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7565B - 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化合物 - Google Patents

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化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7565B
CN107207565B CN201680007429.0A CN201680007429A CN107207565B CN 107207565 B CN107207565 B CN 107207565B CN 201680007429 A CN201680007429 A CN 201680007429A CN 107207565 B CN107207565 B CN 107207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membrane
compound
polymer compound
general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74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7565A (zh
Inventor
佐久间信至
毛利浩太
日渡谦一郎
落合恭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ang Academy
Ad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ang Academy
Adek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ang Academy, Adeka Corp filed Critical Changxiang Academy
Publication of CN107207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7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7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7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30Introducing nitrogen atoms or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3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carbomers, poly(meth)acrylates, or polyvinyl pyrrolid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00Peptides of undefined number of amino acids;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5/00Peptides containing up to four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5/04Peptides containing up to four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 C07K5/06Dipeptides
    • C07K5/06008Dipeptides with the first amino acid being neutral
    • C07K5/06017Dipeptides with the first amino acid being neutral and aliphatic
    • C07K5/06026Dipeptides with the first amino acid being neutral and aliphatic the side chain containing 0 or 1 carbon atom, i.e. Gly or Al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04Acids;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08F220/06Acry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52Amides or imides
    • C08F220/54Amides, e.g. N,N-dimethylacrylamide or N-isopropylacrylamide
    • C08F220/56Acrylamide; Methacrylam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6/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o nitrogen o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nitrogen
    • C08F226/02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o nitrogen o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nitrogen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o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 the absence of monomers, e.g. block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在侧链具有通式(1)或通式(2)表示的基团。(式(1)中,X1表示中性氨基酸或ω‑氨基烷酸的残基,X2表示膜透过性肽的残基,X3表示羟基、氨基、碳数为1~4的烷氧基或苄氧基,a表示1~50的数。)(式(2)中,X4表示中性氨基酸或ω‑氨基烷酸的残基,X5表示膜透过性肽的残基,X6表示氢原子、碳数为1~6的烷基、苄基、碳数为1~6的酰基、芳基磺酰基或氧基羰基,b表示1~50的数。)

Description

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细胞内或粘膜内时有用的高分子化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过将合成肽、蛋白、甚至DNA、糖导入细胞内、调节细胞内的蛋白相互作用、控制细胞内信息传递、转录等,进行着阐明它们的功能、诱导特殊的功能的尝试。通过这样的方法,可期待进行至今成谜的遗传信息的阐明、病原的阐明、或其治疗方法的开发。另外,通过ES细胞、iPS细胞的开发,利用核酸或蛋白控制细胞功能的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通常,多肽、核酸、糖等水溶性高分子量物质由于具有高的亲水性而难以通过细胞膜。因此,作为将它们导入细胞内的方法,已知微注射法、电穿孔法、磷酸钙法、脂转染法、病毒载体法、膜透过性肽法等。
其中,膜透过性肽法是利用膜透过性肽诱发细胞的巨胞饮的方法。作为膜透过性肽法,已知使欲导入细胞的目标化合物与膜透过性肽共价键合、进行导入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或使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化合物与欲导入细胞的目标化合物共存、仅导入目标化合物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及4)。使目标化合物与膜透过性肽共价键合进行导入的方法虽然对细胞的损害小,但需要繁杂的前处理。另一方面,使用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简便,但以往已知的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水溶性高分子量物质的导入效率不充分,并且因为具有弱的细胞毒性而有时在使用浓度上存在限制,在提高目标化合物的导入效率方面成为问题。
