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42577A - 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42577A
CN107442577A CN201610370594.4A CN201610370594A CN107442577A CN 107442577 A CN107442577 A CN 107442577A CN 201610370594 A CN201610370594 A CN 201610370594A CN 107442577 A CN107442577 A CN 107442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orce
roll
mrow
msubs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705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耘宇
卞皓
付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i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i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i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i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705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425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42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25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16Control of thickness, width, diameter or other transverse dimensions
    • B21B37/18Automatic gauge control
    • B21B37/20Automatic gauge control in tandem mi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58Roll-force control; Roll-gap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压下分配模式中轧制状况改变时各机架轧制力比例波动大,轧制力分配模式中轧制力模型偏差大时各机架厚度分配波动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压下分配模式计算精轧各机架的厚度分配,从压下分配系数表取出各机架的压下率分配系数,根据各机架的压下率分配系数得到压下分配的压下率和出口厚度;S2、以压下分配结果为初始值,按轧制力分配模式迭代计算各机架的压下量,直到轧制力比例满足目标要求;S3、对轧制力模式分配结果进行限幅处理,并进行相对化计算。本发明方法提高精轧带钢轧制规程设定精度和轧制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连轧板带钢生产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精轧带钢生产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带钢热连轧机组中,轧制规程的制定对于提高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合理与否,对产品质量的高低、轧制设备调整的难易、机组运转的可靠性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均有直接影响。负荷分配是轧制规程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板形、板厚精度等产品质量,负荷分配还对轧制能耗、辊耗、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作业率等项指标有重要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经验表格法开始,带钢热连轧机组的负荷分配方法主要经历了能耗法、动态负荷分配法、负荷分配系数法、人工智能方法等几个阶段。
负荷分配系数法是现代化热连轧机组负荷分配普遍采用的方法,它按一定的负荷分配系数给定各机架的压下量和轧件厚度。负荷分配系数可以参照品种和规格类似的其它热轧厂来确定,也可以采用离线优化的方法来确定。负荷分配系数法主要压下分配模式与轧制力分配模式两种类型,两者各自的优缺点如下:
压下分配模式的优点在于各机架厚度分配波动小,计算过程简单;缺点在于轧制状况改变(如换辊)时各机架轧制力比例波动大,不能消除轧制力倒挂,不能保证产品板形;轧制力分配的优点在于能保持各机架轧制力的下降比例基本恒定,有利于产品板形和轧制稳定性;缺点在于当轧制力模型偏差大或工艺条件变化大时各机架厚度分配波动大,计算过程复杂。
