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3791A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3791A
CN107113791A CN201580051210.6A CN201580051210A CN107113791A CN 107113791 A CN107113791 A CN 107113791A CN 201580051210 A CN201580051210 A CN 201580051210A CN 107113791 A CN107113791 A CN 107113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rs
base station
transmit power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12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田树
武田一树
永田聪
王理惠
刘柳
蒋惠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113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7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双重连接中,无线基站适当地掌握用户终端进行的SRS的丢弃或者功率调节。一种用户终端,利用双重连接而与设定第一小区组的第一无线基站和设定第二小区组的第二无线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用户终端具有:发送单元,发送对于各小区组的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控制单元,控制对于各小区组的SRS的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根据无线基站的请求功率是否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决定对于各小区组的SRS发送功率。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对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进行了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
在LTE中作为多址接入方式,在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中使用基于O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方式,在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中使用基于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的方式。
以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域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研究了例如称为LTEAdvanced或者LTE Enhancement的LTE的后继***,作为LTE Rel.10/11进行了规范化。
LTE Rel.10/11的***带域包含了将LTE***的***带域作为一个单位的至少一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将这样集合多个CC而进行宽带域化的情况称为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
在LTE的进一步的后继***的LTE Rel.12中,研究了在不同的频带(载波)中使用多个小区的各种各样的方案。在形成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实质上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应用上述的载波聚合。另一方面,在形成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考虑应用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双重连接中,在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与其他的上行链路发送成为了同时发送的情况下,无线基站不能掌握用户终端是否丢弃了SRS、或者对SRS分配了多大的发送功率。
本发明鉴于该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在双重连接中,无线基站能够适当地掌握用户终端进行的SRS的丢弃或者功率调节。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是利用双重连接而与设定第一小区组的第一无线基站和设定第二小区组的第二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发送单元,发送对于各小区组的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控制单元,控制对于各小区组的SRS的发送功率,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无线基站的请求功率是否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决定对于各小区组的SRS发送功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双重连接中,无线基站能够适当地掌握用户终端进行的SRS的丢弃或者功率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载波聚合中的SRS功率控制的图。
图2是说明载波聚合中的SRS功率控制的图。
图3是说明双重连接中的SRS功率控制的图。
图4是说明发送梳齿(comb)的图。
图5是说明双重连接中的SRS功率控制的图。
图6是说明双重连接中的SRS功率控制的图。
图7是说明双重连接中的SRS功率控制的图。
图8是说明双重连接中的SRS功率控制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最初,说明在LTE Rel.11载波聚合中的、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signal)的功率控制。如图1所示,在SRS码元与其他的服务小区的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或者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成为同时发送,且码元的重复部分的总计发送功率超过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进行去除SRS的(丢弃(droping))处理。
在LTE Rel.11载波聚合中,在SRS码元与其他的服务小区的SRS成为同时发送,且码元的重复部分的总计发送功率超过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的情况下,用户终端通过同一系数将全部的SRS的发送功率调低(功率调节)。
在应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1个调度器控制多个小区的调度,因此,无线基站能够掌握用户终端能够丢弃SRS的情况、或者能够被功率调节的情况。
在应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同一服务小区的同一子帧中,发生了周期性的SRS(P(periodic)-SRS)和PUCCH格式2/2a/2b的同时发送时,规定为用户终端将P-SRS丢弃(参照图2A)。
在应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同一服务小区的同一子帧中,发生了非周期性的SRS(A(aperiodic)-SRS)和PUCCH格式2a/2b或者伴随着HARQ-ACK的PUCCH格式2的同时发送时,规定为用户终端将A-SRS丢弃(参照图2B)。
在应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同一服务小区的同一子帧中,发生了A-SRS和不伴随HARQ-ACK的PUCCH格式2的同时发送时,规定为用户终端将不伴随HARQ-ACK的PUCCH格式2丢弃(参照图2C)。
