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43047B - 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方法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方法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43047B
CN107743047B CN201711013767.8A CN201711013767A CN107743047B CN 107743047 B CN107743047 B CN 107743047B CN 201711013767 A CN201711013767 A CN 201711013767A CN 107743047 B CN107743047 B CN 107743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relay
data packet
relay nod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137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43047A (zh
Inventor
张白
孔德超
魏彩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Minz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Minz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Minz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 Minz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01376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430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43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3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43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3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02Airborne stations
    • H04B7/18504Aircraft used as relay or high altitude atmospheric plat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定向中继通信方法和***,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中继节点接收并解析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数据信息;判断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中,位于本中继节点之前的最近一个中继节点的地址,如果是,则将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修改为当前中继节点的中继地址,并将中继地址修改后的数据包,按照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转发至当前传输方向下的下一个中继节点;否则不做处理。本发明方法通过中继的方式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且中继节点只转发任务数据包,而对于接收到的其他数据包不做处理,避免占用带宽。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方法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方法及***。
背景技术
宁夏是农业大省,耕地面积114.5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2.82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宁夏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但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地带,水资源相对紧张,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黄河,黄河水利相关工程直接关系宁夏地区工农业发展的根本。
精确对水资源进行调控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合理使用的前提。引黄灌渠斗口,特指干渠通向支渠的放水闸口。按照引黄灌区现行水资源管理办法,斗口流量是水管部门与用水单位结算水费的法定依据,因此对于斗口流量准确测量很重要。人工测量调整不便,计量准确度存在人为因素,因此目前多采用自动流量测量技术。然而自动流量测量技术需要将采集数据从采集点传输到调节***。
解决野外斗口流量测量与调节***的通信问题可以采用有线或者无线通信的方式。有线通信方式需要远程布设通信线路,布设与维护工作量大,对于野外水利渠道施工难度更大,且成本高。成熟的3G/4G无线通信技术完全可以解决通信问题,但该类技术的使用成本较高。Wifi与Zigbee等协议通信协议成熟度高,使用广泛,但其通信距离有限,难以满足野外无线通信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通信距离受限或成本高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方法及***。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方法,包括步骤:
远程控制端向中继节点发送数据采集请求的第一请求数据包,所述第一请求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请求命令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远程控制端地址,发送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目标地址为期望采集数据的目标中继节点地址;
中继节点接收并解析第一请求数据包,根据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和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确定当前传输方向,再判断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当前传输方向下,位于本中继节点之前的最近一个中继节点的地址,如果是,则将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修改为本中继节点的地址,并将中继地址修改后的第一请求数据包,按照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转发至当前传输方向下的下一个中继节点;否则不做处理。
目标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请求数据包后,根据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确定自己是目标中继节点,则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整合成响应数据包发送,所述响应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所述数据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发送地址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目标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
中继节点接收并解析响应数据包,根据响应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和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确定当前传输方向,再判断响应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当前传输方向下,位于本中继节点之前的最近一个中继节点的地址,如果是,则将响应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修改为本中继节点的地址,并将中继地址修改后的响应数据包,按照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转发至当前传输方向下的下一个中继节点;否则不做处理。