中国专利CN 102728624A,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公开的技术方案为将压下分配及轧制力分配模式结合,用压下分配确定的分布范围来约束轧制力分配结果,相比原来的精轧负荷分配方法有很多的改进,但还存在局限:在计算步骤上设置了一个压下率分配系数学习环节,在实际生产中容易导致压下分配系数表格数据的波动,引起轧机操作人员对负荷分配数据发生误判;限幅环节对所有机架均采用同一个百分比例的乘法模式,一是没有体现前部机架与后部机架的区别(前部机架压下率允许波动的范围大,而后部机架压下率允许波动的范围小),二是乘法模式也不直观,不能直接判断每个机架压下率变化的具体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压下分配模式中轧制状况改变时各机架轧制力比例波动大,轧制力分配模式中轧制力模型偏差大时各机架厚度分配波动大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精轧带钢轧制规程设定精度和轧制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压下分配模式计算精轧各机架的厚度分配,从压下分配系数表取出各机架的压下率分配系数,根据各机架的压下率分配系数得到压下分配的压下率和出口厚度;
S2、以压下分配结果为初始值,按轧制力分配模式迭代计算各机架的压下量,直到轧制力比例满足目标要求,首先,从热轧过程控制计算机工艺规程表中取出相应层别的精轧各机架的轧制力分配系数,并读取操作工干预值;接着,迭代计算精轧各机架的绝对压下量,直到达到目标轧制力比例的要求;最后,判断轧制力和绝对压下量是否超限,超限则修改分配系数重新迭代计算;
S3、对轧制力模式分配结果进行限幅处理,并进行相对化计算,以压下模式分配获得的压下率为比较基准,如果轧制力模式分配得到的压下率超出其一定范围,则将其限制在边界处;如果没有超出范围,则取轧制力模式分配结果。
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取表,根据当前轧制带钢的钢种大类、厚度等级和宽度等级信息,从热轧过程控制计算机工艺规程表中取出相应层别的精轧F1—F7机架的压下率分配系数i为机架号;
S12,进行相对化计算,根据精轧各机架的压下量之和必须等于精轧的总压下量,得到压下率的比例因子rk为:
其中,hn为终轧厚度,h0为中间坯厚度;
n为精轧道次数;
b=0.906501,a=0.959597;
相对化后的压下率为:
根据相对化后的压下率,可得到前面n-1个机架的出口厚度:
i=1,2,…,n-1,公式3
其中hi为第i机架的出口厚度。
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获取到轧制力分配系数,根据当前带钢的钢种大类和厚度等级信息,从热轧过程机工艺规程表中取出相应层别的精轧各机架的轧制力分配系数;
S22,进行操作修正处理,获得各机架的轧制力修正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从设备操作控制画面HMI收集到各机架的修正因子,修正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为:
其中,为修正前的轧制力分配系数,为修正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ζi为修正因子,取值范围为-20%~20%,
重新归一化数据,即αi为归一化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
S23,计算在当前厚度分配下精轧各机架的轧制力和轧制力对绝对压下量的导数,计算轧制力:假设为第i机架第j次迭代的轧制力,在其它工艺参数固定的情况下,轧制力是入口厚度和出口厚度的函数,即存在:
计算轧制力对绝对压下量的导数计算公式:
其中,其中dt为很小的扰动,可取1%;为第i机架第j+1次迭代的绝对压下量,
S24,根据上述各机架的轧制力和轧制力对绝对压下量导数的计算结果,计算各机架绝对压下量的修正值,
其中,为第i机架第j+1次迭代的绝对压下量的修正值;
S25,各机架绝对压下量的修正值得到后,计算各机架绝对压下量的更新值,
其中dampj为阻尼系数,dampj=damp_mpy·β+(1-β)·(1-e-j),
damp_mpy取1.0,β取0.6;
S26,各机架绝对压下量的更新值得到后,计算各机架的出口厚度,即计算第j+1次迭代的出口厚度
以及(中间坯厚度)为已知量,根据从F1机架计算到F7机架,可计算各机架出口厚度的更新值,这个值将用于下一次迭代计算轧制力用,其中指第i-1机架第j+1次迭代的出口厚度;
S27,判断轧制力比例是否满足收敛条件,轧制力分配迭代计算的收敛条件为:
其中,τ为很小的正数,可取0.01;公式7成立,或者迭代次数j超过设定次数时结束迭代计算,否则继续执行S23,同时迭代次数j累加1;迭代计算结束后,可得到各机架的绝对压下量和出口厚度
S28,上述步骤S27中如果轧制力比例满足收敛条件,则判断精轧各机架轧制力是否超过设备允许的最大轧制力,
如果存在轧制力超限,当第i机架的轧制力超过设备允许的最大轧制力时,则调整(减小)机架的轧制力分配系数,其余机架的分配系数不做调整,存在
则执行
其中,αi为所述归一化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α′i为超限调整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
α′i得到后回到步骤S23,用调整后的的轧制力分配系数α′i重新进行绝对压下量迭代计算,同时迭代次数j赋值0,取步骤S27最后一次迭代的绝对压下量和出口厚度作为绝对压下量和出口厚度的初始值;
如果轧制力没有超限,则直接执行下一步骤;
S29,绝对压下量迭代计算和超限检查结束,得到轧制力分配结果,取步骤S27各机架最后一次迭代的出口厚度为各机架轧制力分配的出口厚度,据此计算得到各机架轧制力分配的压下率式中,指第i-1机架第j+1次迭代的出口厚度;
