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7913A - 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7913A
CN106877913A CN201510906158.XA CN201510906158A CN106877913A CN 106877913 A CN106877913 A CN 106877913A CN 201510906158 A CN201510906158 A CN 201510906158A CN 106877913 A CN106877913 A CN 106877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grees
beam angle
width
terminal device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061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晔
毕晓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0615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7791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3106 priority patent/WO20170970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877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79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宽度调整方法,包括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向接入设备发送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终端设备根据接收信号质量向接入设备反馈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以便接入设备根据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来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如此一来,当终端设备离开波束覆盖的范围时,接入设备便可通过调整波束宽度的方式来实现宽度调整后的波束对终端设备的重新覆盖。同时,相比终端设备DOA的计算复杂度,通过接收信号质量来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的计算过程十分简单,因此对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增加的负担不大。

Description

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波束赋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
背景技术
波束赋形(Beamforming)技术是一种基于天线阵列的信号预处理技术,其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之中每根天线的加权系数来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以此来获得很高的阵列增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很多种波束赋形算法,其中一种基于DOA(Direction of arrival,到达方向)的波束赋形算法应用较为广泛。
依照这一算法,基站的天线阵列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据此计算终端设备的DOA,再基于该DOA来确定天线阵列中每根天线的加权系数,以此来生成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生成的波束往往具有一定的覆盖范围,该覆盖范围体现为波束的宽度。
在现实生活中,终端设备往往处于移动状态。当终端设备离开波束覆盖范围时,就需要重新计算终端设备的DOA,以重新生成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不难理解,当终端设备高速移动时,重新计算DOA继而重新生成波束的频率会很高,如此一来势必增加基站的负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波束宽度调整方法,可降低基站的负荷。
同时,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可降低基站的负荷。
同时,提供一种接入设备,可降低基站的负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包括:
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向接入设备发送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为,在所述接收信号质量低于预设阈值时,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为,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为: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调整度数,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包括: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调整度数,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包括: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度数偏移量,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包括: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其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度数偏移量,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包括: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其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当前场景对应的场景标识和度数偏移量,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所述当前场景对应的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其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为,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包括场景标识和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包括: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宽度编号偏移量,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包括: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和当前波束宽度编号确定宽度编号偏移量,其中:
宽度编号偏移量=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当前波束宽度编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为,定期或者持续的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由接入设备执行,包括:
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所述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具体为,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调整度数,所述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具体包括: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所述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度数偏移量,所述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具体包括:
依照所述度数偏移量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度数偏移量×预设调整步长;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包括场景标识和度数偏移量,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具体包括:
依照所述度数偏移量和所述场景标识对应的预设调整步长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度数偏移量×预设调整步长;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所述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具体包括:
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包括场景标识和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所述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具体包括:
根据期望波束宽度编号以及所述场景标识指示的场景下波束宽度编号与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宽度编号偏移量,所述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具体包括: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编号;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编号和所述宽度编号偏移量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当前波束宽度编号+宽度编号偏移量;
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收发模块,用于向接入设备发送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接收信号质量低于预设阈值时,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调整度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调整度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度数偏移量,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其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度数偏移量,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其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包括当前场景对应的场景标识和度数偏移量,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所述当前场景对应的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其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包括场景标识和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宽度编号偏移量,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和当前波束宽度编号确定宽度编号偏移量,其中:
宽度编号偏移量=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当前波束宽度编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定期或者持续的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调整模块,用于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调整度数,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所述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度数偏移量,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依照所述度数偏移量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度数偏移量×预设调整步长;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包括场景标识和度数偏移量,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依照所述度数偏移量和所述场景标识对应的预设调整步长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度数偏移量×预设调整步长;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包括场景标识和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期望波束宽度编号以及所述场景标识指示的场景下波束宽度编号与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宽度编号偏移量,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编号;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编号和所述宽度编号偏移量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当前波束宽度编号+宽度编号偏移量;
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终端设备根据接收信号质量向接入设备反馈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以便接入设备根据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来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如此一来,当终端设备离开波束覆盖的范围时,接入设备便可通过调整波束宽度的方式来实现宽度调整后的波束对终端设备的重新覆盖。同时,相比终端设备DOA的计算复杂度,通过接收信号质量来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的计算过程十分简单,因此对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增加的负担不大。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波束变化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同一波束在不同波束宽度时的覆盖范围的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入设备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8为依照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当终端设备因位置发生改变而脱离已有波束的覆盖范围时,可通过调整已有波束的宽度来扩大已有波束的覆盖范围,从而实现已有波束对位置发生改变的终端设备的重新覆盖。如此一来,则可避免因终端设备位置发生改变而重新计算终端设备的DOA。以下就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信***100包括接入设备102和多个终端设备104~108。接入设备102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基站,终端设备104~108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上网卡、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
接入设备102使用波束赋形技术构建了多个下行波束110~114,以便向终端设备104~108发送下行信号。具体来说,接入设备102通过波束110向终端设备104发送下行信号,通过波束112向终端设备106发送下行信号,通过波束114向终端设备108发送下行信号。
应注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通信***100所包含的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其具体数量并非仅限于图1所示。
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波束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接入设备202生成一指向终端设备(未示出)的波束204。终端设备处于位置A,位置A处于波束204的覆盖范围之内。
随后,终端设备从位置A移动至位置B,如图2所示,位置B处于波束204的覆盖范围之外。
终端设备离开波束204的覆盖范围,会导致终端设备所接收下行信号的信号质量,例如,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发生大幅下降。当终端设备检测到下行信号的信号质量低于一预设阈值时,可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并发送给接入设备202。不难理解,该预设阈值可用于评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波束204的覆盖范围之内。接入设备202随后根据该波束宽度调整参数重新确定波束204的宽度,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处于宽度重新确定之后的波束204的覆盖范围之内。为便于描述,将宽度重新确定之后的波束204标记为波束204’。图2中椭圆虚线所示即为宽度重新确定之后的波束204,即波束204’。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B处于椭圆虚线之内,即,终端设备处于宽度重新确定之后的波束204即波束204’的覆盖范围之内。不难理解,终端设备也可定期或者持续的根据信号质量确定对应的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并发往接入设备202,而无需仅在信号质量低于预设阈值时才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并发送给接入设备202。
此外,图2还示出了波束204的波束方向。在波束204的覆盖范围之内,越靠近波束方向的位置,下行信号的信号质量越好。例如,相比位置A,位置C更靠近波束方向,因此,位置C处的信号质量优于位置A。如此一来,若终端设备从位置A移动至位置C,其所接收的下行信号的信号质量会有所提高。若终端设备检测到下行信号的信号质量有所提高,也可以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并发送给接入设备202。在这种情况下,接入设备202可根据波束宽度调整参数缩小波束204的宽度。
下面就对波束宽度调整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波束宽度调整方法300的流程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波束宽度调整方法300可由例如但不限于终端设备来执行。
步骤302,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不难理解,上述接收信号质量为终端设备所接收的来自接入设备的信号的质量。
步骤304,向接入设备发送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接收信号质量可具体通过下行信道质量来表征。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步骤302可具体实现为,在所述接收信号质量低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预设阈值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此外,该预设阈值也可由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协商确定。不难理解,在接收信号质量低于预设阈值时才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降低波束宽度调整频率,从而降低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的处理负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接收信号质量低于预设阈值意味着用户正在移出波束覆盖的范围。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步骤302可具体实现为,在所述接收信号质量高于或者等于另一预设阈值时,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不难理解,接收信号质量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意味着用户正在朝向波束中心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设置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来缩小波束的宽度。在波束宽度被缩小之后,波束的功率将更加集中,波束覆盖距离更远。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预设阈值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此外,该预设阈值也可由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协商确定。不难理解,在接收信号质量低于预设阈值时才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降低波束宽度调整频率,从而降低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的处理负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接收信号质量高于另一预设阈值意味着用户正在朝向波束中心移动。