上述方法中,一方面,通过中继的方式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解决WiFi等方式传输距离有限的问题;另一方面,中继节点只转发与自己有关的任务(任务是指自己作为中继路径中的一员,具有传输数据包的任务)数据包,而对于其他数据包则不做处理,避免转发其他数据包所占用的带宽,进而降低通信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包括远程控制端、多个中继节点和多个信息采集设备,一个信息采集设备对应一个中继节点,信息采集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与其对应的中继节点发送出去;多个中继节点之间的中继路径预先已确定;
远程控制端向中继节点发送数据采集请求的第一请求数据包,所述第一请求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请求命令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远程控制端地址,发送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目标地址为期望采集数据的目标中继节点地址;
中继节点接收并解析第一请求数据包,根据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和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确定当前传输方向,再判断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当前传输方向下,位于本中继节点之前的最近一个中继节点的地址,如果是,则将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修改为本中继节点的地址,并将中继地址修改后的第一请求数据包,按照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转发至当前传输方向下的下一个中继节点;否则不做处理;
目标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请求数据包后,根据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确定自己是目标中继节点,则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整合成响应数据包发送,所述响应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所述数据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发送地址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目标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
中继节点接收并解析响应数据包,根据响应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和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确定当前传输方向,再判断响应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当前传输方向下,位于本中继节点之前的最近一个中继节点的地址,如果是,则将响应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修改为本中继节点的地址,并将中继地址修改后的响应数据包,按照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转发至当前传输方向下的下一个中继节点;否则不做处理;
远程控制端收到目标地址为远程控制地址的响应数据包后,解析响应数据包,获得响应数据包中的数据信息。
在进一步优化的方案中,该***还包括搭载于无人机的无人机控制端;
远程控制端向无人机控制端发送数据采集请求的第二请求数据包,所述第二请求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请求命令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无人机控制端地址,发送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目标地址为期望采集数据的目标中继节点地址;
搭载于无人机的无人机控制端接收并解析第二请求数据包,识别第二请求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无人机飞往目标地址对应的中继节点上空,将第二请求数据包发送给目标中继节点;
目标中继节点接收并解析第二请求数据包,根据第二请求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确定自己为目标中继节点,则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整合成响应数据包发送,所述响应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所述数据信息;再判断第二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无人机控制端地址,若是,则将中继地址设置为无人机控制端地址,发送地址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目标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
无人机控制端接收并解析响应数据包,将响应数据包发送至远程控制端;
远程控制端收到响应数据包后,解析响应数据包,获得响应数据包中的数据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及***,通过中继的方式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解决WiFi等方式传输距离有限的问题;中继节点只转发与自己有关的任务数据包,而对于其他数据包则不做处理,避免转发其他数据包所占用的带宽,继而避免为转发其他数据包而消耗的非必须支出的费用,降低野外信息传输的通信成本,解决了野外斗口流量测量与调节***的通信问题,具有良好的市场及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无线定向中继通信***中的一个中继节点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该***中包括远程控制端、多个中继节点和多个信息采集设备,一个信息采集设备对应一个中继节点,信息采集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与其对应的中继节点发送出去;多个中继节点之间的中继路径预先已确定。
信息采集设备在采集到数据信息(例如野外斗口流量数据)后,传输给与其对应的中继节点,通过中继节点发送出去。
远程控制端需要信息采集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时,远程控制端向中继节点发送数据采集请求的第一请求数据包,所述第一请求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请求命令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远程控制端地址,发送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目标地址为期望采集数据的目标中继节点的地址,即任何一个中继节点都可能作为目标中继节点。
如图1(图1中的箭头表示传输方向)、图3所示,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请求数据包后,首先解析第一请求数据包,获取到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请求命令信息;然后根据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和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确定当前传输方向,再判断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当前传输方向下,位于本中继节点之前的最近一个中继节点的地址,如果是,则根据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确定当前传输方向,并将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修改为当前中继节点的地址,然后将中继地址修改后的第一请求数据包,按照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转发至当前传输方向下的下一个中继节点;若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不是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中,位于本中继节点之前的最近一个中继节点的地址,则不做处理。