另外,还提出了将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应用于药剂从上皮吸收的吸收促进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但为了获得充分的吸收促进效果,需要以高浓度使用,在实用化时有对粘膜具有刺激性的担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2003/229202A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052083号公报
专利文献3:US2010/113559A1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22949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1007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核酸、蛋白等水溶性高分子量物质或药剂以简便的方法、高的效率导入细胞内或粘膜内的高分子化合物及使用该高分子化合物的导入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者们发现通过使用在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特定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能够将核酸、蛋白等水溶性高分子量物质或药剂容易地导入细胞内或粘膜内,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侧链具有下述通式(1)或下述通式(2)表示的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化学式1]
Figure GDA0002719640930000021
(式中,X1表示从中性氨基酸或ω-氨基烷酸中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2表示从膜透过性肽中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3表示羟基、氨基、碳数为1~4的烷氧基或苄氧基,a表示1~50的数。)
[化学式2]
Figure GDA0002719640930000022
(式中,X4表示从中性氨基酸或ω-氨基烷酸中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5表示从膜透过性肽中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6表示氢原子、碳数为1~6的烷基、苄基、碳数为1~6的酰基、芳基磺酰基或氧基羰基、b表示1~50的数。)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将药剂或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等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粘膜内或细胞内的导入剂,其由上述高分子化合物构成。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细胞内或粘膜内的方法,其使用上述导入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侧链具有通式(1)或通式(2)表示的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即使不进行繁杂的前处理,也能够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以高的效率导入细胞内或粘膜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其中,本发明中,低膜透过性化合物是指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低的化合物,具体而言是指生物学上的利用率(extent of bioavailability)为50%以下的化合物。生物学上的利用率可通过下式计算。
生物学上的利用率(%)=100×(通过经口给予到达血液中的量)/(通过静脉给予到达血液中的量)
这里所说的”到达血液中的量”以被血中浓度和横轴(时间轴)包围的部分的面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求出。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及使用了该化合物的本发明的导入剂(以下也将两者统称为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膜透过性肽残基,能够使低膜透过性化合物高效率地摄入细胞内。关于膜透过性肽被摄入到细胞内的机理,通常认为膜透过性肽通过诱发细胞的巨胞饮而被摄入,因此当周围存在低膜透过性化合物时,这些低膜透过性化合物与膜透过性肽一起被摄入。为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时,在膜透过性肽残基作用下,巨胞饮在细胞的多个部位被诱发,但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巨大分子,细胞难以将本发明1分子的高分子化合物从多个部位摄入。因此,当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周围存在低膜透过性化合物时,在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作用下,低膜透过性化合物被诱发了巨胞饮的细胞偶发且持续地摄入。因此认为,并不一定需要膜透过性肽残基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仅通过使混合有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和低膜透过性化合物者与细胞或粘膜接触,即能够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细胞内或粘膜内。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在侧链具有通式(1)或通式(2)表示的基团的接枝型的高分子化合物。本发明中,将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主链部分称为干高分子。以下,对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通式(1)表示的基团]
通式(1)中,X1表示从中性氨基酸或ω-氨基烷酸中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a表示1~50的数。作为中性氨基酸,可列举出例如丙氨酸、天冬酰胺、半胱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缬氨酸、羟基脯氨酸等,作为ω-氨基烷酸,可列举出3-氨基丙酸、4-氨基丁酸、5-氨基戊酸、6-氨基己酸、7-氨基庚酸、8-氨基辛酸、9-氨基壬酸、10-氨基癸酸、11-氨基十一烷酸等。作为X1适用的中性氨基酸,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提高的角度出发,优选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更优选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最优选甘氨酸。a优选为1~30的数、更优选为1~20的数、最优选为1~10的数。a为2~50的数时,X1可以为1种中性氨基酸残基或ω-氨基烷酸残基,也可以为选自这些残基中的2种以上的组合。
通式(1)中,X2表示从膜透过性肽中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膜透过性肽残基可以根据细胞或粘膜、欲导入的低膜透过性化合物来适当选择,但优选构成膜透过性肽残基的氨基酸中的至少1个为碱性氨基酸。另外,碱性氨基酸可以是L体或D体中的任一种,可以根据细胞或粘膜、欲导入的低膜透过性化合物来适当选择。
作为碱性氨基酸,可列举出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羟基赖氨酸、组氨酸等,其中优选含胍基的氨基酸、更优选精氨酸。由于膜透过性肽残基中的碱性氨基酸的比例越高,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越高,因此碱性氨基酸与构成膜透过性肽的总氨基酸的比例以摩尔基准计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构成膜透过性肽基的氨基酸中,除碱性氨基酸以外的氨基酸优选为中性氨基酸。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提及氨基酸时,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指α-氨基酸。
