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65269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65269B
CN107065269B CN201710395713.6A CN201710395713A CN107065269B CN 107065269 B CN107065269 B CN 107065269B CN 201710395713 A CN201710395713 A CN 201710395713A CN 107065269 B CN107065269 B CN 1070652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metal layer
signal lines
touch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957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65269A (zh
Inventor
张欢喜
孔祥建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957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652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65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5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65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5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和与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至少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所述多条子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子信号线穿入显示区域与所述触控电极相连,其余的各条子信号线穿过非显示区域与所述触控电极相连。此方案中,一方面提出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多条子信号线并联设置,以此减小触控信号线的电阻;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多条子信号线中的一部分子信号线穿入显示区域与触控电极连接、其余一部分子信号线穿过非显示区域与触控电极连接这一方案,使得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不会降低。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in-cell(触摸面板与液晶面板的一体化技术)技术中,触控信号线1’沿面板的纵向贯穿整个显示区A,每个触控电极2’通过过孔与一根或几根触控信号线1’相连,每根触控信号线1’有且仅有一个与其相对应的触控电极2’,当发出触控信号时,集成电路根据感应到的电信号的变化,判定触摸位置。
上述结构中,由于触控信号线1’贯穿整个显示区A,如果触控信号线1’的电阻过大,会造成触控信号线1’的线性度差等缺陷,最终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差。相关技术中,存在通过增加触控信号线1’的宽度来减小电阻这一方案,但增加触控信号线1’的宽度会占用像素空间,降低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能够降低触控信号线的电阻且不会降低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和与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至少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所述多条子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子信号线穿入显示区域与所述触控电极相连,其余的各条子信号线穿过非显示区域与所述触控电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多条子信号线中,其中一条所述子信号线穿入所述显示区域与所述触控电极相连,其余各条所述子信号线穿过非显示区域与所述触控电极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的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至少一侧,穿过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子信号线所在区域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第一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在区域在此方向的第二投影不重叠。
优选的,在所述显示区域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投影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
优选的,在所述显示区域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投影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在的层为第一金属层,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所在的层为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沿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各所述触控信号线中投影相交叉的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金属层;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在的层为第一金属层,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所在的层为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沿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各所述触控信号线中投影相交叉的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至少一者以及所述第三金属层。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金属层和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的栅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在的层为第一金属层,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所在的层为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设置有有机膜绝缘层;
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至少一侧,所述多条子信号线所在区域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第一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在区域在此方向的第二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相重叠的所述子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层,
沿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各所述触控信号线中投影相交叉的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至少一者以及所述第三金属层。
优选的,连接同一触控电极的各所述子信号线中,穿过非显示区域的各子信号线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边框区域,
所述边框区域为穿过显示区域的那一条子信号线所靠近的边框区域。
优选的,连接同一所述触控电极的各所述子信号线中,穿入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子信号线与穿过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子信号线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的,穿过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子信号线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的两相对侧。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芯片;
