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691B - 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5691B
CN107615691B CN201580080394.9A CN201580080394A CN107615691B CN 107615691 B CN107615691 B CN 107615691B CN 201580080394 A CN201580080394 A CN 201580080394A CN 107615691 B CN107615691 B CN 1076156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block
code
data
code blocks
bloc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03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5691A (zh
Inventor
王浩
孙海云
蔺同宇
望育梅
田春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15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5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signal space coding, i.e. adding redundancy in the signal constellation, e.g.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CM]
    • H03M13/258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signal space coding, i.e. adding redundancy in the signal constellation, e.g.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CM] with turbo codes, e.g. Turbo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TCM]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03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the interleaver involving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 H03M13/271Row-column interleaver with permutations, e.g. block interleaving with inter-row, inter-column, intra-row or intra-column permu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71Internal interleaver for turbo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78Interleaver using block-wise interleaving, e.g. the interleaving matrix is sub-divided into sub-matrices and the permutation is performed in blocks of sub-matr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57Turbo codes and decod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5Unequal or adaptive error protection, e.g. by providing a different level of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significance of source information or by adapting the coding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ransmission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 H03M13/356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UEP]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62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03M13/6368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using rate compatible puncturing or complementary puncturing
    • H03M13/6381Rate compatible punctured turbo [RCPT]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6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video stream to network bandwidth; Process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 H04N21/2383Channel coding or modulation of digital bit-stream, e.g. QPSK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0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3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transmission via a mobile phon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31Multimode Transmission,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s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f the content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or transmitting with different error corrections, different keys or with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09Error detection only, e.g. us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codes or single parity b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57Turbo codes and decoding
    • H03M13/296Particular turbo code structure
    • H03M13/2966Turbo codes concatenated with another code, e.g. an outer block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8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法包括: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对经信道编码的所述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在LTE***中实现了数据的不等差错保护。

Description

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视频数据除了具有数据量大的特征之外,还具有在视频编码过程中,编码生成对接收端解码以恢复视频数据影响程度不一致的数据流的特征。因此,如何针对视频数据不同的重要性来进行编码,以有效地保护数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根据视频数据的重要性,将视频数据进行优先级排序,在将视频数据根据不同的优先级分成不同的队列之后,将该队列发送到卷积编码器,再由卷积编码器将该队列发送到梳状滤波器,在梳状滤波器中,根据贪婪算法将高优先级的数据比特放在调制符号的最高有效位(Most Significant Bit;简称:MSB)的位置,将低优先级的数据比特放在调制符号的最低有效位(Least Significant Bit;简称:LSB)的位置,这样就能实现对数据进行有效保护的目的。
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信道编码方式为卷积码,而且在进入编码器前需要将视频数据按照重要性区分为不同的队列。而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中使用的是Turbo编码,另外,视频数据也无法区分重要性,因此,现有的视频数据保护方式不适用于LTE***。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以在LTE***中实现了视频数据的不等差错保护。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
对经信道编码的所述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
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包括:
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Qm,确定分段数量;所述分段数量为Qm/2的整数倍;
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码块进行分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Qm,确定分段数量,包括:
根据公式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041
确定所述分段数量C′,其中,Z表示码块大小的最大值,B表示所述码块对应的输入比特流的大小,L表示CRC校验位的大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包括:
将每Qm/2个所述输出码块作为一个码块组,根据所述数据的重要性,将每个码块组内的输出码块进行排序;
针对每个码块组,依次从排序后的各输出码块中分别获取一个比特,并将获得的比特级联,并重复执行此操作,直至将Qm个比特级联。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经信道编码的所述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包括:
对所述分段码块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码块;
对所述编码码块通过交织器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所述输出码块。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包括:
将所述级联码块进行数据调制,获得调制数据;
对所述调制数据进行数-模转换,获得模拟数据;
将所述模拟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
对所述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获得编码码块,所述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
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并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参数确定分段数量、分段码块长度及第一填充比特数量;所述填充比特为对所述码块进行比特填充时使用的比特;
根据所述分段数量、所述分段码块长度及所述第一填充比特数量,对所述码块进行比特填充,以对码块进行分段。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包括:
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确定交织器的行数,并根据所述交织器的行数和预设的所述交织器的列数,确定第二填充比特的数量;
根据所述第二填充比特的数量及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分别放置填充比特和信息比特;所述信息比特为所述数据对应的比特。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所述级联码块为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后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输出码块,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
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获得拆分码块;
对经信道译码的所述拆分码块进行码块级联,获得所述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包括:
将所述级联码块中的每Qm/2个比特作为一个比特组,并依次从每个比特组中获取一个比特,并将所述获取的比特组成比特流。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经信道译码的所述拆分码块进行码块级联,包括:
对所述拆分码块通过解交织器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码块;
对所述解交织码块进行译码处理,获得译码码块;