构成膜透过性肽基的氨基酸的数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提高的角度出发,优选为5~30、更优选为6~20、最优选为7~15。
作为膜透过性肽的优选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7~30个精氨酸肽键合而成的精氨酸寡聚物、具有GRKKRRQRRRPPQ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HIV-1Tat:序列号1)、具有TRQARRNRRRRWRERQR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HIV-1Rev:序列号2)、具有RRRRNRTRRNRRRVR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FHV Coat:序列号3)、具有TRRQRTRRARRNR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HTLV-II Rex:序列号4)、具有KLTRAQRRAAARKNKRNTR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CCMV Gag:序列号5)等亲水性的碱性肽;具有RQIKIWFQNRRMKWKK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Antennapedia:序列号6)、具有KMTRAQRRAAARRNRWTAR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BMW Gag:序列号7)、具有RQIKIWFQNRRMKWKK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Penetratin:序列号8)、具有NAKTRRHERRRKLAIER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P22N:序列号9)、具有DAATATRGRSAASRPTERPRAPARSASRPDDPVD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VP22:序列号10)等两亲性的碱性肽;具有GWTLNSAGYLLGKINLKALAALAKKIL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Transportan:序列号11)、具有AGYLLGKINLKALAALAKKIL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TP-10:序列号12)等疏水性的碱性肽。其中,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优异的角度出发,优选亲水性的碱性肽、更优选精氨酸寡聚物。精氨酸寡聚物中,精氨酸的重复数优选为7~20、更优选为7~15、最优选为7~10。
通式(1)中,X3表示羟基、氨基、碳数为1~4的烷氧基或苄氧基。作为碳数为1~4的烷氧基,可列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1-甲基丙氧基、叔丁氧基等。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的角度出发,作为X3,优选羟基、氨基、叔丁氧基、苄氧基,更优选羟基、氨基,最优选氨基。
在侧链具有通式(1)表示的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中,通式(1)表示的基团多个存在时,各通式(1)表示的基团的X1、X2、X3及a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2)表示的基团]
通式(2)中,X4表示从中性氨基酸或ω-氨基烷酸中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b表示1~50的数。作为中性氨基酸,可列举出例如丙氨酸、天冬酰胺、半胱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缬氨酸、羟基脯氨酸等;作为ω-氨基烷酸,可列举出3-氨基丙酸、4-氨基丁酸、5-氨基戊酸、6-氨基己酸、7-氨基庚酸、8-氨基辛酸、9-氨基壬酸、10-氨基癸酸、11-氨基十一烷酸等。作为适用于X4的中性氨基酸,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的角度和合成容易性的角度出发,优选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更优选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最优选甘氨酸。b优选为1~30的数、更优选为1~20的数、最优选为1~10的数。b为2~50的数时,X4可以为1种中性氨基酸残基或ω-氨基烷酸残基,也可以为选自这些残基中的2种以上的组合。
通式(2)中,X5表示从膜透过性肽中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膜透过性肽残基可根据细胞或粘膜、欲导入的低膜透过性化合物来适当选择,优选构成膜透过性肽残基的氨基酸中的至少1个为碱性氨基酸。另外,碱性氨基酸可以是L体或D体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根据细胞或粘膜、欲导入的低膜透过性化合物来适当选择。
作为碱性氨基酸,可列举出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羟基赖氨酸、组氨酸等,其中优选含胍基的氨基酸、更优选精氨酸。由于膜透过性肽残基中的碱性氨基酸的比例越高,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越高,因此碱性氨基酸与构成膜透过性肽的总氨基酸的比例以摩尔基准计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构成膜透过性肽基的氨基酸中,除碱性氨基酸以外的氨基酸优选为中性氨基酸。
构成膜透过性肽基的氨基酸的数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提高的角度出发,优选为5~30、更优选为6~20、最优选为7~15。
作为膜透过性肽的优选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7~30个精氨酸肽键合而成的精氨酸寡聚物、具有GRKKRRQRRRPPQ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HIV-1Tat:序列号1)、具有TRQARRNRRRRWRERQR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HIV-1Rev:序列号2)、具有RRRRNRTRRNRRRVR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FHV Coat:序列号3)、具有TRRQRTRRARRNR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HTLV-II Rex:序列号4)、具有KLTRAQRRAAARKNKRNTR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CCMV Gag:序列号5)等亲水性的碱性肽;具有RQIKIWFQNRRMKWKK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Antennapedia:序列号6)、具有KMTRAQRRAAARRNRWTAR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BMW Gag:序列号7)、具有RQIKIWFQNRRMKWKK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Penetratin:序列号8)、具有NAKTRRHERRRKLAIER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P22N:序列号9)、具有DAATATRGRSAASRPTERPRAPARSASRPDDPVD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VP22:序列号10)等两亲性的碱性肽;具有GWTLNSAGYLLGKINLKALAALAKKIL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Transportan:序列号11)、具有AGYLLGKINLKALAALAKKIL构成的氨基酸序列的肽(通称TP-10:序列号12)等疏水性的碱性肽。其中,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优异的角度出发,优选亲水性的碱性肽、更优选精氨酸寡聚物。精氨酸寡聚物中,精氨酸的重复数优选为7~20、更优选为7~15、最优选为7~10。
