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6038A - 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6038A
CN107666038A CN201710624332.0A CN201710624332A CN107666038A CN 107666038 A CN107666038 A CN 107666038A CN 201710624332 A CN201710624332 A CN 201710624332A CN 107666038 A CN107666038 A CN 107666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area
convex portion
recess
plat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243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6038B (zh
Inventor
金子清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ad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ad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ad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ada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66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6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6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60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08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wherein the antenna is us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8Means for stabilising antennas on an unstable plat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28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radiating a circular polarised wa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天线装置具备:天线振子,具有板状部、以及设于所述板状部的第一开口部;以及壳体,容纳所述天线振子。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突出部,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突出并从所述第一开口部通过;第一头部,设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端并与所述板状部的第一主面相接;以及第一支承部,与所述板状部的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相接。在所述板状部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边缘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主面突出的第一凸部或者相对于所述第一主面凹陷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头部覆盖所述第一凸部,并且与所述第一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紧贴,或者覆盖所述第一凹部,并且与所述第一凹部的至少一部分紧贴。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轿车等车辆装配有对用于无线电广播、GPS(全球定位***:GlobalPositioning System)或者ETC(不停车电子收费***: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system)等的电波进行收发的天线装置。在日本特开2008-78895号公报中记载有具备天线振子(antenna element)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振子具有供供电销贯通的贯通孔,并配置为通过该供电销与电路基板隔开间隔。
发明内容
在如日本特开2008-78895号公报中所述的天线装置中,为了适当地收发电波,希望防止天线振子的位置偏移。特别是,在车载用天线装置中,要求固定天线振子的位置,以便能承受车辆行驶中产生的振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牢固地固定天线振子的天线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天线装置具备:天线振子,具有板状部、以及设于板状部的第一开口部;以及壳体,容纳天线振子,壳体具有:第一突出部,朝向壳体的内部突出并从第一开口部通过;第一头部,设于第一突出部的顶端并与板状部的第一主面相接;以及第一支承部,与板状部的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相接,在板状部的第一开口部的边缘设有相对于第一主面突出的第一凸部、或者相对于第一主面凹陷的第一凹部,第一头部覆盖第一凸部,并且与第一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紧贴,或者覆盖第一凹部,并且与第一凹部的至少一部分紧贴。
