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1318B - 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1318B
CN106981318B CN201710247264.0A CN201710247264A CN106981318B CN 106981318 B CN106981318 B CN 106981318B CN 201710247264 A CN201710247264 A CN 201710247264A CN 106981318 B CN106981318 B CN 1069813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sic
biscuit
fuel regio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472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81318A (zh
Inventor
李冰清
刘彤
杨振亮
黄华伟
高瑞
孙茂州
贾建平
马赵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Institute of Materials of CAE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Institute of Materials of CAE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Institute of Materials of CAEP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472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813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1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1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81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1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3/00Reactor fuel elements and their assemblies; Selection of substances for use as reactor fuel elements
    • G21C3/02Fuel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解决了现有技术抗辐照性能、裂变气体包容性和导热率不理想,以及难以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问题。本发明芯块燃料包括燃料区和包覆在燃料区***的无燃料区保护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喷雾沉积法在TRISO颗粒表面包覆SiC,将其压制后得到TRISO颗粒均匀分布于惰性基体中的燃料核心素坯;之后通过模压制备出SiC无燃料区素坯,并将无燃料区素坯与燃料核心素坯进行组合压制;最后将组合压制的燃料核心加保护层素坯在高温下进行无压烧结,烧结坯经机加后得到核反应堆中水堆和融盐堆的燃料组件。本IMDP具有抗辐照性能优异、裂变气体包容性好、导热率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核电具有安全可靠、低碳清洁的特点,是未来全球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推进核电建设,从而缓解能源危机,改善气候环境。日本福岛“311”核事故以后,传统UO2+Zr合金燃料组件在事故状态下所暴露出来的安全隐患引发了各国的强烈关注。改进传统燃料组件,提升核燃料在事故状态下的安全性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事故容错燃料(ATF)的概念应运而生。ATF是为了提高燃料元件抵抗严重事故下的性能而提出的新一代燃料概念,具体是指:与目前的UO2+Zr燃料相变,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抵抗冷却剂丧失事故、同时还能保持或提高其在正常运行工况性能的燃料***。ATF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为开发高导热、安全性能优异的燃料芯块。