通式(2)中,X6表示氢原子、碳数为1~6的烷基、苄基、碳数为1~6的酰基、芳基磺酰基或氧基羰基。作为碳数为1~6的烷基,可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仲戊基、叔戊基、己基、仲己基等。作为碳数为1~6的酰基,可列举出甲酰基、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戊酰基、己酰基等。作为芳基磺酰基,可列举出对甲苯磺酰基、2-硝基苯磺酰基、三氟乙酰基等。作为氧基羰基,可列举出例如叔丁氧基羰基、苄氧基羰基、9-芴基甲氧基羰基、2,2,2-三氯乙氧基羰基、烯丙基氧基羰基等。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的角度出发,作为X6,优选乙酰基、氢原子、甲基、三氟乙酰基,更优选乙酰基、氢原子,最优选乙酰基。
在侧链具有通式(2)表示的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中,通式(2)表示的基团多个存在时,各通式(2)表示的基团的X4、X5、X6及b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干高分子]
本发明的接枝型高分子的干高分子没有特殊限定,从与细胞或蛋白等水溶性高分子量物质的亲和性优异的角度出发,优选为亲水性高分子。这里,亲水性高分子是指水溶性高分子或在水中溶胀的高分子。本发明中,水溶性高分子是指常压下在25℃的水中以0.1质量%以上的量均匀溶解的高分子。
作为亲水性高分子,可列举出例如瓜耳胶、琼脂糖、甘露聚糖、葡甘聚糖、聚葡萄糖、木质素、甲壳素、壳聚糖、交叉胶、普鲁兰多糖、硫酸软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淀粉、阳离子淀粉、糊精的多糖类或多糖类的改性物;白蛋白、酪蛋白、明胶、聚谷氨酰胺酸、聚赖氨酸等水溶性蛋白或水溶性多肽;聚(甲基)丙烯酸、聚(丙烯酸羟乙酯)、聚(甲基)丙烯酰胺、聚N-乙烯基乙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2-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甲基)丙烯酸/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甲基)丙烯酸/N-乙烯基乙酰胺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富马酸共聚物、乙烯/马来酸共聚物、异丁烯/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烷基乙烯基醚/马来酸共聚物、烷基乙烯基醚/富马酸共聚物等乙烯基系亲水性高分子;水溶性聚氨酯等。
从膜透过性肽基在干高分子上的接枝化变得容易的角度出发,作为干高分子,为在侧链具有通式(1)表示的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时,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优选具有羧基的高分子、更优选具有羧基的亲水性高分子,进一步优选具有羧基的单体与不具有羧基的单体的共聚物,最优选(甲基)丙烯酸/N-乙烯基乙酰胺共聚物。
另外,为在侧链具有通式(2)表示的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时,优选具有氨基的高分子、更优选具有氨基的亲水性高分子、最优选壳聚糖。其中,具有氨基或羧基是指,只要属于在侧链具有通式(1)或(2)表示的基团之前的干高分子即可。
干高分子具有羧基时,具有羧基的单体单元的数与构成的干高分子的单体单元的数的比例以从易于获得作为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优选的化合物的观点等出发,优选为5~80%、更优选为10~60%。
干高分子具有氨基时,具有氨基的单体单元的数与构成的干高分子的单体单元的数的比例从易于获得作为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优选的干高分子的观点等出发,优选为5~100%、更优选为10~100%。其中,上述具有氨基或羧基的单元的比例优选属于在侧链具有通式(1)或通式(2)表示的基团的前述的干高分子。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在侧链具有通式(1)或通式(2)表示的基团。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通式(1)或通式(2)表示的基团的比例太低和太高时,由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降低,因此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通式(1)或通式(2)表示的基团的数相对于构成的干高分子的单体单元(为多糖类或多糖类的改性物时为单糖单元,为水溶性蛋白或水溶性多肽时为氨基酸单元)的数,优选为0.001~0.9、更优选为0.005~0.8、最优选为0.01~0.7。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太小时,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易于被摄入细胞内,太大时,欲导入的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降低,因此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万~5000万、更优选为20万~3000万、最优选为30万~1000万。其中,本发明中,重均分子量是指使用水系溶剂进行GPC分析时的重均分子量,当干高分子为多糖类或多糖类的改性物或水溶性蛋白时,是指以普鲁兰多糖换算的重均分子量,当干高分子为乙烯基系亲水性高分子时,是指以聚乙二醇(PEG)或聚氧乙烯(PEO)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与以往已知的在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化合物相比,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高。推测这可能是由于,以往已知的在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化合物(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100781号公报)中,膜透过性肽与干高分子直接键合,而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中,膜透过性肽与干高分子介由下述通式(1a)或下述通式(2a)表示的基团键合,由此膜透过性肽残基的自由度提高。另外,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中,通过介由下述通式(1a)或下述通式(2a)表示的基团,干聚合物的具有膜透过性肽的基团的取代与以往已知的在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化合物相比,具有在更温和的条件下、以高的取代率进行的优点。
[化学式3]
Figure GDA0002719640930000101
(式中,X1和a与通式(1)中的含义相同。)
[化学式4]
Figure GDA0002719640930000102
(式中,X4和b与通式(2)中的含义相同。)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制造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以通过将具有通式(1)或通式(2)表示的基团的聚合性单体聚合来制造,也可以通过将通式(1)或通式(2)表示的基团导入干高分子来制造,从制造容易性的角度出发,优选通过将通式(1)或通式(2)表示的基团导入干高分子来制造。干高分子为具有羧基的亲水性高分子时,可通过使下述通式(1b)表示的肽化合物的氨基与羧基进行肽反应来得到。羧基与氨基的反应可使用公知的方法,可列举出例如将羧基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进行琥珀酰亚胺酯化后,使氨基反应的方法等。另外,干高分子为具有氨基的亲水性高分子时,可通过使下述通式(2b)表示的肽化合物的羧基与氨基发生肽反应来得到。通过该方法,作为干高分子的侧链,可以介由酰胺键最简单地导入通式(1)或(2)表示的基团。但是,通式(1)或(2)表示的基团的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该法,可以使用通常已知的化学反应来进行固定化。