在应用双重连接的情况下,独立设置多个调度器,该多个调度器对各自管辖的1个以上的小区的调度进行控制。具体地,主基站(MeNB:master eNB)所具有的调度器进行属于主小区组(MCG:master cell group)的分量载波的调度。此外,副基站(SeNB:secondaryeNB)所具有的调度器进行属于副小区组(SCG:secondary cell group)的分量载波的调度。
在双重连接中,主基站和副基站通过不能忽视延迟的(~几十μs)回程而连接,假设在主小区组和副小区组的调度之间不能够进行与子帧长度相当的动态的协调控制。此外,在双重连接中,主基站MeNB和副基站SeNB以一定的精度进行了同步的情形、和完全不假设同步的情形这2种运用成为可能。
如上所述,在双重连接中,虽然主基站MeNB和副基站SeNB都能够对用户终端进行由本基站调度的小区组的上行链路控制(调度控制或发送功率控制等),但是,不能掌握在另一个小区组中进行了怎样的上行链路控制。关于SRS,不能掌握在某个小区组中的SRS发送与其他的小区组的PRACH/PUCCH/PUSCH/SRS发送是否成为同时发送,以及在成为同时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是否成为不足。因此,各无线基站不能掌握SRS如何被用户终端控制。
更具体地,各无线基站不能掌握通过用户终端而SRS是被丢弃、还是对SRS应用功率调节这样的情况。即使在对SRS进行任意一个控制的情况下,各无线基站也不能掌握用户终端正在以什么样的发送功率发送SRS。SRS用于在无线基站中测量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此外,在时分复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中,SRS还被用于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测量。根据以上内容,若SRS的发送功率在无线基站未识别的情况下改变,则有可能对之后的调度控制产生坏影响。
在双重连接中,至少对PUCCH/PUSCH发送,导入按每个小区组的“保证发送功率(最小保证功率(minimum guaranteed power))”这样的概念。将主小区组(MCG)的保证发送功率设为PMeNB,将副小区组(SCG)的保证发送功率设为PSeNB。主基站MeNB或者副基站SeNB通过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等高层信令对用户终端通知保证发送功率PMeNB和PSeNB的双方、或者其中一方。
在图3A中,PCMAX表示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MeNB表示主小区组的保证发送功率,PSeNB表示副小区组的保证发送功率。
在图3A中,从主基站MeNB被触发了PUCCH/PUSCH的发送。用户终端计算对主小区组(MCG)的发送功率,结果,必要的发送功率(请求功率)为PMeNB,required
在图3A中,从副基站SeNB仅被触发了SRS的发送。用户终端计算对副小区组(SCG)的发送功率,结果,必要的发送功率(请求功率)为Psrs,required
在图3A所示的例中,从主基站MeNB被请求了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MeNB的功率,且从副基站SeNB被请求了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SeNB的功率。其结果,在图3A所示的例中,两个小区组中的所有分量载波的发送功率的总和超过了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
一般而言,期望与在信道质量测量中利用的SRS相比,对包含实际的数据或控制信息的PUCCH/PUSCH更优先地分配功率。以下,假设与SRS发送相比,用户终端对PUCCH/PUSCH发送更优先地分配功率。用户终端对主小区组,将该请求功率分配作为发送功率(PMeNB,allocated=PMeNB,required)。用户终端对副小区组,应用SRS的发送功率的调节(scaling)(参照图3B)、或者、SRS的丢弃(参照图3C)。
在图3B所示的例中,用户终端将从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减去主小区组的发送功率而得到的剩余功率,分配作为对于副小区组的SRS的发送功率(Psrs,allocated)。
在图3C所示的例中,用户终端对副小区组应用SRS的丢弃。
在图3所示的例中,副基站SeNB不能掌握用户终端是否丢弃了SRS、或者是否进行功率调节而对SRS分配了多大的发送功率。因此,产生如下问题:在副基站SeNB中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功率比(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被估算得较低,用户终端的吞吐量劣化。
对此,本发明人们找到了在双重连接中,无线基站XeNB(主基站MeNB或者副基站SeNB)能够知道准确的SRS发送功率的结构。具体地,本发明人们找到了如下结构:根据无线基站XeNB的请求功率是否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决定用户终端所使用的SRS结构的结构(第一方式)、以及决定用户终端所使用的SRS发送功率的结构(第二方式)。
若主基站MeNB以及副基站SeNB能够知道准确的SRS发送功率,则能够提高基于功率调节后的SRS发送功率的SINR估计精度。
(第一方式)
用户终端根据无线基站XeNB(主基站MeNB或者副基站SeNB)的请求功率是否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决定要使用的SRS结构(SRS设定(SRS configuration))。用户终端具有2种不同的SRS结构。这些SRS结构可以通过无线基站XeNB来设定或者被信令通知,也可以在规范中被规定。
用户终端在无线基站XeNB的请求功率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使用第一SRS结构。用户终端在无线基站XeNB的请求功率没有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例如进行了功率调节的情况下,使用第二SRS结构。无线基站XeNB通过检测用户终端使用了第一SRS结构或者第二SRS结构的哪一个,能够掌握SRS以请求功率或者功率调节后的发送功率的哪一个被发送。无线基站XeNB基于SRS以请求功率被发送还是被功率调节,能够进行如下的控制:例如,(1)以请求功率被发送的SRS用于详细的信道质量测量,(2)被功率调节的SRS用于上行同步是否被保持的判定。
SRS结构能够包含SRS-comb(SRS-梳齿)、SRS带宽、SRS频率位置或者SRS循环偏移(cyclic shift)之中的至少1个。以下,作为SRS结构,对使用SRS-comb的例进行说明。
通过发送梳齿(TC:传输梳齿(transmission comb))的参数KTC,隐式地表示SRS是否以功率调节后的发送功率被发送。在SRS没有以功率调节后的发送功率被发送的情况下,即SRS以请求功率被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在被分配了KTC=1的奇数子载波中发送SRS(参照图4A)。在SRS以功率调节后的发送功率被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在被分配了KTC=0的偶数子载波中发送SRS(参照图4B)。无线基站XeNB通过检测参数KTC={0,1},能够掌握SRS是以请求功率或者功率调节后的发送功率的哪一个被发送。
在来自参数KTC=1以及KTC=0双方的接收功率双方非常低的情况下,无线基站XeNB能够引出SRS被丢弃的情况。
(第二方式)
用户终端根据无线基站XeNB(主基站MeNB或者副基站SeNB)的请求功率是否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决定要使用的SRS发送功率。用户终端在无线基站XeNB的请求功率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以该请求功率来发送SRS。用户终端在无线基站XeNB的请求功率没有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以“事先定义的(预定义(predefined))发送功率”来发送SRS。
用户终端具有2个不同的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
在对SRS能够应用保证发送功率PXeNB的情况下,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为保证发送功率PXeNB。该保证发送功率PXeNB从无线基站XeNB通过RRC而通知。
在对SRS不能应用保证发送功率PXeNB的情况下,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是作为固定值的目标最小接收SRS功率PXeNB,srs,min。该目标最小接收SRS功率PXeNB,srs,min在规范中被规定是否从无线基站XeNB通过RRC而通知。