另一方面,步骤302也可具体实现为,定期或者持续的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定期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的优势在于,可降低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的频率,从而降低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这一操作给终端设备带来的负担。持续的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的优势在于,在接收信号质量发生变化时,波束宽度可以迅速得到调整,波束宽度调整更加及时。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是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如此一来,步骤302可具体为,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例如,可借助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下表1,来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接收信号质量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表1
其中,表1中记录的每一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可以根据历史统计结果、实验结果、仿真结果或者经验结果等进行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是调整度数,如此一来,步骤302具体包括: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例如,若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为30度,当前波束宽度度数为25度,则调整度数为5度。
不难理解,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为当前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度数,接入设备正是通过该波束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的。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为度数偏移量,如此一来,步骤302具体包括: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其中: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预设调整步长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该预设调整步长可以设置为2度。此外,该预设调整步长也可由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协商确定。
由于波束的宽度既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因此上述调整度数和度数偏移量既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是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如此一来,步骤302具体为,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例如,可借助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下表2,来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表2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是宽度编号偏移量,如此一来,步骤302具体包括: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和当前波束宽度编号确定宽度编号偏移量,其中:
宽度编号偏移量=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当前波束宽度编号。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当接收信号质量涉及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或者宽度编号偏移量时,在必要的情况下,接入设备和/或终端设备中还应存***束宽度编号与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接入设备根据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查找对应的波束宽度度数,并依照该波束宽度度数调整终端设备的波束宽度。波束宽度编号与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采用例如但不限于下列表3来实现:
波束宽度编号 波束宽度度数
表3
不难理解,所述当前波束宽度编号为当前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波束宽度编号,接入设备正是通过该波束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终端设备内记录有与波束相关的一些参数,例如但不限于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编号。不难理解,在波束宽度调整成功之后,终端设备需要对上述参数进行适应性的修改。例如,使用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更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又例如,使用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更新当前波束宽度编号。终端设备可在收到来自接入设备的确认消息之后,对上述参数进行适应性的修改,其中,该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波束宽度调整成功。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将接收信号质量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区间,每个区间对应一个波束宽度。如此一来,步骤302中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应当理解为,依照接收信号质量所属区间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应当理解为接收信号质量所属区间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应当理解为接收信号质量所属区间与期望波束宽度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现实场景中,终端设备可能处于高速移动场景中,也可能处于低速移动或者静止场景中。在高速移动场景中,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质量可能发生快速的变化(即波动很大),例如,如果终端设备定期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则前后两次确定的接收信号质量之间的差距很大,由该差距与确定接收信号质量的周期之间的比值所反映出来的接收信号质量波动速度也很大。在低速移动或者静止场景中,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质量可能发生缓慢的变化甚至不变,例如,如果终端设备定期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则前后两次确定的接收信号质量之间的差距不大甚至没有差距,由该差距与确定接收信号质量的周期之间的比值所反映出来的接收信号质量波动速度也很小,甚至为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终端设备所处的场景并非仅限于高速移动场景、低速移动场景和静止场景。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或者当前状态,还可进一步设置其他场景。
无论终端设备处于何种场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方法300确定的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应当能够适应具体场景的需要。例如,在高速移动场景中,方法300确定的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应当能够保证终端设备在一段时间(例如预设时间长度)内始终处于依据该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后的波束的覆盖范围之内,而不至于因用户很快脱离调整后的波束的覆盖范围而需要频繁的调整波束宽度。换句话说,依照方法300确定的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对波束的宽度进行调整,调整得到的波束不应刚刚能够覆盖终端设备当前所在的位置,而还应考虑在终端设备移动一段时间之后,仍然能够处于调整得到的波束所覆盖的范围。因此,调整得到的波束所覆盖的范围应大于刚刚能够覆盖终端设备当前所在的位置的波束所覆盖的范围。因此,相比低速移动场景和静止场景,当终端设备处于高速移动场景中时,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所应反映的调整幅度应当更大。例如,当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时,相比低速移动场景和静止场景,高速移动场景下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应当更大。这样一来,才能保证终端设备移动一段时间之后仍然处于该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对应的波束覆盖范围之内。
若想在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的过程中参考终端设备所处的场景,则方法300描述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对应关系,例如但不限于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波束宽度编号与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则有可能需要根据终端设备所处的场景分别设置。此外,上文描述的其他参数,例如但不限于预设阈值和预设调整步长,也可根据终端设备所处的场景进行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根据自身所处的场景,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的确定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对应关系和参数。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终端设备所处的场景可通过场景标识来指示。终端设备可根据接收信号质量的波动程度来确定自身所处的场景,从而确定场景标识。接收信号质量的波动程度可采用各种方式来确定。例如,如果终端设备定期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则上述波动情况可体现为前后两次确定的接收信号质量之间的差距,由该差距与确定接收信号质量的周期之间的比值所反映出来的接收信号质量波动速度,或者接收信号质量的方差。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可存储接收信号质量的波动程度与场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根据波动程度确定对应的场景。
