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0324A - 一种活性炭、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炭、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0324A
CN107200324A CN201710497566.3A CN201710497566A CN107200324A CN 107200324 A CN107200324 A CN 107200324A CN 201710497566 A CN201710497566 A CN 201710497566A CN 107200324 A CN107200324 A CN 107200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presoma
carbonization
bead
carbon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975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具涛
乔校畅
范洪波
崔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4975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003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00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03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4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s making up or comprised in the electrodes, e.g. form, surface area or porosit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powders or particles used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32Carbon-based
    • H01G11/36Nanostructures, e.g. nanofibres, nanotubes or fuller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50Solid solutions
    • C01P2002/52Solid solutions containing elements as dop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4Pore volum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6Pore diameter
    • C01P2006/17Pore diameter distrib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40Electric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前驱体,所述前驱体为聚苯胺和/或聚吡咯的聚合物小球;在所述前驱体中加入磷酸进行掺杂;对掺杂后的前驱体进行预碳化处理,获得预碳化小球;活化所述预碳化小球。该活性炭由相互交联的石墨烯纳米片构成,比表面积可高达4000m2g‑1,具有合理的孔径分布。并且在水系下的比电容值可达到400Fg‑1,有机系下的电容值达到200Fg‑1,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活性炭、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炭、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活性炭材料具有高化学稳定性、高比表面积等特性,能够作为催化剂载体、储能材料、气体吸附材料和有机污染物吸附材料。活性炭材料在化工、储能、催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高的比表面积及合理的孔径分布的特性。
通常情况下,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活化果壳、树脂或者煤等前驱体来获得活性炭材料。
这种活性炭方法制备的活性炭的形貌不规整,碳的结构多呈现无定型状态,比表面积一般在2000m2g-1左右,在水系下的电容值一般在200Fg-1,有机系下的电容值一般在100Fg-1左右,倍率性能一般。
因此,发展新的活性炭制备工艺,能够实现对活性炭在形貌,表面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活性炭制备方法制备的活性炭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性炭制备方法,其中,包括:
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前驱体,所述前驱体为聚苯胺和/或聚吡咯的聚合物小球;
在所述前驱体中加入磷酸进行掺杂;
对掺杂后的前驱体进行预碳化处理,获得预碳化小球;
活化所述预碳化小球。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前驱体,具体包括:
在水溶剂中加入苯胺和吡咯的混合物;
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形成微乳液;
将所述微乳液置于冰浴装置中,逐滴滴加预定量的,过冷的0.5mol/L过硫酸铵溶液,在搅拌条件下,聚合预定的时间获得聚合物小球。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前驱体中加入磷酸进行掺杂,具体包括:
洗涤所述聚合物小球;
加入85%的磷酸进行掺杂并烘干。
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掺杂后的前驱体进行预碳化处理,获得预碳化小球,具体包括: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对所述掺杂后的前驱体热处理0.5-4小时,热处理温度为250-650℃,加热升温速度为1-50℃/分钟。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活化所述预碳化小球,具体包括:
将所述预碳化小球与氢氧化钾或者氢氧化钠按照预定的比例均匀混合;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处理;其中,加热处理的温度为700-1000℃,时间为0.5-4小时,加热升温速度为1-50℃/分钟;
将加热后的产物洗涤至中性并干燥。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比例为所述预碳化小球与氢氧化钾或者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3:1至5:1之间。
一种应用如上所述的活性炭制备方法制备的活性炭,其中,所述活性炭由相互交联的石墨烯纳米片构成,为直径20-100纳米的活性炭球。
所述的活性炭,其中,所述活性炭球的比表面积为2000-4000m2/g;所述活性炭球的微孔孔径为0.5-2纳米,孔的体积为0.5-3.5cc/g。