IMDP具有抗辐照性能优异、裂变气体包容性好、导热率高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性能极佳的燃料芯块。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通过热压烧结法制备了以SiC为惰性基体,以TRISO颗粒为燃料元件的致密IMDP。然而热压烧结法烧结周期长,难以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该燃料具有抗辐照性能优异、裂变气体包容性好、导热率高、安全性能优异的特点;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无压烧结的方法制备IMDP,在实现致密化的同时大幅提高制备和生产效率,实现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目的;进而还提供了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可用作核反应堆中水堆和融盐堆的燃料组件的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包括燃料区和包覆在所述燃料区***的无燃料区保护层,所述燃料区包括惰性基体和均匀分布于所述惰性基体中的燃料元件,所述惰性基体为致密SiC,所述燃料元件为TRISO包覆燃料颗粒,所述无燃料区保护层由SiC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惰基和无燃保护层的致密度不小于96%。
进一步地,所述TRISO包覆燃料颗粒包括燃料核心和包覆在所述燃料核心外的四层保护层,所述四层保护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疏松碳层、内层热解碳层、SiC层和外层热解碳层;所述燃料核心为UO2、UC、UC2、UN、U合金或其他核燃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且所述UO2、UC、UC2、UN、U合金或其他核燃料中235U富集度为2-20%,所述疏松碳层的密度为1.1g/cm3、厚度为95μm,所述内层热解碳层的密度为1.9g/cm3、厚度为40μm,所述SiC层的密度为3.18g/cm3、厚度为35μm,所述外层热解碳层的密度为1.9g/cm3、厚度为40μm;所述TRISO包覆燃料颗粒的直径为500μm。
进一步地,所述TRISO包覆燃料颗粒占芯块燃料的体积分数为30-60%,所述无燃料区保护层的厚度为0.2-2mm。
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SiC混合浆料和SiC混合粉末;
步骤2:将所述SiC混合浆料通过喷雾沉积法包覆在TRISO颗粒上;
步骤3:将包覆完SiC的TRISO颗粒模压成形,得到燃料区素坯;
步骤4:将所述SiC混合粉末模压成形,得到无燃料区素坯;
步骤5:将所述燃料区素坯和无燃料区素坯复合压制成IMDP素坯;
步骤6:将所述IMDP素坯于真空炉中进行无压烧结;
步骤7:将烧结坯机加成最终尺寸的芯块燃料。
具体地说,所述SiC混合浆料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之和按100%计,包括以下组份:80-96wt.%SiC、1-8wt.%Y2O3、1-10wt.%Al2O3、0-8wt.%SiO2和0.5-2wt.%聚乙烯亚胺;其中SiC的粒径为10nm-50μm,Y2O3的粒径为20nm-20μm,Al2O3的粒径为10nm-30μm,SiO2的粒径为10nm-50μm,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800-1800;
将上述组分置于尼龙球磨罐中,以上述组分的总质量计,添加1-2倍所述总质量的酒精混合,加入3倍所述总质量的氧化锆研磨球或氧化铝研磨球球磨24h得SiC混合浆料;
将所述SiC混合浆料干燥即得SiC混合粉末。
具体地说,所述步骤2的操作温度为70~100℃;所述步骤3中模压的压制压力为20~60MPa,所得燃料区素坯为柱状;所述步骤4模压的压制压力为20~60MPa,所得无燃料区素坯包括上下盖和环状筒,厚度为2-4mm,与所述燃料区素坯的配合间隙为0.1-0.25mm;所述步骤5中复合压制的压力高于步骤3中模压的压制压力和步骤4中模压的压制压力。
具体地说,所述步骤5中复合压制的压力为60~80MPa。
具体地说,所述步骤6中,首先以5-1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并保温0.5-2h,进行脱脂处理,真空度10-2-10Pa,之后通以氩气保护,压强10-50kPa,以2-10℃/min的速率升温至1700-1900℃,保温1-5h,炉冷。