为了无线基站检测请求功率是否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根据用户终端分配了请求功率或者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的哪一个,使用不同的SRS结构。SRS结构能够包含SRS-comb、SRS带宽、SRS频率位置或者SRS循环偏移之中的至少一个。以下,作为SRS结构,针对使用SRS-comb的例进行说明。
通过发送梳齿(comb)的参数KTC,隐式地表示SRS是否以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被发送。在SRS没有以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被发送的情况下,即SRS以请求功率被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在被分配了KTC=1的奇数子载波中发送SRS。在SRS以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被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在被分配了KTC=0的偶数子载波中发送SRS。无线基站XeNB通过检测参数KTC={0,1},能够掌握SRS以请求功率或者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的哪一个而被发送。
在第二方式中,作为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分别考虑(1)对SRS能够应用保证发送功率PMeNB或者PSeNB的情况、(2)对SRS不能应用保证发送功率PMeNB或者PSeNB的情况。
(1)在对SRS能够应用保证发送功率PXeNB的情况下,只要SRS的请求发送功率在保证发送功率PXeNB以下(Psrs,required≤PXeNB),用户终端就将SRS以该请求功率进行发送。在SRS的请求发送功率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XeNB的情况下(Psrs,required>PXeNB),用户终端将SRS的发送功率功率调节为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即保证发送功率PXeNB,在偶数子载波中发送SRS。
在图5A中,PCMAX表示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MeNB表示主小区组的保证发送功率,PSeNB表示副小区组的保证发送功率。
在图5A中,从主基站MeNB被触发了PUCCH/PUSCH的发送。用户终端计算对主小区组(MCG)的发送功率,结果,必要的发送功率(请求功率)为PMeNB,required
在图5A中,从副基站SeNB仅被触发了SRS的发送。用户终端计算对副小区组(SCG)的发送功率,结果,必要的发送功率(请求功率)为Psrs,required
与SRS发送相比,用户终端更优先PUCCH/PUSCH发送。因此,用户终端对于主小区组将请求功率分配作为发送功率(PMeNB,allocated=PMeNB,required)。副小区组的请求功率Psrs,required比从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减去主小区组的发送功率而得到的剩余功率(Psrs,allocated)更大,且超过了保证发送功率PSeNB(Psrs,required>Psrs,allocated≥PSeNB)。
因此,用户终端将对于副小区组的SRS的发送功率功率调节为保证发送功率PSeNB(参照图5B),在偶数子载波中发送SRS。
副基站SeNB通过在偶数子载波中检测SRS,从而知道SRS以功率调节后的发送功率被发送。其结果,通过下面的式(1),能够对接收SINR进行估计。
SINRscaled,i=f(Psrs,received,i) (1)
在此,i表示小区组内的载波索引。
换算系数α能够通过下面的式(2)来求出。
[数1]
其中,0<α<1。
通过下面的式(3),能够对SINR的值进行修正。
[数2]
通过这样计算SINRreal,i的值,能够提高用户吞吐量。
(2)在对SRS不能应用保证发送功率PXeNB的情况下,SRS具有最低的优先级,因此,首先对其他的上行链路发送进行确认。因此,若不附加用于保证SRS发送的条件,则会招致频繁的SRS的丢弃或者功率调节(参照图6)。
在图6A中,PCMAX表示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MeNB表示主小区组的保证发送功率,PSeNB表示副小区组的保证发送功率。
在图6A中,从主基站MeNB被触发了PUCCH/PUSCH的发送。用户终端计算对主小区组(MCG)的发送功率,结果,必要的发送功率(请求功率)为PMeNB,required
在图6A中,从副基站SeNB仅被触发了SRS的发送。用户终端计算对副小区组(SCG)的发送功率,结果,必要的发送功率(请求功率)为Psrs,required
与SRS发送相比,用户终端更优先PUCCH/PUSCH发送。因此,用户终端对于主小区组将该请求功率分配作为发送功率(PMeNB,allocated=PMeNB,required)。副小区组的请求功率Psrs,required超过了从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减去主小区组的发送功率而得到的剩余功率(Psrs,allocated)。因此,用户终端应用SRS的发送功率的调节(参照图6B)、或者、SRS的丢弃(参照图6C)。
在图6B所示的例中,用户终端将从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减去主小区组的发送功率而得到的剩余功率(Psrs,allocated),分配作为对于副小区组的SRS的发送功率(Psrs,allocated=Premain)。
在图6C所示的例中,用户终端对副小区组应用SRS的丢弃。
即使在对SRS不能应用保证发送功率PXeNB的情况下,为了增加有效的SRS的发送机会,作为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而导入固定值PXeNB,srs,min
无线基站XeNB基于最差的信道条件来决定目标最小接收SRS功率PXeNB,srs,min。目标最小接收SRS功率PXeNB,srs,min的值在保证发送功率PXeNB以下(PXeNB,srs,min≤PXeNB)。保证发送功率PXeNB为动态的值,目标最小接收SRS功率PXeNB,srs,min为固定值。
用户终端在SRS的请求功率比剩余功率Premain更大、且超过目标最小接收SRS功率PXeNB,srs,min的情况下(Psrs,required>Premain≥PXeNB,srs,min),将SRS的发送功率功率调节为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即目标最小接收SRS功率PXeNB,srs,min,在偶数子载波中发送SRS。
在图7A中,PCMAX表示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MeNB表示主小区组的保证发送功率,PSeNB表示副小区组的保证发送功率。
在图7A中,从主基站MeNB被触发了PUCCH/PUSCH的发送。用户终端计算对主小区组(MCG)的发送功率,结果,必要的发送功率(请求功率)为PMeNB,required
在图7A中,从副基站SeNB仅被触发了SRS的发送。用户终端计算对副小区组(SCG)的发送功率,结果,必要的发送功率(请求功率)为Psrs,required
与SRS发送相比,用户终端更优先PUCCH/PUSCH发送。因此,用户终端对于主小区组将该请求功率分配作为发送功率(PMeNB,allocated=PMeNB,required)。副小区组的请求功率Psrs,required比从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减去主小区组的发送功率而得到的剩余功率(Premain)更大、且超过目标最小接收SRS功率PSeNB,srs,min(Psrs,required>Premain≥PSeNB,srs,min)。
因此,用户终端将对于副小区组的SRS的发送功率功率调节为目标最小接收SRS功率PSeNB,srs,min(参照图7B),在偶数子载波中发送SRS。
副基站SeNB通过在偶数子载波中检测SRS,能够知道SRS被功率调节为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即目标最小接收SRS功率PXeNB,srs,min而被发送。其结果,根据下面的式(4),能够对接收SINR进行估计。
SINRscaled,i=f(Psrs,received,i) (4)
在此,i表示小区组内的载波索引。
