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89058B - 墨盒、墨盒的控制方法及墨盒的加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墨盒、墨盒的控制方法及墨盒的加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89058B
CN107089058B CN201710308335.3A CN201710308335A CN107089058B CN 107089058 B CN107089058 B CN 107089058B CN 201710308335 A CN201710308335 A CN 201710308335A CN 107089058 B CN107089058 B CN 107089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ization part
print cartridge
pressurization
pressure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083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89058A (zh
Inventor
朱静
朱一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083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89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89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89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89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89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墨盒、墨盒的控制方法及墨盒的加压方法,墨盒包括:体积可变的墨水袋、与墨水袋相连接的出墨口、用于与出口部相连接的连通口以及位于墨水袋一侧、且远离出墨口的第一加压部,第一加压部与连通口相连接,墨盒还包括第二加压部,第一加压部与第二加压部之间选择性连通,且第二加压部相对于第一加压部更靠近出墨口。本发明提供的墨盒、墨盒的控制方法及墨盒的加压方法,实现了对第一加压部先加压,对第二加压部后加压,可以实现在供墨过程中对墨水进行搅拌,保证的墨水浓度的均匀性,同时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且减少了墨水袋内的墨水残留,避免了墨水残留在墨水袋后端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该墨盒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墨盒、墨盒的控制方法及墨盒的加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墨盒、墨盒的控制方法及墨盒的加压方法。
背景技术
墨盒用于存储打印墨水,为喷墨打印机提供油墨,以使得喷墨打印机完成打印作业,因此,墨盒是喷墨打印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墨盒1,该墨盒具有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密封膜13、墨水袋14。墨水袋14在第一壳体11内,密封膜13用于将第一壳体11封闭成为一个封闭空间。第一壳体11上具有一个缺口110,上述的缺口110用于保持出墨口140。建立坐标系:X轴、Y轴,出墨口140设置在-Y轴方向,一般情况下,Y轴是水平方向,X轴是垂直方向,因此如图1所示,墨水袋14位于壳体的-X轴方向上。当墨盒1安装到打印设备上时,打印设备中的供墨针会进入到出墨口140中。在墨盒1供墨时,利用打印设备中的加压设备通过墨盒1上的加压口(图中未示出)往加压室111内施加加压空气,加压空气压缩墨水袋14将墨水存储部141中的墨水流向出墨口140,从而为打印设备提供所需墨水。因为在加压空气持续为加压室111加压,加压室111对墨水袋14施加压力,墨水袋14收缩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墨水袋14某部分贴合在一起,导致墨水袋14内远离出墨口140的那部分(后端侧/+Y轴侧)所存储的墨水被墨水袋14贴合在一起的部分阻隔,墨水会残留在墨水袋14中无法消耗,从而造成墨水残留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造成墨水残留的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墨盒,该墨盒的结构如图2所示,在墨水袋14的后上端侧(+X轴侧,+Y轴侧)设置了加压部15。在墨盒1供墨时,加压部15内充入加压空气对墨水袋14进行加压,如此结构,除了加压室111对墨水袋14施加的压力外,加压部15也对墨水袋14的+X、+Y轴侧施加压力。这样可以保证墨水袋14的后端侧(+Y轴侧)的墨水会优先往出墨口140的方向移动,因此可以保证墨水袋14的+Y轴侧的墨水优先被消耗完毕。但是,图1和图2所示的两种现有技术中的加压室111都会对墨水袋14的整体的施加作用力,加压室111一般是直接由盒体、盒盖密封而成,或者由盒体上焊接膜13(如图1和图2所示)形成,加压室111的结构对加压效果影响较大,而此时的加压室111具有:难以保证密封性、焊接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密封薄膜的焊接处容易破裂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墨盒的控制方法及墨盒的加压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压室具有难以保证密封性、焊接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密封薄膜的焊接处容易破裂等技术问题,且同时解决了墨水袋后端侧墨水残留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安装于具有出口部的安装部中的墨盒,所述墨盒包括:体积可变的墨水袋、与所述墨水袋相连接的出墨口、用于与出口部相连接的连通口以及位于所述墨水袋一侧、且远离所述出墨口的第一加压部,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连通口相连接,所述墨盒还包括第二加压部,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选择性连通,且所述第二加压部相对于第一加压部更靠近所述出墨口。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均由弹性材料构成。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第一加压部的膨胀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加压部的膨胀体积。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根据加压流体的压力差进行选择性连通;当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到达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连通;或者,当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小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不连通。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设置有阀。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第一加压部通过第一流体管与所述连通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加压部通过第二流体管与所述第二加压部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第一加压部对所述墨水袋施加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加压部对所述墨水袋施加的压力。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均包括:用于连接在墨盒壁上的非形变部、与所述非形变部相连接的过渡部以及与所述过渡部相连接的形变部,所述过渡部设置于所述形变部与所述非形变部之间、且所述过渡部环绕设置于所述形变部的外侧。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设置于所述墨水袋的同一侧;或者,
