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4301A - 用于信号耦合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信号耦合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4301A
CN107404301A CN201710352046.3A CN201710352046A CN107404301A CN 107404301 A CN107404301 A CN 107404301A CN 201710352046 A CN201710352046 A CN 201710352046A CN 107404301 A CN107404301 A CN 1074043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il
circuit
coupled
coup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520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4301B (zh
Inventor
J·P·福斯特纳
V·伊萨克为
S·特罗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ublication of CN107404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4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4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4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01P5/16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 H01P5/18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consisting of two coupled guides, e.g. directional coup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64Impedance arrangements
    • H01L23/645Inductiv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0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 H03F1/0205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 H03F1/026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with control of the polarisation voltage or current, e.g. gliding Class A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56Modifications of input or output impedan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18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 H03F3/1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195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integra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9Filters comprising mutual inductan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24Frequency- independent attenua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46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46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7/468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particularly adapted as coupling circuit between transmitters and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Inductance-Capacitance Distribution Constants And Capacitance-Resistance Oscill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耦合装置、具有这种耦合装置的电路以及相应的方法,其涉及第一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从耦出电路部件耦合输出且分别地耦合至第一和第二电路部件。不同耦合机制的使用在该情况下实现了信号分离。尤其地,信号中的一个可耦合为差分信号,且另一个耦合为共模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信号耦合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于信号耦合、即用于将信号例如从一个电路部件耦合至另一电路部件的方法和装置。尤其地,本申请涉及射频信号、例如频率大于1GHz的信号的信号耦合。