对所述译码码块依次进行CRC校验及码块级联处理,获得所述数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所述级联码块为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获得的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编码码块,所述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并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
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LTE数据接收处理,获得校验码块;
对所述校验码块进行行进列出的码块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LTE数据接收处理,包括:
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获得拆分码块;
对所述拆分码块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码块;
对所述解交织码块进行译码处理,获得译码码块;
对所述译码码块进行校验,获得校验码块。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分段模块,用于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
匹配模块,用于对经信道编码的所述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
级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段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Qm,确定分段数量;所述分段数量为Qm/2的整数倍;
分段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码块进行分段。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公式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071
确定所述分段数量C′,其中,Z表示码块大小的最大值,B表示所述码块对应的输入比特流的大小,L表示CRC校验位的大小。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级联模块包括:
排序单元,用于将每Qm/2个所述输出码块作为一个码块组,根据所述数据的重要性,将每个码块组内的输出码块进行排序;
获取单元,用于针对每个码块组,依次从排序后的各输出码块中分别获取一个比特,并将获得的比特级联,并重复执行此操作,直至将Qm个比特级联。
结合第五方面、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方面的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匹配模块包括:
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分段码块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码块;
交织单元,用于对所述编码码块通过交织器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匹配单元,用于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所述输出码块。
结合第五方面、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方面的第四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制模块,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进行数据调制,获得调制数据;
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调制数据进行数-模转换,获得模拟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模拟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设备。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分段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
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获得编码码块,所述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
交织模块,用于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级联模块,用于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段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参数确定分段数量、分段码块长度及第一填充比特数量;所述填充比特为对所述码块进行比特填充时使用的比特;
填充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段数量、所述分段码块长度及所述第一填充比特数量,对所述码块进行比特填充,以对码块进行分段。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织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确定交织器的行数,并根据所述交织器的行数和预设的所述交织器的列数,确定第二填充比特的数量;
放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填充比特的数量及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分别放置填充比特和信息比特;所述信息比特为所述数据对应的比特。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所述级联码块为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后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输出码块,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
拆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获得拆分码块;
级联模块,用于对经信道译码的所述拆分码块进行码块级联,获得所述数据。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拆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中的每Qm/2个比特作为一个比特组,并依次从每个比特组中获取一个比特,并将所述获取的比特组成比特流。
结合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级联模块包括:
解交织单元,用于对所述拆分码块通过解交织器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码块;
译码单元,用于对所述解交织码块进行译码处理,获得译码码块;
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译码码块依次进行CRC校验及码块级联处理,获得所述数据。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所述级联码块为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获得的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编码码块,所述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并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LTE数据接收处理,获得校验码块;
级联模块,用于对所述校验码块进行行进列出的码块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拆分单元,用于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获得拆分码块;
解交织单元,用于对所述拆分码块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码块;
译码单元,用于对所述解交织码块进行译码处理,获得译码码块;
校验单元,用于对所述译码码块进行校验,获得校验码块。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用于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经信道编码的所述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发送器,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Qm,确定分段数量;所述分段数量为Qm/2的整数倍;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码块进行分段。
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公式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01
确定所述分段数量C′,其中,Z表示码块大小的最大值,B表示所述码块对应的输入比特流的大小,L表示CRC校验位的大小。
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每Qm/2个所述输出码块作为一个码块组,根据所述数据的重要性,将每个码块组内的输出码块进行排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针对每个码块组,依次从排序后的各输出码块中分别获取一个比特,并将获得的比特级联,并重复执行此操作,直至将Qm个比特级联。
结合第九方面、第九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方面的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分段码块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编码码块通过交织器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所述输出码块。
结合第九方面、第九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方面的第四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进行数据调制,获得调制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调制数据进行数-模转换,获得模拟数据;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将所述模拟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设备。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用于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获得编码码块,所述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发送器,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结合第十方面,在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参数确定分段数量、分段码块长度及第一填充比特数量;所述填充比特为对所述码块进行比特填充时使用的比特;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分段数量、所述分段码块长度及所述第一填充比特数量,对所述码块进行比特填充,以对码块进行分段。
结合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确定交织器的行数,并根据所述交织器的行数和预设的所述交织器的列数,确定第二填充比特的数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填充比特的数量及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分别放置填充比特和信息比特;所述信息比特为所述数据对应的比特。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所述级联码块为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后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输出码块,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获得拆分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经信道译码的所述拆分码块进行码块级联,获得所述数据。
结合第十一方面,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中的每Qm/2个比特作为一个比特组,并依次从每个比特组中获取一个比特,并将所述获取的比特组成比特流。
结合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拆分码块通过解交织器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解交织码块进行译码处理,获得译码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译码码块依次进行CRC校验及码块级联处理,获得所述数据。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所述级联码块为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获得的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编码码块,所述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并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