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墨水袋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墨盒还包括一隔板,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或所述第二加压部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一侧,所述墨水袋设置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墨盒还包括一用于给所述墨水袋施加压力的压板,所述墨水袋设置于所述压板与所述隔板之间。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墨盒还包括用于与大气插针连通的大气连通口,所述大气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加压部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大气插针和所述出口部连接同一个双通管,所述双通管用于:在所述出口部与所述连通口进行加压时,控制所述大气插针与所述大气连通口关闭;在所述大气插针与所述大气连通口连通时,控制所述出口部与所述连通口关闭;或者,所述双通管用于:在所述出口部与所述连通口进行加压时,控制所述大气插针与所述大气连通口关闭;所述出口部与大气连通时,控制所述大气插针与所述大气连通口连通。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墨盒的控制方法,包括:
A、初始状态未加压时,所述墨盒中的第一加压部与第二加压部不连通;
B、对所述第一加压部进行加压;
C、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根据加压流体的压力差进行选择性连通。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设置有阀,步骤C中包括:
C1、当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到达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连通;或者,
C2、当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小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不连通。
如上所述的方法,在步骤C2中,对所述第一加压部进行加压,所述第一加压部对所述墨水袋施加压力。
如上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连通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D、对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进行加压,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对所述墨盒中的墨水袋施加压力。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E1、在所述墨盒收到停止打印或打印结束命令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连通口通过出口部与大气连通,对所述第一加压部进行泄压。
如上所述的方法,对所述第一加压部进行泄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F、当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到达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连通,对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同时进行泄压。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E2、在所述墨盒收到停止打印或打印结束命令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大气连通口与大气连通、出口部与连通口封闭,对所述第二加压部进行泄压。
如上所述的方法,在对所述第二加压部进行泄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G、当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到达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连通,对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同时进行泄压。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E3、在所述墨盒收到停止打印或打印结束命令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大气连通口、出口部分别与大气连通,对所述第一加压部和第二加压部进行同时泄压。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的墨盒的加压方法,包括:
A)初始状态未加压时,所述墨盒中的第一加压部与第二加压部不连通;
B)对所述第一加压部进行加压;
C)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小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不连通;
D)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到达预设的压力阈值,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连通。
如上所述的方法,在步骤C)中,对所述第一加压部进行加压,所述第一加压部对所述墨水袋施加压力。
如上所述的方法,在步骤D)中,对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进行加压,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对所述墨水袋施加压力。
本发明提供的墨盒、墨盒的控制方法及墨盒加压方法,通过将墨盒设置为还包括第二加压部,第一加压部与第二加压部之间选择性连通,且第二加压部相对于第一加压部更靠近出墨口,实现了对第一加压部先加压,对第二加压部后加压,可以实现在供墨过程中对墨水进行搅拌,保证的墨水浓度的均匀性,同时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且减少了墨水袋内的墨水残留,避免了墨水残留在墨水袋后端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该墨盒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给出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中所给出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对第一加压部进行加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对第一加压部和第二加压部进行加压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第一加压部/第二加压部的正视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第一加压部/第二加压部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对第一加压部进行加压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对第一加压部和第二加压部进行加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给出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给出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所给出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根据加压流体的压力差进行选择性连通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的加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
2、墨盒; 21、墨水袋;
22、出墨口; 23、连通口;
24、第一加压部; 25、第二加压部;
251、非形变部; 252、过渡部;
253、形变部; 26、第一流体管;
27、第二流体管; 28、阀;
29、隔板; 210、压板;