[化学式5]
Figure GDA0002719640930000103
(式中,X1、X2、X3和a与通式(1)中的含义相同。)
[化学式6]
Figure GDA0002719640930000111
(式中,X4、X5、X6和b与通式(2)中的含义相同。)
[低膜透过性化合物]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作为用于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细胞内或粘膜内的导入剂使用,能够导入各种低膜透过性化合物。作为这样的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胰岛素及胰岛素分泌促进剂(例如Exendin-4、GLP-1)等肽-蛋白性药物、甾体激素、非甾体系镇痛抗炎症剂、镇定剂、抗高血压药、缺血性心脏疾病治疗药、抗组胺药、抗哮喘药、抗帕金森药、脑循环改善药、制吐剂、抗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凝血药、抗痛风药、抗真菌药、抗痴呆药、干燥综合征(
Figure GDA0002719640930000112
syndrome)治疗药、麻药性镇痛药、β阻断药、β1激动剂、β2激动剂、副交感神经激动剂、抗肿瘤药、利尿药、抗血栓药、组胺H1受体拮抗药、组胺H2受体拮抗药、抗过敏药、戒烟辅助药、维生素等药物;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及它们的类似物或衍生物(例如肽核酸(PNA)、硫代磷酸酯DNA等)等核酸化合物;酶、抗体、糖蛋白、转录因子等肽化合物;普鲁兰多糖、支链淀粉、糖淀粉、糖原、环糊精、葡聚糖、羟乙基葡聚糖、甘露聚糖、纤维素、淀粉、海藻酸、甲壳素、壳聚糖、透明质酸等多糖衍生物及它们的衍生物等。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适用的细胞可以为动物、植物、细菌等中的任意细胞,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的角度出发,优选人等哺乳类的细胞。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适用的粘膜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导入效率的角度出发,也优选人等哺乳类的细胞。
[细胞]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可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各种细胞内,还可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分散在培养液(也称为液体培养基)等中的细胞、粘附在固定培养基等中的细胞、生物体组织的细胞等任意细胞。细胞大致分为形成组织细胞、神经细胞等粘附系的细胞、和血细胞等游离系的细胞。对于游离系的细胞,无法应用微注射法或电穿孔法而可以应用磷酸钙法、脂转染法、病毒载体法等,但它们并不是可满足导入效率的方法。本发明的导入方法不仅能够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以高的导入效率导入粘附系的细胞、而且能够导入游离系的细胞。
[导入细胞内的方法]
使用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细胞内时,可以使含有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和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水性溶液或水性分散液与细胞接触,不需要如使用了病毒载体法或膜透过性肽的以往的导入方法那样繁杂的前处理,而能够对细胞的不太产生不良影响地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细胞内。
作为使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和低膜透过性化合物溶解或分散、制成含有它们的水性溶液或水性分散液的水性介质,除了蒸馏水、细胞培养通常使用的培养液以外,可列举出生理盐水、5质量%葡萄糖水溶液等等渗水,从对细胞的影响小的角度出发,优选培养液、生理盐水及5质量%葡萄糖水溶液。
将细胞悬浮在水性溶液或水性分散液中时,可以使细胞悬浮在含有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和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水性溶液或水性分散液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含有这3者的悬浮液搅拌、振荡。另外,由于细胞粘附在固体培养基等上或细胞组织大等理由,无法使细胞悬浮在水性溶液或水性分散液中时,可以将细胞浸渍到含有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和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水性溶液或水性分散液中。
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细胞内时,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使用浓度没有特殊限定,优选在水性溶液或水性分散液中为0.1μg/mL~10mg/mL。另外,所导入的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浓度也没有特殊限定,优选在水性溶液或水性分散液中为0.5μg/mL~10mg/mL。此外,将细胞悬浮在培养液或生理盐水中时的细胞浓度也没有限定,优选在水性溶液或水性分散液中为1万~200万个细胞/mL。
使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欲导入的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及细胞这3者共存的时间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30分钟~24小时。
[粘膜]
通过将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用于粘膜内,能够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各种粘膜内。作为粘膜,可列举出鼻粘膜、口腔粘膜、***粘膜、直肠粘膜、眼粘膜、胃粘膜、肠道粘膜等。由于以往的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化合物对粘膜的刺激性大,因此例如用于鼻粘膜时,有时会发痒,但使用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时该发痒症状减轻。
[导入粘膜内的方法]
使用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粘膜内时,可以使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混合物粘附在粘膜上,只要是该混合物不易从粘膜剥离的剂型,则剂型没有限定。优选的剂型因粘膜的不同而不同,可列举出例如丸剂、片剂、锭片(troche)、贴剂、栓剂、糊剂等。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根据剂型,可选择液状、乳状、悬浮状、凝胶状、粉末状、固态状等形状。低膜透过性化合物根据目的,可以仅导入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并用赋形剂、乳化剂、分散剂、凝胶化剂、保湿剂等。