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LTE数据接收处理,获得校验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校验码块进行行进列出的码块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结合第十二方面,在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获得拆分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拆分码块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解交织码块进行译码处理,获得译码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译码码块进行校验,获得校验码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通过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并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将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由于基站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码块进行分段和级联处理,使得重要数据映射到星座图中误比特率更小的位置上,从而在LTE***中也可以达到对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码块分段的结果示意图;
图5为LTE网络中的速率匹配过程;
图6为码块级联过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分段处理示意图;
图12为交织处理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七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LTE移动通信***中,其具体应用于LTE移动通信***中的各类视频业务中,该***包括基站11和终端设备12,其中,基站11主要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DSCH)下行数据的传输;而终端设备12包括手机,智能终端,多媒体设备,流媒体设备等,其负责对接收到的编码信号进行译码得到与之匹配的重构信号。
以下结合几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2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任意执行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实现。本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集成在基站中。
在上述图1所示***架构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
在本实施例中,当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接收视频数据的消息时,基站会将SVC视频源数据以字节为单位进行打包,即以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简称: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简称:PDU)的格式进行相关处理,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首先在MAC PDU的尾部添加L位比特校验位,以验证MAC PDU是否正确,例如:可以采用CRC校验的方式,在MAC PDU尾部添加24比特的校验位,添加校验位之后,若MAC PDU的长度大于码块大小的最大值6144,则需要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确定出分段数量之后,根据该分段数量对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每一个分段后的码块进行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冗余添加。
步骤202、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将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之后,会对该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在LTE***中,一般采用Turbo编码方式,编码之后,会获得一路***位码块和两路校验位码块,并分别将三路码块通过子交织器进行交织和比特收集处理,以将三路码块合成为一路,然后对该一路码块进行速率匹配,以获得输出码块。
步骤203、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得到的输出码块进行拼接,以完成码块的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步骤204、将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将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以供终端设备对该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和译码处理,获得MAC PDU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并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将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由于基站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码块进行分段和级联处理,使得数据中的重要数据映射到星座图中误比特率更小的位置上,从而在LTE***中也可以达到对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的目的。
图3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码块进行分段及对输出码块进行级联的方式,作详细说明。
在上述图1所示***架构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Qm,确定分段数量;分段数量为Qm/2的整数倍。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公式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61
确定分段数量C,其中,Z表示码块大小的最大值,一般为6144,B表示码块对应的输入比特流的大小,L表示CRC校验位的大小,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71
表示向上取整,例如:若根据计算出的值为3.5,则向上取整之后的结果为4。根据上述公式确定出的分段数量C为Qm/2的整数倍,其中,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Qm根据MCS选择的调制方式确定,例如:在16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简称:QAM)时,Qm为4,在64QAM时,Qm为6,在256QAM时,Qm为8等。
步骤302、根据分段数量,将码块进行分段。
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出分段数量之后,根据该分段数量,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采用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Qm,确定分段数量,并根据分段数量对码块进行分段的方式,可以保证码块中重要数据映射到星座图中的MSB的位置,不重要的数据映射到星座图中的LSB的位置,从而可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进行不等误差保护。图4为码块分段的结果示意图,如图4所示,SVC将一个视频序列编码成包含多个相互依存的层的数据流,在实际视频服务***中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从该流中提取出相应数量的子层(子码流),其中最重要的是基层(Base layer;简称:BL),其它的为增强层(Enhancement layer;ELs(1~N)),所有ELs必须依赖BL解码,高层的EL需依赖低层的EL,因此,BL的重要性高于EL,低层的EL的重要性高于高层的EL。就整体的所***块来说,在码块分段时,重要的数据排到顺序靠前的码块中,次重要的数据排在顺序靠后的码块中。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当码块数大于3时,需要进行码块重排。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若为n*Qm/2块,则前n*Qm/6块分别排到第(1+k*Qm/2)处,中间n*Qm/6块分别排到第(2+k*Qm/2)处,后n*Qm/6块分别排到第(3+k*Qm/2)处,其中,n和k均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整数。
步骤303、对分段码块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码块。
在本实施例中,对分段码块进行Turbo编码,其中,Turbo主要由并行级联卷积码,两个8状态子编码器和一个Turbo码内交织器组成,因此,Turbo编码后的结果分为三路,第一路是***位,后两路是校验位,在编码开始时,8状态子编码器的移位寄存器的初始值为0。
Turbo码内交织器最主要的功能是利用随机化的思想将两个相互独立的短码组合而成一个长的随机码,因为长码的性能可以逼近香农极限。另外,交织器可以用来分散突发错误,交织器还可以用来打破低重量的输入序列模式,从而增大输出码字的最小汉明距离或者说减少低重量输出码字的数量。
步骤304、对编码码块通过交织器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输入交织器的比特流为其中,D为输入比特数目,交织器中矩阵的列数为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82
且从左到右编号依次为0,1,2,...,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83
另外,为了避免错误,提高交织的正确性,矩阵的大小需大于或等于D,即为矩阵的行数,因此,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85
的值即为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86
的最小整数值,矩阵的行从上到下编号依次为0,1,2,...,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87
由于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88
因此,矩阵中需要包括一些填充比特,以进行比特填充,因此,矩阵中包括信息比特和填充比特,其中,信息比特为数据对应的比特,如果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89
那么需要在矩阵中添加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810
个虚假比特。
本实施例中以行进方式进入交织器进行说明,列进方式与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在确定出填充比特的数量之后,向矩阵一行一行地输入比特序列矩阵中前面ND-1项是添加的填充比特,具体形式如下: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812
由于经过编码处理之后获得的结果有三路数据,相应地,需要三个交织器分别对这三路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在以上述矩阵的形式进入交织器之后,则三个交织器将分别对输入的矩阵进行相应的处理。
具体地,对第一路***位来说,其交织方式为进行列置换,表一为列置换的形式:
表一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91
如表一所示,将P(j)一一对应于表一中第二行第二列的数,比如:将原来的第1列置换为第16列,将原来的第2列置换为第8列等。变换后的矩阵为: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92
其中,P(j)表示第j个变换列的原始位置列位置,例如:置换后的矩阵中yP(1)与原矩阵中的y16的比特相对应。
对第二路校验位来说,其交织方式为行进列出的形式,即一列一列的读出比特序列。
对第二路校验位来说,其输出比特可以表示为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93
其中: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94
k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整数,π(k)和K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步骤305、对交织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速率匹配时,是以码块为单位进行,此时假设输入序列为wr0wr1...wr(3Tr-1),首先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单个进程单个流的缓冲区大小NIR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97