各所述触控信号线均包括扇出段和交叉段,所述扇出段为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且穿过非显示区域的部分,所述交叉段为与另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所述扇出段相交叉的部分,
所述扇出段与所述交叉段设置于不同的金属层,且各所述扇出段均设置于同一金属层。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其中,同一个触控电极与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连接,为了减小触控信号线的电阻,本申请一方面提出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多条子信号线并联设置,以此减小触控信号线的电阻;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多条子信号线中的一部分条数的子信号线穿入显示区域与触控电极连接、其余一部分条数的子信号线穿过非显示区域与触控电极连接这一方案,避免了所有子信号线全部穿过显示区域,进而使得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不会降低。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in-cell触控技术的触控电极与触控信号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与触控信号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过非显示区的子信号线位于显示区的左侧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过非显示区的子信号线位于显示区的右侧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栅极驱动电路中的一个薄膜晶体管的剖面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Ⅰ;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Ⅱ;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不重叠时子信号线设置位置的示意图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不重叠时子信号线设置位置的示意图Ⅱ;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时子信号线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时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投影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扇出段与交叉段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
图1中:
1’-触控信号线;
2’-触控电极。
图2-13中:
1-触控电极;
11-通孔;
2-触控信号线;
21-第一子信号线;
22-第二子信号线;
23-扇出段;
24-交叉段;
3-触控芯片;
4-栅极驱动电路;
41-栅极;
42-源漏极;
5-像素电极;
6-公共电极。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A1和非显示区域A2,其中,非显示区域A2包围显示区域A1。
该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功能,其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各触控电极1间隔分布且相互绝缘,各触控电极1均设置在显示区域A1内。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各触控电极1呈行列式排布。且需要说明的是,可选的,在触控阶段,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
同一个触控电极1可以连接一条或多条触控信号线2,每条触控信号线2发出的触控信号有且仅有一个触控电极1与其相对应。当用户触摸该显示面板时,触控信号线2传输该触控信号,触控芯片3可以根据感应到的电信号的变化来判断触摸位置。每个触控电极1上开设有通孔11,各触控信号线2分别经由该通孔11和与各自相应的触控电极1连接。
为了提升显示品质,本申请提出,与同一个触控电极1连接的各条触控信号线2中,其中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2可以设置为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并且多条子信号线中,其中至少一条的子信号线穿入显示区域A1与触控电极1相连,其余一些条数的子信号线穿过非显示区域A2与触控电极1相连。
参见图2,多条触控信号线2与触控芯片3的触控接口一一对应连接,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触控电极1仅与一条触控信号线2连接,以其中一条触控信号线2为例,触控信号线2包括两条并联的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第一子信号线21直接穿入显示区域内并与其中一个触控电极1连接,第二子信号线22穿过非显示区域并从显示面板的顶端与该触控电极1连接,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均连接至通孔11处。
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一个触控电极1也可以与多条触控信号线2连接,在此情况下,还可以将多条触控信号线2中的一条、两条、三条或全部触控信号线2均设置成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
穿入显示区域A1的子信号线至少为一条,也就是说,穿入显示区域A1的子信号线可以是一条,也可是两条或更多条。当穿入显示区域A1的子信号线的条数为两条或更多条时,可以适当减小此部分子信号线的过流面积,以此避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降低。
根据以上的描述,一方面,通过设置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2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可以减小该条触控信号线2的电阻,避免出现显示面板横纹或触控信号线2线性度差等问题,以此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多条子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穿入显示区域A1与触控电极1连接,其余各条子信号线穿过非显示区域A2与触控电极1连接这一方案,避免了所有子信号线全部穿过显示区域A1,进而使得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不会降低。
本申请进一步优选,与同一触控电极1相连的多条子信号线中,仅设置其中一条子信号线穿入显示区域A1与触控电极相连,其余的各子信号线则均穿过非显示区域A2与该触控电极1相连。此方案既减小了触控信号线2的电阻,又保证了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不会降低。特别地,该显示面板多为宽边框的显示面板。或者该显示面板为玻璃料封装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在现有的玻璃料封装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通常在玻璃料的下方设置金属层反射激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将穿过非显示区域A2的子信号线设置在玻璃料的下方,这样既达到封装时反射激光的目的有可以实现本申请将一部分子信号线设置在非显示区而增加显示区开口率的目的,同时又不会增加边框的宽度。
穿过非显示区域的子信号线可以集中设置在显示区域A1的一侧,例如,如图3所示,穿过非显示区域的子信号线设置在显示区域A1的左侧;又如,如图4所示,穿过非显示区域的子信号线设置在显示区域A1的右侧。而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优选穿过非显示区域A2的多条子信号线分别设置于显示区域A1的两相对侧。如此设置后,可以减小位于显示区域A1两相对侧的非显示区域A2的宽度差,避免出现一侧的非显示区域A2过宽、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A2过窄的现象,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外观品质。
当采用将多条子信号线分别设置于显示区域A1的两相对侧这一方案时,可以考虑按如下方式设置,即,对于连接同一个触控电极1的各条子信号线,穿过非显示区域A2的各条子信号线均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边框区域,该边框区域为穿过显示区域A1的那一条子信号线所靠近的边框区域。也就是说,如图2中所示出的,如果穿入显示区域A1内且与其中一个触控电极1连接的那条子信号线靠近显示区域A1左侧的边框区域,则与该条子信号线并联的、且穿过非显示区域A2的那些子信号线则穿过左侧的边框区域与该触控电极1连接;同理,如果穿入显示区域A1内且与其中一个触控电极1连接的那条子信号线靠近显示区域A1右侧的边框区域,则与该条子信号线并联的、且穿过非显示区域A2的那些子信号线则穿过右侧的边框区域与该触控电极1连接。这样设置后,一方面可以缩短位于非显示区域A2内的子信号线的长度,降低电阻;另一方面,将各条子信号线分开排布还有利于降低子信号线的布线难度。