根据该天线装置,在天线振子的板状部,第一主面与第一头部相接,第二主面与第一支承部相接。由此,天线振子在与第一主面以及第二主面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通过第一头部以及第一支承部的干涉而受到抑制。此外,在板状部的第一开口部的边缘设有相对于第一主面突出的第一凸部或者相对于第一主面凹陷的第一凹部。然后,在设有第一凸部的情况下,第一头部覆盖第一凸部,并且与该第一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紧贴。或者,在设有第一凹部的情况下,第一头部覆盖第一凹部,并且与该第一凹部的至少一部分紧贴。由此,天线振子在第一主面以及第二主面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通过第一头部与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的干涉而受到抑制。因此,会三维地抑制天线振子的移动,所以,能牢固地固定该天线振子。
也可以是:在第一开口部的边缘设有相对于第一主面突出的第二凸部,第二凸部隔着第一开口部设于第一凸部或者第一凹部的相反侧,第一头部覆盖第二凸部并且与第二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紧贴。在该情况下,能通过第一头部与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的干涉、以及第一头部与第二凸部的干涉来抑制天线振子在第一主面以及第二主面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特别是,能良好地抑制天线振子在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与第二凸部相对的方向上的移动。
也可以是:在第一开口部的边缘设有相对于第一主面凹陷的第二凹部,第二凹部隔着第一开口部设于第一凸部或者第一凹部的相反侧,第一头部覆盖第二凹部,并且与第二凹部的至少一部分紧贴。在该情况下,能通过第一头部与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的干涉、以及第一头部与第二凹部的干涉来抑制天线振子在第一主面以及第二主面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特别是,能良好地抑制天线振子在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相对的方向上的移动。
也可以是:在第一开口部的边缘设有第一凸部,第一凸部是第一开口部的边缘的一部分向第一主面侧弯曲的弯曲部。在该情况下,能容易地使第一凸部小型化,能抑制该第一凸部对天线振子的收发特性的影响。
也可以是:在第一开口部的边缘设有第一凹部,第一凹部是第一开口部的边缘的一部分向第二主面侧弯曲的弯曲部。在该情况下,能容易地使第一凹部小型化,能抑制该第一凹部给天线振子的收发特性带来的影响。
也可以是:第一支承部与第一突出部邻接,并且朝向壳体的内部突出。在该情况下,能使天线振子的板状部与构成壳体的底壁以及侧壁等分离。
也可以是:上述天线装置还具备:电路基板,容纳于壳体内并与天线振子连接,电路基板具有第二开口部,壳体具有:第二突出部,朝向内部突出并从第二开口部通过;第二头部,设于第二突出部的顶端并与电路基板的第三主面相接;以及第二支承部,与电路基板的第三主面的相反侧的第四主面相接,在电路基板的第二开口部的边缘设有相对于第三主面突出的第三凸部,第二头部覆盖第三凸部,并且与第三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紧贴。在该情况下,与天线振子同样地,容纳于壳体内的电路基板的移动通过第二头部、第二支承部以及第三凸部三维地受到抑制。因此,连接于电路基板的天线振子难以受到电路基板的移动的影响,能更牢固地固定天线振子。
也可以是:在电路基板的第四主面上设有导电膜,天线振子的板状部与电路基板相互分离。在该情况下,能通过天线振子和电路基板形成气隙(air gap)式天线装置。由于以上述方式抑制天线振子以及电路基板的移动,因此,能提供一种能维持良好的收发特性的天线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能提供一种能牢固地固定天线振子的天线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天线振子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B是沿图3A的IIIB-IIIB线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天线振子固定于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面图。
图6A、图6B是说明头部的形成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7A是比较例的天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图7B是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8A是表示电路基板固定于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B是图8A的VIIIB-VIIIB线剖面图。
图9A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天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图9B是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天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是车载用贴片天线(patch antenna),例如具有对用于GPS或者ETC等的电波进行收发的功能。该天线装置经由配线与车载的外部装置连接。以下,省略对装配于天线装置的配线、以及天线装置的内部配线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表示未固定有后述的天线振子以及电路基板的状况下的天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以及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1具备:壳体2、天线振子5、电路基板6以及扬声器7。天线振子5、电路基板6以及扬声器7分别容纳于壳体2内。在壳体2内,电路基板6设于天线振子5与扬声器7之间。以下,将天线振子5、电路基板6以及扬声器7重叠的方向设为方向α。将与方向α正交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将沿着该水平方向的一个方向设为方向β,将与方向α以及方向β正交的方向设为方向γ。