[小突起阵列的利用]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无法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经由皮肤导入细胞内,但通过利用小突起阵列(在片材上配置有微细的突起的药剂递送部件。例如US2005025778A1、日本特开2008-006178等),能够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皮肤下的细胞内。例如通过将表面涂布有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小突起阵列、或具有含有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与低膜透过性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小突起的小突起阵列贴到皮肤表面,使微细的突起穿透皮肤,使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和低膜透过性化合物浸透到皮肤下,由此能够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皮肤下的细胞内。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其中,只要没有特殊限定,实施例中的“份”、“%”是指以质量基准计的单位。
<实施例1>
在离子交换水1kg中溶解N-乙烯基乙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商品名:GE160-105、昭和电工公司制)10g,加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商品名:AMBERLYST 15DRY、Organo公司制)10g,搅拌2小时后,将离子交换树脂滤除,将滤液浓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N-乙烯基乙酰胺/丙烯酸共聚物(以下记为GE160-105H)8.6g。
在二甲基甲酰胺(DMF)15mL中溶解500mg的GE160-105H。将该溶液冷却至0℃,添加溶解在5mL的DMF中的1.1g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进而添加溶解在5mL的DMF中的1.96g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在室温(25℃)下搅拌24小时进行反应。将所析出的固体通过过滤滤除,将滤液缓慢滴加到500mL的乙腈中,通过再沉淀,得到琥珀酰亚胺酯化GE160-105(以下记为GE160-105OSu)620mg。
将20mg的GE160-105OSu溶解到0.2mL的DMF中,将通式(1b)中a为4、X1为从甘氨酸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2为从八精氨酸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3为氨基的化合物(RS Synthesis公司制、商品名:H-(Gly)4-(D-Arg)8-NH2(纯度:90%),TFA Salt)148mg溶解到DMF 0.8mL中进行混合,在60℃下搅拌24小时,进行反应。反应后,将反应溶液加入纤维素透析管(无缝纤维素管,和光纯药公司制),将管的两口绑住后,用离子交换水进行2日透析。之后,将管的内容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62mg的实施例1的高分子化合物。实施例1的高分子化合物为通式(1)中的X1为从甘氨酸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2为从八精氨酸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3为氨基、a为4的化合物。实施例1的高分子化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60万,从NMR的积分值可知具有下述结构。其中,式中,Gly表示甘氨酸残基、Arg表示精氨酸残基、x:y:z=70:1:29。
[化学式7]
Figure GDA0002719640930000141
<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H-(Gly)4-(D-Arg)8-NH2的用量从148mg变更为50mg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54mg的实施例2的高分子化合物。实施例2的高分子化合物为通式(1)中的X1为从甘氨酸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2为从八精氨酸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3为氨基、a为4的化合物。实施例2的高分子化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60万,从NMR的积分值可知具有下述结构。其中,式中,Gly表示甘氨酸残基、Arg表示精氨酸残基、x:y:z=70:15:15。
[化学式8]
Figure GDA0002719640930000151
<实施例3>
将通式(2b)中b为4、X4为从甘氨酸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5为从八精氨酸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6为乙酰基的化合物(RS Synthesis公司制、商品名:HO-(Gly)4-(D-Arg)8-COCH3(纯度:90%))150mg溶解到0.5mL的DMF中。添加132mg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后,添加溶解在DMF 0.3mL中的230mg的DCC。进而添加重均分子量为约10万的壳聚糖的DMF溶液(100mg/mL),在室温(25℃)下搅拌24小时。将反应溶液加入纤维素透析管(无缝纤维素管,和光纯药公司制)中,将管的两口绑住后,用离子交换水进行2日透析。之后,对管的内容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32mg的实施例2的高分子化合物。实施例3的高分子化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1万,从NMR的积分值可知具有下述结构。其中,式中,Gly表示甘氨酸残基、Arg表示精氨酸残基、x:y=80:20。
[化学式9]
Figure GDA0002719640930000152
<比较例1>
除了代替H-(Gly)4-(D-Arg)8-NH2的DMF溶液、使用八精氨酸的末端羧基经酰胺化的化合物(GL Biochem公司制、商品名:RRRRRRRR-NH2,[R=D-Arg]TFA Salt)的DMSO溶液(350mg/mL)0.5mL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32mg的比较例1的高分子化合物。比较例1的高分子化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60万,从NMR的积分值可知具有下述结构。其中,式中,Arg表示精氨酸残基、x:y:z=70:15:15。
[化学式10]
Figure GDA0002719640930000161
<比较例2>
按照US2010113559A1的制造例,使用重均分子量为约10万的壳聚糖,制造比较例2的高分子化合物。比较例2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具有下述结构的化合物。其中,式中,Arg表示精氨酸残基、x:y=80:20。
[化学式11]
Figure GDA0002719640930000162
<细胞>
CHO细胞:中国仓鼠卵巣由来细胞
<培养基>
Ham's F12培养基(商品名、和光公司制)
Opti-MEM培养基(商品名、Life Technologies公司制)
<试剂>
胰蛋白酶/EDTA溶液:0.25%的胰蛋白酶、1mmol/L的EDTA水溶液
<低膜透过性化合物>
FITC-BSA:荧光素标记-牛血清白蛋白(Sigma-Aldrich公司制)
<导入细胞内的效率>
向24孔平板的各孔中播种CHO细胞的Ham's F12培养基悬浮液(2×105个细胞/mL)500μL,用二氧化碳孵育箱前培养24小时。除去上清的培养基后,添加FITC-BSA的Opti-MEM培养基溶液(10μg/mL)250μL,进而添加实施例1~3的高分子化合物、或比较例1~2的高分子化合物的Opti-MEM培养基溶液(100μg/mL)250μL,用二氧化碳孵育箱培养1小时。除去上清的培养基溶液,用磷酸缓冲生理盐水500μL洗涤2次,然后添加胰蛋白酶/EDTA溶液100μL,将经培养的CHO细胞从平板剥离、使其分散。接着,添加0.08%台盼蓝溶液100μL、使细胞悬浮,回收到微量管中。使回收的细胞悬浮液从细胞滤网(Cell Strainer)通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MFI(平均荧光强度)。另外,将未使用高分子化合物者作为空白。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MFI