背景技术
许多应用场合需要将在电路的一个电路部件中生成或处理的信号、尤其是射频信号提供至另一电路部件来进一步使用。例如,在一些应用场合中,由振荡器、比如电压控制的振荡器(VCO)生成的信号需要被供送至分频器链、传输电路或接收电路,来自二倍频器的信号需要被供送至其他电路部件,或传输电路的输出的一部分需要被供送至诊断电路、比如功率检测器,以用于测试目的。
为了将信号从一个电路耦合输出并耦合输入到另一电路,在许多情况下期望或需要尽可能少得影响信号(或多个信号)从中耦合输出的电路部件(此后也被称为耦出电路部件)的操作。尤其地,在许多应用场合中期望使信号的这种耦合输出对耦出电路部件提供尽可能小的负载。这尤其对于其中使用高频、例如对应于毫米波(例如处于大于10GHz的范围)的许多应用是关键的。在该情况下可引用的一个示例是使用共鸣箱的电压控制式振荡器。当负载直接连接至共鸣箱的节点时,这给共鸣箱提供了负载并影响了相噪。
此外,对于某些应用场合,期望不仅以一个频率耦合输出信号,而是从单个电路以彼此独立的不同频率来耦合输出信号。一个示例可以是耦合输出振荡器的基信号的高次谐波。如果电压控制式振荡器例如以30GHz的基信号操作,某些实施方式在一些节点具有60GHz的第二谐波。在一些振荡器配置中,例如在已知的推-推式配置中,基信号(例如30GHz)于是被供送至分频器链,且第二谐波(例如60GHz)被供送至接收器或发送器。对于二倍频器、循环器或双工器,两种频率也可同时发生。
通常,以不同的频率来耦合输出多个信号通过直接耦合来实现,例如通过使用较小的晶体管来降低负载,以便降低(寄生)负载电容。然而,这可能损害从之实现耦合输出的电路。此外,这种方式可增加附加的寄生效应。最后,结构、比如晶体管的减小也有其限制。
因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用于信号耦合的改进的装置和方法。
发明内容
为此,提供了如独立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方法和装置。从属权利要求限定了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综述仅提供了简要的概述,且不应被解读为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框图。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电路图。
图4-6是阐述实施例的操作方式的不同示图。
图7A-7C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8A和8B示出了作为模拟基础的电路。
图9示出了基于图8A和8B的电路的模拟结果。
图10示出了作为模拟基础的电路。
图11A和11B示出了基于图10的电路的模拟结果。
图12-19示出了根据不同实施例的电路。
图20示出了用于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阐述了各个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且不应被解读成限制性的。从而,对具有多个特征的实施例的描述不应被解读成所有这些特征对于实施都是必须的。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示出的特征或部件中的一些可省去和/或可替换为替代性特征或部件。此外,除了所示出和描述的特征或部件之外,还可提供其他特征或部件,例如传统射频电路的特征或部件。
针对实施例中的一个而描述的变型或改进也可适用于其他实施例。不同实施例的特征或部件可附加地彼此组合,以便形成其他实施例。
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直接连接、即无需中介元件的连接(例如通过单个导电带)也可替换为间接连接、即具有一个或更多个附加的中介元件的连接,反之亦然,只要基本上保持连接的基本功能,例如传输特定信号、引起特定控制或传输特定类型的信息。
在实施例中,使用了不同的耦合机制,以便将不同频率的两个信号从一个电路部件耦合至另一电路部件。在该情况下,在一些实施例中,耦合通过DC隔离来实现,即,无需欧姆性传导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耦出电路部件在该情况下仅设有单个耦合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尤其第一信号使用感应耦合来耦合输出,即,通过磁场来耦合,且第二信号通过电容式耦合来耦合输出,即,基于电场来耦合。这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耦出电路部件10具有不同频率f1,f2处的第一和第二信号。于是,耦出装置11用于通过使用磁耦合(H-field耦合)将频率f1的第一信号耦合输出至第一电路部件12,并通过使用电场的耦合(E-field耦合)将频率f2的第二信号耦合输出至第二电路部件13。在该情况下,应当注意,“磁场”和“电场”表示占优势的、即支配性的耦合机制(磁感应或主要通过E-field的耦合,例如通过电荷影响(也称为静电感应),类似于AC信号通过电容器的信号传输),从而不意味着另一场根本不存在。耦合在下文更详细地阐释。
不同类型的耦合意味着,在一些实施例中,频率f2的第二信号在第一电路部件12中被拒绝,且频率f1的第一信号在第二电路部件13中被拒绝。