以下,首先说明壳体2的概况。壳体2是具有角被倒圆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树脂制的箱体。作为用于壳体2的树脂,例如可列举出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出ABS树脂等。壳体2具有主部3、以及主部3的盖4。壳体2的主部3在方向α上位于天线振子5侧。主部3具有:大致长方形状的底壁3a、以及从底壁3a的边缘沿方向α突出的侧壁3b。底壁3a以及侧壁3b使用模具等一体形成。从方向α观察,底壁3a的短边沿方向β延伸,底壁3a的长边沿方向γ延伸。在侧壁3b的顶端侧设有:用于支承盖4的台座部3c、设于底壁3a的一方的短边上的凹陷部3d、以及从该凹陷部3d的边缘向壳体2外延伸的延伸部3e。凹陷部3d从方向γ观察是呈大致半圆状凹陷的部分,延伸部3e沿方向γ向壳体2外延伸。在凹陷部3d以及延伸部3e配置有连接电路基板6和外部装置的外部连接用配线(未图示)。也可以将侧壁3b的顶端侧称为侧壁3b在方向α上的底壁3a的相反侧。
壳体2的盖4具有:大致长方形状的顶板4a、以及从顶板4a的边缘沿方向α突出的侧壁4b。顶板4a以及侧壁4b使用模具等一体形成。从方向α观察,顶板4a的短边沿方向β延伸,顶板4a的长边沿方向γ延伸。在顶板4a的中央设有用于将从扬声器7产生的声音向外部传出的多个开口A。在侧壁4b的顶端侧设有设置为与主部3的延伸部3e相合的延伸部4c。延伸部4c具有与延伸部3e相同的形状,并沿方向γ向壳体外延伸。也可以将侧壁4b的顶端侧称为侧壁4b在方向α上的顶板4a的相反侧。
接着,按顺序对容纳于壳体2的天线振子5、电路基板6以及扬声器7进行说明。图3A是天线振子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B是沿图3A的IIIB-IIIB线的剖面图。图2以及图3A、图3B所示的天线振子5是收发电波的构件,具有:板状部11、从板状部11的边缘沿方向α突出的供电部12、以及设于板状部11的开口部13~15。
板状部11是角被倒圆的大致正方形状的金属板,在天线振子5中是收发电波的部分。在板状部11,将电路基板6侧的面设为主面11a(第一主面),将主面11a的相反侧的面设为主面11b(第二主面)。构成主面11a、11b的一对边沿方向β延伸,构成主面11a、11b的另一对边沿方向γ延伸。主面11a、11b的一条边的长度例如相当于天线装置1所收发的波长λ的约1/2倍,板状部11的厚度例如为约0.3mm。通过切去板状部11的角中相互对置的两个角,在板状部11设有缺口部11c、11d。
供电部12是使板状部11与电路基板6电连接的部分,通过将从板状部11的边缘突出的部分折弯至电路基板6侧而形成。因此,供电部12和板状部11由彼此相同的金属板形成。在板状部11的边缘上的设有供电部12的部位的左右邻设有凹部11e。
各开口部13~15是沿方向α延伸的贯通孔,从方向α观察具有大致圆形状。为了提高板状部11的收发性能,开口部13设于板状部11的中央。开口部13的直径比开口部14、15的直径大。在板状部11的角中未被切去的两个角11f、11g的附近,分别设有彼此大致相同形状的开口部14、15。开口部14(第一开口部)设于靠近供电部12的角11f的附近,开口部15设于角11g的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部11的角的附近是与该角相距板状部11的厚度的2倍~10倍左右的板状部11上的区域。开口部14、15也可以设于上述附近以外。
在板状部11的开口部14的边缘14a设有相对于主面11a突出的凸部16(第一凸部)。凸部16是以从主面11a沿方向α向电路基板6侧突出的方式使边缘14a的一部分向主面11a侧弯曲的弯曲部。凸部16例如以构成球的一部分的方式突出。与凸部16同样地,在开口部14的边缘14a设有相对于主面11a突出的凸部17(第二凸部)。凸部17是具有与凸部16相同形状的弯曲部,并隔着开口部14设于凸部16的相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部11的开口部14的边缘14a不仅包含开口部14的内表面,也包含开口部14附近的板状部11。弯曲部不仅包含以描绘曲面的方式弯曲的部分,也包含以具有角度的方式折曲的部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也包含仅折弯(例如,山折或者谷折等)。
在板状部11的开口部15的边缘设有具有与凸部16、17相同形状的凸部18、19(参照图5)。开口部13~15以及凸部16~19设置为与主面11a的对角线中的一个重叠。
电路基板6具有扬声器7用功能电路。电路基板6具有作为主体的基板21、以及构成上述功能电路的电容器22~24等。基板21是角被倒圆的大致长方形状的板状构件。基板21具有:扬声器7侧的主面21a(第三主面);主面21a的相反侧的主面21b(第四主面);供供电部12通过的开口部21c;分别供后述的壳体2的突出部35、37通过的开口部21d、21e;以及供外部连接用配线(未图示)连接的连接部21f、21g。在基板21,主面21a、21b的短边沿方向β延伸,主面21a、21b的长边沿方向γ延伸。主面21a、21b比天线振子5的板状部11的主面11a、11b大一圈左右。基板21的厚度例如为约0.8mm。
在基板21,至少在主面21a的一部分上、主面21b上以及构成开口部21c的表面上形成有导电图案。设于主面21a上的导电图案(未图示)是功能电路的引绕配线等。设于主面21b上的导电图案是覆盖该主面21b的导电膜25(参照图8B),是相对于天线振子5的地线图案(Ground pattern)。设于构成开口部21c的表面上的导电图案(未图示)是与供电部12连接的图案。因此,设于主面21b上的导电图案与设于构成开口部21c的表面上的导电图案相互绝缘。
在壳体2内,电路基板6与板状部11在方向α上相互分离。具体而言,电路基板6的基板21的主面21b与板状部11的主面11a在方向α上相距规定的距离。在此,电路基板6与板状部11之间的空间未被绝缘物等填充,因此该空间作为天线装置1的电介质发挥功能。由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天线装置1是所谓的气隙式天线装置。