211、大气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技术方案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并且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未进行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编号A、B、C、D、E、F以及G并不限制本申请中方法步骤的实现顺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来任意调整方法步骤的实现顺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对第一加压部24进行加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对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进行加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附图3-5可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地安装于具有出口部的安装部中的墨盒2,墨盒2包括:体积可变的墨水袋21、与墨水袋21相连接的出墨口22、用于与出口部相连接的连通口23以及位于墨水袋21一侧、且远离出墨口22的第一加压部24,第一加压部24与连通口23相连接,墨盒2还包括第二加压部25,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选择性连通,且第二加压部25相对于第一加压部24更靠近出墨口2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第一加压部24、第二加压部25相对于墨水袋21的具***置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设置于墨水袋21的同一侧,其中,上述的设置于墨水袋21的同一侧可以包括:将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如图3-5所示,或者,也可以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下端侧,如图9-10所示,或者,还可以将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设置于墨水袋21的左端侧或右端侧均可;或者,也可以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分别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两侧,上述的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两侧可以包括:将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分别设置在墨水袋21的上端侧和下端侧,其中,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将第一加压部24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第二加压部25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下端侧;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将第一加压部24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下端侧,第二加压部25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
为了便于说明,建立相互垂直的二维坐标系:X轴和Y轴,如图3所示,Y轴是出墨口22延伸的方向,且出墨口22设置在墨盒2的-Y轴侧。X轴垂直于Y轴的方向;进一步的,在墨盒2被使用的状态下,Y轴可以看做是水平面方向,X轴可以看做是铅垂面方向;但是,其他实施例中,X轴可以看做是水平面方向,Y轴也可以看做是铅垂面方向;或者,X轴和Y轴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在本实施例中,Y轴是水平面方向,X轴是铅垂面方向,靠近-Y轴的一侧称为前端侧,靠近+Y轴的一侧称为后端侧;+X轴侧为上端侧,-X轴侧为下端侧。
其中,墨水袋21是墨盒2内用于存储墨水的容器。一般情况下,墨水袋21位于墨盒2的壳体内,且具有弹性,可膨胀和压缩,具体的,墨水袋21一般可以由多层膜复合而成的复合膜制成,其可以包括:复合阻挡层以及用于接合的熔敷层,其中,复合阻挡层可以包括水分阻挡层和气体阻挡层。例如,复合阻挡层包括由沉积无机氧化物的树脂膜形成的水分阻挡层、以及由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构成的气体阻挡层。而熔敷层可以由PE(聚乙烯)或者CPP(未拉伸聚丙烯)构成。其中,对于墨水袋21的具体设置位置而言,可以将墨水袋21设置在墨盒2内的+X轴侧(靠上方侧),此时对于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而言,方便将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下端侧,也即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设置于墨盒2内的-X轴侧(靠下方侧);然而,考虑到重力原因的影响,较为优选的,可以将墨水袋21设置在墨盒2内的-X轴侧(靠下方侧),此时对于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而言,方便将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也即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设置于墨盒2内的+X轴侧(靠上方侧);一般情况下,墨水袋21是由彼此相邻的边缘部分被熔敷且开口朝向-Y轴侧(靠前端侧)的带状,出墨口22熔敷在墨水袋21上(也即:出墨口22焊接在墨水袋21上)且可以为打印设备提供所需墨水。出墨口22设置在墨盒2的-Y轴侧(靠前端侧),一般情况下,打印设备中会有供墨出口部与出墨口22配合。
打印设备还具有加压泵、与加压泵相连接的出口部,出口部作为加压流体的出口,可以设置为突起的针状的插针,也可以设置为平面上的一个孔或者凹部。在具体应用时,该出口部可以优选为插针,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均以插针作为出口部进行说明;一般情况下,加压泵通过加压流体为墨盒2加压,加压流体可以是空气,也可以加压的是CO2、O2或者CO等气体,也可以是水或者其他流体。本实施例中,加压泵通过加压空气为墨盒2加压,连通口23可以设置在墨盒2的前端侧(-Y轴侧)的前端面上或者其他表面上;第一流体管26和第二流体管27是可用于供流体通过的通道,可以是塑料管,也可以是在墨盒2壳体壁上的通道,也可以是其他的可供流体通过的通道。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用于对墨水袋21施加压力,以使得墨水袋21在所施加的压力作用下通过出墨口22向外提供墨水。
另外,打印设备中的插针(即为出口部)可以与连通口23相连接,即插针可***到连通口23中,可以为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进行加压,第一加压部24通过第一流体管26与连通口23相连接,第一加压部24通过第二流体管27与第二加压部25相连接,且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设置有阀28;在空间位置上,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设置在墨水袋21的+X轴侧(上方侧),在Y轴方向上,第一加压部24相比第二加压部25来说更远离出墨口22,第一加压部24设置在墨水袋21的+Y轴侧(后端侧);第二加压部25设置在第一加压部24的-Y轴侧(前端侧)。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通过阀28、第二流体管27相连接,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选择性连通。阀28可以是自密闭阀,本实施例中,阀28可以为控制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之间压力的调节阀,调节阀上设置有切口,调节阀为薄板、薄筒状或者半球面状,一般情况下,阀28采用软胶制成,例如硅胶,在未对墨盒2进行加压时,切口是处于密闭状态的。假设,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P1,第二加压部25的压力P2,阀28打开的压力阈值PA;当|P1-P2|<PA时,阀28的切口闭合,阀28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不连通,如图4所示,此时加压泵只对第一加压部24进行加压操作;当持续对第一加压部24进行加压操作时,会出现|P1-P2|≥PA,此时,压力较小的加压部(即为第二加压部25)对阀28形成较大吸力,阀28发生形变,当形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切口打开,此时阀28打开,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连通,如图5所示,此时加压泵对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进行加压;因此,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是选择性连通的,且由上述陈述内容可知,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可以根据加压流体的压力差而选择性连通;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加压部25与第一加压部24之间通过阀28、第二流体管27相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第二加压部25可以直接通过阀28与第一加压部24相