换算系数α能够通过下面的式(5)而求出。
[数3]
其中,0<α<1。
通过下面的式(6),能够对SINR的值进行修正。
[数4]
通过这样计算SINRreal,i的值,能够提高用户吞吐量。
用户终端在剩余功率Premain比目标最小接收SRS功率PXeNB,srs,min更小的情况下(Premain<PXeNB,srs,min),丢弃SRS。
在图8A中,PCMAX表示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MeNB表示主小区组的保证发送功率,PSeNB表示副小区组的保证发送功率。
在图8A中,从主基站MeNB被触发了PUCCH/PUSCH的发送。用户终端计算对主小区组(MCG)的发送功率,结果,必要的发送功率(请求功率)为PMeNB,required
在图8A中,从副基站SeNB仅被触发了SRS的发送。用户终端计算对副小区组(SCG)的发送功率,结果,必要的发送功率(请求功率)为Psrs,required
与SRS发送相比,用户终端更优先PUCCH/PUSCH发送。因此,用户终端对于主小区组将该请求功率分配作为发送功率(PMeNB,allocated=PMeNB,required)。从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减去主小区组的发送功率而得到的剩余功率(Premain)比目标最小接收SRS功率PSeNB,srs,min更小(Premain<PSeNB,srs,min)。
因此,用户终端丢弃SRS(参照图8B)。
副基站SeNB在偶数以及奇数的子载波双方的SRS接收功率双方非常低的情况下,估计为SRS已被丢弃。该情况下,副基站SeNB对用户终端基于之前的SINR进行调度、或者通过保守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调制和编码集(modulation and coding set))进行调度。
在LTE Rel.11载波聚合中,非周期性的SRS(A-SRS)比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优先级更高。周期性的SRS(P-SRS)优先级最低。因此,对非周期性的SRS(A-SRS)应用保证发送功率PXeNB,对周期性的SRS(P-SRS)不应用保证发送功率PXeNB,这是合理的。因此,对于非周期性的SRS(A-SRS)的功率控制,优先应用第一方式以及第二方式(1、将保证发送功率PXeNB作为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应用于SRS)。对于周期性的SRS(P-SRS)的功率控制,优选应用第一方式以及第二方式(2、不将保证发送功率PXeNB作为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应用于SRS)。
(无线通信***的结构)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中,应用进行上述的功率控制的无线通信方法。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如图9所示,无线通信***1具备有:多个无线基站10(11以及12);以及位于由各无线基站10形成的小区内,且构成为能够与各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的多个用户终端20。无线基站10分别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经由上位站装置30而连接至核心网络40。
在图9中,无线基站11例如由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宏基站构成,形成宏小区C1。无线基站12由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小型基站构成,形成小型小区C2。另外,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数目不限于图9所示的数目。
在宏小区C1以及小型小区C2中可以使用同一频带,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频带。此外,无线基站11以及12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相互连接。
在无线基站11与无线基站12之间、无线基站11与其他的无线基站11之间或者无线基站12与其他的无线基站12之间,应用双重连接(DC)或者载波聚合(CA)。
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还包含固定通信终端。用户终端20能够经由无线基站10而与其他的用户终端20执行通信。
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无线通信***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广播信道(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等。通过PDSCH,传送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以及规定的SIB(***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通过PDCCH、EPDCCH,传送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在无线通信***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
图10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10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0所示,无线基站10具备有:用于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传送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以及接口单元106。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被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接口单元106被输入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送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以及预编码处理,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输出的下行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单元102对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进行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能够应用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transmitter/receiver)、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在各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被放大,在各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被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被输入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所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接口单元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接口单元106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而与相邻无线基站发送接收(回程链路信令通知)信号。或者,接口单元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
图1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1所示,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包含以下单元而构成:控制单元301、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映射单元304、解映射单元305、信道估计单元306、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以及判定单元309。