扬声器7是产生对应于来自电路基板6或者外部装置的输出的声音的装置,与电路基板6电连接。扬声器7支承于盖4。
接着,使用图2对壳体2的主部3所具有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主部3具有:与天线振子5相关的突出部31、33及支承部32、34,以及与电路基板6相关的突出部35、37及支承部36、38。
突出部31(第一突出部)具有大致圆柱形状,是从板状部11的开口部14通过的构件。突出部31以沿着方向α的方式从底壁3a朝向壳体2的内部突出,并位于由侧壁3b围成的区域内。为了使突出部31可靠地***开口部14,突出部31的直径比开口部14的直径小。因此,从方向α观察,在突出部31与开口部14的边缘14a之间产生间隙。
支承部32(第一支承部)是通过与板状部11的主面11b相接而支承天线振子5的构件。支承部32以沿着方向α的方式从底壁3a朝向壳体2的内部突出,并位于由侧壁3b围成的区域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32包含与突出部31邻接的四个柱状部分,该柱状部分配置为从方向α观察呈大致十字形。由此,突出部31的强度通过支承部32被加强。
在方向α上,突出部31的突出量比支承部32的突出量大。具体而言,突出部31与支承部32的突出量之差至少大于板状部11的厚度。因此,在板状部11由支承部32支承时,突出部31的顶端位于板状部11的主面11a的电路基板6侧。
突出部33是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并从板状部11的开口部15通过的构件,支承部34是通过与板状部11的主面11b相接而支承天线振子5的构件。突出部33具有与突出部31大致相同的形状以及功能,支承部34具有与支承部32大致相同的形状以及功能。因此,板状部11在方向α上由支承部32、34支承。
突出部35(第二突出部)是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并从基板21的开口部21d(第二开口部)通过的构件,支承部36(第二支承部)是通过与基板21的主面21b相接而支承电路基板6的构件。突出部35以及支承部36分别位于由侧壁3b围成的区域内,并且位于缺口部11c的侧壁3b侧。突出部35以及支承部36分别以沿着方向α的方式从底壁3a朝向壳体2的内部突出。在方向α上,突出部35的突出量比支承部36的突出量大。具体而言,突出部35与支承部36的突出量之差至少大于电路基板6的厚度。因此,在基板21由支承部36支承时,突出部35的顶端位于电路基板6的主面21a的扬声器7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36包含与突出部35邻接的两个板状部分,该板状部分连接突出部35和侧壁3b。由此,突出部35的强度通过支承部36被加强。
突出部37是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并从基板21的开口部21e通过的构件,支承部38是通过与基板21的主面21b相接而支承电路基板6的构件。突出部37以及支承部38分别位于由侧壁3b围成的区域内,并且位于缺口部11d的侧壁3b侧。突出部37具有与突出部35大致相同的形状以及相同的功能,支承部38具有与支承部36大致相同的形状以及相同的功能。因此,电路基板6在方向α上由支承部36、38支承。
支承部36、38的突出量大于突出部31、33以及支承部32、34的突出量。另外,支承部36、38与支承部32、34的突出量之差相当于在方向α上的板状部11的主面11a与基板21的主面21b之间的距离加上了板状部11的厚度的长度。
接着,使用图4以及图5,对天线振子5固定于壳体2的主部3的状态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天线振子5固定于壳体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面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天线振子5固定于壳体2的主部3的状态下,天线振子5在方向α上由支承部32、34支承。在此,在位于板状部11的主面11a上的突出部31的顶端设有头部41(第一头部)。头部41从方向α观察具有大致圆形状,设置为覆盖凸部16、17并且与凸部16、17的至少一部分紧贴。具体而言,头部41的底壁3a侧的面至少与构成凸部16、17的主面11a紧贴。因此,头部41的直径大于开口部14的直径。在位于主面11a上的突出部33的顶端也同样设有头部42,所述头部42从方向α观察具有大致圆形状,覆盖凸部18、19并且与凸部18、19的至少一部分紧贴。由此,天线振子5在方向α上由支承部32、34和头部41、42夹持。
在此,使用图6A、图6B,对头部41的形成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如图6A所示,首先,以使突出部31从开口部14通过,板状部11的主面11b与支承部32相接的方式将天线振子5容纳于主部3内。此时,使突出部33从开口部15通过,由支承部32、34支承板状部11,由此减少该板状部11的倾斜。接着,使加热后的按压构件51与突出部31的顶端接触。由此,对突出部31的顶端部31a进行加热熔融。此时,板状部11由支承部32、34支承,因此能使突出部31热熔融,而天线振子5不会与底壁3a相接。
接着,如图6B所示,使按压构件51沿方向α向突出部31侧移动,压扁(热铆接)经加热而***的顶端部31a。由此,通过压扁后的顶端部31a覆盖凸部16、17。然后,使按压构件51从突出部31离开,对顶端部31a进行冷却。由此,形成覆盖凸部16、17并且至少与构成该凸部16、17的主面11a紧贴的头部41。头部42通过与头部41相同的方法形成。以上述方式将天线振子5容纳于壳体2内之后形成头部41、42,由此,通过支承部32、34和头部41、42夹持以及固定天线振子5。
一边与以下所示的比较例进行对比,一边对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图7A是比较例的天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图7B是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如图7A所示,在比较例的天线装置的天线振子105,在设于板状部111的开口部14的边缘未设置凸部。因此,突出部31的头部41覆盖未设置凹凸的主面111a,并且与该主面111a紧贴。在此,当通过上述方法形成头部41时,天线振子105难以被头部41按压。在该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地对天线振子105施加由头部41和支承部32产生的沿方向α的约束力的倾向。因此,当在水平方向上开口部14与突出部31之间产生间隙时,天线振子105容易根据车辆行驶中产生的振动而在与方向α正交的水平方向移动。由此,恐怕会对天线装置的收发特性造成影响。特别是,在为气隙式天线装置的情况下,恐怕会对收发特性造成显著的影响。