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的个数总和并非限定为2个,可以是3个或者3个以上,只要符合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的特征,可以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均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2,通过将墨盒2设置为还包括第二加压部25,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选择性连通,且第二加压部25相对于第一加压部24更靠近出墨口22,实现了对第一加压部24先加压,对第二加压部25后加压,可以实现在供墨过程中对墨水进行搅拌,保证的墨水浓度的均匀性,同时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且由于第一加压部24位于第二加压部25的后端侧(+Y轴侧),故先将墨水袋21后端侧(+Y轴侧)的墨水压向出墨口22,然后才是挤压靠近出墨口22的墨水,因此减少了墨水袋21内的墨水残留,避免了墨水残留在墨水袋21后端侧(+Y轴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该墨盒2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5所示,在具体应用时,为了进一步减少墨水袋21内的墨水残留,本实施例可以将第一加压部24的膨胀体积设置为大于第二加压部25的膨胀体积,其中,膨胀体积较大的第一加压部24可以对墨水袋21施加较大的第一压力,膨胀体积较小的第二加压部25可以对墨水袋21施加较小的第二压力,第二压力小于第一压力,从而可以保证进一步减少墨水袋21内的墨水残留,同时,有利于实现: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根据加压流体的压力差进行选择性连通。
其中,对于第一加压部24的膨胀体积大于第二加压部25的膨胀体积的实现方式而言,可以用几种方式实现:1、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由相同材质制造,但是第一加压部24的体积大于第二加压部25的体积,因此可以保证膨胀后的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是不同的;2、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是弹性模量不同的材质制造的,一般情况下,第一加压部24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加压部25的弹性模量;3、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是弹性模量不同的材质制造,且第一加压部24的体积与第二加压部25的体积不同;当然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采用其他的实现方式,只要符合第一加压部24的膨胀体积大于第二加压部25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以下统称为加压部)可以均由弹性材料制成,此材料的材质可以为橡胶、铝膜、乳胶、塑料、牛津布、PVC、铝箔、PA及PE等。具体应用时,当向加压部充入加压流体的时候,加压部在加压流体的压力作用下膨胀,当加压部内没有加压流体时,加压部可收缩;当加压部内具有加压流体时,加压部可再次膨胀。
进一步的,可以将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统称为加压部)的另一种形式如图6b和图6a所示。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第一加压部24/第二加压部25的正视图;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第一加压部24/第二加压部25的侧视图。加压部是由焊接在墨盒壳体壁上的一个成型膜而形成。加压部设置为包括:用于连接在墨盒壁上的非形变部251、与非形变部251相连接的过渡部252以及与过渡部252相连接的形变部253,过渡部252设置于形变部253与非形变部251之间、且过渡部252环绕设置于形变部253的外侧。
如图6a和图6b所示,加压部可以是由焊接在墨盒2壳体壁上的一个成型膜而形成。加压部的成型膜包括形变部253、过渡部252、非形变部251。一般情况下,形变部253和过渡部252可以在加压流体的作用力下膨胀,当没有加压流体时会收缩。非形变部251用于将成型膜焊接在墨盒2壳体壁上形成加压部。此形成膜可以采用日本进口复合拉伸膜(CNY30/DLCPP50)作为薄膜的材料制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此薄膜原始特性中包括:可变形性微小、弹性微小,且不具有在压力的作用下膨胀和收缩的能力。然而,薄膜可采用烫头或者热焊头(图中未画出)等高温装置进行处理后,可以使得薄膜出现与之前可变形性不同的形变部253和过渡部252,并且还具有在压力的作用下膨胀和收缩的能力,具有了达到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将第一加压部24的膨胀体积设置为大于第二加压部25的膨胀体积,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第二加压部25对墨水袋21的压力小于第一加压部24对墨水袋21的压力,进一步保证了墨水袋21后端侧的墨水可以更顺畅的供应到出墨口22处,提高了该墨盒2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对墨水袋21施加均匀压力,将墨盒2设置为还包括一隔板29,第一加压部24和/或第二加压部25设置于隔板29的一侧,墨水袋21设置于隔板29的另一侧。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可以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或者,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也可以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下端侧,或者,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分别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和下端侧;因此,此时的隔板29也具有三种不同的设置结构,例如,如附图7-8a、8b所示,当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可以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且墨盒2还包括上述的隔板29时,此时,该隔板29位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且位于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的下端侧;如附图9所示,当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也可以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下端侧、且墨盒2还包括上述的隔板29时,此时,该隔板29位于墨水袋21的下端侧、且位于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的上端侧。墨水沉淀是在铅垂方向的下端侧(-X轴侧),因此在墨水袋21的下端侧设置有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对墨水的搅拌作用更加明显;另一种隔板29的设置结构为:第一加压部24或第二加压部25与墨水袋21设置于隔板29的一侧,而第二加压部25或第一加压部24设置于隔板29的另一侧,具体的设置形式与上述两种设置结构相类似,具体可参考上述陈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应用时,如图8a所示,当第一加压部24加压时,隔板29会发生倾斜,第一加压部24更加均匀的将压力施加在隔板29上,将墨水袋21后端侧墨水压向出墨口22;如图8b所示,当位于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的阀28打开时,可以对第二加压部25加压,隔板29的倾斜程度会被缓解,如此可以对墨水进行充分搅拌,使得墨水浓度更加均匀。
