种有鳜鱼、乌鳢、黄颡鱼、翘嘴红鲌,其可以控制水体中野杂鱼的数量,避免过多的野杂鱼在水中搅动,引起水体浑浊。例如,黄颡鱼可以有效控制水螟卵及幼虫、矛头溞、中华溞、蚊蝇幼虫等,可以有效破坏水体周边蚊蝇繁殖过程。
另外,在水体中的生态***构建完成后,还可以在生态***运行3-5个月后,通过自然曝气丰富微生物菌群,充分发挥其自净能力。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进水对水体中生态***的冲击,在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水体的进水区设置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为200-800米的消浪过滤带,所述消浪过滤带与进水区河岸平行的两侧设有拦截网;其中,所述拦截网距进水区河岸的距离为0.5-1m;所述消浪过滤带由间距0.5-1m的若干排纤维水草组成,且每一排纤维水草中相邻两根纤维水草间距0.1-0.2m。在本文中,术语“纤维水草”是指人工设置的、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仿生水草,也被称为“人工水草”。
在实际应用中,术语“进水区”是指“进水河道”,其用于向被污染的水体输入水源。为了保护消浪过滤带不受水中杂物的破坏,可以在消浪过滤带与进水区河岸平行的两侧设置拦截网。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浪过滤带中拦截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了固定拦截网11,可以间隔1.5m设置长度为4m的竹桩12,再利用0.5-1cm粗的绳索将拦截网11固定在竹桩12上。为了使拦截网11能够竖直展开,拦截网11的底部设置有高度为0.2m的石笼13,顶部设置有浮球14。竹桩12的一端插在河底15的泥土中,另一端伸出水面;浮球14可以间隔1.5m设置在两根相邻两根竹桩12之间,优选设置在两根竹桩12的中点位置。通常情况下,拦截网11为网孔直径2-3cm的尼龙网。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浪过滤带中纤维水草的分布示意图,且图2中的左图为纤维水草分布的俯视图,图2中的右图为纤维水草在垂直于进水区河水流向的剖面上的分布示意图。如图2所示,拦截网11距进水河道的岸坡17坡底的距离为0.5m;拦截网11中间可以设置若干排自浮式碳素纤维水草16,设置原则为每排碳素纤维水草16间隔0.5m,同一排的碳素纤维水草16间隔0.15m。
通常情况下,进水河道中河水流速达1m/s以上,消浪带长度不建议小于 300m。
消浪过滤带能够有效的缓解河道进水对生态***造成的冲击及破坏,尤其是在生态***构建初期,纤维水草上会附着大量的藻类和原生动物,形成一层生物膜,不仅对水体的悬浮物质产生截留作用,纤维水草上附着的包括刚毛藻等丝状藻类,还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纤维水草的使用,可以对水体内的悬浮物质进行一定程度的过滤和吸附,并有利于生物挂膜,为微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场所。此外,纤维水草还可以起到消减风浪的作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在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水体的水位降低1-2米;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进行地形改造,以使所述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靠岸一侧到靠水一侧的地势逐渐降低。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的坡度改造为自然放坡的坡度。术语“自然放坡”是指改造后不进行任何支护处理,仅靠土体的自身稳定性保持土坡稳定的一种坡度构造形式。
地形改造还利于营造适宜生物生存的生活环境,达到生态***持久稳定运行的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沉水植物能够接受到充分的光照,以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所述地势逐渐降低,包括:所述地势呈阶梯状逐渐降低。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可以将水深为0.1-0.3m的区域作为沉水植物种植滨水区;将水深介于0.3-0.6m的区域作为沉水植物种植浅水区;将水深介于0.6-2m 的区域作为沉水植物种植深水区。上述沉水植物种植滨水区、沉水植物种植浅水区和沉水植物种植深水区内坡度平缓,在相邻两区的过渡地带可以采用自然放坡的形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沉水植物种植滨水区、沉水植物种植浅水区和沉水植物种植深水区的宽度可以根据水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对其作出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沉水植物的成活率,在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水体的水位降低1-2米;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进行土壤肥力调整,调整后的土壤中总碳含量为 0.6-0.8%,总氮含量0.07-0.09%,总磷含量0.2-0.35%,有机质含量1-10%。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建筑垃圾石块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还可以将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中的建筑垃圾石块体积含量降低至2%以下。可以理解的是,当土壤的肥力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可以使用营养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杀死一些土壤表面的藻类孢子以及一些有害病原菌,在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水体的水位降低1-2米;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和剩余的水体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裸露出的土壤连续曝晒5-10天。
