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49212A - 变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49212A
CN106949212A CN201611130911.1A CN201611130911A CN106949212A CN 106949212 A CN106949212 A CN 106949212A CN 201611130911 A CN201611130911 A CN 201611130911A CN 106949212 A CN106949212 A CN 1069492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retainer
rolling element
outer ring
speed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309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章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949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92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5/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 F16H15/48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5/56Gearings providing a discontinuous or stepped range of gear ratio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3/00Gearing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 F16H13/06Gearing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08Gearing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balls or with rollers acting in a similar mann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3/00Gearing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 F16H13/02Gearing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04Gearing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balls or with rollers acting in a similar man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装置,具备:内圈;外圈;多个第一圆锥滚子,设置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的环状空间的轴向一侧;环状的第一保持器,保持第一圆锥滚子;多个第二圆锥滚子,设置于环状空间的轴向另一侧;及环状的第二保持器,保持第二圆锥滚子。第一保持器是不能进行绕环状空间的中心线的旋转的固定部件。外圈是被输入转矩的输入部件,第二保持器是输出使所述输入减速后的旋转的输出部件。包括第一圆锥滚子的第一旋转部的规格与包括第二圆锥滚子的第二旋转部的规格不同。

Description

变速装置
在2015年12月1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241128的公开,包括其说明书、附图及摘要作为参照而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个人移动装置、电动自行车中,为了使用小型的电动机来输出大的转矩,使用具有比较大的减速比的变速装置(齿轮单元)。作为能够将减速比设定得较大的变速装置,已知有例如少齿差动减速器、在日本特开昭60-143244号公报中公开的波动减速器。