其中,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198
表示向下取整,Nsoft是指UE能够处理的数据最大缓存,KMIMO是由流的个数决定,取值1或2,MDL_HARQ指下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Mlimit表示常数,其值为8,min(MDL_HARQ,Mlimit)是指有多少个HARQ进程。
然后根据公式(4)计算每一个码块的缓冲区的大小Ncb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201
其中,C是码块数,Kw为三路子交织器出来的比特流总大小。
计算出每一个码块的缓冲区大小后,根据公式(5)计算每个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后的输出长度Er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202
其中,γ=G′ mod C,G′=G/(NL·Qm),r为0到C-1的整数,G是根据分配的可用RB资源所能传输的总比特数。
图5为LTE网络中的速率匹配过程,如图5所示,假设第r个码块,其缓冲区大小为Ncb,速率匹配的输出长度为Er。第一次发送为版本Rv0,如在接收端没有正确译码,则更换Rvid版本,直至接收端正确译码。
需要进行说明的时,由于在进行交织处理时,在矩阵中填充了填充比特,因此,在进行速率匹配时,如果发现是填充比特,则直接跳过,进行下一个比特的匹配,这样,避免了对填充比特进行速率匹配的现象,有效节省了带宽。
步骤306、将每Qm/2个输出码块作为一个码块组,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将每个码块组内的输出码块进行排序。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按照数据的重要程度把比特映射到每个星座符号的对应位置上,将每Qm/2个输出码块作为一个码块组,并将重要性依次递减的数据分别放在一个码块组。
步骤307、针对每个码块组,依次从排序后的各输出码块中分别获取一个比特,并将获得的比特级联,并重复执行此操作,直至将Qm个比特级联。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码块级联时,以码块组为单位,针对每个码块组,按照排序后的输出码块进行扫描,依次从每个输出码块中取一个比特,这样,每取一次,可以获得Qm/2个码块,由于每Qm个比特对应一个星座图中的符号,因此,需要连续取两次,以获得Qm个比特。当取完一个码块组后,接着取后面的码块组,按这种方式取出每个码块中的比特后,在进行星座映射时,便会按照数据的重要程度,将不同的数据映射到相应的位置。
以64QAM为例进行说明,图6为码块级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码块分段时,经过计算,码块数被设置为3的倍数,码块C3k中的数据比码块C3k+1中的数据重要,C3k+1中的数据比C3k+2中的数据重要,C3k、C3k+1、C3k+2(k为整数)构成一个码块组,在码块级联时,依次从C3k、C3k+1、C3k+2(k为整数)中选取一个比特,每取2次构成一个64QAM符号,这样就会按顺序映射到64QAM符号上对应的MSBs、中间位(Middle bites;简称:MIDs)和LSBs的位置。
步骤308、将级联码块进行数据调制,获得调制数据。
步骤309、对调制数据进行数-模转换,获得模拟数据。
步骤310、将模拟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并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将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由于基站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码块进行分段和级联处理,使得数据中的重要数据映射到星座图中误比特率更小的位置上,从而在LTE***中也可以达到对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的目的。另外,将视频数据的重要性按码块区分,提高了可操作性。
图7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任意执行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实现。本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集成在终端设备中。
在上述图1所示***架构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701、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该级联码块为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后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输出码块,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输出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
在本实施例中,当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接收数据的消息时,基站会将SVC视频源数据以以字节为单位进行打包,即以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简称: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简称:PDU)的格式进行相关处理,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首先在MAC PDU的尾部添加L位比特校验位,以验证MAC PDU是否正确,例如:可以采用CRC校验的方式,在MAC PDU尾部添加24比特的校验位,添加校验位之后,若MAC PDU的长度大于码块的最大值6144,则需要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确定出分段数量之后,根据该分段数量对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每一个分段后的码块进行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冗余添加。
基站将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之后,会对该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在LTE***中,一般采用Turbo编码方式,编码之后,会获得一路***位码块和两路校验位码块,分别将三路码块通过子交织器进行交织和比特收集处理,以将三路码块合成为一路,然后对该一路码块进行速率匹配,以获得输出码块。基站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得到的输出码块进行拼接,以完成码块的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并将该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步骤702、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获得拆分码块。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基站在进行码块级联时,是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进行的,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之后,也需要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进行码块的拆分,以获得拆分码块。
步骤703、对经信道译码的所述拆分码块进行码块级联,获得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对经过译码后的拆分码块进行级联时,将各码块进行顺序拼接,以获得输出序列比特,即获得MAC PDU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基站通过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并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将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由于基站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码块进行分段和级联处理,使得数据中的重要数据映射到星座图中误比特率更小的位置上,从而在LTE***中也可以达到对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的目的。另外,由于终端设备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以获得与原始数据排列顺序相同的数据,实现了视频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
图8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的方式,作详细说明。
在上述图1所示***架构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801、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该级联码块为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后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输出码块,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输出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
步骤802、将级联码块中的每Qm/2个比特作为一个比特组,并依次从每个比特组中获取一个比特,并将获取的比特组成比特流。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802为步骤306与步骤307的逆操作,具体地,将收到的64QAM符号竖着进行排列,将第二个符号竖排后接在前一个符号上,后面依次排列,最后按行形成码块输出,这样,即可完成码块的拆分,将基站侧按数据重要性映射在星座图中相应位置的数据进行还原。
步骤803、对拆分码块通过解交织器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码块。
步骤803为步骤304的逆操作。
步骤804、对解交织码块进行译码处理,获得译码码块。
步骤804为步骤303的逆操作。
步骤805、对译码码块依次进行CRC校验及码块级联处理,获得数据。
本实施例中,对CRC校验后的码块进行级联时,将码块按照顺序进行拼接,以获得MAC PDU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由于基站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码块进行分段和级联处理,使得数据中的重要数据映射到星座图中误比特率更小的位置上,从而在LTE***中也可以达到对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的目的。另外,终端设备通过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并将获得的拆分码块进行码块级联,可将映射在不同位置的码块进行拆分,获得数据,提高了通信***的可扩展性。
图9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任意执行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实现。本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集成在基站中。
在上述图1所示***架构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901、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
在本实施例中,在16QAM或者256QAM的情形下,Qm/2的值分别为2和4,由于输入子交织器的比特流长度Dr需满足是2或4的整数倍这一条件,因从Turbo编码器输出时,每路比特要添加4比特的尾比特,即Dr=Kr+4,Kr表示输入Turbo编码器时第r个码块的长度,Dr表示从Turbo编码器输出时第r个码块的长度。根据现有协议,Turbo码块长度满足这一条件,因此码块分段的参数计算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
然而在64QAM时,为了使码块经过子交织器列置换后,不会影响映射到星座符号上MSBs、MIDs和LSBs的顺序,码块长度需满足(Kr+4)mod3=0这一条件,因此,需要根据预设参数确定出分段数量,并对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
步骤902、对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获得编码码块,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
步骤902与步骤30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903、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在本实施例中,对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之后,会获得***位码块和两路校验位码块,针对两路校验位码块的交织处理方式,可以参照步骤304,此处不再赘述。
针对***位码块,可以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进行处理,以获得交织码块。
