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1255B - 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及具备该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及具备该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1255B
CN107531255B CN201680026598.9A CN201680026598A CN107531255B CN 107531255 B CN107531255 B CN 107531255B CN 201680026598 A CN201680026598 A CN 201680026598A CN 107531255 B CN107531255 B CN 1075312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
bracket
bolt
bogi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65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1255A (zh
Inventor
矶村一雄
东城隆则
坂平昌浩
池田谕司
前场友秀
彦坂直树
成田知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Ju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7531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1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1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1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61F5/02Arrangements permitting limited transverse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vehicle underframe or bolster and bogie; Connections between underframes and bogies
    • B61F5/16Centre bearings or other swivel connections between underframes and bolsters or b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具备转向架构架、以及结合转向架构架与车身并将作用于转向架构架的力传递至车身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具有单根的连杆构件、托座、以及第一紧固构件。连杆构件连接车身的中心销与转向架构架并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托座设置在由中心销或转向架构架构成的固定对象物上并固定连杆构件。第一紧固构件包括螺栓与螺母并将连杆构件的端部固定于托座。螺栓从车辆长度方向的一侧插通连杆构件的端部及托座,螺母从车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螺栓螺合。托座上形成有供螺栓插通的插通孔、以及与该插通孔连通并容纳螺母的螺母容纳空间。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及具备该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及具备该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用转向架上有时设置有通过使车身的中心销与转向架构架藉由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单根牵引连杆进行连接,而将转向架的驱动力或制动的制动力等从转向架传递至车身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中,中心销与转向架构架上分别一体地设置有用于与牵引连杆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相固定的托座。牵引连杆与托座通过螺栓固定,该托座上形成有在内周面上具有与螺栓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的螺纹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50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托座上需要工作人员通过丝锥加工来形成精度良好的螺纹孔,因此作业性较差。又,即使通过丝锥加工能在托座上形成精度良好的螺纹孔,也存在有如下问题:在螺栓拧紧时其拧紧力矩的控制出现错误而损坏螺纹孔等情况下,需要对与托座设置为一体的中心销或转向架构架整体进行更换或焊接修补等大规模的维修,可维护性较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可提高作业性及可维护性的优选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具备:转向架构架;以及结合所述转向架构架与车身并将作用于所述转向架构架的力传递至所述车身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所述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具有:连接所述车身的中心销与所述转向架构架并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单根的连杆构件;设置在由所述中心销或所述转向架构架构成的固定对象物上并固定所述连杆构件的托座;以及包括从车辆长度方向的一侧插通所述连杆构件的端部及所述托座的螺栓、和从车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螺栓螺合的螺母、并将所述连杆构件的所述端部固定于所述托座的第一紧固构件;所述托座上形成有供所述螺栓插通的插通孔、以及与所述插通孔连通并容纳所述螺母的螺母容纳空间。
根据上述结构,托座上形成有供螺栓插通的插通孔,通过使螺母与该螺栓螺合来固定连杆构件的端部与托座,因此无需通过丝锥加工在托座上形成与螺栓螺合的螺纹孔,作业性得以提高。而且,假设即使螺栓与螺母紧固时的扭矩控制出现错误而损坏螺纹孔,只要更换形成有该螺纹孔的螺母即可,无需对中心销或转向架构架整体进行更换或大规模修补等,可维护性也得以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具备可提高作业性及可维护性的优选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在具备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轨道车辆中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周边的侧视图;
图2是设置在图1中的转向架构架上的托座周边的图;
图3是从图2中仅抽出托座的图;
图4是从图2的托座拆下紧固构件及垫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2中的螺母容纳于托座的螺母容纳空间内的状态的图;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8是从图7示出的VIII方向观察的图;
图9是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10是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的相当于图8的图;