在以往的变速装置中,能够将变速比(减速比、增速比)设定为希望的值,但存在该设定的幅度(选择幅度)较狭小这一问题。此外,为了较大地变更变速比,存在需要较大的设计变更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设定为各种各样的变速比,并且变速比的变更较容易的变速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变速装置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具备:内圈;外圈;多个第一滚动体,设置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的环状空间的轴向一侧;环状的第一保持器,保持所述多个第一滚动体;多个第二滚动体,设置于所述环状空间的轴向另一侧;及环状的第二保持器,保持所述多个第二滚动体,所述第一保持器是不能进行绕所述环状空间的中心线的旋转的固定部件,所述内圈或所述外圈是被输入转矩的输入部件,所述第二保持器是输出使所述输入减速后的旋转的输出部件,第一旋转部的规格与第二旋转部的规格不同,所述第一旋转部包括所述第一滚动体及供该第一滚动体滚动的所述内圈及所述外圈的轨道,所述第二旋转部包括所述第二滚动体及供该第二滚动体滚动的所述内圈及所述外圈的轨道。
附图说明
前述及后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并参照附图而明确,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表示变速装置的实施的一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从径向外侧观察保持器及圆锥滚子的说明图。
图3是具有其他方式的变速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具有其他方式的变速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图1是表示变速装置的实施的一方式的剖视图。该变速装置10是用于使电动机5的旋转变速而向输出旋转部件6输出的装置。变速装置10具备内圈11、外圈12、多个第一圆锥滚子(第一滚动体)13、环状的第一保持器14、多个第二圆锥滚子(第二滚动体)15及环状的第二保持器16。第一保持器14保持这些第一圆锥滚子13。第二保持器16保持这些第二圆锥滚子15。
内圈11具备沿轴向分割的第一分割圈21及第二分割圈22。这些分割圈21、22是形成有轴向的贯通孔18a、18b的圆筒状的部件。轴部件17贯通这些贯通孔18a、18b,分割圈21、22由该轴部件17连结并成为一体。内圈11分割成两个分割圈21、22,但它们成为同步旋转的结构。关于轴部件17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第一分割圈21在外周侧形成有供第一圆锥滚子13滚动的第一内轨道31,并在其轴向一侧设置有凸缘部32。第一内轨道31具有锥形状。凸缘部32是与第一内轨道31相比朝向径向外侧而突出的环状的部分,且第一圆锥滚子13的大端面13a与所述凸缘部32接触。第二分割圈22在外周侧形成有供第二圆锥滚子15滚动的第二内轨道33,并在其轴向另一侧设置有凸缘部34。第二内轨道33具有锥形状。凸缘部34是与第二内轨道33相比朝向径向外侧而突出的环状的部分,且第二圆锥滚子15的大端面15a与所述凸缘部34接触。
外圈12是单一的圆筒状的部件。在外圈12上安装有与电动机5具有的转子一体旋转的输入旋转部件7。在外圈12的轴向一侧的内周侧形成有与第一内轨道31相对的第一外轨道36。第一外轨道36是供第一圆锥滚子13滚动的面,且具有锥形状。在外圈12的轴向另一侧的内周侧形成有与第二内轨道33相对的第二外轨道37。第二外轨道37是供第二圆锥滚子15滚动的面,且具有锥形状。
内圈11和外圈12设置为同心状,在它们之间形成有环状空间K。内圈11的中心线及外圈12的中心线与环状空间K的中心线C0一致,该中心线C0成为变速装置10的中心线。在环状空间K的轴向一侧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圆锥滚子13,在环状空间K的轴向另一侧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圆锥滚子15。
第一保持器14具有一对环状部41、42和轴部43。一对环状部41、42设置于第一圆锥滚子13的轴向两侧。轴部43将这些一对环状部41、42连结。通过轴部43贯通第一圆锥滚子13,该第一圆锥滚子13处于能够自转地被保持于保持器14的状态。第二保持器16具有一对环状部44、45和轴部46。一对环状部44、45设置于第二圆锥滚子15的轴向两侧。轴部46将这些一对环状部44、45连结。通过轴部46贯通第二圆锥滚子15,该第二圆锥滚子15处于能够自转地被保持于保持器16的状态。