通常,接入设备可为终端设备设定初始场景,并将该场景的场景标识发送给用户。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接入设备可通过小区专用(cell-specific)信令,终端设备组(UE(User Equipment)group-specific)专用信令或者终端设备(UE-specific)专用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场景标识。
当终端设备判定所处的场景发生变化时,终端设备也可向接入设备反馈变化后的场景的场景标识。终端设备可单独反馈场景标识,此外,场景标识可包含在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中反馈给接入设备。
在结合场景变化反馈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时,终端设备反馈的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为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在这种情况下,步骤302可具体包括:
确定当前场景(即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在结合场景变化反馈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时,终端设备反馈的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为调整度数,在这种情况下,步骤302可具体包括: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在结合场景变化反馈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时,终端设备反馈的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为度数偏移量,在这种情况下,步骤302可具体包括: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其中:
此时,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场景标识,而预设调整步长则为该场景标识所对应的预设调整步长,即预设调整步长可根据具体场景进行设置。因此,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具体为,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场景标识对应的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此时,在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中携带场景标识的目的在于通知接入设备依据场景标识确定对应的预设调整步长。
应注意,在结合场景变化反馈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时,当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或者度数偏移量时,除上述参数外,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也可包含当前场景的场景标识,以便接入设备掌握终端设备所处的场景。
在结合场景变化反馈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时,终端设备反馈的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也可以包括场景标识和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在这种情况下,步骤302可具体包括: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应注意,在方法300的描述过程中,各种对应关系,例如但不限于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波束宽度编号与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接收信号质量的波动程度与场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通过表格的方式来体现,例如,表1,表2,以及表3。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上述对应关系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体现,例如但不限于函数关系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扩大波束的宽度,也可以收窄波束的宽度。
由方法300可知,终端设备根据接收信号质量向接入设备反馈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以便接入设备根据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来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如此一来,当终端设备离开波束覆盖的范围时,接入设备便可通过调整波束宽度的方式来实现宽度调整后的波束对终端设备的重新覆盖。同时,相比终端设备DOA的计算复杂度,通过接收信号质量来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的计算过程十分简单,因此对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增加的负担不大。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同一波束在不同波束宽度时的覆盖范围的示意图。在图4所展示的场景中,波束的指向方向,即波束方向,是固定不变的,但波束的宽度却是可以调整的。如图4所示,其中展示了波束的5种不同的波束宽度,这5种波束宽度分别为a、b、c、d和e。依照图3所示的方法300,终端设备可根据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并发往接入设备,以便接入设备根据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来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例如,假设终端设备的初始位置在位置M,该位置M位于宽度为a时波束的覆盖范围之内。随后,终端设备移动至位置N,该位置N位于宽度为a时波束的覆盖范围之外,但却位于宽度为b时波束的覆盖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接入设备无需调整波束指向的方向,而仅仅需要将波束的宽度从宽度a调整至宽度b,便可实现波束对位置发生变化的终端设备的重新覆盖。
图5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波束宽度调整方法500的流程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波束宽度调整方法500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入设备来执行。
步骤502,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步骤504,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
如上文所述,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是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如此一来,步骤504具体为,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是调整度数,如此一来,步骤504具体包括: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所述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是度数偏移量,如此一来,步骤504具体包括:
依照所述度数偏移量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度数偏移量×预设调整步长;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在结合场景变化调整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时,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包括场景标识和度数偏移量,如此一来,步骤504具体包括:
依照所述度数偏移量和所述场景标识对应的预设调整步长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度数偏移量×预设调整步长;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是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如此一来,步骤504具体包括:
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在结合场景变化调整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时,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包括场景标识和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如此一来,步骤504具体包括:
根据期望波束宽度编号以及所述场景标识指示的场景下波束宽度编号与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是宽度编号偏移量,如此一来,步骤504具体包括: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编号;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编号和所述宽度编号偏移量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当前波束宽度编号+宽度编号偏移量;
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接入设备内记录有与波束相关的一些参数,例如但不限于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对应的当前波束宽度编号。不难理解,在波束宽度调整成功之后,接入设备需要对上述参数进行适应性的修改。例如,使用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来更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又例如,使用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来更新当前波束宽度编号。终端设备可在收到来自接入设备的确认消息之后,对上述参数进行适应性的修改,其中,该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波束宽度调整成功。
不难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宽度调整方案需要终端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配合完成,其中,方法300描述的是该方案中终端设备一侧需要执行的操作,而方法500描述的则是该方案中接入设备一侧需要执行的操作。方法500中涉及的许多特征,例如但不限于当前波束宽度度数、预设调整步长等,已经在上文结合方法300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在描述方法500的过程中,这些特征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方法500还可包括,在波束宽度调整成功之后,向终端设备发送确认消息。