基于上述说明,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按照核反应堆中水堆燃料组件的尺寸或融盐堆燃料组件的尺寸加工成核燃料芯块的用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SiC、Y2O3、Al2O3、SiO2和聚乙烯亚胺制备成SiC混合浆料和SiC混合粉末,将SiC混合浆料通过喷雾沉积法包覆在TRISO颗粒上形成致密SiC惰性基体从而制得燃料区素坯,将SiC混合粉末模压成无燃料区素坯,再将燃料区素坯和无燃料区素坯复合压制成IMDP素坯,之后将IMDP素坯于真空炉中在高温下进行无压烧结,冷炉后将烧结坯按要求尺寸经过机械加工成水堆和融盐堆中的燃料组件;本发明采用无压烧结的方法制备IMDP,在实现致密化的同时大幅提高制备和生产效率,有效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目的。
(2)本发明IMDP主要成分包括30~60vol.%的TRISO颗粒、致密SiC惰性基体以及无燃料区保护层,TRISO颗粒以UO2、UC、UC2、UN、U合金或其他核燃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燃料核心,由内向外依次由疏松碳层,内层热解碳层,SiC层和外部热解碳层组成;致密SiC惰性基体与SiC无燃料区保护层致密度高于96%,TRISO颗粒完整度保持良好,致密SiC惰性基体与TRISO界面结合紧密,本发明IMDP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核抗辐照性能,足够的机械强度和优异的裂变气体包容性,相对于传统UO2芯块+Zr合金的燃料组件,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可用于水堆和融盐堆中的燃料组件,具有广泛的工业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IMDP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包括燃料区和包覆在所述燃料区***的无燃料区保护层,所述燃料区包括惰性基体和均匀分布于所述惰性基体中的燃料元件,所述惰性基体为致密SiC,所述燃料元件为TRISO包覆燃料颗粒,所述无燃料区保护层由SiC制成。
所述惰性基体和无燃料区保护层的致密度不小于96%,所述TRISO包覆燃料颗粒包括燃料核心和包覆在所述燃料核心外的四层保护层,所述四层保护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疏松碳层、内层热解碳层、SiC层和外层热解碳层;所述燃料核心为UO2、UC、UC2、UN、U合金或其他核燃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且所述UO2、UC、UC2、UN、U合金或其他核燃料中235U富集度为2-20%,所述疏松碳层的密度为1.1g/cm3、厚度为95μm,所述内层热解碳层的密度为1.9g/cm3、厚度为40μm,所述SiC层的密度为3.18g/cm3、厚度为35μm,所述外层热解碳层的密度为1.9g/cm3、厚度为40μm;所述TRISO包覆燃料颗粒的直径为500μm。
所述TRISO包覆燃料颗粒占芯块燃料的体积分数为30-60%,所述无燃料区保护层的厚度为0.2-2mm。
本发明IMDP主要成分包括30~60vol.%的TRISO颗粒、致密SiC惰性基体以及无燃料区保护层,TRISO颗粒以UO2、UC、UC2、UN、U合金或其他核燃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燃料核心,由内向外依次由疏松碳层,内层热解碳层,SiC层和外部热解碳层组成;致密SiC惰性基体与SiC无燃料区保护层致密度高于96%,TRISO颗粒完整度保持良好,致密SiC惰性基体与TRISO界面结合紧密,本发明IMDP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核抗辐照性能,足够的机械强度和优异的裂变气体包容性,相对于传统UO2芯块+Zr合金的燃料组件,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可用于水堆和融盐堆中的燃料组件,具有广泛的工业前景。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SiC混合浆料和SiC混合粉末;
步骤2:将所述SiC混合浆料通过喷雾沉积法包覆在TRISO颗粒上;
步骤3:将包覆完SiC的TRISO颗粒模压成形,得到燃料区素坯;
步骤4:将所述SiC混合粉末模压成形,得到无燃料区素坯;
步骤5:将所述燃料区素坯和无燃料区素坯复合压制成IMDP素坯;
步骤6:将所述IMDP素坯于真空炉中进行无压烧结;
步骤7:将烧结坯机加成最终尺寸的芯块燃料。
所述SiC混合浆料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之和按100%计,包括以下组份:80-96wt.%SiC、1-8wt.%Y2O3、1-10wt.%Al2O3、0-8wt.%SiO2和0.5-2wt.%聚乙烯亚胺;其中SiC的粒径为10nm-50μm,Y2O3的粒径为20nm-20μm,Al2O3的粒径为10nm-30μm,SiO2的粒径为10nm-50μm,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800-1800;