为了实现这种耦合,一些实施例涉及将第一信号作为差分信号并将第二信号作为单极信号分别相应地耦合至第一和第二电路部件。术语“共模信号”和“单极信号”在下文基本上同义地使用。对此,单个线圈例如可设置在耦出电路部件10上。这在下文更详细地阐释。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装置。
在图2的实施例中,具有不同频率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通过耦出电路部件25被供送至单个传输元件20。在该情况下,第一信号可供送为差分信号,且第二信号可供送为单极信号或共模信号。传输元件20可例如是第一线圈。第一信号于是由第一接收元件21接收,如借助于箭头23所示,以便进一步用于第一电路部件26。在耦合路径23中,第二信号被拒绝。第一接收元件21例如可以是差分线圈,以便接收第一信号作为差分信号。
第二信号通过耦合路径24传输至第二接收元件22,第二接收元件22可以是单极接收元件,例如“闭合”线圈,这将在下文更详细阐释。差分第一信号在耦合路径24中被拒绝。以这种方式,第二信号被供送至第二电路部件27。
由于使用差分信号和单极信号(共模信号),因此,单个传输元件足以用于耦合。这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减少了必须的芯片面积。
图3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以便阐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一些基本技术。图3的实施例包括耦合装置33。耦合装置33包括用于耦合输出来自耦出电路部件的信号的传输线圈37、第一接收线圈38和第二接收线圈310。
传输线圈37在输入部Inp,Inn处被供送第一幅度Vin1和第一频率f1的第一信号以及被供送幅度Vin2和第二频率f2的第二信号。为了生成信号,示意性地示出了信号发生器34。如下文所述,信号发生器34例如可包括振荡器电路、分频器电路或倍增器电路,但不限于此。
在该情况下,第一和第二信号在图3的示意图中通过具有电阻值RS的电源阻抗35,36被供送至输入部Inp,Inn。在所示的模型中,电源阻抗35,36在此表示用于生成第一和第二信号的电路、例如振荡器电路的阻抗。
如图3所示,在该情况下,第一信号是以0°相位角被供送至电源阻抗35且以180°相位角被供送至电源阻抗36的差分信号,从而获得了差分信号。相比而言,第二信号被供送为共模信号,其中,被供送至电阻器35和被供送至电阻器36的分量具有相同的相位角。换言之,传输线圈37的两个端子对于第二信号而言被供送相同的信号。图示30示意性地示出了对于传输线圈37在频率上的输入功率的频谱,所示的示例仅具有频率f1和f2的主要分量。两种信号都以类似高的功率供送至传输线圈37。
第一接收线圈38具有两个端子,这两个端子耦合至负载39的相应的端子。耦合至第一接收线圈38的信号于是可从负载39分接。在该情况下,具有两个端子的差分配置耦合输入频率f1的第一信号,而频率f2的第二信号被拒绝。这是通过磁感应进行的耦合,这已经参照图1简要地阐述,且将在下文进一步阐述。第二接收线圈310具有相互连接,所述相互连接都连接至负载311的第一端子,而负载311的第二端子接地。耦合至第二接收线圈310的信号可在负载311处分接。在该情况下,单极配置意味着基本上仅频率f2的第二信号被接收,而频率f1的第一信号被拒绝。
这在图示31和图示32示意性地示出。图示31示出了耦合至第一接收线圈38的功率Pout。如示意性地示出的,在该情况下,基本上仅在频率f1的信号被接收。图示32示出了对于第二接收线圈310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基本上仅第二频率f2的信号被接收,而第一频率f1的信号被拒绝。
已经提及,使用单个传输线圈37意味着,耦合装置33可紧凑地设计,且不需要完全分离的部件来用于两种耦合。附加地,耦合通过DC隔离来实现,即,无需直接欧姆连接,从而降低了对于耦出电路部件的负载,且因而对耦出电路部件的操作方式损害得更少。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电压控制式振荡器的情况下,例如可耦合输出基谐波和高次谐波,在电压控制式振荡器中,可在例如无需附加的接地电流源的情况下耦合输出第二谐波。相应的实施例在下文更详细地阐述。
现在将参照图4-6来阐述所示电路、特别是图3的电路以不同耦合型式(通过磁场耦合以及通过电场耦合)的操作方式。
图4阐述了两个线圈40,41之间的通常的感应耦合,所述两个线圈40,41在图3的情况下例如对应于第一线圈37和第二线圈38。图4示出了通过第二线圈41的磁通线,其通过第一线圈40由于电流i1产生的磁场B1产生。这在第二线圈41中引起感应电压v21。通过第一线圈40和通过第二线圈的磁通在该情况下是磁场B1在线圈的横截面上的积分。
相应的感应也可从第二线圈41至第一线圈40进行。这对应于两个线圈之间的传统磁感应,且因而不详细阐述。从图4清楚可知,该感应需要对于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41的相应的差分信号连接,从而感应可用于例如将第一信号从传输线圈37耦合至图3的第一接收线圈38。
图5示出了对于单极信号(共模信号)的相应情况,其中,电压被供送至第一线圈的两个端子,对应于将频率f2的第二信号施加于图3的传输线圈37。因此,电压在第二线圈处分接。在该情况下,线圈基本上作为电容器52的板,如图5所示。附图标记50和51分别表示产生待耦合输出的信号的第一电路部件和接收信号的第二电路部件。
因此,图4和图5用于描述如何借助于磁感应传输差分信号和通过电场传输共模信号(单极信号)。
这在下文更精确地在数学上阐述。