所述的活性炭,其中,所述活性炭球的晶格中掺杂有氮和磷;氮的掺杂浓度为0.05%-8.5%,磷的掺杂浓度为0.05%-8.5%。
一种如上所述的活性炭球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活性炭、其制备方法及应用,通过这一方法的制备获得的活性炭球,本身由相互交联的石墨烯纳米片构成,比表面积可高达4000m2g-1,具有合理的孔径分布。并且在水系下的比电容值可达到400Fg-1,有机系下的电容值达到200Fg-1,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性炭制备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性炭制备方法步骤100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性炭制备方法步骤400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活性炭球的电镜照片;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活性炭球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情况;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活性炭球做成的电容器在水系条件下,两电极测试的充放电曲线(1Ag-1放电速度);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活性炭球做成的电容器在有机系条件下,两电极测试的充放电曲线(0.2Ag-1放电速度);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活性炭球做成的电容器在有机系条件下,两电极测试的充放电曲线(1Ag-1放电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炭、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活性炭制备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大致包括聚合物前驱体合成、前驱体的预碳化及碳球的活化处理三个步骤。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00、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前驱体,所述前驱体为聚苯胺和/或聚吡咯的聚合物小球。
图2为所述步骤100的具体方法流程图。具体可以使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步骤来完成聚合物小球的制备。该步骤100具体可以包括:
101、在水溶剂中加入苯胺和吡咯的混合物。其中,水溶剂和苯胺、吡咯的添加比例为:50-200 mL水中加入 1-8mL苯胺和1-6mL的吡咯。
102、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形成微乳液。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曲拉通。加入量优选可以设置为0.5-5 g。
103、将所述微乳液置于冰浴装置中,逐滴滴加预定量的,过冷的0.1-0.5mol/L过硫酸铵溶液,在搅拌条件下,聚合预定的时间获得聚合物小球。一般的,聚合时间可以选择在12小时,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所述预定量的0.5mol/L过硫酸铵溶液可以为1-40mL。
200、在所述前驱体中加入磷酸进行掺杂。
具体的,所述步骤200具体可以包括:首先将步骤100获得的聚合物小球洗涤干净,然后加入85%的磷酸进行掺杂并烘干。磷酸加入的量为0.1-3ml。
300、对掺杂后的前驱体进行预碳化处理,获得预碳化小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00具体可以是: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对所述掺杂后的前驱体热处理0.5-4小时,热处理温度为250-650℃,加热升温速度为1-50℃/分钟。具体使用的惰性气体可以是氮气、氩气、氦气的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组成的混合气。
400、活化所述预碳化小球。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400的具体方法流程图,用以实现预碳化小球的活化过程。该活化过程具体包括:
401、将所述预碳化小球与氢氧化钾或者氢氧化钠按照预定的比例均匀混合。其中,所述预定的比例为所述预碳化小球与氢氧化钾或者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3:1至5:1之间。
402、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处理。其中,加热处理的温度为700-1000℃,时间为0.5-4小时,加热升温速度为1-50℃/分钟。与对上述步骤相类似的,所述惰性气体也可以是氮气、氩气、氦气的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组成的混合气。
403、将加热后的产物洗涤至中性并干燥。干燥后即可获得目标所需要的活性炭球。
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可以制备获得相应的活性炭球。在活性炭球制备完毕后,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活性炭球的一种或者多种物理化学特性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炭球由相互交联的石墨烯纳米片构成,为直径20-100纳米的活性炭球。
其中,所述活性炭球的比表面积为2000-4000m2/g;所述活性炭球的微孔孔径为0.5-2纳米,孔的体积为0.5-3.5cc/g。所述活性炭球的晶格中掺杂有氮和磷;氮的掺杂浓度为0.05%-8.5%,磷的掺杂浓度为0.05%-8.5%。
以下结合若干个具体实施例,对活性炭球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本实施例制备方法所获得的活性炭球的尺寸在50纳米左右,比表面积在3200 m2 /g,微孔集中分布在1nm左右,孔体积在1.6cc/g(如图5所示)。
制备方法包括:
一、碳球前驱体合成:
a: 在200 mL水溶剂中加入4 mL苯胺和3 mL吡咯,然后加入0.6g的表面活性剂曲拉通,搅拌形成微乳液。
b: 将上述微乳液置于冰浴装置中,逐滴滴加过冷的20 mL的0.5mol L-1过硫酸铵溶液到上述溶液中,在搅拌条件下聚合12小时。
c:将聚合后的聚合物小球洗涤干净后,加入1ml磷酸进行掺杂,然后烘干处理,得到预碳化的前驱体。
二、预碳化处理:
将碳球前驱体合成获得的碳化前驱体在氮气保护下,热处理2小时,热处理温度为350,加热升温速度为5℃/分钟。
三、活性炭球的活化处理:
将预碳化处理后的活性炭球和氢氧化钾按照质量比1:1的比例均匀混合后,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处理。加热处理的温度为800℃,时间为2小时加热升温速度为5℃/分钟。
图4为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活性炭球的电镜照片。如图4所示,所述活性炭呈现较为规则的球形。碳球的直径大致为50nm。
实施例2:本实施例制备方法所获得的活性炭球的尺寸在50纳米左右,比表面积在3400 m2 /g,微孔集中分布在1.5nm左右,孔体积在2cc/g。