将上述组分置于尼龙球磨罐中,以上述组分的总质量计,添加1-2倍所述总质量的酒精混合,加入3倍所述总质量的氧化锆研磨球或氧化铝研磨球球磨24h得SiC混合浆料;
将所述SiC混合浆料干燥即得SiC混合粉末。
所述步骤2的操作温度为70~100℃;所述步骤3中模压的压制压力为20~60MPa,所得燃料区素坯为柱状;所述步骤4模压的压制压力为20~60MPa,所得无燃料区素坯包括上下盖和环状筒,厚度为2-4mm,与所述燃料区素坯的配合间隙为0.1-0.25mm;所述步骤5中复合压制的压力高于步骤3中模压的压制压力和步骤4中模压的压制压力。
所述步骤5中复合压制的压力为60~80MPa,所述步骤6中,首先以5-1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并保温0.5-2h,进行脱脂处理,真空度10-2-10Pa,之后通以氩气保护,压强10-50kPa,以2-10℃/min的速率升温至1700-1900℃,保温1-5h,炉冷。
本发明采用SiC、Y2O3、Al2O3、SiO2和聚乙烯亚胺制备成SiC混合浆料和SiC混合粉末,将SiC混合浆料通过喷雾沉积法包覆在TRISO颗粒上形成致密SiC惰性基体从而制得燃料区素坯,将SiC混合粉末模压成无燃料区素坯,再将燃料区素坯和无燃料区素坯复合压制成IMDP素坯,之后将IMDP素坯于真空炉中在高温下进行无压烧结,冷炉后将烧结坯按要求尺寸经过机械加工成水堆和融盐堆中的燃料组件;本发明采用无压烧结的方法制备IMDP,在实现致密化的同时大幅提高制备和生产效率,有效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目的。
采用本制备方法制备的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最后按照核反应堆中水堆燃料组件的尺寸或融盐堆燃料组件的尺寸采用纯机械方法就可加工成水堆和融盐堆的燃料组件。
为了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以下提供几个优选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步骤1:按如下规格和比例称取各粉末:SiC,10nm,80wt.%;Y2O3,20nm,8wt.%;Al2O3,10nm,10wt.%;聚乙烯亚胺,分子量800,2wt.%。将上述粉末与等质量酒精混合,置入尼龙球磨罐中,研磨球采用氧化锆球,球料比3:1,球磨24h得到SiC浆料。将该浆料等分,一份用于包覆TRISO颗粒;另一份在80℃烘干24h,过筛后获得SiC混合粉末。
步骤2:将SiC混合浆料通过喷雾沉积法包覆在TRISO颗粒上。将TRISO颗粒放置在震动器上滚动,并施以70℃的温度。采用步骤一中配制的SiC浆料,通过喷雾发生器形成雾状浆料,将SiC粉末沉积在TRISO颗粒表面。通过调整喷雾发生器的角度、张口尺寸、喷雾压力、流速等参数,调制适宜的雾化效果。通过包覆不同质量的SiC混合粉末,可得到不同的TRISO体积分数。
步骤3:将包覆完SiC的TRISO颗粒模压成形,得到燃料区素坯。根据燃料区尺寸要求进行模具设计,并在20MPa的压力下模压成形。
步骤4:将SiC混合粉末模压成形,得到无燃料区素坯。无燃料区素坯包括上下盖和环状筒,厚度为2mm,与燃料区的配合间隙为0.1mm。根据具体无燃料区尺寸要求进行模具设计,在20MPa的压力下模压成形。
步骤5:将燃料区素坯和无燃料区复合压制成IMDP素坯。根据具体尺寸设计模具,在60MPa的压力下模压成形。
步骤6:在真空炉中进行无压烧结。首先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600℃并保温0.5h,进行脱脂处理,真空度10-2Pa。之后通以氩气保护,压强50kPa。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700℃,保温1h,炉冷。
步骤7:根据芯块尺寸要求,磨去多余的无燃料区,得到最终尺寸的芯块燃料。
实施例2:
步骤:1:按如下规格和比例称取各粉末:SiC,50μm,96wt.%;Y2O3,20μm,1wt.%;Al2O3,30μm,1wt.%;SiO2,10nm,1wt.%;聚乙烯亚胺,分子量1800,1wt.%。将上述粉末与两倍质量酒精混合,置入尼龙球磨罐中,研磨球采用氧化铝球,球料比3:1,球磨24h得到SiC浆料。将该浆料等分,一份用于包覆TRISO颗粒;另一份在80℃烘干24h,过筛后获得SiC混合粉末。
步骤2:将SiC混合浆料通过喷雾沉积法包覆在TRISO颗粒上。将TRISO颗粒放置在震动器上滚动,并施以100℃的温度。采用步骤一中配制的SiC浆料,通过喷雾发生器形成雾状浆料,将SiC粉末沉积在TRISO颗粒表面。通过调整喷雾发生器的角度、张口尺寸、喷雾压力、流速等参数,调制适宜的雾化效果。通过包覆不同质量的SiC混合粉末,可得到不同的TRISO体积分数。
步骤3:将包覆完SiC的TRISO颗粒模压成形,得到燃料区素坯。根据燃料区尺寸要求进行模具设计,并在60MPa的压力下模压成形。