控制单元301控制通过PDSCH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通过PDCCH和扩展PDCCH(EPDCCH)的双方或者其中一方传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此外,控制单元301还进行通过PRACH传送的RA前导码、通过PUSCH传送的上行数据、通过PUCCH或者PUSCH传送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参考信号的调度的控制(分配控制)。与上行链路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用户数据)的分配控制有关的信息使用下行控制信号(DCI)而被通知给用户终端20。
控制单元301基于来自上位站装置30的指示信息或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反馈信息,控制对于下行链路信号以及上行链路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也就是说,控制单元301具有作为调度器的功能。在控制单元301中,能够应用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
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由控制单元301决定了分配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和EPDCCH信号的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具体地,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用于通知下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分配(assignment)、和用于通知上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的上行链路许可(grant)。在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中能够应用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或者信号生成电路。
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生成由控制单元301决定了对资源的分配的下行数据信号(PDSCH信号)。根据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CSI等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对由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生成的数据信号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映射单元304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控制由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由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生成的下行数据信号向无线资源的分配。在映射单元304中,能够应用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电路或者映射器。
解映射单元305对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将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分离。信道估计单元306根据在解映射单元305中被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对信道状态进行估计,将所估计的信道状态输出给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
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对通过上行控制信道(PRACH,PUCCH)从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号(送达确认信号等)进行解码,并将其输出至控制单元301。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对通过上行共享信道(PUSCH)从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将其输出至判定单元309。判定单元309基于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N判定),并且将结果输出至控制单元301。
图1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20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2所示,用户终端20具备有:用于MIMO传送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以及应用单元2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被放大,并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被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被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之中,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者MAC层更高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之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能够应用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H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处理、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其后,放大器单元202对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从而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进行发送。
图13是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3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包含以下单元而构成:控制单元401、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映射单元404、解映射单元405、信道估计单元406、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以及判定单元409。
控制单元401基于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或对于接收到的PDSCH信号的重发控制判定结果,对上行控制信号(A/N信号等)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进行控制。从无线基站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号从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被输出,重发控制判定结果从判定单元409被输出。在控制单元401中,应用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