下文阐述了参照图6A和6B理想情况下的数学/网络理论背景。首先,参照图6A,对于传输线圈L1,示出了以单极方式耦合的且具有电感L2的接收线圈的情况。被供送至线圈L1的端子1和端子2的差分信号是信号+v1ejω1t,-v1 jω1t,其中,j是虚数单位,v1是第一信号的幅度,t是时间,且ω1是第一信号的角频率。被供送至两个端子的共模信号是信号v2ejω2t,其中,t也是时间,j是虚数单位,ω2是第二信号的角频率,且v2是第二信号的幅度。C表示线圈之间的电容式耦合。
以下分析将使用已知的修正节点分析(MNA)。在该情况下,使x=A-1·z,其中,A是描述节点之间的耦合的矩阵,x是包括未知变量(特别是在接收器端处耦合输入的电压和电流)的矩阵,且z是包括源(即,耦合至传输线圈的信号)的矩阵。
对于图6A中的差分激励(第一信号)的情况,上述等式可写成:
可知,在图6A中节点3处产生零(矢量x的第三行),即,差分输入对所示的单极耦出未产生信号贡献。
对于共模激励(图6A的第二信号)的情况,获得了以下等式:
在该情况下,因此,在输出节点3处获得了对应于第二信号v2ejω2t的信号,其通过RC滤波器被衰减。
随后,参照图6B来阐述在输出节点2和3处在第二线圈上的差分耦合输出的情况。在其他方面,图6B对应于图6A。
首先,对于差分输出解释第一信号、即差分输入信号的传输。在该情况下,获得以下等式:
如果信号随后在节点2和3处以差分方式分接,则所获得的输出信号是
即,具有依赖于电容、电感和电阻的衰减的第一信号。
在共模激励(图6B的第二信号)和差分分接的情况下,另一方面获得了以下:
在该情况下,于是,在节点2和3处所获得的差分输出信号是零,这是根据
Vout=V2-V3=0,
这意味着在该情况下未传输信号。
因此,上述解释也使用数学/网络理论以示出信号的分离可凭借不同的耦合机制来实现。应当注意,实际上,不对称不过是意味着第二信号的小分量可差分地耦合至第一信号,且第一信号的部分可以共模方式耦合至第二信号。换言之,不同效应可使得信号分离不是100%地实现。然而,对于许多应用场合,信号分离无论如何都足够。
随后,参照图7,阐述了对于耦合装置的一个实施示例。在该情况下,图7A示出了耦合装置的平面视图,图7B示出了耦合装置的底侧的视图,且图7C示出了装置的部件的反差图。术语“平面视图”和“底侧的视图”仅用于更容易关联,且所示的装置可以以任何定向来使用。
图7的装置包括传输线圈70,也称为主线圈,其例如可用作图3的线圈37。在所示的情况下,传输线圈70具有单个绕组。线圈70的端子于是例如具有作为差分信号施加于它们的第一信号,以及作为共模信号施加于它们的第二信号。
另外,图7的装置包括第一接收线圈71和第二接收线圈72,第一接收线圈71和第二接收线圈72类似地分别具有一个绕组且具有与传输线圈70相同的线圈形式,且如所示的那样以堆垛的形式布置。在该情况下,线圈自身可例如通过金属导电带形成,并通过非导电性电介质材料、例如二氧化硅或氮化硅而彼此隔离。
在该情况下,如图所示,第一接收线圈71具有两个端子,以便实现如上所述的差分分接。如图所示,第二接收线圈72具有仅单个端子,且因而例如用作图3的第二接收线圈310,且如上所述基本上充当电容器板。应当注意,线圈的次序应理解成仅是作为示例,且线圈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来布置,例如传输线圈70处于接收线圈71,72之间。附加地,线圈的形状也可不同于所示出的情况。另外,也可提供其他线圈、例如第二传输线圈或其他接收线圈。如图7所示的装置实现了紧凑的实施方式。然而,其他实施方式也是同样可能的。
为了展现操作方式,现在参照图8-11来论述模拟结果。应当注意,这些模拟结果仅用于进一步的描述,且根据实施方式,结果和信号在实际电路中可能有所不同。
图8A和图8B示出了用于模拟的电路图。在该情况下,图8A示出了差分供送的信号的情况,且图8B示出了单极信号的情况,通过图8A中的相差180和图8B中的相差0来解释。附图标记80表示所模拟的耦合装置,例如根据图7的耦合装置。图8A和图8B所示出的不同的电阻值和频率值仅作为模拟示例,以用于进一步说明,且所使用的值可根据应用场合而不同。相应地,结果也可有所不同,且所示出的模拟仅作为说明。
图9示出了不同情况下对于图8A和图8B的电路模拟结果。在该情况下,图9示出了每种情况下随频率在分贝中的消减。曲线90示出了在图8A的情况下的差分输出信号,即,对于差分输入信号而言。如图所示,在该情况下,仅存在低衰减(小于-4dB)。曲线92示出了图8A的共模输出。在该情况下,存在相对较高的衰减,即使在100GHz的高频率下也处于-19至-20dB的范围。因此,在图8A的情况下,差分信号传输至差分输出部,而未传输至共模输出部。
曲线91和93示出了图8B的对应的情况。曲线91示出了在共模激励的情况下的差分分接的输出信号。在该情况下,根据频率的不同,获得了范围为-40至-110dB的衰减。对于共模输出,仅获得了低衰减。因此,在该情况下,传输共模信号,同时对差分输出串扰很小。
在该情况下,对于所示的模拟结果,共模输入信号对差分输出的串扰小于差分输入信号对共模输出的串扰。这参照图10和图11基于另一模拟而示出。图10示出了模拟所基于的电路,其中,附图标记100表示耦合装置,比如图7的耦合装置。作为示例信号,在频率30GHz处的信号用作差分信号,且在频率60GHz处(例如第二谐波)的信号用作共模信号。再次地,所示的所有数字值应被理解成出于说明目的而仅是示例性的。
图11A示出了在差分输出(例如对应于图8的线圈38或图7的接收线圈71)处的信号分量,且图11B示出了在单极输出(例如通过图3的线圈310或图7的线圈72)处的相关信号强度。如图所示,被供送为共模信号的信号在差分输出(图11A)处被拒绝(以大约-50dB),同时差分供送的信号在共模输出处被拒绝(但是程度较低,大约-14dB)。该信号分离足以用于许多应用场合。
