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87718A - 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 - Google Patents

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87718A
CN107387718A CN201710324246.8A CN201710324246A CN107387718A CN 107387718 A CN107387718 A CN 107387718A CN 201710324246 A CN201710324246 A CN 201710324246A CN 107387718 A CN107387718 A CN 107387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part
bearing
bevel gear
pair
back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242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87718B (zh
Inventor
西村直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sashi Seimitsu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sashi Seimitsu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0163645&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38771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sashi Seimitsu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sashi Seimitsu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387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87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87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87718B/zh
Ceas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04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axial load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00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adjustable for aligning or positioning
    • F16C23/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23/04Sliding-contact bearings self-adjusting
    • F16C23/043Sliding-contact bearings self-adjusting with spherical surfaces, e.g. spherical plain bearings
    • F16C23/048Sliding-contact bearings self-adjusting with spherical surfaces, e.g. spherical plain bearings for axial load mai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16C33/06Sliding surface mainly made of metal
    • F16C33/10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 F16C33/1025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e.g. oil, as lubricant
    • F16C33/103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e.g. oil, as lubricant retained in or near the b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48/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rotating c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4Lubricant guiding means in the wall of or integrated with the casing, e.g. grooves, channels, h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61/00Apparatus or articles in engineering in general
    • F16C2361/61Toothed gear systems, e.g. support of pinio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 F16H2048/087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inion gears, e.g. their type or arran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Retarder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在将旋转部件支承为绕规定轴线旋转自如的支承体上,设置有向与旋转部件的相反侧凹陷的球面状的支承面,旋转部件的背面以能够旋转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面,在该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中,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减轻旋转部件从支承面受到的旋转滑动阻力,有效提高传动效率。在从包含旋转部件(20)全部的旋转轴线(X2)的横截面观察时,旋转部件(20)的背面(21)的夹着该轴线(X2)的两侧部分分别形成为以向支承面(11)侧鼓出的方式弯曲的凸曲面(f),至少凸曲面(f)的顶部(t)的曲率半径(Rt)被设定为比支承面(11)的曲率半径(R1)小,以使旋转部件(20)的背面(21)在顶部(t)处被支承面(11)支承。

Description

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部件的背面能够旋转滑动地支承于支承体的支承面的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支承构造,在差动装置等机械装置中以往已知有如下内容:使旋转部件(例如锥齿轮)的由凸状球面构成的背面能够滑动接触地与支承体(例如差速器壳体)的由凹状球面构成的支承面面对面。
并且,在该现有的构造中,由于支承体的支承面、与旋转部件的背面形成为相同曲率半径的球面状,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两者的接触面间难以充分确保成为润滑油的保持空间的间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178014号公报
然而,通过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曲率半径相互相同的差速器壳体(支承体)的支承面与小齿轮(旋转部件)的背面之间,安装有板状的推力垫圈,所述推力垫圈以比上述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弯曲成球面状。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还记载如下内容:在推力垫圈的外侧面与差速器壳体的支承面之间、和推力垫圈的内侧面与小齿轮的背面之间分别确保适当的间隙(即油保持空间),从而实现差速器壳体等的磨损抑制。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内容中,当推力垫圈承受较大的推力负载而弹性变形时,有时推力垫圈的外侧面以及内侧面与差速器壳体的支承面以及小齿轮的背面分别遍及整个面地紧贴。该情况下,不存在上述的间隙,无法在此充分地保持润滑油,因而润滑性降低。因此,存在小齿轮在旋转时从差速器壳体承受的旋转滑动阻力增大、传动装置的传动效率降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事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可以通过简单的构造解决现有构造的上述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在将旋转部件支承为绕规定轴线旋转自如的支承体上,设置有向所述旋转部件的相反侧凹陷的球面状的支承面,所述旋转部件的背面以能够旋转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面,其第一特征在于,在从包含所述规定轴线全部的横截面观察时,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背面的夹着所述规定轴线的两侧部分分别形成为凸曲面,该凸曲面以向所述支承面侧鼓出的方式弯曲,在从所述横截面观察时,至少所述凸曲面的顶部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比所述支承面的曲率半径小,以使得所述背面在所述顶部处被所述支承面支承。
此外,本发明除了第一特征之外,第二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被配置成:在从所述横截面观察时,在所述规定轴线的径向上,比所述凸曲面的中点偏向所述规定轴线侧。
此外,本发明除了第一或者第二特征之外,第三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面与所述背面之间安装有推力垫圈,该推力垫圈的外侧面是向所述支承面侧凸出的球面状,在从所述横截面观察时,所述推力垫圈的所述外侧面的曲率半径形成为比所述支承面的曲率半径大。
此外,本发明除了第三特征之外,第四特征在于,所述推力垫圈在比所述推力垫圈的内侧面与所述顶部接触的部位离所述规定轴线远的一侧具有贯通孔。