制备方法包括:
一、碳球前驱体合成:
a: 在200 mL水溶剂中加入4 mL苯胺和3 mL吡咯,然后加入0.6g的表面活性剂曲拉通,搅拌形成微乳液。
b: 将上述微乳液置于冰浴装置中,逐滴滴加过冷的20 mL的0.5mol L-1过硫酸铵溶液到上述溶液中,在搅拌条件下聚合12小时。
c:将聚合后的聚合物小球洗涤干净后,加入2ml磷酸进行掺杂,然后烘干处理,得到预碳化的前驱体。
二、预碳化处理:
将碳球前驱体合成获得的碳化前驱体在氮气保护下,热处理2小时,热处理温度为350,加热升温速度为5℃/分钟。
三、活性炭球的活化处理:
将预碳化处理后的活性炭球和氢氧化钾按照质量比1:1的比例均匀混合后,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处理。加热处理的温度为800℃,时间为2小时,加热升温速度为5℃/分钟。
图6为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活性炭球制备获得的电容器在水系条件下,两电极测试的充放电曲线。如图5所示,在1Ag-1放电速度下,电容值可以达到360Fg-1
实施例3:本实施例制备方法所获得的活性炭球的尺寸在80纳米左右,比表面积在3000 m2 /g,微孔集中分布在1nm左右,孔体积在1.6cc/g。
制备方法包括:
一、碳球前驱体合成:
a: 在200 mL水溶剂中加入4 mL苯胺和3 mL吡咯,然后加入0.3g的表面活性剂曲拉通,搅拌形成微乳液。
b: 将上述微乳液置于冰浴装置中,逐滴滴加过冷的20 mL的0.5mol L-1过硫酸铵溶液到上述溶液中,在搅拌条件下聚合12小时。
c:将聚合后的聚合物小球洗涤干净后,加入1ml磷酸进行掺杂,然后烘干处理,得到预碳化的前驱体。
二、预碳化处理:
将碳球前驱体合成获得的碳化前驱体在氮气保护下,热处理2小时,热处理温度为350,加热升温速度为5℃/分钟。
三、活性炭球的活化处理:
将预碳化处理后的活性炭球和氢氧化钾按照质量比1:1的比例均匀混合后,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处理。加热处理的温度为800℃,时间为2小时,加热升温速度为5℃/分钟。
实施例4:本实施例制备方法所获得的活性炭球的尺寸在30纳米左右,比表面积在3800 m2 /g,微孔集中分布在2nm左右,孔体积在1.6cc/g。
制备方法包括:
一、碳球前驱体合成:
a: 在200 mL水溶剂中加入4 mL苯胺和3 mL吡咯,然后加入1.2g的表面活性剂曲拉通,搅拌形成微乳液。
b: 将上述微乳液置于冰浴装置中,逐滴滴加过冷的20 mL的0.5mol L-1过硫酸铵溶液到上述溶液中,在搅拌条件下聚合12小时。
c:将聚合后的聚合物小球洗涤干净后,加入2ml磷酸进行掺杂,然后烘干处理,得到预碳化的前驱体。
二、预碳化处理:
将碳球前驱体合成获得的碳化前驱体在氮气保护下,热处理2小时,热处理温度为350,加热升温速度为5℃/分钟。
三、活性炭球的活化处理:
将预碳化处理后的活性炭球和氢氧化钾按照质量比1:2的比例均匀混合后,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处理。加热处理的温度为800℃,时间为2小时,加热升温速度为5℃/分钟。
图7为实施例4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活性炭球制备获得的电容器在有机条件下,两电极测试的充放电曲线。如图6所示,在0.2Ag-1放电速度下,电容值可以达到175Fg-1
图8为实施例4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活性炭球制备获得的电容器在有机条件下,两电极测试的充放电曲线。如图7所示,在1Ag-1放电速度下,电容值可以达到175Fg-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制备方法实施例中制备获得的活性炭球可以应用多种不同的用途,例如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催化剂载体材料、气体吸附材料或者油污吸附材料等活性炭应用用途。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本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活性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前驱体,所述前驱体为聚苯胺和/或聚吡咯的聚合物小球;
在所述前驱体中加入磷酸进行掺杂;
对掺杂后的前驱体进行预碳化处理,获得预碳化小球;
活化所述预碳化小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前驱体,具体包括:
在水溶剂中加入苯胺和吡咯的混合物;
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形成微乳液;
将所述微乳液置于冰浴装置中,逐滴滴加预定量的,过冷的0.5mol/L过硫酸铵溶液,在搅拌条件下,聚合预定的时间获得聚合物小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前驱体中加入磷酸进行掺杂,具体包括:
洗涤所述聚合物小球;
加入85%的磷酸进行掺杂并烘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掺杂后的前驱体进行预碳化处理,获得预碳化小球,具体包括: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对所述掺杂后的前驱体热处理0.5-4小时,热处理温度为250-650℃,加热升温速度为1-5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所述预碳化小球,具体包括:
将所述预碳化小球与氢氧化钾或者氢氧化钠按照预定的比例均匀混合;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处理;其中,加热处理的温度为700-1000℃,时间为0.5-4小时,加热升温速度为1-50℃/分钟;
将加热后的产物洗涤至中性并干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比例为所述预碳化小球与氢氧化钾或者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3:1至5:1之间。
7.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活性炭制备方法制备的活性炭,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由相互交联的石墨烯纳米片构成,为直径20-100纳米的活性炭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炭,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球的比表面积为2000-4000m2/g;所述活性炭球的微孔孔径为0.5-2纳米,孔的体积为0.5-3.5cc/g。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炭,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球的晶格中掺杂有氮和磷;氮的掺杂浓度为0.05%-8.5%,磷的掺杂浓度为0.05%-8.5%。
10.一种如权利要求7-8任一所述的活性炭球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