步骤904、对交织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并将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将获得的交织码块进行顺序拼接,以获得级联码块,并将该级联码块依次进行数据调制和数-模转换,获得模拟数据,将该模拟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以供终端设备进行译码,获得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根据预设参数将视频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对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获得编码码块,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对交织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并将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由于基站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使得数据中的重要数据映射到星座图中误比特率更小的位置上,从而在LTE***中也可以达到对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的目的。
图10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图9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码块进行分段及对***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的方式,作详细说明。
在上述图1所示***架构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01、根据预设参数确定分段数量、分段码块长度及第一填充比特数量;填充比特为对码块进行比特填充时使用的比特。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64QAM时,码块长度需满足(Kr+4)mod3=0这一条件,因此,需要将表二中符合该条件的Kr值选出来形成一张新的64QAM码块长度表,其中,表二为原码块分段长度和Turbo码内交织器参数(部分),表三为修改后的码块分段长度和Turbo码内交织器参数(部分):
表二
i K<sub>i</sub> f<sub>1</sub> f<sub>2</sub> i K<sub>i</sub> f<sub>1</sub> f<sub>2</sub> i K<sub>i</sub> f<sub>1</sub> f<sub>2</sub> i K<sub>i</sub> f<sub>1</sub> f<sub>2</sub>
3 56 19 42 48 416 25 52 101 1184 19 74 142 3200 111 240
4 80 11 20 51 440 91 110 106 1280 199 240 145 3392 51 212
7 104 7 26 54 464 247 58 109 1376 21 86 148 3584 57 336
10 128 15 32 57 488 91 122 112 1472 45 92 151 3776 179 236
13 152 9 38 60 512 31 64 115 1568 13 28 154 3968 375 248
16 176 21 44 63 560 227 420 118 1664 183 104 157 4160 33 130
19 200 13 50 66 608 37 76 121 1760 27 110 160 4352 477 408
22 224 27 56 69 656 185 82 124 1856 57 116 163 4544 357 142
表三
i K<sub>i</sub> f<sub>1</sub> f<sub>2</sub> i K<sub>i</sub> f<sub>1</sub> f<sub>2</sub> i K<sub>i</sub> f<sub>1</sub> f<sub>2</sub> i K<sub>i</sub> f<sub>1</sub> f<sub>2</sub>
3 56 19 42 48 416 25 52 101 1184 19 74 142 3200 111 240
4 80 11 20 51 440 91 110 106 1280 199 240 145 3392 51 212
7 104 7 26 54 464 247 58 109 1376 21 86 148 3584 57 336
10 128 15 32 57 488 91 122 112 1472 45 92 151 3776 179 236
13 152 9 38 60 512 31 64 115 1568 13 28 154 3968 375 248
16 176 21 44 63 560 227 420 118 1664 183 104 157 4160 33 130
19 200 13 50 66 608 37 76 121 1760 27 110 160 4352 477 408
22 224 27 56 69 656 185 82 124 1856 57 116 163 4544 357 142
在计算码块总数和码块长度时,根据现有的方法,以表三为依据,确定出C+、C-、K+、K-和F,其中,K+和K-表示码块长度,C+表示码块长度为K+的码块的数量,C-表示码块长度为K-的码块的数量,F为填充比特的数量。
步骤1002、根据分段数量、分段码块长度及第一填充比特数量,对码块进行比特填充。
在本实施例中,图11为分段处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MAC PDU数据包在进行CRC校验后,在进行分段处理时,在矩阵中添加一个K+行C列的交织器,矩阵的左上角的(K+-K-)*C-大小的子矩阵放置填充比特,第一列接着再放置F个填充比特,MAC PDU序列按行输入交织器中,按列输出,即获得C个符合重要数据在前的排放顺序的码块。
步骤1003、对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获得编码码块,该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
步骤1004、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确定交织器的行数,并根据交织器的行数和预设的交织器的列数,确定第二填充比特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子交织器的行数需为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261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262
的最小整数值,其中,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263
为子交织器的行数,D为输入比特数目。另外,第二填充比特的数量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264
其中,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265
为交织器的列数,一般取值为32。
步骤1005、根据第二填充比特的数量及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分别放置填充比特和信息比特;信息比特为数据对应的比特。
图12为交织处理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一般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266
因此,将填充比特X放置在矩阵左上角的(Qm/2)*(2ND/Qm)的子矩阵中。对于信息比特的放置,可以从第一行开始,每隔Qm/2行放置一个信息比特,放置完接着从第二行开始,再每隔Qm/2行进行放置,循环执行此操作,直至从第Qm/2行开始放置,以放置完所有的信息比特。由此可见,每隔Qm/2行放置码块数据,是为了让最重要的数据被放置在Qm/2个比特一列数据的第一行,次重要的数据放置在中间行,最不重要的数据放在最后一行,这样放置后,即便经过列置换,比特流按列读出后,每Qm/2个比特一组进行映射仍能对应到星座符号中的MSBs、MIDs和LSBs上面。
步骤1006、对交织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并将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对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获得编码码块,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对交织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并将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由于基站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使得数据中的重要数据映射到星座图中误比特率更小的位置上,从而在LTE***中也可以达到对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的目的。另外,将数据的重要性按码块区分,可以适应任意的调制方式,提高了***的可扩展性。
图13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七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任意执行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实现。本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集成在终端设备中。
在上述图1所示***架构的基础上,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301、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该级联码块为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后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输出码块,并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输出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为了使码块经过子交织器列置换后,不会影响映射到星座符号上MSBs、MIDs和LSBs的顺序,码块长度需满足(Kr+4)mod3=0这一条件,因此,需要根据预设参数确定出分段数量,并对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分段完成后,对获得的分段码块进行编码,以得到编码码块,该编码码块中包括***位码块。再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并对交织码块进行级联,以得到级联码块,并将该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步骤1302、对级联码块进行LTE数据接收处理,获得校验码块。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之后,对该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并依次对得到的拆分码块进行解交织处理、译码处理及CRC校验,以获得校验码块。
步骤1303、对校验码块进行列进行出的码块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在本实施例中,将校验码块根据列进行出的原则进行级联,以形成BL+EL的形式,保证了级联后的数据与原始的MAC PDU数据的顺序保持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并对该级联码块进行LTE数据接收处理,获得校验码块,对该校验码块进行行进列出的码块级联,获得级联码块。由于基站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使得数据中的重要数据映射到星座图中误比特率更小的位置上,从而在LTE***中也可以达到对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的目的。另外,终端设备对校验码块进行列进行出的码块级联,保证了级联后的数据与原始的MAC PDU数据的顺序保持一致,实现了对视频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提高了视频的质量。
图14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分段模块11、匹配模块12、级联模块13和发送模块14。
其中,分段模块11用于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匹配模块12用于对经信道编码的所述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级联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发送模块14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并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将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由于基站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码块进行分段和级联处理,使得数据中的重要数据映射到星座图中误比特率更小的位置上,从而在LTE***中也可以达到对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的目的。
图15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在图1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分段模块11包括:
确定单元111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Qm,确定分段数量;所述分段数量为Qm/2的整数倍;
分段单元112用于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码块进行分段。