与此相对,如图7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中,在天线振子5的板状部11,主面11a与头部41相接,主面11b与支承部32相接。如图5所示,主面11a与头部42相接,主面11b与支承部34相接。由此,天线振子5在方向α上的移动通过头部41、42以及支承部32、34的干涉而受到抑制。在板状部11的开口部14的边缘设有相对于主面11a突出的凸部16,头部41覆盖凸部16并且与该凸部16的至少一部分紧贴。由此,天线振子5在上述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通过头部41与凸部16的干涉而受到抑制。具体而言,头部41三维地覆盖并紧贴构成凸部16的主面11a,由此,天线振子5在上述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受到抑制。因此,天线振子5的移动三维地受到抑制,所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能牢固地固定天线振子5。
另外,在开口部14的边缘设有相对于主面11a突出的凸部17,凸部17隔着开口部14设于凸部16的相反侧,头部41覆盖凸部17并且与凸部17的至少一部分紧贴。因此,能通过头部41与凸部16的干涉、以及头部41与凸部17的干涉来进一步抑制天线振子5在上述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特别是,能良好地抑制天线振子5在凸部16、17彼此相对的方向上的移动。而且,凸部16、17设置为隔着开口部14相互对置,由此,突出部31的顶端部31a易于均匀地扩展。由此,会通过头部41良好地覆盖凸部16、17。
而且,在板状部11,除了开口部14以外还设有开口部15,且在该开口部15的边缘形成有由头部42覆盖并且与该头部42紧贴的凸部18、19。因此,能通过头部41与凸部16、17的干涉、以及头部42与凸部18、19的干涉来适当地抑制天线振子5在上述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凸部16是开口部14的边缘的一部分向主面11a侧弯曲的弯曲部。因此,能容易地使凸部16小型化,能抑制凸部16对天线振子5的收发特性的影响。
支承部32与突出部31邻接并且朝向壳体2的内部突出。因此,能使天线振子5的板状部11与构成壳体2的底壁3a以及侧壁3b等分离。另外,在通过按压构件51压扁头部41时,支承部32对天线振子5进行支承,由此能抑制在板状部11等产生歪斜。
图8A是表示电路基板6固定于壳体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B是图8A的VIIIB-VIIIB线剖面图。如图8A、图8B所示,在电路基板6固定于壳体2的状态下,与天线振子5同样地,电路基板6由支承部36(以及支承部38)支承。在此,在位于基板21的主面21a上的突出部35的顶端设有头部61(第二头部)。头部61从方向α观察具有大致圆形状,并与基板21的主面21a相接。另外,头部61的至少一部分在方向α上与支承部36重叠。因此,电路基板6在方向α上由头部61和支承部36夹持。头部61通过与头部41、42相同的方法形成。
在基板21的开口部21d的边缘21h设有朝向头部61突出的凸部62(第三凸部)。凸部62是形成于主面21a上的突起,在方向α上与头部61重叠。凸部62例如通过焊锡等形成。在开口部21d的边缘21h设有具有与凸部62相同形状的凸部63。凸部63隔着开口部21d设于凸部62的相反侧。在此,头部61覆盖凸部62、63并且与该凸部62、63的至少一部分紧贴。由此,与天线振子5同样地,电路基板6的移动三维地受到抑制。具体而言,不仅会通过支承部36与头部61的干涉良好地抑制电路基板6沿方向α的移动,还会通过头部61与凸部62、63的干涉良好地抑制电路基板6沿上述水平方向的移动。因此,经由供电部12连接于电路基板6的天线振子5难以受到电路基板6的移动的影响,能更牢固地固定天线振子5。
在位于基板21的主面21a上的突出部37的顶端设有与头部61相同的头部64,在电路基板6的开口部21e的边缘设有与凸部62、63相同的凸部。因此,电路基板6在方向α上也会由头部64和支承部38夹持,且通过头部64以及该凸部,电路基板6的移动进一步受到抑制。
另外,在电路基板6的基板21的主面21b上设有导电膜25,天线振子5的板状部11与电路基板6相互分离。因此,通过天线振子5和电路基板6形成气隙式天线装置1。如上所述,会同时抑制天线振子5以及电路基板6的移动,因此,能提供一种能维持良好的收发特性的天线装置1。导电膜25也可以被绝缘膜26覆盖。在该情况下,能抑制导电膜25与其他元件等的短路。在此,主面21a的一部分上的上述导电图案也可以被绝缘体覆盖。
图9A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天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如图9A所示,在板状部11A的开口部14的边缘14a设有相对于主面11a凹陷的凹部71(第一凹部)。凹部71是以从主面11b沿方向α向底壁3a侧突出的方式使开口部14的边缘14a的一部分向主面11b侧弯曲的弯曲部。凹部71例如以构成球的一部分的方式凹陷。即,当与图3B所示的凸部16进行比较时,凹部71通过在方向α上使板状部11向主面11a的相反侧弯曲而形成。在开口部14的边缘14a设有具有与凹部71相同形状的凹部72(第二凹部)。凹部72隔着开口部14设于凹部71的相反侧。在第一变形例中,为了防止壳体2内的天线振子5的位置偏移,凹部71、72与支承部32A也可以不彼此相接。在第一变形例中,突出部31与支承部32A相互分离。