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1,对轧制力分配结果做限幅处理,限幅处理按下式进行,
其中为压下模式分配的第i机架压下率,为轧制力模式分配的第i机架压下率,为限幅处理后的第i机架压下率,为第i机架的限幅控制参数,一般取1%~10%;当各机架均取0时,即为完全的压下模式分配结果;
S32,对限幅处理后的压下率进行相对化计算,上述步骤S31中压下率如果被修改,则计算得到的终轧厚度与目标终轧厚度间会存在一定偏差,还要进行一轮相对化计算;
相对化计算过程与步骤S12中压下模式的相对化过程相同,只需要将代替公式1中的即可得到步骤S32的相对化因子r′k,最终分配的各机架压下率为:
其中为最终分配的第i机架压下率,取作为最终分配的各机架压下率,据此可计算中间各机架的出口厚度:
i=1,2,…,n-1公式11
根据最终分配的各机架压下率和中间各机架的出口厚度进行精轧带钢的轧制负荷分配设定计算。
本发明步骤S24中的公式5是根据一种改进Newton法导出的结果,选用各道次的压下量作为变量,将n维的非线性方程变为一维的n个非线性方程,并对每个非线性方程用Newton迭代法进行求解。它借鉴了Newton-Raphson法有良好收敛性的特点,同时又可以避免求Jacobian矩阵及其逆矩阵,使算法得到有效简化,计算速度较快,精度较高。
本发明步骤S26中,对F1机架,i=1,无论哪次迭代,都有不变;对F2机架,i=2,F1输出作为F2输入;对F3机架,i=3,依次递推.;即仅当F1时,其余都是下一个机架的输出为再下一个机架的输入。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本发明方法综合压下分配模式与轧制力分配模式两者的优点,同时克服其各自的缺点,用压下模式分配确定的分布范围来约束轧制力分配结果。
2、本发明方法通过改进限幅计算方式,采用对每个精轧机架分别进行限幅,并采用加法模式进行,在减小热连轧机精轧各机架厚度分配波动的同时尽量满足各机架轧制力按比例下降的要求,在轧制力模型偏差较大或工艺条件变化较大时,提高了带钢轧制负荷分配设定设定精度和轧制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压下分配模式计算精轧各机架的厚度分配,从压下分配系数表取出各机架的压下率分配系数,根据各机架的压下率分配系数得到压下分配的压下率和出口厚度;
S2、以压下分配结果为初始值,按轧制力分配模式迭代计算各机架的压下量,直到轧制力比例满足目标要求,首先,从热轧过程控制计算机工艺规程表中取出相应层别的精轧各机架的轧制力分配系数,并读取操作工干预值;接着,迭代计算精轧各机架的绝对压下量,直到达到目标轧制力比例的要求;最后,判断轧制力和绝对压下量是否超限,超限则修改分配系数重新迭代计算;
S3、对轧制力模式分配结果进行限幅处理,并进行相对化计算,以压下模式分配获得的压下率为比较基准,如果轧制力模式分配得到的压下率超出其一定范围,则将其限制在边界处;如果没有超出范围,则取轧制力模式分配结果。
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取表,根据当前轧制带钢的钢种大类、厚度等级和宽度等级信息,从热轧过程控制计算机工艺规程表中取出相应层别的精轧F1—F7机架的压下率分配系数i为机架号;
S12,进行相对化计算,为了得到同一层别下各种中间坯厚度和终轧厚度下的具体的压下率数据,需要对进行相对化计算,根据精轧各机架的压下量之和必须等于精轧的总压下量,得到压下率的比例因子rk为:
其中,hn为终轧厚度,h0为中间坯厚度;
n为精轧道次数;
b=0.906501,a=0.959597;
相对化后的压下率为:
根据相对化后的压下率,可得到前面n-1个机架的出口厚度:
i=1,2,…,n-1,公式3
其中hi为第i机架的出口厚度;
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获取到轧制力分配系数,根据当前带钢的钢种大类和厚度等级信息,从热轧过程机工艺规程表中取出相应层别的精轧各机架的轧制力分配系数;热轧过程机工艺规程表中数据在生产前确定,主要考虑带钢轧制稳定性和板形指标等因素,可以在经验数据基础上不断收集优秀轧制案例进行优化;
S22,进行操作修正处理,获得各机架的轧制力修正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考虑到生产中操作工要对负荷分配进干预,从操作画面HMI收集到各机架的修正因子,修正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为:
其中,为修正前的轧制力分配系数,为修正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ζi为修正因子,取值范围为-20%~20%,
重新归一化数据,即αi为归一化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
S23,计算在当前厚度分配下精轧各机架的轧制力和轧制力对绝对压下量的导数,计算轧制力:假设为第i机架第j次迭代的轧制力,在其它工艺参数固定的情况下,轧制力是入口厚度和出口厚度的函数,即存在:其大小受到轧制力模型精度的影响;要注意的是,各机架厚度分配的变化会导致各机架温度的变化,在计算各机架轧制力前,应重新计算一次各机架的温度;
计算轧制力对绝对压下量的导数计算公式:
其中,其中dt为很小的扰动,可取1%;为第i机架第j+1次迭代的绝对压下量,
S24,根据上述各机架的轧制力和轧制力对绝对压下量导数的计算结果,计算各机架绝对压下量的修正值,
其中,为第i机架第j+1次迭代的绝对压下量的修正值;公式5是根据一种改进Newton法导出的结果,选用各道次的压下量作为变量,将n维的非线性方程变为一维的n个非线性方程,并对每个非线性方程用Newton迭代法进行求解。它借鉴了Newton-Raphson法有良好收敛性的特点,同时又可以避免求Jacobian矩阵及其逆矩阵,使算法得到有效简化,计算速度较快,精度较高;