图11是根据第四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2是根据第四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13是根据第五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4是根据第五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15是从斜下方观察根据第六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牵引装置中的连杆构件和托座的固定构造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根据第七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的相当于图9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面说明实施形态。另,对相同或相对应的要素在所有附图中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形态)
图1是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在具备轨道车辆用转向架5的轨道车辆10中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1周边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轨道车辆10具备车身3、以及支撑车身3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5(以下称为转向架5)。中心销4通过螺栓15固定于车身3的枕梁3a的下表面。转向架5不具备枕梁,即通常所说的无摇枕(bolsterless)式转向架。车身3通过转向架5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1与转向架构架6相结合。
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1具有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单独的连杆构件2。连杆构件2与中心销4和转向架构架6相连接。转向架构架6具备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横梁6a。横梁6a上固定有马达(未图示),该马达的驱动力通过减速机等向转向架5的车轮传递并驱动转向架5。又,制动装置(未图示)通过安装座固定于转向架5。如转向架5的驱动力或制动的制动力等作用在转向架构架6上的力通过连杆构件2从该转向架构架6的横梁6a向中心销4传递。
连杆构件2其车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与中心销4或转向架构架6固定的枢轴部21。枢轴部21在上下方向上与横梁6a对置。又,枢轴部21包括圆筒部21a、轴21b、以及橡胶衬套21c。圆筒部21a在车宽方向两侧开口,轴21b通过橡胶衬套21c插通该圆筒部21a。
轴21b从圆筒部21a的车宽方向两侧的开口突出。而且,轴21b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中心销4及转向架构架6。即,本实施形态中中心销4及转向架构架6是相对于连杆构件2的固定对象物。而且,相当于连杆构件2的车辆长度方向的端部的枢轴部21的轴21b固定于固定对象物。
作为固定对象物的中心销4与转向架构架6上分别设置有与连杆构件2的轴21b固定的托座8、9。托座8、9为金属构件。托座8通过焊接接合于中心销4的下表面,与该中心销4设置为一体。托座9通过焊接结合于转向架构架6的横梁6a的下表面,与转向架构架6设置为一体。又,托座9与容纳转向架5的马达的马达箱(未图示)形成为一体。托座8、9分别通过第一紧固构件7固定于连杆构件2的轴21b。
以下,利用图2~图5说明托座9与连杆构件2的轴21b之间通过第一紧固构件7形成的固定构造。设置在中心销4上的托座8和连杆构件2的轴21b之间的固定构造与托座9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是设置在图1的转向架构架6上的托座9周边的图。如图2所示,第一紧固构件7具有从车辆长度方向的一侧插通轴21b及托座9的螺栓71、以及与该螺栓71从车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螺合的螺母72。轴21b及托座9上分别形成有供螺栓71插通的插通孔21d、9a。另一方面,螺母72上形成有在内周面上具有与螺栓71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的螺纹孔72a。本实施形态中,螺栓71是其头部的外形为六角形的六角螺栓,螺母72是其外形为六角形的六角螺母(参照图4)。
图3是从图2中仅抽出托座的图。图4是从图2所示的托座9拆下第一紧固构件7及垫片1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图2的螺母72容纳于托座9的螺母容纳空间V1内的状态的主视图。另,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连杆构件2的图示。如图2~5所示、托座9上形成有容纳螺母72的螺母容纳空间V1。本实施形态中,螺母容纳空间V1为在车宽方向上贯通托座9的方孔9b的内部空间。又,本实施形态中方孔9b为从侧面观察时呈近似方形的方孔。
螺母容纳空间V1与插通螺栓71的插通孔9a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又,螺母容纳空间V1由在车辆长度方向上(螺栓71的轴线方向)相对螺母72对置的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以及在螺栓71的轴线J1的正交方向上相对螺母72对置的第三表面S3形成。本实施形态中,第三表面S3具有分别隔开间隙地位于螺母72的上下方向两侧的面。此处,第三表面S3与螺栓71的轴线J1之间的最短距离L小于从轴线J1方向观察的螺母72的最大半径R(参照图5)。
方孔9b是使用作为工具的立铣刀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立铣刀呈近似圆筒状,在其梢端部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刀刃。例如,对于托座9,通过使立铣刀以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同时,使该立铣刀在车宽方向及车辆长度方向移动规定距离来形成在车宽方向上贯通的方孔9b。在切削加工时,立铣刀的外径走过的轨迹为圆弧,因此方孔9b的4个拐角分别为圆弧面。
本实施形态中,方孔9b的拐角由第一表面S1与第三表面S3、以及第二表面S2与第三表面S3形成,在螺母容纳空间V1中,第一表面S1上与螺母72的紧固面72b对置的对置区域A具有从车宽方向观察时与螺母72的紧固面72b平行的平面部、以及位于该平面部的上下两侧与螺母72的紧固面72b非平行的圆弧面部。因此,第一表面S1的对置区域A与螺母72的紧固面72b为不同的形状。
又,螺母容纳空间V1内容纳有作为金属构件的垫片11。垫片11夹持于第一表面S1与螺母72的紧固面72b之间。垫片11上形成有供螺栓71插通的第一插通孔11a。垫片11的第一表面S1侧的面11b与第一表面S1的对置区域A为相同的形状,平面部的上下两侧为具有圆弧面部的形状。另一方面,垫片11的紧固面72b侧的面11c与紧固面72b为相同形状的平面。
连杆构件2的轴21b固定于托座9时,在垫片11及螺母72容纳于螺母容纳空间V1内的状态下,螺栓71从车辆长度方向的一侧插通轴21b、托座9及垫片11。而且,通过绕轴线J1旋转螺栓71、并将形成于螺母72上的螺纹孔72a的内螺纹紧固在螺栓71的外螺纹上,使连杆构件2的轴21b与托座9固定。如此,螺母72螺合在螺栓71上时,垫片11的第一表面S1侧的面11b与第一表面S1的对置区域A形成面接触,另一方面,垫片11的紧固面72b侧的面11c与螺母72的紧固面72b形成面接触。