下文论述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耦合装置的应用示例的不同的装置。耦合装置在该情况下可如上所述详细地实施,例如如图7所示,但不限于此。此外,所描述的应用示例也不应理解成限制性的,且根据实施例的耦合装置也可用于其他应用场合。
图12示出了电路,在该电路中,耦合装置120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将信号从推-推电压控制式振荡器126耦合输出。在所示的示例中,电压控制式振荡器126实施为具有施加有调谐电压VTune的两个交叉耦合式NMOS晶体管和两个可变电容。
装置120包括耦合至振荡器126的传输线圈123,从而所述传输线圈被供送来自振荡器的、在频率f0处的基信号作为差分信号,并被供送在频率2f0处的谐波作为共模信号。另外,装置120包括:第一接收线圈121,其用于传输在频率f0处的差分信号;和第二线圈122,其端部彼此连接,用于接收在频率2f0处的共模信号。传输线圈123和接收线圈121,122如上所述地操作,例如参照图3所述地操作,且例如可如图7所示地实施,但不限于此。第一接收线圈121具有耦合至它的第一(差分)缓冲器124,在频率f0处的输出信号Vout通过第一缓冲器124输出。第二接收线圈122具有连接至它的第二(在该情况下,单极)缓冲器125,以便输出在频率2f0处的信号Vout
以这种方式,在频率f0处的信号和在频率2f0处的谐波都可以以非侵害的方式耦合输出,从而很少干扰或完全不干扰振荡器的操作。
所示的振荡器126应被理解成仅作为示例,且可以有不同的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中的一些在随后的附图中讨论。为了避免重复,彼此相应的元件在该情况下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再解释。
在图13中,振荡器130耦合至耦合装置120。在该情况下,振荡器130被设计为基于交叉耦合式PMOS晶体管,而不是图12的NMOS晶体管。在其他方面,图13的装置的操作方式基本上对应于图12的装置的操作方式。
另一变型在图14中示出。在该情况下,振荡器140连接至耦合装置120。振荡器140的设计大部分对应于图12的振荡器126的设计。然而,与后者相比,振荡器140实施为使用交叉耦合式双极晶体管,而不是图12的NMOS晶体管。
另一实施例在图15中示出。在图15的实施例的情况下,耦合至耦合装置120的振荡器150包括一对交叉耦合式PMOS晶体管和一对交叉耦合式NMOS晶体管(被称为“电流复用”振荡器)。因此,图15的振荡器可谓是图12和图13的振荡器的组合。使用两对交叉耦合式振荡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降低相噪。
另一实施例在图16中示出。在图16的实施例的情况下,振荡器布置结构包括具有NMOS晶体管的第一振荡器芯165和同样具有NMOS晶体管的第二振荡器芯166,这些芯分别基本上对应于图12的振荡器126。图16的耦合装置160相应地包括第一传输线圈163和第二传输线圈164。类似于耦合装置120,耦合装置160还包括:第一接收线圈,其差分地操作且耦合至第一缓冲器124;和第二接收线圈162,其以单极方式操作且耦合至第二缓冲器125。除了存在两个传输线圈之外,耦合装置160对应于耦合装置120,以与之类似的方式操作,且可相应地实现。例如,附加的传输线圈可以以图7的堆垛中的另一线圈来实现。在该情况下,振荡器芯165,166通过传输线圈163,164的磁场来耦合,从而振荡器同相地并在相同的频率处振荡。附加地,应当注意,也可提供多于两个的芯。
也可使用不同类型的振荡器。图17中,所示的振荡器170是所谓的科尔皮兹VCO,其进而耦合至耦合装置120。图17的科尔皮兹VCO 170在该情况下基于NMOS晶体管来实施。相比之下,图18示出了基于双极晶体管、尤其是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的科尔皮兹VCO 180的实施。除了不同的晶体管类型之外,图18的电路对应于图17的电路。
所描述的耦合装置的应用场合不限于振荡器电路。作为另一示例,图19示出了倍频器190,在倍频器190中,差分信号Vinp,Vinn的频率倍增。在该情况下,耦合装置120的传输线圈123也被供送在频率f0处的基信号作为差分信号和在频率2f0处的谐波(频率倍增的信号)作为共模信号,如上所述,这些信号于是能够通过接收线圈121,122分别地接收。
因此,根据各实施例的耦合装置总体可用于分别地耦合输出在不同频率处的信号。
图20示出了用于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尽管图20以一系列过程来示出,但是所示的次序不应被理解成限制性的。尤其地,一些过程也可在电路的不同部分中同时实现。
图20的方法可借助于参照图1-19所论述的装置来实施,但是不限于此。参照图1-19所论述的改进和变型也适用于图20的方法。
在图20的200处,借助于传输线圈传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尤其从耦出电路部件耦合输出。第一和第二信号在该情况下具有不同的频率。例如,第二信号可以是第一信号的高次谐波,反之亦然。在该情况下,第一信号可作为差分信号供送至传输线圈,且第二信号可作为共模信号供送。
在201处,第一信号在差分接收线圈上被接收,且在202处,第二信号在单极接收线圈(即,端部互相连接的接收线圈)上被接收,相应的另一信号被拒绝。以这种方式,两种不同的信号可高效地耦合。
已经强调了,上述实施例仅是描述性的,且不应被解读为限制性的。

Claims (18)

1.一种耦合装置,包括:
耦出元件,其用于传送来自耦出电路部件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第一耦入元件,其用于接收来自耦出元件的第一信号,第二信号被拒绝,和