显示面板通常包括设置于非显示区域A2内的栅极驱动电路4,栅极驱动电路4用于控制显示区中像素电极的开关晶体管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栅极驱动电路4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如图5所示,每个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41和源漏极42,其中,栅极41、源漏极42以及触控信号线2均为金属导电体,在显示面板的层叠结构中,触控信号线2很容易与栅极41或源漏极42等形成平行板电容,从而产生寄生电容,为此,本申请提供如下实施例以减小该寄生电容。
在描述各实施例前,首先,定义穿过非显示区域A2的各条子信号线所在区域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为第一投影S1,栅极驱动电路4所在区域在此方向的投影为第二投影S2,第一投影S1和第二投影S2也可以分别理解为子信号线和栅极驱动电路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
一种实施例,请参考图7-8,为了避免产生寄生电容,在显示区域A1的至少一侧,设置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不重叠。这样设置后,子信号线与栅极驱动电路4之间不会形成平行板电容,因而不会产生寄生电容。
可选地,还可以分别在显示区域A1的两侧,设置第一投影S1和第二投影S2均不重叠。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不重叠的情况又可以具体实施为如下两种实施例,一种实施例,参见图6,在显示区域A1外的两相对侧,第一投影S1位于第二投影S2远离显示区域A1的一侧;另一种实施例,参见图7,在显示区域A1的两相对侧,第一投影S1位于第二投影S2靠近显示区域A1的一侧。上述两种实施例中,第一投影S1的区域与第二投影S2的区域可以形成相互平行的两个区域,栅极驱动电路4和子信号线分别布置在各自的区域内。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满足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不重叠的前提下,子信号线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有如下选择,参见图8,栅极41所在的层通常为第一金属层C1,源极/漏极42所在的层通常为第二金属层C2,第一金属层C1与第二金属层C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一种实施例,多条子信号线设置于第一金属层C1和第二金属层C2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也就是说,多条子信号线可以全部设置于第一金属层C1,或者,多条子信号线可以全部设置于第二金属层C2,又或者,多条子信号线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金属层C1和第二金属层C2。
按上述的实施例设置后,多条触控信号线2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可能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例如,参见图2,第一子信号线21的投影就和与其所属的触控信号线2相邻的、右侧的那一条触控信号线2的投影出现了交叉,此时,会导致与不同触控电极1连接的各触控信号线2之间出现电连接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各触控信号线2中投影相交叉的部分分别设置于不同的金属层上。例如,相交叉的两条触控信号线2中,其中一条可以设置于第一金属层C1,另一条则可以设置于第二金属层C2,从而避免各触控信号线2之间形成不想要的电接触。
在上述的方案中,无论子信号线设置于第一金属层C1或第二金属层C2,还是分别设置于第一金属层C1和第二金属层C2两者,子信号线都是设置在了现有的金属层上,而无需增加额外的金属层的设置,加工工艺相对简化。换句话说,子信号线与栅极41同层设置,或者,子信号线与源极/漏极42同层设置;又或者,一部分子信号线与栅极41同层设置;另一部分子信号线与源漏极42同层设置,在此情况下,只需在刻蚀栅极41和源极/漏极42时,调整掩膜板的形状和大小即可。
可选地,子信号线的具体设置位置还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案,如图9所示,在显示面板具有第一金属层C1和第二金属层C2的基础上,另外在显示面板中增设一个膜层,即,第三金属层C3,其中,第一金属层C1、第二金属层C2与第三金属层C3三者之间设置绝缘层,此时,可以将多条子信号线设置于第一金属层C1、第二金属层C2以及第三金属层C3三者中的至少两者。
同理,当多条触控信号线2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时,此时,仍会导致与不同触控电极1连接的各触控信号线2之间出现电连接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各触控信号线2中投影相交叉的部分分别设置于不同的金属层上。例如,相交叉的两条触控信号线2中的一者设置于第一金属层C1,另一者设置于第三金属层C3,又如,相交叉的两条触控信号线2中的一者设置于第二金属层C2,另一者设置于第三金属层C3,又或者,相交叉的两条触控信号线2中的一者设置于第一金属层C1,另一者设置于第二金属层C2,以此避免各触控信号线2之间形成不想要的电接触。
当然,当相交叉的触控信号线2的数量多于三条时,可以将相交叉的触控信号线2分别设置于第一金属层C1、第二金属层C2和第三金属层C3三者。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子信号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与栅极41同层设置,还是与源极/漏极42同层设置,或者单独设置在第三金属层C3上,这样可以提高子信号线布置时的灵活度,降低了栅极41、源漏极42以及子信号线的布线难度,增大了栅极41、源漏极42以及子信号线的布线空间。
可选地,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小寄生电容,如图10-11所示,在显示区域A1的至少一侧,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也可以至少部分重叠。此种方案下,在显示面板中设置第三金属层C3具有必要性,第一金属层C1、第二金属层C2与第三金属层C3三者之间设置有有机膜绝缘层C4。其中,投影与栅极驱动电路4相重叠的子信号线设置在于第三金属层C3,其余各条子信号线可以设置于第一金属层C1以及第二金属层C2中的至少一者。如此设置后,一方面,通过有机膜绝缘层C4的设置,可以增加绝缘层的厚度,从而增加第三金属层C3分别与第一金属层C1和第二金属层C2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第三金属层C3分别与第一金属层C1和第二金属层C2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另一方面,第一投影S1和第二投影S2的重叠设置,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A2的尺寸,相应的增大显示区域A1的尺寸。
此外,如前所述,沿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各触控信号线2中投影相交叉的部分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金属层C1和第二金属层C2中的至少一者以及第三金属层C3。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存在交叉风险的各触控信号线2隔绝开,避免各触控信号线2之间形成不想要的电接触。
在图8-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金属层C2的上方设置有像素电极5和公共电极6,在显示阶段,像素电极5与公共电极6之间形成电场;在触控阶段,公共电极6复用为触控电极,触控电极与第三金属层C3连接。且需要说明的是,在触控阶段,公共电极6与第三金属层C3的连接可以通过像素电极5跨桥连接,请参见图9。此外,还可以在公共电极6与第三金属层C3之间的绝缘层上开穿孔,并在穿孔内设置与公共电极6相同的材料,从而实现公共电极6和第三金属层C3的连接,请参见图10。