实施例1 181
实施例2 157
实施例3 129
比较例1 127
比较例2 42.4
空白 5.64
细胞外的FITC-BSA在台盼蓝作用下失活而不发出荧光,仅导入细胞内的FITC-BSA发出荧光。MFI表示单位细胞的每1个的荧光强度的平均值,因此MFI的值越大,则表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FITC-BSA越被摄入到细胞内。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3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水溶性高分子量物质在细胞内的导入效率高。
序 列 表
<110> 学校法人常翔学园;株式会社艾迪科
<120> 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化合物
<130> A1507
<160> 12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13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Hydrophilic basic peptide
<400> 1
Gly Arg Lys Lys Arg Arg Gln Arg Arg Arg Pro Pro Gln
1 5 10
<210> 2
<211> 17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Hydrophilic basic peptide
<400> 2
Thr Arg Gln Ala Arg Arg Asn Arg Arg Arg Arg Trp Arg Glu Arg Gln
1 5 10 15
Arg
<210> 3
<211> 15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Hydrophilic basic peptide
<400> 3
Arg Arg Arg Arg Asn Arg Thr Arg Arg Asn Arg Arg Arg Val Arg
1 5 10 15
<210> 4
<211> 13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Hydrophilic basic peptide
<400> 4
Thr Arg Arg Gln Arg Thr Arg Arg Ala Arg Arg Asn Arg
1 5 10
<210> 5
<211> 19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Hydrophilic basic peptide
<400> 5
Lys Leu Thr Arg Ala Gln Arg Arg Ala Ala Ala Arg Lys Asn Lys Arg
1 5 10 15
Asn Thr Arg
<210> 6
<211> 16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Amphiphilic basic peptide
<400> 6
Arg Gln Ile Lys Ile Trp Phe Gln Asn Arg Arg Met Lys Trp Lys Lys
1 5 10 15
<210> 7
<211> 19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Amphiphilic basic peptide
<400> 7
Lys Met Thr Arg Ala Gln Arg Arg Ala Ala Ala Arg Arg Asn Arg Trp
1 5 10 15
Thr Ala Arg
<210> 8
<211> 16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Amphiphilic basic peptide
<400> 8
Arg Gln Ile Lys Ile Trp Phe Gln Asn Arg Arg Met Lys Trp Lys Lys
1 5 10 15
<210> 9
<211> 17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Amphiphilic basic peptide
<400> 9
Asn Ala Lys Thr Arg Arg His Glu Arg Arg Arg Lys Leu Ala Ile Glu
1 5 10 15
Arg
<210> 10
<211> 34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Amphiphilic basic peptide
<400> 10
Asp Ala Ala Thr Ala Thr Arg Gly Arg Ser Ala Ala Ser Arg Pro Thr
1 5 10 15
Glu Arg Pro Arg Ala Pro Ala Arg Ser Ala Ser Arg Pro Asp Asp Pro
20 25 30
Val Asp
<210> 11
<211> 27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Hydrophobic basic peptide
<400> 11
Gly Trp Thr Leu Asn Ser Ala Gly Tyr Leu Leu Gly Lys Ile Asn Leu
1 5 10 15
Lys Ala Leu Ala Ala Leu Ala Lys Lys Ile Leu
20 25
<210> 12
<211> 21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Hydrophobic basic peptide
<400> 12
Ala Gly Tyr Leu Leu Gly Lys Ile Asn Leu Lys Ala Leu Ala Ala Leu
1 5 10 15
Ala Lys Lys Ile Leu
20

Claims (4)

1.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在侧链具有下述通式(1)或下述通式(2)表示的基团,并且干高分子为(甲基)丙烯酸/N-乙烯基乙酰胺共聚物;
Figure FDA0002912216730000011
通式(1)中,X1表示从甘氨酸中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2表示从八精氨酸中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3表示羟基、氨基、碳数为1~4的烷氧基或苄氧基,a为4;
Figure FDA0002912216730000012
通式(2)中,X4表示从甘氨酸中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5表示从八精氨酸中除去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而得到的残基,X6表示氢原子、碳数为1~6的烷基、苄基、碳数为1~6的酰基、芳基磺酰基或氧基羰基,b为4。
2.一种用于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细胞内或粘膜内的导入剂,其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构成。
3.一种用于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细胞内的方法,其使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入剂。
4.一种用于将低膜透过性化合物导入粘膜内的方法,其使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入剂。
CN201680007429.0A 2015-02-27 2016-02-23 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化合物 Active CN1072075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8433 2015-02-27
JP2015038433 2015-02-27