第二耦入元件,其用于接收来自耦出元件的第二信号,第一信号被拒绝,其中,耦合装置配置成:主要地通过磁场将耦出元件耦合至第一耦入元件,且主要地通过电场将耦出元件耦合至第二耦入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耦出元件能够被供送第一信号作为差分信号,并被供送第二信号作为共模信号,
其中,第一信号能够在第一耦入元件处分接为差分信号,且
其中,第二信号能够在第二耦入元件处分接为共模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耦出元件包括线圈,其中,第一耦入元件包括具有差分端子的线圈,其中,第二耦入元件包括端子彼此连接的线圈。
4.一种耦合装置,包括:
传输线圈,其具有差分端子,
第一接收线圈,其具有差分端子,和
第二接收线圈,其端部彼此连接,以便形成单极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传输线圈、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分别包括仅一个绕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传输线圈、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布置成线圈堆垛。
7.一种电路,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耦合装置,
耦出电路部件,其用于产生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第二电路部件,其用于通过耦合装置接收来自第一电路部件的第一信号,第二信号被拒绝,和
第三电路部件,其用于通过耦合装置接收来自第一电路部件的第二信号,第一信号被拒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二电路部件包括第一缓冲器,所述第一缓冲器具有耦合至耦合装置的差分输入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三电路部件包括第二缓冲器,所述第二缓冲器具有耦合至耦合装置的单极输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路部件配置成:能向耦合装置供送第一信号作为差分信号,并供送第二信号作为共模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路部件配置成:能产生第二信号,以作为第一信号的谐波。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路部件包括具有交叉耦合式晶体管的振荡器或包括科尔皮兹振荡器。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路部件包括倍频器或分频器。
14.一种方法,包括:
通过传输线圈传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第一信号被供送至传输线圈作为差分信号,且第二信号被供送至传输线圈作为共模信号,
在差分接收线圈处接收第一信号,和
在单极接收线圈处接收第二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通过振荡器电路来产生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相比具有不同的频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输线圈、差分接收线圈和单极接收线圈形成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耦合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根据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来实施。
CN201710352046.3A 2016-05-20 2017-05-18 用于信号耦合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74043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109359.9 2016-05-20
DE102016109359.9A DE102016109359A1 (de) 2016-05-20 2016-05-20 Vorrichtungen und Verfahren zur Signalkopp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4301A true CN107404301A (zh) 2017-11-28
CN107404301B CN107404301B (zh) 2021-06-15

Family

ID=60254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52046.3A Active CN107404301B (zh) 2016-05-20 2017-05-18 用于信号耦合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4315B2 (zh)
CN (1) CN107404301B (zh)
DE (1) DE10201610935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2740A (zh) * 2019-12-27 2020-05-15 中北大学 一种射频通用通信接口差共模解耦装置