此外,本发明除了第一~第四特征之外,第五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是差速器壳体,所述旋转部件是一对第一锥齿轮以及第二锥齿轮中的至少一方的锥齿轮,所述一对第一锥齿轮被支承为绕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旋转自如,所述第二锥齿轮位于所述一对第一锥齿轮之间,与该一对第一锥齿轮啮合,并且被以绕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规定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差速器壳体。
在本发明中,“球面状”除了包含真正的球的表面之外,还包含近似于真正的球的球体,例如椭圆球、长圆球等的表面。
此外,在本发明中,“顶部”不仅是顶点,还包含顶点附近的、曲率半径一定的规定区域。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谓“包含规定轴线全部”是规定轴线整体存在于横截面上那样的横截面,因此,不包括包含规定轴线的一部分(即与规定轴线交叉)的横截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从包含旋转部件全部的旋转轴线即规定轴线的横截面观察时,旋转部件的背面的夹着规定轴线的两侧部分分别形成为凸曲面,该凸曲面以在支承面侧鼓出的方式弯曲,在从所述横截面观察时,至少凸曲面的顶部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比支承面的曲率半径小,以使得背面在凸曲面的顶部被支承面支承,因此,支承面与旋转部件的背面的接触区域限定为顶部与支承面的接触部,因此,在顶部与支承面的接触部的周边,在支承面与旋转部件的背面的对置面间,能够大范围地确保油保持空间,可以充分地保持润滑油。由此,可以通过将旋转部件的背面设为上述凸曲面的简单的构造,减轻旋转部件从支承面承受的旋转滑动阻力,从而可以实现成本降低并且提高传动效率。
此外,根据第二特征,在从所述横截面观察时,在规定轴线的径向,顶部被配置为比所述凸曲面的中点偏向规定轴线侧,因此,可以缩短从旋转部件的旋转中心(规定轴线)到顶部与支承面的接触部为止的距离,可以降低旋转部件旋转时的接触部的周速度,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接触部的磨损。
此外,根据第三特征,在支承面与旋转部件的背面之间安装有推力垫圈,该推力垫圈的外侧面是向支承面侧凸出的球面状,在从所述横截面观察时,外侧面的曲率半径形成为比支承面的曲率半径大,因此,在旋转部件的推力载荷比较小时,推力垫圈外侧面的外周部与支承面紧贴,另一方面,在外侧面的内周部与支承面之间形成比较大的间隙,且推力垫圈的内侧面与旋转部件背面的顶部接触,由此,在推力垫圈内侧面的外周部与旋转部件的背面之间以及在推力垫圈内侧面的内周部与旋转部件的背面之间也形成不小的间隙。因此,可以将润滑油充分地保持于这三个间隙中,因此,通过该润滑效果,可以减轻旋转部件经由推力垫圈而从支承面承受的旋转滑动阻力。此外,在因旋转部件的推力载荷增大使得推力垫圈被强力按压至旋转部件的顶部而弹性变形时,虽然推力垫圈外侧面的内周部与支承面之间的间隙缩小,但是仍然确保了上述三个部位的间隙,可以在各间隙中持续保持润滑油,可以维持上述润滑效果。并且,可以有效避免推力垫圈的内周端缘侵入到支承面或背面中或者外周端缘侵入到背面中而产生卡住的情况,因此,有助于抑制支承面以及旋转部件背面的磨损,进而有助于耐久性的提升。
此外,根据第四特征,由于推力垫圈在比与旋转部件背面的顶部接触的部位离规定轴线远的一侧具有贯通孔,因此即使因旋转部件的推力载荷增大使得推力垫圈被强力按压至旋转部件的顶部,而使得推力垫圈外侧面的外周部与支承面紧贴,也可以从推力垫圈内侧面的外周部通过贯通孔针对该紧贴部高效地供给润滑油,从而可以将紧贴部保持为良好的润滑状态。
此外,根据第五特征,支承体是差速器壳体,旋转部件是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差速器壳体的一对第一锥齿轮、以及与两第一锥齿轮啮合并且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差速器壳体的第二锥齿轮中的至少一方的锥齿轮,因此可以有效地减轻锥齿轮从差速器壳体的支承面承受的旋转滑动阻力,可以提高差动装置的传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差动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差动装置中的小齿轮的背面支承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的箭头2部的放大剖视图)与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差动装置中的小齿轮的背面支承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对应图),图3的(a)表示推力载荷小的情况,此外图3的(b)表示推力载荷大而使得推力垫圈充分地弹性变形的情况。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推力垫圈的单体的正视图。
标号说明
A’:接触部(部位)
f、f’:凸曲面
m:凸曲面的中点
t、t’:顶部
Rt:顶部的曲率半径
R1:支承面的曲率半径
R4:推力垫圈的外侧面的曲率半径
X1:第一轴线(规定轴线、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
X2:第二轴线(规定轴线)
10:差速器壳体(支承体)
11:支承面
20:小齿轮(旋转部件、第二锥齿轮)
21、31:背面
30:侧面齿轮(旋转部件、第一锥齿轮)
40:推力垫圈