第一保持器14在环状部41上固定于变速装置10的壳体的一部分48。因此,第一保持器14成为不能进行绕所述中心线C1的旋转的固定部件。将第一保持器14固定的部件可以是除所述壳体的一部分48之外的部件,也可以是与变速装置10一同设置的构造物的一部分。由此,通过电动机5而外圈12旋转,各第一圆锥滚子13绕该第一圆锥滚子13的中心线C1自转。然而,由于被作为固定部件的第一保持器14保持,第一圆锥滚子13不公转。第一保持器14作为通过所述自转来旋转驱动内圈11的动力(扭矩)传递部件而发挥功能。
相对于此,第二保持器16能够伴随着内圈11及外圈12的旋转而绕所述中心线C2旋转(公转)。第二保持器16在环状部45侧与输出旋转部件6连接。后面也作说明,但第二保持器16为该变速装置10中的输出部件,且输出使来自电动机5侧的输入减速后的旋转。第二保持器16作为动力(扭矩)传递部件而发挥功能。
由第一分割圈21、第一圆锥滚子13及外圈12的轴向一侧的部分构成第一旋转部51。由第二分割圈22、第二圆锥滚子15及外圈12的轴向另一侧的部分构成第二旋转部52。后面也进行说明,但第一旋转部51的规格与第二旋转部52的规格不同。在所述规格中,至少包括圆锥滚子13、15的直径、锥形角度等规格、外轨道36、37的锥形角度、直径等规格及内轨道31、33的锥形角度、直径等规格中的一个。关于具体例子在后面进行说明。
轴部件17具有在轴向上较长的轴主体25、第一鼓出部26及第二鼓出部27。第一鼓出部26设置于轴主体25的轴向一侧,且具有比贯通孔18a大的直径。第二鼓出部27设置于轴主体25的轴向另一侧,且具有比贯通孔18b大的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一鼓出部26一体的轴主体25贯通贯通孔18a、18b的状态下,铆接加工(塑性加工)该轴主体25的端部,由此形成第二鼓出部27。在该铆接加工时,对第一旋转部51及第二旋转部52施加轴向的预负荷。施加预负荷的状态由轴部件17维持。第一分割圈21的轴向另一侧的面21a与第二分割圈22的轴向一侧的面22a相对。由上所述,该变速装置10如同背面相对合的多列圆锥滚子轴承那样地构成。
对第一旋转部51(第二旋转部52)中的保持器14(16)及圆锥滚子13(15)进行说明。图2是从径向外侧观察轴向一侧的第一旋转部51中的保持器14及圆锥滚子13的说明图。如前所述,保持器14具有一对环状部41、42和将这些一对环状部41、42连结的轴部43。在圆锥滚子13中形成有以滚子中心线C1为中心的贯通孔13b。轴部43贯通该贯通孔13b。贯通孔13b及轴部43都为圆形剖面,且在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隙。在该间隙中设置有多个滚针55。当圆锥滚子13旋转时,滚针55在轴部43的周围旋转(滚动)。轴向另一侧的第二旋转部52中的保持器16及圆锥滚子15的周边结构与第一旋转部51中的保持器14及圆锥滚子13的结构相同,这里省略说明。
由上所述,在图1所示的变速装置10中,在轴向一侧的第一旋转部51中包括:多个第一圆锥滚子13;及内圈11及外圈12的轨道31、36,供这些第一圆锥滚子13滚动。在轴向另一侧的第二旋转部52中包括:多个第二圆锥滚子15;及内圈11及外圈12的轨道33、37,供这些第二圆锥滚子15滚动。第一保持器14是固定于壳体的一部分48的固定部件,且不能进行绕中心线C0的旋转(公转)。因此,第一圆锥滚子13虽能够绕中心线C1旋转(能够自转),但不能绕中心线C0旋转(公转)。外圈12成为被输入来自电动机5的绕中心线C0的转矩的输入部件。第二保持器16成为输出使所述输入减速后的旋转的输出部件。需要说明的是,内圈11为能够自由旋转的结构。第一旋转部51的规格和第二旋转部52的规格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轨道36的锥形角度与第二外轨道37的锥形角度不同。使第一圆锥滚子13和第二圆锥滚子15为相同的规格。因此,第一内轨道31的锥形角度和第二内轨道33的锥形角度也不同。
对具备以上的结构的变速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通过电动机5旋转而输入旋转部件7旋转,由此外圈12绕中心线C0地旋转。于是,各第一圆锥滚子13借助于与外圈12之间的摩擦力绕中心线C1旋转(自转),但与作为固定部件的第一保持器14一同不绕中心线C0旋转(公转)。通过各第一圆锥滚子13的绕中心线C1的旋转(自转),第一分割圈21借助于与第一分割圈21(内圈11)之间的摩擦力绕中心线C0旋转。第一分割圈21与第二分割圈22被连结为能够一体旋转。由此,第二分割圈22也同步旋转,由此内圈11作为整体地旋转。
通过内圈11的旋转,各第二圆锥滚子15借助于相互间的摩擦力而绕中心线C0旋转(公转),并在第二内轨道33上滚动。此时,第二圆锥滚子15绕中心线C2自转,并且绕中心线C0旋转(公转)。如前所述,第一旋转部51与第二旋转部52的规格不同。由此,第二圆锥滚子15以与第一圆锥滚子13的自转不同的周期自转,并且沿着第二内轨道33及第二外轨道37绕中心线C0旋转(公转)。当第二圆锥滚子15绕中心线C0旋转(公转)时,第二保持器16以第二圆锥滚子15的转速(公转速度)绕中心线C0旋转(公转)。由于在第二保持器16上安装有输出旋转部件6,因而能够使输出旋转部件6旋转。输出旋转部件6(第二保持器16)的转速被减速得比输入旋转部件7(外圈12)的转速小。