CN114938203A (zh) * 2022-06-24 2022-08-23 电子科技大学 双频点阻抗匹配的双工移相推推介质振荡型频率源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32001B2 (en) * 2005-09-27 2009-05-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Q-boosting circuit
CN101458284A (zh) * 2008-12-30 2009-06-17 南京师范大学 传导性电磁干扰噪声的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分离器
CN101572546A (zh) * 2009-06-09 2009-11-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用于单粒子瞬变(set)加固的差分压控振荡器(vco)电路结构
CN101872000A (zh) * 2009-04-22 2010-10-27 任朝辉 用于核磁共振谱仪的双线圈探头
CN101877573A (zh) * 2009-04-30 2010-11-03 意法半导体(图尔)公司 具有耦合电感的共模滤波器
CN101944880A (zh) * 2009-07-08 2011-01-12 杭州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调谐曲线补偿vco方法及其模块
CN103944515A (zh) * 2012-12-14 2014-07-23 英特尔Ip公司 数字控制的振荡器的频率调谐和步控制
CN103969532A (zh) * 2014-05-14 2014-08-06 北京泰派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分离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的模块
CN103986436A (zh) * 2014-05-08 2014-08-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集成共模电感、差模电感及差模电容的平面emi滤波器
CN103997311A (zh) * 2014-06-09 2014-08-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平面型耦合电感的3-d全集成emi滤波器
CN104051438A (zh) * 2013-03-15 2014-09-17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耦合器的半导体芯片配置
CN104518269A (zh) * 2013-10-01 2015-04-15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射频耦合器的***和方法
DE102014203228A1 (de) * 2014-02-24 2015-08-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ichtkopp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22401A (en) * 1935-09-14 1938-07-05 Edwin H Armstrong Frequency changing system
US7944322B2 (en) * 2008-04-30 2011-05-1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lip chip configurable RF front end with an off-chip balun
TWI404348B (zh) * 2010-05-14 2013-08-01 Issc Technologies Corp 無線通訊收發機
US8971219B2 (en) * 2012-03-30 2015-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transformer based integrated duplexer for multi-band/multi-mode radio frequency (RF) front end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32001B2 (en) * 2005-09-27 2009-05-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Q-boosting circuit
CN101458284A (zh) * 2008-12-30 2009-06-17 南京师范大学 传导性电磁干扰噪声的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分离器
CN101872000A (zh) * 2009-04-22 2010-10-27 任朝辉 用于核磁共振谱仪的双线圈探头
CN101877573A (zh) * 2009-04-30 2010-11-03 意法半导体(图尔)公司 具有耦合电感的共模滤波器
CN101572546A (zh) * 2009-06-09 2009-11-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用于单粒子瞬变(set)加固的差分压控振荡器(vco)电路结构