S25,各机架绝对压下量的修正值得到后,计算各机架绝对压下量的更新值,
其中dampj为阻尼系数,dampj=damp_mpy·β+(1-β)·(1-e-j),
damp_mpy取1.0,β取0.6;每次迭代时仅吸收绝对压下量修正值的一定百分比,随着迭代次数增加,吸收百分比也增加;
S26,各机架绝对压下量的更新值得到后,计算各机架的出口厚度,即计算第j+1次迭代的出口厚度
以及(中间坯厚度)为已知量,根据从F1机架计算到F7机架,可计算各机架出口厚度的更新值,这个值将用于下一次迭代计算轧制力用,其中指第i-1机架第j+1次迭代的出口厚度;
例对F1机架,i=1,无论哪次迭代,都有不变;
对F2机架,i=2,F1输出作为F2输入;
对F3机架,i=3,依次递推.......。
所以归纳为仅当F1时,其余都是下一个机架的输出为再下一个机架的输入;
S27,判断轧制力比例是否满足收敛条件,轧制力分配迭代计算的收敛条件为:
其中,τ为很小的正数,可取0.01;公式7成立,或者迭代次数j超过设定次数时结束迭代计算,否则继续执行S23,同时迭代次数j累加1;
举例,迭代次数j的设定次数为6次,即j的取值范围为0≤j≤5,第1次迭代计算j取0,当公式6成立或者迭代次数j超过6次时迭代计算结束;如果第一次迭代计算还没达到收敛条件,继续执行S23,同时迭代次数j累加1,即进行第一次迭代计算;
迭代计算结束后,可得到各机架的绝对压下量和出口厚度
S28,上述步骤S27中如果轧制力比例满足收敛条件,则判断精轧各机架轧制力是否超过设备允许的最大轧制力,
如果存在轧制力超限,当第i机架的轧制力超过设备允许的最大轧制力时,则调整(减小)机架的轧制力分配系数,其余机架的分配系数不做调整,存在
则执行公式8
其中,αi为所述归一化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α′i为超限调整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
α′i得到后回到步骤S23,用调整后的的轧制力分配系数α′i重新进行绝对压下量迭代计算,同时迭代次数j赋值0,取步骤S27最后一次迭代的绝对压下量和出口厚度作为绝对压下量和出口厚度的初始值;
如果轧制力没有超限,则直接执行下一步骤;
S29,绝对压下量迭代计算和超限检查结束,得到轧制力分配结果,取步骤S27各机架最后一次迭代的出口厚度为各机架轧制力分配的出口厚度,据此计算得到各机架轧制力分配的压下率 式中,指第i-1机架第j+1次迭代的出口厚度;
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1,对轧制力分配结果做限幅处理,限幅处理按下式进行,
其中为压下模式分配的第i机架压下率,为轧制力模式分配的第i机架压下率,为限幅处理后的第i机架压下率,为第i机架的限幅控制参数,一般取1%~10%;当各机架均取0时,即为完全的压下模式分配结果;
S32,对限幅处理后的压下率进行相对化计算,上述步骤S31中压下率如果被修改,则计算得到的终轧厚度与目标终轧厚度间会存在一定偏差,还要进行一轮相对化计算;
相对化计算过程与步骤S12中压下模式的相对化过程相同,只需要将代替公式1中的即可得到步骤S32的相对化因子r′k,最终分配的各机架压下率为:
其中为最终分配的第i机架压下率,取作为最终分配的各机架压下率,据此可计算中间各机架的出口厚度:
i=1,2,…,n-1公式11
根据最终分配的各机架压下率和中间各机架的出口厚度进行精轧带钢的轧制负荷分配设定计算。
实施例1,某带钢信息如下:中间坯厚度40.377mm,终轧厚度1.8mm,带钢宽度1229.1mm,精轧轧制道次数n=7。钢种层别信息:钢种大类为11002,厚度等级为5,宽度等级为3,取到相应层别的数据如下:
表1压下率分配系数
表2轧制力分配系数
钢种大类 厚度等级 α1 α2 α3 α4 Α5 α6 α7
11002 5 1 0.95 0.88 0.78 0.55 0.45 0.36
上述步骤S1,根据压下分配系数表,按压下分配模式计算精轧各机架的厚度分配,
为了得到在中间坯厚度为40.377mm和终轧厚度为1.8mm下的具体的压下率数据,需要对进行相对化计算;
根据公式1,计算压下率的比例因子rk,
各机架相对化后的压下率及出口厚度数据见表3,
表3:压下分配模式得到压下率及出口厚度数据
类别 F1 F2 F3 F4 F5 F6 F7
压下率 53.89% 51.89% 44.91% 32.93% 27.94% 17.96% 8.98%
出口厚度 40.38 18.62 8.96 4.93 3.31 2.38 1.96
上述步骤S2,以压下分配结果为初始值,按轧制力分配模式迭代计算各机架的压下量,直到轧制力比例满足目标要求,操作工对轧制力分配系数没有干预,直接执行计算步骤S23-S27,迭代到第4次满足终止条件结束计算,轧制力模式迭代计算中各次的轧制力比例变化数据见表4,
表4:轧制力模式迭代计算中各次的轧制力比例变化数据
迭代次数 F1 F2 F3 F4 F5 F6 F7
1 1.000 0.972 0.811 0.744 0.583 0.576 0.346
2 1.000 0.958 0.838 0.774 0.581 0.515 0.354
3 1.000 0.950 0.865 0.793 0.571 0.470 0.359
4 1.000 0.950 0.879 0.794 0.560 0.455 0.361
目标 1 0.95 0.88 0.78 0.55 0.45 0.36
再执行步骤S28,判断精轧各机架轧制力是否超过设备允许的最大轧制力,各机架轧制力都没有超出其允许的最大轧制力,故不需要重新回到S23;轧制力分配模式计算得到的压下率和出口厚度数据见表5,