40a、40b:推力垫圈的外侧面、内侧面
41: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从图1、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开始。在图1中,在汽车的变速箱1内收纳有差动装置D。该差动装置D由一体型的差速器壳体10、和组入到该差速器壳体10内的差动齿轮机构5构成。在差速器壳体10的右侧部以及左侧部,一体地形成有在差速器壳体10的旋转轴线即第一轴线X1上相互隔开间隔并列的第一轴承凸部6以及第二轴承凸部7,在第一、第二轴承凸部6、7处,差速器壳体10经由轴承8、8’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变速箱1。
此外,在差速器壳体10上,在从其中心C向第二轴承凸部7侧偏移(offset)的中间部一体形成有环状的凸缘15,齿圈17同与动力源相连的变速装置的输出齿轮16啮合,该齿圈17通过螺栓18而紧固于该凸缘15。此外,也可以代替这样的螺栓紧固而采用基于焊接的结合,或者可以在差速器壳体10上一体形成齿圈。
差动齿轮机构5具有:小齿轮轴9,其存在于与第一轴线X1垂直的第二轴线X2上,以通过差速器壳体10的中心C的方式保持于差速器壳体10;一对小齿轮20,其以绕第二轴线X2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小齿轮轴9;以及一对侧侧面齿轮30,其配置成夹着各小齿轮20,并与各小齿轮20啮合。小齿轮20以及侧面齿轮30均由锥齿轮构成,与小齿轮轴9一起被组入到差速器壳体10内。
小齿轮轴9的两端部能够插拔地与设置于差速器壳体10周壁的一对支承孔10a嵌合。并且,通过将贯通小齿轮轴9的一端部的止脱销14以横穿一个支承孔10a的方式压入到在差速器壳体10上设置的安装孔10b中,由此完成小齿轮轴9在差速器壳体10上的固定。此外,作为固定手段,还能够采用压入以外的固定手段(例如焊接、螺纹拧紧等)。
一对侧面齿轮30借助于嵌插支承于差速器壳体10的第一、第二轴承凸部6、7上的第一、第二驱动轴32、33被以绕第一轴线X1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差速器壳体10。即,第一、第二驱动轴32、33的中间部外周旋转自如地嵌插支承于第一、第二轴承凸部6、7的内周部,第一、第二驱动轴32、33的内端部外周与一对侧面齿轮30的内周部进行花键嵌合34、35。
第一、第二驱动轴32、33通过设置于变速箱1的一对贯通孔38、39而贯插至变速箱1内,在各贯通孔38、39的内表面与第一、第二驱动轴32、33之间存在有对它们之间进行密封的环状密封部件36、37。在第一、第二轴承凸部6、7与第一、第二驱动轴32、33的嵌合面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第一以及第二轴承凸部6、7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润滑槽6a、7a,所述螺旋状的润滑槽6a、7a随着嵌合面的一方以及另一方的相对旋转而能够引入变速箱1内的润滑油。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一对侧面齿轮30借助于第一、第二驱动轴32、33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差速器壳体10,但是例如也可以设为:将突设于一对侧面齿轮30背面的凸部直接旋转自如地(即不借助于驱动轴32、33)嵌合支承于差速器壳体10。
并且,输入到差速器壳体10的来自动力源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小齿轮轴9以及小齿轮20传递至一对侧面齿轮30,并且传递至第一、第二驱动轴32、33。由此,能够允许差动旋转地旋转驱动两驱动轴32、33。
另外,差速器壳体10的内表面构成以差速器壳体10的中心C为中心的球面状的凹状支承面11。小齿轮20以及侧面齿轮30各自的背面21、31能够旋转滑动地抵接、支承于该支承面11。
如图2所示,在从包含第二轴线X2全部的任意一个横截面观察时,小齿轮20的背面21的夹着第二轴线X2的两侧部分的大部分分别形成为凸曲面f,所述凸曲面f为以向支承面11侧鼓出的方式弯曲的中高的一定截面形态(即大致圆弧状)。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凸曲面f被设定为:顶部t的曲率半径Rt比平滑地与顶部t的两侧连续的内侧曲面部i以及外侧曲面部o各自的曲率半径R2、R3小。
这样,关于凸曲面f,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这样的结构:顶部t的曲率半径Rt、与内侧曲面部i以及外侧曲面部o的曲率半径R2、R3不同,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设为:包含顶部t在内的凸曲面f整体的曲率半径在各部都一样(即Rt)。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部t的曲率半径Rt设定得比支承面11的曲率半径R1小,以使得小齿轮20的背面21只在凸曲面f的顶部t处被支承于支承面11。而且顶部t配置成靠近第二轴线X2,即配置成比凸曲面f的中点m偏向第二轴线X2侧。
另一方面,在从包含第一轴线X1全部的任意一个横截面观察时,侧面齿轮30的背面31的夹着第一轴线X1的两侧部分的大部分分别形成为凸曲面f’,所述凸曲面f’为以向支承面11侧鼓出的方式弯曲的中高的一定截面形态(即大致圆弧状)。并且,侧面齿轮30的背面31的凸曲面f’的形状也与上述的小齿轮20的背面21的凸曲面f的形状基本相同。即,在从包含第一轴线X1全部的横截面观察时,顶部t’的曲率半径被设定得比支承面11的曲率半径R1小,以使得侧面齿轮30的背面31在凸曲面f’的顶部t’处被支承于支承面11。而且顶部t’配置成比凸曲面f’的中点偏向第一轴线X1侧。