由方法500可知,接入设备根据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如此一来,当终端设备离开波束覆盖的范围时,接入设备便可通过调整波束宽度的方式来实现宽度调整后的波束对终端设备的重新覆盖。同时,相比终端设备DOA的计算复杂度,通过接收信号质量来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的计算过程十分简单,因此对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增加的负担不大。
图6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600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600包括确定模块602和收发模块604。
确定模块602用于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收发模块604用于向接入设备发送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在所述接收信号质量低于预设阈值时,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如上文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是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如此一来,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在结合场景变化反馈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时,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是期望波束宽度度数,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是调整度数,如此一来,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在结合场景变化反馈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时,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是调整度数,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度数偏移量,如此一来,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其中:
如上文所述,在结合场景变化反馈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时,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是度数偏移量,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其中:
此时,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场景标识,而预设调整步长则为该场景标识所对应的预设调整步长,即预设调整步长可根据具体场景进行设置。因此,在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时,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场景标识对应的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
如上文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是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如此一来,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如上文所述,在结合场景变化反馈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时,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包括场景标识和期望波束宽度编号,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场景;
根据接收信号质量以及当前场景下接收信号质量与期望波束宽度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如上文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是宽度编号偏移量,如此一来,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和当前波束宽度编号确定宽度编号偏移量,其中:
宽度编号偏移量=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当前波束宽度编号。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终端设备600内记录有与波束相关的一些参数,例如但不限于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编号。不难理解,在波束宽度调整成功之后,终端设备600需要对上述参数进行适应性的修改。例如,确定模块602使用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更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又例如,确定模块602使用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更新当前波束宽度编号。确定模块602可在收发模块604收到来自接入设备的确认消息之后,对上述参数进行适应性的修改,其中,该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波束宽度调整成功。
图6所示的终端设备600用于执行图3所示的方法300,描述终端设备600时涉及的许多特征,例如但不限于当前波束宽度度数、预设调整步长等,已经在上文结合方法300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在描述终端设备600的过程中,这些特征不再赘述。
由终端设备600可知,终端设备根据接收信号质量向接入设备反馈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以便接入设备根据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来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如此一来,当终端设备离开波束覆盖的范围时,接入设备便可通过调整波束宽度的方式来实现宽度调整后的波束对终端设备的重新覆盖。同时,相比终端设备DOA的计算复杂度,通过接收信号质量来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的计算过程十分简单,因此对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增加的负担不大。
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入设备700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接入设备700包括收发模块702和调整模块704。
收发模块702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调整模块704用于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
如上文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是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如此一来,调整模块704具体用于,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是调整度数,如此一来,调整模块704具体用于: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所述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是度数偏移量,如此一来,调整模块704具体用于:
依照所述度数偏移量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度数偏移量×预设调整步长;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在结合场景变化调整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时,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包括场景标识和度数偏移量,调整模块704具体用于:
依照所述度数偏移量和所述场景标识对应的预设调整步长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度数偏移量×预设调整步长;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是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如此一来,调整模块704具体用于:
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在结合场景变化调整波束宽度调整参数时,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可以包括场景标识和期望波束宽度编号,调整模块704具体用于:
根据期望波束宽度编号以及所述场景标识指示的场景下波束宽度编号与波束宽度度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如上文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还可以是宽度编号偏移量,如此一来,调整模块704具体用于: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编号;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编号和所述宽度编号偏移量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当前波束宽度编号+宽度编号偏移量;
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不难理解,在波束宽度调整成功之后,调整模块704还可用于将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对应的波束宽度编号,调整为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此外,收发模块702还可用于,在宽度调整成功之后,向终端设备发送确认消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接入设备700内记录有与波束相关的一些参数,例如但不限于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对应的当前波束宽度编号。不难理解,在波束宽度调整成功之后,接入设备700需要对上述参数进行适应性的修改。例如,调整模块704使用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来更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又例如,调整模块704使用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来更新当前波束宽度编号。调整模块704可在收发模块702收到来自接入设备的确认消息之后,对上述参数进行适应性的修改,其中,该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波束宽度调整成功。