通过将墨盒2设置为还包括隔板29,该隔板29可以将第一加压部24、第二加压部25与墨水袋21隔开,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施加在墨水袋21上的压力更均匀,在供墨过程中更加可以保证墨水袋21后端侧的墨水优先被压向出墨口22处,进一步保证该墨盒2使用的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将墨盒2设置为还包括一用于给墨水袋21施加压力的压板210,墨水袋21设置于压板210与隔板29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隔板29可以位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且位于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的下端侧;或者,隔板29还可以位于墨水袋21的下端侧、且位于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的上端侧;因此,对于压板210而言,此时的压板210也具有两种不同的设置结构,例如,当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可以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隔板29位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且位于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的下端侧,此时对于压板210而言,压板210位于墨水袋21的下端侧;或者,如附图10所示,当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可以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下端侧,隔板29位于墨水袋21的下端侧、且位于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的上端侧,此时对于压板210而言,压板210位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考虑到压板210自身重力可以对墨水袋21施加一部分的压力作用,较为优选的方案为,将压板210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
通过将墨盒2设置为还包括压板210,进一步的,还可以将该压板210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如此可以保证,墨水袋21在供墨过程中始终受到压板210给予的力,使得墨水袋21的供墨的顺畅性更加明显,进一步提高了墨盒2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将墨盒2设置为还包括用于与大气插针连通的大气连通口211,大气连通口211与第二加压部25相连接,该大气连通口211主要用于对第二加压部25进行泄压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可以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或者,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也可以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下端侧,由于大气连通口211与第二加压部25相连接,为了方便大气连通口211的设置,一般情况下,当第二加压部25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上端侧时,可以将大气连通口211设置于出墨口22的上端侧,该出墨口22与墨水袋21相连接,具体的结构如图11所示;同理的,当第二加压部25设置于墨水袋21的下端侧时,可以将大气连通口211设置于出墨口22的下端侧。
无论大气连通口211设置于出墨口22的上端侧还是下端侧,在具体应用时,用于与该大气连通口211相连接的大气插针与插针(即为出口部)可以连接同一个双通管,该双通管用于控制大气插针与插针(即为出口部)的连通/关闭。
具体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双通管可以用于:在插针(即为出口部)与连通口23进行加压时,控制大气插针与大气连通口211关闭;在大气插针与大气连通口211连通时,控制插针(即为出口部)与连通口23关闭。
应用时,当打印设备或者墨盒接到打印结束命令时,此时需要对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进行泄压操作,进而可以控制大气连通口211与大气连通,插针通路封闭,第二加压部25与大气连通口211连通,因此第二加压部25的压力可以降低到和大气压一致;由于阀28的作用,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P1-第二加压部25的压力P2≥阀28打开的压力阈值PA时,阀28打开,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也可以降低,但是当加压部结束泄压的时候,第一加压部24可能仍然保留着一定的压力。当打印设备再次打印时,大气连通口211封闭,插针接加压泵给第一加压部24加压,第一加压部24的加压升高,当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P1-第二加压部25的压力P2≥阀28打开的压力阈值PA时,阀28打开(本实施例中是阀28的切口打开),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连通。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双通管可以用于:在插针(即为出口部)与连通口23进行加压时,控制大气插针与大气连通口211关闭;插针(即为出口部)与大气连通时,控制大气插针与大气连通口211连通。
应用时,当接到打印结束命令时,此时需要对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进行泄压操作,进而可以控制大气连通口211与大气连通,插针通路接通大气,对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泄压,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压力都降低到大气压力,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墨盒2或者第一加压部24、第二加压部25处于高压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2,通过设置的大气连通口211,且用于与该大气连通口211相连接的大气插针与插针可以连接同一个双通管,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难以保证密封性、焊接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密封薄膜的焊接处容易破裂等缺陷,并且还有效地实现了在不打印的时候对墨盒2内部处于泄压状态,因此,墨盒2不会长期处于加压状态,也不会出现第一加压部24/第二加压部25的长期高压状态,从而避免了第一加压部24/第二加压部25因材质疲劳而造成的弹性力减弱的情况出现,进一步保证了墨盒2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第一加压部与第二加压部之间根据加压流体的压力差进行选择性连通的流程示意图;参考附图12-13可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的控制方法,该墨盒为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墨盒2,具体的墨盒结构可参考附图3-11所示,而该方法包括:
S101:初始状态未加压时,墨盒2中的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不连通;
当墨盒2安装到打印设备上时,在初始状态时,不会对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进行加压,并且此时的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不连通,如图3所示。
S102:对第一加压部24进行加压;
当打印设备接收到打印命令或者连通电源时,加压泵开始加压,加压空气通过连通口23、第一流体管26达到第一加压部24,此时处于加压初期,即只对第一加压部24进行加压,并且此时的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不连通,如图4所示,此时,经过加压后的第一加压部24膨胀,对墨水袋21施加压力,因为第一加压部24设置在墨水袋21的后端侧,因此可以优先对墨水袋21后端侧的墨水压向出墨口22处。
S103: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根据加压流体的压力差进行选择性连通。
进一步的,可以将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根据加压流体的压力差进行选择性连通设置为包括:
S1031:当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的压力差到达预设的压力阈值时,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连通;
在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连通后,方法还包括:
对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进行加压,以实现加压后的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对墨盒2中的墨水袋21施加压力;其中,第一加压部24对墨水袋21施加的压力大于第二加压部25对墨水袋21施加的压力。
S1032:当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的压力差小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不连通。