此外,在差速器壳体10的周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对作业窗(未图示),所述一对作业窗分别允许对差速器壳体10球面状的支承面11进行加工的作业、和将差动齿轮机构5组入到差速器壳体10内的作业。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进行差动装置D的组装时,首先,通过上述作业窗将侧面齿轮30以及小齿轮20依次装入到差速器壳体10内。接下来,在将小齿轮轴9嵌插到小齿轮20以及差速器壳体10的支承孔10a中之后,通过止脱销14将小齿轮轴9固定于差速器壳体10。
将像这样组装好的差动装置D组入到变速箱1中,之后,通过变速箱1的贯通孔38、39将第一、第二驱动轴32、33贯插到变速箱1内,并且将两驱动轴32、33的内端部花键嵌合34、35至一对侧面齿轮30的内周部,此外,通过环状密封部件36、37对各贯通孔38、39的内表面与第一、第二驱动轴32、33之间进行密封。
之后,在将润滑油注入到变速箱1内时,其中一部分通过上述作业窗流入到差速器壳体10内,以供差动齿轮机构5的各部(例如,小齿轮20以及侧面齿轮30之间相互的啮合部、或小齿轮20以及侧面齿轮30各自的背面21、31与支承面11之间的旋转滑动部等)的润滑。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小齿轮20的背面21,通过图1、图2可以明确,在从包含第二轴线X2全部的横截面观察时,夹着第二轴线X2的两侧部分分别形成为以向差速器壳体10的支承面11侧鼓出的方式弯曲的中高的凸曲面f,而且,凸曲面f的顶部t的曲率半径Rt被设定得比支承面11的曲率半径R1小,以使得小齿轮20的背面21在凸曲面f的顶部t处被支承于支承面11。由此,支承面11与小齿轮20的背面21的接触区域被限定为顶部t与支承面11接触的环状的接触部A,因此,在该接触部A的周边,在支承面11与背面21的对置面之间,能够大范围地确保油保持空间S1、S2,从而可以将润滑油充分地保持在那里。
其结果为,能够凭借仅使小齿轮20的背面21为上述凸曲面f的简单构造,减轻小齿轮20从支承面11承受的旋转滑动阻力,从而可以实现成本节约并且提高差动装置D的传动效率。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小齿轮20的背面21中的凸曲面f的顶部t配置成比凸曲面f的中点m偏向第二轴线X2侧,因此可以将从小齿轮20的旋转中心(即第二轴线X2)到顶部t与支承面11接触的接触部A为止的径向距离设定得比较短。由此,可以降低小齿轮20旋转时的接触部A的周速度,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接触部A的磨损。
另一方面,关于侧面齿轮30的背面31,在从包含第一轴线X1全部的横截面观察时,夹着第一轴线X1的两侧部分的大部分分别形成为以向支承面11侧鼓出的方式弯曲的中高的凸曲面f’。并且,该凸曲面f’的形状也与小齿轮20的背面21的上述的凸曲面f的形状相同。因此,通过侧面齿轮30的背面31的凸曲面f’,也能够达成与基于小齿轮20的背面21的凸曲面f的独自形态的上述作用效果同等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图3以及图4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关于小齿轮20的背面21(凸曲面f)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但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差速器壳体10的支承面11与小齿轮20的背面21(即凸曲面f)之间,安装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环状的推力垫圈40,所述推力垫圈40形成为向支承面11侧凸出的弯曲的球面板状。在从包含第二轴线X2全部的横截面(参照图3)观察时,推力垫圈40的、与支承面11对置的外侧面40a形成为比支承面11的曲率半径R1大的曲率半径R4的凸状球面。
此外,推力垫圈40的、与支承面11相反一侧的内侧面40b形成为与外侧面40a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的球面状。因此,小齿轮20的背面21(即凸曲面f)的顶部t的曲率半径Rt比与其接触的推力垫圈40的内侧面40b的曲率半径小。
并且,小齿轮20的背面21只在背面21的顶部t处与推力垫圈40的内侧面40b接触。从而,小齿轮20的背面21的顶部t经由推力垫圈40被能够旋转滑动地支承于支承面11。
在推力垫圈40上,在比推力垫圈40的内侧面40b与小齿轮20的背面21的顶部t接触的接触部A’离第二轴线X2远的一侧,在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贯通孔41。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图3中,在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而且,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基本上也能够达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但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基于还在差速器壳体10的支承面11与小齿轮20的背面21之间插状外侧面40a为向支承面11侧凸出的球面状的推力垫圈40,且将外侧面40a的曲率半径R4设定得比支承面11的曲率半径R1大这一点,达成了如下特有的效果。