在实际应用中,在将水体的水位降低后,可以使用生石灰对剩余水体及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进行消毒。例如,可以将生石灰用水混匀,然后均匀泼洒,禁止有重有轻,确保整个施工区域的土壤都进行彻底的消毒。如果未达到预设的消毒效果,需要加大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消毒效果,可以选择晴天泼洒石灰水,在消泼洒完成后,要暴晒一周,避开雨天。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沉水植物的成活率,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包括:调节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的pH值为6-9;恢复水体中的水位;将沉水植物的长度修剪为不大于栽培所述沉水植物区域的水深;将修剪后的沉水植物栽培在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中。
在将水体的水位降低后,可以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的 pH值。生石灰可以可降低土壤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中和底泥中的各种有机酸。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浮游动物能够快速繁殖,所述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包括:在栽培沉水植物7-14天后,调节所述水体的pH介于6-8之间;在水温介于15-35度时,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投放的浮游动物被水生动物捕食,所述向水体中投放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包括:在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7-14天后,向水体中投放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生态***的稳定性,所述底栖动物包括:体长5-10cm的蚌类;体长1-2cm的螺蛳;体长2-4cm的青虾;所述肉食性鱼类包括:鳜鱼、乌鳢、黄颡鱼和翘嘴红鲌;所述草食性鱼类包括:鲢鱼和鳙鱼,且所述草食性鱼类的体长大于所述肉食性鱼类体长的50%。
在实际应用中,在水体内生态***稳定运行后,由于水体内的氮磷元素大部分都被沉水植物吸收,沉水植物也会被水生动物采食,因此,水体内的氮磷元素转移到了水体中的沉水植物和水生动物体内,为了减少进一步水体内氮磷元素的总量,可以适当的对水体内的沉水植物进行收割和对水体内的水生动物进行捕捞。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3为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进行生态***构建的过程。
示例性的,以对氨氮含量为4.004mg/mL,化学需氧量为148.512mg/L、总磷含量为0.99mg/L的水体进行修复的工程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在水体的进水区设置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为300米的消浪过滤带,消浪过滤带由间距0.5m的若干排纤维水草组成,且每一排纤维水草中相邻两根纤维水草间距0.1m。另外,在消浪过滤带与进水区河岸平行的两侧设置拦截网,且拦截网距进水区河岸的距离为0.5m。
进水河道中间隔1.5m设置长度为4m的竹桩12,再利用0.5cm粗的绳索将拦截网11固定在竹桩12上,且拦截网11距进水河道的河岸坡底的距离为0.5m。拦截网11的底部设置有高度为0.2m的石笼13,顶部设置有浮球14。竹桩12的一端插在河底15的泥土中,另一端伸出水面;浮球14间隔1.5m在两根竹桩12的中点位置,拦截网为网孔直径2cm的尼龙网。拦截网11中间设置若干排自浮式碳素纤维水草16,每排碳素纤维水草16间隔0.5m,同一排的碳素纤维水草16间隔 0.15m。
(2)、将水体的水位降低1米。
(3)、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进行地形改造,以使所述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靠岸一侧到靠水一侧的地势呈自然放坡形式逐渐降低。将水深为 0.1-0.3m的区域作为沉水植物种植滨水区;将水深介于0.3-0.6m的区域作为沉水植物种植浅水区;将水深介于0.6-1m的区域作为沉水植物种植深水区。上述沉水植物种植滨水区、沉水植物种植浅水区和沉水植物种植深水区内坡度平缓,在相邻两区的过渡地带采用自然放坡的形式。
(4)、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进行土壤肥力调整,调整后的土壤中总碳含量为0.6%,总氮含量0.07%,总磷含量0.2%,有机质含量1%。
(5)使用生石灰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和剩余的水体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裸露出的土壤连续曝晒5天。
(6)、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的pH值为6。恢复水体中的水位;将沉水植物的长度修剪为不大于栽培所述沉水植物区域的水深;将修剪后的沉水植物栽培在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中。在沉水植物种植滨水区栽培适口性较差的狐尾藻和轮叶黑藻,在沉水植物种植浅水区和沉水植物种植深水区栽培适口性较好的大茨藻和眼子菜,种植密度为8万株/亩;
(7)、在栽培沉水植物7天后,调节所述水体的pH为6,且在水温15度时,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培养液,投放量为53L/亩,其中,所述浮游动物培养液中浮游动物的密度为500只/L;