CN201710497566.3A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活性炭、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ending CN1072003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7566.3A CN107200324A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活性炭、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7566.3A CN107200324A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活性炭、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0324A true CN107200324A (zh) 2017-09-26

Family

ID=59907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97566.3A Pending CN107200324A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活性炭、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0032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8057A (zh) * 2018-07-03 2018-10-1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磁性泡沫炭的常压制备方法
CN110010374A (zh) * 2019-04-02 2019-07-12 砥创(苏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氮硫共掺杂石墨烯泡沫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30015A (zh) * 2019-07-17 2019-10-1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聚合物基炭材料及其微孔结构的调控方法
CN111003702A (zh) * 2019-12-30 2020-04-14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由石墨烯纳米片组成的二维层流矩阵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08721A (zh) * 2020-04-24 2020-08-07 刘庆信 一种石墨烯修饰苯胺-吡咯共聚物的电极材料及其制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3912A (zh) * 2013-07-05 2013-09-18 黑龙江大学 一种高比表面积多孔氮掺杂石墨化纳米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495838A (zh) * 2014-12-12 2015-04-08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CN104591127A (zh) * 2015-01-09 2015-05-06 中山大学 一种超高比表面积中空炭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743540A (zh) * 2013-12-31 2015-07-01 西北大学 一种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253871A (zh) * 2015-09-25 2016-01-20 深圳博磊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超级电容器用含氮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CN105329874A (zh) * 2014-08-08 2016-02-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杂原子掺杂的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8045A (zh) * 2016-07-18 2016-09-21 湘潭大学 一种氮掺杂淀粉基活性炭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000438A (zh) * 2016-06-03 2016-10-12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氮磷共掺杂孔状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3912A (zh) * 2013-07-05 2013-09-18 黑龙江大学 一种高比表面积多孔氮掺杂石墨化纳米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743540A (zh) * 2013-12-31 2015-07-01 西北大学 一种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329874A (zh) * 2014-08-08 2016-02-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杂原子掺杂的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5838A (zh) * 2014-12-12 2015-04-08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CN104591127A (zh) * 2015-01-09 2015-05-06 中山大学 一种超高比表面积中空炭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253871A (zh) * 2015-09-25 2016-01-20 深圳博磊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超级电容器用含氮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CN106000438A (zh) * 2016-06-03 2016-10-12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氮磷共掺杂孔状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948045A (zh) * 2016-07-18 2016-09-21 湘潭大学 一种氮掺杂淀粉基活性炭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UNLEI WANG ET AL: ""P/N co-doped microporous carbons from H3PO4-doped polyaniline by in situ activation for supercapacitors"", 《CARBON》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8057A (zh) * 2018-07-03 2018-10-1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磁性泡沫炭的常压制备方法