即,在小齿轮20的推力载荷比较小时,推力垫圈40处于弹性变形量为零的状态或者弹性变形量微小的状态。该情况下,如图3的(a)所示,推力垫圈40的外侧面40a的外周部与支承面11紧贴,另一方面,在外侧面40a的内周部与支承面11之间形成比较大的间隙S3,且推力垫圈40的内侧面40b与小齿轮20的背面21的顶部t接触,由此,在内侧面40b的外周部以及内周部与小齿轮20的背面21各自之间也形成不小的间隙S4、S5。因此,可以将润滑油充分地保持于这三个间隙S3~S5中,从而针对推力垫圈40与支承面11以及背面21接触的接触部的润滑效果得以提高。
此外,图3的(b)例示了这样的情况:因小齿轮20的推力载荷增大,推力垫圈40被强力按压至小齿轮20的背面21的顶部t而发生了不小的弹性变形。该情况下,推力垫圈40的外侧面40a的内周部与支承面11之间的间隙S3多多少少缩小,但是,在上述三个部位仍然确保了间隙S3~S5,因此,可以将润滑油持续保持于各间隙S3~S5中,从而可以维持上述润滑效果。并且,能够尽量避免推力垫圈40的内周端缘40e侵入到支承面11或背面21、或者外周端缘40e’侵入到背面21而产生卡住的情况,因此,有助于抑制支承面11以及背面21的磨损,进而有助于耐久性的提升。
并且,推力垫圈40在比与小齿轮20的背面21的顶部t接触的接触部A’离第二轴线X2远的一侧具有多个贯通孔41,因此,即使推力垫圈40因小齿轮20的推力载荷增大被强力按压至小齿轮20的背面21的顶部t,使得推力垫圈40的外侧面40a的外周部与支承面11大范围紧贴,也可以从推力垫圈40的内侧面40b的外周部通过贯通孔41对该紧贴部高效地供给润滑油,从而可以将紧贴部保持为良好的润滑状态。
此外,在即使没有贯通孔41也可以期待良好的润滑效果的情况下,能够省略上述贯通孔41。
此外,在侧面齿轮30的背面31(即凸曲面f’)与支承面11之间根据需要安装有与上述推力垫圈40相同形状和结构的推力垫圈(未图示)。该情况下,在侧面齿轮30的背面支承构造中也能够达成与基于上述的小齿轮20的背面21的凸曲面f和推力垫圈40的特别设置的作用效果同等的作用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的设计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差动装置D中的小齿轮20的背面支承构造与侧面齿轮30的背面支承构造两者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是只有小齿轮20和侧面齿轮30中的任一方的背面支承构造应用了本发明。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差动装置D收纳于汽车的变速箱1内,但是差动装置D并非局限于汽车用的差动装置,其也能够作为各种机械装置用的差动装置来实施。
此外,作为差动装置以外的传动装置,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将旋转部件的背面以能够旋转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体的球面状的支承面的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差动装置D应用于左右轮传动***,针对左右的驱动轴允许差动旋转地分配动力,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差动装置应用于前后轮驱动车辆中的前后轮传动***,针对前后的驱动轮允许差动旋转地分配动力。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一对小齿轮20借助于与小齿轮20分开的单一的小齿轮轴9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差速器壳体10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将三个以上的小齿轮20借助于从差速器壳体的中心部呈放射状延伸的小齿轮轴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差速器壳体,或者,还可以将小齿轮与小齿轮轴部一体形成,将小齿轮轴部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差速器壳体。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作为支承体的差速器壳体,示出了带作业窗的一体型的差速器壳体10,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由通过螺栓等紧固单元而相互间紧固的多个壳体要素(例如第一、第二壳半体)而分割构成作为支承体的差速器壳体。

Claims (7)

1.一种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在将旋转部件(20、30)支承为绕规定轴线(X2、X1)旋转自如的支承体(10)上,设置有向所述旋转部件(20、30)的相反侧凹陷的球面状的支承面(11),所述旋转部件(20、30)的背面(21、31)以能够旋转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面(11),
其特征在于,
在从包含所述规定轴线(X2、X1)全部的横截面观察时,所述旋转部件(20、30)的所述背面(21、31)的夹着所述规定轴线(X2、X1)的两侧部分分别形成为凸曲面(f、f’),该凸曲面(f、f’)以向所述支承面(11)侧鼓出的方式弯曲,