表5轧制力模式分配计算得到的压下率和出口厚度数据
类别 F1 F2 F3 F4 F5 F6 F7
压下率 53.86% 50.80% 48.20% 34.83% 26.57% 13.32% 8.60%
出口厚度 18.628 9.166 4.748 3.094 2.272 1.969 1.800
上述步骤S3,对轧制力分配结果做限幅处理,使其偏离压下分配结果在一定范围内;
首先,对轧制力分配结果做限幅处理,精轧各机架轧制力分配的限幅控制参数如表6所示:
表6:精轧各机架轧制力分配的限幅控制参数和限幅处理后数据
可见,由于F3机架轧制力分配计算获得的压下率偏离压下模式分配计算获得的压下率超过3%,因此被限制在47.91%(偏离44.91%为3%);由于F6机架轧制力分配计算获得的压下率偏离压下模式分配计算获得的压下率超过2%,因此被限制在15.96%(偏离17.96%为2%)。
接着,对限幅处理后的压下率进行相对化计算,此处的相对化过程与步骤S12中压下模式的相对化过程相同,只需要将代替公式1中的即可得到步骤S32的相对化因子,最终分配的压下率与出口厚度数据见表7。
表7最终分配的压下率与出口厚度数据
类别 F1 F2 F3 F4 F5 F6 F7
压下率 53.68% 50.62% 47.75% 34.71% 26.48% 15.91% 8.57%
出口厚度 40.38 18.70 9.23 4.83 3.15 2.32 1.95

Claims (4)

1.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按压下分配模式计算精轧各机架的厚度分配,从压下分配系数表取出各机架的压下率分配系数,根据各机架的压下率分配系数得到压下分配压下率和出口厚度;
S2、以压下分配结果为初始值,按轧制力分配模式迭代计算各机架的压下量,直到轧制力比例满足目标要求,首先,从热轧过程控制计算机工艺规程表中取出相应层别的精轧各机架的轧制力分配系数,并读取操作工干预值;接着,迭代计算精轧各机架的绝对压下量,直到达到目标轧制力比例的要求;最后,判断轧制力和绝对压下量是否超限,超限则修改分配系数重新迭代计算;
S3、对轧制力模式分配结果进行限幅处理,并进行相对化计算,以压下模式分配获得的压下率为比较基准,如果轧制力模式分配得到的压下率超出其一定范围,则将其限制在边界处;如果没有超出范围,则取轧制力模式分配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取表,根据当前轧制带钢的钢种大类、厚度等级和宽度等级信息,从热轧过程控制计算机工艺规程表中取出相应层别的精轧F1—F7机架的压下率分配系数i为机架号;
S12,进行相对化计算,根据精轧各机架的压下量之和必须等于精轧的总压下量,得到压下率的比例因子rk为:
其中,hn为终轧厚度,h0为中间坯厚度;
n为精轧道次数;
b=0.906501,a=0.959597;
相对化后的压下率为:
根据相对化后的压下率,可得到前面n-1个机架的出口厚度:
其中hi为第i机架的出口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获取到轧制力分配系数,根据当前带钢的钢种大类和厚度等级信息,从热轧过程机工艺规程表中取出相应层别的精轧各机架的轧制力分配系数;
S22,进行操作修正处理,获得各机架的轧制力修正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从设备操作控制画面HMI收集到各机架的修正因子,修正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为:
其中,为修正前的轧制力分配系数,为修正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ζi为修正因子,取值范围为-20%~20%,
重新归一化数据,即αi为归一化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
S23,计算在当前厚度分配下精轧各机架的轧制力和轧制力对绝对压下量的导数,计算轧制力:假设为第i机架第j次迭代的轧制力,在其它工艺参数固定的情况下,轧制力是入口厚度和出口厚度的函数,即存在:
计算轧制力对绝对压下量的导数计算公式: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row> <mfrac> <mrow> <mo>&amp;part;</mo> <msubsup> <mi>p</mi> <mi>i</mi> <mi>j</mi> </msubsup> </mrow> <mrow> <mo>&amp;part;</mo> <mrow> <mo>(</mo> <msubsup> <mi>&amp;Delta;h</mi> <mi>i</mi> <mi>j</mi> </msubsup> <mo>)</mo> </mrow> </mrow> </mfrac> <mo>=</mo> <mfrac> <mrow> <msubsup> <mi>p</mi> <mrow> <mi>i</mi> <mn>1</mn> </mrow> <mi>j</mi> </msubsup> <mo>-</mo> <msubsup> <mi>p</mi> <mrow> <mi>i</mi> <mn>2</mn> </mrow> <mi>j</mi> </msubsup> </mrow> <mrow> <msubsup> <mi>&amp;Delta;h</mi> <mi>i</mi> <mi>j</mi> </msubsup> <mo>&amp;CenterDot;</mo> <mi>d</mi> <mi>t</mi> </mrow> </mfrac> <mo>,</mo> <msubsup> <mi>p</mi> <mrow> <mi>i</mi> <mn>1</mn> </