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111具体用于:
根据公式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291
确定所述分段数量C′,其中,Z表示码块大小的最大值,B表示所述码块对应的输入比特流的大小,L表示CRC校验位的大小。
本实施例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6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在图1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级联模块13包括:
排序单元131用于将每Qm/2个所述输出码块作为一个码块组,根据所述数据的重要性,将每个码块组内的输出码块进行排序;
获取单元132用于针对每个码块组,依次从排序后的各输出码块中分别获取一个比特,并将获得的比特级联,并重复执行此操作,直至将Qm个比特级联。
本实施例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7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匹配模块12包括:
编码单元121用于对所述分段码块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码块;
交织单元122用于对所述编码码块通过交织器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匹配单元123用于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所述输出码块。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制模块15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进行数据调制,获得调制数据;
转换模块16用于对所述调制数据进行数-模转换,获得模拟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14还用于将所述模拟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8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分段模块21、编码模块22、交织模块23、级联模块24和发送模块25。
其中,分段模块21用于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
编码模块22用于对所述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获得编码码块,所述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
交织模块23用于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级联模块24用于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发送模块25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对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获得编码码块,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对交织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并将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由于基站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使得数据中的重要数据映射到星座图中误比特率更小的位置上,从而在LTE***中也可以达到对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的目的。
图19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在图1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分段模块21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211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参数确定分段数量、分段码块长度及第一填充比特数量;所述填充比特为对所述码块进行比特填充时使用的比特;
填充单元212用于根据所述分段数量、所述分段码块长度及所述第一填充比特数量,对所述码块进行比特填充,以对码块进行分段。
可选地,所述交织模块23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231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确定交织器的行数,并根据所述交织器的行数和预设的所述交织器的列数,确定第二填充比特的数量;
放置单元23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填充比特的数量及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分别放置填充比特和信息比特;所述信息比特为所述数据对应的比特。
本实施例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20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31、拆分模块32和级联模块33。
其中,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所述级联码块为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后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输出码块,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拆分模块32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获得拆分码块;级联模块33用于对经信道译码的所述拆分码块进行码块级联,获得所述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基站通过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并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将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由于基站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码块进行分段和级联处理,使得数据中的重要数据映射到星座图中误比特率更小的位置上,从而在LTE***中也可以达到对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的目的。另外,由于终端设备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以获得与原始数据排列顺序相同的数据,实现了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
可选地,所述拆分模块32具体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中的每Qm/2个比特作为一个比特组,并依次从每个比特组中获取一个比特,并将所述获取的比特组成比特流。
图21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级联模块33包括:
解交织单元331用于对所述拆分码块通过解交织器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码块;
译码单元332用于对所述解交织码块进行译码处理,获得译码码块;
处理单元333用于对所述译码码块依次进行CRC校验及码块级联处理,获得所述数据。
本实施例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22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41、处理模块42和级联模块43。
其中,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所述级联码块为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获得的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编码码块,所述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并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处理模块42用于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LTE数据接收处理,获得校验码块;级联模块43用于对所述校验码块进行行进列出的码块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并对该级联码块进行LTE数据接收处理,获得校验码块,对该校验码块进行行进列出的码块级联,获得级联码块。由于基站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使得数据中的重要数据映射到星座图中误比特率更小的位置上,从而在LTE***中也可以达到对数据的不等误差保护的目的。
图23为本发明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在图2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处理模块42包括:
拆分单元421用于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获得拆分码块;
解交织单元422用于对所述拆分码块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码块;
译码单元423用于对所述解交织码块进行译码处理,获得译码码块;
校验单元424用于对所述译码码块进行校验,获得校验码块。
本实施例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24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包括处理器51和发送器52。
其中,处理器51用于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
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对经信道编码的所述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
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发送器52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Qm,确定分段数量;所述分段数量为Qm/2的整数倍;
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码块进行分段。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根据公式
Figure GPA0000237658760000341
确定所述分段数量C′,其中,Z表示码块大小的最大值,B表示所述码块对应的输入比特流的大小,L表示CRC校验位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将每Qm/2个所述输出码块作为一个码块组,根据所述数据的重要性,将每个码块组内的输出码块进行排序;
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针对每个码块组,依次从排序后的各输出码块中分别获取一个比特,并将获得的比特级联,并重复执行此操作,直至将Qm个比特级联。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对所述分段码块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码块;
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对所述编码码块通过交织器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所述输出码块。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进行数据调制,获得调制数据;
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对所述调制数据进行数-模转换,获得模拟数据;
所述发送器52还用于将所述模拟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25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包括处理器61和发送器62。
其中,处理器61用于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
所述处理器61还用于对所述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获得编码码块,所述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
所述处理器61还用于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所述处理器61还用于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发送器62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61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参数确定分段数量、分段码块长度及第一填充比特数量;所述填充比特为对所述码块进行比特填充时使用的比特;