步骤4:将SiC混合粉末模压成形,得到无燃料区素坯。无燃料区素坯包括上下盖和环状筒,厚度为4mm,与燃料区的配合间隙为0.25mm。根据具体无燃料区尺寸要求进行模具设计,在60MPa的压力下模压成形。
步骤5:将燃料区素坯和无燃料区复合压制成IMDP素坯。根据具体尺寸设计模具,在80MPa的压力下模压成形。
步骤6:在真空炉中进行无压烧结。首先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并保温2h,进行脱脂处理,真空度10Pa。之后通以氩气保护,压强10kPa。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1900℃,保温5h,炉冷。
步骤7:根据芯块尺寸要求,磨去多余的无燃料区,得到最终尺寸的芯块燃料。
实施例3:
步骤:1:按如下规格和比例称取各粉末:SiC,50μm,87.5wt.%;Y2O3,20μm,2wt.%;Al2O3,30μm,2wt.%;SiO2,50μm,8wt.%;聚乙烯亚胺,分子量1800,0.5wt.%。将上述粉末与1.5倍质量酒精混合,置入尼龙球磨罐中,研磨球采用氧化铝球,球料比3:1,球磨24h得到SiC浆料。将该浆料等分,一份用于包覆TRISO颗粒;另一份在80℃烘干24h,过筛后获得SiC混合粉末。
步骤2:将SiC混合浆料通过喷雾沉积法包覆在TRISO颗粒上。将TRISO颗粒放置在震动器上滚动,并施以85℃的温度。采用步骤一中配制的SiC浆料,通过喷雾发生器形成雾状浆料,将SiC粉末沉积在TRISO颗粒表面。通过调整喷雾发生器的角度、张口尺寸、喷雾压力、流速等参数,调制适宜的雾化效果。通过包覆不同质量的SiC混合粉末,可得到不同的TRISO体积分数。
步骤3:将包覆完SiC的TRISO颗粒模压成形,得到燃料区素坯。根据燃料区尺寸要求进行模具设计,并在25MPa的压力下模压成形。
步骤4:将SiC混合粉末模压成形,得到无燃料区素坯。无燃料区素坯包括上下盖和环状筒,厚度为2mm,与燃料区的配合间隙为0.1mm。根据具体无燃料区尺寸要求进行模具设计,在25MPa的压力下模压成形。
步骤5:将燃料区素坯和无燃料区复合压制成IMDP素坯。根据具体尺寸设计模具,在40MPa的压力下模压成形。
步骤6:在真空炉中进行无压烧结。首先以8/min的速率升温至600℃并保温1h,进行脱脂处理,真空度5×10-2Pa。之后通以氩气保护,压强30kPa。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800℃,保温3h,炉冷。
步骤7:根据芯块尺寸要求,磨去多余的无燃料区,得到最终尺寸的芯块燃料。
实施例4:
步骤:1:按如下规格和比例称取各粉末:SiC,5μm,90wt.%;Y2O3,5μm,3wt.%;Al2O3,10μm,5wt.%;SiO2,5μm,1.5wt.%;聚乙烯亚胺,分子量1800,0.5wt.%。将上述粉末与1.8倍质量酒精混合,置入尼龙球磨罐中,研磨球采用氧化铝球,球料比3:1,球磨24h得到SiC浆料。将该浆料等分,一份用于包覆TRISO颗粒;另一份在80℃烘干24h,过筛后获得SiC混合粉末。
步骤2:将SiC混合浆料通过喷雾沉积法包覆在TRISO颗粒上。将TRISO颗粒放置在震动器上滚动,并施以90℃的温度。采用步骤一中配制的SiC浆料,通过喷雾发生器形成雾状浆料,将SiC粉末沉积在TRISO颗粒表面。通过调整喷雾发生器的角度、张口尺寸、喷雾压力、流速等参数,调制适宜的雾化效果。通过包覆不同质量的SiC混合粉末,可得到不同的TRISO体积分数。
步骤3:将包覆完SiC的TRISO颗粒模压成形,得到燃料区素坯。根据燃料区尺寸要求进行模具设计,并在30MPa的压力下模压成形。
步骤4:将SiC混合粉末模压成形,得到无燃料区素坯。无燃料区素坯包括上下盖和环状筒,厚度为3mm,与燃料区的配合间隙为0.15mm。根据具体无燃料区尺寸要求进行模具设计,在30MPa的压力下模压成形。
步骤5:将燃料区素坯和无燃料区复合压制成IMDP素坯。根据具体尺寸设计模具,在50MPa的压力下模压成形。
步骤6:在真空炉中进行无压烧结。首先以8/min的速率升温至600℃并保温1.5h,进行脱脂处理,真空度5Pa。之后通以氩气保护,压强20kPa。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850℃,保温2h,炉冷。
步骤7:根据芯块尺寸要求,磨去多余的无燃料区,得到最终尺寸的芯块燃料。
本发明IMDP具有抗辐照性能优异、裂变气体包容性好、导热率高、安全性能优异的特点,制备方法科学、工艺流程简单,采用无压烧结的方法制备IMDP,在实现致密化的同时大幅提高制备和生产效率,可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目的,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发明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区和包覆在所述燃料区***的无燃料区保护层,所述燃料区包括惰性基体和均匀分布于所述惰性基体中的燃料元件,所述惰性基体为致密SiC,所述燃料元件为TRISO包覆燃料颗粒,所述无燃料区保护层由SiC制成;