控制单元401根据是否将无线基站10的请求功率分配作为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发送功率,决定要使用的SRS结构和SRS发送功率的双方、或者其中一方。例如,控制单元401在无线基站10的请求功率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决定使用第一SRS结构,在无线基站10的请求功率没有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决定使用第二SRS结构。此外,控制单元401在无线基站10的请求功率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决定以请求功率来发送SRS,在无线基站10的请求功率没有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决定以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来发送SRS。
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而生成上行控制信号(送达确认信号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的反馈信号)。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而生成上行数据信号。另外,控制单元401在从无线基站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了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对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指示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在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中,能够应用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或者信号生成电路。
映射单元404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控制上行控制信号(送达确认信号等)、以及上行数据信号向无线资源(PUCCH、PUSCH)的分配。
解映射单元405对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将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分离。信道估计单元406根据在解映射单元405中被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对信道状态进行估计,将所估计的信道状态输出给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
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对通过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进行解码,将调度信息(对上行资源的分配信息)输出至控制单元401。此外,在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了与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小区有关的信息、或与RF调整的应用有无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也向控制单元401进行输出。
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对通过下行共享信道(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向判定单元409进行输出。判定单元409基于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N判定),并且将结果输出给控制单元401。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而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附图中所图示的大小或形状等,不限定于此,在能够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其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而实施。
本申请基于2014年9月25日申请的特愿2014-195104。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7)

1.一种用户终端,利用双重连接而与设定第一小区组的第一无线基站和设定第二小区组的第二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具有:
发送单元,发送对于各小区组的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对于各小区组的SRS的发送功率,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无线基站的请求功率是否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决定对于各小区组的SRS发送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无线基站的请求功率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决定以所述请求功率来发送SRS。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无线基站的请求功率没有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决定以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来发送SRS。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事先定义的发送功率是对至少一个小区组设定的保证发送功率。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设定第一小区组的第一无线基站和设定第二小区组的第二无线基站应用同步双重连接。
6.一种无线基站,设定第一小区组,与设定第二小区组的其他无线基站一起利用双重连接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从用户终端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控制单元,控制所述SRS的请求发送功率;以及
发送单元,将与对至少一个小区组设定的保证发送功率有关的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发送功率基于请求发送功率或者保证发送功率而被控制的SRS。
7.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利用双重连接与设定第一小区组的第一无线基站和设定第二小区组的第二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决定对于各小区组的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发送功率的步骤;以及
进行对于各小区组的SRS的发送的步骤,
根据无线基站的请求功率是否被分配作为SRS的发送功率,决定对于各小区组的SRS发送功率。
CN201580051210.6A 2014-09-25 2015-09-25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71137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5104A JP5993422B2 (ja) 2014-09-25 2014-09-25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4-195104 2014-09-25
PCT/JP2015/077079 WO2016047748A1 (ja) 2014-09-25 2015-09-25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3791A true CN107113791A (zh) 2017-08-29

Family

ID=55581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1210.6A Pending CN107113791A (zh) 2014-09-25 2015-09-25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03211A1 (zh)