目标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请求数据包后,解析第一请求数据包,根据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确定自己为目标中继节点,则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整合成响应数据包发送,所述响应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所述数据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也就是自己的地址),发送地址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目标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
其他(目标中继节点以外的)中继节点接收并解析响应数据包,获取到响应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数据信息;然后根据响应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和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确定当前传输方向,再判断响应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当前传输方向下,位于本中继节点之前的最近一个中继节点的地址,如果是,则将响应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修改为本中继节点的地址,然后将中继地址修改后的响应数据包,按照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转发至当前传输方向下的下一个中继节点;否则不做处理。
远程控制端收到目标地址为远程控制地址的响应数据包后,解析响应数据包,获得响应数据包中的数据信息,完成数据信息采集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个中继节点都可能作为目标中继节点,当其作为目标中继节点时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整合成响应数据包,当其不是作为目标中继节点时,只需要根据当前的传输方向转发至下一个中继节点。具体实现时,中继节点接收到数据包后,解析数据包后,先根据目标地址判断自己是否为目标中继节点,若不是,则先确定当前传输方向,再确定是否需要转发该数据包,若需要转发就转发至下一个中继节点,若不需要转发则不做处理,若判断出自己是目标中继节点,则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整合成响应数据包发送。
即是说,中继节点只转发与自己有关的数据包,与自己无关的数据包则不转发,因而可以避免转发与自己无关的数据包时所占用的带宽,即避免为此而额外支付的费用,降低通信成本。
例如,假设***中有20个中继节点,远程控制端的地址为0,20个中继节点的地址分别为1、2、3、……、20,且依据各个中继节点在已确定的中继路径中的位置而设定,例如,地址为4的中继节点在中继路径中,位于地址分别为3和5的中继节点之间。
假定地址为8的中继节点为目标中继节点,目标中继节点将与其对应的信息采集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整合成响应数据包发送,响应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所述数据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8,发送地址为8,目标地址为0。
假如当前地址为4的中继节点接收到一个数据包(第一请求数据包、响应数据包、第二请求数据包,对于中继节点而言,都是数据包,对每个数据包添加前缀仅是为了进行区分),解析该数据包后获知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为8,中继地址为5,目标地址为0,则可以判定出当前的传输方向为向远程控制端传输。然后当前地址为4的中继节点将响应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修改为自己的地址(地址为4),然后将修改后的第一请求数据包(即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已变为4)转发给地址为3的中继节点。假如当前地址为4的中继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没有中继地址(也就是其他通信方式下的数据包),或者中继地址为6,或者中继地址为3,那么当前地址为4的中继节点对该数据包不做任何处理。
容易理解的,在中继路径中,第一个中继节点位于远程控制端与第二个中继节点之间,因此第一个中继节点转发远程控制端发送的数据包,即是说,第一个中继节点分析出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与发送地址均为远程控制端的地址时,会将该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更改为自己的地址,然后转发给中继路径中的下一个中继节点。同理地,目标中继节点接收到目的地址为自己的地址时,会将数据信息整合成响应数据包后,将响应数据包向当前传输方向下的下一个中继节点发送。
通过这样的定向传输方式,存在以下好处:
1)通过中继的方式可以保障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
2)不转发其他通信方式下的数据包,避免占用带宽,降低通信成本。
3)不转发位于本中继节点之前2个及以上中继节点的数据包,可以避免本中继节点重复多次转发,降低成本。以上述为例,若地址为4的中继节点转发了地址为6的中继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给地址为3的中继节点,那么还要转发一次地址为5的中继节点转发的数据包给地址为3的中继节点,造成重复转发。
4)不转发当前传输方向下位于本中继节点之后的中继节点的数据包,可以避免本中继节点之后的中继节点重复多次转发,降低成本。以上述为例,若地址为4的中继节点转发了地址为3的中继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给3,地址为4的中继节点本来就已经转发过一次数据包(3的数据包是从4那里获得的)给地址为3的中继节点了,现在还要转发一次,造成重复转发。
5)避免造成数据包转发紊乱,导致远程控制端不能获得数据包,或者重复多次获得相同的数据包。
在通信***链路中,难免出现远程控制端发送的数据请求命令无法响应,例如中继节点设备故障,或者无线发射功率降低等造成通信中断情况,若出现此种情况则采集的数据信息将无法送达到远程控制端。因此,作为补充,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中,还包括无人机控制端(搭载于无人机上,利用无人机可在空间移动的优势进行数据传送),利用无人机控制端直接发送数据包至远程控制端或目标中继节点。例如,当远程控制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没有收到目标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的数据包时,远程控制端向无人机控制端发送数据采集请求的第二请求数据包,所述第二请求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请求命令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无人机控制端地址,发送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目标地址为期望采集数据的目标中继节点地址。
搭载于无人机的无人机控制端接收并解析第二请求数据包,识别第二请求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无人机飞往目标地址对应的中继节点上空,将第二请求数据包发送给目标中继节点。
目标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二请求数据包后,根据第二请求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判断出自己为目标地址,则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整合成响应数据包发送,所述响应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所述数据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无人机控制端地址,发送地址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目标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