再次参见图2,本申请中,连接同一个触控电极1的各子信号线中,穿入显示区域A1的子信号线与穿过非显示区域A2的所述子信号线一一对应设置,也就是说,穿入显示区域A1的子信号线的数目与穿过非显示区域A2的子信号线的数目相等,该方案在保证触控功能的基础上,适当选择子信号线的数目,避免子信号线数目过多时增大布线难度和增大非显示区域的尺寸。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触控芯片3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如图12所示,每条触控信号线2均包括扇出段23和交叉段24,扇出段24为与触控芯片3连接且穿过非显示区域A2的部分,交叉段24为与另一条触控信号线2的扇出段23相交叉的部分,为了避免扇出段23与交叉段24出现不想要的电接触,设置扇出段23与交叉段24位于不同金属层,并且,各扇出段23均设置于同一金属层,如图1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扇出段23为第一子信号线21和第二子信号线22的相接处与触控芯片3之间的部分,交叉段24为穿过非显示区域A2的子信号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基于本申请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和与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至少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所述多条子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子信号线穿入显示区域与所述触控电极相连,其余的各条子信号线穿过非显示区域与所述触控电极相连;
其中,所述其余的各条子信号线穿过非显示区域并从显示面板的顶端与所述触控电极相连,穿入显示区域与所述触控电极相连的所述至少一条子信号线和所述其余的各条子信号线均连接至同一个通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子信号线中,其中一条所述子信号线穿入所述显示区域与所述触控电极相连,其余各条所述子信号线穿过非显示区域与所述触控电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的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至少一侧,穿过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子信号线所在区域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第一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在区域在此方向的第二投影不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区域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投影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区域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投影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在的层为第一金属层,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所在的层为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沿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各所述触控信号线中投影相交叉的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金属层;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在的层为第一金属层,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所在的层为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沿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各所述触控信号线中投影相交叉的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至少一者以及所述第三金属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金属层和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的栅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在的层为第一金属层,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所在的层为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设置有有机膜绝缘层;
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至少一侧,所述多条子信号线所在区域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第一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在区域在此方向的第二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投影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相重叠的所述子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层,
沿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各所述触控信号线中投影相交叉的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至少一者以及所述第三金属层。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连接同一触控电极的各所述子信号线中,穿过非显示区域的各子信号线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边框区域,
所述边框区域为穿过显示区域的那一条子信号线所靠近的边框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连接同一所述触控电极的各所述子信号线中,穿入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子信号线与穿过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子信号线一一对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子信号线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的两相对侧。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触控芯片;
各所述触控信号线均包括扇出段和交叉段,所述扇出段为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且穿过非显示区域的部分,所述交叉段为与另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所述扇出段相交叉的部分,
所述扇出段与所述交叉段设置于不同的金属层,且各所述扇出段均设置于同一金属层。
CN201710395713.6A 2017-05-27 2017-05-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0652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5713.6A CN107065269B (zh) 2017-05-27 2017-05-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5713.6A CN107065269B (zh) 2017-05-27 2017-05-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5269A CN107065269A (zh) 2017-08-18
CN107065269B true CN107065269B (zh) 2020-10-02

Family

ID=59615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95713.6A Active CN107065269B (zh) 2017-05-27 2017-05-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652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7756B (zh) * 2017-11-15 2021-01-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269836B (zh) * 2018-01-19 2021-04-0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64934B (zh) * 2018-02-12 2019-12-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184864A (ja) * 2018-04-12 2019-10-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8628048B (zh) * 2018-05-14 2021-09-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KR20200057872A (ko) * 2018-11-16 