头部41覆盖凹部71、72并且与凹部71、72的至少一部分紧贴。具体而言,头部41的主面11a侧的一部分进入凹部71、72内,并且与构成凹部71、72的表面的主面11a紧贴。在这种第一变形例中,天线振子5A在上述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也会通过头部41与凹部71、72的干涉而受到抑制。因此,在第一变形例中,会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9B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天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如图9B所示,在板状部11B的开口部14的边缘14a的附近设有相对于主面11a凹陷的凹部81、82。凹部81、82是相对于主面11a沿方向α凹陷的槽,设置为隔着开口部14相互对置。头部41覆盖凹部81、82并且与凹部81、82的至少一部分紧贴。具体而言,头部41的边缘进入凹部81、82内。在这种第二变形例中,天线振子5B在上述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也会通过头部41与凹部81、82的干涉而受到抑制。因此,在第二变形例中,会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第一变形例相同的作用效果。板状部11B的开口部14的边缘14a的附近相当于板状部11B中与该边缘14a分离并且与头部41重叠的位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也能进行其他各种变形。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的内容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例如,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变形例或上述第二变形例进行组合,将凸部以及凹部这两者设于天线振子。此时,也可以将凸部和多种形态的凹部设于天线振子。也可以在天线振子仅设置一个与头部实现干涉的凸部或者凹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中,壳体、天线振子、电路基板等的形状根据天线装置被要求的用途等会适当地变更。例如,在天线装置为电话用电波接收用装置的情况下,天线振子的板状部也可以不呈平板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中,并不限定支承部32、34的形状以及数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中,也可以不形成支承部32、34。在该情况下,天线振子5例如配置于壳体2的底壁3a上,底壁3a作为对天线振子5的支承部来发挥功能。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二变形例中,与上述第一变形例同样地,突出部31与支承部32也可以相互分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中,开口部13~15以及凸部16~19设置为与主面11a的对角线中的一个重叠,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开口部13~15以及凸部16~19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不与上述对角线重叠。即使在该情况下,也会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中,在基板21的开口部21d的边缘21h也可以不设置凸部62、63,而设置相对于主面21a凹陷的凹部。在该情况下,头部61的边缘进入该凹部内,由此,电路基板6的移动通过头部61与凹部的干涉而受到抑制。在电路基板6的开口部21e的边缘也可以不设置凸部,而设置相对于主面21a凹陷的凹部。该凹部例如通过去除基板21的一部分而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中,也可以不在电路基板6设置凸部62、63。同样地,也可以不在电路基板6设置与头部64重叠的凸部。

Claims (8)

1.一种天线装置,具备:
天线振子,具有板状部、以及设于所述板状部的第一开口部;以及
壳体,容纳所述天线振子,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突出部,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突出并从所述第一开口部通过;第一头部,设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端并与所述板状部的第一主面相接;以及第一支承部,与所述板状部的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相接,
在所述板状部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边缘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主面突出的第一凸部或者相对于所述第一主面凹陷的第一凹部,
所述第一头部覆盖所述第一凸部,并且与所述第一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紧贴,或者覆盖所述第一凹部,并且与所述第一凹部的至少一部分紧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边缘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主面突出的第二凸部,
所述第二凸部隔着所述第一开口部设于所述第一凸部或者所述第一凹部的相反侧,
所述第一头部覆盖所述第二凸部,并且与所述第二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紧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边缘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主面凹陷的第二凹部,
所述第二凹部隔着所述第一开口部设于所述第一凸部或者所述第一凹部的相反侧,
所述第一头部覆盖所述第二凹部,并且与所述第二凹部的至少一部分紧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边缘设有所述第一凸部,