CN110010374A (zh) * 2019-04-02 2019-07-12 砥创(苏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氮硫共掺杂石墨烯泡沫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10374B (zh) * 2019-04-02 2021-01-19 砥创(苏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氮硫共掺杂石墨烯泡沫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10330015A (zh) * 2019-07-17 2019-10-1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聚合物基炭材料及其微孔结构的调控方法
CN110330015B (zh) * 2019-07-17 2022-05-1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聚合物基炭材料及其微孔结构的调控方法
CN111003702A (zh) * 2019-12-30 2020-04-14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由石墨烯纳米片组成的二维层流矩阵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08721A (zh) * 2020-04-24 2020-08-07 刘庆信 一种石墨烯修饰苯胺-吡咯共聚物的电极材料及其制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0324A (zh) 一种活性炭、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Lu et al. Camellia pollen-derived carbon for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 material
Xin et al. Three-dimensional polypyrrole-derived carbon nanotube framework for dye adsorp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supercapacitor
Lyu et al. Highly crystalline polyaniline nanofibers coating with low-cost biomass for easy separation and high efficient removal of anionic dye ARG from aqueous solution
Guo et al. Adsorption of malachite green on micro-and mesoporous rice husk-based active carbon
Han et al. Core-shell nanostructure 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an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supercapacitors
CN105329874B (zh) 一种杂原子掺杂的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24056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铋/掺氮碳球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hao et al. Design,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novel three-dimensional hierarchically porous carbon for supercapacitors
CN110073458B (zh) 褶皱状石墨烯复合体的制备方法、由此制备的复合体及包含复合体的超级电容器
CN104003368A (zh) 一种多孔磷-氮共掺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5552B (zh) 一种分级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10638A (zh) 一种基于Zr‑MOFs复合材料为模板的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63086B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MnO2纳米带/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871615A (zh) 一种多孔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869925A (zh) 一种氮掺杂ca/pan基碳微球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217627A (zh) 一种椰壳石墨化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7804839A (zh) 一种高弹性石墨烯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Liang et al. Soft-template assisted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size-tunable, N-doped porous carbon spheres for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s
CN108726516A (zh) 一种载银木质基活性炭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60526A (zh) 石墨类材料掺杂金属草酸盐锂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Zhou et al. Schiff base-functionalized cobalt-base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icrospheres with a sea urchin-like structure for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 material
Cao et al. Polymerization of polypyrrole nanospheres on carbon nanotubes with PMo12-xWx as oxidant and redox dopant for supercapacitor
CN102212252B (zh) 聚乙撑二氧噻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Polyurethane/Keratin/AgNPs nanofibrous mats as catalyst support for 4-nitroaniline red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