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托座9具有基部90、第一突出部91、第二突出部92、以及连接部93。此处,基部90为在托座9中位于较螺母容纳空间V1的上方、且通过焊接与作为固定对象物的转向架构架6相结合的部分。而且,基部90包括在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1的面之中位于螺母72的上方的第三表面S3。第一突出部91从基部90的车辆长度方向一侧向下方突出。第一突出部91包括在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1的面之中位于螺母72的车辆长度方向一侧的第一表面S1,其突出端延伸至较螺母容纳空间V1的下方。又,第一突出部91上形成有供螺栓71插通的上述插通孔9a。
第二突出部92从基部90的车辆长度方向另一侧向下方突出。第二突出部92以从车辆长度方向一侧观察时与第一突出部91重叠的形式突出。又,第二突出部92包括在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1的面之中位于螺母72的车辆长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二表面S2。第一突出部91及第二突出部92通过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93在较螺栓71的轴线J1靠近 第一突出部91的突出端侧相连接。连接部93包括在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1的面之中位于螺母72的下方的第三表面S3。
形成为如上结构的轨道车辆10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1可发挥以下效果。
托座9上形成有供螺栓71插通的插通孔9a,通过将螺母72螺合于该螺栓71上使连杆构件2的轴21b与托座9固定。藉此,无需通过丝锥加工在托座9上形成与螺栓71螺合的螺纹孔,作业性得以提高。而且,即使螺栓71与螺母72紧固时的扭矩控制出错而损坏螺纹孔,只需更换形成该螺纹孔的螺母72即可,因此与在托座上通过丝锥加工形成螺纹孔的结构相比,无需更换与托座9设置为一体的转向架构架6整体,可维护性也得以提高。
牵引装置1通过单根连杆构件2将转向架5的驱动力或制动力等从转向架5传递至车身3,与该连杆构件2固定的托座8、9上作用有较大载重,因此需要确保托座8、9的强度。又,为了提高作业性及可维护性,在连杆构件2由螺栓71及螺母72固定于托座9的情况下,若从与作为固定对象物的转向架构架6结合的基部仅突出第一突出部,则第一突出部以悬臂梁的状态受到支撑,在从转向架向车身传递驱动力或制动的制动力等时,车辆长度方向的载重作用于第一突出部并产生高应力,因此为了确保第一突出部的强度而产生了托座增大的需求。然而,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仅由单根连杆负荷载重因此连杆自身较大,托座大型化的空间有限。
本实施形态中,藉由在较螺栓71的轴线J1靠近第一突出部91的突出端侧通过连接部93连接第一突出部91与第二突出部92,该第一突出部91的基端侧由基部90、突出端侧通过连接部93由第二突出部92分别支撑,因此可以防止以悬臂梁的状态受到支撑。因此,作用于第一突出部91的载重通过连接部93也向第二突出部92传递,防止了高应力的产生,托座9整体的强度得以确保。
又,螺母72以托座9的第三表面S3与螺栓71的轴线J1之间的最短距离L小于螺母72的最大半径R的形式容纳于螺母容纳空间V1内。藉此,即使螺母72绕轴线J1旋转,以最大半径R为旋转半径的螺母72的旋转轨迹上也挡有作为障碍壁的托座9的第三表面S3,因此在与螺栓71紧固时螺母72和托座9的第三表面S3抵接,可以防止螺母72一起旋转。
螺母容纳空间V1由方孔9b的内部空间构成。方孔9b的拐角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圆弧面,因此构成螺母容纳空间V1的第一表面S1也为具有圆弧面的形状,在该第一表面S1上,与螺母72的紧固面72b对置的对置区域A和为平面形状的紧固面72b为不同的形状。按上述构成,若紧固螺栓71与螺母72,则螺母72相对第一表面S1形成点接触,紧固面72b与第一表面S1之间产生间隙,紧固力无法充分传递至连杆构件2的轴21b与托座9的固定部分,无法形成稳固的固定。
然而,在本实施形态中,第一表面S1与螺母72的紧固面72b之间夹有垫片11,该垫片11具有和与第一表面S1的紧固面72b对置的对置区域A、紧固面72b分别为相同形状的面11b、11c。藉此,在螺栓71与螺母72紧固时,垫片11的第一表面S1侧的面11b与第一表面S1形成面接触,垫片11的紧固面72b侧的面11c与紧固面72b也形成面接触,因此可以稳固地固定连杆构件2的轴21b与托座9。
(第二实施形态)
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200为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托座9的一部分变形后的形态。以下,以与第一实施形态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托座209。
图6是根据本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200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200的相当于图4的图。图8是从图7示出的VIII方向观察的图。如图6~8所示,在托座209上形成有使车宽方向一侧的侧面及下表面部分开放的切口209b。螺母容纳空间V2为由构成切口209b的面所围成的空间。在本实施形态中,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2的第三表面S23具有位于螺母72上方的面S231、以及位于螺母72的在车宽方向上另一侧的面S232。
切口209b通过例如使用立铣刀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例如,相对托座209的下表面,使立铣刀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同时,通过使立铣刀在车宽方向上及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移动规定的距离,形成构成切口209b的面。切口209b中,第一表面S21与第三表面S232,第二表面S22与第三表面S232分别相交的部分为在切削加工时立铣刀的外径走过的轨迹,因此为圆弧面。
螺母72在螺母容纳空间V2内,以与螺栓71紧固时不和切口209b的拐角抵接的形式、容纳于远离该拐角的车宽方向一侧的位置。藉此,与第一表面S1的螺母72的紧固面72b对置的对置区域A和螺母72的紧固面72b为相同的平面形状。又,螺母72以托座209的第三表面S231与螺栓71的轴线J1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从轴线J1方向观察的螺母72的最大半径R的形式容纳于螺母容纳空间V2内。
又,本实施形态中,在托座209上第一突出部291、第二突出部292从基部90向下方突出。第一突出部291及第二突出部292中任一个的突出端均延伸至托座209的下表面。又,切口209b并未以在车宽方向上贯通托座209的形式受到切削加工,因此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2的第三表面S3与托座209的在车宽方向上另一侧的侧面之间存在侧壁。在此侧壁中,较螺栓71的轴线J1靠近第一突出部291的突出端侧的第一突出部291与第二突出部292连接的部分相当于连接部293。除此之外,与第一实施形态为相同的结构。
通过上述第二实施形态也可获得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此外,第二实施形态中,第一表面S1的螺母72的紧固面72b的对置区域A与螺母72的紧固面72b为相同的形状,在螺栓71与螺母72紧固时不使用垫片11就可使该紧固面72b与第一表面S21形成面接触,因此部件的数量得以削减。
又,托座209的第三表面S231与螺栓71的轴线J1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螺母72的最大半径R,因此即使螺母72绕轴线J1旋转,以最大半径R为旋转半径的螺母72的旋转轨迹上也挡有作为障碍壁的托座209的第三表面S231。因此,与螺栓71紧固时螺母72与托座209的第三表面S231抵接,可以防止螺母72一起旋转。