根据图1所示的变速装置10,第一旋转部51与第二旋转部52的规格不同。由此,通过使作为输入部件的外圈12绕中心线C0旋转,第二圆锥滚子15作行星运动,能够使从外圈12被输入的旋转减速而向成为输出部件的第二保持器16输出。并且,使第一旋转部51和第二旋转部52分别具有不同的规定的规格,由此第二保持器16的转速改变而能够设定出各种各样的减速比。而且,即使不变更外圈12的外径,即,不变更变速装置10的大小而通过稍微变更规格,也能够实现减速比的变更,且减速比的变更较容易。在第一旋转部51与第二旋转部52的规格全部相同的情况下,第二保持器16与第一保持器14相同,成为不进行旋转的结构且不输出旋转。
说明具体例。例如,减速比能够通过外圈12的外轨道36、37的锥形角度和圆锥滚子13、15的锥形角度中的一方或双方来设定。在将第一旋转部51中的外轨道36的锥形角度设为14°、将第一圆锥滚子13的锥形角度设为6°、将第二旋转部52中的外轨道37的锥形角度设为14.5°及将第二圆锥滚子15的锥形角度设为6°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减速比“103”。相对于此,通过不变更第一旋转部51的所述规格(14°、6°),而使第二旋转部52中的外轨道37的锥形角度变更为18°(第二圆锥滚子15的锥形角度是6°),能够得到减速比“17”。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稍微变更规格就能够较大地变更减速比。
图1所示的变速装置10中的传递扭矩由下式(1)求出。
传递扭矩:T=μ×F×D…(1)
其中,μ为牵引系数,D为内圈轨道(31、33)的平均直径。F为轨道(31、33)承受的载荷,F=Fa/sinβ。Β为内圈接触角。Fa为轴向的预负荷。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10中,若μ=0.2、D=0.1〔m〕、Fa=4〔kN〕、β=15〔°〕,则传递扭矩为154.5〔Nm〕,得到一个足够的值。
在图1所示的变速装置10中,第一旋转部51及第二旋转部52的滚动体分别为圆锥滚子(13、15)。内圈11具备沿轴向分割的第一分割圈21及第二分割圈22。第一分割圈21和第二分割圈22由轴部件(连接部件)17在被施加了轴向的预负荷的状态下连接。如上所述,滚动体为圆锥滚子(13、15),通过使第一分割圈21和第二分割圈22为施加了轴向的预负荷的状态,在该变速装置10中得到刚性大的结构。
并且,如前所述在施加了预负荷的状态下用于连接的构造由跨第一分割圈21和第二分割圈22而设置的轴部件17构成。因此,简化将第一分割圈21和第二分割圈22在施加了轴向的预负荷的状态下一体化的结构。根据这样的连接部件(轴部17),能够使用于施加预负荷的结构变小,其结果是,变速装置10整体也能够小型化。
如对变速装置10的动作进行的说明,为了将转矩向输出部件(第二保持器16)侧传递,保持于第一及第二保持器14、16的圆锥滚子13、15自转,但此时,所述圆锥滚子13、15与保持器14、16的局部(轴部43、46)接触。因此,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圆锥滚子13(15)中形成有以滚子中心线C1为中心的贯通孔13b。保持器14(16)具有贯通该贯通孔13b的轴部43,成为在这些贯通孔13b与轴部43之间介有多个滚针55的结构。根据该结构,保持于保持器14(16)的圆锥滚子13(15)成为由滚针55支撑于保持器14(16)的轴部43的结构,且能够顺畅地自转而降低旋转损耗。
图3是具有其他方式的变速装置10的剖视图。在图1和图3中,相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尽可能地赋予相同的标号(参照编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图3中,内圈11成为被输入绕中心线C0的转矩的输入部件。具体进行说明的话,将第一分割圈21和第二分割圈22一体化的轴部件17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结。外圈12是单一的圆筒状的部件,且成为能够自由地旋转的结构。
进一步进行说明的话,第一保持器14成为不能进行绕中心线C0的旋转的固定部件。这一点与图1所示的方式相同。在图3所示的变速装置10中,内圈11成为被输入转矩的输入部件。第二保持器16成为输出使所述输入减速后的旋转的输出部件。第一旋转部51的规格与第二旋转部52的规格不同。