PCT/JP2016/055174 WO2016136708A1 (ja) 2015-02-27 2016-02-23 膜透過性ペプチドを側鎖に有する高分子化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7565A CN107207565A (zh) 2017-09-26
CN107207565B true CN107207565B (zh) 2021-05-28

Family

ID=56788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429.0A Active CN107207565B (zh) 2015-02-27 2016-02-23 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化合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1564B2 (zh)
EP (1) EP3263582B1 (zh)
JP (1) JP6880526B2 (zh)
KR (1) KR102646833B1 (zh)
CN (1) CN107207565B (zh)
TW (1) TWI698449B (zh)
WO (1) WO20161367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1303B2 (ja) * 2018-05-24 2022-06-07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ブロックポリマー
KR20210031478A (ko) 2018-07-11 2021-03-19 각코호우징 조쇼 가쿠엔 고분자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세포내 화합물 도입 촉진제
JPWO2022080294A1 (zh) 2020-10-16 2022-04-21
WO2024076976A1 (en) * 2022-10-05 2024-04-11 Grove Biopharma, Inc. Nrf2-derived polypeptides and protein-like polymer conjugate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0100A1 (en) * 2000-07-21 2004-11-04 Essentia Biosystems, Inc. Multi-component biological transport systems
CA2416289C (en) * 2000-07-21 2012-12-04 Essentia Biosystems, Inc. Multi-component biological transport systems
GB0103110D0 (en) 2000-08-25 2001-03-28 Aventis Pharma Inc A membrane penetrating peptide encoded by a 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 from human period 1
JP2005052083A (ja) 2003-08-05 2005-03-03 Rikogaku Shinkokai タンパク質の細胞内導入方法
KR100825519B1 (ko) * 2007-01-05 2008-04-25 주식회사 바이오폴리메드 키토산 기재 고분자 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834918B2 (en) * 2007-01-22 2014-09-16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Modified multilayered film
JP5281358B2 (ja) * 2008-10-27 2013-09-04 学校法人常翔学園 高分子、経上皮吸収促進剤、及び医薬用製剤
JP5808082B2 (ja) 2010-04-30 2015-11-10 株式会社Adeka 細胞への水溶性高分子量物質の導入方法及び導入剤
CN102988295B (zh) * 2011-09-09 2015-07-29 复旦大学 一种穿膜肽修饰的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7032A (zh) * 2012-12-28 2014-07-02 浙江日升昌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细胞穿膜肽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Vesicle-to-cytosol transport of disulfide-linked cargo mediated by an amphipathic cell-penetrating peptide;Randall Kenien等;《Journal of Drug Targeting》;20121130;第20卷(第9期);第793-80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63582B1 (en) 2019-08-14
TW201639872A (zh) 2016-11-16
EP3263582A4 (en) 2018-07-18
JPWO2016136708A1 (ja) 2017-12-07
JP6880526B2 (ja) 2021-06-02
KR20170122180A (ko) 2017-11-03
TWI698449B (zh) 2020-07-11
US20180016366A1 (en) 2018-01-18
CN107207565A (zh) 2017-09-26
EP3263582A1 (en) 2018-01-03
US10501564B2 (en) 2019-12-10
KR102646833B1 (ko) 2024-03-13
WO2016136708A1 (ja) 2016-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7565B (zh) 侧链具有膜透过性肽的高分子化合物
US20110027890A1 (en) Material for cell culture
JPH02191629A (ja) グラフト化ペプチド共重合体
CN107207627B (zh) 具有膜透过性肽链的多糖衍生物
JPWO2013073697A1 (ja) フェニルボロン酸基が導入されたブロックコポリマーおよびその使用
CN108531513A (zh) 基于poss的星型多重靶向功能性基因载体及应用
RU2317997C2 (ru) КОНЪЮГАТЫ, СОСТОЯЩИЕ ИЗ ПОЛИМЕРА И ПЕПТИДОВ, ПРОИСХОДЯЩИХ ОТ gp41 ВИЧ,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В ТЕРАПИИ
JP5808082B2 (ja) 細胞への水溶性高分子量物質の導入方法及び導入剤
KR100441904B1 (ko) Tat49-57 펩티드 또는 Tat49-57 펩티드를 포함하는펩티드사슬과 생분해성 지방족 폴리에스테르계 고분자와의공유결합체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나노입자
JP2018201463A (ja) 幹細胞を調製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キット
CN112569366B (zh) 一种包载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口服纳米聚合物靶向递送***
CN112424239B (zh) 高分子化合物及使用了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细胞内化合物导入促进剂
WO2022080294A1 (ja) 組成物
CN112206325B (zh) 一种长眼表滞留人工泪液及其制备方法
JPH1045630A (ja) 新規なグラフト共重合体、それを用いた薬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て薬物を特定細胞に取り込ませる方法
JP2022076808A (ja) 樹状細胞ワクチンの製造方法
CN116115769A (zh) 一种磷酸核苷化蛋白质胞内递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07052689A1 (ja) 遺伝子導入剤及び遺伝子ベクター
JP2007124956A (ja) 遺伝子ベク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