(8)在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14天后,向水体中投放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其中,投放的底栖动物有体长5cm的蚌类,密度为400只/ 亩;体长1cm的螺蛳,密度为600只/亩;体长2cm的青虾,密度为300只/亩。
投放的肉食性鱼类有鳜鱼,密度为2只/亩;乌鳢,密度为3只/亩;黄颡鱼,密度为3只/亩;翘嘴红鲌,密度为2只/亩。
投放的草食性鱼类有鲢鱼,密度为4只/亩;鳙鱼,密度为4只/亩;且草食性鱼类的体长大于肉食性鱼类体长的50%。
实施例2
(1)、在水体的进水区设置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为500米的消浪过滤带,消浪过滤带由间距0.7m的若干排纤维水草组成,且每一排纤维水草中相邻两根纤维水草间距0.1m。另外,在消浪过滤带与进水区河岸平行的两侧设置拦截网,且拦截网距进水区河岸的距离为0.7m。
进水河道中间隔1.5m设置长度为4m的竹桩12,再利用0.5cm粗的绳索将拦截网11固定在竹桩12上,且拦截网11距进水河道的河岸坡底的距离为0.5m。拦截网11的底部设置有高度为0.2m的石笼13,顶部设置有浮球14。竹桩12的一端插在河底15的泥土中,另一端伸出水面;浮球14间隔1.5m在两根竹桩12的中点位置,拦截网为网孔直径2cm的尼龙网。拦截网11中间设置若干排自浮式碳素纤维水草16,每排碳素纤维水草16间隔0.5m,同一排的碳素纤维水草16间隔 0.15m。
(2)、将水体的水位降低1.5米。
(3)、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进行地形改造,以使所述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靠岸一侧到靠水一侧的地势呈自然放坡形式逐渐降低。将水深为 0.1-0.3m的区域作为沉水植物种植滨水区;将水深介于0.3-0.6m的区域作为沉水植物种植浅水区;将水深介于0.6-1.5m的区域作为沉水植物种植深水区。上述沉水植物种植滨水区、沉水植物种植浅水区和沉水植物种植深水区内坡度平缓,在相邻两区的过渡地带采用自然放坡的形式。
(4)、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进行土壤肥力调整,调整后的土壤中总碳含量为0.7%,总氮含量0.08%,总磷含量0.3%,有机质含量5%。
(5)使用生石灰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和剩余的水体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裸露出的土壤连续曝晒8天。
(6)、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的pH值为8。恢复水体中的水位;将沉水植物的长度修剪为不大于栽培所述沉水植物区域的水深;将修剪后的沉水植物栽培在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中。在沉水植物种植滨水区栽培适口性较差的狐尾藻和轮叶黑藻,在沉水植物种植浅水区和沉水植物种植深水区栽培适口性较好的大茨藻和眼子菜,种植密度为10万株/亩;
(7)、在栽培沉水植物10天后,调节所述水体的pH为7,且在水温为25度时,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培养液,投放量为70L/亩,其中,所述浮游动物培养液中浮游动物的密度为1000只/L;
(8)在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10天后,向水体中投放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其中,投放的底栖动物有体长8cm的蚌类,密度为600只/ 亩;体长2cm的螺蛳,密度为1300只/亩;体长3cm的青虾,密度为700只/亩。
投放的肉食性鱼类有鳜鱼,密度为4只/亩;乌鳢,密度为8只/亩;黄颡鱼,密度为8只/亩;翘嘴红鲌,密度为5只/亩。
投放的草食性鱼类有鲢鱼,密度为10只/亩;鳙鱼,密度为15只/亩;且草食性鱼类的体长大于肉食性鱼类体长的50%。
实施例3
(1)、在水体的进水区设置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为700米的消浪过滤带,消浪过滤带由间距1m的若干排纤维水草组成,且每一排纤维水草中相邻两根纤维水草间距0.2m。另外,在消浪过滤带与进水区河岸平行的两侧设置拦截网,且拦截网距进水区河岸的距离为1m。
进水河道中间隔1.5m设置长度为4m的竹桩12,再利用0.5cm粗的绳索将拦截网11固定在竹桩12上,且拦截网11距进水河道的河岸坡底的距离为0.5m。拦截网11的底部设置有高度为0.2m的石笼13,顶部设置有浮球14。竹桩12的一端插在河底15的泥土中,另一端伸出水面;浮球14间隔1.5m在两根竹桩12的中点位置,拦截网为网孔直径2cm的尼龙网。拦截网11中间设置若干排自浮式碳素纤维水草16,每排碳素纤维水草16间隔0.5m,同一排的碳素纤维水草16间隔 0.15m。
(2)、将水体的水位降低2米。
(3)、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进行地形改造,以使所述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靠岸一侧到靠水一侧的地势呈自然放坡形式逐渐降低。将水深为 0.1-0.3m的区域作为沉水植物种植滨水区;将水深介于0.3-0.6m的区域作为沉水植物种植浅水区;将水深介于0.6-2m的区域作为沉水植物种植深水区。上述沉水植物种植滨水区、沉水植物种植浅水区和沉水植物种植深水区内坡度平缓,在相邻两区的过渡地带采用自然放坡的形式。
(4)、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进行土壤肥力调整,调整后的土壤中总碳含量为0.8%,总氮含量0.09%,总磷含量0.35%,有机质含量9%。
(5)使用生石灰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和剩余的水体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裸露出的土壤连续曝晒10天。
(6)、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的pH值为9。恢复水体中的水位;将沉水植物的长度修剪为不大于栽培所述沉水植物区域的水深;将修剪后的沉水植物栽培在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中。在沉水植物种植滨水区栽培适口性较差的狐尾藻和轮叶黑藻,在沉水植物种植浅水区和沉水植物种植深水区栽培适口性较好的大茨藻和眼子菜,种植密度为14万株/亩;