在从所述横截面观察时,至少所述凸曲面(f、f’)的顶部(t、t’)的曲率半径(Rt)被设定为比所述支承面(11)的曲率半径(R1)小,以使得所述背面(21、31)在所述顶部(t、t’)处被所述支承面(11)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t、t’)被配置成:在从所述横截面观察时,在所述规定轴线(X2、X1)的径向上,比所述凸曲面(f、f’)的中点(m)偏向所述规定轴线(X2、X1)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面(11)与所述背面(21)之间安装有推力垫圈(40),该推力垫圈(40)的外侧面(40a)是向所述支承面(11)侧凸出的球面状,
在从所述横截面观察时,所述推力垫圈(40)的所述外侧面(40a)的曲率半径(R4)形成为比所述支承面(11)的曲率半径(R1)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力垫圈(40)在比所述推力垫圈(40)的内侧面(40b)与所述顶部(t)接触的部位(A’)离所述规定轴线(X2)远的一侧具有贯通孔(4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体是差速器壳体(10),所述旋转部件是一对第一锥齿轮(30)以及第二锥齿轮(20)中的至少一方的锥齿轮(20、30),所述一对第一锥齿轮(30)被支承为绕所述差速器壳体(10)的旋转轴线(X1)旋转自如,所述第二锥齿轮(20)位于所述一对第一锥齿轮(30)之间,与该一对第一锥齿轮(30)啮合,并且被以绕与所述旋转轴线(X1)垂直的规定轴线(X2)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体是差速器壳体(10),所述旋转部件是一对第一锥齿轮(30)以及第二锥齿轮(20)中的至少一方的锥齿轮(20、30),所述一对第一锥齿轮(30)被支承为绕所述差速器壳体(10)的旋转轴线(X1)旋转自如,所述第二锥齿轮(20)位于所述一对第一锥齿轮(30)之间,与该一对第一锥齿轮(30)啮合,并且被以绕与所述旋转轴线(X1)垂直的规定轴线(X2)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体是差速器壳体(10),所述旋转部件是一对第一锥齿轮(30)以及第二锥齿轮(20)中的至少一方的锥齿轮(20、30),所述一对第一锥齿轮(30)被支承为绕所述差速器壳体(10)的旋转轴线(X1)旋转自如,所述第二锥齿轮(20)位于所述一对第一锥齿轮(30)之间,与该一对第一锥齿轮(30)啮合,并且被以绕与所述旋转轴线(X1)垂直的规定轴线(X2)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0)。
CN201710324246.8A 2016-05-16 2017-05-10 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 Ceased CN1073877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8173 2016-05-16
JP2016098173A JP6587975B2 (ja) 2016-05-16 2016-05-16 回転部材の支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87718A true CN107387718A (zh) 2017-11-24
CN107387718B CN107387718B (zh) 2020-09-18

Family

ID=60163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4246.8A Ceased CN107387718B (zh) 2016-05-16 2017-05-10 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9511B2 (zh)
JP (1) JP6587975B2 (zh)
CN (1) CN107387718B (zh)
DE (1) DE102017208057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2958A (zh) * 2017-11-25 2018-04-06 洛阳华冠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直齿锥齿行星齿轮球面结构及加工方法
DE102019216674A1 (de) * 2019-10-29 2021-04-2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Sphärisches Differentialgetriebe mit Geometrie zur Vermeidung von selbsterregten Reibungsschwingung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3436U (zh) * 1981-03-04 1982-09-08
JPS6369850U (zh) * 1986-10-27 1988-05-11
JPH05330354A (ja) * 1992-05-30 1993-12-14 Suzuki Motor Corp 最終減速歯車装置
JP2001146952A (ja) * 1999-11-24 2001-05-29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ピニオンワッシャ