即使在图3所示的方式中,内圈11也具备第一分割圈21和第二分割圈22。它们由轴部件(连接部件)在被施加了轴向的预负荷的状态下连接。分别在该图3所示的方式及图1所示的方式中,轴部件17能够形成为除了具有铆接加工部(27)的结构之外的结构,且能够以螺栓及螺母代用。即,通过螺栓与螺母的连接,能够在施加了预负荷的状态下将第一分割圈21和第二分割圈22连接。
并且,即使在图3所示的方式中,也与通过图2说明的结构相同,圆锥滚子13(15)为被滚针55支撑于保持器14(16)的轴部43(46)的结构。
在图3所示的方式中,与图1所示的方式相比,由于不需要在外圈12的径向外侧设置输入旋转部件7(参照图1),因而能够减小变速装置10的外径(高度尺寸)。
在图3所示的方式中,对使变速装置10作为将内圈11设为输入部件、将第二保持器16设为输出部件的减速装置而发挥功能的情况进行说明。图3所示的变速装置10不变更结构,也能够用作增速装置。即,将第二保持器16设为输入部件、将内圈11设为输出部件即可。
如上所述在用作增速装置的变速装置10中,在图3中,第一保持器14是不能进行绕中心线C0的旋转的固定部件。第二保持器16成为被电动机等施加绕中心线C0的转矩的输入部件。在图3所示的方式中,内圈11成为输出使所述输入增速后的旋转的输出部件。而且,第一旋转部51的规格与第二旋转部52的规格不同。
关于图1所示的变速装置10也能够用作将第二保持器16设为输入部件、将外圈12设为输出部件的增速装置。在图1所示的方式中,外圈12成为输出被增速后的旋转的输出部件。
如上所述,根据在第二方式中说明的变速装置10,第一旋转部51与第二旋转部52的规格不同。由此,通过使作为输入部件的第二保持器16绕中心线C0旋转,第二圆锥滚子15作行星运动。能够使从第二保持器16输入的旋转增速而向输出部件(内圈11或外圈12)输出。并且,使第一旋转部51和第二旋转部52分别成为不同的规定的规格。由此,第二保持器16的转速改变而能够设定出各种各样的增速比。而且,通过不变更外圈12的外径(即,使变速装置10的大小不变)而稍微变更规格,增速比的变更变为可能且增速比的变更较容易。
图4是具有其他方式的变速装置10的剖视图。在所述各方式中,对将内圈11分割成第一分割圈21和第二分割圈2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在图4所示的方式中,外圈12沿轴向分割。即,外圈12具备沿轴向分割成的第一分割圈61及第二分割圈62。第一分割圈61在内周侧具有第一外轨道36,第二分割圈62在内周侧具有第二外轨道37。
在第一分割圈61及第二分割圈62的径向外侧设置有筒部件60。筒部件60跨第一分割圈61和第二分割圈62而设置,且成为将第一分割圈61和第二分割圈62一体化的连接部件。具体进行说明的话,筒部件60具有筒主体部60a和圆环部60d。筒主体部60a具有圆筒形状的第一部60b和圆环状的第二部60c。第一部60b外嵌于第一分割圈61及第二分割圈62。第二部60c与该第一部60b成一体,且从轴向另一侧与第二分割圈62接触。圆环部60d具有圆环形状,且从轴向一侧与第一分割圈61接触。筒主体部60a和圆环部60d能够通过例如螺栓60e连接,此外,能够通过卸下该螺栓60e而分离。如上所述,将具有筒主体部60a和圆环部60d的筒部件60及螺栓60e设为连接部件并紧固螺栓60e。由此,能够通过该连接部件将第一分割圈61和第二分割圈62在被施加轴向的预负荷的状态下连接。由此,能够在外圈12上得到刚性大的结构。外圈12分割成两个分割圈61、62,但它们成为同步旋转的结构。
图4所示的变速装置10与图1所示的方式相同,能够作为减速装置而发挥功能。作为为了能够作为减速装置而发挥功能的结构,图4所示的变速装置10具备内圈11、外圈12、多个第一圆锥滚子13、环状的第一保持器14、多个第二圆锥滚子15及环状的第二保持器16。第一圆锥滚子13设置于这些内圈11与外圈12之间的环状空间K的轴向一侧。第一保持器14保持这些第一圆锥滚子13。第二圆锥滚子15设置于环状空间K的轴向另一侧。第二保持器16保持这些第二圆锥滚子15。第一保持器14成为固定于壳体的一部分48,且不能进行绕环状空间K的中心线C0的旋转(公转)的固定部件。外圈12(或内圈11)成为被输入绕中心线C0的转矩的输入部件。第二保持器16成为输出使所述输入减速后的旋转的输出部件。在将外圈12设为输入部件的情况下,内圈11成为能够自由地旋转的结构。在将内圈11设为输入部件的情况下,外圈12成为能够自由地旋转的结构。
第一旋转部51的规格与第二旋转部52的规格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轨道36的锥形角度与第二外轨道37的锥形角度不同。如上构成的变速装置10的动作与由图1说明的变速装置10相同,这里省略说明。
对将图4所示的变速装置10作为将外圈12(或内圈11)设为输入部件、将第二保持器16设为输出部件的减速装置而发挥功能的情况进行说明。图4所示的变速装置10能够不变更结构而用作增速装置。即,将第二保持器16设为输入部件,将外圈12(或内圈11)设为输出部件即可。