2020-05-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유닛과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0349973B (zh) * 2019-06-24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999340B (zh) * 2019-12-31 2023-08-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68369B (zh) * 2020-09-04 2022-01-2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96632B (zh) * 2021-05-20 2023-11-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55903B (zh) * 2021-08-05 2023-12-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00727A (zh) * 2021-12-20 2022-03-18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911370A (zh) * 2022-04-22 2022-08-16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92645B1 (ko) * 2012-03-28 2012-10-19 배삼한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용 플렉시블 터치패널 및 그것의 제조방법
CN103092394A (zh) * 2011-10-27 2013-05-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装置的触摸传感器
CN103488332A (zh) * 2013-06-14 2014-01-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4571715A (zh) * 2015-02-02 2015-04-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4882092A (zh) * 2015-06-29 2015-09-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4951126A (zh) * 2014-03-27 2015-09-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444117A (zh) * 2016-07-18 2017-02-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器
CN206147565U (zh) * 2016-09-09 2017-05-03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3175B2 (en) * 2000-09-26 2006-09-26 Intertact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touch input devices in a touch sensing system
JP5138529B2 (ja) * 2008-10-03 2013-02-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タッチパネル
CN202887154U (zh) * 2012-11-02 2013-04-1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JP5957132B1 (ja) * 2015-09-30 2016-07-2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WO2017068454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panel, input/output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CN206178745U (zh) * 2016-11-03 2017-05-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2394A (zh) * 2011-10-27 2013-05-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装置的触摸传感器
KR101192645B1 (ko) * 2012-03-28 2012-10-19 배삼한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용 플렉시블 터치패널 및 그것의 제조방법
CN103488332A (zh) * 2013-06-14 2014-01-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4951126A (zh) * 2014-03-27 2015-09-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571715A (zh) * 2015-02-02 2015-04-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4882092A (zh) * 2015-06-29 2015-09-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6444117A (zh) * 2016-07-18 2017-02-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器
CN206147565U (zh) * 2016-09-09 2017-05-03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5269A (zh) 2017-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526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20321B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US9965088B2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397496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position input function
KR101493556B1 (ko) 터치 센서 내장형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US10937814B2 (en) Wiring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metal line with redundant structure and reduced wiring resistance
CN106951125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2609423B1 (ko) 터치 센서 일체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70039001A (ko) 인셀 터치 방식 표시장치
KR102444037B1 (ko) 인셀 터치 방식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ic
CN116610231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80341159A1 (en) Coa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9491536B (zh) 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KR20140087696A (ko) 표시 장치
CN105807979A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US10935860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0319533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90235668A1 (en) Touch screen and mobile terminal
JP2019082536A (ja) 位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US11106072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140109101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2011013085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9062441B (zh) 阵列基板
KR10110996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341619B (zh) 带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