DE102014000499A1 (de) * 2014-01-16 2015-07-16 Daimler Ag Differential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69850U (zh) 1976-11-15 1978-06-12
JPS58178014A (ja) 1982-04-13 1983-10-18 Nissan Motor Co Ltd スラストワツシヤ
US7207110B2 (en) * 2002-12-02 2007-04-24 Tesma International Inc. Differential housing with integrated ring gear
JP4957274B2 (ja) * 2007-02-02 2012-06-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CN202451744U (zh) 2012-03-13 2012-09-26 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 圆锥齿轮和应用该齿轮的车桥轴间差速器
DE102013217315A1 (de) 2013-08-30 2015-03-05 Zf Friedrichshafen Ag Differentialgetriebe
JP6866690B2 (ja) * 2017-02-28 2021-04-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差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3436U (zh) * 1981-03-04 1982-09-08
JPS6369850U (zh) * 1986-10-27 1988-05-11
JPH05330354A (ja) * 1992-05-30 1993-12-14 Suzuki Motor Corp 最終減速歯車装置
JP2001146952A (ja) * 1999-11-24 2001-05-29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ピニオンワッシャ
DE102014000499A1 (de) * 2014-01-16 2015-07-16 Daimler Ag Differential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208057B4 (de) 2024-05-08
DE102017208057A1 (de) 2017-11-16
US10309511B2 (en) 2019-06-04
US20170328459A1 (en) 2017-11-16
CN107387718B (zh) 2020-09-18
JP2017207098A (ja) 2017-11-24
JP6587975B2 (ja) 2019-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1311151B2 (en) Gear, motor-gear unit, vehicle, generator with a gear, and force transmitting element
CN105090432A (zh) 具有连杆轴的差速器组件
US20150377334A1 (en) Integrated gear assembly
CN111152837B (zh) 一种双轮转向驱动轮
US8961361B2 (en) Wheel drive unit
US20100064832A1 (en) Helical gear sets
CN101749403A (zh) 无十字轴的车辆差速器
CN101793308A (zh) 人字齿行星减速器
CN104271358A (zh) 车轮用轴承结构
US6813972B2 (en) Differential housing assembly with cap-ring bearing support architecture
US20050288144A1 (en) Preload limited-slip differential
US10513177B2 (en) Bogie axle system
CN107387718A (zh) 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
CN106461051A (zh) 差动装置
AU2016216685A1 (en) Bogie axle system
US20190211903A1 (en) Cycloidal differential
EP3267073A1 (en) Axle assembly having a support bearing assembly
CN102979880B (zh) 具有密集小锥齿轮列的紧凑差速齿轮机构
US9605741B2 (en) Differential system for a machine
JP2011007288A (ja) 深みぞ玉軸受およびギヤ支持装置
CN107642591A (zh) 齿轮部件的支承部润滑结构以及差动装置
CN207229694U (zh) 中桥传动结构
US10641381B2 (en) Gear assembly
RU103591U1 (ru) Планетарная передача
RU132514U1 (ru) Планетарная передач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20527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6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