图7所示的接入设备700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方法500,描述接入设备700时涉及的许多特征,例如但不限于当前波束宽度度数、预设调整步长等,已经在上文结合方法500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在描述接入设备700的过程中,这些特征不再赘述。
由接入设备700可知,接入设备根据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如此一来,当终端设备离开波束覆盖的范围时,接入设备便可通过调整波束宽度的方式来实现宽度调整后的波束对终端设备的重新覆盖。同时,相比终端设备DOA的计算复杂度,通过接收信号质量来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的计算过程十分简单,因此对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增加的负担不大。
图8为依照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网络设备8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说,该网络设备800可以是上文所述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上文所述的接入设备。如图8所示,网络设备800包括收发器802和处理器804。
当网络设备800为上文所述的终端设备时,收发器802可用于执行收发模块604所执行的操作,处理器804可用于执行确定模块602所执行的操作。
当网络设备800为上文所述的接入设备时,收发器802可用于执行收发模块702所执行的操作,处理器804可用于执行调整模块704所执行的操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ROM、RAM和光盘等。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向接入设备发送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为,在所述接收信号质量低于预设阈值时,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为,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调整度数,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包括: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度数偏移量,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包括: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其中:
6.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为,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7.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宽度编号偏移量,所述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具体包括: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和当前波束宽度编号确定宽度编号偏移量,其中:
宽度编号偏移量=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当前波束宽度编号。
8.一种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由接入设备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所述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具体为,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调整度数,所述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具体包括: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所述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度数偏移量,所述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具体包括:
依照所述度数偏移量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度数偏移量×预设调整步长;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所述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具体包括:
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宽度编号偏移量,所述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具体包括: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编号;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编号和所述宽度编号偏移量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当前波束宽度编号+宽度编号偏移量;
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1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收发模块,用于向接入设备发送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接收信号质量低于预设阈值时,依照接收信号质量确定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16.如权利要求14或者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17.如权利要求14或者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调整度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18.如权利要求14或者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度数偏移量,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和当前波束宽度度数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调整度数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度数偏移量,其中:
19.如权利要求14或者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20.如权利要求14或者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宽度编号偏移量,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编号;
依照所述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和当前波束宽度编号确定宽度编号偏移量,其中:
宽度编号偏移量=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当前波束宽度编号。
21.一种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波束宽度调整参数;
调整模块,用于依照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调整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宽度。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度数,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调整度数,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所述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度数偏移量,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依照所述度数偏移量和预设调整步长确定调整度数,其中:
调整度数=度数偏移量×预设调整步长;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和调整度数确定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度数=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期望波束宽度编号,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宽度调整参数为宽度编号偏移量,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读取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编号;
依照所述当前波束宽度编号和所述宽度编号偏移量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其中:
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当前波束宽度编号+宽度编号偏移量;
确定期望波束宽度编号对应的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将指向终端设备的波束的当前波束宽度度数调整为所述期望波束宽度度数。
CN201510906158.XA 2015-12-09 2015-12-09 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 Pending CN1068779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6158.XA CN106877913A (zh) 2015-12-09 2015-12-09 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
PCT/CN2016/103106 WO2017097045A1 (zh) 2015-12-09 2016-10-24 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6158.XA CN106877913A (zh) 2015-12-09 2015-12-09 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7913A true CN106877913A (zh) 2017-06-20

Family

ID=59013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06158.XA Pending CN106877913A (zh) 2015-12-09 2015-12-09 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77913A (zh)