所述第一凸部是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边缘的一部分向所述第一主面侧弯曲的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边缘设有所述第一凹部,
所述第一凹部是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边缘的一部分向所述第二主面侧弯曲的弯曲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支承部与所述第一突出部邻接,并且朝向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还具备:电路基板,容纳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天线振子连接,
所述电路基板具有第二开口部,
所述壳体具有:第二突出部,朝向所述内部突出并从所述第二开口部通过;第二头部,设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端并与所述电路基板的第三主面相接;以及第二支承部,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三主面的相反侧的第四主面相接,
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边缘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三主面突出的第三凸部,
所述第二头部覆盖所述第三凸部,并且与所述第三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紧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四主面上设有导电膜,
所述天线振子的所述板状部与所述电路基板相互分离。
CN201710624332.0A 2016-07-28 2017-07-27 天线装置 Active CN1076660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8556A JP6371806B2 (ja) 2016-07-28 2016-07-28 アンテナ装置
JP2016-148556 2016-07-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6038A true CN107666038A (zh) 2018-02-06
CN107666038B CN107666038B (zh) 2020-12-08

Family

ID=61012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4332.0A Active CN107666038B (zh) 2016-07-28 2017-07-27 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16045B2 (zh)
JP (1) JP6371806B2 (zh)
CN (1) CN1076660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77144B1 (en) * 2018-06-26 2023-06-13 Orbcomm Inc. Multiple beam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for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N210272630U (zh) * 2019-04-30 2020-04-07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站的有源天线单元及天线单元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3028A (ja) * 1999-09-10 2001-03-30 Honda Motor Co Ltd 乗員検知装置
CN2665437Y (zh) * 2003-12-30 2004-12-22 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方带定位端凸焊螺母
CN1822360A (zh) * 2005-02-14 2006-08-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与电容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23555A (zh) * 2004-09-15 2007-08-2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汽车天线的装置
CN101162795A (zh) * 2006-10-10 2008-04-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CN201299567Y (zh) * 2008-10-30 2009-09-02 毛新红 一种心电图用吸球式电极
CN103730715A (zh) * 2012-10-16 2014-04-16 智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装置的同轴缆线天线模块
CN203933509U (zh) * 2014-06-19 2014-11-05 深圳市科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光伏屋顶明框安装结构
US20150270612A1 (en) * 2014-03-20 2015-09-24 Skycross, Inc. Antenna with radiator fixed by fus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449Y2 (ja) * 1988-11-07 1995-07-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話機用内蔵アンテナの保持構造
JPH0395542U (zh) * 1990-01-18 1991-09-30
FI114848B (fi) * 1997-11-25 2004-12-31 Filtronic Lk Oy Runkorakenne, laite ja menetelmä laitteen valmistamiseksi