mrow> <mi>j</mi> </msubsup> <mo>=</mo> <mi>p</mi> <mrow> <mo>(</mo> <msubsup> <mi>h</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j</mi> </msubsup> <mo>,</mo> <msubsup> <mi>h</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j</mi> </msubsup> <mo>-</mo> <msubsup> <mi>&amp;Delta;h</mi> <mrow> <mi>i</mi> <mn>1</mn> </mrow> <mi>j</mi> </msubsup> <mo>)</mo> </mrow> <mo>,</mo> <msubsup> <mi>p</mi> <mrow> <mi>i</mi> <mn>2</mn> </mrow> <mi>j</mi> </msubsup> <mo>=</mo> <mi>p</mi> <mrow> <mo>(</mo> <msubsup> <mi>h</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j</mi> </msubsup> <mo>,</mo> <msubsup> <mi>h</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j</mi> </msubsup> <mo>-</mo> <msubsup> <mi>&amp;Delta;h</mi> <mrow> <mi>i</mi> <mn>2</mn> </mrow> <mi>j</mi> </msubsup> <mo>)</mo> </mrow> <mo>;</mo> <msubsup> <mi>&amp;Delta;h</mi> <mrow> <mi>i</mi> <mn>1</mn> </mrow> <mi>j</mi> </msubsup>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frac> <mrow> <mi>d</mi> <mi>t</mi> </mrow> <mn>2</mn> </mfrac> <mo>)</mo> </mrow> <mo>&amp;CenterDot;</mo> <msubsup> <mi>&amp;Delta;h</mi> <mi>i</mi> <mi>j</mi> </msubsup> <mo>,</mo>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subsup> <mi>&amp;Delta;h</mi> <mrow> <mi>i</mi> <mn>2</mn> </mrow> <mi>j</mi> </msubsup>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frac> <mrow> <mi>d</mi> <mi>t</mi> </mrow> <mn>2</mn> </mfrac> <mo>)</mo> </mrow> <mo>&amp;CenterDot;</mo> <msubsup> <mi>&amp;Delta;h</mi> <mi>i</mi> <mi>j</mi> </msubsup> <mo>;</mo>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其中,其中dt为很小的扰动,可取1%;为第i机架第j+1次迭代的绝对压下量,
S24,根据上述各机架的轧制力和轧制力对绝对压下量导数的计算结果,计算各机架绝对压下量的修正值,
其中,为第i机架第j+1次迭代的绝对压下量的修正值;
S25,各机架绝对压下量的修正值得到后,计算各机架绝对压下量的更新值,
其中dampj为阻尼系数,dampj=damp_mpy·β+(1-β)·(1-e-j),
damp_mpy取1.0,β取0.6;
S26,各机架绝对压下量的更新值得到后,计算各机架的出口厚度,即计算第j+1次迭代的出口厚度
以及(中间坯厚度)为已知量,根据从F1机架计算到F7机架,可计算各机架出口厚度的更新值,这个值将用于下一次迭代计算轧制力用,其中指第i-1机架第j+1次迭代的出口厚度;
S27,判断轧制力比例是否满足收敛条件,轧制力分配迭代计算的收敛条件为:
其中,τ为很小的正数,可取0.01;公式7成立,或者迭代次数j超过设定次数时结束迭代计算,否则继续执行S23,同时迭代次数j累加1;迭代计算结束后,可得到各机架的绝对压下量和出口厚度
S28,上述步骤S27中如果轧制力比例满足收敛条件,则判断精轧各机架轧制力是否超过设备允许的最大轧制力,
如果存在轧制力超限,当第i机架的轧制力超过设备允许的最大轧制力时,则调整(减小)机架的轧制力分配系数,其余机架的分配系数不做调整,存在
则执行
其中,αi为所述归一化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αi'为超限调整后的轧制力分配系数;
αi'得到后回到步骤S23,用调整后的的轧制力分配系数αi'重新进行绝对压下量迭代计算,同时迭代次数j赋值0,取步骤S27最后一次迭代的绝对压下量和出口厚度作为绝对压下量和出口厚度的初始值;
如果轧制力没有超限,则直接执行下一步骤;
S29,绝对压下量迭代计算和超限检查结束,得到轧制力分配结果,取步骤S27各机架最后一次迭代的出口厚度为各机架轧制力分配的出口厚度,据此计算得到各机架轧制力分配的压下率 式中,指第i-1机架第j+1次迭代的出口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1,对轧制力分配结果做限幅处理,限幅处理按下式进行,