另,也可以是螺母72以托座209的第三表面S232与螺栓71的轴线J1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螺母72的最大半径R的形式容纳于螺母容纳空间V2内。此时,与第一表面S21的螺母72的紧固面72b对置的对置区域A和该紧固面72b为不同的形状,因此将具有与第一表面S21的对置区域A、紧固面72b分别形状相同的面的垫片夹在第一表面S21与紧固面72b之间即可。
(第三实施形态)
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300为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托座9的一部分变形后的形态。以下,以与第一实施形态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托座309。
图9是根据本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300的相当于图4的图。图10是根据本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300的相当于图8的图。如图9及10所示,在托座309上形成有使其下表面部分开放的方孔309b。方孔309b从上下方向观察为四角形。螺母容纳空间V3为方孔309b的内部空间,并凹设于托座309的下表面309c。
本实施形态中,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3的第三表面S33具有位于螺母72的上方的面S331、分别位于螺母72的车宽方向两侧的面S332、以及S333。又,通过切削加工形成方孔309b时,该方孔309b的拐角为由切削加工时立铣刀的外径走过的轨迹形成的圆弧面。
本实施形态中,螺母72以与螺栓71紧固时不抵接于方孔309b的拐角的形式容纳于螺母容纳空间V3内。藉此,与第一表面S31的螺母72的紧固面72b对置的对置区域A和螺母72的紧固面72b为相同形状的平面。又,螺母72以托座309的第三表面S331与螺栓71的轴线J1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沿轴线J1方向观察的螺母72的最大半径R的形式,容纳于螺母容纳空间V3内。
又,在托座309中,第一突出部391、第二突出部392从基部90向下方突出。第一突出部391及第二突出部392任一个的突出端均分别延伸至托座309的下表面。又,在托座309中,第三表面S332与托座309在车宽方向上的一侧的侧面之间、第三表面S333与托座309在车宽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侧面之间分别存在侧壁。这些侧壁中,在较螺栓71的轴线J1靠近第一突出部391的突出端侧的第一突出部391与第二突出部392连接的部分相当于连接部393。连接部393是位于螺母72的车宽方向两侧的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3的壁部。除此以外,与第一实施形态为相同的结构。
通过上述第三实施形态也可获得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此外,第三实施形态中,由于托座309在螺母72的车宽方向两侧具有连接部393,与仅在螺母的车宽方向一侧具有连接部的结构相比,作用于托座309的第一突出部391的载重分散于多个连接部393然后向第二突出部392传递,因此防止了载重集中于一方连接部,更易于确保托座309整体的强度。
又,螺母容纳空间V3凹设于托座309的下表面309c,且,连接部393为位于螺母72的车宽方向两侧的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3的壁部。藉此,当托座309受到车辆长度方向上的载重作用时,与螺母容纳空间在车宽方向上贯通托座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托座309中在与车辆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发生变化的部分上产生的高应力,可以确保托座309整体的强度。
又,托座309的第三表面S331与螺栓71的轴线J1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螺母72的最大半径R,因此即使螺母72绕轴线J1旋转,以最大半径R为旋转半径的螺母72的旋转轨迹上也挡有作为障碍壁的托座309的第三表面S331。因此,与螺栓71紧固时螺母72和托座309的第三表面S331抵接,可以防止螺母72一起旋转。
另,也可以是螺母72以托座309的第三表面S332或第三表面S333与螺栓71的轴线J1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螺母72的最大半径R的形式容纳于螺母容纳空间V3内。此时,与第一表面S31的螺母72的紧固面72b对置的对置区域A和该紧固面72b为不同的形状,因此将具有与第一表面S31的对置区域A、紧固面72b分别形状相同的面的垫片夹在第一表面S31与紧固面72b之间即可。
(第四实施形态)
根据第四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400为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托座9、螺母72的一部分变形后的形态。以下,以与第一实施形态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根据第四实施形态的托座409、螺母472。
图11是根据本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400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12是根据本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400的相当于图4的图。如图11及12所示,托座409上形成有在车宽方向上贯通的圆孔409b。具体而言,通过使近似圆筒状的立铣刀以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同时使该立铣刀在车宽方向上移动,形成在车宽方向上贯通的圆孔409b。螺母容纳空间V4为圆孔409b的内部空间。因此,螺母容纳空间V4为由圆弧形状的面形成的圆筒状的空间。
螺母容纳空间V4内从车宽方向的一侧容纳有圆柱状的螺母472。螺母472上形成有在内周面上具有与螺栓71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的螺纹孔472a。又,螺母472为圆柱形状,因此螺母472的紧固面472b为与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4的第一表面S41相同的圆弧形状。又,螺母472以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4的托座409的第三表面S43与螺栓71的轴线J1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沿轴线J1方向观察的螺母472的最大半径的形式容纳于螺母容纳空间V4内。
通过上述第四实施形态也可获得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此外,第四实施形态中,与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4的第一表面S41的螺母472对置的对置区域A和螺母472的紧固面472b为相同的圆弧形状,因此螺栓71与螺母72紧固时不使用垫片11就可以使螺母72与第一表面S41形成面接触,部件数量也得以削减。
又,托座409的第三表面S43与螺栓71的轴线J1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螺母472的最大半径,因此即使螺母472绕轴线J1旋转,以最大半径为旋转半径的螺母472的旋转轨迹上也挡有作为障碍壁的托座409的第三表面S43。因此,与螺栓71紧固时螺母472和托座409的第三表面S43抵接,可以防止螺母472一起旋转。