随着加压泵继续加压,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继续升高,当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P1-第二加压部25的压力P2≥阀28打开的压力阈值PA时,阀28打开(本实施例中是阀28的切口打开),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连通,如图5所示,此时,第二加压部25开始被充入加压流体;而当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P1-第二加压部25的压力P2<阀28打开的压力阈值PA时,阀28关闭,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不连通。
另外,如图4所示,当只有第一加压部24加压时,第一加压部24对墨水袋21施加压力,墨水袋21内的墨水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向没有施加压力的位置流动,因此可以对墨水袋21内的墨水进行搅拌。如图5所示,当第二加压部25加压时,两个加压部都会对墨水袋21施加压力,且第一加压部24在第二加压部25的后端侧(+Y轴侧),因此墨水袋21的墨水搅拌作用会更加明显,因此,此方案可以将墨水在供墨过程中进行搅拌,不会出现墨水沉淀造成墨水分层或者墨水浓度不均的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2的控制方法,通过在加压过程中,第一加压部24先加压,第二加压部25后加压,且第一加压部24位于第二加压部25的后端侧(+Y轴侧),故,先将墨水袋21后端侧(+Y轴侧)的墨水压向出墨口22,然后才是挤压墨水袋21前端侧(-Y轴侧)或靠近出墨口22的墨水,因此可减少了墨水袋21内的墨水残留,避免了弹性墨水残留在墨水袋21后端侧,进而避免了墨水的浪费和降低了残墨量;并且本实施例采用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对墨水袋21的前后进行加压,摒弃了现有技术采用加压时加压的方式,避免了出现难以保证密封性、焊接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密封薄膜的焊接处容易破裂等的技术问题,此外,还可以将墨水在供墨过程中进行搅拌,保证了墨水浓度均匀,有利于墨水更加流畅的输出。
进一步的,在具体应用时,本实施例还可以将墨盒2的控制方法设置为包括:
在墨盒2收到停止打印或打印结束命令时,控制墨盒2上的连通口23通过插针(即为出口部)与大气连通,对第一加压部24进行泄压。
具体的,对第一加压部24进行泄压之后,还可以将方法设置为包括:
当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的压力差到达预设的压力阈值时,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连通,对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同时进行泄压。
应用时,在打印设备停止打印或者收到打印结束命令时,通过加压泵的控制将连通口23和插针与大气相通,则第一加压部24进行泄压;具体的,连通口23与第一加压部24相连通,因此,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可以降低到和大气压一致;由于阀28的作用,第二加压部25的压力P2-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P1≥阀28打开的压力阈值PA时,阀28打开(本实施例中是阀28的切口打开),第二加压部25的压力也可以降低,但是当第二加压部25和第一加压部24结束泄压的时候,第二加压部25仍然保留着一定的压力,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压部25的压力是PA(如果大气压力为0的话)。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一般情况下,只要在加压过程中阀28打开,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P1>PA。当打印机再次打印时,加压泵给第一加压部24加压,第一加压部24的加压升高,同样可以将墨水袋21后端侧的墨水压向出墨口22。加压泵继续加压,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继续升高,当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P1-第二加压部25的压力P2≥阀28打开的压力阈值PA时,阀28打开(本实施例中是阀28的切口打开),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连通。
更进一步的,另一种实现对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进行泄压的方法包括:
在墨盒2收到停止打印或打印结束命令时,控制墨盒2上的大气连通口211与大气连通、插针(即为出口部)与连通口23封闭,对第二加压部25进行泄压。
具体的,在对第二加压部25进行泄压之后,将方法设置为还包括:
当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的压力差到达预设的压力阈值时,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之间连通,对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同时进行泄压。
应用时,当接到打印结束命令时,大气连通口211与大气连通,插针通路封闭,对第二加压部25进行泄压,具体的,第二加压部25与大气连通口211连通,因此第二加压部25的压力可以降低到和大气压一致;由于阀28的作用,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P1-第二加压部25的压力P2≥阀28打开的压力阈值PA时,阀28打开,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也可以降低,但是当对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结束泄压的时候,第一加压部24可能仍然保留着一定的压力。当打印机再次打印时,大气连通口211封闭,加压泵给加压部加压,第一加压部24的加压升高,当第一加压部24的压力P1-第二加压部25的压力P2≥阀28打开的压力阈值PA时,阀28打开(本实施例中是阀28的切口打开),第一加压部24与第二加压部25连通。
再进一步的,又一种实现对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进行泄压的方法包括:
在墨盒2收到停止打印或打印结束命令时,控制墨盒2上的大气连通口211、插针(即为出口部)分别与大气连通,对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进行同时泄压。
应用时,当接到打印结束命令时,大气连通口211与大气连通,出口部也与大气联通,同时对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进行泄压,此时的第一加压部24与通过插针与大气联通,第二加压部25与大气连通口211连通,因此第一加压部24和第二加压部25的压力均可以降低到和大气压一致。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述三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均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难以保证密封性、焊接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密封薄膜的焊接处容易破裂等的技术问题。并且,在不打印的时候对墨盒2内部处于泄压状态,因此,墨盒2不会长期处于加压状态,也不会出现加压部的长期高压状态,进而导致加压部因材质疲劳而造成的弹性力减弱的情况。其中,第三种方式避免因墨盒长期处于加压状态而造成加压部弹性力减弱的情况更加明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的加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附图14可知,本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墨盒的加压方法,具体的,该方法包括:
S201:初始状态未加压时,墨盒中的第一加压部与第二加压部不连通;
S202:对第一加压部进行加压;
S203:第一加压部与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小于预设的压力阈值,第一加压部与第二加压部之间不连通;
S204:第一加压部与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到达预设的压力阈值,第一加压部与第二加压部之间连通。
其中,在步骤S203中包括:
S2031:对第一加压部进行加压,第一加压部对墨水袋施加压力。
在步骤S204中包括:
S2041:对第一加压部和第二加压部进行加压,第一加压部和第二加压部对墨水袋施加压力。