所述处理器61还用于根据所述分段数量、所述分段码块长度及所述第一填充比特数量,对所述码块进行比特填充,以对码块进行分段。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61还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确定交织器的行数,并根据所述交织器的行数和预设的所述交织器的列数,确定第二填充比特的数量;
所述处理器6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填充比特的数量及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分别放置填充比特和信息比特;所述信息比特为所述数据对应的比特。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26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包括接收器71和处理器72。
其中,接收器7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所述级联码块为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后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输出码块,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
处理器72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获得拆分码块;
所述处理器72还用于对经信道译码的所述拆分码块进行码块级联,获得所述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72还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中的每Qm/2个比特作为一个比特组,并依次从每个比特组中获取一个比特,并将所述获取的比特组成比特流。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72还用于对所述拆分码块通过解交织器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码块;
所述处理器72还用于对所述解交织码块进行译码处理,获得译码码块;
所述处理器72还用于对所述译码码块依次进行CRC校验及码块级联处理,获得所述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27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包括接收器81和处理器82。
接收器8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所述级联码块为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获得的分段码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编码码块,所述编码码块包括***位码块,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位码块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并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
处理器82用于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LTE数据接收处理,获得校验码块;
所述处理器82还用于对所述校验码块进行行进列出的码块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82还用于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获得拆分码块;
所述处理器82还用于对所述拆分码块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码块;
所述处理器82还用于对所述解交织码块进行译码处理,获得译码码块;
所述处理器82还用于对所述译码码块进行校验,获得校验码块。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
对经信道编码的所述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
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所述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包括:
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Qm,确定分段数量;所述分段数量为Qm/2的整数倍;
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码块进行分段;
所述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Qm,确定分段数量,包括:
根据公式
Figure FDA0002231027730000011
确定所述分段数量C',其中,Z表示码块大小的最大值,B表示所述码块对应的输入比特流的大小,L表示CRC校验位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包括:
将每Qm/2个所述输出码块作为一个码块组,根据所述数据的重要性,将每个码块组内的输出码块进行排序;
针对每个码块组,依次从排序后的各输出码块中分别获取一个比特,并将获得的比特级联,并重复执行此操作,直至将Qm个比特级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经信道编码的所述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包括:
对所述分段码块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码块;
对所述编码码块通过交织器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所述输出码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包括:
将所述级联码块进行数据调制,获得调制数据;
对所述调制数据进行数-模转换,获得模拟数据;
将所述模拟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设备。
5.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所述级联码块为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后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输出码块,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获得拆分码块;
对经信道译码的所述拆分码块进行码块级联,获得所述数据;
所述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包括:
根据公式确定所述分段数量C',其中,Z表示码块大小的最大值,B表示所述码块对应的输入比特流的大小,L表示CRC校验位的大小;所述分段数量为Qm/2的整数倍;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码块进行分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包括:
将所述级联码块中的每Qm/2个比特作为一个比特组,并依次从每个比特组中获取一个比特,并将所述获取的比特组成比特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经信道译码的所述拆分码块进行码块级联,包括:
对所述拆分码块通过解交织器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码块;
对所述解交织码块进行译码处理,获得译码码块;
对所述译码码块依次进行CRC校验及码块级联处理,获得所述数据。
8.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段模块,用于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
匹配模块,用于对经信道编码的所述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
级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所述分段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Qm,确定分段数量;所述分段数量为Qm/2的整数倍;
分段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码块进行分段;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公式
Figure FDA0002231027730000022
确定所述分段数量C',其中,Z表示码块大小的最大值,B表示所述码块对应的输入比特流的大小,L表示CRC校验位的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模块包括:
排序单元,用于将每Qm/2个所述输出码块作为一个码块组,根据所述数据的重要性,将每个码块组内的输出码块进行排序;
获取单元,用于针对每个码块组,依次从排序后的各输出码块中分别获取一个比特,并将获得的比特级联,并重复执行此操作,直至将Qm个比特级联。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模块包括:
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分段码块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码块;
交织单元,用于对所述编码码块通过交织器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匹配单元,用于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所述输出码块。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制模块,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进行数据调制,获得调制数据;
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调制数据进行数-模转换,获得模拟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模拟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设备。
12.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所述级联码块为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后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输出码块,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
拆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获得拆分码块;
级联模块,用于对经信道译码的所述拆分码块进行码块级联,获得所述数据;
所述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包括:根据公式
Figure FDA0002231027730000031
确定所述分段数量C',其中,Z表示码块大小的最大值,B表示所述码块对应的输入比特流的大小,L表示CRC校验位的大小;所述分段数量为Qm/2的整数倍;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码块进行分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中的每Qm/2个比特作为一个比特组,并依次从每个比特组中获取一个比特,并将所述获取的比特组成比特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模块包括:
解交织单元,用于对所述拆分码块通过解交织器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码块;
译码单元,用于对所述解交织码块进行译码处理,获得译码码块;
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译码码块依次进行CRC校验及码块级联处理,获得所述数据。
1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获得分段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经信道编码的所述分段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输出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获得级联码块;
发送器,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发送到终端设备;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Qm,确定分段数量;所述分段数量为Qm/2的整数倍;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码块进行分段;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公式
Figure FDA0002231027730000032