所述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SiC混合浆料和SiC混合粉末;
步骤2:将所述SiC混合浆料通过喷雾沉积法包覆在TRISO颗粒上;
步骤3:将包覆完SiC的TRISO颗粒模压成形,得到燃料区素坯;
步骤4:将所述SiC混合粉末模压成形,得到无燃料区素坯;
步骤5:将所述燃料区素坯和无燃料区素坯复合压制成IMDP素坯;
步骤6:将所述IMDP素坯于真空炉中进行无压烧结;
步骤7:将烧结坯机加成最终尺寸的芯块燃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 基和无燃保护层的致密度不小于9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TRISO包覆燃料颗粒包括燃料核心和包覆在所述燃料核心外的四层保护层,所述四层保护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疏松碳层、内层热解碳层、SiC层和外层热解碳层;所述燃料核心为UO2、UC、UC2、UN、U合金或其他核燃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且所述UO2、UC、UC2、UN、U合金或其他核燃料中235U富集度为2-20%,所述疏松碳层的密度为1.1g/cm3、厚度为95μm,所述内层热解碳层的密度为1.9g/cm3、厚度为40μm,所述SiC层的密度为3.18g/cm3、厚度为35μm,所述外层热解碳层的密度为1.9g/cm3、厚度为40μm;所述TRISO包覆燃料颗粒的直径为5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TRISO包覆燃料颗粒占芯块燃料的体积分数为30-60%,所述无燃料区保护层的厚度为0.2-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C混合浆料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之和按100%计,包括以下组份:80-96wt.%SiC、1-8wt.%Y2O3、1-10wt.%Al2O3、0-8wt.%SiO2和0.5-2wt.%聚乙烯亚胺;其中SiC的粒径为10nm-50μm,Y2O3的粒径为20nm-20μm,Al2O3的粒径为10nm-30μm,SiO2的粒径为10nm-50μm,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800-1800;
将上述组分置于尼龙球磨罐中,以上述组分的总质量计,添加1-2倍所述总质量的酒精混合,加入3倍所述总质量的氧化锆研磨球或氧化铝研磨球球磨24h得SiC混合浆料;
将所述SiC混合浆料干燥即得SiC混合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操作温度为70~100℃;所述步骤3中模压的压制压力为20~60MPa,所得燃料区素坯为柱状;所述步骤4模压的压制压力为20~60MPa,所得无燃料区素坯包括上下盖和环状筒,厚度为2-4mm,与所述燃料区素坯的配合间隙为0.1-0.25mm;所述步骤5中复合压制的压力高于步骤3中模压的压制压力和步骤4中模压的压制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复合压制的压力为60~80MP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首先以5-1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并保温0.5-2h,进行脱脂处理,真空度10-2-10Pa,之后通以氩气保护,压强10-50kPa,以2-10℃/min的速率升温至1700-1900℃,保温1-5h,炉冷。
9.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按照核反应堆中水堆燃料组件的尺寸或融盐堆燃料组件的尺寸加工成核燃料芯块的用途。
CN201710247264.0A 2017-04-13 2017-04-13 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069813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7264.0A CN106981318B (zh) 2017-04-13 2017-04-13 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7264.0A CN106981318B (zh) 2017-04-13 2017-04-13 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1318A CN106981318A (zh) 2017-07-25
CN106981318B true CN106981318B (zh) 2019-03-08