其中,本实施例中墨盒的加压方法的工作原理、实现过程以及实现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中S101-S102、S103中的S1031-S1032的工作原理、实现过程以及实现效果相同,具体可参考上述陈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加压方法,通过将墨盒设置为还包括第二加压部,第一加压部与第二加压部之间选择性连通,且第二加压部相对于第一加压部更靠近出墨口,实现了对第一加压部先加压,对第二加压部后加压,可以实现在供墨过程中对墨水进行搅拌,保证的墨水浓度的均匀性,同时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且减少了墨水袋内的墨水残留,避免了墨水残留在墨水袋后端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该墨盒加压方法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本技术方案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墨盒。
本实施例提供的喷墨打印机,通过在喷墨打印机上设置有上述的墨盒,可以实现在供墨过程中对墨水进行搅拌,保证的墨水浓度的均匀性,同时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了墨水袋内的墨水残留,避免了墨水残留在墨水袋后端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该墨盒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5)

1.一种安装于具有出口部的安装部中的墨盒,所述墨盒包括:体积可变的墨水袋、与所述墨水袋相连接的出墨口、用于与出口部相连接的连通口以及位于所述墨水袋一侧、且远离所述出墨口的第一加压部,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连通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还包括第二加压部,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选择性连通,且所述第二加压部相对于第一加压部更靠近所述出墨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均由弹性材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部的膨胀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加压部的膨胀体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根据加压流体的压力差进行选择性连通;当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到达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连通;或者,当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小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不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设置有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部通过第一流体管与所述连通口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压部通过第二流体管与所述第二加压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部对所述墨水袋施加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加压部对所述墨水袋施加的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均包括:用于连接在墨盒壁上的非形变部、与所述非形变部相连接的过渡部以及与所述过渡部相连接的形变部,所述过渡部设置于所述形变部与所述非形变部之间、且所述过渡部环绕设置于所述形变部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设置于所述墨水袋的同一侧;或者,
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墨水袋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还包括一隔板,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或所述第二加压部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一侧,所述墨水袋设置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还包括一用于给所述墨水袋施加压力的压板,所述墨水袋设置于所述压板与所述隔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还包括用于与大气插针连通的大气连通口,所述大气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加压部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插针和所述出口部连接同一个双通管,所述双通管用于:在所述出口部与所述连通口进行加压时,控制所述大气插针与所述大气连通口关闭;在所述大气插针与所述大气连通口连通时,控制所述出口部与所述连通口关闭;或者,
所述双通管用于:在所述出口部与所述连通口进行加压时,控制所述大气插针与所述大气连通口关闭;所述出口部与大气连通时,控制所述大气插针与所述大气连通口连通。
1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初始状态未加压时,所述墨盒中的第一加压部与第二加压部不连通;
B、对所述第一加压部进行加压;
C、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根据加压流体的压力差进行选择性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设置有阀;步骤C中包括:
C1、当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到达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连通;或者,
C2、当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小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不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2中,对所述第一加压部进行加压,所述第一加压部对所述墨水袋施加压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连通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D、对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进行加压,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对所述墨水袋施加压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E1、在所述墨盒收到停止打印或打印结束命令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连通口通过出口部与大气连通,对所述第一加压部进行泄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加压部进行泄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F、当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到达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连通,对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同时进行泄压。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E2、在所述墨盒收到停止打印或打印结束命令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大气连通口与大气连通、出口部与连通口封闭,对所述第二加压部进行泄压。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第二加压部进行泄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G、当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到达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连通,对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同时进行泄压。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E3、在所述墨盒收到停止打印或打印结束命令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大气连通口、出口部分别与大气连通,对所述第一加压部和第二加压部进行同时泄压。