(7)、在栽培沉水植物14天后,调节所述水体的pH为8,且在水温为35度时,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培养液,投放量为100L/亩,其中,所述浮游动物培养液中浮游动物的密度为2000只/L;
(8)在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7天后,向水体中投放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其中,投放的底栖动物有体长10cm的蚌类,密度为1000只/ 亩;体长2cm的螺蛳,密度为2800只/亩;体长4cm的青虾,密度为1400只/亩。
投放的肉食性鱼类有鳜鱼,密度为8只/亩;乌鳢,密度为12只/亩;黄颡鱼,密度为15只/亩;翘嘴红鲌,密度为12只/亩。
投放的草食性鱼类有鲢鱼,密度为20只/亩;鳙鱼,密度为20只/亩;且草食性鱼类的体长大于肉食性鱼类体长的50%。
对比例1
(1)向水体中添加生石灰,将水体的pH值调节到10.5,氮元素以氨气的形式逸出。
(2)待水体中氨氮含量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时,检测水体中总磷是否含量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如果未达到,再向水体中添加石灰,以使石灰与磷酸根产生絮凝沉淀。
对比例2
(1)向水体中添加生石灰,将水体的pH值调节到11,氮元素以氨气的形式逸出。
(2)待水体中氨氮含量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时,检测水体中总磷是否含量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如果未达到,再向水体中添加石灰,以使石灰与磷酸根产生絮凝沉淀。
对比例3
(1)向水体中添加生石灰,将水体的pH值调节到11.5,氮元素以氨气的形式逸出。
(2)待水体中氨氮含量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时,检测水体中总磷是否含量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如果未达到,再向水体中添加石灰,以使石灰与磷酸根产生絮凝沉淀。
需要强调的是,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中,在完成上述处理步骤后,不进行人工干预。然后针对每一实施例,分别在对水体修复完成后、处理完成后三个月和处理完成后六个月分别测量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化学需氧量、总磷含量,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对海口桂林洋水体修复三个月后的测量数据;表2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对海口桂林洋水体修复六个月后的测量数据。
表1
由表1可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水体中氨氮含量降低到地表四类水质的水平,并在处理完成六个月后仍然保持这一水平。而应用现有技术,在对水体修复完成时,水体水质可以达到地表四类水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质逐渐恶化,因此,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进行水体修复的持续性更好。
另外,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水体中的氨氮含量降低至1.261mg/mL;将化学需氧量降低至7.157mg/mL;将水体的总磷含量降低至0.043mg/mL。
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地表Ⅳ类水质指标来自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另外,可以利用水杨酸比色法,纳氏试剂比色法以及氨气敏电极法测量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可以采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测定水体的化学耗氧量;可以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量水体中的总磷含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体中生态***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水体的pH值为6-9的情况下,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为8万-14万株/亩;
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培养液,投放量为53L-100L/亩,其中,所述浮游动物培养液中浮游动物的密度为500-2000只/L;
向水体中投放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其中,所述底栖动物的投放密度为1300-5500只/亩;肉食性鱼类10-50尾/亩;草食性鱼类5-40尾/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水体的进水区设置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为200-800米的消浪过滤带,所述消浪过滤带与进水区河岸平行的两侧设有拦截网;其中,所述拦截网距进水区河岸的距离为0.5-1m;所述消浪过滤带由间距0.5-1m的若干排纤维水草组成,且每一排纤维水草中相邻两根纤维水草间距0.1-0.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水体的水位降低1-2米;
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进行地形改造,以使所述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靠岸一侧到靠水一侧的地势逐渐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势逐渐降低,包括:
所述地势呈阶梯状逐渐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水体的水位降低1-2米;
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进行土壤肥力调整,调整后的土壤中总碳含量为0.6-0.8%,总氮含量0.07-0.09%,总磷含量0.2-0.35%,有机质含量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水体的水位降低1-2米;
对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和剩余的水体进行消毒;
将消毒后的裸露出的土壤连续曝晒5-10天。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水体中栽培沉水植物包括:
调节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的pH值为6-9;
恢复水体中的水位;
将沉水植物的长度修剪为不大于栽培所述沉水植物区域的水深;
将修剪后的沉水植物栽培在水位降低后裸露出的土壤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包括:
在栽培沉水植物7-14天后,调节所述水体的pH介于6-8之间;
在水温介于15-35度时,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水体中投放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包括:
在向水体中投放浮游动物7-14天后,向水体中投放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栖动物包括:体长5-10cm的蚌类;体长1-2cm的螺蛳;体长2-4cm的青虾;
所述肉食性鱼类包括:鳜鱼、乌鳢、黄颡鱼和翘嘴红鲌;
所述草食性鱼类包括:鲢鱼和鳙鱼,且所述草食性鱼类的体长大于所述肉食性鱼类体长的50%。
CN201711148283.4A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水体中生态***构建方法 Pending CN1078049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8283.4A CN107804916A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水体中生态***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8283.4A CN107804916A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水体中生态***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4916A true CN107804916A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80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8283.4A Pending CN107804916A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水体中生态***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0491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6564A (zh) * 2018-12-05 2019-03-26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生态群落的修复方法
CN112499896A (zh) * 2020-11-20 2021-03-16 佛山市三水雄鹰铝表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铵钒和水生动植物相结合的封闭景观水体修复方法
CN113735369A (zh) * 2021-07-30 2021-12-03 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体增氧活化的生态修复装置
CN115176734A (zh) * 2022-07-12 2022-10-14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生态***构建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1079A (zh) * 2008-10-07 2010-03-17 上海海洋大学 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
CN103214099A (zh) * 2013-05-07 2013-07-24 吕健 一种湖塘湿地的水体生态修复与净化方法
CN103882828A (zh) * 2014-04-01 2014-06-25 深圳市益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4310591A (zh) * 2014-11-07 2015-01-28 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景观水体生态***的构建方法
CN105130000A (zh) * 2015-09-08 2015-12-09 浙江人文园林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森林的构建方法
CN105502803A (zh) * 2015-11-27 2016-04-20 宋波 一种黑臭河道综合治理及生态恢复方法
CN105544462A (zh) * 2015-12-30 2016-05-04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消浪的护岸方法
CN105858898A (zh) * 2016-04-28 2016-08-17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CN107188318A (zh) * 2017-05-18 2017-09-22 长江大学 一种黑臭河道污水治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1079A (zh) * 2008-10-07 2010-03-17 上海海洋大学 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