Family

ID=59345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47264.0A Active CN106981318B (zh) 2017-04-13 2017-04-13 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813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8837B (zh) * 2017-10-16 2019-07-0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体化成型制备板状全陶瓷包覆燃料芯块的方法
CN107967950B (zh) * 2017-11-01 2020-04-24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燃料芯块的制造方法以及燃料芯块
CN108249925B (zh) * 2017-12-20 2021-01-05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全陶瓷微封装燃料芯块的制备方法
CN108249926A (zh) * 2017-12-21 2018-07-06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fcm芯块制备方法
CN108249927A (zh) * 2017-12-21 2018-07-06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fcm芯块无压致密化烧结方法
CN109994223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新型弥散燃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8417278B (zh) * 2018-02-01 2019-12-3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一种高辐照稳定性的金属型燃料芯块的制备方法
CN108831575A (zh) * 2018-05-28 2018-11-16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具连续相结构的燃料芯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26363B (zh) * 2018-09-29 2020-12-29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弥散型燃料芯块及其制备方法、燃料棒
CN109461509B (zh) * 2018-09-29 2020-11-10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惰性基体弥散燃料芯块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150976A1 (zh) * 2019-01-24 2020-07-30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包覆燃料颗粒、惰性基体弥散燃料芯块和一体化燃料棒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23789B (zh) * 2019-05-07 2021-03-16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铀密度包覆燃料颗粒的制造方法、惰性基弥散燃料芯块和一体化燃料棒及其制造方法
CN115132379A (zh) * 2022-07-08 2022-09-3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采用难熔金属基的弥散微封装棒状燃料元件及反应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20248B2 (en) * 2011-08-04 2017-04-11 Ultra Safe Nuclear, Inc. Dispersion ceramic micro-encapsulated (DCM) nuclear fuel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30322590A1 (en) * 2011-11-19 2013-12-05 Francesco Venneri Extension of methods to utilize fully ceramic micro-encapsulated fuel in light water reactors
US10032528B2 (en) * 2013-11-07 2018-07-24 Ultra Safe Nuclear Corporation Fully ceramic micro-encapsulated (FCM) fuel for CANDUs and other reactors
CN106128515B (zh) * 2015-11-27 2019-10-18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燃料元件、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1318A (zh) 2017-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1318B (zh) 一种惰性基弥散芯块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123455A (zh) 一种多孔燃料核心惰性基弥散燃料芯块的制备方法
CN110223789B (zh) 高铀密度包覆燃料颗粒的制造方法、惰性基弥散燃料芯块和一体化燃料棒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80654B (zh) 一种max相陶瓷基体弥散芯块核燃料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07093468A (zh) 一种ZrC惰性基弥散芯块核燃料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08335760B (zh) 一种高铀装载量弥散燃料芯块的制备方法
CN106971764B (zh) 一种惰性基弥散燃料芯块的快速制备工艺
CN104529457A (zh) 基于粗颗粒粉体的无压烧结碳化硼陶瓷制备方法
CN107363262A (zh) 一种高纯致密球形钛锆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055486A (zh) 双层热障/高温低红外发射率一体化涂层、带涂层的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83564A1 (zh) 一种可控网络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CN106966762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热端构件用环境障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1121972A (zh) 一种Mo-Cu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KR102567434B1 (ko) 내화 매트릭스 재료를 이용한 복잡한 물체의 적층 제조
CN111230113A (zh) 一种激光同步送粉制备TC4/TiAl梯度材料的方法
CN105861972A (zh) 一种氧化铬-氧化钛基高温高发射率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78837B (zh) 一体化成型制备板状全陶瓷包覆燃料芯块的方法
CN111777413A (zh) 一种等离子喷涂用纳米锆酸钆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565032A (zh) Uo2-金属燃料芯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32695A (zh) 一种增强抗氧化性钼基合金的选区激光熔化制备方法
CN104475741A (zh) 一种机械合金化制备三硅化五钛金属间化合物粉体的方法
WO2023000594A1 (zh) 高熵陶瓷惰性基弥散燃料芯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8384A (zh) 一种用于高温相变储热材料抗熔盐挥发的芯‑壳结构
CN106116586A (zh) 一种钼合金MoSi2‑ZrO2‑Y2O3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86694A (zh) 一种抗氧化铁基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Bingqing

Inventor after: Liu Tong

Inventor after: Yang Zhenliang

Inventor after: Huang Huawei

Inventor after: Gao Rui

Inventor after: Sun Maozhou

Inventor after: Jia Jianping

Inventor after: Li Bingqing, Liu Tong, Yang Zhenliang, Huang Hua, Wei Gaorui, Sun Maozhou, Jia Jianping, Ma, Zhao Dandan

Inventor before: Li Bingqing

Inventor before: Yang Zhenliang

Inventor before: Gao Rui

Inventor before: Jia Jianping

Inventor before: Liu To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Huawei

Inventor before: Sun Maozhou

Inventor before: Li Bingqing, Yang Zhenliang, Gao Rui, Jia Jianping, Liu Tong, Huang Huawei, Sun Maozhou, Ma, Zhao Dand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2

Address after: 621700 Jiangyou, Sichuan Huafeng village, No. 9, No.

Applicant after: Inst. of Materials,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Applicant after: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621000 No. 9 Huafeng village, Jiangyou, Sichuan, Mianyang

Applicant before: Inst. of Materials,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Bingqing

Inventor after: Liu Tong

Inventor after: Yang Zhenliang

Inventor after: Huang Huawei

Inventor after: Gao Rui

Inventor after: Sun Maozhou

Inventor after: Zhang Pengcheng

Inventor after: Jia Jianping

Inventor after: Mazhao Dandan

Inventor before: Li Bingqing

Inventor before: Liu Tong

Inventor before: Yang Zhenlia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Huawei

Inventor before: Gao Rui

Inventor before: Sun Maozhou

Inventor before: Jia Jianping

Inventor before: Mazhao Dan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