又,螺母容纳空间V4为圆孔409b的内部空间,作为圆筒状的空间设置于托座409内。圆孔409b通过使近似圆筒状的立铣刀旋转并在车宽方向移动而形成,因此与在托座上形成方孔且该方孔的内部空间为螺母容纳空间的结构相比,可以在托座409上简单地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4。
(第五实施形态)
根据第五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500为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托座9、垫片11的一部分变形后的形态。以下,以与第一实施形态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根据第五实施形态的托座509、垫片511。
图13是根据第五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500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14是根据第五实施形态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500的相当于图5的图。如图13及14所示,托座509上形成有在车宽方向上贯通的方孔509b。螺母容纳空间V5为方孔509b的内部空间。螺母容纳空间V5由在螺栓71的轴线J1方向上相对螺母72对置的第一表面S51和第二表面S52、以及在螺栓71的轴线J1的正交方向上相对螺母72对置的第三表面S53形成。
第一表面S51具有从车宽方向观察平行于螺母72的紧固面72b的平面部、以及位于该平面部上下两侧的圆弧面部。又,螺母72以第三表面S53与轴线J1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螺母72的最大半径R的形式容纳于螺母容纳空间V5内。
螺母容纳空间V5内除了螺母72以外还容纳有垫片511。垫片511为凹状构件。垫片511具有夹在第一表面S51与螺母72的紧固面72b之间的挟持部512、以及从该挟持部512的上下方向两端分别向第二表面S52延伸的延出部513、514。
挟持部51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螺母72的最大直径。挟持部512的第一表面S51侧的面512a为从车宽方向观察平行于第一表面S51的形状。又,挟持部512的第一表面S51侧的面512a大于螺母72的紧固面72b的面积。挟持部512的紧固面72b侧的面512b具有与紧固面72b相同的平面形状。
又,延出部513、514在上下方向与螺母72隔开间隙地对置。即,延出部513的下表面513a与延出部514的上表面514a在轴线J1的正交方向上相对螺母72对置。以下,将延出部513的下表面513a与延出部514的上表面514a称为螺母对置面。此处,螺母对置面513a、514a与螺栓71的轴线J1之间的最短距离设定为小于从轴线J1方向观察的螺母72的最大半径R。
通过上述第五实施形态也可获得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又,螺母72以第三表面S53与轴线J1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螺母72的最大半径R的形式容纳于螺母容纳空间V5内。
然而,本实施形态中,垫片511包括从挟持部512的上下方向的两端延伸出的延出部513、514上的螺母对置面513a、514a。而且,螺母对置面513a、514a与螺栓71的轴线J1之间的最短距离设定为小于从轴线J1方向观察的螺母72的最大半径R。藉此,与螺栓71紧固时,即使螺母72要绕轴线J1旋转,以最大半径R为旋转半径的螺母72的旋转轨迹上也挡有作为障碍壁的垫片511的螺母对置面513a、514a。因此,在与螺栓71紧固时螺母72和螺母对置面513a、514a抵接,可以防止螺母72一起旋转。
又,第一实施形态中,在与螺栓71紧固时,由于螺母72和托座9的第三表面S3抵接,该螺母72为可防止一起旋转的结构,垫片11的面11b的上下方向尺寸与螺母72的紧固面72b的上下方向尺寸大致相等。此处,螺栓71与螺母72通过垫片11紧固时,为了防止垫片11及托座9因轴力发生塑性变形,以使分别作用于垫片11的面11b及托座9的第一表面S1的表面压强为形成垫片11及托座9的各种材料的极限表面压强以下的形式进行强度设计。在计算作用于垫片11的面11b及托座9的第一表面S1的表面压强时,取用垫片11与托座9之间的接触面积(垫片11的基座面面积)。按照工业标准(JIS标准等)垫圈(垫片)应大于螺母的紧固面的尺寸,在该工业标准中,也规定了垫圈的基座面面积。
然而,如上所述,垫片11为与螺母72的紧固面72b在上下方向尺寸相等的形状,垫片11的基座面面积有可能小于工业标准规定的垫圈的基座面面积。因此,在计算作用于垫片11及托座9的表面压强时,不能使用工业标准规定的垫圈的基座面面积。
本实施形态中,通过螺母72与垫片511的螺母对置面513a、514a抵接而形成了防止该螺母72一起旋转的结构,且垫片511的面512a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螺母72的紧固面72b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藉此,垫片511与托座509之间的接触面积(垫片511的基座面面积)能够为工业标准规定的垫圈的基座面面积以上。因此,在垫片511及托座509的强度设计中,利用工业标准规定的垫圈的基座面面积算出分别作用于垫片511及托座509的表面压强,若确定该表面压强为形成垫片511及托座509的各种材料的极限表面压强以下,则认定强度足够。因此,本实施形态中,在螺栓71与螺母72紧固时垫片511及托座509的强度设计中,可以实现与利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垫圈来紧固螺栓与螺母的结构相同的设计。
(第六实施形态)
根据第六实施形态的转向架605的牵引装置600为根据第五实施形态的牵引装置500的一部分变形后的形态。以下,以与第五实施形态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根据第六实施形态的牵引装置600。
图15是从斜下方观察根据第六实施形态的牵引装置600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牵引装置600中的连杆构件2和托座608、609的固定构造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5所示,中心销604上通过多个螺栓41固定有控制构件30。控制构件30为通过空气弹簧(未图示)的膨胀来控制车身603的非正常上升的构件。控制构件30具有固定于中心销604的托座608的固定部31、以及从固定部31在车宽方向上向外侧突出的抵接部32。
固定部31为近似平板状,且包括从上方锁止于使托座608的上表面的向下方凹陷而成的沟部608c的锁止部31a。藉由锁止部31a锁止于沟部608c,在使用螺栓41进行固定前将控制构件30预紧于中心销604。抵接部32为近似平板状,其上表面介由金属板33设置有树脂件34。空气弹簧膨胀至规定以上时,藉由树脂件34抵接于转向架构架606来控制车身603的非正常上升。
如图15及16所示,垫片611、621通过由垫片固定用螺栓51构成的第二紧固构件固定于托座608、609。又,***托座608的螺母容纳空间V61内的垫片611与***托座609的螺母容纳空间V62内的垫片621彼此的形状及***方向不同。
托座608、609分别具有形成有与垫片固定用螺栓51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的螺纹孔608d、609d。螺纹孔608d设置于托座608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608e中的螺母容纳空间V61的上方,并沿车宽方向延伸。螺纹孔608d设置于沟部608c的下方。螺纹孔609d设置于托座609的下表面609c上相对于螺母容纳空间V62的轴21b侧,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托座609中,连接部693为位于螺母72的车宽方向两侧的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62的壁部。