JP (1) JP5993422B2 (zh)
CN (1) CN107113791A (zh)
WO (1) WO201604774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6347A (zh) * 2018-05-22 2020-12-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双重连接中的复用解决方案
CN112740585A (zh) * 2018-07-20 2021-04-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90402B2 (en) * 2019-07-05 2022-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based on semi-static direc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904A (zh) * 2008-07-31 2010-02-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分配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83415A (zh) * 2009-05-05 2010-11-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探测参考信号发送功率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及ue
CN102647789A (zh) * 2011-02-18 2012-08-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资源分配方法、***及基站
US20130231125A1 (en) * 2012-03-05 2013-09-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63136B1 (en) * 2011-01-07 2017-10-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power control method
CN103200605B (zh) * 2013-03-01 2016-08-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载波聚合***的上行功率消减方法及装置
US9635621B2 (en) * 2014-01-17 2017-04-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aptations of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to UE capabilit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904A (zh) * 2008-07-31 2010-02-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分配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83415A (zh) * 2009-05-05 2010-11-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探测参考信号发送功率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及ue
CN102647789A (zh) * 2011-02-18 2012-08-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资源分配方法、***及基站
US20130231125A1 (en) * 2012-03-05 2013-09-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Further details on power control in dual connectivity",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8 R1-143172》 *
NTT DOCOMO: "SRS power-control for dual connectivity",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8 R1-143225》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6347A (zh) * 2018-05-22 2020-12-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双重连接中的复用解决方案
US11871361B2 (en) 2018-05-22 2024-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solutions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12136347B (zh) * 2018-05-22 2024-05-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双重连接中的复用解决方案
CN112740585A (zh) * 2018-07-20 2021-04-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66926A (ja) 2016-04-28
US20170303211A1 (en) 2017-10-19
JP5993422B2 (ja) 2016-09-14
WO2016047748A1 (ja) 2016-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7710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5948376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90007187A1 (en)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6163503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585043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85271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80084540A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6134239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551689A (zh) 用户终端
CN10743201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580469A (zh)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489291A (zh)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13426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3201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063170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21128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50085770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174200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11379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580450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936465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254240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