确定所述分段数量C',其中,Z表示码块大小的最大值,B表示所述码块对应的输入比特流的大小,L表示CRC校验位的大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每Qm/2个所述输出码块作为一个码块组,根据所述数据的重要性,将每个码块组内的输出码块进行排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针对每个码块组,依次从排序后的各输出码块中分别获取一个比特,并将获得的比特级联,并重复执行此操作,直至将Qm个比特级联。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分段码块进行编码,获得编码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编码码块通过交织器进行交织处理,获得交织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交织码块进行速率匹配,获得所述输出码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进行数据调制,获得调制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调制数据进行数-模转换,获得模拟数据;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将所述模拟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设备。
1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级联码块;所述级联码块为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并对经信道编码的分段后的码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输出码块,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输出码块进行级联之后得到的;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对所述级联码块进行码块拆分,获得拆分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经信道译码的所述拆分码块进行码块级联,获得所述数据;
所述根据星座图中的符号位数,将数据对应的码块进行分段,包括:
根据公式
Figure FDA0002231027730000041
确定所述分段数量C',其中,Z表示码块大小的最大值,B表示所述码块对应的输入比特流的大小,L表示CRC校验位的大小;所述分段数量为Qm/2的整数倍;根据所述分段数量,将所述码块进行分段。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级联码块中的每Qm/2个比特作为一个比特组,并依次从每个比特组中获取一个比特,并将所述获取的比特组成比特流。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拆分码块通过解交织器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解交织码块进行译码处理,获得译码码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译码码块依次进行CRC校验及码块级联处理,获得所述数据。
CN201580080394.9A 2015-07-17 2015-07-17 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Active CN1076156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84374 WO2017011946A1 (zh) 2015-07-17 2015-07-17 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691A CN107615691A (zh) 2018-01-19
CN107615691B true CN107615691B (zh) 2020-02-14

Family

ID=57833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0394.9A Active CN107615691B (zh) 2015-07-17 2015-07-17 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98554A1 (zh)
EP (1) EP3306844B1 (zh)
CN (1) CN107615691B (zh)
WO (1) WO20170119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0380B (zh) 2017-06-16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EP3673594A1 (en) 2017-08-17 2020-07-01 Sony Corporation Probabilistic signal point shap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11600677B (zh) * 2019-02-20 2022-04-12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374686B2 (en) * 2020-02-04 2022-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rity check bits for non-coherent communication
CN113395521A (zh) * 2020-03-13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编码和解码方法及装置
CN113890546B (zh) * 2021-12-06 2022-03-04 成都星联芯通科技有限公司 交织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15372B (zh) * 2021-12-07 2023-12-22 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等位宽数据的信道编码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89380A2 (en) * 2000-09-14 2002-03-20 Texas Instruments Inc.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with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WO2008082277A2 (en) * 2007-01-05 2008-07-10 Lg Electronics Inc. Layer mapping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 for mimo system
CN101345738A (zh) * 2008-08-29 2009-01-14 成都德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信号的映射与交织方法及***
CN104168083A (zh) * 2014-05-22 2014-11-26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原型图ldpc码编码调制的交织映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8983U1 (de) * 2001-06-09 2002-1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orrichtung für das Neuanordnen einer Kodewortsequenz in einem Kommunikationssystem
CN103441816B (zh) * 2007-08-14 2017-03-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接入***中发送数据的装置及信道编码方法
US9130712B2 (en) * 2008-02-29 2015-09-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Physical channel segmen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516661B (zh) * 2012-06-27 2016-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阶调制方法、解映射方法以及相应装置
CN104518846B (zh) * 2013-09-29 2018-02-13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基于bch码与长ldpc码级联的信令编码方法及***
CN104618068B (zh) * 2015-02-16 2018-03-06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用于无线广播通信***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89380A2 (en) * 2000-09-14 2002-03-20 Texas Instruments Inc.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with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WO2008082277A2 (en) * 2007-01-05 2008-07-10 Lg Electronics Inc. Layer mapping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 for mimo system
CN101345738A (zh) * 2008-08-29 2009-01-14 成都德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信号的映射与交织方法及***
CN104168083A (zh) * 2014-05-22 2014-11-26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原型图ldpc码编码调制的交织映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691A (zh) 2018-01-19
US20180198554A1 (en) 2018-07-12
WO2017011946A1 (zh) 2017-01-26
EP3306844A4 (en) 2018-07-04
EP3306844A1 (en) 2018-04-11
EP3306844B1 (en) 2019-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5691B (zh) 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026709B (zh) 一种数据包编码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RU260499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держащее кольцевой буфер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присвоения вариантов избыточности кольцевому буферу
US9219502B2 (en)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convolutional coding with rate-matching
EP2571173B1 (en) LDPC coded modu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256QAM
US8578257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8341490B2 (en) Virtual limited buffer modification for rate matching
US8453037B2 (en) Turbo coding having combined turbo de-padding and rate matching de-padding
US781438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leaving data in a wireless transmitter
TWI424718B (zh) 無線通訊方法與系統
WO2016074226A1 (zh) 基于ofmda的wlan***中的交织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1884764B (zh) 一种能够在多个模式中的一个模式下操作的发送设备
CN100571384C (zh) 一种手持电视***中的级联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4618067B (zh) Ngb‑w***中物理帧信令信道的编码与调制方法
EP2518923A1 (en) Bit permutation patterns for BICM with LDPC codes of rate 2/5 and QAM constellations
US20070220377A1 (en) Interlea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18922A1 (en) Bit permutation patterns for BICM with LDPC codes of rate 1/3 and QAM constellations
JP6799421B2 (ja)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5451647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KR102114470B1 (ko) 송신 장치 및 그의 쇼트닝 방법
KR102202385B1 (ko) 송신 장치 및 그의 신호 처리 방법
KR20210135439A (ko) 부호율이 3/15인 ldpc 부호어를 위한 비균등 16-심볼 신호성상을 이용한 변조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변조 방법
KR20100092215A (ko) 컨볼루셔널 터보 코드 부호화 장치 및 컨볼루셔널 터보 코드를 사용하는 부호화 방법
Guide LTE-Advanced Channel Coding Generic Procedures
KR20100105222A (ko) 통신시스템에서 인터리빙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