在图1及图3所示的变速装置10中,如同背面相对合的多列圆锥滚子轴承那样地构成。然而不局限于此,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如同正面相对合的多列圆锥滚子轴承那样地构成。在图4所示的变速装置10中,如同正面相对合的多列圆锥滚子轴承那样地构成。然而不局限于此,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如同背面相对合的多列圆锥滚子轴承那样地构成。
在所述各方式的变速装置10中,使第一旋转部51的规格与第二旋转部52的规格不同。在该规格中包括轨道(外轨道36、37、内轨道31、33)的倾斜角度、圆锥滚子13、15的锥形角度等,通过变更至少一个规格就能够得到希望的变速比。
在所述各方式的变速装置10中,内圈11、外圈12、圆锥滚子13、15及保持器14、16使用轴承钢、碳素钢等。在所述各方式中,将保持器14、16作为图2所示的方式来进行说明。然而,保持器14、16的形状可以形成为除图2所示的形状之外的形状。例如,可以是使设置于(不贯通圆锥滚子13)相邻的圆锥滚子13、13之间的柱部代替轴部43的保持器。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一对环状部41、42之间,且在周向上相邻的柱部之间成为保持圆锥滚子13的兜孔(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器14和圆锥滚子13成为滑动接触的结构。保持器14是具有轴部43的方式(参照图2),但也可以省略滚针55。
由上所述,所述各方式的变速装置10是基于技术上的思想的装置,该技术是通过第一旋转部51及第二旋转部52的内部规格的不同,而能够使内圈11、外圈12及圆锥滚子15的公转速度不同这一技术。由此,能够得到大的变速比(齿轮比)。所述各方式的变速装置10成为在动力的传递路径上基本不存在滑动部的结构,成为传动效率优良的装置。
如上所述,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的点是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实施方式。即,本发明的变速装置不局限制于图示的方式,可以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其他方式。例如,将内圈11和外圈12之间的滚动体设为圆锥滚子来进行说明,但也可以设为圆柱滚子。
根据本发明的变速装置,能够设定出各种各样的变速比,而且变速比的变更变得容易。

Claims (7)

1.一种变速装置,具备:
内圈;
外圈;
多个第一滚动体,设置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的环状空间的轴向一侧;
环状的第一保持器,保持所述多个第一滚动体;
多个第二滚动体,设置于所述环状空间的轴向另一侧;及
环状的第二保持器,保持所述多个第二滚动体,
其中,
所述第一保持器是不能进行绕所述环状空间的中心线的旋转的固定部件,
所述内圈或所述外圈是被输入转矩的输入部件,
所述第二保持器是输出使所述输入减速后的旋转的输出部件,
第一旋转部的规格与第二旋转部的规格不同,所述第一旋转部包括所述第一滚动体及供该第一滚动体滚动的所述内圈及所述外圈的轨道,所述第二旋转部包括所述第二滚动体及供该第二滚动体滚动的所述内圈及所述外圈的轨道。
2.一种变速装置,具备:
内圈;
外圈;
多个第一滚动体,设置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的环状空间的轴向一侧;
环状的第一保持器,保持所述多个第一滚动体;
多个第二滚动体,设置于所述环状空间的轴向另一侧;及
环状的第二保持器,保持所述多个第二滚动体,
其中,
所述第一保持器是不能进行绕所述环状空间的中心线的旋转的固定部件,所述第二保持器是被施加转矩的输入部件,
所述内圈或所述外圈是输出使所述输入增速后的旋转的输出部件,
第一旋转部的规格与第二旋转部的规格不同,所述第一旋转部包括所述第一滚动体及供该第一滚动体滚动的所述内圈及所述外圈的轨道,所述第二旋转部包括所述第二滚动体及供该第二滚动体滚动的所述内圈及所述外圈的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滚动体及所述第二滚动体是圆锥滚子,
所述内圈或所述外圈具备沿轴向分割且分别具有所述轨道的第一分割圈及第二分割圈,
所述第一分割圈和所述第二分割圈由连接部件在被施加了轴向的预负荷的状态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滚动体及所述第二滚动体是圆锥滚子,
所述内圈或所述外圈具备沿轴向分割且分别具有所述轨道的第一分割圈及第二分割圈,