2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的加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初始状态未加压时,所述墨盒中的第一加压部与第二加压部不连通;
B)对所述第一加压部进行加压;
C)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小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不连通;
D)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的压力差到达预设的压力阈值,所述第一加压部与所述第二加压部之间连通。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对所述第一加压部进行加压,所述第一加压部对所述墨水袋施加压力。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对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进行加压,所述第一加压部和所述第二加压部对所述墨水袋施加压力。
CN201710308335.3A 2017-05-04 2017-05-04 墨盒、墨盒的控制方法及墨盒的加压方法 Active CN107089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8335.3A CN107089058B (zh) 2017-05-04 2017-05-04 墨盒、墨盒的控制方法及墨盒的加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8335.3A CN107089058B (zh) 2017-05-04 2017-05-04 墨盒、墨盒的控制方法及墨盒的加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89058A CN107089058A (zh) 2017-08-25
CN107089058B true CN107089058B (zh) 2019-01-11

Family

ID=59638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8335.3A Active CN107089058B (zh) 2017-05-04 2017-05-04 墨盒、墨盒的控制方法及墨盒的加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8905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69A (ja) * 1992-06-19 1994-01-11 Ricoh Co Ltd 液体残量検知装置
US6053607A (en) * 1992-08-12 2000-04-2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Negative pressure ink delivery system
JP2005035025A (ja) * 2003-07-16 2005-02-1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貯留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202283815U (zh) * 2011-06-24 2012-06-27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CN205097707U (zh) * 2015-11-11 2016-03-23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CN106004064A (zh) * 2015-03-30 2016-10-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N106004061A (zh) * 2015-03-30 2016-10-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盒以及液体供应方法
CN206749277U (zh) * 2017-05-04 2017-12-15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69A (ja) * 1992-06-19 1994-01-11 Ricoh Co Ltd 液体残量検知装置
US6053607A (en) * 1992-08-12 2000-04-2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Negative pressure ink delivery system
JP2005035025A (ja) * 2003-07-16 2005-02-1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貯留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202283815U (zh) * 2011-06-24 2012-06-27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CN106004064A (zh) * 2015-03-30 2016-10-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N106004061A (zh) * 2015-03-30 2016-10-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盒以及液体供应方法
CN205097707U (zh) * 2015-11-11 2016-03-23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CN206749277U (zh) * 2017-05-04 2017-12-15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89058A (zh) 2017-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97418B1 (ko) 잉크용기충전시스템및방법
CN201116021Y (zh) 墨水补充套件
US20180250944A1 (en) Ink replenishment container
US20150109377A1 (en) Ink filling apparatus and ink filling method
US20010017640A1 (en) Replaceable ink cartridge and seal structure thereof
US8875890B2 (en) Mouth blown air-sealed body with automatically opened air inlet
JP2008013256A (ja) 強化気密機能を有するエアーシール
US6447109B1 (en) Liquid ink cartridge and improved filling method
EP223481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urging air from a fluid conveying tube
CN107089058B (zh) 墨盒、墨盒的控制方法及墨盒的加压方法
CN206749277U (zh) 墨盒
US20160347080A1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200995519Y (zh) 墨盒
CN208074211U (zh) 流体控制阀及墨盒
CN112571971A (zh) 储墨仓、连续供墨***以及打印机
CN209718954U (zh) 一种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US7377626B2 (en) External ink supply bag and method of filling the same
CN2759782Y (zh)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CN212636919U (zh) 墨水补充容器及墨水装置
CN204109563U (zh) 一种新型且便于加工的墨盒
CN104210238A (zh) 喷墨写真机墨路压力自平衡装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2148012U (zh)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CN2910579Y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CN2885585Y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及其单向阀
CN212332167U (zh) 压力调节单元及具有其的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