垫片611从车宽方向的外侧***托座608的螺母容纳空间V61。垫片611具有容纳于螺母容纳空间V61内的垫片主体部612、以及从垫片主体部612向螺母容纳空间V61的外部突出的法兰部613。垫片主体部612由挟持部512与上下一对的延出部513、514所构成。
法兰部613沿着托座608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608e,从垫片主体部61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上方突出。法兰部613上形成有供垫片固定用螺栓51插通的第二插通孔613a、以及设置于第二插通孔613a下方的螺纹孔613b。第二插通孔613a是钻孔(drilledhole),为具有在长度方向上的直径大于垫片固定用螺栓51的直径的长孔。利用螺栓71、垫片611及螺母72将轴21b与托座608固定之后,利用垫片固定用螺栓51通过第二插通孔613a将该垫片611固定于托座608。
若托座608及/或法兰部613的表面涂有涂料等,该法兰部613黏着于托座608的侧面608e的情况下,即使取下垫片固定用螺栓51,也很难将垫片611从托座608上取下。此时,为了容易地将垫片611取下,使用螺纹孔613b。具体而言,通过在螺纹固定于螺纹孔613b的螺钉的梢端部抵在托座608的侧面608e的状态下转动该螺钉,使法兰部613向远离托座608的方向移动。
螺母容纳空间V62为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孔609b的内部空间,凹设于托座609的下表面609c。垫片621从下方***螺母容纳空间V62。垫片621具有容纳于螺母容纳空间V62内的垫片主体部622、以及从垫片主体部622向螺母容纳空间V62的外部突出的法兰部623。
垫片主体部622具有夹在托座609的第一表面S61与螺母72的紧固面72b之间的挟持部641、以及从挟持部641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向托座609的第二表面S62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延出部642、643。挟持部641上形成有供螺栓71插通的第一插通孔641a。
法兰部623沿着托座609的下表面609c,从垫片主体部622的下端部向轴21b侧突出。法兰部623上形成有供垫片固定用螺栓51插通的两个第二插通孔623a、以及设置于两个第二插通孔623a之间的螺纹孔623b。第二插通孔623a是钻孔,为具有在长度方向上的直径大于垫片固定用螺栓51的直径的长孔。利用螺栓71、垫片621及螺母72将轴21b与托座609固定之后,通过第二插通孔623a将该垫片621的法兰部623固定于托座609。螺纹孔623b具有与螺纹孔613b相同的功能,在将垫片621从托座609上取下时按需使用。除此以外的结构均与第五实施形态相同。
通过上述第六实施形态也可获得与第五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此外,第六实施形态中,垫片611、621通过垫片固定用螺栓51固定于托座608、609,因此在进行维护时等在取下螺栓71及螺母72的前后垫片611、621能够继续保持在相同的位置,可以防止丢失垫片611、621。
又,在托座608上,螺纹孔608d在形成于托座608的上表面的沟部608c的下方沿车宽方向延伸,因此可以在避免插通螺纹孔608d的垫片固定用螺栓51与锁止于沟部608c的控制构件30的锁止部31a相互干涉的同时,将垫片611固定于托座608。
又,螺母容纳空间V62凹设于托座609的下表面609c,且,连接部693为位于螺母72的车宽方向两侧的形成螺母容纳空间V62的壁部。藉此,当托座609受到车辆长度方向上的载重作用时,与螺母容纳空间在车宽方向上贯通托座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托座609中在与车辆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发生变化的部分上产生的高应力,可以确保托座609整体的强度。转向架605的驱动力或制动力等沿车辆长度方向的载重从转向架605中的转向架构架606的托座609通过连杆构件2及托座608传递至车身603,因此作用于托座609的载重较大。因此,为了确保转向架构架606的托座609的强度,本实施形态的结构效果较好。
(第七实施形态)
根据第七实施形态的转向架的牵引装置700为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托座309的一部分变形后的形态。以下,以与第三实施形态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根据第七实施形态的托座709。
图17是根据第七实施形态的牵引装置700的相当于图9的图。如图17所示,垫片711与螺母72一起从下方***托座709的螺母容纳空间V7。垫片711通过由垫片固定用螺栓51构成的第二紧固构件固定于托座709。托座709具有形成有与垫片固定用螺栓51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的螺纹孔709d。螺纹孔709d设置于托座709的下表面709c上相对于螺母容纳空间V7的轴21b(参照图1)侧。螺纹孔709d设置于插通孔709a的车宽方向的两侧。
垫片711具有容纳于螺母容纳空间V7内的近似平板状的垫片主体部712、以及从垫片主体部712向螺母容纳空间V7的外部突出的法兰部713。垫片主体部712上形成有供螺栓71插通的第一插通孔712a。垫片主体部712在螺母容纳空间V7中夹在托座709与螺母72之间。垫片主体部712的托座709侧的面712b为具有平面部和设置于该平面部的左右两侧的圆弧面部的形状。垫片主体部712的螺母72侧的面712c与紧固面72b为相同的平面形状。
法兰部713沿着托座709的下表面709c,从垫片主体部712的下端部向轴21b侧突出。法兰部713上形成有供垫片固定用螺栓51插通的一对第二插通孔713a。第二插通孔713a是钻孔,且为具有在长度方向上的直径大于垫片固定用螺栓51的直径的长孔。利用螺栓71、垫片711及螺母72将轴21b与托座709固定之后,通过第二插通孔713a将该垫片711固定于托座709。除此以外结构与第三实施形态相同。
通过上述第七实施形态也可获得与第三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此外,垫片711通过垫片固定用螺栓51固定于托座709,因此在进行维护时等在取下螺栓71及螺母72的前后垫片711能够继续保持在相同的位置,可以防止丢失垫片711。
另,本发明并不只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变更、追加、或消除其结构。上述实施形态中,中心销4、604及转向架构架6、606中的任一个托座8、608、9、609皆通过具有螺栓71与螺母72的第一紧固构件7与连杆构件2的轴21b固定,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中心销4、604或转向架构架6、606任一一方的托座8、608、9、609通过第一紧固构件7与连杆构件2的轴21b固定。又,上述实施形态中,螺母72、472为六角螺母或圆柱状螺母,但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其外形为四角形的四角螺母。
符号说明:
1、200、300、400、500、600、700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
2连杆构件;
3、603车身;
4、604中心销(固定对象物);
5、605轨道车辆用转向架;
6、606转向架构架(固定对象物);
7第一紧固构件;
8、608托座;
9、209、309、409、509、609、709托座;
9a、709a插通孔;
309c、609c下表面;
609d、709d螺纹孔;
10轨道车辆;
11、511、611、621、711垫片;
11a、712a 第一插通孔;
51垫片固定用螺栓(第二紧固构件);
71螺栓;
72、472螺母;
72b、472b 紧固面;
90基部;
91第一突出部;
92第二突出部;
93、393、693连接部;
513a、514a 螺母对置面;