WO (1) WO2017097045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1529A (zh) * 2017-08-11 2018-08-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消息获取方法和装置、***消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8232962A1 (zh) * 2017-06-22 2018-12-27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接入节点网络覆盖范围的调整方法及***
CN109327845A (zh) * 2017-08-01 2019-02-12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信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10048755A (zh) * 2019-04-09 2019-07-23 深圳大学 一种毫米波通信方法和通信***
CN110089054A (zh) * 2019-03-19 2019-08-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0278014A (zh) * 2019-03-28 2019-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229075B2 (en) 2016-09-22 2022-0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opportunistically operating a dual receive, dual SIM dual standby (DR-DSDS) device as a dual SIM, dual active (DSDA)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46466A (ko) * 2018-10-24 2020-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탐색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04108A1 (en) * 2002-09-20 2004-10-14 Etkin Raul Herna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forming and rotating a transmission beam
CN1875555A (zh) * 2003-10-27 2006-12-06 艾尔加因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的无线电通信方法
EP2311192A1 (en) * 2008-09-22 2011-04-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coordinated beam switching and scheduling
CN104303428A (zh) * 2012-03-02 2015-01-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无线通信***中的自适应波束成形增益的装置和方法
CN104584325A (zh) * 2012-08-21 2015-04-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更新波束方向图表格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04108A1 (en) * 2002-09-20 2004-10-14 Etkin Raul Herna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forming and rotating a transmission beam
CN1875555A (zh) * 2003-10-27 2006-12-06 艾尔加因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的无线电通信方法
EP2311192A1 (en) * 2008-09-22 2011-04-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coordinated beam switching and scheduling
CN104303428A (zh) * 2012-03-02 2015-01-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无线通信***中的自适应波束成形增益的装置和方法
CN104584325A (zh) * 2012-08-21 2015-04-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更新波束方向图表格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29075B2 (en) 2016-09-22 2022-0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opportunistically operating a dual receive, dual SIM dual standby (DR-DSDS) device as a dual SIM, dual active (DSDA) device
WO2018232962A1 (zh) * 2017-06-22 2018-12-27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接入节点网络覆盖范围的调整方法及***
CN109327845A (zh) * 2017-08-01 2019-02-12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信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09327845B (zh) * 2017-08-01 2022-04-01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信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08401529A (zh) * 2017-08-11 2018-08-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消息获取方法和装置、***消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089054A (zh) * 2019-03-19 2019-08-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20186441A1 (zh) * 2019-03-19 2020-09-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0089054B (zh) * 2019-03-19 2021-11-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0278014A (zh) * 2019-03-28 2019-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278014B (zh) * 2019-03-28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048755A (zh) * 2019-04-09 2019-07-23 深圳大学 一种毫米波通信方法和通信***
CN110048755B (zh) * 2019-04-09 2023-03-24 深圳大学 一种毫米波通信方法和通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97045A1 (zh) 2017-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7913A (zh) 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
EP282498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EP3349367B1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communication beam,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CN105375959B (zh) 3d-mimo***中基于波束形状匹配的分布式干扰协调方法
EP2941039B1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a working remote radio unit for a user equipment by a base station
CN107437963B (zh) 基于反馈控制的分布式安全波束成型方法及装置
CN104852758B (zh) 三维大规模天线网络下的垂直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WO2016173152A1 (zh) 分布式基站的下行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8632856B (zh) 一种确定目标邻区的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08712776A (zh) 用于传送功率控制的方法与装置
US20160308646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9890075A (zh) 一种大规模mimo***导频污染的抑制方法、***
CN104168637B (zh)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
CN110535579B (zh) 下行数据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3811010B (zh) 一种多用户mimo调度方法及设备
KR20160144395A (ko) Mimo 송신기에서 re 그룹을 형성하는 방법
CN114978268B (zh) 去蜂窝导频长度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094015A (zh) 移动通信***中开环初始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
EP3550898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ed for joint optimisation of transmission power and transmission rate
CN110247693A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及存储介质
CN116801367A (zh) 一种交叉链路干扰抑制方法、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EP311478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 ri/pmi selection
CN111953463B (zh) 一种基于用户分簇的导频分配方法
CN115378767A (zh) 延迟多普勒域信道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973310A (zh) 一种远距离同频干扰的优化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