CN101944880A (zh) * 2009-07-08 2011-01-12 杭州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调谐曲线补偿vco方法及其模块
CN103944515A (zh) * 2012-12-14 2014-07-23 英特尔Ip公司 数字控制的振荡器的频率调谐和步控制
CN104051438A (zh) * 2013-03-15 2014-09-17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耦合器的半导体芯片配置
CN104518269A (zh) * 2013-10-01 2015-04-15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射频耦合器的***和方法
DE102014203228A1 (de) * 2014-02-24 2015-08-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ichtkoppler
CN103986436A (zh) * 2014-05-08 2014-08-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集成共模电感、差模电感及差模电容的平面emi滤波器
CN103969532A (zh) * 2014-05-14 2014-08-06 北京泰派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分离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的模块
CN103997311A (zh) * 2014-06-09 2014-08-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平面型耦合电感的3-d全集成emi滤波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2740A (zh) * 2019-12-27 2020-05-15 中北大学 一种射频通用通信接口差共模解耦装置
CN111162740B (zh) * 2019-12-27 2023-03-31 中北大学 一种射频通用通信接口差共模解耦装置
CN114938203A (zh) * 2022-06-24 2022-08-23 电子科技大学 双频点阻抗匹配的双工移相推推介质振荡型频率源
CN114938203B (zh) * 2022-06-24 2023-04-25 电子科技大学 双频点阻抗匹配的双工移相推推介质振荡型频率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109359A1 (de) 2017-11-23
DE102016109359A8 (de) 2018-01-11
US20180013188A1 (en) 2018-01-11
CN107404301B (zh) 2021-06-15
US10164315B2 (en) 201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5099C (zh) 滤波器电路
TWI404087B (zh) 平衡-非平衡信號變壓器及形成方法
JP4625138B2 (ja) 差動電流信号を単一終結信号に変換する回路
CN107546457B (zh) 差分定向耦合器、信号转换***和用于转换差分输入信号的方法
CN207530815U (zh) 被配置用于电流隔离式信号传送的集成电路及多模块集成电路
CN107408918A (zh) 射频振荡器
JP2011188532A5 (zh)
JP7422220B2 (ja) 容量性クロック分配システム
US3484724A (en) Transmission line quadrature coupler
CN101414852A (zh) 用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输出耦合及滤波电路
US9819323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fields canceller system
CN107959497A (zh) 被配置用于流电隔离信令的集成电路及配备集成电路的方法
CN103686533A (zh) 用于通过扬声器线圈发射射频信号的***和方法
CN107735955A (zh) 高频前端电路
CN106532979A (zh) 一种利用分数阶电容抵消内阻的分数阶无线电能传输***
CN107404301A (zh) 用于信号耦合的装置和方法
CN103944526A (zh) 滤波电路
JP4836030B2 (ja) Lc発振回路
TW201320591A (zh) Lc濾波器電路及高頻模組
JP2016225399A (ja) 積層型電子部品
CN112671370B (zh)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JP2004248118A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及び該ノイズフィルタを用いたplcモデム
US8542080B2 (en) All-pass network
JP3702259B2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Robichaud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inductance topologies for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