JP2001297561A (ja) * 2000-04-14 2001-10-26 Sony Corp テープリール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JP2001326477A (ja) * 2000-05-17 2001-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機器
JP3892255B2 (ja) * 2001-07-27 2007-03-14 株式会社ヨコオ アンテナ
JP4946299B2 (ja) 2006-09-20 2012-06-06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5123107B2 (ja) 2008-08-25 2013-01-16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用防水型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の防水モールディン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3028A (ja) * 1999-09-10 2001-03-30 Honda Motor Co Ltd 乗員検知装置
CN2665437Y (zh) * 2003-12-30 2004-12-22 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方带定位端凸焊螺母
CN101023555A (zh) * 2004-09-15 2007-08-2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汽车天线的装置
CN1822360A (zh) * 2005-02-14 2006-08-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与电容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62795A (zh) * 2006-10-10 2008-04-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CN201299567Y (zh) * 2008-10-30 2009-09-02 毛新红 一种心电图用吸球式电极
CN103730715A (zh) * 2012-10-16 2014-04-16 智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装置的同轴缆线天线模块
US20150270612A1 (en) * 2014-03-20 2015-09-24 Skycross, Inc. Antenna with radiator fixed by fus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3933509U (zh) * 2014-06-19 2014-11-05 深圳市科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光伏屋顶明框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16045B2 (en) 2018-10-30
CN107666038B (zh) 2020-12-08
JP2018019267A (ja) 2018-02-01
JP6371806B2 (ja) 2018-08-08
US20180034139A1 (en) 2018-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8709B2 (en) Method for mounting a radiator in a radio device and a radio device
JP5960797B2 (ja) 屋上アンテナ装置又は接続装置を有する車両用屋上アンテナ装置
US7202826B2 (en) Compact vehicle-mounted antenna
JP7146418B2 (ja) パッチアンテナ
US7821465B2 (en) Multiservice antenna system assembly
US10854964B2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7666038A (zh) 天线装置
JP4263139B2 (ja) 車載用電子回路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
EP3696914A1 (en) Patch antenna and vehicle-mounted antenna device
CN106375508A (zh) 智能终端
JP2008135931A (ja) Etc用車載アンテナ及びアンテナの指向性設定方法
JP2013078103A (ja) 導電部材及び導電部材組立体
JPH09181525A (ja) 車載用アンテナ装置
JP7162033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6921917B2 (ja)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CN103165970B (zh) 天线装置
JP7444022B2 (ja) 車両用無線通信装置
JP3131850U (ja) デュアルバンド対称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無線インターネット装置
JP2003309420A (ja) 車両用アンテナ
CN107666042A (zh) 插座连接器
JP6556978B2 (ja) 車両搭載用アンテナ
US1146949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housing with embedded antenna
CN101848013A (zh) 集成隙缝天线的控制模块底盘
JP2003229715A (ja) 車載用パッチアンテナ装置
WO2022091600A1 (ja) 通信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