608f、709f 螺纹孔;
612、622、712垫片主体部;
613、623、713法兰部;
613a、623a、713a 第二插通孔;
J1轴线;
S1、S21、S31、S41、S51、S61第一表面;
S2、S22、S32、S52、S62第二表面;
S3、S32、S33、S43第三表面;
V1、V2、V3、V4、V5、V61、V62、V7螺母容纳空间。

Claims (7)

1.一种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具备:
转向架构架;以及
结合所述转向架构架与车身并将作用于所述转向架构架的力传递至所述车身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
所述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具有:
连接所述车身的中心销与所述转向架构架并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单根连杆构件;
设置于由所述中心销或所述转向架构架构成的固定对象物上并固定所述连杆构件的托座;以及
包括从车辆长度方向的一侧插通所述连杆构件的端部及所述托座的螺栓和从车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螺栓螺合的螺母,并将所述连杆构件的所述端部固定于所述托座的第一紧固构件;
所述托座上形成有供所述螺栓插通的插通孔、以及与所述插通孔连通并容纳所述螺母的螺母容纳空间;
所述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还具有夹在第一表面与所述螺母的紧固面之间的、形成有供所述螺栓插通的第一插通孔的垫片,
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螺母的所述车辆长度方向的一侧并形成所述螺母容纳空间,
所述垫片包括在所述螺栓的轴线的正交方向上相对所述螺母对置的螺母对置面,
所述螺母对置面与所述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螺母最大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具有:
接合于所述固定对象物的基部;
包括位于所述螺母的所述车辆长度方向的一侧并形成所述螺母容纳空间的第一表面的、从所述基部突出并形成有所述插通孔的第一突出部;
包括位于所述螺母的所述车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并形成所述螺母容纳空间的第二表面的、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第二突出部;以及
至少在较所述螺栓的轴线靠近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突出端侧连接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容纳空间凹设于所述托座的下表面,
所述连接部为位于所述螺母的车宽方向两侧的形成所述螺母容纳空间的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座包括在所述螺栓的轴线的正交方向上相对所述螺母对置的形成所述螺母容纳空间的第三表面,
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螺母的最大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螺母的紧固面对置的所述第一表面的对置区域和所述螺母的紧固面为不同的形状,
所述垫片的所述第一表面侧的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对置区域相同的形状,
所述垫片的所述螺母的紧固面侧的面具有与所述螺母的紧固面相同的形状。
6.一种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具备:
转向架构架;以及
结合所述转向架构架与车身并将作用于所述转向架构架的力传递至所述车身的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
所述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具有:
连接所述车身的中心销与所述转向架构架并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单根连杆构件;
设置于由所述中心销或所述转向架构架构成的固定对象物上并固定所述连杆构件的托座;以及
包括从车辆长度方向的一侧插通所述连杆构件的端部及所述托座的螺栓和从车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螺栓螺合的螺母,并将所述连杆构件的所述端部固定于所述托座的第一紧固构件;
所述托座上形成有供所述螺栓插通的插通孔、以及与所述插通孔连通并容纳所述螺母的螺母容纳空间;
所述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还具有夹在第一表面与所述螺母的紧固面之间的、形成有供所述螺栓插通的第一插通孔的垫片,
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螺母的所述车辆长度方向的一侧并形成所述螺母容纳空间,
与所述螺母的紧固面对置的所述第一表面的对置区域和所述螺母的紧固面为不同的形状,
所述垫片的所述第一表面侧的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对置区域相同的形状,
所述垫片的所述螺母的紧固面侧的面具有与所述螺母的紧固面相同的形状;
所述单根连杆式牵引装置还具有将所述垫片固定于所述托座的由垫片固定用螺栓构成的第二紧固构件,
所述垫片具有容纳于所述螺母容纳空间内的垫片主体部、以及沿着所述托座的外表面从所述垫片主体部向所述螺母容纳空间的外部突出的法兰部,
所述法兰部上形成有供所述垫片固定用螺栓插通的第二插通孔,
所述托座具有形成有与所述垫片固定用螺栓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的螺纹孔。
7.一种轨道车辆,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转向架。
CN201680026598.9A 2015-05-25 2016-05-24 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及具备该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轨道车辆 Active CN1075312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5486 2015-05-25
JP2015105486 2015-05-25
PCT/JP2016/002500 WO2016189854A1 (ja) 2015-05-25 2016-05-24 軌条車両用台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軌条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1255A CN107531255A (zh) 2018-01-02
CN107531255B true CN107531255B (zh) 2020-01-03

Family

ID=5739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6598.9A Active CN107531255B (zh) 2015-05-25 2016-05-24 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及具备该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3167B2 (zh)
JP (1) JP6499755B2 (zh)
CN (1) CN107531255B (zh)
SG (1) SG11201709659VA (zh)