其中为压下模式分配的第i机架压下率,为轧制力模式分配的第i机架压下率,为限幅处理后的第i机架压下率,为第i机架的限幅控制参数,一般取1%~10%;当各机架均取0时,即为完全的压下模式分配结果;
S32,对限幅处理后的压下率进行相对化计算,上述步骤S31中压下率如果被修改,则计算得到的终轧厚度与目标终轧厚度间会存在一定偏差,还要进行一轮相对化计算;
相对化计算过程与步骤S12中压下模式的相对化过程相同,只需要将代替公式1中的即可得到步骤S32的相对化因子r′k,最终分配的各机架压下率为:
其中为最终分配的第i机架压下率,取作为最终分配的各机架压下率,据此可计算中间各机架的出口厚度:
根据最终分配的各机架压下率和中间各机架的出口厚度进行精轧带钢的轧制负荷分配设定计算。
CN201610370594.4A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 Pending CN1074425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0594.4A CN107442577A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0594.4A CN107442577A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42577A true CN107442577A (zh) 2017-12-08

Family

ID=60484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70594.4A Pending CN107442577A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4257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6305A (zh) * 2018-06-14 2018-11-23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无取向硅钢生产轧机负荷分配方法
CN109365544A (zh) * 2018-09-05 2019-02-22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提高轧制节奏的可逆式单机架四辊粗轧机的负荷分配方法
CN109550792A (zh) * 2018-12-25 2019-04-02 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热连轧精轧机组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
CN112570463A (zh) * 2020-10-15 2021-03-30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单机架冷轧机的压下率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14406015A (zh) * 2022-01-26 2022-04-29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轧机架负荷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921546A (zh) * 2023-03-15 2023-04-07 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迭代法优化轧机模型压下量的方法及***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90003646B1 (ko) * 1984-05-16 1989-09-29 미쯔비시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연속 압연기의 부하배분 제어방법
CN101690948A (zh) * 2009-10-10 2010-04-0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双机架中厚板生产线压下负荷分配方法
CN102266865A (zh) * 2011-05-30 2011-12-07 山东大学 热冷轧负荷分配方法
CN102728624A (zh) * 2011-04-13 2012-10-17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
CN105013832A (zh) * 2014-04-28 2015-11-0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轧制能耗与良好板形的热轧带钢负荷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90003646B1 (ko) * 1984-05-16 1989-09-29 미쯔비시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연속 압연기의 부하배분 제어방법
CN101690948A (zh) * 2009-10-10 2010-04-0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双机架中厚板生产线压下负荷分配方法
CN102728624A (zh) * 2011-04-13 2012-10-17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