无人机控制端接收并解析响应数据包,将响应数据包发送至远程控制端。
远程控制端收到响应数据包后,解析响应数据包,获得响应数据包中的数据信息,完成数据采集任务。
在***中不包括无人机控制端时,可以按照远程控制端地址为A,从A+1开始依次设置的方式对中继路径上的各个中继节点的地址进行设置。在***中包括无人机控制端时,可以按照远程控制端地址为A,无人机控制端为A+1,从A+2开始依次设置的方式对中继路径上的各个中继节点的地址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包含无人机控制端的***中,只有在中继链路中断后才通过无人机控制端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因此,当中继链路完好时,地址为A+2的中继节点会转发发送地址为远程控制端的数据包。可以通过判断发送地址与中继地址来实现,若发送地址与中继地址一致,且均为远程控制端的地址,则转发该数据包给A+3,否则不做处理。一方面不仅可以不影响***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当通过无人机控制端发送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时,若远程控制端发送的数据包也被与其相邻的中继节点也接收了,也不进行转发,因为即使转发了也不能传输至目标中继节点(因为中继链路已中继),这样可以避免造成数据包重复转发,占用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的都是数据包,需要通过分析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和中继地址来判断是第一请求数据包还的第二请求数据包。即是说,在包含无人机控制端的***中,具体实现时,实际上中继节点通过目标地址判断出自己是目标中继节点后,先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整合成响应数据包发送,所述响应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所述数据信息;然后再判断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无人机控制端地址,若是,则将响应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设置为无人机控制端地址,即此时是通过无人机控制端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否则将中继地址设置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即此时是通过中继链路进行数据传送。这样不仅可以保障***的正常运转,也可以避免在通过无人机控制端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时,部分中继节点也进行无效的(中继链路中断)数据转发,造成带宽被无效占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远程控制端向中继节点发送数据采集请求的第一请求数据包,所述第一请求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请求命令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远程控制端地址,发送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目标地址为期望采集数据的目标中继节点地址;
中继节点接收并解析第一请求数据包,根据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和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确定当前传输方向,再判断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当前传输方向下,位于本中继节点之前的最近一个中继节点的地址,如果是,则将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修改为本中继节点的地址,并将中继地址修改后的第一请求数据包,按照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转发至当前传输方向下的下一个中继节点;否则不做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目标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请求数据包后,根据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确定自己是目标中继节点,则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整合成响应数据包发送,所述响应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所述数据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发送地址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目标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
中继节点接收并解析响应数据包,根据响应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和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确定当前传输方向,再判断响应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当前传输方向下,位于本中继节点之前的最近一个中继节点的地址,如果是,则将响应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修改为本中继节点的地址,并将中继地址修改后的响应数据包,按照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转发至当前传输方向下的下一个中继节点;否则不做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远程控制端向无人机控制端发送数据采集请求的第二请求数据包,所述第二请求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请求命令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无人机控制端地址,发送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目标地址为期望采集数据的目标中继节点地址;
搭载于无人机的无人机控制端接收并解析第二请求数据包,识别第二请求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无人机飞往目标地址对应的中继节点上空,将第二请求数据包发送给目标中继节点;
目标中继节点接收并解析第二请求数据包,根据第二请求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确定自己为目标中继节点,则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整合成响应数据包发送,所述响应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所述数据信息;再判断第二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无人机控制端地址,若是,则将中继地址设置为无人机控制端地址,发送地址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目标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
无人机控制端接收并解析响应数据包,将响应数据包发送至远程控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到远程控制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的中继节点,判断请求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与中继地址是否均为远程控制端的地址,若是,则判定为该请求数据包为第一请求数据包,根据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确定当前传输方向,并将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修改为本中继节点的地址,并将中继地址修改后的第一请求数据包,按照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转发至当前传输方向下的下一个中继节点;否则不做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远程控制端地址为A;各个中继节点的中继地址,按照在中继路径上的位置,从A+1开始依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远程控制端地址固定为A,无人机控制端地址固定为A+1,各个中继节点的地址,按照在中继路径上的位置,从A+2开始依次设置。