所述第一分割圈和所述第二分割圈由连接部件在被施加了轴向的预负荷的状态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跨所述第一分割圈和所述第二分割圈而设置的轴部件或筒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跨所述第一分割圈和所述第二分割圈而设置的轴部件或筒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滚动体及所述第二滚动体是圆锥滚子,
在所述圆锥滚子中形成有以滚子中心线为中心的贯通孔,
所述第一保持器及所述第二保持器分别具有:
一对环状部,设置于所述圆锥滚子的轴向两侧;及
轴部,将所述一对环状部连结并且贯通所述贯通孔,
滚针介于所述贯通孔与所述轴部之间。
CN201611130911.1A 2015-12-10 2016-12-09 变速装置 Pending CN1069492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1128 2015-12-10
JP2015241128A JP6627473B2 (ja) 2015-12-10 2015-12-10 変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9212A true CN106949212A (zh) 2017-07-14

Family

ID=58773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30911.1A Pending CN106949212A (zh) 2015-12-10 2016-12-09 变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7838B2 (zh)
JP (1) JP6627473B2 (zh)
CN (1) CN106949212A (zh)
DE (1) DE1020161234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5036A (zh) * 2019-07-11 2019-10-25 姚海洋 通用行星摩擦减(增)速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3244A (ja) * 1983-12-29 1985-07-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ハ−モニツクギヤ装置
CN86206723U (zh) * 1986-09-03 1987-08-26 吴声震 封闭行星传动减速器
US4802386A (en) * 1987-02-18 1989-02-07 Haack August F Precision rotary positioning mechanism
KR20070111852A (ko) * 2006-05-19 2007-11-22 주식회사 삼양감속기 유성원추롤러 감속기
CN201047426Y (zh) * 2007-04-10 2008-04-16 东莞市智通实业有限公司 变速传动轴承
CN101893061A (zh) * 2009-05-20 2010-11-24 汉森传动***国际公司 行星齿轮传动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40449A (ja) * 1992-04-08 1993-12-21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用動力伝達装置
JPH07239004A (ja) * 1994-02-28 1995-09-12 Unisia Jecs Corp 動力伝達装置
JP4023860B2 (ja) * 1996-02-28 2007-12-19 Ntn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変速機における主軸歯車機構
JPH10331922A (ja) * 1997-05-28 1998-12-15 Makoto Nagayoshi 差動型遊星歯車減速機
US6824489B2 (en) * 1998-08-29 2004-11-30 Ina-Schaeffler Kg Differential for a motor vehicle
JP5045461B2 (ja) * 2008-01-30 2012-10-1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ハブユニット
JP2014214790A (ja) * 2013-04-25 2014-11-17 オリジン電気株式会社 差動式遊星歯車機構を備えた変速装置