CN102266865A (zh) * 2011-05-30 2011-12-07 山东大学 热冷轧负荷分配方法
CN105013832A (zh) * 2014-04-28 2015-11-0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轧制能耗与良好板形的热轧带钢负荷分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维刚: "《"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 31 October 2015, 冶金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6305A (zh) * 2018-06-14 2018-11-23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无取向硅钢生产轧机负荷分配方法
CN109365544A (zh) * 2018-09-05 2019-02-22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提高轧制节奏的可逆式单机架四辊粗轧机的负荷分配方法
CN109365544B (zh) * 2018-09-05 2020-02-21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提高轧制节奏的可逆式单机架四辊粗轧机的负荷分配方法
CN109550792A (zh) * 2018-12-25 2019-04-02 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热连轧精轧机组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
CN112570463A (zh) * 2020-10-15 2021-03-30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单机架冷轧机的压下率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14406015A (zh) * 2022-01-26 2022-04-29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轧机架负荷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406015B (zh) * 2022-01-26 2023-09-01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轧机架负荷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921546A (zh) * 2023-03-15 2023-04-07 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迭代法优化轧机模型压下量的方法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42577A (zh) 一种精轧带钢负荷分配设定方法
CN106475420B (zh) 一种基于冷轧带钢目标板形设定的板形控制方法
CN102744268B (zh) 一种确定单机架可逆冷轧机压下分配的方法
CN105363794B (zh) 一种基于力学性能预报和轧制能耗模型的精轧节能控制方法
CN103978043B (zh) 适于双机架四辊平整机组轧制力与张力协调控制方法
CN108405630B (zh) 一种带钢板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921743B (zh) 一种确定五机架冷连轧机压下分配的方法
CN105268747B (zh) 一种热轧板带凸度在线闭环控制方法
CN107175260A (zh) 基于定宽侧压机的楔形坯宽度控制方法
CN103962392B (zh) 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机组动态负荷控制方法
CN105013832A (zh) 一种兼顾轧制能耗与良好板形的热轧带钢负荷分配方法
CN101648208A (zh) 铝单机架冷轧机的轧制规程制定方法
CN102921740A (zh) 热轧带钢头部和尾部宽度失宽控制方法
CN101934288B (zh) 冷连轧压下分配方法
CN103831304A (zh) 一种热连轧中间坯目标宽度计算方法及***
CN106311762B (zh) 提高热轧薄带轧制稳定性的负荷分配方法
CN111842506B (zh) 一种用于五机架六辊冷连轧机组的窜辊控制方法
JPH0747171B2 (ja) 圧延機の設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338753A (zh) 一种冷连轧机的动态变规格控制方法
CN104353675B (zh) 一种平整机带头板形轧制参数的控制方法及平整机
CN104785540B (zh) 一种适合于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的轧制效率提升方法
CN106055814A (zh) 连轧机组的带材头部纠偏方法
CN105855297A (zh) 一种提高热轧首块无取向硅钢头部厚度精度的控制方法
CN104923571B (zh) 一种热连轧板带钢轧制规程动态设定方法
CN102125934A (zh) 单机架粗轧减宽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