7.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远程控制端、多个中继节点和多个信息采集设备,一个信息采集设备对应一个中继节点,信息采集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与其对应的中继节点发送出去;多个中继节点之间的中继路径预先已确定;
远程控制端向中继节点发送数据采集请求的第一请求数据包,所述第一请求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请求命令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远程控制端地址,发送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目标地址为期望采集数据的目标中继节点地址;
中继节点接收并解析第一请求数据包,根据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和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确定当前传输方向,再判断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当前传输方向下,位于本中继节点之前的最近一个中继节点的地址,如果是,则将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修改为本中继节点的地址,并将中继地址修改后的第一请求数据包,按照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转发至当前传输方向下的下一个中继节点;否则不做处理;
目标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请求数据包后,根据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确定自己是目标中继节点,则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整合成响应数据包发送,所述响应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所述数据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发送地址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目标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
中继节点接收并解析响应数据包,根据响应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和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确定当前传输方向,再判断响应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当前传输方向下,位于本中继节点之前的最近一个中继节点的地址,如果是,则将响应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修改为本中继节点的地址,并将中继地址修改后的响应数据包,按照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转发至当前传输方向下的下一个中继节点;否则不做处理;
远程控制端收到目标地址为远程控制地址的响应数据包后,解析响应数据包,获得响应数据包中的数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定向中继通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搭载于无人机的无人机控制端;
远程控制端向无人机控制端发送数据采集请求的第二请求数据包,所述第二请求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请求命令信息;中继地址设置为无人机控制端地址,发送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目标地址为期望采集数据的目标中继节点地址;
搭载于无人机的无人机控制端接收并解析第二请求数据包,识别第二请求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无人机飞往目标地址对应的中继节点上空,将第二请求数据包发送给目标中继节点;
目标中继节点接收并解析第二请求数据包,根据第二请求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确定自己为目标中继节点,则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整合成响应数据包发送,所述响应数据包包括发送地址、中继地址、目标地址和所述数据信息;再判断第二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是否为无人机控制端地址,若是,则将中继地址设置为无人机控制端地址,发送地址为当前中继节点地址,目标地址为远程控制端地址;
无人机控制端接收并解析响应数据包,将响应数据包发送至远程控制端;
远程控制端收到响应数据包后,解析响应数据包,获得响应数据包中的数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定向中继通信***,其特征在于,接收到远程控制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的中继节点,判断请求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与中继地址是否均为远程控制端的地址,若是,则判定为该请求数据包为第一请求数据包,根据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确定当前传输方向,并将第一请求数据包中的中继地址修改为本中继节点的地址,并将中继地址修改后的第一请求数据包,按照预先确定的中继路径,转发至当前传输方向下的下一个中继节点;否则不做处理。
CN201711013767.8A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方法及*** Active CN107743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3767.8A CN107743047B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方法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3767.8A CN107743047B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方法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3047A CN107743047A (zh) 2018-02-27
CN107743047B true CN107743047B (zh) 2020-10-27

Family

ID=61238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13767.8A Active CN107743047B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方法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430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5600B (zh) 2018-05-18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10035470B (zh) * 2019-03-25 2020-12-01 深圳市联智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节点无线传输***中实现定向数据访问的节点设备
CN109922466B (zh) * 2019-03-25 2020-12-01 深圳市联智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节点无线传输***中实现定向数据访问的方法
CN110087279B (zh) * 2019-05-06 2022-11-08 西安非凡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群组为单元的无线中继组网数据传输方法