WO (1) WO2016189854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0960A (zh) * 2009-02-26 2009-07-15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纵向牵引装置及带有该纵向牵引装置的转向架
JP2010285071A (ja) * 2009-06-11 2010-12-24 Tokyu Car Corp 鉄道車両用台車
CN102490753A (zh) * 2011-12-23 2012-06-13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货车转向架的牵引拉杆装置
CN202294828U (zh) * 2011-10-28 2012-07-04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客室侧顶板防松定位装置
CN202541565U (zh) * 2012-05-03 2012-11-21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快速铁路货车转向架弹性吊杆***
CN104554307A (zh) * 2014-12-18 2015-04-29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动车组车体及其内风挡安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34028A (en) * 1957-05-22 1960-04-26 Gen Steel Castings Corp Railway vehicle structure
US3402679A (en) * 1965-10-23 1968-09-24 Pullman Inc Railway car trucks
US4134343A (en) * 1976-09-27 1979-01-16 General Steel Industries, Inc. Radial axle railway truck
JPS636539U (zh) * 1986-06-27 1988-01-16
JPH036539Y2 (zh) 1986-11-04 1991-02-19
JPH1178455A (ja) 1997-09-17 1999-03-23 Yamakawa Ind Co Ltd サスペンションリンク
EP2783939B1 (en) * 2011-12-23 2017-03-29 CRRC Shandong Co., Ltd. High speed railway vehicle bogie
JP5854961B2 (ja) * 2012-09-26 2016-02-09 公益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連結装置の評価装置とその評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0960A (zh) * 2009-02-26 2009-07-15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纵向牵引装置及带有该纵向牵引装置的转向架
JP2010285071A (ja) * 2009-06-11 2010-12-24 Tokyu Car Corp 鉄道車両用台車
CN202294828U (zh) * 2011-10-28 2012-07-04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客室侧顶板防松定位装置
CN102490753A (zh) * 2011-12-23 2012-06-13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货车转向架的牵引拉杆装置
CN202541565U (zh) * 2012-05-03 2012-11-21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快速铁路货车转向架弹性吊杆***
CN104554307A (zh) * 2014-12-18 2015-04-29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动车组车体及其内风挡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89854A1 (ja) 2017-12-14
US20180201281A1 (en) 2018-07-19
JP6499755B2 (ja) 2019-04-10
CN107531255A (zh) 2018-01-02
SG11201709659VA (en) 2017-12-28
US10793167B2 (en) 2020-10-06
WO2016189854A1 (ja) 201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6625B (zh) 安装组件
US7942223B2 (en) Vehicular radiat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U2014329913B2 (en) Brake carrier mounting arrangement
JP5184327B2 (ja) サイドメンバのナット保持構造
EP2791533B1 (de) Bremsträger
JP2000027832A (ja) トルク角制限ホイ―ルナット
CN107531255B (zh) 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及具备该轨道车辆用转向架的轨道车辆
JP2010214524A (ja) 自在締結工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締結装置
CN108698439B (zh) 车轴***和用于制造车轴***的方法
JP2008190544A (ja) ダンパ装置
JP6420300B2 (ja) 取付金具及び防鳥ネット取付具
KR20200040216A (ko) 실린더 벨로즈 서포트
CN110475674B (zh) 轴***
US5938239A (en) Motor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nit
KR20210076650A (ko) 단차 조절이 가능한 차량의 부품체결 구조
JP2013121653A (ja) 自在締結工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締結装置
KR101622958B1 (ko) 차량용 서브 프레임 마운팅 유닛
WO2024047414A1 (en) Connection unit for mutually connecting two motor-vehicle suspension components
JP2001278108A (ja) ブラケットのフレームへの取付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CN114754102A (zh) 用于空气弹簧的阻尼器
CN205059113U (zh) 一种橡胶套总成和汽车独立悬架
CN115698521A (zh) 紧固元件和车辆装置
KR20070065712A (ko) 차량의 쇽업소버와 브라켓 결합구조
KR20190069098A (ko) 다양한 규격을 갖는 볼트 및 너트의 장착이 가능한 멀티 드라이버 비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동 드라이버
KR20160108026A (ko) 고정 너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볼트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9

Address after: Kobe City, Japan Hyogo

Patentee after: Kawasaki Rolling Stock Co.,Ltd.

Address before: Kobe City,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