US9145919B2 (en) * 2013-08-14 2015-09-29 Mao-Tu Lee Speed-reduction transmission bear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3244A (ja) * 1983-12-29 1985-07-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ハ−モニツクギヤ装置
US4909098A (en) * 1983-12-29 1990-03-2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Harmonic drive apparatus
CN86206723U (zh) * 1986-09-03 1987-08-26 吴声震 封闭行星传动减速器
US4802386A (en) * 1987-02-18 1989-02-07 Haack August F Precision rotary positioning mechanism
KR20070111852A (ko) * 2006-05-19 2007-11-22 주식회사 삼양감속기 유성원추롤러 감속기
CN201047426Y (zh) * 2007-04-10 2008-04-16 东莞市智通实业有限公司 变速传动轴承
CN101893061A (zh) * 2009-05-20 2010-11-24 汉森传动***国际公司 行星齿轮传动单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5036A (zh) * 2019-07-11 2019-10-25 姚海洋 通用行星摩擦减(增)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27473B2 (ja) 2020-01-08
DE102016123475A1 (de) 2017-06-14
US10047838B2 (en) 2018-08-14
US20170167581A1 (en) 2017-06-15
JP2017106569A (ja) 2017-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4040B (zh) 一种行星摆线齿轮减速器
CN102384221B (zh) 摆动内啮合型行星齿轮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P2615329B1 (en) Speed reduction mechanism, and motor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616518B1 (ko) 파동 기어 장치의 파동 발생기
CN103375508B (zh) 单向离合器以及发电装置
JP5156961B2 (ja) 減速装置
JP5832413B2 (ja) 車輪駆動装置
US20140018202A1 (en) Speed reduction mechanism and motor torqu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138913A (zh) 斜置轴承和具有止推片的减速器
KR101248306B1 (ko) 증감속 장치
EP2233789A1 (en) Ball screw device
US5021035A (en) Traction drive unit
US20190101206A1 (en) Integrated slew drive
CN106949212A (zh) 变速装置
CA2774726C (en) Multiple-row epicyclic gear
CN107477169A (zh) 紧凑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JP2013053713A (ja) ころ軸受及び風力発電用増速機
CN103502690B (zh) 减速装置
JP6658116B2 (ja) 一方向クラッチ
US20200400223A1 (en) Multi-stage planetary rolle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3617645B2 (ja) マイクロトラクションドライブ
JPS5846252A (ja) ころがり軸受形多段式変速装置
US9695915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planetary transmission
JP2003336705A (ja) マイクロトラクションドライブ
JP2014015975A (ja) 遊星ロ−ラ型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