CN110913441B (zh) * 2019-11-28 2022-02-11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079873B (zh) * 2020-08-14 2023-03-24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无明确目标用户的组播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CN114449457B (zh) * 2021-12-29 2024-05-17 深圳市信致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链状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节点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5996C (zh) * 2006-12-14 2009-10-28 武汉隆泰科技有限公司 微功率无线模块远距离通信分层路由方法
CN101207557B (zh) * 2006-12-19 2012-03-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分发的***及方法
US8279870B2 (en) * 2007-08-01 2012-10-02 Silver Spring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routing in a utility smart-grid network
JP5449183B2 (ja) * 2008-10-15 2014-03-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US8929218B2 (en) * 2010-09-10 2015-01-06 Brocade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across multiple layer-2 domains
CN102628963B (zh) * 2011-11-02 2014-09-2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飞行器搭载无线中继站用于无线遥测仪器数据传输的装置
CN103095362A (zh) * 2012-12-18 2013-05-08 青岛乾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自动抄表***的互为中继方法
CN103353861B (zh) * 2013-06-18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实现分布式i/o资源池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15020A (zh) * 2013-07-26 2013-11-2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中继***中基于频率划分的干扰解决方法
WO2015124782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Buzzinbees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inactive sim cards
CN105530185B (zh) * 2014-09-29 2018-12-25 优视科技有限公司 覆盖路由网络、基于覆盖路由网络的路由方法及路由器
CN105071852B (zh) * 2015-08-27 2019-03-05 杨珊珊 一种利用无人机实现的智能中继***及方法
CN105407516B (zh) * 2015-10-23 2018-11-13 ***装备发展部第六十三研究所 基于链路质量因子的多跳自组网络抗干扰路由方法
CN106535119A (zh) * 2016-10-14 2017-03-2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基于可变数据速率的无人机中继移动模型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6788677B (zh) * 2016-12-09 2022-05-0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移动数据网络的无人机数据中继装置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3047A (zh) 201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43047B (zh) 一种无线定向中继通信方法及***
DE602005002446T2 (de) Überwachungsvorrichtung, mobiles Endgerät und Kommunikationsüberwachungverfahren
DE602005004744T2 (de) Kontrollvorrichtung, mobiles Endgerät und Kommunikationskontrollverfahren
CN111371827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BRPI0711864A2 (pt) método para retransmitir dados originados de um dispositivo isolado da rede em um dispositivo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dispositivos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método para transferir dados através de um dispositivo isolado da rede, e, dispositivo isolado da rede
US769789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860218B (zh) 一种列车健康状态信息监测无线网关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636548A (zh)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节点和存储介质
CN103997530A (zh) 电梯物联网的通信***及数据发送方法
CN109586945B (zh) 基于openflow的分布式天线***
CN103052115A (zh) 数据传输方法、移动终端、中继汇聚器及相关***
US11012308B2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wireless fire detection system
CN103763751A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和***
CN116233890A (zh) 5g专网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270908B (zh) 用于物理小区标识符冲突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EP3107219B1 (de)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redundanten anbindung an ein backbone-netzwerk sowie ein in diesem system einsetzbarer uplink-knoten
JP2017228909A (ja) ネットワーク負荷低減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負荷低減方法
CN109076431B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US20090168682A1 (en) Host route convergence
JP7072731B1 (ja) 通信システム、集約装置、中央装置、端末、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04900080A (zh) 一种交通态势智能感知的方法和装置
US1130408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con-based passive clustering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
CN114793328A (zh) 基于5G LoRa动态网关的电网环境监测***和方法
US2022010324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86199B1 (ko) 열량계 원격검침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