CN103214099A (zh) * 2013-05-07 2013-07-24 吕健 一种湖塘湿地的水体生态修复与净化方法
CN103882828A (zh) * 2014-04-01 2014-06-25 深圳市益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4310591A (zh) * 2014-11-07 2015-01-28 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景观水体生态***的构建方法
CN105130000A (zh) * 2015-09-08 2015-12-09 浙江人文园林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森林的构建方法
CN105502803A (zh) * 2015-11-27 2016-04-20 宋波 一种黑臭河道综合治理及生态恢复方法
CN105544462A (zh) * 2015-12-30 2016-05-04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消浪的护岸方法
CN105858898A (zh) * 2016-04-28 2016-08-17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CN107188318A (zh) * 2017-05-18 2017-09-22 长江大学 一种黑臭河道污水治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金晶等: "海滨带直立式硬质驳岸特征与生态景观构建模式探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6564A (zh) * 2018-12-05 2019-03-26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生态群落的修复方法
CN112499896A (zh) * 2020-11-20 2021-03-16 佛山市三水雄鹰铝表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铵钒和水生动植物相结合的封闭景观水体修复方法
CN113735369A (zh) * 2021-07-30 2021-12-03 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体增氧活化的生态修复装置
CN115176734A (zh) * 2022-07-12 2022-10-14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生态***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5454B (zh) 一种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发展全过程控制方法
CN105858898B (zh)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CN109548725A (zh) 一种池塘或稻田生态高密度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CN107804916A (zh) 一种水体中生态***构建方法
CN108298675A (zh) 一种降氮减磷的湖水生态修复方法
CN105580763B (zh) 一种四指马鲅人工低盐育苗方法
CN103609487B (zh) 一种鲟鱼养殖方法
CN104129856A (zh) 一种组合型生态浮床及其养殖方法
CN105540855A (zh) 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
CN103814857A (zh) 一种鱼蟹养殖池及其养殖方法
CN111718076A (zh) 一种丘陵地区小型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方法
CN110422931A (zh) 河道生态修复***施工方法
Hendri et al. Gracilaria sp Seaweed Cultivation with Net Floating Method in Traditional Shrimp Pond in the Dungun River of Marga Sungsang Village of Banyuasin District, South Sumatera
CN111248128A (zh) 一种外循环的青虾养殖方法
CN114409088A (zh) 一种基于生态***模型和生物操纵技术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设计
CN1739345A (zh) 高位池驯化和养殖方法
CN107651754B (zh) 一种修复富营养水体的复合生态***构建方法及人工礁石
CN103979684A (zh) 滩涂底播青蛤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3435163B (zh) 一种生活小区排污口去富营养化的方法
Bray et al. The effect of four substrates on growth and survival of Penaeus vannamei at two salinities
Hendri et al. Intensification of seaweed cultivation Euchema cottonii with verticulture method in the water of Kelagian Island, Lampung Bay
Hendri et al. Growth of Eucheuma denticulatum (spinosum) cultivated with a net bag verticulture method
CN207450181U (zh) 一种抗水流生态浮岛基底
CN100377640C (zh) 一种改善海水围塘生态环境的方法
Permatasari et al.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at the Bogowonto River Estuary of Kulon Progo Regenc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